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中医儿科学

中医儿科学

中医儿科学
中医儿科学

二、中医儿科学自测试题

【A型题】

1.患儿,6个月。每闻声响则惊哭不安。其病位在

A肺B.脾C.心D.肝E.肾

2.孕妇遭受不利因素影响,如物理、药物、感染、劳累、营养缺乏等伤害,造成流产、死胎或先天畸型等,最易发生于孕后( )周内。

A.8 B.12 C.16 D.20 E.24

3.按公式计算,3岁小儿的身长应为( )cm。

A.70 B.80 C.84 D.91 E.96

4.前囟关闭的时间为( )个月。

A.2~4 B.4~6 C.6~12 D.12~18 E.18~24

5.小儿出齐乳牙的时间在( )个月。

A.8~12 B.12~18 C.18~24 D.24~30 E.30~36

6.按公式计算,正常4岁小儿的收缩压是( )mmHg。

A.88 B.95 C.100 D.105 E.110

7.4~7岁小儿每分钟呼吸次数约为

A.45~40 B.40~35 C.35~30 D.30~25 E.25~20

8.正常小儿多少个月时能独立行走

A.10 B.12 C.18 D.24 E.36

9.小儿发生烈性传染病的病邪很多,其中最重要的是

A.风热B凤寒C。湿热D.燥邪E.疫疠

10.小儿易产生感冒、咳喘,原因主要是

A.脾常不足B.肺脏娇嫩C.肾常虚D.稚阳未充E.稚阴未长11.小儿易患五迟、五软、解颅、遗尿等病,原因主要是

A肺脏娇嫩B.脾常不足C.肾常虚D.稚阴稚阳E.纯阳之体12.小儿易患麻疹、流行性腮腺炎、水痘等传染病,邪从

A.口入B.鼻入C.皮毛D.耳入E.眼入

13.儿科发病率最高的一类疾病,首推

A.肺系病证B.心系病证C.肝系病证D.脾系病证E.肾系病证14.诊断小儿疾病,尤为重要的是

A.按诊B.脉诊C.问诊D.望诊E.闻诊

15.腹部膨大,肢体瘦弱,发稀,额上青筋显现,多为

A.积滞B.泄泻C.疳积D.厌食E.五迟

16.猩红热的舌象为

A.地图舌B.红绛舌C.霉酱苔D.镜面舌E.草莓舌

17.看指纹的适用年龄为

A.1岁以内B.3岁以内C.1~3岁D.1~6岁E.3~6岁

18.百日咳咳嗽的特点为

A.咳声清扬,伴流清涕B.咳嗽阵作,并有回声C.咳声重浊,痰稠色黄D.咳声嘶哑,如犬吠样E.干咳无痰,口鼻干燥

19.舌红无苔,在下述哪种情况下为正常

A.新生儿舌象B.乳婴儿舌象C.幼儿舌象D.啼哭后舌象E.进食后舌象

20.时时用舌舔口唇,以致口唇四周灰暗或有脱屑、作痒,称舔舌,多因A.宿食积滞B.脾经伏热C.肝肾阴虚D.痰热内扰E.感受外邪21.患儿,5岁。发热1~2天,两颊黏膜有针尖大小的白色小点,周围红晕。其诊断是A.口疮B.麻疹C.鹅口疮D.痄腮E.发颐

22.患儿,1岁。大便呈果酱色,伴阵发性哭吵。其诊断是

A.痢疾B.食积C.肠炎D.虫积E.肠套叠

23.捏脊疗法通过对督脉与膀胱经捏拿,达到调整脏腑功能的目的。常用于治疗A.疳证、婴儿泄泻B.咳嗽、哮喘C.五迟、五软

D.心悸、怔忡E.遗尿、尿频

24.刺四缝疗法,常用于治疗

A.婴儿泄泻B.呕吐C.腹痛D.疳证E.积滞

25.小儿中药用量,乳婴儿应为成人量的

A.1/6 B.1/3~1/2 C.1/2 D.1/2~2/3 E.等量

26.孕妇在妊娠早期感染何种病毒最易致胎儿畸形

A.麻疹病毒B.风疹病毒C.柯萨奇病毒D.埃可病毒E.腺病毒27.下列关于大黄法祛除胎毒的用法中不正确的是

A.用生大黄B.只可略煮C.胎粪通下后停服

28.患儿,出生后4天。家长发现小儿两侧颊部各有一个垫状隆起,可活动。以下观点中正确的是

A.影响吸乳,消毒后挑割B.影响吸乳,手术切除C.应予治疗,解毒消肿D.有利吸乳,不予处理E.有利吸乳,但易感染

29.人工喂养4Kg的婴儿,每日需喂鲜牛乳、加糖、加喂温开水的数量应为A.440ml、24g、160ml B.560ml、28g、240ml C.560ml、45g、80ml

D.600ml、30g、200 ml E.600ml、48g、300 ml

30.在下列情况中,母亲仍应哺乳的是

A.乳汁数量少B.患有传染病C.重症心脏病D.重症肾脏病E.身体过弱31.患儿,6个月。近来出现夜间哭闹,多汗,精神烦躁等症状,头枕处头发变稀,此时应首先添加的是

A.蛋黄B.肝泥C.鱼肝油制剂D.鱼泥E.动物血制品

32.患儿,4个月。开始添加辅食,近日来大便次数增多,量多质稀,味酸臭,夹有食物残渣,一般情况可,小便无明显减少。以下处理方法中恰当的是

A.禁食不禁水B.继续原法喂养C.暂停添加辅食

D.静脉补液并予抗病毒药E.静脉补液并予抗菌药物

33.重度硬肿症肛一腋温差是

A.正值B.0或正值C.负值D.0 E.正值或负值

34.患儿,出生12天。气息微弱,哭声低怯,肌肤板硬而肿,范围波及全身,皮肤暗红,若用复温法治疗,应先置于

A.28℃暖箱B.30℃暖箱C.24℃~26℃室温

D.26℃~28℃室温E.30℃室温

35.患儿,出生6天。全身冰冷,僵卧少动,反应极差,气息微弱,哭声低怯,吸吮困难,面色苍白,肌肤板硬而肿,范围>50%,皮肤暗红,尿少。唇舌色淡,指纹淡红不显。

用复温方法治疗,要求达到正常体温的时间是

A.3小时B.5~6小时C.6~10小时D.12~24小时E.24小时以上36.胎黄伴肝脏进行性肿大,大便灰白,黄疸逐渐加深,多为

A.败血症B.溶血性黄疸C.生理性黄疸

D.新生儿肝炎E.先天性胆道闭锁

37.患儿,出生23天。面目皮肤发黄,色泽鲜明,烦躁啼哭,口渴唇干,小便黄赤,大便于结,舌红苔黄腻。可选用的静脉治疗中成药是

A.黄芪注射液B.丹参注射液C.生脉注射液D.参附注射E.茵栀黄注射液38.小儿肺炎喘嗽与咳嗽的鉴别要点是

A.咳嗽剧烈B.气急鼻煽C.高热不退D.痰涎壅盛E.大便干结39.泄泻的基本治疗原则是

A.清肠化湿B.消食化积C.祛风散寒D.运脾化湿E.健脾化湿40.患儿,5个月,体重6 kg。泄泻半天,已泻稀水样便拾几次。精神萎靡,皮肤干燥、弹性差,前囟及眼窝凹陷,啼哭泪少,小便少。诊断为泄泻,中度脱水。今日静脉补液量宜为

A.300ml B.360ml C.720ml D.960ml E.1200m1

41.缺铁性贫血的治疗原则是

A.健脾益气,滋生化源B.健运脾胃,益气养血C.补血养心,益气生血

D.滋养肝肾,益精生血E.培补脾肾,化生气血

42.临床诊断心肌炎,下列指标中最有意义的是

A.感冒后出现神疲乏力,面色苍白,心悸,气短,肢冷,多汗

B.血特异性IgM抗体阳性C.咽拭子分离到病毒

D.血液中分离到病毒E.血CK-MB升高

43.病毒性心肌炎心脏扩大及并发心力衰竭者,卧床休息时间至少为

A.1个月B.1~3个月C.3~6个月D.6~12个月E.1年以上44.患儿,5岁。胸闷胸痛,头晕乏力,心悸不适,脘痞痰多,时欲呕恶,舌质紫暗,苔白腻,脉结代。治疗宜首选

A.银翘散B.温胆汤C.清营汤

D.炙甘草汤合生脉散E.瓜萎薤白半夏汤合失笑散

45.注意力缺陷多动症的治疗原则是

A.调和阴阳B.补益心肾C.滋肾平肝D.补益心脾E.清热化痰46.多发性抽搐症治疗的基本法则是

A.调和阴阳B.补益心肾C.滋肾平肝D.补益心脾E.平肝熄风47.为尽快制止急惊风之惊厥发作,除新生儿外一般应首选

A.水合氯醛保留灌肠B.苯巴比妥钠肌注C.地西泮缓慢静注

D.甘露醇快速静注E.高张葡萄糖静注

48.朱砂在癫痫治疗中的适宜用量一般为

A.每日0.5~lg B.每日0.5~3g

C.每日0.5~lg,服药时间控制在1个月以内

D.每日0.5~3g,服药时间控制在1个月以内

E.每日0.5~1g,服药时间控制在1年以内

49.患儿,5岁。反复发热抽风4年,抽风每因外感诱发,初为高热惊厥,逐渐发展为低热抽搐,年发病2~3次。为明确诊断,辅助检查应首选

A.脑电图B.CT C.MRI D.脑脊液检查E.脑血流图

50.患儿,6岁。发病两周,轻度浮肿,小便黄赤短少,镜检血尿,舌质红,苔薄黄微腻,脉滑数。其诊断是

A.水肿,风水相搏证B.水肿,湿热内侵证C.水肿,阴虚邪恋证

D.尿血,血热妄行证E.尿血,阴虚内热证

51.患儿,8岁。全身高度浮肿,下肢肿甚,按之深陷难起,面色白光白,腰酸倦怠等,水肿较甚者可伴见腹水。

A.健脾益气,利水消肿B.温肾健脾,化气行水C.滋阴补肾,清热利湿D.化湿泄浊,利气行水E.补益脾肺,宣肺利水

52.麻疹邪犯肺卫证与邪入肺胃证的鉴别,其重要依据是

A.发热升高B.咳嗽加重C.烦躁加剧D.舌红苔黄E.疹点出现53.患儿,l岁。突然发热,T37.8℃,伴咳嗽,流涕,纳差;1天后口腔硬腭、颊部黏膜出现疱疹,2天后出现米粒大小皮疹,以手、足、臀部为主,部分为疱疹,质地较硬,内有浑浊液体,周围绕有红晕。其诊断是

A.水痘B.风疹c.幼儿急疹D.手足口病E.猩红热

54.肠绦虫病理化检查中寻找( )是简便而可靠的诊断方法,且阳性率高。

A.绦虫卵B.绦虫节片C.囊尾蚴D.六钩蚴E.完整的虫体55.患儿,10岁。持续高热2周,口唇潮红,草莓舌,发热4天后出现皮疹,周围血象白细胞总数及中性粒细胞增高,淋巴细胞减少,血小板增多,心电图示ST段、T波异常,使用多种抗生素治疗无效。其诊断是

A.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B.病毒性心肌炎C.皮肤黏膜淋巴结综合征

D.上呼吸道感染E.猩红热

56.佝偻病常需与呆小病鉴别。在血生化方面,可资鉴别的是

A.血钙B.血磷C.血碱性磷酸酶D.甲状腺素T4E.甲状旁腺素57.患儿,3个月。居住南方城市,出生体重2500g,其母怀孕时曾出现腓肠肌痉挛,并有偏食习惯,近日患儿汗出较多,夜寐不宁。为预防本病,每日需补充维生素D

A.400IU B.100IU C.6001U D.2001U E.8001U

【B型题】

A.《五十二病方》B.《备急千金要方》

C.《颅囟经》D.《育婴家秘》E.《医林改错》

1.我国最早记载“婴儿病痫”的名著为

2.我国最早提出“灵机记性不在心在脑”的名著为

A.4 B.5 C.6 D.7 E.8

3.正常小儿开始会爬的月龄一般是

4.正常小儿开始会独坐的月龄一般是

A.乳食内积B.盘肠吊痛C.痰饮内伏D.久病体虚E.胸胁疼痛

5.小儿喜伏卧者,多为

6.小儿翻滚不安,呼叫哭吵,两手捧腹,多为

A.朱砂安神丸B.羚角钩藤汤C.苏合香丸D行军散E.紫雪丹7.热极生风,项强抽搐,宜选方

8.感受时邪秽浊之气而吐泻昏厥,宜选方

A.马牙B.螳螂子C.胎黄D.胎毒E.口疮

9.新生儿上腭中线和齿龈部位有散在黄白色、碎米大小隆起,称为

10.新生儿两侧颊部各有一脂肪垫隆起,称为

A.神昏抽搐B.大便灰白C.右胁下痞块,腹壁青筋暴露

D.小便黄赤,大便秘结E.神昏,四肢厥冷,胸腹欠温

11.胎黄动风证见

12.胎黄虚脱证见

A.咳嗽无力,痰白清稀,气短懒言,食少纳呆

B.干咳无痰,痰少而粘,口渴咽干,喉痒声嘶,舌红少苔

C.咳嗽不爽,痰黄粘稠,不易咯出,舌质红,舌苔黄腻

D.咳嗽频作,声重喉痒,咳痰清稀,舌苔薄白

E.咳嗽重浊,痰多壅盛,胸闷纳呆,舌苔白腻

13.阴虚咳嗽证见

14.气虚咳嗽证见

A.咳嗽气喘,喉间痰鸣,痰多白沫,形寒肢冷,恶寒无汗

B.咳嗽喘息,声高息涌,哮吼痰鸣,胸膈满闷,咳痰黄稠

C.喘促胸满,咳嗽痰多,动则喘甚,面色欠华,畏寒肢冷

D.反复感冒,气短自汗,咳嗽无力,神疲懒言,面白少华,形体消瘦

E.动则喘促,气短心悸,面色苍白,形寒肢冷,脚软无力,大便溏泄

15.哮喘肺实肾虚证的主要临床表现为

16.哮喘脾肾阳虚证的主要临床表现为

A.食入即吐,呕吐频繁,吐物热臭。B.吐物酸腐,脘腹胀满,吐后觉舒。

C.食久方吐,吐物不化,清稀不臭。D.呕吐清涎,胃脘疼痛,食后觉舒。

E.呕吐酸苦,嗳气频频,胸胁胀痛。

17.黄连温胆汤治疗呕吐的适应证是

18.解肝煎治疗呕吐的适应证是

A.拘急疼痛,肠鸣彻痛,得温则缓,遇冷痛甚

B.脘腹胀满,疼痛拒按,不思乳食,腹痛欲泻

C.腹部胀满,疼痛拒按,大便秘结,烦躁不安

D.腹痛绵绵,时作时止,反复发作,喜按喜温

E.腹痛经久,痛有定处,痛如锥剌,或有癥块

19.大承气汤治疗腹痛的适应证是

20.少腹逐瘀汤治疗腹痛的适应证是

A.小便短少,皮肤干燥B.小便短黄,皮肤灼热C.小便清长,四肢欠温

D.尿少或无,四肢厥冷E.尿次频数,面色苍白

21.泄泻气阴两伤变证证见

22.泄泻阴竭阳脱变证证见

A.脾胃失和,纳化失健B.脾胃虚损,积滞内停C.脾胃虚衰,津液消亡D.脾胃阴虚,精血不足E.脾胃阳虚,运化无力

23.疳积的主要病机是

24.干疳的主要病机是

A.营养性缺铁性贫血B.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C.营养性巨幼红细胞性贫血D.再生障碍性贫血

E.混合性贫血

25.血常规:MCV 79fl/dl,MCHC 30%,HGB 90g/L,PLT 150×109/L,WBC 9×109/L。其诊断是

26.血常规:HGB 60g/L,MCH 28pg/L,PLT 80×109/L,WBC 3.2×109/L。其诊断是

A.心悸不宁,胸闷憋气,心前区痛如针刺,舌质紫暗,脉结代。

B.心悸不宁,憋气乏力,少气懒言,烦热口渴,舌红少苔,脉细数。

C.心悸怔忡,神疲乏力,畏寒肢冷,舌质淡胖,脉缓无力。

D.寒热起伏,心悸胸闷,肌肉酸痛,腹痛泄泻,舌质红,苔黄腻,脉濡数。

E.心悸气短,胸闷胸痛,发热咳嗽,咽红肿痛,舌红脉数。

27.病毒性心肌炎湿热侵心证的证候有

28.病毒性心肌炎痰瘀阻络证的证候有

A.风热动风证B.气营两燔证C.邪陷心肝证

D.湿热疫毒证E.惊恐惊风证

29.小儿回春丹治疗急惊风常用于

30.牛黄镇惊丸治疗急惊风常用于

A.龙胆泻肝汤B.参苓白术散C.养阴清肺汤

D.四君子汤合玉屏风散E.知柏地黄丸合二至丸

31.急性肾小球肾炎阴虚邪恋证的首选方是

32.急性肾小球肾炎气虚邪恋证的首选方是

A.六昧地黄丸加黄芪B.知柏地黄丸加党参C.桃红四物汤

D.真武汤E.五苓散

33.肾病综合征气阴两虚证治疗首选方

34.肾病综合征血瘀证治疗首选方

A.八正散B.六味地黄丸C.知柏地黄丸D.金匮肾气丸E.丹栀逍遥散35.性早熟阴虚火旺证治疗首选方

36.性早熟肝郁化火证治疗首选方

A.发热骤起,头痛畏寒,咽喉红肿疼痛,皮肤潮红,痧疹隐隐。

B.发热渐升,咽红口干,鼻塞流涕,咳嗽频作,皮肤散在丘疹。

C.恶寒发热,头痛项强,呕吐频繁,时有抽搐,皮肤大块瘀斑。

D.壮热不解,烦躁口渴,咽喉肿痛,伴有糜烂白腐,皮疹密布,色红如丹。

E.皮疹始于耳后、发际,继而头面、颈部、胸腹、四肢,最后手足心、鼻准部见疹。37.猩红热邪侵肺卫证见

38.猩红热毒炽气营证见

A.热势起伏,朝轻暮重。B.低热不退,或不规则发热。

C.突然发热,微恶风寒。D.壮热不退。

E.身热起伏,多汗出而不温。

39.流行性乙型脑炎邪犯卫气证的发热特点是

40.流行性乙型脑炎阴虚内热证的发热特点是

A.轻证B.重证c.虚证D.实证E.表证

41.紫癜起病缓慢,病情反复,病程缠绵,紫斑颜色较淡者属

42.紫癜除皮肤见瘀斑、瘀点外,伴有尿血、便血、颅内出血,或出血量较大,气随血脱者属

A.生脉饮B.六味地黄丸C.玉屏风冲剂D.冠心苏合丸E.丹参滴丸43.皮肤黏膜淋巴结综合征,身热已退,动辄汗出,口渴喜饮。继用

44.皮肤黏膜淋巴结综合征,身热已退,心悸,脉细弱不整。可选用

【X型题】

1.治疗小儿盗汗,可以采用以下外治法

A.龙骨、牡蛎粉外扑皮肤B.生葱、食盐炒热熨脐周C.丁香、肉桂粉敷脐D.五倍子粉醋调敷脐E.白芥子粉面调敷背

2.惊风的临床症状,可以归纳为

A.搐、搦B.强、急C.反、引D.颤、掣E.窜、视

3.小儿急性肾小球肾炎常证,病变以下列哪几脏为主

A.肝B.心C.脾D.肺E.肾

4.尿频的常见病因病机为

A.外感风寒B.湿热下注C.脾肾气虚D.肺肾阴虚E.肺热壅盛5.五软是指

A.头项软B.手软C.足软D.腰软E.肌肉软

6.麻疹的基本治疗法则有

A.麻不厌透B.温散补托C.清热解毒D.清凉宣发E.早用养阴7.夏季热的主要临床症状有

A.长期发热B.口渴多饮C.食欲亢进D.汗闭多尿E.热甚惊惕8.面呈青色,多主

A.惊风B.痛证C.瘀证D.寒证E.水饮

9.新生儿病理性黄疸常见于

A.新生儿溶血B.新生儿肝炎C.新生儿败血症

D.先天性胆道梗塞E.先天性巨结肠

10.小儿感冒常见兼夹证有

A.夹痰B.夹热C.夹滞D.夹湿E.夹惊

11.泄泻的临床特点为

A.肛门灼热B.里急后重C.便下稀薄或如水样

D.腹痛肠鸣E.大便次数增多

12.惊风的共同临床特征为

A.抽搐B.神昏C.惊悸D.痰涌E.反复发作

13.慢惊风病变之脏主要在

A.心B.肝C.脾D.肺E.肾

14.遗尿的病因病机,归纳起来有以下几个方面

A.下元虚寒,肾气不足B.脾肺气虚,膀胱失约C.肝经湿热,疏泄太过D.肝肾阴虚,虚火内生E.心肾失交,水火不济

15.水痘可出现下列变证

A.阳气外脱B.疮毒走黄C.水毒内闭D.邪热闭肺E.邪陷心肝16.佝偻病的主要病因有

A.胎养失宜B.日照不足C.感受外邪D.跌仆损伤E.乳食失调17.小儿服汤剂的注意点

A.1日药量可分多次服,B.药物味苦可以适量加糖C.小儿拒服可以捏鼻灌入D.无法口服可改直肠给药E.肺系疾病汤剂雾化吸入

18.婴儿添加辅食的原则是

A.添加辅食同时给予断乳B.添加辅食同时增加喂乳C.添加辅食种类由少到多D.添加辅食质地由稀到稠E.添加辅食性状由细到粗

19.以下关于小儿泄泻的论述中正确的有

A.凡泄泻皆属湿B.泄泻之本无不由于脾胃C.病重者易见伤阴、伤阳变证D.暴注下迫属火E.水液澄清属寒

20.急惊风常见于下列哪些疾患

A.高热惊厥B.急性中毒性脑病C.各种颅内感染D.长期腹泻E.颅脑发育不全21.有关癫痫的说法,下列哪些是正确的

A.是一种发作性的神志异常的疾病B.脑电图常见异常

C.可分为原发性癫痫和继发性癫痫D.癫痫发作停止后一年即可停药

E.4岁以上年长儿较为多见

22.治疗蛲虫的方法有

A.内服槟榔煎剂B.内服驱虫粉C.百部煎液灌肠

D.禁止小儿搔抓肛门E.夜间在肛门口捉虫

23.感冒夹惊的病机是

A.气营两燔B.热扰肝经C.邪陷厥阴D.阴虚动风E.心神不宁24.乳食积滞腹痛具有以下特点

A.发作前有伤食史B.脘腹胀满疼痛C.按之腹痛减轻

D.吐后腹痛减轻E.泻后腹痛减轻

25.急惊风针刺可选用的穴位有

A.人中B.合谷C.太冲D.内关E.曲池

26.风疹具有以下临床特征

A.好发于春夏季节B.发热l天左右出疹C.疹点2~3天消退

D.很少见到气营证候E.疹退后无色素沉着

27.皮肤黏膜淋巴结综合征的治疗原则有

A.清热解毒B.活血化瘀C.凉血止血D.消肿散结E.益气回阳

【填空题】

1.产妇分娩后_______即可给小儿吸吮乳房,为了保证母乳喂养成功,必须_______ 2.小儿舌常伸出口外,久不缩回,称为_______;舌反复伸出舐唇,旋即回缩,称为_______。3.性早熟是指女孩_______岁以前、男孩_______岁以前,出现青春期特征即第二性征的一种内分泌疾病。

4.口唇两侧发生溃疡者,称为_______:满口糜烂,色红作痛者,称为_______。

5.望诊中望形态是指观察病儿的_______与_______。

6.小儿的生理特点可概括为_______和_______。

7.辨别疳之有积无积,在于腹之_______,_______者多有积滞。

8.风水相搏证的水肿先见于_______部的原因是由于_______。

9.初生儿脐部红肿热痛流脓水者称为_______,脐部呈半球状或囊状突起者称为_______。10.口唇两侧发生溃疡者,称为_______;满口糜烂,色红作痛者,称为______________。【是非判断题】

1.小儿具有脏腑娇嫩,形气未充;生机蓬勃,发育迅速的生理特点。( ) 2.指纹色泽呈红色为热证。( ) 3.正常小儿前囟闭合的时间是12~18个月。( ) 4.幼儿应用汤药的用药总剂量宜掌握在成人量的1/6。( ) 5.肺炎喘嗽的主要病机是肺气失宣。( ) 6.慢惊风的病位在肝脾肾。( ) 7.小儿急性肾小球肾炎风水相搏证浮肿先见于头面部的原因是风性向上。( ) 8.水痘分布,以头面.躯干部位较多。( ) 9.从出生1个月后至1周岁为婴儿期。( ) 10.小儿病证易趋康复的主要原因是小儿多外感疾病,且少情志因素的影响。( ) 11.“脾健不在补贵在运”的原则适用于小儿厌食的各种证候。( ) 12.急惊风的治疗以清热、豁痰、镇惊、安神为基本法则。( ) 13.风疹初起发热,皮肤出现淡红色斑丘疹,皮疹消退可见糠麸样脱屑,有色素斑痕。

( )

14.蛲虫病最常见的临床症状是肛门搔痒。( ) 15.治疗猪带绦虫病时,应避免呕吐,以免自身感染,引起囊虫病。( ) 16.紫癜发病常因外感风热时邪等因素,与先天肾精不足及后天脾虚等无关。( ) 17.佝偻病以骨骼改变为主要证候,故预后不佳。( ) 18.小儿12岁时上下部量相等。( ) 19.感冒夹惊的病机是邪陷厥阴。( ) 20.麻疹为麻毒时邪所致,透疹时不可用温散补托之法。( ) 21.水痘临床以发热、咳嗽、皮肤分批出现斑丘疹、水疱疹、结痂为特征。( ) 22.痄腮患儿年长者可并发睾丸肿痛。( ) 23.年龄小的儿童不能自诉畏寒,可以从其依偎母怀,倦缩而卧等姿态改变测知。

( ) 24.新生儿期是指出生后1个月内的小儿。( ) 25.辨别疳积有积无积主要是看腹部有无鼓胀。( ) 26.水痘若不注意护理,抓破感染可引起脓胞疮。( ) 27.一般早产儿的黄疸出现得早,消退得迟。( ) 【名词解释】

1.马牙2.螳螂子3.胎毒4.水疝5.狐疝6.解颅7.杨梅舌8.燕口疮9.口糜10.惊风八候

【病案分析题】

1.王某,男,5岁。主因突然高热抽搐就诊。该患儿上午曾吃冰糕、黄瓜等物,继而出现腹痛,未引起家长重视。现患儿壮热烦躁,呕吐3次,均为胃内容物,呈喷射状。腹痛腹泻,大便稀,夹脓血粘液,其味腥臭,已泻6次,伴惊厥抽搐,两目上视,颈项强直,舌质红,苔黄厚腻,脉滑数。血常规:白细胞18.8×109/L。中性粒细胞82%,淋巴细胞18%。大便常规:脓细胞满视野,红细胞满视野。

要求回答:中医病证诊断、西医诊断、病因病机简析、治法、方药。

2.李某,女,8岁。主因眼睑面部浮肿,尿少,尿血5天,加重2天而就诊。伴咳嗽,咽痛,肢体酸楚,舌边尖红,苔白,脉浮。查体:皮肤光亮,按之凹陷即起。血常规:白细胞16.0×109/L,中性粒细胞82%,淋巴细胞18%。尿常规:镜下可见红细胞5~6个,白细胞10~15个,潜血+++,可见颗粒管型。

要求回答:中医病证诊断、西医诊断、病因病机简析、治法、方药。

3.王某,男,7岁。主因胸闷伴低热1周来诊,患儿缘于2周前感冒发烧,经治疗,流涕,咽痛减轻,体温在37.5℃左右,伴胸闷,心悸,经口服“阿莫西林”,“宝光消炎退热冲剂”仍未好转。现患儿低热,胸闷长叹息,偶有胸痛,心悸气短,头晕,咽痛,咳嗽有痰,舌红苔薄白,脉结代。查体:T37.8℃,P108次/分,R25次/分。心率108次/分,律不齐,可闻及3~5个早搏/分,第一心音低钝。心电图示:窦性心律,室性早搏。血化验:柯萨奇病毒抗体阳性。

要求回答:中医病证诊断,病因病机简析,治法,方药。

4.李某,男,8个月。主因睡眠不安,易惊,多汗1月余来诊。患儿1月前无明显诱因出现睡眠不安,夜间啼哭,纳食减少,家长未予重视,历经月余,症状逐渐加重。查患儿面色少华,发稀枕秃,囟门约2.0cm×2.0cm大小,无牙齿萌出,方颅,胸廓无畸形,心肺听诊未见异常。舌淡,苔薄,指纹紫滞于风关。患儿足月顺产,混合喂养,以牛乳为主。

要求回答:中医病证诊断、病因病机简析、治法、方药。

5.患儿,男,2岁。腹泻3天。患儿于3日前中午起病,开始出呕吐、腹泻,不发热,不咳,不流涕,前日呕吐3次,均为胃内容物,泻下急迫,大便呈蛋花汤样,日行10余次,

无腹痛,口渴,小便量少色黄,舌红,苔薄黄,指纹紫,现于气关。查体:神清,精神稍萎,皮肤弹性尚可,腹软,无压痛,脱水征不明显,肛门潮红。大便常规示:黄、稀,脂肪球少许。

要求回答:诊断(中医病名、证型),证候分析,提出治法、主方,药物(包括剂量)。

6.患儿,18月。以咳嗽5天,加重1天而就诊。证见咳嗽喘促,气急鼻煽,无发热,虚烦不安,呼吸困难,面色苍白,额汗不温,四肢厥冷,口唇紫绀,右胁下可触及痞块,舌质紫,苔薄白,指纹紫滞。查体:T36.7 ℃。心率170次/分。听诊可闻及双下肺中细湿啰音,未闻及干啰音。

要求回答:中医病、证诊断,病机分析,提出治法、主方,开出处方。

7.患儿王某,女,3岁。发热、咳嗽已5天,经服“感冒药”治疗效果不明显。现患儿发热,T:39℃,咳嗽喘促,面赤气粗,口渴鼻煽,唇红而干,喉间痰鸣,痰多而稠,舌质红苔黄而腻,脉滑数。查体:两肺呼吸音粗,右下肺有少量细湿啰音。

要求回答:病名、证型、病机分析、治则、方剂、药物(名称及剂量)

8.刘某,男,3岁。2003年10月15日

主诉:形体消瘦4月余。

现病史:该患儿平素嗜食油腻食物及肉类。近5月来,形体日渐消瘦,食欲不振,困倦喜卧,易发脾气,腹胀,大便糊状,日行1次。

查体:神清,精神欠佳,形体略瘦,体重11.5kg,面色萎黄少华,毛发稍稀,舌质淡,舌苔薄,指纹色淡。心肺听诊正常,腹部胀大,无压痛,无包块,腹部皮下脂肪厚度0.5cm。

要求回答:中医病、证诊断,病机分析,提出治法、主方,开出处方。

9.患儿6岁,素有咳喘,此次发作3天。咳嗽阵作,喉间痰鸣哮吼,痰多色黄,发热面赤,胸闷难受,渴喜冷饮,声高息涌,呼气延长,尿赤便秘,舌苔黄腻,脉象滑数。查:体温正常,听诊心脏无异常,两肺可闻哮鸣音。

要求回答:诊断(中医病名.证型)、证候分析、提出治法、主方、药物(包括剂量)。

10.患儿5岁。高热1周,四肢酸痛,手足指趾关节肿胀、疼痛,目赤,咽红,口渴喜饮,颈部少许红色皮疹,时隐时现,右颈部有一淋巴结肿大、压痛,舌红,脉数。实验室检查:周围血白细胞计数18.0×109/L,中性粒细胞80%,血小板数350×109/L;血沉50mm /h,抗“0”正常。

要求回答:中医诊断(病名,证型)、治法、选方用药(方名及药物,不写剂量)。

三、中医儿科学自测试题答案

【A型题】

1.C 2.B 3.D 4.D 5.D 6.A 7.E 8.B 9.E 10.B 11.C 12.B 13.A 14.D 15.C 16.E 17.B 18.B 19.A 20.B 21.B 22.E 23.A 24.D 25.B 26.B 27.E 28.D 29.A 30.A 31.C 32.C 33.C 34.D 35.D 36.E 37.E 38.B 39.D 40.C 41.E 42.E 43.C 44.E 45.A 46.C 47.C 48.A 49.B 50.B 51.E 52.D 53.D 54.B 55.C 56.D 57.A

【B型题】

1.A 2.E 3.E 4.C 5.A 6.B 7.B 8.D 9.A 10.B 11.A 12.E 13.B 14.A 15.C 16.E 17.A 18.E

19.C 20.E 21.A 22.D 23.B 24.C 25.A 26.D 27.D 28.A 29.A30.E31.E32.B33.A34.C35.C36.E37.A 38.D 39.C 40.B 41.C 42.B 43.A 44.E

【X型题】

1.AD 2.ACDE 3.CDE 4.BC 5.ABCE 6.AD 7.ABD 8.ABCD9.ABCD10.ACE 11.CD 12.AB 13.BCE 14.ABCD 15.DE 16.ABE 17.ABD 18.CDE 19.ABCDE 20.ABC 21.ABCD 22.BCDE 23.BE24.ABDE 25.ABCDE 26.BCDE 27.AB

【填空题】

1.半小时;坚持哺乳2.吐舌;弄舌

3.8;94.燕口疮;口糜

5.形体;动态6.脏腑娇嫩;形气未充;生机蓬勃;发育迅速

7.满与不满,腹大肢细8.头面部;风性向上

9.脐疮;脐突10.燕口疮;口糜

【判断题】

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25. ×26.×27.×

【名词解释】

1.马牙:新生儿上腭中线和齿龈部位有散在黄白色、碎米大小隆起颗粒,称为“马牙”,属小儿特殊的生理状况。

2.螳螂子:新生儿两侧颊部各有一个脂肪垫隆起,称为“螳螂子”,属于新生儿特殊生理状态,有助吮乳,不能挑割。

3.胎毒:指胎中禀受之毒,主要指热毒。

4.水疝:阴囊睾丸肿大不红,照之透红,为鞘膜积液之水疝。

5.狐疝:阴囊肿物时大时小,上推可消,为小肠下坠之狐疝。

6.解颅:囟门不能应期闭合,反而开大,头缝开解,称为解颅。

7.杨梅舌:舌起粗大红刺,状如杨梅,称为杨梅舌。

8.燕口疮:口疮发生于口唇两侧者,称燕口疮。

9.口糜:口疮见满口糜烂,色红作痛者,称口糜。

10.惊风八侯:即指搐,搦,颤,掣,反,引,窜,视。以上八候出现,表示惊风已发作。【病案分析题】

1.中医病证诊断:急惊风;湿热疫毒。西医诊断:中毒性细菌性痢疾。

病因病机简析:饮食不洁,湿热疫毒蕴结肠腑,痰热内伏,气机不利,郁而化火,痰火湿浊,蒙蔽心包,引动肝风。

治法:清化湿热,解毒熄风。方药:黄连解毒汤加味。黄芩、黄连、黄柏、山栀、钩藤、厚朴、白头翁、石决明、生大黄、秦皮。

2.中医病症诊断:水肿,风水相搏。西医诊断;急性肾小球肾炎。

病因病机简析:感受风邪,侵犯肺经,肺失宣降,通调水道失职,风遏水阻,风水相搏,流溢肌肤。

治法:疏风利水。方药:麻黄连翘赤小豆汤加减。麻黄、连翘、赤小豆、杏仁、桑白皮、车前子、生姜、大枣、防风、泽泻、小蓟、甘草。

3.中医病证诊断:病毒性心肌炎,邪毒犯心。

病因病机简析:风热邪毒客于肺卫,入里侵及心脉,心失所养。

治法:清热解毒,扶正养心。方药:银翘散加减。金银花、连翘、薄荷、豆豉、极蓝根、贯众、虎杖、玄参、生石膏、黄芩、山栀、丹参。

4.中医病证诊断: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脾虚肝旺。

病因病机简析:喂养不当,乳食失调,脾气虚弱,肝木偏旺。

治法:健脾平肝。方药:益脾镇惊散加减。人参、白术、茯苓、龙齿、朱砂、钩藤、五味子、龙骨、竹叶、石决明、灯芯草、甘草。

5.诊断:泄泻,湿热泻。

辨证分析:湿热之邪蕴结中焦,导致胃失和降,脾失运化,清浊相混,升降失常,上则为呕吐,下则为泄泻。湿性粘腻,热性急迫,湿热交蒸,故泻下急迫,肛门潮红,大便呈蛋花汤样,次数较多;湿热泻最易伤阴,泻出大量水份,津液耗伤,则上欲口渴引水自救,下则小便短少色黄;舌红,苔薄黄,指纹紫,现于气关,均为湿热之征。

治法:清热利湿,运脾止泻。主方:葛根黄芩黄连汤加味。

处方:粉葛根6g,黄芩6g,木香6g,茯苓10g,马鞭草10g,六一散(包)10g,黄连lg,陈皮3g。

6.诊断:肺炎喘嗽,心阳虚衰证。

病机分析:起病较急,患儿感受热邪,炼津为痰,痰热互结,闭阻于肺,肺失宣发肃降,从而出现咳嗽喘促,气急鼻煽,呼吸困难等症状:由于邪热炽盛,或治疗不当,肺气郁闭导致血滞而脉络瘀阻,心气不足,心阳虚衰而出现面色苍白,额汗不温,四肢厥冷,口唇紫绀,右胁下可触及痞块。听诊可闻及双下肺中细湿啰音也符合肺炎喘嗽的诊断要点。

治法:温补心阳,救逆固脱。主方:参附龙牡救逆汤加减。

处方:人参10g,制附子6g,龙骨15g,牡蛎15g,白芍10g,葶苈子10g,桃仁10g,红花5g,甘草3g。

7.病名:肺炎喘嗽。证型:痰热闭肺证。

病机分析:此证多为肺炎极期,痰热两盛,搏结于内,阻滞肺络,肺气失于宣降,肺逆于上,则咳嗽喘促,气急鼻煽。里热壅盛,则高热烦燥、面赤口渴、唇红而干。痰热胶结,则喉间痰鸣,或痰多黄稠,舌红苔黄而腻,脉象滑数为痰热内蕴之象。

治法:清热泻肺,涤痰降逆。方剂:麻杏石甘汤、泻白散、葶苈大枣泻肺汤三方加减:麻黄3g、桑白皮10g、杏仁10g、葶苈子10g、生石膏20g、地骨皮10g、鱼腥草15g、黄芩6g、甘草6g。

8.诊断:疳证,疳气。(营养不良I度)

病机分析:饮食失节,过食肥甘厚腻之品,损伤脾胃,脾胃失健,则饮食水谷不能化生气血精微,以滋养全身,故日渐消瘦,面色不华,精神欠佳,毛发稍稀;脾虚不运,气机不

畅,则腹胀大,纳少,大便糊状不成形;脾虚肝旺,故易发脾气;舌淡苔薄,指纹淡皆为脾虚之征象。

治法:和脾健运。主方:资生健脾丸加减。

处方:党参10g,炒白术10g,淮山药10g,苍术6g,茯苓10g,陈皮6g,藿香6g,木香6g,胡黄连3g,鸡内金5g,焦山楂10g。

9.诊断:哮喘,热性哮喘。

病机分析:外感风热,引动伏痰。痰热内蕴,肺气失肃。故咳嗽哮喘,声高息涌,咯痰稠黄,外感风热,故身热面赤,咽红口干。

治法:清肺涤痰,止咳平喘。主方:麻杏石甘汤合苏葶丸加减。麻黄3 g,生石膏20g (先煎),桃杏仁各10g,葶苈子10g,桑白皮10g,苏子10g,生甘草6 g,虎杖12g,黄芩9g。

10.诊断:皮肤黏膜淋巴结综合征,卫气同病证。

治法:辛凉透表,清热解毒。

主方:银翘散加减。金银花12g,连翘12g,薄荷6g(后下),大青叶15g,蝉衣6 g,牛蒡子10g,玄参10g,生地12g,生石膏24g(先煎),丹皮10g。

主治医师(中医儿科学)-中医儿科学(A1型题 1)

主治医师(中医儿科学)-中医儿科学(A1型题 1) 1、猩红热的好发年龄段是 A.6个月~1岁 B.1~3岁 C.2~8岁 D.5~10岁 E.8~12岁 2、猩红热患儿及疑似者应隔离治疗 A.3天 B.4天 C.5天 D.6天 E.7天 3、猩红热疹后阴伤的首选方剂是 A.竹叶石膏汤 B.沙参麦冬汤 C.增液承气汤 D.宣白承气汤 E.透疹凉解汤

4、毒在气营型丹痧的首选方剂是 A.清营汤 B.白虎汤 C.凉营清气汤 D.竹叶石膏汤 E.透疹凉解汤 5、猩红热的主要病理变化有 A.炎症性病变 B.中毒性病变 C.变态反应性病变 D.中毒性病变及炎症性病变 E.炎症性病变、中毒性病变及变态反应性病变 6、猩红热的病原体是 A.葡萄球菌 B.链球菌 C.流感杆菌 D.变形杆菌 E.红疹毒素

7、猩红热的高发季节是 A.冬春 B.春夏 C.夏秋 D.秋冬 E.春秋 8、风疹的隔离期是 A.至皮疹消退 B.至皮疹消退后5天 C.至出疹后5天 D.至淋巴结肿大消失 E.至发热消失 9、邪郁肺卫型风疹的治法是 A.宣肺透疹 B.疏风清热 C.辛温解表 D.清热解毒 E.调和营卫 10、风疹出疹多在发热的第几天

A.当天或第2天 B.3天 C.5天 D.7天 E.14天 11、风疹的主要病位为 A.肺胃 B.肺卫 C.气营 D.肺脾 E.脾胃 12、妇女妊娠三个月内患风疹最易导致 A.流产 B.妊娠高血压 C.胎儿畸形 D.妊娠水肿 E.胎死宫内 13、风疹的好发年龄段是 A.6个月~1岁

B.1~5岁 C.5~7岁 D.7~10岁 E.7~12岁 14、风疹的流行季节是 A.夏秋 B.冬春 C.秋冬 D.春夏 E.春秋 15、麻疹的早期特征为 A.高热 B.咳嗽 C.眼结膜充血 D.玫瑰色斑丘疹 E.颊粘膜灰白色斑点 16、麻疹合并肺炎的患儿应隔离至出疹后 A.3天 B.5天

2018中医儿科学笔记精华版

【盈盈碌碌】2018 中医儿科学笔记最新精华版 新生儿疾病: 1、胎怯:胎怯脾肾保元汤,肾精薄弱肾地黄。 ?肾精薄弱一益精充髓,补肾温阳一补肾地黄丸;常证 ?脾肾两虚一健脾益肾,温运脾阳一保元汤; ?五脏亏虚—健脾益肾,培元补虚—十全大补汤;+ ?肺气虚衰—益气固脱,补益肺气—独参汤;+变证 ?元阳衰微—温补脾肾,温阳散寒—参附汤;+ 2、硬肿症:硬肿阳衰参附汤,寒凝血涩归四逆。 ?寒凝血涩—温经散寒,活血通经—当归四逆汤; ?阳气虚衰—益气温阳,通经活血—参附汤; ?热毒蕴结—清热解毒,活血化瘀—黄连解毒汤;+ 3、胎黄:胎黄寒湿茵理中,气瘀血府湿热茵,动风羚角脱参附。?湿热郁蒸—清热利湿退黄—茵陈蒿汤;常证?寒湿阻滞—温中化湿退黄—茵陈理中汤;?气滞血瘀—行气化瘀消积—血府逐瘀汤。阴清肺汤 6、咳嗽:咳嗽风寒杏苏沸热桑风燥清燥救,痰热清金湿二 陈, 气虚六君阴沙麦。 ?风寒咳嗽—疏风散寒 ?风热咳嗽—疏风解热 ?风燥伤肺—润燥止咳 ?痰热壅肺—清肺化痰 ?痰湿蕴肺—燥湿化痰 ?阴虚肺热—滋阴润燥 ?肺脾气虚—益气补肺 ,宣肺止咳—华盖散;外感 咳嗽 ,宣肺止咳—桑菊 饮; ,疏风宣肺—桑杏 汤; ,肃肺止咳—清金化痰汤;内伤咳 嗽 ,肃肺止咳—二陈汤合三子养亲 汤 ,养阴清肺—沙参麦冬 汤; ,健脾化痰—六君子 汤; 7、肺炎喘嗽:肺炎喘风寒华盖,风热麻杏痰热葶,毒热黄连阴沙麦,肺脾气虚参五味,变证心阳参附龙,邪陷厥羚钩牛黄。 ?风寒郁肺—辛温宣肺 ?风热郁肺—辛凉宣肺 ?痰热闭肺—清热涤痰 ?毒热闭肺—清热解毒 ,止咳平喘—华盖散; 常证 ,清热化痰—麻杏石甘汤(偏里 证); ,开肺定喘—麻杏石甘汤合葶苈大枣泻肺 汤 ,泻肺开闭—黄连解毒汤合麻杏石甘汤—涕泪 全无,鼻翼煽动,口唇紫绀,烦躁不宁,甚至神昏谵 语等。 ?胎黄动风—平肝息风,利湿退黄—羚角钩藤汤;变证?胎黄虚脱—大补元气,温阳固脱—参附汤合生脉散。肺系疾病: 4、感冒:寒荆热银暑新加,时邪银翘普济合。夹痰寒二陈三拗?阴虚肺热—养阴清肺 ?肺脾气虚—补肺益气 ?心阳虚衰—温补心阳 ?邪陷厥阴—清心开窍 ,润肺止咳—沙参麦冬 汤; ,健脾化痰—人参五味子 汤; ,救逆固脱—参附龙牡救逆汤;变 证 ,平肝息风—羚角钩藤汤合牛黄清心 丸 风热桑菊黛蛤散,夹滞保与惊镇惊。 ?风寒感冒—辛温解表,疏风散寒—荆防败毒散;主证 ?风热感冒—辛凉解表,疏风清热—银翘散; ?暑邪感冒—清暑解表,化湿与中—新加香薷饮; ?时邪感冒—清瘟解表消毒—银翘散合普济消毒饮;兼证: ?夹痰—辛温解表,宣肺化痰;辛凉解表,清肺化痰—在疏风解表的基础 上,风寒夹痰证加二陈汤、三拗汤;8、哮喘:哮外寒热大青龙,风寒小青痰热麻,肺实苏降肾都气缓解肺脾气玉屏,肺肾阳匮阴麦味。 ?风寒束肺—温肺散寒 ?痰热阻肺—清肺涤痰 ?外寒内热—解表清里 ?肺实肾虚—泻肺平喘 风热夹痰加桑菊饮、黛蛤散 ?夹滞—解表兼以消食导滞—在疏风解表基础上,加保与 丸; ?夹惊—解表以清热镇惊—疏风解表加镇惊丸 5、乳蛾:乳蛾风热银翘马,肺胃养阴热毒牛。(2018 版无— —) 主症:?风热博结一疏风清热,利咽消肿一银翘马勃散;?热毒炽盛一清 涤痰定喘—小青龙汤合三子养亲汤 ,止咳平喘—麻杏石甘汤合苏葶 丸。 止咳定喘—大青龙汤 ,补肾纳气—偏肺实用苏子降气 汤 偏肾虚用都气丸合射干麻黄汤 发作期 ?肺脾气虚—补肺固表健脾益气—玉屏风散合人参五味子汤;缓解期 ?脾肾阳虚—温补脾肾,固摄纳气—金匮肾气丸 ?肺肾阴虚—养阴清热,敛肺补肾—麦味地黄丸 9、反复呼吸道感染:复感肺脾气玉屏,阴虚生脉脾肾匮 热解毒,利咽消肿一牛蒡甘桔汤;?肺胃阴虚一养阴润肺,软坚利咽一养营卫黄芪桂五汤。

山东省西医学习中医培训方案

山东省西医学习中医培训方案

附件1 山东省“西医学习中医”培训基地名单 山东中医药大学 山东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 山东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 山东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 济南市中医医院 青岛市海慈医疗集团 山东青岛中西医结合医院 淄博市中医医院 枣庄市中医医院 广饶县中医院 烟台市中医医院 烟台市牟平区中医医院 潍坊市中医院 济宁市中医院 泰安市中医医院 威海市中医院 日照市中医医院 莱芜市中医医院 临沂市中医医院

平邑县中医医院 德州市中医院 聊城市中医医院 滨州职业学院医疗学院 菏泽市中医医院 附件2 全省中医医院“西医学习中医” 普及班培训方案 为贯彻落实全省中医药发展大会精神和山东省人民政府《关于扶持中医药事业发展的意见》有关要求,根据山东省卫生厅《关于组织开展全省中医医院“西医学习中医”培训工作的通知》(鲁卫中综合发〔〕12号)要求,确定在全省公立中医医院开展“西医学习中医”(以下简称“西学中”)普及班培训工作,提高中医医院西医临床医师的中医药理论素养和业务技能,彰显中医医院中医药特色优势,更好地为人民群众健康服务。 一、培训目标 ㈠经过开展“西学中”培训,在全省中医医院中培养一批能够熟练掌握中医药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较好地运用中医、中西医结合方法防治疾病的中西医结合人才。 ㈡经过开展“西学中”培训,推动中医医院西医临床医生向中西

医结合人员转化,努力实现中医药人员比例达到70%的目标。 二、培训对象 全省公立中医医院中具有临床类执业医师资格、年龄在50岁以下的临床医生。 三、培训计划与学习年限 ㈠培训计划 全省培训人。本着先申请先审批的原则,额满为止。各培训基地根据当地实际情况申报。 ㈡学习年限:业余学习2年。 四、学习形式及内容 学习采取业余学习与集中学习相结合,理论学习与临床实践相结合的形式,分为理论学习和临床实践两个阶段。 ㈠理论学习18个月,采取分段式集中授课和平时自学相结合进行,自学与集中辅导时间比例为3:1,集中辅导既可安排在周六、周日进行,也能够集中一段时间进行辅导,具体采取何种方法由各地根据情况自行安排。 理论学习包括必修课和选修课。学习地点按照“就近原则”,在我厅遴选确定的“西学中”培训基地进行,由我厅遴选确定的“西学中培训师资专家库”中的专家统一授课。 ㈡临床实践6个月,在各“西学中”培训基地进行。每名学员在临床实践期间,至少应轮转3个中医临床科室,包括中医内科、针灸科和所从事的专业科室,每个科室轮转时间不得少于1个月。

中医儿科学课程试卷(M)

南京中医药大学中医儿科学课程试卷(M) 姓名专业年级学号得分 一、是非题:对题目的正确性作出判断,是打“√”、非打“╳”。(每题1分,计10分)1.小儿头围大于胸围。 2.母乳喂养的基本原则是按时定量。 3.感冒夹惊多发生在6个月至3岁的小儿。 4.肺炎喘嗽以冬春季节为多,故初期表现为风寒闭肺证。 5.鹅口疮多见于新生儿。 6.泄泻以湿热泻最为多见。 7.小儿汗证的特点是自汗与盗汗并见。 8.急性肾炎和疳肿胀均属于中医儿科学上的小儿水肿范畴。 9.水痘多见于头面和四肢部位。 10.乒乓球头常见于8个月左右的佝偻病患儿。 二、选择题 (一)A1型题:最佳选择题。从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最佳答案。(每题1分,计20分)11.被誉为我国“儿科之圣”的医家是( ) A.扁鹊B.仓公C.巢元方D.孙思邈E.钱乙 12.儿童乳牙脱落换出恒牙的年龄一般在( ) A.2岁后B.3岁后C.4岁后D.5岁后E.6岁后 13.人工喂养一个6kg重的婴儿,每天应喂给牛奶、水分别为( ) A.600ml、900ml B.660ml、240ml C.660ml、900ml D.720ml、480ml E.900ml、360ml 14.耳壳薄软,阴囊紧缩,证属( ) A.肝气不足B.心气不足C.脾气不足D.肺气不足E.肾气不足15.1周岁小儿的体重约为初生时的( ) A.1倍B.2倍C.3倍D.4倍E.5倍 16.以下各期中,体格生长和智能发育最快的是( ) A.新生儿期B.婴儿期C.幼儿期D.学龄前期E.学龄期17.婴儿阵发性反常哭闹,曲腰啼叫,辗转不安,最可能是( ) A.头痛B.胸痛C.腹痛D.腰痛E.肢痛 18.肺炎喘嗽初期风寒闭肺证与风热闭肺证难以区别时,主要看( ) A.是否恶寒B.发热高低C.是否咳嗽D.是否咽红E.苔白或黄 19.口疮若以牙龈为多,其病位主要责之于( ) A.脾B.胃C.心D.胆E.肾 20.清热泻脾散方中包括( ) A.石膏、知母B.黄连、黄芩C.生地、玄参D.藿香、防风E.升麻、丹皮 21.泄泻患儿的大便中夹多量泡沫者,辨其病因属于( ) A.风B.寒C.暑D.湿E.积 22.厌食与食积的主要区别在于有无( ) A.厌食B.腹胀C.恶心D.形瘦E.苔腻 23.积滞脾虚夹积证便溏、舌淡者,宜用健脾丸加( ) A.附子、肉桂B.炮姜、苍术C.藿香、砂仁D.山药、芡实E.谷芽、麦芽

中医儿科学复习要点

中医儿科 总论 起源:春秋战国至两汉时期已有小儿医。 第一部儿科著作:唐代《颅囟经》。提出“纯阳”理论。 纯阳:指小儿在生长的过程中,表现为生机旺盛,蓬勃发展,好比旭日之初升,草木之方萌,蒸蒸日上,欣欣向荣,并非说小儿有阳无阴或阳亢阴亏之体。 专科:宋代。钱乙“儿科之圣”《小儿药证直诀》。 儿科四大证:痧、痘、惊、疳。 论述小麻、痘、斑、疹的第一部专著——北宋董汲《小儿斑疹备急方论》。 年龄分期 (1)胎儿期——受孕~分娩,共40周;(胎龄满28周到出生后7足天,定为围产期。)(2)新生儿期——出生~28天; (3)婴儿期——出生后28天~满1周岁; (4)幼儿期——1~3周岁; (5)幼童期——3~7周岁,即学龄前期; (6)儿童期——7~12周岁,即学龄期。 (7) 青春期 体重:清晨空腹排尿后初生:3公斤 1~6个月:体重=3+0.6*月龄 7~12个月:体重=6.6+0.5*(月龄-6)=3.6+0.5*月龄 2~12岁:体重=(年龄-2)*2+12=8+2*年龄 身长:初生:50厘米,第一年增长25厘米。2岁后:75+5*年龄 头围:初生:33-34厘米。 胸围:初生32厘米。1岁时,胸围接近头围,约44厘米;2岁以后,胸围超过头围。 佝偻病及营养不良者胸围较小。 囟门:后囟关闭:出生后2~4个月内(部分出生时); 前囟关闭:出生后12~18个月。 后囟关闭比前囟关闭早。 牙齿:出生后4~10 个月开始出牙。2~2.5 岁出齐。2岁以内:牙齿数=月龄-4(或6)。 呼吸:年龄愈小,呼吸愈快。 脉搏:年龄愈小,脉搏越快。 血压:年龄愈小,血压愈低。 收缩压=10.7+0.27*年龄; 舒张压=收缩压*(1/2~2/3)。 动作发育:由上而下,由不协调到协调,由粗到细。 1岁时能独立站立,扶1只手可行走;1岁半左右会走路。

中医儿科学学习心得体会

中医儿科学学习心得体会 中医儿科学是一门运用中医理论体系研究小儿时期生理病理、生长发育、疾病预防、医疗和护理的临床学科。中医儿科学起源较早,早在隋唐就有专门教授中医儿科的少小科,中医儿科学专著及中医儿科医家为数亦多,使中医儿科学逐步发展壮大,对保障儿童的健康、中华民族的繁衍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进入现代科技高度发展的信息社会,如何把传承了几千年的中医儿科学顺利发扬继承下去成为迫在眉睫的问题。在这一学期的中医儿科学的学习中,老师首先把中医儿科知识、技能高效地教授给我们。同时,老师结合临床教学的经验,让我们对中医儿科学产生浓厚的兴趣,对基本的中医儿科学的知识有了初步了解,如惊风包括了急惊风与慢惊风两种情况,急惊风主要有痰、热、惊、风四大特点,临床以高热、抽风、昏迷为主要表现;多见于高热惊厥及中毒性痢疾的发病过程中,昏迷、抽搐时间短暂,多为一过性发作;慢惊风是继发于其他疾病之后,临床常见于小脑共济失调症等。 在教学中,适当穿插医学典故,并突出中医儿科学与《内经》、《伤寒论》、《温病》等中医经典的渊源。中医典籍中有很多对儿科的精辟理论,如内经中的“骨弱肉脆”,温病条

辨中 把儿童的特点概括为“稚阴稚阳”等,这些经典医著,无疑是中医之本。对于学习中医的我们来说,在学习期间多读一些中医儿科的经典典籍,对于传承中医的血脉,将来走向工作岗位具有重要的引领作用。 通过一个学期的学习我深刻体会到,学好中医儿科学仅仅依靠一本中医儿科学教材是远远不够的。而中医古籍浩如烟海,作为初学者的我们常常感到茫然,通过老师的介绍和自己学习的心得,我对部分以前阅读过的典籍、教材进行了总结,如讲到食积时,我们会想到毕可恩的《食湿与小儿疾病》;讲到时行疾病时,我们会想到《温病》的具体实例;讲到脾胃系统疾病时,我们会想到江育仁的“脾健不再补而贵在运”的经典理论。 综上,中医儿科学的发展继承需要我们的努力,经过一个学期老师深入、细致、生动的讲解,我们在学习知识的同时,也学习到了重要的学习方法,引领我们步入中医博大精深的殿堂,为以后的学习深造打下坚实的基础。 漳县人民医院汪永峰为期1年的进修学习刚刚结束,我又回到了我所熟悉的工作岗位。首先要感谢医院、领导给予我这个宝贵的机会,还要感谢各位同事,因为他们的辛勤工作,使我安心完成学业。 我进修的单位是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儿

中医儿科学

教材串讲 第一单元历代儿科名家及专著 《颅囟经》:最早儿科专著,提出“纯阳”观点 扁鹊:我国最早的儿科医生 淳于意:西汉,最早记录儿科医案的医家 巢元方及《诸病源候论》:隋代,提出了“不可暖衣,…宜时见风日,……常当节适乳哺”等正确的小儿养育观 钱乙及《小儿药证直诀》:北宋,“儿科之圣” 钱乙:首创儿科五脏辨证体系,提出“脏腑柔弱,易虚易实,易寒易热” 万全:《育婴家秘》、《幼科发挥》倡导“育婴四法”,即“预养、胎养、蓐养、鞠养”,提出了“三有余,四不足”。治疗方面提出“首重保护胃气” 吴瑭:清代《温病条辨·解儿难》 提出“小儿稚阳未充,稚阴未长者也”的生理特点,稍呆则滞,稍重则伤的用药特点 第二单元小儿生长发育 年龄分期 一、胎儿期:受孕,分娩断脐,属于胎儿期。目前国内将胎龄满28周至出生后7足天,定为围生期。 二、新生儿期:从出生后脐带结扎开始,至生后满28天 三、婴儿期:出生28天后至1周岁为婴儿期 四、幼儿期:1周岁后至3周岁为幼儿期 五、学龄前期:3周岁后到7周岁为学龄前期,也称幼童期。 六、学龄期:7周岁后至青春期来临(一般为女12岁,男13岁)称学龄期。 七、青春期:女11~12岁到17~18岁,男13~14到18~20岁 生理常数 一、体重正常值 <6个月体重(kg)=3+0.7×月龄 7~12个月体重(kg)=7+0.5×(月龄-6) 1岁以上体重(kg)=8+2×年龄 二、身长正常值 出生时平均50cm,生后第1年长25cm 2岁后至12岁儿童的身高: 身高(cm)=70+7×年龄 三、囟门闭合时间及病理意义 前囟应在小儿出生后的12~18个月闭合 四、乳牙 生后4~10个月乳牙开始萌出,乳牙(20颗)约在2~2.5岁出齐。 2岁以内乳牙颗数:乳牙数=月龄-4(或6) 五、呼吸、脉搏、血压 呼吸、脉搏随着年龄增长而逐渐减低; 小儿血压的正常值,随着年龄增长而逐渐增高

(完整word版)中医儿科学复习提纲题库教学文案

(完整w o r d版)中医儿科学复习提纲题库

中医儿科 第一部儿科著作:唐代《颅囟经》。提出“纯阳”理论。 儿科称为专科是在宋代。钱乙被誉为“儿科之圣”著有《小儿药证直诀》。 儿科四大证:痧、痘、惊、疳。 论述小麻、痘、斑、疹的第一部专著——北宋董汲《小儿斑疹备急方论》。 清·谢玉琼《麻科活人书》是一部麻疹专著,详细阐述了麻疹各期及其合并症的辨证和治疗。 清·陈复正《幼幼集成》提出指纹诊法“浮沉分表里、红紫辨寒热、淡滞定虚实”“风轻、气重、命危” 第二节:小儿年龄分期(分期) (1)胎儿期——受孕~分娩,共40周;(胎龄满28周到出生后7足天,定为围产期。) (2)新生儿期——出生~28天;(3)婴儿期——出生后28天~满1周岁;(4)幼儿期——1~3周岁; (5)幼童期——3~7周岁,即学龄前期;(6)儿童期——7~12周岁,即学龄期。(7) 青春期 第三节:小儿生长发育(生理常数) 生长发育的顺序:由上到下、由近到远、由粗到细、有简单到复杂、有低级到高级 一、体格生长 1、体重:清晨空腹排便尿仅穿单衣 初生:3公斤 1~6个月:体重=3+0.7*月龄 7~12个月:体重=7+0.5*(月龄-6)=4+0.5*月龄 2~12岁:体重=(年龄-2)*2+12=8+2*年龄 2、身长:初生:50厘米,第一年增长25厘米。2~12岁:身高=70+7*年龄 3、囟门:前囟应在小儿出生后的12~18个月闭合,后囟在部分小儿出生时就已闭合,未闭合者应在生后2~4月内闭合。(囟门早闭且头围明显小于正常者为头小畸形;囟门迟闭及头围大于正常者,常见于解颅(脑积水)、佝偻病;囟门凹陷多见于阴伤液竭之失水;囟门凸出多见于热炽气营之脑炎、脑膜炎等) 4、头围:初生:33-34厘米,出生前三个月和后六个月各长6cm,一周岁约46cm,两周岁48cm,五周岁50cm,15岁接近成人54-58cm。头围小者提示脑发育不良,头围增长过速则提示解颅。 5、胸围:初生32厘米。1岁时,胸围接近头围,约44厘米;2岁以后,胸围超过头围。 佝偻病及营养不良者胸围较小。 6、牙齿:出生后4~10 个月开始出牙。2~2.5 岁出齐。2岁以内:牙齿数=月龄-4(或6)。 7、呼吸:年龄愈小,呼吸愈快。脉搏:年龄愈小,脉搏越快。 8、血压:年龄愈小,血压愈低。 收缩压mmhg=80+2*年龄; 舒张压=收缩压*2/3 二、智能发育 1、感知发育 2、动作发育:由上而下,由粗到细,由不协调到协调。10个月可扶走,12月能独走 第四节:生理及病因病理特点(含义) 变蒸学说:我国古代医家用来解释小儿生长发育规律,阐述婴幼儿生长发育期间生理现象的一种学说。变着,变其情志,发起聪明;蒸者,蒸其血脉,长其百骸。32日一变,320日十变吴晓蒸,64大蒸、64复大蒸、128再复大蒸。一年七个。 一、(一)小儿生理特点:(1)脏腑娇嫩,形气未充——稚阴稚阳学说;(三不足:肺脾肾,心肝有余) (2)生机蓬勃,发育迅速——“纯阳”学说; 稚阴稚阳:阴:物质基础,即精、血、津液等物质;阳:脏腑的生理功能。是指小儿的物质基础和生理功能都是幼稚和不完善的。肺、脾、肾三脏较为突出:肺常不足、脾常不足、肾常虚。此外,肝常有余、心常有余。肝常有余:不是指

2016年度儿科教研室工作总结及2017年教研室工作计划

2016年度儿科教研室工作总结及2017年教研室工作计划 儿科教研室本年在学院及科教各级领导带领及指导下,根据部门年初的工作计划,围绕中医儿科学、中西医儿科学的课程建设与规划的纲要,认真的完成本学年的工作任务,为了更好的扬长避短,现从以下几个方面加以总结。 整理完善了教研室的迎评材料 中医儿科学学科是广西中医学院重点学科,而儿科教研室所授的《中医儿科学》又是广西中医学院的重点课程,因此,本教研室的材料以详实、完善迎接专家们的检查,我教研室的教师们付出了大量的辛劳,许多教师牺牲了大量的休息时间来进行材料的整理、完善工作,最终圆满地完成了任务,获得了上级领导的好评。 二、理论教学方面 本年度,我们根据教务处下达的教学任务,严谨且合理的制定了中医儿科学、中西医儿科学的授课计划、教学进度表及各门课程的教学设计等材料,并随时督查授课计划的执行情况,坚持互相听课与评课,随时抽查教师的教案、讲稿、课件等八大件上课材料,常组织教研室的教师一起探讨如何提高教学质量,提升学生听课的积极性,加强师生互动,锻炼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期末严格根据考试大纲命题,顺利完成期末试卷的阅卷、试卷分析等工作。并且在学期中下后段,积极申报无纸化考试试题库的建设,组织教研室各位年轻及有资历的老师共同完成试题库初期题库试题的完成。教学授课继续实行了理论授课主讲制,任务均由正、副教授担任,正、副教授授课率达100%。在教学过程中,本教研室教师面临着教学、临床、科研三方面的工作,合理分配时间,积极认真备课,并经常在教研室集体备课,保证上课质量,及时总结教学经验,努力有效地完成了教学工作,并且将理论课与临床实践有机结合,使学生较好地掌握了本学科的理论知识,为今后的临床打下较好的基础。医儿科学学科是广西中医学院重点学科,而儿科教研室所授的《中医儿科学》又是广西中医学院的重点课程,因此,本教研室的材料以详实、完善迎接专家们的检查,我教研室的教师们付出了大量的辛劳,许多教师牺牲了大量的休息时间来进行材料的整理、完善工作,最终圆满地完成了任务,获得了上级领导的好评。 三、临床见习教学和实习阶段教学工作 本学期我教研室进一步加强临床见习教学和实习生的临床教学工作,选派富有临床和教学经验的高年资教师进行专职临床见习教学,不断改进教学方法,充分发挥学生们学习的主观能动性,使学生们课堂上所学的理论知识能很好地与实际相结合。认真做好实习生的临床教学工作,注重培养学生临床医儿科学学科是广西中医学院重点学科,而儿科教研室所授的《中医儿科学》又是广西中医学院的重点课程,因此,本教研室的材料以详实、完善迎接专家们的检查,我教研室的教师们付出了

中医儿科学(电子教案)

中医儿科学教案 课程情况课程名称中医儿科学章节第一章第一、二节授课方式理论授课教师 授课题目中医儿科学发展简史,小儿年龄分期 教学设计教学 目的 和 要求 通过对中医儿科学发展史的讲述,使学生认识到学好儿科学的重要性以及各代医家的主要学术贡献;通过讲述小儿年龄分期,让学生掌握划分方法及各阶段的主要特点。 教 学 内 容 提 要 掌握内容: 1、中医儿科学发展史中有重大贡献的学者、著作及其贡献。 包括《颅囟经》、钱乙《小儿药证直诀》、万全及其学术贡献等。 熟悉内容: 1、中医儿科学的发展过程。 2、小儿各年龄分期的生理、病理特点。 3、小儿年龄分期的划分。 了解内容: 1、中医儿科学形成与发展简史。 2、小儿年龄分期的目的意义。 教学 重点 与 难点 1、中医儿科学在各个历史时期的重大学术进步及对中医学术 发展的影响。2、小儿年龄分期的划分及特点。 教学 设计 与 组织 70分钟。以学术著作和成就为主要讲述内容,突出讲授各个历史时期对中医儿科学有突出贡献的医家及学术著作,通过学习 使学生对中医儿科学的发展有客观的认识和理解。 30分钟。对各年龄分期重点讲述个年龄阶段的特点及对临床诊疗的意义,可举例说明。 教学实施情况小结

情况授课方式理论授课教师授课题目小儿生长发育 教学设计教学 目的 和 要求 通过对小儿体格、智力发育的讲述,使学生掌握小儿生长发育规律,以便指导儿童保健,做好儿科疾病防治。 教 学 内 容 提 要 掌握内容: 小儿体格发育和智能发育的一般规律及其临床意义,掌握其正常值及测定方法。 熟悉内容: 小儿智能发育规律 了解内容: 变蒸学说的基本内容及其价值。 教学 重点 与 难点 1、小儿体格生长规律及主要生理常数(体重、身高、血压等)。 2、小儿生理、病理特点,理解“小儿心、肝常有余,肺脾常不 足”以及“易寒易热、易虚易实”。 教学 设计 与 组织 50分钟。小儿体重、身高、囟门、牙齿、呼吸、脉搏及血压等的生理常数主要从测量方法、正常参考值、异常的临床意义等 方面讲述。 25分钟。智能发育主要讲述总体规律,使学生基本掌握小儿生长发育的全貌。 教学实施情况小结

中医儿科学考试题库及答案

中医儿科学考试题库及答案 1、提出小儿“稚阴稚阳”理论的著作是() A:《诸病源候论》 B:《颅囟经》 C:《小儿药证直诀》 D:《景岳全书》 E:《温病条辨》 答案:E 解析:第一单元-中医儿科发展简史,细目二-著名儿科专著,第十部专著《温病条辨?解儿难》提出“小儿稚阳未充、稚阴未长者也”的生理特点。 2、新生儿体重约为()kg A:1 B:2 C:3 D:4 E:5 答案:C 解析:第二单元-小儿生长发育,细目二-生理常数,体重正常值及临床意义-新生儿体重约为3kg。 3、小儿“纯阳之体”的含义是:( ) A:纯阳无阴 B:阳常有余

D:发育迅速 E:阳气充沛 答案:D 解析:第三单元-小儿生理、病因、病理特点,细目一-生理特点,二-“稚阴稚阳”与“纯阳”学说的意义-我国现存最早的儿科专著《颅囟经?脉法》说:“凡孩子3岁以下,呼为纯阳,元气未散。”这里,“纯”指小儿先天所禀之元阴元阳未曾耗散,“阳”指小儿的生命活力,如旭日之初生,草木之方萌,蒸蒸日上,欣欣向荣的生理现象。“纯阳”学说概括了小儿在生长发育、阳充阴长过程中,生机蓬勃、发育迅速的生理特点。纯阳,是我国古代医家关于小儿生理特点的学说之一。不能将“纯阳”理解成正常小儿为有阳无阴或阳亢阴亏之体。 4、小儿易产生感冒、咳喘,原因主要是() A:脾常不足 B:肺脏娇嫩 C:肾常虚 D:稚阳未充 E:稚阴未长 答案:B 解析:第三单元-小儿生理、病因、病理特点,细目三-病理特点,小儿病理特点对临床认识儿科疾病病因、疾病谱、证候变化及预后的意义-肺本为娇脏,难调而易伤。小儿肺常不足,包括肺的解剖组织结构未能完善,生理功能活动未能健全,加之小儿寒温不能自调,家长护养常有失宜,故形成易患肺系疾病的内因、外因。肺为呼吸出入之门,主一身之表,六淫外邪犯人,不管从口鼻而人还是从皮毛而人,均先犯于肺。所以,儿科感冒、咳嗽、肺炎喘嗽、哮喘等肺系疾病占儿科发病率的首位。

中医儿科学总结版

环口苍白圈:是指面颊潮红不见皮疹,唯口唇周围苍白形成环口苍白圈且猩红热的征象.营养性缺铁性贫血:是体内铁缺乏致使血红蛋白合成减少的一种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是小儿贫血中最常见的一种类型。燕口疮:小儿口疮只发生在口唇两侧。惊风八侯:惊风即临床抽搐时的主要表现,可归纳为八种,即搐、搦、颤、掣、反、引、窜、视古人称之为惊风八侯.痄腮:流行性腮腺炎是由腮腺炎时邪引起的一种急性传染病,以发热为主,耳下腮部肿胀疼痛无主要特征.中医称之为痄腮.感冒夹惊:小儿神气怯弱,肝气未盛,感邪之后热扰心肝,化火动风,以致心神不宁,睡卧不安,惊惕甚至发生一时性抽搐神昏。 麻疹:是感受麻疹时邪引起的一种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临床以发热咳嗽、流涕,泪水汪汪,口腔两颊近臼齿处可见麻疹粘膜斑及周身皮肤出现斑丘疹为特征。稚阴稚阳:“阴”,指机体的精、血、津液及脏腑、筋骨、脑髓、血脉、肌肤等有形之质;“阳”指脏腑的各种生理功能活动;“稚”,指幼嫩而未曾成熟。稚阴稚阳包括了机体柔嫩、气血未盛、脾胃薄弱、肾气未充,腠理疏松、神气怯弱、筋骨未坚等特点。说明小儿,无论在形体方面还是生理功能方面,都处于相对不足的状态,都需要随着年龄的不断增长而不断生长发育,才能逐步趋向完善和成熟。 生机蓬勃,发育迅速:小儿机体无论是形成结构方面还是生理功能方面,都在不断地迅速地发育成长.纯阳之体:“纯阳”顾问原意为四季更换的时令之首,喻其生机旺盛之意。纯阳之体是指小儿在生长发育的过程中,生机旺盛,蓬勃发展,好比旭日初升,蒸蒸日上,欣欣向荣。纯阳是指小儿生长发育迅速,并非由阳无阴或阳气独亢的盛阳。开鬼门:就是发汗法。鬼门:指汗孔。洁净府:即利小便,净府指膀胱。过敏性紫癜:是一种以小血管炎为主要病变的全身性血管炎综合征,以皮肤紫癜,关节肿痛,腹痛便血,蛋白尿为主要临床表现。 脏腑娇嫩,形气未充:脏腑,指五脏六腑;娇嫩,指娇弱柔嫩,不耐攻伐;形,指形体结构、四肢百骸、精血津液等;气,指各种生理功能;充,指充实旺盛。脏腑娇嫩,形气未充,是对小儿处于生长发育时期,其机体脏腑的形态尚未成熟、各种生理功能尚未健全的概括.帕氏线:猩红如患儿出疹期,在皮肤皱折处如腋窝,肘窝、腹股沟等,皮疹密集,或因摩擦出血而成紫色线状,称为线状疹。透关射甲:小儿指纹透过风、气、命三关而直向指甲,都是病情危重的表现。五迟:立迟、行迟、语迟、发迟、齿迟五软:头项软、口软、手软、足软、肌肉软 急性肾小球肾炎:简称“急性肾炎”,为儿科常见的免疫反应性肾小球疾病,是一组病因不一,临床表现为急性起病,多有前驱感染,以血尿为主,伴有不同程度蛋白尿,可有浮肿、高血压,或肾功能不全等特点的肾小球疾病。心常有余:小儿生理上心神怯弱,肝气未盛,病理上易感外邪各种外邪易从火化,因此易见火热伤心生惊等症候称为心常有余。新生儿期:从出生后脐带结扎开始,至生后满28天。疳证:由喂养不当或多种疾病影响,导致脾胃受损,气液耗伤,肌肤、筋骨、经脉、脏腑失于濡养而形成的一种慢性消耗性疾病,临床以形体显著消瘦,面黄发枯,精神萎靡或烦躁,饮食异常为特征。 病毒性心肌炎:是由病毒性感染引起的以局限性或弥漫性心肌炎性病变为主的疾病;以神疲乏力、面色苍白、心悸胸闷、头晕气短、肢冷、多汗为临床特征。肾病综合征:是一种由多种病因引起的肾小球基膜通透性增加,导致血浆内大量蛋白质从尿中丢失的临床综合征,以大量蛋白尿,低蛋白血症,高脂血症,明显水肿为主要特征。口糜:满口糜烂,色红疼痛者。猩红热:是感受猩红热时邪(A族B型溶血性链球菌)引起的急性传染病,临床特征为发热、咽峡炎、全身弥漫性鲜红色皮疹和疹后脱屑。Vit D缺乏性佝偻病简称佝偻病:是由于体内维生素D不足,致使钙磷代谢紊乱而产生的一种以骨骼病变为主的慢性营养缺乏病。紫癜:亦称紫斑,以血液溢于皮肤、粘膜之下,出现瘀点或瘀斑,压之不褪色,为临床特征,是小儿常见的出血性疾病之一,常伴有鼻衄,齿衄,甚至呕血便血,尿血。肾常虚:肾为先天之本,肾中元阴元阳 为生命之根,关系到人的禀赋体质与成 长,各脏腑之阳依赖于肾阳之温养。小 儿生长发育,抗病能力以及骨髓、脑髓 发耳齿等的正常发育和功能都与肾脏有 关,小儿初生正处于发育之时,神气未 盛,气血未充,肾气随着年龄增长而逐 渐充盛。同时,在这个发育过程中易见 五迟,五软、遗尿等与肾密切相关的疾 病,而此类疾病也常责之于肾虚。 过敏性紫癜与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鉴 别:(1)发病前可有上呼吸道感染或服食 某些致敏食物、药物等诱因。紫癜多见 于下肢伸侧及臀部、关节周围。为高出 皮肤的鲜红色至深红色丘疹、红斑或荨 麻疹、大小不一,多呈对称性,分批出 现,压之不退色,可伴有腹痛、呕吐、 血便等消化道症状,游走性大关节肿痛 及血尿、蛋白尿等。血小板计数,出 血、凝血时间,血块收缩时间均正常。 应注意定期检查尿常规,可有镜下血 尿、蛋白尿。(2)皮肤黏膜见瘀点瘀斑。 瘀点多为针尖样大小,一般不高出皮 面,多不对称,可遍及全身,但以四肢 及头面部多见。可伴有鼻衄、齿衄、便 血、尿血等,严重者可并发颅内出血。 血小板计数显著减少,急性型一般低于 20*109/L,慢性型一般在(30~80) *109/L。出血时间延长,血块收缩不 良,束臂试验阳性。 急性肾小球肾炎急性期证型:1风水相 搏证:治法:疏风宣肺,利水消肿—麻 黄连翘赤小豆汤和五苓散2湿热内侵 证:治法:清热利湿,凉血止血—五味 消毒饮和小蓟饮子变证:邪陷心肝证 (高血压脑病),水凌心肺证(严重循环 充血),水毒内闭证(急性肾功能衰 竭)。恢复期:阴虚邪恋证、气虚邪恋 证。 单纯性肾病:1全身水肿2大量蛋白尿 (24h蛋白尿定量大于等于50mg/kg)3 低白蛋白血症(血浆白蛋白:儿童 <30g/L,婴儿小于25g/L)。4高脂血症 (血浆胆固醇:儿童大于等于 5.7mmol,婴儿大于等于5.2mmol)。其 中以大量蛋白尿和低蛋白血症为必备条 件)。 肾炎性肾病:除单纯型肾病四大特征 外,还具有以下四项中之一项或多项:1 明显血尿:尿中红细胞大于等于10个 /HP(见于2周内3次离心尿标本)。2 高血压持续或反复出现:学龄儿童血压 大于等于130/90mmHg(17.3/12Kpa), 学龄前儿童血压大于等于120/80mmHg (16.0/10.7kpa),并排除激素所致者。3 持续性氮质血症(血尿素氮大于等于 10.7mmol/L),并排除血容量不足所致 者。4血总补体量(CH50)或血C3反复 降低。只需具备一条即可诊断。 肺炎合并心衰的诊断和治疗:诊断:1 呼吸突然加快,>60次/min 2心率突然加 快,婴儿>180次/min,幼儿>160次/min 3骤然极度烦躁不安,明显发绀,面色 发灰,指(趾)甲微血管充盈时间延长 4心音低钝,奔马律,颈静脉怒张5肝 脏迅速增大6尿少或无尿,颜面眼睑或 双下肢水肿。具备前五项者即可诊断为 心力衰竭。(一大二快三突然,再加心低 奔马律)。治疗:除镇静、给氧外,要增 强心肌的收缩力,减慢心率,增加心搏 出量;减轻体内水钠潴留,以减轻心脏 负荷 麻疹、风疹、猩红热的鉴别:潜伏期: 麻疹6-18天,风疹12-19天,猩红热1- 7天;初期症状:麻疹发热,咳嗽,流 涕,泪水汪汪。风疹发热,咳嗽,流 涕,枕部淋巴结肿大。猩红热发热,咽 喉红肿化脓疼痛;出疹与发热的关系: 麻疹发热3~4天出疹,出疹时发热更 高。风疹发热半天到一天出疹。猩红热 发热数小时到一天出疹,出疹时热高; 特殊体征:麻疹粘膜斑,风疹无,猩红 热环口苍白圈,草莓舌,线状疹;皮疹 特点:麻疹玫瑰色斑丘疹自耳后发际-- 额免、颈部--躯干--四肢,三日左右出 齐,疹退后遗留棕色色素斑,糠麸样脱 屑。风疹玫瑰色细小斑丘疹自头面--躯 干--四肢,24小时布满全身,疹退后无 色素沉着,有少数脱屑。猩红热细小红 色丘疹,皮肤猩红自颈、腋下、腹股沟 处开始,2~3天遍布全身,疹退后无色 素沉着,有大片脱皮;周围血象:麻疹 WBC总数下降,淋巴细胞升高。风疹 WBC总数下降,淋巴细胞升高。猩红热 WBC总数升高,中性粒细胞升高。 肺炎喘嗽:小儿时期常见的肺系疾病之 一,临床以发热、咳嗽、痰壅、气急、 鼻煽为主要症状,重者可见张口抬肩, 呼吸困难,面色苍白,口唇青紫等症。 小儿生理特点 1脏腑娇嫩形气未充(肺 脏娇嫩,脾常不足,肾常虚),2生机蓬 勃发育迅速小儿病因特点小儿伤于外 邪以热性病症为多,小儿乳食贵在有 序、有时、有节,最常见的情志所伤是 惊恐,小儿病理特点发病容易传变迅 速,脏气清灵易趋康复 肺炎喘嗽治则:本病治疗以开肺化痰, 止咳平喘为基本法则。开肺以恢复肺气 宣发肃降功能为要务,宣肃如常则咳喘 自平。若痰多壅盛者,须加降气涤痰; 喘憋严重者,治以平喘利气;气滞血瘀 者,佐以活血化瘀;肺与大肠相表里, 壮热炽盛时宜用攻下药通腑泄热。出现 变证者,或温补心阳,或平肝熄风,随 证施治。病久阴虚肺燥,余邪留恋,用 药宜甘寒养阴、润肺化痰,兼清余热; 肺脾气虚者,宜健脾益气、补肺固表, 以扶正为主。 诊断要点:新生儿多见不乳、口吐白 沫、精神萎靡。体征:双肺听诊固定中 细湿罗音。 痰热闭肺证证候:发热烦躁,咳嗽喘 促,呼吸困难,气急鼻煽,喉间痰鸣, 口唇紫绀,面赤口渴,胸闷胀满,咳吐 痰涎,舌红苔黄,脉象弦滑。治法:清 热涤痰,开肺定喘方药:五虎汤合葶 苈大枣泻肺汤(麻黄、杏仁、前胡、生 石膏、黄芩、鱼腥草、甘草、桑白皮、 葶苈子、苏子、细茶) ·肺炎喘嗽的变证:心阳虚衰和邪陷厥 阴。邪气壅盛或正气虚弱,病情进一步 发展,可由肺涉及其他脏腑,发生变 证。肺气闭阻影响心血运行,心血瘀 滞,可见紫绀等。肝主藏血,血瘀于 肝,肝脏肿大。心血瘀阻加重,心失所 养,造成心气不足,可发展为心阳虚衰 不能运行敷布全身,见面白肢冷等形成 心阳虚衰的变证。若热甚猖獗,内陷厥 阴,神明失守,引动肝风,可见神昏抽 搐,形成邪陷厥阴变证。 泄泻治则:以运脾化湿为基本法则。若 使脾运复健,湿浊化解,则泄泻可愈。 实证以祛邪为主,根据不同证型分别治 以清肠化湿、祛风散寒、消食导滞。虚 证以扶正为主,分别治以健脾益气、温 补脾肾。泄泻变证,总属正气大伤,分 别治以益气养阴、酸甘敛阴。护阴回 阳,救逆固脱。本病除内服药外,还常 使用推拿、外治、针灸等法治疗。 风寒泻—大便清稀,夹有泡沫,臭气不 甚,肠鸣腹痛,或伴恶寒发热,鼻流清 涕,咳嗽,舌质淡,苔薄白,脉浮紧, 指纹淡红—疏风散寒,化湿和中——藿 香正气散加减 湿热泻—大便水样,或如蛋花汤样,泻 下急迫,量多次频,气味臭,或见少许 黏液,腹痛时作,食欲不振,或发热烦 闹,口渴,小便短黄,舌质红,苔黄 腻,脉滑数,指纹紫—清肠解热,化湿 止泻——葛根黄芩黄连汤加减。 伤食泻—大便稀溏,夹有乳凝块或食物 残渣,气味酸臭,或如败卵,脘腹胀 满,便前腹痛,泻后痛减,腹痛拒按, 嗳气酸馊,或有呕吐,不思乳食,夜卧 不安,舌苔厚腻,或微黄,,脉滑实,指 纹滞—消食化滞,运脾和胃——保和丸 加减。 脾虚泻—大便稀溏,色淡不臭,多于食 后作泻,时轻时重,面色萎黄,形体消 瘦,神疲倦怠,舌淡苔白,脉缓弱,指 纹淡—健脾益气,助运止泻——参苓白 术散加减 脾肾阳虚泻—久泻不止,大便清稀,澄 澈清冷,完谷不化,或见脱肛,形寒肢 冷,面色皓白,精神萎靡,睡时露晴, 舌淡苔白,脉细弱,指纹色淡—温补脾 肾,固涩止泻——附子理中汤合四神丸 加减。 (2)变证气阴两伤—泻下过度,质稀 如水,精神痿软或心烦不安,目眶及囟 门凹陷,皮肤干燥或枯瘪,啼哭无泪, 口渴引饮,小便短少甚至无尿,唇红而 干,舌红少津,苔少或无苔,脉细数。 —健脾益气,酸甘敛阴——参乌梅汤加 减。(人参、炙甘草、乌梅、木瓜、莲 子、山药、柯子、赤石脂) 阴竭阳脱:挽阴回阳,救逆固:生脉散合参 附龙牡救逆汤加减。 感冒治疗原则:以疏风解表为基本原 则。根据不同的证候分别治以辛温解 表、辛凉解表、清暑解表、清热解毒。 治疗兼证,在解表基础上分别佐以化 痰、消导镇惊之法。小儿为稚阴稚阳之 体,发汗不宜太过,防止津液耗损。小 儿感冒易寒从热化,或热为寒闭,形成 寒热夹杂证,单用辛凉药汗出不透,单 用辛温药助热化火,故常以辛凉辛温药 并用。体质虚弱者可采用扶正解表法。 病毒性心肌炎病因:正气亏虚是内因, 温热邪毒是外因。部位在心,常涉及肺 脾肾。·临床诊断依据:(1)心功能不 全、心源性休克或心脑综合征(2)心脏 扩大(X线、超声心动图检查具有表现 之一)(3)心电图改变:以R波为主的 2个或2个以上主要导联的ST-T改变持 续4日以上伴动态变化,及其他严重心 率失常。(4)CK-MB升高,心肌肌钙蛋 白阳性。·分期:(1)急性期:新发病, 症状及检查阳性发现明显且多变,病程 在半年以内。(2)迁延期:临床症状反 复发现,客观检查指标迁延不愈,病程 多在半年以上。(3) 慢性期:进行性心 脏增大,反复心力衰竭或心率失常,病 情时重时轻,病程在一年以上。 厌食与积滞鉴别:厌食以较长时期食欲 不振,食量减少,甚或厌恶进食为主 症,无明显消瘦,精神尚好,病在脾 胃,不涉及他脏,一般预后良好。积滞 以脘腹胀满,不思乳食,食而不化,大 便酸臭为特征,形体消瘦不著。但积久 不消,影响水谷精微化生,致形体显著 消瘦时,可转化为疳证。 液体疗法输液原则:3定3先2补(定 性、量、速度;先快后慢、先浓后淡、 先盐后糖;见尿补钙、惊跳补钙) 口服补盐液配方(ORS):氯化钠 3.5 g, 碳酸氢钠2.5g,枸橼酸钾 1.5g,葡萄糖 20g,加温开水1000ml,制成2/3张液 体。 ·等渗性脱水用1/2张液体补液,低渗 用2/3张液体补液,高渗用1/3张液体补 液. 北宋,钱乙的贡献:1)《小儿药证直诀》 (脏腑柔弱、易虚易实、易寒易热)三 卷问世。2)首创儿科辩证体系—“五脏 所主”3)根据儿科特点立法制方—创制 泻白散,导赤散,异功散,七位白术 散,六味地黄丸等。4)创述儿科四诊诊 察要领—总结面部望诊。5)明确小儿生 理病理特点,“五脏六腑成而未完全…全 而未壮”易虚易实,易寒易热“6)古代 儿科四大要证—痧、痘、惊、疳的详细 描述,区别麻疹、天花、水痘7)对惊 风的独到认识—急症用凉泻,慢惊用温 补的治疗大法,明确鉴别惊风与癫痫 8)对疳证的独到见解9)被称为儿科之 圣。 生理性黄疸:新生儿在出生后第2~3天 出现黄疸,于4~6天最重。足月儿在生 后10~14天消退,早产儿可延迟至第3 周才消退。在此期间,小儿一般情况良 好,不伴有其他临床症状。血清胆红素 低于221umol/L.病理性黄疸:黄疸出现 早(出生后24h以内)、发展快(血清总 胆红素每天增加超过85.5umol/L)、程度 重(总胆红素超过221.2umol/L)、消退 消退迟(超过2~3周)或黄疸退而复 见。黄疸伴贫血、网织红细胞增高,为 溶血性黄疸。黄疸伴有中毒症状,如神 萎、不哭、体温不升或有波动,多为败 血症。黄疸伴有消化道症状,血清胆红 素有波动,多考虑新生儿肝炎。黄疸伴 肝脏进行性肿大,大便灰白,黄疸逐渐 加深,多为先天性胆道闭锁 哮喘病因病机:既有内因也有外因。内 因责之于肺脾肾三脏功能不足,痰饮留 伏,此为哮喘之夙根。外因责之于感受 外邪,接触异物异味以及嗜食咸酸等, 其中以感受外邪触发最为多见。本病的 发作是外因作用于内因的结果,其病机 是内有壅塞之气,外有非时之感,膈有 胶固之痰,三者相合,闭拒气道,搏击 有声,发为哮喘。 治疗原则:发作期:攻邪以治其标;缓 解期:扶正而治其本 哮喘的诊断要点:1:可有婴儿期湿疹, 过敏性鼻炎病史以及家族哮喘史2:有 反复发作的病史。发作多与某些诱发因 素有关,如气候骤变、感受外邪、接触 或进食某些过敏物质等。3:常突然发 作,发作之前多有喷嚏、咳嗽、胸闷等 先兆症状。发作时喘促、气急喉间哮 鸣,咳嗽阵作,甚至不能平卧,烦躁不 安,口唇青紫。4:肺部听诊,发作时双 肺可闻及散在或弥漫性以呼气相为主的 哮鸣音,呼气相延长。5:支气管舒张剂 有显著疗效6:除外其他疾病所引起的 喘息、气促、胸闷或咳嗽。 三有余,四不足:阳常有余,阴常不 足,肝常有余,脾常不足,心常有余, 肺常不足,肾常虚。

中医儿科学总结

肺系病症 一、感冒 (一)风寒感冒 荆防败毒散合葱豉汤 葛根、白芷、法夏、紫苏、白前、法夏、黄芩、石膏 (二)风热感冒 银翘散 (三)暑邪感冒 新加香薷饮 黄连、黄芩、石膏、滑石、荷梗、荷叶、藿香、佩兰、藿香、竹茹、法夏 (四)时行感冒 银翘散合普济消毒饮(五)挟痰(风寒)三拗汤加苏子(风热)黛哈散加桑白皮 (六)挟滞解表药加保和丸或消食导滞之品 (七)挟惊解表药加用镇惊丸 二、乳蛾 1.风热博结 银翘马勃散加减 金银花连翘马勃射干牛蒡子 2.热毒炽盛 牛蒡甘桔汤加减 牛蒡、甘草、桔梗、射干、山豆根、黄连、黄芩、黑栀、玄参、连翘3、肺胃阴虚 养阴清肺汤加减。大生地、麦门冬、玄参、 生甘草、贝母、牡丹皮、 薄荷、炒白芍。 三、咳嗽 ①风寒咳嗽 杏苏散 苏叶、杏仁、桔梗、枳 壳前胡半夏茯苓 橘皮甘草生姜大枣 ②风热咳嗽 桑菊饮《温病条辨》加 减。 桑叶菊花薄荷连翘 桔梗杏仁芦根甘草 ③痰热咳嗽 清金化痰汤《统旨方》 加减。 瓜蒌浙贝桑白皮 黄芩栀子桔梗橘 红茯苓麦冬 ④痰湿咳嗽 三拗汤《和剂局方》合 二陈汤《和剂局方》加 减。 炙麻黄、杏仁、白前、 陈皮、半夏、茯苓、甘 草 ⑤气虚咳嗽 六君子汤《医方考》加 味。 党参、白术、茯苓、陈 皮、半夏、百部、炙紫 菀、甘草 ⑥阴虚咳嗽 沙参麦冬汤《温病条 辨》加减。 南沙参、麦冬、玉竹、 天花粉、桑叶、生扁豆、 生甘草 四、肺炎喘嗽 1、风寒郁肺辛温宣 肺,化痰止咳华盖散 2、风热郁肺辛凉宣 肺,化痰止咳麻杏石 甘汤 3、毒热闭肺清热解 毒,泻肺开闭黄连解 毒汤合三拗汤4、痰热 闭肺清热涤痰,开肺 定喘五虎汤合葶苈大 枣泻肺汤 5、阴虚肺热 沙参麦冬汤加减 北沙参、麦冬、白扁豆、 桑叶、玉竹、天花粉、 甘草 6、肺脾气虚 人参五味子汤加减 人参、白术、茯苓、麦 门冬、五味子、甘草 7、心阳虚衰 参附龙牡救逆汤加减 人参、附子、龙骨、牡 蛎、白芍、炙甘草 8、邪陷厥阴 羚角钩藤汤合牛黄清 心丸加减 俞氏羚角钩藤汤,桑菊 茯神鲜地黄,贝草竹茹 同芍药,肝热生风急煎 尝 五、哮喘 发作期 1.寒性哮喘 小青龙汤合三子养亲 汤加减 山楂核、白芥子、莱菔 子 2.热性哮喘 麻杏石甘汤合苏葶丸 加减 3.外寒内热 大青龙汤加减 麻黄、桂枝、甘草、杏 仁、生石膏、生姜、大 枣 4.肺实肾虚 射干麻黄汤合都气丸 加减 麻黄、射干、细辛、半 夏、五味子、大枣、紫 菀、款冬花、生姜 缓解期 1.肺脾气虚 人参五味子汤合玉屏 风散加减 人参、白术、茯苓、炙 甘草、五味子、麦冬、 生姜、大枣 2.脾肾阳虚 金匮肾气丸加减 金匮肾气治肾虚,熟地 淮药及山萸,丹皮苓泽 加桂附,引火归原热下 趋。0 3.肺肾阴虚 麦味地黄丸加减 麦冬,生地,茯苓,五 味子,郁金,白芍,乌 药,丹皮,泽泻,萸肉, 山药归身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