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浅析“教学做合一”

浅析“教学做合一”

浅析“教学做合一”
浅析“教学做合一”

浅析“教学做合一”

教学做合一视“教学做”为一体。“做”是核心,主张在做上教,做上学。强调“从先生对学生的关系上说,做便是教,从学生对先生的关系上说,做便是学。”还要求“以教人者教己,在劳力上劳心。”“教学做合一”是陶行知先生在多年潜心探索与实践的基础上创立的“生活教育”理论的精髓和核心。它是现代教育倡导的科研型教学方法。足见“教学做合一”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重要途径,是全面落实素质教育的重要措施。做是学的中心,也是教的中心。做是发明,是演示,是实验,是探寻出路。”同时“教学做合一”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重要途径,是全面落实素质教育的重要措施。现就在化学教学中的“教学做合一”谈谈我的认识。

1、坚持“教学做合一”,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

“教学做合一”的核心是实践,即“做”,“做是学的中心,也是教的中心”。“教师拿做来教,乃是真教,学生拿做来学,方是实学,不在做上用功夫,教固不成教,学生不在学”。化学科学是一门非常重视实验教学的学科,其中观察和实验是实践的重要内容。如在探究“如何收集一瓶空气”时,首先提出:人吸入的气体(空气)与人呼入的气体有什么不同,让同学们讨论。于是得出许多结论,其一:人呼入的是氧气,其二:人呼出的是二氧化碳(作出假设)。随即我们提出一个问题,人呼入的全部是氧气吗?哪个结论正确,只有通过探究让事实说话。这一实践活动充分说明,在化学教学中,坚持

以“做”为中心,努力在“做”上下功夫,有助于提升学生的科学素养,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

2、坚持“教学做合一”,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劳力而不劳心,则一切动作是机械重复,不能开创新的途径。劳心而不劳力,则一切思想难免去之又去,不能印证于经验。劳力与劳心分家,则一切进步发明都是不可能了。所以单单劳力,单单劳心,都不能算是真正的做,真正的做必经将劳力与劳心结合起来,手脑并用。在化学教学中,观察、实验就是“做”、是行动;分析、思考就是“创造”,必然产生“新观点”(科学结论)。观察是科学实验的基本活动和手段。科学的观察、规范的实验,是学生学好生物的前提。因此,在化学教学中我们必须坚持培养学生实验——观察——分析——思考这一良好的认知习惯,力求通过“实验上用心思考获得真知。

3、坚持“教学做合一”,培养学生的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的目的是为了让学生掌握知识,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少一点灌输,多一点探讨,让学生尽可能地参与到知识的产生和发展过程中,从而使接受知识转变为发现知识,达到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总之,在教学过程中坚持陶先生的“教学做合一”,不仅能提高学生的实验能力和科学素养,而且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学讲方式”与课堂教学模式学习

时间:2016.10.10 地点:阶梯教室 浅析新课标视域下“学讲方式”教学模式 主讲人:张珊随着教学制度的改革和时代的进步,教师的教学方法也在不断变化中,学讲方式是目前很多教师为了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而进行的一种教学方式。本文就对“学讲方式”教育模式进行了一些研究,主要论述了新课标视域下“学讲方式”教学模式。 为充分调动师生教学的积极性,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达到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之目的,现代教育全面推行一种新的教学方式“学讲方式”,即是以学生自主学习作为主要学习方式,以合作学习作为主要教学组织形式,以“学进去”、“讲出来”作为学生学习方式的导向和学习目标达成的基本要求的课堂教学方式。从其表述上来看,毋庸置疑它是一种和新课标完全吻合的“教学方式”。关于这种学讲方式的“理论依据”、“学讲内容的理解”、“学讲环节的设计及原则”及“实施学讲方式注意的问题”等方面结合平时自己的教学实际,谈一下自己粗浅的认识和理解。 一、学讲方式设计的理论依据 著名世界儿童心理学家皮亚杰认为:学习应该是由学生自己主动学习,主动的去认知。学习的过程应该是由学生自己在学习过程中主动建构知识体系、积累自己的知识,不应该是教师将知识简单地传递的一个过程。当然,每个学生知识的积累和形成其他人是无法代替的。据此,“学讲方式”强调落实学生学习主体地位,把自主学习与合作

探究贯穿学习的整个过程,给学生提供自主建构的时间和空间。这里强调学生的自主学习,自己主动地建构自己的知识体系,突出了学习的主体地位和学习中的主动性。这种建构是无法由他人来代替的。 美国著名社会心理活动家马洛斯和美国心理学家卡尔.罗杰斯他们关于人本主义学习论的主要观点及其在教学中的应用很好地诠释了“学讲方式”教学观点和理论,他们认为:人类生来就有学习的智慧和潜能,所以,我们的教育应该以学习者为中心,在此基础上充分发挥人的潜能。他们认为人生来就对世界充满好奇心和潜能,当合适的条件具备的时候,人的智慧、潜能都可能发挥出来。教师就应该积极地为学生的成长成才尽可能地创造条件,这就需要我们的“学讲方式”来创造条件。 我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的“教、学、做、合一”的教育理念,也是“学讲方式”较有力的理论支撑之一。陶行知先生依据杜威“从做中学”的理论提出“教学做合一”思想,认为对事说是做,对已说是学,对人说是教;“教学做”是一件事,不是三件事,而“做”是根本、是中心。陶行知先生推行“小先生制”,认为:为教而学必须设身处地,努力使人明白;既要努力使人明白,自己便自然而然的格外明白了。“学讲方式”实行以“做、讲、练、教”为主要内容的“讲出来”、“教别人”,使学生在教别人的过程中不断反刍内化自己所学的知识,真正达成学生自己的“教学相长”。 二、学讲方式的内容理解 (一)我们要理清“学讲计划”与“学讲方式”区别

职业教育一体化教学模式的探索与思考

职业教育一体化教学模式的探索与思考 许艳妮 【摘要】本文通过对职业教育一体化教学模式的详细论述,阐明了一体化教学的定义、特征、实现的途径、意义,并对此进行了深入思考,指明了当前职业学校实行一体化教学的必要性和迫切性。 【关键词】职业教育一体化双师型教师教学设施 随着社会工业化信息化的迅猛发展及知识经济时代的来临,社会对劳动者知识水平、认知能力、实践能力及创新精神的要求越来越高,中等职业教育相应地也要适应现代社会对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的迫切要求,坚持以就业为导向,以服务为宗旨,推行全面素质教育,培养具有综合职业能力的高素质劳动者和中初级专门人才。职业教育的宗旨明确了中职毕业生在校学习的目的和任务是为就业上岗做好知识和技能储备,这决定了职业教育必须从实际出发,在加强文化课和专业理论课同时,加强实践技能教学。如何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动手能力强,训练有素,技术过硬,有创新能力的毕业生,是当前职业教育的最主要的任务。 目前中职学校中,传统教学模式是理论教学与实习教学分别进行,各自为政,互不干涉。理论教师注重理论知识讲解,实习教师注重实际操作,再加上课程进度不一,理论教学与实习教学严重脱节,不但给学生的学习造成很大困难,也造成了重复教学和资源浪费,更影响了教学质量的提高和应用性、技能型人才的培养。随着教学改革的进一步深入,现有三段式(文化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课----实训)技能培训教学模式已经越来越不适应现代社会对职业教育的要求。 为适应市场需求,现代职业教育呼唤新的教学模式,“专业基础理论与技能实践一体化”这种新的教学模式正在实践与探索中。这种教学模式,是将理论学习和技能训练紧密结合在一起,以技能训练为主线,以突出培养学生的操作技能为重点,能较好地解决理论教学与实习教学的脱节问题,减少理论课之间及理论课与实习课之间知识的重复,增强教学的直观性,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参与作用,有助于教

浅谈陶行知“教学做合一”思想的教育启示(覃雪梅)

浅谈陶行知“教学做合一”思想的教育启示 覃雪梅 陶行知在《中国师范教育建设论》《教学做合一》《艺友制的教育》等论著中多次阐发“教学做合一”的生活教育理论的教学论思想。他认为,教学做合一是生活现象的说明,也是教育现象的说明。在生活里,对事说是做,对己之长进说是学,对人之影响说是教。陶行知先生的“教学做合一”教学思想流传千古,经久不衰,对后世众多教育学家、学者、师者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教学做合一”与王阳明的“知行合一”、杜威的“从做中学”等思想有着异曲同工之妙,皆在强调从真正的、实际的实践中求学问、寻教书育人之道,陶行知曾把它作为晓庄师范的校训,进行教育改革的试验。他说:“我们学校的基础就是立在这五个字上,再也没有一件事比明了这五个字还重要了。”1917年,陶行知从美国回到中华故土,他看见国内学校里先生只管教、学生只管受教的情形,就认定有改革之必要。他主张以主张以教学法代替好像拿知识来赈济人的教授法,但这一意见未能在南京高等师范学校校务会议上通过。1919年,陶行知应《时报·教育新思潮》主编蒋梦麟之征,发表了《教学合一》一文,同年在南京高师将“教授法”改为“教学法”,不久为全国教育界所采用。这在当时是个了不起的进步,表明陶行知先生坚持知行统一的科学态度,也反映他对教与学之间本质关系的深刻见解。 时过境迁,我们重温陶先生这些针砭教育时弊的主张,仍然深受

启发。深入研究、挖掘其理论的精华并给予充实发展,对我们的教育教学改革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第一,运用“教学做合一”理论改进教法。陶行知主张:事怎样做就怎样学,怎样学就怎样教;教的法子要根据学的法子,学的法子要根据做的法子,因此,教师不但要研究教法,更重要的是研究学法。根据这一思想,目前,首先应深入研究的重要问题就是,如何提高课堂效率,教会学生学习,授予学生独立观察、思考和分析判断解决问题的能力,学会自己去获得经验和知识的能力。正所谓“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教育,其实也是一样的道理,一个好的称职的教师,不但要给学生以知识,还要教会学生自学的方法。 第二,在课堂上,实现“学”与“做”相结合。在科技突飞猛进、信息瞬变的今天,只会动脑,不会动手,只有理论知识,没有操作能力是不能适应实际需要的。所以,就需要教师将课堂所学理论与学生已有的实践经验有机地结合起来,通过学生亲自动手,从实践中体会到学习的乐趣,进而热爱学习,这是陶行知提倡的“教学做合一”中“做”的具体体现。高等教育更应加强实验、实习,开设社会实践活动课,让学生广泛接触社会生活,为毕业后步入社会奠定良好的思想基础、理论基础和能力基础。总之,教育只有紧密联系社会生活实际,从社会生活买际出发,才能培养出全面发展的有用人才。 第三,师生间要相互促进,共同发展。陶行知先生很重视“教学相长”,要求教师要不断更新知识,提高业务水平。他说:“做先生的,应该一面教一面学,并不是贩买些知识来,就可以终身卖不尽的。”要

读《陶行知教育文集》有感

《陶行知教育文集》 ——我之读书体会 读罢《陶行知教育文集》一书,掩卷沉思,顿有颇多感悟,顿觉获益匪浅。 陶行知先生是教育研究上的先行者,他用自己的行动践行着他的每一个教育主张。他“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颗草去”。他爱教育,爱学校,爱学生,称学生和学校为“爱人”。他爱满天下。他的很多教育主张都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接着,我就从三个方面:“生活即教育”“教学做合一”“行是知之始”来谈谈我的理解和感受。 一、“生活即教育” 1927年陶行知在南京创办了晓庄实验乡村师范学校,开辟了一条改造中国教育的新路。创立了“生活即教育”学说。教育开始贴近人民大众。陶行知认为“教育是社会经济之改造。”“教育的根本意义是生活之变化。生活无时不变,即生活无时含有教育的意义。”换言之,社会生活给我们提供了丰富的生活经验,经验的获得过程恰是学习的过程。在社会中,我们可以各尽其能,各取所需。这一理念,要求我们在学校的教育中要穿插社会学习的要素。适时开展社会实践活动让学生接触社会,了解社会并且从社会中学习经验,从而培养做人的品德与素养。适时开展实验性教学,开设实验课程,并且在课堂教学中融入活跃性的课堂要素。这一理念给

了我很多的思考,在我的语文课堂中,我要加入更多的趣味因素,把更多的社会体验引入到课堂教学中。一篇课文文本的讲解并不是只有一种模式,而要采用多变的游戏性的方式。比如把表演,说唱,做游戏、比赛等因素融入课堂中,课堂学习就变得不再单一呆板,而是趣味十足了。我也曾经试用过这样的不同的教课方式,确实有着良好的效果。我也会一直坚持下去。这种理念实际上在新课标要求上就已经有很明显的体现,新课标要求学生是主体,要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规定教师只是学生的引导者和活动的参与者。倡导学生全面发展,采用动手实践、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等学习方法,并且要达到“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维目标上的和谐发展。 二、“教学做合一” “教学做合一”是陶行知先生生活教育理论的教学论,是“生活即教育”与“社会即教育”的中介。他说:“先生的责任不在教,而在教学,而在教学生学。”“教的法子必须根据学的法子”“先生需一面教一面学”。他提倡教育要采用正确的科学方法。他在1923年所写的《教育与科学方法》中提出:要采用科学方法寻求解决问题的途径。还提到教师要在课堂组织、教材的应用及教学工具三方面力求创新,寻求新的教学方法和途径。这种提法是很有先进性的。在我们当今的教学中,这三点也同样重要。一个好的老师首先要具备良好的

听张四保《做智慧型教师》有感

听张四保《做智慧型教师》有感利用假期我在电脑上观看了山西教育教学专家张四保的讲座,对《做智慧型教师》感受颇深: 一、学生班级管理方面:综合各学科以班主任为中心,学习成绩相近的两个学生分为一小组,实现小组最小化,效率最大化;并采用捆绑式评价,一月一小表彰,两月一大表彰,期中一小结,期末大总结,实现一荣俱荣,一损俱损;学生管学生,学生帮学生,培养了学生自主、合作、团结的精神;使差生在优生协助下提升,优生在协助差生的过程中走向成熟。 二、学生学习方法:学好知识有三个层次:听明白,想明白,讲明白。讲明白是学好知识的最高层次,这个点我们老师都知道,能想办法讲出来,讲的深入浅出,通俗易懂,让听讲者听懂,学会;那讲授之人肯定会。所以让学生学会复述也就是让学生学会简单讲解,这是培养学生的学习水平、奠定扎实基础的行之有效的好方法。 三、变教案为学案:从学生实际出发,把要学习的知识具体化,问题化,系统化,让学生从点出发,再由点汇集成线,最后形成面。学生学习的知识由少到多,由小到大,通过长期的积累、整理,学生学会了,学好了,教师的教案也变成了学案,变成了学习指导用书,并且老师在编写学案时,要善于取各家之长,编写出具有个人特色实用高效的学案,然

后逐年更换新内容,吸收新鲜血液,这样学案越来越全面,越来越科学,也为备课节省了很多时间。 四、教学方式方法:“阅读感悟,自学检测,合作交流,展示点拔,分层训练,拓展延伸”二十四字的教学模式,经过科学、合理、灵活的应用,让学生带着问题学习,学生代替老师讲解,真正把课堂变成了学堂,体现了学生的主体性,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的水平,开拓了学生思维;老师少讲、精讲,只讲重点、难点、易错易混的知识、拓展思维的方法,既突出了重点、难点,也体现了教师是引导者、合作者。 五、分层优化练习:学习成绩的提升,关键是水平的提升。而水平是练出来的,不是听出来的,所以分层优化练习是必要的、关键的、重要的环节;习题分层设计,由易到难,由知识点到知识链,最后形成知识树,使知识系统化;太谷县教委教研室让老师把历年来高考中经常出现的一千道题型浓缩为三百道题型,既历练了学生又形成了知识网络,借题上楼,学生拓展了思维,掌握了解题思路,提升了水平。我们也需要这样去归纳总结。 我在以后的教学中要努力更新教学观点,善于发现自己的不足,坚决不满足于墨守成规,要持续学习新知识,新方法,持续总结改进,提升自身素质,优化课堂教学,相信成功就近在眼前。

教学做合一

教学做合一 陶行知是我国近代教育史上卓越的人民教育家,毕生致力于大众教育事业。在其倡导的大众教育诸运动中,他始终把音乐教育作为一项重要的内容来实施,大力推行大众音乐教育(今称之为国民音乐教育)。在其“生活教育理论”指导下,大众音乐教育与他在其它教育领域的改革一样,取得了极其丰硕的成果。当人们跨入二十一世纪的今天,再回过头来仔细审视这位蜚声二十世纪上半叶的教育巨人的时候,不得不在惊叹于他无私奉献精神的同时,对他的教育理论进行深入的探讨与学习,因为“它”不仅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还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特别是他的“教学做合一”的教学方法论。 一、何谓“教学做合一” “教学做合一”是陶行知教育理论核心——“生活教育论”的三大主张之一,是“生活教育论”的教学理论,由陶行知在1926年撰写《中国师范教育建设论》时正式提出。“它的内涵是:教的方法要根据学的方法,事怎样做就怎样教学,怎样学就怎样教,教与学都以做为中心。”“教学做是一件事,不是三件事。人们要在做上学,在做上教。在做上教的是先生;在做上学的是学生。从先生对学生的关系来说,做便是教;从学生对先生的关系来说,做便是学。先生拿做来教,乃真教;学生拿做来学,方是实学。” “教学做合一”教学思想是陶行知针对当时以书本为中心的传统“死”教育而提出的,其思想渊源来自他的老师杜威。二十世纪初美国著名教育家杜威,将“进步主义教育之父”帕克于1895年提出的“教育活动‘儿童是中心’,要求课程应适应儿童个性发展”的改革推至高潮,并提出“于做中学”(LearingBy Doing)的主张,极力强调学生在学习中积极参与,亲自动手的“做”的作用。这一主张对二十世纪二十——三十年代的美国教育影响甚大。从“做”中学,可以适应学生的发展特征和要求,可以使学生获得具体的、直接的经验,具有良好的学习效果。陶行知发展了杜威的理论,他的“教学做合一”同样以“做”为中心,但不仅仅要求在“做中学”,还要求在“做中教”。“做”一方面体现了“行——知——行”的认识规律,另一方面,“做”是纽带,是有效连接“教”与“学”的桥梁。“教学做合一”的教学模式扭转了传统教育中“教”、“学”分家的局面。 二、“教学做合一”理论开出的历史硕果

读《教学做合一》有感

读《教学做合一》有感 王俊读陶老先生文章的过程并不像读小说那样轻松愉悦,有很多话甚至需要想很长时间才能弄明白,而且,有些话即使是读了、思考了,也并不知道自己想的是不是正确,是不是能领悟到陶老先生的真谛。现在就自己肤浅的认识来谈一谈感受,期待各位指正。 文中所提的那位在草案里将活动分为“教”、“学”、“做”的教员,看来是没有领会“教学做”的要义,陶老先生所指的“教学做”,应是指一个教学活动中存在教、学、做三个要素,这三个要素是互相融合、互相穿插且密不可分的,是为达成一个目标或完成某项活动,需要采取的方法,在这个思想的指导下,“教”或“学”或“做”是随机的,是根据需要而变化的。我将“教学做”称做三个要素,而非前面那位教员所用的三个环节,不知道理解是否正确? 在教学做合一中,所谓“做”,我想强调的应该是动手、实践吧?“做”应该是教学过程的核心,那么,怎样才能使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都变成学生的“做”呢?关键是发扬民主,确立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新课程标准中也要求让学生在亲身实践、体验后获取知识,并学会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教育要以学生为主体,提倡“自主式”、“合作式”“探究式”学习。这正是陶行知先生另一篇文章“行是知之始”的思想体现。我们必须通过实践,亲身的体验才能获得真知。 由此,我对自己的教学行为也在进行思考:我们现在的教育更多的还是在“考”上下功夫,学生学习的目的就是为了考学。为了达到升学的目的。我们整理着、分析中、总结着一篇篇的课文,似乎找到了一些分析的规律,效率可能得到了提高,成绩也可能上去了。但是我们放弃了某些知识的形成过程,对学生的培养是不够的。因此,我努力追求着让学生从生活中学习语文,从语文中学会生活,而又能高效率的取得理想的升学成绩这一教学的最高境界。

教学做合一

“教学做合一”,培养学生教科书解读能力实践研究方案 第五阶段研究计划 我校承担的崇州市教育局教研室关于《“教学做合一”,培养学生教科书解读能力》的实践研究课题,在我校所有领导的有效指导下,在所有课题组老师的不断努力下,该课题已经完成了前四个阶段的研究,顺利进入了第五阶段。现将课题研究第五阶段的计划制定如下: 一、时间:2010年9月——2010年12月 二、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科学发展观,贯彻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落实教育部制定的战略部署和发展规划,以现代教育理论为依据,以促进教师与学生全面发展为根本,以我国教育技术发展中的现实问题和理论问题为主攻方向,积极探索现代教育技术应用的理论、规律、模式和方法,为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和教育现代化教育事业服务。遵循课题研究的规律,以国家级、省、市、区级课题研究要求和精神为指导;让课题研究为教师教育教学一线实践服务,为课程整合服务,为提高学生能力服务。 三、研究目标 1、通过本阶段课题的研究与实践,继续总结出培养小学生教科书解读能力的基本经验和模式。 2、通过本阶段课题的研究与实践,继续收集与整理与课题相关的研究资料。 3、全面总结第一轮研究试验,完成实验研究报告。 四、本阶段课题研究主要工作安排 1、学期初,学校课题组召开学校全体课题组成员会议,总结研究上学期的课题研究情况,布置本阶段课题研究的各项工作。 2、继续加强课题组教师的理论学习,提高课题组成员的理论素养和科研能力。 3、所有课题组老师按照本阶段课题的研究计划定期开展课题研究相关活动。 4、学期末,指导课题组形成阶段性研究成果,撰写研究典型案例、专题经验论文。

比较以教为主的教学和以学为主的教学的异同

比较以教为主的教学和以学为主的教学的异同以教为主的教学又称为传统式教学,即我们由来已久的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仍然是目前我们最常用,也最为广泛的一种教学模式,在绝大多数的学校,以教为主的教学仍然占有主导地位。 但是与此同时,随着教育改革的呼声不断高涨,教育改革的深入,以学生为中心的以学为主的教学模式在各种不同的教学讲座上,纷纷被不厌其烦的提及,并逐渐广泛的出现在我们的中学课堂上。 什么是以教为主的教学模式,什么又是以学为主的教学模式呢?两者是相关的兼容的,还是对立的呢?那种模式更适用于我们的中学课堂呢? 1.以教为主的教学模式 以教为主的教学模式,也称为传统式教学,是出现在我们日常绝大多数课堂上的一种教学模式。经过几十年各国教育家及一线教育工作者的探索、研究、经验总结,已经形成了一套非常完整精密的理论体系,并且具有很强的实用性和可操作性。 其以行为主义和认知主义为理论基础,以教师为教学活动的中心,强调教师的主导作用,以知识的传授和习得为目标。教学活动的开展首先要求教师能针对某一课题进行学习需要和学习者特征的准确分析;然后规范地阐述教学目标,进而针对学习目标的学习者的特征进行教学内容的选择和教学策略的设计;最后,能够对教学活动开展教学评价。 我们看到,以“教”为主的教学模式,其焦点在“教学”上,非常突出教师的主导作用。其过程既是教师运用系统的教学理论循序渐进、按部就班的设计和完成教学的过程,整个教学活动的开展都在教师的主导、监控下完成。这样的教学保证了学生基础知识的掌握,尤其是在我们当前应试教育的环境下,以教为主的教学模式可以说是取得“教学成绩”的不二法宝。 但是,在当前教育改革的浪潮里,我想我们更应该直视传统式教学的缺陷,尤其是在当前畸形的教育评价思维作用下,以教为主的教学模式,可以说存在很大的不足之处。 我们看到在以教为主的课堂上,学生一直是受到老师的主导、监控乃至遥控的,这样的课堂忽视了学习的自主性,学生好比是一个受老师“把玩”的弹簧,

陶行知教学做合一读后感

教有方,做有法,学有效构建综合课堂 ——《陶行知“教学做合一”》心得体会 陶行知先生曾说过,“教学做是一件事,不是三件事。我们要在做上教,在做上学。”由此可以理解,任何教育活动都是教学做合一的统一过程,其实质是理论联系实际,教育联系生活实践,学以致用。通过学习陶行知先生的教学佳作《教学做合一》一文,受益匪浅,我觉得作为一名小学科学教师,为了能使学生越学越有趣,越学越爱学,然后去把陶行知先生的“教学做合一”的思想,渗透到平时的教学中去。下面我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谈谈自己的感受。 一、以学定教,构建导学课堂。在新课程标准颁布以后,随着教育理念的更新,一些传统的教学方法已经不能完全适应教学的要求,单纯的讲课或者满堂灌已经不能体现出学生的主体性,在课堂上学生在探究活动中遇到的一系列的问题和困难,如果缺乏教师的指导或者教师指导不当,不仅会让学生感到无所适从,而且还会让学生产生错误的概念,“教”不仅是由知识本身的性质决定的,同时更是由学生的学决定的,教师根据“学”的实际,作出教的内容、方法的选择,“教”就更能贴近和切合学生的实际,更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动力,更能满足学生的需要,从而也在一定程度上更能释放学生自动学习的能量。 二、实践中学,构建高效课堂。杜威认为,"从做中学"也就是"从活动中学"、"从经验中学”,使学校里知识的获得与生活过程中的活动联系了起来。记得美国华盛顿某实验室门口写着这样一句话:“听过了就忘记了,看过了就记住了,做过了就理解了。”教学实践证明,让学生在“做”中学习是激发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能力,促进学生主动探求知识,不断增长智慧的有效措施。要“授人以渔”,让学生“会学”,把个人独立学习,小组讨论学习,班级集体学习有机地结合起来,充分让学生在课堂上自己看、自己说、自己写、自己想、自己操作、自己计算,使整个教学活动综合化。 三、教学做合一,构建和谐课堂。在课堂上,学生是主体,教师是主导,而实践是学习的核心和基础,陶行知先生的教学做合一正体现了在课改理念下,师生的互动,生生的互动,“教学做合一”强调依托学生资源来进行教育,引导学生主动、积极地学习,有效地改变了学生的学习行为与方式,凸显了教育的应有之义,只有把这三者结合起来,才能打造激发学生兴趣的,高效率的课堂。

教学做合一

教学做合一论文:中学语文教学中的“教学做合一” 【摘要】陶行知先生的“教学做合一”的教育思想与今天的新课改所倡导的 “自主、合作、探究”的教育思想大体上是一致的,文章从五方面来谈自己在语文教学中运用“教学做合一”的收获。 【关键词】教学做合一;语文;更新;模式;促进;兴趣;空间;技能;创新能力 陶行知是我国伟大的人民教育家,思想家。他一生提出的许多教育思想,都成为 当代教育的方针,为后人留下了宝贵的财富。他的“爱的教育”,保护和培养学 生积极向上的精神;他的“生活教育”,引导学生关注社会生活,是为学生打开创新思维的源泉;特别是他的“教学做合一”教育,尊重了学生主体,指导学生学会学习,是培养创新能力的操练。 陶行知先生的“教学做合一”有两种涵义:一是方法,二是生活的说明。在方法 方面,他主张教的法子根据学的法子,学的法子根据做的法子,即“事是怎样做的便怎样学,怎样学便怎么样做”。在生活的说明方面,他主张在做上教的是先生,在做上学的是学生,从先生对学生的关系说,做便是教;从学生对先生的关系说, 做便是学。先生拿做的来教,乃是真教;学生拿做来学,乃是真学。“教而不做, 不能算教;学而不做,不能算学。教和学都以做为中心”。由此,他特别强调要 学模式会导致学生读死书,死读书,读书死。 亲自在“做”的活动中获得知识,而这种教学做合一的观点正是新课改所大力提倡的。在语文教学中,我运用了“教学做合一”,受益匪浅。 1.更新了教学观念 陶行知先生的“教学做合一”,主张教的法子根据学的法子,学的法子根据做的 法子,即“事是怎样做的便怎样学,怎样学便怎么样做”。这就要求教师要放下 传统的师道尊严,放弃扮演绝对权威的角色;改变我讲你听、我写你记、我决定 你服从的师生关系;不再求全责备,要允许学生有异议,允许学生有错误的表现, 不再以牵牛鼻子走的形式百般驾空、抑制学生的思维;不能因为学生成绩的高低、是否听老师的话或老师的个人喜好而对学生有不一样的表现。教师应主动地和 学生去沟通,去了解他们的需要,他们的想法;在课堂上构建轻松、愉快的教学氛围。 2.改变了课堂传统教学的模式 传统教育的课堂上更多的是教师把自己单方面的认识、理解和教参内容一股脑 儿倒给学生。这样,学生的实际参与很少,充分阅读的时间、充分质疑的时间、 充分思辨的时间、充分表达的时间都被剥夺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钻 研的兴趣与热情,都被教师滔滔不绝的讲解消磨殆尽,形成了等分析、等答案的 严重的依赖心理和思维惰性。这样的教学模式会导致学生读死书,死读书,读书死。

教学做合一

“教学做合一”在语文教改中的现实意义陶行知先生曾说过:“教学做是一件事,不是三件事。我们要在做上教,在做上学。”“教学做合一”是陶行知在探索救国救民真理的道路上,在反对旧教育开创新教育的过程中,创造性地提出的教育命题。时隔八十年,近一个世纪了,这一理论对如今的教学改革仍有指导意义。 一、教学做合一,是主体与主导的统一 “教学做合一”的观点,充分说明教师在教学中的主导地位。陶行知说:“首先是先生做,在做上教,学生才可在做上学。”教师每一节课的教学工作是学生能否达到教学目标的关键。学生是学习的根本,教师的一切做必须围绕学生的学进行,教师是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参与者。脱离了学生的主体地位,不符合学生的知识水平,学生被动接受知识,必成“待装知识的容器”,成了陶行知所说的旧时代学生读书的特点:读死书。他强调,教学不是要先生拿现成的解决方法来传授学生,乃是要把这个解决方法如何找来的手续程序安排停当,指导他以最短的时间,自己将这个方法找出来。 二、教学做合一,是自主的前提 新课程强调“自主探究”式学习。自主学习,就是主体的积极参与,就是主体的投入。“教学做合一”的思想,强调“做”中学,“做”中教,“做”就是学。先生拿做来教,乃是真教;学生拿做来学,方是实学。 三、教学做合一,是创造的动力 陶行知早在1943年发表的《创造宣言》中希望“处处是创造之地,天天是创造之时,人人是创造之人。”“教学做合一”的实质在于培养手脑双全的人。陶行知提出:“在劳力上劳心,是一切发明之母,事事在劳力上劳心,便可得事物之真理,人人在劳力上劳心,便可无废人。” 四、教学做合一,是发展的根本 不在做上用功夫,教固不成为教,学也不成为学。可以说,“做”是衡量教育是否真实的标准。“教学做合一”是一切人发展的根本。 首先,教学做合一,是教师发展的根本。“教,然后知不足。”一个不思进取,拿已有陈旧知识去向学生灌输的老师绝不是一个好老师。陶行知告戒我们:“做教师的人,必须天天学习,天天进行再教育,才能有教学之乐而无教学之苦。” 其次,教学做合一,是学生发展的根本。没有学生的主动学习,就谈不上学生的发展。在“做”中学,是学生主体的体现,也是学生发展的根本。 总之,“教学做合一”是以“做”为中心的整体过程。在“做”上教,乃真教,在“做”上学,乃真学。“做”是生活教育,是素质教育的灵魂。

读《教育的真谛》有感其三

读《教育的真谛》有感其三 读《教育的真谛》有感其三就在昨天我才对“教学做合一”有了粗浅的认识和了解,今天继续阅读《教学做合一下之教科书》,也打开了我在这一方面的认知。教学三年,我一直都自认为勤勤恳恳,专研教材,紧跟课标,但是我却从没认认真真静下心来想过,我为什么要教,学生为什么要学,这样的教法对不对?教科书上的知识是学生所需要的吗?今天在这里,我似乎找到了一丝头绪。教科书在我们的教学生活中是最为关键的工具,它承载着我们所要教授的知识,学生所要学习的知识,是教师和学生之间最直接最有效的沟通工具。所以,它的重要性不言而喻,陶老先生告诉我们,一本真正的教科书应该是有生命的,应该是鲜活的。生活即教育,是生活便是教育;不是生活便不是教育。没有生活做中心的教育是死教育,没有生活做中心的学校是死学校,没有生活做中心的书本是死书本。做着这样的教育,先生先死,学生学死,只有教学做合一,教育才能有教育的作用。教的方法根据学的方法,学的方法根据做的方法。事怎样做便怎样学,怎样学便怎样教。教与学都已做为中心。做当然不是盲目的去做,而是要体现行动、思想以及伴随着新价值的产生。只有一面行动,一面思考,才会产生新的价值,这样的做才是有意义的。做是发明,是创造,是实验,是生产,是破坏,是奋斗,是探寻出路。所以,不做无学;不做无教;不能引导人做之教育,是假教育;不能引导人做之学校,是假学校;不能引导人做之书本,是假书本。书是一种工具,一种生活工具,一种“做”的工具。工具是给人用的;书也是给人用的。但是“读、讲、听、看”都有一贯的目的,这目的便是它们对于“用”的贡献。我们要以生活为中心的教学做指导,不要以文字为中心的教科书。所以,对于我们手持教科书的老师来说,要运用我们的书,让学生动起来,给他们以思想上的震动,让他们能够以掌握这些知识为基础,从而去产生属于自身的新的价值。只有老师自身了解并教学做合一,践行这一思想,才能培养出更多“高能”的学生。

典型的以教为主的教学模式和策略

4.2.典型的以教为主的教学模式和策略05教育技术林巧晔以教为主的教学模式和教学策略以学为主的教学模式和教学策略学教并重的教学模式和教学策略以教为主的教学模式和策略以教为主的教学已经有几百年的历史了.从17世纪30年代捷克的夸美纽斯发表以来教学理论研究成果也层出不穷这节课就让我们来了解一下几个比较有代表性的教学模式和策略.4.2.1.接受学习模式与先行组织者教学策略接受学习模式是由美国心理学家奥苏贝尔Ausubel,D.P. 提出的.奥苏贝尔根据学习的材料与学习者的原有知识之间的关系把学习分为机械学习与有意义的学习。有意义学习过程也可以看作是学习者获得学习材料的心理意义的过程。有意义学习理论的核心是:学生能否习得新信息获得有意义的学习主要取决于认知结构中已有的有关观念. 下面来看一下在英语教学中应用有意义接受学习理论输入加工输出语言习得装置由过滤器、组织器和监控器组成的语言习得装置的基础知识便是奥苏贝尔有意义学习理论中的认知结构离开了这些语言习得装置就不能发挥作用也就不能进行有意义的学习. 要改善语言习得装置也就是要改善已有的知识的认知结构根据有意义接受学习理论教师在教学中要做到这一点就要应用先行组织者的教学策略。在学习新内容之前用适当的引导性材料对当前要学的新内容加以定向与引导以便建立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这些引导性材料就是先行组织者(advance organizer). 他的主要功能就是在学习者能够有意义地学习目前的课题之前在他已经知道的东西和他需要知道的东西之间架起一座沟通的桥梁教学过程教学活动阶段1 呈现先行组织阐明目的者呈现组织者确认正在阐明的属性举例重复使学习者意识到相关知识和经验阶段2 呈现学习任务使组织显而易见和材料使学习材料的逻辑顺序外显化保持注意显现材料阶段 3 扩充与完善认促使综合协调知结构促进积极的接受学习引发使教材系统化方法清晰性九段教学策略认知学习理论长时记忆预期事短时记忆项中反应发生器感觉寄存器枢控制反应器感受器环境九段教学策略教学事件学习过程引起注意接受各种神经冲动告知学生目标激活执行控制过程刺激会议前提性的学习把先前的学习提取

《陶行知教育文集》读后感及心得体会(精选多篇)

《陶行知教育文集》读后感(精选多篇) 第一篇:陶行知教育文集读后感 教师没有爱就不能教育学生。对学生爱是教师高尚职业道德的自我体现。热爱学生,喜欢学生,以温存慈祥的态度、和蔼的语言对待他们,使他们与自己越来越贴近,在两颗心逐渐融化为一的过程中,教师按真人的规范导之以行,或示范,或帮助,或催化,或促进,每一施教又无不浸透着期望和成功的喜悦。没有对学生的爱,即使教学也没有激情。没有课堂上师生间心的相通、情的交融,也就不可能产生教学所需的智慧和吸引学生的技巧。只爱一部分学生,意味着对另一部分学生冷漠,那是偏爱,偏爱是一种非理智的情感。陶行知特别反对“纯以面貌美丑为取舍”的选拔法,他办育才学校施爱于所有难童,包括有生理缺陷或有病的难童,他做到了如谚语所说的那样:“漂亮的孩子人人都喜欢,只有爱难看的孩子才是真正的爱。”教师有“不偏爱学生的义务”由此我想到,教师对学生的爱应是一种理智的诚实的公正的稳定的师爱,它是高尚情感和科学的严格要求相结合的产物。师爱是包含教育目的的爱,而且通过这爱以受到教育效果。陶行知称学生为“爱人”,说明他的教育思想,是把爱和教育视作天生的结缘。教师爱学生,就有教育,学生爱教师,于是教育产生效果。“在我的教育里,小孩和青年是最大,比什么伟人还大。”陶行知先生这样尊重学生。作为教师,对学生的爱首先要尊重学生,尊重

学生的人格和个性。师生在人格上是平等的,教师不能凭个人好恶而好恶之而褒贬之,绝不能伤害学生的自尊心,把“差生”视为“朽木”。有的教师口诛之余,施以体罚,更是辱人之举。任何一种体罚都是使学生肉体痛苦,它不仅于事无补,反教学生精神倍受刺激,以致他们会摔破罐,撑破船。陶行知最最反对体罚,他准确地说明了体罚的危害:“体罚是权威制度的残余,在时代的意义上说它已成为死去的东西,它非但不足以使儿童改善行为,相反地,它是将儿童挤下黑暗的深渊。”罚非爱,害也。作为现代学校的教师,我们要记住陶行知的话:“我们奋斗的工具是爱力不是武力。”动武,意味着教师自身的失职。其次,陶行知先生对学生的爱还应表现在对学生学习、思想、生活上全面关心爱护。即父母想到的,教师想到了,父母未想到了,教师也想到了。由此我想我们现代教师做学生“亲人、朋友和导师”三个角色,这是陶行知教育思想的实践,我们必须认真加以贯彻。 老师们,热爱自己的学生吧!当我们对学生产生“恨铁不成钢”的思想感情而一时不理智地做出有伤学生人格的事,是否想到这学生也许是一块特殊的钢坯,需要更多的爱去熔炼锻造呢?教师爱学生,就不能没有自我克制,“怒”是必须要“制”的,否则既无补于事又伤神伤身,久之反倒说明自身无能。要注意克服自己情感上的弱点,

陶行知“教学做合一”

分类号: 学校代码:11460 学号:00908126 南京晓庄学院本科生毕业论文 陶行知“教学做合一”理论在高校数学教育中的应用 ——以《高等代数》学科为例 Tao's theory of the unity of "Integrity of teaching,learning and practice "for the application of mathematics education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To the " higher algebra " course as an example 所在院(系):教师教育学院 学生姓名:童蕾 指导教师:刘晓波 研究起止日期:二○一二年十一月至二○一三年五月 二○一三年五月

学位论文独创性声明 本人郑重声明: 1.坚持以“求实、创新”的科学精神从事研究工作. 2.本论文是我个人在导师指导下进行的研究工作和取得的研究成果. 3.本论文中除引文外,所有实验、数据和有关材料均是真实的. 4.本论文中除引文和致谢的内容外,不包含其他人或其它机构已经发 表或撰写过的研究成果. 5.其他同志对本研究所做的贡献均已在论文中作了声明并表示了谢 意. 作者签名: 2013年5月6日

摘要 “教学做合一”是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的方法论,也是其教学论。它体现着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重视及实践,对学生主体性、创造性的肯定与培养,和现今世界教育发展趋势及我国素质教育之间有密切的联系。而《高等代数》这门课程是大学数学专业最基础的专业课程之一,以抽象和严密的逻辑推理著称。对于这种课程,经常听到同学反映“上课听得懂,但课下就是不会做题。”这种现象确实影响了《高等代数》教学质量的提高,以及学生后续课程的学习,本文试图从“教学做合一”理论探讨这个问题的形成以及解决对策。 关键词:教学做合一;高等代数;形成原因;解决对策 Abstract "Integrity of teaching,learning and practice " is the methodology of tao's life education theory, as well as the teaching theory.It embodies the combination of theory and practice value and practice, the affirmation and training to the students of subjectivity, creativity, and today the world’s education development tendency and the quality education in our country has a close relationship .And the course "higher algebra" is one of the most basic professional course of mathematics in university, which is famous for its abstract and rigorous logical reasoning .For this course, we often hear students reflect "understand in class, but couldn’t do after class."This phenomenon does influence the improvement of the "advanced algebra" teaching quality and the subsequent course’s learning, this article attempts to explore the formation and the solution to the question from the theory of the unity of teaching. Keywords:integrity of teaching,learning and practice; higher algebra; reasons for the formation; countermeasures

浅谈作文教学中的教学做合一

浅谈作文教学中的“教学做合一” 伟大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对教学提出独到的见解,即“教的方法根据学的方法,学的方法根据做的方法”。教与学都以“做”为中心,在“做”上教的是先生,在“做”上学的是学生。而纵观我们的作文教学现状,存在一个主要矛盾是,教师的主导角色与学生的主体角色产生错位,脱节,动机与效果达不到统一,教师的指导单一,保守,学生则是被动接受。 一、设计理念多渠道训练思维多样性 (一)设计多概念作文练习训练多向性思维能力 陶行知语:“教学做是一件事,不是三件事”。“不在做上用工夫,教固不成教,”他又说:“做是在劳力上劳心”。这就要求我们作文教学不仅是教师教讲,学生学练,而是在作文训练中教师要“劳心劳力”。因此作为教学双边互动学习中的主导--教师,要发挥自身的教育资源,即知识、才能、品德、人格的力量,调动必备的教育手段和教育工具,确立为学生而设计的教学思路。不仅让学生能掌握知识、运用知识、提高能力,还要学生懂得学法,了解教法,真正做到为学生而教,达到教法与学法的统一。实践“在做上教”,实现“真教”。针对当前学生作文水平的参差不齐的现状,笔者认为,如何精心设计具有一定思维导向的作文训练题以引导学生“发展其思考力”(朱绍禹语)是问题的关键。 由此笔者常常设计多概念作文练习题,训练学生辩证思维能力,例如《树木、森林、气候》文题是由三个概念组成,弄清三者之间的关系,就是抓往了说理的关键,把概念间的关系说清楚了,问题也就分析透彻了,而三者的关系又可以根据已学过的相关地理知识系统地阐发出来,做到既有理又有据,此类题材练习还可以引发为“逆境与成才”“自卑、自信、自强”为主题的作文,通过此类习题的训练提高学生辨证思维能力。 (二)设计多角度作文练习训练发散性思维能力 “发散性思维”是一种从不角度,不同方向去思考问题,以期寻求众多解决问题的方法或答案的思维方式。朱光潜先生说:“抱着那题目四面八方的想……想得一点意思,就用三五个字的小标题写在纸上,如此一直想下去,把当时所能想到的意思都记下来为止”。多角度作文练习题设计的关键就在于诱发学生的多角度、多思路、多层面的思考问题,多方法的解决问题,多结果的表现问题。就下则材料,可运用多角度训练法写读后感。齐景公问娇小而机智的晏子:“我听孔子对他的学生说:‘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这是什么意思?”晏子说:“所谓‘和’者,君甘而臣酸,君淡而臣咸。” 疏通文意后便知,同学们各抒己见,展开联想。最后统一了认识,一个集体如果没有大家互相补充、互相交流谓“和”,只有同一色彩,同一风格,意见苟同;不允许有异有补谓“同”。有同无和,集体就没有创造力和战斗力,有和无同,集体就无正气,一盘散沙。由此及人及物,多角度,多层面展开联想,就可立意广,思路宽:可涉及以下一些观点:A.人才的差导性 B.不拘一格降人才 C.万紫千红总是春 D.和谐与同一 E.求同与求异 F.有异有补、相得益彰 G.人云亦云与群策群力 H.集团结构的优化组合 I.万马奔腾与万马齐喑经常进行多向思维训练,可以拓宽学生的思路,使学生散乱零星的思维条理化。“四面八方的想”得越多,发散点就越多,文思就如汨汨之泉涌,顺畅而又自然。 (三)设计类比性作文练习训练侧向性思维能力 类比性作文练习题的特点是:能够引导学生根据问题情境,把思考的触角伸向与之相近、相关、相似的事情,进行类比分析、或描写,进而产生新的发现或创造新的意境。侧向性思维能力,实际上是联想思维能力,写作中产生的联想有明确的目的,有由此及彼的清晰的过程,能反映事物间的内在联系,并说明社会生活中的某些问题。这类训练多以拓展思路弘扬题旨为目的。学生中存在一种写不下去的现象,其重要原因之一就是,把所写的事物孤立起来,而看不到它跟其他事物之间的联系。这种联系可以是同向的联想,在相同或相似事物之间进行。如笔者就拿教材中的课文作范文,讲授。延伸出去,拿王蒙《落叶》作例。“鲜

小数教法教学做合一教学方案

小数教法教学做合一教学方案 小学数学教学法是师范学校的一门数学专业课,它对未来小学数学教师的职前培训是至关重要的。如何在学校有限的时间内,培养出具有较强的从事小学数学教学能力的教师?我们经过多年的实践,认为必须在让学生掌握数学教学基本理论、教学基本方法和教学基本程序的同时,放手让学生去“做”。正像陶行知老先生说的“教的法子要根据学的法子,学的法子要根据做的法子。教法、学法、做法应该是合一的。”下面就是“教、学、做合一”理论在小学数学教学法中的试用。 一、“教”—传递知识教学方法的过程 在课堂教学中, 教师要有目的、有计划、有步骤地将教法课中的教学理论。教学规律、教学方法传授给学生。这就要求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精讲,要启发到位, 引导对路, 点拨明确,更重要的是要“授之以渔”—就是要求教师要教会学生“学会”学习。“会学”是一种能力。这种能力的培养, 关键是教师要“会教”。 (一) 教给学生正确的学习方法 学习方法是完成学习任务的重要手段。只有学会学习方法,学生在训练中才能自己主动的获取知识, 学生自主学习的优越性才能充分发挥。这样有利于学生今后的可持续发展,在课堂教学中给学生以学法的指导, 让学生掌握有效的学习方法。逐步达到“无需教师教,学生自能学会”的理想境界。 (二)教给学生“学做”的过程

在小学数学教学法课堂中, 可按照“读、议、讲、练、评”五步进行教学。达到训练学生的“动口、动脑、动手”的能力, 以实现最终能独立完成一节课的教学任务。 “读”是要求学生要学会认真看书, 结合《小学数学课程标准》能抓住本课的重难点。有不懂的地方上课可以重点读, 并提出来教师给予解答。“议”是把自己听到、看到、想到的跟同学交流一下, 多方听取意见和建议。“讲”是先自讲, 好把自己的想法讲给全班同学听; 然后是听讲, 听老师是怎样精讲答疑的; 最后是看讲, 看优秀的小 学录像课或观摩课。“练”是学生分成小组在组内练讲, 和在班级内试讲。“评”是每人讲完课后先自评, 然后学生评议,最后老师评议。以达到锻炼学生“动口、动脑、动手”的能力。 “动口”:是训练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并不断地、全面地训练学生的数学教学语言。“动手”:在课堂上要利用一切机会让学生参与课堂教学, 让学生动手折一折, 拼一拼, 摆一摆, 画一画。包括练习板书、板画( 简笔画)、数学图形等。“动脑”:目的是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打破学生的常规定势。创设多种情境, 引导学生发散思维,多角度, 多层面的观察认识事物, 最终达到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通过实践逐步让学生提高自己的口头和书面表达能力、板书设计能力和思维能力。 (三) 教给学生“会做”的过程 通过“备课、讲课、评课”三个环节, 使学生在课堂上进人“教师”的角色。具体做法是:备课:要求学生采用个人备课和小组备课相结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