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城乡规划实务-实施管理的一般规定知识点

城乡规划实务-实施管理的一般规定知识点

城乡规划实务-实施管理的一般规定知识点
城乡规划实务-实施管理的一般规定知识点

实施管理的一般规定

城乡规划管理概述城乡规划管理是城乡规划编制、审批和实施等管理工作的统称。编制管理工作主要包括组织城乡规划的编制,征求综合协调各方面的意见,规划成果的质量把关、申报和管理。审批管理工作,主要针对城乡规划文件实行的分级审批制度,实施管理则主要包括建设用地规划管理、建设工程规划管理和规划实施的监督检查管理等。

一城乡规划管理的内容

按照《城乡规划法》的要求,城乡规划实施管理的主要内容包括建设项目选址规划管理、建设用地规划管理、建设工程规划管理以及城乡规划实施的监督检查等。实施管理的一般规定城乡规划经批准以后,城市人民政府应当公布,加强宣传教育,提高社会各界执行规划的自觉性。城乡规划区内的土地利用和各项建设必须符合各项建设必须符合城乡规划,服从规划管理。城乡规划区内的建设工程的选址和布局必须符合城乡规划,设计任务书报请审批时,必须附有城乡规划行政主管部门的选址意见设。在城乡规划区内进行建设需要申请用地的,必须持国家批准建设项目的有关文件,向城乡规划行政主管部门申请定点,由城乡规划行政主管部门核定其用地位置和界限,提供规划设计条件,核发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建设单位或者个人在取得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后,方可向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土地管理部门申请用地,经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审查批准后,由土地管理部门划拨或批租土地。在城乡规划区内新建、扩建和改建建筑物、构筑物、道路、管线和其他工程设施,必须持有批准文件向城乡规划行政主管部门提出申请,由城乡规划行政主管部门根据城乡规划提出的规划设计要求,核发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件。建设单位或者个人在取得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和其他批准文件后,方可申请办理开工手续。在城乡规划区内进行临时建设,必须在批准的使用期限内拆除。禁止在批准临时使用的土地上建设永久性建筑物、构筑物和其他设施。任何单位和个人必须服从城市人民政府根据城乡规划作出的调整用地决定。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占用道路、广场、绿地、高于供电走廊和压占地下管线进行建设。在城乡规划区内进行挖取砂石、土方等活动,须经有关部门批准,不得破坏城市环境,影响城乡规划实施。建设项目选址规划管理建设项目选址是各项建设使用土地管理的前提,直接关系到城市性质、规模和布局,它是保障城乡规划合理布局的关键,其主要内容包括以下几点:了解建设项目的基

本情况,包括项目的名城、性质、规模,对市政府基础设施的水、能等资源的需求量、三废的排放方式和排放量建设项目与交通、通信、能源、市政防灾规划与用地现状条件的关系建设项目与城乡环境保护、名胜古迹、文物、历史建筑保护规划的关系

1.注意某些建设项目选址的特殊要求,如港口、铁路干线、机场等交通设施用地要求及其对城市的影响建设用地规划管理建设用地规划管理负责实施城乡规划、按照城乡规划确定建设工程使用土地的性质和开发强度,确定建设用地的范围、地点、综合提出土地使用规划要求,保证城乡建设按城乡规划进行。它是城乡规划实施管理的核心,其管理内容包括选址定点、用地审批和批后管理。建设工程规划管理建设工程管理,包括建筑审批管理,临时建筑管理和监督检查管理市政管线工程管理,包括城市道路工程管线和管线工程管理

市政道路工程管理,主要是地面。地上,地下道路工程管理城乡

规划实施的监督检查

主要包括一下内容:

1)对建设活动全过程的行政监督。城乡规划行政主管部门检查活动是否符合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的规定,如施工过程中的跟踪检查,建设工程竣工后的规划验收等。

2)城乡土地使用情况的监督检查,包括建设工程使用土地情况,规划建城区和规划保护区、控制区规划实施的情况等

3)查处违法用地和违法建设。除了对违法用地和违法建设的查处外,城乡规划行政主管部门还应当对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和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的合法性尽心个监督检查

对建筑物、构筑物使用性质的监督检查城乡规划管理的基本原则法制性原则要体现法制性原则,就必须做到依法行政。在城乡规划管理中,为避免行政机关滥用职权或不依职权形式管理职能,保护被管理者的合法权益,必须对行政机关的管理职能、权限加以规范。运用规划管理各种方法和手段时,紧密结合法律手段,提高城乡规划归案了的效率。集中统一管理原则实行城乡集中统一管理,是城乡规划发展规律提出的客观要求,城乡规划是知道城乡合理发展、建设和管理城市的额重要依据和手段,进一步加强城乡规划工作,就是要求城乡建设和发展要严格按照法定程序批

准的城乡总体规划逐步实施。对城乡总体规划进行局部调整和重大变更的,不需依法报原审批机关备案或者审批。系统管理原则包括:强调城乡规划管理的只能个体效应;加强城乡规划管理系统内部的协调性;注重城乡系统对外界环境的适应性;必须建立城乡规划管理系统的信息反馈或审批合理性原则由于社会的飞速发展,法律法规在某些方面会表现出一些时滞性,所以行政管理机关需要一定程度的自由裁量权。也就是说,为了保证城乡规划的顺利实施,行政管理机关拥有灵活应对复杂局面的行为选择权。政务公开原则城乡规划的实施事关社会全体人民的利益,人民对观花管理的各项事务享有知情权;查询权、建议权、参与权、投诉权等权利。实行政务公开的原则是:除应保密外,其他的一律向社会公开。政务公开对增强城乡规划管理部门的服务意识、提高其工作效率和依法行政的水平、完善城乡规划管理监督机制,都具有重要意义。城乡规划管理的作用城乡规划管理是城市政府的一项职能城乡规划涉及各方面的条件和要求,要综合环境保护、交通管理、卫生防疫等部门要求,通过城乡管理部门的监督、控制、依法妥善处理各方面的关系。城乡规划管理是城乡规划的具体化城乡规划管理根据城乡规划的设想,结合当地的经济、社会、自然资源等情况,将规划落实到具体的空间里,提出城乡建设的实施计划、分期实施计划等,并组织城乡规划的实施,包括城市总体规划、分区规划和详细规划的编制。审批与实施具体工作。城乡规划管理的特征从管理只能看,包括服务性和制约性两大特性城乡规划管理作为一项城市政府行政职能,其管理目标是为了社会广大群体服务的在管理活动中,为了保障城乡的公共利益需要采取一定量的积极措施,以保证城乡的长远发展。所以城乡规划管理的根本目的在于服务,规划管理人员也应当把服务的思想放在首位。从管理对象方面来看,宏观和微观同在城乡规划着眼于城乡的合理发展,而城乡规划管理的目的是制定科学的、合理的城乡规划并保证予以实施。其管理对象包括了城市和乡村的方方面面,既宏观又微观,宏观管理的重点就好似要遵循党和政府的路线、方针、政策和一系列的原则,而在具体规划或者具体建设项目上,不能就是论事或就城市论城市,需要正确认识到整体与局部、现在与将来的关系,树立良好的政策和全局观念。从管理内容看,专业性和综合性同在城乡规划管理包括户籍管理、规划管理、土地管理、房屋管理、市容卫生管理、环境保护管理、消防管理、文物管理及交通管理等。城乡规划管理是城乡规划管理的一项重要内容,其本身具有很强的专业性,但由于

其自身特点,它又与城市的其他管理有着广泛的联系,所以大量的管理实际问题都是综合性问题。从管理的过程方面看,管理阶段性和发展长期性同在城市的形成和发展在漫长的历史过程中慢慢积累的,所以城乡规划的布局结构和形态是长期的历史发展形成的,要想通过城市的建设和改造来改变城市的布局结构和形态,也需要一个长时间的发展过程,因此城乡规划管理局有一定历史阶段性。由于经济社会和人居环境的不断变化,规划管理在现阶段条件下进行的一些建设用地和建设工程的开发。规划,必定会对城乡的未来发展产生影响,为体现城乡发展的持续性和长期性的要求,规划工作者应重视已有的城市建设经验,在此基础上将远近结合,既立足当前,又能目光长远。从管理方法方面看,规律性和主管能动性同在城乡规划管理是一门管理科学。城乡规划管理作为一项社会实践活动,不单要从已有的城市发展和建设的一些理论、原则、方法中寻找共性,积极探索创新发炸规律,还得结合经济社会和城市中各种因素具体情况的特性,具体问题具体处理。在规划管理工作中,要遵村客观规律又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实事求是的处理问题。

村庄、集镇规划建设管理

1.村庄、集镇规划建设管理

管理原则村庄、集镇规划建设管理,应当坚持合理布局,节约用地的原则,

全面规划,正确引导,依靠群众,自力更生,因地制宜,量力而行,逐步建设,

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的统一。防灾规划管理地处洪涝、地震、

台风、滑坡等自然灾害易发地区的村庄和集镇,应当按照国家和地方的有关规定,在村庄、集镇总体规划中指定防灾措施主管部门国务院建设行政主管部

门主管全国的村庄、集镇规划建设管理工作。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建设

行政主管部门主管本行政区的村庄、集镇规划建设管理工作。乡级人民政

府负责本行政区的村庄、集镇规划建设管理工作。二城乡规划管理的方

法城乡规划管理的法律法规法律由全国人大常委会制定的调整城乡规划建设中

各种社会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它由基本法和单位行政法等组成。行政法规

国务院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和法律制定的关于城乡规划建设方面的法

律性文件,具体名称有条例、决定、规定、办法等,内容要比法律具体、详细。

部门规章根据法律和行政法规在本部门的权限内制定的城乡规划建设方面的法

律性文件,如建设部制定的《市政工程设施管理条例》、《城市园林绿化管理

暂行条例》等

1)地方性法规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法律和行政法规制定的,适用于本地区城乡规划建设方面的法律文件,具体名称与行政法规大致相同,但只有其辖区内有效地方规章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以及省、自治区人民政府所在地的市和经国务院批准的较大的市的人民政府,根据法律和行政法规制定的城乡规划建设方面的法律性文件,在其辖区内有效。城乡规划管理机构的设置市(城乡规划局)设市城市的城乡规划局分直属性和归口行两种模式,直属型即城乡规划管理局列入政府序列,直属市政府领导,独立行使城乡规划管理工作。归口型则是在现行建委或城建局规划处的基础上,设置程序规划管理局,实行建委归口管理。县(规划局)县人民政府城乡规划局不仅要负责县城城乡规划的编制和实施,而且负责县辖所有建制镇的城乡规划管理工作,可在其所辖建制镇设置派出机构,实行县人民政府城乡规划行政主管部门授权的有关职能。市辖区(规划分局)市辖区的城乡规划管理部门没有城市总体规划的编制权、调整权或修改权,一般只有市一级规划管理局授权的个人建房规划管理审批权和限额面积之内的建筑工程规划管理审批权,以及对建设用地和建设工程的监督检查权和行政处罚权。规划管理部门(检查队伍)城乡规划行政主管部门设立城乡规划检查队伍的目的,在于保证城乡规划的顺利实施,及时制止和查处违法用地,违法建设。城乡规划管理方法行政方法城乡规划行政主管部门依靠行政组织被授予的权利,运用权威性的行政手段,采取命令、指示、规定、制度、计划、标准、工作程序等行政方式来组织、指挥、监督程序规划的编制、城市建设使用土地和各类建设活动。行政方面的愿意是通过职务和职位而不是通过个人能力来管理。法律方法城乡规划管理采取法律的方法,要加强立法、执法、守法和司法工作。城乡规划法规是调整城乡规划、建设和管理中各种社会关系的总称。法制建设是有立法、执法、守法和司法相互联系的方面构成的统一体,其中主要是立法。按照“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的原则,城乡规划管理运用法律方法主要如下:健全城乡规划管理法律规范为使城乡规

划管理做到有法可依、依法办事、必须通过各种立法健全城乡规划管理法律规范,并使之构成完整的法律体系。城乡规划管理执法将城乡规划管理纳入法制的轨道。按照程序规划管理法律法规,在城乡规划管理活动中必须严格执法,切实做到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切忌执法者违法。城乡规划管理法律宣传教育对法律进行广泛的宣传教育的目的在于强化社会法制观念,增强城乡规划管理相对方的遵法、守法、执法的自觉性。有利于充分发挥法律的事前引导性和预防功能,还看可以及时揭漏违法行为。经济方法经济方法就是通过经济杠杆,运用价格、税收、奖金、罚款等经济手段,按照客观经济规律的要求来进行规划管理。通过各种经济手段,从物质利益上来处理政府,企事业或者集体、个人的各种经济关系。经济方法与其他方法相比,具有灵活性、间接性和利益性的特征。目前我国城乡规划法定,对于违法建设的处罚,根据不同情况有魔兽、拆除、罚款等形式。

社会管理方法按照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人民管道的原则,发动群众,依靠群众,与人民群众一起共同搞好城乡规划管理工作。通过召开程序规划管理工作座谈会和举行培训班等,及时了解情况,协调好规划管理部门与各部门个单位之间的管理,加强工作配合。并设置基层街道群众监督检查人员和建立城乡规划管理群众的信箱,随时法相问题及时提供信息,避免发生建设纠纷。科学管理方法为提高规划管理的效率和质量水平,应采用当代的先进的科学的方法,先进的设备对城市进行管理。了解应用遥感技术,航测技术等来进行城乡规划和规划管理,运用技术政策、技术经济定额指标等对城乡用地和建设项目进行严格的管理,采用咨询的方法,吸取各类现代资讯研究机构中专家、学者和专业人员的集体智慧决策建议,对城乡进行管理。

村庄、集镇规划建设管理

三城市规划实施管理

城市规划实施管理:按照建设项目从立项、用地、工程建设到建成使用的全过程中,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依法进行的审批管理程序进行汇总,大致为以下几个具体阶段:1.建设单位提出选址申请,规划管理部门审查、核发选址意见书

(一)掌握建设项目选址意见书的格式与内容。

1、建设工程设计任务书(可行性研究报告)报请批准时,必须附有城市规划行政

主管部门的选址意见书。

2、建设项目选址意见书以表格形式体现,其格式见后面章节

3、建设项目选址意见书的内容。建设项目选址意见书内容必须包括建设项目选定的地点和用地范围的红线图。

4、选址意见书实行分级审批。

《实务》一书上列出的分级审批管理的第4条和第6条,目前有些地方执行不很好,有的地市不按规定上报省建设厅批准核发选址意见书,而直接就批准核发,这是违背国家规定的。建设部97年177号文件(建设部关于认真贯彻执行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土地管理,切实保护耕地的通知》的通知),进一步规定:”今后对于涉及新增建设用地的建设项目和大中型建设项目以及对城市规划实施有较大影响的建设项目,原则上应由项目所在城市的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负责依据城市规划提出选址意见书及具体的规划设计条件,报送批准建设用地或建设项目立项的部门相应等级的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审批。未经相应的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审批的,所在城市的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不得核发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和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

(二)掌握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的核发程序和要求

1、明确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是向土地管理部门申请土地使用权的必备法

律凭证,凡未取得规划主管部门核发的建设用规划许可证,而取得建设用

地批准文件、占用土地的,其批准文件一律无效。

2、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的该发程序和要求。

1)建设单位依法取得建设项目选址意见书后,向城市规划主管部门申请办理用地手续;

2)城市规划主管部门提出规划设计条件;

3)丙、城市规划主管部门核发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有以下两种情况还需

要完成规划主管部门提出的要求后才能核发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一是涉及需要审查修建性详细规划的项目;二是按出让、转让方式取得建设用地的项目。

(三)掌握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的核发程序和要求

1、要明确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是城市规划主管部门实施城市规划,按照城市规划要求管理各项建设活动的重要法律凭证,凡未职得规划主管部门核发的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或不按该证规定进行建设的(包括在本单位院内搞建设的)均属违法建设。

2、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的核发程序和要求.

1)建设单位依法取得建设用地后,按照规划主管部门提出的规划设计条件,

向规划主管部门提交建设项目的规划设计成果。

2)城市规划主管部门对建设单位提交的规划设计成果进行审查;

3)规划主管部门按批准的规划设计图纸到建设工程现场放线、验线;

4)规划主管部门向建设单位核发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

(四)在城市规划实施中应掌握的几点原则

“一书两证”的拟定与核发及后面的规划设计条件的拟定和城市规划实施管理案件的处理,都属于城市规划实施管理的内容。根据《城乡规划法》和国务院、建设部有关文件精神,我认为在城市规划实施管理中,要掌握以下几点原则:

1、城市政府的主要职责是把规划好、建设好、管理好,城市市长要把主要精力

转到这方面来。

2、城市规划区内的土地利用和各项建设必须符合城市规划,服从规划管理,

任何单位和个人,在城市规划区内进行建设活动,都严格执行法定的”一书两

证”制度。

3、城市规划应由城市人民政府集中统一管理,不得下放规划管理权。城市规划的组织编制和审批权、使用土地与进行建设以规划审批权及”一书两证”的核发,必须集中在城市人民政府及其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已经下放了的规划审批权,必须限期无条件收回。

4、城市辖区内的各类开发区的规划和建设,都要纳入城市的统一规划和

管理,其规划的组织编制和审批权、使用土地与进行建议的规划审批权及“一

书两证”的核发,已下放开发区的,要收归所在城市人民政府及其城市规划行政

主管部门,对于确有必要又具备件而在各类开发区、大中城市的区级等设立的规

划管理机构,只能作为上级城市规划主管部门的派出机构,行使上级城市规划主

管部门委托的建设项目建议权和规划实施监督检查权。

2、规划管理部门核定建设用地位置、面积和界限

一个建设项目拟在城市规划区内安排,应从以下几方面进行仔细研究:

1、从符合城市性质,对城市功能的发挥将起什么作用,对城市空间资源配

置会产生什么影响等方面进行论证;

2、当建设项目确定在城市规划区内安排,应从详细规划的要求出发,建设项目的具体地点和范围对周围环境的要求能否满足;

3、周围环境和条件对建设项目有什么要求,对社会公共利益和周围群众利益将

发生什么影响;

4、从城市土地利用和城市公共设施、市政公用设施的功能进行认真考虑,

建设项目的定点对城市发展、促进城市经济发展、城市功能调整是有利还是不利;

5、有的城市还须研究对保护城市原有风貌特征和传统文化是有利还是不利;

6、根据城市特点需要研究的其他重要问题。

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通过一个个具体建设项目的安排,将这些综合性问题具体地体现在规划选址意见书里,并且通过选址书将建设项目定点,并纳入自己管理范围,按照一定的程序继续管理和服务,直至建设项目建成为止。如果拟建的建设项目有悖于城市性质、城市总体规划和详细规划,有悖于城市环境改善,有悖于城市功能的调整和发挥,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也将通过选址意见书提出否定性意见,请其另择适合该项目的其他城市。由此看来,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密切配合计划行政主管部门,通过选址意见书将建设项目纳入管理范围。建设项目的规划选址定点是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实施城市规划的首要环节,也是建设用地和建设工程规划管理的前期工作。建设项目的规划选址、定点过程也是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与计划行政主管部门、土地行政主管部门、其他行政主管部门

和城市地方政府相联系、相衔接、相协调的过程。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在建设项目规划选址定点中,只有使建设项目既符合规划、遵守法规和满足经济技术要求,又解决了许多重大矛盾、协调了各方面复杂关系的情况下,才能核发《建设项目选址意见书》。否则,将会给下一阶段建设用地和建设工程的规划管理留下许多困难。

规划管理部门提出规划设计条件3、规划管理部门提出规划设计条件《城乡规划法》等三十一条规定,建设用地单位向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

审请定点后,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应核定其位置和界限,提供规划设计条件。

规划设计条件是进行拟建项目总图规划设依据之一。现场勘察

和征求消防、环保、给排水、电力电讯、园林绿化、道路交通、防洪、抗

震等专项意见后提出规划设计条件,主要应当包括:

(1)该建设用地的现状地形图(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认可的地形图)。

(2)根据建设项目的性处地段条件提出的拟征用地范围(用地红线)。

(3)综合向各有关部门征询的意见后提出的综合性意见。

(4)该建设用地的外部限制条件,包括山、水地形和四邻的建设情况及空间环境要求等。

(5)提出城市规划确定的道路红线位置、路幅及其规划要求。

(6)提出规划设计要点,包括建筑、密度、容积率、建筑层数、高度、

体量、红线退让要求和地下管线向、绿化要求以及他控制事项。

(7)对于综合开发区,还应提出公用服务配套设施和市政基础配套设施的要求。

(8)有关的特别要求,如人防、净空限制等。

4、规划管理部门审查建设用地总平面,核发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

《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规定:“建设单位或者个人在取得建设用

地规划许可证后,方可向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土地管理部门申请用地”(第31条),又规定:“在城市规划区内,未取得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而取得建设用

地批准文件、占用土地的,批准文件无效,占用的土地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责令退回”(第39条)。因此,核发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是城市规划法制管理的基本手段之一。

5、建设单位提出建设申请,

规划管理部门认定申请

申办规划设计条件所需

资料

1、单位组织机构代码证副本(首次申报)、机构代码;

2、规划设计条件申请表1份(盖建设单位或中介服务单位印章);

3、建设项目有效批准文件;

4、城市统一坐标系统的1:1000或1:500现势地形图原件2份;

5、申办单位工程规划设计条件的,还需出示拟用地的《土地使用权证》或权属证明原件,提供复印件1份,扩建或加层的项目,还需出示房屋产权证明或《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原件,提供复印件1份。

申请通过后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应用向建设用地单位发出规划设计条件

通知书,以便据些此进行拟建设项目总平面布置设计。

6、规划管理部门复核施工图,核发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

(一)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的概念及意义

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是实施城市规划法制管理的又一基本手段。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的作用:一是确认城市中有关建设活动的合法地位,确保有关建设单位和个人的合法权益;二是作为建设活动进行过程中接受监督检查时的法定依据;三是作为城市建设档案的重要内容。

《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是有关建设工程符合城市规划要求的法律凭证,是建设单位建设工程的法律凭证,是建设活动中接受监督检查时的法定依据。没有此证的建设单位,其工程建筑是违章建筑,不能领取房地产权属证件。

核发的目的:确认有关建设活动的合法地位,保证有关建设单位和个人的合法权益。核发程序:

1、受理:申请人将所报资料送市政务中心规划窗口,窗口出具接收资料凭

证。资料符合要求的,即向申请人发出行政许可受理单;不符合要求的,5日

内向申请人发出一次性补正资料通知单。

2、审查:经办科室审查上述申报的资料,现场踏勘,征求有关部门意见,提出

建设工程规划审查意见。。

3、审批:科、局务会讨论研究,做出同意或不同意的行政许可决定(需要

听证的,告知申请人、利害关系关系人就许可事项享有要求陈述、申辩和听证

的权利)。

4、核发:规划窗口发《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副本及附件

或不予行政许可决定通知单。

案例

某房地产开发小区物业管理部门为了方便居民存放自行车,提出在小区内两板式楼之间空地上建自行车

棚,并向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提出申请,城市规划部门征求有关居民意见后批准同意。可是当自行车棚建起

后,两栋楼的居民发现,车棚有一侧紧邻底层住宅的卧室,遮挡了部分阳光,

而且不满足防火及通行要求,居民还发现小区主要自来水管道从自行车棚下穿过,于是两栋板式楼的住户以侵害居住生活条件及违反国家有关规定为由,将

物业管理部门告上法院。

试问,此案结果如何?

城市规划法规规定,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占用道路、广场、绿地、高压

供电走廊和压站地下管线进行建设。新建的车棚侵犯了住户采光、通风、通行

的基本合法权益,而自行车棚压地下管线,又违反了城乡规划法。人民法院可

以责成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对此车棚进行立案调查。

最初物业管理部门在提出建车棚的申请时,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就应该

对建设项目周边环境与城市设施进行认真审核,合格后方可核发规划许可证,

显然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在审批过程中违反了有关法律规定,因此被告有物

业管理部门变为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法院有权做出撤销原批准的许可证的

决定,并责令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查处此事,并限期拆除自行车棚。2.2001

年12月21日,某市中级人民法院对个体工商户林某不服规划局及环保局的行政

处罚做出的判决,驳回上诉。至此,这起行政诉讼案以规划局和环保局的胜诉

而告终。

上诉人林某在办理未报批手续的情况下,擅自于2000年6月将将其经营的精研

塑料厂从该市某某镇北海路迁至该镇新工业区,增设了八台切割机,新建了挤

塑车间,且未取得建设工程许可证,未采取任何环境保护设施后擅自将主体工程正式投入生产。规划局和环保局联合执法,经过调查、取证和组织听证后,于6月28日做出了

《行政处罚决定书》,认定上述行为违反了《城乡规划法》《某某市建设项目环

境保护管理条例》对上诉人做出责令停止生产、补办手续并处罚款3万元的行政处

罚决定,林某不服,于2001年7月10日向某市人民法院提起行政诉讼,请求〔判决

撤销处罚决定,林某认为自己是个个体工商户,不属于建设单位,另外,工厂搬

迁经营场所,增加小型设备不属于要经建设管理部门、计划管理部门批准的项目,

故不属于建设项目。

评析、

1、根据城乡规划法,规划区范围内任何建设都必须符合城市规划,都必须按

法定程序进行报批,这包括单位和个人(个体经济和其他各种不同经济类型的

开发活动)因此,林某以个体工商户为借口。想跳过规划报建程序,这明显不符和城乡规划法的要求。

2、另外,林某工厂的搬迁是不是属于建设项目,依据城市规划管理条例,城市建设项目是指一切新建、扩建、改建、翻建的房屋建筑(包括工业建筑、公共建筑、住宅建筑、仓储建筑等)地下建筑、围墙建筑、大门建筑、小品建筑、人防工程、消防工程、防洪工程、公共设施、铁路、地铁、公路、城市道路、桥梁、涵洞、机场、码头、广场、停车场、公园、城市绿化、市政管线等。林某工厂异地搬迁,涉及建设用地的重新选址、建筑工程的重新设计、建设项目的环境保护、建设工程竣工验收等问题,均需要重新按照新建建设项目的规划审批程序进行报建。否则就是属于违法建设,违法生产,必须依法处罚。

管理学 公共基础知识

公共基础知识中管理常识包含管理学常识和行政管理知识。 1.管理的对象为人员、资金和物资。 2.管理具有计划、组织、领导与控制四大职能。 3.管理的原理主要有系统原理、整分合原理、弹性原理、反馈原理、能级原理和动力原理。 4.古典管理学说的两大流派:美国的泰罗的“科学管理”和法国的法约尔的组织理论。 5.行为管理学说是继古典管理学说之后发展起来的,大体可分为二个时期:前期的人际关系学说和后期的行为科学。 6.管理科学学说兴起于行为科学方兴未艾的时期,其基本特征是:以系统的观点,运用数学、统计学的方法和计算机技术,为现代管理的决策提供科学的依据,通过计划与控制,以解决各项生产、经营问题。 7.组织行为学是研究一定组织中人的心理和行为规律性的科学。它采用系统分析的方法,综合运用心理学、社会学、人类学、生理学、生物学、经济学和政治学等知识,研究一定组织中人的心理和行为的规律性,从而提高各级领导者和管理者对人的行为预测和引导能力,以便更有效地实现组织预定的目标。 8.目标管理方法的特点:(1)以目标为中心;(2)重视“自我管理”和“自我控制”;(3)强调整体性、协调性管理。 9.激励理论分为三类:(1)需要型激励理论;(2)过程型激励理论;(3)状态型激励理论。 需要型激励理论是从动机——行为过程或激励过程的起点,即人的需要出发,试图解释是什么因素引起、维持并且指引某种行为去实现目标这类问题。该理论包括马斯洛的需要层次、论奥德弗的ERG理论、赫兹伯格的“双因素”理论和麦克利兰的成就需要理论。 过程型激励理论是从激励的起点——未满足的需要到需要的满足这样的过程来探讨、分析人的行为是如何产生、导向一定目标和维持下去或最后终止等问题。属于该激励理论的主要有弗鲁姆的期望理论、洛克的目标理论和斯金纳的强化理论。 状态型激励理论是从激励的终点——需要的满足与否或状态来探讨激励问题的。它包括公平理论和挫折理论。 10.组织文化是指一个组织在长期发展过程中,把组织内全体成员结合在一起的行为方式、价值观念和道德规范。它是管理精神世界中最核心、最本质的东西。 组织文化的特点是:(1)有鲜明的民族特色;(2)组织文化作用是整体的效用;(3)具有历史的连续性;(4)具有个体性;(5)具有创新性。 组织文化具有如下功能:(1)目标导向功能;(2)凝聚功能;(3)激励功能;(4)创新功能;(5)约束 功能;(6)效率功能。 11.行政组织结构指构成行政组织各要素的配合和排列组合方式。在行政组织结构中,最重要的是纵向、横向结构,它是行政组织系统中的基本框架。行政组织的纵向结构又称为直线式结构,是纵向分工形成的行政组织的层级制。行政组织的横向结构又称为职能式结构,是

惠州市城乡规划建设管理试行办法(48号令)

惠州市城乡规划建设管理试行办法 (市政府令第48号) 《惠州市城乡规划建设管理试行办法》业经2008年7月21日十届56次市政府常务会议审议通过,现予发布。自2008年8月15日起施行。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贯彻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国务院《村庄和集镇规划建设管理条例》和省政府《关于加快中心镇发展的意见》,加大城乡统筹力度,推进城乡规划建设一体化,改革、创新全市城乡规划建设管理体制,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建设“惠民之州”为目标,按照“统一规划、分级管理、便民利民、强化监督”的原则,明确市、县(区)、乡镇(街道)三级管理职责,推进城乡建设科学发展。 第二章城乡规划建设管理机构 第三条“惠州市规划建设局”更名为“惠州市城乡规划建设局”。惠州市城乡规划建设局增设“村镇规划管理科”。村镇规划管理科的工作职责: (一)对各县、区和乡镇(街道)的城乡规划建设管理工作进行指导、检查和监督。 (二)制订全市乡镇、村庄规划编制(修编)计划。 (三)制订村庄规划技术标准。 (四)负责审查、呈批各县城和中心镇的总体规划、近期建设规划。 (五)负责组织、指导全市乡镇(街道)、村庄规划建设的培训和宣传工作。 (六)完成市城乡规划建设局交办的其它工作。 第四条各县、区要整合现有规划建设管理机构,统一组建“城乡规划建设局”。各县、区城乡规划建设局增设“村镇规划管理股”。村镇规划管理股的工作职责: (一)对本县、区乡镇(街道)的城乡规划建设管理工作进行指导、检查和监督。 (二)根据全市乡镇、村庄规划编制(修编)计划制订本县、区的乡镇、村庄规划编制(修编)计划。 (三)负责审查、呈批本县、区的乡镇(街道)、村庄规划。 (四)负责组织、指导本县、区的乡镇(街道)、村庄规划建设的培训和宣传工作。 (五)完成本县、区城乡规划建设局交办的其它工作。 第五条各乡镇(街道)要整合现有规划建设管理机构,中心镇统一组建“规划建设分局”,其余乡镇(街道)统一组建“规划建设办公室”。行政上,“规划建设分局”和“规划建设办公室”为其所属乡镇政府(街道办事处)的直属工作机构;业务上,“规划建设分局”同时接受市、县(区)城乡规划建设局的监督和指导,“规划建设办公室”接受县、区城乡规划建设局的监督和指导。“规划建设分局”和“规划建设办公室”的工作职责:

《土地管理法》、《城乡规划法》知识问答

《土地管理法》、《城乡规划法》知识问答 1、我国土地利用的基本国策是什么? 答:《土地管理法》第三条规定:十分珍惜、合理利用土地和切实保护耕地是我国的基本国策。各级人民政府应当采取措施,全面规划,严格管理,保护、开发土地资源,制止非法占用土地的行为。 2、临时使用的土地能否修建永久性建筑物?临时使用的土地期限是几年? 答:《土地管理法》第五十七条第二款、第三款规定:临时使用土地的使用者应当按照临时使用土地合同约定的用途使用土地,并不得修建永久性建筑物。临时使用土地期限一般不超过二年。 3、违反《土地管理法》规定,非法转让土地或者擅自改变土地用途擅建的,要承担哪些法律责任? 答:《土地管理法》第七十三条规定:买卖或者以其他形式非法转让土地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土地行政主管部门没收违法所得;对违反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擅自将农用地改为建设用地的,限期拆除在非法转让的土地上新建的建筑物和其他设施,恢复土地原状,对符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没收在非法转让的土地上新建的建筑物和其他设施;可以并处罚款;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4、超过批准数量占有土地,多占的土地如何处理? 答:《土地管理法》第七十六条第二款规定:超过批准的数量占用土地,多占的土地以非法占用土地论处。 5、农村村民非法占用土地建住宅的,要承担哪些法律责任? 答:《土地管理法》第七十七条规定:农村村民未经批准或者采取欺骗手段骗取批准,非法占用土地建住宅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土地行政主管部门责令退还非法占用的土地,限期拆除在非法占用的土地上新建的房屋。 6、对责令限期拆除在非法占用的土地上建造建筑物和其他设施的,法律有哪些规定? 答:《土地管理法》第八十三条规定:依照本法规定,责令限期拆除在非法占用的土地上新建的建筑物和其他设施的,建设单位或者个人必须立即停止施工,自行拆除;对继续施工的,作出处罚决定的机关有权制止。建设单位或者个人对责令限期拆除的行政处罚决定不服的,可以在接到责令限期拆除决定之日起十五日内,向人民法院起诉;期满不起诉又不自行拆除的,由作出处罚决定的机关依法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执行,费用由违法者承担。

公共基础知识复习资料:管理热点常识汇总

公共基础知识复习资料:管理热点常识汇总 推荐阅读:事业单位考试题库|2013公共基础知识题库管理常识在事业单位考试中是一个常考考点,由于范围广,内容多,所以并不利于记忆。因此,中公教育总结整理出一些管理热点常识,以备考生的不时之需。 1.管理的对象为人员、资金和物资。 2.管理具有计划、组织、领导与控制四大职能。 3.管理的原理主要有系统原理、整分合原理、弹性原理、反馈原理、能级原理和动力原理。 4.古典管理学说的两大流派:美国的泰罗的“科学管理”和法国的法约尔的组织理论。 5.行为管理学说是继古典管理学说之后发展起来的,大体可分为二个时期:前期的人际关系学说和后期的行为科学。 6.管理科学学说兴起于行为科学方兴未艾的时期,其基本特征是:以系统的观点,运用数学、统计学的方法和计算机技术,为现代管理的决策提供科学的依据,通过计划与控制,以解决各项生产、经营问题。 7.组织行为学是研究一定组织中人的心理和行为规律性的科学。它采用系统分析的方法,综合运用心理学、社会学、人类学、生理学、生物学、经济学和政治学等知识,研究一定组织中人的心理和行为的规律性,从而提高各级领导者和管理者对人的行为预测和引导能力,以便更有效地实现组织预定的目标。 8.目标管理方法的特点:(1)以目标为中心;(2)重视“自我管理”和“自我控制”;(3)强调整体性、协调性管理。

9.激励理论分为三类:(1)需要型激励理论;(2)过程型激励理论;(3)状态型激励理论。 需要型激励理论是从动机——行为过程或激励过程的起点,即人的需要出发,试图解释是什么因素引起、维持并且指引某种行为去实现目标这类问题。该理论包括马斯洛的需要层次、论奥德弗的ERG理论、赫兹伯格的“双因素”理论和麦克利兰的成就需要理论。 过程型激励理论是从激励的起点——未满足的需要到需要的满足这样的过程来探讨、分析人的行为是如何产生、导向一定目标和维持下去或最后终止等问题。属于该激励理论的主要有弗鲁姆的期望理论、洛克的目标理论和斯金纳的强化理论。状态型激励理论是从激励的终点——需要的满足与否或状态来探讨激励问题的。它包括公平理论和挫折理论。 10.组织文化是指一个组织在长期发展过程中,把组织内全体成员结合在一起的行为方式、价值观念和道德规范。它是管理精神世界中最核心、最本质的东西。 组织文化的特点是:(1)有鲜明的民族特色;(2)组织文化作用是整体的效用;(3)具有历史的连续性;(4)具有个体性;(5)具有创新性。 组织文化具有如下功能:(1)目标导向功能;(2)凝聚功能;(3)激励功能;(4)创新功能;(5)约束功能;(6)效率功能。 11.行政组织结构指构成行政组织各要素的配合和排列组合方式。在行政组织结构中,最重要的是纵向、横向结构,它是行政组织系统中的基本框架。行政组织的纵向结构又称为直线式结构,是纵向分工形成的行政组织的层级制。行政组织的横向结构又称为职能式结构,是横向分工形成的行政组织的职能制,即同级行政机关和每级行政机关内部各组成部门之间的组合方式。 12.管理层次与管理幅度。管理层次是行政组织纵向结构的等级层次,即行政机关中设置多少等级的工作部门。管理幅度是指一级行政机关或一名上级领导者直接领导和指挥的下级单位或工作人员的数目。

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座谈会讲话稿

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座谈会讲话稿 同志们: 刚才同志传达了省委省政府支持市加快发展动员大会和书书记、省长的重要讲话精神。省委省政府支持市加快发展动员大会,明确提出给市“松绑、让利、开绿灯、出政策”,下发相关文件,动作之快、力度之大、影响之深,在历史上、历史上都是空前的。我们建设系统的每位同志都深受鼓舞、倍感振奋,同时也深感责任重大。所以,请同志们一定要把深入学习、贯彻落实好省委省政府支持市加快发展动员大会和书书记、省长的重要讲话精神作为当前重要的政治任务,切实抓紧抓好,用以统一思想、凝聚人心、振奋精神、激励斗志。下面我就如何学习领会大会和书记、省长的重要讲话精神,如何将大会精神和领导指示落到实处,与大家共同研讨、交流。 一、认清形势明确任务 (一)面临的形势 目前,市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面临着一个新的战略机遇。省委省政府要求全省支持市加快发展,特别是省政府《关于支持市加快经济社会发展的意见》,从8个方面、36条具体措施,给松绑、让利、开绿灯、出政策,为市的科学发展营造了良好的环境。这让我们看到了省委省政府支持市加快发展的坚定决心和魄力,这是市历史上不可多得的重大机遇。如果抓不住或放掉这次机遇,不仅辜负省委省政府的殷切期待,而且也对不起400万各族群众热切盼望,就是历史的罪人。我们一定要珍惜机遇、抓住机遇、用好机遇,借机成事,在加速发展、加快转

型、推动跨越上取得重大突破。 理清思路,查找差距。两位主要领导在讲话中充分肯定了市在经济社会发展中取得的成绩和在全省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明确提出了市加快发展的目标任务和基本路径,为我们思考、谋划、推动工作指明了方向。省委省政府要求市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精神,在全省加速发展、加快转型、推动跨越中先行一步,走快一些,率先实现全面小康,成为全省经济社会发展的“火车头”,成为黔中经济区崛起的“发动机”,在推动全省经济社会又好又快、更好更快发展中发挥更加重要、更加有力的带动作用。省委省政府提出全力支持市加快发展,是一个非均衡推进战略,是一个深思熟虑的重大决策。将资源向最有效、发展最快、能够创造财富更多的地方进行配置,这是对我们的巨大鞭策和巨大鼓舞。一个省会城市一定是这个区域的经济、政治、文化中心,一定是这个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制高点,一定是这个区域生产力聚集中心和财富创造中心。近年来,我市在基础设施建设、产业发展、生态环境保护、民生改善、城市管理等方面取得了一定成绩。但与中央的期望和人民的期待相比,市的发展仍然较慢,与兄弟省会城市相比,我们经济发展的差距还较大,而且有些方面的差距还在拉大。市最大的问题还是经济总量不大,发展的步伐太慢。因此,我们必须按照省委省政府的安排部署,按照两位主要领导给我们指出的发展战略和奋斗目标,结合城建系统的工作实际,认真思考,进一步理清工作思路。城建工作就是围绕城市规划、建设和管理来开展,城市建设投入在整个固定资产投资中占很大的比重。目前我们存

公共基础知识管理学常识

公共基础知识管理学常识(常考题目) 古典管理理论阶段是管理理论最初形成阶段,在这一阶段,侧重于从管理职能、组织方式等方面研究企业的效率问题,对人的心理因素考虑很少或根本不去考虑。其间,在美国、法国、德国分别活跃着具有奠基人地位的管理大师,即科学管理之父泰罗(F.W.Taylor,1856-1915)、管理理论之父法约尔(H.Fayol,1841-1925)以及组织理论之父马克斯·韦伯(M.Weber,1864-1920)。 泰罗重点研究在工厂管理中如何提高效率,提出了科学管理理论,科学管理的中心问题是提高劳动生产率,而科学管理的关键在于变原来的经验工作方法为科学工作方法。为此,泰罗提出了任务管理法和配备“第一流”的工人。法约尔对组织管理进行了系统地研究,提出了管理过程的职能划分理论,他在著作《工业管理与一般管理》中阐述了管理职能的划分,法约尔认为管理的五大职能是计划、组织、指挥、协调和控制。马克斯·韦伯在管理思想方面的主要贡献是在《社会组织和经济组织理论》一书中提出了理想官僚组织体系理论,他认为建立一种高度结构化的、正式的、非人格化的理想的官僚组织体系是提高劳动生产率的最有效形式。 上述三位及其他一些先驱者创立的古典管理理论被以后的许多管理学者研究和传播,并加以系统化。其中贡献较为突出的是英国的厄威克(L.Urwick)与美国的古利克(L.Gulick),前者提出了他认为适用于一切组织的八条原则,后者概括提出了“POSDCORB”,即管理七项职能。 [编辑本段]现代管理理论阶段 现代管理理论阶段主要指行为科学学派及管理理论丛林阶段,行为科学学派阶段主要研究个体行为、团体行为与组织行为,重视研究人的心理、行为等对高效率地实现组织目标的影响作用。行为科学的主要成果有梅奥(Mayo,1880-1949)的人际关系理论、马斯洛(A.H.Maslow,1908-1970)的需求层次理论、赫茨伯格(F.Herzberg)的双因素理论、麦格雷戈(D.M.McGregor,1906-1960)的“X理论-Y理论”等。 战后40年代到80年代,除了行为科学学派得到长足发展以外,许多管理学者都从各自不同的角度发表自己对管理学的见解。这其中主要的代表学派有:管理过程学派、管理科学学派、社会系统学派、决策理论学派、系统理论学派、经验主义学派、经理角色学派和权变理论学派等。这些管理学派研究方法众多,管理理论不统一,各个学派都有各有自己的代表人物,各有自己的用词意义,各有自己所主张的理论、概念和方法,孔茨(H.Koontz,1908-1984)称其为管理理论丛林。 管理过程学派又称管理职能学派,是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的教授哈罗德·孔茨和西里尔·奥唐奈里奇提出的。管理过程学派认为,无论组织的性质和组织所处的环境有多么不同,但管理人员所从事的管理职能却是相同的。孔茨和奥唐奈里奇将管理职能分为计划、组织、人事、领导、和控制五项,而把协调作为管理的本质。孔茨利用这些管理职能对管理理论进行分析、研究和阐述,最终得以建立起管理过程学派。孔茨继承了法约尔的理论,并把法约尔的理论更加系统化、条理化,使管理过程学派成为管理各学派中最具有影响力的学派。 管理科学学派的管理科学理论是指以系统的观点运用数学、统计学的方法和电子计算机的技术,为现代管理的决策提供科学的依据,通过计划和控制以解决企

信息管理学基础-考研笔记.pdf

信息管理学基础 一、信息的含义 1. 本体论层次:在最为一般的意义上,亦即没有任何约束条件,我们可以将信息定义为事物存在的方式和 运动状态的表现形式。 这里的“事物”泛指存在于人类社会、思维活动和自然界中一切可能的对象。“存在方式”指事物的内部结构和外部联系。“运动”泛指一切意义上的变化,包括机械的、物理的、化学的、生物的、思维的和社会的运动。 “运动状态”则是指事物在时间和空间上变化所展示的特征、态势和规律。在这一层次上定义的信息是最普遍 的、最广义的信息,可与物质、能量并驾齐驱,我们称其为本体论层次的信息。 2.认识论层次:在认识论层次上,我们可以将信息定义为:主体所感知或表述的事物存在的方式和运动状态。 主体所感知的是外部世界向主体输入的信息,主体所表述的则是主体向外部世界输出的信息。 3.本体论层次和认识论层次的信息的区别: 在本体论层次上,信息的存在不以主体的存在为前提,即使根本不存在主体,信息也仍然存在。在认识论层次 上则不同,没有主体,就不能认识信息,也就没有认识论层次上的信息。 认识论层次的信息概念比本体论层次的信息概念具有更为丰富的内涵。首先,作为主体的人具有感知能力,能 够感知到事物的存在和运动状态。其次,人具有理解能力,能够理解事物的存在和运动状态的特定含义。第三,人具有目的性,能够判断事物的存在方式和运动状态对其目的而言的效用价值。而且这三个方面是相互依存不 可分割的。人们只有在感知了事物存在的方式和运动状态的形式,理解了它的含义,明确了它的效用之后,才 算真正掌握了这个事物的信息,才能做出正确的决策。 我们把同时考虑到事物存在方式和运动状态的外在形式、内存含义和效用价值的认识论层次上的信息称为“全信息”,而把仅仅考虑其中形式因素的信息称为“语法信息”,把考虑其中内容(含义)因素的信息称为“语义信息”,把考虑其中效用因素的信息称为“语用信息”。认识论层次的信息乃是同进考虑语法信息、语义信息和 语用信息的全信息。以申农为代表的信息论所研究的基本上不涉及信息的含义和效用,是纯粹的语法信息。 4.本书所研究的信息的定义:根据本书的目的,我们主要研究社会信息,即为了特定的目的产生、传递、 交流并应用于人类社会实践活动,包括一切由人类创造的语言、符号和其他物质载体表达和记录的数据、消息、经验、知识。显然,这类信息是一个庞大的体系,都属于认识论范围内的信息。自然界、生物界及机器系统的 信息,只要有人类主体介入,并服从于人类社会的特定目的,都是我们所说的社会信息。 二、数据、信息、知识及相关概念 数据、信息、知识和情报是信息与信息管理领域的起点和基石,同时这些概念和它们所代表的外延之间又存在 着极为紧密的天然的联系。 1.数据:未经整理的、可被判读的数字、文字、符号、图像、声音、样本等。是载荷或记录信息的按照一定 规则排列组合的物理符号。它可以是数字、文字、图像,也可以是声音或计算机代码。人们对信息的接收始于 对数据的接收,对信息的获取只能通过对数据背景和规则的解读。背景是接收者针对特定的信息准备,即当接 收者了解物理符号序列的规律,并知道每个符号或符号组合公认的指向性目标或含义时,便可获取一组数据载 荷的信息,亦即数据转化为信息。数据+背景=信息 2.信息:在特定情况下经过整理的、表达一定意义的数字、文字、符号、图像、声音、信号等。信息是数据 载荷的内容,对于同一信息,其数据表现形式可以多种多样。 3.知识:在信息这一原材料的基础上形成的见解、认识。是信息接收者通过对信息的提炼和推理而获得的正 确结论,是人通过信息对自然界、人类社会以及思维方式与运动规律的认识与掌握,是人的大脑通过思维重新 组合的、系统化的信息集合。知识的传输一般遵循如下模式:传输者的知识-数据-信息-接收者的知识。信息能够转化为知识的关键在于信息接收者对信息的理解能力。对信息的理解能力取决于接收者的信息与知识准备。 信息只有同接收者的个人经验、信息与知识准备结合,也就是同接收者的个人背景整合才能转化为知识。信息+经验=知识。 可以认为,数据是信息的原材料,而信息则是知识的原材料,数据涵盖范围最广,信息次之,知识最小。 4.数据、信息和知识之间的关系:不能简单理解为相交或不相交,相关或不相关,三者具有独立内涵和典

城乡规划管理基本知识

第八章城乡规划管理基本知识 第一节城乡规划管理概述 一城乡规划管理的概念 (1)城乡规划管理是城市政府的一项行政职能。 十二届三中全会《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议》中明确指出,城市人民政府的主要职能是搞好城乡的规划、建设和管理。 (2)城乡规划管理的核心。根据对城乡规划管理的概念的解释,城乡规划管理核心包括三方面: 第一,城乡规划的组织编制和审批; 第二,城乡规划实施管理; 第三,城乡规划实施的监督检查。 二城乡规划管理的基本特征 一般特征:综合性、整体性、系统性、时序性、地方性、政策性、技术性、艺术性等诸多特征。 特殊特征:引导与控制的特性、宏观和微观管理特性、专业性和综合性属性、阶段性和连续属性

第二节城乡规划管理系统 一城乡规划管理系统 城乡规划管理是一个系统。 系统的特点:一是系统是由若干部分以一定的结构组成的互相联系的整体;二是系统整体具有层次性,每个层次的系统可以分解为若干基本要素;三是系统整体有不同于各组成部分的新功能。 城乡规划编制、审批、实施和监督检查是一个实践过程。 (1)决策系统:城乡规划的组织编制与审批管理 (2)执行系统:城乡规划实施管理 建设工程、道路交通工程、市政管线工程进行建设项目选址、建 (3)反馈系统:城乡规划监督检查 (4)保障系统:城乡规划法律规范

二城乡规划管理系统要素 1.管理目标 最终目标P115 2.管理者 管理的水平与成败在相当大的程度上取决于管理者的素质及其能力。如基层规划管理人员所扮演的角色和所起的作用:(1)(2)(3)3.管理对象 城市规划区内的土地的利用和各项建设活动。 4.被管理者 一是城乡规划项目(政府内部管理行为),二是建设用地或建设工程(政府外部管理行为)。 5.管理中介 (1)权力 审批权:审批城乡规划,审批“一书两证” 惩治权:查处违法建设和违法用地 执行权:执行城市政府方针、正常和重大决策 参议权:向城市政府反映情况,提出建议 表彰权:表彰实施城乡规划优秀建设项目 其他权:其他法律授权或因需制定管理规范的权力 (2)规则 批准的城乡规划文本、图纸,各种有关法律、法规及技术规范。

公共基础知识管理学

公共基础知识管理学之公共政策 1、公共政策分析的原则和方法 公共政策分析必须遵循系统性原则、预测性原则、协调性原则、信息化原则、科学性原则、民主性原则。 公共政策分析的方法包括系统科学方法、定性分析方法、定量分析方法、预测方法等几种基本形式。 2、公共政策分析模式 (1)内容—过程分析模式 这是美国学者麦考尔与韦伯提出的分析模式。它强调公共政策分析应集中在内容与过程的分析上,主张使用规范性分析和描述性分析两种方法。 (2)系统分析模式 这是美国行政学家沃尔夫提出的分析模式。它强调政策分析既要重视对政策制定的分析,也应加强对政策执行的分析。 (3)信息转换分析模式

这一模式是由美国学者邓恩提出的。该模式认为,公共政策分析主要是事实、价值、规范三大问题,由此产生了经验方法、评价方法、规范方法三种分析方法。 3、公共政策体系的结构 从时间和空间两个向度来划分,公共政策体系的结构可以分为纵向结构和横向结构。 (1)纵向结构包括总政策、基本政策和具体政策。 (2)横向结构包括政治政策、经济政策、文化政策、社会政策和对外政策。 4、公共政策决策思维模式 (1)经验决策模式:最传统的决策思维模式。指决策者依据个人决策实际经验进行公共政策抉择的思维方式。 (2)理性决策模式:二战后西方行为主义政治学家特别倡导的公共政策决策模式,又叫科学决策模式。指决策者采用科学实证的量化分析技术和严格的逻辑程序,对确定的公共政策问题作出最优的公共政策方案设计和政策决定的思维模式。 (3)非理性决策模式:指决策者依靠直觉、信仰、意志、感情等非理性因素对公共政策作出选择和决定的思维方式。

(4)渐进决策模式:该模式认为政策决定是人们根据政策经验,经过政治互动和渐进调试的过程,而获得共同一致看法的政策活动 (5)综视决策模式:综合理性决策模式和渐进决策模式的特点,即运用渐进决策模式方法从宏观角度找出重点政策问题之所在,运用理性决策模式方法从微观角度对重点政策问题作细微的分析决策。 5、公共政策决策过程模式 (1)政治系统决策模式:这一理论是由美国政治学家戴维·伊斯顿提出的,他指出公共政策是政治系统对全社会价值所做的权威性分配。政治系统的公共政策决策过程是一个包括环境、输入、要求、支持、输出和反馈等环节的有机整体。 (2)功能过程决策模式:政治科学的创始人哈罗德·拉斯韦尔最早提出了决策过程的七功能分析模式,认为公共政策活动过程的七个互相连续的功能活动环节是情报、建议、规定、行使、运用、评价和终止。在七功能分析模式的基础上,安德森提出五阶段功能过程决策模式理论。即问题的形成、政策方案的制定、政策方案的通过、政策的实施、政策的评价。 (3)制度程序决策模式:制度程序化决策模式理论,是西蒙提出的程序化决策和非程序化决策理论,这一理论从动态的角

信息管理学基础笔记

信息管理学基础笔记 一、名词解释 1、信息:狭义,是用以减少不确定性的东西。广义,本体论层次:事物存在的方式和运动状态的表现形式。 认识论层次:主体所感知或表述的事物存在的方式和运动状态。 2、全信息:把同时考虑到事物存在方式和运动状态的外在形式、内在含义和效用价值的认识论层次上的信息称为“全信息”(语法信息:把仅仅考虑其中形式。因素的信息称为“语法信息” ;语义信息:把考虑其中内容(含义)因素的信息称为“语义信息” ;语用信息:把考虑其中效用因素的信息称为“语用信息”)。 3、社会信息化是指人类社会发展过程中的一种特定现象,在这种现象出现时,人类对信息的依赖程度越来越高,而对物质和能源的依赖程度则相对降低。 4、信息管理(狭义)就是对信息本身的管理,即采用各种技术方法和手段(如分类、主题、代码、计算机处理等等)对信息进行组织、控制、存贮、检索和规划等,并将其引向预定目标;(广义)不单单是对信息的管理,而是对涉及信息活动的各种要素(信息、人、机器、机构等)进行合理的组织和控制,以实现信息及有关资源的合理配置,从而有效地满足社会的信息要求。 5、信息交流就是社会活动中信息交流双方借助某种符号系统,利用某种传播渠道,在不同时间和空间中实现的信息传输和交换行为。 6、知识组织是揭示知识单元(包括显性知识因子和隐形知识因子),挖掘知识关联的过程或行为,最为快捷地为用户提供有效的知识或信息。(特征:自动化、集成化、智能化)。 7、信息服务(Information?Service)通过研究用户、组织用户、组织服务,将有价值的信息传递给用户,最终帮助用户解决问题,是用不同的方式向用户提供所需信息的一项活动。 8、信息系统是由计算机硬件、网络和通讯设备、计算机软件、信息资源、信息用户和规章制度组成的以处理信息流为目的的人机一体化系统。信息系统的五个基本功能:输入、存储、处理、输出和控制。 9、国家信息政策是指在一国范围内,国家或政府为解决信息管理和信息经济发展中出现的、关系和涉及到公共利益、权益、安全问题,保障信息活动协调发展而采取的有关信息产品及资源生产、流通、利用、分配以及促进和推动相关信息技术发展的一系列措施、规划、原则或指南。 10、信息道德就是信息创造者、信息服务者和信息使用者在信息活动中普遍认同和共同遵守的符合社会一般要求的行为和伦理规范。 11、信息伦理是指人们从事信息生产、加工、分析、研究、传播、管理、开发利用等信息活动的伦理要求、伦理规范和在此基础上形成的伦理关系。 12、信息政策是国家和社会组织为实现信息管理目标而规定的信息管理行为准则,是进行信息管理决策的指导方针,代表了国家和社会组织的基本管理思想,

城乡规划建设管理工作情况

城乡规划建设管理工作情况 提高环境意识,爱护花草树木,保护野生动物,维护公共设施,促进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协调发展。今天为大家带来的是关于城镇环保的范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城市规划是事关城市整体发展和全局利益的一项大事,具有很强的技术性和综合性以及政策性。规划工作的特殊性,决定了它对规划工作的承担者和领导者有较高的要求。我们在选择谁来做XX城市规划的问题上,费了一番脑筋。经过多方比较,最后选择了省城乡规划设计院。高院长亲自牵头做这个规划。XX这一轮城市规划不追求数量,不追求速度,追求质量和品位。XX县城建设过去走在其它区市县的前面,现在落后了,但我们不后悔。我们一定要搞好规划,把XX未来发展的“定海神针”定准。 这个规划到底怎样定位?我们四大班子参观了仁寿,大家认为仁寿城市建设搞得很不错,是欧式风格。XX选什么风格,我想应该和XX 的历史文化相一致。XX自古就是盐马古道,卓筒井发源地就在XX。我看了XX县志,县志上的XX古城非常漂亮,XX历史文化很厚重,城市建设应有自己的特点。成都市正在进行旧城改造,定位非常准确:西部民居。我们和高院长研究,认为城市规划有没有生命力,要看管多少年。我们这一轮规划出来的建筑,如果20xx年就淘汰了,说明我们的眼光就短浅了。城市的生命力与规划的素质、眼界

是密切相关的。我们一定要高起点搞好规划,要防止因为规划的失误造成浪费土地资源,破坏城市布局,危害城市环境,损害城市的整体形象和社会公共利益。 XX县城山环水绕,山青水秀,茫溪河穿城而过,非常有灵气,而且还很温顺。如果我们把XX建设成为显山露水、邻水而居、开门见绿,应是很美的。所以我们提出要把茫溪河两边15米到20米要整体控制起来,要真正体现XX显山露水、邻水而居、开门见绿这样一种特点。XX城市中心的几座山,要好好地保护好、绿化好。 下大力搞好城市建设和管理 关于城市建设的问题,蒋县长已经讲了意见,我同意,不再重复。 XX城市建设的欠帐是比较多的。从规划建设的角度,我们落后了,但从管理看,XX的县城是一年比一年好。尽管我们县城很小,但很干净,很整洁。随着旧城改造的步伐加大,随着新区规划的加快,XX城市的品位会进一步提高。因此,在城市管理的问题上,我们一定要敢于硬碰硬地解决热点难点问题。我强调是硬碰硬。任何单位,只要敢于硬碰硬地解决问题,积累的矛盾就会很少。问题积累就象一个垃圾桶,我们打开一看,这么多,盖上盖子。下一届揭

2020年事业单位招聘考试公共基础知识管理基础知识复习题120题及答案

2020年事业单位招聘考试公共基础知识管理基础知识复习 题120题及答案 1.关于刚性管理的优缺点的理解,以下( )是正确的。 A.刚性管理不易于维持组织正常的工作秩序 B.刚性管理不便于考核 C.刚性管理方法以"社会人"、"复杂人"等人性假设为基础 D.刚性管理激发员工主动参与管理、参与决策 2.关于柔性管理的优缺点的理解,以下( )是正确的。 A.柔性管理满足员工的高层次需要,能深层次地激发员工的工作动机,增强员工的主人翁责任感 B.柔性管理不利于组织内部形成集体主义和相互协作的精神,一不利于对种种失范现象形成一种"防患于未然"的机制 C.柔性管理有严格的职责分工不容易形成冲突 D.柔性管理有明确的工作标准 3.关于柔性管理的优缺点的理解,以下( )是正确的。 A.柔性管理便于协调员工个体之间以及员工与组织之间的关系;易于维持组织正常的工作秩序

B.柔性管理将降低组织活动的灵活性,影响组织与外部环境的协调 C.柔性管理不能深层次地激发员工的工作动机,不能增强员工的主人翁责任感 D.柔性管理有利于组织内部形成集体主义和相互协作的精神,有利于对种种失范现象形成一种"防患于未然"的机制 4.关于柔性管理的优缺点的理解,以下( )是正确的。 A.柔性管理缺乏严格的工作职责分工,容易形成冲突 B.柔性管理造成了员工的惰性,使员工一味只求完成分内的工作 C.柔性管理降低组织活动的灵活性,影响组织与外部环境的协调 D.柔性管理中员工缺乏主动参与管理、参与决策的意识,自律自控能力低,限制了其积极性和创造性 5.关于刚性管理的优缺点的理解,以下( )是正确的, A.刚性管理满足员工的高层次需要,能深层次地激发员工的工作动机,增强员工的主人翁责任感 B.刚性管理使员工挖掘其潜能,发挥其天赋,做出超常的工作成就 C.刚性管理由于不完善的规章制度,工作中难免出现矛盾和冲突 D.刚性管理中工作绩效不易考核、评估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工作的若干意见-国务院行政法规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工作的若干 意见 城市是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生产生活的重要载体,是现代文明的标志。新中国成立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工作成就显著,城市规划法律法规和实施机制基本形成,基础设施明显改善,公共服务和管理水平持续提升,在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优化城乡布局、完善城市功能、增进民生福祉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同时务必清醒地看到,城市规划建设管理中还存在一些突出问题:城市规划前瞻性、严肃性、强制性和公开性不够,城市建筑贪大、媚洋、求怪等乱象丛生,特色缺失,文化传承堪忧;城市建设盲目追求规模扩张,节约集约程度不高;依法治理城市力度不够,违法建设、大拆大建问题突出,公共产品和服务供给不足,环境污染、交通拥堵等“城市病”蔓延加重。 积极适应和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把城市规划好、建设好、管理好,对促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发展,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具有重要现实意义和深远历史意义。为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工作,解决制约城市科学发展的突出矛盾和深层次问题,开创城市现代化建设新局面,现提出以下意见。 一、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及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中央城市工作会议精神,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按照“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牢固树立和贯彻落实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认识、尊重、顺应城市发展规律,更好发挥法治的引领和规范作用,依法规划、建设和管理城市,贯彻“适用、经济、绿色、美观”的建筑方针,着力转变城市发展方式,着力塑造城市特色风貌,着力提升城市环境质量,着力创新城市管理服务,走出一条中国特色城市发展道路。 (二)总体目标。实现城市有序建设、适度开发、高效运行,努力打造和谐宜居、富有活力、各具特色的现代化城市,让人民生活更美好。 (三)基本原则。坚持依法治理与文明共建相结合,坚持规划先行与建管并重相结合,坚持改革创新与传承保护相结合,坚持统筹布局与分类指导相结合,坚持完善功能与宜居宜业相结合,坚持集约高效与安全便利相结合。 二、强化城市规划工作 (四)依法制定城市规划。城市规划在城市发展中起着战略引领和刚性控制的重要作用。依法加强规划编制和审批管理,严格执行城乡规划法规定的原则和程序,认真落实城市总体规划由本级政府编制、社会公众参与、同级人大常委会审议、上级政府审批的有关规定。创新规划理念,改进规划方法,把以人为本、尊重自然、传承历史、绿色低碳等理念融入城市规划全过程,增强规划的前瞻性、严肃性和连续性,实现一张蓝图干到底。坚持协调发展理念,从区域、城乡整体协调的高度确定城市定位、谋划城市发展。加强空间开发管制,划定城市开发边界,根据资源禀赋和环境承载能力,引导调控城市规模,优化城市空间布局和形态功能,确定城市建设约束性指标。按照严控增量、盘活存量、优化结构的思路,逐步调整城市用地结构,把保护基本农田放在优先地位,保证生态用地,合理安排建设用地,推动城市集约发展。改革完善城市规划管理体制,加强城市总体规划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衔接,推进两图合一。在有条件的城市探索城市规划管理和国土资源管理部门合一。 (五)严格依法执行规划。经依法批准的城市规划,是城市建设和管理的依据,必须严格执行。进一步强化规划的强制性,凡是违反规划的行为都要严肃追究责任。城市政府应当定期向同级人大常委会报告城市规划实施情况。城市总体规划的修改,必须经原审批机关同意,并报同级人大常委会审议通过,从制度上防止随意修改规划等现象。控制性详细规划是规划实施的基础,未编制控制性详细规划的区域,不得

第八章--城乡规划管理基础知识

第八章公共行政学基础 大纲要求 8.城乡规划管理知识 8.1公共行政管理知识 8.1.1了解公共行政的概念 8.1.2熟悉公共行政的主体与对象 8.1.3掌握政府的主要职能 8.1.4熟悉行政权力与行政责任 8.1.5掌握公共政策与公共问题 新版教材的变动 本章从原第八章《城乡规划管理知识》中剥离出“公共行政管理知识”的部分,单独作为一章,内容大幅度精简。第一节名为“行政与公共行政”,组织结构较旧版教材有较大调整。删去了“公共行政的范围和作用”。“公共行政的主体和客体”修改为“公共行政的主体和对象”,增补了一些内容。第二节名为“行政体制和行政机构”,大致继承了旧版相关内容。第三节名为“行政权力与行政责任”,大致继承了旧版相关内容。第四节名为“公共行政领导”,属新增知识点。第五节名为“政府的基本职能体系”,大致继承了旧版相关内容。第六节名为“公共政策”,大致继承了旧版相关内容,只删去了“公共政策分析”。 授课时间 本章大约需要一讲的时间。 一、行政与公共行政 1、行政 行政是一种组织的职能,任何组织(包括国家)其生存和发展都必须有相应的机构和人员行使执行和管理的职能。 2、公共行政 公共行政,是指政府处理公共事务提供公共服务的管理活动。公共行政是以国家行政机关为主的公共管理组织的管理活动,而一切立法机关与司法机关的管理活动、社会组织的管理活动、私营企业的管理活动都不是公共行政。 3、公共行政的特点 所谓公共行政包括“公共”和“行政”两个方面。行政是“公共的”,是公共权力机构整合社会资源、满足社会公共需要、实现公共利益、处理公共事务而进行的管理活动。公共行政是公共机构制定和实施公共政策、组织、协调、控制等一系列管理活动的总和。 (1)公共性 1)公共权力。行政权力是人民赋予的、为人民服务并受人民的监督。政府公共权力来源于人民的授权。政府公共权力受立法机关所通过的法律的制约,政府必须依法行政。政府公共权力还受到司法部门的监督和制约。政府公共权力行使的一个重要原则就是:行政机关的行为“越权无效”。行政机关超越立法机关的授权和法律允许的界线,便是越权,而越权行为无效。 2)公共需要与公共利益。公共行政存在和发展的依据是社会公共需要及其发展变化。政府存在的目的是为了满足社会公共需要、实现公共利益,政府是公共利益的代表和体现。为维护公共利益,政府可以直接提供公共产品,也可以对企业的经济活动即私人行政进行符合公共利益的社会性管制和经济性管制,如强制性劳动标准、社会保险、价格管制、反垄断等。3)社会资源。社会资源包括公共资源和民间资源两种。政府管理必须投入资源和产出资源,

计算机信息管理基础_知识点

第一章 1.1简答或者选择 1.信息的要素:语义要素、差异要素、传递要素和载体要素 2.按信息描述的对象划分,分为自然信息和社会信息。 3.按信息加工深度划分,分为一次信息、二次信息和三次信息。 4.按信息的表现形式划分,分为文献型、档案型、统计型、动态型等。 5.按信息的性质划分,可分为语法信息、语义信息和语用信息。 6.信息一般表现为四种形态:数据、文本、声音和图像 7.从时间和空间上,信息运动的过程可分为自然信息运动、生物信息运动和人类社会信息运动三种不同的类型。 8.信息产业包含四大技术:信息获取技术、信息处理技术、信息传输技术和信息应用技术。 1.2知识点【判断】 1.核心资源、支持资源和环境资源构成了完整的信息资源体系。 2.冗余是指在表达和传递信息时,用较多的信息量来实现较少的信息传递。 3.自然信息运动过程是随机的和盲目的; 4.自然信息是不完整的,只有信息的生成和存储,而不能对信息进行加工和利用,存在着过程上的断层。 5.信息产业是智力和资本高投入、高风险的产业。 6.信息网络体系、信息产业基础以及社会支持环境这三者组成的有机整体也称为信息基础设施。 7.信息:信息是按照用户的需要经过加工处理的数据。对信息的加工是信息管理工作的核心。 8.信息资源:狭义的信息资源是指信息及其载体。也就是经过加工处理的、对决策者有用的数据。广义的信息资源把信息活动的各个要素都纳入到信息资源的范畴,强调系统的概念。 9.信息差异:由于客观事物差异性的存在,信息会表现出一定的差异性。越是表现细微差异的信息,越有使用价值。

1.3综合 1.信息传递模式的多样性:多向主动传递:是指信息生产者或收集者针对整个社会的需要将自己生产或收集到的信息主动传递给事先未确定的接收者。单向主动传递:是指信息生产者或收集者将信息传递给事先确定的接收者。多向被动传递:这种方式事先没有确定的接收者,是信息收集者向整个社会开展的信息服务。单向被动传递:这种传递方式是指信息生产者或收集者开展的信息咨询服务。【举例论述信息传递模式的多样性】 2.信息运动方式的多样性:辐射式运动:信息生成以后便向四面八方做辐射式传播和扩散。主要手段有广播电视网、计算机网络、报刊杂志等形式。有序性运动:信息运动的有序性既表现在信息自身的有序性,也表现在运动过程的有序性。信息在传递过程中,按人类社会的组织结构以一定的方式,沿着固定的方向运动。主要手段是传真、文件、报告、书籍、刊物等。接力式运动:信息运动从信源到信宿是需要多次接力传递的。布朗运动:信息在人的作用下往往做无规则、无休止的运动。人际交谈、小道消息是这种信息流动的主要方式。【举例论述信息运动方式的多样性】 第二章 2.1简答或者选择 1.人类的信息管理活动:传统管理阶段、技术管理阶段、资源管理阶段、知识管理阶段 2.信息源种类繁多,形式复杂,可分为记录型、智力型、实物型和零次型。 3.记录型信息源按不同的物质载体,可分为印刷型、缩微型、计算机阅读型、网络型、视听资料。 4.信息搜集必须遵循的原则是:针对性、系统性、预见性和科学性。 5.常用搜集信息方法和途径主要有以下几种:采购、调查、交换、索取和检索。 6.信息组织形式可按不同方式划分: ?按信息表现形式划分,有文字信息组织、图像信息组织、声音信息组织和视频信息组织。 ?按信息加工的程度划分,可分为一次信息组织、二次信息组织和三次信息组织。 ?按信息的传播载体划分,分为文献信息组织和非文献信息组织。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