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三年级上册语文教案-第8单元 第27课 手术台就是阵地 部编版

三年级上册语文教案-第8单元 第27课 手术台就是阵地 部编版

三年级上册语文教案-第8单元 第27课 手术台就是阵地 部编版
三年级上册语文教案-第8单元 第27课 手术台就是阵地 部编版

27*手术台就是阵地

《手术台就是阵地》一文记叙了在1939年春天的齐会战斗中,白求恩大夫在战场形势越来越危急的情况下,不顾个人安危,多次拒绝师卫生部长恳请撤离的劝说,以手术台为阵地,忘我地坚持为伤员做手术,连续工作三天三夜的感人故事。

全文共5个自然段,按事件的发展顺序,首段交代了事情的发生,第2~4自然段交代了事情的经过,最后一个自然段交代了事情的结果。课文用丰富的动作、语言和神态描写,表现了白求恩大夫在恶劣的战争环境下忘我工作的情形。比如,第2自然段中,“布满了血丝”等词句表现了长时间没有休息的白求恩大夫身体的疲惫;第3自然段中,白求恩大夫与师卫生部长的对话,充分表现出白求恩大夫的敬业精神。此外,课文中的环境描写,突显了越来越严峻的战争形势,并与人物的表现形成强烈的对比。比如,“硝烟滚滚”“弹片纷飞”中白求恩大夫仍然“镇定”“敏捷”,说明此时的白求恩大夫眼中只有手术台和手术台上的病人。在炮弹将布帘烧着、火苗向手术台扑过来的时候,白求恩大夫仍然争分夺秒地继续做手术。

课文插图是一张珍贵的战地新闻照片。这张照片堪称中国摄影史上的经典,具有伟大的历史感:作者选用恰当的角度,准确再现了白求恩大夫在离火线不远的小庙中弯腰做手术时聚精会神、一丝不苟的动作和身姿;在突显主要人物的同时,融合了大块的黑色背景,保留了小庙彩绘的房檐和椽子。这幅战地纪实新闻照片实现了“捕捉新闻摄影的伟大瞬间”这一箴言。

1.会认“斗、棒”等生字,掌握多音字“斗、大”,正确理解“当头一棒、陆续”等词语。

2.能带着问题默读课文,联系事情发生的背景,说出对“手术台就是阵地”的理解。

3.通过理解课文,体会白求恩大夫的崇高品质。

教学重点

1.会认“斗、棒”等生字,掌握多音字“斗、大”,正确理解“当头一棒、陆续”等词语。

2.能带着问题默读课文,联系事情发生的背景,说出对“手术台就是阵地”的理解。

教学难点

通过理解课文,体会白求恩大夫的崇高品质。

1.字词教学

作为略读课文,本文有大量生字新词,应当鼓励学生运用已有的识字方法自主识记,培养初步的独立识字能力。本课的多音字,可利用文本的注音并结合文中相关词句确定读音。本课新词较多,如“镇定”“敏捷”“恳求”“沉思”等,建议运用工具书结合生活实际或联系上下文理解意思。“陆续”“继续”“连续”需要学生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加以理解,辨析其表情达意的作用。

2.朗读默读

本课应立足略读课文特点,进一步落实“继续培养学生带着问题默读”这一单元要点。可以结合着本单元语文园地中“交流平台”板块的内容,继续落实“默读”的相关要求:一要安排充分的默读时间;二要有意识地规范学生的默读行为,如尽量不要用手指着读;三要提示并强化学生一些必要的默读习惯,如可随时把不认识的字、不理解的词语画出来,还可以把没读懂的地方标记出来等。本课的课题含义深刻,可在揭示课题时引导学生质疑问难,激起学生的阅读期待,并引领学生带着问题默读课文,了解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即按事件的起因、经过、结果,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

3.联系背景,拓展阅读

故事发生在抗日战争时期,距离学生的生活久远。战争的场面对于和平年代的孩子来说较为陌生,他们很难感知战争的残酷与危险。因此,在教学前可以引导学生自主搜集有关抗日战争的资料,如观看一些抗日战争影视作品或了解一些伟人资料,了解故事发生的背景,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理解白求恩的崇高精神。

1.通过查阅字典,扫清字词障碍,理解题目意思。

2.搜集有关白求恩的资料。

3.搜集齐会战斗的相关资料。

4.多媒体课件。

1课时

板块一图片导入,揭示课题

1.出示白求恩在阵地上做手术的图片。

2.教师讲述:这是抗日战争时期,医护人员们在阵地上给伤员做手术的图片。这位医生不顾个人安危,争分夺秒地给伤员做手术,他说:“手术台是医生的阵地。战士们没有离开他们的阵地,我怎么能离开自己的阵地呢?”

3.揭示课题,生发疑问。

(1)先呈现“手术台”“阵地”,引导学生交流对“手术台”与“阵地”的了解,然后结合课题引导学生质疑:手术台是医生救治病人、救死扶伤的地方,阵地是战士保家卫国、打击敌人的场所,而课题却说“手术台就是阵地”,你有什么疑问或想知道的吗?

(2)学生自由回答。

(3)过渡:对于医生来说,手术台就是他们保护病人的“阵地”,所以有人说“手术台是

医生的阵地”,那么说出这句话的人就是我们今天故事的主人公——白求恩。那么哪位同学愿意来给大家展示一下你了解的白求恩。

4.介绍主要人物。

白求恩(1890—1939), 加拿大医师、医疗创新者、人道主义者。1938年,白求恩率领由加拿大人和美国人组成的医疗队来到中国延安。他率医疗队到山西雁北和冀中前线进行战地救治,救治了大批伤员。他的事迹受到中国人民的广泛赞扬。

5.请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把课文读通顺。

板块二初读课文,感知大意

1.听范读,要求边听边画出文中的生字,注意生字的读音。

2.学生自读,课件出示自读要求,教师巡视指导。

(1)自由朗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读顺课文,将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

(2)圈画标注不理解的字词。

(1)指名读课文,同学互评:字音是否正确,句子是否通顺,相互纠正读音。

(2)课件出示本课生字,指名学生朗读,交流识记方法,对易读错的字进行警示。

斗棒恩大血撤险瓦帘迅速夺秒

“速”为平舌音,“撤”为翘舌音,“棒”为后鼻音。“血”读xuè,不能读为xiě。

(3)指导认识多音字“斗、大”。

陶渊明不为五斗(dǒu)米折腰的斗(dòu)争精神让人敬佩。

他的母亲希望他长大(dà)以后能成为一名大(dài)夫,救死扶伤。

(4)齐读生字,强化记忆。

3.默读课文,思考:手术台是谁的阵地?他在阵地上做了什么?引导学生结合时间、地点、人物及事件的起因、经过、结果六要素进行说明,并说说你怎样给课文内容划分层次。

4.学生自由回答。

1939年春,白求恩大夫在齐会战斗中,把手术台当作阵地,在万分危急的情况下坚持给八路军战士做手术的事。

第一部分(1):介绍事情的起因——1939年春,齐会战斗打响了。

第二部分(2~4):战斗越来越激烈,但白求恩依然坚守阵地。

第三部分(5):战斗结束,白求恩已连续工作69个小时。

板块三精读课文,了解背景

1.过渡:同学们,白求恩大夫连续工作了三天三夜呀,这是怎样的一个概念?到底当时的情况是多么紧急呀!接下来让我们一起去看看吧!

2.学习第1自然段,了解事件的起因。

句段:1939年春,齐会战斗打响了。气焰嚣张的日军刚刚到齐会镇就挨了当头一棒,被我军消灭了五百多人。

(1)指名读,引导学生归纳出战斗的时间、地点。

(2)引导学生结合下句“被我军消灭了五百多人”,理解“挨”“当头一棒”的意思。

挨:遭受,忍受。

当头一棒:比喻促使人醒悟的警告。也比喻给人以突然打击。

(3)简介齐会战斗。相机出示课件。

1939年春,八路军第120师主力与晋察冀军区所属冀中军区协同,在河北省河间齐会地区对进犯日军作战,取得了胜利,有力地打击了日军的嚣张气焰,推动了华北平原抗日游击

战争的开展。

(4)补充介绍有关抗日战争的内容,引导学生感知抗日战争经历时间之长、过程之艰难,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

抗日战争是中国抵抗日本侵略的一场全民族的抗战。国际上称作第二次中日战争、日本侵华战争。抗战时间从1931年9月18日九一八事变开始,至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结束,共14年抗战。

抗日战争的胜利,是中国人民近百年来第一次取得对外来侵略战争的完全胜利,雪洗了中华民族的耻辱;抗日战争的胜利,大大增强了全国人民的自尊心和自信心,促进了民族觉醒,是中华民族由衰败到振兴的转折点。

(5)学生齐读第1自然段。

板块四重点朗读,感悟品质

1.学习第2~4自然段,了解白求恩的处境和他的表现,感受白求恩的镇定与坚守。

(1)默读第2~4自然段,用“____”勾画描写战场形势的语句,用“”勾画描写有关白求恩做手术的语句。

描写战场形势的语句:

句段1:敌人不断反扑,战斗非常激烈。

①指名读,引导学生抓住“不断”理解敌人在不停地反扑,感受战场形势的紧张。

②指导朗读:把“不断”读得重一些,读出形势的紧张。

句段2:突然,几发炮弹落在小庙前的空地上。硝烟滚滚,弹片纷飞,小庙被烟雾淹没了。

①引导学生想象此时的画面:炮弹落在周围了,烟雾已经把小庙淹没了,小庙面临着随时都要坍塌的危险。

②指名读,男女生赛读。

③指导朗读:把“突然”“硝烟滚滚”“弹片纷飞”“淹没”等形容危险形势的词语读得急促一些。

句段3:敌机不断地在上空吼叫。炮弹不断地在周围爆炸。

句段4:一连几发炮弹落在小庙的周围。庙的一角落下了许多瓦片。

①指名读,齐读。

②引导学生抓住“不断地”“吼叫”“一连几发”等词语,感受战场局势的紧张。

描写有关白求恩做手术的语句:

句段5:在离火线不远的一座小庙里,白求恩大夫正在给伤员做手术。他已经两天两夜没休息了,眼球上布满了血丝。

①指名读,男女生赛读。

②引导学生抓住神态描写,体会白求恩虽然疲惫,但是仍然一心为伤员着想,体会他忘我的精神。

句段6:白求恩仍然镇定地站在手术台旁。他接过助手递过来的镊子,敏捷地从伤员的腹腔里取出一块弹片,丢在盘子里。

①指名读。

②引导学生体会“仍然”的意思,结合上文怎样理解。

仍然:表示情况持续不变或恢复原状。白求恩给伤员做手术两天两夜没休息,现在小庙周围的环境更危险了——硝烟滚滚、弹片纷飞,他还是照样工作。

③引导学生圈出“接过”“取出”“丢”等动词,体会作者用动作描写突显出了白求恩技术纯熟,动作敏捷。

句段7:白求恩低下头,继续给伤员做手术。

句段8:白求恩仍然争分夺秒地给伤员做手术,做了一个又一个。

①引导学生体会“争分夺秒”是“不放过一分一秒,形容对时间抓得很紧”的意思,体

会白求恩的专注。

②引导学生抓住第二次出现的“仍然”,体会白求恩的崇高精神。

白求恩的处境变得越来越危险,但不变的是白求恩仍然争分夺秒镇定地为伤员做手术。

③指名读,读出白求恩的镇定。

(2)师生合作摘录关键词句填写表格,对比处境危险,感受白求恩的镇定与坚守。

2.

(1)学生一边看插图,一边自由读圈画出的有关白求恩做手术的句子,体会白求恩此时的镇定。

(2)自由读,男女生赛读。

3.品读白求恩的两次回答,感受白求恩的坚守,理解“手术台就是阵地”。

(1)过渡:尽管处境危险,但白求恩仍然坚守工作岗位、忘我工作。此时,师卫生部长匆匆赶来了,那么他会对白求恩说些什么呢?

(2)分角色朗读第3自然段中白求恩与师卫生部长的对话,边读边想象当时的情景。

(3)品读白求恩的第一次回答。

句段9:白求恩沉思了一会儿,说:“我同意撤走部分伤员。至于我个人,要和战士们在一起,不能离开。”

①学生默读,思考下列问题。

A.什么是“沉思”?白求恩此时在沉思什么?

B.白求恩沉思后是怎样决定的?说明了什么?

C.白求恩为什么“要和战士们在一起,不能离开”?

②小组讨论,交流汇报。

“沉思”是深思的意思。白求恩在考虑战士们的生命安全。他不顾个人安危,做出了“要和战士们在一起,不能离开”的决定。表现了白求恩对工作极度负责,对战士们极度热忱的高尚品质。

(4)赏析白求恩的第二次回答。

句段10:白求恩说:“谢谢师长的关心。可是,手术台是医生的阵地。战士们没有离开他们的阵地,我怎么能离开自己的阵地呢?部长同志,请您转告师长,我是一名八路军战士,不是你们的客人。”

①引导学生理解“可是,手术台是医生的阵地”这一句话。

白求恩不顾个人安危,把抢救伤员当作打仗,把手术台当作打仗的阵地,他要像战士们坚守阵地一样坚守手术台。

②联系上下文,理解“我是一名八路军战士,不是你们的客人”,感受白求恩的国际主义精神。

白求恩来到中国,从未把自己当成客人;他深入前线,抢救伤员,并把这些看作是自己的战斗、自己的作战任务。从“我是一名八路军战士,不是你们的客人”的回答中,也能感受到他坚决的态度。

4.学习第5自然段。联系事件的结果,感受白求恩的崇高品质。

句段11:齐会战斗进行了三天三夜,胜利结束了。白求恩大夫在手术台旁,连续工作了六十九个小时。

(1)指名朗读,交流:“三天三夜”“连续”“六十九个小时”说明了什么?

“三天三夜”说明战斗激烈。“连续”表示不间断,说明白求恩没有休息。“六十九个小时”说明白求恩工作的时间长。这些数字充分表现了白求恩大夫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国际主义精神。

(2)思考:把“连续工作了六十九个小时”中的“连续”换为“继续”“陆续”行不行?

“继续”表示(活动)连下去;延长下去;不间断。“陆续”表示时断时续。“连续”指一个接一个,紧紧相连。

不能换。此处的“连续”表明白求恩持续工作了六十九个小时。

板块五课文总结,拓展延伸

1.出示本课结构图示,帮助学生再次梳理课文内容。

手术台就是阵地????

??

????背景????? 硝烟滚滚 弹片纷飞敌机吼叫 炮弹爆炸烧着布帘 火苗扑来白求恩??

??? 镇定 敏捷不离开阵地

争分夺秒做手术崇高的国际主义精神 2.学生讨论以“手术台就是阵地”为题的作用。 3.学生自由回答,教师总结归纳:文章以“手术台就是阵地”为题,既点明了主要事件又暗含了中心。这里运用比喻的手法,一方面写出了白求恩大夫工作的危险环境,另一方面也表现出了他身处险境不畏牺牲、坚守岗位的精神,尽显其对工作极度负责任、对战士们极度热忱的高尚品质,赞扬了白求恩大夫把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当成自己的事业的国际主义精神。

4.白求恩在中国只待了很短的一段时间,却留下了无数的故事,大家可以课后读一读这些故事,去发现不一样的白求恩。

完成对应训练。

1.结合神态、语言、动作等多种描写,体会把人物写立体的写作方法。如第2自然段中“他接过助手递过来的镊子,敏捷地从伤员的腹腔里取出一块弹片,丢在盘子里”,引导学生抓住“接过”“取出”“丢”等一系列动作描写,体会白求恩技术的精湛,以及他将自身安危置之度外,而一心为病人着想的忘我精神。感悟白求恩对工作极度负责,对战士们极度热忱的高尚品质以及把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当作自己的事业的国际主义精神。

2.学会带着问题默读,理解课文的意思。默读时,提示学生要注意做到:眼到、心到、手到。针对三年级的学生来说,现阶段需要做到的便是手到。手到,就是在默读时,边读边动笔。可以边读边勾画出重点词句,或标出段中的层次,记下自己不懂的问题,提高默读的效果。针对本文的教学,可以让学生在默读课文的同时,用“____”勾画描写战场形势的语句,用“”勾画描写有关白求恩做手术的语句。

部编版三上《手术台就是阵地》最新教学设计

27.《手术台就是阵地》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认识“斗、棒”等13个生字,正确认读多音字“斗、大”。 2.培养自学能力,联系上下文理解“陆续、连续、继续”。 3.培养读的能力,练习默读课文,继续学习带着问题默读课文,了解故事主要内容,理解“手术台就是阵地”的意思。 4.借助环境和人物的动作、语言感受白求恩大夫对工作极端负责,坚守岗位的高尚品质,以及他把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当作自己事业的国际主义精神。 教学重点:理解环境的危险和白求恩大夫的表现,体会白求恩大夫的崇高品质。 教学难点:结合具体内容理解“手术台就是阵地”这句话。 教学时间:1课时 教学准备:ppt课件 教学过程: 一、揭题质疑,检查预习 1.(课前板书课题)这是我们今天学习的课文题目,一起读读。(齐读) 你知道手术台是干什么的地方?那阵地呢? 2.手术台是医生治病救人,救死扶伤的地方,阵地是战士保家卫国,打击敌人的场所,这两个风马牛不相及的地方,为什么作者却把他们联系起来?为什么说手术台就是阵地?带着这个疑问我们一起走进

课文,自由读读,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3.课前大家都预习过了,现在词语朋友想考考大家,有信心吗? (第一组词语:布帘迅速血丝撤退大夫) (1)师:这是一组词语,谁来读? (2)指名读。 (3)小老师带读。 (出示:陆续继续连续) (1)再来看,这是一组近义词,你能区分它们的意思吗?(指名说)(2)你们基本能说清楚这三个词语的意思了,意思理解了,如果会用就更棒了,谁能够把这三个词语正确的填到下面的句子里? (出示:1939年春,著名的齐会战斗打响了,战斗激烈,我军的伤员从战场上()抬下来,白求恩大夫不顾环境险恶,坚持留在手术台旁()工作,他()工作了69个小时。) (1)指名说 (2)齐读句子 (3)同学们有没有发现,填进三个词语之后的这段话其实就是课文的主要内容。 二、播放视频,了解背景 1.下面我们就一起走进这个故事,来看一段短片,说说你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视频播放到40秒) 2.这就是著名的齐会战斗,课文哪一段向我们介绍了这场战斗?(出示课文第一自然段)一起读读。

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第27课《手术台就是阵地》优秀教案

27 手术台就是阵地 教学目标: 1.会认11个生字,掌握多音字“斗、大”。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能结合课文内容,理解“手术台就是阵地”的意思。 3.学习白求恩对工作极端负责任,对同志极端热忱的高尚品质和国际主义精神。 教学重、难点: 理解“手术台就是医生的阵地”这句话。 教具准备: 多媒体投影 教学过程: 一、揭题读题,质疑问难 1.板书课题,引导质疑:看了课题你心里想到了什么? 2.这些问题正是课文要告诉我们的,我们学习课文就知道了。 二、自读自悟,感知课文 1.出示自读要求: (1)故事发生在什么时间?什么地方?主要人物是谁?写了一件什么事? (2)用“~~”画出最让自己感动的句子。 (3)“手术台是医生的阵地”这句话是谁说的? (4)想想自己读懂了什么,还有什么不明白,在不懂的地方标上“?”,准备交流。 2.学生自学,教师巡视。 (学生自由读课文,将课文读通读准。想怎么读就怎么读,可以默读,可以放声读,可以同桌一起读。) 三、由表及里,读透课文 1.检查交流。 2.教师简介白求恩。(投影) 3.什么情况下白求恩把手术台当作阵地?他是怎样坚守阵地的? 4.“手术台是医生的阵地”这句话是在第几自然段,在这一段里,白求恩一共讲了几次

话?画出来,多读几遍。 5.引读。白求恩沉思了一会儿,说——,白求恩说——。 6.(出示小黑板)白求恩讲的两段话。齐读。讨论并交流:白求恩两次答话的语气有什么变化?哪句话最使人感动?为什么? 7.既然不是一回事,为什么说“手术台就是阵地”,而且课题也说“手术台就是阵地”。 8.也就是说,白求恩把动手术抢救伤病员看成和打仗一样重要,他要像战士坚守阵地一样坚守手术台,所以说—— 9.引导学生从两方面争论:白求恩说:“我不是你们的客人。”白求恩到底是不是我们的客人?请大家发表意见,谈谈自己的看法。小组讨论。 10.白求恩是加拿大共产党员,不远万里来到中国,无私地帮助中国人民的抗日战争,把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看成自己的事业,这是什么精神? 11.分角色朗读。 四、展开想象,读读课文 齐读最后一个自然段。 1.体会“战斗进行了三天三夜”,“白求恩连续工作了六十九个小时”。三天三夜共有多少小时? 2.想象一下,还有三小时白求恩在干什么? 3.战斗进行了三天三夜,白求恩一刻也没有休息,坚守住了手术台这个阵地,多么崇高的国际主义精神! 五、存疑探索,延续兴趣 1.总结全文。 2.存疑探索,指导阅读。 师:白求恩是伟大的国际主义战士,他对同志极端热忱,对工作极端负责任,对技术精益求精,为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做出了巨大贡献。在一次为伤员做手术时不幸中毒,以身殉职,毛主席写了一篇文章叫做《纪念白求恩》,号召全国人民向白求恩学习。你们想了解更多白求恩的事迹吗?老师这里有几本介绍白求恩事迹的故事书(出示书籍),谁愿意看,下课可以到老师这里借阅。

部编版三年级上册《手术台就是阵地》教案

手术台就是阵地 教学目标 1.会认“斗、棒、恩”等13个字。 2.默读课文,联系事情发生的背景,理解“手术台就是阵地”的意思。 3.学习白求恩对工作极端负责任,对同志极端热忱的高尚品质和国际主义精神。 重点难点默读课文,联系事情发生的背景,理解“手术台就是阵地”这句话的意思。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质疑问难 1.出示课题,朗读题目。 2.针对课题,提出问题。(“手术台”指什么?“阵地”指什么?谁把手术台当作阵地?为什么把手术台当作阵地?又是怎样把手术台当作阵地的?在什么情况下把手术台当作阵地的?等)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带着问题自由朗读课文,运用以前学过的方法,扫除字词障碍。 2.课件出示由生字组成的词语,指名认读,领读。 3.说说课文大意,填空:______年春,著名的_______战斗打响了,在_________,正在_____。他已经____没有休息了。战斗越来越激烈,师卫生部长恳求他离开,可他认为:手术台____,不恳离开,继续给伤员做手术。他一连工作了____个小时,直到战斗结束。 三、品读课文,感受形象 1.简介白求恩。(投影) 2.默读2--4自然段,找出描写战火中,白求恩大夫给伤员做手术的小庙周围的环境描写的句子,并标画出来。 3.指名读有关句子,想一想这三次环境和气氛的描写有什么不同?说明了什么? 师总结:通过比较让学生从中体会,白求恩是在形势越来越危险的情况下,冒着生命危险坚守阵地,不顾疲劳地给伤员做手术。 4.出示句子:“手术台就是阵地。” (1)手术台就是医阵地”这句话是在第几自然段?在这一段里,白求恩一共讲了几次话?画出来,多读几遍。 (2)出示白求恩讲的两段话

部编语文《手术台就是阵地》优秀教案

教学目标: 1.会认11个生字,掌握多音字“斗、大”。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能结合课文内容,理解“手术台就是阵地”的意思。 3.学习白求恩大夫对工作极端负责任、对同志极端热情的高尚品质和国际主义精神。教学重、难点:1.能结合课文内容,理解“手术台就是阵地”的意思。 2.使学生从白求恩大夫坚守岗位、救死扶伤的事迹中,受到国际主义精神的教育。教具准备:多媒体投影 教学过程: 一、揭题导入 1.板书课题,鼓励学生质疑。 2.什么是“阵地”?为什么说手术台就是阵地?是谁的阵地? 二、整体感知 1.指名说说通过预习,知道课文主要讲了什么。 2.交流对白求恩的了解,师可补充介绍:白求恩:加拿大共产党员,著名的胸外科医生,抗日战争爆发后,他受加拿大共产党员的派遣,率领由加拿大和美国人

组成的医疗队于1938年三、四月间到达延安,以精湛的医疗技术为中国的抗日军民服务,并培养了大批医务干部,后因抢救伤员感染中毒,1939年11月12日在河北唐县逝世,毛主席曾写《纪念白求恩》一文。 3.指名接读课文,找出文中最使人感动的句子,注意以下词语读音:气焰嚣张当头一棒几发炮弹淹没仍然敏捷迅速争分夺秒注意以下多音字:斗挨大血发弹空没 4.自己再读课文,找出使人感动的句子和同桌交流,说说为什么?三、细读感悟(一)学习课文第1自然段 1.指名读,标出句子,体会每句话的意思。 2.交流读懂了什么?查字典理解“嚣张”,联系上下文理解“当头一棒”。(二)引导学习课文第2—4自然段 1.指导学习第2自然段。 (1)默读,看自己能读懂哪些问题? (2)交流讨论:从哪些地方体会到战斗非常激烈?白求恩所处的环境怎样?你从哪些词句中体会到的?白求恩是怎样做的?你抓住重点词语体会到了白求恩什么精神? (3)互相谈谈感受,小结:白求恩在极其危险的环境中忘我地工作。 2.重点学习第3自然段。

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手术台就是阵地》公开课一等奖教学设计

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手术台就是阵地》公开课一等奖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会认11个生字,掌握多音字“斗、大”。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能结合课文内容,理解“手术台就是阵地”的意思。 3.学习白求恩大夫对工作极端负责任、对同志极端热情的高尚品质和国际主义精神。教学重、难点:1.能结合课文内容,理解“手术台就是阵地”的意思。 2.使学生从白求恩大夫坚守岗位、救死扶伤的事迹中,受到国际主义精神的教育。教具准备:多媒体投影

教学过程:一、揭题导入

1.板书课题,鼓励学生质疑。 2.什么是“阵地”?为什么说手术台就是阵地?是谁的阵地? 二、整体感知 1.指名说说通过预习,知道课文主要讲了什么。 2.交流对白求恩的了解,师可补充介绍:白求恩:加拿大共产党员,著名的胸外科医生,抗日战争爆发后,他受加拿大共产党员的派遣,率领由加拿大和美国人组成的医疗队于1938年三、四月间到达延安,以精湛的医疗技术为中国的抗日军民服务,并培养了大批医务干部,后因抢救伤员感染中毒,1939年11月12日在河北唐县逝世,毛主席曾写《纪念白求恩》一文。 3.指名接读课文,找出文中最使人感动的句子,注意以下词语读音:气焰嚣张当头一棒几发炮弹淹没仍然敏捷迅速争分夺秒注意以下多音字:斗挨大血发弹空没 4.自己再读课文,找出使人感动的句子和同桌交流,说说为什么?三、细读感悟(一)学习课文第1自然段 1.指名读,标出句子,体会每句话的意思。 2.交流读懂了什么?查字典理解“嚣张”,联系上下文理解“当头一棒”。(二)引导学习课文第2—4自然段 1.指导学习第2自然段。

《手术台就是阵地》教案

三年级《手术台就是阵地》教案 一、素质教育目标 (一)知识教学点 1.学会13个生字,理解“仍然”等重点词语,读懂每句话,为段的训练做准备。 2.结合句子练习“陆续”“继续”“连续”,会用“不断”“迅速”造句。 (二)能力训练点 1.培养自学能力。继续培养独立识字能力,借助字典,尤其是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能力。 2.培养读的能力。练习默读课文,指导学生一边默读一边思考,在独立的阅读和思考中培养阅读能力。练习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培养说的能力。借助思考议答,使思维与表达能力都得到提高。 (三)德育渗透点 1.学习白求恩对工作极端负责任,对同志极端热忱的高尚品质。 2.学习白求恩伟大的国际主义精神。 二、重点、难点及解决办法 (一)重点 理解描写危险环境和白求恩大夫在这样的环境中怎样坚持手术台这块阵地,为伤员做手术的语句,体会白求恩大夫的崇高品质和伟大精神。 (二)难点 结合具体内容理解为什么手术台就是阵地。 (三)解决办法 1.重点解决办法。 利用电教手段,创设小庙周围越来越紧张的情境,抓住白求恩做手术时的动作、神态、语言,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2.难点解决办法。 以思考练习2题为凭借,同时结合上下文,找出有关内容,以小组为单位,读读,议一议,说一说。 三、课时安排三课时 四、学生活动设计 (一)读课文,画出生字词,用画出不懂的词句,结合查字典理解部分词语。 (二)结合课后思考题,以小组合作学习的形式讨论交流,理解课文内容。 (三)结合重点词句,联系上下文深入体会白求恩的崇高品质、伟大精神。 五、教具准备 1.写有生字词的卡片。 2.写有课后练习1、2题字幕投影片,课文插图投影片。 3.制作配合课文内容爆炸等场面的录音。 六、教学步骤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出示课文摄影插图,同时放激烈的炮声录音。教师讲述:这是抗日战争时期,我

手术台就是阵地教学设计

手术台就是阵地教学设 计 Company Document number:WTUT-WT88Y-W8BBGB-BWYTT-19998

一、教学目标 1、情感目标 了解白求恩大夫把手术台当成阵地,冒着生命危险为伤员做手术的经过,感受白求恩大夫对工作极端负责、对同志极端热忱的国际主义精神。 2、能力目标 指导学生朗读课文。 3、知识目标 联系课文内容,指导学生理解词语,积累词汇。 二、教学重点 通过学习课文第2、3、4自然段,了解白求恩大夫把手术台当成阵地,冒着生命危险为伤员做手术的经过,感受白求恩大夫对工作极端负责、对同志极端热忱的国际主义精神。 三、教学难点 理解白求恩大夫所说的话。 四、教学辅助手段 CAI 五、教学步骤与教学活动设计 (一)设置悬念,激发兴趣 (板书课题) 同学们,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一篇新课文,请大家齐读课题。 “阵地”,是什么意思(学生自由发言,体会:阵地是战士保卫祖国,消灭敌人的战斗的地方。阵地是很重要的地方,是不能丢失的。解放军叔叔打仗时常常说“人在阵地在”。) 请你再读课题,想一想:把哪儿当成了阵地(手术台)“手术台”是专门用来干什么的地方(医生抢救病人、为病人动手术的地方)

当你读课题读到这里的时候,你心里有什么疑问呢(手术台怎么会是阵地呢谁把手术台当作阵地他在这个阵地上怎样战斗的呢……)这些问题正是课文要告诉我们的,也是我们这节课的学习目标,大家学习课文后就可以知道了。 (二)整体感知,明确目标 1、课题是由谁的话演变而来的是在怎样的情况下说出来的请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边读边思考这两个问题。 (学生读文后,明白:“手术台就是阵地”这句话是由白求恩大夫的原话“手术台是医生的阵地”演变而来的。他是在情况十分危急的情况下,坚守阵地不撤离时说出来的。) 2、简介白求恩。(白求恩:国际主义战士,加拿大共产党党员,着名的胸外科医师。抗日战争爆发后,他受加拿大共产党和美国共产党的派遣,率领由加拿大和美国人组成的医疗队到中国解放区。他以精湛的医疗技术为中国的抗日军民服务,并培养了大批医务干部,为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作出了卓越的贡献。) 3、出示句子:“手术台是医生的阵地。” 请你读一读白求恩大夫说的这句话,读后你有什么感受同桌讨论。 (这里的阵地就是岗位,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岗位。工人叔叔的岗位在工厂,农民伯伯的岗位在田野,老师的岗位在课堂,医生的岗位在手术台,所以说手术台就是阵地。)(这句话是比喻的说法。白求恩大夫把抢救伤员当作打仗,白求恩把动手术抢救伤病员看成和打仗一样重要,他要像战士坚守阵地一样坚守手术台,所以说手术台就是医生打仗的地方。这句话充分地表现了白求恩大夫坚守岗位,对工作的极端负责。) (三)抓住重点,精读感悟 1、你从课文的哪些语句中最能感受到白求恩大夫坚守岗位和对工作的极端负责请默读课文,找到有关的语句并画出来。(学生默读勾画) 2、画完的同学把自己找到的语句有语气地读一读,体会当时的感受。(生自读体会) 3、请你在四人小组中把自己找到的语句读一读,然后谈谈感受。(学生小组讨论,谈自己的感受。) 4、请学生向全班同学汇报:你从哪儿可以感受到白求恩大夫坚守岗位,对工作的极端负责谁愿意把自己最感动的语句读给其他同学听听(在学生读自己最感动的语句的同时,教师适时引导点拨,指导朗读,以便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手术台就是阵地》教学设计

《手术台就是阵地》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情感目标:了解白求恩大夫把手术台当成阵地,冒着生命危险为伤员做手术的经过,感受白求恩大夫对工作极端负责、对同志极端热忱的国际主义精神。 2、能力目标:指导学生朗读课文。 3、知识目标:联系课文内容,指导学生理解词语,积累词汇。 二、教学重点: 了解白求恩大夫把手术台当成阵地,冒着生命危险为伤员做手术的经过,感受白求恩大夫对工作极端负责、对同志极端热忱的国际主义精神。 三、教学难点: 理解白求恩大夫所说的话。 四、教学过程 (一)设置悬念,激发兴趣 (板书课题) 同学们,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一篇新课文,请大家齐读课题。 “阵地”,是什么意思?(学生自由发言,体会:阵地是战士保

卫祖国,消灭敌人的战斗的地方。阵地是很重要的地方,是不能丢失的。解放军叔叔打仗时常常说“人在阵地在”。) 请再读课题,想一想:把哪儿当成了阵地?(手术台)“手术台”是专门用来干什么的地方?(医生抢救病人、为病人动手术的地方)当你读课题读到这里的时候,你心里有什么疑问呢?(手术台怎么会是阵地呢?谁把手术台当作阵地?他在这个阵地上怎样战斗的呢?……)这些问题正是课文要告诉我们的,也是我们这节课的学习目标,大家学习课文后就可以知道了。 (二)整体感知,明确目标 1、课题是由谁的话演变而来的?是在怎样的情况下说出来的?请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边读边思考这两个问题。 (学生读文后,明白:“手术台就是阵地”这句话是由白求恩大夫的原话“手术台是医生的阵地”演变而来的。他是在情况十分危急的情况下,坚守阵地不撤离时说出来的。) 2、简介白求恩。(白求恩:国际主义战士,加拿大共产党党员,著名的胸外科医师。抗日战争爆发后,他受加拿大共产党和美国共产党的派遣,率领由加拿大和美国人组成的医疗队到中国解放区。他以精湛的医疗技术为中国的抗日军民服务,并培养了大批医务干部,为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作出了卓越的贡献。) 3、出示句子:“手术台是医生的阵地。”

部编人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手术台就是阵地》精品教案

手术台就是阵地 (一)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了解白求恩大夫把手术台当成阵地,冒着生命危险为伤员做手术的经过,感受白求恩大夫对工作极端负责、对同志极端热忱的国际主义精神。 (二)教学过程 一、导入 1、谈话 2、板书课题。知道这句话是谁说的吗?简介白求恩。从国籍这个角度看,他是我们的客人吗? 3、打开书,快速读读课文第三自然段,找找白求恩说的哪些话跟题目有关系?出示句子:(齐读)手术台是医生是阵地。战士们没有离开他们的阵地,我怎么能离开自己的阵地呢?师:读了刚才这个句子,你有什么发现吗?(反问句)你是眼睛真亮,谁能把藏在这个问号里的意思读出来。 师:你读得真棒!知道白求恩说的是什么意思吗?生转换句式。 4、师:同学们,在你们的印象中,阵地应该是个怎样的地方?(炮火纷飞,硝烟弥漫,要流血和牺牲的地方) 师:你说的真好,那你们觉得白求恩的手术台旁有没有危险呢? (有) 二、潜心会文,感受“危险”,感动“坚守” 感受“危险” 1、过渡:是吗,课文中的哪些语句让你有这样的体会?请你默读课文的2-4自然段,画出有关的句子。并读一读。 交流:突然,几发炮弹落在小庙前的空地上。硝烟滚滚,弹片纷飞,小庙被烟雾淹没了。敌机不断地在上空吼叫,炮弹不断地在周围爆炸。“一连几发炮弹落在小庙周围,庙的一角落下了许多瓦片。挂在门口的布帘烧着了,火苗向手术台扑过来。” 师:读着这些句子,你仿佛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有什么感觉? 是呀,白求恩所在的小庙是多么的危险呀,让我们一起通过朗读表达出来。选择其中之一进进行行重点朗读。

师:再读这些句子,你有什么新发现?(情况越来越危险)感动“坚守” 2、过渡:是呀,小庙已经摇摇愈坠,小庙已经岌岌可危,在这里多呆一刻,都有生命的危险,在这里多呆一刻,都有被落下来的炮弹炸得粉身碎骨的危险。撤离迫在眉睫,撤离刻不容缓。可是,身处险境的白求恩撤离了吗?(没有),那他在做些什么,又说了些什么呢? 请同学们仔细地再读读课文的2-4自然段,画出有关的句子,从画出的白求恩的言行中,你感受到了一个什么样的白求恩,在旁边写下你的体会。 重点交流以下句子:白求恩仍然镇定地站在手术台旁。他接过助手递过来的镊子,敏捷地从伤员的腹腔里取出一块弹片,扔在盘子里。 从白求恩的动作当中,你感受到了一个什么样的白求恩?(镇定自若,临危不惧,毫不慌张)你是从哪些词语中看出来的?你能读出这份镇定自若吗? 白求恩说:“谢谢师长的关心。可是,手术台是医生是阵地。战士们没有离开他们的阵地,我怎么能离开自己的阵地呢?部长同志,请您转告师长,我是一名八路军战士,不是你们的客人。” 请同学们联系上下文想想:白求恩会用怎样的语气说这几句话?(毫不犹豫,坚定,对工作极端负责)那你能读出这种感受吗? 读着,读着,白求恩那鲜活的形象仿佛就在我们眼前。 随机指学生回答以下问题:师长让你离开,你为什么还不离开呢? 火快烧到手术台了,小庙也快要倒塌了,请您离开吧? 白求恩同志,这里有生命危险,难道你不怕吗? 白求恩同志,您是外国人,我们要为你的安全负责,让您离开是师长对您的关心呀! 师:听着同学们的回答,老师真是感动,觉得你们真正走进了白求恩的心里。同时,我们也不禁对他肃然起敬。让我们再次读读这句话,白求恩仍然争分夺秒地给伤员做手术,做了一个又一个。你感受到了一个什么样的白求恩呢?(不知疲倦,不顾个人安危)读出你的感受来。 3、过渡:齐会战斗进行了三天三夜,胜利结束了。而,出示:白求恩大夫在手术台旁,连续工作了六十九个小时。 师:同学们,三天三夜共有多少小时?想象一下,还有三小时白求恩在干什么?

27.手术台就是阵地(优质教案)

27 手术台就是阵地(略读课文) 【教学目标】 1.学会“棒、恩”等11个生字,读准多音字“斗、大”。理解“仍然”等重点词语,结合句子联系“陆续”“继续”“连续”,会用“不断”“迅速”造句。 2.继续培养独立识字能力,借助字典,尤其是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能力。 3.练习带着问题默读课文,指导学生一边默读一边思考,在独立的阅读和思考中培养阅读能力。联系事情发生的背景,说出对“手术台就是阵地”的理解。 4.了解白求恩大夫在万分危急的情况下,坚守阵地,连续三天三夜冒着生命危险为伤员动手术的事迹,感受白求恩大夫的国际主义精神和对工作极端负责,对同志极端热忱的高尚品质,学习他勇于奉献的精神。 5.学习白求恩大夫把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当作自己事业的国际主义精神。 【教学课时】1 课时 第一课时 【教具准备】课件(笔顺动态演示朗读音视频建议使用荣德基小学课件) 一、导入新课 导入类型:谈话导题,激发兴趣。 展示图片:请同学们仔细观察图片,说说自己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 小结导题:这是抗日战争时期,我八路军野战医院紧张抢救伤员的情景。看,这位外国医生不顾个人安危,正在为伤员做手术,他说:“手术台就是医生的阵地”(板书课题:手术台就是阵地)学生齐读课题。 质疑课题: 1.鼓励学生齐读课题后进行质疑,教师板书有价值的问题。 问题预设: (1)谁把手术台当作阵地?是在什么情况下把手术台当做阵地的?关键能力必备品格

最后一个自然段交待了事情的结果——战斗结束。 3.学生自由朗读全文。 【设计意图:初步感知课文,学生对文本由一个整体的把握,对文章内容有 个大致的了解,同时通过朗读课文,把课文读熟,读好。】 四、品读释疑。 (一)阅读课文第一自然段。 1.指名读课文第一自然段。 2.互相交流:这一段主要写了什么?(这一自然段主要写了战斗发生的时间、 地点及战斗形势。) 3.简介齐会战斗。 齐会战斗,是抗日战争时期,八路军第120师主力,在冀中军区部队的协同 下,于河北省河间县齐会地区,对日军进行的歼灭战。这次战斗,共毙伤日军 700余人,俘7人,缴获山炮1门、轻重机枪20挺,步抢200余支,取得了平 原游击战争中以外线速决的进攻打歼灭战的经验,对推动华北平原抗日游击战争 的开展起了重要作用。战后,中共中央机关报《新中华报》发表社论,庆祝齐会 战斗的重大胜利,称贺龙“是抗日前线的民族英雄”。蒋介石也发来慰勉电,称 “贺师长杀敌致果,奋不顾身,殊堪嘉奖”。 3.学生齐读课文第一自然段。 4.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由阅读下文。 (二)学习课文第二自然段。 1.课件出示:敌人不断反扑,战斗非常激烈。我军的伤员陆续从火线上抬下 (20)来。在离火线不远的一座小庙里,白求恩大夫正在给伤员做手术。他已经两天两 夜没休息了,眼球上布满了血丝。突然,几发炮弹落在小庙前的空地上。硝烟滚 滚,弹片纷飞,小庙被烟雾淹没了。 (1)自由阅读,说说自己感受到什么?(“硝烟滚滚,弹片纷飞,小庙被 烟雾淹没了”在这种危险的环境中,白求恩仍然镇定地为伤员做手术,敏捷地从 伤员腹腔里取出弹片,表现出白求恩不顾自己安危,救死扶伤的伟大国际主义精 神。)(板书:硝烟滚滚弹片纷飞镇定地手术) (2)“突然,几发炮弹落在小庙前的空地上。硝烟滚滚,弹片纷飞,小庙 被烟雾淹没了。”几发炮弹落在小庙前的空地上,说明了什么?(说明小庙离战 场非常近,离战场近有利于及时救治伤员,但白求恩工作环境非常危险。)(3)大胆猜测,炮弹落在小庙前可能会出现怎样危险的情形?(炮弹落在 小庙前有可能造成小庙坍塌,人员伤亡。) (4)在这样危险的环境下,白求恩是怎样工作的?(白求恩仍然镇定地站 在手术台旁。他接过助手递过来的镊子,敏捷地从伤员的腹腔里取出一块弹片, 丢在盘子里。) ①“仍然”是什么意思?(仍旧,照旧。)结合上文怎样理解?你体会到什

《27手术台就是阵地》教案设计

《27*手术台就是阵地》教案设计 教材简析:略读课文的教学在内容理解上要求低于精读课文的教学,方法上要重引导,要更加放手。本课的教学设计一方面注重引导学生抓住环境描写的表达方法去感悟人物的内心世界;另一方面注重引导学生通过细节描写(白求恩大夫坚持工作时的动作、语言和神态等)理解课文的描写方法,让学生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品词析句,一步步走进人物内心,从读中悟,从悟中读,进而帮助学生体会人物的精神品质。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制作多媒体课件。 学生准备:搜集资料,阅读有关白求恩的其他故事。 课时安排:1 课时。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简介白求恩 1.观看一段录像:剪辑影片白求恩给伤员做手术的片段。 2.简介画面内容。(学生自由表达) 3.简介白求恩:白求恩是加拿大共产党员,著名的胸外科医师。抗日战争爆发后,他率领医疗队来到中国延安,不久转赴晋察冀边区工作。他以精湛的医疗技术为中国的军民服务,并培养了一大批医护人员,为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做出了卓越贡献。后因抢救伤员伤口感染,于1939 年11 月12 日在河北唐县逝世。 4.看到课题,你想知道什么? 预设: (1)为什么说“手术台就是阵地”? (2)谁把手术台当作阵地? (3)在什么情况下,把手术台当作了阵地? (4)是怎样坚守阵地的? 设计意图:课文所叙述的事情离学生的现实生活较远。在此创设情境,旨在调动学生的情绪,为学习课文进行情感铺垫。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引导学生针对题目揣摩

思考,质疑问难,为学生搭建一个走进文本的平台。 二、初读课文,感知课文内容 1.初读课文:读通课文,自学生字新词。(注意读准生字字音,画出本课的生字词,标出自然段序号。) (1)指名让学生按自然段读课文并纠正读音。 (2)检查学生的自学情况: ①认读由本课生字组成的词语。(课件出示词语) 战斗大夫血丝白求恩 撤走危险瓦片布帘 迅速当头一棒争分夺秒 ②重点指导多音字“斗”“大”的读音,了解多音字“血”在本课读xuè。“斗”在“战斗”中读四声。“大”在本课“大夫”一词中读dài 。 ③强调“速”是平舌音。“险”是前鼻音。“棒、撤、险、秒”四个字可以用加一加的方法识记。“血、瓦、帘”可以联系生活识记。“迅、速”可以结合语境识记。 ④借助工具书,理解重点词语的意思。 2.再读课文:结合所提问题,初步感知课文内容。 引导学生带着问题默读课文,边默读边圈画,大胆交流自己的理解和想法。(1)感知人物:白求恩大夫不顾个人安危把手术台当作阵地为伤员做手术。(2)感知情节:课文叙述了在齐会战斗中,白求恩大夫在形势越来越危险的情况下,把手术台当作阵地,坚持为伤员做手术,连续工作六十九个小时的感人故事。 3.三读课文:理清课文脉络,找出重点。 (1)默读课文并思考:文中哪几个自然段具体描写了白求恩为伤员做手术的内容?(第2~4 自然段。) 课文第2~4 自然段具体介绍了白求恩在环境越来越危险的情况下,始终以手术台为阵地,争分夺秒地抢救伤员的情况,即事情的经过。(板书:战斗激烈)(2)再次默读课文,边读边思考。 预设: ①课文第 1 自然段写的是齐会战斗打响了,点明了事情发生的时间、地点和战

部编版三年级上册语文 27.手术台就是阵地(教案)

《手术台就是阵地》教学设计 课文特点:这是一篇纪实性记叙文。记叙了白求恩在战斗形式万分危急的情况下,把手术台当成阵地,连续工作69个小时的事迹,表现了白求恩同志对工作极端负责的品质和他把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当成他自己事业的国际主义精神。文章的课题是一个比喻句,既点明了主要事件,又暗含中心。全文按事情发展顺序连段成篇。 教学目标: 1、使学生了解白求恩大夫在万分危急的情况下,坚守阵地,连续三天三夜冒着生命危险为伤员动手术的事迹,教育学生学习白求恩大夫的国际主义精神和对工作极端负责,对同志极端热忱的高尚品质。 2、学习先找出重点段再给课文分段的方法。 3、学会本课生字新词。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学习课文第二段,抓住三次环境描写及之相对应的三次人物描写,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人物精神。 教学难点:理解白求恩对卫生部长所讲的话的含义,尤其是理解“手术台就是阵地”这句话的含义。 一、导入明标。 1、师导入:同学们,今天我们继续学习第13课:手术台就是阵地。请同学齐读课题。(师板书课题:13、手术台就是阵地)2、师口述并用投影打了本课学习目标。

1、读课文,抓词语,了解白求恩的光辉事迹,学习白求恩的伟大精神。 2、学习先找出重点段再给课文分段的方法。 3、有感情朗读课文。 二、通读课文,理清思路。 1、师范读课文,生边听边思考:这篇课文讲的是什么时间在什么情况下谁做了什么事? 2、默读课文,思考:哪几个自然段是讲白求恩坚持在火线上抢救伤员的事的? 3、师归纳总结:课文的题目:手术台就是阵地,课文2-4自然段集中讲述了白求恩以手术台为阵地,坚持在前线抢求伤员的经过,可以合并成为一段,这就是课文的中心内容,也就是课文的重点段。 4、指读课文一和五自然段,思考:这两个自然段分别讲了什么内容? 5、默读课文,给课文分段。 板书:第一段:(1)第二段:(2-4)第三段:(5) 6、请学生回忆分段的方法,在学生回忆的基础上归纳总结如下: 师打了投影: 1、通过课文,明确课文的主要内容。

小学三年级语文:《手术台就是阵地》教案示例

新修订小学阶段原创精品配套教材 《手术台就是阵地》教案示例教材定制 / 提高课堂效率 /内容可修改 An example of the lesson plan for "Operating table is a position" 教师:风老师 风顺第二小学 编订:FoonShion教育

《手术台就是阵地》教案示例 教学要求 1.学习白求恩这位伟大的国际主义战士毫不利己,专门利人,对工作极端负责任的高尚品质。 2.掌握本课的13个生字;理解“气焰嚣张”、“镇定”、“敏捷”、“沉思”及“陆续”“继续”“连续”等词语的意思;理解句子,了解课文内容;能用“不断”、“迅速”造句。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 理解白求恩说的话。 课前准备 有条件可组织学生观看故事片《白求恩大夫》。 教学时间 3课时 第一课时 (一)简介白求恩,揭示课题。 1.提问:你们听说过白求恩大夫吗? 简介白求恩。

白求恩是加拿大共产党员,著名的外科医生,为了帮助中国的抗日战争,1937年率领一支由加拿大和美国人组成的医疗队到中国解放区。后因抢救伤员感染中毒,1939年11月不幸逝世。 2.今天我们学习关于他的一个故事,题目叫《手术台就是阵地》。 3.解题。“手术台”是什么?(医生用来给病人做手术的台子。)“阵地”是什么?(军队为战斗而占据的地方。)为什么说“手术台就是阵地”呢?听老师把这个故事读一遍。 (二)范读课文。 听了这个故事,你们有什么感受? (三)学习生字新词。 1.出示生字新词,联系上下文自学。 2.检查自学情况。 提醒学生注意“仍”的读音。 气焰嚣张:形容凶狠放肆的样子。 陆续:表示前前后后,时断时续。 继续:接着做下去,没有间断。 连续:本课指手术做了一个又一个,接连不断。 硝烟:炸药爆炸后产生的烟雾。 镇定:遇到紧急的情况不慌乱。 敏捷:既灵敏又迅速。

部编版三年级上册《手术台就是阵地》教学设计【优质课教案】

部编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优质课教案 第27课《手术台就是阵地》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会认“斗、棒、恩”等13个生字。正确读写“战斗、大夫”等词语。 3.了解白求恩大夫在万分危急的情况下,坚守阵地,连续三天三夜冒着生命危险为伤员动手术的事迹,感受白求恩大夫的国际主义精神和对工作极端负责,对同志极端热忱的高尚品质。 4.学习白求恩大夫把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当作自己事业的国际主义精神。【教学重点】 1.识字、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 理解描写危险环境和白求恩大夫在这样的环境中怎样坚持手术台这块阵地,为伤员做手术的语句,体会白求恩大夫的崇高品质和伟大精神。【教学难点】 结合具体内容理解为什么手术台就是阵地。 一、导入新课 1.出示抗日战争插图,同时放激烈的炮火声。 2.出示抗日战争资料。 抗日战争指20世纪中期第二次世界大战中,中国抵抗日本侵略的一场民族性的全面战争。抗战时间从1931年9月18日九一八事变开始算起,至1945年结束,共十四年抗战。 3.出示课本插图。这是抗日战争时期,我八路军野战医院紧张抢救伤员的

情景。看,这位外国医生不顾个人安危,正在为伤员做手术,他说:“手术台是医生的阵地”。 4.板书课题:27、手术台就是阵地 二、识字解词 1.学生自读课文。 (课件出示)提出要求: (1)不认识的字可以看拼音,或者请教老师和同学。 (2)读准每一个字的字音,圈出生字词; (3)读通每个句子,读不通顺的多读几遍; (4)给每个自然段写上序号。 2.检查自学情况。 (1)出示第一行生字(课件出示) dòu bànɡēn dài xuè chè xiǎn 斗棒恩大血撤险 wǎ lián xùn sù duó miǎo 瓦帘迅速夺秒 指名认读,相机正音,并用生字口头组词。 课件出示生字组词。 (2)开展读字游戏。 开火车读,再读。 小老师领读,齐读。 (3)古文识字

人教部编版三年级上册语文第27课《手术台就是阵地》教案

27*手术台就是阵地 《手术台就是阵地》一文记叙了在1939年春天的齐会战斗中,白求恩大夫在战场形势越来越危急的情况下,不顾个人安危,多次拒绝师卫生部长恳请撤离的劝说,以手术台为阵地,忘我地坚持为伤员做手术,连续工作三天三夜的感人故事。 全文共5个自然段,按事件的发展顺序,首段交代了事情的发生,第2~4自然段交代了事情的经过,最后一个自然段交代了事情的结果。课文用丰富的动作、语言和神态描写,表现了白求恩大夫在恶劣的战争环境下忘我工作的情形。比如,第2自然段中,“布满了血丝”等词句表现了长时间没有休息的白求恩大夫身体的疲惫;第3自然段中,白求恩大夫与师卫生部长的对话,充分表现出白求恩大夫的敬业精神。此外,课文中的环境描写,突显了越来越严峻的战争形势,并与人物的表现形成强烈的对比。比如,“硝烟滚滚”“弹片纷飞”中白求恩大夫仍然“镇定”“敏捷”,说明此时的白求恩大夫眼中只有手术台和手术台上的病人。在炮弹将布帘烧着、火苗向手术台扑过来的时候,白求恩大夫仍然争分夺秒地继续做手术。 课文插图是一张珍贵的战地新闻照片。这张照片堪称中国摄影史上的经典,具有伟大的历史感:作者选用恰当的角度,准确再现了白求恩大夫在离火线不远的小庙中弯腰做手术时聚精会神、一丝不苟的动作和身姿;在突显主要人物的同时,融合了大块的黑色背景,保留了小庙彩绘的房檐和椽子。这幅战地纪实新闻照片实现了“捕捉新闻摄影的伟大瞬间”这一箴言。 1.会认“斗、棒”等生字,掌握多音字“斗、大”,正确理解“当头一棒、陆续”等词语。 2.能带着问题默读课文,联系事情发生的背景,说出对“手术台就是阵地”的理解。 3.通过理解课文,体会白求恩大夫的崇高品质。

手术台就是阵地 教案2

《手术台就是阵地》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学习生字词。体会“陆续、连续、继续”的不同意思,并练习正确运用。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能结合课文内容,理解“手术台就是阵地”的意思。 3.了解白求恩在万分危急的情况下,坚守阵地为伤员做手术的事迹,感受白求恩的国际人道主义精神和对工作负责、无私奉献的高尚品质。 教学重点: 理解描写危险环境和白求恩大夫在这样的环境中怎样坚持做手术的语句,体会白求恩大夫的崇高品质和伟大精神。 教学难点: 理解白求恩大夫说的那段话。 教学准备: 生字卡片,多媒体课件,炮声的录音,有关白求恩的资料。 教学时数:3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出示课文插图,同时放激烈的炮声录音。教师讲述:这是抗日战争时期,我八路军野战医院紧张抢救伤员的情景。看,这位外国

医生不顾个人安危,正在为伤员做手术。他说:“手术台就是医生的阵地。”(板书:手术台就是阵地)这位外国医生是谁?(白求恩)2.说说你找到了哪些有关白求恩的资料?教师相机补充。 白求恩:加拿大共产党员,著名的胸外科医生,抗日战争爆发后,他受加拿大共产党的派遣,率领由加拿大和美国人组成的医疗队于1938年初到达延安,以精湛的医疗技术为中国的抗日军民服务,并培养了大批医务干部。后因抢救伤员感染中毒,1939年11月12日在河北唐县逝世,毛主席曾写《纪念白求恩》一文。 3.读了课题,你有什么问题?(阵地是指什么?为什么说手术台是阵地?是谁的阵地?)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读课文,把生字词圈出来,反复读几遍。画出不懂的词句,查字典或与同桌讨论。 2.同桌互相听读课文。说说课文主要写了白求恩的什么事? 三、检查反馈。 1.出示生字卡片,检查生字词读音情况。请小老师带读。开火车读。 2.课文中有哪些好词语?说说你是怎样理解的? 四、再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 1.指名分段朗读课文。提醒学生不要掉字,不要加字,要养成良好的朗读习惯。教学生学会评价同学的朗读,先肯定优点,再委婉地指出问题。

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手术台就是阵地教学设计

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手术台就是阵地》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认识11个生字;掌握多音字“斗、大”;积累“当头一棒、陆续、继续、争分夺秒、连续”等词语。 默读课文,联系事情发生的背景,说说你对“手术台就是阵地”这句话的理解。 查找其他资料,了解白求恩大夫的其他事迹,感受他对工作极端负责、对同志极端热忱的国际主义精神。 教学重点: 默读课文,联系事情发生的背景,说说你对“手术台就是阵地”这句话的理解。 教学难点: 查找其他资料,了解白求恩大夫的其他事迹,感受他对工作极端负责、对同志极端热忱的国际主义精神。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制作多媒体。 学生准备:1.预习生字新词,自学课文。 找出描写当时环境的句子,用“____”画出来。 找出描写白求恩动作、语言、神态的句子,用“”画出来。.

搜集资料,阅读有关白求恩的其他故事。 课时安排: 课时。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简介白求恩 观看一段录像:剪辑影片白求恩给伤员做手术的片段。 简介画面内容。 简介白求恩:白求恩是加拿大共产党员,著名的胸外科医师。抗日战争爆发后,他率领医疗队来到中国延安,不久转赴晋察冀边区工作。他以精湛的医疗技术为中国的军民服务,并培养了大批医务干部,为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做出了卓越贡献。后因抢救伤员伤口感染,于1939年11月12日在河 北唐县逝世。 看到课题,你想知道什么? 预设:为什么说“手术台就是阵地”? 谁把手术台当作阵地? 在什么情况下,把手术台当作阵地? 怎样坚守这块阵地? 设计意图:课文所叙述的事情离学生的现实生活较远。在此创设情境,旨在调动学生的情绪,为学习课文进行情感铺垫。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引导学生针对为学生搭建一个走进文本的平台。质疑问难,题目揣摩思考,

部编版三年级上册语文 第27课 手术台就是阵地 教学反思

《手术台就是阵地》教学反思 《手术台就是阵地》是一篇略读课文。这篇课文语言质朴简练,主要讲述的是国际主义战士、加拿大共产党员白求恩大夫不远万里来到中国,参加了中国人民的抗日战争。在一次战斗中,白求恩大夫在形势越来越危险的情况下,把手术台当作阵地,忘我地坚持为伤员做手术,工作了三天三夜的动人事迹。表现了白求恩大夫对工作极端负责,对同志极端热忱的高尚品质,赞扬了白求恩大夫把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当成自己的事业的国际主义精神。 一、教学效果 本节课围绕着教学目标,我取得了一些效果: 1.抓住时间,体会人物品质。 本文最后一段只有两句话:“齐会战斗进行了三天三夜,胜利结束了。白求恩大夫在手术台旁,连续工作了六十九个小时。”这里有两个时间点“三天三夜”“六十九个小时”,在课堂教学中,我抓住这两个时间点,让学生算一算,“三天三夜”应该是七十二小时,而白求恩却在手术台上连续工作了六十九个小时,每天只有一小时的时间做别的事儿。对此我提问激发学生思考:“你们希望白求恩大夫在那仅剩的三个小时里会做什么事?”学生有的说是喝水,有的说吃饭,更多的说是休息……此时,学生真正体会到白求恩争分夺秒、废寝忘食的忘我工作精神以及把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当成自己的事业的国际主义精神。 2.读一读,画一画,演一演。 文字是静止的,阅读教学应该让静止的文字动起来,让学生读一读,画一画,演一演,走进文本,让学生成为阅读教学的主角,成为学习的主体,这样的课堂才有活力,这样的教学才能让学生获得真正的情感体验。本课白求恩不顾危险、争分夺秒抢救伤员,其中白求恩做手术时三次危险环境的描写,起着烘托渲染的作用。教学中,我先让学生读一读,画一画当时白求恩所处的危险而恶劣的工作环境的语句。再读画出在这三次一次比一次危险的境地里白求恩是怎样工作的语句。然后把白求恩工作的情景与当时恶劣的环境结合在一起,用音乐渲染当时危险的环境,用口头语言和肢体语言配合烘托,把学生带到白求恩工作的小庙里,画面就在学生眼前,同学们就是白求恩身边的工作人员,学生就会入情入境,变话为画,不由自主地走入白求恩不顾自己的生命危险、争分夺秒地抢救伤员的英勇献身精神中去,从而获得深刻的情感体验与心灵的震憾。 二、成功之处 反观本课教学,我觉得成功之处就是在课堂中的“对比教学”。 本课同时出现了三个学生容易混淆的词语——“连续、继续、陆续”。教学中,我吸取了王文丽老师的好的教学方法,没有片面地讲这三个词语的意思,也没有把这三个词语分开单独造句,而是用幻灯片让学生选词填空:“1939年春,齐会战斗打响后。战斗激烈,伤员()从战场上抬下来。白求恩争分夺秒,冒着危险,不肯撤离,坚持留在手术台旁()工作,就这样,他()工作了69个小时。”让学生凭自己对三个词语字义的了解来进行填空。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