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关于创新农村土地管理制度助力乡村振兴的思考

关于创新农村土地管理制度助力乡村振兴的思考

关于创新农村土地管理制度助力乡村振兴的思考
关于创新农村土地管理制度助力乡村振兴的思考

关于创新农村土地管理制度助力乡村振兴的思考

摘要:土地是经济开始、是财富之母、农业的基础、农民的根源。土地制度是

国家生产关系重要部署和所有管理制度中最基本的制度。21世纪以后,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与进步,城乡一体化发展背景下的农村地区的土地管理更加严重。为了管理农村土地,需要继续完善综合管理战略,不断改善农村基础设施条件,

从而落实城乡一体化发展背景下的中国农村土地管理制度改革,解决农业、农村、农民问题,实现城乡一体化发展。

关键词:土地管理制度;改革创新;措施

引言

在现代化社会发展过程中土地资源是重要的物质资源,我国国土辽阔,但是

由于人口基数较大,人均占有土地量较少,为了保障土地资源能有效应用,当前

要进一步强化土地资源管理工作。在现阶段土地工作开展过程中,土地管理战略

能保障各项土地工作有序开展,对全面提升管理工作效率以及扩大管理范围具有

重要意义。但是从现阶段我国部分区域土地管理工作现状来看,仍旧存在较多问题,当前要进一步完善各项管理制度,保障各项管理工作能落实到实处,推动我

国土地资源可持续发展。

1土地管理制度中存在的各项问题

1.1耕地保护面临的挑战

当前我国人口约有14亿,粮食自给量不足60%。如果继续降低我国农产品的占比,必将对我国粮食安全带来严重的影响,因此我国制定了严格的耕地面积红线。但在具体工作中,1.2亿hm2的耕地红线难以得到有效的保障。首先,在计

算耕地面积的过程中,我国将实测面积作为具体的考核标准。但依据传统的统计

标准,土地的实际产量是基层计算耕地面积的主要计量方式,因此,我国的耕地

面积有虚高的成分。其次,我国部分地区在补偿占用耕地的过程中,存在以次充

好的现象。近年来,城市发展占用了大量的农业用地,这部分土地的质量普遍较好。在耕地补偿的过程中,部分地区开垦了对等的贫瘠土地,但是这些土地的产

量远低于被占用的耕地。

1.2监管不合理,管理措施落实不到位

在社会经济发展中对农业耕地、林业用地不合理监管与保护,受到自然条件

等要素影响,土地会发生不同程度荒漠化与水土流失问题,致使土地质量不断降低。其次城市发展过程中各类废水废气不合理应用,不通过处理随意排入土地中,将会导致区域土地资源与水资源受到污染。从现阶段土地管理工作发展现状来看,国家已经拟定了各项土地管理政策,但是由于缺乏有效监管,地方管理部门难以

重视。加上部分管理人员自身缺乏良好的责任意识,专业素质有待提升,需要更

新管理思想,致使各项管理政策未能全面实施。

1.3土地强制征用情况的存在

从改革开放至今,中国城市的发展和建设,在几十年内可以迅速发展,这其

中的原因就有征收农村土地,且征用土地基本上都是强制征用,这一行为严重损

害着农民利益以及相关权益,这由两个方面可以体现:(1)由于土地征用后农

民目前的补偿制度不完善,补偿只是根据征地后的土地效益制定的,没有考虑到

土地成本,对农民进行补偿。(2)一直以来,我国土地征收范围一直很广,不

利于土地的合理利用和土地资源的合理配置,从而阻碍着城乡一体化发展的推进。 2农村土地管理制度改革创新探索

农村土地助推乡村振兴调研报告

农村土地助推乡村振兴调研报告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是以坚持农村土地集体所有、家庭承包经营为前提的一项基本经济制度,曾经极大地释放了农民的潜能,深刻地改变了我国农村面貌。但是,随着农村劳动力的老化和减少,农村土地零散化、碎片化,土地产出低效化等问题也逐渐凸显,并逐步滞后于现代农业的要求,已然成为乡村振兴的一道坎。近年来围绕落实农业农村改革部署,正确处理农民和土地关系这一改革主线,通过土地三权分置、承包权入股、适度规模经营、创新经营体制的方式,我们在街道村进行了一些实践和探索。 一、农村土地承包经营现状及难题 街道村地处街道北面,距离城区2.5公里,下辖7个村民小组,现有农户519户,农业人口1781人,现有耕地面积1947亩,人均耕地约1.09亩。在实行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之初,为了体现公平原则,将耕地分级搭配,整田整土划割为若干小块分到农户,导致每家每户承包经营的耕地零散分布。随着城镇化进程加快,农村外出务工人员增多,在家的“留守农户”接手耕种承包地,使地块分布更加零散。如村5组其中一户农民3.5亩旱地被划分成10余块,最小的一块地只密植了3株柑桔。分散的土地,给农业生产带来了诸多不便。一是难以进行机械作业,耕作效率低;二是增加基础设施建设的难度;

三是产业结构调整相互掣肘;四是种养结合的农业循环经济模式难以有效运行;五是对外土地流转涉及农户多,难以协商一致;六是地块分割产生了较多不能耕作的边界,浪费了耕地资源。围绕破解这一难题,近年来我们在街道村进行了一些实践和探索,通过承包权入股、土地预流转的方式,有效地实现了耕地的“团聚”和适度规模经营,劳动效率和经营效益也相应提升。 二、土地股份制的探索及构想 在村调研发现,虽然群众意识到了承包地散碎化的各种弊端,也有将土地“集零为整”的愿望,但缺乏系统性解决方案和具体路径,缺乏组织者。如农户间相互可以进行土地调换,但各怀心思,效果有限;外部业主整体流转集约经营因农户意见不一难以达成。鉴于此,我们在广泛调研、听取民意的基础上,提出了土地三权分置、承包权入股、适度规模经营试点的构想:以生产社为单位,以农民自愿为前提,农户的耕地承包经营权全部入股,土地股份化,对农田进行集中整理,引进专合社、龙头企业进行成片经营。在具体探索过程中,我们分别制定了《村耕地成片经营试点管理办法》、《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预流转协议》等,组织街道及村干部成立了工作小组,通过宣传动员并与村民们达成一致意见,在不改变土地农业用途的情况下,以书面协议形式,每户农民将所有土地经营权委托给所在村民小组,村民

论土地整治与乡村振兴

论土地整治与乡村振兴 乡村振兴的核心目的是系统构建人口、土地、产业等多种发展要素的耦合格局。土地整治在乡村振兴过程中肩负着为人口集聚、产业发展提供资源支撑的基础性作用。本文基于影响乡村发展的关键要素阐释了新时代乡村振兴和土地整治的内涵及其互馈关系,剖析了乡村振兴背景下土地整治的区域实施路径。最后,就未来乡村振兴视角下土地整治的方向进行了展望与讨论。 标签:土地整治;乡村振兴;农村 农村的土地整治是乡村振兴的首要步骤、关键步骤,是站在战略和全局的角度规划农业、农村和农民的发展,是广大农村地区脱贫攻坚达到小康生活水平重要途径。乡村振兴战略的20字方针为“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这是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要求的基础上引领农村进一步发展。土地整治要围绕此乡村振兴战略进行拓展,加快乡村产业发展,构建美丽乡村,推动城乡融合发展。 1.乡村振兴的内涵 乡村地域系统是由多种要素相互作用而形成的具有综合多维性和动态演变性的开放系统。人口、土地和产业是影响乡村社会经济发展的核心要素131。其中,人口作为乡村地区的发展主体,通过资源的开发利用、企业的经营管理等生产和生活活动为乡村地区创造经济、社会及生态价值,是实现乡村振兴的动力之源;土地资源在乡村振兴中肩负着提供资源支撑的基础性作用,以其多功能性发挥着保障乡村居民生产、生活及生态空间需求的多元价值,土地资源禀赋作为区域发展的本底因素,也催生了不同的乡村产业发展模式;产业发展通过利用土地资源和吸纳人口就业将乡村人口与土地有机结合,构成乡村经济发展的关键动力,产业结构的优劣影响着农民增收、农村经济发展及农业生产决策,甚至决定着乡村地域社会经济发展的可持续性。实现“人口一土地一产业”的内在耦合助推“资源一资本一资产”的集成是培育发展动能、增强乡村活力、解决“三农”问题的关键。 2.推动土地综合整治实现乡村振兴方法 2.1 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 利用新理念和新的发展思维来实现土地综合整治资源的优化配置,以农村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契机,即用改革的方法推动土地结构的调整,矫正土地资源在农村发展中的配置扭曲,扩大有效地土地供给,不断对土地资源和引入资本进行优化配置,不断利用新的发展理念来挖掘自身的土地资源优势,既要实现土地总量的优化,也要从土地资源用途、可持续发展以及土地资源开发技术提升等方面实现质的优化,借助资源整合包括自身资源的利用以及引入社会资本等资源整合为契机来推动土地综合整治,补足“三农”中存在的短板,特别是资金短板、技术

关于老年教育助力乡村振兴的对策建议

关于老年教育助力乡村振兴的对策建议 作为“**经验”的参与者、亲历者,老干部有知识、有能力、有资源,热心家乡事业,愿意为乡村振兴献计献策,发挥余热。去年以来,**市委老干部局立足实际,把“如何发挥好老干部经验、资源优势,为新时代乡村振兴‘**模式’再作新贡献”作为重点课题,进行深入调研思考,探索出一条以发展基层老年教育为抓手助力乡村振兴的新路子。 一、老年教育助力乡村振兴的重要作用 (一)城市资源要素下乡的重要平台。实施乡村振兴战略,需要积极引导城市资源要素向农村流动,需要落地承接的平台。要解决老年教育的城乡差距,积极推动老年教育资源要素下乡是必由之路,兴办镇(街)、社区老年大学就是城市老年教育资源要素下乡的承接平台。在这方面,需要各级党委政府因势利导,抓住新型农村社区和特色强镇建设机遇,搭建城乡融合发展新节点,积极推动镇街、社区老年大学建设。 (二)乡村人才振兴工程的重要支点。老年教育是构建全民学习、终身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镇街、社区老年大学在乡村振兴中担负着农村老年人教育培训的重任,是各类老年人才聚

集的地方,是银发人才和“五老”志愿者开展送思路、送政策、送技术的课堂,是熟悉农村工作特别是农村党建工作的老干部,发挥政治优势,助力基层组织建设的舞台。 (三)乡村文化兴盛工程的重要载体。文化是乡村振兴战略的灵魂和内在动力。镇(街)、社区老年大学能发挥文化人才优势,大力弘扬乡村文化,努力挖掘乡土文化,教育引导老年人传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红色文化,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农村落小落细落实,还能引领有专业特长的农民组建文化产业合作社,带动农民增收致富。 (四)美丽乡村建设工程的重要力量。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市以生活社区为单元,以生产园区为支撑,以生态景区为底色,推进“三区”共建共享,全面实施美丽乡村建设工程。市、镇(街)、社区三级老年大学发挥专业特长,积极开展环卫监督、文艺宣传、关爱帮扶、书画下乡、绘制“文化墙”等志愿服务活动,成为了美丽乡村建设的一支生力军。 二、主要做法 (一)高起点规划建设老年教育综合体。去年以来,**市顺应管理服务扁平化、网格化新趋势,按照“全国一流、山东特色、**品质”的要求,规划打造以市区“东西南北中”老年大学五校

基于乡村振兴的农村土地整治研究

基于乡村振兴的农村土地整治研究 摘要 乡村振兴战略是我国面向农业农村现代化而提出的长远战略部署,为农村土 地整治提出了新的要求。因此,本文在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通过文献归纳法、 理论分析法等方法,研究我国农村土地整治现阶段存在的问题,并提出解决措施。研究表明,传统农村土地整治存在以下三方面问题:复合功能弱化,联动效应不足;生态保护意识较弱,破坏乡村乡风文明;理论研究不足,整治模式固化。并 针对以上问题提出探索多功能导向型生产空间整治;加强生态保护意识,打造生 态宜居环境;倡导城乡统筹型土地整治等建议。 关键字:土地整治;农村;乡村振兴 1 引言 随着城乡之间发展差距的不断增加及农村各方面问题的不断凸显,乡村振兴 战略被提上日程,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总要求,加快农村发展步伐,推进城乡融合发展。而土地整治作为促进农村发展、推进城乡统筹的一项重要工作,关系着乡村振兴战略的实现 程度[1]。因此,本文基于乡村振兴战略对农村土地整治的要求,提出农村土地整 治存在的问题和建议,以期为推动农村发展、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提供理论支撑。 2 乡村振兴对农村土地整治的要求 2.1 推动产业发展,实现产业融合,助力产业兴旺,实现乡村生活富裕 乡村振兴的重要基础和首要任务是产业兴旺[2],因此,在农村土地整治中既 可根据各乡村当地的独特景观、历史文化等开展整治工作,发展乡村旅游,推动 相关产业发展,也可利用农田整治后集中连片的耕地资源,运用高科技农业生产 技术推动农业规模化经营,发展特色农业,从而推动农村各类产业的发展,实现 产业兴旺、融合。 2.2 强化生态效益,助力乡村生态宜居 乡村振兴的重要要求是生态宜居[3],强调建设美丽乡村。实施农村土地整治 过程中,注重生态环境的保护,从乡村道路建设、交通设施、水利、污水处理、 垃圾收集、改厕等方面对乡村面貌进行整改,将“山、水、林、田、湖、草”等土 地整治重要要素有机结合,打造美丽乡村,助力乡村生态宜居。 2.3 加强文化建设,助力乡村乡风文明 乡风文明是乡村振兴的一个重要途径,在开展土地整治活动过程中,通过完 善农村的基础、环境和农村文化活动场所及其配套设施建设,改善乡村人居环境,宣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播优秀文化传统,打造具有优良乡风文明的山水田 园农村,助力乡村乡风建设。 2.4 促进上下联动等政策的落地,助力乡村治理有效 治理有效是乡村振兴的重要保证。在此任务的要求下,农村土地整治开展过 程中,各级政府相关部门和土地整治机构应积极组织项目实施管理任务,制定行 之有效的政策,如上下联动政策[4]等,减少土地整治项目开展的阻力,推进项目 顺利实施,助力乡村治理有效。 3 传统农村土地整治的问题 3.1 复合功能弱化,联动效应不足 传统农村土地整治更强调单一功能,而忽视复合功能,如在整治过程中以增 加耕地面积为目标,重视生产功能,忽略土地生态功能。此外,农村土地整治注

文化发展: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助力乡村振兴战略

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助力乡村振兴战略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并将它列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需要坚定实施的七大战略之一。乡风文明是乡村振兴的保障,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承遵规守约、尊老爱幼、邻里互助、诚实守信等传统乡村良好习俗,努力实现乡村传统文化与现代文明的融合,实现乡风文明与时俱进,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内容。 深入挖掘传统村落文化价值 为了挖掘乡村优秀传统文化内容,配合乡村文明建设,应加强对传统村落文化的研究。我们对全区村落文化、工业遗迹、文化遗址等进行了实地调研,并对周边毗邻地区进行了走访比较,发现宁夏村落文化遗存和民俗内容丰富,具有整理、研究与成果展示的价值和必要。建议将具有历史文化价值的传统村落和民居列入保护名录,切实加大投入和保护力度。扶持一批具有历史、地域、民族特点的特色景观旅游村镇,打造形式多样、特色鲜明的乡村旅游休闲产品,助力乡村振兴。 乡村治理应赋予新时代内涵 乡村治理是国家治理的基础,乡规民约是传统的乡土社会成员以特定的地缘和血缘关系为依托,为维持秩序、互相协调、共同救济等为目的,要求成员之间共同遵守的一种社会治理文化。北宋神宗熙宁九年(公元1076年)我国历史上最早成文的村规民约“吕氏乡约”

就已记载了“德业相劝、过失相规、礼俗相交、患难相恤”的规约。 进入新时期,乡村治理应赋予新时代内涵,融入现代法治精神,运用法治思维来梳理农村社会中传统文化的根基,汲取传统乡约文化当中先进合理的精华,摒弃迂腐愚昧的糟粕,重构乡规民约在乡村治理中的现代价值。组织相关专家深入调研,为乡村法规制定和乡村法治建设进行积极探索,引导村民学法、守法,提高农民法治意识、规则意识和道德自觉,营造既讲法治又有道德的良好社会环境。 探索乡贤文化在乡村文明建设中的作用 乡贤文化是扎根于中国传统乡村社会的一种文化现象,它以乡愁为基因、以乡情为纽带、以乡贤为楷模、以乡村为空间,以实现乡村经济发展、社会稳定、村民安居乐业为目标的一种文化形态。它既具有中国传统优秀文化的特征,又呈现出自己相对独立性的一面,具有明显的地域性、人本性、亲善性和现实性的独特特征,是教化乡里、涵育乡风文明的重要精神力量。乡贤主体所拥有的知识、信仰、艺术、道德、法律和风俗习惯的复合体,具有见贤思齐、崇德向善、诚信友爱等特点。探索乡贤文化在乡村文明建设中的作用,具有现实意义,有利于发挥乡贤在促进农业生产发展、改变农村精神风貌、促进农民生活水平提高方面的作用。 从传统家训家规中汲取优良家风滋养 在中华传统文化中,家训家规集中体现了一个家庭甚至一个家族的行为规范和道德准则。家庭是传承中华传统美德的基本场所,家训家规是中华传统美德传承实践的重要方面。传统的家风和家训家规及

论土地整治与乡村振兴

论土地整治与乡村振兴 摘要:我国农村面积广大,乡村土地整治工作也越来越受到重视。乡村的土地 整治主要是对农村土地重新组织的土地整理及对有利用潜力和开发价值土地的利用,是农村可持续性发展的关键,在乡村振兴中扮演重要角色。分析土地整治发 展现状,探讨乡村振兴战略的发展理念,阐述土地整治在乡村振兴中担任的角色。 关键词:土地整治;乡村振兴;农村 引言 土地是农村最大的资源和最重要的生产要素,激活这个宝贵的要素资源,唤 醒沉睡的土地对于实现“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 的乡村振兴目标至关重要。农村土地整治作为一项综合性的土地政策,在优化村 庄布局、推动农村新产业新业态发展、促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和满足人民群众 对美好生活需要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1乡村振兴的内涵 乡村地域系统是由多种要素相互作用而形成的具有综合多维性和动态演变性 的开放系统。人口、土地和产业是影响乡村社会经济发展的核心要素[3]。其中, 人口作为乡村地区的发展主体,通过资源的开发利用、企业的经营管理等生产和 生活活动为乡村地区创造经济、社会及生态价值,是实现乡村振兴的动力之源; 土地资源在乡村振兴中肩负着提供资源支撑的基础性作用,以其多功能性发挥着 保障乡村居民生产、生活及生态空间需求的多元价值,土地资源禀赋作为区域发 展的本底因素,也催生了不同的乡村产业发展模式;产业发展通过利用土地资源 和吸纳人口就业将乡村人口与土地有机结合,构成乡村经济发展的关键动力,产 业结构的优劣影响着农民增收、农村经济发展及农业生产决策,甚至决定着乡村 地域社会经济发展的可持续性。实现“人口—土地—产业”的内在耦合助推“资源— 资本—资产”的集成是培育发展动能、增强乡村活力、解决“三农”问题的关键。 2土地整治在乡村振兴中担任的角色 2.1土地整治为乡村振兴夯实基础 在政府投资为主的土地整治背景下,乡村振兴在农村环境整治和生态环境和 谐的前提下进行,绿色、生态理念将贯穿于整治的全部流程和环节,为我国农村 的可持续性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农村的土地整治主要是将农村闲置的土地、宅 基地进行重新规整利用,根据土地利用现状、地形、气候、水源等进行相应的整改,为乡村振兴打下坚实基础。①增加农村硬化道路覆盖率。利用原有的路基进行乡村公路的修建,对道路进行相应扩宽或者改道,实现交通便利的户户通工程,便于后续整治的进行以及为产业和农村相结合提供有利条件。②兴修水利工程,加强蓄水能力,提高用水效率。水是万物之源,一切农作物的生产都离不开水的 灌溉。兴修水利有利于提高农作物的产量进一步提高农村的生产力。③因地制宜,在绿色生态前提下实现土地的最高利用价值。利用地方特色实行旅游、种植产业 发展,提高农民的经济收入。引入新技术对原有不能用作生产的酸、碱、沙、沼 等土地进行改良,加大农村土地的利用面积,促进产业兴旺发展。 2.2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 借助资源整合来推动土地综合整治工作,从而为乡村振兴夯实基础。利用新 理念和新的发展思维来实现土地综合整治资源的优化配置,以农村供给侧结构性 改革为契机,即用改革的方法推动土地结构的调整,矫正土地资源在农村发展中 的配置扭曲,扩大有效地土地供给,不断对土地资源和引入资本进行优化配置,

乡村振兴背景下的土地整治工程发展内涵

乡村振兴背景下的土地整治工程发展内涵 摘要:在乡村振兴的战略背景下,土地整治工程作为振兴乡村的重要工程措施 之一,其整治内涵在发生着变化。本文通过分析乡村振兴和土地整治工程作用机制,探讨在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土地整治工程由传统的耕地增量转变为改善农 业生产条件,进行产业融合,协调一、二、三产业进行综合土地整治转变实施。 关键词:乡村振兴;土地整治;发展内涵;产业融合 0引言 根据中共十九大报告,树立了“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乡村振兴目标。当下随着城市化的不断发展,农村出现了空心化、老弱化的现象,导致农业生产效率低下,土地闲置。乡村振兴战略是改善城乡发展 不协调,协调城乡关系的战略构想,其目的是不断改善乡村发展水平,提高乡村 环境建设,实现乡村经济文化生活的整体提升。而土地整治工程作为改善农村农 业发展水平的重要活动之一,其工程内涵也发生着转变,本文正是探讨在乡村振 兴战略背景下土地整治工程的发展内涵。 1乡村振兴背景下土地整治内涵转变 我国土地整治工作在70年代就已经开始,工程主要是为了保证农业生产水平,其整治类型主要侧重农业土地整治,通过40多年的工程实践,土地整治工 程的内涵在发生着拓展和延伸。在上个世纪90年代,土地整治工程逐渐转变为 土地的复耕开发。其整治范围有所扩大,但仍以增加耕地面积为主。2000年后土地整治活动逐渐转变为综合性的土地整治工程,其整治对象不仅包含于耕地数量 的增加,也包括耕地质量的提升及环境的改善。当前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提出, 土地整治工程作为农业重要的提升渠道之一,其内涵也发生发展和转变。 1.1更加侧重全面建设 土地整治工程作为协调城乡发展的重要措施之一,其工程整治目标从单一的 增加耕地面积转变为促进农业生产,改善乡村建设,优化生态保护等全方位的建设,逐渐推进“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等方面的 建设 1.2逐渐注重以人为本 在乡村振兴的战略背景下,土地整治工程以提高乡村生活生产水平,促进农 民生活富裕,为农民服务,改善农民生活质量,因此土地工程整治以原来的以地 为本,转变为以农民切身利益为出发点,落实以人为本,保障农民权益,改善农 民生活水平为目标。 1.3注重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 产业是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目标之一,土地整治工程将由原来的单一农业作 为整治范围,转变为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目标。因此要求土地整治工作, 不仅关注于农业生产,同时也应提高农业规模化现代化水平,推进乡村工商服务 业协调发展,推动农业生产,旅游特色观光,协调当地发展特色进行相应产业调 整和转变。 1.4注重区域统筹 土地整治工程同时打破原来的单个项目作为整治对象的固化思维而转变为全 面的全域的规划与设计统筹建设,依据整治地区的实际条件,统筹土地整治项目,

心得体会:乡风文明助力乡村振兴

心得体会:乡风文明助力乡村振兴 乡村振兴,乡风文明是保障。乡风文明,作为农村的精神文明,既传承古朴乡间民风,又融于现代文明风尚,它的实质和核心是农民的知识化、文明化、现代化。乡风文明建设,是乡村振兴的灵魂。 当前农村乡风主流是好的,但在有的地方也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一是部分村干部理想信念有所弱化。有的基层党员党性不强,素质不高,集体意识薄弱,宗族观念深厚。二是法治观念淡薄。一些村民喜欢凭经验办事,个别村干部不讲民主,蛮横专断。三是不良风气有所蔓延。铺张浪费、炫富攀比、大操大办等陋习有所抬头。四是封建迷信有死灰复燃的苗头。有的村民钟情迷信活动,遇事拜菩萨,求算命先生。五是尊老敬老的氛围有所淡化。薄养厚葬现象在一些地方比较普遍,不关心老人、不赡养老人的事情也时有发生。 乡村振兴,必须坚持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社会文明和生态文明一起抓,提升农民精神风貌,培育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不断提高乡村社会文明程度。 注重引导。提高农民思想道德水平和科学文化素质,是乡风文明建设的核心。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加强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深入实施公民道德建设工程,推进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和个人品德教育。大力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激发农民群众发扬艰苦奋斗、自力更生的传统美德。引导农民更新观念,变封闭保守为开明开放,变依赖观望为自立自强,变小富即安为富而思进,让农民的思想观念接轨新时代。引导农民崇

尚科学,抵制迷信,移风易俗,破除陋习,养成文明、科学、健康的生活方式,推动乡风文明建设。 形成合力。农民是农村的主人,他们既是乡村振兴的主体,也是乡村振兴的受益者,没有文明的农民,就没有文明的乡风,也就没有乡村真正的振兴。但是,培育文明乡风同乡村振兴一样,绝不仅仅是农民自己的事,而是事关全社会的大事。要充分发挥党委政府、基层组织、家庭的作用,形成合力,共同推进乡风文明建设。乡村振兴,关键在于党的坚强领导,特别要加强村一级党支部建设,使之成为农民勤劳致富的带头人和进行农村文明建设的坚强领导核心。要切实加强村级群团组织建设,使之真正成为上级组织联系广大群众的桥梁和纽带。 传承文化。进一步发挥农村文化礼堂的教育主阵地作用,有效保护和传承优秀传统乡土文化。立足乡村文明,吸取城市文明及外来文化优秀成果,在保护和传承的基础上,创造性、创新性发展,不断赋予时代内涵、丰富表现形式。深入挖掘优秀农耕文化遗产和传统文化活动所蕴含的优秀思想资源、人文精神、道德规范,充分发挥其在凝聚人心、教化群众、淳化民风中的重要作用。 典型带动。典型的善行义举看得见、信得过、值得学,常常发人深省、催人奋进,具有示范效应和带动作用。把群众身边见义勇为、敬业奉献、孝老爱亲等真实感人的典型推向前台,加大宣传,在广大农村形成人人学先进、个个争先进的良好社会风尚。通过深入开展道德模范基层巡讲、志愿服务、“道德讲堂”等道德实践活动,充分发挥典型人物的榜样作用,春风化雨,润物无声,影响和带动乡风文明建设。

土地综合整治与乡村振兴战略

土地综合整治与乡村振兴战略 发表时间:2018-10-01T12:50:13.077Z 来源:《基层建设》2018年第27期作者:郑海鹏 [导读] 摘要:土地整治工程技术的研究,主要是提升我国土地利用效率,解决土地与人类发展供给与需求之间的矛盾关系。 杭州博思雅土地规划设计有限公司浙江杭州 330011 摘要:土地整治工程技术的研究,主要是提升我国土地利用效率,解决土地与人类发展供给与需求之间的矛盾关系。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土地整治也由传统的单一技术逐渐向综合技术发展过度,土地整治技术更加细致化、信息化和科学化。同时,近些年材料、设备和工艺的不断更新,在土地整治技术中也得到了更好的应用和发展。如何适应新的发展形势,发挥土地整治在乡村振兴战略中的作用,是当前土地管理者所面临的新课题,本文对这一课题进行了一些分析。 关键词:土地综合整治;乡村;振兴战略 引言 人类社会发展中,土地资源与人们的生活密不可分。发展中缺乏科学的土地开发利用体系,会出现一系列土地问题,也会影响到人类社会的建设。土地工程政治技术,简单讲就是为解决土地与人类供需矛盾服务,运用该项技术,能在协调人地矛盾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如对未利用土地的科学开发,可在一定程度上增加可用土地面积,在已经开发利用的土地资源中,运用土地工程技术,能提高其利用效率。针对当前我国土地政治过程中的问题,需要完善工程技术政治体系,重视理论研究的基础上,强调技术的实际应用价值。 1 土地整治发展概述 土地整治是世界范围内颇受重视的问题,很多国家将其作为重点工程,近些年的发展中,国外研究都更加重视土地整治的效益、景观生态环境等问题,国内研究侧重对土地整治和规划水平进行分析,并运用新的技术。 1.1 国外土地整治发展 土地整治工作有着很长的历史,传统社会经济发展中,提高土地利用率也是带动经济发展的有效手段。不同地区,因自然环境、地理特征等差异的存在,土地整治的模式也存在不同。国外土地整治过程中,有着丰厚的实践经验,从初期的简单组织和规划土地、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到后期结合工业社会发展要求,为城市建设进行土地整理;随着城镇化的推进,土地整理工作也更显得综合性,围绕社会发展、生态建设及经济发展等多方面的问题,力图通过土地整治,改善生产和生活环境,保护生态环境,促进城市化有序发展。 1.2 我国土地整治发展 我国殷商时期已经有了土地整治的现象,具体表现为井田制的出现推行,现代化的土地整治工程建设,是在20世纪七八十年代形成发展起来的。现阶段,我国土地整治功能主要是借助现代信息化手段和技术,对土地进行科学的规划,保证粮食生产的安全,提升耕地的质量,改善农业生产条件,改善社会生态环境等,推动城乡统筹发展。 2 土地综合整治与乡村振兴战略 2.1 规划衔接与融合 近期的乡村振兴战略规划已经拉开序幕,各项相关工作正在稳步推进,而作为广义上乡村振兴战略组成部分的土地整治,也应积极应对新形势和新要求,必须从规划设计的指导思想及其设计理念抓起,土地整治规划设计必须要从乡村振兴战略的大格局进行构思和布局,规划的指导思想及其设计理念必须符合乡村振兴战略的总体要求,做到着眼未来%布局合理,整合资源,协调一致,有序衔接,无缝融合。土地整治规划设计必须要符合乡村振兴战略规划的规范要求,遵循乡村振兴战略规划的基本原则,充分征求乡镇党委和政府的意见,认真听取群众对乡村发展和农业生产的意见和愿望,仔细研究地方传统文化和民俗特点,着力促进地方特色产业和绿色产业的持续发展。只有这样,土地整治才能与时俱进,才能助力乡村振兴战略大局。 2.2 新技术和新材料的应用 乡村振兴战略是一项宏伟的社会工程,涉及到意识形态和物质文明领域的建设和推进,土地整治在物质文明建设方面也应发挥推陈出新,引领潮流的标榜作用,理应将新技术和新材料运用到具体的项目工程中。当前,土地整治工程可以采用的新技术主要有新型节能节水灌溉技术,新型土壤改良技术,新型治污环保技术等,新材料主要有新型节能环保砌体,新型给排水管材,新型环保涂料,新型土壤改良材料等,将新技术新材料运用于土地整治项目,不仅是项目本身的需求,更是对乡村振兴战略的技术创新的体现和支持,是乡村振兴战略的一项重要标志,具有深远的创新带动意义。 2.3 协调好生产、生活及生态空间 生产活动以及生活活动是无法脱离生态空间的,因此一定要协调规划好三者的关系,使各自的作用可以有效发挥出来,最终推动乡村整体的发展。而三者的协调发展离不开土地整治这一助推机制。首先,农业种植区是生产空间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土地整治过程中,为了避免资源浪费等问题的发生,生产用地会展开集中管理,并通过对周围资源的有效整合为生产空间发展奠定良好的环境基础。其次,生活空间即居民居住的空间,为了改善居住环境、减少占地面积,土地整治工作将民宅民居集中建设,并将其与生产区严格区分开,避免二者产生相互干扰。最后,生态环境建设与保护工作近年来受到了极大的关注,传统生产、生活工作极有可能对土地资源、水资源等造成不可挽回的伤害,为了改善这一情况,土地整治中会采取退耕还林等措施,协调好人类活动与生态环境的关系。 2.4 提升土地整治机构和队伍业务水平 土地整治机构和队伍是土地整治管理的前提和重要条件,建立完善的机构和充满活力的队伍,才能加大土地整治工作的有效管理,才可能更加高效地推进土地整治工作的实施。一要建立健全土地整治管理系统,完善各级土地整治机构设置,同时加强管理机构的队伍建设,不断引进高技术、懂管理、高素质的人才;二要通过定期或不定期地相关培训、学习,不断提高管理人员的政治素质和业务素质,提升工作的办事效率和业务能力。不断从组织机构、人员数量、业务素质等多个方面给予土地整治工作更多保障。 2.5 土地整治与生态宜居 土地整治必须坚持生态风貌不变的原则,将绿色、生态理念贯穿于规划、设计、施工、验收、管护的全部流程和环节。政府投资土地整治必须以加强农村环境整治和生态保护为目标,对土地整治的规划和设计,要选用技术先进、业务水平优良的设计单位对村庄合理布局和整体谋划,对于生态红线范围内的乡村土地不可用作其他用途,并根据乡村历史发展脉络和现状布局把握村庄扩张态势和发展方向,引领村庄在建设用地面积不突破的规制下进行科学合理有序的拓展,将土地整治引领农村逐步向生态宜居的方向发展。同时,政府又要严守

【座谈会发言】发展基层文化,助力乡村振兴

发展基层文化,助力乡村振兴 ----在“深化移风易俗助力乡村振兴”座谈会上的发言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中央从党和国家事业全局出发、着眼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顺应亿万农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出的重大决策。我们要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和自治区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切实履行文化部门的职责,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提供精神激励、智慧支持和道德滋养。 一、实施文化扶贫惠民工程,完善基层文化设施网络和服务功能 着眼于抓重点、补短板、强弱项,加快基层文化设施网络建设,加强管理和使用,不断完善服务功能。 、加快推进基层文化设施建设。加强乡村两级公共文化服务设施建设,新建21个标准化乡镇文化站,配齐贫困地区555个村综合文化服务中心文化设备器材,在贫困地区村综合文化服务中心全覆盖的基础上实现全达标。提升川区964个村综合文化服务功能,实现乡村两级公共文化服务设施全覆盖、全达标。扶持农民文化大院、农村文艺团队,推动农民文化大院特色化、农村文艺团队多样化发展,加快基层公共数字文化服务推广,让基层文化阵地成为人们参与文化、陶冶情操、提升素养的重要场所。 管好用好基层文化设施。坚持设施建设和运行管理并重,健全公共文化设施运行管理和服务标准体系,全面整合基层公共文化服务资源,把文化供给和群众需求结合起来,建立多种形式的资源平台,实现公共文化服务资源共建共享。加强县(区)图

书馆文化馆、乡镇(街道)综合文化站、村综合文化服务中心规范化管理,健全监管平台和服务网点,提高公共文化场馆设施利用率和综合服务效能。建立合作共建、结对帮扶、区域文化联动工作机制,采取集中培训和下派文化辅导员包片抓点方式,培养农村文化能人和乡土文化人才,指导群众开展文化娱乐活动、创排地方小戏小品。创新公共文化服务需求反馈机制,及时准确了解掌握群众文化需求,制定公共文化服务目录,开展菜单式、订单式服务,实现公共文化服务供给与群众文化需求有效对接。 二、实施文化精品创作工程,用先进文化引领文明风尚 发挥文化引领风尚作用。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文艺创作,建立深入生活、扎根人民常态化工作机制,深入挖掘乡村文化资源,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生动活泼地体现在文艺创作之中,创作反映时代特点、群众喜闻乐见的讴歌乡村振兴的优秀文艺作品,生动活泼地传播核心价值观,培育社会文明风尚, 温润心灵、启迪心智。把“送文化”与“种文化”结合起来,建立“种文化”帮扶机制,拓展群众参与广度和深度,在积极开展送戏下乡演出、戏曲进校园、戏曲进农村等惠民演出的同时,通过培训指导、志愿者服务、文化辅导员包片定点种文化,指导辅导基层文艺院团、民间文化艺人、乡村文化能人自办贴近生活、健康向上的文艺节目,满足群众文化需求,进而以文化引领新风尚,革除旧习惯。深入开展群众文化活动。积极推进文化惠民工程,以“欢乐宁夏”全区群众文艺会演为牵引,持续举办“清凉宁夏”广场文化演出、“送欢乐下基层”、特色广场文化活动、“新春乐”全区社火大赛、农民文化艺术节等群众文化活动,鼓励支持各地打造特色群众文化活动品牌,推动流动文化服务常态化,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扩大群众文化活动品牌效应和影响力,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人们生产生活和精神世界,引领乡风文明。

乡村振兴背景下的土地整治工程发展内涵

乡村振兴背景下的土地整治工程发展内涵 发表时间:2019-10-16T14:36:13.723Z 来源:《建筑学研究前沿》2019年14期作者:杨文冰 [导读] 乡村建设和生态保护全面发展,促进农业生产,改善农业的一、二、三产业融合,从而推动乡村建设。 陕西省土地工程建设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710075 摘要:在乡村振兴的战略背景下,土地整治工程作为振兴乡村的重要工程措施之一,其整治内涵在发生着变化。本文通过分析乡村振兴和土地整治工程作用机制,探讨在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土地整治工程由传统的耕地增量转变为改善农业生产条件,进行产业融合,协调一、二、三产业进行综合土地整治转变实施。 关键词:乡村振兴;土地整治;发展内涵;产业融合 0引言 根据中共十九大报告,树立了“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乡村振兴目标。当下随着城市化的不断发展,农村出现了空心化、老弱化的现象,导致农业生产效率低下,土地闲置。乡村振兴战略是改善城乡发展不协调,协调城乡关系的战略构想,其目的是不断改善乡村发展水平,提高乡村环境建设,实现乡村经济文化生活的整体提升。而土地整治工程作为改善农村农业发展水平的重要活动之一,其工程内涵也发生着转变,本文正是探讨在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土地整治工程的发展内涵。 1乡村振兴背景下土地整治内涵转变 我国土地整治工作在70年代就已经开始,工程主要是为了保证农业生产水平,其整治类型主要侧重农业土地整治,通过40多年的工程实践,土地整治工程的内涵在发生着拓展和延伸。在上个世纪90年代,土地整治工程逐渐转变为土地的复耕开发。其整治范围有所扩大,但仍以增加耕地面积为主。2000年后土地整治活动逐渐转变为综合性的土地整治工程,其整治对象不仅包含于耕地数量的增加,也包括耕地质量的提升及环境的改善。当前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提出,土地整治工程作为农业重要的提升渠道之一,其内涵也发生发展和转变。 1.1更加侧重全面建设 土地整治工程作为协调城乡发展的重要措施之一,其工程整治目标从单一的增加耕地面积转变为促进农业生产,改善乡村建设,优化生态保护等全方位的建设,逐渐推进“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等方面的建设 1.2逐渐注重以人为本 在乡村振兴的战略背景下,土地整治工程以提高乡村生活生产水平,促进农民生活富裕,为农民服务,改善农民生活质量,因此土地工程整治以原来的以地为本,转变为以农民切身利益为出发点,落实以人为本,保障农民权益,改善农民生活水平为目标。 1.3注重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 产业是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目标之一,土地整治工程将由原来的单一农业作为整治范围,转变为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目标。因此要求土地整治工作,不仅关注于农业生产,同时也应提高农业规模化现代化水平,推进乡村工商服务业协调发展,推动农业生产,旅游特色观光,协调当地发展特色进行相应产业调整和转变。 1.4注重区域统筹 土地整治工程同时打破原来的单个项目作为整治对象的固化思维而转变为全面的全域的规划与设计统筹建设,依据整治地区的实际条件,统筹土地整治项目,进行全面设计,区域协调,减少重复建设,避免过量投资,发挥效益最大化。 2土地整治对乡村振兴促进作用分析 土地整治工程涉及农业生产,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农村生态环境整治,协调城乡发展等,这些工程项目均是乡村振兴的重要内容,土地整治工程通过工程技术手段,优化乡村生活生产空间,提升农村土地资源利用效率,改善农村生产生活环境,协调农村的一、二、三产业。 2.1促进产业兴旺 乡村振兴的战略背景下,土地整治工程及发展内涵需要向产业振兴方面进行转变,在改善农村工地方面不仅增加土地规模,提高土地质量,同时应引导农业向规模化、机械化生产方面发展,同时应强化农业的生态化、现代化改造,从而提高土地生产力,优化土地利用效率,在整治中不能单纯追求指标性建设,同时应为农村的二、三产业预留发展用地。 2.2促进村庄建设 目前广大的乡村都面临着脏乱差的问题,乡村公共基础设施缺乏,相应的民生工程欠缺,同时由于二、三产业的无序建设与发展,对环境造成不同程度的破坏,农村的土壤和水质均需得到治理,在乡村振兴的战略背景下,需要不断的开展土地整治项目,引导产业向资源集约利用方面发展,优化乡村生活生产空间,提高用地效益,建设民生和生态保护工程,从而改善乡村的人居环境。 2.3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 在乡村振兴的背景下,乡村的一、二、三产业将被赋予协调发展的方向,乡村旅游、乡村酒店、民宿等产业都将逐渐发展和实施,部分农业将脱离第一产业而从事二、三产业,因此土地整治工程也应结合农民生活生产的转变,通过耕地质量提升高标准农田建设,废弃土地复耕,生态治理等工程,促进生态环境建设,为二、三产业发展留有空间,改善乡村面貌,促进一、二、三产业融合。 3土地整治发展转变措施 在乡村振兴的战略背景下,为融合乡村一、二、三产业,需要在土地整治内容及实施方面进行调整和转变。 3.1前期数据调研 在前期调研方面,需要充分调研区域的发展优势,产业潜力,全面掌握区域生态自然条件,从而为农业水利工程,土地平整工程等作为规划设计实施的基础,为统一规划协调提供数据支撑,同时也应加强社会动员工作,了解农民意愿,掌握农民需求,同时做好工作宣传,得到农民群众的支持和认可。 3.2统筹规划设计 规划设计是工程实施的计划和蓝图,在土地整治工程中需要进行统一规划部署,从农业,旅游业等多个产业融合发展的角度进行规划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