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4.3真菌

4.3真菌

第三节真菌

教学过程:

师:在和谐、优美的大自然中,每种生物都有自己的贡献,它们相互依赖、相互制约,构成了整一个生态系统,共同维系着大自然的平衡。它们分别是生产者、消费者,还有一类是什么呢?

生:还有一类分解者——细菌和真菌。

师:那我们刚刚学习了细菌这一节课,首先我们来回顾一下,细菌是怎么产生的?

生:由空气中原有的细菌产生的。

师:细菌的结构是怎样的?

生:基本结构: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拟核、无叶绿体;特殊结构:有荚膜和鞭毛。

师:那大部分的细菌的营养方式是异养型,它们依靠什么样的方式来生殖呢?

生:分裂生殖。

师:有的细菌能够引起食物的腐败,那么,烂橘皮上的长毛现象,面包放久之后发霉这些现象是否也是细菌引起的?生:不是,由真菌引起的

师:对,这是由真菌中的霉菌引起的,那同样作为生态系统的分解者的真菌是怎样的呢?它有什么形态结构和特征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第三节真菌。

(板书:第三节真菌)

一、观察课件展示的几种食用或药用的真菌:

师:真菌的种类很多,我们按照构成真菌个体的细胞数目的多少,把真菌分成两类,多细胞的真菌和单细胞的真菌,(板书:一、各种各样的真菌:

多细胞种类:

单细胞种类:)

观察一下这几幅图,你们认识它们吗?

生:认识,分别是蘑菇、金针菇、牛肝菌、木耳、灵芝。

师:很好,在我们日常生活中,蘑菇是常见的,除了我们刚刚说的这些食用真菌之外,自然界中还有很多色彩绚丽的蘑菇,但是这些蘑菇一般是有毒的,展示有毒蘑菇图片:

(有毒蘑菇菌面颜色鲜艳,有红、绿、墨黑、青紫等颜色,特别是紫色的往往有剧毒,)

所以,我们不要被这些蘑菇的光鲜外表给欺骗了。

我们先来认识一下蘑菇,它的形态看上去是怎样的?

生:很像一把张开的伞。

师:对,其实整个蘑菇是由子实体和菌丝两部分组成的。子实体就是我们平时吃的部分,子实体又由菌盖、菌褶和菌柄组成。还有菌褶上有孢子,依靠菌丝来吸取营养,就像树木的根。

(副板书:2、大型真菌的结构:

(以蘑菇为例)菌盖

子实体菌柄

菌褶

菌丝体)

那同学们有没有试过在春季或夏季雨后在一些地方看到蘑菇或采到蘑菇的?

生:有。

师:一般在什么地方比较多啊?

生:在湿草地上或在湿木头上。

师,对,那这说明了什么问题呢?P60“观察与思考”的第二个问题。——像蘑菇这一类的大型真菌适于在温暖、潮湿、有机物丰富的环境中生活。食用蘑菇、木耳、香菇等都是营养价值很高的真菌,属于一些大型真菌,那它们属于多细胞真菌还是单细胞真菌呢?

生:多细胞的真菌

师:它们都是由多个细胞构成的大型真菌,我们直接用肉眼就能看到的,(板书:大型真菌——蘑菇)除了这些之外,我们还能联想到哪些真菌是用肉眼难以看到的呢,要它形成菌落我们才能看到?

生:霉菌。

师:对,那我们想要把霉菌看清楚就必须用显微镜,(复习使用显微镜)

像橘子上长的霉叫做青霉,而面包上长的霉叫做曲霉,青霉和曲霉菌体都是由许多细胞连接起来的菌丝构成的,长有孢子:有些菌丝在营养物质的表面并向上生长,叫做气生菌丝(繁殖菌丝)。气生菌丝顶端生有不同颜色的孢子囊或孢子。霉菌呈不同的颜色,都是因为什么有颜色啊?孢子;有些菌丝蔓延到营养物质的内部,叫做营养菌丝。菌丝里面的细胞核。

(副板书:3、霉菌的结构:霉菌细胞→菌丝→菌体)

那同样是霉菌,现在同学们根据书上63页的图和多媒体上的图片,仔细观察青霉和曲霉,注意看它们的形态和颜色。同学们发现它们的形态和颜色有什么区别?

生:青霉是青绿色的,菌丝呈扫帚状,曲霉是黑色的,菌丝呈放射状的。

师:那它们之间有哪些相同的地方呢?首先,它们都是多细胞的真菌,每个细胞都有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和细胞核,其次,菌体由菌丝构成的,都能产生孢子。

(幻灯片播放青霉与曲霉的结构图)

师:多细胞真菌的两个典型的代表就是大型真菌和霉菌。

(板书:霉菌(青霉和曲霉)等)

师:我们看到P60讨论题3:霉菌和蘑菇都是真菌,它们的营养方式有什么相同的特点?它们能不能自己合成有机物?生:不能。异养型的。

师:非常正确,

我们的生活中除了蘑菇类是常吃的之外,我们还会经常迟到馒头啊面包之类的,那有哪些同学知道馒头、面包的发酵需要哪一种菌类的帮忙呢?

生:酵母菌。

师:对,这是酵母菌的形态结构图,从这个图来看,酵母菌是多细胞生物还是单细胞生物?

生:单细胞生物。

师:为什么?因为图上只有一个细胞,

(板书:单细胞种类:酵母菌)

那我们一起来辨认一下这个细胞都有什么结构?首先包裹在最外面的是细胞壁,接着是细胞膜,中间的黑点是细胞核,细胞核外细胞膜内的是细胞质,那中间的白色泡泡是什么?

生:液泡

师:那从这个细胞的结构,同学们能不能推测出酵母菌的营养方式?我们以前讲过的能够自养的生物,它们一般是绿色植物,能够进行···?

生:光合作用。

师:光合作用需要依靠细胞内的什么结构?

生:叶绿体

师:酵母菌的细胞内有没有叶绿体?

生:没有

师:所以它的营养方式是异养型的,只能利用现成的有机物生活。那从两个种类真菌的细胞结构来看,我们是不是就能概括出真菌细胞的结构了,它们都共同有的结构是什么?

生: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

(板书:二真菌细胞的结构:

细胞膜;

细胞质;

师:那么这些含有不同细胞数目的真菌,是以什么样的方式来繁殖的呢?

生:通过产生大量的孢子来繁殖后代

师:对,孢子很轻,可随风飘散,落到环境适宜的地方,孢子就可萌发出菌丝,每个孢子都可以发育成一个新个体。

霉菌的孢子我们就知道是在气生菌丝的顶部,那蘑菇类的孢子又在哪里呢?在菌褶上,怎么证明了?我们可以制作孢子印,用剪刀将菌柄剪去,将菌盖扣到培养皿里的白纸上,再扣上烧杯,放12h以上就可以看到上面的印了,这些印下来的就是蘑菇的孢子。

但是单细胞的真菌却不一样,它们是通过出芽的方式产生新的细胞,因为它们本身就只有一个细胞,所以这也是新的个体,称为出芽生殖,就像酵母菌。

(板书:三、真菌的生殖:孢子生殖、出芽生殖(酵母菌))

最后我们来总结一下细菌和真菌的区别:

第三节真菌

一各种各样的真菌

多细胞种类:大型真菌(蘑菇)、霉菌(青霉和曲霉)等

单细胞种类:酵母菌

二真菌细胞的结构:

细胞壁;

细胞膜;

细胞质;

细胞核;

三真菌的繁殖方式:

孢子生殖、出芽生殖(酵母菌);

几种药用植物内生真菌抗真菌活性的初步研究

几种药用植物内生真菌抗真菌活性的初步研究 #64#微生物学通报 2001年28(6) 参考文献 [1]MasatoshiGOTO,EijiKUWANO,WerasitKANLAYAKRIT,ShinsakuHAYASHIDA,BiosiBiotechB iochem,1995,59: 16~20. [2]MASTOSHGOTO,TSUYOSHISEMIMARU,KENSUKEFURUKAWA,SHINSAKUHAYASHIDA,APPLENVIRONM I- CROBIOL,1994,60:3926~3930. [3]KeijiKAINUMA,HiroshiISHIGAMI,ShoichiKOBAYASHI,JJpnSoc.Starchsci,1985,31:136 ~141. [4]ShinsakuHAYASHIDA,andPerfectoQ.FLOR,AgricBiolChem,1981,45:2675~2681. [5]Cheor-lHoKim,Suk-TaeKwon,HajimeTaniguchi,Dae- SilLee,BiochimicaetBiophysicaActa,1992,1122:243~ 250. [6]HiroshiMorita,KouheiMizuno,MayumiMatsunage,YusakiFujio,JApplGlycoci,1999,46 :15~21. [7]Jun-ichiABE,SusumuHIZUKURI,JJpnSocStarchSci,1988,35:p.43~47. [8]TomokoTAKAHASHI,KeikoKATO,YoshioIKEGAMI,MasachikaIRIE,JBiochem,1985,98:663-671. [9]KohsaiFukuda,YujiTeramoto,M.Goto,J.Sakamoto,S.Mitsuiki,Hayashida,BiosciBiot echBiochem,1992, 56:556~559.

真菌的繁殖方式

真菌的繁殖方式 真菌的繁殖器官由营养体产生或转变而来。有些真菌在形成繁殖器官时,整个菌体转变成一个至多个繁殖结构,这叫做整体产果式,这种结构分化少,比较原始。大多数真菌的繁殖器官只是由菌体的一部分构成,其余部分继续维持正常的营养活动,这叫做分体造果式。真菌的繁殖包括无性生殖、有性生殖和准性生殖。 无性生殖 菌的无性生殖是指不经过两性细胞的结合便产生新的个体。 有性生殖 菌的两个可亲和性细胞核的结合。这种核的结合是通过游动配子配合、配子囊接触交配、配子囊交配、性孢子配合和体细胞配合来实现的。典型的有性生殖过程包括 3个明显不同的阶段:第一阶段叫质配,即两个带核的原生质体在同一细胞内互相配合;第二阶段叫核配,即上述细胞里两核的配合。 真菌有性生殖 的真菌在质配后立即进行核配,重新使染色体的数目减为单倍,这就是有性生殖的第三阶段。 这些孢子是许多真菌用以渡过不良环境的休眠体,也是许多植物病原真菌每次初侵染的传染体,对于真菌的复壮或形成杂种优势具有重要意义。同时,有性孢子也是真菌分类的重要依据。 根据有性生殖的亲和性,真菌可分为同宗配合和异宗配合两类:前者是每一菌体自身可孕,不靠其他菌体的帮助便可单独进行有性生殖;后者是每一菌体自身不孕,不管是否雌雄同体,都需要借助其他可亲和性菌体的相对交配型来进行有性生殖。异宗配合又有两极性和四极性之分。孤雌生殖在真菌中也时有发现。 准性生殖 1952年,美国的G.蓬泰科尔沃和罗珀在丝状真菌中发现的一种导致基因重组的机制。在这种机制中,遗传性的重组不是依赖有性生殖的减数分裂,而是依赖准性生殖的有丝分裂。

准性生殖的第一步是形成异核体。异核体菌丝的形成有3种途径:①异核菌丝的结合;②同质菌丝内的核发生突变;③菌丝内一些单倍体核进行核配形成二倍体核。准性生殖的第二步是两个核的融合,同质的和异质的核都可以核配,形成同质的二倍体核和异质的二倍体核,结果,这个阶段的菌丝细胞中最少含有5类核:两种单倍体核,两种纯合二倍体核,一种异合二倍体核。但是,自发形成异合二倍体核的频率非常低,如构巢曲霉在100万个菌株中才出现一个异合二倍体。准性生殖的第三步包括二倍体核一系列非典型的、不规则 真菌准性生殖 的单倍体化。由于有丝分裂后期姊妹染色单体未分开,或者由于一个染色体分裂为2以后都趋向一极,而造成子核的染色体数目不相等,产生非整倍体,第1个子核多一个染色体(2n+1),第2个子核又少一个染色体(2n-1)。“2n+1”非整倍体又称三体,往往失去一个染色体而成为二倍体。在这个过程中,可以由杂合体变为纯合体。“2n-1”非整倍体又称单体,常在不断的有丝分裂中继续丧失染色体,直至成为单倍体,准性生殖全过程可概括为质配、核配和单倍体化。半知菌不发生有性生殖,发生准性生殖的也只有曲霉、青霉和镰孢霉属中的少数种。在异合二倍体繁殖的有丝分裂中,染色体之间偶尔也发生交换,形成新的组合和连锁(见连锁和交换)。有些新组合的二倍体核在形成分生孢子时进入孢子,而在孢子萌发时生出二倍体菌丝。这样的重组是准性生殖的主要方面,因为它使没有有性生殖的真菌也能得到有性生殖的益处。不过发生的频率很低,仅为有性生殖的1/500。 准性循环的遗传虽然具有有性生殖的内容,但与有性循环之间还有几点区别:①准性循环的过程类似有性循环,但不像有性循环那样固定,而且单倍体化的完成要牺牲大量的非整倍体;②在一个菌丝细胞内,异核现象和异合现象可以同时发生,不过异合机会极少,必须进一步分离才能发现。由于一个二倍体自发分离(体细胞交换和单倍体化)的频率很低,往往需要用各种化学的或物理的因子加以诱导,例如用对氟苯丙氨酸(PFA)诱导构巢曲霉单倍体化就有特别显著的效果,用氟尿嘧啶(FU)诱导构巢曲霉的有丝分裂交换(体细胞交换),效果也很明显。另外还有许多因子,如氮芥、甲醛和紫外线等,对构巢曲霉的单倍体化和有丝分裂交换都起诱导作用。

几种真菌的分离与鉴定

常见真菌的分离与鉴定 病原真菌的一般特性 真菌(Fungi)是微生物中的一个大类,是一群数目庞大的细胞生物,估计全世界已有记载的真菌有10万种以上。它们的子实体小者用显微镜才能见到,大者可达数十厘米,它们共同特征是具有真正的细胞核,产生孢子和不含叶绿素,以寄生或腐生等方式吸取养料,仅少数类群为单细胞,其他都有分支或不分支的丝状体,能进行有性或无性繁殖,具有纤维素(或其他葡聚糖)或几丁质的微纤维或两者兼有的细胞壁的有机体。对人类和动物致病的真菌大约100余种,属于病原真菌。 一、基本性状 (一)形态结构 真菌分单细胞真菌与多细胞真菌两大类,前者属于酵母菌(yeast)一般呈球形或卵圆形,后者称为霉菌(mold)或丝状真菌,呈丝状分枝,菌丝交织象绒球状,另有一些真菌可因寄生环境及培养条件(养料、温度、氧气等)的不同可交替出现两种形态,即在室温中呈霉菌型,在37℃或体内呈单细胞的酵母型,这类真菌有双相性,所以称之为双态真菌或二相真菌。 真菌的细胞结构与一般植物细胞相似,有定型的细胞核及完善的细胞器,但胞壁与细菌胞壁不同,不含粘肽而是由角质及葡聚糖组成,也含有脂多糖蛋白质,其中酵母菌及类酵母菌皆以出芽增殖,不生长真菌丝,革兰氏染色呈阳性,丝状真菌分菌丝及孢子两部分,形态多种多样,分述如下。 1.菌丝(Hypha)真菌在合适的环境中,由孢子生出嫩芽,称为芽管。芽管逐渐延长呈丝状,称菌丝。菌丝继续生长并生长分枝,增殖的菌丝交织组成菌丝体。其中一部分菌丝深入被寄生的物体或培养基中吸取养料,称为营养菌丝体。另一部分菌丝向空间生长,称为气生菌丝体。气生菌丝体能产生孢子者称为生殖菌丝体。菌丝中各个细胞间有明显分隔者,称为有隔菌丝。主要见于病原性真菌。很多非病原真菌的菌丝无明显分隔,称为无隔菌丝。有些菌丝可呈各种特殊形式,如球拍状、破梳状、螺旋状、结节状、关节状、鹿角状、假菌丝。 2.孢子生成孢子是真菌扩大繁殖的一种方式。真菌孢子的抵抗力、形态及作用等均与细菌芽胞不同,分为无性孢子及有性孢子两大类。不经过两性细胞的结合而形成的孢子叫无性孢子,这一繁殖过程称为无性繁殖。常见的无性孢子有5种:关节孢子、厚壁孢子、孢子囊孢子、芽孢和分生孢子。病原真菌属于不完全菌纲,很少产生有性孢子,大多数是无性孢子。 (1)厚壁孢子:当真菌在不利环境中,由菌丝内胞浆缩浓和胞壁增厚而成,呈圆形。当环境好转时可生成芽管成长为菌丝。

真菌检验带答案

第十六章医学真菌学 一、单5选1 1.真菌区别于细菌的本质特征是: A.具有高度分化的细胞核(有核膜、核仁) B.有单细胞和多细胞等不同形态 C.有多种增殖方式 D. 对抗生素不敏感 E.细胞壁中无肽聚糖 2.为真核细胞型微生物的是: A.细菌 B.真菌 C.支原体 D.衣原体 E.病毒 3.真菌的繁殖结构是: A.芽孢 B.孢子 C.包涵体 D.原体 E.始体 4.真菌细胞壁不含有的成分是: A.几丁质 B.葡聚糖 C.肽聚糖 D.蛋白质 E.脂质 5.真菌的致病性包括: A.真菌毒素中毒 B.条件致病性真菌感染 C.真菌过敏 D.真菌毒素的致癌作用 E.以上全包括 6.真菌感染率明显上升与下列哪种因素相关性最小: A.抗生素使用不当 B.抗癌药物使用增多 C.机体免疫力下降 D.激素使用增多 E.真菌发生耐药变异 7.培养真菌的最适pH是: A.2.0~4.0 B.3.0~4.0 C.4.0~6.0 D.5.0~7.0 E.6.0~8.0 8.培养真菌首选下列哪种培养基: A.普通琼脂平板 B.半固体培养基 C.玻片小培养 D.米汤培养基 E.沙保罗培养基 9.多细胞真菌的菌落类型是: A.酵母型 B.类酵母型 C.丝状型 D.类丝状型 E.混合型 10.关于条件致病性真菌感染,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引起的是内源性感染 B.致病性强,常造成AIDS或肿瘤等病人的致死性感染

C.是肿瘤、糖尿病及免疫缺陷性疾病治疗中的疑难问题 D.目前无特异预防措施 E.临床感染率呈明显上升趋势 11.检查新型隐球菌感染常用: A.革兰染色法 B.抗酸染色 C.墨汁染色 D.瑞氏染色 E.吉姆萨染色 12.以下哪种真菌不属于浅部真菌: A.红色毛癣菌 B.铁锈色小孢子菌 C.石膏样小孢子菌 D.卡氏肺孢菌 E.絮状表皮癣菌 13.*鹅口疮的病原菌是: A.衣原体 B.细菌 C.真菌 D.螺旋体 E.立克次体 14.真菌感染不用青霉素治疗,是因为真菌: A.缺乏细胞壁 B.真菌产耐青霉素的酶 C.长期使用青霉素已产生耐药 D.细胞壁缺乏肽聚糖 E.亲和力低 15.关于皮肤癣的描述是错误的是: A.主要侵犯皮肤、毛发和指(趾)甲 B.通过直接或间接触而感染 C.在沙保弱培养基上形成丝状菌落 D.一种皮肤癣仅能引起一种癣病 E.可以根据菌丝、孢子及菌落形成作出初步判断 16.下列何种真菌是我国主要的表面感染真菌: A.着色真菌 B.絮状表皮癣菌 C.许兰毛癣菌 D.红色毛癣菌 E.糠秕马拉色菌 17.表皮癣菌属不引起: A.毛发癣 B体癣 C甲癣 D足癣 E手癣 18.实验室诊断皮肤癣菌感染时,皮屑或病发须经哪种溶液处理后再镜检: A.10%Nacl B.70%乙醇 C.10%KOH D.25%KOH E.15%NAOH 19.具有假菌丝的真菌是:

野生大型真菌物种资源调查附表1

附表1 大型真菌调查记录表 网格编号:省市(州)县乡(镇)村(小地点)调查方法:样线(带)法□长:m宽:m 样方法□大小:m×m 样线(带、方)号: 海拔:m- m经纬度:起点N S 终点N S 路线: 调查人:天气:植被类型:表格编号: —1—

注:(1)小生境:林下、沟边、路边、山坡等;(2)基质:树基、树干、树枝、叶面、树桩、腐木、岩面、石隙、洞隙、土坡、岩面薄土、腐生、寄生;(3)生态条件:干燥、湿润、浸水、流水、林荫、散光、直射光。 附表2 大型真菌测量记录表 网格编号:省市(州)县乡(镇)村(小地点)样线(带、方)号:调查人:记录人:表格编号: —2—

附表3 大型真菌访谈调查表 网格编号:省市(州)县乡(镇)村访谈地点:被访谈人姓名:性别:年龄:职业:文化程度:民族: 访谈人:访谈时间:表格编号: —3—

注:(1)丰富程度:多、少、偶见;(2)年采摘量:吨/年,用两位小数表示;(3)价格:元/公斤,用两位小数表示;(4)去向:企业、市场自卖等;(5)用途:食用、药用和其他。 附表4 大型真菌市场调查表 网格编号:省市(州)县乡(镇)村被访企业名称:规模:被访人姓名:职责:联系电话: 访谈人:访谈时间:表格编号: —4—

注:(1)来源:野生、栽培;(2)价格:元/公斤,用两位小数表示;(3)年收购量:吨/年,用两位小数表示;(4)用途:食用、药用和其他。 附表5 大型真菌物种名录 网格编号:省市(州)县统计人日期: 目/科中文名称俗名学名用途营养类型分布备注 —5—

注:(1)用途:药用、食用、毒菌等;(2)营养类型:木生、土生、粪生等。 —6—

人教版八年级生物上册教案:43真菌

第三节真菌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描述真菌的主要特征。 2、认识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真菌,说出霉菌和蘑菇的营养方式。 3.描述真菌的主要特征。 能力目标 1.通过观察青霉、酵母菌的形态、颜色,及新鲜蘑菇的形态,提高观察能力。 2.通过制作孢子印,提高动手操作能力。 情感目标 通过本章的学习,激发学生树立生态学的观点,认识保护环境的重要性。 ●教学重点 1、描述真菌的主要特征。 2、认识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真菌 3、观察能力的训练 ●教学难点 1.怎样识别青霉和酵母菌 2.如何制作孢子印 3.真菌的繁殖方式 ●教学方法 观察法、图示法、实验法 ●教具准备 1.教师准备:(1)多媒体画片(各种食用或药用真菌的图片) (2)投影胶片 (3)学生分组实验用的培养皿、解剖刀、放大镜 2.学生准备:(1)每小组准备一些新鲜蘑菇或香菇 (2)白纸或玻璃板 (3)查找一些有关真菌的资料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复习提问,导入新课] 教师:用谈话法与学生共同简要复习七年级有关真菌的知识。有哪些同学知道馒头、面包的发酵需要哪一种菌类? 学生:酵母菌,它是真菌的一类,是一类单细胞种类。 教师:根据你们查阅的资料,知道真菌还有哪些种类,看谁知道得多,并及时给予鼓励。 学生:蘑菇、木耳、灵芝、猴头。 学生:还有青霉、酵母菌等。 教师:同学们回答得非常好,在日常生活中,我们食用蘑菇、木耳、香菇等营养价值很高的真菌;但我们也经常为桔子长毛、馒头长毛、衣物发霉而苦恼;这些令我们既爱又恨的真菌分别有哪些形态结构特点和特征呢?这就是本节课我们要探讨的内容。 [创设情境,展开新课]

(学生活动) 观看、认识、讨论、说出名称 有木耳、牛肝菌、香菇、灵芝、银耳、口蘑、猴头菌等。 教师:同学们认得很对,有哪位同学愿意给大家介绍一下它们有哪些营养价值和药用价值呢? 学生:例如香菇,它含有人体必需的7种氨基酸,蛋白质含量比一般蔬菜、水果多,还含有钙、铁、锰等人体必需的矿质元素。 学生:在古代,传说灵芝具有起死回生的妙用,是一种使人长生不死的灵丹妙药,这当然是没有科学根据的,但它的药用价值确实很高。 教师:太棒了,告诉老师你们是怎样知道的。 学生:我们查资料,上网知道的。 教师:很好,课外资料能使我们的视野更加开阔,既然我们知道这些真菌对人类大有益处,就多吃一些诸如常见的木耳、香菇、银耳等来增强体质。 [观察实验,突出重难点] 教师:下面我们用放大镜仔细观察培养皿中培养好的青霉和酵母菌,注意它们的形态与颜色并思考下列问题。 1.青霉和酵母菌在形态和颜色上有什么不同? 2.它们又有什么共同点? 组织同学分组观察,检查学生教具准备情况,给予评价,引导学生发扬集体互助,团结友爱、共同进步的精神。 (学生活动) 1.分组观察本组准备的培养皿中培养好的青霉和酵母菌。 2.自学课本63页青霉、酵母菌结构图。 每组派代表介绍各组的观察结果,推选最好的一组做总结发言。 学生:不同点 1.青霉的孢子体排列成扫帚状,而酵母菌的孢子体排列成球状。 2.青霉是青绿色的(如桔皮上的毛),而酵母菌有黄色、橙红色、黑色(如馒头上的毛)。 相同点: 1.都是多细胞的生物。 2.每个细胞都有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和细胞核。 3.都是由菌丝集合而成的。 教师:这位同学语言准确,观点明确,说服力强,口头表达能力、归纳分析能力很强,大家给他掌声鼓励。 根据刚才你们的总结,完成下列图表。 投影打出 一、填表 二、根据下图判别它们的名称并回答: (1)图A是_____________霉,理由是直立菌丝的顶端有_____________结构,图B是_____________霉,理由是直立菌丝的顶端有_____________结构。 (2)请注明③的名称_____________。 (3)图A中①是_____________,成熟时呈_____________色。图B中④是_____________,一般呈_____________色、_____________色或_____________色。 教师:巡视同学们完成情况,及时给予激励评价,请两位同学在投影片上完成作业。 (师生活动) 教师:前面我们已知道蘑菇的营养价值很高,在什么地方、什么时候更容易采到?

常用抗真菌药物简介

常用抗真菌药物简介 自发现第一个抗真菌抗生素灰黄霉素以来,抗真菌药物领域已取得了长足的进展。已有各种抗真菌药物相继应用于临床,它们有着不同的作用机制和治疗效果,这些药物对真菌病的防治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是由于疗效、安全性、耐药性等问题的出现,现有的抗真菌药物仍远远不能满足需要。因此,仍需新的高效安全抗真菌药物问世。从目前来看,较有前途的抑制真菌细胞膜麦角固醇合成与干扰真菌细胞壁合成的两大类药物。此外,像两性霉素B等抗菌活性强但不良反应严重的老药也在不断得到改进。分类目前常用的抗真菌药物根据不同的作用机制可分为:①作用于真菌细胞膜,干扰真菌细胞膜麦角固醇的合成(如唑类、丙烯胺类和吗啉类)以及损害细胞膜脂质结构及其功能的药物(如多烯类);②影响真菌细胞壁合成的药物(如卡泊芬净);③干扰真菌核酸合成的药物(如5-氟胞嘧啶,灰黄霉素);④作用机制尚未明确的药物(如碘化钾等)。 按抗真菌药物的结构类型的不同分为:①唑类(包括三唑类和咪唑类,氟康唑、酮康唑、伊曲康唑、益康唑、咪康唑等);②丙烯胺类(特比萘芬、萘替芬等);③吗啉类(阿莫罗芬等); ④多烯类(两性霉素B、制霉菌素等);⑤其他类(灰黄霉素、5-氟胞嘧啶、碘化钾、环吡酮胺、卡泊芬净等)。 唑类药物(azoles) 这类药物有共同的N-碳置换的咪唑或三唑环,包括三唑类和咪唑类两大类。唑类药物是近20年来发展较快的一类抗真菌药物,在近年来防治真菌感染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唑类药物的作用部位在真菌的细胞膜。这类药物通过抑制细胞色素P450依赖酶,使麦角固醇合成受阻从而破坏了真菌细胞的完整性;同时使甲基化的固醇堆积,这样则改变了真菌细胞膜的化学成分,使其通透性发生变化,从而阻止了真菌细胞的生长繁殖。有些唑类药物在高浓度时可直接破坏真菌细胞膜,导致细胞内容物外露,发挥杀菌作用这类药物可外用治疗皮肤癣菌病、皮肤粘膜念珠菌病等。系统用药治疗严重的浅部真菌病和深部真菌病等。唑类药物中供外用的有:克霉唑、益康唑、咪康唑、联苯苄唑、酮康唑等。供系统 使用的包括:酮康唑、咪康唑、伊曲康唑、氟康唑、伏立康唑等。 酮康唑ketokonazole 酮康唑是第一个可口服使用的咪唑类广谱抗真菌药物。抗菌谱酮康唑具有广谱抗真菌作用。对皮肤癣菌、糠秕孢子菌、念珠菌属、酵母菌、皮炎芽生菌、粗球孢子菌、荚膜组织胞浆菌、巴西副球孢子菌有抗菌作用。对曲霉、毛霉无抗菌作用。 药代动力学特点该药在胃肠道容易吸收,口服400mg 2小时后,血药浓度达5~6mg/l,但是个体差异较大。胃酸可促进药物吸收,当胃酸分泌减少或与抑制胃酸分泌的药物同时服用时药物吸收减少。口服酮康唑后,药物可分布在皮脂,尿液、乳汁中;但在脑脊液中含量甚微。 临床应用在伊曲康唑与氟康唑问世之前,口服酮康唑是治疗慢性皮肤粘膜念珠菌病的首选药物,但由于其长期服药引起的肝毒性以及停药后复发的问题,临床上限制了对它的使用。现临床可用于念珠菌病、花斑癣、皮肤癣菌病、球孢子菌病、副球孢子菌病、组织胞浆菌病等的治疗。对孢子丝菌病、着色芽生菌病一般无效,对曲霉病、毛霉病以及足菌肿无效。不良反应10%的患者服常规剂量的酮康唑后出现厌食、恶心、呕吐等胃肠道反应。当口服剂量大于800mg/d时,不良反应的发生率高达50%。与食物同时服用或在夜间服药有助于提高对药物的耐受性。肝功能异常、药物性肝炎是酮康唑较重的不良反应。表现为血清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碱性磷酸酶、乳酸脱氢酶升高,可持续数周;肝活检程肝炎样损害。用药期间应注意检查肝功能(2次/月),尤其要注意碱性磷酸酶的变化。大剂量(大于800mg/d)服用酮康唑能抑制肾上腺与睾丸类固醇激素的合成,引起脱发、性欲减退及男性

真菌分类

第二章鞭毛菌Mastigomycotina 第一节一般形态和分类 一、概述: 鞭毛菌是指Gaümann系统中的古生菌纲Archimycetes和Sparrow系统中的藻状菌纲Phycomycetes 单鞭毛组Uniflagellatae和双鞭毛组Biflagellatae组合在一起的真菌,鞭毛菌亚门同接合菌亚门的真菌统称为低等真菌。现代电子显微镜技术在鞭毛上的应用,使人们确信鞭毛的特征(鞭毛的结构、组成、位置和数量)能合理地反映鞭毛真菌的亲缘关系,所以Ainsworth把这类真菌成立为一个亚门。这类真菌具有能游动的带鞭毛的孢子。 二、形态特征: (一)营养体: 1、由简单到复杂,低等到高等鞭毛菌的形态差别很大,单细胞→单细胞具须→单细胞具无隔无核的根状菌丝→发达的、无隔、分枝繁茂的菌丝体。 2、整体产果holocarpic或分体产果eucarpic。低等的种类为单细胞,兼营养和繁殖二种功能,称为整体产果式;较高等的种类营养和繁殖分工,菌体的一部分形成繁殖体。分体产果有单元式和多元式,单元式即部分菌体产生一个繁殖中心,有寄主体内生和寄主体外生;多元式即部分菌体产生多个繁殖中心,如壶菌目中的节壶菌属Physoderma的休眠孢子为多元式,孢子囊则为单元式。 3、在较高等的种类中老菌丝或繁殖器官的基部都有分隔,隔膜是封闭式的。 4、寄生性陆生菌菌丝,生在寄主的细胞内或细胞间隔,以吸器穿入寄主的细胞内吸养。较低等的寄生陆生菌在寄主细胞内分出根状菌丝,为纤细无核、分枝或不分枝的细丝,有吸养和维系菌体在寄主上的作用。 (二)无性繁殖:无性繁殖体为游动孢子囊,内生游动孢子。游动孢子囊的形状是分属的特征之一。 1、游动孢子囊或孢子囊: 1)产生游动孢子,游动孢子囊间生、顶生,单生或串生。 2)形状:丝状、棒状、柱形、圆形、洋梨形、卵形等,有大型和小型之分。 3)脱落或不脱落,萌发生多个游动孢子,或直接产生芽管。霜霉目在孢子囊成熟时,从孢囊梗上脱落下来,随风传播,这种孢子囊的作用和分生孢子相同,因此又称为分生孢子囊或分生孢子。 (小型游动孢子囊:不产生游动孢子,萌发生芽管,有人称为分生孢子囊。因为这种游动孢子囊以有丝分裂的方式产生,故又称为有丝分裂孢子囊)。 2、游动孢子: 1)形成方式:是以液泡割裂的方式或称作原生质割裂的方式在孢子囊内或在泡囊(泄胞)内形成。 2)类型:具前、后、单、双4类鞭毛,后生尾鞭、前生茸鞭、尾鞭形不等长双鞭毛(游动时长的向后、短的向前)、前茸后尾等长双鞭毛。

野生药用真菌的药用价值

野生药用真菌的药用价值 北京陈康林野生真菌研究院 陈康林 自1929 年英国细菌学家亚历山大·弗莱明第一次从青霉菌中发现青霉素后, 真菌的药用价值在国际上日益受到重视.。青霉素广泛应用已近50 多年。60 年代发展起来的新抗菌素叫头孢霉素, 又称先锋霉素, 已广泛应用于临床。自1930 年德国人发现担子菌有抑瘤活性以来, 特别是日本人于1968 年报道了桑黄子实体的提取物对小鼠肉瘤的抑制率为96.7%之后, 全世界掀起了从真菌中寻找抗癌药物的热潮, 证明500多种真菌具有显著的抑瘤活性。 我国真菌资源十分丰富, 可药用的真菌就达上千种。目前,中国药用及包括实验有效的大型真菌就有500多种。民间利用真菌入药有着悠久的历史, 具有丰富而宝贵的经验, 已有许多真菌被用作生药或制成中成药应用。现将真菌的药用价值按主要的药理作用分述如下。 1 抗癌作用 我国民间利用某些真菌治疗癌症, 如木蹄层孔菌、烟色烟管菌、桑黄、黄柄笼头菌和树舌、云芝、桦褐孔菌、粗褐孔菌、薄皮纤孔菌、黑盖木层孔菌等。自从LucasE . H . (1957)发现美味牛肝菌可抑制小白鼠肿瘤之后, 引起世界各国科学家的重视, 研究发现许多真菌具有抗肿瘤活性。陈康林等人编著的《中国抗肿瘤大型药用真菌图鉴》一书中收集抗肿瘤药用真260种, 其中有18个种的真菌对小白鼠肉瘤S-180和艾氏腹水瘤的抑制率达100 %。 紫杉醇是抗卵巢癌的新药, 是用紫杉树皮提取制备的。美国蒙大拿州立大学的植物病理学家G ar y St ro hi e 和化学家Andrea Stierle 发现紫杉树皮缝中的一种真菌能产生抗癌药紫杉醇。该真菌被命名为Taxolny ce ; andreana。通过深层发酵法可生产紫杉醇。 2 抗菌抗病毒 3 发汗解热 4 助消化作用 5 健胃作用 6 利胆保肝 7 通便 8 降血压 9 降血脂 10 降血糖 11 抗血栓 12 抗心律失常

真菌、细菌、病毒详细特征介绍

真菌、细菌、病毒详细介绍 一、真菌病害 1、定义 真菌性病害是个庞大的家族,在蔬菜上出现的约有1000种,常见的有800种左右,占整个蔬菜病害的80%,所以看到一种病害首先要考虑其是不是真菌性病害。真菌病害是目前已知病害中种类最多的病害,约占病害种类的80%-90%,各类病害中以真菌病害的症状类型最多,可以出现在植物的各个部位。真菌病害的症状特点是在受害部位出现真菌的繁殖器官,真菌在植物上形成的特征称为病症,是诊断病害是否属于真菌病害的主要依据。 真菌病害的症状有的十分明显,可以用于诊断病害的种类和真菌的种类,有的可以用病症和植物受害部位特征(病状)相互配合来初步诊断病害种类,的要将病症在显微镜进行观察,鉴定病菌种类,再诊断病害种类。真菌病害症状的出现时间不一,有的病害初期就出现明显的病症,有的在病害的后期才出现病症,有的病害的初期症状与后期症状相似,有的病害初期和后期症状差别很大。这些特点在真菌病害鉴定上起着决定性作用。因此在真菌病害标本采集时真菌必须要有完整的病害症状。 2、常见症状 (1)白粉类:在花、果、叶及嫩枝上覆盖白色粉状物,后期在白粉物上出现散生状针头大的颗粒,颗粒由白变黄,最后变黑。这类病害通称白粉病,是子囊菌中的白粉菌引起。如狭叶十大功劳白粉病、月季白粉病、紫薇白粉病。

(2)煤污:在叶、枝、果实表面覆盖一层煤烟状物,很易用手擦去。常称为煤污病。这种病害发生通常与蚜虫、木虱、蚧虫密切相关,病菌大多属于子囊菌中的小煤菌目和煤菌目,半知菌中的多种病菌。如枸骨煤污病、大叶黄杨煤污1病。 (3)锈粉:叶、果、枝、干上出现疣状、条状、毛状或毡状突起,后期常破裂,散出淡黄色、桔黄色、锈褐色或黑色粉状物,是病菌不同阶段的孢子,常称为锈病。病菌属于担子菌中的锈菌目。如杨树锈病、梨锈病。 (4)霜霉:可为害叶、果、嫩枝,以叶片最为明显,在叶片背面形成灰白色霜状物,霜状或稀或密,叶片正面往往黄色,无明显边缘,常称为霜霉病,病菌属于霜霉属。如葡萄霜霉病、月季霜霉病。 (5)白绢:通常危害靠近土面的叶、茎、根颈,环境潮湿时产生白色绢丝状菌丝,干燥时菌丝易消失,后期产生油菜籽大小的菌核,菌核初期乳白色逐渐变黄变褐,常称为白绢病。病菌属于半知菌中的小菌核菌。如马蹄筋白绢病、白三叶草白绢病、结香白绢病。 (6)斑点:花、果、叶上局部组织患病死亡后出现的症状。形状有角斑、圆斑、条斑、不规则斑,颜色有灰色、褐色、红色,有的病斑边缘和中间颜色一致,有的不一致,病斑大小不一。根据病斑形状、颜色、大小名称为圆斑、角斑、灰斑、褐斑、黑斑、轮纹、枯斑等等病名,后期病斑上出现霉层、黑点等各种颜色、形状、病症、霉层类病菌大多属于半知菌的丛梗孢目。如大叶黄杨叶斑病、西府海棠叶斑病。小点状类病菌大多属于半知菌的球壳孢目和圆盘孢目,如桂花枯斑病,山茶灰斑病。 (7)炭疽:与斑点相似,但颜色常常是黑褐色,病斑上有轮生状排列的小黑点,潮湿时黑点出现粉红色胶状黏液,其是炭疽病特有的症状。炭疽病也出现在果实,茎干和芽上。病菌属于半知菌的黑盘孢目刺盘孢属。如葡萄炭疽病。

药用真菌应用

药用真菌的应用 唐为芷 摘要:药用真菌是指能治疗疾病,具有药用价值的一类真菌,即对人体有保健作用,对疾病有预防,抑制或治疗价值的真菌。其中有一些种类不仅具有医疗保健作用,还可以食用,被称为药食兼用真菌,广义都称为药用真菌。 关键词:治疗疾病,医疗保健,真菌 它们在生长、发育的代谢活动中,能于菌丝体、菌核或子实体内产生酶、蛋白质、脂肪酸、氨基酸、肽类、多糖(见碳水化合物)、生物碱、甾醇、萜类、苷类以及维生素等具有药理活性或对人体疾病有抑制或治疗作用的物质,临床上或是直接利用菌丝体、菌核或子实体,或是利用从菌体中分离出来的有效物质。 1 药用真菌的分类 药用真菌按其功效可分成滋补强壮类:如冬虫夏草、银耳、灵芝等;利尿渗湿类:如猪苓、粟白发等;止血活血消炎祛痛类:如麦角、肉球菌、木耳、安络小皮伞、马勃、朱红栓菌;止咳化痰类:如金耳、竹黄;安神类:如茯苓;驱虫类:如雷丸;祛风湿类:如空柄假牛肝菌、大红菇;平肝息风类:如蝉花、变绿红菇;降血压类:如草菇;调节机体代谢类:如蜜环菌、香菇、鸡油菌等。 2.药用真菌在我国传统医药中的应用 早在2500年前,我们的祖先岁还未能解释一些真菌治病的机理,但已知道用神曲治疗消化不良,饮食停滞等疾病,用霉菌治疗疮等疾病。随着抗生素的发现,才弄清某些霉菌对疮作用的机制,使过去一些实践医疗经验升华到现代医学的理论水平。在传统的中医中药中,应用最多的还是一些大型真菌,如灵芝,茯苓,猪苓等。 东汉末年编制的《神农本草经》共记载中药365种,其中就有茯苓,猪苓,雷丸等10余种真菌药物。南北朝时期陶弘景编辑的《本草经集注》与《名医别录》,以及唐宋年间编著的本草中,除记载有茯苓,雷丸,木耳等外,还增添了马勃,蝉花,银耳等,对真菌药物的记载也更加明确。明代著名的医药学家李时珍编著的《本草纲目》,载药1892种,据不完全统计,其中有药用真菌40余种,如香菇,马勃,茯苓,猪苓,雷丸,木耳等,并将历代本草中记载的真菌药物归类,大部分收载于菜部卷中,说明李时珍已注意到有些药用真菌同时具有食用的价值,并根据其功效作用进行了较详细的描述。在清初汪昂的《本草备要》中,最早论述了冬虫夏草的药用价值。这些被历代要药物学家推崇的大型真菌,并不断发展,成为我国医药宝库中不可分割的重要组成部分。 3.药用真菌在医疗保健中的应用价值。 3.1 药用真菌药理作用 药用真菌及其代谢产物具有多种生理活性,国内外学者进行过很多研究,其主要药理作用有:

种子真菌危害

种子真菌危害 真菌可穿入植物的角质层和表皮而致病。真菌病是植物病害中最多的一类病害,每种作物都有几种真菌病害,多的达几十种。常见的有黑粉病、锈病、白粉病和霜霉病等。但有些真菌对其他病原物有拮抗作用;有些寄生在其他病原物或昆虫上,对自然界中病原物和害虫的消长有一定影响。种子病害的处理方法1.筛选。当种子中夹杂的虫瘿、活虫数量比较多时,可用过筛的方法清除其中夹杂的病虫。过筛时需根据种粒和被除物的大小、形状,选择筛孔适宜的筛子才符合要求。同时,还可以利用筛子旋转的物理作用,除去不饱满种粒以及其他杂物。2.风选。带病种子或病原物的重量往往比健康种子重量轻,所以依靠风扇或自然风力就能将较轻的坏种子、病原物以及其他杂物分离出去。但用该法只能淘汰部分病种或病原物。3.手选。种子量少时,可以请有经验的人员通过肉眼或用放大镜观察,将病粒、虫粒、菌核、虫瘿、瘪粒挑选出来。4.水选。利用比重原理淘汰病粒、虫粒和其他杂物。常用的方法有清水选和盐水选两种。①清水选:晴天或天气干燥时,在容器内放足水,倒入种子进行搅拌,之后捞去浮在上面的轻种、杂质,最后捞出下沉的种子晾干。操作时动作要迅速,以免病原物因长时间浸水而下沉,从而影响水选效果。②盐水选:与清水选相比能较完全地分离出残余物,选种结果较精细。盐水的浓度应根据不同种子以及对处理的要求来决定。例如,对柠条和皂荚种子可用0.5%~1%的食盐水选种。用盐水处理的时间不宜过长,否则会影响处理效果和种子的发芽率。经过处理的种子,要用清水冲洗后充分晾干贮藏。温水处理利用温水的热量杀死附在种子表面以及潜藏在种子内部的病菌和害虫。使用该方法时要根据不同种子所要处理的对象的不同,在杀死害虫、病菌而又不伤害种子胚芽的情况下采用恰当的水温。如对落叶松种子,先将球果放于30℃~40℃温水中浸泡10分钟,然后放在50℃~55℃的室内干燥3~4天,待果鳞干燥后取出脱粒,可杀死其中的广肩小蜂幼虫;对刺槐种子,用80℃~100℃的热水烫1~3分钟,可杀死刺槐种子小蜂幼虫;对多花木兰种子,用80℃的热水浸1~3分钟,可烫死种子内的多花木兰种子小蜂幼虫等等。温水处理过的种子要及时晾干,贮藏待用。药剂处理1.药剂拌种。对有些种实害虫,可在种子堆上均匀喷洒化学药剂来将其杀死,也可用烟剂在仓库里熏蒸。2.药剂浸种。常用的浸种药剂有福尔马林、高锰酸钾、硫酸铜、漂白粉、石灰水等,浸种时间和药剂浓度因种子和病原的不同而不同,需经过试验确定。例如对种实霉烂的种子先用0.5%的高锰酸钾浸15~30分钟,然后再浸入40%的甲醛溶液中15分钟,取出后堆积两小时,用清水冲洗两次,可杀死其中的病原。3.药剂熏蒸。熏蒸是处理种子害虫的重要措施,主要用来防治害虫。常用的药剂有溴甲烷、磷化铝、二硫化碳和硫酰氟等。在室温下使一种或几种药剂气化,混合在空气中,达到一定浓度时就会使害虫中毒身亡。

皮肤真菌感染的药物治疗及常用药物介绍

皮肤真菌感染的药物治疗及常用药物介绍皮肤真菌感染可分为浅部及深部二大类。浅部真菌病主要包括皮肤癣菌病如手癣、足癣、体癣、股癣、甲癣及头癣等,还有念珠菌病和花斑糠疹等,临床很常见。深部真菌病主要是皮下真菌病如孢子丝菌病、着色芽生菌病等,较为少见。 绝大多数限局性浅表的真菌感染都可使用外用抗真菌制剂治疗。这类外用药物较多,常用的有咪唑类药物如咪康唑、联苯苄唑、益康唑、酮康唑和克霉唑等。丙烯胺类药物如特比萘芬、萘替芬等,还有吗啉类阿莫罗芬和环吡酮胺等。水杨酸、苯甲酸、十一烯酸、冰醋酸等兼有角质溶解和抑真菌作用,也常用于治疗。剂型有乳膏、软膏、散剂、凝胶剂、溶液剂等(关于制型的选择)。 为了防止复发,治疗在感染症状消失后需再维持1~2周。为了减轻炎症反应,抗真菌外用制剂可与糖皮质激素配合成复合制剂,如益康唑曲安奈德软膏,复方酮康唑软膏等,由于并用的是中效至强效激素,因此此类复方制剂不能用于皮肤薄嫩处,更不能长期使用,以免产生皮肤萎缩等不良反应。对于顽固、泛发或有免疫功能缺陷的病例,可选用系统抗真菌药物治疗。如伊曲康唑一日100mg,连续15日,或100~200mg/次,一日2次,连续7天。也可用特比萘芬250mg/日,1~2周。 头癣及其药物治疗 头癣(tinea capitis)是由皮肤癣菌感染头皮及毛发所致的疾病。根据致病菌种类和宿主反应性不同可分为黄癣、白癣、黑点癣以及脓癣。头癣应采取综合治疗,即口服药物,外用药物以及剃发消毒联合应用。各项措施需配合进行,不可偏废,以免造成治疗失败。 口服药物灰黄霉素为首选药,儿童一日15~20mg/kg口服,成人0.6~0.8g/日,分3次口服,连续服药3~4周。若对灰黄霉素过敏或治疗失败的病例,可采用伊曲康唑、特比萘芬或氟康唑口服。伊曲康唑成人一日100~200 mg,儿童一日3~5 mg/kg,,餐后立即服用,疗程4~6周。特比萘芬成人一日250mg,儿童体重小于20kg者,一日62.5mg,体重20~40kg,一日125mg,疗程4~6周。脓癣治疗除内服抗真菌药物外,急性期可短期口服小剂量糖皮质激素,如有细菌感染需加用抗菌药,注意切忌切开引流。服药结束后进行真菌镜检,如病发真菌镜检仍阳性,需延长疗程。以后每10~14天复查1次,连续3次阴性后方可认为治愈。外用5%~10%硫磺软膏或其他抗真菌外用制剂,搽遍整个头皮,一日2次,连续2 个月。

真菌克星

【产品特点】 1.喷剂剂型,使用方便。 2.不产生耐药性,可长期反复使用,无需更改真菌的治疗方案。 3.因本品高效无毒,可直接作用在皮肤表面,故不怕宠物舔食。 4.使用本品治疗过程中宠物不会出现厌食症等临床症状。 5.疗效迅速,对真菌的治疗可达到立竿见影的效果。 【药理作用】 Ketoconazole——本品属吡咯类抗真菌药。本品的作用机制主要为高度选择性干扰真菌的细胞色素P-450的活性,从而抑制真菌细胞膜上麦角固醇的生物合成。 Fipronil——非泼罗尼是苯基吡唑类杀虫剂,对GABA支配的氯化物代谢表现出强烈的阻碍作用,干扰氯离子在中枢神经系统突触前后膜之间的正常传递,引起体外寄生虫中枢神经系统紊乱,导致死亡;以胃毒作用为主,兼有触杀和一定的内吸作用。对螨虫亦有很好的治疗作用。 Florfenicol——是在八十年代后期成功研制的一种新的兽医专用氯霉素类的广谱抗菌药【功能主治】用于治疗宠物真菌感染引起的皮肤病,对继发性螨虫及细菌的混合感染亦有很好疗效 【临床应用】 1.对小孢子真菌,马拉色菌及各类真菌感染都有很好的抑制及治疗 效果。 2.真菌在传统治疗过程中易对药物产生耐药性,需不断更换不同的 抗菌药物。真菌克星解决了传统治疗疗程长,疗效差,换药频繁等 问题。在根本上解决了真菌治疗的最大难点——耐药性的问题。 3.传统治疗方法中大剂量使用如灰黄霉素等抗生素会导致宠物厌食 ,降低宠物机体的抵抗力,更易导致其它并发症的发生。使用真菌 克星宠物不会产生耐药性,而且可以配合其它药物同时治疗。 4.真菌克星对螨虫、真菌、细菌的混合性感染也有明显的治疗效果 5.本品作用迅速,起效快,药效持久。

(整理)抗真菌药联合应用的研究进展

摘要:随着致病真菌耐药的逐年上升,免疫抑制状态下严重真菌感染的增多,以及某些抗真菌药毒副作用大及选择范围小等原因,两种以上抗真菌药的联合应用是临床抗真菌治疗的发展方向之一。近年来抗真菌药联合应用进展较大,有很多联合用药已进入临床应用阶段。本文综述了不同种类抗真菌药联合应用的研究状况。 目前,抗真菌药主要有以下几类:(1)多烯类,如两性霉素B、制霉菌素等;(2)唑类,如氟康唑、伊曲康唑、酮康唑、伏立康唑(voriconazole)和泊沙康唑(posaconaz ole)等;(3)丙烯胺类,如特比萘芬、萘替芬等;(4)杂类,如核酸抑制剂5-氟胞嘧啶等;细胞壁抑制剂类,如尼可霉素Z、棘球白素等。从理论上讲,不同种类的抗真菌药有不同的作用机制和作用部位,联合应用可能有协同作用或相加作用,并可以减少单一用药的剂量及其毒副作用,缩短疗程,还可防止耐药的发生。现将近年来国外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多烯类与唑类合用 Louiee等先后通过体外实验发现两性霉素B 与氟康唑合用对白色念珠菌有拮抗作用。也有研究证实两性霉素B加咪康唑对光滑念珠菌有拮抗作用。Kontoyiannis等用E-te st方法证实伊曲康唑和两性霉素B对烟曲霉有拮抗作用。但Barchiesi等用棋盘微量稀释法发现,两性霉素B分别与伊曲康唑和氟康唑合用时对新生隐球菌主要表现为协同和相加作用,而且末发现有拮抗作用。 Louie等利用兔白色念珠菌感染模型发现两性霉素B与氟康唑合用表现为拮抗作用。随后又利用小鼠白色念珠菌感染模型发现两件霉素B和氟康唑对敏感株和中度耐药株的菌珠表现为拮抗作用,对氟康唑高度耐药的菌株则表现为相加作用。也有学者利用小鼠白色毛孢子菌感染模型发现两性霉素B与氟康唑合用有协同作用,可减少脏器菌荷量。Barchie si等在小鼠隐球菌病动物实验中也发现,两性霉素B和氟康唑合用可相互增强抗菌活性。

丝状真菌简介

丝状真菌简介 丝状真菌 - 概述 霉菌并不是一个生物分类学的名称,而是丝状真菌的通称,意即“发霉的真菌”。 丝状真菌的菌丝呈长管、分枝状,宽度2~10微米,可不断自前端生长并分枝,无横隔壁,具多个细胞核,并往往能形成分枝繁茂的菌丝体,但又不象蘑菇那样产生大型的子实体。在潮湿温暖的地方,很多物品上长出一些肉眼可见的绒毛状、絮状或蛛网状的菌落,那就是丝状真菌。丝状真菌常用孢子的颜色来称呼,如黑霉菌、红霉菌或青霉菌。 丝状真菌 - 菌落特征 A、形态较大,质地疏松,外观干燥,不透明,呈现或松或紧的形状。 B、菌落和培养基间的连接紧密,不易挑取,菌落正面与反面的颜色、构造,以及边缘与中心的颜色、构造常不一致。 C、菌丝有营养菌丝和气生菌丝的分化,而气生菌丝没有毛细管水,故它们的菌落必然与细菌或酵母菌的不同,较接近放线菌。 丝状真菌 - 菌丝 丝状真菌 构成丝状真菌营养体的基本单位是菌丝。菌丝是一种管状的细丝,把它放在显微镜下观察,很像一根透明胶管,它的直径一般为2~10微米,比细菌和放线菌的细胞约粗几倍到几十倍。菌丝可伸长并产

生分枝,许多分枝的菌丝相互交织在一起,就叫菌丝体。 类型 根据菌丝中是否存在隔膜,可把菌丝分成两种类型: 无隔膜菌丝:菌丝中无隔膜,整团菌丝体就是一个单细胞,其中含有多个细胞核。这是低等真菌(即鞭毛菌亚门和接合菌亚门中的霉菌)所具有的菌丝类型。 有隔膜菌丝:菌丝中有隔膜,被隔膜隔开的一段菌丝就是一个细胞,菌丝体由很多个细胞组成,每个细胞内有1个或多个细胞核。在隔膜上有1至多个小孔,使细胞之间的细胞质和营养物质可以相互沟通。这是高等真菌(即子囊菌亚门和半知菌亚门中的霉菌)所具有的菌丝类型。 菌丝变态 丝状真菌 为适应不同的环境条件和更有效地摄取营养满足生长发育的需要,许多丝状真菌的菌丝可以分化成一些特殊的形态和组织,这种特化的形态称为菌丝变态。 吸器:由专性寄生霉菌如锈菌、霜霉菌和白粉菌等产生的菌丝变态,它们是从菌丝上产生出来的旁枝,侵入细胞内分化成根状、指状、球状和佛手状等,用以吸收寄主细胞内的养料。 假根:根霉属霉菌的菌丝与营养基质接触处分化出的根状结构,有固着和吸收养料的功能。 菌网和菌环:某些捕食性霉菌的菌丝变态成环状或网状,用于捕捉

应用真菌

真菌是具有下列特征的一类生物: 1)具有固定的细胞核(真核),在分类学上独立成真菌界 2)有细胞壁,主要成分是几丁质; 3)无根、无茎、无叶;营养体简单,典型的营养体为菌丝和菌丝体; 4)营养方式异养型吸收式营养;(腐生和寄生),无光合色素; 5)产生有性或无性孢子进行繁殖。 在显微镜下,真菌子实体由一根根丝状物组成,单根丝状物称之为菌丝(Hypha); 菌丝沿着它的长度的任何一点都能发生分枝,许多菌丝相互交织而成的菌丝集团称为菌丝体(mycelium)。 真菌菌丝根据有无隔膜可分为无隔菌丝和有隔菌丝。 无隔菌丝(non septate hyphae)营养菌丝体无横隔膜,菌丝前后贯通,多核,因此常称为多核单细胞,实际上是无隔的多核体。生长过程中只有核分裂而无细胞分裂。 菌丝前端生长旺盛,其中充满原生质,而在菌丝后端,其中往往含有大的液泡。最后,老的部分成为死的空泡。低等真菌的菌丝 有隔菌丝(septate hyphae) 菌丝内有横隔膜,将菌丝隔成多个长圆筒型的小细胞。高等真菌的菌丝,如子囊菌、担子菌、半知菌的菌丝体由有隔菌丝构成。 隔膜是环状生长形成 真菌隔膜的几种不同类型:(1)无孔型:隔膜没有孔口,这种无孔型的隔膜是接合菌的典型隔膜。 (2)单孔型:隔膜中央有一个较大的孔口,这种单孔型的隔膜是子囊菌、半知菌菌丝的典型隔膜。 (3)多孔型:隔膜上有多个小孔,如白地霉、镰刀菌等。 (4)桶孔型:这种隔膜有一中心孔,但孔的边缘膨大而使中心孔呈瑟琶状,两面覆盖一层弧形的膜,称为桶孔覆垫(parenthesome),是由内质网转化形成的。 隔膜孔的作用在正常状态时可允许细胞质及某些细胞器通过,当受伤死亡或形成特殊结构时,这些孔口被阻塞变成全封闭隔膜 真菌的菌丝体为了适应某些特殊功能,产生一些特殊变态类型。 1. 吸器(Haustorium): 专性寄生菌的菌丝长出的,伸入寄主细胞内高效吸收营养的小 突起,叫吸器。有球状、指状、掌状和丝状等类型。 2. 附着胞(appressorium):真菌孢子萌发形成的芽管或菌丝顶端的膨大部分,功能 是牢固地附着在寄主体表,其下方产生侵入钉穿透寄主植物的角质层和表层细胞壁。。 3.假根(Rhizoid):有些真菌的菌丝体长出的根状菌丝,可以深入基质内吸取养分并固着菌体。如根霉、芽枝霉等。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