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高中语文《先秦诸子选读》-第一单元《论语》选读电子版课文

高中语文《先秦诸子选读》-第一单元《论语》选读电子版课文

高中语文《先秦诸子选读》-第一单元《论语》选读电子版课文
高中语文《先秦诸子选读》-第一单元《论语》选读电子版课文

第一单元《论语》选读

一、天下有道,丘不与易也

1仪封人请见,曰:“君子之至于斯也,吾未尝不得见也。”从者见之。出曰:“二三子何患于丧乎?天下之无道也久矣,天将以夫子为木铎。”

《论语·八佾》2长沮、桀溺耦而耕。孔子过之,使子路问津焉。

长沮曰:“夫执舆者为谁?”

子路曰:“为孔丘。”

曰:“是鲁孔丘与?”

曰:“是也。”

曰:“是知津矣。”

问于桀溺。桀溺曰:“子为谁?”

曰:“为仲由。”

曰:“是鲁孔丘之徒与?”

对曰:“然。”

曰:“滔滔者天下皆是也,而谁以易之?且而与其从辟人之士也,岂若从辟世之士哉?”耰而不辍。

子路行以告。夫子怃然曰:鸟兽不可与同群吾非斯人之徒与而谁与?天下有道,丘不与易也。

《论语·微子》

3楚狂接舆歌而过孔子,曰:“凤兮凤兮!何德之衰?往者不可谏,来者犹可追。已而已而!今之从政者殆而!”

孔子下,欲与之言。趋而辟之,不得与之言。

《论语·微子》4子路从而后,遇丈人,以杖荷蓧。子路问曰:“子见夫子乎?”

丈人曰:“四体不勤,五谷不分,孰为夫子?”植其杖而芸。

子路拱而立。

止子路宿,杀鸡为黍而食之。见其二子焉。

明日,子路行以告。子曰:“隐者也。”使子路反见之。至,则行矣。

子路曰:“不仕无义。长幼之节,不可废也;君臣之义,如之何其废之?欲洁其身,而乱大伦。君子之仕也,行其义也。道之不行,已知之矣。”

《论语·微子》5子路宿于石门,晨门曰:“奚自?”子路曰:“自孔氏。”曰:“是知其不可而为之者与?”

《论语·宪问》

二、当仁,不让于师

1叔孙武叔毁仲尼。

子贡曰:“无以为也,仲尼不可毁也。他人之贤者,丘陵也,犹可逾也;仲尼,日月也,无

得而逾焉。人虽欲自绝,其何伤于日月乎?多见其不知量也。”

《论语·子张》2陈子禽谓子贡曰:“子为恭也,仲尼岂贤于子乎?”

子贡曰:“君子一言以为知,一言以为不知,言不可不慎也。夫子之不可及也,犹天之不可阶而升也。夫子之得邦家者,所谓立之斯立,道之斯行,绥之斯来,动之斯和。其生也荣,其死也哀,如之何其可及也?”

《论语·子张》

3颜渊喟然叹曰:“仰之弥高,钻之弥坚。瞻之在前,忽焉在后。夫子循循然善诱人,博我以文,约我以礼,欲罢不能。既竭吾才,如有所立卓尔,虽欲从之,末由也已。”

《论语·子罕》4子曰:“若圣与仁,则吾岂敢?抑为之不厌,诲人不倦,则可谓云尔已矣。”公西华曰:“正唯弟子不能学也。”

《论语·述而》5子曰:“当仁,不让于师。”

《论语·卫灵公》

6子曰:“二三子以我为隐乎?吾无隐乎尔!吾无行而不与二三子者,是丘也。”

《论语·述而》7子之武城,闻弦歌之声。夫子莞尔而笑,曰:“割鸡焉用牛刀?”

子游对曰:“昔者偃也闻诸夫子曰:‘君子学道则爱人,小人学道则易使也。’”

子曰:“二三子,偃之言是也!前言戏之耳。”

《论语·阳货》

8子见南子,子路不说,夫子矢之曰:“予所否者,天厌之!天厌之!”

《论语·雍也》9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

《论语·雍也》10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子曰:“以吾一日长乎尔,毋吾以也。居则曰‘不吾知也’如或知尔,则何以哉?”

子路率尔而对曰:“千乘之国,摄乎大国之间,加之以师旅,因之以饥馑,由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有勇,且知方也。”

夫子哂之。

“求,尔何如?”

对曰:“方六七十,如五六十,求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足民。如其礼乐,以俟君子。”“赤!尔何如?”

对曰:“非曰能之,愿学焉。宗庙之事,如会同,端章甫,愿为小相焉。”

“点,尔何如?”

鼓瑟希,铿尔,舍瑟而作,对曰:“异乎三子者之撰。”

子曰:“何伤乎?亦各言其志也。”

曰:“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

夫子喟然叹曰:“吾与点也!”

三子者出,曾皙后。曾皙曰:“夫三子者之言何如?”

子曰:“亦各言其志也已矣。”

曰:“夫子何哂由也?”

曰:“为国以礼,其言不让,是故哂之。”

“唯求则非邦也与?”

“安见方六七十、如五六十而非邦也者?”

“唯赤则非邦也与?”

“宗庙会同,非诸侯而何?赤也为之小,孰能为之大?”

《论语·先进》

11伯牛有疾,子问之,自牖执其手,曰:“亡之,命矣夫!斯人也而有斯疾也!斯人也而有斯疾也!”

《论语·雍也》

12颜渊死。子曰:“噫!天丧予!天丧予!”

《论语·先进》

13颜渊死,子哭之恸,从者曰:“子恸矣!”曰:“有恸乎?非夫人之为恸而谁为?”

《论语·先进》

三、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

1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论语·为政》2子曰:“不曰‘如之何、如之何’者,吾末如之何也已矣。”

《论语·卫灵公》

3子曰:“过而不改,是谓过矣。”

《论语·卫灵公》4子贡曰:“君子之过也,如日月之食焉。过也人皆见之,更也人皆仰之。”

《论语·子张》5子夏曰:“小人之过也必文。”

《论语·子张》6子曰:“人能弘道,非道弘人。”

《论语·卫灵公》7子曰:“躬自厚而薄责于人,则远怨矣。”

《论语·卫灵公》

8子夏为莒父宰,问政,子曰:“无欲速,无见小利。欲速则不达,见小利则大事不成。”

《论语·子路》9子曰:“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大车无輗,小车无軏,其何以行之哉?”

《论语·为政》10子贡问政,子曰:“足食,足兵,民信之矣。”子贡曰:“必不得已而去,于斯三者何先?”曰:“去兵。”

子贡曰:“必不得已而去,于斯二者何先?”曰:“去食。自古皆有死,民无信不立。”

《论语·颜渊》

11子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论语·子罕》12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论语·子罕》

四、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1颜渊问仁,子曰:“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颜渊曰:“请问其目?”子曰:“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

颜渊曰:“回虽不敏,请事斯语矣。”

《论语·颜渊》

2仲弓问仁,子曰:“出门如见大宾,使民如承大祭。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在邦无怨,在家无怨。”仲弓曰:“雍虽不敏,请事斯语矣。”

《论语·颜渊》

3樊迟问仁,子曰:“爱人。”

问知,子曰:“知人。”

樊迟未达,子曰:“举直错诸枉,能使枉者直。”樊迟退,见子夏,曰:“乡也吾见于夫子而问知,子曰:‘举直错诸枉,能使枉者直’,何谓也?”子夏曰:“富哉言乎!舜有天下,选于众,举皋

陶,不仁者远矣。汤有天下,选于众,举伊尹,不仁者远矣。”

《论语·颜渊》4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

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论语·卫灵公》5子贡曰:“如有博施于民而能济众,何如?可谓仁乎?”子曰:“何事于仁,必也圣乎!尧、舜其犹病诸!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能近取譬,可谓仁之方也已。”

《论语·雍也》

6子曰:“仁远乎哉?我欲仁,斯仁至矣。”

《论语·述而》7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

《论语·泰伯》8子曰:“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

《论语·卫灵公》9子曰:“不仁者不可以久处约,不可以长处乐。仁者安仁,知者利仁。”

《论语·里仁》

五、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1子曰:“富而可求也,虽执鞭之士,吾亦为之。如不可求,从吾所好。”

《论语·述而》2子问公叔文子于公明贾曰:“信乎,夫子不言,不笑,不取乎?”

公明贾对曰:“以告者过也。夫子时然后言,人不厌其言;乐然后笑,人不厌其笑;义然后取,人不厌其取。”

子曰:“其然?岂其然乎?”

《论语·宪问》

3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论语·述而》4子曰:“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贫与贱,是人之所恶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君子去仁,恶乎成名?君子无终食之间违仁,造次必于是,颠沛必于是。”

《论语·里仁》5子路问成人,子曰:“若臧武仲之知、公绰之不欲、卞庄子之勇、冉求之艺,文之以礼乐,亦可以为成人矣。”曰:“今之成人者何必然?

浙江省普通高中新课程实验语文学科教学指导意见之《〈论语〉选读》

浙江省普通高中新课程实验语文学科教学指导意见 《论语》选读 一、课程标准关于文化论著选读与专题研讨的教学目标 1.选读古今中外文化论著,拓宽文化视野和思维空间,培养科学精神,提高文化修养。以发展的眼光和开放的心态看待传统文化和外来文化,关注当代文化生活,能通过多种途径,开展文化专题研讨。思考人生价值和时代精神,增强使命感和责任感,努力形成自己的思想、行为准则。 2.借助工具书、图书馆和互联网查找有关资料,了解论著作者情况、相关背景和论著中涉及的主要问题,排除阅读中遇到的障碍。在整体了解论著内容的基础上,选读其中的重点章节,有侧重地进行探究学习,把握论著的主要观点和基本倾向,了解用以支撑观点的关键材料。 3.学习连用科学的思想方法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在阅读过程中注重反思,探究论著中的疑点和难点,敢于提出自己的见解,并乐于和他人交流切磋,共同提高。 4.关注现实生活和社会的发展,对感兴趣的问题进行思考,参考有关论著,学习对当代社会生活中的问题和中外文化现象作出分析和解释,积极参与先进文化的传播和交交流,提高自己的思考、交流能力和认识水平。 二、关于教读课文和自读课文 把《(论语>选读》的l5课分成教读课文和自读课文两类,主要考虑到三点原因:一是教学时间只有36课时,二是学生的古汉语和传统文化的基础尚浅.三是教师选修课教学的经验有待积累。为了减轻学生和教师的负担.规定10课为教读课文,5课为自读课文。自读课文让学有余力的学生在课外自学,建议不作为各类考试涉及的依据。5课自读课文分别为“待贾而沽”、“求诸已”、“出辞气远鄙倍”、“学以致其道”、“敬鬼神而远之”。 三、对于选修课教学和课型的建议 《论语》是用古代汉语记载下来的以语录式样呈现的中华文化的经典。从语言来说,它是古代汉语;从形式上说,它是古代特有的对话文体;从内容上说,它是传统文化的源头。所以《<论语>选读》应该考虑到三个层次的教学内容:文字、文章和文化。如下表: 就《<论语>选读》而言,语录的格局、对话的语体仅仅是古代文章格式的萌芽,所以教学建议着重是从语言文字和文化内涵这两个教学层次上作出说明的。该部分是对“教学要求”的具体体化,同时对教师在教学时需要注意的问题也作了提示。 选修课教学首先要有合宜的定位。它不同于大学中文系的古代文学选修课,不追求系统和深度;也不同于中学的必修模块教学,不必过于讲究字字落实,句句翻译。语言文字的理解和文化内涵的探究都要兼顾。应该说,语言文字的理解是基础,文化内涵的探究是结果。因此,教师要在教学中探索各种能够操作并且行之有效的课型。根据平时文言文教学的习惯,遵循选修课程的教育目标,借鉴各地选修课教学的成功经验,我们对《(论语)选读》的课型提出如下建议,仅供大家参考。 1.教师串讲课型:以文言文传统教读方法为主,在师生共同参与下,完成语言文字的理解和积累,进行思想文化的评析和探究。 2.主题讲座课型:规定一个文化主题(话题),以课文选段为材料,以教师讲座为主要形式,阐发课文内容,探讨该话题的文化意义。

先秦诸子选读名句默写精粹

《先秦诸子散文选读》文学常识及名句默写检测 一、文学常识: 1、孔子是家学派的创始人,与苏格拉底、佛陀、耶稣并称四大圣人。孔子思想核心是“”,其理想人格的核心是。孔子还有一个重要思想是,孔子张扬之德,即。反对“过”与“不及”。其代表作是语录体著作,此书与、、并称为“四书”。 2、《民为贵》选自,作者,被后世称为亚圣,和他均继承了儒家思想,但在人性论方面的主张却刚好相反。其学说包含三个内容:其一,在人性上他张扬;其二,在君、国、民方面,他宣扬;能反映此思想的语句是,,。其三,在治民方面,他提倡。在《乐民之乐,忧民之忧》一课中,能体现此思想,并与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语意相近的语句是:,。,。,,,。 3、在先秦诸子中,最奇特的一部著作是,又称,此书充满了意出尘外的想象,善用异彩纷呈的 来说理。作者庄子,是的另一位巨擘,他继承了的思想学说,他主张人要,。其基本底蕴是对。此书共33篇,分为,,。相传《内篇》是其本人所作,其中最著名的篇章是,追求精神上的绝对自由和超脱。在《无端崖之辞》一课中,讲了许多寓言故事,比如成语,比喻处在困境中,急待救援的人。如成语,比喻手法熟练,技艺高超,在此则寓言故事中,他举匠石和郢人的故事,抒发了知音难觅的感慨,请再举几个相似的例子,, 。 4、墨子,是墨家学派的创立者,他的核心思想是,他鼓吹天有意志,人间有鬼神并且灵验,其宗旨是促使人们兼相爱、交相利。 5、韩非子,是先秦学说当之无愧的集大成者,他继承了荀子的,常常用自己对人性的认识,来论证、以及势治的必然性和必要性。 6、荀子是先秦最后一位儒学大师,他有极强的,他弘扬了孔子的思想,并试图把伦理道德规范落实到法制当中。 7、提出“有无相生”观点的人是,姓,名,字,著有一书。此书又称,分上、下篇。上篇三十七章,又称,下篇四十四章,又称。《老子》思想的核心是“”。它是宇宙中的终极存在,它创造了万物;同时它还是一种的东西。9、先秦诸子的议论文之所以富有魅力,首先一个原因是,其次一个原因是。 二、名句默写: 1、子曰:“,则远怨矣!” 2、子曰:“由,,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 3、子曰:“饭疏食饮水,,乐亦在其中矣。,。” 4、子曰:“,不悱不发。,则不复也。” 5、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其何以行之哉? 6、孔子论述“学”与“思”关系的两句是:,。 7、子曰:“君子之于天下也,,,。” 8、,非道弘人。 9、子曰:“,是谓过也。”10、岁寒,。 11、子在川上曰:“,。”12、君子去仁,。君子无终食之间违仁,,。13、子曰:“无欲速,无见小利。,。” 14、,。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15、天时不如地利,。 16、,。寡助之至,亲戚畔之;,。17、,。敬人者,人恒敬之。18、,,天下可运于掌。 19、,,:此之谓大丈夫。20、,。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21、故有之以为利,。22、,跨者不行,,自是者不彰,;自矜者不长。 23、知人者智,。,自胜者强。24、大小多少,,,为大于其细。25、,生于毫末;九层之台,;千里之行,。26、是以兵强则灭,。,柔弱处上。27、,。是以圣人犹难之,故终无难矣。28、民之从事,。,则无败事。29、其安易持,,,其微易散。 30、默写: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 。 1、《论语》中体现小人和君子学习礼乐后有差异的语句是,。 2、在《论语》中,论述好学精神和教学态度的语句是,。

高中论语选读必背篇目

《论语》选读背诵段落译注评析 1、弟子问仁 (1)子贡曰:“如有博施于民而能济众,何如?可谓仁乎?”子曰:“何事于仁?必也圣乎!尧舜其犹病诸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能近取譬,可谓仁之方也已” 【译文】 子贡说:“假若有一个人,他能给老百姓很多好处又能周济大众,怎么样?可以算是仁人了吗?”孔子说:“岂止是仁人,简直是圣人了!就连尧、舜尚且难以做到呢至于仁人,就是要想自己站得住,也要帮助人家一同站得住;要想自己过得好,也要帮助人家一同过得好凡事能就近以自己作比,而推己及人,可以说就是实行仁的方法了” 【注释】 (1)施:旧读shì,动词 (2)众:指众人 (3)尧舜:传说中上古时代的两位帝王,也是孔子心目中的榜样儒家认为是“圣人” (4)病诸:病,担忧诸,“之于”的合音 (5)夫:句首发语词 (6)能近取譬:能够就自身打比方即推己及人的意思 (2)颜渊问仁.子曰:“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颜渊曰:“请问其目。”子曰:“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颜渊曰:“回虽不敏,请事斯语矣。” 【译文】 颜渊问怎样做才是仁孔子说:“克制自己,一切都照着礼的要求去做,这就是仁一旦这样做了,天下的一切就都归于仁了实行仁德,完全在于自己,难道还在于别人吗?”颜渊说:“请问实行仁的条目”孔子说:“不合于礼的不要看,不合于礼的不要听,不合于礼的不要说,不合于礼的不要做”颜渊说:“我虽然愚笨,也要照您的这些话去做” 【注释】 (1)克己复礼:克己,克制自己复礼,使自己的言行符合于礼的要求 (2)归仁:归,归顺仁,即仁道 (3)目:具体的条目目和纲相对 (4)事:从事,照着去做 (3)仲弓问仁子曰:“出门如见大宾,使民如承大祭;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在邦无怨,在家无怨”仲弓曰:“雍虽不敏,请事斯语矣” 【译文】 仲弓问怎样做才是仁孔子说:“出门办事如同去接待贵宾,使唤百姓如同去进行重大的祭祀,(都要认真严肃)自己不愿意要的,不要强加于别人;做到在诸侯的朝廷上没人怨恨(自己);在卿大夫的封地里也没人怨恨(自己)”仲弓说:“我虽然笨,也要照您的话去做” 【注释】 (1)出门如见大宾,使民如承大祭:这句话是说,出门办事和役使百姓,都要像迎接贵宾和进行大祭时那样恭敬严肃 (2)在邦无怨,在家无怨:邦,诸侯统治的国家家,卿大夫统治的封地 (3)事:从事,照着去做 【评析】 这里是孔子对他的学生仲弓论说“仁”的一段话他谈到了“仁”的两个内容一是要他的学生事君使民都要严肃认真,二是要宽以待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只有做到了这两点,就向仁德迈进了一大步“己所不欲,勿

[高中语文]经典原文1 《论语》十则

古有“半部论语治天下”之说,今人也认为“孔子是全世界各民族的光荣”。而老子同样是一位智者,被誉为“中国哲学之父”,其辩证法体现出的清醒、冷静、理智的处世态度,更是一种中国式智慧。以孔子和老子为代表的儒家和道家思想是中国传统思想的主流,千百年来儒道互补,相克相融,不仅涵养了世代中国人的灵魂,而且在世界上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论语》中所记孔子循循善诱的教诲之言,或简单应答,点到即止;或启发论辩,侃侃而谈;行文富于变化,娓娓动人,而且教给了后人为人处世的道理。 《老子》又称《道德经》,是中国古代先秦诸子分家前的一部著作,为其他诸子所共仰,是道家思想的主要来源,被奉为道教的根本经典。 《论语》与《易经》《黄帝四经》《老子》《庄子》,共为中华民族的几部源头性经籍,它们不仅是道德和文化的重要载体,而且是古代圣哲修身明德、体道悟道、天人合一后的智慧结晶。 1.了解儒、道两家学说的基本思想,理解一些比较重要的概念,如“仁”“礼”“义”“孝”“道”“自然”“无为”等,并能有自己的体会。 2.对儒、道两家学说的影响及其互补性有一个整体的认识。 3.理解所选课文的主要思想,熟读、背诵一些片段。 经典原文1《论语》十则 ◎走近先贤 儒家学派创始人——孔子 1.生平简介 孔子(公元前551~前479),名丘,字仲尼,春秋时期鲁国人。我国 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政治家,儒家学派创始人。 孔子曾任鲁国司寇,后携弟子周游列国,入东周向老子请教。由于 身处乱世,他所主张的仁政没有施展的空间,政治上不得意,最终返回

鲁国,专心执教。 2.主要成就 (1)教育:孔子打破了教育垄断,开创了私学先河,弟子多达三千人,贤弟子七十二人。 (2)著作:相传他曾修《诗》《书》,订《礼》《乐》,序《周易》,作《春秋》。《春秋》成为我国第一部编年体历史著作。 3.地位影响 自汉代以后,封建统治者一直把孔子尊为圣人。孔子大半生时间从事传道、授业、解惑的工作,被尊称为“至圣先师,万世师表”。现在,他被列为“世界十大文化名人”之首。 ◎背景呈现 孔子所处的社会,是动荡的社会;所处的时代,是变革的时代。春秋时期,周王室日益衰微,各诸侯之间的争霸战争连年不断,给劳动人民带来了严重的灾难,但在客观上也促进了民族融合,加快了统一的步伐。此时为了变革社会现实,挽救统治者灭亡的命运,孔子建立了宽宏博大的思想体系,其核心就是“仁”(爱人),而“仁”的核心就是推己及人的忠恕之道。孔子从“仁”的主张出发,政治上要求实行德政,重视教化;经济上惠民,使民“足食”。为了把德政变为现实,孔子信奉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自我实现的四部曲,突出道德修养和政治的有机结合。在孔子看来,言行中的道德是最尖锐、最重要的问题。因此,在整部《论语》中,几乎每一篇都有关于修养身心、提高自身道德水平的论述。 ◎国学链接 [文学常识] 语录体经典——《论语》 《论语》是孔子弟子及再传弟子把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语录和思 想记录下来,整理编成的儒家学派经典著作。 《论语》以语录体和对话文体为主,叙事体为辅,记录孔子及其 弟子的言行,集中体现了孔子的政治主张、伦理思想、道德观念及教 育原则等。与《大学》《中庸》《孟子》并称“四书”。 “论语”的“论”是编撰之意,“语”是言论、经典语句、箴言, “论语”就是“编撰(先师孔子的)语言”。 《论语》中颇多言简意赅、富于哲理性和启发性的语句。如“学 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等,流传后世,成为人们常用的成语、格言。 [文化常识] 古代君子标准 《礼记》曰:“博闻强识而让,敦善行而不怠,谓之君子,君子不尽人之欢,不竭人之忠,以全交也。”用白话文说是:见闻广博,记忆强健,并且很谦让;敦厚善良,身体力行

先秦诸子选读第一单元测试题及答案

第一单元 命题人:宝鸡铁一中沈静 班级 ------------- 姓名------------ 第Ⅰ卷(28分) 一、(18分,每小题2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部正确的一组是 A.颛臾(duān )后羿(yì)社稷(jì)鳏寡孤独(guān )B.阙如(quē)期功(qī)弑君(shì)鲜为人知(xiān)C.忝居(tiǎn)怃然(wǔ)击磬(qìng)荷枪实弹(hè)D.孝弟(tì)忠恕(shù)左衽(rèn)被发行吟(bèi)2、下列词语中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狩猎修葺钻燧改火及及可危B.渎职沮丧礼崩乐坏克己复礼C.迂阔肇始譬如北辰治丝益棼D.陪臣轻裘始作俑者待价而沽3、下列各句中有语病的一句是() A.在春秋战国时代,许多政治家和士人都充斥急功近利的情绪,他们提出了许多政治策略和措施都是短视的。 B.孔子认为拯救道德人心才是解决社会问题的根本,他的主张被人们视为迂腐。C.孔子在奔走于列国之间的年代里,曾多次受到暴力威胁,每次他都以坚定的信心克服了困难。 D.无论历史条件还是自身条件,孔子若实现改造社会的理想,其困难都比汤、武大得多。

4、下列画线的成语使用不当的一项是( ) A.保垒是最容易从内部攻破的,我们如果不加强廉政建设,就会祸起萧墙,自己搞垮自己。 B.比赛开始了,远动员们陈力就列,发令枪一响,就箭一般地向前跑去。 C.20世纪90年代,社会主义思想阵营日益巩固,资产阶级思想阵营分崩离析。 D.片面追求升学率,只能培养出四体不勤,五谷不分的书呆子,于国于民都有害处。 5、对下列古代文化知识解说恰当的一项是( ) A.千乘之国,指国力强大的国家。古时四匹马拉的一辆车称一乘。 B.“萧墙”指国君官门内当门的照壁,“有国者”、“有家者”分别指国君和诸侯。 C.古代认为大伦有五条,即君臣有思、父子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 D.“四体不勤”中的“四体”指头、手、身、脚;“五谷不分”中的“五谷”指稻、黍、稷、麦、菽。 6、对下列文学知识解说错误的一项是( ) A.《论语》是记录孔子及弟子言行的一部语录体著作,也是有关儒家思想的最重要的著作。 B.《论语》由孔子编写,全书共20篇;孔子,春秋时期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 C.《论语》的内容涉及政治、教育、文学、哲学以及立身处世的道理等多方面。 D.“四书”指《大学》、《中庸》、《论语》、《孟子》。 7、下列各句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A.居其所而众星共之 B.今女安,则为之 C.使子路反见之 D.泛爱众而亲仁 8、下列各句和“欲洁其身,而乱大伦”中词类活用方式相同的一项是()A.愿无伐善,无施劳 B.既来之,则安之

苏教版《论语孟子选读》全文翻译

1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译文】孔子说:“学习并且不断温习,不是很愉快的事吗?有朋友从远方来,不是很高兴吗?人家不了解我,我也不怨恨,这样的人不是君子吗?” 2 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 【译文】孔子说:“君子饮食不求满足,居处不求舒适,勤勉做事而说话谨慎,到有贤德的人那里去匡正自己,可以说是好学的了.” 3 子贡曰:“贫而无谄,富而无骄,何如?”子曰:“可也;未若贫而乐,富而好礼者也.” 子贡曰:“诗云:‘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其斯之谓与?”子曰:“赐也,始可与言《诗》已矣,告诸往而知来者.” 【译文】子贡说:“贫穷而不谄媚,富有却不骄傲自大,怎么样?”孔子说:“可以了;但是还不如贫穷而乐于道,有钱却谦虚好礼的好.” 子贡说:“《诗经》说:‘既像雕刻骨器,又像雕刻象牙;既像雕琢玉,又像雕刻石一样下功夫,大概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吧?’”孔子曰:“子贡啊,现在可以和你讨论《诗经》了,提起学过的知识,你就知道将来要学的知识,并有所发挥.” 4 子曰:“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 【译文】孔子说:“不怕别人不了解我,就怕自己不了解别人.” 5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矩.” 【译文】孔子说:“我十五岁立志学习,三十岁立足于社会,四十掌握了各种知识,五十岁了解并顺应了自然规律,六十岁对耳闻的东西能融会贯通,七十岁可以随心所欲,又不超越礼的准则” 6 子曰:“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 【译文】孔子说:“君子普遍地团结人而不相互勾结;小人相互勾结而不能普遍地团结人.” 7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译文】孔子说:“只读书而不深入思考就会茫然无所知;只是空想而不读书就会产生疑惑.” 8 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译文】孔子说:“看见贤德的人就要想着向他看齐,看见不贤德的人就要自己内反省是否有和他一样的行为.” 9 子曰:“道不行,乘桴浮于海.从我者,其由与?”子路闻之喜.子曰:“由也好勇过我,无所取材.”【译文】孔子说:“礼乐之道如果不能推行,我就乘竹筏漂浮到海外去.跟从我的人,就只有仲由了吧?”子路听了很高兴.孔子又说:“仲由好勇超过了我,这就没有什么可取的了.” 10 子贡问曰:“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子曰:“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译文】子贡问道:“卫国的大夫孔文子为什么称他的谥号为‘文’呢?”孔子说:“他聪敏而又虚心好学,不以请教别人为耻,所以才称他为‘文’呀.” 11 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 【译文】孔子说:“贤良啊,颜回!一个竹筐盛饭,一个瓜瓢喝水,住在小巷子里,别人都忍受不了贫困的忧患,颜回却不改变他自身的快乐.贤良啊,颜回.” 12 子曰:“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译文】孔子说:“质朴多于文彩就会显得粗野,文彩多于质朴就会流于浮华.文彩与质朴搭配适中,才能成为君子.” 13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译文】孔子说:“对于任何事情了解它的人不如喜爱它的人,喜爱它的人不如以它为乐的人.” 14 子曰:“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

高中语文《先秦诸子选读》-第一单元《论语》选读电子版课文

第一单元《论语》选读 一、天下有道,丘不与易也 1仪封人请见,曰:“君子之至于斯也,吾未尝不得见也。”从者见之。出曰:“二三子何患于丧乎?天下之无道也久矣,天将以夫子为木铎。” 《论语·八佾》2长沮、桀溺耦而耕。孔子过之,使子路问津焉。 长沮曰:“夫执舆者为谁?” 子路曰:“为孔丘。” 曰:“是鲁孔丘与?” 曰:“是也。”

曰:“是知津矣。” 问于桀溺。桀溺曰:“子为谁?” 曰:“为仲由。” 曰:“是鲁孔丘之徒与?” 对曰:“然。” 曰:“滔滔者天下皆是也,而谁以易之?且而与其从辟人之士也,岂若从辟世之士哉?”耰而不辍。 子路行以告。夫子怃然曰:鸟兽不可与同群吾非斯人之徒与而谁与?天下有道,丘不与易也。 《论语·微子》

3楚狂接舆歌而过孔子,曰:“凤兮凤兮!何德之衰?往者不可谏,来者犹可追。已而已而!今之从政者殆而!” 孔子下,欲与之言。趋而辟之,不得与之言。 《论语·微子》4子路从而后,遇丈人,以杖荷蓧。子路问曰:“子见夫子乎?” 丈人曰:“四体不勤,五谷不分,孰为夫子?”植其杖而芸。 子路拱而立。 止子路宿,杀鸡为黍而食之。见其二子焉。 明日,子路行以告。子曰:“隐者也。”使子路反见之。至,则行矣。

子路曰:“不仕无义。长幼之节,不可废也;君臣之义,如之何其废之?欲洁其身,而乱大伦。君子之仕也,行其义也。道之不行,已知之矣。” 《论语·微子》5子路宿于石门,晨门曰:“奚自?”子路曰:“自孔氏。”曰:“是知其不可而为之者与?” 《论语·宪问》 二、当仁,不让于师 1叔孙武叔毁仲尼。 子贡曰:“无以为也,仲尼不可毁也。他人之贤者,丘陵也,犹可逾也;仲尼,日月也,无

先秦诸子名句默写

先秦诸子选读情景式默写 1.孔子说要用启发式教学,要培养学生举一反三的能力的句子是:,。,。 2.君子无论是急促、仓促中,还是受磨难、挫折时,都会按照仁的要求去做:,,。 3. 孔子说做人不能不讲诚信的句子是:,。 4. 孔子在《论语·子路》中强调做事不要图快,不要只见眼前小利的两句是:,。 5. 孔子表达“严于己,宽于人”的句子是:, 。 6.孔子认为要实事求是,不要不懂装懂的句子是: ,,。 7.《论语·卫灵公》中阐述儒家对人与道的基本看法的两句是: ,。 8.孔子在《论语·学而》中表达做事要勤勉,做人接近有道德的人的句子是:,。9.《论语·子罕》中颜渊对孔子之道赞叹的两句: ,。 10.孔子告诫读书人须有远大抱负和坚强意志,因为他社会责任重大,前路漫长的句子:,。 11.《论语·卫灵公》中表达有志于仁德之士,把仁德看得比自己的生命重要的句子:,,。 12. 曾皙描绘暮春咏归图的句子:,,, ,,,。

13.孔子是如何指导弟子颜渊学习的:,。 14.陶渊明在《归去来兮辞》中化用了《论语》中的“,”,表达以往的不能挽救,将来的还可以补回。 15.《论语》中,“”一句告诉我们,一味读书而不思考,就会失去主见。 16.孔子在《论语·里仁》中告诫人们要向有德行的人看齐,同时认真反省自身缺点的句子是:,。 17. 在《论语·卫灵公》中,孔子强调有了错误不可怕,可怕的是坚持错误不加改正的句子:,。 18. 孔子以大车小车为喻,阐明为人治国要讲诚信的句子是: ,,。 19. 能表现孔子勇于承担社会责任,积极参与社会变革的句子是:,。 20. 论语》中讲在艰难困苦的环境中才能考验出一个人坚强不屈的品质的句子是:,。 21.《论语》告诉我们面对别人的误会,我们应该, 。 22.《论语》中曾子每天从哪些方面来反省自己, ,。 23. 孔子在《论语·卫灵公》中“,”,用比喻的修辞形象的说明要做好一件事,准备工作是非常重要的。 24. 青年担当着国家社会兴盛的重责,应当以《论语·泰伯》曾子所说的“,”自勉。

先秦诸子选读中论语》翻译

第一单元:《论语》选读 第一课:天下有道,丘不与易也 1.仪这个地方镇守边界的官员请求把自己引见(给孔子),说:“到这个地方的君子,我不曾有不得见面的。”随行的弟子把他引见给了孔子。这位官员出来,说:“诸位何必为孔子丧失(官位)担忧呢天下没有德政已经很久了,上天将借夫子来宣扬大道。” 2.长沮、桀溺(两个在水洼地里劳动的高大魁梧的人)并力一起耕种,孔子从那儿经过,叫子路去打听渡口。 长沮说:“那个手拉缰绳驾御车马的人是谁啊” 子路道:“是孔丘。” (长沮)说:“是鲁国的孔丘吗” (子路)道:“是的。” (长沮)说:“这人吗,早就知道渡口在哪儿啦!” (子路又)问桀溺。桀溺说:“你是谁啊” (子路)道:“是仲由。” (桀溺)说:“你是鲁国孔丘的弟子吗” (子路)回答说:“是。” (桀溺)说:“天下到处都是像洪水(一样混乱的情形),你与谁改变它况且你与其追随(孔子这样的)避人之士,怎么比得上追随(我们这些)避世之士呢”(桀溺)用耰松土,没停下(手中的活儿)。 子路走去把(事情)告诉(老师)。夫子怅然若失地说:“人不可以跟鸟兽同群,我不跟世间众生(在一起),又跟谁(在一起)呢(如果)天下政治清明,(我)孔丘(就)不会参与到变革中了。” 3.楚国狂人接舆唱着歌走过孔子(的车子),说:“凤啊凤啊!你的德行怎么这么衰微呀过去的不能挽回,将来的还可以赶得上。(劝你)算了吧,算了吧!现在参与政治事务的人危险啊!” 孔子下(车),想要跟他说点什么。(接舆)快步走着躲避孔子,(孔子)没法同他说活。 4.子路跟随(孔子)而落在后面,遇到一位老年男子,用拐杖背着除草的农具。子路问道:“您见到我老师了吗” 老人说:“四肢不劳动,五谷分不清,谁是老师”把他的拐杖插在田头,开始锄草。 子路两手在胸前相合(恭敬地)站着。 (老人)留子路住下来,杀了鸡做了黍米饭来给他吃,把他的两个儿子引见给子路。 第二天,子路赶上了,把(这事儿)告诉(孔子)。孔子说:“(这是)隐士啊。”让子路返回去见这位老人。(子路)到(那里),(老人)却(已经)走了。 子路说:“不出来做官,就违背了臣对君应当秉持的原则。长幼的礼节不能废弃,君臣的义又怎么能废弃呢(老人家)想使自己保持清白,却破坏了君臣间的根本行为准则。君子做官,(目的是)推行道术。至于道术不能推行,我们已经知道了。” 5.子路在石门外住了一宵(第二天清早进城)。早晨看守城门的人说:“从哪儿(来啊)”子路说:“从孔家来。”守门人说:“就是那位知道做不到却还要去做的人吗” 第二课:当仁,不让于师 1.鲁国大夫叔孙武叔毁谤仲尼。 子贡说:“这样做没有用啊!仲尼是不可毁谤的。他人的才德是丘陵,还可以超越;仲尼(的才德),是太阳月亮,没法超越。人即使要断绝自己(与太阳月亮的关系),那对太阳月亮有什么损害呢只显示出他不自量罢了!” 2.陈亢(字子禽)对子贡说:“你是谦恭呵,孔子难道比你有才德吗”

浙江省高中语文论语选读默写

《<论语>选读》默写检测 1.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有耻且格。 2.丘也闻有国有家者,,。 3.夫如是,,。既来之,则安之。 4.今由与求也相夫子,,,而谋动干戈于邦内。 5.吾恐季孙之忧,,。 6. ,;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7.克己复礼为仁。,。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 8.子曰:“,,非礼勿言,非礼勿动。” 9.孔子谓季氏:“八佾舞于庭,,?” 10. ,;天下无道,则礼乐征伐自诸侯出。 11. ,。君子于其言,无所苟而已矣。 12.凤兮!凤兮!何德之衰?,。 13.不仕无义。长幼之节,不可废也;,? 14.欲洁其身,而乱大伦。,。 15.弟子入则孝,出则弟,,。 16.子路曰:“愿闻子之志。”子曰:“老者安之,,。” 17.子曰:“志士仁人,,。” 18. ,,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19.饭疏食,饮水,,。 20.女奚不曰,其为人也,,,不知老之将至云尔。 21. ,;知者动,仁者静;知者乐,仁者寿。 22. ,。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 23. ,,友便佞,损矣。 24.子曰:“,,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25.子曰:“求也退,故进之;,。” 26.子游对曰:“昔者偃也闻诸夫子曰:‘,。’” 27. ,;瞻之在前,忽焉在后。 28. ,,约我以礼,欲罢不能。 29.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咏而归。 30.子贡问:“师与商也孰贤?”子曰:“,。”

《<论语>选读》默写检测 1.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 2.丘也闻有国有家者,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 3.夫如是,故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既来之,则安之。 4.今由与求也相夫子,远人不服而不能来也,邦分崩离析而不能守也,而谋动干戈于邦内。 5.吾恐季孙之忧,不在颛臾,而在萧墙之内也。 6.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7.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 8.子曰:“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 9.孔子谓季氏:“八佾舞于庭,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 10.天下有道,则礼乐征伐自天子出;天下无道,则礼乐征伐自诸侯出。 11.故君子名之必可言也,言之必可行也。君子于其言,无所苟而已矣。 12.凤兮!凤兮!何德之衰?往者不可谏,来者犹可追。 13.不仕无义。长幼之节,不可废也;君臣之义,如之何其废之? 14.欲洁其身,而乱大伦。君子之仕也,行其义也。 15.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 16.子路曰:“愿闻子之志。”子曰:“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 17.子曰:“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 18.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19.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 20.女奚不曰,其为人也,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 21.知者乐水,仁者乐山;知者动,仁者静;知者乐,仁者寿。 22.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 23.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佞,损矣。 24.子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25.子曰:“求也退,故进之;由也兼人,故退之。” 26.子游对曰:“昔者偃也闻诸夫子曰:‘君子学道则爱人,小人学道则易使也。’” 27.仰之弥高,钻之弥坚;瞻之在前,忽焉在后。 28.夫子循循然善诱人,博我以文,约我以礼,欲罢不能。 29.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 30.子贡问:“师与商也孰贤?”子曰:“师也过,商也不及。”

《先秦诸子选读》名句默写答案

《论语》选读名句 1、凤兮!何德之衰?往者不可谏,来者犹可追 2、鸟兽不可与同群,吾非斯人之徒与而谁与?天下有道,丘不与易也。 3、丈人曰: “四体不勤,五谷不分,孰为夫子?” 4、不仕无义。长幼之节,不可废也;君臣之义,如之何其废之?欲洁其身,而乱大伦。君子之仕也,行其义也。道之不行,已知之。 5、仰之弥高,钻之弥坚;瞻之在前,忽焉在后。 6、子曰: “当xx,不让xx。” 7、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8、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 9、他人之贤者,丘陵也,犹可逾也;仲尼,日月也,无得而逾焉。 10、君子一言以为知,一言以为不知,言不可不慎也。夫子之不可及也,犹天之不可阶而升也。 11、君子学道则爱人,小人学道则易使也。 12、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13、、君子之过也,如日月之蚀焉。过也,人皆见之;更也,人皆仰之。 人能xx道,非道xx人。 14、无欲速,无见小利。欲速则不达,见小利则大事不成。 15、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大车无輗,小车无軏,其何以行之哉?

“岁寒,然后知xx之后凋也。” 17、子在xx曰: “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18、出门如见大宾,使民如承大祭。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在邦无怨,在家无怨。” 19、举直错诸枉,能使枉者直。 20、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能近取譬,可谓仁之方也已。 21、xx曰: “士不可以不xx,任重而道远。” 22、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 23、君子xx,小人xx。 24、君子无终食之间违仁,造次必于是,颠沛必于是。 25、夫子时然后言,人不厌其言;乐然后笑,人不厌其笑;义然后取,人不厌其取。 126、君子义以为上,君子有勇而无义为乱,小人有勇而无义为盗。 27、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28、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29、贤贤易色,事父母能竭其力,事君能致其身,与朋友交言而有信. 30、子曰: “xx学者为己,今之学者为人。”

高中语文选修课程《〈论语〉选读》教学参考资料全

高中语文选修课程《〈论语〉选读》备课、教学参考 本学期我省、我市高中将开设选修课程《〈论语〉选读》,本人对教材作了一些整理、归纳,并结合现实,就如何开展教学,谈了自己的看法,供教师备课、教学参考,请各位提出宝贵意见。 一、为政以德 [课文理解]“德”与“礼”是孔子治国为政的主要主。“德”是对个人要求,以“仁”为核心。对统治者而言,应该执行“仁政”,对百姓不过分压迫剥削,这客观上对百姓有利。“礼”包含两方面的意思,一是制度,孔子提倡以“伦理”为基础的严格的“等级”制,作为治理国家的规;二是个人之“礼”,即处理人与人之间关系的个人准则,服从于制度之“礼”。在这一指导思想下,在本章选择的几段语录中,孔子提出了如何处理“德”与“刑”(法)之间关系,提出了“富民”(物质文明)、“教民”(精神文明)的关系,强调“仁”为基础的个人道德要求等。 ?孔子这一思想对今天来说,仍有启发和借鉴。古代的“德治”是建立在“人治”基础上 的一种政治理想体系,与今天的“以德治国”有本质的区别。它虽在一定程度上对统治者有约束作用,但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它与、法治是不兼容的。但它作为“法治”的辅佐,建立一定的道德标准来规人(包括统治者与百姓)的行为,以实现社会的稳定,这种做法还是有其积极的意义,对今天也有借鉴作用,值得研究总结。 今天提出“以徳治国”的意义:“ 以德治国”是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总框架下的以、法制为前提的治国方略、措施,人民是“以德治国”的主体,根本目的是为“依法治国”奠定良好的伦理道德体系,以实现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目标。 ?(一)“德治”与“法治”犹如鸟之双翼,其关系: 1、从两者实质看,并不互相排斥,而是互相兼容、联系的。“法治”属于政治建设, 是规 人们行为准则的强制性的“外律”、“他律”,其主要功能是“惩恶”,对道德建设有引导作用,也是道德建设的保证,对人们的道德观念养成有培养和引导作用。“德治”属于思想建设,是规人们行为准则、自觉遵守社会秩序的“律”、“自律”,其主要功能是“扬善”,它是立法的基础,是保证和调节各行各业人们生活、工作的重要因素,它可以解决许多法律无法解决的问题,它可以提升人们的思想境界。 2、从具体容看,法律中有道德,有的法律本身以道德判断为基础;而道德中也有守法、

高中语文《论语》赏析

“中庸”是孔子思想的哲学基础 ——《论语》欣赏之一 “中庸”是孔子思想的哲学基础 一、孔子思想里有没有哲学 所谓哲学,就是对事物总的、根本的认识。而对事物不同的认识决定不同的思想体系,换句话说,就是任何思想都有它的哲学基础,比如辩证法是老子思想的哲学基础,相对论是庄子思想的哲学基础,性本恶是荀子、韩非子思想的哲学基础,性本善是孟子思想的哲学基础,“空”是佛的哲学基础,实用主义是美国人的哲学基础,等等。 那么,孔子思想的哲学基础是什么呢?有观点认为,孔子思想里面没有哲学,王 国维说:“孔子于《论语》二十篇中,无一语及于形而上学者,其所谓…天?不过是通俗之语。”(王国维《老子之学说》)黑格尔说:“孔子只是一个实际的世间智者,在他那里思辩的哲学是一点也没有的。”(〈哲学史讲演录〉)格鲁伯也认为孔子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哲学家,他对形而上学问题完全没有理解,他甚至也不是道德哲学家,而只是一个道德说教者。 不错,孔子确实不是一个专业的哲学家,他与老子不同,老子《道德经》不谈具体的人和事,是高度的抽象,而孔子说得很具体,具体到生活的每一个细节,往往就事论事,但我们不能因此说孔子思想里没有哲学。 有一次,子贡问孔子:“子张和子夏哪一个聪明?”孔子回答说:“子张的聪明 过了头,子夏不够聪明。”子贡说:“那就是说子张比子夏聪明。”孔子说:“不,聪明过了头和不够聪明一样。”(子贡问:“师与商也孰贤?”子曰:“师也过,商也不及。”曰:“然则师愈与?”子曰:“过犹不及。”《论语-先进》) 孔子的全部哲学就在这简短的对话中。

我们知道喝咖啡可以提神醒脑,但一杯没有效果,三杯又影响睡眠,两杯则恰到好处。 炒股票也一样,你从市场购入一支十元的股票,整天盯着股票行情看,等待升值,当升到十五元时还不出手,因为你的希望值是二十元,可是到十八元时开始回落,最后降到八元,只好割肉止损。 因此说,三杯不是最佳选择,二十元也不是最佳选择,最佳选择不是越多越好, 不是在事物的顶端(特殊情况除外),而是在中间的某个点上,这就是孔子的“中庸之道”,孔子的哲学,“对立统一”在其中,“相反相成”在其中,“一分为二”在其中,“物极必反”也在其中。 孔子不是哲学家,他不研究哲学,但他用哲学。 二、中庸是孔子终身奉行的人生哲学 在《论语》中,孔子有一句终身奉行的格言,那就是“已所不欲,勿施与人。”——自己不想做 的事,也不要让别人去做(《论语-公冶长》),这是众所周知的,孔子还有一个 终身奉行的原则,人们未必了解。 一次,孔子对子贡说:“赐啊,你以为我知识渊博吗。”子贡问:“难道不是吗?”孔子回答说:“不是的,我只是用一样东西贯穿始终。”(子曰:“赐也,女以予多为学而识之者与?”对曰:“然非与?”曰:“非也,予一以贯之。”《论语-卫灵公》) 这个“一以贯之”的东西是什么,孔子没有说明。

人教《先秦诸子选读》名言名句整理(含解释)

人教《先秦诸子选读》名言名句整理(含解释)《论语》名句 、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b5E2R。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为以师矣.”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子曰:“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 、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子曰:“知者乐水,仁者乐山,知者动,仁者静.知者乐,仁者寿.” 、子曰:“已欲立而立人,已欲达而达人.能近取譬,可谓仁之方也已.”(凡事能就近以自己作比,而推己及人,可以说就是实行仁地方法了.)p1Ean。 、子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而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教导学生,不到他想弄明白而不得地时候,不去开导他;不到他想出来却说不出来地时候,不去启发他.教给他一个方面地东西,他却不能由此而推知其他几个方面地东西,那就不再教他了.)DXDiT。 、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子曰:“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忧愁).” 、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仁重而道远.仁以为已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 、子曰:“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君子讲求和谐而不同流合污,小人只求完全一致,而不讲求协调.)RTCrp。 、子贡问曰:“有一言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已所不欲,勿施于人.” 、子曰:“当仁,不让于师.”“道不同,不相为谋.”“小不忍,则乱大谋.”“人无远虑,必有近忧.” 、凤兮凤兮!何德之衰?往者不可谏,来者犹可追. 、子曰:“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小人反是.”(君子成全人家地好事,不帮助别人做坏事,小人相反)

苏教版论语孟子选读全文翻译

苏教版论语孟子选读全 文翻译 集团文件发布号:(9816-UATWW-MWUB-WUNN-INNUL-DQQTY-

1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译文】孔子说:“学习并且不断温习,不是很愉快的事吗?有朋友从远方来,不是很高兴吗?人家不了解我,我也不怨恨,这样的人不是君子吗?” 2 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 谓好学也已.” 【译文】孔子说:“君子饮食不求满足,居处不求舒适,勤勉做事而说话谨慎,到有贤德的人那里去匡正自己,可以说是好学的了.” 3 子贡曰:“贫而无谄,富而无骄,何如?”子曰:“可也;未若贫而乐, 富而好礼者也.” 子贡曰:“诗云:‘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其斯之谓与?”子曰:“赐也,始可与言《诗》已矣,告诸往而知来者.” 【译文】子贡说:“贫穷而不谄媚,富有却不骄傲自大,怎么样?”孔子说:“可以了;但是还不如贫穷而乐于道,有钱却谦虚好礼的好.” 子贡说:“《诗经》说:‘既像雕刻骨器,又像雕刻象牙;既像雕琢玉, 又像雕刻石一样下功夫,大概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吧?’”孔子曰:“子贡啊,现在可以和你讨论《诗经》了,提起学过的知识,你就知道将来要学的知识,并有所发挥.” 4 子曰:“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 【译文】孔子说:“不怕别人不了解我,就怕自己不了解别人.” 5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 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矩.”

【译文】孔子说:“我十五岁立志学习,三十岁立足于社会,四十掌握了各种知识,五十岁了解并顺应了自然规律,六十岁对耳闻的东西能融会贯通,七十岁可以随心所欲,又不超越礼的准则” 6 子曰:“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 【译文】孔子说:“君子普遍地团结人而不相互勾结;小人相互勾结而不能普遍地团结人.” 7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译文】孔子说:“只读书而不深入思考就会茫然无所知;只是空想而不读书就会产生疑惑.” 8 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译文】孔子说:“看见贤德的人就要想着向他看齐,看见不贤德的人就要自己内反省是否有和他一样的行为.” 9 子曰:“道不行,乘桴浮于海.从我者,其由与?”子路闻之喜.子曰:“由也好勇过我,无所取材.” 【译文】孔子说:“礼乐之道如果不能推行,我就乘竹筏漂浮到海外去.跟从我的人,就只有仲由了吧?”子路听了很高兴.孔子又说:“仲由好勇超过了我,这就没有什么可取的了.” 10 子贡问曰:“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子曰:“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 【译文】子贡问道:“卫国的大夫孔文子为什么称他的谥号为‘文’呢?”孔子说:“他聪敏而又虚心好学,不以请教别人为耻,所以才称他为‘文’呀.”

高中语文【论语】知识梳理

【知识梳理】传统文化经典阅读之《论语》思想内涵 (一)为政以德 1、孔子认为政治上最重要的事情是养生(食)送死(丧)和祭祀。 2、在治国方略上,孔子主张“为政以德”,用道德和礼数来治理国家是最高尚的治国之道。也叫“德治”或“礼治”。实行“德治”的具体办法有:①重教化,轻刑罚;②反对过度榨取,主张“使民也义”;③为政需正己;④举贤才;⑤取信于民;⑥讲究礼节。 3、特别注意孔子的“均无贫”思想。孔子所谓的“均无贫”指的是不同等级地位的人各自得到应该得到的部分,是站在统治阶级的立场上阐释的,不同于“平均主义”。 (二)克己复礼 1、【克己复礼】约束自己而回归于礼。此处的“礼”指的是周礼。“克己复礼”是孔子在“礼乐崩坏”时代倡导的理论主张和行为准则。 2、【礼与仁的关系】孔子的礼是建立在“仁”的基础上的礼,不仅讲制度,讲规范,还讲带着仁爱之心去执行这些规范;孔子的仁是礼指导下的仁,是以“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的等级制度为前提和目的的仁爱,不是无差别的兼爱、博爱。 3、【孝与仁的关系】在“仁”的诸多道德要求中,“孝”与“悌”被看作是做人的一种天经地义的纲纪要求,也是一个人“修身养性”、追求“仁”、实践“仁”的根本。“孝”即孝敬父母,“悌”即尊敬兄长。“孝悌”作为孔子学说中的一个伦理道德观念,规定了一个人对父母、兄长所应具有的态度和行为要求。 (三)知其不可而为之 1、【知其不可而为之】“知其不可而为之”是对孔子的概括,表现出孔子坚持理想、坚持原则、认定目标的执着精神。这种精神,是儒家积极进取思想的集中体现。在今天,这种精神还是值得提倡的。 2、【儒道之辩】——入世与出世孔子不倡导消极避世,与道家的主张不同。孔子“怃然”(怅惘失意的样子),一方面为众生滔滔、知音难觅而怅惘;另一方面又坚定不移地坚持着自己的济世思想,知其不可而为之,认为天下无道,才更需要自己挺身而出,匡扶正义。应该说“知其不可而为之”是做人的大道理,我们也应该学习孔子这种孜孜不倦的执着精神。值得指出的是,孔子的“改革”目标是要“复礼”,回到他想象的周代,也许他很“天真”,但这毕竟是一种历史的退步,因此,这种“知其不可而为之”其实就是一种保守落后的顽固不化,退一步说,这也是一种缺少科学理性的精神。 (四)仁者爱人 1、【孔子思想体系的核心】——“仁”。“仁者爱人”强调的是待人的态度与准则。(1)【“仁”的根本】孝顺父母(“孝”)、尊敬兄长(“悌”)。 (2)【“仁”的具体准则】对人尽心竭力、待人宽厚仁慈。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