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武汉中心气象台气象科技创新体系建设现状与对策

武汉中心气象台气象科技创新体系建设现状与对策

武汉中心气象台气象科技创新体系建设现状与对策
武汉中心气象台气象科技创新体系建设现状与对策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wendangku.net/doc/10445408.html,

武汉中心气象台气象科技创新体系建设现状与对策

作者:邓红张蒙蒙

来源:《现代农业科技》2016年第18期

摘要在经济日益发展的今天,围绕社会需求和发展需求,加强气象科技创新,提高预报

预警的准确率,增强气象灾害预警信息发布的时效性、针对性和覆盖率是气象部门的重点任务。以武汉中心气象台为例,对科技创新工作现状进行了分析,指出了气象科技创新工作存在的问题,对如何提高气象科技创新能力提出了对策。

关键词武汉中心气象台;气象科技;创新;现状;问题;对策

中图分类号 G312;P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6)18-0225-01

近年来,随着社会公众和地方各级政府部门对精细化气象服务的及时性、针对性和准确率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为进一步提高预报预警的准确率,增强气象灾害预警信息发布的时效性、针对性和覆盖率,必须加强气象现代化建设和科技创新。气象科技创新体系是国家科技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气象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支撑,是培养造就高素质人才、提高气象业务服务水平、实现气象事业更大发展的重要保障。加快“十三五”气象事业发展,建设现代气象业务体系,必须加快气象科技创新体系建设,切实提高气象自主创新能力、提高气象科技对气象事业发展的支撑能力[1-2],以适应当前社会经济发展新要求、新需求。

1 现状分析

“十二五”以来,武汉中心气象台以提高预报准确率为核心,以气象事业科学发展为主线,探索优化预报业务结构新思路,不断谋划天气预报业务新的发展方向,强化从业人员的气象服务意识,加强灾害性天气的监测和预报,大力推进气象科技创新,气象科技成果丰硕,业务科技支撑能力明显提升。

1.1 气象科技成果丰硕

武汉中心气象台按照“科技兴气象”的战略,积极探索气象科技创新思路,加大业务科研力度。近5年来,主持或参加完成了关于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公益性行业专项、气象关键技术集成与应用、中国气象局业务建设、华中区域和湖北省局基金项目、横向课题等研究项目100余项;取得科研成果奖励7项,先后获得湖北省科技进步奖、湖北省气象科学和技术研究开发奖17项,部分成果在华中区域和全省范围内推广应用;累计完成各类技术交流文章90余篇,在各类学术刊物发表技术论文近80篇,为天气业务现代化建设积累了丰硕的成果。

中央气象台2011年9月和10月降水预报检验

中央气象台2011年9月和10月降水预报检验 韦 青 张金艳 (国家气象中心,北京100081,weiqing@cma.gov.cn) 依据《气发〔2005〕109号关于下发中短期天气预报质量检验办法(试行)的通知》,对中央气象台预报员2011年9月和10月08时1~7天24小时间隔全国降水落区预报产品进行累加降水检验。评分站点采用全国范围内的2513站点,对其中有实况的所有站点进行评分,没有实况的不参与评分的统计。 检验量为:TS评分、漏报率、空报率、技巧评分。除了文件规定的检验量外,参照美国NCEP水文预报中心(HPC)的降水检验,增加了预报偏差检验,其含义是预报某级降水站(次)数与实际该级降水发生站(次)数的比值。TS评分、漏报率、空报率的计算公式参见本刊2010年刊登的检验报告。 从中央气象台2011年9月和10月降水预报检验结果(表略)和2010年9月—2011年10月中央气象台降水预报检验结果(图1)可以看出: 2011年9月内短期时效小雨、中雨、大雨、暴雨和大暴雨量级TS评分分别在0.58~0.64、0.32~ 0.37、0.26~0.31、0.10~0.20、0.15~0.23之间,10月各量级TS评分分别在0.60~0.65、0.29~0.36、0.18~0.21、0.06~0.12、0.01~0.14之间;中期时效内各量级降水预报随着时效延长TS评分有所下降。短期时效内,自2011年4月份开始,小雨量级TS评分呈稳步上升趋势。 从1~7天预报偏差看,9月小雨、中雨和大雨预报偏差分别在0.73~0.98、1.04~1.31、0.6~1.16之间,说明小雨量级预报范围均小于实况,中雨量级则均比实况大。1月小雨、中雨和大雨预报偏差分别在0.81~1.07、0.98~1.36、0.58~1.15之间,其中,小雨量级短期时效内预报范围比实况大,中雨量级除168小时预报外,其余时效预报范围均较实况小。 总体看来,9月小雨和中雨各时效预报TS评分基本和10月持平,大雨各时效较10月均偏高。预报偏差9月、10月水平相当。与2010年同期相比,9月小雨、中雨、大雨各时效预报TS评分均提高明显,10月小雨、中雨较2010年提高明显,大雨短期时效较2010年偏低 。 图1 2010年9月—2011年10月中央气象台1~7天降水预报检验结果 第3卷6期 2011年12月 天气预报技术总结专刊 WEATHERFORECASTREVIEW Vol.3,No.6 December2011

构建区域科技创新体系

构建区域科技创新体系提高我自主创新能力 彭顺昌1、施瑜2、李波2、黄慧玲1 科学技术正成为当今世界经济社会发展的决定性力量,自主创新能力是区域竞争力的核心。厦门历届市委、市政府都十分重视科技工作,坚持一把手抓第一生产力。市委在“关于制定厦门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中明确提出“不断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建设科学技术创新型城市”的宏伟目标。因此,加快实施自主创新战略,促进厦门市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和产业结构优化,提高全社会自主创新能力,对于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重要中心城市,推动新一轮跨越式发展,具有十分重大的现实意义。 一、落实科学发展观,建设科学技术创新型城市 1、建设科学技术创新型城市是厦门经济跨越式发展的必然抉择 科技发展对厦门经济的做强做大具有决定性作用,实施自主创新战略,把厦门建设成为全省最重要的高新技术产业基地和全省产业集群研发基地的最佳选择地,以提升科技自主创新为主线,全面推动思想观念、发展模式、体制机制和城市管理创新等,营造创新氛围,提高全市持续创新能力和核心竞争力,将厦门建设成为创新型城市,从而发挥厦门在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中的龙头带动作用,为促进祖国统一大业作出历史性贡献。 2、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全力提升全市自主创新能力 全社会应正视自主创新的长期性、复杂性和艰巨性,提高创新意识和科技素质,转变观念、统一思想,紧紧围绕调整经济结构、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依靠科技进步和创新,实现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和城市核心竞争力的提升;政府部门要加强对建设创新型城市工作的组织领导,建立党委统一领导、政府统筹实施、部门各司其职、社会共同参与的工作机制,努力为自主创新创造良好的法制环

企业技术创新体系建设只是分享

浙江省经济贸易委员会关于企业技术 创新体系建设的若干意见 为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深入实施省委“八八战略”,推进先进制造业基地建设,提高我省经济综合实力和产业竞争力,推动浙江经济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现就企业技术创新体系建设提出如下意见: 一、企业技术创新体系建设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一)加快企业技术创新体系建设,是提高企业技术创新能力,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必然选择。技术创新是企业发展的基础和决定性因素。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我省形成了一批产业和区域明显的化纤及面料、皮革及制品、五金制品、品牌服装、化学原料药、高低压电器、电子材料、氟化工、汽摩零部件等特色产业,构成了制造业基地的产业基础,但这些产业大都是传统产业,产业层次和附加值较低,核心竞争力不强,同时,我省中小企业占绝大多数,这一特点决定了企业技术创新动力不足,急需开展技术创新,用高新技术提升我省产业水平。 (二)加快企业技术创新体系建设,是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推进浙江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和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关键途径。面对当前国际市场竞争日趋激烈、技术飞速发展、知识产权保护力度不断增强的局面,我省低、小、散的产业结构面临重大挑战。与此同时,我省人多地少,能源资源对外依存度很高,要素缺口对经济影响日益增大。随着经济的发展,生态环境容量对经济发展已构成硬约束。这些矛盾和现实严重阻碍了企业和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只有依靠企业技术创新,进一步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才能实现企业进一步发展和经济社会的进一步繁荣。 二、企业技术创新体系建设的指导思想和主要内容 (三)企业技术创新体系建设的指导思想是以市场为导向,以提高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和产业竞争力为主要目标,坚持企业主体和政府推动相结合,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和传统产业改造提升相结合,重点突破和一般提升相结合,以完善创新投入、运行和激励机制为重点,加快高新技术产业化和传统产业改造提升,推动企业技术进步,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 (四)企业技术创新体系是以政府主导,企业为主体,由企业、政府、科研单位、大专院校、科技工作者和技术中介机构等构成,以促进产业升级、产品结

科技创新服务平台建设方案word

科技创新服务平台建设方案WORD版本下载后可编辑

某某市科技创新服务平台建设方案 为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根据某某市委市政府“关于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加快建设创新某某市的决定”以及“关于进一步加强科技创新体系建设的意见”的文件精神,加快科技创新服务平台建设,进一步增某某市科技创新能力,优化创新环境,全面提升某某市产业竞争力,推动创新某某市建设,拟整合国内外相关的科技资源,建设某某市科技创新服务平台。 一、组建科技创新服务平台的必要性 (一)某某市创新平台建设的现状看,组建科技创新服务平台是推动科技进步,建设创新某某市的需要。近几年,我们在推动科技创新和公共服务平台建设方面做了一定的工作。如研发了某某市科技计划网上管理系统、科技成果网上登记系统、专家数据库等,实现了某某市科技计划项目和科技成果的网上申报及评审等;开通了烟台中小企业公共服务平台,为中小企业的创新提供信息与技术支撑。但是,目前科技服务平台的建设还缺乏统一规划,因此,充分整合和优化科技资源,加快建设一个社会化、网络化、专业化,多功能的“一站式”创新服务平台,对于促进全社会科技资源高效配臵和综合利用,提某某市自主创新能力,推动创新某某市建设具有重要的作用。

(二)从创新主体看,组建科技创新服务平台是服务企业,促进企业自主创新的需要。企业是自主创新的主体。目前某某市中小企业规模和实力还不够强,存在着信息渠道不畅、自主创新能力不足、技术创新和产品创新薄弱等问题。因此,整合社会科技资源,建设一个以网络技术为基础,信息服务体系为支撑,共享机制为保障的科技创新服务平台,实现资源整合、系统集成、便利服务,积极为企业、院校、科研机构等创新主体提供优质、高效的服务,是促进自主创新的有力措施,是全面提某某市产业竞争力的需要。 (三)从政府部门自身建设看,组建科技创新服务平台是转变政府职能,建设“阳光政府”的需要。推动科技创新,建设创新某某市,根本的要求是转变政府职能,为科技创新提供公共服务。通过科技创新服务平台,既能规范、简化和优化业务流程,提高工作效率;又使科技管理、服务更加公开、公正、公平,有利于改善创新环境,对于构建“阳光政府”、建设服务型机关,促进政府管理科学化、服务高效化起到积极的作用。 二、指导思想及建设原则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提升某某市科技创新能力为目标,以建立共享机制为核心,充分运用现代网络信息技术,整合和优某某市科技资源,搭建公益性、基础性、战略性的科技创新“一站式”服务平台,成为服务企业和科研机构的专业化网络载体,某某市的科技进步和技术创新提供有力支撑。

10月15日:未来三天全国天气预报

10月15日:未来三天全国天气预报 2016-10-15 来源:中国天气网 冷空气影响北方地区 北京河北等地有霾 一、重要天气 1.冷空气影响北方地区 15夜间至17日,受冷空气影响,西北地区东部、内蒙古大部、华北北部和东北地区等地将先后有4~8℃降温,其中内蒙古东部、东北地区中北部等地的部分地区降温可达10℃以上;上述大部地区将先后出现4~6级风。另外受其影响,内蒙古东北部、黑龙江西北部等地的部分地区还将有小到中雪或雨夹雪,局地大雪。 2. 北京河北等地有霾 15日夜间至16日白天,北京、天津西部、河北中部的部分地区有中度霾,北京南部局地有重度霾。16日夜间起,受冷空气影响,霾逐渐减弱。中央气象台10月15日18时继续发布霾黄色预警。此外,今天夜间至明天早晨,华北中南部、东北地区、江苏南部、陕西关中、重庆等地的部分地区有大雾,局地有能见度不足200米的强浓雾。 二、未来具体预报 15日20时至16日20时,青海中东部、甘肃中南部、西藏中东部、内蒙古东部、东北地区中西部有小雨(雪)或雨夹雪,局地中到大雪;华北中东部、黄淮中东部、江淮、江汉东部、江南东北部、西南地区大部、海南岛东南部等地有小到中雨,局地大雨。内蒙古大部、安徽等地有4~6级风。台湾海峡、南海东北部和巴士海峡将有7~9级、阵风10~11级的大风,南海中东部偏北海域将有10~11级大风,其中台风中心经过附近海域将有12~13级大风、阵风14级。

16日20时至17日20时,内蒙古东北部、黑龙江西北部、西藏中东部等地有小到中雨(雪)或雨夹雪,局地大雪;新疆北部、东北地区中北部、云南以及江南东部沿海、华南南部沿海、海南岛、台湾等地有小到中雨,局地大雨。内蒙古中东部、东北地区大部等地有4~5级风;南海北部和中部、巴士海峡将有7~9级、阵风10~11级的大风,其中南海中部偏北海域将有10~11级大风,台风中心经过附近海域将有12~14级大风、阵风15~16级。

常用气象网站功能简介

常用气象网站部分功能简介 主要对如下网站进行介绍: 主要介绍常用气象网站的查询功能,以及信息提示 南汇气象局气象服务网站https://www.wendangku.net/doc/10445408.html,/ 福建水利信息网https://www.wendangku.net/doc/10445408.html,/ 泉州气象网https://www.wendangku.net/doc/10445408.html, 香港天文台https://www.wendangku.net/doc/10445408.html,.hk/contentc.htm 中国气象局中央气象台·中国天气在线https://www.wendangku.net/doc/10445408.html,/nmc/index.jsp JEPPESEN网站https://www.wendangku.net/doc/10445408.html,/ 南汇气象局气象服务网站 https://www.wendangku.net/doc/10445408.html,/ 本网站主要可以用于查询地面天气图和高空等压面图,MTSAT卫星云图以及上海地区实时雷达图象等

一、高空等压面图和地面图的查询 1、点击主页中天气形势实况中的地面图和高空图一项 2、通过以上步骤之后将进入如下界面。(天气图为韩国气象部门提供) 点击Far-East Asia Surface Chart 项可以查询地面图。全天共0000、0300、0600、0900、1200、1500、1800、2100(UTC)等八个时次,一般在其有效时间之后1-2个小时更新。 点击East Asia Chart(00,12UTC)项可以查询surface\925hpa\850hpa\700hpa\500hpa\300hpa\200hpa\100hpa等高度层的高空等压面图。全天共0000、1200(UTC)等两个时次,一般在其有效时间之后3-4个小时更新。 其详细操作如下图:

国务院印发《“十三五”国家科技创新规划》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wendangku.net/doc/10445408.html, 国务院印发《“十三五”国家科技创新规划》作者:耀文 来源:《中国电子报》2016年第57期 本报讯国务院近日印发《“十三五”国家科技创新规划》(以下简称《规划》),明确提出了未来五年国家科技创新的指导思想、总体要求、战略任务和改革举措。 《规划》强调,坚持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以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支撑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全面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大力推进以科技创新为核心的全面创新,塑造更多依靠创新驱动、更多发挥先发优势的引领型发展,确保如期进入创新型国家行列,为建成世界科技强国奠定坚实基础。 《规划》确立了“十三五”科技创新的总体目标。国家科技实力和创新能力大幅跃升,国家综合创新能力世界排名进入前15位,迈进创新型国家行列;创新驱动发展成效显著,与2015年相比,科技进步贡献率从55.3%提高到60%,知识密集型服务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例从15.6%提高到20%;科技创新能力显著增强,通过《专利合作条约》途径提交的专利申请量比2015年翻一番,研发投入强度达到2.5%。 《规划》提出建设高效协同的国家创新体系,并从培育充满活力的创新主体、系统布局高水平创新基地等方面提出了总体要求。努力促进各类创新主体协同互动、创新要素顺畅流动高效配置,形成创新驱动发展的实践载体、制度安排和环境保障。 《规划》围绕支撑国家重大战略,充分发挥科技创新在推动产业迈向中高端、增添发展新动能、拓展发展新空间、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中的核心引领作用,重点强化六方面任务部署。一是围绕构筑国家先发优势,加强兼顾当前和长远的重大战略布局。二是围绕增强原始创新能力,培育重要战略创新力量。三是围绕拓展创新发展空间,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四是围绕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构建良好创新创业生态。五是围绕破除束缚创新和成果转化的制度障碍,全面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六是围绕夯实创新的群众和社会基础,加强科普和创新文化建设。 《规划》从落实和完善创新政策法规、完善科技创新投入机制、加强规划实施与管理等三方面提出了保障措施,强调完善支持创新的普惠性政策体系,深入实施知识产权战略和技术标准战略,建立多元化科技投入体系等。

农业科技孵化器孵化服务体系建设方案

农业科技企业孵化器孵化服务体系建设方 案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营造适合农业科技企业创新创业的优质环境,在孵化过程中向在孵企业提供全面优质服务,更好的提升孵化效果,实现促进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培养一定规模、符合政策导向的农业科技企业,同时培养具有创新思维、前瞻性视野的农业企业家的宗旨,建设国家级农业科技企业孵化器。特制定本方案。 第二条农业科技企业孵化器(以下简称“孵化器”),主要为本市特色优势产业的农业科技型小微企业提供服务。通过提供创业培训、辅导、咨询,研发、经营的场地和共享设施,以及政策、法律、财务、投融资、企业管理、人力资源、市场推广、产业链资源和加速成长等服务,以降低入孵企业的市场风险和经营成本,提高其成活率和成长性。 第二章服务机构设置 第三条委托第三方运营机构进行市场化独立运营。设孵化器总经理、运营总监管理岗位,设置运营综合部、项目拓展部、孵化服务部等工作部门。负责建立健全孵化器运营平台,构建孵化器服务体系。 - 1 -

第四条成立一支有情怀、有能力、有专业、有实力的,由政府职能部门负责人、高校科研院所学科带头人、各行业(协会)专家、企业家组成的导师服务团。为入孵企业提供项目开发、方案设计、风险评估、经营管理、法规政策、信贷融资、产品营销、跟踪扶持等全过程全要素全方面的指导和服务,帮助入孵企业解决生产经营过程中的各种问题和困难。导师服务团由第三方运营机构负责遴选、管理、考核,由主管部门审批、聘任。 第三章服务类别 第五条政策优惠类服务 1.场地服务。为符合入孵条件的企业提供不超过三年的免费办公场地、会议室、多功能展示厅等场地服务; 2.融资贷款。孵化器设立种子基金,助推入孵企业成长;举办金融对接会,协助企业贷款、信用担保及抵押登记、创投评估、融资咨询等金融服务;为有意愿在资本市场上市的企业对接相关机构进行辅导和培训; 3.项目扶持。对于入孵的优质项目,可向市科技局、农业局、林业局、人社局、畜牧局等部门推荐,给予一定的项目扶持。 第六条基础类服务 1.技术服务:协助入孵企业进行科技成果转化,支持其与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合作,搭建产学研合作平台;

中国气象局工作介绍

一、部门简介 中国气象局是国务院直属事业单位。它的前身是中央军委气象局,成立于1949年12月。1994年由国务院直属机构改为国务院直属事业单位后,经国务院授权,承担全国气象工作的政府行政管理职能,负责全国气象工作的组织管理。全国气象部门实行统一领导,分级管理,气象部门与地方人民政府双重领导,以气象部门领导为主的管理体制。我国气象事业是科技型、基础性社会公益事业,坚持“公共气象、安全气象、资源气象”的发展理念,坚持“以人为本,无微不至、无所不在”的服务宗旨。2000年1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气象法》开始施行,之后颁布实施了《人工影响天气管理条例》、《气象探测环境和设施保护办法》、《防雷减灾管理办法》、《施放气球管理办法》等行政法规和部门规章。 我国已初步形成了天基、空基和地基相结合、门类比较齐全、布局基本合理的现代化大气综合观测系统;基本组成了由天气预报、气候预测、人工影响天气、干旱监测与预报、雷电防御、农业气象与生态、气候资源开发利用等构成的气象服务体系,气象服务领域涉及工业、农业、渔业、商业、能源、交通、运输、建筑、林业、水利、国土资源、海洋、盐业、环保、旅游、航空、邮电、保险、消防等多个行业和部门。近年来,随着科学技术和经济社会的发展,大气成分分析与预警预报、空间天气预警、沙尘暴天气监测与预报、防雷装置检测和工程专业设计、健康和医疗气象、突发公共事件紧急响应等气象保障业务和服务也迅速发展。目前,气象服务已基本覆盖了国民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与国家安全各个领域,气象服务的社会经济效益投入与产出比达到了1∶40。 我国形成了气象科学技术基础性研究、高新技术研究和应用开发研究体系。中国气象局拥有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中国气象局北京城市气象研究所、中国气象局沈阳大气环境研究所、中国气象局武汉暴雨研究所、中国气象局上海台风研究所、中国气象局广州热带海洋气象研究所、中国气象局成都高原气象研究所、中国气象局兰州干旱气象研究所、中国气象局乌鲁木齐沙漠气象研究所等9个国家级科研院所。2004年科技部批准中国气象局成立了灾害天气国家重点实验室。中国气象局是我国首批开展公益类科研院所改革的部门之一,并通过了国家公益类科研院所改革的验收,初步形成了新型气象科技创新体系。中国气象局是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的国内牵头单位,开展了一系列气候变化科学、影响与对策的研究。 我国坚持独立自主的外交方针,围绕国家政治、经济、科技和外交战略,积极开展与国际组织、国家和地区的多边和双边气象科技合作,已与160多个国家和地区开展了双边气象科技合作与交流,与21个国家签署了气象科技合作协议,向70多个发

《天气预报》教案新部编本

教师学科教案[ 20 – 20 学年度第__学期] 任教学科:_____________ 任教年级:_____________ 任教老师:_____________ xx市实验学校

《天气预报》教案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掌握天气的两个特点; 2、学会识别常用天气符号,能够读懂电视天气预报。 (二)过程与方法 初步学会阅读天气预报中的简易天气预报的技能。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认识人类生产、生活与天气的关系,通过联系本地的天气变化,激发学生开展气象观测、预报的课外活动兴趣,增强科教兴国的意识。 二、教学重点 学会识别常用天气符号,能够读懂电视天气预报。 三、教学难点 联系生活体验、比较、识图、讲练结合的教学方法。 四、课时安排 1课时 五、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粉笔、图片。 六、教学过程 新课导入: 我们能够观测到我们当时的天气情况,可是我们想知道未来的天气状况要怎么办呢? 新课讲解: 一、怎样看天气 神舟六号就带着中国人民的希望、带着中国人民的骄傲顺利地升上太空。 就在那一天的早上,神舟六号差点不能升空,你知道是因为什么吗? 答:天气,因为那天下雪了如果雪再大一点恐怕就飞不上了。 1、天气对你的生活有什么影响?(谈一谈)

2、你怎样知道明天的天气情况? 通过看电视,听广播,拔气象预报电话,查互联网。 通过分析天气图,自己预测天气。 通过气象观测,自己制作天气预报。 3、展示书本上关于上海的天气预报(上海明天阴到多云,有时有小雨,降水概率15%,偏南风3级,15℃~23℃)。从中你知道天气预报的主要内容?你知道他们的含 义吗? 二、天气的用语 介绍各种天气用语的含义及符号。 答:一般天气预报包含了五个要素:云量、降水量、降水概率、风向风速以及气温。 三、小知识 天气预报就是应用大气变化的规律,根据当前及近期的天气形势,对某一地未来一定时期内的天气状况进行预测。它是根据对卫星云图和天气图的分析,结合有关气象资料、地形和季节特点、群众经验等综合研究后作出的。如我国中央气象台的卫星云图,就是我国制造的“风云一号”气象卫星摄取的。利用卫星云图照片进行分析,能提高天气预报的准确率。天气预报就时效的长短通常分为三种:短期天气预报(2~3天)、中期天气预报(4~9天),长期天气预报(10~15天以上),中央电视台每天播放的主要是短期天气预报。公元前650年左右巴比伦人使用云的样子来预测天气。公元前340年左右亚里士多德在他的《天象论》中描写了不同的天气状态。中国人至少在公元前300年左右有进行天气预报的纪录。古代天气预报主要是依靠一定的天气现象,比如人们观察到晚霞之后往往有好天气。这样的观察积累多了形成了天气谚语。不过许多这些谚语后来被证明是不正确的。 从17世纪开始科学家开始使用科学仪器(比如气压表)来测量天气状态,并使用这些数据来做天气预报。但很长时间里人们只能使用当地的气象数据来做天气预报,因为当时人们无法快速地将数据传递到远处。1837年电报被发明后人们才能够使用大面积的气象数据来做天气预报。 20世纪气象学发展迅速。人类对大气过程的了解也越来越明确。1970年代数字天气预测随电脑硬件发展出现并且发展迅速,今天成为天气预报最主要的方式。1853~1856年,为争夺巴尔干半岛,沙皇俄国同英法两国爆发了克里木战争,结果沙俄战败,正是这次战争,导致了天气预报的出现。

构建“四位一体”科技创新服务体系

构建“四位一体”科技创新服务体系 南通崇川开发区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积极构建以政府机构为主导,科技企业孵化器为骨干,科技金融服务为支撑,科技服务中介为桥梁的深度结合、相互交融的“四位一体”科技创新服务体系,进一步整合科技创新服务资源,着力解决中小科技型企业生产经营与市场对接中资金、信息、市场等不对称问题,推动区内新兴产业培育和成长。 一、强化扶持,让创业环境更加优良。强化政府机构在“四位一体”中的主导地位,整合提升政府在政策引导、人才引进、跨区合作的作用,促进提高科技企业组织化、产业规模化和产品市场化水平。一是在政策扶持中做大企业。加快制定自主创新、推进科技产业发展的相关扶持政策,相继出台《关于鼓励和促进科技创新创业的若干政策意见》、《关于提高自主创新能力的若干规定》等扶持政策,提供对科技创新创业企业发展的政策优惠。专门设立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基金1000万元,专项引导扶持一批初创期企业走上良性发展轨道,并积极组织这些企业申报国家、省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基金。二是在人才引进中做优环境。大力实施“336海内外高层次人才(团队)引进计划”,即3年内引进海外尖端人才(团队)30名,国内领军人才(团队)60名,

为科技创新企业提供人才服务。在大力实施“人才强区”战略的基础上,在启动经费、创业投资、贷款融资、工作用房、人才公寓、创业服务等方面制定更具吸引力的优惠政策,吸引海内外高层次技术领军人物、经营管理人才和创新团队落户崇川,开展创新创业活动;构建高层次人才共享机制,建立“隶属关系在单位,价值实现在崇川”的人才资源共享模式,为他们投身工业经济转型升级搭建更加广阔的舞台。三是在联合中做强实力。根据特色主导产业发展规模和区域布局,通过龙头带动、产业承接、区域合作、政府引导等形式,探索园区跨区域合作开发,加强与上海漕河泾经济技术开发区、上海集成电路孵化基地、南大苏富特软件园等园区深度合作。全力推进市级以上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建设,继续推进企业与高校、科研院所合作,支持企业建设院士工作站和博士后工作站。 二、专注孵化,让创业企业健康成长。发挥科技孵化器在“四位一体”中的骨干作用,依托科技服务网络,通过营造创新环境,培育创新主体,搭建创新平台,促进科技型企业发展壮大。一是构筑创新创业“大载体”。不断加大投入力度,加快服务外包和科技创新载体建设,通过整合社会资源,提升存量资产,以自建、收购、转租等方式,在南通商务核心地带世纪大道两侧全力打造崇川创新创业走廊,启动智慧谷、聚智谷、南通数字大厦、清之华园、狼山高科技产业园

企业技术创新体系建设经验

企业技术创新体系建设经验 中央企业是我国技术创新能力积累时间最长、技术创新制度建设和基础设施最为完善、总体技术创新能力最强的一类企业,在国家创新体系建设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多年来,央企从肩负的责任和使命出发,坚持依靠技术创新支撑和引领业务发展,大力实施技术创新体系建设工程,取得了一系列如高速铁路、载人航天、探月工程、西气东输等丰硕的成果,并积累了宝贵的经验。认真归纳总结现有的成功做法和经验,对进一步加强央企技术创新体系建设,推进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实施具有重要的参考意义。 1典型央企的成功做法 为充分掌握央企技术创新体系建设的实际情况,本文对中国航天科工集团(简称航天科工)、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简称中国石油)、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简称中国石化)、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简称中国移动)、国家电网公司(简称国家电网)等10多家典型央企进行了现场调研和案例分析。依据对典型央企的实地调研情况,央企技术创新体系建设的成功做法可概括为以下六方面内容。 1.1把技术创新作为公司的核心战略,建立起比较完善和有效的决策和规划体系一是把技术创新作为公司的核心战略 之一。按照国家“自主创新、重点跨越、支撑发展、引领未来”

的科技工作方针和“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结合公司实际,以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和产业发展驱动力为核心,制定公司科技发展战略、目标任务、战略重点,确定年度计划,并按照“探索一代—预研一代—研制一代—生产运用一代”的思路,制定有序接替的科研计划体系。二是设立科技决策规划与管理体系。设立了由主要领导牵头、各业务部门负责人参加的科学技术委员会,负责公司重大技术创新战略问题决策。同时,为了落实公司科技战略规划、规范科技管理工作,央企集团层面大都设立了行使科技管理职能的相关部门,负责公司科研项目管理、科技规划计划、科技条件平台建设、科研成果管理、科技奖励、考核监督指导下属单位科技管理工作,以及对外科技交流等;在子公司层面,根据具体情况设立对口部门,配备专职科技管理人员,负责组织科技规划和项目建议计划编制,组织科技项目实施和新技术推广应用,开展技术需求分析等。三是组建辅助科技决策的专家咨询团队。部分央企设立了专门的技术咨询委员会,由内外部专家组成专家团队,对重大事项开展调查研究,提出咨询意见和建议。有的央企在技术咨询委员会的基础上,还按领域组建专业分委员会,为公司各类技术决策提供咨询意见,支撑公司科技决策。以航天科工为例,公司建立了以顶层战略为导向的技术创新决策机制(图1)。公司成立了由“一把手”负责的发展战略与规划编制领导小组和工作办公室,负责组织、协调和

区域科技创新运行机制与评价指标体系研究

2003年第4期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N o 14 2003总第204期Journal o f N ortheast Normal U niversity (Philosophy and Social Sciences)Sum N o 1204 [收稿日期]2002-12-28 [作者简介]谷国锋(1966-),男,吉林农安人,东北师范大学城市与环境科学学院博士研究生;滕福星(1942-), 男,辽宁建昌人,东北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区域科技创新运行机制与评价指标体系研究 谷国锋1,滕福星2 (11东北师范大学城市与环境科学学院,吉林长春130024;21东北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吉林长春130024) [摘 要]区域科技创新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根本保证,也是一个地区、一个国家经济增长的主要根源和最直接动力。笔者通过分析区域科技创新的内涵、结构及其运行轨迹,指出影响其运行机制的内在因素和外部环境,并用模糊数学的方法,构建了区域科技创新的评价指标体系。 [关键词]区域科技创新;运行机制;环境;评价指标;模糊数学 [中图分类号]F 051.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6201(2003)04-0024-07 区域科技创新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根本保证,也是一个地区、一个国家经济增长与发展的主要根源和最直接动力[1](P475)。区域科技创新处于一个中观层次,介于微观与宏观之间,对于其运行机制和能力进行综合评价,不仅有利于建立国家科技创新体系及微观创新活动,而且有利于地方政府以区域为范围优化地区创新资源配置,并为当前区域创新发展和创新政策的制定提供科学依据。 一、区域科技创新的内涵、结构及其运行轨迹 区域科技创新既涵盖科学创新又涵盖技术创新,是科学与技术等相关因素互动的结果。所谓区域科技创新是指在一定区域内,一定区域背景下由科学、技术、教育、经济等诸要素形成的一体化的发展机制,是一个以企业为主体,地方政府、教育科研单位、中介机构构成的区域系统。它依托区域科学技术创新实力,有效地利用区域科技创新资源,协调区际间的科技合作与竞争,实现区域内科技创新资源(人才、知识、投入)的高效配置与结构优化,促进区域科技创新活动的广泛开展和创新成果的应用、推广和普及,从而创造和发展区域的竞争优势,保证区域经济发展[2](P3)。区域科技创新系统是区域科学与技术组织、高校、企业相互作用,共同发展的网络。这种创新系统具有系统的主要特征,而且是开

国务院印发《“十三五”国家科技创新规划》

国务院印发《“十三五”国家科技创新规划》 明确提出未来五年国家科技创新的指导思想、总体要求、战略任务和改革举措 《人民日报》( 2016年08月09日 01 版)新华社北京8月8日电经李克强总理签批,国务院近日印发《“十三五”国家科技创新规划》(以下简称《规划》),明确提出了未来五年国家科技创新的指导思想、总体要求、战略任务和改革举措。 《规划》强调,坚持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以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支撑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全面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大力推进以科技创新为核心的全面创新,塑造更多依靠创新驱动、更多发挥先发优势的引领型发展,确保如期进入创新型国家行列,为建成世界科技强国奠定坚实基础。 《规划》描绘了未来五年科技创新发展的蓝图,确立了“十三五”科技创新的总体目标。国家科技实力和创新能力大幅跃升,国家综合创新能力世界排名进入前15位,迈进创新型国家行列;创新驱动发展成效显著,与2015年相比,科技进步贡献率从55.3%提高到60%,知识密集型服务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例从15.6%提高到20%;科技创新能力显著增强,通过《专利合作条约》(PCT)途径提交的专利申请量比2015年翻一番,研发投入强度达到2.5%。 《规划》提出建设高效协同的国家创新体系,并从培育充满活力的创新主体、系统布局高水平创新基地、打造高端引领的创新增长极、构建开放协同的创新网络、建立现代创新治理结构、营造良好创新生态等六个方面提出了总体要求。努力促进各类创新主体协同互动、创新要素顺畅流动高效配置,形成创新驱动发展的实践载体、制度安排和环境保障。 《规划》围绕支撑国家重大战略,充分发挥科技创新在推动产业迈向中高端、增添发展新动能、拓展发展新空间、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中的核心引领作用,重点强化六方面的任务部署。一是围绕构筑国家先发优势,加强兼顾当前和长远的重大战略布局。二是围绕增强原始创新能力,培育重要战略创新力量。三是围绕拓展创新发展空间,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四是围绕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构建良好创新创业生态。五是围绕破除束缚创新和成果转化的制度障碍,全面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六是围绕夯实创新的群众和社会基础,加强科普和创新文化建设。

中央气象台气象灾害预警发布办法

中央气象台气象灾害预警发布办法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了规范中央气象台气象灾害预警发布工作,防御和减轻气象灾害,保护国家和人民生命财产安全,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气象法》、《国家气象灾害应急预案》,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适用于中央气象台根据中国气象局授权,按照《国家气象灾害应急预案》标准发布的台风、暴雨、暴雪、寒潮、海上大风、沙尘暴、低温、高温、干旱、霜冻、冰冻、大雾和霾等13类气象灾害预警。 第三条根据气象灾害可能造成的危害和紧急程度,每类气象灾害预警最多设为4 个级别,分别以红、橙、黄、蓝四种颜色对应I至IV级,I级为最高级别。 第二章气象灾害预警标准 第四条台风预警按以下标准发布: (一)红色预警:预计未来48小时将有强台风(中心附近最大平均风速14-15级)、超强台风(中心附近最大平均风速16级及以上)登陆或影响我国沿海。 (二)橙色预警:预计未来48小时将有台风(中心附近最大平均风速12-13级)登陆或影响我国沿海。 (三)黄色预警:预计未来48小时将有强热带风暴(中心附近最大平均风速10-11级)登陆或影响我国沿海。 (四)蓝色预警:预计未来48小时将有热带风暴( 中心附近最大平均风速8-9级) 登陆或影响我国沿海。 第五条暴雨预警按以下标准发布: (一)红色预警:过去48小时2个及以上省(区、市)大部地区持续出现日雨量100毫米以上降雨,且上述地区有日雨量超过250毫米的降雨,预计未来24小时上述地区仍将出现100毫米以上降雨。 (二)橙色预警:过去48小时2个及以上省(区、市)大部地区持续出现日雨量100毫米以上降雨,且南方地区有成片或北方地区有分散的日雨量超过250毫米的降雨,预计未来24小时上述地区仍将出现50毫米以上降雨;或者预计未来24小时2个及以上省(区、市)大部地区将出现250毫米以上降雨。 (三)黄色预警:过去24小时2个及以上省(区、市)大部地区出现100毫米以上降雨,预计未来24小时上述地区仍将出现50毫米以上降雨;或者预计未来24小时有2个及以上省(区、市)大部地区将出现100毫米以上降雨,且南方地区有成片或北方地区有分散的超过250毫米的降雨。

河北省区域科技创新体系建设方案

河北省区域创新体系建设研究报告 河北省科学技术厅 (2004年2月2日) 进入新世纪,科技创新能力的高低已经成为一个地区综合竞争力的集中体现,成为赢得竞争优势、获得跨越式发展的关键。面对世界科技迅猛发展、全球化速度不断加快、区域竞争日益激烈的环境,我省必须充分发挥区域比较优势,在更大范围、更广领域和更高层次上整合和优化科技资源,建设具有区域特色的、开放的创新体系,增强我省的科技创新能力和国际竞争力。这是实现由经济大省向经济强省转变,加快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步伐面临的重大课题。 一、建设河北省区域创新体系的紧迫性和必要性 (一)紧迫性 随着科技进步、经济和社会发展水平的提高,科技创新对于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越来越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党的十六大提出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就是走依靠科技进步促进生产力跨越发展的道路。跨越的标志是科技创新能力的全面提升。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决定》中又进一步明确提出改革科技管理体制,加快国家创新体系建设,促进全社会科技资源高效配置和综合集成,提高创新能力,实现科技和经济社会发展紧密结合。区域创新体系建设是国家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区域科技创新能力不仅代表着一个地区的经济增长潜力,而且决定着其长期经济发展的能力,预示着一个地区经济发展趋势。因此,加强区域科技创新体系建设,大力提高科技创新能力,是我省目前面临的紧迫任务。而从

总体来看,我省科技创新体系虽已具备一定基础,但与发达地区相比,仍存在较大差距。 首先,我省区域创新能力在全国的位次明显下降。中国科技发展战略研究小组的《2002中国区域创新能力报告》结果显示:河北省区域创新能力在全国居第19位,比2001年报告的第14位下降了5个位次,与创新能力比较强的地区差距进一步拉大,也是下降幅度比较大的省份之一。报告将全国31个省、区、市分为五个集团,河北省居第4集团。其中,第一集团是北京、上海;第二集团是广东和江苏;第三集团有山东、浙江、天津和辽宁;第四集团有福建、陕西、湖北、山西、黑龙江、湖南、河南、重庆、四川、吉林、河北、安徽和甘肃;第五集团是广西等剩余的10个地区。与先进省市相比,河北科技创新能力明显偏弱。不仅远落后于东部发达地区,也落后于中西部的陕西、湖北、四川、重庆、黑龙江、湖南、河南、吉林等地区。 其次,我省科技进步水平在全国的位次近5年持续下滑。自1997年至2001年,我省科技进步水平在全国的排位分别为16、17、18、19,、21位,连年下滑。从长期来看,这对我省经济社会的稳定、持续、健康发展会造成很大程度的消极影响。 要实现我省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实现经济跨越式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必须加快培育和发展区域创新体系,切实增强科技创新能力。 (二)必要性 加强我省区域科技创新体系建设不仅是紧迫的,而且也是非常必要的。

探讨了国家科技创新体系的基本内涵解读

[摘要] 探讨了国家科技创新体系的基本内涵,分析了我国国家科技创新体系的建设现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加强国家科技创新体系建设的对策。 [关键词] 国家创新体系科技创新对策 一、国家创新体系及国家科技创新体系内涵 《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中指出:国家创新体系是以政府为主导、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各类科技创新主体紧密联系和有效互动的社会系统。 在科技进步法等国家法律法规中没有对于科技创新体系给出一个明确的概念和含义。李良寿在《科技创新体系概念探析及其建设思考》一文中提出,科技创新体系含义简单的说就是作用于科技创新活动各种要素之间的有机组合。科技创新体系主要由创新主体、创新基础设施、创新资源、创新环境、外界互动等要素组成。 二、国家科技创新体系建设现状 目前,我国基本形成了政府、企业、科研院所及高校、技术创新支撑服务体系四角相倚的创新体系。从总体上看,我国科技体制改革紧紧围绕促进科技与经济结合,以加强科技创新、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为目标,以调整结构、转换机制为重点,采取了一系列重大改革措施,取得了重要

突破和实质性进展。但是也存在着一系列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体制和机制不适应 国家层次上的创新体系并没有真正树立起来,一个真正解决技术经济相结合的好机制还没有建立起来,存在着科技与经济脱节,科技成果、职称评定政策导向不利于科技成果转化等问题。 2.企业尚未真正成为技术创新的主体 第一,企业重技术引进、轻消化吸收。目前我国大中型工业企业技术引进与消化吸收的比例仅为1:0.07,消化吸收强度不足,企业二次创新能力不强。 第二,产学研结合的机制没有真正形成。受观念、体制、资金、政策环境等多种因素的影响,企业与高校、科研院所之间还没有形成有效的结合点,产学研有效结合的机制没有真正建立,产学研合作的范围不广、层次不高,已有的合作也主要停留在技术转让、合作开发和委托开发等较低层次上,共建研发机构、共建技工贸一体化经济实体等高层次的合作还比较少。 3.创新系统各要素之间的相互作用的市场化机制还没有真正建立起来 在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下,政府计划是协调集成创新体系各要素联系的机制和纽带,这种方式有助于国家科技目标

台湾的科技创新服务体系

台湾的科技创新服务体系 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国际信息咨询中心周建平 本文从介绍台湾在世界竞争力排名开始,指出台湾最近十年来世界竞争力的明显提升得益于其一系列鼓励创新的政策和措施,同时也是与其有效的创新服务体系分不开的。在介绍了台湾涉及创新活动的主要机构之后,重点介绍了台湾工业研究院及其图书馆、科技政策研究和资讯中心,并且以大陆的国家级科技信息服务机构——国家科技图书文献中心和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为例,对各自的服务环境、工作的侧重点以及在行业中的地位作了比较分析。最后对如何改进大陆科技信息服务机构为创新服务提出了个人的见解。 1 概述 台湾从上世纪80年代起实行经济转型以来,提出了一系列支持创新、发展知识经济和信息服务业的政策和措施,促进了技术创新和产业创新,使台湾在竞争力、技术创新、教育、科技基础设施、企业家创新精神方面的世界排名明显提升。据洛桑国际管理学院(IMD)的统计,台湾竞争力2004年排名世界第12位,2005年排名世界第11位(1994年的排名是第22位);而据瑞士世界经济论坛(WEF)的统计,台湾竞争力2001~2004年排名均居世界前5位,台湾技术创新2003、2004年连续两年排名世界第2位。尽管这两家世界竞争力评价机构的评价指标有所差别,评价结果不尽相同,但就自身比较而言,台湾竞争力排名比其十年前大大提升;同时,在这样两家有着世界影响的机构中连续数年获得世界领先的竞争力排名,确实反映了台湾近年在这方面的努力获得了较好的效果,在竞争力和技术创新方面取得了较大进步,在世界范围内已具有明显的优势。 台湾竞争力和创新能力的提高得益于其发展知识经济和知识密集型产业、

区域科技创新进步评价指标体系研究

区域科技创新进步评价指标体系研究 区域科技创新进步评价指标体系研究 引言 201X 年国务院批复7 个区域规划,布局从东部、南部延伸到中部、西部、东北等地,将以往的外向型增长结构转变为“外需、内需共同发展”。批复规划区域包括江苏沿海区、图们江区、横琴区、中部地区等。至此,中国新的区域经济版图逐渐成型。然而,我们都知道区域经济的发展与区域科技创新能力的水平是密不可分的,如何在科技竞争中始终保持优势地位是各地发展过程中面临的主要问题。区域技术创新能力已经成为衡量本地区经济能否拥有长期优势的决定性因素之一,区域技术创新能力同时还是衡量区域经济参与者是否拥有长期竞争力的重要标志,此外,区域技术创新能力也是区域经济发展的根本动力。因此,我国各地区对于技术创新能力的重视不断增加,不断加大对一些地区、一些行业的技术扶持力度。然而,这些地区的投入是否起到了应有的作用,是否提供了本地区的技术创新能力,这些都是所想了解的。因此,研究对于衡量地区科技创新进步水平具有重要的理论与现实意义。刘耀彬、王启仿、宋学峰从社会管理环境、科技投入、科技产出和可持续创新4 个方面构建了一套区域技术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王为民、邵云飞、唐小我等人对影响区域技术创新能力因素的研究,给我们对区域技术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起到了很大的启示作用。而国外学者Audrestsh 和Feldman (2016)采用专利授权量作为衡量区域技术创新能力的主要指标;但是 Groshb(2000)认为专利申请量比专利授权量更能反映技术创新的真实水平。这些研究多集中在区域技术创新能力评价上,如

何纵向反映地区科技创新能力进步水平上,是本文研究的重点。 1 区域科技创新进步评价指标体系构建基于技术创新能力的内涵分析,本文从技术创新进步环境、技术创新投入、科技产出、科技促进可持续发展四个方面选取了9 个要素作为二级评价指标,构建了一套系统、量化、适用于区域技术创新进步评价指标体系,见表1。 1.1 技术创新进步环境指标技术创新进步环境指标主要反映各区域现有技术创新环境情况。在文中,作者选取了人力资源基础、信息环境两个二级指标来反映地区技术创新环境情况。在二级指标下,本文以每万人中大专以上学生人数、每万人中专业技术人员数量两方面来反映人力资源基础,以人均计费邮电业务总量、百户家庭电脑拥有量两方面来反映信息基础。 1.2 科技创新投入指标科技创新投入指标反映的是区域技术创新活动中人、财、物等方面的投入。为了便于统计,文章用人力投入、财力投入两个二级指标反映地区科技创新投入。本文针对各区域人力投入现状,选取企业R D 人员占企业职工比重、科技人员占从业人员比重、R D 人员占科技活动人员比重三个指标具体反映各地区人力投入情况,选取全社会R D 支出占GDP的比重、政府科技拨款占财政支出比重两方面反映各地方对科技的财力投入情况。 1.3 科技创新产出指标科技产出指标主要反映的是新技术、新工艺转化为现实生产力,为当地经济社会带来的效益情况。本文主要采用高新技术产业化与科技创新情况两方面作为二级评价指标。高新技术产业化主要由高新技术产业销售收入、高新技术产业对工业产值增长贡献率、高新技术产业利税率三个方面反映,科技创新情况以各地区每十万人口专利申请数、每十万人口专利授权数、发明专利占专利授权比重三个具体指标予以反映。 1.4 科技创新促进可持续发展指标科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