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语文小学五年级下册第一组《丝绸之路》教学设计教案

语文小学五年级下册第一组《丝绸之路》教学设计教案

语文小学五年级下册第一组《丝绸之路》教学设计教案
语文小学五年级下册第一组《丝绸之路》教学设计教案

(此文档为word格式,下载后您可任意编辑修改!)

人教新课标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第一组2《丝绸之路》教学设计

2 丝绸之路

教材简析

《丝绸之路》是走进西部系列教材中的另一篇文章,这篇课文以独特的视角,生动描绘了两千多年前中国与安息古国交流的一幕,再现了西部灿烂辉煌的历史文化,说明了丝绸之路不仅是古代亚欧互通有无的商贸大道,还是促进亚欧各国和中国往来的、沟通西方文化的友谊之路。体现了丝绸之路在中西方国家的经济、贸易、文化的伟大的历史意义。

整篇文章结构清晰,语言生动,叙述情节具体,容易激起读者对西部繁荣历史的遐想。作者首先描写了矗立在陕西西安市的“丝绸之路”巨型石雕,然后由群雕遐想到两千多年前的情形,由点及面由情入理,然后重点描写了汉代张骞的副使与安息国将军在边境上互赠礼品的场面。展现了两国不同的礼节、文化及经济发展。

在教学这篇课文时,一是让学生了解丝绸之路对历史上东西方国家政治、经济、文化交流和增进各国人民间友谊所作的重大贡献;二是了解课文主要内容,体会文章的叙述顺序和表达特点。三是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提高独立阅读课文的能力。

设计理念:

这是一篇自学文章,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主,突出自主学习的独立性,是独立阅读文章所要达到的训练目的,教师要给学生提供自主学习的平台,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收集资料,一方面提高学生的查阅课外资料的本领,另一方面,也锻炼学生的动手整理能力。本节课的教学,应该在大量的交流材料中展开,学生可在材料的交流中,初步了解丝绸之路,由抽象变具体,在通过对文章的理解,进一步完成学习内容。

本文语言生动,史实与想象互相印证,叙述与明理相得益彰,要结合课文适时指导朗读。搭建资料平台,创设自主空间,感悟文章所写,激发热爱之情,可以作为本课的教学设计线索。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独立阅读课文,了解主要内容,体会丝绸之路的重大作用和作者的表达方法,激发了解丝绸之路和西部历史的兴趣。

教学难点

1、学习过渡段以及文章前后呼应的写作手法。

2、激发学生热爱西部的思想感情。

教学准备

1、教师准备《张骞与丝绸之路》资料。

2、学生搜集有关张骞出使西域的资料。

教学时数 1

教学目标:

1、认识9个生字。读读记记“矗立、戎装、守侯、鸵鸟、匕首、贸易、芝麻”等词语。

2、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抓住主要内容,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了解西部的灿烂历史,体会丝绸之路的重要作用。

3、激发学生了解西部历史的兴趣,交流有关丝绸之路的故事。

教学过程:

一、交流资料,引入新课。

1 课前同学们都收集了有关张骞出使西域的资料。你们知道了有关丝绸之路的哪些知识?请拿出来我们做以交流。

(1)小组交流,教师巡视指导。

(2)全班交流,各组互相补充,教师随机给予评价,并对认真搜集资料的学生给予鼓励。

教师出示课前准备的张骞与丝绸之路的资料,使学生了解这是联系欧亚两洲的一条交通大道。

2 这篇文章的题目《丝绸之路》,那么看了这个文题,你能提出哪些问题呢?

预测:

﹙1﹚什么是丝绸之路?

﹙2﹚那是一条怎样的路?

﹙3﹚围绕丝绸之路发生过哪些故事?

………

【课外与课内结合,小组合作交流,自主提出问题。这些都体现了新课程的要求。】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我想,此时同学们一定迫不及待的想要到丝绸之路上看看,好,现在我们就一同进入课文之中。

(教师出示课前准备的张骞与丝绸之路的资料,使学生了解这是联系欧亚两洲的一条交通大道,这为学生理解课文内容,提供感性的认识。引起学生学习的兴趣。)

1、自读课文。要求: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课文。遇到不认识的字,自己用学过的方法解决。

2、读后交流:读了课文,你都知道了些什么?

(作者先描写了陕西西安市的巨型浮雕,然后阐明丝绸之路的历史意义,最后遐想不同两国互赠礼品的友好场面)。

三、感悟课文,积累语言。

学习第1、2自然段:

1、学生默读课文第1、2自然段,思考:你从这两个自然段中知道了什么?体会到什么?

2、全班交流。教师指导学生明确以下问题:

(1)中国的丝绸在国外有很高的知名度;

(2)外国人把中国称之为“丝绸之国”;

3)从“目瞪口呆”、“赞不绝口”等人们的神态表情中能体会到中国的丝绸是多么的绚丽夺目,使人惊讶、赞叹……

(使同学们知道我国被外国人称为“丝绸之国”,中国丝绸再外国享有很高的知名度。

学习3―7自然段:

1、默读课文3―7自然段并思考以下问题:张骞在开辟丝绸之路的过程中遇到了哪些困难?你从哪儿能体会到?

2、学生小组内交流,教师巡视。

3、全班交流。根据学生交流情况随机指导朗读,并且让学生明确以下内容:

(1)从“交通不便,没有公路,没有汽车和飞机……”能看出张骞开辟丝绸之路困难重重;

(2)从“日夜兼程”能体会出张骞为开辟丝绸之路不辞辛劳;

(3)从“他耐心地、不露声色地等待着、准备着”,“忍受着炎热和干渴的煎熬……”,“历尽千难万险,出使西域十三年”等语句中,体会到张骞开辟丝绸之路的坚定信念以及他的深深的爱国情怀。

(4)从“张骞向汉武帝介绍了西域各国的方位、人口、兵力、风俗、物产、相互关系以及对汉朝的态度”中我们能感受到张骞此行虽历尽艰辛,却也收获颇丰。

[通过这一部分的教学,要让学生感受到张骞为开辟丝绸之路所付出的艰辛,感受丝绸之路的历史意义]

4、指导学生认识过渡段并体会过渡段的作用。

(1)自读第四自然段思考:这一自然段的前三句话和哪一自然段的意思联系紧密?

(2)全班交流:和第三自然段意思联系的紧密。第三自然段最后一句话是疑问句“中国丝绸究竟是怎样运到欧洲去的呢?”第四自然段前三句话回答并解释了这个问题。

(3)设计提问:第四自然段最后一句话讲了什么?和下面几个自然段有什么关系?

(4)全班交流:最后一句话点出张骞为开辟丝绸之路献出了毕生的精力,后面几个自然段则讲了开辟的过程。

(第四自然段巧妙地把开辟丝绸之路的意义和开辟丝绸之路的过程衔接起来,即前半部分讲的是上面一个自然段的内容,后半部分则和下面自然段的内容有关,我们把这样的自然段称之为“过渡段”。)(5)齐读3―5自然段,体会过渡段的作用。

学习第8自然段:

1、默读第八自然段并思考:丝绸之路的作用是什么?请用――画下来。

2、全班交流:丝绸之路的作用――成为促进亚欧交流和人类文发展的纽带。

3、齐读这一自然段,再次明确丝绸之路的作用。

四师生总结,明确文章主旨

同学们,通过学习课文我们知道了,是张骞这位汉代伟大的探险家、外交家,用他毕生的精力,经历了千辛万苦,打通了丝绸之路。

丝绸之路不仅是一条商路,使中国和中、西亚各国在经济贸易方面有所往来;它更是一座友谊的桥梁,使中、西亚各国人民对我国的风俗、物产等方面有了更深的了解。它是中国的骄傲。

五品读文章,置留作业,激起热爱西部之情。

丝绸之路给我国的经济带来许多好处,也是中国人的骄傲,回家问问爸爸、妈妈,他们对丝绸之路了解多少,把他们不知道的讲一讲,他们会夸奖你的。

练习设计:

1请你仿写文中这样的词语。

如栩栩如生、()、()、()、()

()、()、()、()、()。

2 望着这座雕像,我仿佛看到了当年丝绸之路上,商旅不绝的景象,仿佛听到了大漠中的悠悠驼铃声。

﹙1﹚画出句子中的有关联想的内容。用————标出。

摹写句子:

﹙2﹚望着高高的五星红旗,我仿佛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

4 如果你是导游,你能介绍一下你所了解的丝绸之路吗?现在你就带着小朋友走向世界各地,向它们介绍一下。把你的导游词写下来。

教学建议:

1导入新课时,可以在世界版图上画出丝绸之路所经路线路线,让学生了解当时有一条横贯中亚、联系欧亚两洲的交通大道。他对一些国家之间的政治、经济和文化起了重大作用。介绍这些资料的目的是使丝绸之路学生对丝绸之路有一个感性的认识。

2本文为略读文章,应以学生自读自悟为主,让学生结合自学提示,了解课文内容,在感悟的基础上进行交流。教学时可以从文题入手,也可以从文章的主要内容入手,学生可以自行提出一些问题,然后教师借机引导并组织学生进行讨论,在交流中深入体会文章内容。

3本文语言生动,史实与想象互相印证,叙述与明理相得益彰,要结合课文适时指导朗读。通过感情朗读感受文章语言的特点,感受丝绸之路的历史作用,感受场景描写的具体可感,感受文章四字词语的清新自然。

资料补充

张骞与丝绸之路

在古城西安玉祥门外的大庆路上,有一座大型雕塑群:西域人与汉人带着满载丝绸的骆驼商队,正缓缓西行。这是对张骞开辟丝绸之路,建立丰功伟绩的纪念和歌颂。

公元前1世纪,罗马共和国首脑人物凯撒穿着一件丝绸长袍到剧院看演出。谁料,他比演员更引人注目,满剧场的人都把眼光盯在这件从来未见过的丝袍上。当大家知道这是中国生产的丝织品后,又是高兴,又是羡慕。此后,身着中国丝绸锦绣,成了罗马上层人物高贵和权力的象征。中国的丝织品是怎样到了欧洲的?这要从张骞出使西域说起(汉代西域指今日河西走廊以西的天山南北及巴尔喀什湖地区)。

张骞(公元前?--前114年),陕西汉中成固(今城固)人,西汉杰出的外交家,“丝绸之路”的开拓者。公元前138年到119年,张骞奉汉武帝之命,两通西域,开辟了我国和西方的国际陆路交通道路,从此,一条从长安出发,经河西走廊和今新疆境内,到达中亚、西亚、甚至欧洲的“丝绸之路”也正式开通。通过这条横贯亚洲大陆古代东西贸易通道,从公元前2世纪到9世纪以丝绸为主的中外贸易往来非常频繁,促进了东西方的文化交流和沿途各地的经济繁荣,特别是对中国蚕桑丝绸技术的西传起了巨大作用。19世纪末,德国地理学家希特霍芬首先使用了“丝绸之路”这一名称。后来在这条通道上陆续出土了中国汉唐各朝的大量丝织品和其它文物。

小学五年级人教版语文下册全册完整教案-教案教学设计

小学五年级人教版语文下册全册完整教 案教案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描写的故事,体会课文中的老汉在生死关头,舍己为人的高尚品质。 2、理解描写老汉在关键时刻的动作、神态、语言的句子,感受一个老共产党员的光辉形象。 2、认识本课6个生字,了解和领悟课文在表达上的特点。 第一课时 一、以“桥”引入,初步感知 1、谈话引入课题。 我们在四年级学习过一篇课文《跨越海峡的生命桥》,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课文是《桥》,也是一座生命桥。出示课题——《桥》。 2、自学课文,要求: (1)自由读课文,学习生字新词。 (2)想一想:课文写了怎么样一件事?尝试用自己的话说一说。 深夜,当洪水袭来时,老村支书记冒着生命危险,不存私念地指挥一百多号人有秩序地过桥,最后自己和儿子却被 1 / 16

洪水卷走了。 二、再读课文,感受“感动” 1、自由读课文,在课文中找出描写洪水的凶猛的句子? 2、交流: (1)出示句子进行对比: ◇黎明的时候,雨突然大了。像泼。像倒。山洪咆哮着,像一群受惊的野马,从山谷里狂奔而来,势不可挡。 ◇黎明的时候,雨突然大了。山洪咆哮着,从山谷里狂 奔而来,势不可挡。 哪句话写得好?为什么? (2)理解:“咆哮”是什么意思?山洪是怎么咆哮的?理解“势不可挡” (3)知道学生读出洪水的凶猛。 (4)还有哪些句子写出了洪水的凶猛?找出来说一说,读一读。(随机理解词语:跳舞、狞笑) 3、过渡:当洪水袭来时,村庄惊醒了。人们翻身下床,却一脚踏在水里。惊慌失措的人们你拥我挤地逃跑,寻找生路?他们找到了吗?(找到了,北面那座窄窄的木桥。)这 是一座普通的桥吗?不,这不是一座普通的桥,因为它窄窄 的身躯上将承载一百多号人的生命,整个村庄的生命啊!于是,急于求生的人们跌跌撞撞地向那木桥拥去…… 4、讨论:如果,大家就这样乱七八糟、毫无秩序地拥 2 / 16

丝绸之路教学设计_教案教学设计

丝绸之路教学设计 本文是关于丝绸之路教学设计,仅供参考,希望对您有所帮助,感谢阅读。 人教版第十册语文第二课《丝绸之路》教学设计 2、丝绸之路 设计理念: 这是一篇自学文章,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主,突出自主学习的独立性,是独立阅读文章所要达到的训练目的,教师要给学生提供自主学习的平台,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收集资料,一方面提高学生的查阅课外资料的本领,另一方面,也锻炼学生的动手整理能力。本节课的教学,应该在大量的交流材料中展开,学生可在材料的交流中,初步了解丝绸之路,由抽象变具体,在通过对文章的理解,进一步完成学习内容。 本文语言生动,史实与想象互相印证,叙述与明理相得益彰,要结合课文适时指导朗读。搭建资料平台,创设自主空间,感悟文章所写,激发热爱之情,可以作为本课的教学设计线索。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独立阅读课文,了解主要内容,体会丝绸之路的重大作用和作者的表达方法,激发了解丝绸之路和西部历史的兴趣。 教学难点 1、学习过渡段以及文章前后呼应的写作手法。 2、激发学生热爱西部的思想感情。 教学准备 1、教师准备《张骞与丝绸之路》资料。 2、学生搜集有关张骞出使西域的资料。 教学时数1 教学目标: 1、认识9个生字。读读记记“矗立、戎装、守侯、鸵鸟、匕首、贸易、芝麻”等词语。 2、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抓住主要内容,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了解西部的灿

烂历史,体会丝绸之路的重要作用。 3、激发学生了解西部历史的兴趣,交流有关丝绸之路的故事。 教学过程: 一、交流资料,引入新课。 1课前同学们都收集了有关张骞出使西域的资料。你们知道了有关丝绸之路的哪些知识?请拿出来我们做以交流。 (1)小组交流,教师巡视指导。 (2)全班交流,各组互相补充,教师随机给予评价,并对认真搜集资料的学生给予鼓励。 教师出示课前准备的张骞与丝绸之路的资料,使学生了解这是联系欧亚两洲的一条交通大道。 2这篇文章的题目《丝绸之路》,那么看了这个文题,你能提出哪些问题呢? 预测: ﹙1﹚什么是丝绸之路? ﹙2﹚那是一条怎样的路? ﹙3﹚围绕丝绸之路发生过哪些故事? ……… 【课外与课内结合,小组合作交流,自主提出问题。这些都体现了新课程的要求。】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我想,此时同学们一定迫不及待的想要到丝绸之路上看看,好,现在我们就一同进入课文之中。 (教师出示课前准备的张骞与丝绸之路的资料,使学生了解这是联系欧亚两洲的一条交通大道,这为学生理解课文内容,提供感性的认识。引起学生学习的兴趣。) 1、自读课文。要求: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课文。遇到不认识的字,自己用学过的方法解决。 2、读后交流:读了课文,你都知道了些什么? (作者先描写了陕西西安市的巨型浮雕,然后阐明丝绸之路的历史意义,最

部编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下册全册教案

各科教案类文档,如需要请下载。希望能帮助到你们! 部编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下册全册教案 1草原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汉蒙情深、民族团结的思想感情,激发学生热爱草原、热爱草原人民的感情。 2.学习本课生字、新词,着重理解书后读读写写中的词语。练习用关联词语造句。 3.领会课文中对事物静态和动态的描写。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1自然段。 教学重点、难点: 1.通过语言文字展开想象,在脑海中再现课文所描写的生活情景。2.具体体会课文中的静态、动态描写。 教学时间:三课时 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一、教学目标: (一)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二)学习生字、新词,着重理解课后读读写写的词语。 (三)弄清课文记叙顺序,给课文分段。 二、教学重点、难点: (一)学习生字、新词,着重理解课后读读写写的词语。

(二)弄清课文记叙顺序,讨论如何给课文分段。 三、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启发谈话。 在我国内蒙古、新疆等地有辽阔的草原。作家老舍访问内蒙时,身临其境,处在草原这一特定环境之中,油然产生了特殊的感情,目睹了蒙族人民待人接物的风俗习惯,又感受到了民族团结的深厚情意。作者把这些内容都活灵活现地写下来了。 我们学习的这组课文读写训练的重点是:事物的静态和动态。我们前面学的《鸟的天堂》和今天要学习的课文《草原》都是本组课文的示范文。学习著名作家老舍先生的这篇访问记,不仅要理解课文内容。而且要认真学习作者是如何根据自己的观察和感受对事物进行静态和动态的描写的,使我们读后觉得又具体又生动。 (二)学生听录音,了解主要内容。 学生听配乐朗读录音,想象一下: 1.草原的景色是怎样的? 2.草原人民是怎样待客的? (三)学生自学生字、新词。 (四)检查自学情况。 1.教师出示下面生字、新词:“渲染、勾勒、迂回、鄂温克、天涯”,先正音、正形、再讲词义。 (渲染:中国画的一种画法。用水墨或淡的色彩湿润物象,使它分出阴阳向背。以加强艺术效果,引申为文学创作中通过对环境、景物或人物行为、心理描写来突出形象的一种手法。勾勒:是绘画时用线条勾出的

人教版五年级下册语文教学设计完整版

人教版五年级下册语文教学设计完整版 第一单元 1.草原 教材分析 本文是“语言大师”老舍先生笔下的一篇文质兼美的散文,字里行间浸润着浓郁的草原风情:那一碧千里的草原风光,那马上迎客、把酒联欢、依依话别的动人情景,那纯朴、热情的蒙古族同胞,都令人难以忘怀。文章语言优美,富有形象感和画面感,因此在教学中要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可以结合生活体验,边想象画面,让学生在读中品味作者语言的精妙,感爱作者对草原的热爱之情。 教学目标 1.通过自主学习,认识4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通过看注释、联系上下文等方法,理解“渲染、勾勒、翠色欲流、陈巴尔虎旗、迂回、群马疾驰、襟飘带舞”等词的意思。 2.熟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能联系上下文,体会优美的语言和含义深刻的句子。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读出景的美,情的深,并背诵一、二自然段。

4.体会蒙汉情深的真挚感情,激发学生热爱草原,热爱草原人民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 通过品读,体会句子中包含的深刻含义,感受作都对草原的热爱之情。 教学难点 理解“蒙汉深情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 教学时间 2课时 第一课时 一、单元导读 1.同学们,课前先请大家欣赏一组图片:雪山,高原,草原,戈壁 2.看到同学们为这些美丽的风光而赞叹,是啊,这就是西部,祖国版图上神奇的土地!西部,世界历史上沟通东西方文明的桥梁!如今,西部大开发

的号角已经吹响,在建设者辛勤汗水的浇灌下,西部又焕发出勃勃生机!课本第一单元的单元主题就是走进西部,让我们打开书,快速浏览第一单元课文,书上都向我们介绍了哪些西部的景和物呢。(一望无垠的草原,古朴典雅的丝绸之路,高大挺拔的白杨,跨跃世界屋脊的青藏铁路) 3.学习要求:同学们,阅读本组课文,要把握主要内容,还要联系上下文,体会优美的语言和含义深刻的句子,想想这样写有什么好处。如果有不懂的问题,提出来和老师同学讨论。 4.现在,就让我们随着课文,走进西部,去亲近这片充满希望的土地。二.揭题 1.今天,我们首先要去领略那一望无垠的大草原。(板书:草原) 2.同学们,在你们的心目中,对于草原有哪些印象呢? 3.这篇课文的作者是“老舍”,在他的眼中,草原又是一番怎样的画面呢?让我们走进课文,去感受老舍笔下的草原。 三、初读课文,理清文脉。 1.读通课文,检查字词 一碧千里无边的绿毯绿色渲染墨线勾勒翠色欲流忽飞忽落

【教科版】五年级下册语文教案 (全册)教学设计

教学进度计划表 教学进度计划表

课程标准

(一)识字与写字 1.有较强的独立识字能力.累计常用汉字3000个, 其中2500个左右会写. 2.硬笔书写楷书, 行款整齐, 有一定的速度. 3.能用毛笔书写楷书, 在书写中体会汉字的美感. (二)阅读 1.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默读有一定的速度, 默读一般读物每分钟不少于300字. 3.能借助词典阅读, 理解词语在语言环境中的恰当意义, 辨别词语的感情色彩. 4.联系上下文和自己的积累, 推想课文中有关词句的内涵, 体会其表达效果. 5.在阅读中揣摩文章的表达顺序, 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初步领悟文章基本的表达方法.在交流和讨论中, 敢于提出自己的看法, 作出自己的判断. 6.阅读说明性文章, 能抓住要点, 了解文章的基本说明方法. 7.阅读叙事性作品, 了解事件梗概, 简单描述自己印象最深的场景、人物、细节, 说出自己的喜欢、憎恶、崇敬、向往、同情等感受.阅读诗歌, 大体把握诗意, 想象诗歌描述的情境, 体会诗人的情感.受到优秀作品的感染和激励, 向往和追求美好的理想. 8.学习浏览, 扩大知识面, 根据需要搜集信息. 9.在理解课文的过程中, 体会顿号与逗号、分号与句号的不同用法. 10.诵读优秀诗文, 注意通过诗文的声调、节奏等体味作品的内容和情感.背诵优秀诗文60篇(段). 11.利用图书馆、网络等信息渠道尝试进行探究性阅读.扩展自己的阅读面, 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100万字. (三)习作 1.懂得写作是为了自我表达和与人交流. 2.养成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 有意识地丰富自己的见闻, 珍视个人的独特感受, 积累习作素材. 3.能写简单的纪实作文和想象作文, 内容具体, 感情真实.能根据习作内容表达的需要, 分段表述. 4.学写读书笔记和常见应用文. 5.能根据表达需要, 使用常用的标点符号. 6.修改自己的习作, 并主动与他人交换修改, 做到语句通顺行款正确, 书写规范、整洁. 7.课内习作每学年16次左右.40分钟能完成不少于400字的习作. (四)口语实际 1.与人交流能尊重、理解对方. 2.乐于参与讨论, 敢于发表自己的意见. 3.听他人说话认真耐心, 能抓住要点, 并能简要转述. 4.表达要有条理, 语气、语调适当. 5.能根据交流的对象和场合, 稍作准备, 做简单的发言. 6.在交际中注意语言美, 抵制不文明的语言. (五)综合性学习 1.为解决与学习和生活相关的问题, 利用图书馆、网络等信息渠道获取资料, 尝试写简单的研究报告. 2.策划简单的校园活动和社会活动, 对所策划的主题进行讨论和分析, 学写活动计划和活动总结. 3.对自己身边的、大家共同关注的问题, 或电视、电影中的故事和形象, 组织讨论、专题演讲, 学习辨别是非善恶. 4.初步了解查找资料、运用资料的基本方法. 第一单元 1 最后的常春藤叶

丝绸之路优秀教案

丝绸之路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抓住关键词,通过朗读、联系上下文、查找资料等方法理解,学会用准确、简介的词语进行概括,批注感受。 2、通过朗读、批注,让学生感悟人物形象。 教学设计: 一、引入 1、这节课让我们继续踏上丝绸之路,沿着先人的足迹去感受两千多年前的故事。齐读课题。 2、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丝绸之路在开辟前是什么样的?男生齐读相关段落。那么开辟之后的丝绸之路又是一番怎样的景象呢?女生读出相关段落。 好一派“来往络绎商不断”的繁华景象。这样一条路是谁开辟的呢?今天这节课就让我们走进丝绸之路的开辟者——张骞。(板书) 二、分析张骞 1、文章中有一个句子赞美张骞的壮举,快速浏览课文,找到句子用波浪线勾出来。 一起来读读这个句子(课件出示)“为了开辟这条道路,汉代伟大的探险家、外交家张骞献出了毕生的精力。” 读了这个评价,你有什么问题? 随机板书:伟大、毕生开辟 2、自读思考: 为什么说张骞是古代伟大的探险家、外交家,为了开辟丝绸之路

献出了毕生精力。带着问题,自读课文,勾画出相关的语句,批注自己的看法。 三、交流(学生说到哪里相机点出该自然段) 1、五自然段 日夜兼程是什么意思?板书学生概括的词语。 在这段中,你还可以从哪些地方体会到张骞的XXXX(根据学生概括的词)? 在日夜兼程赶路中,他们还会遇到哪些困难? 如果说到匈奴骑兵,出示图片,这就是匈奴骑兵,感觉如何。 遇到剽悍的匈奴骑兵,张骞一行人是怎么做的?不敢正面抗击,而是躲,是应该他们胆小懦弱吗?你说?你认为呢?你是怎么想的?作为一个伟大的探险家、外交家,这样的xxxx(根据学生概括的词)是必不可少的。(板书) (根据学生概括的词)概括得真好,让我们把体会融入到我们的朗读当中,齐读这段文字。 2、六自然段 张骞耐心地等待了多久,读(点PPT) 在这十一年里,张骞不露声色地准备着什么?读(点PPT) 张骞打算在这里安居乐业了吗? 你感受到了一个怎样的张骞,请用一个词概括批注下来。 3、七自然段 这是张骞走过的地方,张骞还走过了什么地方。荒原、沙漠戈壁、帕米尔高原,这些张骞走过地方对于我们来说都很陌生,通过预习查

《丝绸之路》教学设计3

《丝绸之路》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了解我国古代丝路的线路、交流的内容,及其在古代经济、文化交流中所起的巨大作用;对照古代丝路,了解当代亚欧大陆桥在各国交流中的优势。 2.过程与方法:通过读图,能够分析出图中包含的信息,并能将书本中的信息转化到图上;通过对古代丝路和现代亚欧大陆桥的学习,逐步具备对比分析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感受丝路的美丽风光,培养热爱祖国的情感;感受中国古代文化的博大精深,树立强烈的民族自豪感。 教学重难点 了解丝绸之路的价值及意义。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今天上课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样好东西,想和同学们一起分享一下。(西游记视频展示)。刚才的镜头大家都很熟悉,对,是《西游记》。会唱的同学一起唱,不会唱的同学一起把拍子打起来!唐僧“西天取经上大路”,“大路”指的是什么路呢?(丝绸之路)。这就是我们今天学习的主题──丝绸之路,那么今天的丝绸之路是怎么样的呢?我们先来领略一番丝路的风光。在欣赏的同时,想想丝路风光留给你什么样的感受?(美,西域风情,荒漠……)是啊!到处是沙漠,戈壁,但昔日这儿却延伸着一条繁华的丝绸之路。这么具有西域风情,沙漠风情的丝绸之路是由谁来开辟的呢? 二、丝绸之路的开辟 【问题】如此具有西域风情的丝绸之路是由谁开辟的呢?(汉,张骞) 汉代,张骞两次出使西域(幻灯)。他告别当时的汉武帝,一路西行,出使西域。现在就让驼铃声带领我们重温这段历史吧!(录像)正是有张骞这样的先行者,才开通了历史上著名的丝绸之路。这条丝路的线路到底是怎么样的呢?同学们请看地图。 三、丝绸之路的线路 (幻灯)这是一张丝绸之路的线路图,请找到丝路的起点。 【问题一】丝绸之路的起点在什么地方?(长安) 长安,也就是现在的西安,是当时汉朝的都城,就像今天我们的首都北京。当时各地丝绸和其他的商品集中在长安以后,组成商队,穿过河西走廊,到达敦煌。之后分南北两路,北路从玉门关出发(春风不度玉门关),经过西域、中亚,到达西亚和欧洲;南路从阳关出发(西出阳关无故人),同样经过西域、中亚,到达罗马和阿拉伯国家,再到欧洲;南路的另一路则是到达印度。《西游记》中唐僧西天取经走的就是南道中的这条道路。

五年级下册语文教案

五年级下册语文教案 五年级语文老师在教学时,可引导学生准确把握每一段话的主要内容。X为五年级语文老师整理了教学设计,希望大家有所收获! 1 教学目标 1.认识8个生字,读读记记“悠闲、松弛、尴尬、气氛、感染、笨重、熟视无睹、彬彬有礼、冲锋陷阵、翩翩起舞、摇头晃脑”等词语。 2.了解泰国的独特风情与文化,感受人与动物和谐相处的美好。 3.领悟课文的表达方法。 教学重点 1.了解人与大象的亲密关系。 2.比较本文与的写法上的异同,领悟课文的表达方法。 教学时间 一课时 教学准备 搜集有关泰国风情的文字资料、图片等。 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入:上节课我们游览了威尼斯的奇特小艇,

今天我们要去美丽的泰国游玩。泰国是亚洲重要的旅游国家之一,迷人的热带风情以及独具特色的佛教文化是吸引游客的重要原因。泰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佛教国家,这个被称为“白象王国”的美丽国度,拥有独特的文化传统和民族风俗,泰国别称“佛之国”“黄袍佛国”“大象之邦”,首都是曼谷。 (二)大家在课后收集到有关泰国的资料,小组交流,小组派生汇报。 (三)学习课文,我们要扫清文字的障碍,提示以下读音: 1.“驰”(chí)和“绅”(shēn)的声母是翘舌音,不要读成平舌音;“摩”(mó)不要读成一声;“彬”(bīn)的韵母不要读成后鼻音;“氛”(fēn)不要读成四声;“尴尬”(gān g à) 2.词句解析。 熟视无睹:指对客观事物不关心,虽然经常看见,却跟没看见一样。 以一当十,以一抵百:原形容军队勇敢善战。文中指一头大象抵得上十个人、一百个人,为泰国人做工服役作用巨大。 驯服:使顺服。 按摩:用手(文中指大象用脚或鼻子)在人身上推、按、捏、揉等,以促进血液循环,增加皮肤抵抗力,调整神经功

人教版音乐八年级上册《丝绸之路》教案

309教育网https://www.wendangku.net/doc/17281640.html, 309教育资源库https://www.wendangku.net/doc/17281640.html, 《丝绸之路》 教学目标 1. 通过欣赏《丝绸之路》,进一步感受现代电子音乐的魅力。 2. 扩大艺术视野,加深对电子音乐的了解,学习客观而全面地看待不同的音乐现象。 教学重、难点 引导学生分析电声乐队表现音乐的方法。 教材分析 《丝绸之路》是喜多郎的代表作之一。1980年,他担任了《丝绸之路》的音乐制作,日本最具影响的公共传媒机构NHK使用他的歌曲原声带作为纪录片系列“丝绸之路”的主题曲,受到广泛喜爱,也使他的国际知名度不断增加。乐曲采用合成器演奏,声音色彩、层次丰富,具有乐队般的音响效果。作品富于浓厚的中国情调,同时又具备强烈的现代气息。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师:我们上节课学习了常用的电声乐器和电声乐队的组成形式,哪位同学能把这些知识帮助大家复习一下? 二、《丝绸之路》 1. 播放《丝绸之路》一个完整乐段,思考:主旋律选用了什么音色,是属于哪个国家的音乐? 生:不很确定,有点像箫,中国的。 师:这首乐曲的名字叫《丝绸之路》,是日本著名音乐人喜多郎先生为纪录片系列“丝绸之路”创作的主题曲,哪位同学们可以为我们讲讲中国古代的丝绸之路吗? 2. 师:在古代的丝绸之路上,人们历经艰难险阻……曲作者选用了一些特殊的音效来表现它们。乐曲共演奏了3次,请同学们找出它们的不同之处,你认为这些特殊的音响效果表现了什么? 完整播放音乐《丝绸之路》。 生:驼铃的声音,风的声音,第一次主题演奏两次,第二次与第三次都演奏一次,第一次后半部分的伴奏有颠簸的感觉,第三次渐弱结束…… 师:曲作者用合成器模仿沙漠里的驼铃、风声等自然界音色加入乐曲中,又选用具有中国特色民间乐器的音色作为主旋律的演奏,更有来自合成器、电吉他等营造出来的一种能够把听众带回古代、飘渺的伴奏衬托,使这首现代音乐作品带有浓厚的中国情调。 三、课堂小结

七年级历史下册丝绸之路教案新人教版

丝绸之路教案 一教材分析: (一)教材地位:汉朝在中国历史上发兵征讨匈奴,开拓四夷,声威远播,是一个重要的朝代。汉朝时期对外交往奠定了古代中外文明往来的基础,张骞通西域和丝绸之路是不同文明之间沟通的具体体现。本课是初中历史第一次提到中外关系,对以后同类问题的教学具有示范作用。 (二)教学目标: 1 知识与能力: 了解张骞两次出使西域的有关史实,认识张骞在西汉民族交往中的作用,了解西域都护设置的有关史实;熟悉丝绸之路示意图,知道丝绸之路;培养学生识读历史地图的基本技能,认识丝绸之路在中西经济、文化交流中的作用。 2 过程与方法: 设置问题,让学生在教材中寻找答案以解决问题;利用多媒体课件提供地图等材料,使学生更直观、更形象的分析问题;利用角色扮演的模式,让学生重温历史事件。 3 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分析张骞两次出使西域的影响,使学生认识到少数民族和边疆地区在我国经济文化发展中的重要地位和贡献,认识到开发边疆的重要意义;通过对张骞出使西域的介绍,使学生体会学习张骞身不屈不挠、敢于冒险和开拓的坚强意志。 (三)重点、难点: 1 重点:张骞出使西域、丝绸之路。 2 难点:丝绸之路的文化内涵及其在中西方交流史上的重要地位。 二教学方法: (一)学情分析: 此次教学的对象是长沙市明德中学初一年级的一个普通班,刚进中学的他们充满了好奇心,但还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因此教学内容上我就选择以教材为主,同时教会他们如何把握教学内容,养成正确的思维方式是这一阶段的当务之急。 (二)教法: 提出问题,启发学生思维;亲历角色,强化学生主体意识;创设问题情景,拓宽教学空间。 三学法选择: 遵循有效学习的原则,采用化整为零、各个击破的方式;通过提出问题,解答问题;设置情景,学生参与的过程来完成学习。 四教学流程: 本课主要围绕“一个人物、两条路线”这一线索而展开。在具体操作上主要是通过带领一次旅行,利用三个情景,突出三个要点来完成教学。三个要点包括“一人、两路”,三个情景依附于一次旅行,一次旅行统筹整课。

人教课标版《丝绸之路》教学设计

人教课标版《丝绸之路》教学设计 这是一篇由网络搜集整理的关于人教课标版《丝绸之路》教学设计的文档,希望对你能有帮助。 人教课标版《丝绸之路》教学设计 【教材内容】 《丝绸之路》人教课标版语文五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2课(需一个课时)。 【教材分析】 《丝绸之路》是一篇略读课文。这篇课文以独特的视角,生动描绘了两千多年前中国与安息古国交流的一幕,再现了西部灿烂辉煌的历史文化,说明了丝绸之路不仅是古代亚欧互通有无的商贸大道,还是促进亚欧各国和中国往来、沟通东西方文化的友谊之路。 【学情分析】 以学生自读自悟为主。教学时可先让学生读懂阅读提示,把握阅读要求,然后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再引导学生认真读书,在有所感悟的基础上交流。 【教学目标】 1、认识9个生字。读读记记“矗立、戎装、守候、鸵鸟、匕首、贸易、芝麻”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抓住主要内容,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了解西部灿烂的历史,体会丝绸之路的重要作用。 3、激发起了解西部历史的兴趣,交流有关丝绸之路的故事。 【教学理念】 1、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思考

和感悟,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 2、及时、多层次、多角度地鼓励学生,树立学生的信心,激发学习兴趣。 【教学重、难点】 重点是引导学生独立阅读课文,了解主要内容,体会丝绸之路的重大作用和作者的表达方法,激发了解丝绸之路和西部历史的兴趣。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揭示课题 1、导语: 有一条路,东起我国的汉唐古都长安,向西一直延伸到罗马。这条路,承载了无数的骆驼与商旅;这条路,传播了东方的古老文化;这条路,传承了东西方的友谊与文明。它是东西方文明交往的通道。今天,让我们一起随着一座古朴典雅的巨型石雕,穿越时空的阻隔,一起走近──丝绸之路。 2、齐读课题。 二、阅读课文,交流体会 1、自由朗读课文: 读准生字,把文章读通顺。 2、检查预习情况,和同学交流一下你最喜欢的部分: 激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丝绸之路称为“对话之路”,当代的中国人称它为“开放之路”,那么,文中所写的中国使者称它为什么呢? 3、齐读中国使者的话──没想到,一条道路将远隔千里的我们联系在了一起,这真是一条伟大的路呀! 4、进一步激疑:

【五年级下册语文教案】 新版五年级下册语文教案

【五年级下册语文教案】新版五年级下册 语文教案 1.古诗三首[教学目标] 1.按要求掌握生字。会认5个生字,会写4个生字,掌握多音字“供”。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默写古诗《四时田园杂兴(其三十一)》。 3.了解古诗的意思,想象诗句所描写的古代少年们童年生活的情景。 4.体会诗人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难点]理解诗句的意思,想象诗中所描述的画面,体会诗人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课时]3课时第一课时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 1.童年是纯真的、难忘的。身处童年,我们每天都在编写着美丽的故事。这些画卷体现着我们的快乐、梦想和追求。今天,我们要学习的《古诗三首》真实再现了古代少年儿童多彩的童年生活。这节课我们要学习的是范成大的《四时田园杂兴(其三十一)》,看看诗中孩子的身上是否有你们的影子。(板书课题,释题:“四时”“兴”是什么意思?谁能用自己的话说一说题目的意思,并猜一下诗文会写些什么?) 2.谁能为大家介绍一下范成大?(学生举手自由发言,可根据课外掌

握的或是课前搜集的资料,知道多少说多少。) 3.师相机补充介绍范成大及其文学成就。 (课件出示:范成大,字致能,号石湖居士。他的诗以反映农村社会生活图景的作品成就最高。范成大晚年作的组诗《四时田园杂兴》共六十首,描写农村春、夏、秋、冬四个季节的景色和农民的生活,今天要学习的是其中一首,这首诗描写的是农村夏日生活中的一个场景。)二、初读古诗,初步感知 1.读准字音,读出节奏。 (1)请说说古诗应该怎样读?(指名说)明确:朗读诗歌要求读正确、流利、读出古诗的节奏。 (2)师范读。(课件出示划分节奏:昼出/耘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 (3)个人自由朗读。指名试读、评议。 2.读了这首诗,你能简要说说诗歌写的什么情景吗? 3.小声自读,边读边想:诗中都写了哪些人物?他们分别在干什么?你从哪儿看出来的?(师引导学生回答,并小结板书:村庄儿女耕田织布童孙学种瓜)三、学习诗文,探究诗意 1.自由读文,借助注释或利用工具书查阅自己要理解的词语,理解诗意。不懂的地方做上记号。 昼:白天。耘田:在田间锄草。绩麻:把麻搓成线。儿女:男男女女。 各当家:各人都担负起一定的家庭责任。解:理解,懂得。耕织:耕田织布。

五年级语文:2、《丝绸之路》教学设计(参考文本)

( 语文教案 ) 学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年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教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教案设计 / 精品文档 / 文字可改 五年级语文:2、《丝绸之路》教 学设计(参考文本) Chinese is known as the "Mother of Encyclopedias", which is the best interpretation of it, so learning Chinese is very important.

五年级语文:2、《丝绸之路》教学设计(参 考文本)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会认 9 个生字,正确读写“古朴典雅、矗立、栩栩如生、飘忽、戎装、不计其数、浩浩荡荡、高擎节杖、五彩缤纷、助兴、美轮美奂、遐想”等词语。 2.指导学生运用多种方法理解词句的意思,积累文中的好词佳句。 3.指导学生读懂课文内容,从古丝绸之路的故事中体会当年东西方商贸、文化的交往和繁荣景象。 4.引导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重点难点]引导学生理解古丝绸之路上的故事情景,感受东西方文化、商贸交流的繁荣。

[课时安排] 1 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激发兴趣 大家搜集了关于丝绸之路的图片和文字资料,现在请大家介绍一下自己对“丝绸之路”的了解。(板书课题,学生齐读。)学生交流,教师及时点拨引导。 二、自主学习,整体感知 1.自由朗读课文,读准生字,把文章读通顺。 2.默读课文,思考:“丝绸之路”是一条怎么样的路?在课文中寻找一句合适的话来说明。 预设:学生可能会找到这些句子: (1)“商人们在这个东方大都市开了眼界,正满载货物返回故乡。”──这是一条运送货物的路。 (2)“望着这座群雕,就仿佛看到了当年丝绸之路上商旅不绝的景象,仿佛听到了飘忽在大漠中的悠悠驼铃声……”──这是一条繁忙的路。

最新苏教版五年级下册语文全册教案

最新苏教版五年级下册语文全册教案 一般来说,上课是一定要有教案的,虽然无须手不释“卷”。设想一下,如果准备一堂研究课,是否要准备一个详案?那么教案需要怎么编写呢?下面由我为大家整理关于苏教版五年级下册语文全册教案,供大家参考。 苏教版五年级下册语文全册教案1 【目标预设】 1.认知目标: (1)正确、流利、清楚地朗读课文。 (2)通过学习,认识火星,了解火星。 2.技能目标: (1)能感受科学说明文用语的严密。 (2)在探究式的学习中,培养学生学会浏览、整理、加工信息,拓展理解课文的背景内容,增强学生自身的信息素养及语言组织、表达能力。 3.情感目标: 凭借课文中具体的语言材料及老师提供的相关资料,激发学生热爱科学、乐于探索宇宙奥秘的情感。 【教学重难点】 引导学生读懂课文内容,弄明白把火星称为地球“孪生兄弟”的道理,通过朗读体会课文是怎样一步一步把道理说清楚的。 【设计理念】 1.语文教学中,读是一项重要的基本功,也是最基本的、最有效的教学方式,尤其科普类文章更要给学生充分的静读默思的空间。 2.追求教学倡简,整合教学资源(目标、内容、手段等),把教学的重点定位在学习语言文字上,即循文品“味”。 【设计思路】 《火星——地球的“孪生兄弟”》这类科普说明文是语文老师感到困惑的课文类型。觉得这样的课文“语文味”不足,而且课文所讲内容往往离我们日常生活太远。常常让我们望“文”兴叹。 如何将科普说明文上出语文味呢?

一、挖掘文本的语文因素,教科学课所不教。 1.细读课文,感悟文本谋篇布局之精妙。 解读教材,能清晰地感受到作者的写作思路:以“火星——地球的‘孪生兄弟’”为中心论点,在浅层次的相似——“长得太像了”的基础上,推测“一样有水和生命的存在”,并通过科学论证,“进一步证实了火星上曾经有水的推断”。进而顺应读者的阅读思路,通过设问的方式,阐述了两个问题:“火星上的水是从哪里来的呢?”为什么火星上没留住水?那么,在教学时,我们就可以结合高段语文教学的特点,着眼于篇章,在关注“表达了什么”的同时,引导学生关注“如何表达”,在开放自主的学习环境中,引导学生去学习感受作者谋篇布局的精妙,丰富学生的语文素养。 2.预设语文训练点,对学生进行听说读写的训练。 作为科普说明文,教学目标之一,首先就是让学生获得科学知识,丰富科学素养,如何完成这一目标,重要的抓手应该是对学生进行语言文字的训练,在对语言文字的训练中,自然习得。这也是有别于科学课的显著特征。因此,找准训练点,对学生进行听说读写的语文训练是教学重点所在。基于此,我预设了一系列的语文训练环节,如:各种形式的朗读,让课堂充满朗朗的读书声,再如,学习完第一段的排比句后,复述内容;对比分析一组句子,了解说明方法,感受说明文语言的简洁、严谨;教给学生理解词语的方法,对照动画演示,做解说员讲解火星水的来源等。这些环节不仅提升了学生的语文素养,更为引导学生加深理解、提高认识、丰富积累提供了平台。 二、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突破重难点。 在教学中,各类火星图片的出示,彗星碰撞地球、火星的视频的播放,火星上水的来源的动画演示等,便利用了这一优势,填补了学生认知的空白点,将抽象的语言变为直观的感性认识,能有效地突破重难点。 三、唤醒学生探索宇宙的意识,给学生埋下揭开火星生命之谜的种子。 不上画句号的课,已是不少老师的共识。火星之神秘,宇宙之浩瀚绝非一节课能讲述完。随机引导学生课后去看相关图书或上网。在学生幼小的心灵中埋下探索宇宙的种子。 苏教版五年级下册语文全册教案2

五年级下册语文全册备课

五年级下册语文全册备课 一、教学目标 (一)识字与写字教学 本册识字200个,写字150个,把字写端正。在强调写字质量的同时,还可适当要求提高写字的速度,并养成良好的写字习惯。 (二)阅读教学 1、继续加强阅读基本功的训练。 2、发现语言规律,学习表达方法。 3、把握每个单元丰富的人文内涵,把情感、态度、价值观的目标落到实处。 (三)口语交际教学 1、激发兴趣,引起学生交流的欲望,体现双向互动。 2、不断提高学生的口语水平,培养良好的语言习惯。 (四)习作教学 1、进一步明确小学生作文的性质。小学生作文的性质就是练笔,就是习作,不就是创作。 2、培养观察、思维、表达三种能力。 (五)综合性学习 综合性学习,要提高学生策划、规划自己学习的能力,用多种途径、方式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以及语文的综合运用能力。 二、教材分析: (一)教材结构:

本册教材继续以专题组织单元,共八组,分别就是:第一组“走进西 第四组“她们让我感 第三组“语言的艺术”, 部”, 第二组“永远的童年”, 第六组“走进信息世界”, 第七组“作家第五组“中国古典名著之旅”, 动”, 第八组“异域风情”。 笔下的人”, 全册共有课文28篇,精读与略读各14篇。这七组教材,每组由“导语”“课例”“口语交际?习作”“回顾?拓展”四部分组成。在每组课文之后设“词语盘点”。其中“读读写写”的词语,就是由会写的字组成的,要求能读会写;“读读记记”的词语,只要求认记,不要求书写。一些课文的后面还安排了资料袋或阅读链接。全册共安排了五次“资料袋”, 两次“阅读链接”。 全册还编排了8篇选读课文,并附两个生字表。生字表(一)就是要求认识的200个字。至此,完成小学阶段认识3000个常用字的识字任务。生字表(二)就是要求写的150个字,至此累计写字量为2300个。 (二)教材特点: 1、加强目标意识,全面、准确地落实语文学习目标 2、教材内容在丰富人文内涵、拓宽题材体裁方面,继续作出努力;在发挥语文教科书育人功能方面,进一步加强 3、专题设置更加灵活,编排形式在继承中又有发展 4、导学与练习系统地设计,更好地发挥导学、导练的功能 5、顺应儿童心理发展特点,“口语交际?习作”的类型发生一定的变化。 6、在“综合性学习”中,指导学生设计与开展语文学习活动,引导探

人教版小学五年级语文下册教案

人教版小学五年级语文下册教案 我国语文教学中,历来主张“文道合一”,“情感熏陶”。近年来全面推进的“二期课改”,更是凸现审美教育,“将情感目标”作为体现教育目标达成度的三大目标之一。下面由我为大家整理了有关人教版小学五年级语文下册教案,供大家参考。 人教版小学五年级语文下册教案1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基本读懂课文,感受作者对童年的怀念之情。 教学重点 从作者忆童年生活的几个片断中体会童趣,感受作者的怀念之情。 教学难点:理解课文最后两段。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准备 1.教师多媒体课件 2.学生收集作者的相关信息 教学过程 (一)歌曲激情,解释课题 1.上课前,咱们先一起来听一支歌,会唱的跟着一起唱,认真听注意歌词。( 课件播放歌曲:《童年》) 2.谁能说说歌词都写了什么?(生自由说,师板书题目) 3.这个题目与我们平时学过的课文题目有何不同?(题目的三个词语中间有两个间隔符号)。 老师读题目,请同学们闭上眼睛感受一下,在你的脑海中浮现出了一幅怎样的画面?(在温暖的冬阳下,一群骆驼队从远处走来,驼铃声悦耳动听,童年的“我”站在旁边静静地看着。) 这个题目把三种事物编织在一起,充满诗情画意,会令我们产生许多遐想。每个人都

有美好的童年,童年发生的事往往充满稚趣,又很有意思,它们像一颗颗闪亮的珍珠收藏在我们的记忆里,今天就让我们和作者一起回忆他那充满稚气的童年往事吧,齐读课题。 (二)交流信息,简介作者与背景 1.全班交流课前收集的相关信息。 2.教师总结,出示: “冬阳下的骆驼队”是作者林海音女士童年记忆最深刻的一个画面。林海音是我国现代著名作家。她原籍台湾,1918年出生于日本,童年时随父母回国住在北京城南,1948年举家迁回台湾。林海音女士根据在北京生活的点点滴滴写成了《城南旧事》一书,深受读者喜爱。《冬阳?童年?骆驼队》一文正是《城南旧事》这本书的序言。 (三)初读课文,理清思路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要求(课件出示): ① 借助文中注音和工具书把课文读正确、流利。 ① 思考: 课文以什么顺序记叙了作者的童年生活? 作者回忆了童年生活中的哪几个片断,分别在课文中的哪些自然段? 2.全班汇报、交流(教师及时板书) ① 注意指导学生区分文中两个“嚼”字的不同读音。 ① 课文以季节的推移为顺序记叙了作者的童年生活。作者回忆 了童年生活中的这几个片断:先讲冬天“我”看骆驼咀嚼(4自然段);再讲了“我”关于骆驼系铃铛的想象(5—9自然段);然后讲冬春之交骆驼脱毛的情景(10自然段);最后讲夏天不见骆驼的影子(11—14自然段)。 (四)深入感悟课文内容, 体会作者思想感情 1.学习“学骆驼咀嚼”的片断 ① 反复读第4自然段,细细地品味,画出自己感受最深的词句,简单地写出自己的体会感悟,然后带着自己的理解试着练习有感情地朗读本段。 课件出示:我站在骆驼的面前,看它们吃草料咀嚼的样子,那样丑的脸,那样长的牙,那样安静的态度。它们咀嚼的时候,上牙和下牙交错地后来磨去,大鼻孔里冒着热气,白沫子沾满在胡须上。我看呆了,自己的牙齿也动起来。

14课沟通中外文明的“丝绸之路”教案

14.沟通中外文明的丝绸之路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了解张骞两次两次出使西域的有关史实,正确认识张骞在西汉民族交往中的作用。 2.掌握西域都护的设置等基本史实,理解设置西域都护的重要意义。 3.识读《丝绸之路线路图》,知道丝绸之路的路线,培养识读历史地 4.图的基本技能,正确认识丝绸之路在中西方经济、文化交流中的作用。 过程与方法 1.通过多媒体课件提供的历史材料,获得感性认识和心灵体验。、 2.设计多种类型的问题,在思考、归纳、想象、描述、交流中理解和评价历史,并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 1.通过对张骞克服困难、不辱使命等内容的学习,培养不畏艰难险阻、勇于开拓的精神和坚强意志。 2.在小组合作探究学习的过程中,培养团队精神与合作意识。 教学重点 张骞通西域、丝绸之路。 教学难点 如何正确丝绸之路的文化内涵及其在中西方交流史上的重要地位。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导入:展示带来的实物。 师:同学们可知道这些东西都产自哪儿吗(生:西域) 师:很好,那它们是通过什么路来到中原的呢(生:丝绸之路) 师总结:很好,绵延数千里的丝绸之路贯穿欧亚大陆,成为中外友好交往的见证。那么,同学们肯定想知道丝绸之路到底是如何开通,汉代张骞出使西域又和丝绸之路有什么关系,今天我们就一起来揭开这一层神秘的面纱——沟通中外文明的丝绸之路 讲授新课 看看我们的学习任务是什么(提示) 一、我们首先来完成自主学部分,看看同学们预习的怎么样拉! 提醒:1、张骞的骞子的写法 2、大肉氏——读音 过渡:虽然昔日繁华的丝绸治理已不复存在,但它留下了太多值得我们去探索的地方,现在老师和同学们穿越到汉朝去重游丝绸之路吧。 一、重游丝路 1.陆上丝绸之路。 问:这条沟通欧亚大陆的路为什么叫丝绸之路(课本62页小字)学生打答 过度:原来如此,现在我也想运一批丝绸到欧洲去,谁来告诉我应该怎么走(说路线) 课件出示《丝绸之路路线图》(见课本第二目),并演示 教师:为来让同学们记住这条路快速记忆30秒,看谁记得又快又准……(展示记忆成果)2.海上丝绸之路 课件出示《汉代海上丝绸之路》图。 教师讲述:除了陆上丝绸之路外,从汉代开始,中国人就开通了从广东到印度去的航道海上丝绸之路。宋代以后,随着中国南方的进一步开发和经济重心的南移,从广州、泉州、杭州等地出发的海上航路日益发达。越走越远,从南阳到阿拉伯海,甚至远达非洲东海岸。人们把这些海上贸易往来的各条航线,通称为海上丝绸之路。

最新人教版小学五年级语文下册教案(全册)

五年级语文下册教学计划 一、指导思想: 本学期仍将写作、阅读作为重中之重,尽心辅导,力求质量为先,面向全体学生。以训练促思维,促进学生语文水平的提高。本学期的语文教学还要着眼于学生的发展, 突出个性发展,提倡个性培养.坚持语文知识学习与能力培养相结合,开展好以名篇阅读为主体的读书计划, 广泛利用语文课程资源,加强阅读积累,狠抓现代文阅读理解、作文教学和写字教学,全面提高语文教学质量,全方位提高每个学生的语文素养。 二、班级情况分析: 本班共有学生43人,其中男生22人,女生21人。成绩很不理想,经常有不及格的现象发生,这与他们的基础差、家庭不和、学习习惯差有着密切的关系。 三、教学目标: (一)识字与写字教学 本册识字200个,写字150个,把字写端正。在强调写字质量的同时,还可适当要求提高写字的速度,并养成良好的写字习惯。 (二)阅读教学 1、继续加强阅读基本功的训练。 2、发现语言规律,学习表达方法。 3、把握每个单元丰富的人文内涵,把情感、态度、价值观的目标落到实处。(三)口语交际教学 1、激发兴趣,引起学生交流的欲望,体现双向互动。 2、不断提高学生的口语水平,培养良好的语言习惯。 (四)习作教学 1、进一步明确小学生作文的性质。小学生作文的性质是练笔,是习作,不是创作。 2、培养观察、思维、表达三种能力。 (五)综合性学习 综合性学习,要提高学生策划、规划自己学习的能力,用多种途径、方式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以及语文的综合运用能力。 四、全册教学重点、难点: (一)识字与写字教学本册识字200个,学生在阅读中遇到不认识的字,可以自己查字典解决。教师要鼓励学生在课外阅读中快速浏览,联系上下文,理解字词的意思,以便在手边没有字典、词典的情况下,不妨碍阅读。 (二)阅读教学 1、朗读要求,不仅要做到正确、流利,而且要做到有感情。提高默读速度。教师在教学时,应该为学生留有充裕的默读时间,并提示相应的方法,引导学生按照要求认真思考,在默读之后要检查学习效果。 2、通过课后的思考练习题,引导学生理解内容,领会表达方法。 3、要根据课文的不同特点,设计和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过程与方法策略。(三)口语交际教学要激发兴趣,引起学生交流的欲望。要创设特定的情境。(四)习作教学

北师大版第八册《丝绸之路》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第八册《丝绸之路》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及设计理念: 《丝绸之路》这篇课文先以一个小故事点出了中国丝绸在世界上的知名度,激发了学生 学习的兴趣和学生的民族自豪感;接着讲了汉代伟大的探险家、外交家张骞历尽千辛万苦,献出了毕生的精力打通通往西域的道路,开辟丝绸之路的历史过程;最后点明了丝绸之路发 挥的巨大作用一一“它成为促进亚欧交流和人类文明发展的纽带”我在教学中让学生以一位 导游的身份介绍丝绸之路、交流资料等,以此来创设生动的情境,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全程 参与、人人参与,让学生在有效的参与中自主阅读,不断探究;在感兴趣的具体语言实践活动中,感受课文意境、积累课文语言。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掌握要求会写、会认的16个生字。 3、了解丝绸之路的来历及其开辟的意义,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爱国热情。 4、运用金钥匙”介绍的方法默读课文复述课文。 5、通过反复读文,体会过渡段的作用,并学习运用这一写法。 教学准备: 1、教师准备《张骞与丝绸之路》资料。 2、学生搜集有关张骞出使西域的资料(故事、常识性知识等) 。 教学过程: 一、交流资料,引入新课。 1、板书课题并提问:读了课题你有哪些疑问? (什么是丝绸之路?那是一条怎样的路?围绕丝绸之路发生过哪些故事?……) 2、交流有关丝绸之路资料。知道有关丝绸之路的哪些知识?请拿出来我们做一交流。 (1 )小组交流,教师巡视指导。 (2)全班交流,各组互相补充,教师随机给予评价,对认真搜集资料的学生给予鼓励。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读课文。要求: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课文。遇到不认识的字,自己用学过的方法解决。 2、读后交流:读了课文,你都知道了些什么? 3、检查学生读文情况。指名逐自然段朗读:要求字音准确、声音洪亮。(其余学生认真倾听,听后根据要求评议。) 三、感悟课文内容,积累课文语言。 学习第1、2自然段: 1、学生默读课文第1、2自然段,思考:你从这两个自然段中知道了什么?体会到什么? 2、全班交流。随机指导学生明确以下问题: (1 )中国的丝绸在国外有很高的知名度; (2)外国人把中国称之为丝绸之国” (3)从目瞪口呆” 赞不绝口”等人们的神态表情中能体会到中国的丝绸是多么的绚丽夺目,使人惊讶、赞叹…… (4)齐读这两个自然段,再次体会我国丝绸在国外有很高的知名度。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