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2015年秋季新版苏科版九年级数学上学期20、赤道上的钢丝绳校本教材

2015年秋季新版苏科版九年级数学上学期20、赤道上的钢丝绳校本教材

2015年秋季新版苏科版九年级数学上学期20、赤道上的钢丝绳校本教材

赤道上的钢丝绳

假定一根钢丝绳紧紧地捆

在地球赤道这个大圆周上,这根钢丝绳长大约为

40 000 000米.夜晚气温降低,钢丝绳遇冷收缩.你想会发生什么情况呢?如果气温仅仅降低1°,钢丝绳的长度要缩短十万分之一,它的全长因此要缩短400米,那么钢丝绳的半

径就要缩小米.这就是说,钢丝绳冷却后,由于缩短而要切入地面的深度竟有64

米之多.

作为生活小常识,生活中使用铁丝时,是不是首先要考虑这样的问题?铁路的铁轨为什么有间隙?电线电缆为什么途中打一个圈?明白它们的重要之处吧!

加油站的位置

现代汽车客运、货运繁忙,公路纵横交错、四通八达、为了方便,公路两旁的加油站形成了一道美丽的风景.现有三条公路的交会位置如下图所示,请你设计一下在交会附近的什么地方建立一座加油站,使得在这三条公路上运行的汽车到加油站的路程相等?

聪明的朋友一看便知三分,三条公路交会成三个交点,组成一个三角形,三角形的内心到三边的距离是相等的.因而,加油站就建立在内心的位置.

这个位置是满足我们的条件的,但满足条件的位置不仅仅这一处!

如果作△ABC的∠B、∠C的外角平分线交于点O1,那么O1到△ABC的三边所在的直线的距离也是相等的吗?(下图)O1也在△ABC的∠A的平分线上,我们把一个三角形一个内角的平分线与其余两角的外角平分线的交点称为这个三角形的旁心.以这点为圆心与三边所在直线都相切的圆称为这个三角形的旁切圆.每一个三角形有几个旁切圆呢?有几个旁切圆就有几个旁心.旁心和内心的位置到三条公路的距离都相等,所以我们的答案是共有四处可以建立满足条件的加油站.请你用尺规在我们的图上找出这些位置的点.

苏科版数学九年级上册 全册期末复习试卷(提升篇)(Word版 含解析)

苏科版数学九年级上册 全册期末复习试卷(提升篇)(Word 版 含解析) 一、选择题 1.如图,四边形ABCD 内接于 O ,若40A ∠=?,则C ∠=( ) A .110? B .120? C .135? D .140? 2.在半径为3cm 的⊙O 中,若弦AB =32,则弦AB 所对的圆周角的度数为( ) A .30° B .45° C .30°或150° D .45°或135° 3.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O 的直径为10,若圆心O 为坐标原点,则点()8,6P -与O 的位置关系是( ) A .点P 在O 上 B .点P 在 O 外 C .点P 在 O 内 D .无法确定 4.如图,已知AB 为 O 的直径,点C ,D 在O 上,若28BCD ∠=?,则ABD ∠= ( ) A .72? B .56? C .62? D .52? 5.如图,OA 是⊙O 的半径,弦BC ⊥OA ,D 是优弧BC 上一点,如果∠AOB =58o,那么∠ADC 的度数为( ) A .32o B .29o C .58o D .116o 6.已知⊙O 的半径是4,圆心O 到直线l 的距离d =6.则直线l 与⊙O 的位置关系是 ( )

A .相离 B .相切 C .相交 D .无法判断 7.如图,在△ABC 中,点D 、E 分别在边BA 、CA 的延长线上,AB AD =2,那么下列条件中能判断DE ∥BC 的是( ) A . 1 2 AE EC = B . 2EC AC = C . 1 2 DE BC = D . 2AC AE = 8.二次函数2 (1)3y x =-+图象的顶点坐标是( ) A .(1,3) B .(1,3)- C .(1,3)- D .(1,3)-- 9.数据3、4、6、7、x 的平均数是5,这组数据的中位数是( ) A .4 B .4.5 C .5 D .6 10.二次函数y =()2 1x ++2的顶点是( ) A .(1,2) B .(1,?2) C .(?1,2) D .(?1,?2) 11.二次函数y =x 2﹣2x +1与x 轴的交点个数是( ) A .0 B .1 C .2 D .3 12.小明同学发现自己一本书的宽与长之比是黄金比约为0.618.已知这本书的长为20cm ,则它的宽约为( ) A .12.36cm B .13.6cm C .32.386cm D .7.64cm 13.如图,点P (x ,y )(x >0)是反比例函数y= k x (k >0)的图象上的一个动点,以点P 为圆心,OP 为半径的圆与x 轴的正半轴交于点A ,若△OPA 的面积为S ,则当x 增大时,S 的变化情况是( ) A .S 的值增大 B .S 的值减小 C .S 的值先增大,后减小 D .S 的值不变 14.用配方法解方程2250x x --=时,原方程应变形为( ) A .2(1)6x -= B .2(1)6x += C .2(1)9x += D .2(1)9x -=

苏科版七年级数学上册全册知识点归纳

苏科版七年级数学上册全册知识点归纳 第2章 有理数 1.像10、13、155、117.3、0.55%这样的数是正数.它们都是比0大的数。 像-2、-13、-155、-117.3、0.55%这样的数是负数.它们都是比0小的数。 特别提醒: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 2.正整数,零和负整数统称整数,正分数和负分数统称分数.整数和分数统称有理数。 3.有理数:能够写成分数形式n m 的数叫做有理数。有限小数和循环小数都是有理数。 无理数:无限不循环小数叫做无理数。 实数:有理数和无理数统称为实数。 4.数轴:规定了原点、正方向和单位长度的直线叫作数轴; 数轴有三要素:原点、单位长度和正方向,三者缺一不可 。 数轴上的点和实数具有一一对应的关系。 5.在数轴上表示的两个数,右边的数总比左边的大. 正数都大于零,负数都小于零,正数大于负数. 两个正数,绝对值大的正数大;两个负数,绝对值大的负数小。 6.绝对值:数轴上表示一个数的点与原点的距离叫做这个数的绝对值。 相反数:符号不同、绝对值相同的两个数互为相反数,其中一个数叫做另一个数的相反数。 7.绝对值的性质:正数的绝对值是它本身;负数的绝对值是它的相反数;0的绝对值是0。 用字母表示:

?? ???-==)0()0(0)0(||<>a a a a a a 8.有理数加法法则: (1)同号两数相加,取相同符号,并把绝对值相加, (2)绝对值不等的异号加减,取绝对值较大的加数符号,并用较大的绝对值减去较小的绝对值.互为相反数的两个数相加得0, (3)一个数同0相加,仍得这个数。 有理数的加法同样拥有交换律和结合律(和整数得交换律和结合律一样)用字母表示为: 交换律:a+b=b+a 结合律:(a+b)+c=a+(b+c) 9.有理数减法法则:减去一个数,等于加上这个数的相反数。 10.有理数的乘法法则:两个数相乘,同号得正,异号得负,再把绝对值相乘; 任何数与0相乘都得0。 几个不等于0的数相乘,积的符号由负因数的个数决定。 有理数乘法运算律: 交换律:a×b= b×a 结合律:(a×b)×c=a×(b×c) 分配律:(a+b)×c=a×c+b×c 11.有理数除法法则: 除以一个不等于0的数,等于乘这个数的倒数 两个不等于0的数相除,同号得正,异号得负,并把绝对值相除。 0除以任何一个不等于0的数,都得0. 12.求几个相同因数积的运算,叫做乘法,乘方的结果叫幂。 应当注意,乘方是一种运算,幂是乘方运算的结果.

苏科版七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点 教案

《有理数》知识点总结归纳 正数和负数 ⒈正数和负数的概念 负数:比0小的数正数:比0大的数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 注意:①字母a可以表示任意数,当a表示正数时,-a是负数;当a表示负数时,-a是正数;当a表示0时,-a仍是0。(如果出判断题为:带正号的数是正数,带负号的数是负数,这种说法是错误的,例如+a,-a就不能做出简单判断) ②正数有时也可以在前面加“+”,有时“+”省略不写。所以省略“+”的正数的符号是正号。 2.具有相反意义的量 若正数表示某种意义的量,则负数可以表示具有与该正数相反意义的量,比如: 零上8℃表示为:+8℃;零下8℃表示为:-8℃ 3.0表示的意义 ⑴0表示“没有”,如教室里有0个人,就是说教室里没有人; ⑵0是正数和负数的分界线,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如: 有理数 1.有理数的概念 ⑴正整数、0、负整数统称为整数(0和正整数统称为自然数) ⑵正分数和负分数统称为分数 ⑶正整数,0,负整数,正分数,负分数都可以写成分数的形式,这样的数称为有理数。 理解:只有能化成分数的数才是有理数。①π是无限不循环小数,不能写成分数形式,不是有理数。②有限小数和无限循环小数都可化成分数,都是有理数。 注意:引入负数以后,奇数和偶数的范围也扩大了,像-2,-4,-6,-8…也是偶数,-1,-3,-5…也是奇数。 2.有理数的分类 ⑴按有理数的意义分类⑵按正、负来分 正整数正整数 整数 0 正有理数 负整数正分数 有理数有理数 0 (0不能忽视)正分数负整数 分数负有理数 负分数负分数 总结:①正整数、0统称为非负整数(也叫自然数) ②负整数、0统称为非正整数 ③正有理数、0统称为非负有理数 ④负有理数、0统称为非正有理数 数轴 ⒈数轴的概念 规定了原点,正方向,单位长度的直线叫做数轴。

苏科版七年级数学上册 有理数(基础篇)(Word版 含解析)

一、初一数学有理数解答题压轴题精选(难) 1.如图所示,一个点从数轴上的原点开始,先向右移动3个单位长度,再向左移动5个单位长度,可以看到终点表示的数是﹣2,已知点A、B是数轴上的点,请参照图并思考,完成下列各题. (1)如果点A表示数﹣3,将点A向右移动7个单位长度,那么终点B表示的数是________,A、B两点间的距离是________; (2)如果点A表示数3,将A点向左移动7个单位长度,再向右移动5个单位长度,那么终点B表示的数是________,A、B两点间的距离为________; (3)如果点A表示数﹣4,将A点向右移动16个单位长度,再向左移动25个单位长度,那么终点B表示的数是________,A、B两点间的距离是________; (4)一般地,如果A点表示的数为m,将A点向右移动n个单位长度,再向左移动p个单位长度,那么请你猜想终点B表示什么数?A、B两点间的距离为多少? 【答案】(1)4;7 (2)1;2 (3)﹣13;9 (4)解:一般地,如果A点表示的数为m,将A点向右移动n个单位长度,再向左移动p 个单位长度,那么请你猜想终点B表示m+n﹣p,A、B两点间的距离为|n﹣p|. 【解析】【解答】解:(1)如果点A表示数﹣3,将点A向右移动7个单位长度,那么终点B表示的数是4,A、B两点间的距离是7;(2)如果点A表示数3,将A点向左移动7个单位长度,再向右移动5个单位长度,那么终点B表示的数是1,A、B两点间的距离为2;(3)如果点A表示数﹣4,将A点向右移动16个单位长度,再向左移动25个单位长度,那么终点B表示的数是﹣13,A、B两点间的距离是9; 【分析】(1)根据数轴上的点向右平移加,可得B点表示的数,根据数轴上两点间的距离是大数减小数,可得答案;(2)根据数轴上的点向右平移加,向左平移减,可得B点表示的数,根据数轴上两点间的距离是大数减小数,可得答案;(3)根据数轴上的点向右平移加,向左平移减,可得B点表示的数,根据数轴上两点间的距离是大数减小数,可得答案;(4)根据数轴上的点向右平移加,向左平移减,可得B点表示的数,根据数轴上两点间的距离是大数减小数,可得答案; 2.在学习绝对值后,我们知道,|a|表示数a在数轴上的对应点与原点的距离.如:|5|表示5在数轴上的对应点到原点的距离.而|5|=|5﹣0|,即|5﹣0|表示5、0在数轴上对应的两点之间的距离.类似的,有:|5﹣3|表示5、3在数轴上对应的两点之间的距离;|5+3|=|5﹣(﹣3)|,所以|5+3|表示5、﹣3在数轴上对应的两点之间的距离.一般地,点A、B在数轴上分别表示有理数a、b,那么A、B之间的距离可表示为|a﹣b|. 请根据绝对值的意义并结合数轴解答下列问题:

苏科版数学九年级上册知识梳理

苏科版数学九年级上册知识梳理 第一章一元二次方程 1.1一元二次方程 1、概念:只含有一个未知数,且未知数的最高次数是2的整式方程叫做一元二次方程 2、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形式 (1)形如ax2+bx+c=0(a、b、c是常数,a≠0),其中ax2、bx、c分别叫做二次项、一次项和常数项,a、b分别叫做二次项系数、一次项系数 (2)特殊的一元二次方程 ax2=0(a≠0,b=0,c=0) ax2+c=0(a≠0,b=0,c≠0) ax2+bx=0(a≠0,b≠0,c=0) 注意:二次项系数a≠0 (3)化一元二次方程为一般形式的方法: 整理一元二次方程的常用手段是去分母、去括号、移项、合并同类项等 (4)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形式的特征: 等号的左边是按x的降幂进行排列,右边等于0 3、根据实际问题列出一元二次方程 从实际问题中抽象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步骤: (1)审题,认真阅读题目,弄清未知量和已知量之间的关系 (2)设出合适的未知数 (3)确定相等关系 (4)根据等量关系列出方程 1.2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 直接开平方法 1、如果一个一元二次方程的左边是一个含有未知数的完全平方式,右边是一个非负数,就可以用直接开平方法求解 2、直接开平方法的使用范围和理论依据:

(1)直接开平方法适合解形如x2=b和(x-a)2=b的方程,其中b≥0,因为若b<0,方程无解 (2)直接开平方法的实质是吧一个一元二次方程降次为两个一元一次方程来求方程的根,因此要注意方程应该有两个根 配方法 配方法是通过配方将一元二次方程左边化为完全平方的形式,再利用直接开平方法求解,这种解一元二次方程的方法叫做配方法。配方法是一种重要的数学思想,它以a2±2ab+b2=(a ±b)2为依据,其基本步骤为: (1)在方程两边同除以二次项系数a,把二次项系数化为1; (2)把常数项移到等式的右边; (3)方程两边同时加上一次项系数一半的平方; (4)方程左边写成完全平方式,右边化简为常数; (5)利用直接开平方法解方程。 公式法 用公式法解一元二次方程ax2+bx+c=0(a≠0)的根为x= a2 ac 4- b b-2 ± (b2-4ac≥0)。把 x= a2 ac 4- b b-2 ± 叫做一元二次方程的求根公式 一般步骤: (1)把一元二次方程化为一般形式; (2)确定a、b、c的值 (3)求出b2-4ac的值,若b2-4ac<0,则方程无解;(4)若b2-4ac≥0,代入求根公式求出x1,x2

苏科版九年级数学上册全册知识点归纳

)的方程两边直接开平方而转化为两个一元一次方程的方 ③化二次项系数为 方,即方程两边都加上一次项系数的一半的平方;化原方程为 可以用两边开平方来求出方程的解;如果 公式法:公式法是用求根公式求出一元二次方程的解的方法.它是通过配方推导出来的.一元二 ± 因式分解的方法:提公因式、公式法、十字相乘法。 .一元二次方程的注意事项:

、一个四边形的四个顶点都在同一个圆上,这个四边形叫做圆的内接四边形。、圆内接四边形的对角互补。

x n,我们把n个数的算术平均数,简称平通常,平均数可以用来表示一组数据的

并不总是相同的,有时有些数据比其他的更重要.所以,我们在计算这组数据的平均数时,往往根据其重要程度,分别给每个数据一个” n个数据,个数据的权数,则称为这组数据的加权平均数 .将一组数据按从小到大排列,处于中间位置的数(奇数个数时)或中间两个数的平均数(偶数个数时)叫做这组数据的中位数. 在生活中可用平均数、众数和中位数这三个特征数来描述一组数据的集中趋势,它们各有不同的侧重点,需联系实际选择。 )如何理解 众数是指一组数据中出现次数最多的那个数据,它的大小只与一组一组数据中的部分数据有关,一组数据的众数可能有一个或几个,也可能没有。 .描述一组数据的离散程度可采取许多方法,在统计中常先求这组数据的平均数,再求这组数据与平均数的差的平方和的平均数,用这个平均数来衡量这组数据的波动大小 -)-)-)-) (二)通常,一组数据的方差越小,这组数据的离散程度越小,这组数据也就越稳定. .标准差:有些情况下,需用到方差的算术平方根,即,

一般地,设一个试验的所有可能发生的结果有 中的一个结果出现.如果每个结果出现的机会均等,那么我们说这 出现的机会都一样,那么我们就称这个试验的结果具有等可能性. 表示一次试验所有等可能出现的结果数) 树状图它可以帮助我们不重复、不遗漏地列出所有可能出现的结果。 小结:当一次试验要涉及两个因素(例如掷两个骰子)并且可能出现的结果数目较多时,为不重不

苏教版七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点整理

有理数 1.有理数的概念 ⑴正整数、0、负整数统称为整数(0和正整数统称为自然数) ⑵正分数和负分数统称为分数 ⑶正整数,0,负整数,正分数,负分数都可以写成分数的形式,这样的数称为有理数。 理解:只有能化成分数的数才是有理数。①π是无限不循环小数,不能写成分数形式,不是有理数。②有限小数和无限循环小数都可化成分数,都是有理数。 注意:引入负数以后,奇数和偶数的范围也扩大了,像-2,-4,-6,-8…也是偶数,-1,-3,-5…也是奇数。 2.有理数的分类 ⑴按有理数的意义分类⑵按正、负来分 正整数正整数 整数 0 正有理数 负整数正分数 有理数有理数 0 (0不能忽视) 正分数负整数 分数负有理数 负分数负分数 总结:①正整数、0统称为非负整数(也叫自然数) ②负整数、0统称为非正整数 ③正有理数、0统称为非负有理数 ④负有理数、0统称为非正有理数 数轴 ⒈数轴的概念 规定了原点,正方向,单位长度的直线叫做数轴。 注意:⑴数轴是一条向两端无限延伸的直线;⑵原点、正方向、单位长度是数轴的三要素,三者缺一不可;⑶同一数轴上的单位长度要统一;⑷数轴的三要素都是根据实际需要规定的。 2.数轴上的点与有理数的关系 ⑴所有的有理数都可以用数轴上的点来表示,正有理数可用原点右边的点表示,负有理数可用原点左边的点表示,0用原点表示。 ⑵所有的有理数都可以用数轴上的点表示出来,但数轴上的点不都表示有理数,也就是说,有理数与数轴上的点不是一一对应关系。(如,数轴上的点π不是有理数) 3.利用数轴表示两数大小 ⑴在数轴上数的大小比较,右边的数总比左边的数大; ⑵正数都大于0,负数都小于0,正数大于负数; ⑶两个负数比较,距离原点远的数比距离原点近的数小。 4.数轴上特殊的最大(小)数 ⑴最小的自然数是0,无最大的自然数; ⑵最小的正整数是1,无最大的正整数; ⑶最大的负整数是-1,无最小的负整数 5.a可以表示什么数

新苏教版九年级数学上册《一元二次方程》教案

墙xm 5m 3m x x 《一元二次方程》教案 教学目标:1、正确理解一元二次方程意义,并能判断一个方程是否是一元二次方程; 2、知道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形式)0(02≠=++a c bx ax 和各项及系数,常数项。 教学重点:通过实际问题情境,用建模思想列出方程,体会一元二次方程的定义及意义。 教学难点:理解并会用一元二次方程一般形式中0≠a 这一条件 教学过程: 一、情境创设: 问题1:正方形的面积是22cm ,求它的边长。 问题2:如图矩形花圃一面靠墙,另外三面所围的栅栏的总长度是19m,如果花 圃的面积是242m ,求花圃的长和宽. 问题3:如图梯子斜靠在墙上,梯子的底端与墙的距离是3m,如果梯子底端向右滑动的距离与梯子顶端向下滑动的距离相等,求梯子滑动的距离. 二、自学:观察归纳 观察上面所列的方程,讨论它们与我们所学的一元一次方程有什么异同? 一元二次方程的概念:只含有______未知数,且未知数的最高次数是______的______方程叫一元二次方程。 注:认识一元二次方程需从以下几个方面去考虑: (1)只含有一个未知数;(2)未知数最高次数2;(3)方程是整式方程; (4)有的方程要整理后才能判断是否是一元二次方程。 三、互助探究: 1、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形式 任何一个关于x 的一元二次方程都可以化成c b a c bx ax 、、(02=++是常数0a ≠)的形式,这种形式叫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形式,其中c bx ax 、、2 分别叫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b a 、分别叫做_________和_________。 注意:(1)二次项系数0a ≠;(2)方程化为一般形式后才能确定二次项、一次项、常数项。

苏科版初中数学九年级上册同步全解

苏科版初中数学九年级上册2012 目录 第一章图形与证明(二) (4) 本章综合解说 (4) 1.1 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和判定 (4) 学习目标 (4) 知识详解 (4) 课外拓展 (8) 1.2 直角三角形全等的判定 (8) 学习目标 (8) 知识详解 (8) 课外拓展 (13) 1.3 平行四边形、矩形、菱形、正方形的性质和判定 (14) 学习目标 (14) 知识详解 (14) 课外拓展 (18) 1.4 等腰梯形的性质和判定 (19) 学习目标 (19) 知识详解 (19) 课外拓展 (23) 1.5 中位线 (24) 学习目标 (24) 知识详解 (24) 课外拓展 (28) 中考链接 (28) 单元总结 (30) 单元测试 (33) 第二章数据的离散程度 (38) 本章综合解说 (38) 2.1 极差 (38) 学习目标 (38) 知识详解 (38) 课外拓展 (41) 2.2 方差与标准差 (42) 学习目标 (42) 知识详解 (42) 课外拓展 (45) 2.3 用计算器求标准差和方差 (46) 学习目标 (46) 知识详解 (46) 课外拓展 (48)

中考链接 (49) 单元总结 (50) 单元测试 (51) 第三章二次根式 (55) 本章综合解说 (55) 3.1 二次根式 (55) 学习目标 (55) 知识详解 (55) 课外拓展 (58) 3.2 二次根式的乘除 (58) 学习目标 (58) 知识详解 (58) 课外拓展 (61) 3.3 二次根式的加减 (61) 学习目标 (61) 知识详解 (61) 课外拓展 (63) 中考链接 (64) 单元总结 (65) 单元测试 (66) 第四章一元二次方程 (70) 本章综合解说 (70) 4.1 一元二次方程 (70) 学习目标 (70) 知识详解 (71) 课外拓展 (73) 4.2 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 (73) 学习目标 (73) 知识详解 (73) 课外拓展 (77) 4.3 用一元二次方程解决问题 (77) 学习目标 (77) 知识详解 (78) 课外拓展 (81) 中考链接 (81) 单元总结 (82) 单元测试 (84) 第五章中心对称图形(二) (87) 本章综合解说 (87) 5.1 圆 (87) 学习目标 (87) 知识详解 (87) 课外拓展 (90) 5.2 圆的对称性 (91)

最新苏教版七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点总结

七年级数学(上)知识点总结 第一章数学与我们同行 知识点1 数字与生活 生活中我们所遇到的很多数字都蕴含着很多的数学问题,数学已成为人们表达与交流的工具。例如,身份证号码、学生的学籍号、火车的列次等。 知识点2 图形与生活 生活中充满了图形,多姿多彩的图形不仅美化了我们的生活,还包含着丰富的信息和数学知识。 知识点3 动手操作 动手操作主要是让学生在实际操作的基础上设计相关的图形及制作相关图案。这类题病根是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动手操作包括折叠、裁剪、拼图等各种活动。 知识点4 找规律 这类问题主要是通过一些数字或图形信息,寻求其内在的共同之处,也就是具有规律性的问题。 知识点5 统计知识 在进行生产、生活和科学研究时,往往需要收集数据,并把数据加以分类、整理,需要求出数据的平均数,或者制成统计表、统计图,用来反应所了解的情况,这样的工作就是统计。 第二章有理数 2.1正数与负数 正数:大于零的数,正数前面可以放“+”来表示(通常省略不写)。正数可分为正整数和正分数。 负数:小于零的数,负数前面放上“-”来表示。负数可分为负整数和负分数。 注意: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同时,0属于偶数、整数、非正数、非负数、非正整数、非负整数。 我们把正整数、零和负整数统称为整数,正分数、负分数统称分数。 2.2 有理数与无理数 整数和分数统称为有理数。 我们把能够写成分数形式m n(m、n是整数,n≠0)的数叫做有理数。 实际上,有限小数和循环小数都可以化为分数,它们都是有理数。无限不循环小数叫做无理数。

有理数 有理数知识点提示: (1)有理数可按不同标准分类,标准不同,分类也不同。 (2)在分类时,要注意0的地位和意义。 (3)有理数的分类方法有很多,不论采取哪种分类方法,在对有理数分类时,都要做到不重不漏。 (4)习惯上,把正整数、0统称为非负整数(也叫自然数);把负整数、0统称为非正整数,正有理数、0统称为非负有理数,负有理数、0统称为非正有理数。 无理数知识点提示 (1)只有满足“无限”和“不循环”这两个条件,才是无理数。 (2)圆周率π是无理…… (3)无理数与有理数的和差一定是无理数。 (4)无理数乘或除以一个不为0的有理数一定是无理数。 (5)无理数分为正无理数和负无理数。 注意: (1)容易出错的原因是不按标准分类,即分类标准混乱;(2)易将0忽略,0既不是正数, 也不是负数;(3)如π2 有分数线,但它不是分数,是无理数。 2.3数 轴 单位长度: 像这样规定了原点、单位长度和正方向的直线叫做数轴。 数轴定义包含三层含义:①数轴是一条可以向端无限延伸的直线;②数轴有三要素:原点、正方向、单位长度;③注意“规定”二字,是说原点的位置、正方向的选取、单位长度的大整 数 分 数 正整数 零 负整数 自然数 正分数 负分数

苏科版七年级上册数学试卷

2010—2011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七年级数学 (满分:150分 测试时间:120分钟) 题 号 一 二 三 总分 合分人 1-10 11-18 19 20 21 2 2 23 2 4 25 26 得 分 一.选择题(每题有且只有一个答案正确,请把你认为正确的答案前的字母填入下表相应的空格内,每题3分,计30分)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1、下列式子中,正确的是 A .55-=- B .55-=- C .10.52-=- D .1122 --= 2、实数a 、b 在数轴上的位置如图所示,则下列式子成立的是 2011.01 学校 姓名 考试 班级 密 封

A .a +b>0 B .a >-b C .a +b<0 D .-a

苏教版--九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整理

九年级(上)知识点归纳 第一章图形与证明(二) 1.1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和判定 1.等腰三角形性质定理: 等腰三角形的两个底角相等 等腰三角形的顶角平分线、底边上的中线、底边上的高互相重合(简称“三线合一”) 2.等腰三角形判定定理:如果一个三角形的两个角相等,那么这两个角所对的边也相等(简称“等角对等边”)1.2直角三角形全等的判定定理: 1.判定定理:斜边和一条直角边对应相等的两个直角三角形全等(简称“HL”)。 2.角平分线的性质:角平分线上的点到这个角的两边的距离相等。 3.角平分线的判定:角的内部到角的两边距离相等的点,在这个角的平分线上。 推论:直角三角形中,30°的角所对的直角边事斜边的一半。 1.3:平行四边形、矩形、菱形、正方形的性质和判定 1.平行四边形性质定理: 定理1:平行四边形的对边相等。 定理2: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相等。 定理3: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线互相平分。 2.平行四边形判定定理: 从边:1两组对边分别平行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2一组对边平行且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3两组对边分别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对角线:对角线互相平分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3.矩形的性质定理: 定理1:矩形的4个角都是直角。 定理2:矩形的对角线相等。 定理: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中线等于斜边的一半。 4.矩形的判定定理: 1.有三个角是直角的四边形是矩形。 2.对角线相等的平行四边形是矩形 5.菱形的性质定理: 定理1:菱形的4边都相等。 定理2:菱形的对角线相互垂直,并且每一条对角线平分一组对角。 6.菱形的判定定理: 1.四条边都相等的四边形是菱形。 2.对角线互相垂直的平行四边形是菱形 7.正方形的性质定理: 正方形的4个角都是直角,4条边都相等,对角线相等且互相垂直平分,每一条对角线平分一组对角。 正方形即是特殊的矩形,又是特殊的菱形,它具有矩形和菱形的所有性质。 8.正方形的判定定理: 1、有一个角是直角的菱形是正方形。 2、有一组邻边相等的平行四边形是正方形 1.4:等腰梯形的性质和判定 1.等腰梯形的性质定理: 定理1:等腰梯形同一底上的两底角相等。 定理2:等腰梯形的两条对角线相等。

苏科版九年级上册数学期末复习试卷

苏科版九年级上册数学期末复习试卷 一、选择题 1.已知3 sin α=,则α∠的度数是( ) A .30° B .45° C .60° D .90° 2.某大学生创业团队有研发、管理和操作三个小组,各组的日工资和人数如下表所示.现从管理组分别抽调1人到研发组和操作组,调整后与调整前相比,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 .团队平均日工资不变 B .团队日工资的方差不变 C .团队日工资的中位数不变 D .团队日工资的极差不变 3.已知△ABC ,以AB 为直径作⊙O ,∠C =88°,则点C 在( ) A .⊙O 上 B .⊙O 外 C .⊙O 内 4.若x=2y ,则x y 的值为( ) A .2 B .1 C . 12 D . 13 5.两个相似三角形的面积比是9:16,则这两个三角形的相似比是( ) A .9︰16 B .3︰4 C .9︰4 D .3︰16 6.在Rt △ABC 中,∠C=90°,BC=4,AC=3,CD ⊥AB 于D ,设∠ACD=α,则cosα的值为 ( ) A . 45 B . 34 C . 43 D . 35 7.分别写有数字﹣4,0,﹣1,6,9,2的六张卡片,除数字外其它均相同,从中任抽一张,则抽到偶数的概率是( ) A . 16 B . 13 C . 12 D . 23 8.方程x 2﹣3x =0的根是( ) A .x =0 B .x =3 C .10x =,23x =- D .10x =,23x = 9.把二次函数y =2x 2的图象向右平移3个单位,再向上平移2个单位后的函数关系式是 ( ) A .22(3)2y x =-+ B .22(3)2y x =++ C .22(3)?2y x =- D .22(3)?2y x =+ 10.二次函数2 2y x x =-+在下列( )范围内,y 随着x 的增大而增大. A .2x < B .2x > C .0x < D .0x >

苏科版七年级上册数学数学参考答案

七年级数学参考答案 一、填空填:(每小题2分,共20分) 1.-12 2.> 3.-ab 2或-a 2b 4.608914.7281 5.(1-40%)a(或a-40%a 或60%a 或0.6a) 6.x 2+x 7.< 8.(略) 9.11 10.3, 1. 二、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16分) 11~14 ADCA 15~18 ADBA 三、解答题: 19.-|-3.5|<-12<0<112 <+2.5<-(-4). (2分) 数轴上点表示正确.(4分) 20.(1)原式=2-2 (3分) =0. (4分) (2)原式=(-13-16)+(14-12)=-12-14 (3分) =-34 .(4分) (3)原式=1-14 (3分) =34 . (4分) (4)原式=-1+2-8 (3分) =-7.(4分) 21.(1)原式=-a-4b. (3分) (2)原式=2x+5x-3y-6x-2y (2分) =x-5y. (3分) (3)原式=5ab 2-3[2a 2b-2a 2b+4ab 2] =5ab 2-6a 2b+6a 2b-12ab 2 (2分) =-7ab 2. (3分) 22.由已知,得a=-1.(1分) (1)当a=-1时,a 3-1=-2; (2分) (2)(a-1)(a 2+a+1)=-2(1-1+1)=-2;(4分) (3)发现a 3-1=(a-1)(a 2+a+1). (6分) 23.所求多项式:(2a 2-4ab+b 2)+(-3a 2+2ab-5b 2)(2分) = 2a 2-4ab+b 2 -3a 2+2ab-5b 2(3分) = 5a 2-6ab+6b 2. (4分) 四、解答题:24.(1)图略;(画图正确给4分) (2)C 村离A 村为:2+4=6(km);(4分) (3)小华一共走了:2+3+9+4=18(km).(6分) 25.原式=7x 3-6x 3y+3x 2y+3x 3+6x 3y-3x 2y-10x 3=0;(2分) 当x=-2007,y=2008时,原式=0.(4分) 26.(1)当a=15时,b=0.8(220-15)=164(次). (2分) (2)当a=45时,b=0.8(220-45) =140(次). (3分) 因为22×60÷10=132<140, 所以他没有危险.(4分) 27.(1)游泳池面积:mn.(1分) 休息区面积:14 πn 2.(2分) (2)绿地面积:ab-mn-14 πn 2. (3分) (3)设计不合理.(4分) 理由:由已知,得a=1.5b,m=0.5a,n=0.5b. 所以12ab-mn-14 πn 2=π16>0.即小亮设计的游泳池面积达不到要求. (5分) 28.(1)付款:方案一:1062元;方案二:1079元:方案三:1039元:方案四:1056元.(2分) 所以选择方案三付款省钱.(3分) (2)正确填写下表(4分) 规律:商品标价接近600元的按促销方式②购买,标价接近800元的按促销方式①购买.或标价大于600元且小于720元按促销方式②购买,标价大于720元且小于800元按促销方式①购买.(6分) (其它表述正确,或能将两种购物方式抽象概括成一次函数并能正确解答的均可给分)

苏教版九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整理.pdf

九年级(上)知识点归纳 第一章图形与证明(二) 1.1 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和判定 1.等腰三角形性质定理: 等腰三角形的两个底角相等 等腰三角形的顶角平分线、底边上的中线、底边上的高互相重合(简称“三线合一”) 2.等腰三角形判定定理:如果一个三角形的两个角相等,那么这两个角所对的边也相等(简称“等角对等边”)1.2 直角三角形全等的判定定理: 1.判定定理:斜边和一条直角边对应相等的两个直角三角形全等(简称“HL”)。 2.角平分线的性质:角平分线上的点到这个角的两边的距离相等。 3.角平分线的判定:角的内部到角的两边距离相等的点,在这个角的平分线上。 推论:直角三角形中,30°的角所对的直角边事斜边的一半。 1.3:平行四边形、矩形、菱形、正方形的性质和判定 1.平行四边形性质定理: 定理1:平行四边形的对边相等。 定理2: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相等。 定理3: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线互相平分。 2.平行四边形判定定理: 从边:1两组对边分别平行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2一组对边平行且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3两组对边分别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对角线:对角线互相平分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3.矩形的性质定理: 定理1:矩形的4个角都是直角。 定理2:矩形的对角线相等。 定理: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中线等于斜边的一半。 4.矩形的判定定理: 1.有三个角是直角的四边形是矩形。 2.对角线相等的平行四边形是矩形 5.菱形的性质定理: 定理1:菱形的4边都相等。 定理2:菱形的对角线相互垂直,并且每一条对角线平分一组对角。 6.菱形的判定定理: 1.四条边都相等的四边形是菱形。 2.对角线互相垂直的平行四边形是菱形 7.正方形的性质定理: 正方形的4个角都是直角,4条边都相等,对角线相等且互相垂直平分,每一条对角线平分一组对角。 正方形即是特殊的矩形,又是特殊的菱形,它具有矩形和菱形的所有性质。 8.正方形的判定定理: 1、有一个角是直角的菱形是正方形。 2、有一组邻边相等的平行四边形是正方形 1.4:等腰梯形的性质和判定 1. 等腰梯形的性质定理: 定理1:等腰梯形同一底上的两底角相等。 定理2:等腰梯形的两条对角线相等。

苏教版九年级上册数学试卷及答案

九年级上数学摸底试卷 没有比人更高的山,没有比脚更长的路。亲爱的同学们请相信自己,沉着应答,你一定能愉快地完成这次测试之旅,让我们一同走进这次测试吧。祝你成功!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3分,满分3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 目要求的。) 1. 将图1所示的图案通过平移后可以得到的图案是( ) 2. 如图2,AB ∥CD ,直线l 分别与AB 、CD 相交,若∠1=130°,则∠2=( ) (A )40° (B )50° (C )130° (D )140° 3. 实数a 、b 在数轴上的位置如图3所示,则a 与b 的大小关系是( ) (A )b a < (B )b a = (C )b a > (D )无法确定 4. 二次函数2)1(2 +-=x y 的最小值是( ) (A )2 (B )1 (C )-1 (D )-2 5. 图4是广州市某一天内的气温变化图,根据 图4,下列说法 中错误.. 的是( ) (A )这一天中最高气温是24℃ (B )这一天中最高气温与最低气温的差为16℃ (C )这一天中2时至14时之间的气温在逐渐升高 (D )这一天中只有14时至24时之间的气温在逐渐降低 6. 下列运算正确的是( ) (A )22 2 )(n m n m -=- (B ))0(1 2 2≠= -m m m (C )422)(mn n m =? (D )6 4 2)(m m = 7. 下列函数中,自变量x 的取值范围是x ≥3的是( ) (A )1 = y (B )1=y

(C )3-=x y (D )3-=x y 8. 只用下列正多边形地砖中的一种,能够铺满地面的是( ) (A )正十边形 (B )正八边形 (C )正六边形 (D )正五边形 9. 已知圆锥的底面半径为5cm ,侧面积为65πcm 2,设圆锥的母线与高的夹角为θ(如图 5)所示),则sin θ的值为( ) (A ) 125 (B )135 (C )1310 (D )13 12 10. 如图6,在 ABCD 中,AB=6,AD=9,∠BAD 的平分 线交BC 于点BG=24,则 E ,交DC 的延长线于点 F ,B G ⊥AE ,垂足为G ,ΔCEF 的周长为( ) (A )8 (B )9.5 (C )10 (D )11.5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6小题,每小题3分,满分18分) 11. 已知函数x y 2 = ,当x =1时,y 的值是________ 12. 在某校举行的艺术节的文艺演出比赛中,九位评委给其中一个表演节目现场打出的分数如下:9.3,8.9, 9.3,9.1,8.9,8.8,9.3,9.5,9.3,则这组数据的众数是________ 13. 绝对值是6的数是________ 14. 已知命题“如果一个平行四边形的两条对角线互相垂直,那么这个平行四边形是菱形”,写出它的逆命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 如图7-①,图7-②,图7-③,图7-④,…,是用围棋棋子按照某种规律摆成的一行“广”字,按照这种 规律,第5个“广”字中的棋子个数是________,第n 个“广”字中的棋子个数是______ 16. 如图8是由一些相同长方体的积木块搭成的几何体的三 视图,则此几何体共由________块长方体的积木搭成

苏教版初一数学上知识点整理

⑴按有理数的意义分类 ⑵按正、负来分 初一数学上知识点总结归纳 代数初步知识 1.代数式:用运算符号“+ — X 十 代数式(字母所取得数应保证它所在的式子有意义,其次字母所取得数还应使实际生活或生产有意义; 单独一个数或一个字母也是代数式) 2. 列代数式的几个注意事项: (1) 数与字母相乘,或字母与字母相乘通常使用“ ? ”乘,或省略不写; (2) 数与数相乘,仍应使用“X”乘,不用“? ”乘,也不能省略 乘号; (3) 数与字母相乘时,一般在结果中把数写在字母前面,如 a x 5应写成5a ; 1 3 (4) 带分数与字母相乘时,要把带分数改成假分数形式,如 a x 1丄应写成-a ; 2 2 (5) 在代数式中出现除法运算时,一般用分数线将被除式和除式联系,如 3十a 写成?的形式; a (6) a 与 b 的差写作a-b ,要注意字母顺序;若只说两数的差,当分别设两数为 a 、 b 时,则应分类, 写 做a-b 和b-a . 3. 几个重要的代数式:(m n 表示整数) (1) a 与b 的平方差是: a 2-b 2 ; a 与b 差的平方是:(a-b ) 2 (2) 若a 、b 、c 是正整数,则两位整数是: 10a+b ,则三位整数 是:100a+10b+c ; (3) 若m n 是整数,则被5除商m 余n 的数是:5m+n ;偶数是:2n ,奇数是:2n+1;三个连 续整数是: n-1、n 、n+1 ; 负数:比0小的数 正数:比0大的数 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 注意:①字母a 可以表示任意数,当 a 表示正数时,-a 是负数;当a 表示负数时, 示0时,-a 仍是0。(如果出判断题为:带正号的数是正数,带负号的数是负数,这种说法是错误的, 例如+a,-a 就不能做出简单判断) ② 正数有时也可以在前面加“ +”,有时“ +”省略不写。所以省略“ +”的正数的符 号是正号。 2. 具有相反意义的量 若正数表示某种意义的量,则负数可以表示具有与该正数相反意义的量,比如: 零上8C 表示为:+8C ;零下8 C 表示为:-8 C 3.0表示的意义 ⑴0表示“没有”,如教室里有0个人,就是说教室里没有人; ⑵0是正数和负数的分界线, 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 不是有理数; 有理数1.有理数的概念 ⑴正整数、0、负整数统称为整数(0和正整数统称为自然数) ⑵正分数和负分数统称为分数 ⑶正整数,0,负整数,正分数,负分数都可以写成分数的形式,这样的数称为有理数。 理解:只有能化成分数的数才是有理数。①n 是无限不循环小数,不能写成分数形式,不是有理数。② 有限小数和无限循连接数及表示数的字母的式子称为 (4)若b > 0,则正数是:a 2+b ,负数是: 正数和负数1?正数和负数的概念 -a 2 -b ,非负数是: aj_,非正数是: 2 -a -a 是正数;当 a 表

苏科版数学七年级上册教材梳理

苏科版数学七年级上册教材梳理 第二章有理数 2.1正数和负数 ⒈正数和负数的概念 负数:比0小的数正数:比0大的数 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 注意:①字母a可以表示任意数,当a表示正数时,-a是负数;当a表示负数时,-a是正数;当a表示0时,-a仍是0。(如果出判断题为:带正号的数是正数,带负号的数是负数,这种说法是错误的,例如+a,-a就不能做出简单判断)②正数有时也可以在前面加“+”,有时“+”省略不写。所以省略“+”的正数的符号是正号。 2.具有相反意义的量 若正数表示某种意义的量,则负数可以表示具有与该正数相反意义的量,比如:零上8℃表示为:+8℃;零下8℃表示为:-8℃ 3.0表示的意义 ⑴0表示“没有”; ⑵0是正数和负数的分界线,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 2.2有理数 1.有理数的概念 ⑴正整数、0、负整数统称为整数(0和正整数统称为自然数) ⑵正分数和负分数统称为分数 ⑶正整数,0,负整数,正分数,负分数都可以写成分数的形式,这样的数称为有理数。

理解:只有能化成分数的数才是有理数。①π是无限不循环小数,不能写成分数形式,不是有理数。②有限小数和无限循环小数都可化成分数,都是有理数。注意:引入负数以后,奇数和偶数的范围也扩大了,像-2,-4,-6,-8…也是偶数,-1,-3,-5…也是奇数。 2.有理数的分类 ⑴按有理数的意义分类⑵按正、负来分 正整数正整数整数 0 正有理数 负整数正分数 有理数有理数 0 正分数负整数分数负有理数 负分数负分数 总结:①正整数、0统称为非负整数(也叫自然数) ②负整数、0统称为非正整数 ③正有理数、0统称为非负有理数 ④负有理数、0统称为非正有理数 2.3数轴 ⒈数轴的概念 规定了原点,正方向,单位长度的直线叫做数轴。 注意:⑴数轴是一条向两端无限延伸的直线;⑵原点、正方向、单位长度是数轴的三要素,三者缺一不可;⑶同一数轴上的单位长度要统一;⑷数轴的三要素都是根据实际需要规定的。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