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部编新教材八年级语文下册期中考试试卷及答案

部编新教材八年级语文下册期中考试试卷及答案

部编新教材八年级语文下册期中考试试卷及答案
部编新教材八年级语文下册期中考试试卷及答案

界牌中学八年级下册语文期中考试试卷

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一、基础知识及运用(本大题9小题,其中选择题每题3分,共41分)

1.下面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字形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凫水(fú)屹立(yì)欺侮(wǔ)大彻大悟

B.脑畔(pàn)糜子(méi)蓦然(mù)世外桃园

C.冗杂(rǒng)晦暗(huì)戛然(gā)人情事故

D.斡旋(wò)悄怆(qiāo)锵然(qiāng)叹为观只

2.依次填入下面句子括号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不像扑灯蛾,爱光明而至焚身,小孩子喜欢火,喜欢亮光,()仿佛是天性,放在暗屋子里就哭的宝儿,点亮了灯哭声就止住了。岁梢寒夜,玩火玩灯,除夕燃滴滴金,放焰火,是孩子群里少有()的事。

A. 即使也例外

B.虽却快活

C. 即使也快活

D. 虽却例外

3.下面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推进农村新型城镇化建设,关键是改进农民科技知识水平,加速农业现代化。

B.江边垂柳,随风轻轻摇曳,袅娜多姿,令许多游人不禁停下脚步驻足观赏。

C.随着对各区县的实地调查,使专家组对当地义务教育达标状况有了全面了解。

D.深受人们喜爱的中国京剧脸谱艺术,被公认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标识。

4.下列句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太阳太强烈,会把五谷晒焦,雨水太猛,也会淹死庄稼。

B.谈到怎样教育青少年一代?这位教育家有深刻而独到的见解。

C.中医认为,荠菜味辛甘,具有和脾、利水、止血、明目等袪病养生的功效。

D.一位文学家说:“得意时,应准备一条退路;失意时,要寻找一条出路”。

5. 下列对《蒹葭》的节选诗句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A.此诗以男女恋爱为题材,表现的是主人公追求恋人的热烈感情。

B.“蒹葭苍苍,白露为霜”采用的是《诗经》中常用的“赋”的手法,点明故事发生的季节在深秋,为诗歌创设了一个萧瑟的意境。

C.“溯洄从之”和“溯游从之”是通过连续匆匆的寻求行动,表现了主人公内心的焦急和痴迷。

D.选文没有直接抒情,没有叙述这位恋人对心上人如何思念,而是通过行动含蓄表现内心的情感。

6.下列对本册第三单元课文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小石潭记》作者柳宗元,唐代文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本文是他被贬官永州后,为排解愤懑之情,在寻山访水的过程中偶遇美景而兴致所至而写。B.《桃花源记》中桃花源中人盛情款待渔人,是想将渔人留在桃花源,和他

一起生活。

C.《核舟记》如实地写出了核舟的全部人和物,是一篇说明文。

D.《核舟记》表现了我国古代工艺作品的精湛。

7.在综合性学习“倡导低碳生活”这个活动中,我们要搞一个主题宣传活动:请为这个活动拟写一则标语(2 分)

请再为这个活动安排几个步骤(8分)

步骤举例:第一步:搜集资料,了解什么是低碳生活

第二步:

第三步:

第四步:

8.《傅雷家书》是苦心孤诣的教子篇。在傅聪长大成材的道路上,作为父亲的傅雷,从哪些方面给予儿子悉心指导?并请选择一个方面谈谈自己的感想。(5分)

9.请将下面诗文语句补充完整。(8分)

(1)关关雎鸠,。(2),君子好逑。(3)微君之故,。(4),悠悠我心。(5)海内存知己,。 (6) ,儿女共沾巾。(7)气蒸云梦泽,。(8)坐观垂钓者,。

二、阅读理解(本大题共小题,每题3分,共9分)

(一)阅读《大自然的语言》中的节选文字,完成10—12小题。(9分)

①立春过后,大地渐渐从沉睡中苏醒过来。冰雪融化,草木萌发,各种花次第开放。再过两个月,燕子翩然归来。不久,布谷鸟也来了。于是转入炎热的夏季,这是植物孕育果实的时期。到了秋天,果实成熟,植物的叶子渐渐变黄,在秋风中簌簌地落下来。北雁南飞,活跃在田间草际的昆虫也都销声匿迹。到处呈现一片衰草连天的景象,准备迎接风雪载途的寒冬。在地球上温带和亚热带区域里,年年如是,周而复始。

②几千年来,劳动人民注意了草木荣枯、候鸟去来等自然现象同气候的关系,据以安排农事。杏花开了,就好像大自然在传语要赶快耕地;桃花开了,又好像在暗示要赶快种

谷子。布谷鸟开始唱歌,劳动人民懂得它在唱什么:“阿公阿婆,割麦插禾。”这样看来,花香鸟语,草长莺飞,都是大自然的语言。

③这些自然现象,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称它为物候。物候知识在我国起源很早。古代流传下来的许多农谚就包含了丰富的物候知识。到了近代,利用物候知识来研究农业生产,已经发展为一门科学,就是物候学。物候学记录植物的生长荣枯,动物的养育往来,如桃花开、燕子来等自然现象,从而了解随着时节推移的气候变化和这种变化对动植物的影响。

10.第二段中“大自然语言”指的是()

A.劳动人民心中理解的话。

B.布谷鸟唱歌。

C.古代流传下来的许多农谚。

D.花香鸟语,草长莺飞等自然现象。

11.对第③段文字运用的说明方法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下定义、举例子,从古代到近代,从起源到发展,说明什么是物候和物候学及有关知识。

B.下定义、列数字,用数字说话,增强说服力,突出说明语言的准确。

C.作比较、举例子,把物候与物候学进行比较,突出了物候学由古代演变而来的历史。

D.列数字、作比较,说明了物候对农业的重要性,体现了作者严谨趵工作作风。

12.下列对文段的理解和分析,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A.第①段生动地勾画出一幅充满诗情画意的“四季图”,形象地说明了花草鸟虫的变化和气候的关系。

B.“冰雪融化,草木萌发,各种花次第开放”,用具体的物候变化表现了一年四季的景色变化。

C.“年年如是,周而复始”,既点明了四季变化的自然现象是有规律的,又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D.杏花“传语”、桃花“暗示”、布谷鸟“唱歌”,运用拟人手法具体形象地说明大自然的语言。

(二)阅读《桃花源记》,回答13~16题。(12分,3分/题)

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

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

13.下面句中加点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便要.还家要:通“邀”,邀请

B.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绝境:毫无出路的境地

C.便扶.向路扶:沿,顺着

D.寻.病终寻:随即,不久

14.下面句子中加点的“之”字的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渔人甚异之

A.忘路之.远近

B.久之.,目似瞑,意暇甚

C.操蛇之神闻之.

D.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15.下面对选文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以渔人的行踪为线索,写了发现桃源、小住桃源、离开桃源、再寻桃源的经过。

B.村中人发现渔人之后非常吃惊,是因为在此以前没有“外人”来过。

C.作者描绘了一个虚拟的世界,表达了他对环境优美、民风纯朴的社会的向往之情。

D.太守遣人去寻找桃花源,说明太守也对现实社会充满厌恶,想过桃源中人的生活。

16.翻译句子: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3分)(三)阅读文言文,回答17~18题(共4分)

上①令封德彝举贤,久无所举。上诘之,对曰:“非不尽心,但于今未有奇才耳!”上曰:“君子用人如器,各取所长。古之致治②者,岂借才于异代乎?正③患己不能知,安可诬一世之人!”德彝惭而退。

【注释】①上:唐太宗。②致治:治理国家到达大治。③正:只。

17.解释加点字词(4分)

(1)上诘之(2)安可诬一世之人

18.翻译句子:非不尽心,但于今未有奇才耳!(3分)(四)阅读《芦苇》,回答19-22题。(16分)

芦苇

乔洪涛

①那些草从黑色的泥地里长出来,它们和地下的根一样,也是一节一节的,它们有着竹子一样修长的叶子,但是我的祖先却叫它们芦苇。我不知道这是为什么,父亲告诉我,芦苇到秋天的时候,就开一大团一大团的白花,冬天的时候死去,第二年春天再活过来;而竹子不开花,竹子一开花就永远地死去了,再活不过来。

②我的故乡遍布这种叫芦苇的植物,它们成片成片地生长在村庄的周围,跟着一条叫蒲苇河的河流曲折蜿蜒,长成一大片茂密的芦苇荡。

③这些植物的年纪比我祖父的祖父还大,我的祖先还没有来的时候它们就已经在这儿生长了,一年死一次,一年生一次。它们把根深深地扎进黑色的泥土里,向四周肆意扩展,你拿一把铁锨随便找个地方挖下去,都会切着它们纤细的根。父亲犁地的时候就常常翻出来一两棵脆脆的白生生的苇根。那可是一块种了多少年的熟地啊。它们藏在地下,一有机会就冒出尖尖的头来,并且趁你不留神工夫就迅速地生长成一棵挺拔的芦苇。这些根在土里就像千万只飞鸟在空中一样任意飞翔,占领着空间和泥土,织成一张巨大的网。我们整个的蒲苇桥村庄就坐落在这张大网上。这里到处都长满了芦苇和蒲草,我们的村庄就是以它们命名的。父亲说,实际上我们都是蒲苇桥一棵一棵活着的芦苇,我们的根像芦苇一样深深地扎在大地上,我们永远离不开这黑色的泥土。父亲说这话的时候,我还只是一个懵懂的少年,但是我隐约地觉出父亲是一位乡村哲学家,除他之外我还没听谁说过人是一棵芦苇。

④地面是一个界点,芦苇在两个空间里生活。根向底下使劲扩展,死死地抓住泥土;茎则直直向上,抢占着地上的位置,芦苇是一种特殊的植物,它一节一节地长着,就像我们进行一次长途的旅行,总要走一走歇一歇一样,每歇一次,它就挑起一把叶子做绿伞。我觉得芦苇更像一个人,抑或是人在冥冥之中学了芦苇。但人和芦苇是不一样的。一位哲人说:“人是一棵会思想的芦苇”,会思想是人比芦苇高明。但会思想也使许多人长得歪了,不能像芦苇一样正直地生长。人群中有歪心斜术之人,但谁见过一棵弯着生长的芦苇?

⑤芦苇一路直直地长下去,慢慢高过我们的头顶,我拨开苇丛走进去,后面的芦苇复又合拢,苇荡把我淹没了。这些细细的苇叶组织成了翠绿的空间。它们像一叶叶小舟,又像一队队纤柔的少女,这让我想起那首古老的诗谣:“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这些长腿细腰的美人儿可就是我二十年中夜夜梦见的伊人?我顺手捋过一支细长的苇节,做成清脆的苇笛,这是芦苇的情歌,汩汩流淌,滋润着幸福的胸膛。

⑥我看见母亲的羊群走进了苇荡,苇荡里马上就绽开了洁白的花朵。苇荡里偶尔会有一小片芦苇稀疏的地方,这儿长满了丰茂的野草,有水稗子草、芨芨草、开白花的野荞麦和许许多多不知名的野草,母亲的羊群就在这儿吃草,神秘而又浪漫。

⑦这让我想起我的先人,他们一拨一拨地走进苇荡,最后睡在苇荡里滋养着芦苇,不

知道我的身体能生出多少棵挺拔的芦苇?

19.原文第③段中画横线的这句话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写出了芦苇什么样的特点?(5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第④段中,前面说“芦苇更像一个人”,后面又说“人和芦苇是不一样的”,前后的说法是否矛盾?对此你是如何理解的?(5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作者在写芦苇时写出了它哪些方面的特征?联系全文,分条表述。(5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下面对文章的分析和鉴赏,错误的两项是()()(4分)

A.文章的首段运用对比手法,将竹子放在芦苇的对立面上,更突显了芦苇顽强的生命力,展现了其不屈的气节。

B.《诗经·蒹葭》中诗句的引用,既写出了芦苇的纤柔之美,更体现出作者已把她看成诉说衷情的对象。芦苇在作者的心目中已经有了情感,有了灵性。

C.文中多次写到了“父亲”,通过这个具有哲学思想的人物,我们一方面可以体会到“我”的幼稚,另一方面则可以感受到生活的博大精深。

D.文章的最后一段内蕴丰厚,含蓄的语言揭示了人类来自于泥土,最终又将归结于泥土这一事实。“不知道我的身体能生出多少棵挺拔的芦苇”一句,不仅体现了作者高远的思想境界,同时还升华了文章的主题。

E.作者在文中托物寓意,写芦苇的同时实际上也是在写人,芦苇的品格也正是许许多多普普通通的劳动者的品格。象征手法的运用,使文章的思想内涵显得丰富而深厚。

23.作文。(60分)

一缕春风把充满希望的种子撒落,就像父母的爱抚,让无助的心灵洒满了阳光;一缕春风把阳春三月的暗香浮动,就像朋友的倾诉,让纯真的岁月写满了珍惜……父亲深沉的话语,母亲温柔的叮咛,师长悄悄的提醒,朋友暖暖的笑意……这些都像春风拂面而来,在我们的心头荡漾。

请以“一缕春风拂面来”为题作文。

要求:①要有真情实感;②600字以上;③文体不限(诗歌、戏剧除外);

④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地名。

答题卷

7.标语: (2分)

第二步: (2分)

第三步:(2分)

第四步:(2分)

8. (5分)

9.(8分)(1)(2)

(3)(4)

(5)(6)

(7)(8)

16.翻译:(3分)

17.(4分)(1)(2)

18.翻译(3分)

19. (5分)

20. (5分)

21. (5分)

23.作文(60分)(见背面)

题目:

参考答案

一、

1.A 2. B 3.D 4.C 5. D 6.D 7.A 8.B 9. B 10. C 11. D

二、本大题共1小题,共8分。

12. 略

【答案】(1)①约定②离开

(2)译文:(晋文公)攻打原国却得到了卫国的原因,是守信用。

(3)如果辩证地看待晋文公的行为,晋文公这样做有利有弊。利在讲信用(恪守诚信),得人心,因而能不战而胜,“攻原”得卫;弊在墨守成规,错失时机,功亏一篑(得到原国,实属侥幸)。

四、本大题共4小题,共15分。

16.拟人生动地写出了芦苇顽强的生命力,生长迅速的态势。(共 3分)17.不矛盾。说“芦苇更像一个人”,是因为它生长的方式与人类有相似的地方;说“人和芦苇是不一样的”,是因为芦苇不会拐弯抹角,只会一直向上生长,而人却会有歪心斜术。(共 4分)

18.顽强的生命力,正直倔强的品节,纤柔美丽的身姿,谦和宽容的性格。(分别联系文章③④⑤⑥段,共 4分,未联系文章的,减一半分)

19.AC(4分,各 2分)

五、本大题共4小题,共13分。

20.不仅可以减少资源浪费(1分)还有利于产业结构优化升级(1分)。

21.近几年天津全市生产总值与服务业比重都有增长(1分),实施“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后(1分),服务业比重增幅明显。(1分)

22.傅雷用自己的经历现身说法,教导儿子做人要谦虚,严谨,面对困境不气馁,面剥顺

境不骄傲,礼仪要得体等;对待艺术要真诚,有艺术尊严,有民族荣辱感,做“德艺俱备、人格卓越的艺术家”;在日常生活中要劳逸结合,正确理财,正确对待恋爱婚姻等。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生字表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生字表 第一课社戏 钳qián 撮cuō偏僻piān pì行辈hánɡbèi 照例zhào l ì欺侮qīwǔ宽慰kuān wèi 嘱咐zhǔfù 怠慢dài màn 礼数lǐshù撺掇cuān duo 凫水fúshuǐ潺潺chán chán 踊跃yǒnɡyua屹立yìlì家眷jiājuàn 皎洁jiǎo jié 好歹hǎo dǎi 第二课回延安 盏zhǎn 登时dēng shí糜子m?izi 脑畔nǎo pàn 油馍yóu m?眼眶yǎn kuàng 第三课安塞腰鼓 瞳仁t?ng r?n 恬静tián jìng 亢奋kànɡfan 晦暗huìàn 束缚shùfù羁绊jībàn 闭塞bìsa冗杂rǒnɡzá严峻yán jùn 震撼zhan hàn 磅礴páng b?辐射fúsha渺远miǎo yuǎn 大彻大悟dàchadàwù 叹为观止tàn w?i guān zhǐ戛然而止jiárán ?r zhǐ 第四课灯笼 争讼zhēng s?ng 领域lǐng yù斡旋w?xuán 静穆jìng mù思慕sīmù怅惘chàng wǎng 锵然qiāng rán 褪色tuìsa燎原liáo yuán 熙熙然xīxīrán 暖融融nuǎn r?ng r?ng 马前卒mǎqián zú人情世故r?n qíng shìgù

第五课大自然的语言 萌发m?ng fā次第cìdì翩然piān rán 孕育yùn yù农谚n?ng yàn 海棠hǎi táng 悬殊xuán shū 销声匿迹xiāo shēng nìjì周而复始zhōu ?r fùshǐ 花香鸟语huāxiāng niǎo yǔ草长莺飞cǎo zhǎng yīng fēi 第六课阿西莫夫短文两篇 臀tún 骨骼gǔg?漂移piāo yí流逝liúshì 褶皱zhězh?u 携带xi?dài 两栖liǎng qī彗星huìxīng 潮汐cháo xī劫难ji?nàn 致密zhìmì陨石yǔn shí 追溯zhuīsù天衣无缝tiān yīwúfang 第七课大雁归来 雾霾wùmái 缄默jiān m?迁徙qiān xǐ赌注dǔzhù沼泽zhǎo z?瞄准miáo zhǔn 狩猎sh?u lia盘旋pán xuán 稀疏xīshū喧嚷xuān rǎng 凋零diāo ling 枯燥kūzào 邀请yāo qǐng 弥漫mímàn 目空一切mùkōng yīqia偷偷摸摸tōu tōu mōmō 第八课时间的脚印 掸dǎn shàn 踪迹zōng jì装置zhuāng zhì烘烤hōng kǎo 腐蚀fǔshí沙砾shālì山麓shān lù沟壑gōu ha 龟裂jūn lia帷幕w?i mù海枯石烂hǎi kūshílàn

部编版初中语文八年级下册教案全集

最新部编版初中语文八下教案(教学设计)全集 1社戏 1.掌握相关文学、文化常识,概括主要事件,学习围绕中心选材、叙事详略得当的写法。 2.体会叙述、描写、抒情、议论等多种表达方式综合运用的表达效果。 3.通过揣摩语句的含义,分析人物形象,感受童真童趣以及劳动人民的纯朴善良、友爱无私的美好品质。 4.体会作者对美好童年生活的回忆和眷念之情,理解传统民俗的价值和意义。 第1课时 一、导入新课 欣赏“社戏”视频。 它,是中华民族文化的瑰宝,是东方的歌剧,是华夏儿女心中的国粹。它就是——戏曲。从戏曲中我们可以欣赏到唱腔的音韵美、脸谱的绘画美、服装的造型美。今天我们一起走进鲁迅的童年回忆,看看鲁迅笔下的“社戏”。 二、教学新课 目标导学一:介绍作家作品及背景 1.社戏知识简介。 “社”原指土地神或土地庙,在绍兴,社是一种区域名称,社戏就是社中每年所演的“年规戏”。简单地说,凡一村或几村合伙出钱,为祭神而演,大家可看的戏便是“社戏”。 2.《呐喊》简介。 本文选自《呐喊》。《呐喊》是鲁迅1918年至1922年所作的短篇小说的结集,作品真实地描绘了从辛亥革命到五四运动时期的社会生活,揭示了种种深层次的社会矛盾,对中国旧有制度及部分陈腐的传统观念进行了深刻的剖析和比较彻底的否定,表现出作者对民族生存浓重的忧患意识和对社会变革的强烈愿望。这部小说集于1923年8月由北京新潮出版社出版,集中有《狂人日记》《药》《明天》《阿Q正传》等十四篇小说。 3.背景简介。 《社戏》写于1922年10月,当时社会黑暗,农民痛苦,使作者唤起心中保留的一块净土

——平桥村。那里有外祖母的慈爱,也有淳朴善良农民的抚爱,更有热情能干小伙伴的友爱。那里还有一片可以摆脱封建教育和封建伦理观念的自由天地。作者热爱农村,热爱劳动人民,热爱农村孩子,向往美好自由的生活,他把这种思想感触完全融于作品之中。 鲁迅在童年时代,曾随母亲到农村居住过,间或和许多农民亲近。《社戏》取材于自己的童年生活,采用回忆的形式,用第一人称写就。但已不是作者的自传,而是在生活基础上的艺术概括,所以不能把“我”看成就是鲁迅。原文写了“我”二十年来三次看戏的经历:两次是辛亥革命后在北京看戏,一次是少年时代在浙江绍兴小村看社戏。课文节选的是看社戏部分。 目标导学二:把握线索,概括文章事件 1.本文的线索是什么?围绕这个线索课文写了哪几件事?仿照“夏夜行船”这样的四字短语概括。 明确:(1)线索:看社戏。(2)七件事:①随母归省;②钓虾放牛;③戏前波折;④夏夜行船;⑤船头看戏;⑥月夜归航;⑦六一送豆。 2.上述哪些事是详写?哪些事是略写?作者为什么这样写? 明确:详写的是③④⑤⑥,略写的是①②⑦。因为文章主要内容是看社戏,所以看社戏前的波折、夜航去看社戏途中、去赵庄看社戏、看社戏后归航偷豆等详写;其他情节略写。 3.“文似看山不喜平”。作者在“看戏”这部分没有平铺直叙,而是写得起伏有致。如写看戏前的三次波折、三次转机。请同学们在书上找出来,并思考这样写的好处。 明确:三次波折:①叫不到船;②不准和别人去;③外祖母要担心。 三次转机:①八叔的船回来了;②小伙伴们与“我”同去;③双喜写包票。 好处:①笔法曲折,文气摇曳,为看社戏做好充分的铺垫;②初步表现小伙伴的热情、能干等特点,尤其是双喜。 目标导学三:体会多种表达方式综合运用的表达效果 1.作者在叙述事件的过程中,运用了描写、抒情、议论等多种表达方式,例如本文的景物描写和人物描写都非常有特色,请分别找出来并分析其表达效果。 明确:景物描写:①“两岸的豆麦和河底的水草所发散出来的清香,夹杂在水气中扑面的吹来;月色便朦胧在这水气里。”这里从嗅觉、触觉、视觉角度写两岸的景物和月色,描绘了

【新版】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全册知识点预习资料全汇总

部编教材八年级语文下册整本预习资料全汇总 第一单元梳理 一、课文内容梳理 《社戏》描写了“我”和小伙伴们夏夜乘船去看戏的经过,赞扬了农家少年聪明活泼、热情好客、憨厚善良的性格和劳动人民淳朴厚道的品质,同时也表达了作者对充满趣味的童年和景色秀美的故乡的热爱与怀念之情。 《回延安》是一首采用民歌体形式写成的激情澎湃的诗篇。诗人以赤子之心歌颂了养育一代革命者的延安精神,从中可以感受到诗人跳动着的脉搏——对“母亲”延安的那份永不泯灭的真情。 《安塞腰鼓》描写了作者观看“安塞腰鼓”表演的情景与感受,突出了安塞腰鼓壮阔、豪放、火热的特点,赞扬了安塞人民粗犷、奔放、充满阳刚的个性和摆脱束缚、追求自由的渴望。 《灯笼》是一篇可以引领我们回望传统的散文。当代的莘莘学子能见的灯笼大概也只在古装剧中,至于灯笼所承载的文化意义,更是无从感受到的了。还好吴伯箫的这篇文章可以带我们寻到文化的根,感受到我们血液中流淌着的传统文化和民族精神的基因。

二、单元字词汇总 (一)字词解释 1.社戏 消夏:避暑。 陶冶:怡情养性。给人的思想、性格以有益的影响。 偏僻:偏远而僻静。熬áo:忍受。 诚然:确实这样。篙gāo:用竹竿制成的撑船工具。朦胧:动词,弥漫。蕴yùn藻:水草。 依稀:隐约。屹yì立:矗立。 潺chán潺:水缓缓流动的样子。 家眷:妻子儿女等家庭成员,有时专指妻子。 船篷péng:覆盖在小木船上的拱形物,用来遮蔽日光和风雨。棹zhào:划(船)。楫jí:桨。 撮cuō:用手指捏取细碎的东西。 惮dàn:怕,畏惧。 归省xǐng:指出嫁的女儿回娘家看望父母。 行háng辈:辈分。 犯上:触犯长辈或者地位比自己高的人。 撺cuān掇duo:从旁鼓动人做某事。 凫fú水:游泳。 絮xù叨dao:形容说话啰唆,来回地说。

2020年人教版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新版部编人教版八年级下册语文全册教案

3 安塞腰鼓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把握文章基调,感受安塞腰鼓的恢宏气势。 2.理解文中短句及排比句的运用,体会文章的节奏美、诗意美。 3.理解文中一些句子的深刻含义,深入体会作者所歌颂的生命力量。 一、导入新课 请观看一段安塞腰鼓视频。(见光盘)刚刚欣赏的是有着“天下第一鼓”美称的安塞 腰鼓。这节课,我们学习陕北作家刘成章的散文《安塞腰鼓》,让我们一起去感受雄浑、壮阔、旺盛的生命的场面和磅礴的力量。 二、教学新课 目标导学一:朗读课文,整体感知 1.读课文。 (1)教师范读或放录音,学生听读,感受文章的感情基调。 (铿锵激越的朗读能深深感染学生,许多无法用语言表达的感情可通过读来悟出。) (2)指导朗读。 例段一:第7段 明确:本段描写安塞腰鼓表演开始时那种壮阔、豪放、火烈的场面,赞颂了那股喷 涌而出的、不可扼制的生命力。因此,“发狠了,忘情了,没命了”三个短句要读得简 洁有力;“骤雨一样……强健的风姿”这组排比句要用急促的、富有跳跃性的节奏,来 表现腰鼓场面的豪放、火烈、动力十足;最后,“多么壮阔、多么豪放、多么火烈”, 要读出对腰鼓场面,对人的生命力的赞美之情。 例段二:第25、26、27段 明确:写腰鼓表演达到了高潮,要把短句“愈捶愈烈!”的三次反复和一切都在“交织!……升华!”读得简洁有力、铿锵激越,使人体会到:腰鼓表演达到高潮,人的生 命力被尽情释放,生命的一切在这释放中得以超脱和升华。 第一部分是鼓声响起之前,用中速,也不乏力量。中间部分是鼓声响起来,语调就 应该激越、高昂。鼓声落,要读出悠远寂静、若有所思的情绪,语速稍慢。 (3)学生组内自主朗读,体会作品的情感、语调,然后推荐代表,比赛朗读。 2.知内容。 学生自由朗读课文,用“好一个________的安塞腰鼓”的句式对安塞腰鼓进行评价。可填词、短语、句子;最好用文中的内容。 (学生各抒己见,可能有如下一些答案:“壮阔”“豪放”“火烈”“有力”“元 气淋漓”“惊心动魄”“奇伟磅礴”“一捶起来就发狠了,忘情了,没命了”“容不得 束缚,容不得羁绊,容不得闭塞”“每一个舞姿都使人战栗在浓烈的艺术享受中,使人 叹为观止”“好一个痛快了山河、蓬勃了想象力”等等。) 3.明结构。 说明:文章按“鼓响前、腰鼓表演、鼓声止”可分成三大部分。第二部分为文章的 主体部分,分别从四个角度来展示腰鼓舞的艺术魅力,且这四个角度的分水岭都是一句 话。 学生会很快找出:“好一个安塞腰鼓!” 明确:这是文章内容与结构上的核心句。 目标导学二:精读文章,品味语言 1.寻美点。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教案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教案 1社戏 1.掌握相关文学、文化常识,概括主要事件,学习围绕中心选材、叙事详略得当的写法。 2.体会叙述、描写、抒情、议论等多种表达方式综合运用的表达效果。 3.通过揣摩语句的含义,分析人物形象,感受童真童趣以及劳动人民的纯朴善良、友爱无私的美好品质。 4.体会作者对美好童年生活的回忆和眷念之情,理解传统民俗的价值和意义。 第1课时 一、导入新课 欣赏“社戏”视频。 它,是中华民族文化的瑰宝,是东方的歌剧,是华夏儿女心中的国粹。它就是——戏曲。从戏曲中我们可以欣赏到唱腔的音韵美、脸谱的绘画美、服装的造型美。今天我们一起走进鲁迅的童年回忆,看看鲁迅笔下的“社戏”。 二、教学新课 目标导学一:介绍作家作品及背景 1.社戏知识简介。 “社”原指土地神或土地庙,在绍兴,社是一种区域名称,社戏就是社中每年所演的“年规戏”。简单地说,凡一村或几村合伙出钱,为祭神而演,大家可看的戏便是“社戏”。 2.《呐喊》简介。 本文选自《呐喊》。《呐喊》是鲁迅1918年至1922年所作的短篇小说的结集,作品真实地描绘了从辛亥革命到五四运动时期的社会生活,揭示了种种深层次的社会矛盾,对中国旧有制度及部分陈腐的传统观念进行了深刻的剖析和比较彻底的否定,表现出作者对民族生存浓重的忧患意识和对社会变革的强烈愿望。这部小说集于1923年8月由北京新潮出版社出版,集中有《狂人日记》《药》《明天》《阿Q正传》等十四篇小说。 3.背景简介。 《社戏》写于1922年10月,当时社会黑暗,农民痛苦,使作者唤起心中保留的一块净土——平桥村。那里有外祖母的慈爱,也有淳朴善良农民的抚爱,更有热情能干小伙伴的友爱。那里还有一片可以摆脱封建教育和封建伦理观念的自由天地。作者热爱农村,热爱劳动人民,热爱农村孩子,向往美好自由的生活,他把这种思想感触完全融于作品之中。 鲁迅在童年时代,曾随母亲到农村居住过,间或和许多农民亲近。《社戏》取材于自己的童年生活,采用回忆的形式,用第一人称写就。但已不是作者的自传,而是在生活基础上的艺术概括,所以不能把“我”看成就是鲁迅。原文写了“我”二十年来三次看戏的经历:两次是辛亥革命后在北京看戏,一次是少年时代在浙江绍兴小村看社戏。课文节选的是看社戏部分。 目标导学二:把握线索,概括文章事件

最新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全册】知识点总结【推荐】

2020年新部编八年级下册语文知识点整理 1.《社戏》鲁迅 【文学常识】 鲁迅,原名周树人,字豫才。浙江绍兴人。伟大的无产阶级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 代表作有我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中篇小说《阿Q正传》,散文集《朝花夕拾》,小说集《呐喊》、《彷徨》,杂文集《坟》、《二心集》等。 这是鲁迅1922年写的一篇短篇小说。作品以少年时代的生活经历为依据,用第一人称写看社戏的经过,表达了作者对童年美好生活的回忆和留恋的心情。 【文体知识】 1、小说三要素:人物、情节、环境 2、故事情节一般分为:开端、发展、高潮、结局。 3、人物描写一般有:语言描写、动作描写、心理描写、神态描写、外貌描写 4、环境描写可分:自然环境描写和社会环境描写。 【情节有详有略】 1.写了我随母亲归省小住平桥村。 2.钓虾放牛的乡间生活。 3.看社戏前的波折。 4.夜航去看社戏途中。 5.去赵庄看社戏。 6.看社戏后归航偷豆。 7.六一公公送豆。

详写的是:3、4、5、6 略写的是:1、2、7 因为文章主要写看社戏,所以赵庄看社戏,夜航去看社戏途中,看社戏前的波折,看社戏后归航偷豆详写,其他情节与看社戏关系不大,所以略写。 【课文内容解析】 1、“我”看社戏的时间在什么季节?你怎么知道的? 在春末夏初。因课文写“消夏”,"扫墓完毕之后","罗汉豆成熟""两岸的豆麦"。写的是春末夏初时的景物。 2、偏僻的平桥村,为什么“在我是乐土”?这说明了什么? (1)“我”在那里受到“优待”。 (钓虾“归我吃”;坐船“在舱中”;和年幼的小孩“剥豆”;六一公公送我罗汉豆。) (2)可以免念枯燥无味的书。 (3)没有封建礼教的约束,人人平等。 (4)有热情好客的小朋友们。 (有“最聪明的双喜”,有乐于助人的桂生,有公而忘私的阿发。) (5)有丰富多彩的生活情趣。 (“掘蚯蚓”、“钓虾”;放牛;看戏;偷豆、吃豆。) [文中写“乐土”之“乐”是要反衬读“秩秩斯干幽幽南山”的不乐,表达了“我”对封建教育的反感,同时也反映了农村孩子的天真、友善和直爽的性格。] 3、写这些在平桥村的一般乐事起着什么样的作用? 写这些小住平桥村的一般乐事,既多方面地表现出那段生活的乐趣,使作品内容丰富,具有生活实感;更由于这里写了钓虾、放牛这两件乐事,第二部分开头的“至于我在那里的第一盼望的,却在到赵庄去看戏”,就与之构成递进兼有转折的关系。

2020年人教版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教案(全册)

1 社戏 第一课时 新课导入 PPT出示唐诗 社日 鹅湖山下稻粱肥, 豚栅鸡栖半掩扉。 桑柘影斜春社散, 家家扶得醉人归。 唐·王驾 学习目标学生齐读 1.了解作者及本文的写作背景;掌握课文中重点字词,理解关键语句的深刻含义。(重点) 2.学习本文围绕中心选材叙事曲折有致的写法;理解景物描写对表达中心的作用。(难点) 3.体会作者对童年美好生活的回忆和留恋之情以及对劳动人民的深厚感情。(重点)背景链接 本文写于1922年10月。当时,中国共产党刚成立,党领导下的大规模农民运动也还没兴起。这时的鲁迅正生活在军阀黑暗统治下的北京。他日夜忧国忧民,为探索救国救民的道路而矢志不渝地战斗着。 《社戏》就是鲁迅在这样的背景下创作的一部短篇小说。小说以作者少年时代的生活经历为依据,写了“我”二十年来三次看戏的经历:两次是辛亥革命后在北京看京戏,一 次是少年时代在浙江绍兴小村庄看社戏。课文节选的是在家乡看社戏的部分。 字词学习 ◆生难字 惮(dàn)踱(duó)棹(zhào) 归省(xǐnɡ)行辈(hánɡ)撺掇(cuān duo) 凫水(fú)橹(lǔ)旺相(xiànɡ) 撮(cuō)桕树(jiù)怠慢(dài) 篙(ɡāo)磕(kē)潺潺(chán)

弥散(mí)蕴藻(yùn)家眷(juàn)筋斗(dǒu)楫(jí)蹿(cuān)◆多音字 ( xǐnɡ)归省( shěnɡ)省心(hònɡ)一哄而散(hǒnɡ)哄骗 (hōnɡ)哄笑 ◆词语集注 乐土:安乐的地方。 消夏:消除、摆脱夏天的炎热,避暑。怠慢:冷淡;客套话,招待不周。惮:怕,畏惧。 自失:(听得出神)忘了自己。 棹着:划着。 归省:指出嫁的女儿回娘家看望父母。行辈:辈分。 撺掇:从旁鼓动人做某事。 凫水:游泳。絮叨:翻来覆去地说。 依稀:隐隐约约。 纠葛:纠缠不清的事情;纠纷。 宛转,悠扬:这里是形容笛声的曲折和谐,优美动听。 弥散:弥漫消散。 漂渺:通常写作“缥缈”,隐隐约约,若有若无。 撮:用手指捏取细碎的东西。 整体感知 朗读课文,理清课文层次。(可听读) 第一部分(1-3)写“我”随母亲回平桥村省亲,交代看社戏的时间、地点、机缘和人物。 第一层(1):交代看社戏的时间、地点和机缘。 第二层(2):平桥村村民热情好客、民风淳朴和不拘礼教的民情风俗。 第三层(3):写在平桥村的乐事:钓虾、放牛——为看社戏做了铺垫。 第二部分(4-30)写去看社戏的全过程。 第一层(4-9):写看社戏前的波折和转机。 第二层(10-13):写去看社戏途中的见闻感受。 第三层(14-21):写在赵庄看社戏。 第四层(22-30):写看社戏后深夜归航偷豆。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知识点整理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知识点整理字词 第一单元 第1课 钳qián 撮cuō偏僻pì 行辈háng 欺侮wǔ宽慰wèi 嘱咐zhǔfù怠慢dài 撺掇cuān duo 不惮dàn 踱步duó归省xǐng 蕴藻yùn zǎo 吁气xū絮叨xùdao 弥散mí纠葛jiūgé 第2课 盏zhǎn 登时dēng 糜子méi

油馍mó脑畔pàn 眼眶kuàng 心窝wō窑洞yáo 喘气chuǎn 第3课 困倦juàn 骤雨zhòu 飞溅jiàn 蓦然mò捶打chuí烧灼zhuó瞳仁tóng 恬静tián 聒噪guō亢奋kàng 晦暗huì束缚fù 羁绊jībàn 闭塞sè战栗 lì 冗杂rǒng 严峻jùn 震撼hàn 磅礴páng bó辐射fú渺远miǎo 大彻大悟chè戛然而止jiá

第4课 焚身fén 幽悄qiǎo 点缀zhuì溺炕nì神龛kān 彻夜chè犬吠fèi 磷火lín 争讼sòng 领域yù斡旋wò静穆mù思慕mù怅惘 chàng wǎng 铿锵kēng qiāng 褪色tuì 燎原liáo 熙熙然xī暖融融róng 马前卒zú 第二单元 第5课

萌发méng 次第cì翩然piān 孕育yùn 农谚yàn 海棠táng 悬殊shū簌簌sù连翘qiáo 千载难逢zǎi 风雪载途zài 陨石yǔn 衰草连天shuāi 销声匿迹nì追溯sù 草长莺飞yīng 臀部tún 骨骼gé 漂移piāo 流逝shì褶皱zhězhòu 携带xié深渊yuān 岛屿yǔ 地壳qiào 携带xié覆盖fù 两栖qī衍射yǎn 彗星huì潮汐xī劫难jié致密zhì

2020年人教版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教案全册

八年级语文(下册)教学计划 一、新教材分析 2018春季新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下册六个单元分别以“民俗风情”、“科学说明”、“先哲幽思”、“精彩讲演”、“记游天下”、“吟诵经典”为专题内容,新版本仍以记叙类文章为主,第二单元与旧课本说明文相比,在语文与科学的链接 上有突破性的进展,拓宽了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注重跨学科的学习和现代 科技手段的运用。在古诗文方面,注重诗歌经典的学习与养成,所选课文充满 睿智与哲思,符合八年级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 第一单元是以“民俗风情”为主题组元。鲁迅的小说《社戏》运用了人物 和景物描写,详略得当地写了“我”和小伙伴们夜航看戏的经历,表达对劳动 人民的深厚感情和对美好自由生活的向往;贺敬之的现代诗歌《回延安》用陕 北“信天游”的格式,通过对回延安的所见、所闻、所想和对延安巨变的描写,歌颂了延安人民在战争年代的巨大贡献和如今的建设成就;刘成章的抒情散文《安塞腰鼓》,以“好一个安塞腰鼓“为线索,表达高原生命的歌颂,也是对 民族魂的礼赞;吴伯箫的《灯笼》,笔法自由,抒写了作者关于灯笼的情感和 回忆,从不同角度表达了灯笼对他乃至中华民族的意义,表达了对时局的担忧 和对未来的期望;写作的主题是“学习仿写,结合学过的课文,把握仿写的技巧,训练仿写的能力。口语交际的主题是“应对”,了解常见的交际场合,运用恰巧的应对技巧,提升自己的口语交际能力。 第二单元主要由“科学说明”内容构成。竺可桢的事理性说明文《大自然 的语言》按照逻辑顺序,综合运用多种说明方法,介绍了物候现象的特点及掌 握这些现象的意义等,体现了作者热爱大自然、热爱科学的思想感情;事理性 说明文《阿西莫夫短文两篇》,借揭示恐龙灭绝的原因,阐述了不同科学领域 的科学发现可以相互启发的道理;陶世龙的说明文《时间的脚印》运用比喻、 拟人等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说明了岩石可以记录时间及怎样记录时间,并阐 明了读懂岩石记录对人类的重要意义。写作的主题是“说明的顺序”,引导同学们合理运用时间、空间、逻辑性顺序写好说明文;综合性学习的主题“倡导 低碳生活”旨在让我们了解低碳生活对于环境的意义,树立低碳环保的意识。 所选的课文既能引导学生关注现实世界,增强认知世界的能力,又能在不知不 觉中掌握了说明文的相关知识。 第三单元是以“先哲幽思”为主题编写的,四篇课文都是古诗文中名篇。 陶渊明的记叙文《桃花源记》,层层设疑,虚构了一个没有剥削、没有压迫、 人人安居乐业的世外桃源,表达了作者对黑暗现实的不满和对自由快乐的和平 生活的向往;柳宗元的游记散文《小石潭记》,运用“移步换景”、“情景交融”的写法,清晰地记叙了作者出行、游览、返回的全过程,读之使人如身临其境;魏学洢的说明文《核舟记》采用“总—分—总”的写法,描写了“核舟”上栩 栩如生的人物和逼真的景物,赞美了核舟雕刻着的精湛技艺;《<诗经>二首》选了《关雎》《蒹葭》这两篇,都运用了比兴手法和重章叠句的表达方式。《关雎》表达了古代劳动人民对美好爱情的向往和追求,《蒹葭》表达了主人公对远方的意中人强烈的思念之情。写作的主题是“学写读后感”,帮助我们了解读后感的基本特点和写作要求,提高写作“读后感”的能力。综合性学习的主 题是“古诗苑漫步”,带我们进一步体会中华诗歌文化的灿烂辉煌,感受古代 诗歌的丰富多彩,提高欣赏古诗的能力。

最新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优质教案(全册)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优质教案 1社戏 1.感知旧时江南水乡村民的生存状态,理解当地淳朴、和睦、善良的民风民俗。 2.理解课文的儿童叙述视角,体会作者对早年乡村生活的留恋之情。 3.体会文中多种表达方式综合运用的效果,领悟作品语言的表现力。 第1课时 一、导入新课 欣赏“社戏”视频。 至今,在我国的农村仍保留着众多的民俗活动。如元宵节赏花灯,端午节赛龙舟……这些民俗活动集中体现着我国悠久的历史文化。今天我们一起随着鲁迅走进旧时的江南水乡,访一访鲁镇的民俗活动——社戏。 二、教学新课 目标导学一:介绍作家作品及背景 1.社戏知识简介。 “社”原指土地神或土地庙,在绍兴,指一种居住区域,社戏就是社中每年所演的

“年规戏”。简单地说,凡一村或几村合伙出钱,为祭神而演,大家都可看的戏便是“社戏”。 2.《呐喊》简介。 本文选自《呐喊》。《呐喊》是短篇小说集,收录了鲁迅于1918年至1922年所作的14篇短篇小说。作品真实地描绘了从辛亥革命到五四运动时期的社会生活,揭示了种种深层次的社会矛盾,对旧时中国的制度及部分陈腐的传统观念进行了深刻的剖析和比较彻底的否定,表现出作者对民族生存浓重的忧患意识和对社会变革的强烈愿望。这部小说集中收录的小说有《狂人日记》《药》《明天》《阿Q正传》等。 3.背景简介。 《社戏》写于1922年10月,当时社会黑暗,农民痛苦,由此唤起作者心中保留的一块净土——平桥村的回忆。那里有外祖母的慈爱,也有淳朴善良农民的抚爱,更有热情能干小伙伴的友爱;那里还有一片可以摆脱封建教育和封建伦理观念的自由天地。作者热爱农村,热爱劳动人民,热爱农村孩子,向往美好自由的生活,他把这种思想感触完全融于作品之中。 鲁迅在童年时代,曾随母亲到农村居住过,间或和许多农民亲近。《社戏》取材于自己的童年生活,采用回忆的形式,用第一人称写就。但已不是作者的自传,而是在生活基础上的艺术概括,所以不能把“我”看成就是鲁迅。原文写了“我”二十年来三次看戏的经历:两次是辛亥革命后在北京看戏,一次是少年时代在浙江绍兴乡村看社戏。课文节选的是看社戏的部分内容。 4.文体简介。 本文是一篇小说。小说是以刻画人物为中心,通过完整的故事情节和具体的环境描写来反映社会生活的一种文学体裁。 目标导学二:把握线索,概括文章事件 1.本文的线索是什么?围绕这个线索课文写了哪几件事?仿照“夏夜行船”这样的四字短语概括。 明确:(1)线索:看社戏。(2)①随母归省; ②钓虾放牛;③戏前波折;④夏夜行船;⑤船头看戏;⑥月夜归航;⑦途中偷豆;⑧六一送豆。 2.上述哪些事是详写?哪些事是略写?作者为什么这样写? 明确:详写的是③④⑤⑥⑦,略写的是①②⑧。因为文章主要内容是看社戏,所以

部编版教材八年级下册语文背诵篇目

部编版教材八年级下册语文背诵篇目 《桃花源记》 【晋】陶渊明 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 《小石潭记》 【唐】柳宗元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珮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同游者:吴武陵,龚古,余弟宗玄。隶而从者,崔氏二小生:曰恕己,曰奉壹。 《关雎》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参差荇菜,左右流之。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参差荇菜,左右采之。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参差荇菜,左右芼之。窈窕淑女,钟鼓乐之。 《蒹葭》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蒹葭萋萋,白露未晞。所谓伊人,在水之湄。溯洄从之,道阻且跻。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蒹葭采采,白露未已。所谓伊人,在水之涘。溯洄从之,道阻且右。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 《式微》 式微,式微,胡不归?微君之故,胡为乎中露? 式微,式微,胡不归?微君之躬,胡为乎泥中?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生字词(完整版)新版

八年级下册生字词 1社戏(shèxì) 钳(qián) 撮(cuō) 偏僻(piānpì) 行辈(hángbèi) 照例(zhàolì) 欺侮(qīwǔ) 宽慰(kuānwèi) 嘱咐(zhǔfù) 怠慢(dàimàn) 礼数(lǐshù) 撺掇(cuānduō) 凫水(fúshuǐ) 潺潺(chánchán) 踊跃(yǒngyuè) 屹立(yìlì) 家眷(jiājuàn) 皎洁(jiǎojié) 好歹(hǎodǎi) *归省(guīxǐng) 秩秩斯干(zhìzh ìsīgān) 橹(lǔ) 蕴藻(yùnzǎo) 叉港(chàgǎng) 漂渺(piāomiǎo)[缥缈(piāomiǎo)]P9 桕树(jiùshù) 棹(zhào) 楫(jí) 2回延安(huíyán’ān) 盏(zhǎn) 登时(dēngshí) 糜子(méizi) 油馍(yóumó) 脑畔(nǎop àn) 眼眶(yǎnkuàng)P15 3安塞腰鼓(ānsàiyāogǔ) 瞳仁(tóngrén) 恬静(tiánjìng) 亢奋(kàngfèn) 晦暗(huìàn) 束缚(shùfù) 羁绊(jībàn) 闭塞(bìsè) 冗杂(rǒngzá) 严峻(yánjùn) 震撼(zh ènhàn) 磅礴(pángbó) 辐射(fúshè) 渺远(miǎoyuǎn) 大彻大悟(dàchèdàwù) 叹为观止(tànwéiguānzhǐ) 戛然而止(jiáránérzh ǐ)P18 *蓦然(mòrán) 落日照大旗(luòrìzhàodàqí),马鸣风萧萧(mǎmíngfēngxiāoxiāo)P16 4灯笼(dēnglong) 争讼(zhēngsòng) 领域(lǐngyù) 斡旋(wòxuán) 静穆(jìngmù) 思慕(sīmù) 怅惘(chàngwǎng) 锵然(qiāngrán) 褪色(tuìshǎi) 燎原(liáoyu án) 熙熙然(xīxīrán) 暖融融(nuǎnróngróng) 马前卒(mǎqiánz ú) 人情世故(rénqíngshìgù)P22 *幽悄(yōuqiǎo) 骠(piào) 裴公(p éigōng) 5大自然的语言(dàzìrándeyǔyán) 萌发(méngfā) 次第(cìdì) 翩然(piānrán) 孕育(yùnyù) 农谚(n óngyàn) 海棠(hǎitáng) 悬殊(xuánshū) 销声匿迹(xiāoshēngnìjì) 周而复始(zhōuérfùshǐ) 花香鸟语(huāxiāngniǎoyǔ) 草长莺飞(cǎozhǎngyīngfēi)P32 *载途(zàitú) 连翘(liánqiào) 6阿西莫夫短文两篇(āxīmòfūduǎnwénliǎngpiān) 臀(tún) 骨骼(gǔgé) 漂移(piāoyí) 流逝(liúshì) 褶皱(zhězhòu) 携带(xiédài) 两栖(liǎngqī) 彗星(huìxīng) 潮汐(cháoxī) 劫难(jiénàn) 致密(zhìmì) 陨石(yǔnshí) 追溯(zhuīsù) 天衣无缝(tiānyīwúfèng) P38 *铱(yī) 7大雁归(dàyànguīlái) 雾霭(wùǎi) 缄默(jiānmò) 迁徙(qiānxǐ) 赌注(dǔzhù) 沼泽(zh ǎozé) 瞄准(miáozhǔn) 狩猎(shòuliè) 盘旋(pánxuán) 喧嚷(xuānrǎng) 邀请(yāoqǐng) 凋零(diāolíng) 枯燥(kūzào) 稀疏(xīshū) 弥漫(mímàn) 目空一切(mùkōngyíqiè) 偷偷摸摸(t ōutōumōmō) p42 *环颈雉(huánjǐngzhì) 沙锥鸟(shāzhuīniǎo) 半蹼鹬(bànpǔyù) P41 8时间的脚印(shíjiāndejiǎoyìn) 掸(dǎn) 踪迹(zōngjì) 装置(zhuāngzhì) 烘烤(hōngkǎo) 腐蚀(fǔshí) 沙砾(shālì) 山麓(shānlù) 沟壑(gōuhè) 龟裂(jūnli è) 帷幕(wéimù) 海枯石烂(hǎikūshílàn)P46 *猛犸象(měngmǎxi

(完整word版)部编2017语文,八年级下册教材分析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教材分析 作者:张泽都 一、教材体系结构 本册教材力图构建语文的综合实践体系,贯彻人文性与工具性的统一精神,全面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教材共分为六个单元,每个单元包含阅读和写作两大板块,不同单元穿插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名著导读、课外古诗词诵读等栏目。其中现代文单元四个、两个文言文单元,课文的选编主要按照课程目标来考虑。 二、教材编排及单元分析 下面我们将按照单元来加以说明: 第一单元,是以民俗为主题的单元。《社戏》记录了鲁迅在童年时归省平桥村的一段回忆;《回延安》给我们展示了陕北的浓郁风情;《安塞腰鼓》是刘成章先生给我们描绘了安塞腰鼓的粗犷豪放、刚健雄浑;《灯笼》则为我们抒写了作者关于灯笼的童年记忆,从不同方面表达了灯笼对于他乃至民族的重要意义。 第二单元,主要由事理说明文构成。学习本单元,主要是要理清文章的说明顺序,筛选主要信息,读懂文章阐述的事理。本单元所选的课文涉及物候学、地质学、生态学等领域,体现了求真、严谨的科学精神。 第三单元,是以自然美景,幸福生活,人所向往,奇绝艺人等为内容的古诗文。学习这个单元,要先借助注释和工具书读懂大意,然后通过反复诵读,领会诗文的丰富内涵,口味精美的语文,并积累一些常用的文言词语。 第四单元是:活动·探究。本单元,我们将跟随演讲者,走入演讲的现场,感受他们不同的风格,汲取自己需要的营养。并在此基础上,学习撰写演讲稿。 第五单元,以旅游为主题,本单元所选课文都是游记,通过记述浏览见闻,描摹山水风光,吟咏人文胜迹,抒发作者的情思。 第六单元,文言文单元,本单元所选课文,都是传统的名家名篇。这些诗文有情趣,有理趣,表现了古人的哲思和情怀。 三、具体内容分析 八年级下册语文教科书内容包括:六个单元的阅读与综合性学习、写作、口语交际、课外 古诗词背诵、名著导读,共24课。 首先,课内阅读与名著导读,本册教材的课内阅读分为教读和自读两种,它一方面强调由 课内到课外的延伸,一方面也体现由教师引导到学生自主学习的理念,便于学生自主构建阅读 方案,形成阅读能力。而名著导读旨在培养学生阅读整本书的能力和兴趣。这一册导读的是《傅 雷家书》、《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所选名著以课程标准推荐书目为主。另外,除主要推荐的 2部名著外,还推荐了与名著类型相似的自主阅读篇目,为学生提供更多的选择空间。 其次,综合性学习、写作和口语交际部分。综合性学习主要表现为语文综合知识的综合运 用、读写听说能力的整体发展,并与实践活动紧密结合。写作则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 流。本册教材的写作专题主要从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和良好的写作习惯开始,逐步培养学生实 用类文本的写作能力。而口语交际部分主要是培养一般的口语交际能力,包括辩论、演讲、朗 诵、表演等常见的口语交际类别。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