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送教下乡指导性教学计划

送教下乡指导性教学计划

送教下乡指导性教学计划
送教下乡指导性教学计划

河北省中等职业教育送教下乡指导性教学计划

(修订)

2013年6月

目录

设施农业生产技术专业指导性教学计划 (1)

现代农艺技术专业指导性教学计划 (8)

观光农业经营专业指导性教学计划 (15)

果蔬花卉生产技术专业指导性教学计划 (22)

畜禽生产与疾病防治专业指导性教学计划 (29)

畜牧兽医专业指导性教学计划 (36)

农产品保鲜与加工专业指导性教学计划 (43)

农产品营销与储运专业指导性教学计划 (49)

农业机械使用与维护专业指导性教学计划 (55)

农村经济综合管理专业指导性教学计划 (61)

设施农业生产技术专业指导性教学计划

一、招生对象及学制

本专业的招生对象为具有初中毕业及其以上文化程度或同等学力、年龄在20-45岁、已经从事或准备从事设施农业栽培或设施作物病虫害防治工作、身体健康的专业农民、返乡农民工、复员和转业军人、农村基层干部等。学制3年。

二、培养目标与人才规格

本专业培养适应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及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需要,热爱农业,热爱农村,具备良好的综合素质和设施农业生产岗位职业能力,胜任设施农业栽培或设施作物病虫害防治岗位工作,在农村生产第一线发挥骨干带动作用的现代职业农民。具体要求是:具有科学的世界观和正确的人生观,热爱祖国,热爱集体,热爱社会主义,具有良好的道德风尚和文明的行为习惯;具有基本的科学文化素养、继续学习的能力和创新精神;掌握设施农业生产经营所必需的基本知识和技能,能够开展集约化生产经营工作;具有生产示范、技术推广和协助本地相关产业劳动者解决生产经营实际问题的本领。由于专门化方向的不同,学生在掌握设施农业栽培、设施作物病虫害防治的知识和技能时,可以有所侧重。

毕业生的知识结构和能力结构要求如下:

(一)知识结构与要求

1、文化基础知识

具有必备的文化基础知识,包括中国共产党的基本理论与基础知识,我国公民道德规范和有关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法规、政策,语文、数学、英语、化学等方面的基本知识,运用计算机及其网络技术搜集、发布农业信息的基本知识,农村卫生与农民健康知识及常见疾病的预防知识,农民现代礼仪、农村文化生活、农村文明家庭建设等方面的基本知识。

2、专业知识

(1)懂得设施农业的意义、特点及种类,了解国家关于设施农业的政策与规划;

(2)掌握阳畦、小拱棚、塑料大棚的构造及生产技术知识,熟悉日光温室、智能温室的构造及生产技术知识;

(3)掌握植物的生物学特性及营养、繁育、栽培管理条件等基本理论知识;

(4)掌握设施果蔬花卉的采收、包装、储运、营销知识;

(5)掌握设施果蔬花卉的病虫害识别与防治知识;

(6)掌握有关农机具、肥料、农药、种子的使用方法。

3、专业互补性知识

(1)了解绿色农业、有机农业的种植技术,农产品安全、农业生态与环境保护知识;

(2)了解农业产业化经营、农民专业合作社经营管理、农村经济管理、农村社区管理、中小企业管理知识;

(3)了解农村节水、节能、新民居建设等相关知识;

(4)了解经济法规、农村会计核算、农村财务审计、农村社会经济统计、农村经纪人、农村电子商务等有关知识。

(二)能力结构与要求

1、专业能力

(1)具备阳畦、小拱棚、塑料大棚果蔬花卉的集约化生产能力和日光温室、智能温室果蔬花卉的初步生产能力;

(2)具有无公害农产品生产、设施作物病虫害防治、测土配方施肥的能力;

(3)具有常用农机具的使用与维护能力、农产品贮藏加工的初步能力和一定的农产品营销能力;

(4)具有设施农业领域先进技术引进、实验、应用、推广的基本能力。

2、关键能力

具有良好的思想品德和职业道德,具有社会交往、团队合作和自我约束能力;具有较强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创业能力。

(三)职业资格证书

支持和鼓励学生毕业时通过国家有关机构鉴定而获得农艺工或菌类园艺工、农作物植保员、农业实验工、农产品经纪人等职业资格证书。

三、教学内容与教学要求

根据《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制订中等职业学校专业教学标准的意见》(教职成厅[2012]5号)关于中等职业教育“课程设置分为公共基础课程和专业技能课程两类”的要求,本专业的教学内容分为公共基础课、专业技能课两类。其中公共基础课主要是为提高学生科学素养、学习专业知识、掌握职业技能和进行终身学习奠定基础;专业技能课主要是使学生掌握设施农产品生产经营或设施作物病虫害防治所必需的基本知识和技能,提高学生的职业素质,使学生在新农村建设中能够逐步成为现代职业农民。

(一)公共基础课模块

1、教学目标: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通过相关各种课程的教学活动,引导学生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提高科学文化素养,打好学习专业知识、掌握职业技能和接受继续教育的基础。

2、教学要求:与专业技能课教学和学生的生活、生产实际紧密联系起来,加强学生阅读能力、理解能力和思维能力训练和培养,并在文化基础课和专业技能课的各个教学环节中重视融入德育内容。

3、教学内容:分必修课和选修课两部分。必修课为:公民道德与法律、农村经济与社会、党的理论与基础、农村创业指导、农村实用语文、农村实用数学、农村实用英语、农村实用化学、农村计算机信息技术、农村卫生与健康。选修课为:农业生态与环境保护、农民现代礼仪、农村文化生活、农村安全知识、农村女性美德建设、农村女性生涯规划、农村女性权益保障、农村家庭与婚姻、农村优生优育、农村女性健康教育等。各学校可根据当地实际情况,增设适当的校本课程。

(二)专业技能课模块

1、教学目标:根据区域农业产业发展的需要,通过相关各种课程的教学与训练,使学生掌握各种设施农产品生产经营所必需的基本知识和基本能力,为学生开展某个专门化方向的集约化生产经营奠定基础。

2、教学要求:行动导向,任务引领,学做结合,理实一体。注重课程的综合性、系统性和针对性,培养学生学农、知农、务农、爱农的意识与情感,提高学生从事设施农业生产与经营的职业素质和综合能力。

3、教学内容:分必修课和选修课两部分。必修课为:设施蔬菜生产技术、设施果树生产技术、花卉生产技术、食用菌生产技术、设施植物病虫害防治、农业设施施工技术、农业观光园经营与管理、农业技术推广。选修课为:经济法知识、农业经济管理、农业产业化经营、农民合作社经营管理、农村中小企业管理、农村节能知识、农村节水知识、农业气象知识、农村会计核算、农村财务审计、农村社会经济统计、农村电子商务、农村经纪人、常用农机具使用与维护、植保机械使用与维护、农业机械安全与法规、农业机械修理技术、粮果蔬安全生产知识、食品质量检验、果品保鲜与营销、蔬菜保鲜与营销、农产品

贮藏技术、蔬菜加工技术、食用菌加工技术、果品加工技术、农产品营销、农资商品与营销、秸秆综合利用技术、农村沼气综合利用技术、农村电工、农村焊工、农村泥瓦工、农村新民居建设、农村新民居装修知识、农村家庭护理、农村家庭膳食营养、农村家居美化、农村家庭理财、农村家庭教育、农村女性形象管理等。各学校可根据当地实际情况,增设适当的校本课程。

四、教学组织与教学安排

(一)学时

根据《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制订中等职业学校专业教学标准的意见》(教职成厅[2012]5号)关于中等职业教育“3年总学时数约为3000-3300学时”和“公共基础课程学时一般占总学时的1/3,累计总学时约为1学年”的要求,本专业要求学生毕业时最低完成3060学时,其中公共基础课模块不得少于1020学时,专业技能课模块不得少于2040学时。

为保证教学质量,并适应学生边学习、边生产的实际需要,把教育部规定的三年级顶岗实习分散到三学年的全部教学过程之中,作为专业技能课的重要组成部分和与实训实习紧密结合的生产实践环节,累计不少于1020学时。

(二)教学形式

按照教学与生产相结合、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集中与分散相结合的原则,本专业实行“2+1+2”的教学形式,即平均每星期用2天的时间实行集中教学,用1天的时间由任课教师根据相关计划要求对学生的生产实训、顶岗实习及自主学习情况进行巡回指导,再用2天的时间由学生按照学校颁发的生产实训指导书、顶岗实习计划等进行生产实训、顶岗实习及分组学习、自主学习。可以在农闲时较多地实行集中教学,农忙时较多地实行分散教学,但是全年的集中教学时间总数不得随意减少,教师对学生的巡回指导不能有任何削弱。

1、集中教学:集中教学分为教室、实验室的课堂集中教学和田间地头的现场集中教学。任课教师按照学校实施性教学计划的规定,在各个基层教学点进行集中教学。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进行课堂讲授。3年内进行集中教学活动的时间不得少于1224学时,每个教学日按6学时计,则每学年不得少于68天。对于学生必修的各门公共基础课程和专业技能课程,集中教学时间都不得少于50%。

2、巡回指导:教师的巡回指导主要是对学生生产实训、顶岗实习及分组学习、自主学习活动进行监督检查、答疑解惑,并及时组织交流合作、帮助解决技术难题等。教师进行巡回指导的时间3年内不得少于612学时,每个教学日按6学时计,则每学年不得少于34天。

3、学生生产实训、顶岗实习及分组学习、自主学习:学生的生产实训、顶岗实习及分组学习、自主学习活动,必须按照学校要求有计划地进行。3年内进行生产实训、顶岗实习及分组学习、自主学习的时间不得少于1224学时,每个教学日按6学时计,则每学年不得少于68天。

(1)生产实训、顶岗实习:按照学校颁发的生产实训指导书、顶岗实习计划等,通过自己家庭或同学家庭的阳畦、小拱棚、塑料大棚、日光温室、智能温室或农业产业化生产龙头企业的农业设施,以专业化生产经营项目为载体,进行相关的参观、调研、技术试验、技能训练、农产品生产经营、农业技术推广等。

(2)分组学习:根据各类课程与生产经营实际的紧密联系,将有关学习内容划分为若干个专题或若干个综合项目,由学生按照居住地点或产业类别分组合作完成。

(3)自主学习:根据不同学习需要,按照教学大纲的要求对相关文字教材进行独立自主学习,或利用远程教育渠道和现代化设备对多媒体教材、网络辅导资源或教学包等在相关各种场所进行独立自主学习。

(三)教学管理

1、合理安排教学时间。根据学生实施生产经营项目的需要和农事季节特点,可以安排两个学期,也可以安排三个或四个学期。要坚持“做中学、做中教”,实行工学结合,按照实际情况确定恰当的切入点组织教学,同时注意学生职业能力形成的顺序性、衔接性和整体性,使教学过程各部分的内容尽量自然、连贯。

2、学校应在学期结束前公布下学期各年级课程开设计划及安排。

3、教职员工要转变教学观念,改变教学方法,努力实现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媒体的有效组合,充分发挥现代教育技术和手段的作用。

4、各级教育教学主管部门要对各类课程的教学过程进行有效监督和控制,确保教学质量的稳定与提高。

五、考核

(一)考核原则

1、客观性原则:秉持严肃的态度、严密的制度和严格的程序,从农村人才成长的基本特点出发,以学生结合在乡生产经营项目进行专业学习的实际情况为依据确定考核标准,力求其真实、准确、科学地体现学生的整个学业成果。

2、全面性原则: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为目标,既考核学生在学期间专业知识、技术、技能和基本素质的提高程度,也考核学生在学期间思想政治表现、从事专业化生产经营的业绩和在当地农民群众劳动致富过程中的示范、带动情况。

3、实践性原则:以服务“三农”为宗旨,以促进生产为导向,以培养能力为核心,坚持教产结合的原则,树立实践第一的理念,着重考核学生在学期间的生产经营情况,要求规模有扩大、产量有提高、品质有提升、收入有增加。

(二)考核内容

1、公共基础课和专业技能课和各门课程。

2、运用所学各种知识、技术进行社会活动的综合实践能力。

(三)考核方式

1、学生公共基础课和专业技能课的学业成绩实行过程性考核、终结性考核、项目考核三部分。

(1)过程性考核是指对各种课程学生学习过程的测评,由学生在该课程课堂教学的出勤情况、课堂表现、平时作业、专业实验、实习等组成,占总成绩的30%。

(2)终结性考核是指对各种课程学生学习结果的结业考试,占总成绩的30%。

(3)项目考核是指对学生系统运用各种课程相关文化知识或专业知识解决该课程实际问题的综合能力的测评,成绩分为合格、不合格两个等级,一般占总成绩的40%。

2、综合实践能力考核是对学生实践态度、实践任务完成情况和实践成果等进行的测评,其中各类实践活动日志占30%,实践活动报告占20%,实践成果占50%。

(三)考核时间

各门课程的过程性考核根据教学进度和生产季节进行,终结性考核在该门课程的教学活动结束后进行,项目考核在该门课程教学过程中或教学活动结束后进行。期末前要完成该学期学生所学各门课程的终结性考核。综合实践能力考核在学生毕业前的一个学期内进行。

过程性考核不合格者,可在同一生产季节再申请一次考核,也可在下一生产季节申请组织考核。终结性考核和项目考核不合格者,可在学制有效期限内安排一次补考。补考仍不合格的,可在毕业前再申请参加一次毕业补考。

六、毕业与颁证

学生学习期满,完成本校实施性教学计划规定的课程,考试考核成绩合格,方可毕

业,学校颁发毕业证书,获得国家承认的中等职业学校学历。

七、课程设置与学时分配

见附表:

现代农艺技术专业指导性教学计划

一、招生对象及学制

本专业的招生对象为具有初中毕业及其以上文化程度或同等学力、年龄在20-45岁、已经从事或准备从事农作物生产经营、经济作物生产经营、农作物病虫害防治及作物资源利用工作、身体健康的专业农民、返乡农民工、复员和转业军人、农村基层干部等。学制3年。

二、培养目标与人才规格

本专业培养适应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及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需要,热爱农业,热爱农村,具备良好的综合素质和设施农业生产岗位职业能力,胜任农作物生产经营或经济作物生产经营、作物资源利用及农作物病虫害防治工作,在农村生产第一线发挥骨干带动作用的现代职业农民。具体要求是:具有科学的世界观和正确的人生观,热爱祖国,热爱集体,热爱社会主义,具有良好的道德风尚和文明的行为习惯;具有基本的科学文化素养、继续学习的能力和创新精神;掌握小麦、玉米等农作物和棉花、花生等经济作物生产经营所必需的基本知识和技能,能够开展集约化生产经营工作或从事作物资源利用、农作物病虫害防治等相关工作;具有生产示范、技术推广和协助本地相关产业劳动者解决生产经营实际问题的本领。由于专门化方向的不同,学生在掌握农作物生产经营、经济作物生产经营、农作物病虫害防治、作物资源利用的知识和技能时,可以有所侧重。

毕业生的知识结构和能力结构要求如下:

(一)知识结构与要求

1、文化基础知识

具有必备的文化基础知识,包括中国共产党的基本理论与基础知识,我国公民道德规范和有关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法规、政策,语文、数学、英语、化学等方面的基本知识,运用计算机及其网络技术搜集、发布农业信息的基本知识,农村卫生与农民健康知识及常见疾病的预防知识,农民现代礼仪、农村文化生活、农村文明家庭建设等方面的基本知识。

2、专业知识

(1)懂得现代农业的意义、特点及种类,了解国家关于现代农业的政策与规划;

(2)了解植物的生物学特性及营养、繁育、栽培管理条件等基本理论知识;

(3)掌握农作物生产环节的有关技术知识;

(4)掌握农作物的病虫害识别与防治知识和无公害生产知识;

(5)掌握农机具、肥料、农药、种子的使用方法;

(6)掌握农农产品的包装贮运及农产品营销的基本知识。

3、专业互补性知识

(1)了解绿色农业、有机农业的种植技术,农产品安全、农业生态与环境保护知识;

(2)了解农业产业化经营、农民专业合作社经营管理、农村经济管理、农村社区管理、农村社会经济统计知识;

(3)了解农村节水、节能、新民居建设等相关知识;

(4)了解经济法规、农村会计核算、农村财务审计、农村经纪人、电子商务、中小企业管理等有关知识。

(二)能力结构与要求

1、专业能力

(1)具有小麦、玉米等农作物或棉花、花生等经济作物的集约化生产能力;

(2)具有无公害农产品生产、农作物病虫害防治,测土配方施肥的能力;

(3)具有常用农机具的使用与维护能力、农产品贮藏加工的初步能力和一定的农产品营销能力;

(4)具有农作物和经济作物生产领域先进技术引进、实验、应用、推广的能力。

2、关键能力

具有良好的思想品德和职业道德,具有社会交往、与人合作和自我约束能力;具有较强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创业能力。

(三)职业资格证书

支持和鼓励学生毕业时通过国家有关机构鉴定而获得农艺工或农作物植保员、农业实验工、农产品经纪人等职业资格证书。

三、教学内容与教学要求

根据《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制订中等职业学校专业教学标准的意见》(教职成厅[2012]5号)关于中等职业教育“课程设置分为公共基础课程和专业技能课程两类”的要求,本专业的教学内容分为公共基础课、专业技能课两类。其中公共基础课主要是为提高学生科学素养、学习专业知识、掌握职业技能和进行终身学习奠定基础;专业技能课主要是使学生掌握农作物生产经营或经济作物生产经营、农作物病虫害防治、作物资源利用等所必需的基本知识和技能,提高学生的职业素质,使学生在新农村建设中能够逐步成为现代职业农民。

(一)公共基础课模块

1、教学目标: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通过相关各种课程的教学活动,引导学生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提高科学文化素养,打好学习专业知识、掌握职业技能和接受继续教育的基础。

2、教学要求:与专业技能课教学和学生的生活、生产实际紧密联系起来,加强学生阅读能力、理解能力和思维能力训练和培养,并在文化基础课和专业技能课的各个教学环节中重视融入德育内容。

3、教学内容:分必修课和选修课两部分。必修课为:公民道德与法律、农村经济与社会、党的理论与基础、农村创业指导、农村实用语文、农村实用数学、农村实用英语、农村实用化学、农村计算机信息技术、农村卫生与健康。选修课为:农业生态与环境保护、农民现代礼仪、农村文化生活、农村安全知识、农村女性美德建设、农村女性生涯规划、农村女性权益保障、农村家庭与婚姻、农村优生优育、农村女性健康教育等。各学校可根据当地实际情况,增设适当的校本课程。

(二)专业技能课模块

1、教学目标:根据区域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和现代农业发展的需要,通过相关各种课程的教学与训练,使学生掌握各种农产品生产经营所必需的基本知识和基本能力,为学生开展某个专门化方向的集约化生产经营奠定基础。

2、教学要求:行动导向,任务引领,学做结合,理实一体。注重课程的综合性、系统性和针对性,培养学生学农、知农、务农、爱农的意识与情感,提高学生从事农产品生产经营的职业素质和综合能力。

3、教学内容:分必修课和选修课两部分。必修课为:小麦生产技术、玉米生产技术、棉花生产技术、花生技术、农作物病虫害防治、常用农机具使用与维护、农业机械安全与法规、农业技术推广。选修课为:谷子生产技术、水稻生产技术、甘薯生产技术、马铃薯生产技术、设施蔬菜生产技术、露地蔬菜生产技术、粮果蔬安全生产知识、秸秆综合利用技术、农村沼气综合利用技术、植保机械使用与维护、经济法知识、农业经济管理、农业产业化经营、农民合作社经营管理、农村会计核算、农村财务审计、农村电子商务、农村经纪人、农

村中小企业管理、农村节能知识、农村节水知识、农业气象知识、食品质量检验、农产品贮藏技术、农业机械修理技术、农产品营销、农资商品与营销、粮食加工技术、饲料生产与加工技术、农村电工、农村焊工、农村泥瓦工、农村新民居建设、农村新民居装修知识、农村家庭护理、农村家庭膳食营养、农村家居美化、农村家庭理财、农村家庭教育、农村女性形象管理等。各学校可根据当地实际情况,增设适当的校本课程。

四、教学组织与教学安排

(一)学时

根据《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制订中等职业学校专业教学标准的意见》(教职成厅[2012]5号)关于中等职业教育“3年总学时数约为3000-3300学时”和“公共基础课程学时一般占总学时的1/3,累计总学时约为1学年”的要求,本专业要求学生毕业时最低完成3060学时,其中公共基础课模块不得少于1020学时,专业技能课模块不得少于2040学时。

为保证教学质量,并适应学生边学习、边生产的实际需要,把教育部规定的三年级顶岗实习分散到三学年的全部教学过程之中,作为专业技能课的重要组成部分和与实训实习紧密结合的生产实践环节,累计不少于1020学时。

(二)教学形式

按照教学与生产相结合、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集中与分散相结合的原则,本专业实行“2+1+2”的教学形式,即平均每星期用2天的时间实行集中教学,用1天的时间由任课教师根据相关计划要求对学生的生产实训、顶岗实习及自主学习情况进行巡回指导,再用2天的时间由学生按照学校颁发的生产实训指导书、顶岗实习计划等进行生产实训、顶岗实习及分组学习、自主学习。可以在农闲时较多地实行集中教学,农忙时较多地实行分散教学,但是全年的集中教学时间总数不得随意减少,教师对学生的巡回指导不能有任何削弱。

1、集中教学:集中教学分为教室、实验室的课堂集中教学和田间地头的现场集中教学。任课教师按照学校实施性教学计划的规定,在各个基层教学点进行集中教学。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进行课堂讲授。3年内进行集中教学活动的时间不得少于1224学时,每个教学日按6学时计,则每学年不得少于68天。对于学生必修的各门公共基础课程和专业技能课程,集中教学时间都不得少于50%。

2、巡回指导:教师的巡回指导主要是对学生生产实训、顶岗实习及分组学习、自主学习活动进行监督检查、答疑解惑,并及时组织交流合作、帮助解决技术难题等。教师进行巡回指导的时间3年内不得少于612学时,每个教学日按6学时计,则每学年不得少于34天。

3、学生生产实训、顶岗实习及分组学习、自主学习:学生的生产实训、顶岗实习及分组学习、自主学习活动,必须按照学校要求有计划地进行。3年内进行生产实训、顶岗实习及分组学习、自主学习的时间不得少于1224学时,每个教学日按6学时计,则每学年不得少于68天。

(1)生产实训、顶岗实习:按照学校颁发的生产实训指导书、顶岗实习计划等,通过自己家庭或同学家庭的农场、饲养场、果园或农业产业化生产龙头企业等,以专业化生产经营项目为载体,进行相关的参观、调研、技术试验、技能训练、农产品生产经营、农业技术推广等。

(2)分组学习:根据各类课程与生产经营实际的紧密联系,将有关学习内容划分为若干个专题或若干个综合项目,由学生按照居住地点或产业类别分组合作完成。

(3)自主学习:根据不同学习需要,按照教学大纲的要求对相关文字教材进行独立自主学习,或利用远程教育渠道和现代化设备对多媒体教材、网络辅导资源或教学包等在相关各种场所进行独立自主学习。

(三)教学管理

1、合理安排教学时间。根据学生实施生产经营项目的需要和农事季节特点,可以安排两个学期,也可以安排三个或四个学期。要坚持“做中学、做中教”,实行工学结合,按照实际情况确定恰当的切入点组织教学,同时注意学生职业能力形成的顺序性、衔接性和整体性,使教学过程各部分的内容尽量自然、连贯。

2、学校应在学期结束前公布下学期各年级课程开设计划及安排。

3、教职员工要转变教学观念,改变教学方法,努力实现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媒体的有效组合,充分发挥现代教育技术和手段的作用。

4、各级教育教学主管部门要对各类课程的教学过程进行有效监督和控制,确保教学质量的稳定与提高。

五、考核

(一)考核原则

1、客观性原则:秉持严肃的态度、严密的制度和严格的程序,从农村人才成长的基本特点出发,以学生结合在乡生产经营项目进行专业学习的实际情况为依据确定考核标准,力求其真实、准确、科学地体现学生的整个学业成果。

2、全面性原则: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为目标,既考核学生在学期间专业知识、技术、技能和基本素质的提高程度,也考核学生在学期间思想政治表现、从事专业化生产经营的业绩和在当地农民群众劳动致富过程中的示范、带动情况。

3、实践性原则:以服务“三农”为宗旨,以促进生产为导向,以培养能力为核心,坚持教产结合的原则,树立实践第一的理念,着重考核学生在学期间的生产经营情况,要求规模有扩大、产量有提高、品质有提升、收入有增加。

(二)考核内容

1、公共基础课和专业技能课和各门课程。

2、运用所学各种知识、技术进行社会活动的综合实践能力。

(三)考核方式

1、学生公共基础课和专业技能课的学业成绩实行过程性考核、终结性考核、项目考核三部分。

(1)过程性考核是指对各种课程学生学习过程的测评,由学生在该课程课堂教学的出勤情况、课堂表现、平时作业、专业实验、实习等组成,占总成绩的30%。

(2)终结性考核是指对各种课程学生学习结果的结业考试,占总成绩的30%。

(3)项目考核是指对学生系统运用各种课程相关文化知识或专业知识解决该课程实际问题的综合能力的测评,成绩分为合格、不合格两个等级,一般占总成绩的40%。

2、综合实践能力考核是对学生实践态度、实践任务完成情况和实践成果等进行的测评,其中各类实践活动日志占30%,实践活动报告占20%,实践成果占50%。

(三)考核时间

各门课程的过程性考核根据教学进度和生产季节进行,终结性考核在该门课程的教学活动结束后进行,项目考核在该门课程教学过程中或教学活动结束后进行。期末前要完成该学期学生所学各门课程的终结性考核。综合实践能力考核在学生毕业前的一个学期内进行。

过程性考核不合格者,可在同一生产季节再申请一次考核,也可在下一生产季节申请组织考核。终结性考核和项目考核不合格者,可在学制有效期限内安排一次补考。补考仍不合格的,可在毕业前再申请参加一次毕业补考。

六、毕业与颁证

学生学习期满,完成本校实施性教学计划规定的课程,考试考核成绩合格,方可毕

业,学校颁发毕业证书,获得国家承认的中等职业学校学历。

七、课程设置与学时分配

见附表:

观光农业经营专业指导性教学计划

一、招生对象及学制

本专业的招生对象为具有初中毕业及其以上文化程度或同等学力、年龄在20-45岁、已经从事或准备从事观光农业生产与开发或观赏作物栽培、观光农业园区导游等工作、身体健康的专业农民、返乡农民工、复员和转业军人、农村基层干部等。学制3年。

二、培养目标与人才规格

本专业培养适应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及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需要,热爱农业,热爱农村,具备良好的综合素质和设施农业生产岗位职业能力,胜任观光农业生产开发或观赏作物栽培、观光农业园区导游等岗位工作,在农村生产第一线发挥骨干带动作用的现代职业农民。具体要求是:具有科学的世界观和正确的人生观,热爱祖国,热爱集体,热爱社会主义,具有良好的道德风尚和文明的行为习惯;具有基本的科学文化素养、继续学习的能力和创新精神;掌握观光农业生产经营所必需的基本知识和技能,能够开展集约化生产经营工作;具有生产示范、技术推广和协助本地相关产业劳动者解决生产经营实际问题的本领。由于专门化方向的不同,学生在掌握观光农业生产与开发或观赏作物栽培、观光农业园区导游的知识和技能时,可以有所侧重。

毕业生的知识结构和能力结构要求如下:

(一)知识结构与要求

1、文化基础知识

具有必备的文化基础知识,包括中国共产党的基本理论与基础知识,我国公民道德规范和有关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法规、政策,语文、数学、英语、化学等方面的基本知识,运用计算机及其网络技术搜集、发布农业信息的基本知识,农村卫生与农民健康知识及常见疾病的预防知识,农民现代礼仪、农村文化生活、农村文明家庭建设等方面的基本知识。

2、专业知识

(1)懂得观光农业的意义、特点及种类,了解国家关于观光农业的政策与规划;

(2)了解旅游产业的基本知识和农业观光园规划、设计、建设的基本知识;

(3)掌握设施农业相关产品采摘、包装与营销的基本知识;

(4)掌握植物的生物学特性及营养、繁育、栽培管理条件等基本理论知识;

(5)掌握观赏植物的病虫害识别与防治知识;

(6)掌握有关农机具、肥料、农药、种子的使用方法。

3、专业互补性知识

(1)了解绿色农业、有机农业的种植技术,农产品安全、农业生态与环境保护知识;

(2)了解农业产业化经营、农民专业合作社经营管理、农村经济管理、农村社区管理、农村社会经济统计知识;

(3)了解农村节水、节能、新民居建设等相关知识;

(4)了解经济法规、农村会计核算、农村财务审计、农村经纪人、电子商务、中小企业管理等有关知识。

(二)能力结构与要求

1、专业能力

(1)具备农业观光园规划、设计、建设、营销的初步能力和农业观光园的导游能力;

(2)具有设施果蔬花卉及设施植物病虫害防治、观赏植物生产、测土配方施肥的能力;

(3)具有常用农机具的使用与维护能力、农产品贮藏加工的初步能力和一定的农产品

营销能力;

(4)具有观光农业领域先进技术引进、实验、应用、推广的基本能力。

2、关键能力

具有良好的思想品德和职业道德,具有社会交往、团队合作和自我约束能力;具有较强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创业能力。

(三)职业资格证书

支持和鼓励学生毕业时通过国家有关机构鉴定而获得农艺工或果树工、蔬菜园艺工、花卉园艺工、导游员、农产品经纪人等职业资格证书。

三、教学内容与教学要求

根据《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制订中等职业学校专业教学标准的意见》(教职成厅[2012]5号)关于中等职业教育“课程设置分为公共基础课程和专业技能课程两类”的要求,本专业的教学内容分为公共基础课、专业技能课两类。其中公共基础课主要是为提高学生科学素养、学习专业知识、掌握职业技能和进行终身学习奠定基础;专业技能课主要是使学生掌握果蔬花卉生产经营所必需的基本知识和技能,提高学生的职业素质,使学生在新农村建设中能够逐步成为现代职业农民。

(一)公共基础课模块

1、教学目标: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通过相关各种课程的教学活动,引导学生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提高科学文化素养,打好学习专业知识、掌握职业技能和接受继续教育的基础。

2、教学要求:与专业技能课教学和学生的生活、生产实际紧密联系起来,加强学生阅读能力、理解能力和思维能力训练和培养,并在文化基础课和专业技能课的各个教学环节中重视融入德育内容。

3、教学内容:分必修课和选修课两部分。必修课为:公民道德与法律、农村经济与社会、党的理论与基础、农村创业指导、农村实用语文、农村实用数学、农村实用英语、农村实用化学、农村计算机信息技术、农村卫生与健康。选修课为:农业生态与环境保护、农民现代礼仪、农村文化生活、农村安全知识、农村女性美德建设、农村女性生涯规划、农村女性权益保障、农村家庭与婚姻、农村优生优育、农村女性健康教育等。各学校可根据当地实际情况,增设适当的校本课程。

(二)专业技能课模块

1、教学目标:根据区域观光农业产业发展的需要,通过相关各种课程的教学与训练,使学生掌握观光农业生产开发或导游所必需的基本知识和基本能力,为学生开展某个专门化方向的集约化生产与经营奠定基础。

2、教学要求:行动导向,任务引领,学做结合,理实一体。注重课程的综合性、系统性和针对性,培养学生学农、知农、务农、爱农的意识与情感,提高学生从事观光农业生产与经营的职业素质和综合能力。

3、教学内容:分必修课和选修课两部分。必修课为:设施蔬菜生产技术、设施果树生产技术、花卉生产技术、设施植物病虫害防治、园林规划设计、农业设施施工技术、农业观光园经营与管理、农业技术推广。选修课为:经济法知识、旅游经济管理、导游知识、观赏植物栽培、室内植物装饰技术、农村节能知识、农村节水知识、农业气象知识、农村中小企业管理、农业产业化经营、农村社区管理、农村会计核算、农村财务审计、农村电子商务、农村经纪人、常用农机具使用与维护、植保机械使用与维护、农业机械安全与法规、农业机械修理技术、食品质量检验、粮果蔬安全生产知识、果品保鲜与营销、蔬菜保鲜与营销、农产品贮藏技术、蔬菜加工技术、食用菌加工技术、果品加工技术、秸秆综合

利用技术、农村沼气综合利用技术、农村电工、农村焊工、农村泥瓦工、农村新民居建设、农村新民居装修知识、农村家庭护理、农村家庭膳食营养、农村家居美化、农村家庭理财、农村家庭教育、农村女性形象管理等。各学校可根据当地实际情况,增设适当的校本课程。

四、教学组织与教学安排

(一)学时

根据《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制订中等职业学校专业教学标准的意见》(教职成厅[2012]5号)关于中等职业教育“3年总学时数约为3000-3300学时”和“公共基础课程学时一般占总学时的1/3,累计总学时约为1学年”的要求,本专业要求学生毕业时最低完成3060学时,其中公共基础课模块不得少于1020学时,专业技能课模块不得少于2040学时。

为保证教学质量,并适应学生边学习、边生产的实际需要,把教育部规定的三年级顶岗实习分散到三学年的全部教学过程之中,作为专业技能课的重要组成部分和与实训实习紧密结合的生产实践环节,累计不少于1020学时。

(二)教学形式

按照教学与生产相结合、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集中与分散相结合的原则,本专业实行“2+1+2”的教学形式,即平均每星期用2天的时间实行集中教学,用1天的时间由任课教师根据相关计划要求对学生的生产实训、顶岗实习及自主学习情况进行巡回指导,再用2天的时间由学生按照学校颁发的生产实训指导书、顶岗实习计划等进行生产实训、顶岗实习及分组学习、自主学习。可以在农闲时较多地实行集中教学,农忙时较多地实行分散教学,但是全年的集中教学时间总数不得随意减少,教师对学生的巡回指导不能有任何削弱。

1、集中教学:集中教学分为教室、实验室的课堂集中教学和田间地头的现场集中教学。任课教师按照学校实施性教学计划的规定,在各个基层教学点进行集中教学。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进行课堂讲授。3年内进行集中教学活动的时间不得少于1224学时,每个教学日按6学时计,则每学年不得少于68天。对于学生必修的各门公共基础课程和专业技能课程,集中教学时间都不得少于50%。

2、巡回指导:教师的巡回指导主要是对学生生产实训、顶岗实习及分组学习、自主学习活动进行监督检查、答疑解惑,并及时组织交流合作、帮助解决技术难题等。教师进行巡回指导的时间3年内不得少于612学时,每个教学日按6学时计,则每学年不得少于34天。

3、学生生产实训、顶岗实习及分组学习、自主学习:学生的生产实训、顶岗实习及分组学习、自主学习活动,必须按照学校要求有计划地进行。3年内进行生产实训、顶岗实习及分组学习、自主学习的时间不得少于1224学时,每个教学日按6学时计,则每学年不得少于68天。

(1)生产实训、顶岗实习:按照学校颁发的生产实训指导书、顶岗实习计划等,通过自己家庭或同学家庭的农业观光园或农业产业化生产龙头企业等,以专业化生产经营项目为载体,进行相关的参观、调研、技术试验、技能训练、农产品生产经营、农业技术推广等。

(2)分组学习:根据各类课程与生产经营实际的紧密联系,将有关学习内容划分为若干个专题或若干个综合项目,由学生按照居住地点或产业类别分组合作完成。

(3)自主学习:根据不同学习需要,按照教学大纲的要求对相关文字教材进行独立自主学习,或利用远程教育渠道和现代化设备对多媒体教材、网络辅导资源或教学包等在相关各种场所进行独立自主学习。

(三)教学管理

1、合理安排教学时间。根据学生实施生产经营项目的需要和农事季节特点,可以安排两个学期,也可以安排三个或四个学期。要坚持“做中学、做中教”,实行工学结合,按照实际情况确定恰当的切入点组织教学,同时注意学生职业能力形成的顺序性、衔接性和整体性,使教学过程各部分的内容尽量自然、连贯。

2、学校应在学期结束前公布下学期各年级课程开设计划及安排。

3、教职员工要转变教学观念,改变教学方法,努力实现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媒体的有效组合,充分发挥现代教育技术和手段的作用。

4、各级教育教学主管部门要对各类课程的教学过程进行有效监督和控制,确保教学质量的稳定与提高。

五、考核

(一)考核原则

1、客观性原则:秉持严肃的态度、严密的制度和严格的程序,从农村人才成长的基本特点出发,以学生结合在乡生产经营项目进行专业学习的实际情况为依据确定考核标准,力求其真实、准确、科学地体现学生的整个学业成果。

2、全面性原则: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为目标,既考核学生在学期间专业知识、技术、技能和基本素质的提高程度,也考核学生在学期间思想政治表现、从事专业化生产经营的业绩和在当地农民群众劳动致富过程中的示范、带动情况。

3、实践性原则:以服务“三农”为宗旨,以促进生产为导向,以培养能力为核心,坚持教产结合的原则,树立实践第一的理念,着重考核学生在学期间的生产经营情况,要求规模有扩大、产量有提高、品质有提升、收入有增加。

(二)考核内容

1、公共基础课和专业技能课和各门课程。

2、运用所学各种知识、技术进行社会活动的综合实践能力。

(三)考核方式

1、学生公共基础课和专业技能课的学业成绩实行过程性考核、终结性考核、项目考核三部分。

(1)过程性考核是指对各种课程学生学习过程的测评,由学生在该课程课堂教学的出勤情况、课堂表现、平时作业、专业实验、实习等组成,占总成绩的30%。

(2)终结性考核是指对各种课程学生学习结果的结业考试,占总成绩的30%。

(3)项目考核是指对学生系统运用各种课程相关文化知识或专业知识解决该课程实际问题的综合能力的测评,成绩分为合格、不合格两个等级,一般占总成绩的40%。

2、综合实践能力考核是对学生实践态度、实践任务完成情况和实践成果等进行的测评,其中各类实践活动日志占30%,实践活动报告占20%,实践成果占50%。

(三)考核时间

各门课程的过程性考核根据教学进度和生产季节进行,终结性考核在该门课程的教学活动结束后进行,项目考核在该门课程教学过程中或教学活动结束后进行。期末前要完成该学期学生所学各门课程的终结性考核。综合实践能力考核在学生毕业前的一个学期内进行。

过程性考核不合格者,可在同一生产季节再申请一次考核,也可在下一生产季节申请组织考核。终结性考核和项目考核不合格者,可在学制有效期限内安排一次补考。补考仍不合格的,可在毕业前再申请参加一次毕业补考。

六、毕业与颁证

学生学习期满,完成本校实施性教学计划规定的课程,考试考核成绩合格,方可毕业,学校颁发毕业证书,获得国家承认的中等职业学校学历。

送教下乡活动方案计划

送教下乡活动方案 一、开展送教下乡活动的目的 开展送教下乡活动,旨在为边远乡校提供教学示范和专业支持,实现城乡教育资源互补,增进城乡教师的相互学习,既可以让上课教师从中得到磨练,又使听课教师从中受到教益,从而实现双惠双赢。旨在帮助于农村,服务于农村,建立城乡互帮互助的教研热线,增强一线教师的教学教研意识,在我校掀起教学研讨的热潮。 二、送教下乡活动的具体安排 为更好地了支持村小,提高下乡的效果,我校安排语数学科老师一期到村小上二次优质课课,然后举行同学科老师评课活动,结合自己的教学,谈收获,谈体会,谈自身不足,写出改进措施,写出反思。 三、送教下乡的意义 送教下乡让我们领略到城区优秀教师高超的教学技艺和新课改给课堂教学带来的勃勃生机,这将是对我们进行课堂教学最直接的培训。同时也将搭建成我们教师间交流的最好平台,引发我们心灵深处的律动,并产生恒久的回应。因为我们将在一起交流课改的实践体验和教学模式,交流教育理念和育人方式,取长补短,求得两校资源的共享和互补。

我们有理由坚信,随着这项活动经常开展和不断完善,必将有力地推进两校教育教学不断进步,日渐形成携手共进,优势互补,上下联动,资源共享,教育教学质量全面提升的可喜局面。 德国著名教育家雅斯贝尔斯在《什么是教育》中意味深长地写道:“教育正是借助于个人的存在,将个体带入群体之中,如果一个人与更明朗、更充实的世界合为一体的话,人就能够真正成为自己,并注入更新的生机。”从一定意义上讲,我们今天的活动正是让我们的生命个体进入一个明朗、充实的区间,这样我们教育生命将会有更多的生机、有更新的发展。 我们将以此为契机,从学生的认知规律和情感特征出发,立足校情,潜心探索,各求实效,走科研兴教之路,努力开创我校教学教育工作新局面。 四、送教下乡活动的具体要求 1、切实明确开展此项活动的目的和意义,认真做好过程管理,切忌走过场、搞形式主义。 2、明确送教任务。对前来我校送教的教学能手和骨干教师的讲课、说课,同学科教师、学校领导和教研员进行评课、研讨,此活动每学年期不得少于两次,每次不得少于两科。 3、实施新课程,宣传新课改,为我校农村教学走进新课程发挥引领和促进作用。

送教活动方案范文

送教活动方案范文 活动目的:城乡教育发展不均衡,农村教育资源不足,师资力量薄弱,成为制约农村教育快速发展的关键问题。通过开展优秀教师、骨干教师“送教下乡”活动,搭建城乡教育联系的桥梁,缩小城乡教育发展之间的差距,加强城乡教师的交流与沟通,为农村地区教师送去教育新理念、新知识和新方法,进一步推动全市中小学新课程改革,推动庐阳教育均衡发展。 主题:城乡互动,多轮跟进,共同发展 时间:第一次活动:10月中旬开始 地点:大杨镇岗西小学 活动形式:听课、评课、讲座。 内容:小学英语第三册第三单元 授课教师:马淮娜 授课教师简介:马淮娜,合肥市南门小学英语教研组长,本科学历。自2000年工作以来一直担任各年级英语教学工作。03、05、07连续三届参加庐阳区课堂教学评比均获得一等奖,并获得庐阳区“教坛新星”“教学能手”称号。07年参加合肥市教学评比并取得合肥市“教坛新星”荣誉称号。曾赴马鞍山参加由安徽省教科院组织的“区域联动,同课异构”大型教科研活动,获得好评。所带学生在各个级别的考试和竞赛中均取得优异成绩。 活动主持人:教研室中小学英语教研员茆晓燕老师 参加人员:骨干教师,各小学新进编教师,校聘教师等。

具体安排:1、听课 2、评课议课 一、指导思想: 为认真贯彻党的第十七届人代会提出的“优先发展教育,建设人力资源强国”的精神,根据《20XX年延边州教育工作计划》、《20XX 年汪清县教育工作计划》和我县教育实际情况,突出和加大骨干教师引领和幅射作用,坚持以人为本,以学校发展为本的理念,促进教育的均衡发展,大力提高农村教师的专业能力,促进教育教学质量的全面提高。 二、活动目标: 为促进我县教育的均衡发展,充分利用我县优质的教师资源,发挥我县骨干教师队伍的引领和幅射作用,通过现场观摩、当堂点评、专题讲座等系列的教学活动,突出典型,以点带面,提高农村教师教育教学观念和课堂教学水平,全面提升农村中小学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并建立骨干教师支持农村教育的长效机制。 三、活动协调机构: 为使送教下乡活动高效,特设活动协调小组: 组长:黄显波(教育局副局长) 副组长:安长范(教育局人事科科长) 张振龙(进修学校副校长) 崔荣云(进修学校培训部主任)

残疾儿童送教上门计划.doc

送教上门语文教学计划 一、学生情况分析: 调查中我了解到,张芮源同学家住法库县和平乡三合屯村,出生时即被定为先天性残疾,小脑不够发达,手脚配合不够协调。家里祖辈都是农民,还有一个姐姐,为了供养姐妹俩上学并支付她昂贵的治疗费用,父母常年在外打工,只留一个年过六旬的爷爷照顾姐妹俩的日常生活。经过八年的治疗,张芮源同学的身体情况已经大有好转,生活能够自理,基本能够正常行走。但是由于天生的缺陷,她不能像正常的孩子那样和同学一起跑、跳,只能用艳羡的目光看着在操场上欢快奔跑的同学们。现在张芮源同学是和平乡中心小学一年一班的一名小学生,为了帮助她更快的融入班级,健康快乐的成长,在取得家长的同意后,在学校领导的期许之下,本学期我和同事一起对张芮源同学开展了送教上门活动。活动计划如下:每周上门辅导两次,每次三课时,历时四个月,语文课32节。 二、教学目标: 1.汉语拼音。 学会汉语拼音。能读准声母、韵母、声调和整体认读音节。能准确地拼读音节,正确书写声母、韵母和音节(书写即抄写)。能借助汉语拼音认读汉字。学习说普通话。 2.识字、写字。

认识常用汉字400个,写其中100个。喜欢学习汉字,有主动识字的愿望。掌握汉字的基本笔画,能按笔顺规则写字。初步养成正确的写字姿势和良好的写字习惯。 3.阅读。 学习用普通话正确地朗读课文。喜欢阅读,感受阅读的乐趣。学习借助读物中的图画了解文中的主要内容,了解词和句子的意思。认识逗号、句号、问号和感叹号。 4.口语交际。 学讲普通话,逐步养成讲普通话的习惯。能认真听别人讲话,努力了解别人讲话的主要内容。学习与他人交流的能力。与别人交谈,态度要自然大方,有礼貌。积极参加讨论,对感兴趣的话题能发表自己的意见。 三、教学重难点: 重点:汉语拼音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是帮助识字、阅读和学习普通话的有效工具。 1、在小学阶段,要使学生学会汉语拼音的声母、韵母、声调和整体认读的音节;能够准确、熟练地拼读音节,有条件的可以逐步做到直呼音节; 2、能默写声母、韵母和抄写音节;认识大写字母和隔音符号,能背诵《汉语拼音字母表》. 3、在汉语拼音教学阶段,要着重进行常用音节的训练.在整个小学阶

五年级科学老师个人教学计划范文

五年级科学老师个人教学计划范文 科学教学计划1 从本学期开始,学生将进入小学高年级阶段的科学课学习,科学教科书也将展示一系列新的资料,引导学生们开展更为丰富多彩的过程与方法活动。为更好的开展科学教学活动,我对本册教材、班级学生情景等方面作了细致地学习或分析,制定教学工作计划如下: 一、班级基本情景 本班共有学生48人,其中男生27人,女生21人。五年级学生应当已掌握了必须的过程与方法技能,如观察、记录、简单实验等,再加上儿童与生俱来的周围世界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他们对科学学科的学习肯定能表现出浓厚的兴趣。 二、教材资料概要 本册教材由“生物与环境”、“光”、“地球表面及其变化”、“运动和力”四个单元组成。每个单元含8个教学活动,原则上每个教学活动的时间为1课时,共约32课时,再加上弹性资料和复习检测约8课时,本学期授课时间约为40 课时。 《生物与环境》单元从资料上分三个部分:经过“绿豆种子发芽和生长”、“蚯蚓的选择”研究生物的生存和非生物环境的关系。第二部分引导学生观察分析生态系统中生物之间的食物链和食物网,并经过对生态瓶的制作、观察,探究生态系统中生物和生物、生物和非生物相互依存的关系。第三部分资料,是把以上认识拓展到自然界,经过典型事例的分析,认识到保护大自然、维护生态平衡的重要性。

《光》单元首先引导学生们观察光的传播(直线传播和反射)特点及其在生产和生活中的运用;之后指导学生认识许多光源在发光的时候也在发热,太阳是地球最大的光源和热源。阳光下物体得到的热与受到的光照强弱有关系,也与物体本身的性质有关系。最终经过制作太阳能热水器综合运用相关知识。 《地球表面及其变化》单元资料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认识地球表面总的地形概貌,以及河流、海洋、山脉、高原等地形及特点;二是地形地貌变化及发生原因。让学生明白是地球内部的运动,是太阳、流水、风、冰川、波浪等自然力共同作用构成和重塑了地球的外表。 《运动和力》单元资料可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了解重力、弹力、反冲力,让学生用这些力作动力使小车运动起来,并研究动力的大小与小车运动的关系。第二部分学习测量力的大小,认识力的单位,为研究摩擦力大小做好技能准备。第三部分认识摩擦力,研究影响摩擦力大小的一些因素,研究摩擦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第四部分动手实践,设计和制作一个小车。 三、本册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经历更为完整的探究过程。 2、在理解探究以及培养探究技能方面有更高的要求。具体包括:强调实验前后的推测、解释要有充分的依据;进一步掌握控制变量实验的技能,并学习实际控制变量实验;运用模拟实验探究自然事物发生的原因、变化及规律。 3、面临几次较长期的观察研究活动:能用线条、符号、图画、文字等方式记录观察现象,用柱状图、折线图处理数据,并认识到重复实验的意义。 4、教学中渗透法制教育,异常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种子法》第一条及第四十六条、《中华人民共和国草原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畜牧法》、《中华人民共

骨干教师送教下乡活动方案

骨干教师送教下乡活动方案 一、指导思想: 为认真贯彻党的十七大提出的“优先发展教育,建设人力资源强国”的精神,根据《2011年延边州教育工作计划》、《2011年汪清县教育工作计划》和我县教育实际情况,突出和加大骨干教师引领和幅射作用,坚持以人为本,以学校发展为本的理念,促进教育的均衡发展,大力提高农村教师的专业能力,促进教育教学质量的全面提高。 二、活动目标: 为促进我县教育的均衡发展,充分利用我县优质的教师资源,发挥我县骨干教师队伍的引领和幅射作用,通过现场观摩、当堂点评、专题研讨等系列的教学活动,突出典型,以点带面,提高农村教师教育教学观念和课堂教学水平,全面提升农村中小学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并建立骨干教师支持农村教育的长效机制。 三、活动协调机构: 为使送教下乡活动高效,特设活动协调小组: 四、活动设想: 本学期的活动设想: 1、本次送教下乡以省、州骨干和学科带头人及教学能手为主。 2、采用“菜单式”,突出送教的实效性和针对性。送教形式主要以各级骨 干上课、相关学科教师听课,小学课后学科教研员评课;中学课后相关学科教师集中研讨的方式进行。 3、中学与小学同日进行,每所学校各上三节课。

4、送教到。 五、具体安排: 1、送教时间:11月 2、 3、4三天。 2、根据授教学校教学需求,送教主要内容: 3、送教教师: 4、送教具体地点:三所乡镇的中心小学和镇中学。送教活动所需教室和电教设备由送教地六所学校准备,并负责为送教教师做好前期的准备工作。 六、活动的组织领导 送教下乡活动的具体工作由汪清县教育局人事科组织,联络由汪清县教师进修学校培训部负责。根据乡镇学校教师培训需求,及时提供培训“菜单”,为培训者送教提供参考,确保培训针对性。 七、有关要求 各乡镇和学校要把骨干教师送教下乡活动作为推进城镇教师支援农村 教育工作、提升农村中小学教师素质、促进城乡教育协调发展的重要措施来抓,要安排专人负责送教下乡活动的组织管理,确保送教活动收到实效。 1、精心准备,保证质量。送教下乡,是骨干教师展示风采,传送经验,提供示范的有效途径,参加送教下乡的骨干教师要以高度的责任感、饱满的热情和精湛的业务水平,为广大农村教师提供优质服务。骨干教师参加送教下乡活动情况记入骨干教师培养档案,记入教师农村支教档案。送教单位,要积极为送教教师的教学和研究提供方便,保证送教时间。

2016春送教下乡活动方案

习酒镇中心小学2016年春送教下乡 活动方案 为积极发挥习酒镇中心幼儿园的辐射带动作用, 促进学前教育的均 衡发展,共享幼儿教学优质教育资源,引领幼儿教师专业成长,提高村级 小学附设幼儿园保教质量.根据今期工作计划安排,特拟定本活动方案, 请各校(幼儿园)遵照执行: 一、指导思想 以提高村级学前教师专业水平为工作重点。紧紧围绕《纲要》《指南》的精神,充分调动广大教师投入学前教育的积极性,发挥学科带头人、教学能手的示范、引领作用。扎实有效的进行一日常规保教活动,促进我镇学前教育均衡发展。 二、活动目的 (一)把科学育儿理念、思想、方法带下去,通过示范课、问题探讨、互动点评等方式,引导、帮助一线教师从实践中学习,在反思中进步,不断提高保教水平。 (二)以送教下乡活动为载体,把先进的教育思想、教育理念辐射到每一个幼儿园,逐步形成优质培训资源,缩小办园水平的差异,促进教育均衡发展,从而提高我镇学前教育整体办园水平。 (三)充分发挥本镇中心园的示范、引领作用。对中心园骨干教师的再发展起到积极的推进作用。 三、活动时间和地点 (一)活动时间:2016年5月13日 (二)活动地点:习酒镇临江幼儿园 四、参与人员 习酒镇中心小学校长、教研主任、学前教育处主任;镇属各校教务主任、各校一名幼儿园教师;中心幼儿园园长、主任、授课教师。 五、活动内容 课堂教学展示交流。 六、活动安排及流程 送教活动执教教师:陈芳(大)、郭萍。

送教活动名称: 1.执教教师依次上课。 2.执教教师说课。 3.各校代表评课。 4.陈国珍主任总评。 5.钟明书校长作总结发言。 七、活动相关要求 1、本次活动由习酒镇中心小学教研处主办,习酒镇中心幼儿园和临江幼儿园承办。 2、各校要重视参加活动的相关人员来往途中的交通安全。差旅费由各校负责。 3、严格实行考勤管理,签到时间8:30-8:50.活动时间:9:00-12:00.参加活动的相关人员必须按时参加活动。 4、各校务必于5月11日前把参加活动的人员名单报到中心小学邮箱xjzxxedu@https://www.wendangku.net/doc/0e19359773.html,。 5、相关上课、交流的老师做好准备,务必于5月10下午4点前把教学设计和说课稿等相关资料的电子文档交到小学教研处。 6、请临江幼儿园准备伙食和会务接待工作。 7、活动标语:在校园内外不张贴标语。只在会议室张贴本次活动主题。习酒镇中心幼儿园送教下乡活动(临江)。 习酒镇中心小学 2016年4月26日

送教上门计划

送教上门计划 文档编制序号:[KK8UY-LL9IO69-TTO6M3-MTOL89-FTT688]

2017--2018学年下学期 语文送教上门教学计划 一、学生情况分析: 孩子由于先天生理缺陷,自卑感严重,缺乏与同龄人的交往能力,家长教育能力不够,严重影响了孩子的正常成长。为了帮助孩子健康快乐的成长,在取得家长的同意后,在学校领导的期许之下,本学期我和同事一起继续对孩子开展了送教上门活动。活动计划如下:每月上门辅导一次,每次2课时,历时四个月。 二、教学目标: 1、肢体康复训练。 2、识字、写字。 认识常用汉字15个,喜欢学习汉字,有主动识字的愿望。 3、阅读。 喜欢阅读,感受阅读的乐趣。学习借助读物中的图画了解文中的主要内容,了解词和句子的意思。认识逗号、句号、问号和感叹号。 4、口语交际。 学讲普通话,逐步养成讲普通话的习惯。能认真听别人讲话,努力了解别人讲话的主要内容。学习与他人交流的能力。与别人交谈,态度要自然大方,有礼貌。积极参加讨论,对感兴趣的话题能发表自己的意见。 三、教学重难点: 15个汉字教学是难点,如何巩固汉字更是一个难点。 四、提高教学质量主要措施: 1、充分利用多媒体,利用教材优美的情境图,创设轻松愉悦的学习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加强语文和儿童生活的联系;引导学生留意生活,在生活中学语文。 3、变学会为会学,教给学生学习的灵活方法,把主动权交给学生。 4、识字教学以认为主的原则,在不加重学生负担的情况之下,使他们能够尽早阅读。在具体的教学过程当中,引导学生借助图片,发现生字与

图片的联系。尊重学生的不同的学习方式和学习方法,相信学生能够应用已经形成的初步的识字能力来独立识字,鼓励他用自己最喜欢、最习惯的方法认记汉字。 5、多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主动、大胆地与人进行交流,从而不断提高口语交际能力。 五、教学进度: 第1--7周练习发音。 第8--16周认识一、二、三、四等15个生字,练习看图说话。 第17周复习巩固。 2018年3月2日

科学的教学计划

科学的教学计划 导读:【导语】教学计划(课程计划)是课程设置的整体规划,它规定不同课程类型相互结构的方式,也规定了不同课程在管理学习方式的要求及其所占比例,下面关于科学的教学计划,祝您生活愉快! 【篇一】科学的教学计划 一、基本情况: 我今年担任五年级四个班的科学教学工作,也是我首次接触>科学课,对学生对教材都不熟悉。学生近三百余名,生源复杂,遍及全县许多城镇。五年级的科学进入课程实验的新阶段。通过两年的学习,学生有了自己的科学思维方式,对科学探究过程有所了解,并能运用这一方法解决问题。但前两年的学习相比,本期课外实践活动增多,对观察和记录的要求很高,还需要长时间地观察和记录。要求学生有耐心、细致的学习态度。新教材中部分知识比较抽象,和学生以前所学相比,难度较大。学生有些习惯并未养成,如认真观察、调查研究等,有待我继续努力。 二、教育教学内容: 五年级主要围绕“作用与平衡”这组统一概念,整合课程标准中的科学探究、科学知识及科学态度、情感与价值观等方面的内容。本册围绕“作用与平衡”统整物质世界、生命世界、地球与宇宙世界等教学内容,共设计6个单元、23个课题。目的是激发学生探究生物

与生物之间、生命与非生命之间、物质与物质之间错综复杂的相互作用与平衡关系。同时,着重培养学生做对比实验、条件控制实验、模拟实验等基本实验能力,以及观察分析实验结果,并用语言、文字、图表、模型等多种方式表述研究过程和结果的探究能力。精心设计的三个专题研究,旨在开拓学生思路,引导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的知识和能力,经历较为完整的科学研究过程。 三、奋斗目标: 根据新科学课程标准,本册重在培养学生以下几种科学素养: 科学探究:知道科学探究涉及的主要活动,理解科学探究的基本特征。能进行观察、实验、制作等探究活动。对生物、地球运动等科学内容进行探究。 科学价值观:保持与发展想知道,爱提问、大胆想象、乐于探究的愿望。关心科学持新事物及STSE之间的联系。正确的理解科学,形成科学的思维方式。互助与合作的学习方式,学习中尊重事实、注重>环境保护和与自然和谐相处。 科学知识:使学生了解生命世界、地球与宇宙世界的一些基础知识。以及运用知识进行科学探究活动。 通过本册学习,激发学生学习科学课的兴趣,使学生在科学探究、科学价值观、科学知识、STSE各方面得到发展。 四、教材与实施: 第一单元,生物生长的需要。从探究动植物的外部生存环境对其

送教下乡培训方案

潘慧珍分宜一小2016-8-17 蚆一、培训主题 蒄有效提高分宜县农村小学语文教师教学实践能力 蚁二、培训目标 腿总体目标:全面提高我县农村小学语文教师队伍整体素质具体目标: 肇 1.通过名师的示范引领,加深农村教师对全面实施素质教育重要性和紧迫性的认识,理解新课程背景下教师角色和职责的转变,提高其对新形势、新理念的理解和把握能力。 袁 2. 通过送教下乡老师和当地教师“同课异构”的主体研修方式,聚集真实课堂的实践性环节,发展农村教师的开放性、多元化思维,有效提升其驾驭课堂的教学实施能力。 葿 3. 结合“同课异构”的主体研修方式,开展现场诊断、评课、议课等参与式活动,增强农村教师对教学实践的行动观察、自我反思、感悟体验、行动设计等有效教研的专业引领能力。 腿 4. 搭建名师、教研员、农村教师之间交流互动的平台。通过送教下乡教师的成长经验分享,解答教学疑惑等研修方式,促使农村教师主动规划自我专业发展的有效路径,提高名优教师的示范辐射能力。 膃三、培训对象、分析及时间 薃培训对象:县级以下小学语文一线教师。 芈对象分析:参加培训人员为我县县级以下小学语文一线教师。经需求调查,这部分教师普遍存在教育教学理论相对匮乏,知识更新缓慢,获取信息的渠道少等问题。他们普遍对国家的最新教育理念,特别是在新教育理念下该如何去实施有效教学策略存在较大的疑惑和渴求。因此,本项目培训将根据农村一线小学语文教师的需求,侧重教学实践能力的引领和指导。 艿培训时间:集中培训4天。 薄四、培训内容 肁磨课。 芁五、培训方式

荿加强对培训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采取丰富多样的培训形式,实现培训目标和任务: 羅 1.观摩展示、示范引领。实行送教下乡教师和当地优秀教师“同课异构”的方式,突出课例中的问题特征与方法价值,引导教师在广泛、充分的参与体验中收获提升。同时加强各级教研员及名师的示范引领作用,有效发挥研培优势,通力合作,集中智慧,使培训活动赢得良好成效。 螃 2.创设情景、案例载体。以小学语文典型教学案例为载体,进行有效研修,为参培教师提供丰富的情景感和话语权,引导教师们加深对新课程标准的理解,并主动探究有效的课堂教学策略。 肀 3. 研讨问题、挖掘潜能。找准学员普遍关注的热点问题和教学困惑,组织 蒈名师、教研员与学员研讨交流,共同破解教学难题,激发学员潜能。 膂 4.密切配合、通力合作。在秭归县选定优秀小学语文一线骨干教师组成“送教下乡”团队,联合其所在学校形成合作机制。 羇六、培训团队 薅各学科县级教研员若干名;各学科一线名师若干名;各学科当地一线教师若干名。 芄七、考核评价 艿实行参训学员统一管理。组建由领导小组、专家组指导成员以及学员共同组成的培训考核小组,严格培训质量监控。通过多种方式,准确考核评价学员的学习成绩。对学员的学习态度、学习过程、学习效果等方面进行综合考核评价。 莅 1.学习态度。包括培训期间的出勤情况、遵章守纪、参与活动、互帮互助等。 肀 2.学习过程。包括培训期间的学习笔记、听课笔记、交流质量、心得体会等。 肀 3.学习效果。包括培训期间的研修总结、理念更新、发展意愿、实践轨迹等。 莆上述考核项全部合格者,方能取得《培训合格证书》。 袂八、跟踪指导 肃形成培训后跟踪指导服务的长效机制,为学员的专业学习和长远发展提供支持。 膀 1.现场跟踪指导。定期组织项目跟踪指导服务组,深入到受训教师所在学校听课指导,参与校本教研,通过问卷调查、访谈、座谈等形式,解决教师培训后的具体问题和需求,促进教师专业能力持续发展。

送教上门教学计划模板

龙川县紫市镇秀田顺忠希望小学(2018-2019学年度第二学期) 送教上门实施方案

紫市镇秀田顺忠希望小学2018-2019学年度 第二学期 送教上门教学计划 一、学生情况分析 : 调查中我了解到,钟朝阳同学家住紫市镇旺田上村41号,有时会在秀田村外婆家住,出生时即被定为先天性残疾,小脑不够发达,手脚配合不够协调。为了帮助他更快健康快乐的成长,在取得家长的同意后,在学校领导的期许之下,本学期我对钟朝阳同学开展了送教上门活动。活动计划如下:每月上门辅导两次,每次三课时,历时四个月。 二、教学目标: 1.汉语拼音。 学会汉语拼音。能读准声母、韵母、声调和整体认读音节。能准确地拼读音节,正确书写声母、韵母和音节。能借助汉语拼音认读汉字。学习说普通话。 2.识字、写字。 认识常用汉字 400 个,写其中 100个。喜欢学习汉字,有主动识字的愿望。掌握汉字的基本笔画,能按笔顺规则写字。初步养成正确的写字姿势和良好的写字习惯。 3.阅读。

学习用普通话正确地朗读课文。喜欢阅读,感受阅读的乐趣。学习借助读物中的图画了解文中的主要内容,了解词和句子的意思。认识逗号、句号、问号和感叹号。 4.口语交际。 学讲普通话,逐步养成讲普通话的习惯。能认真听别人讲话,努力了解别人讲话的主要内容。学习与他人交流的能力。与别人交谈,态度要自然大方,有礼貌。积极参加讨论,对感兴趣的话题能发表自己的意见。 三、教学重难点: 重点:汉语拼音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 , 是帮助识字、阅读和学习普通话的有效工具。 1.在小学阶段 , 要使学生学会汉语拼音的声母、韵母、声调和整体认读的音节 ; 能够准确、熟练地拼读音节 , 有条件的可以逐步做到直呼音节; 2.能默写声母、韵母和抄写音节 ;认识大写字母和隔音符号 , 能背诵《汉语拼音字母表》 . 3.在汉语拼音教学阶段 , 要着重进行常用音节的训练 . 在整个小学阶段, 都要重视复习巩固汉语拼音 , 发挥汉语拼音的作用 . 4.要重视汉语拼音字母和音节的书写指导 . 要指导学生掌握字母的笔画、笔顺 , 利用四线格把字母和音节写得正确、工整 .

【浙教版】七年级-科学-上册-教学计划

科学教学计划 科目:科学 姓名:许文心 老师:秦老师

方法篇 一、首先要整理好学习资料并形成习惯 经过一个学期的学习生活,学习资料难免凌乱,如果不加以整理就会出现复习抓不住重点,东抓一把、西抓一把的现象,不利于提高复习效率。当然面对如此众多的参考书和卷子,应该如何取舍呢?应 优先整理重点章节,例如浮力、压强、大气压的计算,以及电学的所有知识,这些都是考试重点,在考 试中会以实验题的形式出现,且分值丢很高 二、复习过程中要把握好侧重点 因为每一章的重点不一样,而且具体到每一节的重难点也不同,因此复习时,可以先从自己掌握得不太好的章节入手,有针对性地进行复习。比如对“浮力和压强”的掌握不佳。那就要把这些章节中自 己做错的题,或者老师重点讲解的题目边看边在脑海中再现解题思路,还要把自己做错的原因找到(建议同学们每次用红笔纠正错误,并同时保留原先的错误答案),定期回顾这些错题,要不看答案的情况 下动笔重做一遍,加深印象,实在做不出来可以看一下答案提示一下继续做,切不可死记答案,否则难 以应付考题中的变化。这样做的目的就是:不要在简单题和做过的题上丢分,这也是取得满意成绩的保障。 三、对于不同题型,采取不同策略 现在的考试无非是考查三方面:第一考概念;第二考过程;第三考方法。比如有这样一道题:设计 实验验证“阿基米德原理”的猜想是否正确。这要求学生们首先要清楚阿基米德原理的概念,如果不熟 悉要加以弥补,弥补的时候侧重于理解而不是记忆。 四、要科学合理安排复习时间。 一般来说,复习理科侧重于理解和辨析,宜安排在较靠前的时间复习,这样可以使大脑逐渐运转灵活; 文科偏重于记忆,宜放在这门课临考前复习,这不是因为突击,是因这样可以使记忆的知识在很短时间 内就再次得到巩固,以后再复习同样的内容可以容易一些。从心理学角度讲,有很好的延时记忆效果。 也可以文理科交叉复习,使枯燥乏味的复习过程保持一定的新鲜度,大脑也不至于过于疲劳。

教科版四年级科学下册教学计划

教科版四年级科学下册教学计划 一、指导思想:以培养小学生科学素养为宗旨,积极倡导让学生亲身经历以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培养他们的好奇心和探究欲,发展他们对科学本质的理解,使他们学会探究解决问题的策略,为他们终身的学习和生活打好基础。二、教学目标:1、培养学生科学的思维方法,努力发展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得学生们在日常生活中亲近科学、运用科学,把科学转化为对自己日常生活的指导,逐渐养成科学的行为习惯和生活习惯;2、了解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让学生亲身经历科学探究的全过程,从中获得科学知识,增长才干,体会科学探究的乐趣,理解科学的真谛,逐步学会科学地看问题、想问题;3、继续指导、引导学生学习运用假设,分析事物之间的因果关系,注重观察实验中的测量,特别是控制变量、采集数据,并对实验结果作出自己的解释,学习建立解释模型,以验证自己的假设。4、保持和发展对周围世界的好奇心与取知欲,形成大胆细心、注重证据、敢于质疑的科学态度和爱科学、爱家乡、爱祖国的情感;5、亲近自然、欣赏自然、珍爱生命,积极参与资源和环境的保护,关心现代科技的发展。三、学生情况分 析:1、整体学习状况:四年级(2)班共有学生83人,学生整体学习兴趣高,比较认真,但缺乏灵活性、学习习惯较差。不善于设法自主去获取知识并在生活中灵活运用知识。因而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往往只停留在了解上,理解不甚深刻,运用能力差。2、已有知识、经验:学生由于各种条件的限制,科学常识比较缺乏,科

学探究能力和意识不强。家长们偏重于语、数、英教学,使学生没有多少时间和机会接触大自然,更没有得到大人和老师及时、周到的指导,使学生没能很好地在观察、实验、调查等实践活动中获取知识、发展能力、培养思想情感。3、儿童心理分析:在小学阶段,儿童对周围世界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他们乐于动手操作具体形象的物体,而我们的科学课程内容贴近小学生的的生活,强调用符合小学生年龄特点的方式学习科学,学生必将对科学学科表现出浓厚的兴趣。四、教材分析:1、全册内容情况:本册是科学教材的第四册。全册教材包括了“电”、“新的生命”、“食物”、岩石和矿物”四个单元,由30多个典型活动组成。教材的主要目的在于激发学生学习科学课程的兴趣,帮助他们体验科学课程学习特点,引导他们尝试性地进行科学探究活动,学习一些清晰的科学知识和技能。2、各单元内容和课时情况:第一单元“电”共9课时,具体包括:电和我们的生活(1课时),点亮我的小灯泡(1课时),让更多的小灯泡亮起来(1课时),电路出故障了(1课时),导体和绝缘体(1课时),我来做个小开关(1课时),里面是怎样连接的(1课时),我们选择了什么(2课时)。 第二单元“新的生命”共7课时,具体包括:油菜花开了(1课时),各种各样的花(1课时),花、果实和种子(1课时),豌豆夹里的豌豆(1课时)。把种子散播到远处(1课时),萌发的种子(1课时),动物的卵(1课时),第三单元“食物”共7课时,具体包括:一天的食物(1课时),我们的身体从食物中获得什

送教上门计划教案

送教上门音乐教学计划 一、学生情况分析: 调查中我了解到:小孩在家受家人的宠爱,以自己为中心,哭闹情况多较,对父母和祖辈依赖性较强,会抓做大人的脖子不肯放手,手脚乱跳 ,情绪波动大,在和他接触和交谈中发现他自理能力和行为习惯较差,如:不会自己吃饭啊,不会入厕,个性较强,形成了许多的坏习惯,时常说话不清楚———为了能尽快稳定情绪,适应他园的生活,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形成良好的常规意识,我们老师将齐心协力,团结合作,把更好的精力投入到工作当中去,使他都能愉快的生活,取的可喜的进步。 二、教学目标: 节奏感是音乐实践活动中必须具备的一种能力,是音乐情绪、风格的重要表现手段。现在是培养孩子节奏的最佳阶段,同时也是培养音乐素质的基础时期,而音乐游戏化的方法符合孩子的生理、心理特点:他好动、好玩,思维具体形象,一切从兴趣出发。本学期通过研音乐游戏化的方法对小班他进行节奏感培养的同时,探索其内容、目的和组织手段。现将我在第一、第二个阶段中的一些做法和实施过程做个简单的小结。 三、教学重难点: 重点:1、了解本班他在音乐节奏感方面的表现情况,确定教研课题。 2、培养并建立初步的音乐活动常规。 3、能够初步感受并喜欢环境、生活和艺术中的美。 难点:1、认识几种打击乐器,能随着熟悉的乐曲使用固定的节奏型进行演奏,体验乐器演奏的乐趣,初步养成良好的演奏习惯。 2、通过音乐活动,培养他听音乐的兴趣,养成安静、用心地听音乐的习惯,初步了解比较典型的摇篮曲、舞曲、进行曲和劳动音乐的不同特点。 四、具体实施措施: 1、激发他对节奏的兴趣 (1)、提供多种乐器,让他在自由敲打中获得满足以激发他玩乐器的兴趣与欲望。 (2)、提供两种乐器(如碰铃、响板)让他在敲敲打打中听听其发出的声音有什么不同,在比较中进一步感知乐器的不同音色,初步掌握其乐器的演奏方法。 (3)、提供音色差别较大的两种乐器,在他的敲打过程中用动作帮助他了解乐器的音色与情感所表达的关系。如敲大鼓时引导他模仿“老虎、狮子”等有力的动作。敲三角铁、碰铃时做鱼游、小兔跳等灵巧的动作。由于在这些自由敲打的游戏活动中没有节奏的要求,对于尚不能较好地掌握有规律打拍的他来说同样会使他的获得成功和满足感。 2、在听听玩玩中激活他的节奏动感 (1)引导他感知节奏。 首先,音乐来源于自然生活。有意识地培养他学习感知生活中的节奏,如引导他倾听观察自然界、动物、生活中的节奏响声,之后进行模仿、感知,并拍出节奏类型来。从中让他发现音有高低、长短、强弱之分,使他们积累丰富的听觉经验。其次,我还设计了起步较低、由易到难的一系列听力游戏,让他在听听玩玩的过程中感受节奏的动感。如:用筷子敲击铝锅、玻璃杯、碗碟等生活中常见的用具、器皿,从中辨别声音的高低。有时,我还采用师生角色互换的方式,即老师用打击乐器敲击简单的节奏,他用拍手、拍肩、跺脚等动作将其表现出来,反之,他敲节奏、老师将其再现出来。 (2)、体验、感受稳定单一的节拍

教科版科学一年级下册教学计划(最新整理)

2018 学年洒坪中心小学科学一年级下册教学计划 一、学情分析 经过一个寒假,新的学习和生活对孩子们来说充满了好奇和有趣,对学校、环境、老师、同学、课堂、学习、学校的要求都充满了新鲜感。同时他们年龄小,好动、易兴奋、易疲劳,注意力容易分散,尤其是刚入学时,40 分钟的课堂学习 对于他们来说真的很难! 一年级下册科学在小学六年科学学习中具有特殊的意义。课程的含义是具有 明确的教学目标和系统的设计,但绝不是说不再“有意思”,不再令人“感兴趣”,不再 有孩子们的“个人看法”和“探索空间”。恰恰相反,好的科学课应该是属于“儿 童的科学”。 二、教材解读 “科学家这样做”诸如此类的问题,无法也不应该教给孩子们,而是让他们 在科学知识的学习过程中,通过与之交融的探究活动逐渐体验和理解。因此,一 年级下册科学的主要功能是为六年的科学学习打基础。 1.内容分析 一年级上册科学教学内容由“我们周围的物体”和“动物”两个单元组成。其中“我们周围的物体”单元有 7 个教学内容,“动物”单元有 6 个教学内容, 总计 13 个教学内容,原则上每个教学内容需 1 课时来完成教学。另外每个单元最后都有“科学阅读”内容。 (1)“我们周围的物体”单元:是小学生物质科学领域学习的开篇,指向“组 成世界的物质能够依照它们的性质进行测量、分类和描述”这一科学核心概念。 物体在一年级学生的生活中最为常见,一年级学生对其有直观感受,他们对物体 性质的理解又将为他们持续建立材料和物质的概念打下基础。为此,“我们周围的 物质”单元,从具有固定形状的物体到一瓶水和洗发液再到一袋空气,循序渐进地 带领学生们展开一系列的探索活动,以加深他们对物体具有质量、形状等特征的理解。 (2)“动物”单元同一年级上册的“植物”单元一样,指向“地球上生活 着不同种类的生物,生物有基本的生活需求”这一科学核心概念。给一年级学生 设计的“动物”单元,主要是为他们提供探索动物的机会,使他们认识到动物是

一年级科学下册教学计划

一年级科学下册教学计划 一、指导思想: 充分挖掘课程资源,和孩子们一起探究,实施真正意义上的科学探究性教学,有效地组织学生开展真正有深度的科学探究性活动. 二、教学目标: 1.培养学生科学的思维方法,努力发展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得学生们在日常生活中亲近科学,运用科学,把科学转化为对自己日常生活的指导,逐渐养成科学的行为习惯和生活习惯。 2.了解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让学生亲身经历科学探究的全过程,从中获得科学知识,增长才干,体会科学探究的乐趣,理解科学的真谛,逐步学会科学地看问题,想问题. 3.继续指导,引导学生学习运用假设,分析事物之间的因果关系,注重观察实验中的测量,特别是控制变量,采集数据,并对实验结果作出自己的解释,学习建立解释模型,以验证自己的假设。 三、相关措施: 1.根据自然学科的特点和高年级学生的特点,自然课仍然要加强直观,重视课本上的图画和实践操作. 2.重视指导学生认识各种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变化规律和原因. 3.不同的课型用不同的教学思路。 4.贯彻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加强与生活生产社会的联系。 5.注意发展儿童智力,培养能力。 四、教学进度、内容及措施: 单元:1水和空气 1.探究水的作用。 2.探究空气的作用 3.使学生喜欢上科学。 通过查阅资料获取有关水和空气等方面的信息,重点探究水和空气的重要性,

收集有关水和空气的文字资料、图片、课件 单元2:太阳和月亮 1.进一步增强探究太阳和月亮的兴趣。 2.使学生切实体会到科学的奇妙。 重点使学生切实了解认识太阳和月亮。 单元3:天气和生活 1.进一步增强了解天气与生活的兴趣。 2.使学生切实体会到天气与生活的联系。 感悟每种动植物都要有适于自己生存的环境,天气。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思想观念和行为习惯。 单元4:科技与生活 1.认识常见的科技产品。 2.了解科技产品与生活息息相关。 3.培养学生用多种方法记叙实验结果的能力。 重点认识常见的科技产品。培养学生认真细致观察事物的良好学习习惯。 单元5:科学擂台 1.自己动手制作太阳能热水器。 重点引导学生自己动手制作、感受制作的乐趣。培养学生动手实践能力。 期末复习:1——5单元 通过复习与练习,使学生融会贯通知识点,学会用科学知识来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学以致用。科学概念、定义、实验演示、结论培养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培养学生做科学实验的良好习惯。

开展送教下乡活动方案3篇

开展送教下乡活动方案3篇 Program of carrying out activities of sending teachers to the co untryside 汇报人:JinTai College

开展送教下乡活动方案3篇 前言:公务文书是法定机关与组织在公务活动中,按照特定的体式、经过一定的处理程序形成和使用的书面材料,又称公务文件。本文档根据公文写作内容要求和特点展开说明,具有实践指导意义,便于学习和使用,本文档下载后内容可按需编辑修改及打印。 本文简要目录如下:【下载该文档后使用Word打开,按住键盘Ctrl键且鼠标单击目录内容即可跳转到对应篇章】 1、篇章1:开展送教下乡活动方案 2、篇章2:开展送教下乡活动方案 3、篇章3:开展送教下乡活动方案 篇章1:开展送教下乡活动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学校发展为本的理念,促进教育的均衡发展,大力提高农村教师的专业能力,促进教育教学质量的全面提高。二、活动目标: 为促进我县教育的均衡发展,充分利用我县优质的教师资源,发挥我县骨干教师队伍的引领和幅射作用,通过现场观摩、当堂点评、专题讲座等系列的教学活动,突出典型,以点

带面,提高农村教师教育教学观念和课堂教学水平,全面提升农村中小学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并建立骨干教师支持农村教育的长效机制。 三、活动协调机构: 为使送教下乡活动高效,特设活动协调小组: 组长:黄显波(教育局副局长) 副组长:安长范(教育局人事科科长) 张振龙(进修学校副校长) 崔荣云(进修学校培训部主任) 成员:张爱云、金成衡、颜廷娟、倪锡珍、陈志宏、冯显辉、李波 四、活动设想: 本年度的送教下乡活动分两个学期进行,分别是本学期的5月初,下学期的10月份。 本学期的活动设想: 1、本次送教下乡以省、州骨干和学科带头人及教学能手为主。

2020最新教科版一年级科学教学计划

一年级科学教学计划 一、学情分析 一年级学生进入小学,新的学习和生活对孩子们来说充满了好奇和有趣,对学校、环境、老师、同学、课堂、学习、学校的要求都充满了新鲜感。同时他们年龄小,好动、易兴奋、易疲劳,注意力容易分散,尤其是刚入学时,40分钟的课堂学习对于他们来说真的很难! 一年级上册科学在小学六年科学学习中具有特殊的意义。如果说他们在幼儿阶段主要是通过“玩”来认识和了解科学的话,从现在起,他们进入的将是一门“课程”。课程的含义是具有明确的教学目标和系统的设计,但绝不是说不再“有意思”,不再令人“感兴趣”,不再有孩子们的“个人看法”和“探索空间”。恰恰相反,好的科学课应该是属于“儿童的科学”。 二、教材解读 “什么是科学”“怎样做科学”诸如此类的问题,无法也不应该教给孩子们,而是让他们在科学知识的学习过程中,通过与之交融的探究活动逐渐体验和理解。因此,一年级上册科学的主要功能是为六年的科学学习打基础。 1.内容分析 一年级上册科学教学内容由“植物”和“比较与测量”两个单元组成。其中“植物”单元有6个教学内容,“比较与测量”单元有7个教学内容,总计13个教学内容,原则上每个教学内容需1课时来完成教学。另外每个单元最后都有“科学阅读”内容。 (1)“植物”单元:这是小学一年级科学课的第一个单元,它将引领学生走进小学科学学习的大门,掀开科学学习的第一页,对学生今后的学习产生重要的影响。选择植物作为科学学习的起点,是因为植物是孩子们的亲密伙伴,他们对植物具有天然的好奇心。让孩子把植物作为一个生命体来思考,运用各种感官进行观察,是生命科学概念体系构建和技能目标达成的基础和需要。秋天是果实成熟的季节,丰收的季节,生命也在这个季节里展现出丰硕的一面。让学生关注植物、关注一个个生命体的特点,是这个单元的重要导向。 (2)“比较与测量”单元:比较和测量是科学研究的基础,也是科学研究的重要技能。当科学家观察和实验时,他们离不开比较和测量。通过使用数字和标准的测量单位,他们可以确定和描述物体诸如长度、体积、重量和温度等属性。相似地,在生活中,学生们自然地进行着比较,也会进行一些简单的测量。事实上,比较和测量是学生们理解周围事物的重要途径。在本单元中,他们将观察事物间的相同和不同之处,用不同的工具和方法测量一些物体的长度,重演标准尺的产生过程,体会比较和测量在科学研究中的重要作用。 2.板块分析 一年级的科学书每课一般由聚焦、探索、研讨和拓展四个板块组成。在实际教学中,这四个板块并不是截然分开、机械使用的,四个板块呈现的是一个有结构的,既符合科学家的工作特点,又符合儿童认知规律的教学过程,目的是让儿童亲身经历和体验问题解决的系列科学实践。这个实践过程与儿童转变他们的原有认识相关,与促进他们对科学的理解相关,与发展他们的认识能力相关,而且一定是以科学概念和科学探究共生的方式发生的。具体说明如下: (1)聚焦板块:一般以陈述句的形式描述问题情境,以疑问句的形式提出1-2个学生可以探究的科学问题,以具有承上启下作用的语句与前一课的学习内容进行联系,体现课程的连贯性。 (2)探索板块:包括前概念测查、预测、探究计划的制订、收集信息、组织和呈现证据以及形成初步解释。这一板块通常以陈述句的形式出现,列出可供选择的观察和实验方法、有关的第二手资料和数据呈现所需要的方法和工具等。

送教下乡活动方案

宁县中村乡“送教下乡”活动实施方案 宁县中村小学段萍红 为了更新我乡教师教育理念,提高课堂教学水平,加强教师之间相互合作、交流,探讨和解决教学中的实际问题,总结和推广先进教学经验,全面提高教学质量,特制定“送教下乡”活动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乡级以上骨干教师送教下乡活动为载体,进一步深化课程改革,更新教育理念,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充分发挥骨干教师的示范引领作用。通过诊断示范、磨课研课、成果展示、总结提升等过程,加快提升我乡村学教师队伍教学教研能力,提高教学质量。 二、内容 “送教下乡”要体现先进的教育理念,优秀教师走进农村孩子的课堂,要具有较强的针对性、互动性、实效性。本次送教下乡安排三项内容。 1. 送新的教育思想、教育观念。教育理念是关于教育基本问题的深层次本质和规律的观念,是教育的灵魂和根本性的指导思想,对于教育全局具有决定性的影响。因此,向教师传递先进的教育理念就显得尤为重要,不断更新教育观念,有效改进教学方法,才能更快的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2. 送新的教学模式和方法。送教下乡活动中各校教师通过交流,取长补短,在活动中共同提高处理教材、备课、安排教学、驾驭和调动学生及灵活处理突发事件等职业能力,对我

乡教师教学技术的提高及教育教学质量的提升是很必要 的。 3. 送优秀教师的经验和形象。教学经验是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得来的一种知识或技能,是教师的宝贵财富。向农村学校传递先进的教学经验,有利于提高农村学校教师整体教育教学水平,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实施步骤 1. 诊断问题。乡级骨干教师进入各村学,深入课堂听课,掌进行诊断性研讨,确定示范课。 2、示范引领。乡级以上骨干教师,针对问题,设计课堂教学,精准帮扶和引领。 3、磨课研课。乡级骨干教师指导村小学教师进行备课、上课、磨课、研课教研活动。 4. 成果展示。组织岗位“练兵比武”活动,由村小学教师执教公开课,评选乡级教学能手。 5. 总结提升。通过磨课研课,公开展示等活动,每人撰写一份活动反思报告,在全乡之内进行交流。 四、相关要求 (一)精心准备,保证质量 送教下乡,是骨干教师展示风采,传送经验,提供示范教学的有效途径,参加送教下乡的骨干教师要以高度的责任感、饱满的热情和精湛的业务水平,为其他教师提供优质服务。送教单位要积极为送教教师的教学和研究提供方便,保证送教质量。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