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俯卧位通气知情同意书

俯卧位通气知情同意书

俯卧位通气知情同意书
俯卧位通气知情同意书

俯卧位通气治疗知情同意书

特殊检查/治疗名称:俯卧位通气

特殊检查/治疗目的:改善肺部氧合,肺复张,纠正顽固性低氧血症

可能出现的并发症及风险:

1.面部、胸部及肢体压伤,肢体溃烂、感染等;

2.痰液引流不畅,肺部感染加重;

3.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导管脱落,可能需要再次气管插管等抢救措施,抢救过程中出现心

跳、呼吸骤停,危及生命可能等;

4.血压降低、休克,严重时出现呼吸心跳骤停,危及生命;

5.治疗效果不佳,无法达到治疗目的;

6.深静脉置管、尿管、胃管等脱出;

7.其他难以预知的风险;

医师已经告知我将要进行的检查治疗的必要性、检查治疗的方式、此次检查治疗及检查治疗可能发生的并发症和风险,并且解答了我关于此次检查治疗的相关问题。我同意将要进行检查治疗方式,并同意在此检查治疗中医师可以根据病情对预定的检查治疗方式作出调整。

医师签名:

患者家属签字: 与患者关系:

签署日期: 年月日

俯卧位通气实施流程

重症医学科俯卧位机械通气流程 评估神智情况,镇静评分管路(胃管、输液管道、动静脉导管、胸腔/腹腔引流管、尿管…)适应症 严重低氧血症,常规机械通气不能纠正 促进塌陷肺泡复张、促进气道分泌物引流 相对禁忌症 严重的血流动力学不稳定 颅内压增高 急性出血性疾病 颈椎脊柱损伤 骨科手术 近期腹部手术需要限制体位妊娠不能耐受俯卧位的姿势等情 况 操作前准备1.在实施俯卧位通气前,使用镇静药物使患者处于相对镇静状态,以减低患者的不安(建议Rasmay5分) 2.实施实施俯卧位通气过程中,保持患者呼吸道通畅,防止在治疗过程中发生窒息。(操作前先吸痰) 3. 暂停饮食,撕开电极贴,并准备新电极5个。 4.用物准备:凹形枕、软枕2-3个或啫喱垫 操作步骤翻身床俯卧位:按翻身床使用和操作方法进行 普通监护床俯卧位: 1.位置与分工 第一人位于床头,负责呼吸机管道和人工气道的固定、头部的安置和发口令 第二人位于左侧床头,负责固定该侧管道、胃管 第三人位于左侧床尾,负责尿管、及该侧管道 第四人位于右侧床头,负责固定该侧管道 第五人位于右侧床尾,负责其他 第六人位于患者稍后侧卧转俯卧的方向,负责放软枕或啫喱垫。 2.操作步骤 第一人发出口令,其余四人同时将患者托起,先移向床的一侧,然后将患者转为侧卧,再在患者双肩部、胸部、髂骨、膝部、小腿部及骨隆突处垫上柔软的枕头或敷料,左右做好交接(管道和体位)。 3.翻身后处理 把头部垫高20°-30°,头下垫凹形枕或马蹄形枕,使颜面部悬空,可避免人工气道的受压,患者的双手可平行置于身体的两侧或头的两侧。检查管道通畅及保证换能器位置正确。 并发症及注意事项1.皮肤粘膜压迫受损 2.人工气道、动静脉管道及各种引流管的压迫、扭曲、移位、脱出 3.注意患者气道的引流,防止气道阻塞 4.颜面部水肿 5.手臂位置不正确导致神经麻痹 俯卧位通气结束翻身床俯卧位:按翻身床使用和操作方法进行 普通监护床俯卧位: 操作步骤: 1.俯卧位结束后,先由第一人安排人员管理好患者的管路,并且发出口令,其余人员同时将患者托起,先移向床的一侧,然后将患者转为侧卧,撤出床垫上的软枕和敷料,整理好床铺,然后将患者摆放至需要的体位。 2.俯卧位治疗结束后,积极做好气道管理,加强气道引流

俯卧位通气的相关常识和操作指导

俯卧位通气的原理 俯卧位通气作为肺保护性策略的一种手段在ICU内广泛应用,其主要原理为有效改善通气血流比例,使背侧萎陷的肺泡复张,使肺及气管内分泌物在重力作用得到良好的引流,以及减少心脏和纵膈对下垂肺区的压迫 俯卧位通气的适应症 1.早期ARDS顽固性低氧血症的患者 2.机械通气的患者,在积极肺复张及适当的PEEP水平的基础上。仍 不能将吸氧浓度降至60%以下(PaO2/FiO2≥),可考虑俯卧位通气。 3.气道引流困难患者,机械通气可促进塌陷肺泡复张,促进气道分 泌物引流。 俯卧位通气禁忌症 1.严重的血流动力学不稳定 2.颅内压增高 3.急性出血性疾病 4.颈椎脊柱损伤 5.骨科手术 6.近期腹部手术需要限制体位 7.妊娠不能耐受俯卧位姿势等 俯卧位通气并发症及注意事项 1.皮肤黏膜压迫受损 2.人工气道、动静脉管道及各种引流管的压迫、扭曲、移位、脱出。

3.注意患者气道的引流,防止气道阻塞。 4.颜面部水肿。 5.手臂位置不正确导致神经麻痹。 俯卧位通气操作步骤 1、操作前: (1)气道准备:吸尽口腔、鼻腔、咽喉和气管内的分泌物。 胃肠道准备:泵入肠内营养者暂停肠内营养,抽吸胃管查看有 无胃潴留。(体位翻转前暂停肠内营养避免翻动时反流、呕吐导 致误吸、窒息等并发症)。 (2)管道准备:查看并加固各级管路防止脱出,从上至下依 次检查。 (3)皮肤准备:骨隆突及受压部位给予减压敷料保护(例如:额头、鼻梁、下颌、肩胛、乳房、肋缘、髂嵴、膝盖、脚趾),头部可采用U型硅胶枕。 (4)患者准备:评估患者配合程度,躁动患者适当约束,必要时遵医嘱给予镇静与肌松药物,以减低患者的不安,建议RASS 为-4至-5分。意识清楚的患者做好心理护理,提前取得信任和配合。 (5)监护准备:严密监测生命体征,适当提高吸氧浓度,待患 者生命体征相对平稳后方可实施俯卧位通气。

俯卧位通气操作流程

俯卧位通气操作流程 评估 神智情况,镇静评分。 管路(胃管、输液管道、动静脉导管、胸腔/腹腔引流管、尿管…) 适应症 ?严重低氧血症,常规机械通气不能纠正 ?促进塌陷肺泡复张、促进气道分泌物引流 相对禁忌症 ?严重的血流动力学不稳定 ?颅内压增高 ?急性出血性疾病 ?颈椎脊柱损伤 ?骨科手术 近期腹部手术需要限制体位妊娠不能耐受俯卧位的姿势等情况 操作前准备 1.在实施俯卧位通气前,使用镇静药物使患者处于相对镇静状态,以减低 患者的不安(建议RASS-4至-5分) 2.实施实施俯卧位通气过程中,保持患者呼吸道通畅,防止在治疗过程中 发生窒息。(操作前先吸痰) 3.暂停饮食,撕开电极贴,并准备新电极5个。 4.用物准备:俯卧位通气垫、凹形枕、软枕2-3个 操作步骤 1.位置与分工 第一人位于床头,负责呼吸机管道和人工气道的固定、头部的安置和发口令 第二人位于左侧床头,负责固定该侧管道、胃管 第三人位于左侧床尾,负责尿管、及该侧管道 第四人位于右侧床头,负责固定该侧管道 第五人位于右侧床尾,负责其他 第六人位于患者稍后侧卧转俯卧的方向,负责放俯卧位通气垫、头垫、软枕等。 2.操作步骤

第一人发出口令,其余四人同时将患者托起,先移向床的一侧,然后将患者转为侧卧,再在患者双肩部、胸部、髂骨、膝部、小腿部及骨隆突处垫上柔软的枕头或敷料,左右做好交接(管道和体位)。 3.翻身后处理 把头部垫高20°-30°,头下垫凹形枕,使颜面部悬空,可避免人工气道的受压,患者的双手可平行置于身体的两侧或头的两侧。检查管道通畅及保证换能器位置正确。 并发症及注意事项 1.皮肤粘膜压迫受损 2.人工气道、动静脉管道及各种引流管的压迫、扭曲、移位、脱出 3.注意患者气道的引流,防止气道阻塞 4.颜面部水肿 5.手臂位置不正确导致神经麻痹 俯卧位通气结束 操作步骤: 1.俯卧位结束后,先由第一人安排人员管理好患者的管路,并且发出口令,其余人员同时将患者托起,先移向床的一侧,然后将患者转为侧卧,撤出床垫上的软枕和敷料,整理好床铺,然后将患者摆放至需要的体位。 2.俯卧位治疗结束后,积极做好气道管理,加强气道引流 重症医学科 2018年3月10日

俯卧位通气

俯卧位通气的方法及护理 一方法 1 病人,物品准备 2位置于分工:第一人位于呼吸机床头,负责呼吸机管道的妥善固定、头部安置和发出口令; 第二人位于床头左侧,负责监护仪导联线,保留胃管; 第三人位于左侧床尾,负责保留导尿、股静脉置管、输液管道; 第四人位于右侧床头,负责颈内静脉置管,该侧的胸腔闭式引流或腹腔引流; 第五人位于右侧床尾,负责骨牵引等。人员分配情况根据患者的病情及身上的管路确定情况。 3、操作步骤:第一人发出口令,其余四人同时将患者托起,先移向床的一侧,然后将患者转为侧卧,再将患者双肩部、胸部、髂骨、膝部、小腿部及骨隆突处垫上柔软的敷料,并使患者的腹部不接触到床垫,敷料需要1-2小时更换。 4、翻身后处理:把头部垫高20-30°左右,头下垫软枕,也可垫马蹄形枕,使颜面部悬空,可避免气管插管的受压。患者的双手可平行置于身体两侧或头顶两侧。将心电电极及导线安置于背部,放置位置与仰卧位时一致。 二护理 1、注意保证病人的安全:在改变体位前先观察病人的各项生理指标,

选择最适当的翻身方法,确保有足够的护理人员,保护好病人。适当给予镇静,从而减少耗氧量,防止病人因焦虑、紧张、挣扎导致受伤或导管脱管,转换体位前后给予吸纯氧2min-5min. 2、在实施俯卧位通气前护理人员要充分吸出病人气管内的痰液或分泌物,因为在实施俯卧位后在给病人吸痰时会很不方面,但在俯卧位通气过程中可以给予病人叩背护理,从而有利于痰液排出。 3、密切观察病人生命体征的变化:密切观察病人HR、BP、RR、SPO2等。定时监测动脉血气分析,根据血气分析结果对呼吸机参数进行调节。密切观察病人意识及瞳孔对光反射情况,如果有异常情况及时通知医生采取措施。转换俯卧位后使病人头偏向一侧并用头圈固定,可以更加直观观察病人呼吸管道情况。 4、保持管路通畅:在实施俯卧位通气时会给护理工作带来很大困难,因为在俯卧位开始转换体位前要先夹闭各个管路,防止反流,但转换体位后在及时放开各管路,保持通畅,整个过程中要密切监测病人,防止病人因躁动等原因拔管。 5、要与病人或家属做好沟通解释。

俯卧位通气流程

俯卧位通气流程 准备 1.考虑是否有禁忌症 A.面部或骨盆骨折 B.在腹部有烧伤或开放性伤口 C.存在脊柱不稳定的情况(类风湿关节炎,创伤) D.存在颅内压升高的情况 E.心律失常 2.考虑在存在胸管引流的情况下行俯卧位通气的可能产生的副作用 3.在可能的情况下,向患者或者家属解释俯卧位通气实施的过程 4.从最近的胸腔X光片确认气管内插管的尖端位于隆突上2至4厘米 5.检查并确认气管内插管和所有中心导管和大口径外周导管牢固固定。 6.考虑患者的头部,颈部和肩带在俯卧位后如何更容易支撑。 7.停止鼻饲,确认胃已经完全清空,夹闭胃管。 8.准备气道吸引装置,防止大量气道分泌物突然干扰通气。 9.决定向左翻还是向右翻。 10.准备好所有静脉输液管和其它俯卧位后与病人相连的管道。 a.确认管道长度够长 b.将所有引流袋放在床的另一边 c.将胸管管道放在两腿之间 d.将静脉导管放在患者头侧,在床的另一边。 翻身的过程 1.床两侧各有一个或更多的医务工作者(确保翻转病人过程安全),一名医务工作者站在床头以确 保中心管线和气管插管不会变得移动或扭结。 2. 将FiO增加到1,并记录通气模式,潮气量,分钟通气,以及峰值和平台气道压力。 3. 将患者拉到距离任何侧卧位置最远的床边缘时翻身。 4. 在床的侧边放置一张新的垫单,患者在这个侧面时将面对褥位。留下大部分的垫单悬垂。 5.将患者侧卧位,活动不自由的那只手臂轻轻垫在胸部下,翻身过程中将活动自由的那只手臂竖 起举过患者头部。也可以用抬举的方式翻身。 6. 移除心电图导联和贴片。如有必要,吸干净气道,口腔和鼻腔。 7.继续翻转至俯卧位。 8.借助新的垫单将患者移到床的中心位置 9. 如果患者在标准的病床上,将他/她的脸朝向呼吸机。保证气道不扭曲并且在翻身过程中没有 偏移。如果必要进行吸痰。 10.适当地支撑面和肩部,以避免支撑衬垫与眼眶或眼睛接触。 11. 适当摆放手臂,使患者舒适。如果患者无法沟通,请避免任何类型可能导致臂丛神经损伤的 臂伸展。 12. 胸部听诊检查气管插管正确位置。重新评估潮气量和分钟通气量。 13.调整所有管路并重新确定连接好和功能正常。 14.重新将心电图电极片和线贴在患者背部。 15.将患者倾斜到垂头仰卧位。轻微,间歇性侧向重定位(调整20至30°),应至少每两小时改 变一次。 16.记录每次换班时进行的彻底皮肤评估,特别是检查承重部位,腹侧表面。

俯卧位通气在治疗ARDS中的临床意义

俯卧位通气在治疗ARDS中的临床意义 摘要:介绍了俯卧位通气改善氧合的机制,俯卧位通气的禁忌症和并发症,实施俯卧位通 气的最佳时机及持续时间,以及在临床中的意义及护理。 关键字:俯卧位 ARDS 俯卧位通气是指在实施机械通气时,把病人置于俯卧式体位[1]。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 是一个综合征,而不是单一的疾病,其是由严重创伤、休克、大手术、严重感染、误吸等多种病因引起的以顽固的低氧血症为显着特征的临床综合征。近年来,随着国内外 学者对ARDS发病机制不断研究,部分学者认为俯卧位通气是可以有效改善氧合状况,但是 部分学者认为俯卧位通气对氧合状况没有影响,现就ARDS患者俯卧位通气的研究现状及护 理措施综述如下。 1 俯卧位通气改善氧合的可能机制 ARDS患者肺部表现为弥漫性肺间质水肿,而且在肺内的分布不均匀,从而出现了重力 依赖区与非重力依赖区,而这两区的肺泡通气功能差距很大。基于这样的肺部病理特点, 俯卧位改善氧合的机制可能为 [2]:①改善肺部通气血流比值,使通气血流匹配;②通过俯卧位促进背侧肺泡复张,改善通气血流比值;③俯卧位使气管内分泌物由于重力作用得到良好的 引流;④心脏和纵隔对下垂肺区的压迫减少,从而增加通气量,改善病人的氧合状态。杨茂宪,施云超等[3]发现俯卧位通气不同程度地改善肺外原因性ARDS,与改善呼吸系统的顺应性,增大肺复张,促进气体交换,提高气体交换率,加快二氧化碳的清除有关,并改变炎 症因子表达,从而减轻肺水肿和肺部炎症反应。 2 俯卧位通气的禁忌症和并发症 明确血流动力学不稳定、急性出血、心率失常、妊娠、脊柱损伤、面部骨折、颅内压高、腹部手术为俯卧位通气的禁忌症。但是有学者Tracy等[3]报道说有脊柱损伤的患者只要 保持牵引状态、颅内压高者只要持续监测颅内压,以及腹部术后只要在测腹部加强衬垫, 均可以实施俯卧位,所以说禁忌是相对的。 由于病情危重的患者身上会有很多管路,以及患者处于镇静状态,所以在实施俯卧位时,会增加一定的难度。在临床实际工作中,可能会遇到气管插管脱出、动静脉留置管脱出、呼吸循环波动、颜面水肿、皮肤压疮、引流管路打折、扭曲、受压、移位、脱出等情况,但是Fridrich等[4]经过大样本随机对照研究表明,以上并发症的发生率很低,不到1%。如果在实施俯卧位通气的过程中,体位摆放不合适肯能会出现腹内压增高影响通气,肯能 会发生外周神经损伤、关节脱位、眼球或角膜损伤、眼眶周围或结膜水肿、黏稠分泌物阻 塞气管导管、鼻饲导管引起反流误吸、皮肤黏膜的压迫受损等[5]。也有研究显示俯卧位通 气时可以减少背部、臀部等长期受压而发生的危险性,从而降低压疮并发症的发生[6,7]。因 此对需长时间俯卧位通气的患者要加强护理及观察。 3 俯卧位通气的应用时机及持续时间

俯卧位通气的护理介绍

俯卧位通气在ARDS患者应用中的护理 赵 方

病史介绍 患者,张满初,男性,40岁,住院号:1027968,患者系“肾移植术后4月,胸闷,气短并加重1月”于2014年8月28日由东华医院转入我院SICU,患者入科时为镇静状态,双瞳孔等大等圆,直径2.5mm,对光反应迟钝,鼻插管深度26cm接呼吸机辅助呼吸,带入鼻肠管一根,双肺呼吸音粗,右肺下可闻及少量湿性罗音,心率:96次/分,入院诊断:巨细胞病毒性肺炎,ARDS,肺部感染,异体肾移植状态,高血压病(3级,极高危组)。

辅助检查: 2014-8-27 东莞东华医院胸部CT示:1、左肺上叶增殖,纤维化,钙化灶;2、双肺感染,不除外结核感染,小叶或肺段肺不张。 2014-8-29 床边胸片检查:1、双肺炎症,考虑双侧少量胸腔积液,建议治疗后复查;2、左上肺增殖纤维钙化灶;3、卧位心影增大,请结合临床; 2014-8-29血气分析:PH:7.44 ,PaCO2:31mmHg,PO2:67mmHg Lac:0.9mmol/L,氧和指数为98。 血细胞五类:WBC:11.36×10^9/L,RBC:3.17×10^12/L,Hb:100g/L

辅助检查: 急诊生化:钾:3.37mmol/L,钠:147mmol/L,氯:116mmol/L,尿素:28.1mmol/L,肌酐:208ummol/L,

治疗: 1、2014-8-29给予俯卧位持续呼吸机辅助通气,模式为 SIMV+PSV+PEEP. 2、2014-8-29给予CRRT治疗; 3、给予抗病毒,抗菌治疗; 4、给予营养支持治疗。

俯卧位通气护理常规

俯卧位通气护理常规 一、评估与观察要点 1.评估患者的生命体征、呼吸支持力度、镇静状态、维持药物、管道。 2.观察患者的意识、血氧饱和度,有无呼吸困难、缺氧症状,以及气管插管的刻度、咳嗽咳痰的情况,监测潮气量、分钟通气量和气道压。 3.观察约束部位、绳带固定部位、受压部位和骨突处有无压疮。 二、护理措施 1.操作前准备 (1)人力的准备∶根据患者的情况准备6-8人参与协助俯卧位通气,床头站1人指挥并负责头部,床两侧各站2-3人,另1人负责观察生命体征及摆放软枕。 (2)用物准备∶密闭式吸痰装置、软枕(3个)、软垫、翻身单、U型枕、护理垫、电极贴。 (3)患者准备∶暂停肠内营养液1小时并回抽胃管;吸净病人口鼻腔及气道分泌物,夹闭引流管妥善固定,保持呼吸道通畅,连接密闭式吸痰装置;对受压部位予以减压敷料保护。 2.实施∶分离电极贴,翻身单覆盖患者,将患者平移至床的一侧,将患者俯卧,面向一侧,胸部(软枕上缘平锁骨)、髋部(软枕置于髂前上棘与耻骨联合之间),小腿胫前各放一软枕,会阴部垫护理垫。

3. 转换体位成功后,安置好各管道,背部贴电极贴(位置同胸部),双上肢置于头两侧,掌面朝下,观察记录生命体征、呼吸机参数。 4.根据患者情况及时调整镇静用量,每2小时转动头部(双人操作),防止颜面部水肿及角膜损伤;定时检查上肢摆放位置,预防神经麻痹或关节僵硬,注意患者受压部位;妥善固定管道,防止管道受压、打折,脱落.观察并及时调整身体下软枕的位置及斜坡卧位的角度。 5.俯卧位通气期间密切观察患者生命体征变化及耐受情况,适时吸痰,监测血气等实验室指标,观察俯卧位通气效果。 6.注意观察并预防并发症的发生(低血压、气胸、青光眼、压疮、气管插管阻塞、反流、误吸)。 三、健康教育 1.进行俯卧位通气前与患者及家属进行有效沟通,使其了解治疗的必要性,征得家属及患者的同意,取得患者的配合。 2.俯卧位通气过程中安慰患者,减轻患者思想负担,增强患者战胜疾病的信心。

俯卧位通气的相关常识和操作指导

俯卧位通气得原理 俯卧位通气作为肺保护性策略得一种手段在ICU内广泛应用,其主要原理为有效改善通气血流比例,使背侧萎陷得肺泡复张,使肺及气管内分泌物在重力作用得到良好得引流,以及减少心脏与纵膈对下垂肺区得压迫 俯卧位通气得适应症 1.早期ARDS顽固性低氧血症得患者 2.机械通气得患者,在积极肺复张及适当得PEEP水平得基础上、 仍不能将吸氧浓度降至60%以下(PaO2/FiO2≥0、6。PEEP≥5),可考虑俯卧位通气。 3.气道引流困难患者,机械通气可促进塌陷肺泡复张,促进气道分泌 物引流。 俯卧位通气禁忌症 1.严重得血流动力学不稳定 2.颅内压增高 3.急性出血性疾病 4.颈椎脊柱损伤 5.骨科手术 6.近期腹部手术需要限制体位 7.妊娠不能耐受俯卧位姿势等 俯卧位通气并发症及注意事项 1.皮肤黏膜压迫受损

2.人工气道、动静脉管道及各种引流管得压迫、扭曲、移位、脱出。 3.注意患者气道得引流,防止气道阻塞。 4.颜面部水肿。 5.手臂位置不正确导致神经麻痹。 俯卧位通气操作步骤 1、操作前: (1)气道准备:吸尽口腔、鼻腔、咽喉与气管内得分泌物。 胃肠道准备:泵入肠内营养者暂停肠内营养,抽吸胃管查瞧有无 胃潴留、(体位翻转前0、5-1h暂停肠内营养避免翻动时反流、呕吐导致误吸、窒息等并发症)。 (2)管道准备:查瞧并加固各级管路防止脱出 ,从上至下依次 检查、 (3)皮肤准备:骨隆突及受压部位给予减压敷料保护(例如:额 头、鼻梁、下颌、肩胛、乳房、肋缘、髂嵴、膝盖、脚趾),头 部可采用U型硅胶枕。 (4)患者准备:评估患者配合程度,躁动患者适当约束,必要时 遵医嘱给予镇静与肌松药物,以减低患者得不安,建议RASS为-4至-5分。意识清楚得患者做好心理护理,提前取得信任与配合、 (5)监护准备:严密监测生命体征,适当提高吸氧浓度,待患者生 命体征相对平稳后方可实施俯卧位通气。 (6)物品准备:准备好中单,软枕、凹形枕等各种器具。准备好负 压、吸痰管等、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