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西藏珠穆朗玛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调整前后功能区划图

西藏珠穆朗玛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调整前后功能区划图

西藏珠穆朗玛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调整前后功能区划图

自然保护区功能分区整合研究

自然保护区功能分区整合研究 保护区分区管理是国际上普遍采取的管理方式,有利于发挥保护区的多重功能,科学的分区管理是协调自然保护区内各个利益关系的重要手段,自然保护区划分核心区、缓冲区和实验区是其实施科学管理的一项基础性工作[1]。根据自然保护区功能分区的理论与原则,按照各类自然资源和生态系统的作用和地位,合理划分保护区为3个功能区:核心区是绝对严格保护的封禁区,实验区可以理解为是保护性的经营区,缓冲区介于核心区和实验区之间的缓冲地带,是人为景观和自然景观的过度区域[2]。保护区分级管理的作用在于明确各级政府对自然保护区建设和管理职责、管理范围、投入机制以及对自然保护区的监督管理措施,从而达到对自然保护区的有效管理[3]。 与生态系统的动态变化一样,自然保护区随着保护区自身和社会经济的发展也在不断发生着变化。因此,保护区的功能分区不应是静态的、一成不变的,而应随着保护区自身和社会经济的发展及时进行动态调整,以充分发挥保护区多种功能和解决保护区自身的可持续发展问题。近年来,国内越来越多的自然保护区申请进行功能区调整,这说明自然保护区发展到一定阶段后,其原来的功能分区已经无法协调各种矛盾、无法满足对保护区的有效管理[4]。因此,为继续拓展自然保护区建设和发展空间,着眼于保护区建设的长远需要,解决原功能分区的历史局限性和相对于社会发展的滞后性,但是为避免盲目调整自然保护区功能分区造成的种种恶果,应采用尽可能科学的方法开展保护区的功能区调整。 本文以"保护优先";为根本出发点,立足长远,兼顾当前,在保证保护区的性质、主要保护对象、范围和面积不发生改变,保证原生植被的完整性和连续性的前提下,按照国家相关法律法规,遵循保护生物学基本理论和岛屿生物地理学、最小存活种群、集合种群等相关理论,综合考虑保护区的地形、地理和社会因素,以及保护区生境特征和保护对象分布状况,从更加合理有效地保护该地区天然植被和重点物种并调动周边社区群众保护积极性、主动性的角度出发,采用了多目标适应性分析方法进行功能区调整。 1自然保护区功能分区调整的总体技术路线

秦皇岛市环境功能区划

秦皇岛 地理位置 秦皇岛市位于河北省东北部,东经118°33’-119°51’,北纬39°24’-40°37’。 秦皇岛,简称秦,是河北省省辖市,中国首批沿海开放城市之一,北方重要的对外贸易口岸。位于华北地区、冀东北部、南临渤海、北依燕山、东接葫芦岛、西接唐山、北接承德,处于环渤海经济圈中心地带,是东北与华北两大经济区的结合部,拥有世界第一大能源输出港——秦皇岛港。秦皇岛因秦始皇求仙驻跸而得名,协办过1990年北京亚运会和2008年北京奥运会,是中国唯一协办过奥运会和亚运会的城市。 秦皇岛还是中国第二批低碳试点城市;第一批国家智慧试点城市;2012年中国特色魅力城市200强之一;十大最佳休闲城市之一;全国第一批无障碍设施建设示范创建城市;中国最幸福城市20强之一,在地级市中排名第一位。 地貌 秦皇岛市位于燕山山脉东段丘陵地区与山前平原地带,地势北高南低,形成北部山区-低山丘陵区-山间盆地区-冲积平原区-沿海区。北部山区位于秦皇岛市青龙满族自治县境内,海拔在1000 米以上的山峰有都山、祖山等4座。 低山丘陵区主要为北部的山间丘陵区,海拔一般在100-200米之间,集中分布于卢龙县和抚宁县,该区是秦皇岛市甘薯、旱粮及工矿区。山间盆地区位于秦皇岛市西北和北部区域的抚宁、燕河营、柳江三处较大盆地,该区是粮食作物的主产区。 冲积平原区,主要在海拔0-20米区域,分布在抚宁县和昌黎县。沿海区,主要分布在城市三区和抚宁、昌黎两县,该区域是秦皇岛市重要沿海旅游资源区,有山海关、北戴河、南戴河等独特的自然和人文景观,是中国著名的避暑胜地。[3] 气候 秦皇岛市的气候类型属于暖温带,地处半湿润区,属于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因受海洋影响较大,气候比较温和,春季少雨干燥,夏季温热无酷暑,秋季凉爽多晴天,冬季漫长无严寒。辖区内地势多变,但气候影响不大。2013年最低气温-18℃,最高气温35℃。

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功能区调整申报书

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功能区调整申报书 自然保护区名称 申报单位 申报时间 国家环境保护总局制

说明 一、申报书由国家环境保护总局统一编号,申报单位不填。 二、“地点”指自然保护区所在的县级行政区划单位名称。 三、“地理坐标”指自然保护区所跨的经纬度范围。 四、“固定经费”指行政事业性经费和管护经费等具有固定来源的经费。 五、“基础设施概况”主要包括自然保护区现有业务用房、辅助用房、生活用房、交通工具、通讯手段、重要仪器设备的情况。 六、“建立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后科学研究概况”主要包括在建立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之后到目前为止已完成的科研项目名称及成果、正在进行的科研项目名称、科研计划及国际合作交流计划等内容。 七、“功能区调整后土地权属状况”是指自然保护区在功能区调整后,其土地权属、土地权属使用证认领变化状况及是否存在新的土地使用权属纠纷。 八、“功能区调整后管理协调状况”包括功能区调整后自然保护区管理部门与区内有关部门的关系协调状况,变化后的区内是否有风景名胜区、森林公园及国家重大基础建设工程。 九、“功能区调整后自然环境状况”主要包括自然保护区在功能区调整前后自然条件和自然资源的变化对比以及概况、现存和潜在的环境问题等内容。 十、“功能区调整后自然保护区及其周围地区社会经济状况分析及其评价”指范围调整前后自然保护区内社会经济的对比分析与评价,主要包括以下方面: 1.人口分布、密度、民族状况、主要生产方式; 2.生产布局、产业结构及运输等情况; 3.土地与其他资源的开发状况; 4.与当地政府及群众的关系; 5.主要社会、经济活动对保护对象可能造成的影响及其预防措施。

西藏区域地质学

第一篇 地层 一、自然环境特征 1、世界最高的高原 2、世界最年轻的高原 3、高寒气候的特殊性和复杂性 4、冰雪和寒冻风化作用的普遍性 5、对现代自然环境的巨大影响性 6、植被演替的多样性 7、土壤的发育具有年轻性, 近期发育的恶化性和发生上的多元性 二、地貌的基本特征 广阔的高原面、巨大的山系、宽广的谷地与深邃的峡谷、地势有西北向东南倾斜 三、西藏地貌主要分为三个地貌区单元: 藏南山原湖盆谷、藏北高原湖盆区、藏东高山河谷区 四、主要地貌类型 山脉 高原 峡谷 河谷平原 五、区域地质: 是指某一范围较大的地区地质单元、 构造带或者图幅内的岩石、 地层、 构造、地貌、 水文地质、矿产及地壳运动和发展历史等基本地质单元。 六、 根 据地层(包括基底)发育情况、沉积环境及沉积建造、生物面貌及生物区系,结合 地质发育历史,采 取综合地层分区方案,将西藏地层划分为 4 个地层区、 21 个地层分 区。 一 、喜马拉雅区 西瓦里克分区、 高喜马拉雅分区、低喜马拉雅分区、北喜马拉雅 分区、拉轨岗日分 区、仲巴——曲松分区。 二、冈底斯——念青唐古拉区 雅鲁藏布江分区、拉萨——波密分区、比如——洛隆 分区、措勤——申 扎分区、班戈分区、木嘎岗日分区。 三、羌塘——昌都区 羌南分区、羌北分区、类乌齐——左贡分区、昌都分区、江达 分区、喀喇昆仑分 区。 四、南昆仑——巴颜喀喇区 若拉岗日分区。涌波湖——向阳湖分区、南昆仑分区。 七、西藏三叠系地层有何特征?地史有何特征? 地层特征:西藏的三叠系分布很广,层序完整,发育良好,化石丰富,沉积类型多 样,岩相复杂。不仅是我国研究三叠系最为理想的地区之一,也是特提斯 - 喜马拉雅构 造域研究三叠系重要的地区之一, 而且具有联结东欧、 西亚和东南亚的三叠系极其关键 的位置。 地史特征:华力西运动使西藏的古地理和构造状况发生了不同于古生代的变化。在 南回归线附近,逐步脱离冈瓦纳南亚大陆,向着台地——坳陷槽体系发展。 八、西藏侏罗系地层有何特征?地史有何特征? 地层特征:西藏的侏罗系发育齐全,分布广泛。以海相沉积 为主,兼有陆相和海、 陆交互相沉积。含磷、煤、石膏、油页岩、铜、铁等矿产。 地史特征:侏罗纪时期,横亘于西藏中部的冈底斯 - 念青唐古拉古隆起大致将境内 的侏罗纪特提斯划分为南、北两支主要的海域。北支主要以班公错 - 丁青海槽为主,包 括羌塘地区及班戈地区、比如 - 洛隆等地的侏罗系沉积;南支则以雅鲁藏布以南喜马拉 雅区的侏罗系 区域地质学 第一章 概述 —1— -Z T 第二章 Ze/r' 、.、、特殊群 「/口 Z 、 第五章 志留系 第六章 泥盆系 第九章 三叠系 第十章 侏罗系 第十三章 第四系 第三章 震旦 - 寒武系 第四章 奥陶系 第七章 二叠系 第八章 三叠系 第十一章 白垩系 第十二章 第三系

西藏古木加康地区区域地质填图招标文件

R Rab[男子名] 拉布。R?o bert?? ,Rupert??? 等的昵称。 Rabb[英?格兰人姓氏] 拉布。Rober?t?? 的昵称 Rabbat?t s.[英格兰人姓氏] 拉巴茨?。取自父名,来源于Rabbit?t,含义是“拉比特之子”(so?n of Rabbit) 。 ?R abbie .[男子名] 拉?比。Rupert?? 的昵称?。 Rabbits拉比茨:取自?父名,来源于Rabbitt,含?义是“拉比特之子”(son o?f Rabbit)。.[英格兰?人姓氏] Rabbitt拉比特?:1 Rabb的昵称,而Rab?又是Robott的昵称,英格兰?人姓氏;2源自诺曼底人名+日耳?曼语,含义“忠告+信息”(co?u nsel+message),?英格兰人姓氏;3盖尔语人名的误?译,误意“猎犬”(hunter?)而误作“兔”(rabbit)?.爱尔兰人姓氏。 Rabbit?t e拉比特:Rabbitt的异?体,爱尔兰人姓氏。 Rabbi?t ts拉比茨:取自父名,来源于?R abbitt,含义是“拉比特?之子”(son of Rabb?i t)。Rabey .[英格?兰人、苏格兰人姓氏] 雷比。R?o by?? ↑2的变体 Ra?b ie .[英格兰人、苏格兰人?姓氏] 雷比。Roby?? ↑?2的变体 Rablan拉布兰?:Robert的呢称,英格兰人?姓氏。 Rablin拉布林:R?o bert的呢称,英格兰人姓氏?。 Rabone雷博恩:Rab?o ne的异体,英格兰八姓氏. ?R abson 拉布森:取自父名?,源自Rabb.含义“拉布之子?”(son d Rabb).英?格兰人姓氏。Raby [英格?兰人、苏格兰人姓氏] 雷比。R?o by?? ↑2的变体 Ra?c hael[女子名] 雷切尔。?R achel?? 的变体, R?a chel 雷切尔。来源于希伯?来语,含义是“母羊”(ewe)?昵称Rae?Ray?[女子名?]。Rackcliff拉克利?夫。Rackcliffe的异体?,英格兰人姓氏 Rackcli?f fe拉克利夫:Ratclff?e的异体,英格兰人姓氏。 Ra?c kham.[英格兰人姓氏] ?拉克姆。住所名称,来源于古英语?,含义是“丘,干草堆+宅地”(?m ound,hayrick+h?o mestead) 。 Rac?k ley.[英格兰人姓氏] 拉?克利。住所名称,来源于古英语,?含义是“丘,或喉+树林,开垦地?”(mound,of thro?a t+wood,clearin?g) 。 Rackliff拉克?利夫:Rackliffe的异体?,英格兰人姓氏。 Rackli?f fe拉克利夫:Racklif?f e的异悻,英格兰人姓氏。 R?a dbone拉德博恩:Radb?o ne的异体,英格兰人姓氏。 ?R adcliff[英格兰人姓氏?]拉德克利夫。Ratclif?f e?? 的变体。 Radcl?i ffe.[英格兰人姓氏] 拉?德克利夫。Ratcliffe???的变体。 Radclyf?f e.[英格兰人姓氏] 拉德克?利夫。Ratcliffe?? ?的变体。 Raddie拉迪:?R eady的异体,英格兰人、苏?格兰人。爱尔兰人姓氏。 Rad?f irth拉德弗思·Radfo?r th的异体,英格兰人姓氏。 ?R adford.[男子名] [?英格兰人姓氏] 拉德福。住所名?称,来源于古英语,含义是“红+?津渡”(red+ford) 。? Radforth拉德福思:R?a dforth的异体,英格兰人?姓氏。 Radleigh拉搏利?:Radley的异体,英格兰人?姓氏。 Radley.[英格兰?人姓氏] 拉德利。住所名称,来?源于古英语,含义是“红+树林,?开垦地”(red+wood,c?l earing) Radmo?r e拉德莫尔:住所名称,来源于?古英语,含义“红+荒野”(re?d+ moor??),英格兰?人姓氏。 Radnedge拉德?内奇:住所名称,源自古英语,含?义“在红栎树旁”(at?? ?t he robur?? si?d e),英格兰人姓氏。 Rae?[女子名] 雷。Rachel???的昵称。 Raeburn雷?伯恩。住所名称,来源于北方中世?纪英语,含义是“雄狍+溪流”(?r oebuck+stream)?

二、秦岭及邻区区域大地构造背景和区域地质概况

二、秦岭及邻区区域大地构造背景和区域地质概况 区域现今的地壳结构构造和地表地质面貌是地质历史过程长期复杂演化的综合结果,经历了不同时期、不同构造体制的演变,是多元多源地球动力学作用的产物,既主要受控于全球统一动力背景及其派生的区域动力作用,也不能排除可能是区域局部特殊动力作用所致,具有十分丰富的地质信息。因此,在区域地质研究中首先要充分重视研究区的区域大地构造背景,不仅避免“坐井观天”之弊,而且又能获取区域地质共性和差异性信息,为客观研究认识区域地质特征和形成演化奠定基础。 (一)区域大地构造背景 在现今的全球板块构造格局中,中国大陆位于欧亚板块的东南部,它东邻俯冲的太平洋板块及其俯冲带,南接印度板块及与欧亚板块的碰撞造山带(图2-1),恰处于欧亚板块、印度板块和太平洋板块三大板块交汇的特殊区域,构成了中国独特的地球动力学背景,制约着中国大陆中新生代以来的板块运动和板内构造作用,并控制着中国大陆南、北有别,东、西差异显著的地质结构和构造面貌(图2-2)。 图2-1 全球板块构造格局中的中国大陆 (引自金性春,1984) 1.离散边界; 2.转换断层; 3.俯冲边界; 4.碰撞边界 从地质历史角度分析,显生宙期间,中国大地构造及其演化依次受古亚洲洋、特提斯-古太平洋和印度洋-太平洋三大动力学体系控制。在其作用和影响下,形成了以海西造山为主旋回的古亚洲构造域;以燕山造山为特征的环(滨)太平洋构造域和以喜马拉雅造山为标志的特提斯构造域

(任纪舜等,2000,图2-3),经历不同时期的构造过程(表2-1),与其相应,形成中国西部以东西向构造为主,中国中东部在东西向构造基础上,叠加北北东向-近南北向构造的复杂叠置的构造格局,铸成现今的地壳结构和地表地质面貌。在全球构造格局中,中国大陆显生宙构造突出显示古亚洲构造域的小陆块群的复杂聚合、增生形成统一古大陆,并在此基础上,环太平洋构造域和特提斯构造域叠加改造的强烈活动性。在全球古陆块和造山带分布图上,中国大陆内的小型古陆块的发育表现得尤为显著(图 2-4),表明中国大陆地壳结构有别于世界其他大陆的独特性。

西藏自治区地质【附地层表、地质图】

HZYIN改编

西藏自治区地质 西藏自治区地质矿产局 马冠卿 姚宗富 西藏自治区位于我国西南边睡,面积 120 多万平方公里,西南与 印度、尼泊尔、锡金、不丹、缅甸等国家接壤;东南及北部与云南、 四川、青海及新疆四省(区)为邻。平均海拔 4000m 以上,是青藏高 原主体,素有“世界屋脊”之称。西藏位居于阿尔卑斯-喜马拉雅山 系的东段,是特提斯构造域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巨大的地壳厚度和独 特的大地构造特征,长期以来为国内外地学界所瞩目。 地层本区各时代地层发育齐全,沉积类型多样,尤以中、新生 代海相地层出露良好,化石丰富。地层分布与主构造线一致,大致呈 近 E-W 向展布,东部地区向南转折,形成向东北突出的弧形(图 1.)。 根据区域地质特征和地质发展历程的差异, 以空喀拉-甜水河-美日切 错-澜沧江(以下简称空喀拉-澜沧江)对接带为界, 分为冈瓦纳(南部) 和特提斯(北部)两大地层区,其中包括 6 个分区,13 个小区,地层 系统见表 I,各时代地层出露面积列于图 2;沉积类型及构造建造特 征以图 3 表示。由上述图、表可以看出,西藏被几条边界断裂或对接 带所分割,地层区和分区界线明显。 本区的前震旦系、前泥盆系变质程度较深(角闪岩相),均未获古 生物化石。奥陶系生物分属华南型和华北型生物地理区;志留系的生 物与扬子区边缘及欧洲波希米亚的类似; 泥盆系全区均以底栖生物为

主,与我国南方的“象州型”相似。雅鲁藏布江一线以南的石炭系 -二叠系为典型的冈瓦纳区系,是冈瓦纳冰海沉积区,具大陆型冰水 杂砾岩沉积,含南大陆及其边缘海的舌羊齿植物和动物群;空喀拉- 澜沧江一线以北为华夏特提斯相区,含北大陆暖水动、植物群,属华 南型.上述两线之间为冈瓦纳-特提斯相区,含南大陆混生动、植物 群。二叠系为浅海相碳酸盐岩和碎屑沉积,除昌都地区二叠系层位完 整外在西藏普遍缺失晚二叠世早期沉积。三叠纪开始,分异明显。在 北喜马拉雅的三叠系为稳定连续的浅海碳酸盐岩-碎屑岩沉积,并持 续到始新世中期,拉轨岗日地区为半深海浊流沉积,含少量火山岩及 辉绿岩墙(床)群,雅鲁藏布江地区以上三叠统为主,为深海泥质、硅 质浊积岩沉积。在冈底斯-念青唐古拉(以下简称冈-念)区南部的拉 萨地区,为中酸性-中基性火山岩、火山碎屑岩及陆缘碎屑沉积;班 公错-怒江(以下简称班-怒)对接带南侧(冈-念北部),为深海远源细 碎屑浊积岩沉积。江达地区以钙碱性火山岩-碎屑岩为主,其西的唐 古拉南侧至澜沧江以东则为浅海相碳酸盐岩-碎屑岩(局部夹火山 岩)、滨海磨拉石、含煤陆源碎屑岩沉积;昆仑-巴颜喀拉区上三叠统 为浊积岩夹硅质岩,具大陆边缘盆地沉积特征。侏罗系-白垩系在拉 轨岗日为滑塌沉积、钙硅质浊积岩沉积;雅鲁藏布江地区为钙硅质浊 积岩(J3-K1),局部中基性火山岩和锰结核,属深海盆地沉积环境。冈 -念区南部缺失下侏罗统,中-上侏罗统为碳酸盐岩-碎屑岩火山碎屑 岩、含煤碎屑岩沉积,为陆缘或弧间盆地沉积;上侏罗统-下白垩统 为钙碱性火山岩-碳酸盐岩-碎屑岩沉积。属火山岛弧沉积环境;北部

西藏自治区1∶50000地质灾害详细调查实施细则(试行)

西藏自治区1∶50000地质灾害详细调查实 施细则(试行) 西藏自治区国土资源厅 2015年12月

目录 前言 ..................................................................................................................................................................... II 引言 ................................................................................................................................................................... III 1规范性引用文件.. (1) 2 总则 (1) 3 基本要求 (2) 4 调查区分级 (3) 5 调查方法 (5) 6 地质环境调查 (9) 7 滑坡灾害调查 (10) 8 崩塌灾害调查 (13) 9 泥石流灾害调查 (15) 10 不稳定斜坡灾害调查 (18) 11 地面塌陷灾害调查 (19) 12 地面沉降灾害调查 (20) 13 地裂缝灾害调查 (21) 14 潜在溃决冰湖调查 (21) 15 冻土灾害调查 (22) 16 河岸坍塌灾害调查 (22) 17 地质灾害链调查 (23) 18 避险搬迁安置调查 (23) 19 治理工程复查复核 (24) 20 设计书编写和成果报告编制 (25) 21 质量检查与成果验收 (27) 附录 A (29) 附录 B (42) 附录 C (43) 附录 D (44) 附表一地质灾害遥感解译与野外核查记录卡片 (50) 附表二地质灾害遥感解译成果汇总表格式 (51)

(环境管理)环境功能区划

1总论 1.1环境功能区划 1.1.1环境空气功能区划 根据大连市政府发布的《大连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调整大连市环境空气质量功能区区划的通知》大政办发[2005]42号文件,该建设项目所在区域属于二类环境空气质量功能区。 1.1.2声环境功能区划 长兴岛临港工业区是经辽宁省政府批准建设的开发区,目前长兴岛地区还未作环境噪声功能区划。根据《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中的类别划分原则,工业区执行3类标准。本项目所在区域已被确定为工业区,因此应属三类噪声功能区。 1.2评价标准 1.2.1环境质量标准 (1)空气环境质量评价标准 根据《大连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调整大连市环境空气质量功能区区划的通知》(大政办发[2005]42号)文件,本项目建设地点位于二类环境空气质量功能区内,执行《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1996)二级标准。 特征污染物铅参照《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TJ36-79)中“居住区大气中有害物质的最高容许浓度”,规定铅日均值为0.0007mg/m3。 (2)噪声现状评价标准 声环境质量评价采用《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中的3类标准,昼间65dB (A),夜间55dB(A)。 1.2.2污染物排放标准 (1)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 燃气锅炉废气排放执行《锅炉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GB13271-2001)Ⅱ时段二类

区标准;厂区其它废气排放执行《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GB16297-1996)的新污染源二级标准。饮食油烟排放执行《饮食业油烟排放标准》(GB18483-2001)。 (2)污水排放标准 本项目厂区的废水经初步处理后,排放至长兴岛南部污水处理厂处理。本项目污水排放标准执行《辽宁省污水综合排放标准》(DB21/1627-2008)表2排入污水处理厂的水污染物最高允许排放浓度。 (3)噪声排放 噪声排放执行《工业企业厂界环境噪声标准》(GB12348-2008)的3类标准。 (4)固体废物污染控制标准 《辽宁省工业固体废物污染控制标准》DB21-777-94; 《一般工业固体废物贮存、处置场污染控制标准》(GB18599-2001); 《危险废物贮存污染控制标准》(GB18597-2001); 《国家危险废物名录》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令2008年第1号。 1.3评价工作等级及范围 1.3.1大气环境 工作等级为三级,评价范围选取以项目中心为原点,半径为3km的区域。 1.3.2水环境 根据项目的工程分析,该厂建成后,产生的废水主要是生活污水和少量生产废水,污水排放量为20.5t/d,污水经厂内预处理后排入长兴岛南部污水处理厂,污水水质复杂程度为简单。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地面水环境》(HJ/T2.3-93)中有关规定,对本项目排水只做简单的水环境影响分析。 1.3.3声环境 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声环境》(HJ/T 2.4—2009)中评价工作等级划分原则,本项目噪声环境影响评价等级确定为三级。 环境噪声影响评价范围为厂界外100米。

地质实验技术在西藏地质调查中的应用

地质实验技术在西藏地质调查中的应用 【摘要】地质调查是一个地区进行经济建设的基础工作,而地质实验则是地址调查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西部大开发的背景下,西藏地区的地质调查工作对未来的经济建设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在介绍了常见的地质实验技术后,就其在西藏地质调查中的应用前景进行了论述。 【关键词】地质实验技术西藏地质调查 1前言 我国著名的地质学家李四光先生,曾在1953年全国第一次化验工作会议上指出“地质、钻探、化验鼎足而立,三分天下各有其一”,精辟阐述了地质实验的作用和地位。以此为指导,五十多年来,地质实验工作受到了各级领导的重视和支持,地质实验工作随着地质调查工作的进展而飞跃前进,在改革开放三十余年中迅速发展。 西藏自治区是我国五个少数民族自治区之一,面积辽阔,人口稀少。由于地区高原,生活环境恶劣,交通落后,地区经济始终处于较低的发展水平。为了提高当地的发展水平,在国家西部大开发政策的背景下,国家加大了对西藏地区的投资力度,当地的各项建设速度明显加快,青藏铁路的开通,更是为西藏经济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为了能够保持西藏地区的长期稳定发展,必须对当地的地质情况进行详细调查,以便后续交通、城市和经济建设的进行。由于西藏地区科技水平长期落后,因此地质资料极少,需要对其进行系统的地质调查。本文通过对各种地质实验技术的分析,讨论了其在西藏地区应用的前景。 2地质实验技术介绍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地质实验技术种类也日益丰富,目前主要的地质实验技术包括以下几种。 2.1同位素分析技术 包括测年同位素实验测试技术、稳定同位素实验测试技术、有机地球化学同位素实验测试技术和气体同位素分析技术等。在地质实验技术中,由于分析测试数据的质量直接关系到样品测定结果的可靠性、公正性和可利用性,是地质实验测试工作的核心问题。同位索地质样品分析属于地质样品分析测试中要求特殊的一类精密测定方法,其测试数据在矿床成因、物质来源、成岩成矿环境以及地质事件和地球演化历史等基础理论研究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因此同位素地质样品分析数据的质量同样是一个至关重要的问题。

中国地质学复习资料

中国地质学复习资料 1.中国区域大地构造 研究中国及其邻区地壳及其岩石圈形成演化的一门宏观地质学。 2.举例说明我国地形特征与大地构造单元之间的关系 阶梯状地形从西向东递降,可分成四个台阶:第一台阶:青藏高原海拔4000-5000米以上,号称世界屋脊,主体构造单元为滇藏造山系。第二台阶:青藏高原以北,大兴安岭—太行山—雪峰山以西,海拔1000-2000 米,包括内蒙高原,黄土高原、云贵高原及塔里木、准口葛尔和四川等大型盆地与山脉相间。第三台阶:包括松辽、华北、江汉等东部平原、平原东侧的胶辽山地、东南沿海山地。第四台阶:从鸭绿江口到广西北海,沿蜿蜒海岸线以东的近海大陆架。这是一个起伏和缓,略向东南倾斜的水下大平原,一般水深几十到百余米,而南海水深达成2000-4000 m属于边缘海深海洋盆。 3.单式大陆、复式大陆 单式大陆:陆地面积大,活动性小,如西伯利亚和北美。复式大陆:每个陆块面积小,具有多元性,它们来自不同的古大陆,具有较大的活动性的大陆,如中国和亚洲。 4.中国莫霍面等深线特征及其成因 莫霍面等深线图——反映地壳厚度与上地幔起伏 地形高低与莫霍面(M)深度成镜象反映 青藏高原(M)面埋深50-60km,最厚达70 km,而东部(M)面埋深 20-30 km,地壳厚度减薄,说明地幔软流圈的上隆;

有两个地幔斜坡带(梯度带) 青藏高原的边缘(M)面埋深从50-60 km,变化幅度10 km,大兴安岭—太行山—雪峰山是第二个梯度带(M)面埋深从36-40 km,变化幅度4 km, 东部为地幔隆;其它大部分地区为地幔坪。 地壳厚度等深线走向与山脉走向一致 说明(M)面起伏与山脉都是最新构造运动的产物,其历史一般不超过10Ma-3Ma,青藏高原新到0.9-0.8Ma (Q1末),所以,(M)面埋深图反映的是现代构造格局。阴山—燕山山脉、秦岭-—大别山、南岭等三条东西向山脉在(M)面起伏上无反映,说明这些山脉比(M)面的形成要老,现在是无根的山脉。 5.中国造山运动分为几个旋回?时代? 加里东旋回(Pzl)早古生代海西旋回(D3—P1)印支旋回(T3—J1)燕山旋回(J1—K2)喜马拉雅旋回(E—Q) 6.我国热流值较高的地区有哪些?是什么原因导致的? (1)我国克拉通的热流值普遍偏高。比国外克拉通热流值高。 世界克拉通平均热流值37.7-46mW/m2,黄骅拗陷热流值达82.9mW/ m2,说明它们都处于地幔隆起带上方的大陆裂谷部位,与岩石圈拆沉减薄有关;南海盆地平均热流值87-92.5mW/m2,和地幔隆起上方的洋盆拉张有关。 (2)西藏地区热流值普遍偏高。羊八井热流值高达127.7mW/ m2, 这与陆内俯冲引起的壳内熔融,岩浆上升有关 (3)辽宁汤岗子温泉一带高达175.9mW/m2,与卸庐断裂活动有关。 (4)云南腾冲热流值很高,与中新生代板块闭合. 7.中国地震的分布特征及其成因?

自然保护区总体规划要求

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总体规划编写内容要求 一、总论要求。简要介绍自然保护区的概况及保护价值、规划编制的目的、背景、编制依据,自然保护区的性质及主要保护对象,自然保护区类型、核心区、缓冲区、实验区面积(必须与国务院批复的自然保护区功能区划相一致),以及规划的主要内容(包括基本 思路、主要建设内容、总投资概述)。 二、自然保护区概况要求。包括位置与范围、历史沿革与法律地位、自然环境、社区情况、土地利用状况、基础设施等。 (一)地理位置与范围。包括地理位置、四至边界。 (二)历史沿革与法律地位。包括历史沿革、自然保护区设立、管理机构建设、资源管理及执法权限等。 (三)自然环境。包括地质地貌、水文、气候、土壤、生物资源、旅游资源状况、自然灾害等。 (四)社区情况。包括从区内和周边两个角度,论述行政区域、人口数量与民族组成(核心区、缓冲区如果有常住人口的,要单独描述)、公共基础设施、地方经济情况和社会发展等。 (五)土地利用状况。包括土地与资源的权属(国有土地要注明林权证上所标明的使用权人)、地类构成、利用程度等,集体林区要说明集体林地承包经营、林权流转、林地使用及林农合法权益保护等情况。 (六)基础设施。包括自然保护区及周边基本交通、电信等情况,自然保护区基础建设情况。 三、保护现状及评价要求。包括保护管理现状、保护管理评价等。· (一)保护管理现状。包括自然保护区建立以来采取的保护管理措施。

(二)保护管理评价。包括自然资源评价,要根据自然保护区类型和保护对象,对野生动植物、湿地、景观等资源进行评价,其中主要保护对象还需明确分布区域、分布方式、多度或频度。保护价值评价,要从多样性、稀有性、自然性、典型性、脆弱性、面积适宜性、生态区位、潜在保护价值、科研价值等方面进行评价。有效管理评价,要从管理机构、管理体系、法规体系、管理队伍、管理权限、管理水平、信息化、科研宣教能力、社区协调、自养能力等方面进行评价。存在问题及对策,要从管理难度、发展基础、社区矛盾、特殊困难等方面分析问题,提出解决方向,并体现在规划任务中。如果是二期及以上总体规划,要认真总结前期实施情况(包括经验总结、存在问题及原因分析),有针对性地提出本期工作设想和落实措施。 四、基本思路要求。包括指导思想、基本原则、规划期限及目标、总体布局(区划原则、依据、方法,详细描述各功能区界限、面积及承担的主要任务和发展方向)等。 五、主要建设内容要求。包括保护管理、科研监测、公众教育、可持续发展、基础设施等。 (一)保护管理。包括保护管理体系(明确保护站、点及分区管理的范围和面积)、珍稀濒危野生动植物保护管理措施、生态恢复、林地保护、湿地保护、社区共管措施、森林防火、有害生物防治、野生动物疫源疫病防控等项目。 (二)科研监测。包括科学研究、生态与资源监测项目及内容(要有针对性、连续性,如果与科研机构或大学合作开展的工作要单独注明)。 (三)公众教育。包括公众教育、区内和周边社区的宣传教育等措施。 (四)可持续发展。包括实施符合主体功能区定位的生态旅游、资源保护利用、社区发展扶持等项目,要明确区划、项目布局、环境

西藏区域地质学

区域地质学 第一篇地层 第一章概述第二章特殊群第三章震旦-寒武系第四章奥陶系 第五章志留系第六章泥盆系第七章二叠系第八章三叠系 第九章三叠系第十章侏罗系第十一章白垩系第十二章第三系 第十三章第四系 一、自然环境特征 1、世界最高的高原 2、世界最年轻的高原 3、高寒气候的特殊性和复杂性 4、冰雪和寒冻风化作用的普遍性 5、对现代自然环境的巨大影响性 6、植被演替的多样性 7、土壤的发育具有年轻性,近期发育的恶化性和发生上的多元性 二、地貌的基本特征 广阔的高原面、巨大的山系、宽广的谷地与深邃的峡谷、地势有西北向东南倾斜 三、西藏地貌主要分为三个地貌区单元: 藏南山原湖盆谷、藏北高原湖盆区、藏东高山河谷区 四、主要地貌类型 山脉高原峡谷河谷平原 五、区域地质: 是指某一范围较大的地区地质单元、构造带或者图幅内的岩石、地层、构造、地貌、水文地质、矿产及地壳运动和发展历史等基本地质单元。 六、根据地层(包括基底)发育情况、沉积环境及沉积建造、生物面貌及生物区系,结合 地质发育历史,采取综合地层分区方案,将西藏地层划分为4个地层区、21个地层分区。 一、喜马拉雅区西瓦里克分区、高喜马拉雅分区、低喜马拉雅分区、北喜马拉雅 分区、拉轨岗日分区、仲巴——曲松分区。 二、冈底斯——念青唐古拉区雅鲁藏布江分区、拉萨——波密分区、比如——洛隆 分区、措勤——申扎分区、班戈分区、木嘎岗日分区。 三、羌塘——昌都区羌南分区、羌北分区、类乌齐——左贡分区、昌都分区、江达 分区、喀喇昆仑分区。 四、南昆仑——巴颜喀喇区若拉岗日分区。涌波湖——向阳湖分区、南昆仑分区。 七、西藏三叠系地层有何特征?地史有何特征? 地层特征:西藏的三叠系分布很广,层序完整,发育良好,化石丰富,沉积类型多样,岩相复杂。不仅是我国研究三叠系最为理想的地区之一,也是特提斯-喜马拉雅构造域研究三叠系重要的地区之一,而且具有联结东欧、西亚和东南亚的三叠系极其关键的位置。 地史特征:华力西运动使西藏的古地理和构造状况发生了不同于古生代的变化。在南回归线附近,逐步脱离冈瓦纳南亚大陆,向着台地——坳陷槽体系发展。 八、西藏侏罗系地层有何特征?地史有何特征? 地层特征:西藏的侏罗系发育齐全,分布广泛。以海相沉积为主,兼有陆相和海、

西藏仲巴县某公路不良地质特征与工程地质条件评价

第19卷 第1期 中 国 水 运 Vol.19 No.1 2019年 1月 China Water Transport January 2019 收稿日期:2018-08-22 作者简介:田振波(1992-),男,河北邢台人,昆明理工大学 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水文地质与工程地质。 西藏仲巴县某公路不良地质特征与工程地质条件评价 田振波1,吴 静1,徐世光2 (1.昆明理工大学,云南 昆明 650093;2.云南地矿工程勘察集团公司,云南 昆明 650041) 摘 要:对正在实施的西藏仲巴县某公路工程地质勘察的初步成果进行总结,从工程区基本地质条件入手,通过分析该公路的不良地质特征并评价其工程地质条件,对工程的影响做客观的评价,并提出可行的工程处理建议。 关键词:不良地质特征;风沙;季节性冻土;工程地质条件评价 中图分类号:P58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7973(2019)01-0194-03 一、工程概况 仲巴县隶属于西藏自治区日喀则市,地处中国的西南边陲,日喀则市的最西端。拟建公路位于仲巴县境内,路线长度约为27km。拟建工程按四级公路标准设计,路基宽6.5m。涵洞有80处。 拟建路线均处于高海拔地区,平均海拔约4,528m,最低为4,518m,最高为4,534m;本项目建成以后,方便了当地居民的出行,给当地牧民畜牧赶场提供极大的便利,带动了区域经济的增长,有利于加强民族团结。 二、区域地质 1.地形地貌 根据河流、山脉的地理分布特征,项目区地貌以亚热乡东西两侧河流及山脉划分两个地貌区。即低高山山间间宽谷地貌区K0+000-K4+415、K4+415-K14+645,低高山山间河谷地貌区K14+645-K26+955.602。见图 1。 图1 路线区地形地貌图 2.地层岩性及设计参数评价 路线基本为新开路线,走廊带出露地层有第四系残坡积、冲洪积、风积;二叠纪色龙群曲噶组:灰岩、砂岩。(1)第四系(Q)地层主要为第四系全新统残坡积层(Q 4el+dl )、第四系全新统冲洪积层(Q 4el+dl )、第四系全新统风积层(Q 4l ); (2)二叠纪-色龙群-曲噶组。本区中晚二叠世曲嘎组分布于仲巴微陆块复式背斜中。曲嘎组是雅鲁藏布江区出露的最老地层,未见底,其上与中早三叠世穷果群呈平行不整合接触,岩石普遍发生变质,公路沿线出露基岩为一套灰岩、砂岩, 时代为中晚二叠世(c)。 3.地质构造 路线区内无断裂构造通过,构造条件相对较简单,其中在路线起点正北向约10~20km 处存在1条边界断裂F3在路线终点约5km 存在一条边界断裂F2,与路线走向呈垂直状态,路线未通过该2条断裂带之上: 项目区主要位于雅鲁藏布江缝合带,雅鲁藏布江分区:Ⅱ1:蛇绿岩混杂岩北带;Ⅱ2:仲巴微陆块;Ⅱ3:蛇绿岩混杂岩南带。 三、不良地质和特殊性岩土 高原地区生态脆弱,往往会有一定的沙化现象,拟建公路中就存在风沙这一不良地质现象。高原地区气候多寒冷,冻土等特殊岩土在道路施工过程中,也会对工作造成不良影响。 1.不良地质发育情况 根据沿线现场实地调查及查阅收集的资料,沿线共分布不良地质1类;其中5处风沙分布在K02+565~k02+620、K03+910~k04+150、K12+360~k12+533、K18+375~k18+520、K25+480~k25+695(表1),沿线区平均海拔约4,528m。 (1)风沙对公路的危害主要分为两类:风蚀和沙埋[1]。 1)风蚀包括吹蚀和磨蚀两种方式。风沙区自然条件的一 个重要特征是有许多风和沙;而修筑的路基一般是就地取材的沙土,缺乏粘性,结构松散,并受到风力,沙子容易被风吹走,导致路基吹蚀;沙流中的沙子连续地冲击路基表面,造成磨蚀;如果地表经流侵蚀路基造成流痕或孔穴时,风沙流钻入孔穴内旋磨,这样,沙填路基的路面底部或路肩部分被掏空,造成塌陷。 2)沙埋是风沙地区公路的主要沙害。公路沙埋按积沙形式可分为片状积沙、舌状积沙和堆状积沙三种基本形式。①片状积沙。它的特点是大面积的沉积物堆积,这种沙害对初期的行车影响不大,如果没有及时清理,积沙积累将逐日增加,这也将影响交通。②舌状积沙。该沙害掩没地段不长,主要发生在风口地段。这种沙害形成较快,积沙厚度大,容

西藏改则米巴藏布断裂特征及其意义

西藏改则米巴藏布断裂特征及其意义 【摘要】在青藏高原隆升研究领域,高原新构造活动一直是研究的热点问题。新构造运动对反映高原应力背景、反演高原演化历史、以及探讨深部与浅部构造具有重要意义。论文选择以研究区内规模最大的一条近北东向走滑断裂一一米巴臧布断裂为对象,该断裂位于青藏高原腹地,它与南北向断裂构成的“菱形块体”在整个青藏高原的新构造运动中有一定的代表性,通过对走滑断裂伴生的褶皱等构造的研究,判断断层的性质、计算断层的走滑距离,为青藏高原新构造研究提供新的资料。论文通过野外实地地质调查、室内剖面制作,先从该断裂地质背景出发,研究其地层组成、形成的力学机制、计算滑移量,再综合分析研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得出了米巴藏布断裂为左行走滑断裂的属性,且走滑量大约为33.9m 。 【关键词】青藏高原;米巴藏布断裂带;走滑量;左型走滑 【Abstract 】In the field of The Tibetan Plateau Research ,The plateau new structure activity has always been the research hot topic. The new tectonic movement to reflected that the plateau stress background,the inversion plateau evolution history ,as well as the discussion depth portion and the superficial part structure have the important significance. The paper about

福州市地表水环境功能区划定方案样本

福州市地表水环境功能区 划定方案 ( 报批稿) 福州市人民政府 二○○六年二月

福州市地表水环境功能区 划定方案 1、划定依据 2.1《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 2.2《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实施细则》 2.3《福建省环境保护条例》 2.4《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 GB3838- ) 2、划定范围 福州市辖区内主要河流及湖库。具体范围如下: 闽江包括主干流、古田溪、安仁溪、梅溪、大目溪、源里溪、井下溪、小目溪、荆溪、中房溪、溪源溪、梧溪、大樟溪、清凉溪、十八重溪、陶江、上洞江、下洞江、莲柄港、三溪、拉溪、石门溪以及福州城区内河、西湖、闽侯县城内河、南通内河等; 敖江包括主干流、霍口溪、日溪、贵溪、牛溪; 龙江包括主干流、太城溪、虎溪、大北溪; 其它河流有: 起步溪、鉴江溪、中房溪; 水库有: 福清东张水库、连江山仔水库等。 3、划定类别 根据《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 GB3838- ) , 福州市地表水环境功能区划分为以下五类: ( 1) Ⅰ类: 主要适用于源头水、国家自然保护区。 ( 2) Ⅱ类: 主要适用于集中式生活饮用水地表水源地一级保护区、珍稀水生生物栖息地、鱼虾类产卵场、仔稚幼鱼的索饵场等。 ( 3) Ⅲ类: 主要适用于集中式生活饮用水地表水源地二级保护区、鱼虾类越冬场、洄游通道、水产养殖区等渔业水域及游泳区。 ( 4) Ⅳ类: 主要适用于一般工业用水区及人体非直接接触的娱乐用水区。

( 5) Ⅴ类: 主要适用于农业用水区及一般景观要求水域。 4、划定方案 福州市地表水环境功能区划定方案见附表1、附表2。表中未提到的福州市辖区其它河流、河段及湖库均执行Ⅲ类标准。

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总体规划大纲

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总体规划大纲 为指导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总体规划的编制工作,特制定划大纲。 总体规划容要点如下: 前言 前言是关于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总体规划的简明阐述,包括该自然保护区基本特征、历史沿革、法律地位及编制和实施该总体规划的目的、意义等要素。 1.基本概况 基本概况是依据该自然保护区科学考察资料和现有信息进行的基本描述和分析评价,资料信息不够的应予补充完善。评价应重科学依据,使结论客观、公正。 1.1 区域自然生态/生物地理特征及人文社会环境状况 1.2 自然保护区的位置、边界、面积、土地权属及自然资源、生态环境、社会经济状况 1.3 自然保护区保护功能和主要保护对象的定位及评价 1.4 自然保护区生态服务功能/社会发展功能的定位及评价 1.5 自然保护区功能区的划分、适应性管理措施及评价 对自然保护区划分功能区以适应科学管理的需要,既是自然保护区保护目标的体现,也是为了更好实现保护目标。按现行《中华人民国自然保护区条例》的规定,自然保护区可划分核心区、缓冲区和实验区。核心区应是最具保护价值或在生态进化中起到关键作用的保护地区,所占面积不得低于该自然保护区总面积的1/3,实验区所占面积不得超过总面积的1/3。三区的划分不应人为割断自然生态的连续性,可尽量利用山脊、河流、道路等地形地物作为区划界线。 1.6 自然保护区管理进展及评价 2.自然保护区保护目标 保护目标是建立该自然保护区根本目的的简明描述,是保护区永远的价值观表达与不变的追求。 3. 影响保护目标的主要制约因素 3.1 部的自然因素:如土地沙化、生物多样性指数下降等。 3.2 部的人为因素:如过度开发、城市化倾向等。 3.3 外部的自然因素:如区域生态系统劣变、孤岛效应等。 3.4 外部的人为因素:如公路穿越、截留水源、偷猎等。 3.5 政策、社会因素:如未受到足够重视、处境被动等。 3.6 社区/经济因素:如社区对资源依赖性大或存在污染等。 3.7 可获得资源因素:如管理运行经费少、人员缺乏培训等。 4.规划期目标 规划期目标是该自然保护区总体规划目标的具体描述,是保护目标的阶段性目标。 4.1 规划期:一般可确定为10年,并应有明确的起止年限。 4.2 确定规划目标的原则 确定规划目标要紧紧围绕自然保护区保护功能和主要保护对象的保护管理需要,坚持从严控制各类开发建设活动,坚持基础设施建设简约、实用并与当地景观相协调,坚持社区参与管理和促进社区可持续发展。 4.3 规划目标容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