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学前心理学章节练习题1-4章

学前心理学章节练习题1-4章

学前心理学章节练习题1-4章
学前心理学章节练习题1-4章

第一章练习题

一单项选择题

1心理是人脑的机能,是对客观现实()的反映。

A.直观

B.客观

C.概括

D.能动

2.研究学前心理学的基本原则不包括哪一原则()

A.客观性

B.能动性C活动性 D.发展性

3下列哪项不是学前儿童心理学的研究内容之一()

A. 个体心理的发生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一般规律

C种系心理的发生学前时期心理过程和个性的发展

4学前儿童心理学的研究内容之一是()

A.个体心理的发生

B.种系心理的发生

C.群体心理的发生

D.人类心理的发生

5现行对儿童心理发展阶段的划分中,3~6、7 岁通常被称为()

A.婴儿期

B.先学前期C学前期D.学龄期

~6 岁儿童心理的发展规律是()

A .心理学的研究对象B.发展心理学的研究对象

C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 D.学前儿童心理学的研究对象

7 前儿童心理学研究对象的年龄段是()

—6、7 岁一6、7 岁一1 2 岁一18 岁

8儿童心理学中的“儿童”一般是指()

A. 0?6岁

B. 0?12岁

C. 0?15岁

D. 0?18岁

9根据我国现时通用的儿童心理发展阶段的划分,先学前期的年龄范围是指()A. 0~6 月B. 6~12 月C. 1~3 岁D. 3~6 岁

10我国现时通行的儿童心理发展阶段的划分,3-4岁儿童属于()

A.先学前期

B.幼儿中期

C.幼儿初期

D.幼儿晚期

11在儿童的日常生活、游戏、学习和劳动等正常活动中,创设或改变某种条件,来引起并

研究儿童心理的变化,这种方法称为()

A.观察法

B.自然实验法

C.测验法

D.调查访问法

12研究学前儿童心理时,应当根据各种途径获得的资料,而不是自己的想当然,这样才符

合研究儿童心理的()

A.主观性原则

B.活动性原则

C.客观性原则

D.发展性原则

13学前儿童心理,必须对他们周围的生活条件及其所受的教育影响进行分析,这符合

A.活动性原则

B.客观性原则

C.发展性原则

D.教育性原则

14儿童的心理是不断发展变化的,必须从这种发展变化中去研究它的规律,避免孤立静止

地看问题,这反映的是()

A.客观性原则

B.活动性原则C发展性原则 D.因材施教的原则

15随着年龄的增长和生理的不断成熟,其心理会有所变化。因此,我们必须从这种变化中

对儿童的心理进行研究,这主要是遵循了儿童心理研究的()

A. 实践性原则

B. 活动性原则

C. 发展性原则

D. 教育性原则

16哪个原则不是研究学前儿童心理的基本原则()

A.客观性

B.活动性C发展性D.高效性

17以时间为标准,在同一时间对某个年龄组或几个年龄组的儿童的心理发展进行研究的方法属于()

A.横向研究

B.纵向研究

C.平行研究

D.实证研究

18.对一组或一个儿童进行定期的系统的随访观察,找出心理发展过程特点的方法称为(B)

A .横向研究

B .纵向研究C.平行研究D .实证研究

19 利用一定的测验项目和量表,来了解儿童心理发展水平的方法,称为 A.观察法B.测验法C 实验法D.访谈法

20 控制和改变儿童的活动条件,以发现由此引起心理现象的有规律性的变化,从而揭示特

定条件与心理现象之间联系的方法是(

A.实验法

B.谈话法

C.观察法

D.问卷法 21“绘人测验”所使用的研究方法属于 ( ) A.观察法

B.访谈法

C.作品分析法

D.实验法

22 学前儿童心理的最基本的方法是( )

A. 投射法

B. 观察法

C. 测验法

D. 问卷法

23 分析儿童的绘画和手工制作等以了解儿童心理现象的方法是( )

A .测验法

B .观察法 C.实验法 D .作品分析法

24 在较短时间内获得大 量资料,较易作出结论的一种 研究方法是 ( ) A.问卷法B.谈话法C 观察法D.实验法

25 学前儿童心理学是 _______ 的一个组成部分或分支,而且是内容最充实的分支。 A.发展心理学 B.普通心理学 C.学前教育学 D.儿童解剖生理学 26. 下列哪种说法是不妥当的 ( )

A.学习学前儿童心理学有助于理解矛盾的对立统一思想 B ?学习学前儿童心理学要了解本学科与其它学科的区别 C 测验法的优点是适合做质的研究

D ?对学前儿童的心理的研究,必须对他们周围的生活条件进行分析

27 研究者通过学前儿童的家长、教师或其他熟悉儿童生活的成人,去了解儿童的心理表现。

这种方法称为()。A.作品分析法 B.调查访问法 C 测验法D.谈话法 二、多项选择

1 学前儿童心理学的任务是() 。 A 阐明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基本表现 3 以下属于研究学前儿童心理的基本原则的是() 。 A 客观性

B 辩证性

C 发展性

D 教育性

4()是一种长期的全面的观察方法。

A 实验法

B 调查法

C 日记法

D 传记法 5()是研究学前儿童心理的主要方法。 A 自然实验法

B 调查法

C 作品分析法

D 观察法

第二章练习题

1 儿童心理发展的特点是在()的基础上形成的。 A 脑发展 B 生理发展 C 客观事物

D 额叶发展

2( )是儿童从胎内生活转变为胎外生活的阶段。

A 幼儿期

B 婴儿期

C 儿童期

D 新生儿期 3()孩子生活的主要矛盾是生理上能否适应新环境的矛盾。 A 幼儿期

B 婴儿期

C 儿童期

D 新生儿期

4 新生儿的脑重约为()克。 A340 B390 C450 D550

5( ),当乳头或类似乳头的东西碰到新生儿的面颊或嘴唇时,就会转头,做出吸奶的动作,

食物进入口里就会咽下去。

B 揭示心理发展的原因、影响因素和机制

C 揭示心理与脑的关系

2 以下属于广义的儿童期的是()

A

幼儿期 B 婴儿期 C 儿童期

D 论述人的心理发展的个体差异 D 少年期

A食物反射B防御反射C定向反射D巴宾斯基反射

6以手指或小棍触新生儿的手心,儿童的手心立即紧握不放,力量之大,甚至可以将身体吊起来。这种反射叫()。

A食物反射B防御反射C抓握反射D巴宾斯基反射C

7当新生儿的身体失去平衡,或突然受到强烈的刺激,会仰头,挺直,双臂伸直,手指张开,然后弯身收臂,紧贴前胸,作搂抱状,这是()。

A惊跳反射B防御反射C抓握反射D巴宾斯基反射

8把新生儿的肚子向下,横着托起,四肢便作类似游泳的动作。

A惊跳反射B游泳反射C抓握反射D巴宾斯基反射

9新生儿最先形成的条件反射,都是在()的基础上形成的。

A 无条件反射

B 本能

C 生理基础

D 以上都不是

岁时,儿童的脑重可达()克。A 900 B1100 C1200 D1400

11()是脑内部结构成熟的重要标志。

A暂时神经联系的接通B神经纤维的髓鞘化C神经突触的增多D神经突起的发育

12神经纤维的髓鞘化完成大约在()岁。A6 B7 C9 D10

13婴儿最先发展起来的是头部动作,然后自上而下,最后学会走路,这是()。

A从整体到分化B从上部到下部C从大肌肉到小肌肉动作D从无意到有意

14儿童最初的动作是全身性的笼统的。以后才逐渐分化,这属于()。

A从整体到分化B从上部到下部C从大肌肉到小肌肉动作D从无意到有意

15当成人的脸出现在婴儿视野中他便停止原来的动作,注视成人的眼睛,然后开始微笑,

这是()。A天真活跃反应B社会性依恋C母子交往D微笑

16.学前儿童心理发展最为迅速和心理特征变化最大的时期是()

—1岁—2岁—3岁—6 岁

17 视触协调出现的主要标志是()

A.不断地把成人放在他手上的物体扔到地上

B.能伸手抓到东西

C看到喜欢的东西时会手舞足蹈 D.—抓到东西就不放,且将它塞到嘴里

18下列属于4?5岁幼儿特征的是()。

A.爱模仿

B.个性初具雏形

C.情绪作用大

D.开始接受任务

19儿童的个性形成的开始时期是()

A.0 —1 岁

B. 1 —3 岁

C. 3 —6 岁

D. 6- 12 岁

20学前儿童开始能够进行最初的生活自理的年龄阶段是()

?3岁?4岁?5岁?6岁

21心理学家一般认为,儿童个性形成过程的开始时期是

A.0?3岁

B. 3?6岁

C. 6?12岁

D. 12?15岁

22 儿童出现最初的独立性是在()

A. 2?3岁

B. 3?4岁

C. 4?5岁

D. 5?6 岁

23.儿童动作的发展从头部和躯干动作开始,然后发展双臂和腿部动作,再后是手的精细动作。这一规律是()

A.从整体到局部的规律

B.首尾规律

C.近远规律

D.大小规律

24用物体轻轻地触及新生儿的脚掌时,新生儿本能地竖起大脚趾,伸开小趾。这是()

A.达尔文反射

B.莫罗反射

C.巴布金反射

D.巴宾斯基反射

25当物体触及新生儿手掌心时,他会立即把它紧紧握住,这种反射属于()

A.莫罗反射B?达尔文反射C?巴布金反射D.巴宾斯基反射

26.儿童表现出和别人交往的需要是()

A.从出生时开始的

B.从半岁开始的

C.从1岁开始的

D.从1岁半开始的

27儿童心理活动形成系统的奠基时期是在()

到1 岁岁到2岁岁到4岁岁到6岁

学前心理学练习 绪论和第一章

绪论及第一章 一、单项选择题 1、学前儿童心理学所研究的年龄范围是() A、0—3岁 B、0—6岁 C、0—18岁 D、0—25岁 2、条件反射受()控制。 A皮下中枢B皮层C皮层和皮下中枢 3、心理产生的物质基础是()。 A脑B客观现实C实践活动 4、“望梅止渴”属于()。 A无条件反射B条件反射C既是条件反射又是无条件反射 5、与人的视觉有关的是()。 A额叶B顶叶C颞叶D枕叶 6、强光照射引起瞳孔收缩属于()。 A反馈B反映C无条件反射D条件反射 7、“尝梅止渴”属于()。 A无条件反射B条件反射C既是条件反射又是无条件反射 8、下列哪个选项是第二信号系统的条件反射?()。 A望梅止渴B望而生畏C谈梅生津D见虎色变 9、中枢神经系统包括脑和()。 A 间脑 B脊髓 C 延脑 D 中脑 10、学前儿童心理学所研究的年龄范围是() A、0—3岁 B、0—6岁 C、0—18岁 D、0—25岁 11、学前期又称() A、幼儿期 B、幼儿早期 C、幼儿初期 D、幼儿中期 12、人的一切心理活动按其产生方式来说,都是脑的() A.意识活动 B.反射活动 C.智力活动 D.精神活动 13、听觉中枢位于() A.额叶 B.颞叶 C.枕叶 D.顶叶 14、物质之间相互作用留下痕迹的过程称之为() A.反映 B.感受性 C.意识 D.反应 15、心理发展的潜在可能性来自于() A 教育 B 环境 C 遗传 D 社会 16、社会环境中,()对儿童的发展起主导作用。 A 遗传 B 环境 C 教育 D 需要 二、填空 1、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是,简称。 2、科学心理学诞生于年,其创始人是德国心理学家。 3、人的心理现象十分复杂,归纳起来可以分为和两大部分。 4、大脑皮层分为4个叶:、、和。 其中是皮层的高级部分,占皮层表面积的。 5、认识过程具体表现为、、、和。其 中是认识过程中核心的心理。 6、个性心理特征包括、和。。 7、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所著的一书,被认为是历史上最早系统论述 心理学思想的著作。 8、大脑最基本的活动方式是,按照起源可把它分为和。 由低级神经中枢控制的是。 9、人的心理一方面受的制约,一方面又受人的的折射,是

教师幼儿学前教育心理学串讲笔记第三章学习理论

第三章学习理论 一、教学目的与要求 1.了解学习理论的产生、学习理论的发展以及学习理论的学派分类 2.了解条件作用学习理论的基本特点和巴甫洛夫的“经典条件作用理论”,并理解和掌握桑代克的学习“联结说”、格思里的邻近性条件作用学习理论和斯金纳的操作性条件作用学习理论。 3.了解认知学习理论的基本思想,并理解和掌握格式塔心理学的学习“顿悟说”和奥苏伯尔的“认知同化学习理论”。 4.了解折中注意学习理论、人本主义学习理论和建构注意学习理论的基本思想,并六届和掌握托尔曼的“认知—期待学习理论”、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康布斯和罗杰斯的学习理论。 本章重点:桑代克的学习“联结说”、格思里的邻近性条件作用学习理论、格式塔心理学的学习“顿悟说”、布鲁纳的“认知结构学习理论”、托尔曼的“认知—期待学习理论”,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罗杰斯的学习理论。 本章难点:学习理论的发展,巴甫洛夫的“经典条件作用理论”斯金纳的操作条件作用理论和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二、课程内容 第一节学习理论的产生和发展 (一)学校理论的产生 1. 学习心理思想的产生 2. 学习理论产生的标志

3. 学习理论产生时期所形成主要学习理论 4. 学习理论产生时期的主要特征 (二)学校理论的发展 1. 学习理论发展时期所形成的主要学习理论 2. 学习理论发展时期的主要特征 (三)学习理论流派的分类 第二节条件作用学习理论 (一)桑代克的学习“联结说” 1. 桑代克学习联结说提出的标志 2. 桑代克对学习实质的解释 3. 学习联结说的主要内容 4. 学习的三大定律(准备律、练习律和效果律) (二)巴甫洛夫的经典条件作用理论 1. 巴甫洛夫对学习实质的解释 2. 巴甫洛夫的学习律 (三)格斯里的邻近条件作用学习理论 1.格思里在学习理论的提出上与桑代克和巴甫洛夫的区别 2.格思里对刺激、反映的理解 3.邻近条件作用学习理论及其对学习实质的解释 4.格思里的学习律 (四)斯金纳的操作性条件作用学习论 1.斯金纳的操作条件学习理论

《学前心理学》期末试卷A卷

《学前心理学》期末考试A卷 姓名:专业:学前教育 学号:学习中心: 成绩: 一、简答题(每小题15分,共45分) & 1、简述学前儿童动作发展规律。 答:儿童动作发展的一般规律为:从上至下儿童最早发展的动作是头部动作,其次是躯干动作,最后是脚的动作。任何一个儿童的动作总是沿着抬头一翻身一坐一爬一站一行走的顺序发展的。?由近及远儿童动作发展从身体中部开始,越接近躯干的部位动作发展越早,而远离身体中心的肢端动作发展较迟。如上肢动作的发展顺序是:肩头和上臂一肘、腕、手一手指。?由粗到细?即由大肌肉大幅度的粗动作发展到小肌肉的精细动作。如儿童手的动作发展由无目的地乱“抓”,发展到有目的地“抓”,进一步又发展到由拇指、食指合作的“拿”。这是一个徐徐渐进的过程,一下完成不了那么多的神经协调,虽然细节上有差别,但是总是上就是这个情况,一般越早的能够玩成上面的那些步骤的孩子生长发育是比较快得,智力也一般比较高。 2、简述学前儿童无意想象的特点。 答:(1)、儿童无意想象无预定目的,由外界刺激直接引起。想象主题不稳定。(2)、想象的内容零散,缺乏系统性。(3)、想象活动只需过程,不在意结果。(4)、想象收情绪和兴趣的影响。 3、简述幼儿自我评价的特点。 答(1)往往依赖于成人对他们的评价,到了幼儿晚期,开始出现了独立的评价(2)自我评价常常带有主观情绪性,幼儿的自我评价会逐渐客观,自我评价具有笼统性,片面性和表面性,这与幼儿的认识水平低有关

二、论述题(共25分) 。 试论述学前儿童情绪情感的发展趋势。 答:1.从简单到复杂?儿童最初的心理活动,只是非常简单的反射活动,以后越来越复杂化。 (1)从不齐全到齐全。头几个月的孩子不会认人,1岁半之后才开始真正掌握语言,与此同时,逐渐出现想象和思维。各种心理过程出现和形成的次序,服从由简单到复杂的发展规律。? (2)从笼统到分化。?幼小的婴儿只能分辨颜色的鲜明和灰暗,3岁左右才能辨别各种基本颜色。?又如:最初婴儿的情绪只有笼统的喜怒之别,以后几年才逐渐分化出愉快和喜爱、惊奇、厌恶以至妒忌等各种各样的情绪。? 2.从具体到抽象?他认为儿子总是小孩,他不理解“长了胡子的叔叔”怎么能是儿子呢成人典型的思维方式——抽象逻辑思维在学前末期才开始萌芽发展。? 3.从被动到主动?儿童心理活动最初是被动的,心理活动的主动性后来才发展起来,并逐渐提高,直到成人所具有的极大的主观能动性。儿童心理发展的这种趋势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 (1)从无意向有意发展。?新生儿会紧紧抓住放在他手心的物体,这种抓握动作完全是无意识的,是一种本能活动。随着年龄的增长,儿童逐渐开始出现了自己能意识到的、有明确目的的心理活动,然后发展到不仅意识到活动目的,还能够意识到自己的心理活动进行的情况和过程。如,大班幼儿不仅能知道自己要记住什么,而且知道自己是用什么方法记住的。这就是有意记忆。 (2)从主要受生理制约发展到自己主动调节。三岁的孩子注意力不集中,主要是由于生理上不成熟所致,随着生理的成熟,心理活动的主动性逐渐增长。四五岁的孩子在有的活动中注意力集中,而在有的活动中注意力却很容易分散,表现出个体主动的选择与调节。 , 4.从零乱到成体系?幼小儿童一会儿哭,一会儿笑,一会儿说东,一会儿说西,都是心理活动没有形成体系的表现。正因为不成体系,心理活动非常容易变

学前班学前心理学第三章感知觉练习题

2014 级第三章学前儿童的感觉和知觉练习题 一、单项选择题 1.幼儿常常将"b”和“d”,“p”和“q”相混淆,这是因为其( )发展不够完善。 A.大小知觉 B.形状知觉 C.方位知觉 D.深度知觉 2.感觉是对直接作用于人们感觉器官的事物的()属性的反映。 A.个别 B.整体 C.外部 D.本质 3.感受身体运动与肌肉和关节的位置的肌动觉属于() A.远距离感觉 B. 外部感觉 C. 近距离感觉 D. 内部感觉 4.人们认识外部世界的第一步是( )。 A.视觉B听觉C. 感觉D. 知觉 5.产生感觉的第一步是()。 A.转换 B. 收集信息 C. 神经传导 D. 中枢加工 6.人眼的可见光,其波长约为( D )毫微米。 A.500—600 B.0—1000 C.380—1280 D.400—750 7.由暗处到亮处,特别是在强光下,最初一瞬间会感到光线刺眼发眩,几乎看 不清外界物体,几秒钟之后逐渐看清物体。这种对光的感受性下降的变化现象称为(B ) A.暗适应 B.明适应 C. 不适应 D. 知觉适应 8.从亮处到暗处,人眼开始时看不见周围的东西,经过一段时间后才逐渐区分 出物体,人眼这种感受性逐渐提高的过程叫( )。 A.明适应 B. 光适应 C. 暗适应 D. 不适应 9.白天进入电影院,开始看不见座位情况,经过一段时间后才逐渐能加以分辨,这个过程是(C )。 A.漂白过程 B. 明适应 C. 暗适应 D. 感觉后效 10.“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描述的是( ) A.适应现象 B. 听觉适应 C. 嗅觉刺激 D.味觉刺激11.人耳所能接受的振动频率是多少赫兹?( ) A.20—2000 B.200—2000 C.20—20000 D.200—20000 12.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各个部分属性的整体的反映叫( ) A.感觉 B. 知觉 C. 记忆 D. 想像 13.看电影时,人们的知觉活动主要是( ) A. 视知觉 B. 听知觉 C. 视、听知觉 D. 视、感知觉 14.一旦形成固定认识,形状、大小、高度、颜色等知觉的改变不影响人们对物体的认知,这说明知觉具有() A.整体性 B.理解性 C.恒常性 D.适应性15.看见一面红旗时,人们立刻能认识它的心理活动是( ) A. 视觉 B. 色觉 C. 知觉 D. 感觉 16.将对象从背景中分化出来的知觉特性是( ) A. 整体性 B. 选择性 C. 理解性 D. 恒常性 17.下列不属于知觉基本特性的是( )。 A.知觉的选择性 B. 知觉的理解性 C. 知觉的主观性 D. 知觉的恒常性18.在“万绿丛中一点红”中,绿草更易被归为一组,这是知觉的()。 A. 整体性 B. 选择性 C. 理解性 D. 恒常性 19.看到一朵红花,这时的心理活动为( ). A.感觉 B. 知觉 C. 视觉 D. 色觉 20.双关图是____________中的现象。( ). A.知觉选择性 B. 知觉整体性 C. 知觉恒常性 D. 知觉理解性 21.把煤放在日光照射下,把白粉笔放在阴影里,尽管前者反射的光比后者更多,但看起来依然是煤较黑,粉笔较亮,这是() A.知觉的理解性B. 知觉的选择性C. 颜色恒常性D. 知觉的组织性 22.通常人们觉得北方人是粗犷爽朗的,而南方人则是温和细腻的,这是()A.近因效应B. 第一印象C. 晕轮效应D. 刻板效应 23.“一好百好”,“一坏百坏”,这种社会认知效应称为()。 A. 刻板效应 B. 近因效应 C. 晕轮效应 D. 首因效应 24.人们对社会上某一类事物产生的比较固定的看法,也是一种概括而笼统的

学前教育心理学课后习题及答案

学前教育心理学课后习题及答案 学前教育心理学主编李小融 第一章学前教育心理学概述 名词术语 1、学前教育心理学:是在学前教育学和学前心理学基础上形成的一门学科,是学前教育 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是研究学前教育教师教学和儿童学习与活动的心理现象和揭示学前教育教师教学和儿童学习与活动心理规律的一门学科。 2、蒙台梭利:玛丽亚·蒙台梭利(187-1952),意大利幼儿教育学家,以所从事的医学 心理学背景研究学前儿童发展与教育,并于1907年创办了“儿童之家”。 3、直接教学方案:1960S,贝雷特和英格曼依据行为主义的学习理论和原则,创建了贝- 英学前教育学校,在此基础上又发展成了直接教学模式。 4、观察法:是学前教育过程中直接观察被试者某种心理活动的客观表现,从而对他进行 了解。 5、调查法:调查法与观察法不同,她不是直接观察被试者进行某种心理活动时的表现, 而是通过其他有关资料,间接地了解被试者的心理活动。 6、实验法:学前教育实验法是依据一定的学前教育教学理论假说,在教育教学实践中进 行的,运用必要的控制方法变革研究对象、探索教育学的因果规律的一种科学研究活动。 7、个案法:临床个案法是对教与学的个案做详尽的观察、评量与操纵的研究法。 问答 1、谈谈学前教育心理学究竟是一门怎样的学科? 答:学前教育心理学是在学前教育学和学前心理学基础上形成的一门学科,是学 前教育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是研究学前教育教师教学和儿童学习与活动的心 理现象和揭示学前教育教师教学和儿童学习与活动心理规律的一门学科。 2、你是如何理解学前教育心理学的发展历程的? 答:萌芽阶段:18世纪至20世纪40、50年代,该时期学前教育心理学尚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代表人物法国的卢梭、德国的福禄贝尔、意大利的蒙台梭利。(二)20世纪60年代至80年代:学前教育在世界范围内受到普遍重视,获得了前所未有的高速发展,各种学前教育方案层出不穷。(三)发展阶段:20世纪80年代至今:学前教育心理学由一个研究领域逐渐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 3、请结合实际谈谈学习学前教育心理学的意义。 1)增加对学前教育过程和学前儿童学习与活动过程的理解; 2)学前教育心理学知识是学前教育教师的专业基础; 3)有助于科学地总结学前教育教育教学与活动经验; 4)为学前教育教学与活动改革和研究提供了理论和方法基础。 4、学前教育心理学的基本任务有哪些? 1)研究学前儿童学习与活动过程的特点和规律; 2)科学指导学前教育教学活动实践; 3)构建有中国特色的学前教育心理学理论。 5、学前教育心理学有哪些研究方法? 观察法,调查法(问卷、访谈、测查),实验法,临床个案法,其他研究法

学前心理学试题及答案

最新全国学前心理学试题及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 当物体触及新生儿手掌心时,他会立即把它紧紧握住,这种反射属于( B ) A.莫罗反射 B.达尔文反射(又称抓握反射) C.巴布金反射 D.巴宾斯基反射 2. “成熟论”的提出者是心理学家( C ) A.霍尔 B.华生 C.盖塞尔 D.施太伦 3.人们吃过糖以后再吃桔子,会感到桔子很酸,这种现象属于( B ) A.感觉适应 B.相继对比 C.同时对比 D.感觉相互作用 4.“绘人测验”所使用的研究方法属于( C ) A.观察法 B.访谈法 C.作品分析法 D.实验法 5.人按照特定社会对男性和女性的期望而逐渐形成的行为,是( D ) A.亲社会行为 B.攻击行为 C.合作行为 D.性别角色行为 6.当孩子情绪十分激动,又哭又闹时,有经验的幼儿教师和妈妈常常采取暂时置之不理的办法,结果孩子自己会慢慢停止哭闹。这种帮助孩子控制情绪的方法是

( D ) A.转移法 B.自我说服法 C.反思法 D.冷却法 7.认为儿童智力最初是混沌不明晰的,儿童智力因素的数量随年龄的增长而增加。这种理论属于( A ) A.智力分化论 B.智力复合论 C.智力内容变化论 D.智力多元论 8.儿童积极说话发展的阶段指( B ) A.1~1岁半(理解语言迅速发展阶段) B.1岁半~2、3岁 C.2、3~4、5岁 D.4、5~6、7岁 9.在儿童思维发展过程中,动作和语言对思维活动作用的变化规律是( B ) A.动作的作用由小到大,语言的作用由大到小 B.动作的作用由大到小,语言的作用由小到大 C.动作和语言的作用均由大到小 D.动作和语言的作用均由小到大 10.儿童想像的萌芽是在( A ) A.1岁半~2岁 B.1岁~1岁半 C.2岁~2岁半 D.2岁半~3岁 11.幼儿机械记忆与意义记忆效果的比较,是( A ) A.意义记忆效果好 B.机械记忆效果好(用得多) C.两者都很好 D.两者都很差 12.幼儿正在教室里画画,教室外突然传来一阵喧哗声,孩子们不由自主地探头去看,

学前心理学第九章历年试题

学前心理学第九章历年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 1.与儿童最初的情绪反应相联系的需要是( ) A.社会性需要 B.归属和爱的需要 C.尊重的需要D.生理需要 2.儿童情绪的社会化与儿童的社会性需要与以下哪个方面有关() A.社会性交往 B.社会性动因 C.社会性认知 D.社会性适应 3.儿童出生时,最明显的情绪表现是() A.笑B.哭 C.怒 D.怕 4.儿童出生后,立即可以产生情绪表现,这可称为本能的情绪反应,或( ) A.原始的情绪反应B.基本的情绪反应C.混合的情绪反应D.高级的情绪反应 5.“男孩摔倒,从来不哭。”是家长、教师等对儿童自我情绪控制的有效( ) A.鼓励B.转移 C.暗示D.自我说服 6.布里奇斯认为3个月以后,婴儿的情绪分化为( ) A.快乐和愤怒 B.快乐和厌恶 C.快乐和恐惧 D.快乐和痛苦 7.当孩子情绪十分激动,又哭又闹时,有经验的幼儿教师和妈妈常常采取暂时置之不理的办法,结果孩子自己会慢慢停止哭闹。这种帮助孩子控制情绪的方法是( ) A.转移法 B.自我说服法 C.反思法 D.冷却法 8.幼儿看到故事书中的“坏人”,常会把他抠掉,这说明了幼儿情绪的( ) A.丰富化 B.深刻化 C.稳定性 D.冲动性 9.有经验的老师和妈妈对孩子不良的情绪表现,不是简单地批评、训斥,而是让孩子想一想自己的情绪表现是否合适。这种教育孩子调节自己情绪的技术或方法是() A.想像法 B.自我说服法 C.转移法 D.反思法 10.情绪的发展开始进入系统化阶段的年龄大约是( ) A.2岁以后 B.3岁以后 C.4岁以后 D.5岁以后 11.原始情绪的种类有( ) A.怕、怒、爱 B.恐惧、惊奇、喜悦 C.怕、乐、爱 D.痛苦、愉快、厌恶 12.研究表明,随着儿童年龄的增长,情绪指向的事物不断增加,有些先前不引起儿童情绪体验的事物,随着年龄的增长,也引起了情绪体验。这说明了儿童情绪的发展趋势是日益( ) A.社会化 B.自我调节化 C.丰富化 D.深刻化 13.情绪在学前儿童心理活动中的作用极其重要,可以说学前儿童是情绪的( ) A.朋友 B.敌人 C.对立 D.俘虏 14.婴儿睡眠中自然出现的笑,应属于( ) A.自发性的笑 B.诱发性的笑 C.无差别的笑 D.有差别的笑 15.在幼小儿童身上,喜与怒、哀与乐等对立情绪,常常在很短时间内互相转换。例如他们时常破涕为笑,脸上挂着泪水又笑起来。到了幼儿晚期,这种情况逐渐减少,情绪的稳定性逐渐增强。这说明了学前儿童情绪发展的趋势是日益() A.丰富化 B.社会化 C.自我调节化 D.深刻化 16.婴儿情绪的发展表现为情绪的逐渐 A.单一B.集中 C.外露D.分化 二、名词解释 17.原始情绪反应

《学前心理学》复习重点

《学前心理学》复习重点 本课程的期末考试方式为开卷考试,考试题型有选择题、判断对错题、名词解释、简答题、论述题、分析题,请大家认真复习,都能取得好成绩。 1.观察法 2.遗传决定论及环境决定论 3.幼儿的情绪 4.机械记忆以及意义记忆 5.记忆的种类 6.想象 7.思维方式 8.年龄特征 9.. 10.具体形象思维 11.社会性微笑 12.气质 13.类型 14.视觉悬崖 15.埃斯沃斯的贡献 16.同化 17.个性 18.心理年龄特征 19.依恋 20.《 21.自我意识 22.儿童动作发展 23.学前儿童无意注意 24.学前儿童时间知觉 25.学前儿童自我评价 26.学前儿童同伴交往 27.儿童说谎分析、方仲永案例分析

福建师范大学网络教育学院 * 《学前心理学》 一、选择题 1.学前儿童心理学研究的是(C)。 A.从出生到成熟时期心理的发生发展 B.从初生到入学前心理发生发展规律 C.0~3岁儿童心理的发生发展的规律 D.6~18岁儿童心理的发展 2.运用观察法了解学前儿童就是(A)。 A.有目的、有计划的在正常生活条件下观察儿童的外部行为并分析其心理活动 ¥ B.在有控制的条件下观察儿童的行为并揭示其心理 C.通过儿童的家长去了解其心理活动 D.通过和儿童的交谈研究其各种心理活动 3.儿童心理发展的年龄特征是指(C)。 A.同一年龄阶段的人表现出来的典型的特征 B.和儿童生理成熟有关的年龄特征 C.儿童在每个年龄阶段中形成并表现出的一般的、典型的、本质的心理特征 D.每个具体儿童的个别差异 4.狼孩所表现出来的心理水平只相当于几岁儿童的发展水平,这充分说明(D )对心理发展的作用。 A.遗传因素 " B.生理成熟 C.自然环境 D.社会环境和教育 5.儿童的年龄越(A),心理发展越快,这是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规律。 A.小 B.接近学前晚期 C.大 D.接近于成年 6.儿童的手眼协调动作大约在(B)出现。 A.0~1月 【 B.4~5月 C.6~12月 D.1~3岁 7.以下说法正确的是(C)。

学前心理学试题(A)

包头机械工业职业学校函授站 学前心理学(A) 姓名: 学校: 专业: 学号: 一、单项选择题(共60题,每题1分,共60分) 1、幼儿期何种想象占主要地位( ) A、再造想象 B、创造想象 C、无意想象 2、幼儿坚持性发展的关键年龄就是( ) A、3-4岁 B、4-5岁 C、5-6岁 3、对于方位,幼儿较难掌握的概念就是( ) A、前后 B、上下 C、左右 4、对幼儿时间定向上起决定作用的就是( ) A、日常生活事件 B、日历钟表上的时间信息 C、天气变化 D、生活制度 5、不属于3—6岁儿童记忆特点的就是( ) A、无意识记效果随年龄不断增长 B、无意识记效果优于有意识记 C、相对较多地采用理解记忆 D、意义识记效果优于机械识记 6、根据幼儿记忆发展特点,6-7岁幼儿应着重培养以下方面的记忆能力( ) A、有意识记、意义识记与形象记忆 B、有意识记、机械识记与形象记忆 C、有意识记、意义识记与语词记忆 7、提出游戏“剩余精力说”理论就是哪位科学家( ) A、弗洛伊德 B、格罗斯 C、斯宾塞 D、霍尔 8、以前苏联心理学家维果斯为代表,提出的一种游戏理论就是哪种( ) A、认知动力说 B、社会性活动说 C、社会性情绪表现说 9、创造性游戏主要包括角色游戏、结构游戏与哪种游戏( )

A、表演游戏 B、体育游戏 C、智力游戏 D、音乐游戏 10、教师介入游戏的方法具有很大的灵活性与创造性,教师加入幼儿正进行的游戏,并让幼儿 掌握游戏的进程这就是哪种教师介入游戏的形式( ) A、平行游戏 B、合作游戏 C、指导游戏 D、参与游戏 11、幼儿期最典型、最有特色的游戏,也就是创造性游戏最有代表性的就是哪种游戏( ) A、角色游戏 B、表演游戏 C、结构游戏 D、建筑游戏 12、美国心理雪茄奥苏伯尔提出了三种常见的学习动机类型,为了赢得(如教师、父母、同辈 等)的赞许与认可而努力学习的动机就是哪种动机类型( ) A、认知的动机 B、附属的动机 C、自我提高的动机 D、社会性动机 13、动机作为促进活动的一种动力机制,其主要有激活作用、指向作用、与什么作用( ) A、进作用 B、维持作用 C、驱动作用 D、激励 14、下列对运动技能的描述错误的就是( ) A、一般的随意作出的动作也包含着运动技能 B、运动技能称为动作技能 C、运动技能就是在不断练习的基础上形成的 D、支持技能使动作表现出精确性、协调性、稳定性等特点 15、在操场上跑步属于( ) A、间断型运动技能 B、粗放型运动技能 C、开放型运动技能 D、器械型运动技能 16、在幼儿运动技能的发展中,对4—5岁的幼儿在跑的要求就是( ) A、上体稍前倾,两手半握拳,两臂屈肘在体侧前后自然摆动。 B、用前脚掌着地,重心手稳的跑。 C、上体正直,两臂曲肘放在体侧,自然迈开步子跑。 D、跑步时上下肢互相配合,摆臂、协调、轻松的跑。 17、下列说法正确的就是( ) A、要求4—5岁的幼儿能用均匀的步伐有节奏的行走。 B、要求3—4岁的幼儿两脚单脚跳着走

学前心理学教材课后题及答案[1]

全国学前教育专业(新课程标准)“十二五”规划教材学前儿童心理学(第二版)钱峰汪乃铭主编 第一章:学前儿童心理发展概述 一、掌握以下概念无条件反射条件反射客观环 境遗传素质 1无条件反射P7:无条件反射是先天固有的、由遗传而来的反射 2条件反射P7:条件反射是后天形成的、习得的反射 3客观环境P8:人所处的客观现实包括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自然环境涵盖很广;社会环境则包括家庭、团体、各种人际关系、社会规范、风俗习惯等。4遗传素质P9:遗传素质是指有机体通过遗传获得的生理结构、形态、感官和神经系统方面的解剖生理特征 二、.什么是心理的实质 答:1.脑是心理的器官 2.心理是人脑的机能 3.心理是客观现实的反映三、制约儿童心理发展的因素有哪些请结合实例进行说明。 答:P9 制约儿童心理发展的因素是多种多样的,但基本上可以归纳为两类,一类是遗传方面的因素(如低能儿、痴呆儿),另一面是环境方面的因素(狼孩玛卡)。实例省略。 第二章:学前儿童的注意 一、掌握以下概念无意注意有意注意注意的范 围注意的稳定性 答:无意注意P13:无意注意也称不随意注意,就是我们常说的“不经意”,既 没有自觉的目的,也不需要作意志的努力。 有意注意P14:有意注意也称随意注意,就是我们常说的“刻意”。它具有自觉的目的,并和意志努力相联系。 注意的范围P16:注意的广度也叫注意的范围。是指在同一瞬间所把握的对象的 数量。 注意的稳定性P17:注意稳定性指有把握对象的时间的长短。 二、注意与人的心理活动有什么关系请结合具体情况加以说明。

答:P17注意对于动物来说具有极重要的生存意义;对人类来说,由于人的心理活动中有了语言的参与,注意更具有了特殊意义。概括说,注意有下列三种功用: 其一,选择功用。(听课)。其二,保持功用。(画画)。其三,调节和监督功用。(搭积木) 由上可知,注意对于人的生活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它使人能随时察觉外界的变化,集中自己的心理活动,正确反映客观事物,更好地适应和改造客观世界。对于学前期的儿童来说,注意在儿童心理的发展中更有着特殊的意义和价值。注意能使幼儿从周围的环境中获得更清晰、丰富的信息。注意是幼儿活动成功的必要条件。 三、结合幼儿注意的特点谈谈如何组织幼儿的活动。 答:P18-19: 1、防止无关刺激的干扰。 2、制定合理的作息制度。 3、培养良好的注意习惯。 4、适当控制儿童的玩具和图书的数量。 5、不要反复向幼儿提要求。 6、灵活地交互运用无意注意和有意注意。 7、提高教学质量。 第三章《学前儿童的感觉和知觉》 一、掌握以下概念: 1、知觉:指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事物的整体的反映。它以感觉为基础,但并非感觉成分的简单相加,而是对感觉所提供信息的加工,反映刺激代表的意义,受经验影响,因此,对同一事物的知觉会有所不同。 2、视敏度:是指幼儿分辨细小物体或远距离物体细微部分的能力,也是人们通常所说的视力。 3、听觉感受性:听觉感受性包括听觉的绝对感受性和差别感受性。 4、方位知觉:是指对物体所处的空间位置的知觉,如对上、下、前、后、左、右、东、西、南、北、中的知觉。

(完整word版)学前心理学案例分析答案

第二章 1、 3岁左右的儿童常常表现出各种反抗行为或执拗现象,不再象以前那样听话了,一有机会便要采取独立的行动。比如,儿童往往要求自己穿衣、吃饭;爱说“不”或不让动手偏用手去摸,不知什么叫危险,什么叫不行。如果受到成人预先限制或强行制止,儿童就会表现出情绪烦躁或反抗。这个案例说明此时儿童心理发展处于什么阶段?其主要的心理特征是什么? 答:1)案例中这个孩子正处于幼儿心理发展的转折期和危机期。(P25)2)其主要的心理特征是:①容易产生强烈的情绪表现;②出现对成人的反抗行为或各种不符合社会行为准则的表现,独立性和自我意识产生。3)正确做法:成人不能够对儿童预先限制或强行制止,注意教育技巧,防止形成对立。否则儿童就会表现出情绪烦躁或反抗,容易使儿童形成执拗性格;要么形成懒惰、依赖,无独立愿望的人格。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发展其独立性,并指导其学会正确的方法。 (P43) 2、最近,小华的母亲非常着急,4岁的小华出现了口吃的现象,尽管母亲多方矫正,甚至取笑打骂都无济于事.请分析一下小华出现口吃的原因,以及矫正儿童口吃应该遵循的主要原则。 答:1)3、4岁是儿童口吃的常见阶段,口吃的原因有些是生理原因,但是更多的是心理原因所致。心理原因之一是说话时过于急噪、激动和紧张。3、4岁的儿童急于想表达自己的思想时,容易出现言语流节奏的障碍。原因之二是出于模仿。儿童期是好模仿期,对他人口吃出于好奇,就模仿口吃。 2)矫正口吃的重要原则是解除紧张。小华母亲采取取笑甚至打骂的方法是错误的。这不但不能矫正口吃,反而会加剧儿童紧张心理,导致儿童不愿说话甚至形成孤僻等不良个性。 成人在掌握了儿童心理发展规律的基础上,及时加以正确引导,孩子可以在和成人的对话中学会慢慢地说话,用手势辅助语言来表达,问题就能够解决。(P26) 第三章 运用幼儿无意注意和有意注意的发展特点,分析幼儿的心理现象,老师如何组织教学。(教材P68) 1、无意注意为主:1)——刺激物的特点幼儿的兴趣和需要。注意的选择性 2)利用:①采用符合儿童注意特点的教学组织方式(教具、语言、活动方式);②内容安排符合儿童注意特点和兴趣和需要。要多样化。③活动时间安排不宜过长。(P73)3)防止无关因素的干扰。 2、有意注意初步发展,依赖成人的组织和指导。(明确目的,语言组织和引导)把注意对象变成儿童活动的对象。组织游戏活动,增加儿童注意的稳定性,防止无关因素的干扰。 第四章 要求幼儿辨别三角形和正方形时,教师往往让幼儿边看边用手沿着三角形和正形的边缘摸它们的轮廓,同时每 次摸到拐角处的时候,要求说出角的数量,如一个角、二个角等,这样的活动安排,效果往往比较好.请分析这样做的理由.答:这样做是合理的。视觉、听觉、动觉等相协同活动有助于儿童对物体的空间知觉.特别是在视觉、手的触觉、动觉的协同活动中儿童对几何图形的知觉效果是最好的,可以多角度地认识物体。单一地用视觉或触觉会造成儿童知觉错误率的提高。 (教材P100) 第五章 我们经常发现这样一种现象:幼儿教师花大力气教幼儿记住某首儿歌,有时候孩子们不能完全记牢,但他们偶尔听到的某个童谣,看到的某个电视广告,只需一两次他们就对广告词熟记心中,结合幼儿记忆的这一现象,请你分析一下影响幼儿无意识记忆的因素。 答:1)在整个学前期,幼儿的无意记忆占优势,影响幼儿无意识记忆的因素有: 客观事物的性质;客观事物与幼儿主体的关系;幼儿认知活动的主要对象或活动所追求的事物;活动中感官参加的数量以及活动的动机等。 2)幼儿对看到的某个电视广告的广告词记忆效果较好是因为对广告词的记忆是一种无意记忆,电视画面具有具体生动、形象的特点,给予幼儿视觉、听觉等多种感官刺激。童谣、广告词的简明的语言,符合儿童的兴趣和需要,很容易成为儿童无意记忆的对象,而教师要求记忆的任务属于有意记忆。 第六章 案例分析(根据学前心理学的基本理论对所给的例子进行剖析,共10分) (1)。某幼儿特别喜欢听古典音乐,他也很崇拜音乐家。有一天,他跟妈妈说:“今天,肖邦叔叔到我们幼儿园来了,还给我们弹钢琴呢!”妈妈听了吓了一跳,以为孩子在说谎。 请根据幼儿想象的有关原理,对此例加以分析。(04.10) 答:1)幼儿想像具有夸张性的特点,表现在:①夸大事物的某个部分或某种特征;②混淆假想与真实。

学前心理学案例分析答案

第二章 、岁左右的儿童常常表现出各种反抗行为或执拗现象,不再象以前那样听话了,一有机会便要采取独立的行动。比如,儿童往往要求自己穿衣、吃饭;爱说“不”或不让动手偏用手去摸,不知什么叫危险,什么叫不行。如果受到成人预 先限制或强行制止,儿童就会表现出情绪烦躁或反抗。这个案例说明此时儿童心理发展处于什么阶段?其主要的心理 特征是什么? 答:)案例中这个孩子正处于幼儿心理发展的转折期和危机期。())其主要的心理特征是:①容易产生 强烈的情绪表现;②出现对成人的反抗行为或各种不符合社会行为准则的表现,独立性和自我意识产生。)正确做法: 成人不能够对儿童预先限制或强行制止,注意教育技巧,防止形成对立。否则儿童就会表现出情绪烦躁或反抗,容易 使儿童形成执拗性格;要么形成懒惰、依赖,无独立愿望的人格。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发展其独立性,并指导其学 会正确的方法。 () 、最近,小华的母亲非常着急岁的小华出现了口吃的现象,尽管母亲多方矫正,甚至取笑打骂都无济于事.请分析一下小 华出现口吃的原因,以及矫正儿童口吃应该遵循的主要原则。 答:)、岁是儿童口吃的常见阶段,口吃的原因有些是生理原因,但是更多的是心理原因所致。心理原因之一是说话 时过于急噪、激动和紧张。、岁的儿童急于想表达自己的思想时,容易出现言语流节奏的障碍。原因之二是出于模仿。 儿童期是好模仿期,对他人口吃出于好奇,就模仿口吃。 )矫正口吃的重要原则是解除紧张。小华母亲采取取笑甚至打骂的方法是错误的。这不但不能矫正口吃,反而会加剧 儿童紧张心理,导致儿童不愿说话甚至形成孤僻等不良个性。 成人在掌握了儿童心理发展规律的基础上,及时加以正确引导,孩子可以在和成人的对话中学会慢慢地说话,用手势 辅助语言来表达,问题就能够解决。() 第三章 运用幼儿无意注意和有意注意的发展特点,分析幼儿的心理现象,老师如何组织教学。(教材) 、无意注意为主:)——刺激物的特点幼儿的兴趣和需要。注意的选择性 )利用:①采用符合儿童注意特点的教学组织方式(教具、语言、活动方式);②内容安排符合儿童注意特点和兴趣 和需要。要多样化。③活动时间安排不宜过长。())防止无关因素的干扰。 、有意注意初步发展,依赖成人的组织和指导。(明确目的,语言组织和引导)把注意对象变成儿童活动的对象。组织游戏活动,增加儿童注意的稳定性,防止无关因素的干扰。 第四章 要求幼儿辨别三角形和正方形时,教师往往让幼儿边看边用手沿着三角形和正形的边缘摸它们的轮廓,同时每 次摸到拐角处的时候,要求说出角的数量,如一个角、二个角等,这样的活动安排,效果往往比较好.请分析这样做的理由 .答:这样做是合理的。视觉、听觉、动觉等相协同活动有助于儿童对物体的空间知觉.特别是在视觉、手的触觉、动觉 的协同活动中儿童对几何图形的知觉效果是最好的,可以多角度地认识物体。单一地用视觉或触觉会造成儿童知觉错误 率的提高。 (教材) 第五章 我们经常发现这样一种现象:幼儿教师花大力气教幼儿记住某首儿歌,有时候孩子们不能完全记牢,但他们偶尔听到的某个童谣,看到的某个电视广告,只需一两次他们就对广告词熟记心中,结合幼儿记忆的这一现象,请你分析一下 影响幼儿无意识记忆的因素。 答:)在整个学前期,幼儿的无意记忆占优势,影响幼儿无意识记忆的因素有: 客观事物的性质;客观事物与幼儿主体的关系;幼儿认知活动的主要对象或活动所追求的事物;活动中感官参加的数 量以及活动的动机等。 )幼儿对看到的某个电视广告的广告词记忆效果较好是因为对广告词的记忆是一种无意记忆,电视画面具有具体生动、 形象的特点,给予幼儿视觉、听觉等多种感官刺激。童谣、广告词的简明的语言,符合儿童的兴趣和需要,很容易成 为儿童无意记忆的对象,而教师要求记忆的任务属于有意记忆。 第六章 案例分析(根据学前心理学的基本理论对所给的例子进行剖析,共分) ()。某幼儿特别喜欢听古典音乐,他也很崇拜音乐家。有一天,他跟妈妈说:“今天,肖邦叔叔到我们幼儿园 来了,还给我们弹钢琴呢!”妈妈听了吓了一跳,以为孩子在说谎。 请根据幼儿想象的有关原理,对此例加以分析。() 答:)幼儿想像具有夸张性的特点,表现在:①夸大事物的某个部分或某种特征;②混淆假想与真实。 )原因:①认知水平的限制;②情绪的影响;③幼儿想象表象能力的局限。

学前心理学简答题(1-9章)

1.心理是人脑的机能 2.心理是对客观现实的反映 3.人的心理活动具有主观能动性。 1.描述幼儿心理发展的年龄特征。 2.探究个体差异与影响幼儿心理发展的因素。 3.揭示幼儿心理发展的原因和动机。 1.学习幼儿心理学有助于了解幼儿心理的特点,走进童心世界。 2.学习幼儿心理学,有助于树立正确的儿童观。 3.掌握幼儿心理特点和规律,有助于做好幼儿教育工作。 4.学习幼儿心理学,有助于幼儿发展提供更加适合的环境。 1.幼儿心理学为辩证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提供科学依据。 2.幼儿心理学有助于我们反思自己的心理活动。 3.幼儿心理学有助于丰富和充实心理学的一般理论。 1.客观性原则 2.发展性原则 3.教育性原则 1.观察法 2.实验法 3.测验法 4.调查法。 5.谈话法和作品分析法 6.文化比较法。 1.心理活动从简单、具体不断向复杂、概括发展。 2.心理活动从无意向有意发展 3.心理活动从笼统向分化发展 4.心理活动从零乱到形成体系。 1.连续性与阶段性 2.定向性与顺序性 3.差异性 4.不平衡性 (1.)对事物的认识主要依赖于感知。 (2).表象活跃 (3.)抽象逻辑思维开始萌芽。 (4.)心理活动开始向有意性发展。 (1.)认识过程以无意性为主 认识过程的无意性是指没有目的,不需要任何努力,自然而然地进行。无意性是由外界事物的特点引起的,而且很大程度上受情绪的支配。认识过程的无意性主要在幼儿的注意、记忆、想象等心理活动张晓红表现出来。 ( 2.)情绪对活动的影响大,自我控制能力差 幼儿心理的无意性还表现在幼儿心理活动易受情绪的影响。 (3.)心理活动开始向有意性发展。 随着年龄的增长和教育的影响,幼儿中期已近能初步按成人的要求做事,到了5—6岁幼儿已经能初步控制自己的行为,有目的的进行活动,心理活动开始向有意性发展。 (1)由情感易变化向逐步稳定方向发展 (2)由情感易外露、自我控制能力差向有意识地控制自己发展。 5.幼儿的个性开始形成,向稳定倾向性发展。 1.社会生活条件与教育水平影响幼儿的心理发展的水平。 2.儿童与于成人的交往活动对儿童心理的形成与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影响作用。 3.具体的生活条件和教育条件是形成幼儿个别差异的最重要条件。 1.感知的分化日益细致。 2.感知过程趋向组合和协调 3.感知过程概括化和系统化。 4.感知过程的主动性不断加强 5.感知过程的效率不断提高。 1.遗传为幼儿心理发展提供了最基本的自然物质前提。 2.遗传奠定了幼儿心理发展个别差异的最初基础。 3.生理成熟是幼儿身体生长发育的程度或水平。生理成熟是有一定顺序性的。生理成熟的顺序性为幼儿心理活动的出现与发展的顺序性提供了基本的前提。脑和神经系统的成熟是幼儿心理发展最直接的自然物质基础。 环境是幼儿周围的客观世界,包括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教育作为社会环境中最重要的因素,在一定程度上对幼儿心理发展水平起着主导作用。环境对幼儿心理发展的影响,主要是指,社会生活条件和教育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 1.环境使遗传和生理成熟所提供的心理发展的可能性变为现实。 2.社会生活条件和教育是制约幼儿心理发展水平与方向的重要因素。 影响幼儿心理的具体环境有:家庭、幼儿园和社会托儿所、电视等各种媒体。 1. 幼儿心理发展过程是一个主动积极的过程。影响幼儿心理发展的因素不仅有客观条件,而且有幼儿自身的心理活动、自身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等主观因素。 影响幼儿心理发展的主观因素包括幼儿的全部心理活动,具体有:需要、兴趣爱好、能力、性格以及行为习惯、自我意识

学前心理学第九章意志

章、节 第二篇第九章战胜困难的品质----意志 授课时 间 2017年 9月 15 日课时2课时 教学目标知识目标:理解学前儿童意志的基本特点和发展趋势,把握儿童意志品质发展的本质特征。 技能目标:掌握学前儿童意志品质的基本方法,学会培养儿童良好的意志。 素质目标:学习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基本能力,及其在不同的情境下培养儿童意志品质的基本能力 教学 重点 意志的培养 教学 难点 学前儿童意志的发展特点 教学 方法 讲授法、谈话法 教学 手段 多媒体课件、常规教学手段 教学过程包括复习旧课、引入新课、重点难点讲授、作业和习题布置、问题讨论、归纳总结及课后辅导等内容组织教学 1、清点人数 2、师生问候 课前练讲: 引入新课:前面我们学习情绪好情感,我们经常说情绪向一匹野马一样,当这匹野马不听话的时候,谁来约束它呢?就是我们今天要讲的意志。 重点难点讲授 学前儿童的意志品质发展特点和一般趋势,及意志品质的培养。 聚焦国考: 1.如何培养儿童良好的意志品质? 2.问题讨论,意志与情感的关系? 归纳总结 学前儿童的意志在儿童的发展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学前儿童的行为需要用意志来进行调控,因此应该重视儿童的意志的作用,促进儿童的各方面心理健康的发展。 参考文 献1、刘俊升,天使之心,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 2、吴万森,普通心理学,黑龙江教育出版社,1988 3、丁祖荫,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人们教育出版社,2006。 板书设 计 第九章战胜困难的品质----意志 一、定义 二、意志与认识、情感的关系 三、学前儿童的意志发展 四、意志品质的培养 教学反思

教学流程教学内容 教师 活动 学生 活动 时间 分配 导入引入新课:前面我们学习情绪好情感,我们经常说情绪向一匹野马一样, 当这匹野马不听话的时候,谁来约束它呢?就是我们今天要讲的意志。 启发 思考 5 重点难点讲授一定义 1、意志是人在行动中自觉克服困难,实现预定目的的心理过程。 2、特点:明确的目的性; 以随意动作为基础; 与克服困难相联系。 二、意志与认识、情感的关系 (一)意志与认识的关系 意志建立在认识的基础上,同时对认识具有反作用; (二)意志与情感的关系 情感可以成为意志的动力,也可以成为意志的阻力; 意志可以使人的情感服从与理智。 三、学前儿童的意志发展 一、意志的发展对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意义 二、幼儿意志行动的发展特点 (一)行动目的和动机的发展 (二)行动过程中坚持性的发展 (三)自制的发展 四、课堂讨论:如何培养学前儿童的意志? 四、意志品质的培养 1、提高学前儿童的行动自觉性 2、加强养成教育,培养儿童的自制能力 3、家长和教师要以身作则,为儿童提供示范 4、教育儿童正确的对待挫折 5、在困难的环境中锻炼儿童的意志品质 五、自由提问 知识链接:如何提高儿童的意志力? 意志力坚强与否,能从执行计划的过程中,得到如实反应。坚强者:果断, 持之以恒;薄弱者:动摇;半途而废。 意志力的锻炼,必须具有持之以恒、善始善终的品质。大凡有志有获 者均是数十年如一日,专心致志,锲而不舍的意志坚韧者。在执行决定的 过程中,常有与既定目的不符合的、具有诱惑力事物的吸引,这就要学会 控制自己的感情,排除主客观因素的干扰,目不旁顾,使自己行动按照预 定方向和轨道坚持到底。那种见异思迁,半途而废的行为,正是意志薄弱 的表现。“无志者常立志,有志者立志长”,正是对意志强弱的生动写照。 下面就介绍五种培养幼儿意志力的方法。 1、目标导向法家长应该指导和帮助孩子制定短暂和长远的目标,使孩 子有努力方向。幼儿心中有了目标,有了“盼头”,他就会为实现目标而去努 讲授 启发 谈话 分析 理解 回答 释疑 30分 20分

幼儿心理学第四章(王振宇主编)

第四章幼儿的社会化 第一节幼儿语言的发展 概念: 1、儿童社会化: 是指儿童在一定的社会条件下逐渐学习掌握社会规范、正确处理人际关系,妥善自治,从而客观地适应社会生活的心理发展过程。主要涉及到语言的发展、亲子关系、同伴关系、亲社会行为等方面。 2、语用能力: 是指儿童如何运用语言进行人际交往的能力,这是反应儿童语言水平的重要标志。 3、自我中心语言: 儿童最初的语言称为自我中心语言,这种语言主要是自己与自己交流而用的,对自己的行为具有调节功能。 4、符号: 是客体以外的一种表达,从一定意义上说,符号是约定俗成的。 5、积极词汇: 凡是儿童能理解也用对了的词,称为积极词汇。 6、消极词汇: 凡是幼儿虽然能理解却不能正确使用的词,称为消极词汇。 7、前语言时期: 婴儿从不会讲话到能够运用语言表情达意,是要经过一个较长的语言发生的准备阶段,这个阶段称为前语言阶段。

一、"婴幼儿语音、词汇和语法的发展特点: (一)语音的发展特点: 1.婴幼儿的语言发展普遍经历了相同的五个阶段。 阶段一: 反射性发生期(0—4月)。 阶段二: 牙牙语期(5—9月)。 阶段三: 词和句子模式的萌芽期(10—12月)。 阶段四: 学说话期(1— 1."5岁)。 阶段五: 积极的语言发展阶段( 1."5—6岁)。 2.婴幼儿发音过程中已发出“音节”为主,逐渐发出“清晰的单音”第一阶段:(0-4个月)单音节阶段 第二阶段: (4-10个月)多音节阶段 第三阶段: (11-13个月)学话萌芽阶段

3.4岁的婴幼儿语音发展有扩展趋势,此后有收缩的趋势。 4.两岁的婴幼儿建立了词的语音表象,辨音能力先于发音能力。 (二)婴幼儿词汇和语法发展的特点: 1.词汇的数量随年龄增加而增加 (1)词类范围逐渐广大 (2)词义逐渐丰富和加深。 2.婴幼儿语法的发展 (1)从不完整句到完整句 (2)从简单聚到复合句 (3)从陈述句到多种形式的句子。 二、"幼儿语用能力的发展: 儿童语用能力的发展一般表现在一下几个方面: (一)合适的表达方式 幼儿可以根据所处的情景以及听着的特点决定说话的内容和方式。 (二)连贯的复述能力 儿童从5岁开始,能够独立连贯地复述一个故事,调理清楚,但语言不够生动流畅。 (三)行动的调节能力 大约六七岁,儿童的自我中心语言逐渐向社会化语言过度。 (四)语言发展中的个别差异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