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初中信息技术教材分析

初中信息技术教材分析

初中信息技术教材分析
初中信息技术教材分析

初中信息技术教材分析

初中信息技术课程发展任务与目标:

“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指导纲要(试行)” 培养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兴趣和意识,让学生了解和掌握信息技术基本知识和技能,了解信息技术的发展及其应用对人类日常生活和科学技术的深刻影响。通过信息技术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具有获取信息、传输信息、处理信息和应用信息的能力,教育学生正确认识和理解与信息技术相关的文化、伦理和社会问题,负责任地使用信息技术;培养学生良好的信息素养,把信息技术作为支持终身学习和合作的手段,为适应信息社会的学习、工作和生活打下必要的基础。提升学生的信息素养是信息技术教育的核心任务。

初中阶段课程目标是:

1)增强学生的信息意识,了解信息技术的发展及其对社会的影响。

2)了解计算机基本工作原理和学会文字、图形、数据的处理技能,初步掌握信息获取处理的基本方法。

3)树立正确的知识产权意识,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

高密市现行初中信息技术教材教学内容安排:

教材版本:经山东省中小学教材审定委员会审查通过的青岛出版社发行版本

教材简析:

现行初中信息技术教材为初中三年制教材,共分三个级部,每年级分上下二册共六册。教材内容共分七个模块,分七个单元进行学习:

第一册(一年级上册)包括两个单元:第一单元:信息处理与电子计算机;第二单元:窗口图形操作系统简介。

第二册(一年级下册)包括一个单元:第三单元:用计算机制作板报。

第三册(二年级上册)一个单元:第四单元:网络基础及其应用

第四册(二年级下册)一个单元:第五单元:网页制作

第五册(三年级上册)一个单元:第六单元:用计算机处理数据

第六册(三年级下册)一个单元:第七单元:用计算机处理多媒体信息。

教材教学内容与课时安排:

一年级上学期学习一年上册内容,共分两个单元,总课时数:22课时。

教学内容与课时安排:

第一单元:信息处理与电子计算机(10课时)

第一课信息和信息处理(2课时)

包括知识:

1.信息和计算机:信息(含文字、数字、声音、图形、图像、光电信号等)、媒体、多媒体。信息是人类三大资源(材料、能源、信息)之一。计算机是信息处理的重要工具。2、信息道德和信息意识;3、计算机中信息的表示。

教学教法分析:

本课旨在让学习通过学习信息与信息的处理了解当今社会的发展,认识学会与掌握好信息技术是时代的要求,也是青少年的基本素质这一目的。教学内容比较抽象,在教学中可注重结合社会生活实际引导学生通过社会现实了解本课内容,结合计算机的现实应用引导学入深入了解计算机是信息处理的主要工具,激发其学习兴趣。

第二课:开机与关机(1课时)让学生学会如何正确的开关计算机,学会使用鼠标的操作以及在使用计算机的时候应注意什么。

第3课键盘操作和汉字输入(2课时)

本课主要要求学生认识键盘和学会使用键盘(1课时);学会在WINDOWS中输入汉字与符号(1课时)

教学教法分析:这两课的学习是在学生已有的计算机基础上进行教学,初中学生通过小学六年的学习对于这些基本操作都有相应的基础,大都比较熟悉,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做好引导与提示,强调重点知识的把握即可,可由学生自主学习为主,教师通过练习题对学生进行检测,把握学习情况。

第四课:计算机的过去、现在和未来(1课时)

本课知识点是计算机的发展、应用与发展趋势。要求学生了解计算机的诞生与发展,知道计算机的发展经历了几个时代,每个时代的主要元件及不同特点;了解计算机在不同时代的应用情况以及计算机的发展方向。

教学教法分析:本课内容理论性较强,在学习过程中可以通过用实际情况说明问题的方法进行,我在进行这部分内容教学时先设计专题由学生在课前进行知识的搜集与了解,让学生提前了解计算机的产生与发展,学生会了解到比教材内容更多的相关知识,深化了课堂知识的教学,也让学生更深入的了解了计算机的产生,就用与发展。

第五课:认识计算机(2课时)

主要计算机的工作原理及计算机的硬软件知识。

教学教法分析:对于本课教学建议采用实物教学法,让学生通过实物操作加深计算机硬件知识认识与了解,从而通过了解硬件各部分的功能来学习软件的含义与硬软件的关系,知道计算机的工作原理。

第六课:计算机的病毒及其防治(2课时)

1、掌握计算机病毒的含义,了解其危害,并能够使用常用的方法对病毒进行预防与消除。

2、通过实例向学生介绍什么是计算机犯罪,计算机犯罪的形式,以及与传统犯罪的不同,让学生了解计算机系统的安全问题是一个关系到人类生活与生存的大事,在使用计算机时,每个人都城应不制造与传播病毒,不袭击或破坏其他计算机或网络资源,不进行计算机犯罪活动,并能同计算机违法和犯罪行为作坚决的斗争,为计算机事业作出自己的贡献。

3、了解计算机软件知识产权的含义,要求学生从自身做起要树立正确的道德观念和法制观念,遵守《计算机软件保护条例》,自觉使用正版软件,抵制盗版和各种侵权行为。

教学教法分析:

本单元知识的学习可以结合各个学校学生的学习的实际情况对知识点的讲解作适当的增加或减略,本单元的知识以理论为主,可以对学生提出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进行自我探究式学习,也可以在课堂上播放介绍计算机系统的光盘或软件辅助学生的学习,避免出现教师“填鸭式”教学现象。

第二单元:窗口与图形操作系统简介

主要知识点:什么是操作系统、认识WINDOWS98、学会桌会操作、认识窗口、能够会用我的电脑与资源管理器进行文件管理。

教学教法分析:本单元是计算机操作基础的学习,在学习过程中实施分层教学,发挥基础较好学生的优势,体现合作教学的模式,加强学生互动,生生互帮互学,完成教学任务。

第二册(一年级下册)包括一个单元:第三单元:用计算机制作板报,总课时数(24课时)包括内容:

(1)认识Word:包括进入Word,了解Word窗口信息,退出Word。

(2)文件的编辑:包括文件的找开、选定、删除,文字的插入与改写、分行与合并,剪切、复制、粘贴,文字格式与段落模式。

(3)版式设计:包括设置页边距、纸张大小、方向和来满腔热情,页眉和页脚,分栏。(4)表格制作:包括建立表格,在表格中输入内容,修改表格。

(5)图文混排。

教法要点:

Word是初中信息技术教学的基本内容之一,并且是教学的重点。

在这部分教学中,教师不仅要利用新的教学模式、教学方法和教学设计思想,还要充分利用已有设备,对教学内容精心设计,提高教学质量与效益。教学时大致可分为以下三种情况:(1)利用大屏幕投影设备

(2)利用网络教室

(3)在单机房(无网络)或教室上课

下面针对具体教学内容讨论。

(1) 认识word

①Word97的进入和退出

教学中要善于归纳出几中常用启动方法:

同退出一个应用程序一样,退出Word97可用以下几种方法:

要求学生根据自己使用情况熟练掌握一种方法。

②Word窗口的信息

Word窗口屏幕各元素的内容、作用,窗口屏幕元素使用方法是本部分教学的重点,要详细地讲解。对于窗口元素内容的使用除标题栏内容外,其他的发工具按钮、标尺栏内各项功能,以及状态栏内各项功能让学生初步了解,在以后的学习中逐步掌握。窗口屏幕元素的使用方法是这部分的难点,教师应利用演示讲解相结合的教学方法予以突破。

(2)文字编辑

①选定、删除、插入与改写

教师要讲清楚,同时要求学生要遵循“先选定,后操作”的原则。

②剪切、复制与粘贴

剪贴板的使用也是文字编辑部分的重点内容。

首先讲剪贴板是一个临时存放信息(包括文字、图像、声音等)的特殊区域。重点强调复制、移动、删除文章中的某段内容也必须掌握“先选定、后操作”的原则,然后由工具栏上的“剪切”、“复制”、“粘贴”按钮及键盘上的“删除”按键协同完成操作。

③文字格式与段落格式

应使学生初步掌握利用Word97中繁多的字形、字体、字号、符号,以及各种可供编排的段落格式,精心设计、合理安排,打印出版面清晰漂亮、富有艺术性、给人以美感文章。

工具栏中相关按钮的使用,“字体”对话框中字间距的调整,利用标尺栏中“段落缩进符”调整

段落以及分行与合并是要求学生基本掌握的内容。

④查找与替换

在这部分教学中教师只要通过实例教会学生利用“菜单命令”和相应对话框进行查找替换操作即可。

(3)版式设计

版式设计包括:版面设置,字符数/行数,页边距,纸张大小,纸张来源等。利用Word提供的打印预览功能,从屏幕观察版面的设计,并可随时修改。

(4)表格制作

由于表格说明事物简明、清晰,因此表格在文字处理中占着很大一部分的比重,表格的排版与文本的排版有相似之处,也有其独特地方,Word提供的表格排功能使我们能够方便地复杂的表格。

①建立表格

建立空表格有两种方法,要求学生可根据自己的熟练程序任选一种。

②在表格中输入内容

在表格中输入内容与文本一样,教学中应强调指出必须先移动插入点到输入内容的格里,再开始输入内容。

③编辑表格

编辑表格与编辑文本一样,都要按“先选定,后操作”的原则。

教师应强调指出表格的三种状态:

·非编辑状态:插入点定位于表格外,此时不能对表格进行操作。

·选定状态:对被选定部分进行操作。

·输入状态:插入点定位于表格内,可在表格中输入内容。

对表格中数据处理利用Excel要比Word好,这部分内容放到模块四研究。

(5)图文混排

Word可将图形、图片、艺术字等插入到文章中,即图文混排。由于在PowerPoint中要详细介绍图文混排,所以在Word中对这部分内容可不作深入要求,只要求学生能模仿教师的操作进行图文混排即可,例如制作一个贺卡。在教学中要鼓励学生独立设计、创作精美的作品。第三册(二年级上册)一个单元:第四单元:网络基础及其应用,总课时数(24课时)

包括内容:

网络基础知识、网上漫游、网上学知识、因特网上的福尔摩斯——搜索器、文件传输、网上

邮差、使用OUTLOOK收发电子邮件、电子邮件管理、BBS论坛。

这一模块教学有如下特点

①知识及技能的传授以完成典型“任务”为主,注重学生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

②应用比较广泛。

③实践性强。

教学教法分析:

(1)“网络的基本概念”的教学

学习网络的基本概念、作用、分类和结构是为以后学习使用互联网打基础的。这部分内容难度较大,抽象性强,学生理解有一定的难度。建议教学中利用多媒体教学软件,形象直观突出教学重点、难点。

①重点要求学生掌握:计算机网络的描述,计算机网络的作用,计算机网络分类,计算机网络的结构。

②教学中应注意几个问题

在计算机网络描述的教学中涉及两个难理解需要说明的概念。一是网络协议的概念,应让学生对网络协议有个初步了解。二是通信设备指的是无线联接。

在计算机网络的作用教学中,重点强调计算机联网的要根本目的是摆脱计算机在地理位置上的束缚,实现网络资源的共享。

计算机网络分类的教学可通过实例让学生了解。

(2)“internet及其提供的信息服务”的教学

internet(我国翻译为因特网)是目前世界上最大也是分布最广的计算机互联网络,提供了到目前为止种类最多的服务。目前internet发展出现了三个重要趋势;商业化趋势、全民化趋势和全球化趋势。internet对促进信息社会的发展,介高全民的科学文化素质都有共积极的意义,因此这部分教学在教材中占有重要的位置。

1)在internet的教学中,应强调指出,internet是一个网络之间的网络。

2)internet的地址

IP地址涉及的知识、规定很多,不好理解记忆,教学中要求学生初步了解IP地址是由几个数字组成,每个数字的取值范围从0-255,数字之间用“.”分隔即可。

internet上的每个用户有用英文字母表示的地址叫域名,对域名的规定及使用应作为重点内容讲授。

建议教学中通过几个具体网站的域名分析基本结构和规律。生一起分析,掌握记忆规律。

3)internet的联接方式

仅要求学生了解拨号上网和直接入网的连接方式,而不需要深入每种方式的具体细节。可以对城市条件较好的学校的学生进行各种不同接入方式的适用环境、速度、资费等比较。

4)internet的服务

internet的各种功能,主要是通过它所提供的各项服务来实现的。internet的服务主要有收发电子邮件、文件传输、无程登录、浏览万维网、网络新闻组等。

(3)“信息的搜索及浏览”的教学

这部分内容是本模块的重点内容,根据教学总目标要求学生初步掌握信息的获取、处理的基本方法。对这部分内容教学总目标要求初步掌握。在教学中要求学生掌握最基本的简单的搜索、浏览信息的方法,知识点不要过多、过详,以会使用为教学目的。

①信息的搜索

搜索引擎的使用是这部分内容的重点,有条件的学校教学应在与internet联接的网络教室进行。在教师的指导下接入internet,网上有许多搜索网站,一般以具有代表性的中文网站为例《如搜狐网),介绍搜索引擎的使用。。

②信息的浏览

在这里以IE浏览器为例,介绍如何使用浏览器万维网。

教学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1)IE窗口组成及功能的教学以学生初步了解为目标,在以后学生上机操作中逐步记忆,理解。

2)常用工具的使用教师在示范中讲解,有利于学生记忆。

3)IE浏览操作步骤及方法是重点内容。

(4)“电子邮件的使用”的教学

初中阶段对这部分的教学重点为学会应用Outlook Express通信软件发送、接收、阅读E-meil,难点是发送、打开、保存带有附件的E-meil。

教学中应注意:

①“电子邮件”应用英文“E-mail”表示。

②发送、接收邮件步骤与对普通邮件操作一样,教师应边比较边讲解操作,便于学生掌握。

③E-mail地址:每一个用户的E-mail地址是惟一的,它由三部分组成,格式:用户名.分隔符.域名。

④E-mail的收件人可是一个或多个,多个收件人地址之间用分号或空格隔开。

⑤附件插入的关键是在插入附年对话框中找到需要插入的附件文件。

第四册(二年级下册)一个单元:第五单元:网页制作课时总数:(22课时)

包括内容:

主题网站规划、创建站点进行网页文字的输入、把图片放在网页上、修饰网页、网页链接、让网页动起来、快速建立网站、网页上传。

教学教法分析:

本册内容可以联系用WORD制作多媒体板报的内容进行学习,让学生区别FRONTPAGE与WORD的不同之处,找出相同点,学生在WORD的使用的基础上可以很轻松完成网页制作的编辑与修饰的学习;教师再能过让学生欣赏不同风格的网站激发趣,引导学生进行个人网站的设计与制作,发布,从而让学生在制作过程中学会各项操作完成教学任务,并让学生体会到成功的喜悦,本章内容教学方法可整合为网络基础知识与应用模快,教学方法可同多媒体板报制作方法。

第五册(三年级上册)一个单元:第六单元:用计算机处理数据,总课时数(24)

包括内容:

1)电子表格的基本知识:包括电子表格的几个基本概念及基本操作。

2)表格的建立、数据的输入和编辑:包括用多种方式输入数据,增添、修改、删除各种数据,查找替换数据,对表格中的表头、栏目名称、秀中数据进行多样化的修饰,工作表的插入、删除、编辑图表。

3)数据的表格处理:包括排序、筛选和分类汇总等。

4)数据图表的创建:包括创建、编辑图表。

教学教法分析: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通过列举解决实际问题的例子着手,把比较抽象的内容个体化,使学生在理解和掌握电子表格有关概念的基础上,熟练基本操作,培养学生的数据处理能力。在教法上采取边讲边演示,学生边学习边操作的方法为宜。

(1)电子表格基本知识

这部分知识重点让学生掌握基本概念,难点是对概念的理解及基本操作。

①Excel的基本概念主要有:工作簿、工作表、单元格、单元格内容。概念的讲解不要太专业术语化,而要用通俗的语言、恰当的比喻,使学生理解为目的。

②Excel基本操作主要有:光标的定位、选择操作对象。这些操作是输入、编辑对象的基础。(2)表格数据的输入和编辑

在教学中应该让学生理解和掌握Excel能接受基本数据格式,如字符、数值数据,表达式与函数的输入,公式的复制等。对输入的单元格数据常常需要进行编辑操作,在教学过程中要让学生能直接在单元格内或在编辑栏内编辑,查找与替换在Excel操作过程中经常用到,在进行查找与替换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采用从实际内容出发,边讲边演示,加深学生的感性知识。

工作表是电子表格软件最重要的区域,要让学生了解电子表格软件可以对这些内容进行运算与编辑,并进行必要的修饰与美化。

对工作表的删除要求学生要慎重,执行命令后,工作表将会被永久性删除,不能恢复。工作表的移动和复制在实际应用中经常会碰到,所以要求学生能较熟练地进行操作。

(3)数据的表格处理

学习Excel的目的是对数据信息进行处理,因此,这部分的内容是本模块的重点。

数据的筛选是对各种数据进行查询,它可以把庞杂的数据清单中暂时不感兴趣的部分统统隐藏起来,只显示满足要求条件的数据。Excel不仅可把数据进行排序、筛选,还可分类汇总。教学中通过实际例题让学掌握以上操作。

(4)数据图表的创建

Excel不但允许对数据采用图形的方式显示,而且提供多种平面和立体图形供使用。在教学中要求学生能够掌握图表的生成与编辑,培养他们对数据采用图形显示方式的处理能力,并注意以下几点:

①理解图表的概念

一般地说,含有图形的工作表称为图表,当工作表上的数据发生变化时,图表会相应的改变。

②理解和掌握图表的类型

学生应掌握各种图表类型的特点和功能。

③建立正确的图表

应该使学生理解和掌握建立图表的基本步骤,在工作表中选需要用图表表示的单元格区域,正确选定图表的类型和格式。

学生在操作过程中,应该培养他们能利用“图表向导”这个工具,完成建立图表的工作。

④图表的编辑

对图表的编辑要让学生理解和掌握,要让学生知道为了图表能够清晰、明确表达出其含义,对图表的修饰是不可少的。

第六册(三年级下册)一个单元:第七单元:用计算机处理多媒体信息。总课时数(24课

时)

包括知识:

(1)多媒体介绍:包括多媒体定义,多媒体应用,多媒体发展

(2)多媒体文字的编辑

①认识PowerPoint:包括进入退出PowerPoint、了解PowerPoint窗口组成、制作一个简单的演示文稿、演示文稿的保存。

②多媒体作品文字的编辑:包括打开演示文稿,选择文本,改变文字的字体、字号、字型和颜色,添加、更改和删除文字。

(3)作品中各种媒体资料的使用:包括改变背景,插入艺术字,绘制图形,图文搭配,插入剪贴画,设置动画效果,插入影片,插入声音。

(4)作品的组织和展示:包括浏览幻灯片的方式,编辑幻灯片,幻灯片的放映。

教学教法分析:

由于PowerPoint与Word一样都是Office家族成员,在使用上有很多相似之处,教学中只需把不同点讲清楚,找出新旧知识的异同点,学生有了前面的基础在此就能掌握,因此可大量节省课时。

教材设置:

1、教材以彩面印刷,版面活泼,符合学生特点。

2、教材编写过程注意栏目设置,设计小知识、阅读材料、请注意、做一做、练习题等引起学生注意,开拓学生视野,向学生提供更多的操作技巧与知识要点,使教材丰富多彩,注重以学生为本,从学生的知识实际、情感实际、认知规律来设计知识点的学习顺序。

3、教材突出应用性,以任务驱动的形式组织内容,学生在完成任务产生作品的同时享受到成功的喜悦。教材中涉及到的事例,尽可能地选择学生熟悉的,或来自其他学科中的内容,目的是强调计算机的应用性和工具性。

4、模块化层次结构

初中信息技术教材共六册,包括信息技术简介、操作系统简介、文字处理的基本方法、网络基础及其应用、用计算机处理数据、图形处理和简单动画制作等7个模块。第一二册是基础,适合于大多数学校初中一年级或二年级新开设信息技术课的学生使用。第三四册适合于具有初步信息技术课基础和上网条件学校的初中二年级或三年级学生使用。第五六册适合于一般不具备上网条件的学校,有初步信息技术课基础的初中二年级或三年级学生使用。为各类不同层次学校自主灵活选择教材创造了条件。条件较差的学校也要尽量创造条件让学生掌握文

字处理软件的使用方法,了解信息技术的应用。总之,本教材采取的模块化结构,为各学校根据本校的硬件和软件实际,灵活选择合适的教材留有很大余地。

教材特点

1、文化性强:计算机在基础教育中,既是学习的工具,又是学习的对象。中学生信息技术课和语文、数学、外语等学科一样,是基础文化学科,对信息技术的能力的掌握也应如同语、数、外学科的听、说、读、写、算等基本技能一样重要。

2、应用性强:根据初中学生的认知特点,教材突出计算机的工具性,作为学习和获取信息、处理信息的工具向学生介绍,而弱化其学科性。理论的讲解是围绕应用的需要而进行,突出技能的训练和应用能力的培养。任务驱动,目标明确。

3、思想性强:在教材中以下面教育和引导为主,加强德育教育,使学生正确认识与信息技术相关的伦理、文化和社会问题。加强良好的计算机使用道德教育,教育学生负责任地使用信息技术,培养良好的信息素养。

4、发展性大:用发展的眼光来审视教材,通过某一类软件的学习,着重体会用计算机获取、分析、处理信息的思维方法,为能在几年、十几年后的实际工作中应用打下基础。

高中信息科技(华师大版)教材分析(一)

高中信息科技(华师大版)教材分析(一) 第一部分教学内容和要求 郭崇烈 第一篇信息技术基础 第一章信息与信息编码 一.教学内容 (一)信息及其特征 (二)信息的编码 1、数制 2、二、十进制之间的转换 3、文字编码 4、声音编码 5、图像编码 6、信息的压缩 二.课时安排 本章总课时数:2 课时。 其中:1.1 信息及其特征:1课时; 1.2 信息的编码:1课时 三.教学要求 1、理解信息的初步概念;知道信息、物质、能源是人类社会的三大资源;知道信息量的衡量依据;知道信息必须依附于某种载体;理解信息的四大特征。 2、知道数制的构成;知道二进制的构成;理解计算机内部工作采用二进制的原因;知道现代计算机使用二进制编码处理文字、声音、图片、动画和影像等信息。 3、理解二进制基本运算规则;掌握100以内不带小数的十进制数与二进制数的相互转换。 4、知道通常采用ASCII码进行文字编码;知道英文字母的ASCII码表示方法;知道汉字编码国家标准是信息交换用汉字编码字符集基本集(GB2312-80),知道汉字的ASCII码表示方法;知道新的GB1300标准包含20902个汉字。 *5、知道脉冲编码调制(PCM)是最常用的声音的编码;知道脉冲编码调制的两个工作步骤;知道音频编码方法(MIDI);知道声卡的用途。 6、知道像素、三原色;*知道像素的二进制表示;知道位图文件(.bmp);理解一秒钟的电视所要处理的数据容量。 7、理解信息压缩的必要性;知道两种信息压缩的方法;知道音乐信息、静态图像信息和视频信息的压缩标准。 注:打*号的内容为阅读内容,不属于必学范围。下同。

四.分层目标一览表 第二章信息技术与信息处理工具 一.教学内容 (一)信息技术 (二)信息处理工具 1、计算机硬件 2、计算机软件 二.课时安排 本章总课时数:2 课时。 其中:2.1 信息技术:1课时; 2.2 信息处理工具:1课时 三.教学要求 1、知道什么是信息技术;知道信息技术所包括的三项技术;知道信息技术的主体是信息处理技术;以墙报制作过程为例理解信息处理的过程。 2、知道计算机系统的两大组成部份;知道计算机系统是信息处理的基本工具;知道多媒体计算机是具有多媒体处理能力的计算机系统。 3、知道计算机发展历程;知道冯?诺依曼体系结构的基本特征及其五个逻辑组成部件;知道各个逻辑部件的作用和常用设备名称;*知道总线、主板的作用;*知道多媒体计算机中

广东省初级中学课本信息技术教案(初一上)

第1课时走进信息世界 教学目的: 1、了解信息对人的作用和影响 2、了解现代信息技术的应用和影响 3、计算机在信息技术中的地位和作用 教学过程: 一、学生带着下面几个问题看书 1、信息对人有什么作用和影响? 2、信息活动对人有怎样的要求? 3、现代信息技术有哪些应用和影响? 4、计算机在信息技术中有何地位和作用? 二、精讲及板书 1、列举人类发明的信息技术:结绳记事、烽火台、印刷术、电报、电话、望远 镜、显微镜、电视、气象卫星、计算机、通信网络等。 2、列举现代信息技术的应用方面:学习、生活、生产、研究、国防等。 3、现代信息技术的应用可能带来的危害:不利于身体健康、影响人的沟通和交 往能力的发展、容易遭到病毒与黑客等的破坏、不利于知识产权的保护等。 4、计算机的功能特点:强大的信息获取、存储、处理能力及模拟人类智能的功 能。 5、计算机在信息技术中的地位 三、练习 完成课本12页练习 第2课时认识计算机 教学目的: 1、了解计算机的主要部件及其作用 2、了解计算机的日常保养及维护 教学过程: 提出问题: 1、计算机是如何为我们工作的? 2、计算机的组成部件包括哪些? 3、在日常使用计算机时需要注意哪些? 一、计算机的工作过程 任务:尝试按下计算机的电源按钮,启动计算机。仔细观察计算机的启动过程,

输入→处理→输出 二、计算机的组成 1、硬件 计算机的主机、键盘、鼠标、存储器、显示器、打印机和扫描仪等,是计算机看得见、摸得着的部分。 计算机的硬件包括输入设备、输出设备、处理器和输出设备。 2、软件 系统软件:是帮助用户管理计算机的软硬件资源,执行用户命令,方便用户使用等。 应用软件:是指为解决某类应用问题而设计的软件。Office .WPS .photoshop 三、计算机的日常保养及维护 1、要使用稳定可靠的电源系统,启动之前先检查有没有插好电源。 2、计算机的部件很容易受损,避免强烈震荡、碰击或大力拍打。 3、粉尘会导致计算机部件接触不良,使用后可考虑为它穿一件防尘“外套”。 4、来历不明的软件光盘或磁盘可能会携带计算机病毒,病毒会让计算机不能正常工作,甚至会“损坏”主机硬件。 谈一谈自己家里使用的计算机的环境有哪些是需要改进的?除了课本中说还需要补充哪一点? 总结: 硬件组成: 输入设备、输出设备、存储器、 处理器、输出设备 软件组成: 系统软件、应用软件 练习: 完成第19页的调查表。 根据第21页的“计算机实验室友善提醒”,设计一些友好的提示语作为实验室管理条例的补充,会画图的同学可以在标语上配一些图。 第3课时操作计算机 教学目的: 1、认识Windows图形操作界面 2、熟练掌握鼠标操作、键盘录入操作 3、掌握智能ABC输入法 教学过程: 一、认识Windows 任务:启动计算机,进入Windows桌面。查看桌面上“我的电脑”、“我的文档”

初中信息技术教材分析

初中信息技术教材分析 初中信息技术课程发展任务与目标: “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指导纲要(试行)” 培养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兴趣和意识,让学生了解和掌握信息技术基本知识和技能,了解信息技术的发展及其应用对人类日常生活和科学技术的深刻影响。通过信息技术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具有获取信息、传输信息、处理信息和应用信息的能力,教育学生正确认识和理解与信息技术相关的文化、伦理和社会问题,负责任地使用信息技术;培养学生良好的信息素养,把信息技术作为支持终身学习和合作的手段,为适应信息社会的学习、工作和生活打下必要的基础。提升学生的信息素养是信息技术教育的核心任务。 初中阶段课程目标是: 1)增强学生的信息意识,了解信息技术的发展及其对社会的影响。 2)了解计算机基本工作原理和学会文字、图形、数据的处理技能,初步掌握信息获取处理的基本方法。 3)树立正确的知识产权意识,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 高密市现行初中信息技术教材教学内容安排: 教材版本:经山东省中小学教材审定委员会审查通过的青岛出版社发行版本 教材简析: 现行初中信息技术教材为初中三年制教材,共分三个级部,每年级分上下二册共六册。教材内容共分七个模块,分七个单元进行学习: 第一册(一年级上册)包括两个单元:第一单元:信息处理与电子计算机;第二单元:窗口图形操作系统简介。 第二册(一年级下册)包括一个单元:第三单元:用计算机制作板报。 第三册(二年级上册)一个单元:第四单元:网络基础及其应用 第四册(二年级下册)一个单元:第五单元:网页制作 第五册(三年级上册)一个单元:第六单元:用计算机处理数据 第六册(三年级下册)一个单元:第七单元:用计算机处理多媒体信息。 教材教学内容与课时安排: 一年级上学期学习一年上册内容,共分两个单元,总课时数:22课时。

人教版小学四年级上册信息技术教材分析

人教版小学信息技术教材分析---徐海良 为满足内蒙古自治区开设信息技术课的需要,本教材依据小学生的年龄,兴趣,知识,认知结构等特点,选择了较实用,较新的教学内容。编写时,按从简单到复杂,从形象到抽象,由浅入深,螺旋上升等原则安排教学内容。立足基本操作,渗透基础知识,注重任务驱动,以学生为中心,是这套教材要尽力体现的一些特色,也是这套教材的教学策略。 这套教科书为四年级起点版,共6册,本书是这套教材的四年级上册。 第一单元介绍了计算机的初步知识和基本操作,包括认识信息处理工具,认识计算机的组成,鼠标及开关机的方法,鼠标的正确操作及窗口的操作内容。第二单元介绍了如何用计算机听音乐,看电影,玩简单的益智游戏,包括使用计算机自动播放CD唱片,认识音频播放器,选择曲目播放,利用计算机看影片及保存影片中的画面。第三单元介绍了键盘的基本操作以及输入中英文的方法,包括认识键盘,学会键盘的操作姿势及敲键的方法,学会输入字母和数字,学会中英文输入法及如何切换。第四单元介绍了用GIF Animator 制作简单动画的初步知识与操作,包括认识文件与文件夹,浏览GIF动画,学会制作简单的动画及保存动画文件。制作动态文字,学会使用视频滤镜。 本册书让学生对计算机有个初步的认识,能进行一些简单的操作。学生体会到学计算机的用处,计算机在工作,生活,学习当中无处不在。 本书是这套教材的五年级上册 第一单元介绍了上网的初步知识,包括学会用浏览器上网,认识分类搜索网站,学会通过访问网页来获取信息。第二单元介绍了用ACDSee 浏览,管理,编辑图像的基本操作,包括学会浏览图像,放映图像,移动与删除图像文件,打印图像,学会改变图像的大小及剪裁,旋转图像。第三单元介绍了管理文件及病毒防治的基本方法,包括如何查看文件,组建自己的文件库,复制及删除文件,查杀计算机的病毒,安装杀毒软件等。第四单元介绍了用COOL 3D制作动画的操作方法,包括制作立体效果文字,使用照明特效制作烟花特效字,学会使用转场特效,制作弹跳动画,制作碰撞动画。 本册书能让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更进一步认识和掌握计算机的一些知识,体会到了计算机的多种用法,学会通过浏览器上网获取更多的信息,使得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更加多元化。 本书是这套教材的六年级上册。 第一单元认识多媒体,包括简单的影片剪辑,播放,截取,合并;使用扫描仪扫描图片文字;使用数码相机拍照,并将数码相机的照片导入计算机;抓取屏幕画面,保存影片中的画面;保存和编辑声音,播放CD唱片和声音文件,录制

高一信息技术教材分析与建议

高一信息技术教材分析与建议 第1章信息技术基础知识 一、教材分析和教学要求 本章是教材的第一章,通过学习要让学生逐步建立有较强的信息意识,使学生为学习下面的内容作好准备,即具有获取信息、传输信息、处理信息和应用信息的意识和基本能力。 了解“信息”和“信息技术”的基本概念,了解信息技术的发展变化及其对现代社会的影响,从而培养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兴趣和意识;了解计算机与信息技术的关系,计算机的组成、工作原理、硬件和软件知识;加强计算机的安全意识,了解病毒防治方法。 二、课时建议 建议本章安排4课时。 第1课时对本册教材内容作简要介绍;学习第1节“信息与信息技术”,重点介绍信息、信息技术和信息技术的发展;对信息技术课程的学习方法和要求提出建议。使用PowerPoint或者FrontPage制作课件,配合操作演示、广播教学等方式组织教学。 第2课时学习第2节“信息技术发展及应用”、第3节“计算机与信息技术”、第4节“计算机系统”。 第3课时学习第5节“数据的表示及运算”,主要介绍数据的表示、二进制数与十进制数的转换。 在第2、3课时后布置学生研究性学习内容(主要是做社会调查,从不同途径了解):计算机发展史中的大事记和中外名人;目前流行的个人计算机的CPU 和主板类型、性能等等;计算机病毒产生、类型、预防方法等等。 第4课时学习第6节“计算机的安全与使用道德规范”。由学生汇报调查研究的结果。在教师引导下,归纳和概括知识点(参考《江苏省高中信息技术等级考试大纲》);学习中外名人的创业精神,立下雄心壮志;遵守正确使用计算机的职业道德(非常重要),加强计算机的安全意识。介绍和总结计算机使用常识、规范。 三、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信息技术新教材培训总结

信息技术新教材培训总结 根据学校的安排,我参加了由XX市教研室组织的初中信息技术新教材培训,培训会议在XX县举办,历时三天。 会议由市教研员刘辉老师主持,邀请了信息技术教育研究方面的专家和有丰富教学经验的教师,他们深厚的教育教学理论和先进的教育教学方法,让与会人员耳目一新,茅塞顿开,解决了我们教学中许多实际问题,让我们感觉到培训的非常及时和必要,为我们下一步的信息技术教学指引了道路。现将培训会议学习总结,向各位领导和老师作一汇报: 一、信息技术新教材遵循的理念 我们使用的青岛版初中信息技术教材充分体现了新课程改革的理念,充分考虑了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结构,精心选取最实用、最前沿的内容,尽力克服“偏软、偏微软”的弊端,合理拓展了信息技术学科的内涵。鼓励学生将学到的信息技术技能应用到其他学科领域中,以推动信息技术与其他学科的整合,实现信息技术作为学习对象与工具的双重价值。 二、新教材内容丰富,形式多样 从教材的内容上可以看出,学生学习的内容不再是那么专注的学习某一软件的使用,而是很全面的学习生活和工作中经常接触到的各种软件和技术,不要求内容上的详细,而是追求多角度多方面。设置了“阅读与思考”、“学习目标”、“学习与探究”、“实践与创新”、“我的收获”

等栏目,形式多样,不再像以前那样对于一个学习目标分为一、二、三、四、五几个步骤,创设了良好的学习情景,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赋予了学生自主学习的权力,拓展了学生学习的空间,增强了学生的创新实践,培养了学生的学习能力,给与学生思考的时间和思维发展的空间。 初中三年的课程内容设置如下: 七年级上:1、信息与信息技术;2、我的新学期;3、畅游齐鲁 七年级下:1、数据处理;2、网络技术基础;3、多媒体素材的采集和加工 八年级上:1、网站设计与制作;2、flash动画制作 八年级下:1、算法思想初步;2、vb程序设计 九年级上:感测技术、控制技术、通信技术、智能机器人 三、新教材新理念,给我们带来了新的挑战 本来我们就有两个重要的困难,一是小学的信息技术课程开设的不够齐全,学生的基础差,参差不齐;二是我们的学科课时严重不足,每周只有一节课,学生往往是学了这节课内容,忘了上节课内容。新教材从三年级到九年级的教材内容几乎没有重复,衔接很紧密,无疑给我们的教学带来新的挑战。如何更好的实施课堂教学,让学生在短暂的时间得到技术上提高,充分的开展自主学习,通过探究和实践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这是摆在我们面前的新的课题。我们将借这次新教材的实施,在教学过程中,不断学习,不断探索,不断创

教科版高中信息技术全书教材分析(必修)

浙教版高中信息技术基础教材分析 《普通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普通高中信息技术课程的总目标是提升学生的信息素养。”浙教版版《高中信息技术基础》紧紧围绕这一总目标编写教材,按照课标要求,学生在学习本教材之后,应该掌握信息的获取、加工、管理、表达与交流的基本方法;能熟练地操作应用常用信息技术工具,初步形成自主学习信息技术的能力;能从日常生活、学习中发现或归纳需要利用信息技术解决的问题;能理解并遵守与信息活动相关的伦理道德与法律法规,明确社会成员应承担的责任,形成与信息化社会相适应的价值观,健康安全地使用信息技术。 从教材内容设计结构来看,本册教材由7章组成,每一章都有一个相对独立的学习主题。其中第一章是概括性的,为后续各章节的学习做一些准备,其后各章是沿着培养信息素养的主线(信息的获取、加工、管理、表达、交流和评价)有侧重地展开的。全书课时分配计划如下表所示,大约需要32课时完成。 课时分配计划表 标题 第一章 信息与信息 技术 第二章 信息的来 源与获取 第三章 信息的编 程加工和 智能化加 工 第四章 信息的 管理 第五章 信息的 表达和 交流 第六章 网页的 设计与 制作 第七章 信息技术与 社会 课时数 1 1 20 5 3 1 1

第一章“信息与信息技术”包含“信息及其特征”、“信息的编码”以及信息技术三节。这一章是高中生信息技术课程的第一讲,通过介绍有关信息和信息技术的基础知识,将学生引入奇妙的信息世界,激发学习兴趣,提升求知欲。既让学生了解信息技术的过去,也揭示其未来的发展趋势,培养学生产生对生活中新技术的信息敏感度,能够紧跟信息化时代潮流。同时,通过一定情境案例展示,让学生对信息技术的现实应用有所体悟,并且让其养成健康使用信息技术的习惯。本章的重点是能描述信息的基本特征,并能对应实例说出其特征。本章的难点是理解信息及信息技术的基本含义。 第二章“信息的来源与获取”,本章是利用信息技术解决问题的基本过程的首要环节,分为四节。第一节“信息获取的方法”,通过分析和比较信息获取的一般过程,能有效规划信息获取的具体方案,同时让学生知道信息来源的多样性及其意义,学会选择恰当的方法获取信息;第二节“因特网信息的浏览与获取”,通过搜索引擎的应用,掌握网络信息检索的技巧,学会在网络中高效查找所需信息;第三节“网上资源检索”,掌握运用搜索引擎和主题目录在因特网上检索相关信息资源的方法;第四节“因特网信息资源评价”,了解评价因特网信息资源的三种主要方式与评价标准,初步掌握网络资源评价的基本方法。 第三章“信息的加工”,是利用信息技术解决问题过程中的重要一环。分别是信息的编程加工和智能化加工、文本和表格信息加工、多媒体信息加工。其中,多媒体信息加工包括音频、视频、图像三个方面的采集与加工,这部分是与初中教材相关内容衔接较多的一部分,是初中内容的深化,并且更注重应用性。第三章中信息的编程加工主要依托VB程序进行介绍,通过体验一个完整的程序设计过程,让学生懂得用编程加工信息解决实际问题,客观认识程序设计的本质,消除对编程加工信息的神秘感和畏难心理。其后,通过体验几个智能化信息处理工具软件的使用,

初中信息技术教材

初中信息技术教材分析 本套《信息技术》教材(7-9年级)力求针对重庆市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学实际情况,紧扣《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指导纲要(试行)》,以先进地教学理论为指导,在分析、借鉴国内外优秀同类教材地基础上,以任务驱动、活动领为核心理念,强调信息技术 又. 合作地手段,为适应信息社会地学习、工作和生活打下必要地基础. ⑴教材首先强调对信息技术兴趣和意识地培养. 兴趣是最好地教师,是最大地学习动力.为激发学生地学习热情和兴趣,根据学生知识地层次结构和认识规律,在教材地设计

上克服版面死板,索然无味地现状,尽可能做到版面生动,有吸引力.全书内容浅显、通俗易懂,所举事例贴近学生,有利于引导学生自觉主动地构建用计算机和其它信息技术来解决学习、生活实际问题地意识.即构?quot;要用"、"敢用"信息技术地意识. ⑵对学生信息能力地培养是信息技术课地长期任务.解决"会用"信息技. 息技用. 养 获. 养 并发布新地信息.学会使用与学习和实际生活直接相关地工具和软件于其他学科地学习之中. 2、时代发展和社会实际地需要20世纪开设计算机课是以学习计算机知识为主,了解计算机地基本工作原理、程序设计地基

本思路.21世纪计算机课改为信息技术课,不只是课程名称地简单变更,更是教育思想、教育观念地变革.21世纪地到来,标志着人类社会从工业化时代跨入信息时代.学习地重点不仅仅是获得多少信息而重要地是学会了多少获得信息地方法和手段,关注地是处理、运用信息地能力提高程度如何.为使学生通过本教材地学 制. 为主)、为 织. 机地基本知识,初步掌握信息地获取、传递、处理方法.内容包括信息技术与计算机基础、计算机地基本操作、用计算机处理文字信息等三个单元,约34课时.内容浅显、通俗易懂,适合于初中一年级或二年级新开设信息技术课地学生使用.

初中教师信息技术个人研修计划2019【三篇】

初中教师信息技术个人研修计划2019【三篇】 【篇一】初中教师信息技术个人研修计划2017 通过对信息技术、学习方式转变和师德故事的自主学习,进一步对“打造高效课堂,构建新型师生关系”课程实行研修。下面就和小 编一起看看小学教师信息技术的研修计划吧。 信息技术课程由是计算机课程发展而来,随着社会信息化的发展,信息素养日益成为信息社会公民素养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信息技术 教育已经超越了单纯的计算机技术训练阶段,发展成为与信息社会人才需求相适合的信息素养教育。所以,高中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面临着从内在理念到外在方法的全面转型。要完成这个转型,关键在于:一方面,要广泛借鉴国内外信息技术课程短暂历史中积累的教学经验;另一方面,更需要每一位信息技术教师在认真研究课程特点的基础上,增强理论学习,结合教学实际,探索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信息技术课 集知识性和技能性于一体,具有工具性、综合性和实践性等学科特点, 它作为当前基础教育改革链条中的一个重要环节,是实现创新教育的一块坚实阵地。以下是我的一点教学心得: 一、营造良好的教学环境 良好的信息技术学习氛围是有效教学的前提。学校和教师应努力创造条件,给学生营造好学习信息技术的大环境。一方面,要尽可能给 学生提供学习所需的物质条件,大到校园的整体规划,小到图书馆、机 房和教室的建设,都要考虑到信息环境的营造;另一方面,更要以改善学生的学习方式、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为出发点,设计与学生的学习、生活相适合的信息文化环境。 其次,要营造好学生课堂学习的小环境,教师应在引导学生把握知识体系的基础上,适当放手,让学生通过自主探索掌握技术工具的操作 方法与应用技巧,在过程中理解和理解相关概念和原理,陶冶心性,形成

高中信息技术教材分析(整书)

高中信息技术教材分析(整书)

高中信息技术基础 本书地位: 本模块是培养高中学生信息素养的基础,是学习各选修模块的基础,具有普遍价值,为必修模块。本书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通过本模块的学习,学生应该掌握信息的获取、加工、管理、呈现与交流的基本方法; 过程与方法: 能够根据需要选择适当的信息技术交流思想、开展合作、解决实际日常生活、学习中的实际问题;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理解信息技术对社会发展的影响,明确社会成员应承担的责任,形成与信息化社会相适应的价值观。 本书章节之间关系: 本模块由四个主题组成: 信息技术基础 信息处理与交流

信息技术与社会 信息获取信息加工与表达信息资源管理 教材内容: 1.定性分析 《高中信息技术基础》有以下亮点: (1) 内容编排角度新颖 《高中信息技术基础》在内容编排上打破了传统的以技能模块为教学单元的教材编写思路,创造性地提出了以“信息处理与交流”为主线,按照“信息的获取与评价——信息的加工与表达——信息的发布与交流——信息的存储与管理”的逻辑线索呈现教学内容,让人耳目一新。 (2) 注重信息文化的渗透 《高中信息技术基础》非常注重信息文化的渗透,人文性很强,无论是教科书正文的阐述,还是各种联系的设计,都很重视信息文化的培养,尤其是重视相关历史文化背景的引用与介绍。 (3) 内容广、知识新

《信息技术基础》覆盖的知识点范围广,内容新,让学生在有限的教学时间内学习尽可能多、尽可能前沿的信息技术知识。 (4)给教学活动额实施留有较大的空间 《高中信息技术基础》秉承新课程的指导思想,对教学内容不过于限制,特别是在信息加工模块更多的是学习思路和方法的指导,很少涉及具体软件的操作步骤。而且也不指定具体的应用软件,大大提升了教师教学的弹性。 2.定量分析 (1) 章节与全书关系分析 ①章节与页数 表1 各章页数一览表 第一章信息与信息技术第二 章 信息 获取 第三 章 信息 的编 程加 工和 智能 化加 工 第四 章 文本 和表 格信 息加 工 第五 章 多媒 体信 息加 工 第六 章 信息 集成 与信 息交 流 第七 章 信息 资源 管理

小学信息技术教材分析

小学信息技术六年级上册教材解读 一、本册教材知识树 二、说课标 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的主要任务是:培养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兴趣和意识,让学生了解和掌握信息技术基本知识和技能,了解信息技术的发展及其应用对人类日常生活和科学技术的深刻影响通过信息技术课程使学生具有获取信息传输信息处理信息和应用信息的能力,教育学生正确认识和理解与信息技术相关的文化伦理和社会等问题,负责任地使用信息技术;培养学生良好的信息素养,把信息技术作为支持终身学习和合作学习的手段,为适应信息社会的学习工作和生活打下必要的基础。 信息技术课程的设置要考虑学生心智发展水平和不同年龄阶段的知识经验和情感需求小学初中和高中阶段的教学内容安排要有各自明确的目标,要体现出各阶段的侧重点,要注意培养学生利用信息技术对其他课程进行学习和探究的能力努力创造条件,积极利用信息技术开展各类学科教学,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三、教材编写特点 1、突出信息学科课程本身的特点。了解信息技术的应用环境及信息的一些表现形式 2.建立对计算机的感性认识,了解信息技术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培养学生学习使用计算机的兴趣和意识 3.能够通过与他人合作的方式学习和使用信息技术,学会使用与学生认识水平相符的多媒体资源进行学习 4.初步学会使用网络获取信息与他人沟通;能够有意识地利用网络资源进行学习发展个人的爱好和兴趣

5.知道应负责任地使用信息技术系统及软件,养成良好的计算机使用习惯和责任意识6.在条件具备的情况下,初步了解计算机程序设计的一些简单知识 四、六年级上册教材的整体设计 1、理解多媒体及多媒体计算机技术并在此基础上能够说出多媒体文件中使用的各种媒体 2、能够上机使用多媒体工具软件进行独立操作,对音频、视频进行简单处理。 3、分析学生对因特网了解的情况,根据学校计算机网络教室和校园网建设的现状,灵活地采用各种不同的教学方法。 4、注重整个单元各节课之间的联系性,浏览器的运用,信息的搜索,信息的保存,电子邮件的使用,它们之间的功能是相辅相成的。 五、对第六单元《神奇的多媒体世界》进行解读 “体验多媒体技术”内容一般有认识多媒体技术和让学生体验精彩的多媒体世界。主要要求学生了解媒体、多媒体、多媒体技术等概念,体验多媒体技术给人们生活带来的影响,形成对多媒体技术的兴趣。 “获取和加工多媒体元素”包括图片、声音、视频的获取与加工,图片的获取与加工,主要内容包括图片的获取方法和利用图片处理软件对图片进行简单的处理,要求学生了解图片的类型、格式和浏览方法。 单元首先学习“多媒体世界”,首先让学生感受多媒体,知道多媒体,顾名思义就是文字、图形、图像等多种媒体的综合。学习多媒体在学习中的应用,包括多媒体教学软件、flash 动画、电子图书、网络多媒体等内容。了解视频文件rm 格式文档。在第二课神奇的计算机音乐一课中,学习播放cd、dvd光盘及mp3光盘,用超级解霸、暴风影音等多媒体播放软件,了解常用的多媒体文件如wav、midi、cda、mp3、mp4、rm等格式文件,会使用计算机中的话筒,能够压缩CD光盘,将CD文件转换成mp3文件,使用超级解霸的mp3数字抓轨功能,还有在小小“录音室”里要求学生学会录制音乐,最后学习如何将录制好的音乐进行编辑,添加配乐。第三课进入“计算机小剧场”中,学会使用超级解霸播放器播放VCD、DVD光盘,认识常见的多媒体视频文件,了解AVI、MPEG等常见的视频文件格式,学会保存精美图片,能用超级解霸软件截图、保存精彩片断,并在后面详细介绍了视频采集的概念、方法,目的是编辑我们日益普及的家用摄像机。 六、教学建议 本册书的编写由于时间较长,内容上有些滞后,教师应结合实际情况,进行教材的删减与补充,课时上可由教师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 1、强调主题的确定。 2、加强合作性学习。 3、及时评价与阶段性评价相结合。 七、评价建议 教学评价的主要目的是了解学生实际学习和发展状况,以利于改进教学,最终实现课程目标,即提高每个学生的信息技术素养。由于教学内容要含盖科学素养的各个方面,既要考虑学生对信息概念与事实的理解,又要评价学生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科学探究方法与能力、科学行为与习惯等方面的变化与进步,所以评价要注意教学时机的全程化和评价方法多样化。 八、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 校内资源:校园网络资源、信息资源

高中信息技术《IP地址》教材分析

高中信息技术《IP地址》教材分析 一、教材分析 首先,谈谈我对教材的理解。本课选自高中信息技术选修课本《网络技术应用》第二章第二课,共有三个知识点:分别是IP地址的格式、分类以及管理。本节课是在学习了域名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是本单元将要学习的“如何将计算机接入因特网”等知识的基础与铺垫,在教学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二、学情分析 接下来我再谈谈对学情的理解: .在知识方面,高中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信息技术基础知识储备,对计算机网络也有了一定的了解,但存在着个体差异。 2.在技能方面,学生思维活跃,理解及操作能力也比较强,有很强的概括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 3.在情感方面,学生求知欲望强烈,喜欢探求真理,学习的积极性很高。 三、教学目标分析 根据信息技术课程标准的要求,结合本学科的特点及授课学生的情况,制定本节课的三维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准确说出IP地址概念;完整复述IP地址的格式及分类方法,能通过计算分辨出IP地址

的类型。 2.过程与方法目标:学生通过生活实例直观感受IP地址的作用和便捷;通过小组讨论,自主探究掌握IP地址的分类形式,并能正确辨别IP地址类型。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学生体验通过计算识别IP 地址类型的学习乐趣,在进行自主学习的过程中勇于克服困难,同时提高对网络技术应用的学习兴趣。 四、重难点分析 根据本节课的教学目标以及知识的难易程度,我将本节课的教学重点确定为能够理解IP地址的概念,了解其格式组成以及分类形式;将本节课的教学难点确定为学生能根据IP地址的分类正确判断所属类型。 五、教学方法 接下来我来谈谈这节课我准备采用的教学方法。首先,依据新课改理念,我准备采用“任务驱动”和“自主探究”等教学方法,同时,在授课过程中把学生容易出错的地方用提问的形式让学生进行思考,引起他们学习兴趣的同时,也能加深学生对于知识的印象。 其次,新课改理念也提出,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和教师的主导作用。因此,在教学中,我会不断引导学生通过自主探究和小组协作学习的方法进行学习。

(完整版)初中和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标准

初中和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标准(简称新课标) 一、义务教育阶段信息技术课程定位 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是为了适应技术迅猛发展的信息时代对人才培养提出的新要求而设置的必修课程,是以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和信息技术操作能力为主要目标,以操作性、实践性和探究性(创新性)为特征的指定学习领域。在国家规定的必修课程领域外,各省、市、自治区在保证最低要求的基础上,在课程内容、培养目标、课时安排等方面有一定的自主权。 二、义务教育阶段信息技术课程的总体价值 义务教育阶段信息技术教育的有效实施可以提高学生利用信息技术有效开展各学科学习和探究活动、积极参与社会实践、主动进行终身学习的能力;可以拓展学生适应现代社会生活所需的信息技术技能,巩固信息素养和技术创新意识;对于培养国家建设和国际竞争所需的信息技术人才、提高全社会的科技文化水平具有非常重要的奠基作用。 三、义务教育阶段信息技术教育目标 总体而言,义务教育阶段信息技术教育的课程目标为培养—发展学生积极学习和探究信息技术的兴趣,养成—巩固良好的信息意识和健康负责的信息技术使用习惯,形成—提高信息处理能力,培养—强化学生使用信息技术支持各种学习和解决各类问题的意识和能力。义务教育阶段信息技术教育强调,学生在实践活动中,体验借助计算机和网络获取、处理、表达信息并用以解决实际问题、开展学科学习的过程;活动中理解感知信息的重要性,分析信息编码以及利用计算机等常见信息处理工具处理信息的一般过程;积极参加信息技术活动,主动探究信息技术工作原理和信息科技的奥秘。 义务教育阶段信息技术内容设置和选择原则 一、小学、初中、高中的信息技术教育要衔接。 小学的信息技术教育基本完成应用软件的学习;初中的信息技术教育要具有"双衔接",初中不再是零起点。关于义务教育阶段信息技术教育的内容及目标要求的衔接,参考下表: 兴趣特长应用技能信息素养技术创新 小学激发兴趣保持学习 动机掌握常用软件/工 具的应用技能 体验信息活动形成 信息意识 勇于质疑的问题意 识敢于尝试的创新 精神 ↓↓↓↓↓ 初中巩固兴趣发现特长拓展+提升初步具自主选择综合运用创新能力培养,改

信息技术教材分析

初中信息技术教材分析 初中信息技术七、八年级下册各有两章。七年级下册是文字处理和和网海漫游;八年级下册是制作多媒体作品和QBASIC编程乐园。“文字处理”和“制作多媒体作品”教学方式基本一样,都是先拟定创作方案――采集素材――制作作品。“QBASIC编程乐园”,有条件的学校可以给学生讲。根据七八年级教材的内容,本期我们以七年级下册为例进行教材分析如下: 一、初中信息技术课程任务 根据“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指导纲要”的要求,初中信息技术课程的任务是:一是为初中生升入高中做准备;二是通过学习,增强学生寻找信息、处理信息、使用信息的能力,培养动手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三是让学生初步了解计算机的基本工作原理,学会使用相关的工具和软件;学会应用多媒体工具、相关设备和技术资源支持其它课程的学习;能够与他人协作或独立解决与课程相关的问题;能在他人帮助下学会评价和识别电子信息来源的真实性、准确性和相关性,树立使用信息的安全观念;四是树立正确的知识产权意识,能够遵照法律和道德行为负责任地使用信息技术。 二、初中信息技术教育的现状 1、初中的信息技术课程不受重视。可以说,学校的多数领导对信息技术课程处在不懂、不闻、不问的状态,而班主任、主科教师虽然没抢占信息技术课,但是态度很明了,课想怎么上就怎么上,只要把学生看好就行,至于学生学到了什么,大多数教师认为:上这种课不就是玩吗?甚至,到了考试前一周,学习好的学生自然会被教师留在班级学习,而这一科不参加考试,没什么好学的!我们希望在教育中体现信息技术课程的价值,并通过它体现教师自身的价值。我们应如何提高自身的价值呢? 2、教学设备落后,教学工作难于开展 经调查发现,大部分学校的机房设备普遍落后。学校对这块基本上不投资。设备的落后,必然也影响学生对信息技术科目的兴趣,同时也加大了信息技术老师维护机房的工作量。由于设备的落后和学校的不支持,信息技术教学基本处于不上或者随便上的状态。 3、从小学到初中,课程教学缺乏衔接性。初中信息技术课所学内容大部分在小学都学过,所以大部分课都觉得很无聊,自己做自己的。不少学生反映现在的信息技术课枯燥、无聊而且过于公式化,提不起他们学习的兴趣。解决方法:适当的对课本的知识进行扩展,一定要在小学所学知识的基础上进行必要的拓展和延伸,尤其应该注意的是:要把握住目前硬件、软件的发展状况等。这样才能使学生对所学知识产生兴趣。 三、教材对教师的要求 1、通读教材 要很好的把握教材内容必须把各册教材都通读一遍,了解教材的体系结构、了解各册教材所要求的知识点,把握各个章节的学习目标,能力目标,情感目标等等。 2、教师要注意自身素质的提高 新教材所涉及的计算机专业知识很广泛,对任课教师专业知识要求较高,所以一定要注意自身专业知识的学习。有条件的教师可以进行比较系统的学习,没有条件的教师需要通过自学补课,否

初中信息技术教案【五篇】

初中信息技术教案【五篇】 教学中多注意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以及良好的思想道德情操, 达到教书育人的目的,为国家培养出合格的中学生。###小编整理了初 中信息技术教案【五篇】,希望对你有协助! 制作封面和封底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了解书籍封面的组成和布局,掌握封面设计作品制作 的基本方法。 2、过程和方法:学习书籍封面设计的设计要素、构成原理和制作方法,能使用象征性的手段、有创意的图像形式来表达特定的信息和意义; 能以自主或合作的方法实行设计和制作。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能认真按设计的程序体验设计和制作的全过程,形成以创意为重点的设计意识;提升对书籍封面设计的审美水平,形 成耐心、细致、整洁和有计划的工作态度和习惯;培养学生的审美眼 光以及学生的操作水平,让学生在实践中创造美,体验美。 二、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能使用以前学习的美术知识,灵活使用字体、色彩、图形和 编排等设计要素,将需要传达的内容与作品的形式完美统一。 三、教学难点 学习封面设计中特有的思维方式和创意、构思方法,能使用象征性的 手段、有创意的图像形式来表达特定的信息和意义。 四、教学准备 1、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优秀封面设计作品等。 2、学生准备:学生构思自我设计作品等。

五、教学方法 演示讲解法、实验学习法、学生讨论法。 六、教学过程 (一)复习 1.复习上节课所学内容 2.检查讲解上节课所布置作业 (二)创设情境并导入新课 1、情景设计 师:PPT课件展示图片(封面和封底) 师:封面、封底一般包括哪些元素? 生:…… 2、导入新课 三大要素:文字、图像、色彩. 师:书籍封面是根据图书的内容和主题来设计的,不同类型的书籍有不同意义的封面。一本书封面设计的好坏直接关系到这本书能否受到读者的欢迎,本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这些主题封面的设计。(以文字为主、图文结合) (三)任务探究,自主学习 封面背景制作 (1)同学们观看课本上例题,小组合作探究讨论,自主学习封面背景制作。 (学生小组探究、合作学习、实践操作,教师巡回指导。)

三年级信息技术全册教材分析

三年级信息技术全册教材分析 一、指导思想 我校使用的《信息技术》教材是山西省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中心编写的《综合实践活动·信息技术》(小学版)。教材根据新课程标准的精神和新一轮课程改革的理念以及信息技术发展的趋势进行了修订,教材以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为总体目标,在知识与技能方面,要求学生初步了解信息与信息技术的概念,了解计算机是信息处理的强大工具,初步掌握在网络环境下,进行信息的采集、存储、传递、加工和输出的技能,同时要求学生从小就要注意到信息社会的相关道德法规和社会责任;在过程和方法方面注重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原则,为学生的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合作学习和创新学习设置了良好的环境,激励学生在“任务驱动”之下,发现问题,探究方法,反复实践,直到获取成功,从而扎实地构建起自己的知识体系;在情感和价值观方面力求从小学生的兴趣和情感需求出发提出教学任务,以故事和童话的方式引入相关的教学情境。 二、主要内容 教材共三个单元。第一单元主题是:走进电脑城,教材编排了“电脑城前细观察”、“电脑城里的鼠精灵”、“电脑城堡的传令兵”、“十指敲击练兵忙”、“英语会话输入赛”五个活动。 第二单元主题是:邀游Internet地球村,教材编排了“芝麻开

门”、“网上导游”、“收藏宝藏”、“申请邮箱”、“收发电子邮件”、“网络聊天”六个活动。 第三单元主题是:魔力画室,教材编排了“走进魔力画室”、“小蘑菇”、“握装的松树”、“可爱的小鸡”、“我的爱车”、“雪中小屋”、“海底世界”、“快乐的童年”、“我们的乐园”、“兴旺的牧场”、“美丽的南极”、“我们的节日”十二个活动。 三、教学目标 1.第一单元 知识与技能:了解计算机是信息处理高效的工具;了解计算机的组成;知道计算机的主要部件。了解windows操作系统的桌面、菜单、窗口、对话框、文件、文件夹的概念。学会鼠标与键盘的操作,学会对窗口进行操作。学会汉字的输入方法,学会在电脑中建立自己的文件夹。 过程与方法:从学习windows的启动开始,把枯燥的概念和操作用一系列有趣的活动有机的组织起来。每个活动主要学习一两个知识和技能,使得重点突出,便于掌握。对于难点则分散到几个活动中进行消化。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激情。养成良好的操作习惯。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2.第二单元

初中信息技术课程标准(20190426205829)

初中和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标准(简称新课标)已由专家组起草完成。 一、义务教育阶段信息技术课程定位 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是为了适应技术迅猛发展的信息时代对人才培养提出的新要求而设置的必修课程,是以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和信息技术操作能力为主要目标,以操作性、实践性和探究性(创新性)为特征的指定学习领域。在国家规定的必修课程领域外,各省、市、自治区在保证最低要求的基础上,在课程内容、培养目标、课时安排等方面有一定的自主权。 二、义务教育阶段信息技术课程的总体价值 义务教育阶段信息技术教育的有效实施可以提高学生利用信息技术有效开展各学科学习和探究活动、积极参与社会实践、主动进行终身学习的能力;可以拓展学生适应现代社会生活所需的信息技术技能,巩固信息素养和技术创新意识;对于培养国家建设和国际竞争所需的信息技术人才、提高全社会的科技文化水平具有非常重要的奠基作用。 三、义务教育阶段信息技术教育目标 总体而言,义务教育阶段信息技术教育的课程目标为培养—发展学生积极学习和探究信息技术的兴趣,养成—巩固良好的信息意识和健康负责的信息技术使用习惯,形成—提高信息处理能力,培养—强化学生使用信息技术支持各种学习和解决各类问题的意识和能力。义务教育阶段信息技术教育强调,学生在实践活动中,体验借助计算机和网络获取、处理、表达信息并用以解决实际问题、开展学科学习的过程;活动中理解感知信息的重要性,分析信息编码以及利用计算机等常见信息处理工具处理信息的一般过程;积极参加信息技术活动,主动探究信息技术工作原理和信息科技的奥秘。

义务教育阶段信息技术内容设置和选择原则一、小学、初中、高中的信息技术教育要衔接。 小学的信息技术教育基本完成应用软件的学习;初中的信息技术教育要具有" 双衔 接 " ,初 中不再是零起点。关于义务教育阶段信息技术教育的内容及目标要求的衔接,参考下表: 兴趣特长应用技能信息素养技术创新 小学激发兴趣保持学习掌握常用软件 / 工体验信息活动形成勇于质疑的问题意动机具的应用技能信息意识识敢于尝试的创新 精神↓↓↓↓↓ 初中巩固兴趣发现特长拓展 +提升初步具自主选择综合运用创新能力培养,改 备一技之长进方案,动手创新↓↓↓↓↓ 高中专业学习和发展兴自选门类专业发展信息→知识→智慧某一技术门类的设趣计、制作、创造 二、以兴趣为起点,以活动为载体,螺旋上升的设置内容。 要让学生在 " 玩中学 " 做中学 " 。淡化学科体系,打破各操作软件之间的界限,以符合学 生年龄特点和认知规律的实践任务为主线,将学生必须掌握的软件操作分散到不同学年的实践活 动 中,通过技术要求的提升引领学生螺旋上升式学习。 三、鼓励跨学科的活动为主题,实现技术学习与技术应用之间的整合,体现“双价值”。 以学科学习主题作为信息技术任务选题,鼓励学生将学到的信息技术技能应用到其他学科、领域学习中。以此加深学生对信息技术在学科学习中的价值的理解,推动信息技术与其他学科、领域的整合,实现信息技术作为学习对象与学习工具的双重价值。 四、适应地区差异,体现地域特色,有很强地方特色的国家课程。 各省市的教研部门在达到要求的基础上,确定地方课时、界定课程内容、选择教材 呈现方式上有一定的自主权;教师在内容选择、难度设置上应适应本地设备、师资及学 生的现状,活动选题除了体现课程整合外,要鼓励多样化的选题,体现“四地”——立 足地方现实,体现地方特色,反哺地区经济,融合地域文化。 五、“应用与创新相结合”的课程目标。要体现个别差异,鼓励技术创新。 多样的课程,打破教室和书本的局限; 鼓励学生自主选择主题,任务要求分水平,适应个别差异的特长发展需求;

初中信息技术教材分析

初中信息技术教材分析 宇文芬平 一、以现行教材为基础,改“教教材”为“用教材”。 初中信息技术教材,大多数老师都教过多次了,相信大家对教材并不陌生,教材是几年前编写的,因此有部分内容存在一些问题,尤其是教材采用零起点的编写原则编写,使初中教材与小学教材在衔接上存在很大问题,很多教学一线的信息技术教师对教材有些意见,这些意见有很多是合情合理,符合教学实际的,因此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可以灵活对教材进行处理,以使我们的教学更有成效。老师应该“用教材”,而不仅是“教教材”,因为新课程提出:教师既是教材的实施者,也应该是教材开发者,只有形成开放的、富有活力的教材体系,才能使我们的教材更能结合社会实际,贴近学生生活,才能跟上时代前进的步伐,尤其是信息技术学科,更应该紧跟信息技术发展的步伐。我们仍然要注意把握教材,以教材为本,在现行教材的基础上进行适当处理。 二、教材特点:根据本教材的内容和形式,我对教材特点做了如下的总结: 1、本教材在选择和设计教学模块时,精选学生学习和生活中必备的信息技术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力图鼓励、指导学生结合自己的学习、生活经验、主动理解、建构和应用信息技术知识、技能,培养学生搜集、处理信息并利用信息解决问题的能力,养成良好的信息意识和应用信息技术的习惯。 2、本教材是专门为初中信息技术课程编制的,共分两册:第一册主要讲解了信息与信息技术的概念和基本知识、Windows基本操作、文字处理软件的应用、网络的应用、多媒体基础知识及多媒体演示文稿的制作等内容;第二册主要介绍网站的建立、动画制作、电子表格的处理等内容。今年信息技术由石家庄市电教馆进行了调整制定了新的教学计划增加了机器人基础知识。去掉了Frontpage网页制作一章。同时教学计划也进行了调整。 3、本教材渗透“任务驱动”的学习方式,鼓励学生动手操作,倡导学生的主动探究和合作交流。在精心设计的几个学习栏目中,“学习任务”是通过学习任务和作品范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通过“任务分析”引导学生思考解决该任务的思路、方法及所需的计算机操作步骤;通过“操作指南”指导学生自己动手尝试,利用已有的经验和知识,理解新概念,掌握并应用有关的命令和操作;通过“任务小结”指导学生反思整个问题解决得过程,总结其中的重点、难点,帮助学生实现“从特殊到一般”的过渡。 4、为了让学生经历一个完整的解决问题的过程或作品设计与实现的过程,在“操作指南”部分没有面面俱到地罗列有关的软件功能,难以兼顾知识体系的完整性。但是,我们把学生必须掌握的而在“操作指南”中又难以兼顾到地相关知识、技能在“知识链接”部分列出并进行讲解,保证了学生学习的系统性和完整性。“练习与思考”则主要结合某一个或几个任务所设计的知识点,向学生提出要求并让学生独立分析完成。“阅读材料”则主要提供与本节知识点有关、但并不要求学生一定掌握的知识,供学有余力或感兴趣的学生阅读、学习。 5、考虑到当时我国信息技术教育“零起点”的现状,本套教材以简单的知识、技能为基础,由易到难编排内容;同时考虑到学生较大的个别差异和多样化的发展需求,教材在任务小结、练习与思考、阅读材料等部分都适当的为学生的自我拓展和提高留下了一定的空间。 三、教学原则: 1、不断激发和保持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对电脑学习有很高的兴趣,我们应该帮助学生保持这种兴趣;而地对电脑有兴趣,并不等于学生对信息技术课的学习内容都感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