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国培研课磨课阶段总结

国培研课磨课阶段总结

国培研课磨课阶段总结
国培研课磨课阶段总结

国培研课磨课阶段总结

磨着提升,磨出精彩

如今,校本磨课环节,终于在大家的齐心协力的共同努力下圆满

结束。回想磨课的过程,有喜有忧,又苦有累,有香有色。伴随着磨课的深入进行,教师的教学能力有了提高。大家忙碌着、快乐着,收获着。现将我参加活动总结如下:

根据学校研修组安排,由本人执教授课。从课的教案酝酿到出台,磨课的过程无疑是痛苦的,一次次的颠覆,一次次的重整,让心灵承受痛苦的煎熬,但磨课确实是一个非常好的成长历程,一次次的反思修改,一次次的试教,一次次理念上的冲击,而经历了这些历练之后,我们的课堂最终成功完成。

磨课的过程既是一个学习、研究、实践的过程,也是一个合作交流、反思和创新的过程,更是一个专业素养提升的过程。教学目标的设置,重点的理解,难点的突破,教学环节的衔接,教学策略的实施,教学问题的预设等,每位教师围绕自己的教学设计进行说课交流沟通,达成共识。磨课磨出教师的创新精神。磨课有个人思考的结果也有教师群体的智慧,如何更符合学生生活实际,如何更富新意和创意,教师是决不能照搬教材,必须要对教材有所创新。这次磨课让我深深感受到信心在鼓励中坚定,困难在研讨中化解,好课在磨砺中诞生。这

次磨课活动促进了我校研修组教研氛围和研究能力的提高,提高了教师专业化的水平,对教师队伍的建设特别是青年教师的专业成长将起到深远的影响。“磨课”活动虽然暂时告一段落,但我们的思考和研究将期待下一阶段研修的开始。

xx“国培计划”磨课小结

李永才

本次国培是网络学习和课例打磨相结合的混合式学习,主要研究的是课标和学生学习。在整个学习的过程中,我们本着“发现问题、追踪问题、解决问题”的思路来进行。一路走来,有收获,有感动,我感到收获了很多很多的东西。

问题引领是关键。

这次培训的最大收获是让我明白在教学过程中要不断发现问题,不断思考问题,要带着问题行走在教学路上。

以前每接手一批学生,总是想尽方法让学生学会知识,增加他们的文化底蕴。至于教学中存在哪些弊端,学生学习中存在哪些需要解决的问题,对于这些问题却很少思考。这次课例资源开发活动,首先

需要团队教师寻找自己教学中存在的问题,然后分析问题寻找原因和解决方法,然后通过“三备两磨”的课例打磨,在教学中解决发现的问题。

哈佛大学师生中流传一句名言:教育的真正目的就是让人不断提出问题,思考问题。如果我们在教学路上能够带上问题前行,那么我们教师就会由传授型教师向科研型教师转型。不仅仅关注知识,不仅仅关注文本,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能力,为学生的发展着想。主讲教师亲力亲为的指导团队成员使用平台,进行课例打磨;从百忙中挤出时间指导磨课的专家老师身上领略到了她们的科研意识,为课例打磨提意见,为教师成长想办法。学员们再也不能躲在自己的

小空间里闭门造车了,是要不断寻找教学中的问题,带上问题前行了。团结协作力量大

共同研讨使我明白团队的力量是我们进步和教学水平、能力提高的能源。在磨课过程中领略到同组老师的高屋建瓴,领略到他们对文本挖掘的深入,领略到他们灵光一现的“金点子”,这些都不是我这位青年教师所能企及的,在这次活动中,我真是大开了眼界,学到了不少知识。在研讨中,我们老师的知识经验,思想方法进行交流和相互的碰撞,从而使我们在这种交流和碰撞中激发了灵感,触动了我们的心灵,使我们在教育教学中的思想认识有了巨大的提高。经过磨课,

我们真正的认识到和体会到学生是我们教学的主体,在教学中我们要充分的引导和调动学生的学习能动性,在学习活动中使学生感受到自己能够学,而且使学生在活动中学会主动去探究,学会主动学习,掌握学习的方法,今天老师的“教”是为了明天老师的“不教”。我想这是我们教育孩子的最终目的,而不是教授孩子课本上简单的知识。通过这次活动,感觉以前所学的知识太有限了,看问题的眼光也太肤浅了。过去,我们常说:“要给学生一杯水,教师就得有一桶水。”但是,经过此次活动,我觉得教师绝对不是一桶水这么简单,它应该是一条有源头的溪流。我认为,教师只有树立“活到老,学到老”的终身教育思想,才能跟上时代前进和知识发展的步伐,才能胜任复杂而又富有创造性的教育工作。只有不断学习,不断充实自己的知识,不断更新自己的教育观念,不断否定自己,才能不断进步,拥有的知识才能像“泉水”般沽沽涌出,而不只是可怜的“一桶水”了。

千锤百炼促发展

在这次培训过程中,磨课教师是最辛苦的人,也是收获最大的人。每一次修改备课都要绞尽脑汁,每一次评课都需要极大的承受能力,每一次磨课的过程都像上了一次战场。正是这一次次的磨砺与锤炼,讲课老师才迅速成长起来。

一路的汗水,一路的收获,这一路走来,我们在这炎炎的夏日,在这灿烂的季节结束了国培研修课程资源开发工作,走过的路已不可回头,但我们不需回头,因为在我们起步的时候就已经加倍地珍惜,把一路上的精彩都已收入行囊,这行囊鼓鼓的装着汗水,泪水,快乐和幸福。因为有收获,所以在前行的道路上才会兴致勃勃,在接受盘点的时候才会信心满满。课例打磨宛如流淌着的一股清冽甘泉,浸润着我心田的那一方绿洲。

国培第一阶段集中研修培训心得

长春市一六一中学田景友

通过这次集中研修让我对新课程理念下的教学方式与学习方式的变革有了新的理解;让我对做一个富有人格魅力的教师充满了希望;解开了我在阅读教学中的存在的迷惑,异文化渗透教学让我更加喜爱英语,为自己是一名中学英语教师而感动自豪,再次疏理了我在撰写教学论文时的一些不清晰的思路,点燃了我对成为一名合格的优秀的英语老师梦想,让我知道了如何有效的开发课程资源,更好的利用课程资源进行教学,为培养我们英语教师的专业能力指明了方向,并学会了实现自我的价值,改变自己的心态,用阳光灿烂的心态面对工作和生活。实这节课都很精彩,获益匪浅,自己有以下几点心得体会:

1、教书育人。

教书育人至少要做好三件事:教会学生做人,教学学生思维,教给学生知识(尤其是要教给他们获取知识的方法)。要正确高效地影响学生,我们自己首先要有渊博的学识和高尚的人格魅力。我们应引导学生做高尚、智慧和勤奋的人,应培养学生的责任感,教给他们中国最传统的东西,教会他们如何爱国。

2、阳光心态。

好的心态使你成功,坏的心态毁灭你自己。事情本身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你对它的态度。当你看到反面的时候,不要灰心,因为调过来就是正面。改变不了事情,就改变对事情的态度。再说,是好是坏还不知道呢。把问题当成成长的机会,人生就是一个解决问题的过程。

学会为小事高兴,会有更大的高兴出现。我们应该为自己的当前满意,相信自己的生命,要睁着眼睛去旅游,牵着蜗牛去散步,享受生命的过程,活在当下,才能精彩每一天。

3、终身学习。

作为一名教师,应该审时度势,做终身学习的典范。唯有如此,我们的教学才能从不断的学习中汲取营养,充实知识,提高本领,胜任工作,充分发挥模范带头作用。否则,我们就会落后于时代,就难以完成肩负的职责任务。

通过本次集中研修,让我品尝到了一顿最丰富、最美味、最营养、最有价值的“知识文化大餐”。我要重新审视自己,作为一名英语教师,我要不断的学习,不断的提高自己的专业知识与技能,不断的充实自己,找到自己的人生价值,在教学中通过自身的素养来感染学生,让学生从心底里信服老师。同时在今后的教育教学工作中我要努力实践、开拓创新,积极将本次培训所学的经验及方法运用到教育教学中,不断提高自身教育教育水平。同时,在这里还要感谢学校领导能给我这样一个学习的机会,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会努力实践、勇于开拓,为我校的英语教育事业尽一份自己的力量。

内容仅供参考

2020教师国培心得体会总结多篇【最新整理】

2020教师国培心得体会总结多篇 2020教师国培心得体会总结多篇为***投稿推荐,但愿对你的学习工作带来帮助。 中小学教师培训计划,简称“国培计划”,由教育部、财政部2010年全面实施,是提高中小学教师特别是农村教师队伍整体素质的重要举措。“国培计划”包括“中小学教师示范性培训项目”和“中西部农村骨干教师培训项目”两项内容。接下来是我为大家整理的2020教师国培心得体会总结5篇范文,但愿对你有借鉴作用! 2020教师国培心得体会总结范文1 这次中小学农村教师国培培训计划活动,为我们教师创造良好的学习机会,提供了优越的学习条件。在培训期间,我积极学习,认真聆听名家视频讲座,学习教学相关策略,并进行课堂教学实践,用心去领悟教育理论观点,这次培训使我在教学理论和教育观念上得到了大量的补充,反思了以往工作中的不足,同时也解决了一些我以往教学中的困惑。下面是我通过培训获得的点滴体会: 1、名家视频讲座,让我收获着专家们思想的精髓、理论的精华。 其中,教师的语言艺术尤其重要,语言艺术中的趣味性不容忽视,因为学生天生活泼好动,需要有趣的东西来吸引他,带有趣味性的语言更能吸引他的注意力,学生的注意力集中了,才能更好地进行教育教学此文转自斐斐课件园。课堂教学过程中的课堂提问艺术也至关重要。教学中不仅教师要善于提问,还要善于启发学生自己提出问题。只有认真的学习和掌握教

育科学文化知识,不断提高自身的业务水平和教育教学质量,深入到教育的改革和研究中去,这样才会始终沉浸在幸福的海洋里。此外,教师应将自己学习和研究的理论运用到教育实践中去,并不断地进行自我反思和批判,这样才会在教学中获得进步,逐步转向研究型教师,也才会体验到工作的快乐和幸福。 2、教育信念,就像一盏明灯,指引着教育工作者的行动方向。 有理想,才会有行动,当今社会多元价值并存,容易让人迷茫,失去方向。在这次远程培训学习中我对自己的职业有了正确的认知,不管教师的社会地位、降级地位如何,应该以教师这一职业为荣,我自身也感受到了一种深深的职业幸福感。“追求自己的教育之梦,是每一位优秀教师不可或缺的重要素质。 3、注重教师人格魅力的塑造和培养,教师的人格影响着孩子的成长,好教师是引领学生进行积极选择的向导,好老师能飞无助的心灵带来希望。 优秀教师应加强个人品味的修炼,用热情去点燃学生,用人格魅力去影响学生,用生命去关照学生。我从课程中、从教师们的教学魅力中感悟到了:教师的品味在于内外兼修、在于人格与专业的共同提升,修炼、激情与创新是成为优秀教师的不可缺少的因素。 4、教育是终生事业,是一个不断发展的过程,因此,一名优秀的教师要有丰厚的学识。 优秀教师应在繁重的教学工作之余,挤时间去学习充电,“问渠哪得清如许,唯有源头活水来”,深深感悟到:读书学习,永无止境,方能使自己

研课磨课心得体会96732

研课磨课心得体会 向阳小学刘冰 2017年11 月16日是我们祁阳县小学语文“送教下乡”培训第三阶段研磨课阶段,早晨天空中飘着小雨,气温也骤然下降。虽然天气很冷,但是我们的心是火热的,因为几位上示范课的老师不畏寒冷、不辞辛苦来为我们上示范课,为我们推行大阅读进行指导,面对面地交流、指导,这是我从教十几年来所没有过的。回首这次磨课、研课经历,我收获了很多。总的来说,我经历和老师们合作学习,共同研讨的过程,在研讨中,老师们的知识经验,思想方法进行交流和相互的碰撞,从而使我们在这种交流和碰撞中激发了灵感,剧烈的触动了我们的心灵,使我们在推行大阅读的思想认识有了巨大的提高。 一、精心设计教学方法 有人说:好课是“磨”出来的,我想是很有道理的。在上课之前,我已经在心中试讲过,每次上过之后,都会自己反思一下:怎样才能激发学生阅读兴趣?需不需要问题引领,而是这一节课就放手让学生自己去读吧!怎么才能做到少问少将少干扰?语言是不是简洁?等等,每一个问题都认真地加以分析,进一步完善。课前要做好充分的准备,心中要有谱,也就是要明确课堂上要达成的教学目标,然后选择适合学生的学习方法,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教给学生读书方法,培养学生读书能力。不同的教学方法,会有不同的教学效果。通过磨课我深切地感悟到:要上出一堂好课应该考虑到的各种因素。如此往复下去,何愁教学水平和教学智慧得不到提升呢?

二、学会精益求精 磨课是一个艰苦的反复修正的过程。在磨课中,先通过自己的学习,吸取精华,加以改造,灵活运用于该课教学及教研之中。对自己的说课、讲课认真回忆、思考,向大家简析自己该课教学的优点和缺点,对某些重要问题作简要说明,提出某些问题请大家讨论,并虚心听取参与教师的评议,对参与教师提出的问题和意见作必要的解释,要作好记录,发现失误,吸取教训,避免重蹈覆辙。 总之,这次磨课研课活动是一次思想的碰撞,是智慧的交流,老师们交流自己的见解的同时,也在不断提升自我,共同学习,共同成长。 2017年11月16日

研课磨课阶段学习心得体会

研课磨课阶段学习心得体会 实验小学吕静秋 这次磨课活动参与面广,人人都参与备课、上课、评课、议课、再上课的过程,对于老师们的专业成长有很大的帮助,是一次自我提升的机遇。在这次活动中,老师们能深入备课、深度反思、深刻总结,听课教师直言不讳、畅所欲言,讲课老师虚心接受意见、极力改进不足,使整个教研组形成了良好的教研氛围。 本次研修培训中,我听了李威老师的磨课,李老师对学案的编写及有效使用有了更深刻的认识。编写学案一定要渗透学法指导,尤其是课前准备环节要有具体的要求指导学生学什么、怎样学。课堂使用学案时要注意环节间的衔接、过渡,保持课堂的流畅。磨课活动营造了浓郁的教研氛围,使我们有了一个共同的话题,大家常为一个细节而发表自己的意见和观点,教研氛围异常热烈。在一次次磨课的过程中,教师对新课程理念把握更准确,对教材研读更深入、对学生学情了解更透彻,同时也使教师的点拨引导能力,临场应变能力、教学创新能力得以提升,教学水平有质的飞跃,教学实践经验不断丰富,实践性智慧得以发展。在一次次磨的过程中,磨出教师间合作交流的默契,磨出教研组团队的理性思维水平的提升。在教研组中我自己有了很多收获,对课也有了自己的想法。

教师上课面对的是一个“变化”的课堂,一个开放的、动态的、生成的,具有许多不可预测因素的课堂,课堂上的每一分钟,都考验着教师的反应和应对能力。“预设”与“生成”之间怎样调整,怎样达到平衡,这方面教师应给与更多的思考。磨课不仅仅只是追求完美的课堂,而是教师专业成长的一种历练,是专业水平提升的一个抓手,更是学校教师团体发展的主打平台。让我们在磨课中,“磨”出教师把握教材的深度;“磨”出教师合作交流的默契;“磨”出学生主体求知的需求;“磨”出教师创新思维的火花。也只有这样,磨课才会在美丽动人的瞬间邂逅一个个精彩的生命! 回想这次磨课活动,大家辛苦并幸福着。希望这种活动能变成常态,我们分享智慧,经过磨砺,共同提高!

研课磨课活动实施方案

研课磨课活动实施方案 为了切实提升教师执教水平,不断优化课堂教学,结合国培计划和我校教师实际情况,决定开展研磨课教研活动。并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为指导思想,以提高教师课堂教学为目的,积极开展研磨课校本教研活动。旨在优化课堂教学结构,提高教师的课堂教学能力,以提高我校的教学质量,使我校涌现出一批新型的骨干教师,做学科的带头人。 二、建立机构 组长:周立军 副组长:韩国辉刘国峰 语文科组长:徐长清 \ 数学科组长:唐玉兰 英语科组长:黄成娜 理化生组长:赵振宇 政史地组长:刘冬梅 三、建构模式

1、各教研组围绕“自主互助课堂教学模式”这一教研主题,组织全体组员历时三周打磨时间,历经“学课、说课、研课、讲课、议课和结课”六个打磨环节,使教师某节课的教学成为水平较高的精品课,取得系列研究成果。②学课。是指学习与授课内容密切相关的资料。包括《课程标准》、教学参考书、教学案例、教学论文集或论著、信息技术资料等。学课要注意吸取精华,改造创新,灵活运用于该课教学及教研之中。③说课。是指说重要的教学设计及其根据,说教学过程中的主要“亮点”及其分析,说教学过程中的主要失误及其原因分析等。④研课。是指设计制作教学方案。以磨课教师为“主角”,同学科教师协同合作,确定教学思路、教学方法、教学方式以及所必需的思想理念、设计制作课件等。⑤讲课。是指磨课教师上公开课。课上听课教师分组进行全程记录,课后让磨课教师准确地研究教学过程,总结经验和教训。⑥议课。是指大家对公开课做认真的分析、思考、讨论。做课教师向大家简析自己该课的优点与缺点,对某些重要问题作简要说明,虚心听取参与教师的评议,对参与教师提出的问题和意见作必要的解释或做好记录。⑦结课。是指磨课教师根据讲课、说课、议课等各环节的具体情况对自己本轮“磨课”进行反思,将其中感悟最深、最有价值的认识写成研究文章,形成个人教研成果。 2、操作模式 “研课磨课”校本教研活动具体实施步骤如下:第一周:资料研磨:从“自创课”到“准精品课”。形式:学课、说课、研课内容:

国培磨课心得体会

国培磨课心得体会 诚然,有些事情发生了,过去了,结局好坏,只需淡然一笑,说声再见。不必常挂于心,不必沾沾自喜,更不必耿耿于怀。 然而,作为参与磨课的教师,却不妨跳出课堂看看自己。以旁观者的身份评价一番,倒也别有一番情趣吧。 《威尼斯的小艇》是美国著名作家马克·吐温的一篇写景散文。课文的条理非常清晰,通过介绍威尼斯小艇的样子、船夫驾驶小艇的高超技术以及小艇的重要作用,为我们展示了威尼斯这座水上城市特有的风光。 本次磨课活动我讲授的是第一课时。初读课文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学习本课的生字词,重点品读第二和第四自然段,领会作者抓住事物特点把人的活动同事物、风情结合起来描写的表达方法。 聚焦xx小学: 遵照领导安排,我在5号下午匆匆赶到xx小学。上课之后见到了五年级的孩子们。走进教室颇令我吃惊,全班一共20个孩子。我好发现后面有五六个个头比较大的孩子都是单人单桌。据他们的任课老师介绍,这几个孩子比较调皮,也不爱学习,上课不怎么听讲。 我意识到了第二天的挑战是不可避免的。看来课前的交流要用点心了。我黑板上写下自己的名字——陈娜,让孩子们读一读,猜一猜我为什么写这两个字。这个问题不难,孩子们一下子就猜到了这是老师的名字,我趁机表扬他们。与孩子们的交流就这样愉快地开始了。我发现其他的十来个孩子还是非常活泼可爱的。最后我告诉孩子们第

二天要学习的课文,让他们自己预习课文。从走进教室到离开一共十来分钟。一是我还要赶回学校上第二节课,二是觉得也没有必要事先和孩子接触太久。 初读课文本来打算让学生自由朗读,然后课件出示生字词让学生认读和理解。因为xx小学没有多媒体设备,初读课文改为指名分段读课文。这样做,第一便于了解学生的预习情况。第二便于及时纠正学生的读音。 在学习第二自然段时,先让学生画出描写小艇特点的关键词,了解小艇的特点。然后通过引导学生读出小艇的长,读出新月的美,读出小艇行动时的轻快灵活,感受三处比喻的妙用。并通过对比感受比喻修辞手法的运用能使文字更加生动有趣。 对于第四自然段的教学,我首先让学生快速默读找出本段的中心句。然后找出哪个词语最能体现船夫的驾驶技术特别好。这两个问题都很简单,学生很快就找到了。然后我让学生再仔细的读这段话,画出描写行船环境的关键词,体会行船的艰难。然后再读读描写船夫操纵自如的句子,感受船夫的了不起。再此基础上问学生想不想当一回船夫,让学生以手代挺,听老师读句子进行表演。表演过后,我挑选一位“船夫”到讲台上,大家根据书上的句子夸夸船夫。最后提议一起夸夸船夫,实际上就是齐读第四自然段。这些环节的设计目的是让学生用多种形式读文,加深理解,最终能熟读成诵。 课堂上有两三个学生特别积极,但其他孩子不太活跃。有一个男生不听课,一直心不在焉的,我几次走过去给他以暗示,无用。还有

国培研课磨课阶段总结

国培研课磨课阶段总结 磨着提升,磨出精彩 如今,校本磨课环节,终于在大家的齐心协力的共同努力下圆满 结束。回想磨课的过程,有喜有忧,又苦有累,有香有色。伴随着磨课的深入进行,教师的教学能力有了提高。大家忙碌着、快乐着,收获着。现将我参加活动总结如下: 根据学校研修组安排,由本人执教授课。从课的教案酝酿到出台,磨课的过程无疑是痛苦的,一次次的颠覆,一次次的重整,让心灵承受痛苦的煎熬,但磨课确实是一个非常好的成长历程,一次次的反思修改,一次次的试教,一次次理念上的冲击,而经历了这些历练之后,我们的课堂最终成功完成。 磨课的过程既是一个学习、研究、实践的过程,也是一个合作交流、反思和创新的过程,更是一个专业素养提升的过程。教学目标的设置,重点的理解,难点的突破,教学环节的衔接,教学策略的实施,教学问题的预设等,每位教师围绕自己的教学设计进行说课交流沟通,达成共识。磨课磨出教师的创新精神。磨课有个人思考的结果也有教师群体的智慧,如何更符合学生生活实际,如何更富新意和创意,教师是决不能照搬教材,必须要对教材有所创新。这次磨课让我深深感受到信心在鼓励中坚定,困难在研讨中化解,好课在磨砺中诞生。这

次磨课活动促进了我校研修组教研氛围和研究能力的提高,提高了教师专业化的水平,对教师队伍的建设特别是青年教师的专业成长将起到深远的影响。“磨课”活动虽然暂时告一段落,但我们的思考和研究将期待下一阶段研修的开始。 xx“国培计划”磨课小结 李永才 本次国培是网络学习和课例打磨相结合的混合式学习,主要研究的是课标和学生学习。在整个学习的过程中,我们本着“发现问题、追踪问题、解决问题”的思路来进行。一路走来,有收获,有感动,我感到收获了很多很多的东西。 问题引领是关键。 这次培训的最大收获是让我明白在教学过程中要不断发现问题,不断思考问题,要带着问题行走在教学路上。 以前每接手一批学生,总是想尽方法让学生学会知识,增加他们的文化底蕴。至于教学中存在哪些弊端,学生学习中存在哪些需要解决的问题,对于这些问题却很少思考。这次课例资源开发活动,首先

国培磨课反思及体会:尝试改变

国培磨课反思及体会:尝试改变 [模版仅供参考,切勿通篇使用] 在我眼中语文是诗意的,语文课堂应该是唯美的,应该给课堂上的每一个人带来的都是一种享受。根据文本的不同,空气中弥漫着不同的气息,这种气息可以直抵每个人的心灵。 是的,我是一个完美主义者。为了心中这个完美的梦,不停地编织着。 无论是哪种形式的听课活动,我都认真对待。认真地挑选自己喜欢的课文,然后精心设计。为了创设课堂美妙的意境,为了让课堂自然流畅浑然一体,我一贯的做法是抛开生字词,讲一节纯粹的阅读课,把一节完整的课呈现给大家。每次我都费尽心思地想:这堂课的亮点应该在哪里?这节课如何才能出彩? 课的好坏,不用他人评价,自己是能感受得到的。当我的课无法让自己满意时,他人的肯定也是毫无意义的。值得庆幸的是也曾讲过几节让自己较为满意的课,曾让自己那颗小小的虚荣心得到了暂时的满足。 接到领导安排的磨课任务,我更为重视。根据要求挑选了最后一单元的一篇课文《威尼斯的小艇》。我们区都是农村学校,而我要到更为偏远的学校去讲课。课堂上的挑战是可想而知的。

所以,我想改变自己一贯的风格,不要求这节课多么唯美,只想扎扎实实地上好这节课。只想让孩子们在这节课上愉快地实实在在地学到些什么。 我是在给学生上课,不是表演给任何人看。我从不怀疑自己对学生的热爱。当然,以前我也是在给学生上课,而且是很认真地上课。只是更在乎听课老师的感受与评价。 我决定按部就班地讲第一课时。每一个环节的设计都力求扎实、稳妥。因为课题中含有两个生字,所以板书课题之后,我先指名两三位学生读课题,然后再齐读。引导学生抓住重点字词理解课文,以点带面。 教语文不能只是教课文,只是让学生读懂课文内容不是真正的语文课。就本课而言,只是让学生了解威尼斯小艇的样子,船夫的驾驶技术高超,小艇和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是远远不够的。还要引导学生明白作者是怎样抓住特点并把人的活动同景物、风情结合起来描写的。除此之外,教给学生有效的学习方法,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也是每一个教师应该做的。作为教师,应该把关注点全部放在学生身上,让学生乐学好学。 本着这样的原则,我想我应该上一节简单、朴素、扎实的语文课。

研课磨课感悟

在磨课中感悟与成长 崇明县实验小学吴佳 本学期参加了学校组织的第三届“智慧杯”青年教师课堂评优比赛,也结合我在市级培训班中所要完成的一堂学员实践课,选择了一年级下册教材“几何小实践”中《长度比较》这一内容,我们一年级备课组齐心协力与我一起进行了为期三周的研课磨课活动。这是一次难忘的经历,虽然过程艰辛,可收获和成长也是满满的。在整个过程中,与组内的两位老师不断研磨课本内容、课堂表现,对于数学教学的理解和感悟也丰富了许多。 第一次试教:博采众长未必好 在接到上课任务之后,我选择了一年级下册“几何小实践”中《长度比较》这一课,这节课的内容主要是让学生通过直接比较和间接比较的方法来判断物体的长短。而对于几何实践内容来说主要以教材为基础,结合学生实际,提供大量的操作素材、操作时间和空间,引导学生通过多次实践来逐步体验、感知,自己概括出长度比较的基本方法。确定好教学目标和大致方向之后,我开始钻研教材、找寻成功课例,因为自己本身没有教授过该内容,所以希望能有所借鉴,在教材中提供了“学习小伙伴跳绳”、“比身高”、“比旗高”、“比长宽”以及“方格纸比长短”这五样素材,于是我将这五样素材放入教案中并结合一般教学设计中的引入、探究、练习部分,进行了第一次试教。组内的吴春花老师和我的师傅施建平老师听了第一次试教,听完之后的感觉是比较“散”,犹如写文章一样,框架有了,可是内容却还有待商榷。那该怎么办?大家决定坐下来一起仔仔细细地研课磨课。 第二次试教:细节决定成败 第一次试教之后,我们就进入了真正的研课磨课阶段。从引入部分开始,一步步地推敲。原本引入中我采用让小朋友来选择班中最高的同学去当运动会的旗手,企图在选择的时候让学生产生“比较”的认识需求,但是效果并不是很好,在组内讨论中,师傅施老师给出了建议,以学生现有的认知水平其实已经对长度比较有了一定的生活认知,那么,需求如何产生?不妨将引入改成请一位学生与老师来比一比身高,由于高矮相差较多,学生也是一眼就能看出来的,这样就可以自然而然地过渡到“长度比较”的第一环节:比较方法一——

2020年国培送教下乡培训心得体会

国培送教下乡培训心得体会 12月5日和6日两天,国培送教下乡小学数学组在半坡店乡南街小学,进行了研课磨课活动。 我们班一共分五个小组,5日上午,在李金鹏老师的安排下,每组的成员都要说一下自己设计好的课,然后共评。相同的内容,每个教师都会有例外的诠释。教师只有深入钻研教材,认真解读教材,才能诠释出更有价值的东西,才能有用的开展教学。我们团队的九位成员分别对主讲教师发表了各自意见和建议,有针对性地修改教学设计,以达到教学目标,使课堂的操作性更强。主讲教师虚心听取了建议,并进行了二次备课。下午组内各推一节优异课,由小组成员共同打磨,共同制课件。6日上午,五个优异老师分别用微型课的方式去展示自己组内昨天共同打磨的一节课,为了公平,每组抽一名代表做评委。五位老师的精彩展示,让我看到了我们在这次学习中的成长,在研课磨课中的提升。 特别是下午被评选出来的刘清梗老师和雷丹丹老师的两节精品课,引发了我许多的感悟和思考。在最后的评课议课环节,更激起了老师们的学习热情,在一次次的交流中碰撞出思维的火花。她们的精品课,融合了他们组的辛劳与教师自己的智慧,通过老师们激动的评课议课,也让我深深地懂得,研课磨课的过程是学习、研究、实践的过程,是教师专业素养提升的过程,要磨出精品课,就必须钻研教材,了解编者的意图,才能设计出最佳的教学方案。比如如何把握教学目标、教学的重难点、如何处理教材、如何创设问题情境、如何合理安排教学时间等问题,要进行多次探讨。没有团队的每位成员那种毫无保留的指导,没有主讲教精心师撰写教案以及反复推敲和仔细斟酌,就不会有她们课堂的精彩。 总之,这两天的研课磨课活动,对于每位教师的锤炼,对于教师的成长,无疑是起到了潜移默化的作用。不仅提高了教师的教学能力,也开拓了教学创新能力。我们收获着互动带来的成绩,更感受着集体成就完善的力量。我将以此为契机,让“差距”成为自身发展的源动力,不断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能力! 1/ 1

国培研课磨课反思

国培研课磨课反思 这次磨课活动参与面广,人人都参与备课、上课、评课、议课、再上课的过程,对于老师们的专业成长有很大的帮助,是一次自我提升的机遇。在这次活动中,老师们能深入备课、深度反思、深刻总结,听课教师直言不讳、畅所欲言,讲课老师虚心接受意见、极力改进不足,使整个教研组形成了良好的教研氛围。 通过这次活动,老师们突出历史课的重点有了更深刻的认识。编写学案一定要渗透学法指导,尤其是课前准备环节要有具体的要求指导学生学什么、怎样学。课堂使用学案时要注意环节间的衔接、过渡,保持课堂的流畅。磨课活动营造了浓郁的教研氛围,使我们有了一个共同的话题,大家常为一个细节而发表自己的意见和观点,教研氛围异常热烈。在一次次磨课的过程中,教师对新课程理念把握更准确,对教材研读更深入、对学生学情了解更透彻,同时也使教师的点拨引导能力,临场应变能力、教学创新能力得以提升,教学水平有质的飞跃,教学实践经验不断丰富,实践性智慧得以发展。在一次次磨的过程中,磨出教师间合作交流的默

契,磨出教研组团队的理性思维水平的提升。在教研组中我自己有了很多收获,对课也有了自己的想法。 教师上课面对的是一个“变化”的课堂,一个开放的、动态的、生成的,具有许多不可预测因素的课堂,课堂上的每一分钟,都考验着教师的反应和应对能力。“预设”与“生成”之间怎样调整,怎样达到平衡,这方面教师应给与更多的思考。磨课不仅仅只是追求完美的课堂,而是教师专业成长的一种历练,是专业水平提升的一个抓手,更是学校教师团体发展的主打平台。让我们在磨课中,“磨”出教师把握教材的深度;“磨”出教师合作交流的默契;“磨”出学生主体求知的需求;“磨”出教师创新思维的火花。也只有这样,磨课才会在美丽动人的瞬间邂逅一个个精彩的生命! 回想这次磨课活动,大家辛苦并幸福着。希望这种活动能变成常态,我们分享智慧,经过磨砺,共同提高。总之,这次磨课研课活动是一次思想的碰撞,是智慧的交流,老师们交流自己的见解的同时,也在不断提升自我,共同学习,共同成长。

研课磨课心得体会

研课磨课心得体会 This manuscript was revised on November 28, 2020

“研课磨课”校本培训心得体会 2018年5月2日晚19:00我校认真组织全体教职工学习了“研课磨课”,通过这次系统的对“研课磨课”进行培训,我们能深入备课、深度反思、深刻总结,能够在今后的听评课中对于听课教师能够直言不讳、畅所欲言,对于讲课老师能够虚心接受意见、极力改进不足,使整个教研组形成良好的教研氛围。 通过这次培训,我们对学案的编写及有效使用有了更深刻的认识。编写学案一定要渗透学法指导,尤其是课前准备环节要有具体的要求指导学生学什么、怎样学。课堂使用学案时要注意环节间的衔接、过渡,保持课堂的流畅。磨课活动能够营造浓郁的教研氛围,使我们有一个共同的话题,大家常为一个细节而发表自己的意见和观点,教研氛围会异常热烈。在一次次磨课的过程中,我们将对新课程理念把握更准确,对教材研读更深入、对学生学情了解更透彻,同时也使教师的点拨引导能力,临场应变能力、教学创新能力得以提升,教学水平有质的飞跃,教学实践经验不断丰富,实践性智慧得以发展。在一次次磨的过程中,磨出教师间合作交流的默契,磨出教研组团队的理性思维水平的提升。 这次培训使我受益匪浅,对课也有了自己的想法。作为教师,上课面对的是一个“变化”的课堂,一个开放的、动态

的、生成的,具有许多不可预测因素的课堂,课堂上的每一分钟,都考验着教师的反应和应对能力。“预设”与“生成”之间怎样调整,怎样达到平衡,这方面教师应给与更多的思考。磨课不仅仅只是追求完美的课堂,而是教师专业成长的一种历练,是专业水平提升的一个抓手,更是学校教师团体发展的主打平台。让我们在磨课中,“磨”出教师把握教材的深度;“磨”出教师合作交流的默契;“磨”出学生主体求知的需求;“磨”出教师创新思维的火花。也只有这样,磨课才会在美丽动人的瞬间邂逅一个个精彩的生命!

2019年国培送教下乡培训心得体会

2019年国培送教下乡培训心得体会 国培送教下乡是我们正在开展的活动,也是各个教师要配合学习的,这对我们进行后面的教育工作很有帮助,你参加培训有什么感悟?下面给大家带来的是2019年国培送教下乡培训心得体会,有需要的小伙伴可以进来看看。 12月5日和6日两天,国培送教下乡小学数学组在半坡店乡南街小学,进行了研课磨课活动。 我们班一共分五个小组,5日上午,在李金鹏老师的安排下,每组的成员都要说一下自己设计好的课,然后共评。相同的内容,每个教师都会有不同的诠释。教师只有深入钻研教材,认真解读教材,才能诠释出更有价值的东西,才能有效的开展教学。我们团队的九位成员分别对主讲教师发表了各自意见和建议,有针对性地修改教学设计,以达到教学目标,使课堂的操作性更强。主讲教师虚心听取了建议,并进行了二次备课。下午组内各推一节优秀课,由小组成员共同打磨,共同制课件。6日上午,五个优秀老师分别用微型课的方式去展示自己组内昨天共同打磨的一节课,为了公平,每组抽一名代表做评委。五位老师的精彩展示,让我看到了我们在这次学习中的成长,在研课磨课中的提升。特别是下午被评选出来的刘清梗老师和雷丹丹老师的两节精品课,引发了我许多的感悟和思考。在最后的评课议课环节,更激起了

老师们的学习热情,在一次次的交流中碰撞出思维的火花。她们的精品课,融合了他们组的辛劳与教师自己的智慧,通过老师们激烈的评课议课,也让我深深地懂得,研课磨课的过程是学习、研究、实践的过程,是教师专业素养提升的过程,要磨出精品课,就必须钻研教材,了解编者的意图,才能设计出最佳的教学方案。比如如何把握教学目标、教学的重难点、如何处理教材、如何创设问题情境、如何合理安排教学时间等问题,要进行多次探讨。没有团队的每位成员那种毫无保留的指导,没有主讲教精心师撰写教案以及反复推敲和仔细斟酌,就不会有她们课堂的精彩。 总之,这两天的研课磨课活动,对于每位教师的锤炼,对于教师的成长,无疑是起到了潜移默化的作用。不仅提高了教师的教学能力,也开拓了教学创新能力。我们收获着互动带来的成绩,更感受着集体成就完美的力量。我将以此为契机,让“差距”成为自身发展的源动力,不断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能力!

研课磨课心得体会

研课磨课心得体会 导读:本文研课磨课心得体会,仅供参考,如果能帮助到您,欢迎点评和分享。 今年的国培强调基于校本问题进行,于是我们设计了用磨课进行国培的方式。简而言之,磨课就是通过多次打磨一节课,提高教学有效性,从而提高教师专业能力。下面有几篇磨课心得体会供大家参考借鉴。 研课磨课心得体会(一) 这次磨课活动参与面广,人人都参与备课、上课、评课、议课、再上课的过程,对于老师们的专业成长有很大的帮助,是一次自我提升的机遇。在这次活动中,老师们能深入备课、深度反思、深刻总结,听课教师直言不讳、畅所欲言,讲课老师虚心接受意见、极力改进不足,使整个教研组形成了良好的教研氛围。 通过这次活动,老师们对学案的编写及有效使用有了更深刻的认识。编写学案一定要渗透学法指导,尤其是课前准备环节要有具体的要求指导学生学什么、怎样学。课堂使用学案时要注意环节间的衔接、过渡,保持课堂的流畅。磨课活动营造了浓郁的教研氛围,使我们有了一个共同的话题,大家常为一个细节而发表自己的意见和观点,教研氛围异常热烈。在一次次磨课的过程中,教师对新课程理念把握更准确,对教材研读更深入、对学生学情了解更透彻,同时也使教师的点拨引导能力,临场应变能力、教学创新能力得以提升,教学水平

有质的飞跃,教学实践经验不断丰富,实践性智慧得以发展。在一次次磨的过程中,磨出教师间合作交流的默契,磨出教研组团队的理性思维水平的提升。在教研组中我自己有了很多收获,对课也有了自己的想法。 教师上课面对的是一个“变化”的课堂,一个开放的、动态的、生成的,具有许多不可预测因素的课堂,课堂上的每一分钟,都考验着教师的反应和应对能力。“预设”与“生成”之间怎样调整,怎样达到平衡,这方面教师应给与的思考。磨课不仅仅只是追求完美的课堂,而是教师专业成长的一种历练,是专业水平提升的一个抓手,更是学校教师团体发展的主打平台。让我们在磨课中,“磨”出教师把握教材的深度;“磨”出教师合作交流的默契;“磨”出学生主体求知的需求;“磨”出教师创新思维的火花。也只有这样,磨课才会在美丽动人的瞬间邂逅一个个精彩的生命! 回想这次磨课活动,大家辛苦并幸福着。希望这种活动能变成常态,我们分享智慧,经过磨砺,共同提高。 研课磨课心得体会(二) 这个学期我们学校组织了磨课活动。通过活动我受益匪浅,汲取了老师们的精华也认识到上课中的不足。细细反思取得以下感悟:深入钻研教材是上好课的基础教材是教师呈现教学艺术的依据。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首先要深入理解教材,抓住核心目标、分清主次。磨课的过程首先就是对教材理解的辩论,同组教师对相同教材见仁见智的理解。通过本轮的磨课我对教材的理解进一步加强了。

小学数学研课磨课心得体会

小学数学研课磨课心得体会 这一段时间,我在教师进修学校参加了有关磨课研课的培训,这次活动我整体感觉收获满满,不虚此行。 凡事需要打磨。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义。作为教育一线的教师,我们必须不怕麻烦,做好磨课这一关。磨课是教师专业成长的一种历练,是专业水平提升的一个抓手,是学校教师团体发展的主打平台。磨课就要深度开发和挖掘教材,寻找各个教学环节设计的意图。通过多次打磨同一节课,来提高教学有效性,提升备课和上课的能力,最终达到提高教师专业能力,促进教师的快速成长。 我们这次研课磨课活动参与面广,遍及中牟县城、乡镇各个学校的一线教师。白发苍苍者有之,身怀六甲者有之,坚守多年者有之,初登讲台者亦有之。但是没有牢骚满腹,怨声载道。每个人都非常积极用心的参与。在这次活动中,老师先给我们培训了磨课研课相关的理论知识,让我对于研课磨课的认识更进了一步,也让我对于磨课的必要性有了更深刻的理解。老师布置我们的第一项任务是每个数学老师都进行一次裸背。每个人不看任何教案,任何教辅资料,也不查阅网络,凭着自己对于教材的理解,自行设计一篇整百数、整千数的加减法教学设计。然后老师从中找出一篇相对好的设计,拿出来供大家讨论。再由设计者修改后再次讲课。这

个人人都参与备课、议课、再上课的过程,对于我们的专业成长有很大的帮助,是一次自我提升的机遇。每一次试教,我们设置都有几个观察点:目标的达成,教师的教,学生的学。结束后大家集中讨论、各抒己见、直言不讳、畅所欲言,找出“亮点”,指出不足,分析原因,找出对策,教研氛围特别热烈。 就在这样一次次磨的过程中,我们的小组合作交流更加默契,我们的理性思维更加严密,我们对新课程理念把握更加准确,我们对于教学设计的环节也更加明确清晰。现在的课堂要求以学生为主体,所以教学目标的叙写都是以学生为主体,预设课堂生成中的状况。教师要知道课堂上教什么、同时还要注意课堂环节间的衔接、过渡,保持课堂的流畅。 这次活动中,我被小组推荐讲了微课,也得到了去卫民路小学实践教学的机会。为了备好这节课,为了能够顺利的完成这次讲课,我在几天时间中反复钻研教材,研究标准,可以说是废寝忘食,但是在课堂中仍然感觉不是那么完美。有些问题的问法让学生不是很明白,面对始料未及的情况应变能力还有些薄弱……在回到进修学校六楼教室后,大家又一次对我的课进行了认真的讨论,并由教研室两位专家做了一语中的的点评。应该说,大伙儿的意见,专家的点评,都让我豁然开朗,无形之间对于自己的能力又给予了指引。 总之,这次磨课活动,可以真的是让我受益匪浅。今后

磨课的心得体会(精选3篇)

磨课的心得体会(精选3篇) 磨课的心得体会 我们从一些事情上得到感悟后,可以将其记录在心得体会中,这样能够培养人思考的习惯。那么你知道心得体会如何写吗?以下是帮大家整理的磨课的心得体会,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磨课的心得体会1 国培校本教研第一段磨课,已接近尾声,通过磨课我体会颇深,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做好观课前的准备 加强集体备课,老师们在一块备课,能互相交流,了解参与磨课教师教育教学动态、知识现状、各自的优缺点,能取长补短,借鉴吸收他人的长处,弥补自己的不足,增长自己的智慧,进一步提高自己备课的主动性。让授课教师介绍课时备课的思路,做好观课说明,自己把握住教师课堂教学脉搏,掌握教学的主线。提前进教室了解学生,加强与学生沟通,对提高课堂上师生活动、生生互动的观察效果,有的放矢的进行观课,做好铺垫。 二、认真观课、提高观课效率 在观课过程中,根据研修组各自的分工,瞄准自己的观课点,把握主攻方向进行观课,在观课中,用心灵感悟课堂,教师的教学行为、

教学理念、教育追求是否符合新课标,学生的学习行为,精神面貌、学生的坐姿、握笔姿势等行为习惯的养成,给自己留下了很深的印象,教师的教学语言,有效提问,教学方法,学生的学法,对自己的课堂教学具有借鉴意义。启发自己主动思考:“假如我来执教这课,该怎么处理?” 三、加强议课,进一步提高业务能力 观课教师观课后,对观察到的这节磨课,从不同角度展开讨论,发表各自的见解,巩固观课效果。课堂上执教老师好的地方,对自己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不足之处,对自己也是一个警示,有则改之无则加勉,提高了自己的业务能力和教育教学水平。 磨课,磨出了感动,磨出了精彩,教师交流、师生合作、生生互动,磨出了教师之间、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友谊,为我们进一步提高教育教学艺术奠定了基础。磨课是通往教育的幸福之路,在这条路上,我们将奋力拼搏、开拓进取,取得更加扎实的成绩,为了一切孩子,为了孩子的一切,而作不懈的努力。 磨课的心得体会2 小学数学计算教学贯穿于小学数学的始终,学习时间最长,分量也最重。培养学生正确而迅速的计算能力是小学数学的一项重要任务,也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基石。所以,在小学阶段,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尤为重要。新的课程教材实施以来,由于教学内容多,课时减少,课堂上计算的训练时间明显减少。通过我校计算教学的磨课,使自己进一步认识到:目前在计算教学方面主要存在三个问题:一是由于教

国培培训总结及心得

教师不应只做教书匠,而要做一名人类灵魂的工程师。自己首先要做一个大写之人,“学高为师,身正为范”,通过不断学习,用最高标准严格要求自己,做学生的表率,通过自己的一言一行,一颦一笑,经意或不经意地给学生的心田播上理想、梦想、思想信念等种子。下面由yjbys为大家搜集的国培培训总结及心得,欢迎大家阅读! 【国培培训总结及心得一】 国培研修已进行一个多月,自参加国培研修以来,我收获颇丰,在文化知识、教育教学等各方面都有很大提高,为下步磨课计划的实施,做好了铺垫,主要表现在 一、提高思想认识 自国培研修以来,我们看专家讲座、视频文本,通过每个专题的学习,我每一天都有新的收获,我以此为起点,以研修为契机,发奋学习,不断充实自己,进一步激发了我国培研修的积极性,为下步国培远程研修与校本教研的有机整合第二段的磨课计划实施做好了铺垫。 二、增强了业务能力

通过五个专题的学习,聆听专家教授的谆谆教诲,如春风送暖,温暖着我们每个研修人员的心。有人说“平庸的教师在说教,好教师在解惑,更好的教师在示范,卓越的教师在启迪。”教学不仅仅是简单的传授知识,更要建立一种开放式、共享式、参与式的教学模式。让学生不仅“学到什么”还让学生“学会学习”。每个专题内容各有侧重,但都贯穿一个主线,新课标所倡导的,以学生为主体,课堂上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参与活动,感知知识的形成过程。通过学习,不断提高自己的业务能力和教育教学水平,使我们有了全新的教学理念。为下步磨课计划的实施,提供理论基础。 三、增加了教师间的感情交流 通过浏览作业、《学习园地》、《课程简报》、专家点评,从字里行间可以窥见专家、指导教师丰富的知识和较高的思想、文化修养,增加了我们对专家们的敬佩之情。从教师间互评,使对方彼此了解,虽相距遥远,千里有缘一线牵,通过网络远程研修,把我们广大教师连在一起,进行感情交流,拉近了学员之间的距离,为磨课计划的实施增添了新的动力。 我很荣幸能参加这次国培,短短一段时间就使我感受到能获得这样的提升自身教育水平与能力的机会,我有很多收获,不断成长,给了我们教师“充电”的好机会,激励着我们全体教师转变教育理念,改变教学方式,带着收获,带着感悟,以积极的工作热情投入到教学中去。通过国培,我理解到国家对基础教育的

国培磨课心得体会

国培磨课心得体会 课堂上有两三个学生特别积极,但其他孩子不太活跃。有一个男生不听课,一直心不在焉的,我几次走过去给他以暗示,无用。还有两个女生,其他孩子表演时,不参与表演。除此之外,其他孩子无论是否积极发言,都在认真的参与学习。教师语言自然流畅,自认为对学生的引导还算到位。 当然,也存在着一些不足。例如初读课文,了解课文主要内容环节用时过多。原因是对学生字音的纠正过多,但是,我想我无法做到为了赶进度,对学生的错误读音听而不闻,置之不理。我相信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学生是学有所获的。对于第二自然段的教学,也显得过于细致。导致对第四自然段的学习,时间上有些紧张了。另外,在讲完第二自然段,本打算鼓励学生在平时的习作中恰当的运用修辞手法。在学习第四自然段之后有个小结,本段是按总分的结构来写的。结果都忘记了。 张振海老师首先肯定了我在这节课中对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学习习惯的培养,然后指出整个课堂看起来有点散。我想那是因为安排的内容不是太多,每一步的设计都本着扎扎实实的原则,走得稳妥、缓慢。凌主任给我提出:课题不能代替板书。也就是不能把课题作为板书的一部分。还有一位老师提出应该让学生明白威尼斯的小艇和我们平时见到的船有什么不同,为什么要造成这样的形状。我认为都言之有理。 聚焦赵xxx小学: 赵x小学是可以用课件的,于是,六号晚上我修改了教案,并根据需要做了课件。我太高估自己的能力了,以为一个课件我可以快速完成,于是不慌不忙的吃完晚饭,检查过孩子的作业。才打开电脑,开始做课件。没想到又是搜索图片,又是插入视频,竟忙活到了点。第二天一早起来熟悉一遍课件,就立刻赶往距离我家二十多里远的赵

磨课心得体会 3篇汇总

今年的国培强调基于校本问题进行,于是我们设计了用磨课进行国培的方式。简而言之,磨课就是通过多次打磨一节课,提高教学有效性,从而提高教师专业能力。以下是本站为大家带来的磨课心得体会 3篇,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磨课心得体会·1 这次磨课活动参与面广,人人都参与备课、上课、评课、议课、再上课的过程,对于老师们的专业成长有很大的帮助,是一次自我提升的机遇。在这次活动中,老师们能深入备课、深度反思、深刻总结,听课教师直言不讳、畅所欲言,讲课老师虚心接受意见、极力改进不足,使整个教研组形成了良好的教研氛围。 通过这次活动,老师们对学案的编写及有效使用有了更深刻的认识。编写学案一定要渗透学法指导,尤其是课前准备环节要有具体的要求指导学生学什么、怎样学。课堂使用学案时要注意环节间的衔接、过渡,保持课堂的流畅。磨课活动营造了浓郁的教研氛围,使我们有了一个共同的话题,大家常为一个细节而发表自己的意见和观点,教研氛围异常热烈。在一次次磨课的过程中,教师对新课程理念把握更准确,对教材研读更深入、对学生学情了解更透彻,同时也使教师的点拨引导能力,临场应变能力、教学创新能力得以提升,教学水平有质的飞跃,教学实践经验不断丰富,实践性智慧得以发展。在一次次磨的过程中,磨出教师间合作交流的默契,磨出教研组团队的理性思维水平的提升。在教研组中我自己有了很多收获,对课也有了自己的想法。 教师上课面对的是一个“变化”的课堂,一个开放的、动态的、生成的,具有许多不可预测因素的课堂,课堂上的每一分钟,都考验着教师的反应和应对能力。“预设”与“生成”之间怎样调整,怎样达到平衡,这方面教师应给与更多的思考。磨课不仅仅只是追求完美的课堂,而是教师专业成长的一种历练,是专业水平提升的一个抓手,更是学校教师团体发展的主打平台。让我们在磨课中,“磨”出教师把握教材的深度;“磨”出教师合作交流的默契;“磨”出学生主体求知的需求;“磨”出教师创新思维的火花。也只有这样,磨课才会在美丽动人的瞬间邂逅一个个精彩的生命! 回想这次磨课活动,大家辛苦并幸福着。希望这种活动能变成常态,我们分享智慧,经过磨砺,共同提高。 磨课心得体会·2 磨课教会了我们很多,通过网上磨课我们又进步了,感谢磨课! 时间过得真快,转眼间研修即将结束,在这个过程中我们沿着专家的引领一个专题一个专题的学习,最后进入并完成了磨课环节。整个磨课过程,我们全体研修成员精诚团结,人人参与,积极行动。从磨课开始之日起就开始积极准备,严格按照“三次备课、两轮打磨”的操作方案执行,上课-观课-评课-议课-反思-总结,各个环节认真操作,有序开展。赵桂芳老师认真钻研、谦虚好学,上出了一堂精彩课;张建国老师精益求精,写出了一篇篇高质量的文章;其余各位老师总是准时而高质量的完成作业。整个磨课环节中,老师们都付出了艰辛的努力,每个人的认真、敬业、独到的见解无时无刻不让我们感动。在磨课实施阶段,全体组员积极参与,互相

2016“国培——送课下乡”磨课体会

2016“国培——送课下乡”磨课体会 发表时间:2017-01-12T16:10:02.207Z 来源:《读写算(新课程论坛)》2016年第12期(上)作者:杜丽娟 [导读] 看过很多教案,落实的重点一般是告诉青少年什么是真正的爱情,这的确是本课应该解决的一个重点问题。 (绵竹实验学校绵竹 618200) 接到绵竹市语文教研员陈德新老师的通知,要在不久后为“绵竹初中语文送教下乡活动”准备一堂研究课,立刻着手准备起来。 首先是选定课程。考虑不是给自己的学生上课,对学生情况不够熟悉,我选定了九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八课《致女儿的信》,这篇课文是父亲写给女儿的书信,内容是神话故事,主题是爱情,我想,这个话题学生感兴趣,这一文体也是学生喜欢的,和陌生的学生交流起来障碍应该小一点。 然后是备课。首先确定教学重点和难点。看过很多教案,落实的重点一般是告诉青少年什么是真正的爱情,这的确是本课应该解决的一个重点问题。但很多设计告诉了学生什么是真正的爱情,却没有结合文本来让学生体会,这样,课文只是一个引出话题的引子,脱离了文本的深度解读,只是把古今中外的爱情故事拿来说事,就很像思想品德课,或者班会课,而不像语文课了。以下是我的思考: 苏霍姆林斯基的《致女儿的信》。这个单元只要讲解对艺术的感悟,对亲情、对爱情本质的诠释,让人感受丰富的思想情感。而本文是前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写给女儿的一封信,面对正值花季的女儿,一个对爱情充满好奇与遐想的少女。身为父亲的作者并没有选择回避。但针对爱情这一个既深奥又简单的问题,作者没有采用教条式的说教,而是采用一个充满诗情画意的故事去诠释爱情的真谛。信中主要谈了人的“精神性”与“生物性”的关系,强调人类高尚的爱情应该远远超越“传宗接代”的目的。从中启发和培养了女儿正确的爱情观,因此这篇课文对于成长中的青少年来说具有很重要的教育意义。 结合单元教学要求和本课特点,依据新课标中的“知、过、情”三个维度,我将本课的教学目标确定为以下三个方面: 1.积累词语的读音、字形、词义,并学会运用。 2.品味简练生动、准确传神的语言特色,整体把握文章意思,品味含义深刻的语句。 3.了解爱情真谛,感受爱情的美好,希望走好青春第一步,正确把握萌动的爱情。 由于本文的篇幅较长,段落较多,而且文章阐述的道理较抽象。因此我将本文的教学重点确定为以下三个方面: 1.体会运用小故事阐述抽象道理这一写法的好处。 2.品味含义深刻的语言,了解爱情的特质,树立正确的爱情观。 我将课堂流程设计为: 1.从文本标题可以看出本文的问题是什么?“书信”还有什么其他名称? 2.检查预习。 3.品读第7段到结尾,思考交流:(1)文章中谁怒不可遏?他为什么发怒?(2)上帝希望他造的人是什么样的?(3)男人和女人产生的爱情是什么样的?找原文分析。(4)爱情带给人什么?找原文,分析。 4.品读前6段,思考为什么不直接告诉女儿什么是爱情,而要以祖母告诉“我”爱情的方式告诉女儿? 5.将这封信补充完整。 到其他学校上这篇课文,因为对学情了解得不够,所以我将整个教学过程设计得比较单纯,如果学生情况较好,就当堂增加更多的追问;反之,就完成基本的教学任务。课中,回答问题的学生不多,但从学生的回答中还是能感受到他们在老师的启发下,一步步对文本有了深入的了解,基本的教学任务完成了。可以再增加一些全体学生参加的活动,让更多的学生在课堂上动起来。 接着用自己的学生磨课,请来了同组的老师听课,让他们提意见和建议。第一次上下来,老师反映,引入不够有活力,特别是到乡下上课,学生可能不能答到多少书信的别称,容易冷场,应该把引入改为更能调动学生兴奋点的。于是将新课引入改为:你们用什么方式和父母交流?这个问题是每个学生都很熟悉的,会有话说。然后引入:苏霍姆林斯基为什么以这么郑重的方式和女儿交流,进文本。后来的课堂证明这样的修改的确让学生有话可说。其实,老师们反映,在讨论什么是爱情这个问题时学生的确能找到原文,但只能找到那几句话,涉及到的课文内容不全面。于是我补充了几个追问:1文章第一处是“男人和女人一会儿望望天空,一会儿你看看我,我看看你,相互传情。在他们……”,第二处是“老头儿和老太太坐在屋前一会儿望望天空,一会儿你看看我,我看看你,相互传情。在他们……”这两处的最大区别是什么。学生很容易发现是称呼的变化,进而继续追问,这一变化说明什么?学生从这一变化中感受到时间的流逝,感受到青春不再,力量不再,吸引彼此的外在条件消失了,爱的是内在的东西。同时,听课老师们觉得,爱情这个话题毕竟是文学里永恒的主题,只说这一篇课文是否太单调。于是我在忠诚和心灵的追念处分别加上了爱尔兰诗人叶芝的《当你老了》的片段和元稹《遣悲怀》诗中的句子及讲解,来拓宽本课的内涵,也让学生通过其他的文学作品来感受爱情的真谛,和本课的内容相印证。在加了这些内容以后,再次上课,感觉对文本的分析更细致,对爱情的讲解更透彻。 课后,通过老师们的点评,我进一步知道了这一堂课的优缺点。知道在以后的教学中要进一步把“教什么”、“怎么教”和谐统一起来。每上一次研究课就经历一次磨课,在这个过程中,感觉自己的收获颇多,感谢老师们的指导。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