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朝花夕拾名著阅读指导

朝花夕拾名著阅读指导

朝花夕拾名著阅读指导
朝花夕拾名著阅读指导

朝花夕拾名著阅读指导

《朝花夕拾》阅读指导

一、书册名片:

(一)版本推荐商务印书馆出版2015年8月第一版经典名著大家名作

(二)内容梗概

作品比较完整地记录了鲁迅从幼年到青年时期的生活道路和经历,生动描绘了清末民初的活画面,充满了鲁迅“温馨的回忆和理性的批判”。《狗?猫?鼠》通过描写

猫和鼠的一些秉性、行为,揭示了那些“正人君子”的真实面目。《阿长与山海经》通

过记叙作者儿时与长妈妈相处的经历,刻画了长妈妈粗俗、好事,但心地善良的形象,表达了作者对长妈妈的感激之情和深切怀念。《二十四孝图》击了封建孝道的虚伪和残酷。《五猖会)批评了旧的教育制度和教育方法对儿童天性的压制和摧残。《无常》描述

了迎神会和戏剧舞台上的“无常”形象,讽刺了那些打着“公理”“正义”旗号的“正

人君子”。《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记述了作者童年在百草园的快乐生活和在三味书屋乏味的学习生活,表现了儿童追求自由快乐的心理,揭露了封建社会对孩子天性的束缚。《父亲的病)通过对庸医行医表现的描写,揭露了封建庸医害人的本质。《琐记》介绍了作者离家求学的经历,表达了作者冲破封建束缚、追求新知识的愿望。《藤野先

生)回忆了自己留学的所见所闻和藤野先生对自己的关怀、教诲,赞扬了藤野先生的伟

大人格,抒发了对藤野先生的感激和怀恋之情。《范爱农》通过范爱农的遭遇,表现了作者对旧民主革命的失望和对这位正直倔强的爱国者的同情和悼念。

(三)作者简介

鲁迅(1881年9月25日—1936年10月19日),原名周樟寿,后改名周树人;字豫山,后改豫才,浙江绍兴会稽县人,中国现代伟大的无产阶级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

1921年发表中篇白话小说《阿Q正传》。1918年5月15日发表《狂人日记》,是中国第一部现代白话文小说。1936年10月19日因肺结核病逝于上海。鲁迅的作品主要以小说、杂文为主,代表作有:小说集《呐喊》《彷徨》《故事新编》等;散文集《朝花夕拾》;散文诗集《野草》;杂文集《坟》《热风》《华盖集》《华盖集续编》《南腔北调集》《三闲集》《二心集》《而已集》《且介亭杂文》等。他的作品有数十篇被选入中、小学语文课本,并有多部小说被先后改编成电影。其作品对于五四运动以后的中国文学产生了深刻的影响。鲁迅以笔代戈,奋笔疾书,战斗一生,被誉为“民族魂”。“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是鲁迅一生的写照。

(三)文学地位

《朝花夕拾》的含义是“回忆的记事”〔《三闲集?〈自选集〉自序》〕,比较完整

地记录了鲁迅从幼年到青年时期的生活道路和经历,生动了描绘了清末民初的生活画面,是研究鲁迅早期思想和生活,以至当时社会的重要艺术文献。这些篇章,文笔深沉隽永,是中国现代散文中的经典作品。这部作品跟鲁迅一直以来的“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的文风截然不同。

其一,《朝花夕拾》的文化内涵极其丰富,它几乎包括了文化的方方面面。且不说

它在思想、教育、文学、艺术、民风民俗、礼仪制度、伦理道德、宗教信仰等方面的

明显反映和折射,就是政治、军事、技术,也程度不同的有所涉及。《朝花夕拾》的十

篇文章,还有它的《小引》和《后记》,无不对中国的传统文化中野蛮的封建伦理,愚弱的国民精神,陈旧的教育模式,荒唐的陋规恶习,骗人的庸医医道等方面进行了尖锐的、毫不留情的否定和批判。

第二,是《朝花夕拾》的文献价值。鲁迅说,《朝花夕拾》是“回忆的记事”,这

虽然不能理解为它就是自传,但是它毕竟为后人提供了有关鲁迅生平的可靠的第一手材料,而且它是鲁迅惟一的一部以自我经历为内容的回忆性散文。从某种意义上说,

《朝花夕拾》的最大价值在于它是鲁迅研究的“源”。

第三,是《朝花夕拾》的审美价值。

《朝花夕拾》中把记叙、描写、抒情和议论有机融合为一体,充满诗情画意,

在叙述故事时,或摄取生活中的小细节加以描与,以小见大,与人则与出人的神韵,写事则写出事的本质,或采用反讽手法,正话反说,在娓娓道来中蕴含作者激愤的批判和讽刺;同时插入一些“杂文笔法”(即对现实的议论),有结合对比手法来凸

显作者的情感态度。

二、教学价值

(一)知识积累

阅读《朝花夕拾》,学生可以积累以下知识

1、散文文体中,把记叙、描写、抒情和议论有机融合为一体,充满诗情画意。如描写百草园景色,有声有色。

2、在对往事深情回忆时,作者无法忘却现实,时时插入一些“杂文笔法”(即对现实的议论),显示了鲁迅先生真实而丰富的内心世界。如《猫狗鼠》中既有对对童年

时期的一只可爱的小隠鼠的深情回忆,又有对老祖母讲述民间故事的生动记述,同时揭示了现实中那些像极了“猫”的正人君子的真面目。

3、常摄取生活中的小细节,以小见大,写人则写出人的神韵,写事则写出事的本质。如《无常》中,从无常也有老婆孩子中,既写出了无常具有人情味的特点,也巧妙地讽刺了那些生活中的虚伪的知识分子,入木三分。

4、作者在讽刺、批判封建旧制度、旧道德时,常采用反讽手法。表面上很冷静地叙述事件的始末,其实是正话反说,在叙述中暗含着“言在此而意在彼”的巧妙讽刺。如在《父亲》中,对用意的

行医过程细细道来,没有正面指责与讽刺,但字里行间处处蕴含着作者激愤的批判和讽刺。

5、作者在书中常用对比手法。如《五猖会》通过我前后心境的对比表达了对封建

社会的反感和批判;《无常》通过无常这个“鬼”和现实中的“人”对比,深刻地刻画出现实生活中某些“人格”不如“鬼格”的人的丑恶面目;《狗猫鼠》作者对小隐鼠的

爱和对猫的强烈憎恨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二)能力提升

1、提炼概括文章主要内容

《朝花夕拾》是散文集,每一篇文章内容各不相同,所以让学生提炼概括每一篇文章的主要内容是必不可少的,有助于学生熟悉整本书的内容,为深入理解打下基础。

2、分析人物形象

《朝花夕拾》中出现了四个主要人物,是作者的保姆、恩师、朋友和父亲。

长妈妈---- 有愚昧迷信的一面,但她身上保持着朴实善良的爱,令作者永生难忘。

从长妈妈身上,我们看到鲁迅对底层劳动人民的感情:他既揭示他们身上愚昧麻木的一面,也歌颂他们身上美好善良的一面。

藤野先生一一一位日本医学教授,表现出平等待人的态度,关心弱国子民的学业, 他朴素而伟大的人格令人肃然起敬。他所做的一切都很平凡。如果我们不设身处地想象鲁迅当时的处境,便很难感受到这位老师的伟大之处。

范爱农---- 一位觉醒的知识分子,但是无法在黑暗社会立足。他无法与狂人一样,

最终与这个社会妥协,也无法像N先生一样忘却,所以他内心痛苦、悲凉,我们有理由疑心他是自杀的。

父亲一一父亲曾让童年鲁迅困惑过,因为他兴高采烈地要去看五猖会时,勒令他背书。但是,鲁迅从来没有指责过自己的父亲,他忏悔的是自己没有让父亲安静地死去,这让他的心灵永远不安永远痛苦,由此我们可以感受到鲁迅对父亲强烈的爱。

让学生从不同描写方法和不同描写角度分析人物形象,提高学生的分析、表达能力,而且与中考

联系起来,提高学生分析人物形象的能力。

3、用规范体式撰写阅读感悟

在欣赏的基础上,对作品进行评价并形成文字,需要读者吧欣赏观感集中起来,用规范体式撰写感悟。读后感、文评、书评都是学生撰写阅读感悟可以选用的文体。读后管是记录个人阅读后的所感、所想、所悟;是以读者的心理活动为中心,围绕阅读对象的某一个点抒发开去,谈感想、发议论、抒情怀。文评可从一篇文章的内容主旨、写作手法、艺术特色等角度入手,谈个人的理解。书评主要是对书籍进行价值判断,常见的书评模式有介绍性书评、评介性书评、专业性书评、阐发性书评、书话。规范的体式能有效地避免散乱的表述,让分享者的观点更加有条理和层次,让倾听者更易捕捉自己感兴趣的评点语言。

(三)策略建构

1、外化输出

学生以口头或书面形式,把对文本的理解外显出来。以学生的理解为基础,用各种策略促进学生外化输出,内化、外化相结合能够促进理解的深入。例如通为典型人物写作对联、颁奖词等活动,学生可以外化输出对文本的理解,在一系列外化输出过程中,在与同伴的交流中,又能进一步加深对文本的理解,实现内化、外化、深化的立体化阅读过程,促进阅读效果的最优化。

2、图文转换

图文转换是指由文绘图或以文绘图。生动地文字可以带给读者鲜活的画面感,让读者在栩栩如生的情境中阅读。学生阅读《朝花夕拾》时,可以使用图文转换策略,例如根据文字描述画出鲁迅先生思想转变历程图,或者根据文本介绍画出范爱农等人的肖像图等。通过图文转换,可以让学生更直观地再现自己对文本的理解,更鲜明地呈现人物形象、具体情境,进而在与同学们的交流分享中深化理解和感悟。

3、内容重构

内容重构是指阅读主体给予进一步的研究目的,在通读全书后,提取相关信息,按照新的形式重新组合并呈现的策略。例如在通读《朝花夕拾》后,让学生设计腰封, 向朋友推荐这本书,或者以思维

导图的形式梳理鲁迅先生的主要思想、情感态度等,以探究其形成这种思想的深层原因。通过内容重构,学生能够产生更深入的思考,作出更深刻的分析。

(四)精神成长

《朝花夕拾》作为回忆性散文,有着丰富的思想内容,描写了作者对童年生活的回忆和对师友诚挚的怀念,真实而且完整地记录了作者的生活道路和成长经历,以及社会生活的种种——从农村到城镇,从家庭到社会,从中国到日本,生动反映了那个时代社会生活的一角。作者从自身的生活感受中赞美了劳动人民的勤劳、善良、淳朴的高尚品质和对向往美好生活的美好愿望,对反动守旧势力、封建旧俗及文化进行了深刻的揭露、讽刺和批判。

《朝花夕拾》是鲁迅对自己成长历程的真实记录,在鲁迅的成长过程中,各种各样的人物都曾走进自己的生活,既有善良、淳朴的长妈妈,高尚的藤野先生,也有自私、阴险的衍太太,虚伪、贪婪的庸医,每个人在自己的成长过程中,都会经历善与恶、美与丑、真实与虚伪、善良与险恶。重要的是,我们不要迷失自己,要发现并珍惜美好,用阳光驱散污浊,在人生的道路上正确前行。

三、学程设计

(一)整体框架

设计思路:首先,要有一节阅读起始课,以激起学生的阅读兴趣,然后教师设定

“通读指导”任务,引导学生通读全书,学生在阅读任务单指导下完成整本书的阅读,教师组织学生围绕阅读任务单内容进行小组讨论,重点突破。最后围绕文章主要内容、

主要人物,以写作、画思维导图的形式进行内容统整

阅读起始课设计

学习目标:

1.减轻学生对鲁迅作品的畏惧或畏难情绪,激发学生阅读兴趣;

2.通过作品介绍,对作品形成一定认识;

3.通过教师讲授,了解分析人物形象的基本方法。

学习过程

活动一:鲁迅知多少?

1.三看鲁迅

看:鲁迅的贡献

1.结合已有认知,让学生完成下面的鲁迅基本信息表:

二看:鲁迅与现代评论派的恩怨

同学们通过查阅资料,填写下面的表格:

现代评论派

胡适与陈西滢、徐志摩等创办《现代评论》周刊,1924年12月13日创刊,称为

现代评论派。其成员多是欧美留学归国的自由主义知识分子,以《现代评论》为主要阵地。1927年7月,《现代评论》迁至上海,遂由原来依附于北洋政府转而投靠国民党政权。

三看:对鲁迅的评价

毛泽东对鲁迅的评价:鲁迅是中国文化革命的主将,他不但是伟大的文学家,也是伟大的思想家和革命家。鲁迅的骨头是最硬的,他没有丝毫的的奴颜和媚骨,这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人民最宝贵的性格。鲁迅是在文化战线上,代表全民族的大多数,向着敌人冲锋陷阵的最正确、最勇敢、最坚决、最忠实、最热忱的空前的民族英雄。鲁迅的方向,就是中华民族新文化的方向,就是新生命的方向。

郁达夫:没有伟大的人物出现的民族,是世界上最可怜的生物之群;虽有了伟大人物,而不知拥护、爱戴、崇拜的国家,是没有希望的奴隶之邦。一一《怀鲁迅》

王朔:各界人士对他的颂扬,有时到了妨碍我们自由呼吸的地步。我不相信他如此完美,没有这样的人,既然大家载来越严厉地互相对待,他也不该例外。他甚至应该成为一个标尺,什么时候能随便批评他了,或者大家都把他淡忘了,我们就进步了。

2.经过前面的学习,你认为鲁迅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学生自由发言

(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一个伟大的人;活生生的有血有肉的人,平凡而不

普通的人;并不完美,也有缺点;真实的人,情感真挚的人,嫉恶如仇的人等等)

活动二:《朝花夕拾》档案卡

1.通过查阅资料或调研完成下面预习表格

2.根据上面鲁迅的生平介绍,推断《朝花夕拾》主要写了鲁迅生命中哪一阶段的事迹。这些事对鲁迅以后的发展产生了哪些影响?

活动三:人物形象分析方法

1.请同学以思维导图的形式画出描写方法的分类及作用,画在A4纸上

2.展示同学的思维导图,并评出画得最好的同学。

3.教师讲解如何读人物。

(1)综合外貌、语言、行为等描写纵向分析

人物形象分析表

(2)联系类似人物,横向比较。如:

(二)通读指导

分析作者蕴含在平静语言下的强烈的情感。 3、 《无常》中无常是一个怎样的形象?

4、 你认为鲁迅先生写《无常》的用意是什么?

5?作者写了百草园中的那些趣事(重点品读 第二段和第7段,要求会背会默写)?在三味 书屋中只有枯燥的学习吗?如果不是,说一说 作者写了读书生活中的那些趣事?

6.庸医的丑恶行径有哪些?这篇散文体现了 鲁迅先生什么样的而医学思想?

1. 概括每一篇文章的主要内容。

2?《朝花夕拾》中记述了有关衍太太的哪几件 事?结合实例说一说衍太太是怎样的人?

4?《琐记》中主要写了哪几件事?

《从百草园到 三味书屋》

《父亲的病》 《琐记》 《藤野先生》 《范爱农》

能力。

2. 通过语言特色的品 析,锻炼理解能力、品 味鉴赏能力。

3. 体会反讽手法的运 用。

1. 信息提取

2. 内容概括

3. 利用表格整理阅读 笔记,使用关键词表达 阅

重点突破1:

学习目标:

在学生初读全书后,引导学生以思维导图把历程。

学习过程

、课前反馈 对任务单完成情况进行反馈 二、活动一:书中人物我来解

1、请分析《朝花夕拾》中的主要人物形象。尝试以鲁迅为中心人物,画出他们

之间关系的思维导图,并说明他们分别出现在那一篇文章以及他们的性格特点。

2、中考链接,从人物描写角度分析人物形象

试从人物描写角度(语言描写、动作描写等)分析长妈妈的形象

3、教师讲解制作思维导图的要点

确定中心人物,以人物之间相互关系为线索确定与中心人物相关的形象。

比如《朝

花夕拾》中中心人物是作者鲁迅,其他人物主要有他的保姆,他的恩师,他的父亲, 他的朋友等等,

40

外障话屯动惟

事方孑'i

土 BE 祀LM 子

J \

'==■' F

掩写方注■-

47.峽曲

觀P#+*. *淫

壬U 兰心西芮于手

曲百第3331三峰耳里

涪弍昭g

1

方M 礪寧.严朗产*CW

人肿5屮.

曲不直之蚀 ?-:人枸特号

訶.灵紳磋任

席话珂陕*无力 匹□*?耳渝已:札

計注iS=訣勺

ar 角朴

鲁迅

-iS-iT

明&:磁寂■

十作 苛写雄

注恙E 吕

然后确定要分析的人物所在的篇目,在文章中圈画、批注其外貌、语言、动作等描写,概括与其有关的事件,得出自己对人物的评价。

活动二:作者思想我来理

1、以思维导图形式梳理鲁迅先生思想的变化过程,并在此基础上分析鲁迅先生几易其志的原因。

注意:几个关键的时间节点,一是父亲病故前,二是出国留学前后,三是归国后。要仔细分辨《朝花夕拾》中的文章中所写的事件发生在那个时间节点前后,然后再梳理其思想情感的变化。

2、展示学生制作的思维导图,从多个维度进行评价。

学生评价,指出优缺点,并说明原因。

“思维导图达人秀”评价表

作者:

重点突破2:以规范的体式撰与读后感悟

学习目标:用规范的体式记录阅读成果一一撰写读后感、文评或书评学习过程:

(一)提示大搜索

头脑风暴:我们可以用哪些方式记录阅读感受?

(二)我听微讲座

体式一:读后感

读后感是记录个人阅读某种书籍后的所感、所想、所悟;是以读者的心

理活动为中心,而不是以阅读对象为中心;在写作上它通常只围绕写作对象的某个点去抒发,几乎不用考虑书籍的整体情况,甚至可以仅仅把阅读对象

作为引子,然后再谈感想、发议论、抒情怀。

体式二:文章评论

文章评论可以从一篇文章的内容、主旨、写作手法、艺术特色等角度入

手,谈个人的理解。大家可以先向自己提问题,之后把自己对问题的思考用

文字表达出来。

体式三:书评

书评是对书籍的价值判断。任何不涉及对某本书进行评价的文字,都不

能叫书评。

常见的书评模式,大致可以分为五种。

1.介绍性书评。这种书评篇幅比较短小,内容主要是简单介绍某种图书的基本内容,常常带有广告色彩。

2.评介性书评。这种书

评在介绍某种图书主要内容的同时,还对其特点、

风格、主要成就以及缺陷给予简明扼要的评论,具有一定的导读性质。

3.专业性书

评。这种书评是从所评价对象的专业角度来写的,篇幅相对

长一些,对该书内容的评论、分析和挖掘也更深刻,它尤其重视该书在理论方面的得

失,具有一定的学术性。

4、阐发性书评。此种书评比专业性书评更具学术价值,有时它对所评

价对象中的某一问题继续作深入的探讨,有时它也对所评对象的某个论点进行反驳,还有时它以所评对象为引子生发开去,发表个人见解。

5.书话。这是一种散文化的书评,它评论书的内容,也评论书的装帧,

编辑或更可以谈作者或相关的掌故,篇幅不长,但言之有物、生动活泼、较少拘束,除具备书评的一般功能外,还具有较高的文学价值。

(三)体式连连看

不同阅读感悟体式举例(略)

(四)我手写我心一一请选择一种体式整理阅读感悟

1. 读后感

(1)师生情散文仿写(2)文章评论(3)书评

内容统整

消除与经典的隔阂

第一届“我是小小朗读者”读书会

学习目标:

1、通过为书籍设计腰封,朗诵重点段落,表达自己对《朝花夕拾》的整体感受

2、能够在原有认识的基础上回顾、提升,对鲁迅先生做出自己的评价

学习重点:

通过回顾、朗诵、提升,根据文本细节评价《朝花夕拾》和鲁迅,深化自己的认识。

学习过程:

活动一:精美腰封我来做

给《朝花夕拾》设计一个腰封,并向朋友们推荐这一本书,写出你推荐的理由。

1、腰封设计原则

腰封设计要兼具思想性、整体性、独特性、时代性、艺术性和趣味性。

2、腰封设计评价

3、推荐本组设计最好的腰封,说明理由。

活动二:精美文段我来读

1、《朝花夕拾》中的散文把记叙、描写、抒情和议论有机融合为一体,有的充满诗情画意,有的平静中蕴含强烈情感,有的正话反说。请你在书中选择一个片段进行朗诵,组内选择一个最好的,班级展示,进行诵读比赛。

2、学生展示

3、评价

“朗读者”评价表

活动三:为鲁迅先生写首诗

1、经过通读《朝花夕拾》,同学们对鲁迅先生有了初步的认识,请结合书中的篇

章或文段,来谈一谈你对鲁迅思想或情感的理解。同学们可以画出鲁迅先生的思想情感变化阶段图,说一说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变化。

2、结合你对《朝花夕拾》的理解,请为鲁迅先生写一首小诗,然后有情感地朗诵你的作品。

3、学生作品展示和评价

附:鲁迅生平

1881年9月25日诞生于浙江绍兴。

1898年5月至南京江南水师学堂学习;10月转人江南陆师学堂附设矿务铁路学堂学习。

1902年4月抵日本东京,在弘文学院学习。

1904年4月弘文学院毕业后,转人仙台医专学习。

1906年3月从仙台医专退学,转入文学活动;7月回国与许安女士结婚。

1909年8月结束日本留学生活回国;9月任浙江两级师范学堂化学及生理学教员,兼任日本教员铃木寿的植物学翻译。

1910年9月兼任绍兴府中学堂监学。

1912年2月离开绍兴到南京临时政府教育部任部员;5月北上,任北京教育部部

员;8月被任命为教育部社会教育司第一科科长。

1926年9月由北京抵厦门,任厦门大学国文系教授。

1927年1月辞厦大职,赴广州,任中山大学文学系主任兼教务主任; 大学一切职

4月辞中山务;9月与许广平一起离广州往上海。

1936年10月19日逝世于上海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