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余杭区生物医药产业发展五年行动计划

余杭区生物医药产业发展五年行动计划

余杭区生物医药产业发展五年行动计划
余杭区生物医药产业发展五年行动计划

余杭区生物医药产业发展五年行动计划

(征求意见稿)

贯彻落实国家、浙江省、杭州市关于促进生物医药产业发展相关精神,按照《“健康余杭2030”规划纲要》、《中国制造2025余杭行动计划》等文件部署,进一步加快余杭生物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着力完善产业链条和支撑平台,优化生物医药创新创业生态,打造生物医药国际人才集聚区、全国生物医药研发创新引领区、省内生物医药创新产业化典范区,特编制本行动方案,实施期限为2018-2022年。

一、总体要求

(一)总体思路

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以新发展理念为指引,按照中央、省关于推进“制造强国”战略和“健康中国”战略部署要求,以余杭区建设“中国制造2025浙江行动”县域试点示范为契机,把握全球生物技术和医药产业发展新趋势,坚持高质量发展方向,做强核心产业、完善产业生态,优化空间布局,提升创新能力,培育新兴产业,促进余杭区生物医药产业高端化、智能化、国际化发展,成为生物医药国际人才集聚区、全国生物医药研发创新引领区、省内生物医药创新产业化典范区。

(二)基本原则

市场主导,政府引导。既要强化企业市场主体地位,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同时更好发挥政府引导作用,通过产业促进、制订和落实行业监管和体制改革等政策,营造公平有序产业发展生态环境,促进产业健康发展。

创新驱动,开放合作。完善产业创新生态,推动政产学研用深度融合,加快突破一批关键共性技术,研发一批重大创新产品,推进创新产品产业化。加快医药产品管理、质量、标准、注册体系与国际接轨,充分利用国际资源要素,加强产业国际合作。

融合发展,集聚协同。推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一代新技术与生物医药产业融合发展,支持精准医疗、智慧医疗等新兴业态发展。不断优化产业布局,推动企业按照产业链上下游集聚与合作,不断加强产业协同创新能力。

质量为本,绿色发展。强化企业质量主体责任,完善质量标准和检测体系,确保产品安全有效。推行企业循环式生产、产业循环式组合、园区循环式改造,促进医药产业绿色改造升级和绿色安全发展。

(三)发展目标

力争到2022年,余杭区围绕生物医药创新研发、评价测试、临床试验、注册评审、生产制造、销售流通基本构建较为完善的产业生态体系,沿企业“孵化—加速—产业化”形成完整的平台支撑,产业规模、集聚程度、竞争实力显著

提高,生物医药产业主营业务收入达到150亿元,新增一类新药3个、二类以上创新医疗器械注册证30个,开发区新增GMP厂房10万平方米,在重大疾病创新药物、高端植(介)入医疗器械、高端诊断设备及试剂等细分领域全国领先,成为生物医药国际人才集聚区、全国生物医药研发创新引领区、省内生物医药创新产业化典范区。

二、重点行动

(一)集聚重点领域创新发展

1.布局重点优势领域

(1)优先发展创新药物。依托贝达、民生等企业,大力发展采用新靶点、新作用机制的针对重大疾病化学新药,开发精准靶点筛选技术,积极发展个性化治疗和精准治疗药物,重点开发针对高发性免疫性疾病的X-396等一类新药。大力培育生物技术制药,重点加快免疫细胞治疗、干细胞、基因治疗相关技术研究,推动用于重大疾病和多发性疾病治疗的抗体偶联药物、新型疫苗、蛋白及多肽类生物药等开发。(责任部门:未来科技城、开发区、区科技局、经信局、市场监管局)

(2)重点发展高端医疗器械。依托诺尔康科技、安杰思、瑞谷生物、承诺医疗等企业,重点开发人工耳蜗、内镜治疗器械、心脏瓣膜等高端植(介)入产品,推动仿生医学、再生医学和组织工程与生物技术融合,鼓励发展基因诊断(生物芯片)、器官再造、外科整形、生物替代材料等高技

术医用生物产品,探索和推广生物3D打印技术的应用领域。依托中翰盛泰、博拓等企业,积极发展创新性强、附加值高的高端体外诊断仪器及试剂。支持引进发展高端数字医学影像设备、高端治疗设备等,力争突破一批三类、二类医疗器械。(责任部门:未来科技城、开发区、区科技局、经信局、市场监管局)

(3)传承发展中药产业。依托胡庆余堂、杏辉天力等企业,发挥中药传统老字号品牌的特色优势,不断挖掘经典名方,加大以单方、验方、医院制剂等为基础的中药新药研发和名优中成药大品种二次开发力度,加快中药产业现代化进程。(责任部门:未来科技城、开发区)

2.推进企业自主创新

完善创新政策,创新科技创新引导模式,细化生物医药领域创新券补贴政策,积极对接省内外高校、研发机构,扩大创新券使用范围,提高创新券兑现比例,提高对企业创新支持的有效性。引导企业加大创新投入,鼓励企业创建国家级、省级企业技术中心、企业重点研究院等企业研发机构,支持企业主导开展产学研合作,围绕产业关键核心技术开展技术攻关,支持开展抗体工程、干细胞、生物治疗等前沿技术领域创新研究。力争到2022年,生物医药领域规上研发投入占主营业务收入比重达到10%,建成省级制造业创新中心1个以上,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达到1个、省级重点企业研究院达到3个、省级企业技术中心达到5个,新增若干一类新药及一批二类、三类创新医疗器械。(责任部门:未来

科技城、开发区、区科技局、财政局、经信局)

3.加快创新产品产业化

强化对科研成果产业化的支持,建立产业化项目入库备案机制,面向重点发展领域,定期筛选处于产业化前期或初期、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市场前景好、产品竞争优势明显的重点项目,在购置设备、租用标准厂房等方面给予支持,加快创新产品产业化。支持创新团队根据药品上市许可持有人制度,根据相关规定选择有资质的制造外包企业,加快创新产品产业化。支持创新型企业挂牌上市,加快诺尔康、中翰盛泰等企业上市步伐,推动企业利用资本市场促进创新产业化。力争到2022年内新增上市(报会)企业4家。(责任单位:区经信局、科技局、财政局、发改局(金融办)、市场监管局)

4.助力新产品应用推广

协助符合条件、价格合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创新药物、创新医疗器械以及通过仿制药质量和疗效一致性评价的药物参与地方、国家医保谈判。优化医疗器械应用推广环境,支持自主研发生产大型医用设备等创新产品申报首台(套)政策支持,协助创新类医疗器械产品获得收费项目许可,实现上市销售;将符合要求的创新医疗器械优先推荐列入区政府采购目录;鼓励区内医院优先采购能够满足要求的国产创新药物和医用设备;选择合适的医疗机构,遴选适用的创新医疗器械产品开展试点应用。支持企业参与国际国内医疗器械重要展会,组织生物医药中小企业集体参加影响力较大展

会,争取具备生物医药领域高端会议,增强行业影响力。(责任单位:区卫计局、经信局、科技局、财政局、市场监管局)

(二)着力打造产业研发创新链

1.聚力建设重大创新平台

充分发挥未来科技城对高端创新资源的集聚作用,大力引进国际国内生物医药领域权威研究机构和知名高校科研平台,深化与浙江大学、上海交大等合作,积极引进国内外知名的药物临床前研究平台(GLP),建设高水平实验平台。充分发挥浙江大学创新药物早期成药性评价平台、上海交大中翰盛泰医学诊断联合实验室、浙江省医学科学院科研成果转化基地、浙江省人民医院产学研协同创新中心、树兰国际医学中心(良渚)等平台作用,加快推进浙江省智能诊疗设备创新中心、浙一医学研究中心建设,支持贝达药业牵头创建创新药物领域省级制造业创新中心,打造一批生物医药领域高水平创新载体。积极与上海张江生物银行、深圳华大基因等对接,力争引进建设生物样本库或分中心,强化资源平台支撑。(责任单位:未来科技城、开发区、良渚新城、区科技局、卫计局、商务局、经信局)

2.加快发展专业科技服务

加快浙江省医疗器械检验院余杭分院建成投入使用,推进余杭经济技术开发区的浙江大学分析测试中心余杭服务平台建设,探索引进建设生物大分子药物、植(介)入式器械、医用材料等领域公共技术服务平台。探索建设生物医药

科技创新资源共享信息平台,围绕企业创新需求,整理省内、国内高校先进仪器设备共享信息,帮助企业与共享资源实现精准对接,降低企业研发成本。充分发挥贝壳社、春禾、中翰盛泰、泰格医疗等作用,积极引进高水平医药研发合同外包服务机构(CRO)、第三方安全评价平台、质量可靠性评价平台等第三方创新服务机构,增强创新服务支撑能力。(责任单位:未来科技城、开发区、区科技局、卫计局、经信局)3.不断优化认证报批环境

进一步发挥浙江省医疗器械评审中心余杭分中心、浙江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行政审批受理余杭分中心作用,着力优化服务质量、提高服务效率、便利制药企业临床试验、新药注册及医疗器械注册、生产许可。加快推进浙一医疗中心、树兰医学中心(良渚)建设,加强与省内三甲医院合作,强化临床实验基地建设;引进和发挥CRO企业作用,积极引进药物临床试验机构(GCP),不断提升临床试验服务能力。(责任单位:未来科技城、开发区、良渚新城、区市场监管局、卫计局)

(三)积极发展配套衍生行业

1.完善生物医药生产配套体系

根据药品上市许可持有人制度实施后新药产业化委托生产需求,充分发挥民生、贝达、天元等现有企业制造能力,积极引进知名CMO企业,为新药上市许可持有人提供外包制造服务。围绕医疗器械产品创新及产业化需求,积极引进

工业设计服务企业、精密模具、电子元器件等医疗器械生产配套企业,支持晟元数据、利尔达、良淋电子等电子信息制造企业开放电子产品领域设计制造能力,为医疗器械创新企业提供研发试制及委托生产服务。(责任单位:未来科技城、开发区、区商务局、市场监管局、经信局)

2.积极发展生物医药流通业

积极引进大型药品流通企业,打造面向全省、辐射全国的药品现代物流配送中心,积极培育第三方药品物流企业。充分发挥天猫、菜鸟、阿里健康等阿里巴巴平台及余杭电子商务产业的优势,鼓励按照国家药品、医疗器械的网络销售监督管理相关规定,规范发展第三方药品、医疗器械网络销售及物流配送平台,重点打造阿里巴巴冷链物流(塘栖)。充分发挥浙江生物医药特殊物品出入境集中监管平台作用,发展保税区进口药贸易,打造浙江乃至华东地区生物医药特殊物品的物流集散中心。(责任单位:区商务局、发改局、市场监管局、未来科技城、开发区)

3.鼓励发展新兴业态

发挥余杭互联网领域创新创业优势,鼓励发展智慧医疗和精准医疗服务。支持企业围绕健康管理和疾病预警监测、监控、筛查、诊疗、康复等应用领域,发展基于移动网络、具备智能感知和远程通讯功能的智慧健康应用服务(APP)和服务平台、远程诊疗设备、高性能医用可穿戴设备等;鼓励发展基于大数据技术,围绕重大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和出生缺陷疾病等,发展疾病精准干预和治疗的关键技术。结合医

疗器械产业发展,支持发展临床检验、病理诊断、医学影像、基因检测等独立的第三方医疗服务。(责任单位:未来科技城、开发区、区经信局、市场监管局、卫计局)

(四)优化空间平台承载

依托余杭经济技术开发区、未来科技城、良渚新城三大平台,打造余杭生物医药产业发展空间格局。进一步发挥余杭经济技术开发区(浙江省生物医药产业基地)生物医药产业平台作用,强化建设未来科技城和良渚新城的生物医药产业以研发为主导的作用。

1.优化产业整体空间布局

根据余杭区当前生物医药产业总体空间布局及发展趋势,依托开发区浙江省余杭生物医药高新技术园区构筑生物医药领域“孵化+加速+产业化”一体化发展空间,以建设高端医疗器械、创新药物并行的孵化和产业化基地为方向,打造一批生物医药领域高水平创新载体,加快建立疾病临床信息数据库、生物样本库等,力争建成国内一流、省内引领的生物医药高新区;依托未来科技城健康谷、杭师大科技园等专业孵化器及浙江省智能诊疗设备制造业创新中心的建设,充分发挥未来科技城对高端创新资源的集聚作用,大力引进国际国内生物医药领域权威研究机构和知名高校科研平台,重点打造生物医药研发孵化引领区及创新医疗器械加速区;依托良渚新城国际生命科技小镇,加快推进树兰国际医学中心、华润杭州国际医疗中心等重大项目建设,重点发展医疗

健康服务领域新兴业态及前沿生命科技,探索构筑研发孵化+产业加速空间,打造成为高端医学人才培养地、高端智慧医疗服务地、高端健康产业集聚地、医疗大数据研发中心;探索按照生物医药冷链物流需求,加快阿里巴巴冷链物流项目建设和中翰盛泰海关易智慧等园区改造升级,发展生物医药电商及流通业。加快产业集聚,强化区块间信息共享和协调发展,整合园区、企业、招商项目信息资源,优化产业用地调查和企业信息采集常态化工作机制,加强动态跟踪服务,确保企业在区域内可持续成长。(责任单位:区经信局、国土余杭分局、区住建局(规划分局、人防办)、商务局、未来科技城、开发区、良渚新城)

2.持续优化创新孵化空间

继续推进未来科技城健康谷、华立科技园、浙江省生物医药孵化器、贝达梦工场、中翰盛泰生物医学谷等一批专业孵化器和众创空间,继续引进专业创业创新服务机构,按照生物医药领域前端研发、临床试验、注册审批、创新孵化需求,持续优化服务配套体系和基础设施支撑,加强企业间多层次交流,营造良好创新创业氛围,建设一批孵化条件好、承载能力强、融创业指导服务于一体的创业孵化基地和创业园区,打造全国领先的高端医疗器械、高端诊断试剂、创新药物等创新孵化基地。(责任单位:未来科技城、开发区、区科技局)

3.加快拓展加速发展空间

加快东湖高新生物医药加速器、中以国际医疗健康产业

园等平台建设,承接区内外创新药物及医疗器械加速需求;推进瓶窑鼎胜项目、仓前高桥工业园区改造提升,着力承接未来科技城创新孵化成功的高端医疗器械产业化项目。在加速平台内,根据生物医药产业需求推进标准厂房建设,积极引进CMO建设项目,力争到2022年,建设GMP标准厂房不少于10万方,为生物医药产业科技型中小微企业和孵化毕业产业化项目提供加速空间。(责任单位:未来科技城、开发区、区经信局、科技局、商务局)

12

图 1

余杭区生物医药产业重点平台布局

(五)加快制造方式升级

1.着力加快质量标准升级

紧抓CFDA加入ICH加快我国生物医药接轨国际契机,全面提升行业质量与标准。严格实施国家药品、医疗器械生产质量管理规范(GMP),支持企业申请美国、欧美、日本等发达国家或地区GMP认证。推行产品全生命周期管理,建立健全药品和高风险医疗器械安全追溯体系,落实企业质量安全主体责任。支持药品注册许可持有人按规定建立产品质量管理体系、产品追溯体系和不良反应监测体系,制定相应制度措施,确保药品生产、流通各环节质量可控。加快药品、医疗器械产品标准升级,推动仿制药企业开展质量和疗效一致性评价。充分发挥浙江省医疗器械检验院余杭分院、省医疗器械审评中心余杭服务平台、民生药业计量检测技术服务中心等公共和第三方平台作用,继续完善质量监督服务体系,促进企业加大投入,提升产品可靠性。加快建立疾病临床信息数据库、生物样本库等高水准服务平台,完善专业化的服务配套体系,加强生产制造的协同配套支撑。到2022年,产业质量标准水平明显提升,达到国内领先水平。(责任单位:区市场监管局、卫计局、未来科技城、开发区、良渚新城)

2.全面推进绿色制造

大力推广清洁生产技术,推进一批企业开展清洁生产审核与ISO14001认证。严格资源利用管理,推广节能节水节

地技术装备,应用能源管理优化系统,加强高值医用耗材回收利用管理。依托开发区生物医药高新区,建设绿色工厂和循环经济园区,完善管网设施和排污系统,加强对生物医药企业副产物循环利用、废弃物无害化处理和污染物综合治理的监督与管理。在招商引资时,邀请环保部门及相关专家对项目进行前期把关,对不符合产业政策、环境功能区规划、规划环评的,不予引进;完善审批手续,合法发展,入驻企业必须按法规要求完善环评及验收手续,对不符合产业规划、环境功能区规划、产业规划的企业,建议关停搬迁。加强环境风险管控,排查治理环境安全隐患,防止发生突发环境事件。到2022年,产业能耗、物耗及污染物排放达到国内先进水平。(责任单位:区经信局、发改局、环保局、未来科技城、开发区)

3.开展智能制造示范建设

以民生、贝达等为示范,推进药品和医疗器械生产过程智能化,鼓励开展智能工厂和数字化车间建设示范,推进符合新版GMP认证要求的信息系统建设。加快人机智能交互、工业机器人等技术装备在药品和医疗器械生产过程中的应用;强化设备状态、作业操作、环境情况等数据采集,推动制造工艺仿真优化、状态信息实时监测、反馈和自适应控制;鼓励探索大数据、云计算、增材制造等技术在生产制造过程中的应用,构建医药产品新型生产模式。力争到2022年,打造3个以上生物医药领域智能工厂、数字化车间。(责任单位:区经信局、未来科技城、开发区)

(六)推进开放合作发展

1.加强产业招商

制定完善招商策略,发挥浙江余杭生物医药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和未来科技城健康谷招商队伍作用,积极吸引行业资深人士担任招商顾问,扩大和加强招商队伍力量,加快招商步伐。围绕创新药物及高端医疗器械领域发展重点,制定产业发展的导向目录,围绕核心产业重点瞄准国内外生物医药领域跨国巨头、国内龙头新产品、新产能以及国内外独角兽企业、高成长性企业,着力招引一批重大产业项目和创新产业化项目;围绕产业链功能薄弱环节,积极招引专业化CRO、CMO等配套服务企业,打造完善的产业链。(责任单位:区商务局、未来科技城、开发区、区发改局、区经信局、区市场监管局)

2.促进国际合作

充分发挥浙江省生物医药产业基地、未来科技城(海创园)的优势,强化中以产业园、美国浙江创新中心的作用,加强与硅谷、波士顿、以色列等国家地区的创新合作,着力引进海外创新人才和团队、孵化器和加速器等。支持生物医药企业开展境外并购投资、引进先进技术,建立海外研发中心、生产基地、销售网络和服务体系。积极引培与国际标准全面接轨的第三方研发和生产服务外包企业和机构。鼓励和支持企业开展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和重大临床价值创新药物、创新医疗器械开展国际临床认证或产品国际认证。(责任单位:区商务局、科技局、未来科技城、开发区、区发改局、

区经信局、区市场监管局)

3.强化区域合作

按照“差异化、协同化、高端化”的发展原则,加强与省内下沙、滨江、大江东和台州等地的协同发展,充分发挥未来科技城的创新引擎作用,探索产业联动发展模式,通过互利互惠、共建共享模式承建周边地区创新创业平台,加快形成优势互补、协作配套的产业链布局,带动区域一体化发展。同时加强与北京、上海、武汉等地的合作交流,促进高端要素资源流动;推进缺乏比较优势的产品产能有序向有条件承接的医药化工园区转移,促进产业高端化发展。(责任单位:区商务局、未来科技城、开发区、区发改局、区经信局、区市场监管局)

三、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协同

成立余杭区加快生物医药产业发展工作领导小组,由区长任组长,分管副区长任副组长,有关平台、镇街及区级部门为成员,负责生物医药产业发展工作的组织领导和统筹协调。区级有关部门密切配合,确保各项工作落实到位;有关平台、镇街合理规划生物医药产业发展与布局,明确发展方向与重点领域,切实加强对本地区生物医药产业发展的组织、协调和推进。

(二)加大财政扶持

制定出台加快生物医药产业发展专项政策,强化工业和信息化、科技创新、战略性新兴产业、人才、开放型经济等政策和专项资金对生物医药产业发展的支持力度与深度。重点支持生物医药领域重大项目引进、自主研发、测试评价、注册审批,仿制药一致性评价、创新产业化、药品上市许可持有人受托生产基地建设、人才培养、专业服务平台建设等。(责任单位:区经信局、区委组织部(人才办)、区财政局)

(三)加强金融支持

支持骨干企业和创新型企业挂牌上市、发行债券,利用资本市场直接融资。加强融资担保服务,拓宽“政银保”协作贷款产品覆盖面,鼓励银行机构对生物医药与健康企业提供科技贷款支持。建立生物医药产业发展基金,完善基金跟进机制,建立风险补偿机制,设立中小企业科技风险池或助保贷基金等,引导金融资源向创新型企业、创新关键环节、成果转化等集聚。大力引进生物医药领域专业“天使基金”等风投、创投机构,鼓励在开发区设立业务窗口或驻点,强化对创新型中小微企业金融支撑。(责任单位:区发改局(金融办)、区财政局、区经信局)

(四)加快人才集聚

深入实施《关于实施引才“十百千”工程进一步打造余杭人才高地的十条意见》,继续大力引进生物医药领域高端

人才与团队,力争到2022年,生物医药领域院士、省级以上海内外高层次人才达到150名。加强高水平实用型人才培育,推动企业与第三方服务机构、高校合作建立人才实训基地为企业按需定制培养QC、QA、RA等药械注册审批、质量管理测试领域的职业化、专业化人才队伍。加强与省内相关高校合作,建立生物医药领域专家咨询库,定期为企业提供专业培训。完善创新人员激励方式,优化人员工作生活环境,打造更优引人、留人、用人环境。(责任单位:区委组织部(人才办)、开发区、未来科技城、良渚新城)

(五)强化空间保障

调整优化浙江省余杭生物医药高新技术园区城乡总体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空间布局,结合小城镇环境综合整治、开发区印染区块整治、旧城改造等工作,拓展省级生物医药高新园区发展空间,承接大项目落地;加快低效土地开发再利用,推进工业园区提升改造,为生物医药产业发展腾出更多孵化和产业化空间。优先保障生物医药创新创业园区、重大创新产业化项目用地需求,积极推进GMP标准厂房建设,对租用标准厂房给予政策扶持,切实保障创新产业化加速过程的空间需求。(责任单位:国土余杭分局、区住建局(规划分局、人防办)、经信局、开发区、未来科技城)

(六)优化政府服务

深化“最多跑一次”改革,强化政府服务意识,简政放

权,加强政策扶持,降低企业经营成本。进一步发挥省医疗器械检验院余杭分院、省医疗器械审评中心余杭分中心、省药监局行政审批受理余杭分中心三大行政审批平台的各项功能,积极争取省、市下放更多行政审批平台资源,积极争取创新药品、医疗器械审批快速通道,提升行政审批服务效能,营造良好营商环境。(责任单位:区行政服务中心、区市场监管局)

附件1:

关于成立余杭区加快生物医药产业发展

工作领导小组的通知

各区直有关单位,镇党委、政府,街道党工委、办事处,平台:

为加快余杭生物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提升生物医药产业发展工作成效,经区委、区政府研究,决定成立余杭区加快生物医药产业发展工作领导小组。现将领导小组名单通知如下:

组长:陈如根

副组长:沈昱、祝振伟、陈夏林

成员:卞吉坤(区政府办公室)

徐坚[区委组织部(人才办)]

杨金水(区发改局、区金融办)

郭云伟(区经信局)

周坚(区科技局)

沈世杰(区财政局)

计子法(区人力社保局)

陈勇(国土余杭分局)

宋建勇(区住建局、区规划分局)

赵杏文(区商务局)

医药产业园SWOT分析及前景预测

医药产业园SWOT分析及前景预测 1. 武汉医药产业园SWOT分析 SWTO分析方法是一种将与研究对象密切相关的各种内部优势、劣势、机会和威胁通过调查列举出来,并按照矩阵形式排列,然后运用象限分析思想,将各种因素相互匹配起来加以分析的方法。这种方法的优点是可以很客观的分析和研究一个单位的现实情况。本文将用该方法对武汉医药产业园进行分析。 Strength优势 优势(Strength)分析即SWOT分析中S所代表的内容。一个地区的定位和经济发展应当充分利用其优势才能首先实现区域分工优化,进而在分工内部体现差异。但是,相对于发展同类产业园的其它城市,武汉医药产业园的优势并不显著,所以它的优势仅仅为其参与区域分工提供了条件。 交通运输。武汉医药科技产业园位于武汉东湖新技术开发区汤逊湖畔,与“武汉·中国光谷”相连。区内有横穿东西的武汉市南环公路,连接汽车城、科技城、钢铁城的市中环公路,武黄高速公路在区内设有出入口,距京珠、沪蓉高速公路互通立交9公里,距武昌火车站8公里,距武汉天河机场35公里,交通便捷。 人力资源。武汉科技实力位居全国第三。在生物技术与新医药领域拥有7位两院院士、8个国家重点学科、11个国家重点实验室,3个国家级研究中心及一批研发机构和科研人员。其中,从事中医药研究开发工作的有湖北中医药研究院、武汉大学、华中科技大学、武汉市中药现代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湖北省医药工业研究院等20多家高等院校。 原材料资源。湖北是全国中药材主要产区之一,素有“天然药库”、“华中药库”之称。全省中药资源品种达3970种,居全国第4位,家种药材产量、药材年收购量均居全国第6位,建有40个地道药材GAP种植基地。 基础设施。园区基础设施建设实现“七通一平”;已建有日供水2万吨的自来水厂,双管道供水;22万伏变电站、11万伏变电站各一座;一座日处理污水量5万吨的污水处理厂;容量为2万门程控电话的电信大楼和遍布园区的广播电视网。近期将建设以数字化、综合化、宽带化、个人化为特征的现代化信息网络。这使得企业从入园的第一天就可以迅速地投入生产。 Weakness劣势

中国生物医药产业区域分布特征

中国生物医药产业区域分布格局 在全球各主要发达国家加速推进生物技术发展的背景下,我国于2010年明确将包含生物医药在内的生物产业列入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未来中国生物医药产业将迎来加速发展和布局调整的重要机遇。 上图是2010年中国各省生物医药产值分布图。从图中可以看出,目前,中国生物医药产业集群化分布进一步显现,已初步形成以长三角、环渤海为核心,珠三角、东北等中东部地区快速发展的产业空间格局。此外,中部地区的河南、湖南、湖北,西部地区的四川、重庆也已经具备较好的产业基础。 为统一评价各重点区域生物医药产业发展水平,根据生物医药发展的关键要素,选取产业规模、创新能力、人力资源、国际交流等四项指标进行评价。如下图:

环渤海地区生物医药人力资源储备最强,拥有丰富的临床资源和教育资源。各省市在医药产业链方面具有较强的互补性,围绕北京形成了创新能力较强的产业集群。 长三角地区生物医药产业创新能力和国际交流水平评分最高。长三角地区拥有最多的跨国生物医药企业,在研发与产业化、外包服务、国际交流等方面具有较大优势,已逐步形成以上海为中心的生物医药产业集群。 珠三角地区市场经济体系成熟,市场潜力巨大。珠三角地区医药流通体系发达,毗邻港澳,对外辐射能力强,民营资本比较活跃。围绕广州、深圳等重点城市形成了商业网络发达的生物医药产业集群。 中西部生物医药产业集群逐步形成各自发展特色。成渝经济圈在生物医学工程领域创新活跃,是西部地区重要的生物医药成果转化基地;以长春市为核心的长吉图地区是亚洲规模较大的疫苗生产基地;长株潭地区拥有长沙高新区、浏阳生物医药园等多个生物医药产业基地,产业基础雄厚;武汉城市群聚集了各类研发机构及知名企业300余家,已形成支撑创新、产业化发展,较为完善的平台和环境。 武汉中帜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是一家由留美华裔生物科技精英创建的,致力于分子生物检测及临床医学诊断新技术、新产品的研发、生产和销售一体化的高新技术企业。公司注册资本3000万,广泛涉猎生命科学研究和医学临床检验领域。2008年在硅谷投资兴建了新技术研发中心——美国Signosis.Inc,成功构建了多生物素信号放大技术、斑点免疫测试技术、基因芯片检测技术等多项技术平台,其中“模板线性扩增和多生物素信号的双重放大方法”等三项发明已申请中国专利及国际专利。先后开发完成200多种最新的生物标志物分析试剂产品,产品销售遍布北美、欧洲及亚洲等主要国家和地区。2011年11月,中帜生物正式落户武汉东湖高新区国家生物产业基地九龙产业园,拟斥资4000万元打造公司管理总部、营销管理中心及分子诊断试剂生产基地。并与国家疾控中心、中科院、军科院、医科院等研究院所结为战略合作伙伴,与多家大型三甲医院建立临床合作。 作为较早一批入驻武汉光谷生物城的高新技术企业,武汉中帜生物科技有

医药行业十三五发展规划制定分析0813

医药行业十三五发展规划制定分析 据悉,我国《医药工业与医疗卫生“十三五”发展规划》基本编制完成,进入到征求地方、部委和专家意见的阶段。根据《规划》:医疗信息化、高性能医疗器械和生物医药将成为我国政府重点扶持突破领域。其中医疗卫生信息化被确定为国家信息化发展重点。上述三个细分领域将成为“十三五”期间国家重点支持对象,面临重大投资发展机遇。 医疗信息化建设 包括远程医疗信息系统、区域医疗信息平台、医院智能化管理系统,其中远程医疗信息系统和区域医疗信息平台缺口巨大,国内医院每年用于医疗信息化建设资金仅占整个营业额0.5%至1%,国家发改委针对区域医疗信息化欠账太多情况,将宁夏、云南、贵州等五个省份作为远程医疗信息系统建设试点单位,每个省份拟斥资1.2-2亿元财政专项资金予以扶持。到2020年我国医疗信息化领域投资有望突破千亿。 2015年3月30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全国医疗卫生服务体系规划纲要(2015-2020年)》,作为各地区域卫生规划和医疗机构设置规划指导文件,其中医疗信息化、建立分级诊疗模式成为新亮点。 高性能医疗器械和生物医药 截止目前,国内医疗器械生产企业约1.5万家,90%企业收入规模不足2000万元。低端耗材、黑白B超等低端产品来自国产,CT、

MI、核磁共振等高端医疗器械基本被国外产品垄断。此外,与发达国家比,我国生物医药产业落后,主要制约因素如资金短缺、研发力量薄弱、缺乏产业化机制、科研成果转化率低等。 仁达方略医药行业调研显示: 现阶段我国医药行业业绩增幅下滑,进入新常态。“十三五”期转型升级刻不容缓。 2010~2014年,我国医药市场规模从6750亿元增长至2014年的12413亿元,年均复合增长率为16.5%,医疗器械市场规模扩大了1倍以上,市场总量从2010的1284亿元增长至2014年的2760亿元,年均复合增长率高达20.8%。 据中国医药工业信息中心统计:2014年我国药品消费额约9000个亿,其中4000亿是医保,5000亿属自费市场。传统药店销售额2400亿,约25%为医保支付,1800个亿属自费市场。2014年我国规模以上医药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2.5%,增速较上年下降0.2个百分点;实现主营业务收入24553.16亿元,同比增长13.05%;实现利润总额2460.69亿元,同比增长12.26%。药品行业收入增速维持15%左右。化学原料药等出口低迷,维持5-10%左右较低增长。 2014年初李克强提出“医保、医疗、医药”三医联动。2014年7月15日,国资委在央企层面启动“四项改革”试点,国药集团被选为央企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和央企董事会行使高级管理人员选聘、业绩考核和薪酬管理三项职权试点企业之一。国家药监局发布《互联网食品药品经营监督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处方药网购市场开放后,我

医药行业市场发展现状以及未来发展前景分析

目录 CONTENTS 本文所有数据出自于《2015-2020年中国医药行业市场前瞻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 第一篇:环保药剂与材料走俏环保型医药包成为趋势 近几年来,医药企业的规模化生产越来越明显,随着国内群众生活水平的提高和OTC药品政策的出台,药品包装逐渐成为市场竞争的重要因素。现代医药企业发展趋势是:大型制药厂都拥有自己的包装企业。而在不断的进步发展中,开发环保塑料医药包装材料逐渐成为药品包装技术发展的方向。 外资制药企业历来十分重视药品包装,因为他们认为包装是产品形象的重要部分,产品外观应当与内在品质一致。近年来,中国医药包装也越来越受到重视,药品包装将呈现出更加方便、安全,更加符合环保要求的趋势。 当前我国一些规模较大的制药企业在硬件上与国外医药企业相差不大,但软件环境不尽如人意。究其原因,除了相关法规不完善、技术标准和技术水平相对落后外,药品流通体制也存在弊端。药品大多数在医院药房销售,在药店销售的仅是很小一部分,这限制了药品参与直接竞争,从而制约了医药包装业的发展。另外,现行的某些招标制度挫伤了医药厂商的积极性,企业无力在药品包装环节上下大气力,长期保持着“旧面孔”。 目前,由于国内部分企业的包装意识不强,对包装的内涵理解不到位,对包装的作用重视不够。制药企业大多选择价格相对便宜的白板纸作为药盒包装材料,这主要出于降低成本的考虑。很多企业一般不愿在包装上多花钱,普遍的做法是能省则省。这是我国制药企业的一大错误观念。 随着医药工业的蓬勃之势,医药市场将愈来愈广。在产品同质化越来越明显的今天,产品外包装正在成为突显特色的一种有效方式。制药企业应积极追寻新方向,将产品品质摆在第一位 文中数据来源:前瞻产业研究院《2015-2020年中国环保药剂与材料行业产销需求与投资预测分析报告》。 本文来源前瞻产业研究院,未经前瞻产业研究院书面授权,禁止转载,违者将被追究法律责任! 第二篇:问诊处方药网售医药电商崛起待时机 自2015年5月,国家出台《互联网食品药品经营监督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拟允许网上售卖处方药后,业内一直关注处方药“解禁”政策何时落地。不过,遗憾的是,多次被传出将于2015年初出台的“正式版”文件,如今仍不见踪影。对此,业界认为,网售处方药推广困难,主要受到处方药性质限制。

中国生物医药产业园区发展现状及趋势分析

中国生物医药产业园区发展现状及趋势分析 生物医药产业园建设状况分析 在政策和资本的双重刺激下,近年来,作为生物医药产业的发展基地、助推器和加速器的国内生物医药产业园也呈现出井喷之势。 在2015年4月10日起开始施行的《外商投资产业指导目录(2015年修订)》中,将生物医药列为“鼓励外商投资产业”的范畴之内。外资准入门槛的松动有望缓解长期困扰中国生物医药产业的“钱荒”,同时将加快产业市场化竞争的进程,提升企业开放创新能力和国际化水平。 事实上,从2010年国务院发布《国务院关于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决定》,将生物产业列为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中的支柱性产业至今,国家连续出台了《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生物产业发展规划》、《国务院关于促进健康服务业发展的若干意见》和《生物类似药研发与评价技术指导原则(征求意见稿)》等一系列推动生物医药产业发展的政策,产业监管、审批、市场准入机制及创新的支持等配套政策不断成熟,为产业发展扫清了政策障碍。 随着政策刺激的逐步深化,各级政府及企业对生物医药领域也表现出极大的热情,大量的资本投向了生物医药类产品的研发与生产制造领域。中投顾问发布的《2017-2021年中国生物医药产业园区深度分析及发展规划咨询建议报告》预计,未来几年,中国生物产业产值的年增长率将高达20%,在相关领域的投资额将超过2万亿元人民币,而这一领域也被业内视为利润回报最为丰厚的投资领域之一。 截至2014年6月,我国共设立215个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和114家国家高新区,其中很多园区都涉及生物医药领域,而省级以上的生物产业园数量则超过400个。 由于高投入、高风险、高回报、研发周期长的发展特点,中国生物医药产业在区域上呈现出明显的不平衡性,园区及企业形成了向经济发达地区、专业智力密集区集聚发展的态势。 以上海、浙江为核心的长三角地区,以北京、天津、山东为核心的环渤海地区,以广州、深圳为核心的珠三角地区,凭借其强大的产业基础、研发技术、金融支撑、人才储备优势,成为中国生物医药产业最具活力和竞争力的地区,也是后发园区进行定向产业招商的重点区域。 海洋生物产业园区化趋势加快 我国海洋生物产业以基地化、园区化为特征的产业集聚发展态势初步形成。目前已有8个国家海洋高技术产业基地、6个科技兴海产业示范基地,初步形成以广州、深圳为核心的海洋医药与生物制品产业集群,以湛江为核心的粤东海洋生物育种与海水健康养殖产业集群,福建闽南海洋生物医药与制品集聚区和闽东海洋生物高效健康养殖业集聚区等。 中投顾问·让投资更安全经营更稳健

余杭区生物医药产业发展五年行动计划

余杭区生物医药产业发展五年行动计划 (征求意见稿) 贯彻落实国家、浙江省、杭州市关于促进生物医药产业发展相关精神,按照《“健康余杭2030”规划纲要》、《中国制造2025余杭行动计划》等文件部署,进一步加快余杭生物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着力完善产业链条和支撑平台,优化生物医药创新创业生态,打造生物医药国际人才集聚区、全国生物医药研发创新引领区、省内生物医药创新产业化典范区,特编制本行动方案,实施期限为2018-2022年。 一、总体要求 (一)总体思路 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以新发展理念为指引,按照中央、省关于推进“制造强国”战略和“健康中国”战略部署要求,以余杭区建设“中国制造2025浙江行动”县域试点示范为契机,把握全球生物技术和医药产业发展新趋势,坚持高质量发展方向,做强核心产业、完善产业生态,优化空间布局,提升创新能力,培育新兴产业,促进余杭区生物医药产业高端化、智能化、国际化发展,成为生物医药国际人才集聚区、全国生物医药研发创新引领区、省内生物医药创新产业化典范区。

(二)基本原则 市场主导,政府引导。既要强化企业市场主体地位,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同时更好发挥政府引导作用,通过产业促进、制订和落实行业监管和体制改革等政策,营造公平有序产业发展生态环境,促进产业健康发展。 创新驱动,开放合作。完善产业创新生态,推动政产学研用深度融合,加快突破一批关键共性技术,研发一批重大创新产品,推进创新产品产业化。加快医药产品管理、质量、标准、注册体系与国际接轨,充分利用国际资源要素,加强产业国际合作。 融合发展,集聚协同。推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一代新技术与生物医药产业融合发展,支持精准医疗、智慧医疗等新兴业态发展。不断优化产业布局,推动企业按照产业链上下游集聚与合作,不断加强产业协同创新能力。 质量为本,绿色发展。强化企业质量主体责任,完善质量标准和检测体系,确保产品安全有效。推行企业循环式生产、产业循环式组合、园区循环式改造,促进医药产业绿色改造升级和绿色安全发展。 (三)发展目标 力争到2022年,余杭区围绕生物医药创新研发、评价测试、临床试验、注册评审、生产制造、销售流通基本构建较为完善的产业生态体系,沿企业“孵化—加速—产业化”形成完整的平台支撑,产业规模、集聚程度、竞争实力显著

医药行业发展前景展望

2009年医药行业发展前景展望 据预计09年全球医药市场销售额将达到8200亿美元,中国医药市场将达到10000亿人民币左右,增长速度在20%以上,成为全球第五大医药市场。面对风云变幻的世界经济大环境及大有风雨摧城之势的金融海啸,医药行业却不同于周期性行业有着顽强的刚性需求,故而在美国的六次金融危机中,医药产业都能幸免于难并保持强劲的增长势头。中国历年来的增长均超过20%,成为新兴药品市场代表中的代表,特别是在国家普及全民医保、发展社区医疗等大利好政策下,医药市场容量将有巨大突破。 一、世界医药行业基本情况 1、医药行业属性为高新技术产业 技术创新是医药产业得以壮大及大发展的生命源泉,在世界十大医药巨头中美国就占了5个,美国辉瑞公司一年的研发费用是80亿美元,相当于中国现有研发费用的28倍。目前美国各生物工程公司实验室正研发中的“重组DNA”蛋白类新药多达数百个,其中有抗肿瘤药物,心血管新药及治疗棘手疾病的新药,其中很多新药有望成为年销售额超过10亿美元的“重磅炸弹”级药物。近年来跨国企业纷纷加快了将高端研发逐渐向中国转移,诺和诺德、阿斯利康、礼来、葛兰素史克、罗氏等的研发中心已投入运行,辉瑞、强生、诺华、安万特也宣布在中国筹建研发中心,这些研发费用占企业销售额20%的跨国巨头进入中国研发市场,对中国新药市场无疑将起到惊天动地的推动作用。不仅将促进生物工程技术及西药技术的发展,对中国中药现代化也将起到巨大的推动作用。 2、频繁并购与技术转让造成本行业的高集中度 世界医药工业是一个高集中度的行业,其中大量的先进技术都掌握在世界前50强手中,而50强企业中20个在美国,其余大部份也集中在欧州及日本、瑞士等国家。在处方药销售中,世界50强企业的销售额超出了5100亿美元,占总额的75%以上,世界前50强药物的年销售额达到1822亿美元,占世界所有药物销售总额的25%。 3、抗肿瘤及高血脂药物容量巨大 世界上销售额排名第一的药物是立普妥,它的主要功能是降血脂,世界上抗肿瘤药物的年销售额是414亿美元,居行业第一位,降胆固醇药物的年销售额是337亿美元,居行业第二位,排在第三、第四的是抗呼吸系统疾病及治糖尿病药物。 4、专利药的巨大压力 2009年预期上市的药物仍然包括有4个或5个主要用于急性冠脉综合症、糖尿病、风湿性关节炎和脑膜炎,如此类别的药物上市面,另一方面,巨大的专利药市场保护到期后也为发展中国家进行仿制提供了大的商机。 5、“金融海啸”下的医药产业

主导产业培育三年行动计划

工作计划:________ 主导产业培育三年行动计划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___ 部门:______________________ 日期:______年_____月_____日 第1 页共11 页

主导产业培育三年行动计划 为深入贯彻落实市政府《关于推进工业经济加快转型升级的若干政策意见》文件精神,推进《中国制造2025行动实施纲要》,加快主导产业发展,充分发挥工业经济在全区经济发展中的“主阵地”作用,特制定《市区主导产业培育三年行动计划(xx-xx年)》。 一、指导思想 抢抓长三角区域一体化、“一带一路”战略实施的机遇,巩固我区“奋起、崛起苏中”战略成果,以调整和优化产业结构为主线,以体制创新和技术创新为动力,以重大项目建设为支撑,大力发展先进装备制造、新能源两大主导产业,促进产业规模显著扩张、技术水平显著提升、支撑体系显著完善、市场竞争力显著增强,形成全区主导产业集聚集约发展的良好态势,打造经济发展的“主引擎”。 二、主要目标 到xx年底,全区先进装备制造和新能源两大主导产业规模以上主营业务收入达到480亿元左右,年均增长20%以上,比xx年翻一番,占规模以上工业主营业务收入的比重达30%以上;形成一批行业领军型企业,培育产销超5亿元企业8家、超10亿元企业6家、超50亿元企业1家、超1亿企业1家;特色园区提档升级,省级智能电网器件特色产业基地、省级油气装备出口基地品牌效应进一步凸现,产业集聚、承载能力进一步增强,开发区、装备园区分别创成国家级开发区、省特色产业集聚区。 三、发展方向 ㈠先进装备制造 第 2 页共 11 页

重点发展油气装备、汽车农机装备、船舶配套装备、节能环保装备、智能装备等主要产业板块。 1、油气装备板块,以曙光、格兰特、五行科技、中裕消防等企业为主体,推动石油钻杆、钻铤、接头、页岩气管道等产品提质增量、扩大市场,延伸拓展产业链条,由陆地井下钻采工具向海洋钻采井下工具提升,由工具类产品向装置类产品转型,由钻采类装备制造向炼化类、输送装置等领域发展。 2、汽车农机装备板块,以太平洋精锻科技、飞船齿轮、一拖动力、鑫宇铸造等企业为主体,大力发展农机内燃机总成及配件、汽车传动齿轮、汽车精密铸造件等零配件产品,提升内燃机研发、制造能力,着力推动汽车零配件向部件发展,部件向总成集成,产品从汽车配件向油电混合、纯电动车、高端农机方向延伸,进而向高铁、航空零部件方向拓展。 3、船舶配套装备板块,以振华泵业、通达阀门、船舶舾装件、远望仪器等企业为主体,重点发展舰船用泵阀、舾装件、电机、甲板机械、船用仪器仪表等基础配套产品,提升船舶甲板机械、船艇泵阀的研发、制造和系统集成水平。 4、节能环保装备板块,以泰怡热工、康洁环保、腾天工业炉等企业为主体,发展以热处理为主的节能装备、以除尘及水处理为主的环保装备、以换热器为主的换热节能设备等系列产品,研发高可靠性、低消耗除尘和工业有机气体净化设备,研发生产与高铁相配套节能环保产品。 5、智能装备板块,培育扶持和发展“壹仟零壹号”、博尚工业装备等3D、机器人企业,大力发展机器本体和整机,推动装备制造实现从 第 3 页共 11 页

生物医药产业园

关于生物医药产业园区建设的思考自1951年全球第一个科技园——斯坦福大学研究园创办以后,前苏联、日本、英国、发过和韩国等国家纷纷效仿,世界各地涌现出大批的科技园区。这些科技园区的建立成功地推动了教学、科研与生产任务的密切结合,大大促进了研究成果的产业化,已经成为促进高新技术发展和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动力。生物技术和生命科学的飞速发展伴随着与计算机、纳米技术等高科技的快速融合。生物医药产业迅猛发展,生物经济的春天即将到来。近年来,世界各地掀起了一股兴建生物医药科技园的热潮,或者在原有科技园区内大力发展生物医药业。 1、国外生物医药产业园区发展现状 虽然世界各国在生物医药产业园区的具体大战轨迹和模式上不尽相同,但是存在着一下共同之处,第一,宏观指导明确,在国家和地方政府等政府层面制定科技发展战略和进行科学的发展规划,促进产业集聚发展和产业链的形成,在相关土地、财政、税收等政策方面给予优惠;第二,产学研联合密切,园区与当地的大学和科研机构联系密切,不同程度上形成项目合作,自主研发能力强,并能及时有效地进行产业化,使企业在自主创新能力建设中处于主体地位;第三,软件配套齐全,如风险投资提供资金保障,创新网络、创新服务体系和创新文化氛围等无不为园区的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下面概括介绍几个主要的国家和地区生物医药产业园区现状。 1.1美国

美国生物医药产业起步最早,经过数十年的发展,形成了波士顿、旧金山、费城、纽约、圣地哥、西雅图、罗利-达勒姆、华盛顿-巴尔的摩和洛杉矶9个抓哟的生物医药产业集聚区域。这里集聚了3/4以上的现代生物技术资源,生物技术公司的数量、获得的研究经费、风险投资水平和商业化活动水平远远超过了美国其他42个大都市圈的总和。生物产业已经成为21世纪美国经济发展的主要引擎之一。美国拥有世界上一半左右的生物技术公司和生物技术专利,生物技术产品的销售额占全球的90%以上。世界一流的研究机构、活跃的风险投资网络、富有原创能力的创新企业、具备领军和榜样效应的龙头企业,是美国多个初具规模的生物技术产业集群的核心特征,产业集群化已经成为一种有效的避险机制和竞争利器,是生物医药产业发展的必然结果。即使在金融危机严重影响经济的情况下,生物产业的就业人数竟增长了1.4%,员工收入增长幅度也超过其他行业近7个百分点。虽然受金融危机的影响而财政状况不佳,但是美国政府仍然加大对生物产业的投入,并在税收政策上予以支持,推动生物技术的发展和产业化。 1.2欧洲 与美国相比,欧洲自20世纪90年代起掀起了建立生物科技园的浪潮,生物医药逐渐成为许多综合科技园的研究和产业发展重点。英国在1998-1999年建立了5个生物技术孵化器,而在此前总共才建立过3个,在2005年政府又投入500万欧元支持生物科技孵化器的建设。1999年英国政府通过了园区建设计划,成立了12个地区发展委

医药行业十五发展规划报告

医药行业“十五”规划 医药行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传统产业和现代产业相结合,一、二、三产业为一体的产业。其主要门类包括:化学原料药及制剂、中药材、中药饮片、中成药、抗生素、生物制品、生化药品、放射性药品、医疗器械、卫生材料、制药机械、药用包装材料及医药商业。医药行业对于保护和增进人民健康、提高生活质量,为计划生育、救灾防疫、军需战备以及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均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一、基本情况 (一)现状 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20多年,我国已经形成了比较完备的医药工业体系和医药流通网络,发展成为世界制药大国。据统计口径:我国现有医药工业企业3613家,可以生产化学原料药近1500种,总产量43万吨,位居世界第二。能生产化学药品制剂34个剂型4000余个品种。2000年,我国5大类制剂片剂、水针、粉针、胶囊、输液产量分别达到2778亿片、264亿支、93亿支、486亿粒、23 亿瓶。一些重要品种如维生素C、青霉素在世界上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我国的传统中药,已逐步走上科学化、规范化的道路,能生产包括滴丸、气雾剂、注射剂在内的现代中药剂型40多种,中成药产量已达37万吨,品种8000余种。我国能生产疫苗、类毒素、抗血清、血液制品、体内外诊断

试剂等各类生物制品300余种,其中现代生物工程药品20种,生产预防制品约9亿人份。可以生产包括X射线断层扫描成像装置、磁共振装置等在内的医疗器械11000多个品种、规格。还可以生产8大类1200多个规格的制药机械产品。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对医疗保健需求的不断增长,医药工业一直保持着较快的发展速度,1978年至2000年,医药工业产值年均递增%,成为国民经济中发展最快的行业之一。 (二)“九五”取得的成绩 “九五”期间,医药行业按照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积极实施“科技兴药”战略,深化改革,加大结构调整力度,保持了良好的发展态势。 1.医药经济总量快速发展,经济效益明显提高。 2000年医药工业完成总产值2332亿元,年均增长%,高于“九五”计划15%的目标。实现工业增加值578亿元,年均增长%。医药商业销售总额完成1509亿元,比1995年增加705亿元,年均增长%。医药商品进出口总额达64亿美元,其中:出口38亿美元,比1995年增长8亿美元,年均增长%,医药外向型经济逐步形成。医药工业实现利税总额270亿元,比1995年增加155亿元,年均增长%,实现利润亿元,比1995年增加了亿元,年均增长%,均超额完成“九五”计划确定的18%的目标。医药商业实现利润亿元,比1995

无锡市生物医药产业调整与提升行动计划.

无锡市生物医药产业调整与提升行动计划(2009-2011年 时间:2009-07-15 [ 大中小 ] 浏览次数:22 [ 打印 ] [ 关闭 ] [ 收藏 ] 生物医药是具有强大发展优势和广阔发展前景的高新技术产业, 加快发展生物医药产业, 体现了未来高科技发展的方向, 更是保增长、扩内需、调结构全面应对金融危机的重要建设内容。按照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总体要求和市委、市政府的工作部署, 依据国务院《促进生物产业加快发展的若干政策》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高技术产业发展“十一五”规划》、《生物产业发展“十一五” 规划》和《江苏省医药及生物技术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纲要》 , 为推进我市生物医药产业转型升级, 提升发展水平, 增强自主创新和区域竞争能力, 特制订《无锡市生物医药产业调整与提升行动计划(2009-2011年》。 一、产业发展现状 1、产业规模不断扩大。无锡市共有生物及医药生产企业约 300家, 从业人员2万余人。 2008年,全市生物医药产业实现产值 173亿元,其中重点导向和鼓励的生物医药企业完成产值 80.3亿元。按产业结构分,有药品生产企业 50多家,医疗器械及药品包装材料生产企业近 200家, 化学原料药及相关产品生产企业 60余家, 传统生物技术产品生产企业 20余家, 有一批生物医药研发机构,另外有流通经营企业 1200家。药品生产、医疗器械、药包材企业中省级以上高新技术企业占有一定比例,如阿斯利康、华瑞、健特、纽迪西亚、山禾、四环生物、通用医疗等。 2、载体建设初具规模。根据市委、市政府提出建设我市“生物(医药谷”的战略、要求把生物医药产业作为重点来抓。为适应生物医药产业发展需要, 我市的生物医药专业园区从无到有, 快速推进。扬子江国际生物医药孵化园、马山生物医药研发服务外包区一期工程已建成并投入使用;惠山经济开发区与上海张江生物医药基地合作,规划的无锡(惠山生命科技产业园目前正在建设并进行招商工作; 无锡新区确定在太湖国际科技园建设生命科技园, 重点发展生命科技产业。锡山经济开

贵州省新医药产业发展规划

贵州省新医药产业发展规划 (2014—2017年) 新医药产业是由生物、信息和材料领域新技术所激发,并在健康领域新需求牵引之下产生的新产业模式。加快推进新医药产业发展,既是我省守住发展和生态两条底线的现实需要,也是我省实现后发赶超的战略选择。为深入实施工业强省战略,结合我省实际,特编制本规划。规划期为2014-2017年。 一、发展背景 (一)发展现状。 经过多年发展,我省医药产业已形成中成药、中药饮片、化学原料药及制剂、生物制品、医疗器械、药用包装材料和卫生材料、中药种养殖业等七大门类。全省医药工业企业已达254户,其中药品生产企业155户,医药高新技术企业36户,建立医药科研平台38个,涌现出益佰、百灵、信邦、汉方、神奇、同济堂等一批重点企业。总体来看,具备以下优势:一是药材资源好。我省是中药材资源大省,是全国中药材四大主产区之一。现有中药材品种资源4802种,占全国中药材种类总数的40%,居全国第2位。中药材种植面积达到458万亩,居全国第3位。二是民族医药优。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民族药独家品种154个,占全省药品品种总数16%。2013年,全省苗药销售产值达到150亿元,是全国销售额最大的民族药。三是医药品种多。药品生产批准文号2317个,其中中药1205个,化学药1092个,生物制品20个。

药品品种1327个,独家品种336个。进入国家基本药物目录的品规567个。单品种销售上亿药品36个,其中10亿元以上药品1个,5亿元以上药品7个。四是产业发展快。2013年,全省规模以上医药工业总产值实现294.61 亿元,同比增长28.5%,占全省工业比重3.7%;工业增加值68.45亿元,同 比增长14.4%,占全省工业比重2.5%。 近年来,我省医药产业与全国的差距拉大,位次靠后,规模仅为山东1/15、江苏1/13、广东1/6、四川1/4,排全国24位。突出表现在四个方面:一是大企业不强,小企业不活。缺乏龙头带动企业,产值上亿元的企业仅45户,产值过10亿元的企业仅5家,32%的医药企业资产不足500万元,20%企业 亏损。二是产品结构单一,品种利用率低。中药、民族药占比超过90%,化学药、生物制品、医疗器械发展严重滞后。化学药品种批号资源与产值贡献背离,有超过一半的药品批号闲置,47.4%的批号产值贡献率仅为3.6%。三是核心技术缺乏,创新能力不足。新药研发、专利药首仿和关键共性技术自主创新能力水平较低,产品更新换代和技术升级慢,缺乏在全国有影响力的医药知名品牌和优势品种。四是经营理念滞后,缺乏整合动力。省内制药企业普遍存在“小富即安”的观念,市场意识和危机意识不够,对产业政策、市场信息分析研究不足,互补合作意识不强,经营模式僵化,管理水平较低,缺乏做大做强的动力。 (二)发展环境。 ——国际方面。国际药品市场年均增长速度7%,高于世界经济3%的增 长速度。全球医药行业核心技术掌握在世界制药50强企业手中,50个大品

生物医药创新产业园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项目建议书

生物医药创新产业园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中咨国联出品

目录 第一章总论 (9) 1.1项目概要 (9) 1.1.1项目名称 (9) 1.1.2项目建设单位 (9) 1.1.3项目建设性质 (9) 1.1.4项目建设地点 (9) 1.1.5项目负责人 (9) 1.1.6项目投资规模 (10) 1.1.7项目建设规模 (10) 1.1.8项目资金来源 (12) 1.1.9项目建设期限 (12) 1.2项目建设单位介绍 (12) 1.3编制依据 (12) 1.4编制原则 (13) 1.5研究范围 (14) 1.6主要经济技术指标 (14) 1.7综合评价 (16) 第二章项目背景及必要性可行性分析 (18) 2.1项目提出背景 (18) 2.2本次建设项目发起缘由 (20) 2.3项目建设必要性分析 (20) 2.3.1促进我国生物医药创新产业园产业快速发展的需要 (21) 2.3.2加快当地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重要举措 (21) 2.3.3满足我国的工业发展需求的需要 (22) 2.3.4符合现行产业政策及清洁生产要求 (22) 2.3.5提升企业竞争力水平,有助于企业长远战略发展的需要 (22) 2.3.6增加就业带动相关产业链发展的需要 (23) 2.3.7促进项目建设地经济发展进程的的需要 (23) 2.4项目可行性分析 (24) 2.4.1政策可行性 (24) 2.4.2市场可行性 (24) 2.4.3技术可行性 (24) 2.4.4管理可行性 (25) 2.4.5财务可行性 (25) 2.5生物医药创新产业园项目发展概况 (25) 2.5.1已进行的调查研究项目及其成果 (26) 2.5.2试验试制工作情况 (26) 2.5.3厂址初勘和初步测量工作情况 (26)

医药制品产业行动计划

医药制品产业行动计划 20xx年—20xx年 医药行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关系国计民生,也是国家战略新兴产业。近年来,在国民经济的持续增长、社会人口老龄化、健康医疗消费升级等社会宏观因素的共同作用下,我国的医药产业规模保持了稳定增长的态势。据国家统计局数据,2018年我国医药工业整体经济运行平稳,规模以上企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23986.3亿元,同比增长12.6%,继续保持两位数增长,增速较去年提高0.1个百分点,高于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整体水平4.1个百分点。 以质量和效益为中心,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创新驱动发展为动力,以坚持转型发展、创新发展为路径,积极推动行业转型升级,增强行业核心竞争力。区域行业产业结构优化取得重大进展 ,行业现代化发展水平显著提高。 为促进产业转型升级、由大变强、可持续发展,特制定改规划方案,请结合实际认真贯彻实施。 第一条指导思路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树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立足区域发展实际,坚持组织引导与市场主导并重,筑牢产业发展基础与强化科技进步并重。 第二条坚持原则 1、开放融合。树立全球视野,对标国际先进,把握“一带一路”重大战略契机,聚焦产业重点领域,探索发展合作新模式,在全球范围配置产业链、创新链和价值链,更大范围、更高层次上参与产业竞争合作,走开放式创新和国际化发展的道路。 2、坚持协调发展。围绕战略性新兴产业等重大需求,鼓励产学研用相结合、上下游产业融合发展,促进发展速度与质量、效益相统一,与资源、环境相协调。 3、产业联动,协同发展。统筹协调产业与关联产业联动发展,培育关联生产性服务业,促进产业成链发展,提升产业发展水平,增强行业发展的整体性和协调性,扩大高端产品服务供给,加快产业和产品向价值链中高端跃升。 4、政府引导,市场推动。以政策、规划、标准等手段规范市场主体行为,研究运用价格、财税、金融等经济手段,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决定性作用,营造有利于产业发展的市场环境。

医药行业的发展

一、我国医药产业的发展现状 医药行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传统产业和现代产业相结合,一、二、三产业为一体的产业。其主要门类包括:化学原料药及制剂、中药材、中药饮片、中成药、抗生素、生物制品、生化药品、放射性药品、医疗器械、卫生材料、制药机械、药用包装材料及医药商业。医药行业对于保护和增进人民健康、提高生活质量,为计划生育、救灾防疫、军需战备以及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均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20多年,我国已经形成了比较完备的医药工业体系和医药流通网络,发展成为世界制药大国。据统计口径:我国现有医药工业企业3613家,可以生产化学原料药近1500种,总产量43万吨,位居世界第二。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对医疗保健需求的不断增长,医药工业一直保持着较快的发展速度,1978年至2000年,医药工业产值年均递增16.6%,成为国民经济中发展最快的行业之一。 二、我国医药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 自1997年以来,医药工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稳步提高,主要经济指标占全部工业总额的比重,呈现稳步增长态势。医药行业在国民经济中所占比重不大,以资产为主的规模比重仅为2%-3%,效益指标相对高一些也仅为3%-4%,是我国实现经济效益的稳定来源产业之一,但并未进入支柱产业之列。医药行业与人民群众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是为人民防病治病、康复保健、提高民族素质的特殊产业。在保证国民经济健康、持续发展中,起到了积极的、不可替代的“保驾护航”作用。 六、医药行业发展趋势 医药对人类生活的巨大影响使得其行业的高增长和高收益特性非常突出,中国的制药工业起步于20世纪初,经历了从无到有、从使用传统工艺到大规模运用现代技术的发展历程,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医药工业的发展驶入快车道,整个制药行业生产年均增长17.7%,高于同期全国工业年均增长速度,同时也高于世界发达国家中主要制药国近30年来的平均发展速度,成为当今世界上发展最快的医药国之一。 我国医药行业规模效益逐渐显现,具有潜力巨大、健康、快速发展的特性。传统化学制药增长速度将逐步放慢,天然(中药)和生物药品将成为行业主要增长点。化学药物、天然(中药)和生物药品将三分天下,形成新世纪药业的三大新兴市场,这是我国未来医药行业最重要的特点。 七、国际医药发展趋势 1.医疗费用大 人口数量增加、人口老龄化以及人们对于健康的更高要求,各国的医疗费用的支出占gdp都非常可观,尤其是发达国家,如美国13.6%,英国6.8%,日本7.2%,德国10.7%,中国为2%。 2.新药开发难度高 医药产业是一个高技术产业,它具有高投入、周期长、高风险、高收益的特征,并且这种特征表现得比其他产业更加明显。从新药的临床前实验到fda批准,平均每个品种要花12年;从费用上看,一般在2.5亿~3.5亿美元之间,如此巨大的投资需要数年才有回报。研究中的化学药品能够进入市场的成功率却非常低,平均概率为1/10000~1/5000。且上市新药的平均有效专利期5~7年,若不能在专利期满以前收回所有投资,等专利期满后,新药就会由于其他公司的合法仿制而迅速失去市场。因此,新药开发的风险在增加。 3.天然药物市场好 由于人们对化学药品的毒副反应早已心存疑虑,而化学合成药物在对付一些世界疑难病

武汉市大数据产业发展行动计划

武汉市大数据产业发展行动计划 (2014—2018年) 大数据产业是继云计算、物联网和移动互联网之后,新一代信息技术与电子商务、社交网络、智慧城市等新型商业应用深度融合的产物。为抢抓大数据产业发展机遇,加快我市信息化建设和信息产业发展,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形成大数据产业和应用特色优势,争取在我国相关产业发展的先导地位,根据国家及省有关政策规定,特制订本计划。 一、指导思想和发展目标 (一)指导思想 深入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围绕创新驱动、转型发展,深化改革开放,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作用,坚持顶层设计、政务先行,应用导向、创新驱动,扶持龙头、带动产业,开放融合、安全高效的原则,以武汉地区现有全国领先的信息技术和信息资源优势为抓手,有效释放我市科教资源和人才红利,抢占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战略制高点,建立全市统一并覆盖全国的大数据中心和云服务平台,形成大数据资源“洼地”和完整的产业链。创新大数据应用、挖掘大数据价值、集聚大数据成果、确保大数据安全,为我市经济社会加快发展、

加快转型和建设国家中心城市、复兴大武汉提供有力支撑。 (二)发展目标 运用云计算、物联网和宽带接入等新一代信息技术,深度整合挖掘我市现有的信息技术优势和数据资源价值,从基地、技术、企业以及应用平台等环节入手,构建既有全国领先水平,又有我市特色的大数据产业体系。重点建设“光谷云村”、左岭大数据产业园等大数据产业基地和市政务云数据中心、地理空间信息云数据中心、长江流域云数据中心、数控工程系统云数据中心、国家教育云数据中心、音视频多媒体服务云数据中心、质量服务云数据中心、车联网云数据中心等8个云数据中心,并选择若干条件成熟、具有大数据市场前景的领域,建立多个大数据应用和交易平台,形成“2+8+N”的大数据产业发展格局。 到2018年,创造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和国内领先水平的大数据新技术、新产品、新标准;建成一批能够集聚全国乃至世界数据资源的大数据产业平台和示范项目;开发一批发展模式领先、服务体系完善、集聚效应明显、支柱地位显著的大数据应用领域;聚集一批国际知名的大数据研发、产品制造、服务运营公司总部和龙头企业,形成丰富的大数据资源聚集地和完善的产业链,培育年营业额超过100亿元的大数据企业5家,50—100亿元的大数据企业10家,10—50亿元的大数据企业20家以上,新上市公司10家,全市大数据产业实现产值达2000亿元,带动相关产业新增销售收入过万亿元,支撑创建中国软件名城、武汉

生物医药产业园概念规划初步方案

生物医药产业园概念规划

目录 一、规划背景与概念分析 (1) 1.概念解析 (1) 2.生物医药发展环境 (2) 2.1区域环境特征 (2) 2.2城市环境特征 (2) 3.上层次与相关规划要求 (3) 3.1某市规划发展要求 (3) 3.2某市规划发展要求 (4) 3.3《温泉镇总体规划》的要求 (4) 3.4上层次规划发展定位指引 (5) 二、园区用地空间现状分析 (5) 1.现状特征 (5) 1.1位置与范围 (5) 1.2自然条件 (6) 1.3用地现状 (6) 2.发展条件分析 (7) 2.1发展机遇 (7) 2.2面临挑战 (8) 3.关注重点 (9) 3.1功能定位与主导发展方向的确定 (9) 3.2与外围相关产业的协调 (10) 3.3生态优势的保持与特色凸显 (10) 3.4合理的开发时序与可持续的发展模式 (10) 三、规划理念与规划目标 (10) 1.规划理念 (10) 2发展目标 (11) 3主要结论 (11) 四、发展策略 (12) 1.空间策略 (12) 2.产业发展策略 (12) 3.特色化策略 (13) 五、规划方案比选 (13) 1.方案比选 (13) 2.方案确定 (16) 六、规划布局 (16) 1.规划构思 (16) 2.空间布局 (17) 2.1概念引进 (17) 2.2整体空间结构 (17)

3.1工业用地 (19) 3.2公共设施用地 (19) 3.3道路交通系统 (20) 3.4绿地系统规划 (23) 3.5景观系统规划 (24) 七、基础设施规划 (25) 1.给水工程规划 (25) 1.1供水现状 (25) 1.2规划目标 (25) 1.3用水量预测 (25) 1.4供水规划 (26) 2.排水工程规划 (26) 2.1排水现状 (26) 2.2规划目标 (26) 2.3排水体制规划 (26) 2.4雨水工程规划 (26) 2.5污水工程规划 (27) 3.供电工程规划 (28) 3.1现状概况 (28) 3.2规划目标 (28) 3.3负荷预测 (28) 3.4电源规划 (29) 4.电信工程规划 (29) 4.1现状概况 (29) 4.2规划目标 (29) 4.3电信工程负荷预测 (29) 4.4电信局点及通信通道规划 (30) 4.5移动通讯规划 (30) 4.6邮政规划 (30) 5.燃气工程规划 (31) 5.1规划目标 (31) 5.2气源规划 (31) 5.3供气规模 (31) 5.4供气系统规划 (31) 八、环境保护规划 (32) 1.规划原则与目标 (32) 2.水环境保护规划 (32) 2.1环境影响预测 (32) 2.2水污染治理 (33) 3.大气环境保护规划 (33) 3.1环境影响预测 (33) 3.2大气治理 (33)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