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从《黄帝内经》话秋季养生

从《黄帝内经》话秋季养生

从《黄帝内经》话秋季养生

从《黄帝内经》话秋季养生

发表时间:2017-05-08T14:47:31.323Z 来源:《健康世界》2017年第5期作者:马加路李凯萌

[导读] 《黄帝内经》强调养生要顺应自然界的季节气候变化,与天地阴阳保持协调平衡。

山东中医药大学中医学院山东济南 250355

摘要:《黄帝内经》有言:“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人秋伊始,我们就应着手调养身体,防御疾病。本文欲从法于阴阳、顺时调神、起居有常、动静有时、应时饮食五个方面出发,对《黄帝内经》之秋季养生理论进行探析,为进一步丰富中医养生理论,拓宽养生保健的应用外延提供借鉴思路。

关键词:《黄帝内经》;秋季养生;养生保健

《黄帝内经》强调养生要顺应自然界的季节气候变化,与天地阴阳保持协调平衡,以使人体内外环境和谐统一,同时也提出了养生的根本原则:“虚邪贼风,避之有时,恬淡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以及养生五大法则:“法于阴阳,和于术数,食饮有节,起居有常,不妄作劳[1]。”

一、法于阴阳

“法于阴阳”语出《素问?生气通天论》,强调取法自然界阴阳变化的规律来调节人体生命活动的节律,以实现法时而养的目的。“天气以急,地气以明”则很好地概括了秋季阴阳的特点。“天气以急”即形容秋季风气劲急。燥为秋令主气,所以秋季的风也以燥性为主,“燥胜则干”,所以“秋燥”易伤及津液,理应适时补充水分,并减少剧烈运动,以防伤津耗气。关于“地气”,杨上善认为:“地气,阴气也。”寓意秋季阳气减少,阴气日盛。故言:“春夏养阳,秋冬养阴。”只有做好防寒保暖,使阴精潜藏于内,阳气才能不断得到补充。

二、顺时调神

《黄帝内经》十分重视四时变化对人体的影响,认为四季更替和寒暑变化是自然界阴阳此消彼长的运动过程所致,人体脏腑的生理活动和病理变化,不可避免地要受到自然界四时寒暑阴阳消长的影响[2]。《素问?四气调神大论》谆谆告诫道:“四时阴阳者,万物之始终也,死生之本也,逆之则灾害生,从之则苛疾不起,是谓得道。”精神调养方面也应顺应季节特点,秋季“阳和日退,阴寒日生”,以“收”为要,因此要做到心境宁静,减轻肃杀之气对人体的影响,保持一颗平常心,收敛神气,使内心平静,肺气平和。

三、起居有常

人生活在自然界中,随着自然界的规律变化,人体也有自己的生命规律,主要包括睡眠、工作、生活等。不规律的生活方式难以保障人们睡眠,从而易使机体呈现疾病或亚健康的状态。而“起居有常”则是指顺应规律、适应四时变化,调节起居。《素问?四气调神大论》在“春夏养阳,秋冬养阴”的原则下,强调生活作息规律应随季节变化进行相应的调整,并详细论述了人的正常起居节律,其中提到:秋宜“早卧早起,与鸡俱兴”。早卧,不但有顺应秋季收藏之意,也能防止寒邪侵袭人体,而秋季天高气爽,精神爽快,是晨练最佳季节,故早起。早起,并非一味早起,孙思邈在《千金要方?卷二十七养性》中也有言:“虽云早起,莫在鸡鸣前”,所以与鸡俱兴是良好的睡眠习惯。

四、动静有时

《素问?上古天真论》在对运动养生的论述中提到:“形劳而不倦”、“不妄作劳”,同时《素问?经脉别论》中也有言:“春秋冬夏,四时阴阳,生病起于过用,此为常也。”这都强调了形体运动与劳逸均具有一定的限度和时间规律。“秋三月,此谓容平。”秋季锻炼或劳动,应遵守“秋季养收”的养生原则,即保证阴精内蓄,不随阳气外耗,故秋季运动不宜快行,应该是走长距离、长时间。

五、应时饮食

“食饮有节”是《黄帝内经》饮食养生的重要原则,也是祛邪扶正、延年益寿的重要途径之一。“食饮有节”的“节”主要包括节制和节律两大方面,节制是强调五味合理、寒温适宜以及禁忌偏嗜;节律是要求饮食要有时间规律,因时而食、顺时而养[3]。《素问?藏气法时论》有言:“肺主秋……肺欲收,急食酸以收之,用酸补之,辛泻之”。《素问?至真要大论》中也提到:“燥淫所胜,平以苦湿,佐以酸辛”。因此秋季饮食应注意“少辛多酸”的原则,应少食辛味刺激食物,如葱、姜、辣椒、韭菜等食物,多食酸类食物,如乌梅、山楂、木瓜等。同时,秋季气候日渐干燥,阳气渐弱,阴气渐强,为了做到“阴平阳秘”,就要养收阳气以弥补不足。因此,秋季“养收”,可适当进补,经常吃些山药、鸡汤、骨汤、南瓜、莲子、桂圆、黑芝麻、红枣、核桃等,可滋阴润肺,养胃生津,但是切忌过量,以免伤害脾胃。所谓《黄帝内经》中的秋季养生保健,看似消极地使人体适应秋季的阴阳变化,实际是积极地调动人在秋季的生理潜力,抵御可能发生的病患。顺应自然不是示弱,悖逆自然并非强大。养生固然不能改变生老病死的自然规律,但却可以在自然规律的范围内提高生命的质量,延长生命的时间。这也正是我们要探讨《黄帝内经》与秋季养生的用意所在。

参考文献:

[1] 徐超,赵虹,徐楚韵.从《黄帝内经》论述四季养生[J].中医学报,2013,28(12):1827.

[2] 郭科伟,郭科跃.论《黄帝内经》四时养生[J].中国疗养医学,2007,16(7):399.

[3] 隋月皎,鞠宝兆.《黄帝内经》四时养生理论探析[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5,13(16):15.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