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盛中唐仕女人物画风貌流变的特点

盛中唐仕女人物画风貌流变的特点

张萱和周昉两位画家前后相继,因其出众的绘画技艺和鲜明的绘画风格分别成为盛唐、中唐仕女人物画史上的杰出代表。张萱生活的时代社会物质丰富、国力强盛,权贵们的生活逐步向奢华发展,画坛上出现了描绘世相的风俗风情画。张萱多描绘宫廷贵族妇女闲散无聊的生活,其所绘仕女,体貌丰满健壮,有欢悦从容之情态,反映了盛唐的审美风尚。张萱巧妙地运用石质颜色和植物颜色之间的冷暖对比、不透明色和透明色之间的对比以及图案中花纹的粗细对比,使画面色彩交相辉映,既富丽堂皇又活泼明快,服饰尽显雍容华贵、多姿多彩、百媚毕现,既使画面具有装饰味,又有“罗薄透凝脂”的真实感。

中唐仕女人物画画家的代表当属周昉,他出生于仕宦之家,能书,尤擅画,其中尤以画贵族肖像、佛道图像为精,他的艺术活动期较长,是由盛唐转入中唐的画家。画史记载他“初效张萱画,后则小异,颇极风姿”。周昉是张萱的学生,二人的画风相似,周昉很好地继承并发展了张萱的工笔仕女画。周昉的绘画多描绘宫廷贵族妇女闲逸的生活情景,用笔秀润匀细,衣裳劲简,敷色柔丽,是绮罗人物画的代表画家,后人将他的人物画的造型样式尊为“周家样”。

盛中唐仕女画以现实生活中的女性为主要绘画题材,张萱和周昉是这一时期的主要代表画家,他们创绮罗人物画派,确立了工笔仕女画在中国人物画中的独立地位,他们的艺术成就,尤其是周昉的艺术成就,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笔者通过对张萱、周昉代表作品的分析,阐述盛中唐仕女人物画风貌之异同。

一、相同之处

第一,题材相同。真正把现实生活中的妇女作为一种风俗画的题材进行创作,始于唐代。唐代画仕女画的画家多集中于宫廷,他们以贵族妇女的日常生活如捣练劳作、游春、整妆等为题材,表现出仕女雍容华贵的形象。如,张萱的《虢国夫人游春图》描绘的是虢国夫人一行外出春游的情景,周昉的《簪花仕女图》描绘了贵妇人在庭院中休闲赏花的情景,整个画面洋溢着一种富贵、恬静、温馨的气氛。再如,《捣练图》《调琴啜茗图》《挥扇仕女图》等作品中描绘的仕女形象,均来自宫廷贵族妇女。这些作品描绘的是同类题材,也反映了这一历史时期统治阶级的审美趣味。当时的陈闳、杨昇、周古言等众多画家也以仕女为题材作画。

第二,形象相同。周昉是张萱的学生,虽创造了“周家样”仕女画样式,但他与张萱存在着前后的继承关系和共同点。他们同为绮罗人物画的代表画家,他们笔下的仕女形象都具有健美丰腴的体态和艳丽多姿的共同风格。这一时期绘画中的仕女形象都具有秾丽丰肥之态,据《宣和画谱》记载:“世谓昉画妇女……故以丰厚为体。”从张萱、周昉的主要作品《捣练图》《虢国夫人游春图》《簪花仕女图》《挥扇仕女图》等不同画作中看到几近相同的样式造型:用轻淡的线条勾描人物的脸和外露的身体;为凸显浅白中透出红晕肤色,以白粉和淡淡的胭脂晕染,并在背面衬托白色;衣裙用“琴弦描”勾勒,线条柔和、行笔轻利,尽显丝纱的轻薄质感。人物白皙的肌肤从薄如蝉翼的罗纱中透露出来,真可谓“罗薄透凝脂”。此外,盛中唐墓室壁画、石刻画等作品中的仕女形象皆有丰满肥胖的特点,其形象特征与同时期的仕女人物画作品几近相同。

第三,形式相同。唐代的绘画形式仍以长卷为主要形式。唐代的工笔仕女画大多以绢为载体,唐初及以前都用生绢,据米芾《画史》记载,张僧繇、阎立本都用生绢作画,到吴道子、周昉、韩干时,

“皆以热汤半熟,入粉槌如银板,故作人物精彩入笔”。盛唐时便有了上过胶矾的熟绢,更利于工笔重彩画的绘制。唐代作为工笔重彩人物画发展的高峰,开创了工丽精巧的范式。

第四,构图相同。张萱、周昉传世的工笔仕女画仍以长卷为主,构图沿用中国传统人物画的构图,没有形成一定的程式,主要为平列人物的形式。这一时期的作品大多采用中国传统绘画的散点透视法。从画面的构成形式来讲,仕女基本上呈行列式排列,这种行列式的构图与唐代大多墓室壁画、绢画一样,如唐代章怀太子墓甬道中和韦浩墓中的仕女图群像。如周昉的《簪

盛中唐仕女人物画风貌流变的特点

□晏理

摘要:世人皆知绘画发展至隋唐,人物画大兴。盛中唐时期,京兆张萱、周昉二人一出,遂将绮罗人物画推至极致。自此,后世画仕女者莫不以此二人为宗,张萱、周昉也便成为盛中唐仕女人物画最高成就之典范。通过对二人作品的解读,人们便可发现盛中唐仕女人物画虽题材皆为宫廷贵妇,人物形象皆丰腴华美,画幅形式也皆为绢本工笔重设色长卷,构图法则也皆为移步换景、分组罗列之散点透视法,且皆不绘背景,然两者亦大有不同。

关键词:盛中唐仕女人物画风貌流变特点

10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