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中西方政治文化的比较研究及其意义

中西方政治文化的比较研究及其意义

中西方政治文化的比较研究及其意义
中西方政治文化的比较研究及其意义

中西方政治文化的比较研究及其意义

摘要:政治文化问题同人类社会政治生活息息相关,它对人类的政治行为的方式、方法起到指导和制约作用。因为政治文化是一种特殊形态的政治现象,因而只有进行比较才能得出更有利于我国政治文化发展的理论,为我国的政治经济发展提供正确的理论指导。因此对政治文化的比较研究显得尤其重要。通过政治文化的比较研究,即可反对排外主义,又可以抵制全盘西化理论;即可以弘扬中国传统文化的精华、吸收外来文化的可取之处,又可以抛弃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糟粕,繁荣我国的政治文化。

关键词:比较政治文化意义

政治文化研究已成为当代政治文化领域的重要分支,它在经历了一个产生、发展、成熟的过程后形成了不同的学术流派,而中西方也在其发展中呈现了明显的政治文化差异。政治文化是一种特殊的社会现象、历史现象和文化现象。对于一个民族来说,历史积淀为一个民族的政治文化传统。而从历史过程来看就是传统政治文化。中华文化和西方文化构成人类文明的两大方面的文化传统。中国和西方的传统文化在历史进程、逻辑和体系等方面也不尽完全相同。

一、中西方政治文化差异

(一)中西方政治监督的差异

在中国古代传统社会,在专制王权的统治下,由各级政府分别主管各方面的政务。为了使其得得长期有序的发展,统治者建立强大的行政网络,以便加以防范和牵制。在这个行政网络中,人治起到了至

关重要的作用。在历史上监察工作主要是指连坐告密、牵制监督等形式。而且官吏也受到了严厉的监管和控制,以维护统治阶级的根本利益。而相比较同等时期的西方社会则讲究分权理论。试图通过政治权利内部分工以维持统治阶级内部的权力平衡。从而根本的防止权力的集中和腐败。政府划分为行政、立法、司法三部门。每一个部门都有自己的职权范围,不允许侵犯其他部门的权力。进而保证三个机构人员的合而不离。这样,每个部门对其他部门都是一个制约,没有任何一个部门沦为国家统治的阶级工具。

政治监督理论既是近代西方国家民主政体的理论基础,也是中国传统社会为了巩固专制统治的权术设计。西方的政治监督理论能有效的防止政府腐败和权力滥用,而且避免了权力的过度集中。现代政治文明要求现代政府的权力严格受法律的控制,要求政府行为必须以法律为界限得到价值肯定。以分权为核心的宪政是现代国家的最好制度设计。

政治文化既是一定历史时期,一定环境下在不同国家的产物,它必然呈现出两方面的态势。一方面:各个民族国家在其各自的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条件下确立了与本国国情相适应的政治文化,并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政治文化体系。而这一民族国家独特的政治文化优势,在世界民族之林也会成为一面傲人的旗帜,构成人类文明宝库和人类政治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中西方人权观的差异

从历史发展来看,西方是通过自然发展的方式走向现代化。而中

国则是在经历过帝国主义的压迫和侵略后被动的走向现代化的实现道路。西方资产阶级的文艺复兴和启蒙运动反对的是压制个人的封建专制制度。因此,西方人权观强调的是个人的政治人权。但是在近代中国,其主要任务是反帝反封建。导致中国追求的道路是追求民族解放,民族独立,争取个人权利和自由的新型人权道路。

从文化角度来看,由于中西方对人、权力概念的理解不同,因而在人权问题上的理解也不尽相同。西方文化比较强调人的自然属性,即人性、利己性以及与他人的分离性。而中国文化比较强调人的社会属性,即人是生活在社会这个大团体中的一个原子,社会是和谐共生,不可分割的有机整体。与西方相比,中国的法治社会建设和法制保障正日趋完善,中国的人权是积极的权利。

从政治文化的特点来看,政治文化是一种特殊形态的政治现象。政治文化具有民族性,在共同的地域中在长期共同的经济生活和社会生活会形成共同的文化和共同的心理素质,包括在对政治活动的认知、评价以及取向上。中国的传统文化是以自然经济占统治地位和以家庭小农业结构为经济基础条件下,对于遏制和克服社会分裂,维护国家统一的统一,促进各民族团结,维持社会稳定是十分必要的。而西方社会是以资本积累为基础的全世界掠夺,因而资本主义政治文化对充满“整体性”意识的民族和民族国家观念起到了积极意义。

二、中西方文化产生差异的多方面原因

(一)中西方采取的研究方法不同

相对于西方发达国家来说,发展中国家包括我国在内的对政治文

化的研究又有了新的不同的见解。两者之间最重要的一点区别就在于对政治文化阶级性的认识问题上。阶级分析方法是贯穿马克思主义政治学的基本观点。在政治文化这一命题上,马克思仅仅提出政治意识形态而没有具体提出政治文化的概念。人们不太研究宪法制度国家等静态政治现象不采取定性分析的方法,而强调政治现象动态过程研究采用定量分析方法。在阶级社会中人的活动和关系都是由阶级关系紧密的联系在一起,所以政治文化主体的阶级性也决定了政治文化的阶级性。而阿尔蒙德认为政治文化是指政治态度,即对政治体系及其各部分的态度以及对自身在政治体系中所处的角色的态度和倾向,它包括政治情感性成分、政治认识性成和政治评价性成分。i从中可看出与中国政治文化理论的重要区别。

(二)不同的历史传统导致的研究侧重点存在差异。

西方政治文化是比较政治学的产物。因此西方国家研究比较重视国家之间的横向比较研究。因此在政治文化方面西方国家也比较重视国家政治文化之间差异的横向比较、对比和分析。“在这里,我们只能强调我们使用文化这一概念只是表示它的多种含义中的一种,即社会目标的心理取向。当我们提到一个社会的政治文化时,我们所指的是在其国民的认知、情感和评价中被内化了的政治制度。”ii而我国的民族历史和研究中使用的文献资料和研究方法导致对中国政治文化的纵向分析和借鉴。

由此我们可以看出,各个民族国家的政治文化又有其各自的某种或某些方面的局限性,包括历史局限性、阶级局限性和政治文化中政

治思想、学说创建者个体思维的局限性。因此,从历史传统这个角度看,中国和西方的政治文化传统谁都不可以说自己的都是绝对的善,更不可以把自己说成是整个人类政治文化的理想境界。确切的说,应当承认各有利弊得失,只单方面的承认一端都是片面的看法。这种认识既不利于本国政治文化的发展,也不利于对外来政治文化的吸收与借鉴。任何一个民族国家,为了适应本国经济、政治发展和社会发展的需要,也为了现实的政治文化建设的需要,为了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政治素质,都应该对本国的政治文化传统和外来的政治文化传统,采取实事求是的分析态度,为我所用。

三、中西方政治文化比较的意义

一国政治文化的传承、创新和发展,历来是与不同政治文化之间的交流密不可分的。因为,思想、情感、心理的交流是不受国界限制的。社会成员对政治体系的感情包括赞同政治体系和政治活动,也包括厌恶政治体系和政治活动。政治情感支持是政治合法性的一个有效资源。“人是社会的政治动物。”iii作为一种特定的社会现象,政治文化在各个不同政治传统和民族文化传统中都有明显的特征。它是构成政治系统运行和个体政治行为的重要因素,也是影响社会政治系统发展的主观因素。“政治是一种科学,是一种艺术。”iv因而,比较中西方的政治文化对于理解本民族国家的政治文化提供了有用的渠道。同时,对于当代中国及未来而言,如何善待自己的传统政治文化是不可避免、不容忽视的课题。我们赢采取批判继承、创新的正确态度,努力挖掘总结,大力弘扬发展具有现代价值的不可轻易舍弃的成分。

政治文化不同于政治制度的地方就在于其有历史继承性。旧的政治制度会因失去其赖以生存的经济基础而崩溃。但是政治文化会长期滞留于头脑中,稳定沉淀于心理中。政治文化不是整体部分,而是核心的政治道德和政治价值被继承。因此,从实践方面来讲,我国进行政治文化比较研究有助于提高和发展政治领导者和广大公民的政治意识。政治是“阶级的政治,群众的政治,不是所谓少数政治家的政治。”v政治文化的比较研究揭示出公民的政治意识同政治文化之间的关系,进而揭示出同政治体制之间的关系,这对于发展全民族的政治意识具有重要作用。不仅如此,政治文化比较研究解释了政治民主是社会主义政治文化发展的基本方向,从而为我国政治体制改革发展的方向提供了理论依据。政治民主化的程度关联着政治文化的水平和类型。

在现代化建设过程中,我们要继承民族优秀遗产,更需要吸收人类文明一切优秀成果。我们必须动员社会科学的的研究力量,尽快建立自己的政治文化研究体系,以面对日益发展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事业的需要。

参考文献:从日云,《西方政治文化传统》,吉林出版社,2007

马德普,《中西政治文化论丛》,天津人民出版社,2007

徐宗华,《现代化的政治文化维度》,人民出版社,2007

i[中]张小劲、景跃进:《比较政治学导论》,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第二版。ii[美]阿尔蒙德、维巴:《公民文化》,北京,华夏出版社,1989。

iii[希腊]亚里士多德:《政治学》,北京,商务印刷馆,1997

iv《列宁文稿》第19卷,407页

v[中]毛泽东:《毛泽东选集》,北京,人民出版社,第二版

西方文化史 (2)

爱琴文化的发现:P5 爱琴海区域包括希腊半岛,爱琴海诸岛和小亚细亚西部沿海地带。从公元前3000年代后半期至公元前12世纪,在这一地区出现了欧洲最早的奴隶制文明,并创造出了辉煌的青铜文化,人们称之为爱琴文化。后又被称为克里特—迈锡尼文化。 爱琴文化是在19世纪晚期才为人们所知晓的 米诺斯王朝P6 公元前2000年,在克里特岛出现了许多奴隶制小国,其中以克诺索斯的米诺斯王朝最为强大。公元前1700—前1450年是米诺斯王朝称霸爱琴海的鼎盛时期,也是克里特文化的辉煌时代。 米诺斯王宫:建筑规模宏大,结构复杂。王宫房间的墙壁上装饰着具有独特风格的绘画,其最大的特点是有许多动感的海洋动物形象,反映了克里特人的海洋生活。王宫的底层有许多储藏室,用来保存各地进贡来的农产品和工艺品。 线形文字A:大概在米诺斯王朝的黄金时代,克里特人的书写形式已从图形符号发展为线形音节文字,这些文字主要刻在泥板和陶器上,考古学家把它称为线形文字A。 迈锡尼文化:P7 古希腊作家称迈锡尼文化的创造者为阿该亚人。 阿该亚人与克里特人属不同语系的民族,但他们在与克里特人的长期交往中,吸收和借鉴了克里特人的书写艺术,创造了另一种泥板文书,考古学家称之为线形文字B。线形文字B里出现了许多有关奴隶的字样,这表明迈锡尼社会已进入到奴隶制阶段,且文字也用于记录经济账目,说明文字已应用于日常生活。 迈锡尼社会也是一个开放的社会。迈锡尼文化深受克里特文化的影响,从中摄取了许多先进的文化成果。到公元前15世纪左右,迈锡尼文化发展到了全盛时期。 古代美索不达米亚文化P11 古代美索不达米亚文化,是以苏美尔文化为基础而创造出来的优秀文化。 大约在公元前3000年左右,苏美尔人开始使用楔形文字。 古代美索不达米亚的文学作品以史诗为主,其中又以《吉尔伽美什史诗》为著名。另一方面,史诗也放映了美索不达米亚人的宗教观念:多神信仰,神的人格化及灵魂不死观。 宗教与神话在美索不达米亚文化中占有极为重要的地位。 古代美索不达米亚人在建筑和科技方面也取得了较高成就。建筑中最杰出的代表有“空中花园”和“七级大庙塔”。 《旧约圣经》:P25 《旧约圣经》是犹太教的经典。(它是由宗教信徒编撰的宗教经典,但它反映了公元前13世纪到公元前2世纪希伯来人的历史,是研究古代近东不可缺少的历史资料。同时,旧约中的传说和诗歌,也具有重要的文学价值,往往成为西方文学作品的重要题材。) 荷马史诗:P29 《伊里亚特》和《奥德赛》两部史诗由盲人荷马整理编撰成著名的“荷马史诗”。 “荷马史诗”以迈锡尼时代晚期的特洛伊战争为题材。“荷马史诗”反映了公元前11-前8世纪的希腊社会状况,是研究希腊“黑暗时代”的珍贵史料,而且还可以从中窥见迈锡尼时代的某些痕迹。 “荷马史诗”是欧洲最早的文学巨著,成为欧洲文学的渊源,在西方文学乃至世界文学史上都占有极为重要的地位。 神话传说是“荷马史诗”的重要题材,反过来,史诗又对早期希腊神话的整理和系统化起了重要作用,从而促进了早期希腊宗教向更高阶段发展,为奥林波斯教的建立奠定了基础。 “荷马史诗”反映了希腊宗教此时正处于从自然崇拜、祖先崇拜和氏族崇拜向人格神崇拜的过渡阶段。 “荷马史诗”的编撰,对于希腊民族性格的塑造起了重要的作用。

中西方文化差异原因

1、思维模式的异同 中国人喜欢站在生命的更高处思考问题,跳出现实,重视对生命的思考,在对人和人之间,人和自然界之间,人的精神和肉体之间的关系都有深刻的思考. 西方人偏重于逻辑思维或者理性思维;中国人属于抽象思维或者感性思维.而西方人更注重于从物质世界入手,去探索和求证问题的本源. 2、对待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国家利益的异同 中国人更看重集体利益,包括家族利益、国家利益,主张控制自己的欲望,反对极端个人主义和英雄主义,往往把个人利益和集体利益,国家利益联系在一起,富于爱国和献身精神.而西方人更重视个体利益,追求人权,崇尚自由,认为如果连个体利益都无法保障,更谈何集体利益,正是这样的思想认识,最终推动了西方民主政治的发展; 3、民主观念的异同 中国人注重精神的自由,把自由、民主看成是君主权贵的赏赐.所以我们的人民总在渴望青天,希望能有好官的出现为民谋利.而西方的民主政治认为,政出于民,一切的政权只是人民授予,让政府来行使的一种公权力. 4、科学观的异同 中国人更相信先人的经验和权威,相信古人甚至超过相信今人,迷信权威,缺乏创新和探索精神.而西方人重视实践和理论,富于探险精神,倡导理性思维.通过正规的学院式教育对科学成果进行普及和推广,极大的促进了科学的发展,也最终建立了完整的科学体系; 5、中西方的道德观是迥然不同的 西方强调个体本位,而中国人提倡群体本位.中西方道德观的不同,使中西方的伦理体系和道德规范具有了不同的特点:西方重契约,中国重人伦;西方重理智,中国重人情;西方伦理重于竞争,中国则偏重于中庸、和谐;西方的伦理道德是以人性恶为出发点,强调个体的道德教育,中国儒家是从人性善的观点出发,强调个体的道德修养. 6、法制观念的异同 中国人主张用礼、道德来约束,通过先贤的教诲和学习提高自己的修养,讲究克己复礼,导致了人格的缺陷,丧失了独立的人格;而西方人认为人的原欲是不应该被压制的,对于社会和个人的规范,主张用“法制”,通过制度,如三权分立的组织、政治机构来约束制约,道德则处于从属的地位. 7、在为人处世方面的异同 中国人内敛、自省,喜欢“每日三省吾身”,为的是合于先王之道,把修养身心看的很重,推崇中庸思想,导致思想的保守、缺乏创新和开拓进取精神.西方人更热心于公益事业,把服务社会当成自己的职责. 8 、经济制度不同 中国的传统经济是典型的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人们比较安分保守.因为他们依靠一块土地可以活一辈子,文化比较内向.而且中国的古代文明,发源于大河流域,属于农业文明,“农业文明性格”造就了东方人注重伦理道德,求同求稳,以“和为贵,忍为高”为处世原则. 西方的古希腊文明,发源于爱琴海沿岸,属于海洋文明,况且欧洲的农耕远不像中国的农耕在古代社会那样重要,所以欧洲人喜欢向外探索,文化比较外向.而且西方国家经过工业革命很早就进入了工业经济时代,“工业文明性格”造就了西方人有较强的斗争精神和维护自身利益的法律意识,以独立、自由、平等为处世原则. 9、地理环境的不同 封闭的大陆型地理环境使中国人的思维局限在本土之内,善于总结前人的经验教训,喜欢“以史为镜”,而空间意识较弱.这种内向型思维导致了中国人求稳好静的性格,对新鲜事物缺乏好奇,对未知事物缺乏兴趣.

西方政治制度的基本原则

第二章西方政治制度的基本原则 1、主权:国家固有的对内高于一切和对外保持独立自主的权利,或者说是国家独立自主处理内外事务而不受他国干预或限制的最高权力。 2、君主主权: 霍布斯的《利维坦》:每个国家都必须存在一个绝对的最高主权,足以强制人们遵守这一为达到和平共处而订立的契约。而这个最高的、不受限制的、不可分割的主权权力,只能掌握在君主手中。 3、人民主权:卢梭认为,国家代表着"普遍利益"和"公共意志",国家主权应属于全体人民。人民主权的主要内容就是公意,它体现了人民自由意志在国家政治中的最高地位,这种意志是不可转让、不可分割和不能代表的。 4、议会主权: 洛克认为,人民订立契约成立国家时,仍保留生命权、自由权与财产权三项不可放弃、不可转让的天赋权利。国家权力分为立法权与执行权和对外权,立法权是最高权力。(委婉表达了人民主权思想) 5、洛克:英国哲学家、政治思想家。他主张要扞卫人的生命、自由和财产权等"自由权利",强调建立有限政府 6、主权在民:最早把主权在民原则写进宪法而确定下来的是法国,1793年宪法被认为是史无前例的、最民主的、最能体现卢梭人民主权理论的一部宪法。法国是主权在民思想的发源地。 《人权宣言》成为法国第一部宪法的序言,这部宪法是欧州大陆最早的近代成文宪法 7、政治合法性:又叫政府合法性、政权合法性,指某个政权或政府的统治获得社会成员的服从和忠诚的问题。 8、布丹:法国大律师,近代国家主权理论的创始人,他发表了《国家论六卷》,系统地论述了国家主权学说 9、霍布斯:英国着名政治家,他运用近代自然法理论,论证了在自然状态下,人们通过订立契约而建立起国家。《利维坦》 10、卢梭:法国着名的启蒙思想家,也是18世纪法国大革命的思想先驱,他的人民主权理论对于近代政治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11、主权在民原则的主要内容 主权在民原则,又称人民主权原则,它源于资产阶级启蒙思想家率先倡导的“主权在民”学说。根据这一学说,国家被看作是由人民根据自由意志缔结契约的产物,国家的最高权力应属于人民,而不是君主。无论是国王还是君主,其权力都是人民授予的 12、从君主主权到人民主权理论的发展 1、霍布斯的君主主权理论 2、洛克的议会主权 3、卢梭的人民主权 13、比较洛克的议会主权理论与卢梭的人民主权理论 14、代议制:指人民不直接行使国家的权力,而是通过选举代表组成代议机关来行使国家权力。相对之直接民主制度,代议制是间接民主制。 15、直接民主制:是指任何公民都有权利和义务直接参与国家事务的决策和管理的民主制度。古希腊的城邦民主制是一种典型的直接民主制 16、间接民主制:也称代议民主制,是指人民根据主权在民的原则,按照一定的程序选举代表组成的代议机关(议会或国会)来行使国家最高权利的政治制度。 17、《代议制政府》:是一部关于代议制的经典着作,它比较全面而系统地论述了资产阶级代议民主制的各种具体问题和制度安排,在西方政治思想史和西方政治制度史上都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被西方学者公认为是有关代议制的一部经典着作

《西方文化史》参考书目

西方文化史课外阅读书目 (带★者为必读书目) ★1.《圣经》(和合本) ★2.李泽厚著《美的历程》,文物出版社1989年版。 ★3.姜守明、洪霞著《西方文化史》,北京:科学出版社2004年版。 4.陈启能主编《西方历史名著提要》,江西人民出版社2001年版。 5.〈古希腊〉希罗多德著《历史》(王以铸译)商务印书馆1959年版。 ★6.〈法〉伏尔泰著《风俗论》,商务印书馆,上册(梁守锵译)1996年版;中册(梁守锵等译)1997年版;下册(谢戊申等译)1997年版。 ★7.〈英〉汤因比着《历史研究》上、中、下(曹未风等译),上海人民出版社1986年版。 8.裔昭印著《世界文化史》,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00年版。 ★9.王佐良等主编《欧洲文化入门》,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92年版。10.〈荷兰〉彼得·李伯庚著《欧洲文化史》(赵复三译),上、下,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4年版。 11.郑敬高编著《欧洲文化的奥秘》,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12.〈德〉古斯塔夫·施瓦布著《希腊古典神话》(曹乃之译),南京:译林出版社1996年版。 ★13.〈美〉G. F. 穆尔著《基督教简史》(福建师范大学外语系编译室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81年版。 14.张久宣编《圣经故事》,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2年版。15.〈苏〉苏联艺术科学院美术理论与美术史研究室编《文艺复兴欧洲艺术》上册(严摩罕等译),北京:人民美术出版社1985年版。 16.〈苏〉苏联艺术科学院美术理论与美术史研究室编《文艺复兴欧洲艺术》下册(严摩罕等译),北京:人民美术出版社1985年版。 ★17.〈英〉阿伦·布洛克著《西方人文主义传统》(董东山译),北京:三联书店1997年版。 ★18.〈德〉马克斯·韦伯著《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于晓等译),三联书店1987年版。 19.〈美〉贝尔著《后工业社会的来临》(高铦、王宏周、魏章玲译),新华出版社1997年版。 ★20.〈美〉贝尔著《资本主义文化矛盾》(赵一凡等译),北京:三联书店1989年版。 21.〈德〉利奇德著《古希腊风化史》(杜之、常鸣译),辽宁教育出版社2000年版。 22.〈德〉奥托·基弗著《古罗马风化史》(姜瑞璋译),辽宁教育出版社2000年版。 23.〈德〉爱德华·傅克斯著《欧洲风化史·文艺复兴时代》(侯焕闳译),辽宁

中西方文化差异文章

中西方文化差异的wenzhang 一、中西文化背景的差异 以中国文化为代表的东方文化,受到儒家思想和佛教、道教文化的影响深远,其根源可以上溯到两千多年前的春秋战国时代,以孔子编纂修订的“六经”为其文化基础,这种文化总的表现为:注重个人修养,注重道德力量,反对武力,注重与他人、自然的和谐相处,追求精神的超脱,以“仁”和“孝”为社会核心。同时更注重于自给自足的内向型文化,清朝时的闭关锁国正是其体现。 而以美国文化为代表的西方文化,其思想基础都是源自欧洲文艺复兴时,源头则是古希腊罗马文化,受基督教影响深远,看重个人的自由和权利,注重实践和探索,跟中国人喜欢对生命本源的哲学思考不同,他们更注重于对自然的探索和求证,从物质层面去考量生命的本源。以“爱”为社会核心。同时具有开放性的外向型文化,以新海路开辟时对新大陆的侵略为代表。 二、中西方价值观和思维方式的异同 ①科学观 在科学方面,中国人更相信先人的经验和权威,相信古人甚至超过相信今人,迷信权威,缺乏创新和探索精神,所以,尽管人类历史上四大发明都是出自中国人之手,郑和下西洋时,中国的造船技术是世界一流的,但几千人的船队七下西洋,不过为了宣示明王朝的“富有与强大”,但是当麦哲伦的船队环游世界时, 当西方人使用中国发明的指南针、火药入侵我们时,我们想到的竟然是在大海边再造一处万里长城,思维的保守与守旧,缺乏创新和探险精神由此可见一斑。 而西方人重视实践和理论,富于探险精神,倡导理性思维,通过正规的学院式教育对科学成果进行普及和推广,极大的促进了科学发展。 ②法制观 “法令所以导民也,刑法所以禁奸也。文武不备,良民惧然身修者,官未曾乱也。奉职循礼,已可以为治,何必威严哉?”可见,在中国人心中,法律只是道德的补充,所以,中国人提倡自我的完善,不提倡用法律法规来约束人,对法律的重视不是很够。在对欲望的约束方面,中国人主张用礼、道德来约束,宋代朱熹曾提出“存天理,灭人欲”的思想主张,即通过先贤的教诲和学习提高自己的修养,控制和压抑一切“不符合道德”的欲望,讲究克己复礼,这种结果导致了人格的缺陷,丧失了独立的人格,也是封建统治盛行的根由。 而西方人认为人的欲望是不应该被压制的,对于社会和个人的规范,主张用“法制”,通过制度,如三权分立的组织、政治机构来约束制约,道德则处于从属的地位。 ③民主观 中国人注重精神的自由,虽然整个封建社会二千多年的历史,基本都是封建集中制的不断加强,是民主政治的彻底丧失,但从一开始,儒家、道家的思想家们就把民主政治放到一个很高的思想高度去认识和看待, 要求统治者爱民、亲民,重视民生疾苦,孔子的“仁”治思想,孟子的“民为重、社稷次之,君为轻”思想,老子的”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思想等等,都包含着“民主”思想,但又推崇君权神授,维护等级制度,把自由、民主看成是君主权贵的赏赐。所以我们的人民总在渴望青天,希望能有好官的出现为民谋利。 而西方的民主政治认为,政出于民,一切的权利只是人民授予,让政府来行使的一种权力,所以,西方人对不能为民服务的政府,通过选票的方式可以给予否决或者改选。当然这中间可能也有许多问题,但无论认识水平上还是制度设计上,无疑都比我们要先进的多。 ④人际交往

中西方政治制度比较差别及缘由浅析

中西方政治制度比较差别及缘由浅析前一段时间,网上沸沸扬扬猛炒关于中国行政区域要重新划分,还有人说中国应该像美国一样设立50多个省州,并且还附有详细的图表,让人感觉此方案即将实施。他们所列出的理由是这样有效的实现管理,使得地区能够均衡的、平稳的发展,减小地区差距,有利于上令下达。行政区域的划分和采取何种国家管理形式不仅仅与历史、地理等诸多因素有关,而且与该国家的政治制度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如果仅仅是看到中美两国地域面积大小相似,而将美国的今日发达兴盛归结于其州省的大小设置的合理,因而进一步要向美国学习,也要将中国划分为50多个省市,那观察和解决问题实在是只停留在表面层次。翻开历史,新航线的发现之前,整个东西方的交往是极其有限的,虽然,17世纪以后存在“东学西渐”和“西学东渐”,但很大程度上是通过战争的形式出现的,双方世界中几千年所沉积的文明受到对方影响的成份是有限的。一个国家,其制度的设立和实施是与该国家、民族在长期的历史进程中和各自的地域环境内所形成的思想、文化和哲学有着密切的关系。中国和西方之间的政治、经济制度有着很大的差别。 中国政治制度是根基于以政治伦理和宗法秩序为核心价值取向的儒教思想,其表现在如下方面:首先,中国的道德集权思想通过解释人的社会属性来说明人性,将人完全社会化,孔子提出“性相近,习相远”,说明了人生而具有的本性是单一的,相同的,但个人的行为则因人而异,是变化的。并且孔子提出人的相同本性是“仁”,认为仁是处理人们之间关系的最高行为标准。孔子之后的孟子、董仲舒、韩愈、朱熹继承和发展人性善的理论,提出“仁政“的思想,进一步将一些社会行为作为人性。毛泽东关于人性的的理解开始于马克思的“人性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的解释。他认为,人的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存在主要是指人的社会生产关系,而这种人的社会生产关系就是阶级关系,并且正是这种阶级关系决定了人性。在当今社会,没有所谓的人类的爱和很,只有阶级的爱和恨。毛泽东因而否定了人善论的理论,但是他提出了一个比孔孟的人性论更社会化、更狭窄的观念。相比较西方的思想家大部分认为人的自然属性就是人性,并在此基础上论述了国家的和法律的产生。古希腊伊壁鸠鲁属直观唯物主义,认为人和动物一样,归根结底由原子组成,人体中原子的运动及配置构成了人的自然条件并成为人性的决定因素。并且,人的自然条件是好的,所以人在肉体和精神上是快乐的。这就是说人天生趋于快乐或避开痛苦。因此,除了追求私人快乐的目的外,世界上不存在任何的善、正义和友谊。所谓的善、正义和友谊都是和细心盘算过的个人利益一致的。国家和法律也只有在能保证尽可能多的私人快乐的前提下才是合理的。霍布

中西方文化差异与融合

江西科技师范学院理工学 院 毕业设计(论文) 题目(中文):宋体四号加粗 (外文):Times New Roman 斜体四号加粗 学科部:宋体四号加粗 专业:宋体四号加粗 学生姓名:宋体四号加粗 学号:宋体四号加粗 指导教师:宋体四号加粗

2012年 5 月22 日 目录(二号宋体居中) 1.引言 (1) 2.供应商选择 (3) 3.供应商及其作用 (4) 4.............................................................................................................5 5.............................................................................................................7 6.............................................................................................................9 7. (10) 8.结束语 (11)

参考文献 (12) 层次分析法的应用(二号宋体居中) 摘要:在当今社会, 中西方文化的比较与研究已经成为文人们十分关注的热点问题。关于中西方文化各自特点与相互之间的联系的正确把握, 对于中国文化发展的前进道路是非常重要的。文章从中西方文化的四个典型差异, 即思维方式、价值观、宗教信仰、饮食观四方面入手, 分析东西方文化的各自特色, 寻求中西方文化的相通融合路径,从而更好地了解中西文化,提高对中西文化差异的感知能力与鉴别能力,提高跨文化交际能力和跨文化意识,加强对两种文化更深层次的认识。(小五号宋体,单倍行距)(不少于400字) 关键词:中西方文化;差异;融合 1.引言(三号宋体)

2018年中考政治复习专题训练:正确对待外来文化和文化差异-精选文档

中考复习训练正确对待外来文化和文化差异 一、单项选择题 1.北京奥运会吉祥物完美地将中华传统文化与奥林匹克精神结合起来。这启示我们,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应该() ①继承优秀的传统文化②吸收健康的外来文化 ③传承中华文明,排斥外来文化④中西交融,兼收并蓄 A. ①②③ B. ①③④ C. ①② D. ①②④ 【答案】C 2.如今,可口可乐饮料、麦当劳快餐等舶来品,已为广大中国人所熟悉,它们甚至成了一些中国人日常生活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伴随它们而来的,还有不同的生活方式。面对外来文化,我们应该() ①照搬照抄,全盘吸收 ②取其精华,弃其糟粕 ③尊重差异,平等交流 ④放弃自我,虚心学习 A. ①② B. ②③ C. ②④ D. ③④ 【答案】B 3.近日,一曲《江南style》迅速唱红全球,骑马舞风靡各地,外来文化正潜移默化地融入我们的生活。对此,认识不正确的是() A. 当前世界各国各民族文化交流日益加强 B. 对待外来文化需要全盘肯定 C. 应在实践中不断推进民族文化的创新与发展 D. 应有分析、有选择、有批判地借鉴吸收外来文化【答案】B 4.在“一带一路”的建设中,新疆等民族地区从历史的边缘地区、改革开放的后发地区一跃而成开放的前沿地带。我们在和“一带一路”沿线的中亚、西亚等国家和地区打交道时,面对不同的名字语言、风俗习惯和宗教信仰,正确的态度和做法是() ①尊重民族差异,包容多样文化②倡导文明宽容,促进互学互鉴 ③坚持汉族特色,强化自身优势④搁置文化交心,埋头开拓市场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②③ 【答案】A 5.2019年10月26日,第九届中国·宜兴陶瓷文化艺术节开幕,本届陶瓷文化艺术节以“陶醉中国、筑梦宜兴;以陶为媒、同创未来”为主题,是对国家“一带一路”倡议的积极呼应,对“五位一体”总体布局的积极

东西方文化的融合与产品的创意设计(正文)

古今中外,文化对设计有着极其重要的影响,文化不仅作为设计灵感的来源,而且是评价尺度和探索设计创新的一个重要因素,产品设计创新实现的最佳途径是建立基于区域文化要素的本土设计知识与产品设计特征之间的相互联系,从而打造一个多种文化交融基础之上的产品设计创新模式。毋庸置疑,不同的文化会产生不同的产品设计,许多的产品都自然而然地带有本土文化的基因,不同文化的交流和融合往往能带来产品设计的创新。不同文化符号同时呈现,产生的不只 是碰撞与比较,而是多元文化的共同繁荣与发展。几千年来,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体现在艺术、工艺以及设计上具有非凡的创造力。中华民族古代的艺术和手工艺作品的创造及优雅审美让世人为之倾倒。如今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面对西方文化的强大影响,中国如何在现代语境下发展本土设计文化?设计师对不同文 化应该抱有什么样的态度,怎样运用批判性的思维将东西方文化融合起来,并利用多元化的文化促进产品创新设计的发展? 1、东西方文化的比较 众所周知,东西方文化在很多方面存在着巨大的差异,从本质上来讲,差异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1民族性和理论上不同 东西方的民族性有很大差异,东方民族一般比较谦虚、含蓄、好面子,注重家族和群体的利益,而西方民族一般比较热情、务实、追求自我和个性化。中国人向来以自我贬仰的思想作为处世经典,这便是以儒家的“中庸之道”作为行为的基本准则。“中”是儒家追求的理想境界,人生处世要以儒家仁、义、礼、智、信的思想道德观念作为每个人的行为指南,儒家思想的“和”深深地影响了中国的设计,庄子提出的“天人合一”的理念,也是中国古代设计师遵循的设计法则。例如,东西方文化对龙的看法存在巨大差异。在西方的文化中,龙是巨大的蜥蜴,是邪恶的象征。龙的强大成了令人惶恐的事情,龙越强悍,人类越无法驾驭,龙就愈走向了人的对立面,被异化、妖魔化成一种邪恶的东西。而在中国历史上,长期的农耕社会中,人们最期盼的事就是一年来风调雨顺。而龙是一个图腾,龙被人们赋予了多种神格,既是雨神,雷神。云神,又是风神。是一个能呼风唤雨的神。因此,中国人视龙为神,历代的皇帝都自称为天子,皇帝的身体是龙体。中国人自称龙的传人。龙的形象常常被应用在产品设计中。对龙的态度体现了中西文化的显著差异。中西方各说各的龙,显然如果一方放弃或让步,放弃文化中原有的龙的形象,显然是对传统文化的亵渎,而将民族文化置于世界文化的视角,舍弃又何尝不是一种人类文明的损失。其实有关龙的不同解读仅仅是中西文化差异的一个缩影。对待不同的文化,设计师应该抱着理解和包容的态度,而不是排斥外来文化。 1.2 宗教信仰不同 中国的传统文化的主要来源是儒教、道教和佛教。而根据伯特兰.罗素的说法,西方文化是基于古希腊文化、犹太-基督教文化以及现代工业文明这三个源

西方文化史问答题

西方文化史试题 一、问答题: 1、简要谈谈学习《西方文化史》课程的心得体会。 当时接到《西方文化史》这本书,是一本很厚的书;一看那名字就是有关西方知识的,感觉有点像《西方思想史》,又有点像《外国文学》,对于西方的东西,我是十分有兴趣的,而且现在是学西方文化,这样更能高层次的了解西方的文化,使自己的知识面扩大,给自己以文化上的滋润和启迪。通过这门课的学习,不断的拓展着我们西方文化的思维空间,让我们了解区别于中国文化的西方文化意识,是对我们文化意识的培养,让我们真正的步入了西方的轨迹。 《西方文化史》这本书包含的内容很多,有希伯来文明、古希腊文明、罗马文明、文艺复兴……描述了西方文化的出现、历程、内容和影响等等,内容很多,知识面很广,但老师却用一些通俗易懂的语言一一把它述说出来,通过对西方文化精粹的细致梳理,着力讲述西方文化的起源,深入探讨了西方文化的价值取向,客观分析了西方文化,使我们容易的吸收西方文化的知识。更重要的是老师用多媒体的教学手段,用理论和视频的来介绍西方文化以进行授课,梳理了西方文化之间的表现和差异的关系,让人有时候产生共鸣的反应,这样的课趣味十足。 在课堂上,老师把西方文化的语言说得生动,描绘栩栩如生,每一节课都能给我们带来不同的效果,不用的乐趣,不同的体会。这样的课丰富了我们的专业知识,扩展我们西方文化的外延,特别是对一些热爱西方文化的同学带来了曙光,让我们知识面广,尤其对于了解西方文化渊源很有帮助,而且清晰明了,带来了极大的帮助。 2、我们为什么要系统学习西方文化。 《西方文化史》(从文明初始至启蒙运动)是一本系统介绍西方文化的书籍。西方是一个不同寻常的社会,是经过数千年的发展整合形成的。它的文化既表现出一致性,又呈现出复杂性和多彩性。《西方文化史》在对西方文化进行探询时,着重对它的起源,它的形成,它的发展,它的面貌特征进行了有特色的概述。其内容包括组成西方文化源头的希腊理性和艺术、希伯来宗教、罗马法律、以及汇合成西方文化之流的中世纪文化、文艺复兴、宗教改革、科学革命、启蒙运动......本书在较为完整地展示西方文化的内涵和发展历程的同时,特别注意凸现贯穿其中推动西方文明进程、对人类社会进步产生深远影响的思想、运动和成就。西方文化的重要方面如历史、社会形态、思想(如哲学思想、文艺思潮、文艺理论等)、影响社会发展的科学成就、与文学密切关联和相互影响的艺术等无不包含其中。阅读本书无疑将扩大视野,有助于对西方世界的了解。特别的视野、高度的概括、独特的评说、精美的图片构成了《西方文化史》的基本特色。 文化就是人化。在此意义上,人类文明史是一部物质文化精神文化的发展史。作为意识形态的表现形式和社会文明的重要载体,文化具有知识培养,情操陶冶,道德才华的多种功能。西方文化,是一个大文化的概念,包括哲学、思想、艺术、文学、音乐、制度、技术等领域,甚至社会生活和科学领域,可以说是西方文明的概括。 西方文化中的西方,从地域上讲,主要指欧洲,18世纪以来开始包括北美洲的美国和加拿大。从内容上讲,其源头主要由希腊的理性和艺术,希伯来的宗教和罗马的法律组成,其流则是由中世纪文化、文艺复兴、宗教改革、科学革命、启蒙运动、美国独立战争、法国大革命、工业革命、现代哲学思潮、现代主义、后现代……共同汇合而成,这一切构成了西方文化的源和流。 西方文化是人类文化宝库的重要给组成部分,是人类释疑唯一的上帝(圣经)的历史,总体上说是本质的百家争鸣言论自由的历史,因为对于我们中国人来说,缺少了对西方文化的历史的了解,因此需要系统地学习西方文化,这样能够帮助我们了解必要的历史和背景,还能

中西方政治文化的比较研究及其意义

中西方政治文化的比较研究及其意义 摘要:政治文化问题同人类社会政治生活息息相关,它对人类的政治行为的方式、方法起到指导和制约作用。因为政治文化是一种特殊形态的政治现象,因而只有进行比较才能得出更有利于我国政治文化发展的理论,为我国的政治经济发展提供正确的理论指导。因此对政治文化的比较研究显得尤其重要。通过政治文化的比较研究,即可反对排外主义,又可以抵制全盘西化理论;即可以弘扬中国传统文化的精华、吸收外来文化的可取之处,又可以抛弃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糟粕,繁荣我国的政治文化。 关键词:比较政治文化意义 政治文化研究已成为当代政治文化领域的重要分支,它在经历了一个产生、发展、成熟的过程后形成了不同的学术流派,而中西方也在其发展中呈现了明显的政治文化差异。政治文化是一种特殊的社会现象、历史现象和文化现象。对于一个民族来说,历史积淀为一个民族的政治文化传统。而从历史过程来看就是传统政治文化。中华文化和西方文化构成人类文明的两大方面的文化传统。中国和西方的传统文化在历史进程、逻辑和体系等方面也不尽完全相同。 一、中西方政治文化差异 (一)中西方政治监督的差异 在中国古代传统社会,在专制王权的统治下,由各级政府分别主管各方面的政务。为了使其得得长期有序的发展,统治者建立强大的行政网络,以便加以防范和牵制。在这个行政网络中,人治起到了至

关重要的作用。在历史上监察工作主要是指连坐告密、牵制监督等形式。而且官吏也受到了严厉的监管和控制,以维护统治阶级的根本利益。而相比较同等时期的西方社会则讲究分权理论。试图通过政治权利内部分工以维持统治阶级内部的权力平衡。从而根本的防止权力的集中和腐败。政府划分为行政、立法、司法三部门。每一个部门都有自己的职权范围,不允许侵犯其他部门的权力。进而保证三个机构人员的合而不离。这样,每个部门对其他部门都是一个制约,没有任何一个部门沦为国家统治的阶级工具。 政治监督理论既是近代西方国家民主政体的理论基础,也是中国传统社会为了巩固专制统治的权术设计。西方的政治监督理论能有效的防止政府腐败和权力滥用,而且避免了权力的过度集中。现代政治文明要求现代政府的权力严格受法律的控制,要求政府行为必须以法律为界限得到价值肯定。以分权为核心的宪政是现代国家的最好制度设计。 政治文化既是一定历史时期,一定环境下在不同国家的产物,它必然呈现出两方面的态势。一方面:各个民族国家在其各自的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条件下确立了与本国国情相适应的政治文化,并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政治文化体系。而这一民族国家独特的政治文化优势,在世界民族之林也会成为一面傲人的旗帜,构成人类文明宝库和人类政治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中西方人权观的差异 从历史发展来看,西方是通过自然发展的方式走向现代化。而中

中西方政治制度对比

中西方政治制度的对比 中国,东方大国,悠久的历史经过岁月的沉淀,更加熠熠闪光。西方各国,每一次奋力的演变、斗争,都推动着各国走向新时代。由于国体不同,国家在施政方面,自然也不同。 我国的国家性质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自然,这也影响了我过得政治制度,包括,社会主义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基层群众自治制度及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这些制度的确定根据了我们国家的国情和社会现状,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由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是最切合社会的,以中国共产党委基准点,国家有什么事发生,全国人民齐心协力,共同解决这个问题,不至于因为国家政党太多,而不能尽快统一意见,并及时解决问题。同时,多党合作的存在,使得中国共产党做出最后定论方面,具有推动作用,可以为更好的解决问题出谋划策。根据不同的方面提取意见,使得出的定论更加全面,更具合理性。 西方各国,且不谈雅典、罗马等国家的城邦制,先从英国开始,号称“日不落帝国”的英国,以单一制、君主立宪制发展,英国的政治体系直接影响了许多国家的政治体系,包括加拿大、印度、澳大利亚、牙买加等国。国王只是拥有象征性的地位,并无实权,拥有最高政治权利是内阁首相,英国的议会是政治中心舞台,是最高立法机关,政府从中产生,这里只是将英国作为案例来分析。法国采用双元首脑制,总统——总理,由总统任命总理,总理在任命其他官员,德国是联邦体制的国家,联邦总统为国家元首。这些可以看出,西方各国在政治制度上存在不同,但从根本上分析,他们是一样的。 西方国家多为资本主义国家,国家领导人执政以资产阶级为主,可能会伤害到社会底层人的利益。但是,值得肯定的是,执政党为了利益执政,需要有民众的支持,在大部分情况下,给与绝对的民主。中国因为是社会主义国家,中国共产党本着执政为民的方针执政,会将广大人民的利益放在首位,更直接的民主执政。 中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对绝大多数人实行民主,对极少数敌对分子实行专政。就大局上来说,我们国家的政治制度是切合我国的社会现实的,但是,由于人口庞大,有些时候不可能真正做到绝对的民主。人民群众的想法并不能及时的反应到国家领导人那,而西方的民主思想多元化,理论众多,人民得到了真正的民主,但是,这种民主的权力似乎过于泛滥,政府做的事情有一点不合人民的意,人民就集众去游行示威,实行宪法赋予他们的种种权力来表达他们的想法和愤怒,这些都是因为人民拥有过多的民主权力造成的。 国家的政治制度一直在不断的完善和更新,不论中西方,最终的目的都是为了让各国人民过上好日子。政治制度存在不同,并不影响各国共同前进,共同创建美好未来。

中国传统文化保持其纯粹性和融合西方文化

谢谢主席!大家好! 下面由我做这次的总结陈词。 纵观整场辩论不可谓不精彩,但是细细看来对方辩友存在不少漏洞。 1、我们今天谈及中国传统文化,泛指在中国古代社会所具有的文化,即是新文化运动以前的文化。 2、我方所讲融合西方文化并非对方辩友所说的中国文化趋于西化,当然我方也不否认中国传统文化应该保持其纯粹性,只是保持到一个什么程度还是有异议。 下面就我方观点做以下总结: 首先,中国传统文化和西方文化不是两个相斥的实体。中国传统文化在现代发生了剧烈的变动,西方文化的冲击是其中一个中重要的因素。伊斯兰文化、日本文化、印度文化等都经历了不同外来文化的冲击和变迁,然而依旧保持他们文化的核心价值体系。同样在西方文化的冲击下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并未收到改变。 其次,中国传统文化是小农经济封建体制为基础,然而新中国的成立确定了社会主义民主专政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政治、经济、文化三者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视乎缺了一段)保持中国传统文化固然重要,但是时代在发展,文化发展必须与政治、经济相协调。 再者,“十二五”规划纲要指出,要“立足当代中国实践,传承优秀民族文化,借鉴世界文明成果”。 当今世界全球化趋势愈来愈明显,各民族、各文化的接触与沟通之频繁与密切已经达到了空前的程度。中国传统文化的确需要经过不断的“扬弃”“审视”来保持其纯粹性,但是融合西方文化,获得其现代意义并发挥创造的力量才能与时俱进。 最后,不管今天我们辩论双方站在何种立场,但是我们共同关心的应该是如何辩证对待中国传统文化与西方文化两者关系这一问题。 我方有理由相信,中国传统文化融合西方文化,取舍有度,只有不断与时俱进,才能体现中国传统文化的现代价值。

西方文化史

第一章《西方文化的起源》 1.(填空)从公元前3000年代后半期至公元前12世纪,在这一地区出现了欧洲最早的(奴隶制文明),并创造出了(辉煌的青铜文化),人们称之为(爱琴文化)。由于这一区域文化的中心先后出现在(克里特岛)和(迈锡尼城),因此又把它称为(克里特-迈锡尼文化)。 2.(填空)公元前2世纪中叶,为了满足讲希腊语的犹太人的需要,旧约被翻译成希腊文,即(《七十子希腊译本》) 3.(简答,应该不考)简述希伯来人的宗教-伦理思想: 希伯来人的伦理道德是与其宗教信仰结合在一起的。希伯来人认为他们是与上帝立约的民族,是上帝的“选民”,因而是一个特殊的民族,负有上帝赋予他们的责任-成为人类正义行为的典范。他们认为,要履行与上帝的圣约和遵守戒律,就得正直、公正、仁慈、博爱,每个人都必须在道德上不断地自我完善。 第二章《西方古典文化的繁荣》 1.(名解,应该考)《荷马史诗》:公元前8世纪的盲诗人荷马,把黑暗时代弹唱诗人的民歌、民谣和短诗等口头流传的诗歌整理编纂成《伊里亚特》和《奥德赛》两部史诗,即著名的《荷马史诗》。“荷马史诗”以迈锡尼时代晚期的特洛伊战争为题材,反映了公元前11-公元前8世纪的希腊社会状况,是研究希腊“黑暗时代”的珍贵史料,也是欧洲最早的文学著作,成为欧洲文学的渊源,在西方文学乃至世界文学史上都占有极为重要的地位。 2.(填空)古代希腊有三大悲剧作家:(埃斯库罗斯)、(索福克勒斯)和(欧里庇得斯)。 3.(填空)埃斯库罗斯的作品:(《乞援人》)、(《波斯人》)、(《七将攻忒拜》)、(《被缚的普罗米修斯》)、(《俄瑞斯忒斯三部曲》)等七部 4.(填空)古代希腊的建筑艺术表现在他们的庙宇和公共建筑物上。大量采用(柱廊)是这些建筑物的一大特点。主要根据柱廊的柱子不同形式,古希腊建筑可分成(多利亚式)、(爱奥尼亚式)和(科林斯式)三种形式。 5.(论述,应该不考)试论罗马法:古代罗马人制定了比较健全和完整的法律,法学理论也非常发达。罗马早在王政时代就有了习惯法,它是随着罗马政权的形成而产生的。到共和国建立之后,由于掌握司法权的贵族任意解释习惯法,以此欺压平民,引起了平民的反对和抗争,结果迫使元老院成立了十人立法委员会,于公元前449年起草颁布了《十二表法》,在这之后,在平民反对贵族斗争的推动下,罗马又制定了一系列成文法律。古代罗马法的这些成果,后来对近现代世界各国的立法都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6.(填空)大约在(公元前7世纪),古代罗马人在借鉴(希腊字母)的基础上创造了自己的拼音字母-(拉丁字母) 7.(填空)(阿庇安)著有(《罗马史》),它是西方史学中第一部(纪事本末体)历史著作。 8.(填空)313年,君士坦丁皇帝颁布(“米兰赦令”),给予基督教徒以信仰自由,基督教从此取得合法地位。 9.(名解,应该考)《上帝之城》:公元410年,西哥特人劫掠了罗马城,人们对此惊恐万状,并把灾难归咎于基督教。在这种条件下,奥古斯丁写了《上帝之城》一书,对罗马帝国的衰亡作了解答。他从原罪说和预定论出发,认为自人类始祖背叛上帝以来,就出现了上帝之城与世俗之城两个国度,上帝之城是基督徒的理想国度,并且是永存的,而世俗之城(罗马)的崩溃是不可避免的,也是微不足道的,它与基督教没有关系,也不影响基督教的伟大。 第三章《中世纪西欧基督教文化》 1.(填空)圣徒比德的(《英吉利教会史》)影响深远,他因此被誉为(英国史学之父),比德在该书的一个重大贡献就是(采用了新的历史纪年方法),即(以耶稣诞生之年为基准)的(“我主纪年”)计时方法。 2.(填空)法兰克国王的加洛林王朝在查理曼统治时期,不仅通过军事扩张建立起了一个疆域辽阔的帝国,而且在文化上也出现了教育与学术文化的复兴,西方学者称之为(“加洛林文化复兴”)。 3.(填空)东部教会以正统自居,斥责西部教会的信条与习惯为异端,1054年,双方矛盾激化,基督教东、西两派最终决裂,东部自称正统,被称为[东正教(希腊正教)],西部基督教则被称为[“罗马公教”(天主教)],这是基督教第一次分裂。 4.(填空)公元529年,隐修士(本尼狄克)在意大利的迦西诺山建立了一所著名的修道院,该修道院所制定的院规即“圣本尼狄克院规”,共有(72条规定)。 5.(名解,应该考)克吕尼运动:法兰西的阿奎丹公爵“虔诚者”威廉于910年在克吕尼建立了一所修道院,请神学家伯尔诺任院长。这所修道院强调修士严格遵守“圣本尼狄克院规”,重视禁欲和宗教活动,反对教会内部神职买卖和神职人员结婚等腐败现象,要求教会摆脱世俗政权的控制。克吕尼修道院的建立和主张,在西欧引起了很大反响,得到许多修道院的支持与仿效,结果在西欧范围内形成了一个改革教会的“克吕尼运动”。这一运动有利于教会与教皇权威的提高,使修道院获得“自由”,成为封建制度中的一种自治团体。然而,该运动并未能把教会从腐化中拯救出来。 6.(填空)天主教的教阶制度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神职),二是(神品)。 7.(填空)1140年,意大利波伦纳大学一个叫做格拉提安的修士把他搜集到的约4000篇教会法规编纂成(《格拉提安教令集》)。

从中西方文化差异看民主与自由

从中西方文化差异看和自由 选题依据:在如今,和谐和发展成为时代的主题,倡导和自由也成为主流思想。作为西方国家的主导美国,总是攻击我国不存在真正的。那么,他们的又是从何而来呢?他们的就是真正的吗?我想每一种制度和文化都有它独特的形成原因,以偏概全的盖棺定论是不科学的也是不值得去肯定的。据此,我想通过对中西方文化做一个浅层次的研究,从而对我们的两种制度下不同的和自由做一下简要的分析,尽管或许不能堵住好事之徒的悠悠之口,因为它没有足够的理论性和权威性,但是仅以此也作为一个了解也是好的,作为法学专业的学生,以此作为奋斗的目标又未尝不可呢?!这便是我的选题依据。 框架设计: 一、选题依据 二、摘要 通过对中西方文化的浅层次了解,我们可以获知现在的中国之所以在发展中,文艺复兴时期是重要的分界线。在人家思想解放,勇于创新的时候,我们却在闭关锁国。 但与自由绝对不是西方社会专有的产物,马克思主义哲学在上个时代的开端为我们指明了道路。

但是要改变现在的局面,还是需要我们这代的不懈努力。 三、关键词: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与自由,马克思主义 四、正文 (一)、从原始社会到资本主义社会 在原始社会,人类的物质生活只是一种生存的本能,饮血茹毛的原始生活状态,决定其生产力的低下,原始共产主义社会几乎谈不上有什么意识形态。、自由、平等作为社会意识形态和一种生存形式,几乎没有存在的空间和容。 虽然,人是有灵性的、有思想的物体,人性的自由是与生俱来的本能,是天赋的人权。但是,在没有阶级、没有国家的社会里,人的自由只是人的天性和本能的自由,这几乎是没有任何社会思想意识的自由。只有在人的更高级的发展层次,即在有阶级区分的时代,人的自由才富有更丰富的涵,存在的自由,劳动的自由,精神的自由,其程度的高低,围的大小,决定其自由的质量和社会进步的质量。而和平等的诞生,更是到资本主义社会才有的事。在奴隶社会和封建主义社会,统治阶级和被统治阶级是没有任何和平等可言的。只有当资本主义革命出现的时刻,当资本主义社会诞生的时代,、平等才现身在社会的舞台,伴随资本主义、平等出现的自由,在这个时侯,其价值和涵才变得更为珍贵和丰富。人们的生存自由,精神的自由,随着资产阶级革命出现才有的言论自由、出版自由、竞争自由、集会自由、信仰自由、自由、贸易自由、迁徙自由、劳动自由等等一切,才变得更为丰富多彩,五彩斑斓。这是资产阶级革命献给人类社会最鲜艳最芬芳的花朵。

(完整版)中西方政治制度的比较

中西方政治制度的比较 中西方政治制度的不同在于三点。政党制度不同,政体制度不同以及选举制不同。而中西方经济最大的相同点在于都同为间接民主,西方的代议制与中方的代表制从本质上看都大同小异。 首先政党制度的不同导致政治制度的不同。在西方资本主义的政党制度大体可分为两种,一种为以英美为代表的两党制,另一种为以法德为代表的多党制。而中方的社会主义政党制度则为一党专政,即为一党制。政党制度的不同又可以分为经济基础不同、代表利益不同和原则不同。政党制度作为上层建筑的一部分,是建立在一定的经济基础之上的。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基础是私有制,社会生产资料主要掌握在资产阶级手中,资本主义国家的多党制和两党制是适应这种私有制而产生的。我国经济基础是公有制,生产资料为全民或集体所有,尽管目前非公有制经济有了较大发展,并成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重要组成部分。由于经济基础不同从而导致了代表利益的不同。资本主义国家政权的阶级实质是资产阶级对无产阶级和广大劳动人民的专政,而多党制、两党制则是为巩固资产阶级的。因此,西方政党制度所代表的是资产阶级的利益。中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中国的政党体制则是从根本上有利于巩固人民民主专政。因此,我国政党制度所代表的是广大劳动人民的利益。西方是以主权在民为基本原则,而我国则是以人民当家作主为本质原则。 其次政体制度不同导致政治制度的不同。政体是一个国家的根本政治制度。中国是人民代表大会制,西方国家多为共和制。中国政体的运作方式、组织活动原则是民主集中制,西方有三权分立制、君主立宪制民主共和制等。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对应的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西方是资产阶级专政的资本主义国家。因为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所以人大制与社会主义公有制的经济基础相适应西方则是建立在资本主义私有制上。 最后选举制不同导致政治制度的不同。选举制度是国家民主制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人民是国家的主人,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在我国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由人民选举出代表来组成代议机关和担任国家特定公职人员,代表人民行使权力。这种组织推荐候选人的作法,存在一定的有利之处,它能够集中各政党、各人民团体和广大选民的智能。但长期以来,由于我们在理论上简单地将选举权等同于投票权,将被选举权等同于当选权,使选举权和被选举权本应具备的一些基本权利形态被忽略,从而使选举活动失去其本来面目,让人感到,似乎选举本身是与选民或代表无关的事情,选民或代表除了被动地给他人投票之外,再无别的作为。西方的选举制度,从候选人的提名和酝酿、正式候选人的确定等等,有关法律都离不开了组织、管理的色彩;对选举制度的核心问题——选举权与被选举权的运作和保障,却缺乏具体的、可操作性的规定,在选举实践中,很多人甚至干脆将选举活动当成了人事安排活动。选举制度的人事制度化,也使选举往往只有举而没有选,当选者有职而无责,民主也因而失去其本来意义,并使国家面临政治民主虚化的风险。无论是资本主义社会的国家,还是社会主义制度的国家,选举在政治生活中都是举足轻重的。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