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地质灾害防治技术管理制度

地质灾害防治技术管理制度

地质灾害防治技术管理制度
地质灾害防治技术管理制度

地质灾害防治技术管理制度

我矿主要地质灾害分为井上和井下,根据煤矿具体情况,特制定本制度。

(一)规定

1.煤矿地质灾害防治是煤矿安全生产一项极为重要的工作,由矿长、总工程师主管,地测部门是业务管理部门。有关部门配合时,要从人力、物力、资金上给予保证。煤矿是防治水、防洪、探放水、防排水的主体,矿长为第一责任者,矿总工程师主管并负责各项责任措施的落实。矿每年四月底前应分别成立本年度三防(防洪、防排水、防雷电)领导小组。根据实际情况及防治水中长期规划,每年应安排一定的防治水工程维修费,以保证现有的防治水工程正常发挥作用,并新建急需的防治水工程。

2.地测部门应经常调查矿井充水条件的变化情况并掌握水文动态,解决出现的问题。

3.对直接威胁矿井安全生产的水患,必须采取防治措施。地测部门具体负责设计,由矿总工程师审查批准后实施。

4.雨季中(5?9月)每周对工业广场周边岩石山体进行排查一次,做好记

录,如有重大安全隐患,需要相关部门协助的,及时报送,协同处理。

(二)地表地质灾害防治

1.每年汛期到来之前,总工程师应组织有关部门进行防治水检查。对排洪渠、防洪设施、地表防治水工程进行全面的检查,发现问题立即研究解决。

2.地测部门负责防治水工作的人员,要经常巡视煤矿开采对应地表区、渠道、排水沟,了解这些地方的积水情况和畅通情况,发现问题及时向总工程师报告,由总工程师责成有关单位处理。

3.地测部门必须经常搜集、调查、核对井田周边煤矿和废弃老窑情况,并在矿井采掘工程平面图上标出井口位置、开采范围、开采深度、开采年限、积水情况等,发现威胁安全生产的水患情况,立即报告总工程师,以便采取预防措施。

4.禁止在山洪、河流可能冲刷到的地方堆放矸石、炉渣、垃圾等杂物,以免洪水堵塞河道、水渠,造成水害。

(三)井下地质防治1.水害防治专业人员应经常深入井下,了解矿井水文地质情况,掌握涌水动态,查清可能存有导水裂隙断层的分布情况,结合采掘工作面安排,制定出当年井下防治水工作计划,指导全年的防治水工作。

2.受水威胁的地段,必须坚持“预测预报、有疑必探、先探后掘、先治后采” 的

原则。

3.对老空区、充水导水断层、强含水层必须确定探水警戒线,并准确地测绘到采掘工程平面图上,开拓掘进工程到达探水警戒线时,必须超前探水。探放水由总工程师组织地测部门有关人员编制设计。设计中要规定探水起点至积水区实际边界的距离、钻孔的数量、方向、角度、深度、孔径及施工中的安全措施,并经总工程师批准后执行。

4.在安装探水钻机前,必须做好下列工作:

(1)加强钻孔附近的巷道支护,背好帮顶,在工作面迎头打好坚固的立柱和档板。

(2)清理巷道浮煤,挖出排水沟。

(3)在打钻地点或附近安设电话。

(4)由地测人员与探放水负责人及施工人员共同定孔位、角度。5.在打钻过程中发现煤岩松软、片帮、来压或钻眼中水压水量突然增大、顶钻等异常时,必须立即停止打钻,但不得拨出钻杆,要立即报告总工程师和调度室,并派人监测水情。如果发现情况危急时,必须立即撤出所有受水威胁的人员,然后采取措施进行处理。

6.矿井井下排水设施和主要排水设备应符合下列要求:

(1)水泵:必须有工作、备用、检修三套水泵。水泵的能力应在20 小时内排出矿井24 小时的正常涌水量。工作和备用水泵的总能力,应能在20 小时内排出矿井24 小时内最大涌水量。

(2)水管:必须有工作和备用两套水管,其能力应与水泵排水能力相一致。

(3)配电设备:应与工作、备用和检修水泵相适应,并能同时开动工作和备用水泵。

(4)主要泵房至少有两个出口,一个通往井筒,一个通至井底车场。

(5)主要水仓必须有主仓和副仓,当一个水仓清理时,另一个水仓能正常使用。

(四)特殊情况下的地质灾害防治

1.汛期来临时,三防领导小组(防洪、防雷电、防排水)要24 小时不间断值班,并委派专人在河道、渠沟、工业广场及其他可能发生水害的场所巡视,随时向防洪值班室报告水情和汛情。一旦发生险情应立即组织抗洪抢险,保证矿井的安全。

2.各矿在汛期到来之前,必须储备一定数量的抗洪物资,如麻袋、沙土、工具等。3.井田边界、大中型断层、井筒两侧,必须按规范要求留设防水煤柱。地测部门应负责保护各类防水煤柱不遭破坏。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