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文化语言学

文化语言学

文化语言学
文化语言学

简答题

1.罗常培《语言与文化》的学术贡献?

该书专门论述语言与文化的关系,在当时以语言形式研究为主的时代卓然而立。它论述了六个方面的问题:①从词语的语源和演变看过去文化的遗迹。②从造词心理看民族的文化程度。

③从借字看文化的接触。④从地名看民族迁徙的踪迹。⑤从姓氏和别号看民族来源和宗教信仰。⑥从亲属称谓看婚姻制度。这实际上是一本词汇与文化的专门著作。

2.文化语言学与人类语言学的联系与区别?

同:关注的焦点都集中在人身上。

异:人类语言学以活的语言为对象,以了解语言的现状为目的,以实地考察为主要方法。而文化语言学除了活的语言外,还关注语言的历史、语言的书面形态、语言现状背后的原因、有多种方法如参照法、认同法等。

3.文化语言学与社会语言学联系与区别?

同:都强调人类与人、与社会的密切关系,都关注着语言与人和社会的互动关系。

异:社会语言学主要研究的是语言在社会中的存在状况,主要关注的是社会现象中与人有密切关系的地域、职业、行业、性别、年龄、性格等特征。文化语言学主要研究的是语言在民族文化中的存在状况,它主要关注观念、信仰、道德、习俗、意识、思维等因素。

4. 什么是语言的人文性?

指语言结构体能通过自身的存在状态、分布范围、活动单位、变化方式等各方面表现出它所赖以生存的民族文化生态环境中种种因素的属性语言的人文性应是语言的一种属性,一种功能,而不是具体的文化因素。

5.中国文化语言学有几个学派?它们的异同点是什么?

三个:以游汝杰为代表的文化参照派、以申小龙为代表的文化认同派、以陈建民为代表的社会学派。

同:语言研究必须要与它的人文生态环境结合起来,对几乎全盘接受西方语言学理论的中国现代语言学提出尖锐批评,要求建立独立的文化语言学科,注重语言的个性,注重语言的功能研究等。

异:语言与文化之间有着怎样的关系;如何看待语言的人文属性;怎样评价中国现代语言学的历史;文化语言学的学科性质如何。文化派:注重语言和文化的参照比较研究,认为可以从汉语来探求文化,也可以从汉文化来探求汉语。文化认同派:注重对汉语的文化功能进行研究,认为汉语不仅是汉文化的载体,也是汉文化的结晶,追求汉语与汉民族文化之间的一致性。社会学派:注重探求在社会背景下的语言变异和运用规律。

论述题

1. 这是几组关于称谓语的原式和变式,对变式结构的特点

进行分类描写,并分析其原因

叶利钦——叶氏,奥巴马——奥氏

马拉多纳——老马;贝克汉姆——小贝

穆托姆博——穆大叔;霍华德——霍二叔

莎士比亚——莎翁;萨马兰奇——萨翁

第一组是总统的名字的第一个字加上“氏” 很显然是中外结合原因是中国人命名的是根据自己民族的思维进行的即姓+氏这种表达有庄重义故用于总统第二组是加了词头即

在人的姓前加上老或小这样的词头原因表示亲切和喜爱第三组名字的头字加上辈分

这里是按年龄转换的原因表示对前辈的尊敬和喜爱最后一组在名字的头字加上翁翁指

老者这里指有很高学识的老者原因用翁一方面表现出他们的知识渊博也表示出世人对他们的爱戴和尊重。

2. 汉族人眼中的“狗”:走狗、狗仗人势、狗腿子、狐朋狗友、

狼心狗肺……

西方人眼中的“dog”:

love me , love my dog

a luck dog

top dog

old dog

clever dog

由以上材料看中西文化的差异?

无论在中国还是西方,很多人喜欢狗,因为狗忠诚,老实,任劳任怨,是人类的好伴侣。但是当“狗”于指人时,褒贬意就大相径庭。通过上述材料的比较,我们发现在英语中dog 大都是带有褒义色彩的,而在中文里狗都带有贬义色彩。从中我们可以看到中西方的文化差异。中国人养狗是为了看门防盗,西方人养狗是为了陪伴自己,人们把狗视为宠物,视为忠实的朋友,所以在中西方人眼里,对狗的感情截然不同。中国人一般厌恶狗的习性,鄙视狗,常用狗来形容坏人坏事。西方人看重狗的跟随与忠诚,喜爱它,赞美它。

3. 分析下列两组汉字所反映的文化心理:

好、妙、姝、婷、妍

妒、妖、妄、婪、、奸

这反映了中国人对女性的双重的心理,一是对女子的喜爱之意,爱美之心人皆有之,何况女子有着温柔美丽的天性,所以上排字的意义均表现美好的事物;二是对女子的轻蔑之意和男尊女卑的心理,中国曾长期处于封建社会时期,男尊女卑的心理早已扎根,又因为造字者通常是男性,所以用女字旁做意符来表现一些不好的意义。

4.试论“红”、“绿”这两种颜色词的文化含义。

红:①汉民族自古喜欢用红色来象征幸福、喜庆、吉祥、欢乐、热烈等义。如春节时贴红“福”字,象征洪福;结婚处处离不开红色,新娘的红衣、红盖头等,用红色表喜庆、吉祥、幸福、欢乐;

②红色可以象征事业的兴旺、发达、顺利、成功、运气好、福利、成就等。庆贺企业开业、各种开幕式,往往用红绸结彩然后剪彩,以表示祝贺成功、圆满等。词语有开门红、满堂红等。

③由红色的顺利、成功等象征意义可以引申出受社会好评、受群众欢迎领导重视等。大红人、唱红了等。

④红色在中国戏曲脸谱中象征忠义、勇武、坚毅、坦诚等。如三国的关羽等。

⑤红还表热情和正义。《西厢记》中的红娘正以热情让张君瑞和崔莺莺喜结良缘。

⑥在近代红色也象征着革命。如红军、红色根据地等。

绿:绿色是汉民族喜爱的颜色。它象征着:

①象征春天:如“春风又绿江南岸”是歌颂春天的名句。

②汉民族也和国际上其他民族一样象征着安全、希望、和平,用绿灯表示安全通行的信号灯等。

③表希望和幸运。如古代文曲星穿绿袍,希望给考生带来好运。

④表“低微”、下贱、不名誉等含义。古代的绿衣、绿巾是低贱人的服装。又如古代官员穿的青衫,表示他的官位低下。绿帽子表不名誉说法。

⑤在戏剧脸谱中绿色表凶恶,如阴曹地府的青面鬼。

文化语言学

简答题 1.罗常培《语言与文化》的学术贡献? 该书专门论述语言与文化的关系,在当时以语言形式研究为主的时代卓然而立。它论述了六个方面的问题:①从词语的语源和演变看过去文化的遗迹。②从造词心理看民族的文化程度。 ③从借字看文化的接触。④从地名看民族迁徙的踪迹。⑤从姓氏和别号看民族来源和宗教信仰。⑥从亲属称谓看婚姻制度。这实际上是一本词汇与文化的专门著作。 2.文化语言学与人类语言学的联系与区别? 同:关注的焦点都集中在人身上。 异:人类语言学以活的语言为对象,以了解语言的现状为目的,以实地考察为主要方法。而文化语言学除了活的语言外,还关注语言的历史、语言的书面形态、语言现状背后的原因、有多种方法如参照法、认同法等。 3.文化语言学与社会语言学联系与区别? 同:都强调人类与人、与社会的密切关系,都关注着语言与人和社会的互动关系。 异:社会语言学主要研究的是语言在社会中的存在状况,主要关注的是社会现象中与人有密切关系的地域、职业、行业、性别、年龄、性格等特征。文化语言学主要研究的是语言在民族文化中的存在状况,它主要关注观念、信仰、道德、习俗、意识、思维等因素。 4. 什么是语言的人文性? 指语言结构体能通过自身的存在状态、分布范围、活动单位、变化方式等各方面表现出它所赖以生存的民族文化生态环境中种种因素的属性语言的人文性应是语言的一种属性,一种功能,而不是具体的文化因素。 5.中国文化语言学有几个学派?它们的异同点是什么? 三个:以游汝杰为代表的文化参照派、以申小龙为代表的文化认同派、以陈建民为代表的社会学派。 同:语言研究必须要与它的人文生态环境结合起来,对几乎全盘接受西方语言学理论的中国现代语言学提出尖锐批评,要求建立独立的文化语言学科,注重语言的个性,注重语言的功能研究等。 异:语言与文化之间有着怎样的关系;如何看待语言的人文属性;怎样评价中国现代语言学的历史;文化语言学的学科性质如何。文化派:注重语言和文化的参照比较研究,认为可以从汉语来探求文化,也可以从汉文化来探求汉语。文化认同派:注重对汉语的文化功能进行研究,认为汉语不仅是汉文化的载体,也是汉文化的结晶,追求汉语与汉民族文化之间的一致性。社会学派:注重探求在社会背景下的语言变异和运用规律。 论述题 1. 这是几组关于称谓语的原式和变式,对变式结构的特点 进行分类描写,并分析其原因 叶利钦——叶氏,奥巴马——奥氏 马拉多纳——老马;贝克汉姆——小贝 穆托姆博——穆大叔;霍华德——霍二叔 莎士比亚——莎翁;萨马兰奇——萨翁 第一组是总统的名字的第一个字加上“氏” 很显然是中外结合原因是中国人命名的是根据自己民族的思维进行的即姓+氏这种表达有庄重义故用于总统第二组是加了词头即 在人的姓前加上老或小这样的词头原因表示亲切和喜爱第三组名字的头字加上辈分 这里是按年龄转换的原因表示对前辈的尊敬和喜爱最后一组在名字的头字加上翁翁指

文化语言学考试资料

文化语言学考试资料 1汉语作为汉民族文化的代码,其有深刻的民族文化的历史背景,试论述有哪些文化因素对汉语的形成和发展产生过重要影响 20分 2双语阶段结束后,底层语言不会立即死亡,而是缓慢地萎缩,试举例论述语言萎缩的情况 20分 3简述汉语南方方言形成的历史层次 10分 4什么是等意异字和叠义复合?举例加以说明 10分 5语言接触后一把会产生什么变化?试举例说明 20分 6关于钢铁,枪炮和细菌 1汉语作为汉民族文化的代码,具有深刻的民族文化的历史背景,汉语同汉文化是同步形成和发展的,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至少有四个文化因素对汉语的形成和发展起到过重要的影响: () 汉文化起源的多样性。 中原文化时期,夏朝和商朝的建立标志着华夏民族的开始形成。这个时期,居住在黄河流域的华夏民族与北狄、西羌、东夷及南方百越等民族时有冲突,同时也有交流,因此,汉文化是华夏民族和境内其他民族文化融合的综合体。 (二)汉字的一统作用 秦统一了汉字,使全国“书同文”,最终把我国黄河和长江两大文化中心统一起来。尽管各地的人对同一个字还是说不同的音,但汉字统一了全国的书面语,实际上也就是统一了古汉语和汉文化。同时,由于汉字符号的表义性使汉字表示的语素意义长期稳定,从而使汉语记载下来的汉文化作品具有长期稳定的延续性,这就形成了长达几千年的高度发达和统一的汉字文化。而汉字文化反过来也使汉民族的语言自古以来在长期发展中一直保持其稳定的延续性。 (三)佛教文化的融入 佛教传入中国,有史可考的时期大约在汉武帝征服西域之后,佛教文化自此渐渐融入汉民族文化。魏晋南北朝时期,佛教思潮海陆并进,涌入中国,在北方更加上少数民族武力的推波助澜,佛教变成人们生活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到唐朝,佛教大盛,玄奘在印度求得重要的梵文经本,开始了三百年的佛经运动,从此佛学渗透到中国文化的各个领域,成为中国文化核心的一部分。佛教文化对汉语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1、四声理论的建立2、书面语口语话倾向产生3、大量借词进入汉语词汇 (四)社会分合和人口迁徙 从黄帝到清朝,中国境内曾出现过大大小小共八十多个王朝。割据和统一,依长江的南北对峙,北方王朝的南进等,分分合合的社会政治历史使社会动荡,人口迁徙。这样的结果对汉语的发展也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2 . 退缩到宗教领域 中国历史上的犹太移民在放弃母语后,掌教的神职人员仍使用希伯来语诵读讲解犹太经文。 .

浅谈刑福义的《文化语言学》

浅谈刑福义的《文化语言学》 外汉0712 庄丽梅 2007513060 ?文化语言学?早在春秋战国时期就已见端倪,且自20世纪80年代提出以来,发展势头迅猛,不久即掀起了一股股?文化语言学中国潮?。许多学者都纷纷出版有关于该命题的专著,如:罗常培的《语言与文化》、日本社会语言学家铃木孝夫的《语言与文化》申小龙的《中国文化语言学》等。但在我看来由著名语言学家邢福义先生担任主编,湖北省武汉市的语言学工作者集体编著的《文化语言学》,是我国第一部直接以?文化语言学?作为书名的关于文化语言学的学术专著。 该书在总论中系统性地讲述了文化语言学研究对象、方法以及其的研究小史,这样能够让读者们先认识一下何谓?文化语言学?以及该书的一个总的大纲。在上编?语言——文化的符号?和中编?文化——语言的管轨?中编者们从两个方向全面、透彻地阐释了语言——文化的关系,○1从语言中去考察研究文化的结构层次和发展变化,进而验证语言对文化传播的作用;○2研究文化对语言系统、语言观念、发生发展及其接触融合的影响。在这两编中编者们都用了四个章节来研究,前三个章节都是从一些小的方面来看彼此之间的关系和影响,在第四章就会系统地概括语言对文化或文

化对语言的影响,那么该书是如何在这两编阐述自己的观点的?下面就讲一下这两编的内容:○1上编的第一章详细地阐述了文化的物质、制度、心理层次在语言留下的痕迹,引用了大量的古代经典来加以证明;在第二章中又从古文字与古文化、语言的分化融合、专门用语和准语言来看文化的发展轨迹,从多方面来阐明观点,如姓名、地名、礼仪、体态语、绘画等语言;在第三章主要讲的是语言作为文化传播媒介的作用、文字对其的辅佐、词语借用对其的记录;在第四章中就比较全面地讲述语言是如何作为文化的符号的,如在宗教、文化艺术中的应用及社会文化变迁与语言。○2中编的第一章也是从语法、语音、语用及语言观念等四个方面来讲文化对语言系统和语言观念的影响,第二章就讲文化对原始语言、儿童语言习得、语言的地域变异及语言的社会变异等的影响,第三章是研究语言的文化背景,从语言的四个方向入手:双语双方言、语言政策和规划、语言成分借用及语言混合和替代,这就与社会接轨了,有涉及到社会语言学,第四章详细阐明文化对文字和准语言的影响。当然编者们在阐述这些论点时引用了大量的文字和事实,是论点更加有说服力和感染力。在新增的下编则是讲一些语言与文化关系的专题研究,有十二个专题,都是有关文化语言学的。 而该书自1990年初版问世以来,在国内外语言学界产生了广泛的影响,备受众位专家学者的推崇。而它之所以能

文化语言学和社会语言学的异同

文化语言学和社会语言学的异同 语言学(linguistics)是以人类语言为研究对象的学科。探索范围包括语言的结构、语言的运用、语言的社会功能和历史发展,以及其他与语言有关的问题。语言学的历史非常古老。人类最早的语言研究是从解释古代文献开始的,是为了研究哲学、历史和文学而研究语言的。中国在汉朝时产生了训诂学。在印度和希腊,公元前4世纪到3世纪,就建立了语法学。现代的语言学建立于18世纪初期,是随着历史比较语言学的出现的。它主要包括文化语言学、应用语言学、社会语言学、心理语言学、神经语言学等。文化语言学和社会语言学是语言学上的两个分支,它们虽然相互联系,但重点很不相同。它们的不同点主要体现在它们的定义、研究对象、研究方法、研究理论的意义,还有实践意义不同,它们对人类的其他活动都有着不同的作用。具体分析如下: 一、定义不同 人类文化语言学(ethnolinguistics)是语言学与文化人类学(cultural anthropology ,亦称社会人类学,social anthropology)的边缘化所形成的一门交叉学科,其交迭领域为“语言、思维、文化及其关系”,这是当今语言研究中最具动力和潜势的一个探索点。同时人类文化语言学是一门大跨度的综合性学科,理论语言学、应用语言学、社会语言学、心理语言学以及语言哲学和语言思想史研究构成了它的基本学科扇面,而当代最活跃的几个语言学分支诸如语用学、话语分析、跨文化交际理论、翻译理论以及(第二)语言习得理论等,都可以从中获得本体论和方法论资源。换言之,开展人类文化语言学研究,不仅可以直接介入语言、思维和文化这一领域,而且还可以高屋建瓴地带动、推进和融合当代语言学分支的研究。人类之所以会有文化,而其它动物不能有文化,其原因除脑力的差异以外,便是语言能力的有无,故语言对于文化的关系极为重大(Ellwood C ·A·,Cultural Evolution)。欧美的语言学家、文化人类学家们,如洪堡特(W ·F ·Humboldt)、马林诺夫斯基(B·Malinowski)等也都有过精彩论述。这些理论昭示了语言的文化属性或人文性,使当代语言学家反思语言研究游离于社会,游离于人文世界的缺陷。社会语言学是一个很大的术语,它覆盖了大量有关语言和社会的问题,包括语言的社会功能和语言使用者的社会特征。社会语言学研究语言多样性的特征,他们的功能特征和说话者的特征以及这三者在言语社团中持续的交互作用和变化。它试图揭示出那些能解释和限制言语社团中语言行为和作用于语言行为的社会规则和规范,同时,也努力去确定语言多样性对于说话者的符号性价值。而这种由语言的多样性产生的符号性或象征性特征,是语言功能差异的必然结果。 二、研究对象的不同 人类文化语言学的研究对象具有本土性、多样性、传统性、时代性、实用性、温和性。社会语言学的研究对象是年龄与语言变异(1)、.性别与语言变异(2)、社会阶层与语言变异(3)、集团用语(4),集团用语中主要有行话、单位用语、专业用语、术语、隐语和黑话。其中(1)(2)是从“属性论”的观点探讨语言的使用状况。一种语言即使在同一时代、也会因说话人所属的地区、年龄、性别、身份、修养等不同而产生差异。有关这方面的研究中,特别值

《文化语言学》教学大纲

《文化语言学》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文化语言学英文名称:metalinguistics 课程代码:[JX042006] 课程类别:限定选修课 学分学时数:2学分,32学时 适用专业:汉语言 修(制)订人:郝鹏飞修(制)订日期:2014年9月1日 审核人:审核日期: 审订人:审订日期: 一、课程性质与目的要求 (一)课程性质 文化语言学是汉语言文学专业的专业选修课。文化语言学是研究语言和文化的关系的学科,是语言学和文化学的交叉学科,本课程研究的对象定位在汉语与中国文化关系的范围内。本课程以基本掌握了现代汉语、古代汉语、语言学概论等专业基础课知识体系的学生为教学对象。通过本课程的教学,使学生了解汉语与中国文化相互作用、相互完善、相互依存的关系,引导学生对汉语与中国文化关系的深入思考和探索,初步掌握研究方法。 (二)课程目的要求 1.了解汉字和汉语语音、词汇、语法的特点,了解中国文化的特点。 2.认识汉字、汉语语音词汇语法与中国文化的相互影响和相互依存关系。 3.初步掌握从汉字、语音、词汇、语法研究中国文化和从中国文化透视汉字、语音、词汇、语法发展规律的方法。 二、教学内容、重(难)点、教学要求及学时分配 第1章文化语言学的研究内容(4学时) 教学要求:了解文化语言学的概念、文化语言学研究的内容和意义。 教学要点: 1.文化的涵义 2.文化的三个层次 3.文化语言学概念和研究内容 4.文化语言学研究的意义 教学重(难)点:对文化和文化层次的理解。

第2章汉汉语语音与汉文化(8学时) 教学要求:了解汉语语音的特点,中国文化对汉语语音的影响,由汉语语音的特点形成的独特的中国文化现象。 教学要点: 1.汉语音义结合的特点 (1)一音多义(语素)是汉语的一大特点 (2)一音多字造成汉语的奇特现象 2.语音特点形成的文学艺术手法 (1)双关 (2)借对 (3)幽默的谈笑艺术 (4)歇后语 3.汉语语音特点形成的民俗 (1)吉祥语与吉祥物 (2)禁忌语 4.语音特点形成的制度—避讳 教学重(难)点:汉语语音的特点与中国文化特点的关系。 第3章汉字与文化(8学时) 教学要求:了解汉字性质和特点,掌握从汉字中了解历史文化信息的方法。 教学要点: 1.文字是文明的标志 (1)文字使语言突破了时间上的局限,使语言得以长久保存 (2)文字使语言突破了空间上的局限,使语言得以传到远处 2.文字的形体反映了古文化的演进 (1)古文字反映古代物质生产方式的进步 (2)古文字反映古代风俗制度的变化 (3)古文字反映审美意识的起源 教学重(难)点:汉字的结构;汉字蕴含的历史文化信息。 第4章汉语词汇与汉文化(8学时)

人类文化语言学

一. 概论 在国外出版的语言学概论一类的书上,常常看到“语言与文化”这样的章节,但是在语言学文献里从来未见到“文化语言学”这个名称(国外正式出版物中收录的相关术语只有:人种语言学(或种族语言学)Ethno linguistic、人类语言学anthropological linguistic、社会语言学sociolinguistic)。文化语言学这一学科名称在国内出版物上最早见于《复旦学报》1985年第三期游汝杰的《方言与文化》,该文是一本当时尚未出版的同名书稿的内容提要。其后,桂诗春、顾嘉祖和陆晟主编的《语言与文化》2002年增改版序言中解释说“文化语言学”乃是译自英文的人类文化语言学(ethno linguistics)。 而事实上,社会语言学、人类文化语言学、人类语言学这三个学科在一定程度上是重叠的,中国文化语言学在其创立过程中吸收了西方人类学语言学和人种语言学的一些理论和观点,但由于它提出并坚持了以汉语人文性论为本体论、以汉语的文化性征和中国语文传统的科学分析、阐释为方法论的两翼这一“向中华文化认同”的方法原则,因此,被它所吸收的有关理论和观点,很自然地已在中国文化语言学的“文化规定”和“语言型式”中得到脱胎换骨的改造并融为中国文化语言学的有机组成部分。这些经改造后的西方人类语言学的理论、观点与其原初形态已有了本质差异,中国文化语言学成为一种既对立于西方形式主义(或曰科学主义)语言学及其中国变体—中国现代语言学,又有别于西方人文主义语言学的学术新范型, 它有着自己特殊的内涵。 我先分别介绍西方的人类文化语言学Ethno linguistic、人类语言学anthropological linguistic和中国的文化语言学,再作一个比较。 二. 西方的人类语言学和人类语言学 西方人类语言学(Anthropological Linguistic),又称语言人类学(Linguistic Anthropology),成型于20世纪初,是西方人文主义语言学之集大成。它综合运用语言学和人类学的理论与方法来研究语言结构、语言变化和社会文化的关系,以及与人类文化模式和信仰有关的语言变异。其缘起的学术逻辑可以一直追溯到古希腊崇尚人文的奥尔菲传统,他关注人的认识的能动性,注重社会政治伦理并提出“人是万物的尺度”之命题,从而构成了西方学术中相对于形式主义倾向与流派的一种人文主义倾向与流派。18世纪由维柯(Giovanni Battista Vico,l668- 1774)在1725年出版的《新科学))中首次依据“人是万物的尺度”这一命题提出符号学——文化语言学的思想,开创了把语言作为文化的核心和构成因素来研究语言与文化关系的人文主义传统。 继维柯之后,第一个从系统的纯语言学角度对文化学一语言学作创造性阐释的是威廉·洪堡特(Wilhelrn Freiberr von Humbolt ,1767-1835)。他首次认定语言是一种创造性的精神活动,进而提出每一种语言都具有特定的认知形式即“内蕴形式”.所谓语言的内蕴形式是一种语言的语义结构,它决定着语言的各种成分、模式和规则,反映着使用该语言的民族对事物、思想的表达方式和对语言的组织原则.包含着该语言集团对世界的一种主观见解.因此,语言的内蕴形式是一种语言的个性,是民族的思想表达方式和民族文化精神的体现。简言之,语言的内蕴形式只是部分地为人类所共有并属于人类的智力特征,而另一部分则为每种语言所特有的语言形式,这种语言形式构成该语言与其它一切语言形式的同一和差别.由此,洪堡特建立起著名的语言世界观理论—人类各种语言的差异不在于外部声音和感性符号的不同、不在于对某一事物的称谓不同,而在于它的内蕴形式所取的对某一种事物的观点即世界观不同,因此,语言结构具有民族的特点,不能用莫须有的逻辑的普遍语法代替每种语言的独特性。 洪堡特所代表的文化学一语言学传统,在欧洲大陆曾因19世纪后期新语法学派的崛起而出现断裂.不过,一些具有文化哲学洞察力的语言学家还是沿着维柯、洪堡特的理论和克

帕尔默文化语言学对..

帕尔默文化语言学对翻译研究的启示 董广才丁星 (辽宁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辽宁大连116029) 内容摘要:帕尔默文化语言学是一种将意象作为其核心概念的关于语言文化范畴的理论,它是在认知语言学、博厄斯语言学、人类文化语义学和人类言语文化学理论基础上发展而成的。帕尔默文化语言学可以应用到许多与语言相关的领域。本文通过分析帕尔默文化语言学的理论构建,探讨其对翻译的启示以及在翻译过程中的作用,试图为翻译过程中的意象再造提供借鉴。 关键词:文化语言学;图示;意象 The Implications of Palmer’s Cultural Linguistics in Translation Ding Xing (School of Foreign Languages Liaoning Normal University Dalian 116029) Abstract: Palmer Cultural Linguistics is a linguistic cultural theory which makes imagery as its core; it develops from the combination of Boasian linguistics, ethnosemantics (ethnoscience) and ethnography of speaking. It is an effective linguistic theory which could make great contribution in many fields relating to language. This paper tries to find out and analyze the important role of Palmer Cultural Linguistics in the course of translation, and tries to improve the level of translation practice and translation study by making use of it. Key words: Palmer Cultural Linguistics, schema, imagery 一、引言 帕尔默(Gary B. Palmer)是著名的美国语言人类学家,他是第一个用“文化语言学”(“cultural linguistics”)这一名称来命名理论的人,而他的专著《关于文化语言学》(“Toward a Theory of Cultural Linguistics”)(Palmer, G. B., 1996) [1] 也成为西方语言人类学和语言文化研究论著中第一部集中论述文化语言学的理论专著。帕尔默文化语言学将意象作为其核心概念,意象是其理论中的精髓部分。他认为利用意象的视角可以帮助人们更深层次的研究不同国家和民族语言使用者的内心世界和思维模式。 帕尔默所致力的语言人类学主要起源于三种理论:博厄斯语言学(Boasian linguistics)、人类文化语义学(ethnosemantics ;ethnoscience)和人类言语文化学(the ethnography of speaking)。他认为,这三种理论本身就十分重要,如果它们能够与认知语言学综合起来,那么一种新的理论——文化语言学就会出现了,它可以更合理地结实人类学家在文化研究过程中所遇到的许多语言学现象,因而帕尔默还将它称为“文化意义上的关于心理意象的理论”(“a theory of culturally defined mental imagery”),也就是“有关语言学意义的文化理论”(“a cultural theory of linguistic meaning”)。(Palmer, G. B., 1996:4)[2] 二、帕尔默文化语言学

“文化语言学”理解之我见

“文化语言学”理解之我见 论文摘要:自从八十年代兴起了“文化热”,文化语言学也伴随形成。对于文化语言学的看法,各家学者褒贬不一。本文旨在说明文化语言学兴起的背景,其语言观突出表现方面,和语言与文化的关系。我们对于文化语言学应该客观地看待:文化语言学并非是包打天下的无敌法宝,并非是唯一正确的道路,我们既反对轻视文化语言学,也反对片面夸大文化语言学的作用。 关键词:文化语言学、语言观、文化、语言 一、文化语言学兴起的背景 80年代,中国语言学研究领域出现了文化语言学的热潮,文化语言学的出现不是偶然的,有其内外部的必然原因。从语言学的外部环境来说80年代,国际上掀起了“文化热”,中国正当文革结束、改革开放之际,各种新思潮纷纷涌入,社会的各个方面进行着激烈的大变革,人们纷纷对旧传统进行反思,重新确认自身的价值,开拓新的前进之路。从语言学内部来说,自19世纪末在引进西学的热潮中诞生的中国第一部系统的汉语语法著作《马氏文通》以来,中国语言学尤其是语法学一直追随西方语言学,尤其是从20世纪40年代末到80年代初,系统引进运用了结构主义的理论和方法,以形式作为语法研究的出发点,但是在引进时没有充分意识到中西语言的不同,也就是说,没有意识到汉语的独特的个性,西方印欧语是形态丰富的语言,汉语却是没有形态变化的语言。因此,在此过程中,汉语语法研究在走向科学化,精密化的同时,不但日益暴露出由结构主义语言理论本身的局限性所导致的种种弊端,而且由于对语言进行“冷漠的解剖”,与汉语的个性形成了矛盾,使中国语法学研究陷入“模仿——困惑——模仿“的怪圈,使语言研究越来越疏远甚至排斥语言的人文属性。这种尴尬局面呼唤语言学的大改革。文化语言学也就应运而生。 二、文化语言学的语言观突出表现方面 语言是社会活动的产物,是极其错综复杂的交际工具。这种交际工具的适应性很强。使用一种共同语的千百万人,尽管各有不同的嗓音,不同的方言,不同的说话习惯,但是语言的交际功能并不因此受影响。语言是文化的载体,是文化的重

文化语言学期末试题

文化语言学期末考试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两分,共10题) 1.三大古典文字是() A.甲骨文、玛雅文字、彝文 B.甲骨文、圣书字、楔形文字 C.玛雅文字、谚文、彝文 D.楔形文字、谚文、玛雅文字 2. 下面哪种文字不属于汉字体系表意文字() A.壮字 B.朝鲜谚文字母 C.女真字 D.西夏字 3. 彝族人叫妻子做“穿针婆”(直译“针穿母”)这反映了语言可以反映() A.物质文化 B.精神文化 C.行为文化 D.制度文化 4. 下列关于“楔形文字”的叙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楔形文字的得名是因为在泥版上压印出的字的笔道像一个个“楔子” B.楔形文字不如刻画出的文字象形 C.楔形文字的初始字符大多是象形字 D.阿卡德人并没有继承“楔形文字” 5.下面哪个借词是清朝出现的借词() A.胡同 B.把式 C.站 D.支那 6.湖南省江永县妇女中间流传一种文字,妇女创造,妇女使用,被称为“女书”。下列那种说法不符合女书的特点? A.笔迹秀丽娟细 B.外形斜方,似蚊型 C.全是独体字 D.是一种音节文字 7. 下列关于文化语言学的描述哪个是正确的() A.文化语言学是社会语言学的一部分。 B.文化语言学只强调人文主义,反对科学主义。 C.50年代罗常培先生撰写的《语言与文化》一书被喻为中国文化语言学的“开山之作”。D.文化语言学只研究语言对文化的影响 8. 某种汉字体系的少数民族文字多讹变字,如:

那么这种文字是() A.瑶字 B.苗字 C.字喃 D.契丹大字 9. 澳大利亚的塔斯马尼亚人要表达“硬”这个概念时会用“像石头一样”的说法;中国古代形容美女会说“手如柔荑,肤如凝脂”(《诗经·卫风·硕人》)。下列哪种说法是错误的()A.早期语言会运用大量具象比喻 B.语言可以体现思维在不同历史阶段的发展水平 C.这种具象比喻的使用可以追溯到原始的自然崇拜阶段 D.在原始时期不仅有具象比喻还存在抽象隐喻。 10. 下列哪组借词与其他词不同() A.丝、茶、葡萄、石榴 B.啤酒、卡车、狮子、的士 C.图腾、萌、控 D.酒吧、雷、宅 二、填空(每空1分,共10分) 1.第一部和歌集__万叶集___用__万叶假名__写成。 2.以分类的方式对不同文化世界词汇的文化内涵进行对比,可以把词汇分为__对等词__、半对等词、__缺项词__。 3.借词的文化适应模式分为___溶入式__、___嵌入式__、__闯入式____。 4.20世纪在西方语言学界的出现了一种颇具影响的理论假说,该假说的语言影响思维,语言不同的民族,其思维方式在一定程度上有差异。这一假说被称为__萨丕尔-沃尔夫假说_____, 又称___语言相对论_____。 5.汉语中有大量佛教借词。请举出三个与佛教建筑有关的借词_兰若,__伽蓝,___刹___。 三、判断(每题2分,共10分) 1、文化品格在语言中的分布是不均衡的对 2、16世纪时,谚文曾被称为“妇女字”这是因为谚文是妇女创造的。错 3、佛是佛陀的简称错 4、契丹大字是表音文字错 5、独龙族把“汽车”称为“轮子房”,这是一种具象隐喻。错 四、名词解释(每题5分,共10分) 1.圣书字 公元前3000年埃及第一王朝创始的文字。埃及圣书字由意符、音符和定符组成,有3种字体:碑铭体、僧侣体和大众体。书写顺序可以从左到右,从右到左,或者左右开弓,从两边写向中间。 2.借词的二重性质 一方面在形式上或多或少被本族化了,一方面在形式及部分内容上还保有外来特点,即“外族语的灵魂,本族语的外表”。

谈谈社会语言学与文化语言学的异同

谈谈社会语言学与文化语言学的异同 社会语言学是一门新兴的边缘学科,它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诞生于20世纪60年代。社会语言学是语言学与社会学结合的产物,是从语言学的角度来探讨语言和社会的关系,考察语言的社会功能以及语言结构在社会环境中的变化规律。社会语言学是一门关系到语言学,社会学,人文学,心理学,信息论等领域的多科性交叉边缘科学。 文化语言学的兴起是在20世纪80年代的后半期,当时整个中国弥漫在一片“文化热”的浪潮中。文化语言学是研究语言的文化性质和文化价值的一门综合性的语言学科,边缘学科,交叉学科。 社会语言学和文化语言学虽然诞生的时间不同,但是它们的研究目的是相同的,并且相互间有着一定的联系。 语言学家对语言和文化关系的思考,是语言学研究不止于语言形式,而且也通过语言来研究一个民族文化的过去和将来。语言之中蕴含着文化,而文化的丰富和发展也得益于语言,从而研究语言的历史演变,故与社会语言学的目标之一是一致的。社会语言学的目标之一也是研究语言演变,研究语言有哪些变体,如何演变,有什么规律。不过它不是从文化的角度而是从社会的角度来研究语言的历史演变及其原因,就此而言,社会语言学和文化语言学可以说是有异曲同工之妙。 另外,在社会语言学的引导下,更多的语言学工作者把语言放在更为广阔的文化背景下探讨语言的文化价值和文化性质以及语言和文化的相互关系,从而使文化语言学从社会语言学中脱颖而出成为一

门崭新的语言学科。 虽然社会语言学和文化语言学的研究目的是相同的,但是它们子昂研究对象,研究方法上也有不同之处。 第一,社会语言学从社会的角度来看语言,研究的是语言社区,多语制语言态度,语言选择,语言计划和标准化,语言和文化等问题。狭义社会语言学从语言的角度看社会,研究的是语言事件,语言功能,语码变异,语用,语篇分析,语言和性别等问题。从语言观和方法论上看,社会语言学家认为语言的本质属性是社会学,而研究社会的真实的社会交谈的人的言语,社会语言学特别重视各类语言变体的调查研究。而文化语言学属解释性的语言学科,侧重于语言系的研究,注入语言和文化,语言和社会,语言和哲学,语言和生态,语言和认知等关系研究。 第二,在具体研究方法上也有不同。社会语言学中索绪尔式的矛盾将语言和言语区分开来,社会语言学家对此展开了深入的研究。因为这不仅关系到社会语言学对语言和言语的关系,对语言学的性质和研究范围的界定,而且直接关系到搜集语料的方法。而文化语言学的研究方法有很多种:有文化背景透视法,语言中有文化,语言也以文化为本,文化语言学对语言现象背后的文化背景进行探究,从而了解其渊源,推测其未来。还有语言符号文化解读法,文化差异比较法,语言学者往往立足汉族文化的传统,通过对汉语和其他民族语言在结构语法和使用上的差异来分析产生差异的文化根源。 社会语言学和文化语言学相辅相成,有异有同,需要深入的研究。

社会语言学复习参考资料

考试题型 一、填空题(共20个空,每空1分,共计20分) 二、名词解释(共3个,每个5分,共计15分) 三、简答题(共3题,每题10分,共计30分) 四、教案设计(共1题,每题35分,共计35分) 复习参考 1.社会语言学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社会语言学和狭义的社会语言学各包含哪些内容? 从语言的社会属性出发,用社会学的方法研究语言,从社会的角度解释语言变体和语言演变 社会语言学,顾名思义,与社会有关,也与语言有关,是研究语言与社会相互关系的学科,是语言学的重要分支之一。目前它的定义在学术界还有一些分歧,大致可以分为广义和狭义。广义的社会语言学也称为宏观语言学,是一门多学科性交叉学科;从它发展的趋向来看,它不只是社会若干学科的交叉,而且是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的结合部之一。语言学,社会学,历史学,人类学,民族学,民俗学,考古学,国土学,心理学,概率论,控制论,信息论,系统论,神经科学等等学科,都会在这个结合部中发挥作用形成一个边缘学科。社会语言学是富有强大生命力的。狭义的社会语言学,社会语言学主要研究“什么人在什么场合对什么人说什么” 。其中包含:“语言”,“语言使用者”,“语言使用场合”。人与社会情景合起来就是社会因素。社会语言学回答的就是语言与使用者的关系:谁对谁是用什么样的语言以及语言与语言情景的关系 2.社会语言学产生的原因、地位和作用。 内部原因:语言学自身发展的需要,是语言学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 历史比较语言学(重视历时,忽视共时) 结构主义语言学(内部语言学,优先研究语言及其系统) 转换生成语法学(倡导语言的“同一性” ,强调的是天生的语言能力) 社会语言学(外部语言学,优先研究言语,强调的是交际能力,是后天获得的)外部原因:社会历史的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在美国主要是城市的政治和文化教育问题。全球人口大流动使语言问题变得复杂。科技发展及相关学科都在关注语言和社会的关系。

认知语言学的几大理论 [文化语言学视角下的“小清新”]

摘要语言不仅是种自然现象,更是种文化现象。不断发展的现代物质文明造就了语言范式的极大改变,新兴语言现象层出不穷。本文通过对当下流行的“小清新”的用词、体式、意象等方面的调查分析,尝试着从文化语言学的角度对其进行探讨,并力图从语言学层面透析其反映的文化心理。 关键词小清新;文化心理;文化语言学 何谓小清新? 曾几何时,“小清新”还只是指一份单纯的宁静美好景象。然而,不断发展的现代物质文明在重塑群体精神文化的同时,也造就了语言范式的极大改变,使得“小清新”也已不单是感官上的清新、静美之代名词。 现今所谓“小清新”是从都市和网络亚文化中衍生出来的,代表的是一种审美趣味,一种生活态度。小清新是指喜爱阳光、雨露、蓝天与白云,追求淡雅、自然、朴实与静谧,想象着在精神世界中自我陶醉的一群受众。作为形而上的意识理念总是需要有一个出口来表达情感,释放自我。于是,无论是在电影、小说、音乐还是话语方式,抑或生活情态中我们都可以清晰地找寻到他们的痕迹电影中有“老清新”鼻祖宫崎骏的纯真动漫系列;小说有充满“萌点”的《牧羊少年奇幻之旅》《关于莉莉周的一切》;音乐中亦有干净清澈,低鸣浅唱的小众音乐风与之相衬;时尚教母Lady GaGa总以“出现都要放倒一片”的夸张姿态示人,但同样也有仿佛洁净到不染尘埃的一众人群在执着着棉布裙、海魂衫、帆布鞋。

通过不同形态的文化范式,小清新们多元地向大众显露着他们的追求。语言,作为社会生活的一面镜子反映着“现实世界”。英国语言学家约翰·莱昂斯曾说“特定社会的语言是这个社会文化的组成部分,每一种语言在词语上的差异都会反映使用这种语言的社会事物、习俗以及各种活动在文化方面的重要特征。”不同范式反应的文化心理,都需要通过语言来寻求出口。小清新作为一种新的潮流文化现象,同样也在用语言来塑造他们的文化价值,播撒着他与众不同的温情与文艺的情怀。 关键词——雅致 索绪尔认为,汉语属于“超等词汇的典型”,词汇在汉语中的地位十分突出。词汇本身就是一个文化成果,每一个词都是对客观事物认识、概括,即思维的结果,词汇反应了话语人的心理情态。 语汇是有情调的。就像人说“屁股”是粗俗的,“臀部”像医学术语,如果你说“臀”就稍微有了些调感,而用“人体腰部以下的后侧位置”,那么就显得准确又雅致了。 小清新的话语构成,就是一系列清新标签的集合。小清新们最擅长用淡漠而不失雅致的词藻来描绘其生活的小世界,其语言仿佛缺乏一种现实细节,却是乐于构筑内心世界的自我感知。事实上,用来构筑小清新话语的词应该有两类一种

文化语言学作业

宁波工程学院 《文化语言学》作业报告 作业题目:文化语言学平时作业 学院名称:人文学院 专业:汉语言文学 班级:汉语122 姓名:贾华昭(12409010237)授课教师:祁从舵

一、文化语言学有什么样的科学性质?为什么?谈谈你的看法。 (一)文化语言学是研究语言与民族文化关系的学科 1、语言无论是就它的起源、形成、发展及使用,都是紧密依存于社会,存在于使用他的人群之中的。 2、社会对文化语言来说,不仅仅是一个存在环境的问题,而是渗透到语言的形成与发展的各个方面。 3、“语言的背后是有东西的。而且语言不能离开文化而存在,所谓文化就是社会遗传下来的习惯和信仰的总和,由它可以决定我们的生活组织。”(萨丕尔) 4、一个民族的文化有着非常丰富的内容。它包含着这个民族所生活于其中的整个生态环境。社会文化、政治文化、道德文化、观念文化、物质文化、自然文化、地理文化等等,凡是与这个民族的社会活动、生产活动有关的各种因素,都有可能会影响到这个民族所使用的语言。 (二)文化语言学是阐释性学科 1、“历史语言学研究的目的,大体上可以分为两类,一是对语言的历史和现状作细致的描写,从纷纭繁杂的语言现象中寻找出带有规律性的东西,而是对挖掘出来的语言规律进行合理的解释,探索这些语言规律的前因后果。前者是人知其然,后者使人知其所以然。综观一百多年来西方现代语言学界相继称雄的各个学派,其主要研究目的基本上都是在描写与解释之间来回摆动。”(陈平) 2、历史比较语言学所阐释的是语言之间的历史发展规律。 3、转换生成语言学所阐释的是语言的生理机制。 4、语言功能学所阐释的是语言的使用表达功能。 5、文化语言学所阐释的是语言与其所赖以生存的人文环境与社会环境之间的联系。 (三)文化语言学是交叉性学科 1、从事文化语言学所需要的不仅仅是有关语言符号、结构、系统等语言本体的知识,还需要与这种语言的历史与背景紧密相连的各方面知识。从这个角度来说,文化语言学所需要的社会、历史、文化方面的需要是越多越好。 2、由于文化语言学的这种交叉性。也就形成了两种不同类型的研究范式,或是站在文化学方面来看待语言,或是站在语言学方面来看待语言。无论是哪种范式,它们的共同点都是将语言学引入到了一个更宽广的人文背景之中,与众多的人文学科融为一体,互为参照映证,给语言学研究带来更为广阔的视野,也给语言学知识的运用带来更为广阔的天地。 (四)文化语言学又是关于语言本体的学科 1、文化语言学又是一门关于语言本体的学科,则说明它对语言结构本身也能做

文化语言学简介及三大流派

一什么是文化语言学 人类学家爱德华泰勒在他的《原始文化》一书中,曾给文化下过定义:文化是一个复杂的整体,其中包括知识、信仰、艺术、法律、道德、风俗,以及作为社会成员个人所获得的任何其它能力和习惯。”这个定义强调的精神方面的文化,是一般文化人类学家所持的观点。当代美国人类学家艾尔弗克罗伯也认为,文化包括各种外显的或内隐的行为模式,其核心是传统观念,尤其是价值观念。 中国当代学者大多采纳《辞海》对文化的定义:从广义来说,指人类社会历史实践过 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从狭义来说,指社会的意识形态,以及与之相适应的制度和组织机构。” 文化语言学 语言学的研究对象是语言,文化学的研究对象是文化。 文化语言学是研究语言与文化的关系一一语言所蕴含的民族文化内涵,以及民族文化 对语言的存在形式和演变怎样产生影响的一个语言学分支学科。 二文化语言学与相邻学科的关系 (1)文化语言学与结构语言学的关系 世界语言学的主流学派一一结构语言学有着明显的不同。 结构语言学所依据的是符号学理论,它把语言看做是一种以声音为载体的符号系统,所关注的是语言符号系统的音义结合规律、组合与类聚规律。它以语言本身为研究对象,强调语言对象的纯洁性。它所提出的与历时相对的共时观、与言语相对的语言观,都是为了保证 对象的纯洁性。 而文化语言学与结构语言学显然是两种完全不同类型的语言研究。它与结构语言学的关 系如何取决于它本身采取的是何种研究模式。如果文化语言学采取的是交叉学科的定位,从事的是语言学与其他学科的相互渗透、映照式的研究,那么它与结构语言学就是互补的关系。 结构语言学是对语言本体的研究,文化语言学是对语言的应用性研究;结构语言学是主流研究,文化语言学是从属式的边缘性研究。如果文化语言学采取的是语言本体研究的定位,从事的是站在文化的背景下对语言的人文性进行挖掘,并由此来观照语言状态与规律上的表现,那么它与结构语言学就是以两种不同研究范式对语言本体进行研究的学科。 (2)文化语言学与社会语言学的关系 社会语言学和文化语言学这两个学科有着密切的关系,它们都强调语言与人,与社会的密切联系,都关注着语言与人和社会的互动关系,但它们之间仍有着不同的侧重点和取向性。 社会语言学主要研究的是语言在社会中的存在状况,主要关注的是社会现象中与人有密 切关系的地域、职业、行业、性别、年龄、性格等因素;文化语言学主要研究的是语言在民族文化中的存在状态,它主要关注观念、信仰、道德、习俗、意识、思维等因素。 社会语言学更多关注的是现实性;文化语言学更多关注的是历史传承性。社会语言学关注语言使用、语言变异的研究;文化语言学则更多地把注意力放在语言结构文化背景的阐释上,同时也关注在文化背景下来考察语言的静态结构。社会语言学非常重视语言规划、语言政策的研究;文化语言学较少展开这样的研究。在研究方法上,社会语言学强调语言的描写 与测量,运用实验与计量的方法,已形成了一套形式化、比较完整的操作系统;文化语言学 则主要是用阐释的方法,更多依靠的是研究者本人的预感和历史纵深感。 (3)文化语言学与人类语言学的关系 文化语言学与人类语言学两个学科的关系非常紧密,关注的焦点都集中在人身上,文化语

社会语言学简介

社会语言学 社会语言学(Sociolinguistics )是在20 世纪60 年代在美国首先兴起的一门边缘科学。它主要是指运用语言学和社会学等学科的理论和方法,从不同的社会科学的角度去研究语言的社会本质和差异的一门学科。 对这个定义,有一些不同的理解。有的学者认为,此研究应以语言为重点,联系社会因素的作用研究语言的变异;有的学者认为是语言的社会学,研究语言和社会的各种关系,使用语言学的材料来描写和解释社会行为,并将语言当做社会现象考察。[1] 中文名 索绪尔 外文名 Saussure 概况听语音 在当前中国,“社会语言学”与“文化语言学”、“语言文化学”等有相混的地方,应该把它们区分开来为好,给“社会语言学”一个较为固定的内涵、一个较为稳定的外延,不能作为一个“漫无边际”的“糊里糊涂”的概念。 社会语言学在当前中国,主要是一些研究方言学的学者在做,或者说是一些学者从方言学的领域中转移过来的。这有一定的原因,方言与文化、方言与民俗之间,等等,本来就关系较为紧密,这也是促成中国社会语言学形成的一个原因。

社会语言学将从以下两个领域进行探索: 第一,是社会生活的变化将引起语言(诸因素)的变化,其中包括社会语境的变化对语言要素的影响。 第二,从语言(诸因素)的变化探究社会(诸因素)的变化。 在第一个领域中,社会是第一性,社会有了变化,才引起语言的变化。在第二个领域中社会仍是第一性,但未会有像语言相对论者所认为,有什么模式的语言就会产生什么样的社会模式或者社会文化。 社会语言学的任务是在于描述“语言和社会结构的共变”。“共变”是现代语言学常用的新术语。该命题说的“共变”是现代语言学常用的新术语。该命题说的“共变”似乎指语言是一个变数。这两个变数互相影响,互相作用,互相制约,互相接触而引起的互相变化。[2] 代表人物听语音 索绪尔 索绪尔(Saussure,1857-1913)首先提出社会语言学的研究方向。他认为Language分为两个方面: 一是语言(Langue)即平时人们研究的语言系统或是总结语言的使用,例如语法,句法,词法等; 另一个方面便是言语(Parole),即社会语言学,语言的当代的使用偏好,与当代社会相关联的研究方向。 但并未得到当时学者们的重视。

汉语人文性文化语言学

汉语的人文性与中国文化语言学 重评《马氏文通》 《马氏文通》与中国现代语言学之文化心态 我国传统的语文研究注重汉语人文价值的阐释与开发。它那以实用和体验为两翼的研究范式,一方面使小学成为经学附庸而无法达到“为语言而研究语言”的近代科学目标,一方面却使传统的汉语研究同中国文化的研究血肉交融在一起,成为数千年学术史中的一门显学。传统语文研究以人的感受去拥抱汉语的精神,运用辩证的两端来具象化,用简单的比喻来表述自己的语感和体验,从内容与形式的有机统一所产生的表达效果上整体地把握语言特征,这从现代科学的意义上说,固然缺乏理论体系的完整性、逻辑分析的严密性、概念表达的明晰性,然而它对于在世界语言之林中有很大特殊性的注重功能、注重内容、注重韵律、注重意会、以神统形的汉语来说,无疑有着不可忽视的长处。然而恰恰是在这一方面,诞生于本世纪初的文化变革中的中国现代语言学义无反顾地用西方语言研究的科学传统取代了汉语研究的人文传统,用冷漠的知性分析取代了辩证的语文感受。它一反传统小学“通经致用”的“奴婢”型学术规范,使中国语言学在精密化、形式化、科学化的道路上前进了具有革命意义的一大步,然而也为此付出了沉重的代价,丧失了整个传统语言研究的精华——人文性。在近代结构主义,尤其是美国描写语言学的深刻影响下,人们开始提倡语言的纯正描写,形成一种“僧侣”型的学术规范,即以理想的人为研究对象,而不考虑实际生活中的有血有肉的社会的人。中国现代语言学近百年的发展,在语言的“纯正”描写上越走越远,越走越窄,远远逸出了社会科学、人文科学所注重的广大文化领域,在莫须有的西方语言形式范畴下汲汲于汉语的机械化的形式分析,而所用的这些洋形式范畴几乎没有一个是汉语形式中明确的类。这种“科学”的强盛,“人文”的淡化,对于作为历史悠久的中国文化传统重要组成部分的汉语语言学来说是一种畸形发展,对于在世界语言之林中具有独特的人文性的汉语及其研究来说,是一种带有根本性的缺陷。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