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韶关市财政收入与GDP数量关系分析

韶关市财政收入与GDP数量关系分析

韶关市财政收入与GDP数量关系分析
韶关市财政收入与GDP数量关系分析

2009年1月韶关学院学报?社会科学Jan.2009第30卷第1期JournalofShaoguanUniversity?SocialScienceV01.30No.1

韶关市财政收入与GDP数量关系分析

林嘉,张宗君

(韶关市财政局,广东韶关512000)

摘要:2001年以来,韶关市财政收入随着GDP的快速增加而持续大幅增长,且增幅大大超过GDP增速。研究韶关市2001—2007年财政收入与GDP增长的内在关系。揭示其影响因素和运行机制,提出促进韶关市财政收入与GDP持续协调发展的对策建议,为市政府调整产业结构和如何做大财政蛋糕提供参考依据。

关键词:财政收入:GDP;数量研究

中图分类号:F062.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5348(2009)01—0096—06

2001年以来,韶关市财政收入持续高速增长,增速大大超过GDP增长幅度。本文通过分析财政收入与GDP之间的数量关系,找出影响韶关市财政收入增长的主要因素。并对财政收入与GDP的协调发展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一、韶关市财政收入与GDP数量关系的主要特点

(一)财政收入与GDP总量呈明显的正相关关系

自2001年以来,韶关市财政收入快速增长,其中。韶关市财政总收入由2001年的26.78亿元增加至2007年的88.11亿元,增长329.0l%;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也由11.10亿元增加至30.04亿元..增长270.63%。韶关市现价GDP在2001年为212亿元。2007年达到482.54亿元,现价增长227.61%。与GDP的增速相比较,财政收入增速明显加快。2001年一2007年。按现价计算韶关市财政总收入和地方财政收入年均增长22.28%和18.07%,分别高于同期GDP增速7.67个和3.46个百分点。多数年份的财政收入增长均快于GDP的增速(见图1和表1)。

图1韶关市财政收入与GDP增长柱形图(单位:%)

收稿日期:2008—05—28

作者简介:林嘉(1957--),女,广东陆丰人,韶关市财政局会计师,主要从事地方经济研究。

96

表12001—2007年韶关市财政收入和GDP增长

将韶关市2001—2007年的GDP和财政收入数据建立散点图可见(见图2),随着韶关市经济的增长,财政总收入和地方财政收入也相应增长。财政收入与GDP总量之间,呈明显的正相关关系。

为了进一步分析韶关市财政收入与GDP增长的数量关系.现引入计量经济模型进行研究。以GDP总量作为解释变量,财政总收入和地方财政收入分别作为被解释变量.对2001—2007年的原始数

图2韶关市2001—2007年财政收入与GDP总量关系(单位:亿元)

据进行回归分析。回归结果为:韶关市财政总收入、地方财政一般收入与GDP回归方程的拟合度均很高,总体显著性较好,相关参数表明:GDP每增加1亿元,财政总收入可增加2263.13万元。地方财政收入可增加700万元。全省GDP每增加1亿元.财政总收入可以增加2179.4万元.地方财政收入可以增加901万元。这说明韶关市财政收入随着GDP的增长而不断增长,同时也说明我市在GDP增长过程中地方财政的得益远远低于全省水平,‘即每亿元相差

200万元。

(二)财政收入占GDP比重逐步上升

韶关市财政总收入占GDP比重反映韶关市的经济运行质量不断提高。从上图3可以看出,2001年至今。韶关市财政总收入占GDP比重总体上基本保持不断上升的趋势。2001—2007年。逐年攀升,从12.63%迅速提升至18.26%,平均每年提高0.8个百分点。从发展趋势上看.韶关市财政收入占GDP比重基本与全国情况相吻合。

图3

2001—2007年韶关市财政收入占GDP比重(单位:%)

韶关市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占GDP比重反映韶关市经济主体的地方财政收入分享水平。从韶关市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占GDP比重来看。2001年至2006年一直在6%以下。与全省相比较,韶关市这一比重明显低于全省水平:2006年全省该比重为8.3%。韶关市同期该比重仅5.43%。2002年所得税收入分享改革对韶关市的正面影响明显小于全省平均水平。这主要是韶关市主要财源中省企业的所得税收入地方分享较少的缘故。

(三)第二、三产业对地方财政收入增长的贡献

韶关市地方财政收入与三大产业GDP均呈明显的正相关关系。其中,第一产业对地方财政收入的相关系数是最低的,仅为0.85。这是由于第一产业的农产品附加值低,低税、免税产值比重大,以及国家长期对第一产业实行轻税政策等形成的。第二产业与地方财政收入增长的相关系数较高,为0.96,这与全省情况相一致。但目前我市第二产业对地方财政收入的总量贡献相对较高。第三产业对地方财政收入的总量贡献相对较低,原因是我市第三产业发展落后,其比重只占37.3%.不仅低于全省5个百分点,而且连续两年比重下降。由于第三产业对地方财政收入增长的相关系数最高,为0.99,所以第三产业增加值的提高对于增加地方税源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从图4我们可以看出2001—2007年第一、第二产业GDP增长影响地方财政收入增长不大。但是如果第三产业GDP保持稳定增幅,特别是第二、第三产业GDP增幅基本相同时,地方财政收入有比较大的增长,如2002年、2005年、2007年。这主要是由于产业结构的调整效应。产业结构由2006年的15.8:46.2:38调整为2007年的15.4:47.3:37.3。我们重点分析2005—2007年各产业地方税收收入所占比重(见表2),可以看出近三年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地方税收收入由增量的变化所占比重基本上是平分秋色,分别是51.76%和48.10%;2007年比2006年,第二产业地方税收收入所占比重下降2.62%.第三产业地方税收收入所占比重上升2.50%。这也说明了,要增加我市地方税收收入。发展第三产业是十分有效的措施。

图42001-2007年三大产业GDP与地方财政收入增长比较(单位:%)表22005年-2007年各产业地方税收收入所占比重表(单位:万元)

(四)地方财政收入与行业经济的增长总体协调.但行业的贡献不平衡

由于不同行业适用不同的税种和征税方式,因98而不同行业对财政收入的贡献率也有所不同。GDP的行业结构变化直接影响财政收入的增长。根据韶

关市地税局的统计资料,2005—2007年地税增长情

况从图5可以看出.韶关市地税部分收入增长比较大的主要行业是电力、建筑、批零、房地产业,他们分别增长了44.9%、32.2%、90.3%、62.2%。

(五)财政收入对GDP增长的弹性波动较大

根据2001—2007年韶关市财政总收入与GDP的增长速度等有关数据,可以算出这些年财政收入

图52005—2007年韶关主要行业地税收入情况(单位:万元)

的总量弹性(见表3)。从财政总收入增长对GDP的弹性看,变化较小,大部分年份维持在1.6附近,最高是2007年2.2.最低是2003年0.8。从地方财政收入增长对GDP的弹性看。变化较不稳定。最高在2007年达到2.1,最低在2006年降到0.6。可见,这些年地方财政收人对GDP的弹性极不稳定,变化幅度较大。

对200l一2007年财政收入和GDP总量的原始数据取自然对数.再对变量进行一次回归分析。

1、韶关市财政总收入对CDP增长的弹性波动较大,总体弹性处于相对合理的区间。

以韶关市财政总收入取对数为被解释变量,可

表32002—2007年韶关市财政收入与GDP增长弹性系数

拟合方程:LAN=--4.8142+1.7273LnGDP。

回归统计结果可知,方程拟合度较高,总体显著性较好。韶关市财政总收入对GDP的弹性为1.7273,大于1,表明GDP每增长一个百分点,财政收入可增长1.7273个百分点。这一比值是否合理?按照我国学者的研究结果,认为弹性在0.8—1.2区间比较理想。由于韶关市正处于工业化发展的初期阶段.我们认为税收弹性在1.5—2.0之间比较理想,目前的弹性处于相对合理的区间。

2、韶关市地方财政收入对GDP增长的弹性较不稳定,总体弹性略显偏低。

以韶关市地方财政收入取对数为被解释变量.可拟合方程:LnLF=一4.8917+1.4435LnGDP。

回归统计结果可知。韶关市地方财政收入对GDP的弹性为1.4435.大于1,表明GDP每增长一个百分点,财政收入仅增长1.4435个百分点。这一比值低于韶关市财政总收入的弹性,与一般水平相比.目前韶关市地方财政收入的弹性也处于相对合理的区问,但略显偏低。

(六)财政收入发展的趋势

从表4和表5可以看出,2002—2007年,无论财政总收入和地方一般收入,其边际收入率均大于平均收入率。表明财政总收入和地方一般收入都有增长的趋势。但是财政总收入边际收入率大于平均收

99

人率0.7.而地方一般收入边际收入率大于平均收入二、影响韶关市财政收入增长的因素分析

率0.1,几乎相等,说明财政总收入比地方一般收入(一)经济快速发展是财政收入高速增长的主增长的趋势更加明显。要原因

表42002—2007年韶关市财政边际收入率(单位:亿元)

韶关市经济发展促进了税收收入的增长.全市GDP总收入由2001年的212.00亿元增加到2007年的482.51亿元。增加了2倍多。GDP增长是财政收入增长的基础,GDP的增加自然带来财政收入的增长。来源于韶关市的财政收入从2001年的26.78亿元,增加到2007年的88.11亿元,增加了3倍多。分产业看。韶关市的财政税收收入主要来自第二、三产业,第一产业GDP提供的税收很少。第二、三产业GDP总量的增加和比重的增大。使可提供税收(简称“可税”)的GDP增加。韶关市三产业构成由2002年的2l。0:44。7:343调整到2007年15。4:47.3:37.3.从2002年到2007年,韶关市来自第一产业的增加值当年价格由49.56亿元增加到74.22亿元,

100增长1.5倍;而同期第二、三产业则分别由105.44亿元和81.61亿元,增加到228.50亿元和179.83亿元,分别增长2.16倍和2.20倍。来自第二、三产业的可税GDP的增加和比重的增大,带来税收,从而使财政收入增大。

(二)与GDP关系不大的税源增加

在现实生活中,有些税源的增加,并不是经济发展直接引起的。例如契税,只要交易价格大幅上升,交易次数增加,税收收入就会增大。

(三)物价上升与统计口径的影响

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物价的上涨同样会带来税收收入的增加。2007年,韶关市区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比2006年上升2.3%.其中服务项目价

格上升1.6%,消费品价格上升2.5%,食品类价格上升6.5%。工业品出厂价格上升7%。这样,即使财富不变。价格上升,税收收入也会随之增加。与此同时,统计口径的不同也对财政收入占GDP的比重造成影响。我国目前对GDP和税收收入的统计口径不完全相同。税收收入无论收入额还是增长速度都是按现价统计,而GDP虽然绝对数按当年价格计算,但增长速度则是按可比价格计算的。在纸币流通条件下,货币的时间价值是不断变动的,现实价格一般高于不变价格.从而使税收收人的增长自然快于GDP的增加。

(四)税收征管的加强

近年来,韶关市税务机关一直注意加强干部队伍建设,不断规范执法行为。加强税法宣传,做好纳税服务工作,增强纳税人的纳税意识。加快推进税收信息化建设,全面实施科学化、精细化管理,提高征管手段。工商、审计、税务联动,强化税收清欠工作,大力组织税收收入,减少逃税现象。征收率提高,使财政收入快速增长。

三、分析结论与政策建议

(一)分析结论

如前分析.我们可以得出如下结论:

1、比较省内其他山区市,韶关市经济运行质量不算低。

2、财政增收,分享不太合理,中省占2/3,我市只占1/3。

3、韶关财政的税源结构目前仍处于对中省企业依赖度较强的工业化初期。2006—2007年第三产业加快发展对财政贡献有所提高,但主要是靠重点项目投资和房地产业发展拉动建筑营业税和契税的增加,而旅游、饮食、服务、建筑业仍有较大的发展潜力,应加速培育,以增加对地方财政的贡献。

4、加强对第三产业的税收征管,促进税收增加,有利于抢抓机遇,加快发展,享受省更多激励政策。

(二)政策建议

1、由于资源的不可再生性、环境污染、医疗教育和社会治安等问题,加重了地方财政在公共服务上的承担费用。中省企业所得税,国家已经让利。由33%降至18%左右,我们建议省也应该让利。从2008年起,新的增量与市级共享。共享比例5:5。

2、我市被划为生态功能区.建议省在产业布局上,对我市现有工业和资源关联度大、无污染的下游产业,如造船、汽配、烟草、电力等,加大支持力度,以利于形成产业链和降低生产成本。

3、探索完善总部汇总纳税的政策。总部、研发中心、产品出口均在发达地区或沿海地区,而生产基地在我市的企业,建议借鉴外省的均衡财力做法,合理分享成果。

4、整合我市的工业园区,以利于提高我市的产业聚集度,确定我市的主导产业;园区不宜太分散,建议在我市集中设立l一2个主导产业,集中人力、物力、财力,成熟一个发展一个,做强做大,形成我市经济的增长点、财政增收的支撑点。

AnAnalysisoftheRelationshipBetweentheFinancialRevenueofshaoguanandGDPNumber:

AcasestudyofShangguancity

UNJia.ZHANGZong-jUll

(BureauofFinance,CityGrovenmentofShaoguan,Shaoguan512000,Guangdong,China)Abstract:Since2001,withtherapidincreaseofGDP,thefinanciMrevenueinShaoguancityhasbeenin—creasinggreatly,anditsgrowthratehasexceededthatofGDP.ThispapermainlystudiestheinternalrelationshipbetweenthefinancialrevenueandGDPgrowthinShaoguanffon2001to2007,revealstheaffectingfactorsandoperatingmechanism,andputsforwardsomecountermeasureandsuggestionsonhowtopromotethesustainableandcoordinatedevelopmentofthefinancialrevenueandGDPinShaoguan.soastooffersomereferenceforthemunicipalgovernmenttoadjusttheindustrialstructureandmakeabiggerfinancialcake.Keyword:Financialrevenue;GDP;Numberstudy

(责任编辑:李曙豪)

101

韶关市财政收入与GDP数量关系分析

作者:林嘉, 张宗君, LIN Jia, ZHANG Zong-jun

作者单位:韶关市,财政局,广东,韶关,512000

刊名:

韶关学院学报

英文刊名:JOURNAL OF SHAOGUAN UNIVERSITY

年,卷(期):2009,30(1)

被引用次数:0次

相似文献(10条)

1.期刊论文朱金华我国财政收入占GDP比重的修正与定位-淮阴工学院学报2002,11(2)

从表面上看,目前我国财政收入占GDP的比重不仅低于经济发达国家,而且与发展中国家比也存在着较大的差距.由于统计口径不同,预算外、制度外收入未纳入政府预算收入以及征管绩效不高等诸多因素.客观上影响了我国财政收入占GDP的真实性.经过修正我国财政收入占GDP的比重与发展中国家的水平大体相当.我国财政收入的增长仍有增量和存量空间.为保持我国经济和财政收入的稳步增长,应合理定位我国的财政宏观负担水平.

2.期刊论文刘爱芹.ZHAO Li.LIU Ai-qin.ZHAO Li地方财政收入与GDP的协调性研究——基于山东省的实证分析-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4)

协整检验结果表明,尽管山东省地方财政收入和GDP都具有非平稳性,但其滞后一期变量是平稳的.就长期而言,二者之间具有统计上的高度相关性,存在长期稳定的协整关系.从误差修正模型来看,短期内山东省财政收入与GDP之间存在动态调整机制,由于误差项的存在,可以自动地实现二者之间的长期均衡关系.根据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在滞后3期以内,GDP和地方财政收入之间只存在单向的因果关系,GDP是地方财政收入的Granger原因,GDP增长是财政收入增长的决定因素.从长期来说,财政收入也是GDP的Granger原因,对GDP也起着决定作用.

3.期刊论文课题组.Project Group河北省财政收入占GDP比重问题研究-石家庄经济学院学报2006,29(3)

财政收入规模反映一国或一地区政府所掌握财力的大小,如果财政收入规模过小,将难以满足政府各项职能及事业发展的需要,如果财政收入规模过大又将会引起企业、居民的负担过重,从而会导致投资和消费需求的不足.通过对财政收入与GDP的相关分析,得出河北省财政收入占GDP比重较低的主要原因,提出提高河北省财政收入占GDP比重的对策.

4.期刊论文傅真晶.许能锐.段风军.FU Zhenjing.XU Nengrui.DUAN Fengjun福建省财政收入与三大产业GDP的协整分析与误差修正模型研究-热带农业科学2010,30(6)

文章利用协整理论,根据福建省1978~2007年度数据.对福建省财政收入与三大产业GDP之间的关系进行实证研究,研究结果表明:(1)福建省财政收入与三次产业GDP之间存在着长期均衡的协整关系和短期动态调整机制;(2)福建省财政收入对第一产业GDP的弹性大于1,而对第二产业GDP和第三产业GDP的弹性小于1;(3)根据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第一产业GDP和第二产业GDP不是财政收入的Granger因,财政收入也不是第一产业GDP和第二产业GDP的Granger因.在滞后期为1的情况下,第三产业GDP是财政收入的Granger因,但财政收入不是第三产业GDP的Granger因.

5.期刊论文王涛.王殿元.WANG Tao.WANG Dian-yuan影响财政收入与GDP增长的因素及对策-哈尔滨商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6)

鉴于财政收入与GDP(国内生产总值)的总体变化趋势是财政收入增长速度快于GDP增长速度,而财政收入总量规模却相对较小、政府可支配财力的增长幅度偏低这样一种财政状况,亟须从影响财政收入与经济增长的因素入手,分别探讨制度性因素、政策性因素和统计因素等对财政收入分配特征的影响,并提出促进财政收入与GDP协调增长的对策.

6.期刊论文梁蕾.LIANG Lei我国财政收入与GDP之间协整关系的分析-华北电力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1)

文章对我国1952-2007年的GDP和财政收入之间的关系进行实证研究,研究表明:(1)中国的财政收入与GDP互为因果关系;(2)中国财政收入与GDP有长期协整的关系;(3)中国财政收入对GDP的弹性小于1.

7.期刊论文杨华峰.Yang Huafeng我国财政收入与GDP关系的实证研究-中国地质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1(1)

财政收入与GDP有高度的相关性.文章从我国财政收入与GDP的实际资料分析入手,分析了我国财政收入与GDP关系的特点,探讨了影响财政收入与GDP的因素,提出了相关对策.

8.学位论文陈其勇我国财政收入占GDP比重问题研究2002

该文分四个部分.第一部分:对改革后中国财政收入(预算内)的现状进行初步分析.第二部分:对中国财政收入现状的进一步分析.第三部分:运用界定适度财政收入规模的理论,并通过国际比较,对中国大小两种口径的财政收入规模进行判断.第四部分:提出解决中国财政收入比重问题的建议.该文采用实证分析和规范分析相结合的方法,主要创新在于:(1)在提高比重的依据上,从支出方面对财政收入比重的合理性进行了初步分析,克服了前人仅从收入角度研究的片面性.强调财政收入比重是否合理,除应考虑经济发展水平和国民负担外,还应看支出的规模和结构是否合理;(2)在提高比重的内容上,明确提出了提高比重"度"的问题,即明确了未来几年中国的适度财政收入比重,这不仅为提高规范性财政收入比重指明了方向,也为适度减少非规范性收入,降低国民税外负担提供了依据;(3)把国家财政收入研究的范围扩展到非规范性收入方面,并对非规范性收入的使用效率进行了初步分析,为全面客观地认识中国的财政收入比重问题和解决财政困难提供了一条新的思路.

9.期刊论文陈永良关于提高我国财政收入占GDP比重的思考-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0,22(6)

近年来,我国财政收入占GDP的比重偏低,这是财政运行中面临的一个突出问题。如何提高财政收入占GDP的比重,已成为我国财税改革的重要目标。本文认真探究了财政收入占GDP比重偏低的原因,提出了解决这个问题的途径和方法。

10.期刊论文李进江.Li Jinjiang中国财政收入与GDP的因果关系检验-科技广场2008,""(6)

从理论上来说,财政收入与GDP的增长之间保持着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的关系,那么,在实践当中是否也是如此?本文通过对二者的增长率进行协整检验和格兰杰因果检验后,发现我国财政收入与GDP之间存在长期均衡增长关系,但就二者的相互影响作用而言,财政hA-增长对GDP增长的影响作用不显著,而GDP增长对财政收入增长的影响作用显著.

本文链接:https://www.wendangku.net/doc/1018678921.html,/Periodical_sgxyxb200901023.aspx

授权使用:河源职业技术学院(wfhyzyjs),授权号:3a1a9c03-62de-4764-9294-9e4e009efcbf

下载时间:2010年12月16日

国家财政 教学案例

《国家财政》教学案例 【教材分析】 本课课题是人教版普通高中实验教科书必修1《经济生活》第三单元第八课第一框容。第七课学生学习了个人财富的分配,社会所创造出来的财富不能全部由个个支配,为了使政府能够顺利地承担自己的各项职能、政府必须参与社会财富的分配,在介绍我国个人收入分配的有关知识后,这一课教材侧重引导学生认识政府是如何参与社会分配的,即有关政府财政收入与支出的一般知识,帮助学生感受财政在我国社会经济发展中所起的巨大作用。了解国家的收入从哪里来,具体用到哪里,有助于学生增强社会责任感和主人翁意识。可见本框在本单元中起承前启后作用。 【教学理念】 坚持“以学生发展为本”这一核心理念,以学生主动探索、发现、和解决问题为立足点,构建生活化的思想政治课堂,让学生在特定的教学情境中去探究,再现知识的产生过程,师生互动。使教学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实现从知识本位的灌输到学生自主学习、全面发展和从单一机械的课堂到让学生回归自然、社会实际的两大教育理念上的转变。真正实现以学生为主体、以能力为中心、以活动为线索的统一。 【学情分析及教学方法】

1:学情分析:对于本框容,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已经略有所闻,但是没有深入的、全面的、理性的认识,如果学生只是看教材容,会觉得比较枯燥。基于学生对本框容有一定的感性认识,而且本框容与学生的生活实际有较为密切的联系。 2:教学方法:本节课我大胆重组教材,以“年初政府的4万亿拨款救市”的例子作为情境材料,1)采取漫画、视频、小组讨论、引导分析、案例分析等多种形式展开教学。学习过程过观看视频,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也让他们对本学习容有比较直观的了解。2)通过日常生活中的案例引导学生主动学习,激发学习的兴趣,引导学生去思考国家财政的含义、作用以及它的来源和用处。3)通过小组讨论让学生学会合作探究来解决社会生活的问题,使教材中抽象难懂的容变成学生感兴趣的乐于接受的易于理解的知识,培养学生的综合探究能力。 【学习目标】 新课程标准:评议一个由政府财政承担的工程项目,说明政府的财政支出对大众生活、经济发展的影响和作用。知道税收是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 1、知识目标: 1)知道财政的含义及其实质,财政收入的含义及其获取渠道;2)了解国家预算和决算的含义,财政支出的含义和我国财政支出的具体用途;3)理解影响财政收入的主要因素,财政是促进社会公平、改善人民生活的物质保障,财政的经济稳定职能;4)懂

财政收入占GDP的比重变化分析-美国德国经验

财政收入占GDP的比重变化分析-美国德国经验

财政收入占GDP 的比重变化分析 美国经验 与其他发达国家相比,美国有着较低的税率,较少的收入再分配和异常复杂的税收制度,从金融危机之后财政收入占GDP 的比重一直保持较为稳定。2009年美国联邦财政收入2.105万亿美元,各州政府财政收入总和1.124万亿美元,当年GDP 为14.119万亿美元,财政收入占GDP 比例仅为22.9%;2012年美国政府财政总收入为5.1万亿美元(联邦、州和地方三级政府总收入为6.3万亿美元,政府间重复计算收入1.2万亿美元),其中联邦政府收入2.4万亿美元,州政府收入1.5万亿美元,州以下地方政府收入1.1万亿美元,相当于GDP 的32.63%(GDP 核算方法调整前);2014年美国联邦财政收入3.02万亿美元,当年GDP 为17.4万亿元,财政收入占GDP 比例继续下降为17.4%。 图1:1990-2014年财政收入占GDP 比重 数据来源:世界银行数据库 https://www.wendangku.net/doc/1018678921.html,/indicator/NY.GDP .MKTP .CD ; https://www.wendangku.net/doc/1018678921.html,/data/reports.aspx?frmsrc=search&CNO=2&country=&seri es=https://www.wendangku.net/doc/1018678921.html,&period = 0% 5%10%15%20%25%30%35%40%45%1990 199119921993199419951996199719981999200020012002200320042005200620072008200920102011201220132014

公共财政收入案例讨论材料

课堂讨论资料 (一)网民热议“月饼税”—征税应不应该盯住工薪阶层? 据《经济参考报》2011年8月29日报道,近日,媒体报道称,据北京市地税局的工作人员介绍,按照《个人所得税法实施条例》,各公司中中秋节所发放的月饼在缴税范围内,需将月饼的市场价值加入到员工的工资内,然后按照工资标准的个税进行扣除。除月饼外,单位所发的大部分福利都需缴税,如果有公司违规没有缴税,若有人举报,会进行相应处罚。 不少网民指出,公司给员工发放月饼等福利,已经包含消费税、增值税等税费,再把它算入工资扣除,不免有重复征税的嫌疑。有网民指出,“房产加名税”、“月饼税”等税收的出现,其实反映出税收见缝插针的趋势,而且这种征税的对象是普通民众。 署名“周俊生”的博客指出,由于制度的不完善,我国个税征收出现了一些偏差,比如资本利得税长期处于“暂不征收”状态,灰色收入更是由于技术上的困难长期无法从税收上建立管理机制。这种状况的长期存在,导致工薪阶层成了个税的主力,而一部分收入渠道广泛的富人却心安理得处于个人征收的边缘。因此,对于税务部门来说,更重要的是堵住这方面的漏洞,而不是盯住普通百姓口袋的“蝇头小利”。(王宝梅)2011 思考提示: 1.理论切入点——税收作用、征税原则 2.税收的收入与调节作用 3.征税公平与效率原则 4.两种观点冲撞——该征与不该征,说明理由 (二)要不要开征房产税—92.9%的人表示房产税将影响自己的购房或住 房计划 “开征房产税”成为不少地方“两会”上的热门话题。中国青年报社会调查中心日前对全国3158名公众进行的在线调查显示,87.7%的人关注有关开征房产税的新闻,其中37.1%的人表示“非常关注”。 在公众看来,目前开征房产税究竟会造成什么影响呢?此次调查发现,认为这会“抑制投机炒房,稳定房价”的人占了55.4%,但是担心“增加住房成本”的人也多达48.6%。两者仅相差6.8个百分点。 如果特意询问中国“开征房产税对抑制投机炒房、稳定房价的作用大吗”,调查显示,认为作用较大或非常大的受访者占35.2%,认为作用“一般”的占32.0%,认为没什么作用的占21.2%,其余11.6%的人表示“不好说”。 尽管公众对房产税抑制投机,稳定房价的信心不明显,但开征房产税对公众的未来购房计划却影响明显。调查发现,92.9%的人表示房产税将影响自己的购房或住房计划。其中,45.9%的人表示会“暂缓购房”,24.9%的有房者将“不再买房”,12.1%的无房者“会买面积更小的房子”,10.0%的无房者“会租房住”。 思考提示: 1.理论切入点——税收原则与税种作用

财政学案例分析(精选.)

财政学案例分析 案例名称:谁来填补养老金缺口 案例来源:根据2013年12月20日中国社会科学院发布的《中国养老金发展报告2013》编写 案例内容:社会保障管理体制和经办服务体系是国家治理体系一个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也是体现国家治理能力的一个重要方面。近年来,中国社会保障建设进入加速发展时期,从2006年中国对社会保障建设提出“覆盖城乡”的要求,到2013年在较短的不到十年的时间里,实现了社会保障制度对城乡居民的基本全覆盖。中国当前社会保障制度有很多的内容,其中养老金制度是非常重要的一个支柱。目前,养老金缺口问题已经越来越受人们关注。 2012年,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基金总收入为20001亿元,比2011年增长了18.39%。总支出为15562亿元,比上一年增长了21.91%。从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基金支出占收入的比重看,全国总计达到了62.85%,比上一年提高了7.91个百分点,上海高达96.05%。而这种支出收入比上升的趋势会影响未来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的财务可持续性。 自2013年1月1日起,继续提高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水平,提高幅度按2012年企业退休人员月人均基本养老金的10%确定。 但无论是财政部还是学者,均回避了当前个人账户巨额空账的偿还问题。个人账户空账带来了巨额隐性债务问题。目前,个人账户长期空账运行,以及记账利率过低等问题,致使养老保险的部分积累功能的设计初衷无从实现,已成为事实上的现收现付制。 根据人社部2013年初公布的最新数据显示,2012年城镇职工养老金累计结余近2.4万亿元,但与官方数据形成对比的,是个人养老金账户缺口的持续扩大。 截至2012年底,全国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基金累计结余为23941.31亿元。2012年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包括纯企业单位、其他以个体身份参保人员和机关事业单位)个人账户累计记账额达到29543亿元。也就是说,即使把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基金积累的所有资金用于填补个人账户,个人账户仍有5602亿元的缺口,与上一年相比,这一缺口扩大了大约240亿元。

教育支出占GDP的比重

教育支出占GDP的比重:国际比较与政策建议 2009-3-11 摘要:本文研究、分析了国外教育支出占GDP的比重、教育支出占财政支出的比重、教育经费中私费负担与政府拨款所占的比例。文中整理的主要是2004年、2005年的资料,数据主要来源于OECD网站。同时,本文结合我国实际,对如何提高教育经费占GDP的比重,提出了五项政策建议。 关键词:教育支出,GDP 一、教育支出占GDP的比重 国外教育经费来源通常包括两方面:一是政府拨款,亦即“财政性教育拨款”;二是私人出资(含家庭投入和非政府性组织捐助等,以下统称为“私费”)。即使在发达国家,基础教育阶段的私费也占一定比重。 总体而言,OECD国家的财政性教育拨款占GDP的比重因教育政策不同而异。从平均水平看,2005年、2004年OECD国家的政府性教育拨款占各国GDP的比重均为5.0%。按2005年数据,财政性拨款占GDP比重超过4.5%的有:美国(4.8)、加拿大(4.7)、墨西哥(5.3)、英国(5.0)、荷兰(4.6)、丹麦(6.8)、法国(5.6)、波兰(5.4)、新西兰(5.2)1但也有些国家的财政性拨款低于4.0%,其中,日本为3.4%、斯洛伐克为3.7%。而非OECD国家财政性拨款占GDP 比重通常较低,如智利为3.0%,俄罗斯为3.8%(见表1)。

据我们分析,决定各国财政性教育拨款占GDP比重的因素主要有: (1)基础教育的普及政策(指高中教育是否纳入普及范围)和城乡教育的均等化程度。通常,城乡教育的均等化程度越高,政府拨款水平也就越高。 (2)后中等教育政策,亦即高等教育以外的中等后教育的政策。由于这部分人数量多,因而,政府是否能为之提供教育、是否采取免费政策,对公共教育拨款的影响很大。 (3)高等教育财政政策,尤其是公共与私人的成本分担政策。例如,日本虽然公立大学发达,但采用成本由家庭负担的政策,因而政府对大学拨款不多,财政性拨款占GDP的比重维持在3.4%的较低水平上。美国的教育支出虽然占GDP 的7.1%,但政府性拨款仅为4.8%,这与他们采用广泛吸纳外籍学生,并实行较高的收费政策有关。而法国虽然高等教育毛入学率属于中等水平,但由于采用大

财政收入的多元回归分析

财政收入的多元回归分析定量分析案例 析分回归收入的多元定量分析案例:财政 介简一、 财政收入是指一个国家政府凭借政府的特殊权力,按照有关的法律和法规、在一定时期内(一般为一年)取得的各种形式的总和,包括税收、企事业收入规矩能源交通重点建设基金收入。债务收入、规费收入、罚没收入等、财政收入水平高低反映一国经济实力的重要标志。 在一定时期内,财政收入规模的大小受许多因素的影响,入国民生产总值大小、社会从业人员数的多少、税收规模的大小、税率高低等。 计析的设二、分 在本案例中,我们认为,一个国家的税收水平的高低、国民生产总值的大小、其他收入的多少,是决定一个国家一定时期内财政收入规模的主要影素。。因此本案例只取这三个变量作为解释变量,分析它们对财政收入的影响程度 来源数据三、 》,数本案例的样本数据来自中国统计出版社的有关年份的《中国统计年鉴):1案例数据如下(见表1978-1995 年,据时限为 1表 财政收入等四项指标观测数据 其他收入X3 X2 税收国民生产总值年份 Y 财政收入 X1 T 40.99 3624.1 519.28 1978 1132.62 113.53 537.82 1146.38 1979 4038.2 152.99 517.7 1980 1159.93 4517.8 192.22 629.89 1175.79 4860.3 1981 215.84 5301.8 1212.33 700.02 1982 257.84 5957.1 755.59 1983 1866.95 296.29 947.35 1984 1642.86 7206.7 280.51 2040.79 2004.82 8989.1 1985 156.95 2090.73 10201.4 1986 2122.01 212.3811954.5 2140.36 2199.35 1987 1. 财政收入的多元回归分析定量分析案例 176.18 2357.24 14922.3 2390.47 1988 179.41 2664.9 16917.8 1989 2727.4 299.53 2937.1 2821.86 1990 18598.4 240.1 3149.48 1991 21662.5 2990.17

财政学案例分析

1.1我国垄断行业:坚冰渐融 1.2食品不安全信息不对称 1.3野生动物保护、光污染的负外部效应 1.4经济波动是市场经济体制的常态 1.5国民收入初次分配公平是社会和谐基础 1.6:是市场失灵,还是政府失灵 1.7:医改、教改背后的公共物品供给缺位 1.8:公共物品供给越位 1.9究竟什么是公共财政? 1.10:弥补市场缺陷,配置社会公共资源(一项重要的财政职能) 1.11:我国收入调节政策取向应该是“促富治贫” 1.12:2007年宏观政策重心:激活内需增长动力 2.1:财政花钱当量力而行中国经济时报2003年8月7日 2.2:政府收支分类改革全面启动 2.4:公平与效率,漏桶里的水? 2.5:财政支出面临扩张压力 9.1:2006年中央预算草案的报告(摘要)2006年预算编制和财政工作的总体思路 9.2:建复式预算体系用制度管住干部 9.3:我国的零基预算改革 9.4: 看好13亿人的“钱袋子” 9.5:全国人大财经委拟通过《2004年中央决算(草案)》 9.6:摘自:构建公共财政体制的重要基础——规范非税收入管理潘承祥 9.8:“国库集中支付”反腐作用有多大? 9.9:政府采购:谨防腐败转移 10.1:日本政府事权与财权的划分 10.2:美国的财权划分方式——财源共享和分率计征 10.3:分税制10年 10.5:我国政府间转移支付的实践 11.1:我国财政赤字计算 11.2:格林斯潘警告美财政赤字危及经济前景 12.2:2005年中国财政赤字大幅降低意味着什么?2005-06中华工商时报 12.1:促进财政政策由投资向公共服务转型 12.2:我国财政与货币政策协调的历程

韶关市财政收入与GDP数量关系分析

2009年1月韶关学院学报?社会科学Jan.2009第30卷第1期JournalofShaoguanUniversity?SocialScienceV01.30No.1 韶关市财政收入与GDP数量关系分析 林嘉,张宗君 (韶关市财政局,广东韶关512000) 摘要:2001年以来,韶关市财政收入随着GDP的快速增加而持续大幅增长,且增幅大大超过GDP增速。研究韶关市2001—2007年财政收入与GDP增长的内在关系。揭示其影响因素和运行机制,提出促进韶关市财政收入与GDP持续协调发展的对策建议,为市政府调整产业结构和如何做大财政蛋糕提供参考依据。 关键词:财政收入:GDP;数量研究 中图分类号:F062.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5348(2009)01—0096—06 2001年以来,韶关市财政收入持续高速增长,增速大大超过GDP增长幅度。本文通过分析财政收入与GDP之间的数量关系,找出影响韶关市财政收入增长的主要因素。并对财政收入与GDP的协调发展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一、韶关市财政收入与GDP数量关系的主要特点 (一)财政收入与GDP总量呈明显的正相关关系 自2001年以来,韶关市财政收入快速增长,其中。韶关市财政总收入由2001年的26.78亿元增加至2007年的88.11亿元,增长329.0l%;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也由11.10亿元增加至30.04亿元..增长270.63%。韶关市现价GDP在2001年为212亿元。2007年达到482.54亿元,现价增长227.61%。与GDP的增速相比较,财政收入增速明显加快。2001年一2007年。按现价计算韶关市财政总收入和地方财政收入年均增长22.28%和18.07%,分别高于同期GDP增速7.67个和3.46个百分点。多数年份的财政收入增长均快于GDP的增速(见图1和表1)。 图1韶关市财政收入与GDP增长柱形图(单位:%) 收稿日期:2008—05—28 作者简介:林嘉(1957--),女,广东陆丰人,韶关市财政局会计师,主要从事地方经济研究。 96

财政专项资金审计案例分析

财政专项资金审计案例分析

财政专项资金审计案例分析 一、虚报项目骗取财政资金 项目申请单位获取财政专项资金要符合相关的规定且要履行法定程序,在这个过程中,各单位必须要以真实的财政财务收支状况和其他相关情况作为申领财政资金的依据。骗取财政资金行为的本质特征就是采用虚构事实或歪曲事实的手段,非法谋取不应当得到的财政资金。 案例: 定性依据: 1、《预算法实施条例》第十七条:各部门、各单位编制年度预算草案的依据:(一)法律、法规;(二)本级政府的指示和要求以及本级政府财政部门的部署;(三)本部门、本单位的职责、任务和事业发展计划;(四)本部门、本单位的定员定额标准;(五)本部门、本单位上一年度预算执行情况和本年度预算收支变化因素。 2、《行政单位会计制度》(财预字[1998]49号)第十一条:会计核算应当以行政单位实际发生的经济业务为依据,客观真实地记录、反映各项收支情况及结果。 3、《事业单位会计准则(试行)》(财预字[1997]286号)第十条:会计核算应当以实际发生的经济业务为依据,客观真实地记录、反映各项收支情况和结果。 处理处罚依据:《财政违法行为处罚处分条例》第六条: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有下列违反规定使用、骗取财政资金的行为之一的,责令改正,调整有关会计账目,追回有关财政资金,限期退还违法所得。对单位给予警告或者通报批评。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给予记大过处分;情节较重的,给予降级或者撤职处分;情节严重的,给予开除处分: (一)以虚报、冒领等手段骗取财政资金;

(二)截留、挪用财政资金; (三)滞留应当下拨的财政资金; (四)违反规定扩大开支范围,提高开支标准; (五)其他违反规定使用、骗取财政资金的行为。 二、截留、挪用财政资金 项目单位要严格按照财政预算或其他财政制度规定的支出用途使用财政资金,未经法定程序报请财政部门批准,不得改变资金用途,以切实保证预算的严肃性、权威性,以及保证相关事业正常发展。同时在预算执行过程中,各预算支出科目之间会发生有的资金结余,有的资金不足的情况,为了保证完成各项事业计划,在必要时可以在各科目之间进行必要的调剂,但这种调剂要按规定的程序向有关部门报告,得到批准方可实施,未报告或报告未批准的,不得实施。 (一)截留应拨财政资金,挪作他用。在财政支出管理过程中,截留财政资金只是一种具体的手法,最终的目的还是通过某种手法,达到挪用财政资金的目的,所以,截留的本质还是挪用。从现行财政体制来看,国家机关对于其下属单位或具体用款项目单位,具有财政资金再分配职能。国家机关履行这项职能,必须严格根据预算安排和拨款计划下拨资金,保证相关事业正常运行,国家机关不能以虚列支出等手段,将应下拨下级单位或具体用款项目单位的财政资金截留在本级,挪作他用。 审计发现,部分项目主管部门和单位,擅自截留中央项目资金,用于其他支出款项;无依据按一定比例提取消名管理费。 (二)挪用财政专项经费,支付基建工程款。有的行政事业单位由于违规进行基建项目,开工资金不到位,基建资金来源又没有保障,就挪用财政专项资金支付基建工程款,以此来支撑基建项目的进行。 (三)挪用财政专项经费,弥补人员经费或用于其他活动。项目单位未按专项经费规定的用途使用资金,而是将资金另行分配使用,将部分资金或全部资金用于弥补本单位事业费或其他经费不足,主要包括:购车修车、支付房租、住宅供暖、物业费;支付所属单位人员工资、医药费、补贴,购置资产。 (四)挪用财政资金,将财政资金用于对外借款。项目单位与其

财政收入多元化线性回归分析

案例08 财政收入多元化线性回归分析 一、案例简析 本案例来自作者主持,参与的财政部“九五”科研课题《我国财政收支决定因素的统计分析》(该课题现已通过接题鉴定),作者从中选取了财政收入线性回归分析问题进行提炼,归纳,形成了本案例。我们试图通过对财政收入及其影响因素问题的研究,从教学上来说明 如何利用多元回归分析这一常用的统计方法,解决现实问题的实证分析过程。 财政收入是指一个国家政府凭借政府的特殊权力,按照有关的法律和法规在一定时期内(一般为一年)取得的各种形式收入的总和,包括税收,企事业收入,国家能源交通重点建设基金收入,债务收入,规费收入,罚没收入等。财政收入水平高低是反映一国经济实力的重要标志。 在一定时期内,财政收入规模大小受许多因素的影响,如国民生产总值大小,社会从业人数多少,税收规模大小,税率高低等。在本案例中,我们认为,一个国家税收水平高低,国民生产总值规模的大小,社会从业人数多少,其他收入的多少,是决定一个国家一定时期内财政收入规模的主要影响因素。 二案例数据的描述 本案例的样本数据来自中国统计出版社出版的有关年份的《中国统计年鉴》和《改革开放十七年的中国地区经济》,数据时限为1978-1995年。案例数据如表8-1。 表8-1的数据已经制成数据文件存入磁盘。该文件数据在磁盘中的位置是:人数多少a:\case08\data1.txt数据的排列格式及其变量名与表8-1相同。 本案例的数据可以使用TSP软件,SPSS软件和SAS软件进行分析。我门建议使用SPSS软件进行分析。用SPSS forWIN.7.5软件读取本案例数据的基本步骤是: 第一,用OPEN 命令打开软件中的数据文件a:\case08\data1.txt,杂SPSS句法编辑器(SPSS Synax Editor)中观察文件中的数据结构,包括变量名,变量数,

财政与金融-市场失灵案例

分析:市场失灵是指完全依靠市场机制无法达到社会资源的配臵的最佳状态,由于市场失灵的存在,市场经济的运行不能完全依靠市场机制的自发调节,而信息不充分是市场失灵的重要原因之一。市场经济中的信息是至关重要的,一旦商品生产者或消费者不具有充分的市场信息,必将产生由于住处不充分而导致的市场失灵。信息拥有量较多的一方有可能通过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在与对方的交易中充分运用自己的信息优势,使另一方受到损害。 本案例中食品生产者与食品消费者之间就存在着严重的信息不对称。消费者作为商品交易的一方无法观测和得知商品交易另一方即食品生产者的相应信息,也不了解食品提供者为获取自身利益最大化而采取的不利于消费者的行为。食品安全的信息不充分和不对称不仅影响市场配臵来源的效率,而且会影响消费者的身体健康。影响消费者对食品的购买选择和决策。 信息不充分导致市场失灵决定了政府应当对市场进行必要的干涉。食品方面的信息不对称也需要政府进行干涉。首先应当通过相关法律建立强制性的信息披露制度,强制生产商对所提供的食品披露真实和全面的信息。例如近年来政府对转基因食品要求必须进行明示就是例证。第二组织必要的认证制度,按标准对特定食品如绿色食品、无公害食品等进行认证,以保证消费者的利益。第三对利用虚假信息欺骗消费者,故意提供不安全食品的企业进行严厉的惩处。 (二)案例1.3:野生动物保护、光污染的负外部效应 分析:本案例是典型的负外部效应的案例。外部效应是指某一主体的行为对其它主体产生影响,却不承担应该承担的责任或享受应得的权益。外部效应有正负两个方面。如果某一主体的行为使其他主体获得了利益,而其他主体并不为这种利益支付代价则称为正的外部效应。而某一主体的行为使其他主体受到了利益上的损失,而这种利益损失得不到补偿则称为负外部效应。外部效应的存在是导致市场失灵的重要原因。 在本案例中,野生动物的保护给当地农民带来了上海,首博新馆的建设对也小区居民带来了明显的负外部效应。从理论上讲,经济主体不太愿意从事具有正外部效应的活动,如提供路灯照明,虽然自身受益,但其他主体跟着受益却须自

财政收入的影响因素案例分析.doc

一、案例介绍 财政收入是指一个国家政府凭借政府权力按照有关法律法规在一定时期内取得的各种形式收入的总和,包含税收、企事业收入、国家能源交通重点建设基金收入、债务收入、规费收入、罚没收入等。财政收入高低反映一个国家经济实力的重要标志。 在一定时期内,财政收入规模受到许多因素影响。例如国民生产总值的大小,社会从业人员的多少,税收规模大小、税率高低因素等。本案例选择四个变量作为解释变量,分析其对财政收入的影响程度。某地区18年数据资料如下表,请分析其对财政收入的影响,说明拟合效果,并对未来三年进行预测。 表1-1 财政收入及相关因素的原始数据

二、案例分析 1.请分析其对财政收入的影响,说明拟合效果。 以“财政收入”为y变量,“税收”、“国民生产总值”、“其他收入”、“社会从业人数”为x变量做多变量回归统计分析,如表2-1四个变量的回归统计分析数据表所示,由于置信度取95%,即(α=0.05),而“其他收入”、“社会从业人数”两变量的P 值均大于0.05,说明这两个变量与“财政收入”相关度极低,所以四个变量中只有“税收”、“国民生产总值”对“财政收入”有显著影响。 表2-1 四个变量的回归统计分析数据表 回归统计 Multiple R 0.996601 R Square 0.993213 Adjusted R Square 0.991124 标准误差138.7964 观测值18 方差分析 df SS MS F Significance F 回归分析 4 36648178 9162044 475.5934 6.00459E-14 残差13 250437.8 19264.45 总计17 36898615 Coefficients 标准误差t Stat P-value Intercept 767.9963692 241.2594929 3.18327938 0.007195527 税收(亿元)0.054249138 0.013198424 4.110274052 0.001229258 国民生产总值(亿元)0.368077795 0.135285288 2.720752563 0.017487774 其他收入(亿元) 1.103775041 0.627427253 1.759207995 0.102040001 社会从业人数(万人)-0.003664976 0.006835364 -0.536178634 0.60088982 去除相关度极低的“其他收入”、“社会从业人数”两变量重新做多变量回归统计分析(α=0.05),结果如表2-2两个变量的回归统计分析数据表所示,Adjusted R Square 值为0.99说明“税收”、“国民生产总值”对“财政收入”的相关度极高,拟合效果

中国历年国家财政收入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统计(1950-2015)

195062.171951124.961952173.94679.125.61953213.24824.425.91954245.17859.828.51955249.27911.627.31956280.191030.727.21957303.201071.428.31958379.621312.328.91959487.121447.533.71960572.291470.138.91961356.061232.328.91962313.551162.227.01963342.251248.327.41964399.541469.927.21965473.321734.027.31966558.711888.729.61967419.361794.223.41968361.251744.120.71969526.761962.226.81970662.902279.729.11971744.732456.930.31972766.562552.430.01973809.672756.229.41974783.142827.727.71975815.613039.526.81976776.582988.626.01977874.463250.026.919781132.263678.730.819791146.384100.528.019801159.934587.625.319811175.794935.823.819821212.335373.422.619831366.956020.922.719841642.867278.522.619852004.829098.922.019862122.0110376.220.519872199.3512174.618.119882357.2415180.415.519892664.90171]9.715.519902937.1018872.915.61991 3149.48 22005.6 14.3 中国历年国家财政收入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统计(1950-2015) 财政收入(亿元)国内生产总值(亿元) 财政收入占国内生(% 年份

财政支出案例分析

2013年6月27日,在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次会议上,财政部部长楼继伟作《2012年中央决算的报告》。其中,中央财政支出的主要内容如下:汇总中央和地方决算,2012年全国公共财政收支差额8000亿元,赤字率为1.5%。中央公共财政收入占全国公共财政收入的比重为47.9%,比2011年下降1.5个百分点;中央公共财政本级支出占全国公共财政支出的比重为14.9%,比2011年下降0.2个百分点。 主要支出项目完成情况:教育支出3781.55亿元,完成预算的100%;科学技术支出2291.48亿元,完成预算的100.3%;文化体育与传媒支出494.68亿元,完成预算的100.2%;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5753.65亿元,完成预算的100.1%;医疗卫生支出2048.21亿元,完成预算的100.6%;住房保障支出2601.57亿元,完成预算的122.9%,主要是预算执行中增加了对城镇保障性安居工程和配套基础设施建设以及农村危房改造的补助;农林水事务支出5996.06亿元,完成预算的109.2%,主要是预算执行中增加了农业生产救灾、特大防汛抗旱、重大水利工程和农田水利设施建设、小型病险水库和中小河流治理等方面的投入;节能环保支出1998.42亿元,完成预算的113%,主要是预算执行中增加了节能产品惠民工程、建筑节能、城镇污水处理设施配套管网建设等方面的投入;交通运输支出3969.89亿元,完成预算的111.3%,主要是预算执行中增加了铁路建设投资。 中央预备费预算500亿元,实际支出500亿元。具体情况是:保障性安居工程支出151.34亿元,节能环保支出150亿元,农林水事务支出62.75亿元,交通运输支出32.06亿元,资源勘探电力信息等事务支出69.46亿元,一般公共服务支出1.64亿元,对地方救灾综合财力补助等支出32.75亿元。 汇总2012年中央行政事业单位等用当年财政拨款开支的因公出国(境)经费、车辆购置及运行费、公务接待费支出,合计 74.25亿元,比预算数减少5.59亿元。 汇总2012年中央行政单位(含参照公务员法管理的事业单位)履行行政管理职责、维持机关运行开支的行政经费,合计1028.52亿元,比2011年增长14.3%。 根据上述数据资料,分析2012年我国公共财政支出特点。 1. 从支出决算的具体情况看,各项重点支出得到较好保障。虽然部分支出科目决算数与预算数存在差异,是因为预算执行中根据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在没有扩大中央财政支出规模的情况下,调整支出结构,并重点增加了保障性安居工程、农业水利、节能环保等民生领域的投入。 2. 支出向民生倾斜。2012年中央财政用在与人民群众生活直接相关的教育、医疗卫生、社会保障和就业、保障性安居工程、文化方面的支出合计1.4万亿元;用在公共交通运输、节能环保、城乡社区事务等方面与人民群众生活密切相关的支出合计1.7万亿元;用于“三农”的支出合计1.2万亿元

我国GDP与财政收入关系研究

我国GDP与财政收入关系研究 我国GDP与财政收入关系研究 ▲▲一、前言 GDP中文译名为国内生产总值,是一定时期内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中所生产出的全部最终产品和劳务的市场价值。GDP是国民经济核算体系中的核心指标,同时也是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发展状况的重要指标。同时,GDP作为国民经济的最终成果,可以分为国家所得、单位所得和个人所得,其中国家所得即为财政收入。其计算方法一般有两个,收入法:GDP = 工资+ 地租+ 利息+ 利润+ 间接税净额+ 折旧—补贴;支出法:GDP = 消费+ 投资+ 政府支出+(出口—进口)。 财政收入是政府为满足支出的需要,依据一定的权力原则,通过国家财政集中的一定数量的货币或实物资财收入,一般依据支出确定收入本文由毕业论文网收集整理原则来实行财政收入预算。财政收入一般按政府取得的形式主要分为5类,即税收收入、国有资产收益、国债收入、收费收入和其他收入(包括基本建设贷款归还收入、基本建设收入、捐赠收入等)等,其中税收收入是主要部分。 从上面的关系可以看出,财政收入是构成GDP的一部分,GDP 是财政收入的基础,而财政收入又反映GDP的规模大小,GDP规模越大,为财政收入增长提供的财源就越丰富。而合理的财政收入是政府实现其职能的重要保障,只有政府正常运转,社会的正常秩序才能得以维持,这为经济发展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大环境。作文/zuowen/

▲▲二、实证分析 1.相关性分析 相关分析是研究现象之间是否存在某种依存关系的一种统计方法。一般用相关系数r来表示两个变量之间的相关程度,取值为-1≤ r≤1 。当-1≤ r<0 时两变量表现为负相关;当0< r≤1 时两变量表现为正相关,当从0变化到1时说明两变量相关程度逐渐增强。为了准确探究财政收入与GDP的相互关系,我们把财政收入和GDP 作为两个变量,利用软件eviews测定两个变量之间相关关系,从而得出相关系数。 利用我国2000-2011年相关数据,我们得到了财政收入和GDP 的相关系数r=0.9994。由相关理论可以知道,当大于0.8即可视为高度正相关。因此从数据计算结果来看,财政收入与GDP具有高度的相关性,并且为正相关关系,GDP规模越大,财政收入也就越大。 2.一元回归分析 回归分析是确定两种或两种以上变数间相互依赖的定量关系的一种统计分析方法,意在研究变量之间存在但又不确定的相互关系以及密切程度。如果把其中的一些因素视为自变量,而另外一些随自变量变化而变化的变量视为因变量,研究他们之间的非确定因果关系,就是回归分析。若只有一个自变量和一个因变量即为一元回归分析。 由于在上面相关分析中已经测定财政收入与GDP存在高度正相关关系,因此,可以进一步把GDP作为自变量(x),财政收入作为

财政支出概述

第四章财政支出概述 案例1 中国历史上的“量入为出”和“量出为入”财政原则 一、本案例服务的教学内容 在第四章第一节,我们分析了财政支出原则,并提到了两个看似矛盾的概念:“量入为出”和“量出为入”,虽然“量入为出”原则长期以来一直是主要的财政支出原则,但实际上“量出为入”原则在历史上也曾出现过,并对当时的财政的平稳运行起了一定的积极作用。本案例将介绍我国历史上的这两种财政支出原则。 二、案例内容 (一)夏、商、周三代的“量入为出,多有结余”的财政原则 夏,商、周,史称三代,是中国历史上的奴隶制社会时期(主要包括夏、商、西周,东周为奴隶制向封建制过渡的时期),在经济上以农业为主要生产部门,土地的产出是国家财政的主要收入,国家财政状况几乎完全依赖并取决于农业生产状况。然而,三代奴隶制时期,生产工具简陋落后,生产力水平极为低下,季节转换,气候变化和自然灾害都对农业收成的丰歉有严重影响。因此,三代时期的国家财政分配只能在可能取得收入的基础上来安排支出,即根据收入的数量来确定支出的规模,这就是中国历史上最早的“制国用,量入以为出”的财政原则,据此达到以收抵支,收支平衡的目的。但是,三代的财政收支平衡,又不是简单的平衡,而是要求多有结余。其原因在于早期农业社会对自然灾害缺乏抵御能力,农业生产靠天吃饭,不可能年年风调雨顺,五谷丰登。如果没有足够的结余,势必造成国家的社会经济危机。在周代,财政遵循多有结余原则,即“三年耕,必有一年之余,八年耕,必有三年之余”。按“耕三余一”来制定财政支出总额。如果“国无九年之蓄,曰不足,无六年之蓄,曰急,无三年之蓄,曰国非其国也”。由此可见,三代时期“量入为出,多有结余”的重要地位。同时,周代还有专项储备,以待急用,即“凡邦国之贡,以待吊用,凡万民之贡,以充府库”,是为

财政收入规模以及影响因素分析

财政收入规模以及影响因素分析 一财政收入概述 财政收入,是指政府为履行其职能、实施公共政策和提供公共物品与服务需要而抽泣的一切资金的总和。财政收入表现为政府部门在一定时期内(一般为一个财政年度)所取得的货币收入。财政收入是衡量一国政府财力的重要指标,政府在社会经济活动中提供公共物品和服务的范围和数量,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于财政收入的充裕状况。财政就是为了满足社会公共需要,弥补市场失灵,以国家为主体参与的社会产品分配活动。它既是政府的集中性分配活动,又是国家进行宏观调控的重要工具。 二财政收入规模分析 根据财政部的统计数据显示,2009年全国财政收入执行初步统计数为68477亿元,比上年增加7147亿元,增长11.7%。其中:中央本级收入35896亿元,同比增加3216亿元,增长9.8%;地方本级收入32581亿元,同比增加3931亿元,增长13.7%。从中央预算稳定调节基金调入505亿元。 财政收入中的税收收入59515亿元,比上年增长9.8%;非税收入8962亿元,比上年增长26.1%。主要收入项目:国内增值税增长2.7%,国内消费税增长85.3%(剔除成品油税费改革和卷烟消费税政策调整的增收因素后增长7%左右),营业税增长18.2%,企业所得税增长3.2%,个人所得税增长6.1%,进口货物增值税、消费税增长4.6%,关税下降16.2%,证券交易印花税下降47.9%,车辆购置税增长17.5%。另外,出口退税6487亿元,比上年增长10.6%,相应减少财政收入。 资料来源:《2008年中国统计年鉴》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财政规模长期保持较快的增长水平(见表一),为我国社会经济的长期发展以及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奠定了十分重要的基础,为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做出了巨大贡献!我国财政快速增长是中央和地方共同作用的结果,改革开放以后中央财政收入增速从总体来讲是快于地方的(见表二)。

宏观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的作用案例

案例分析: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作用 小组成员:磨颖洁李玲慧卜庆灵茅海兰 一. 2007年以来,我国遇到了关联性的三大经济运行问题:由于外贸顺差和储蓄的较快增长,导致外汇储备增长偏快,产生了流动性过剩的可能性;由于储蓄率过高,导致投资高位运行,经济增长速度偏快;物价上涨主要是因为外部输入的成本推动型的价格上涨,有可能演变成全面的通货膨胀。而进入2008年,中国经济社会发展更是遭遇到前所未有的严峻挑战和重大考验:经济发展呈现明显放缓,国内通胀加剧。而环顾周围经济环境,全球通胀压力加大、国际金融市场动荡加剧。面临这样复杂的内外经济环境,如何在国内历史罕见的低温雨雪冰冻、汶川特大地震等自然灾害的突然冲击下,充分发挥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工具的宏观调控作用,保持经济的稳定运行成为决策者在宏观经济调控中必须面对的一个重要问题。 在应对这一时期的短期需求过热和通货膨胀问题时,我们采取了紧缩性的货币政策和稳健的财政政策。央行采取的紧缩性货币政策主要包括提高存款准备金率、加强对贷款的控制、票据对冲,同时采取了放松外汇管制和更灵活的汇率机制使汇率升值的汇率政策。上半年存款准备金率四次累计提高2.5个百分点,6月末人民币汇率兑美元汇率比上年末升值6.1%,央行在2007年连续多次提高存贷款利率,从政策效果来看,汇率升值对于抑制流动性并控制通胀压力起到釜底抽薪的作用。而其它一些类似调节存款准备金率的政策效果则比较一般。稳健的财政政策主要是所得税税率下调的政策实施和大量增加对企业和低收入群体的补贴,这些政策较好地缓解了企业的成本压力,最大限度地减少了通胀压力对社会的冲击。总体来说,这一轮宏观调控政策取得了预期的效果,通胀压力得到了初步的遏制,“偏热”的经济也得到了“冷却”。 从经济形势和最近相继出台的政策来看,下一阶段,央行会继续切实加强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的协调配合,切实有效的推行宏观经济调控,在策略上逐步走向财政政策趋于扩张,货币政策趋于放松的局面。

财政收入占GDP的比重因素分析(6)

影响我市财政收入占GDP比重的因素分析 GDP和财政收入是众多经济指标中的两个关键性指标。GDP 代表国家(或地区)所有常住单位在一定时期内生产活动(包括产品和劳务)的最终成果,是国民经济各行业在核算期内增加值的总和(各行业新创造价值与固定资产转移价值之和),用来衡量一国(或地区)的经济发展规模、产业结构和增长。财政收入指国家参与社会产品分配所取得的收入,是反映区域经济运行质量和经济结构优劣的一个重要参数。两者之间既有密切联系又有不尽一致的地方。 一、GDP与财政收入的关系 从发展的长期趋势看,两者基本一致。从实证经济学角度分析,在一个长时期内,财政收入会随着经济的发展而增长,也就是说,国内生产总值的增长与财政收入的增长大体上应呈正比例关系。 图1:梧州市2000年—2007年财政收入与GDP的增长率

从图1中各年份财政收入与GDP增长指数的运行轨迹中可以清楚地看出其走势基本相吻合。除2001年和2004年存在一定差距(主要是因为当年非税收入与国资收益有较大幅度增加)外,其变动幅度大体一致,总体上呈现平稳的增长趋势,表明梧州市GDP增长与财政收入增长的相关性相当高。特别是2005年起,两者变动一致度较高。这表明了梧州市经济总量与财政收入的关系基本符合经济发展规律。 两者之间内涵不尽相同。GDP反映生产活动的综合状况,衡量国民经济规模、产业结构和增长速度;而财政收入是政府采取适当形式筹集的资金,是一个效益指标。在GDP包含的三个流向中,其中一部分以增值税、营业税、所得税、罚没收入等形式上交财政部门;另外两部分,即企事业单位以净利润、公积金、提取的折旧基金等形式留成,主要用于扩大再生产,形成单位所得;以劳动报酬、福利费、津贴、利息等形式向居民支付,形成个人所得。 两者核算的角度与方法不同。从经济发展的整体趋势来看,一般来讲,国民经济与财政收入的增长应当基本同步。但另一方面,根据国民经济核算制度规定,现行GDP是从生产角度计算的,而财政收入属于收入分配领域的指标,由于两者核算的角度与方法不同,故不会完全一致。另外,财政收入增长是按现价计算的,而GDP增长的计算需要消除价格变动的影响,是按不变价进行计算的。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