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1-3.《宗教社会学论文集-引言》

1-3.《宗教社会学论文集-引言》

1-3.《宗教社会学论文集-引言》
1-3.《宗教社会学论文集-引言》

[译者按:以下是未刊译稿。仅作为此次讲习班教学资料使用。请勿引用、转载。]

《宗教社会学论文集》

引言

一个现代欧洲文化世界的后裔,在处理普遍历史问题(Universalgeschichtliche Probleme)时,都不免会合乎情理地问:究竟哪些情势一起作用,导致了那些在西方,并且仅仅在西方这里,才出现的文化现象——而这些现象,至少我们通常都以为,它们的发展具有普遍的意义和效力?

只有在西方,“科学”才发展到了一个我们今天承认为有效的阶段。在西方之外,特别是在印度、中国、巴比伦和埃及,也存在经验知识,对世界问题和生活问题的反思,极高深的哲学乃至神学的生活智慧(不过,一种系统神学的充分发展只出现在受到希腊影响的基督教世界,而此外只在伊斯兰世界和印度的几个教派中稍现端倪),以及达到非同寻常的精微程度的知识和观察。但在巴比伦和其它地方,天文学缺乏希腊人最初赋予它的数学基础,当然,这使得巴比伦星象学的发展尤其令人惊叹。印度的几何学缺乏理性的“证明”,后者又是希腊精神的一个产物,希腊精神还率先创造了力学和物理学。虽然印度的自然科学在观察的方面发展到了很高的程度,但却缺乏理性的实验(它发端于古代,但本质上却是文艺复兴的产物)和现代的实验室,因此,印度的医学虽然在经验和技术上高度发达,但却缺乏生物学,特别是生物化学的基础。在西方之外的所有文化地区都缺乏一种理性的化学。高度发达的中国历史著述缺乏修昔底德实事求是的程式(Pragma)。在印度我们可以找到马基雅维利的先驱,但亚洲所有的国家学说都缺乏亚里士多德那种系统的途径(Systematik),特别是理性的概念。对于理性的法律学说来说,尽管在印度(弥曼差派)出现了这种学说的萌芽,而且在近东存在全面的法典编纂,但印度和其它地方的所有法律著作都缺乏罗马法和受罗马法训练的西方法律的严格法学图式和思想方式。此外,只有西方才知道教会法这样的形态。

艺术的情形也一样。其他民族的音乐听觉,和我们今天相比,似乎已经发展到了一个更加敏锐的程度,至少也毫不逊色。世界各地都广泛存在着各种复调音乐,在别的地方也能找到各种乐器合奏以及多声部合唱。所有我们知道的理性的调性间隔,别的地方也算得出来,也都知道。但理性的和声音乐(无论是对位法还是和弦和声),是由以三个三度叠置的三和弦为基础的声调材料构成的。我们的半音和等音(不是在音程的意义上,而是就自文艺复兴以来理性的和声形式的意义而言),我们以弦乐四重奏为核心加上管乐团的组织构成的管弦乐团,通奏低音,我们的记谱法(它使现代音乐作品的谱写、排练以及完整保存成为可能),我们的奏鸣曲、交响乐、歌剧(虽然在各种音乐中都有标题音乐、音诗、变调和半音音阶这些表现手段),以及我们用来演奏这些音乐的基本乐器:管风琴、钢琴和小提琴,所有这些都只出现在西方。

尖拱作为一种装饰,也出现在别的地方,在古代和亚洲都有;或许在东方也不会不知道尖拱和十字拱的拱顶相结合的建筑结构吧。但理性地利用哥特式的拱顶结构作为分卸推力和覆盖任何形式的穹顶的手段,而且特别是作为宏伟的纪念建筑的结构原则,以及作为中世纪创造的一种涉及雕塑和绘画在内的风格的基础,是别的地方所缺乏的。在西方之外也缺乏对圆穹带来的问题的解决方式,虽然我们解决这一问题的技术基础就取自东方。所有艺术中每一种“古典”理性化的方式(在绘画中就是理性地运用线条透视和空间透视),都是文艺复兴为我们创造的,而在西方之外也都不存在。中国有印刷制品,但一种只打算用于印刷,而

且也只有通过印刷才可能出现的印刷作品,尤其是“报纸”和“期刊”,只出现在西方。别的地方出现过各种可能形式的高等教育(中国、伊斯兰世界),其外表和我们的大学或者我们的学术很相似。但对科学进行理性和系统的专业经营,以及受过训练的专业人士(Fachmenschentum),这些在今天的文化中占据了支配的地位。而接近这种形态的教育只存在于西方。这一点首先就体现在职业官僚(Fachbeamten)上,西方现代国家和现代经济的基石。在别处只能找到他们出现的苗头,但却从来没有像在西方这样成为社会秩序的构成要素。当然,“官僚”,甚至是专业分工的官僚,在各种文化中都是久已出现的现象。但任何国家、任何时代都不曾像现代西方一样经历这样的处境:我们的全部存在——我们的生存在政治、技术和经济方面的基本条件——都绝对无可逃避地被纳入到一个由受过专业训练的官僚组成的组织的硬壳(Geh?use)下,社会生活那些最重要的日常职能都由技术官僚、商业官僚、特别是受过法学训练的国家官僚来承担。根据地位组成政治团体和社会团体,早已是广泛存在的现象。但只有西方才知道西方意义上的“王与国”(rex et regnum)并提的等级制国家(St?ndestaat)。1而此外,只有在西方才出现了由定期选举的“人民代表”组成的议会,动员民众的政客(Demagoge),以及政党领袖作为向议会负责的“部长”来进行支配的形式,当然,在全世界都存在着为了夺取或影响政治权力而组织起来的“党派”。尤其是“国家”,如果说它的本质包含了制定“宪法”,理性制定的法律,以及按照理性的、制定的规则(即法令),并通过职业官僚来进行管理这些不同的特征,那么只有西方才知道这样的国家,尽管在别的地方,也有用其它方式来组成国家的萌芽。

这一情形也同样适用于最能决定我们现代生活命运的力量:资本主义。

“逐利”(Erwerbstrieb),“对利润的追逐”,对货币利润的追逐,以及追逐尽可能多的货币利润,就其本身而言,这些都和资本主义没有一点关系。无论在过去还是现在,在侍者、医生、车夫、艺术家、妓女、贪官、士兵、强盗、十字军骑士、赌徒和乞丐身上都能看到这些倾向。可以说,能在世界上所有国家所有时代的“各色人等”2身上看到这些倾向,只要那里在过去或现在以某种方式存在实现这种欲求的客观可能性。用这种幼稚的方式来定义资本主义,属于文化史研究的童稚阶段,必须彻底放弃。不受限制的逐利贪欲,和资本主义毫无干系,更非其“精神”所在。相反,倒可以把资本主义看作是对这种非理性冲动的限制、或至少是对它的理性节制。不过,资本主义就是用持续的、理性的资本主义经营方式来追求利润:不断再生的利润,追求“收益率”。因为资本主义必须如此。在整个经济都纳入资本主义秩序的条件下,一个资本主义企业,如果不以获取收益率的机会为取向,就注定会灭亡。

先让我们给“资本主义”的概念下一个比通常使用的更为精确的定义吧。首先,在我们看来,“资本主义的”经济行为应该指以利用交易机会获取利润的期望为基础的行为,(在形式上)其基础是和平的获利机会。而无论在形式上,还是实质上,通过暴力获利都有其特定的法则,将其和(归根结底)以交易利润的机会为取向的行动放入同一范畴,是不合适的(尽管我们也丝毫不能禁止人这样做)。3只要以理性的方式追逐资本主义的赢利,相应的行动就

1等级制国家是韦伯支配社会学中分析西方国家发展的一个重要阶段(Wirtschaft und Gesellschaft,Tübingen: J.C.B.Mohr,1956,SS.809-913;参见《韦伯作品集》III《支配社会学》,康乐、简惠美译,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第227-230页)。“王与国”并提的做法,反映了等级制国家中国王与领主等地位群体之间微妙的权力平衡。这一提法广泛见于中世纪的法律文献和政治著作中。——译者注(参考Stephen Kalberg的英译本注)

2英国作家Walter Besant(1836-1901)在1882年撰写的小说《形形色色的人》

(All Sorts and Conditions of Men: an Impossible Story),主要描述伦敦东区穷人的生活。韦伯似乎很偏爱这个说法,在《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第4章有关里敕尔论“虔敬宗”的长注中再次提到这一说法(北京:三联书店,第206页)。——译者注

3这里,和在其它一些地方一样,我与我们尊敬的导师布伦塔诺(Lujo Bretano)的观点有分歧(后面还会征引他的著作)。这一分歧首先是术语上的,但也进一步涉及到事实上的分歧。在我看来,将劫掠得利和经营工厂得利这两种迥异的事物归入同一范畴,是不合适的。更不应该将任何追逐货币的努力,都当做与其它逐利形式相对的资本主义的“精神”。后面的这种做法完全丧失了概念的精确性,而前面的做法则使我们

是以资本核算为取向的。这是指:在安排相应行动时,要有计划地运用物品和人员的效用作为获利手段,从而在一个企业的资产负债表上,最终决算的货币资产的价值(如果是一个持续营业的企业,就是定期核算的资产的货币价值),结算时应该超过资本,也就是说,应该超过资产负债表上可通过交易获利的各项物品的估算价值(对于持续营业的企业,则要一再超过资本定期估算的价值)。至于在经营中,是像在康曼达4中,将一定商品以实物形式交给行商,而在结算时以贸易方式获得其它实物,还是像在一个制造企业中,资产由厂方、机器、现金结余、原料、半成品和制成品组成,相对于企业的债权进行核算,都无关紧要。无论用现代的簿记方式,还是采用原始或粗糙的方式,这里的关键在于用货币进行的资本核算。总之,在企业运营之初,就有初始的资产负债表;在每项行动之前都通过核算来检查和核对这项活动是否适合企业目标;结束时通过结算来确定“利润”,即结算的资产负债表。例如在一个康曼达中,初始的资产负债表用来确定各方投入的货物公认有效的货币价值(倘若这些货物尚未以货币形式存在),结算的资产负债表则用来估算最终的赢亏,以此为基础来分配利润或分摊损失。在理性的情形下,康曼达合伙人的每一项具体的行动都是以计算为基础的。一种真正精确的核算或估算也许并不存在,即使在今日,在各种形式的资本主义企业中,只要环境并不逼迫人进行精确的核算,那么纯粹的推测,甚至简单依靠传统或者因袭的经营方式,就比比皆是。但这些情况只不过影响了资本主义获利方式的理性程度而已。

对我们关注的资本主义的概念来说,关键只在于,货币收入与货币支出的比较,作为经济行动事实上的取向,规定了这一经济行动,至于比较的形式有多么原始,倒无关紧要。现在就我们掌握的经济文献可以溯及的范围而言,这种意义上的“资本主义”和“资本主义”企业,以及资本核算方面一定程度的理性化,存在于世界上所有的文明中。在中国、印度、巴比伦、埃及、古代地中海、中世纪欧洲,就像在现代一样可以找到这种资本主义。而且在这些文明中,并非只存在一些完全孤立的个别商业活动,也存在完全按照不断更新的资本主义企业来安排的管理,甚至还存在持续的“经营”;不过,长期来看,这些地方的贸易并不具有我们这里的持久经营特征,而基本上是由一系列个别的商业活动构成的。在内部逐渐实现统合(按企业的“分支”部门来安排经济活动)的做法是由批发商率先引入到经济活动中的。无论如何,资本主义企业以及资本主义企业家(不论是指偶尔抓住时机投身商业活动的人,还是持续的经营者),都是古老而极为普遍的现象。

但是,只有西方产生了别处从未出现的资本主义的方式、形态和取向,从而提供了衡量资本主义意义的尺度和发展的根基。世界各地都有商人:批发商、零售商,坐商或从事远程贸易的行商;也有各种形式的借贷活动,以及功能上千差万别的银行(不过,至少其功能多少和16世纪的西方银行基本相似);海商借贷5;康曼达、有限连带责任的公司6和联合体,

不可能指出西方资本主义与其它形式的“资本主义”不同的独特特征。齐美尔(George Simmel)的《货币哲学》(Philosophie des Geldes)也过于强调货币经济和资本主义的相似性,以至于损害了他对事实的描述。在桑巴特(Werner Sombart)的著作中,特别是他有关资本主义的精彩代表作(《现代资本主义》)的最新修订版中,至少从我关心的问题来看,很少触及西方资本主义特有的理性的劳动组织形式,而过多关注在世界各处都在发挥作用的那些发展因素。

4Kommenda:在10世纪的意大利出现的一种投资进行远洋贸易的商业组织形式。商品的生产者将商品交给远洋贸易商,由后者安排运输和销售。在康曼达中,贸易商负有无限责任,但生产者或参与康曼达契约的其他在岸的投资人的风险则受到保护。韦伯对康曼达做过许多分析,参见MWG I/1:Zur geschichte der Handelsgesellschaften im Mittelalter:Schriften1889-1894(Tübingen:J.C.B.Mohr),2008,SS.157-168;或参见《经济通史》第16-17章(姚曾廙译,上海:上海三联书店,2006,第130,141-143页)。——译者注(参考Talcott Parsons的英译本注)

5Seedarlehen,即foenus nauticum,一种源于古代地中海地区,在西方中世纪广泛采用的信贷方式,主要用来分担海运的巨大风险。参见MWG I/1:Zur geschichte der Handelsgesellschaften im Mittelalter:Schriften 1889-1894(Tübingen:J.C.B.Mohr),2008,S.551/562的术语解释;或参见《经济通史》第16章(姚曾廙译,上海:上海三联书店,2006,第120页)。——译者注(参考Talcott Parsons和Stephen Kalberg的英译本注)

6Kommanditeartige Gesch?fte:一种介于合伙制和有限责任公司之间的经营形式,至少参与的一方负有无限

作为一种稳定经营的方式,也是广泛存在的现象。任何地方,只要公共团体采用货币财政,就会出现货币放贷人:巴比伦、希腊、印度、中国、罗马都是如此;这些人主要资助战争和海盗,以及各种货物运送和建筑活动。在海外政治方面,他们担当殖民企业主,或者奴隶庄园的庄园主或运营人,直接或间接地使用强制劳动力;他们承包领地、官职,特别是赋税(包税制),为党魁提供竞选资金,也为雇佣军提供参与内战的资金;最后,他们作为“投机者”,不放过任何捞取金钱的机会。这种企业家,资本主义的冒险家,曾经出现在世界各地。除了贸易、信贷和银行交易方面的一些例外,在获利的机会方面,他们偏重的取向要么是纯粹非理性的投机活动,要么是通过暴力获利,尤其是获取战利品,无论这种战利品是来自真正的战争,还是长期在财政上通过剥削臣民攫取的暴利。

企业创业者、大投机商和殖民者的资本主义,以及在和平时期的现代金融资本主义,尤其是以战争为取向的资本主义,即使在当代西方也经常带有这样的非理性烙印,而且国际大宗商品贸易中的一部分——仅仅是一部分——在今天和以往一样,与这种资本主义非常接近。但在现代,在这种资本主义之外,西方发展了一套与此完全不同,世上从未见过的资本主义:(形式上)自由劳动的理性的资本主义组织。在别的地方只出现过这种资本主义的前兆。甚至对不自由的劳动进行组织的形式,也只是在种植庄园,并在非常有限的程度上,在古代的奴隶工场7中,才达到了一定程度的理性;而中世纪采用农奴或隶属民劳动的庄园农场、庄园工场,或者采邑内的家庭工业,理性的程度就更低了。有确切的资料表明,真正采用自由劳动的“家庭工业”在西方之外寥寥无几;当然,到处都能发现雇佣按日计酬的劳动者的做法,但除了很少的例外,而且是特别特殊的例外(尤其是在国家垄断的企业中,但这种例外也与现代经营组织的形式迥异),这种雇佣并没有导向制造业,也从来没有导向中世纪西方手工工场中理性的学徒组织。不过,理性的经营组织——以商品市场上的机会,而不是政治权力或非理性的投机机会为取向——并不是西方资本主义的独特现象。如果没有另外两个重要的发展要素,资本主义企业的现代理性组织形式根本就不可能:家计与企业经营的分离(这一原则完全支配了今天的经济活动),以及与此密切相关的理性的簿记方式。在别的地方也出现过工作场所或贸易场所与住宅在地点上的分离(比如在东方的集市或其它文化区域中的工场)。在东亚,就像在近东和古代世界一样,也产生了这种与家计分开,单独进行经营核算的资本主义联合体,只不过与现代逐利企业的独立性相比,它们不过刚刚起步而已。之所以如此,原因在于构成这种独立性的内在手段:不论是我们这里的理性的经营簿记方式,还是企业财产与私人财产在法律上的分离,在别的地方要么完全不存在,要么仅仅处于初步的发展阶段。8在所有其它地方的发展趋势就是使逐利企业变成王公或领主的大家计

责任,而其他各方根据投资的数量来分担有限责任,参见MWG I/1:Zur geschichte der Handelsgesellschaften im Mittelalter:Schriften1889-1894(Tübingen:J.C.B.Mohr),2008,S.286。——译者注(Talcott Parsons英译本注)

7Ergasterien,来自希腊语的ergasterion,古希腊的“工场”,韦伯对这一问题的分析,参见《经济与社会》第2卷第2章第7节:“向Oikos的发展”(Wirtschaft und Gesellschaft,Tübingen:J.C.B.Mohr,1956,S.300)。——译者注

8自然,这一对立不能看成是绝对的。在古代地中海和古代近东,同时也在中国和印度,从政治取向的资本主义(特别是包税制的资本主义)中业已产生出理性的持久经营形式。其簿记方式(虽然我们只能遗憾地从一些残缺的资料中获知)可能已经具有了“理性的”特征。而且,政治取向的“冒险家”资本主义在现代银行兴起的历史中一直与理性的经营资本主义紧密相关。这些银行,特别是英格兰银行,大多是从政治或战争因素推动的交易中兴起的。例如,在帕特森(William Paterson,英格拉银行创始人)身上的“个体特征”与英格兰银行董事会成员身上的“个体特征”之间的对立就显著地证明了这一点。前者是一个典型的“创业者”,而后者则负责为英格兰银行长期政策制定方针,他们很快就被称作“杂货商大厦的清教高利贷者”(The Puritan usurers of Grocers’Halls:在英格兰银行创办早期,银行的运作一直在Grocers’Hall。——译者注)。而且,我们还知道这个“最可靠”的银行在“南海泡沫”中政策的出轨。因此,二者的对立并不是固定不变的。不过,二者之间仍然存在区别。理性的劳动组织很少是由大公司创业者和金融家创立的,也并非出自金融资本主义和政治资本主义的典型“负载者”——犹太人——之手(就一般而言,也有个别例外),而是完全不同的一类人的成就。

(所谓Oikos)的一部分。这一趋势,正如罗德贝托斯(Karl Rodbertus)已经认识到的,尽管表面上与现代西方的发展趋势有许多相似之处,但仍然根本不同,甚至截然相反。

不过,西方资本主义所有这些独特特征之所以具有今日的意义,归根结底,是因为它们与资本主义的劳动组织有关。即使一般所谓的“商业化”、有价证劵的发展和投机的理性化、交易所,这些也都和资本主义的劳动组织有关。因此,没有理性的资本主义劳动组织,所有这些,以及所谓的“商业化”的发展,即使有可能,也不可能具有今天它们负载的意义,特别是对社会结构以及所有与之相关的现代西方特有的问题而言。精确的计算是一切其它特征的基础,而前者只有在自由劳动的地方才有可能。而且正如(或者恰恰因为)现代西方之外的世界没有理性的劳动组织一样,这些地方也不知道理性的社会主义。的确,正如在世界许多地方都出现过城市经济、城市粮食供应政策、重商主义、王公的福利政策、配给制度、管制经济、保护主义和自由放任理论(如在中国),在世界上同样也有形形色色的共产主义经济和社会主义经济,它们都打上了相当不同的烙印:例如由家庭、宗教或军事决定的共产主义,(如在埃及的)国家社会主义,垄断的卡特尔以及各种形式的消费者组织。但尽管到处都曾出现过城市的市场特权、行会、基尔特,以及城市和乡村在法律上的种种差别,但在西方之外却普遍缺乏“市民”(Bürgers)的概念,在现代西方之外也普遍缺乏“布尔乔亚”(Bourgeoisie)的概念,同样,因为没有通过理性方式将自由劳动组织成为企业,作为一个阶级而言的“无产者”也必定不存在。债权人阶层与债务人阶层,地主与无地者、农奴或佃农,商人与消费者或地主之间的“阶级斗争”早就以各种形态出现在世界各地。但西方中世纪发生在包工商人与雇工之间的斗争在别处只是稍现端倪。而大企业企业主与自由雇佣工人之间的现代对立就更无从谈起。因此,也就更说不上现代社会主义所涉及到的那种问题了。

因此,对于我们来说,在文化的普遍历史研究中,即使仅就经济方面而言,归根结底,中心问题也不是资本主义活动本身在各地的开展(这种开展具有千变万化的形式:冒险家类型的、商人的,或者靠战争和政治手段,或者以管理及其利润机会为取向的资本主义)。我们探讨的中心问题不如更多说是,以自由劳动的理性组织为特征的市民经营的资本主义的开展。或者,从文化史的角度来说,是西方市民阶层(Bürgertum)及其特性的起源,这一问题当然与资本主义劳动组织形式的兴起有着密切的关联,但却显然不能和后者简单地划上等号。因为,在地位群体意义上的“市民”,早在西方特有的资本主义发展之前就出现了。不过当然,它只在西方出现了。而初看上去,现代西方特有的资本主义显然受到技术可能性发展的强烈影响。其理性在今天基本取决于技术方面的一些决定因素的可核算性。而这些因素又是精确计算的基础。但这实际上意味着,它取决于西方科学的独特性,特别是以数学和精确、理性的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另一方面,这种科学以及在此基础上的技术,可以转变为经济价值,从而获得报酬。科学技术的发展,始终从这样的资本主义机会那里获得决定性的推动力。但显然,西方科学的起源不是由这样的机会决定的。印度人就已经使用计算,十进位制的计算,以及代数,他们还是进位法的发明者。然而只是在西方,才率先采用这种计算法为正在发展的资本主义服务,而在印度它根本没有导向现代计算和资产结算的簿记方式。而数学和力学的兴起也并不取决于资本主义的利益。当然,科学知识的技术应用(它对西方大众的生活秩序具有决定性的影响),取决于经济上的报酬,而西方恰恰建立了这样的安排。这种对技术的经济报酬来自西方社会结构的特性。因此,人们不禁要问:西方社会结构的这些特性在这方面肯定并不具有同等的重要性,那么究竟它来自社会结构的哪一部分特性呢?法律和行政管理的理性结构就属于不可或缺的因素。因为,现代理性的经营资本主义,不仅要求劳动手段在技术上成为可核算的,同样要求法律和遵照规则的行政管理也是可核算的,没有后者,冒险或投机类型的商业资本主义,以及各种可能形式的依赖政治的资本主义,显然仍然可以存在,但具备固定资本和确切计算的理性的私人经济经营却绝无可能。只有在西方,这样一种法律和这样一种行政管理才能使经济活动方式在法律技术与形式主义方面达

到这样完善的程度。因此,人们一定会问:这种法律是从哪来的呢?各种研究都表明,除了其它因素以外,资本主义利益无疑也为在理性法律方面受过职业训练的法学家的地位群体在法律和行政中占据支配地位铺平了道路。但在这方面,资本主义利益既不是唯一的因素,甚至也不是主要的因素。而且,资本主义利益本身并没有创造出任何法律。在这一发展过程中,有各种完全不同的力量在发挥作用。而且,为什么资本主义利益在中国或印度就没有导致类似的结果呢?为什么在那里,科学、艺术、国家以及经济的发展没有导向西方所特有的那些理性化的轨道呢?

因此,在上述所有情形中,显然都涉及到西方文化特有方式的“理性主义”。而对“理性主义”这个词可以有完全不同的理解。下面的讨论会一再澄清这一点。比如,就有对神秘冥想的“理性化”,而从其它的生活领域来看,这种理性化包含的态度,恰恰是特别“非理性的”。但从神秘冥想的角度看,它是完全理性的,正如我们在经济、技术、科学工作、教育、战争、司法与行政管理这些领域的理性化一样。而且,对每个这样的生活领域,人们都可以根据极为不同的终极视角和最终目标取向使之“理性化”,而在某个终极视角和最终目标取向来看是理性的,从另一个视角和取向来观察,就可能是非理性的。因此,在所有的文化圈中,在不同的生活领域中,都有方式上千差万别的“理性化”。文化史研究所特别关注的差别在于:理性化是发生在哪个生活领域,方向是什么。因此,首要的问题就是要认识西方理性主义的独特性,特别是,现代西方理性主义的独特性,并说明其起源。鉴于相关的经济因素的根本重要意义,任何旨在说明现代西方理性主义起源的尝试,都首先要考虑经济的条件。但同时也不应忽视因果关系的另一面。因为经济理性主义本身的起源,不仅取决于理性的技术和理性的法律,而且在根本上也取决于人的能力和性情,这种能力和性情使他们采取了特定方式的实践理性的生活之道。一旦在一个地方,这种实践理性的生活之道受阻于人心的障碍,这个地方在经济方面的理性生活之道的发展也会遭遇严重的内在阻力。在过去,形成生活之道最重要的因素,首当其冲就是巫术和宗教的力量,以及根基于对这种力量的信念所形成的伦理义务的立场。收入本书中的论文就是要讨论这些力量。

本书开始是两篇旧的研究9,这两篇研究试图从一个重要的视点出发,处理我们的问题中总的来说最难把握的一面:特定宗教信仰内容对一种“经济心态”(Wirtschaftsgesinnug),或者说对一种经济形式的“伦理气质”(ethos)的制约,而我的研究实例处理的是现代经济的伦理气质与苦行新教的理性伦理之间的关联。因此,这两项研究考虑的只是因果关系的一面。后面几项关于“世界宗教的经济伦理”的研究,试图以总体概观的方式探讨几个最重要的文化中宗教与经济乃至其环境中的社会分层之间的关系,这些研究将会同时触及到因果关系的两个方面,只要它们是今后从比较视角进一步分析西方发展所必不可少的。因为只有这样,才有可能相对明确地在因果关系的归属上开始确定,是西方诸宗教的经济伦理中的哪些因素,使它们与其它宗教截然不同,具有自身的特性。而且,这些研究也并不算是对这些文化的全面分析,哪怕是以非常扼要的方式。就每种文化而言,这些研究一贯有意强调的毋宁是,它与西方文化发展,无论在过去还是现在,都截然对立的那些方面。因此,这些研究完全只关注那些对我们有机会从比较的视角考察西方发展来说显得重要的方面。对于我们的目标来说,也许不可能采取别的处理办法。不过,为了避免误解,必须在这里就明确指出我们目标的局限。但另一方面,我们至少要告诫那些尚未摸到门径的读者不要过高估计这些考察的意义。汉学家、印度学家、闪米特学者和埃及学家在这些研究中自然找不到什么新鲜的事实。我们只希望,根据他们的判断,在对我们关注的问题具有本质意义的部分,没有事实上的错误。笔者并非这些领域的专家,不知道在多大程度上这些研究成功地接近了这一理想(至少是作为一个非专家能够达到的程度)。很显然,一个人,如果在研究中主要利用翻译,此

9指初稿发表于1904-1905年的《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和发表于1906年的“新教教派和资本主义‘精神’”。——译者注

外,还不得不借助专家的研究来使用和评价来自实物、文献和著作中的材料,而这些专家的研究又常常颇富争议,他本人却又无法独立判断其价值,那么这个人就完全有理由认为,他的成果的价值是相当微不足道的。况且,与现存的重要材料相比,已有的翻译中有用的“原始材料”部分(主要是碑铭和文献)的数量非常少(特别对于中国来说)。由于上述原因,本书的这些研究,特别是其中有关亚洲的部分10,完全是暂时性的。只有专家才有资格对这些研究做出最终的判断。而且,可以理解的是,之所以撰写这些研究,完全是因为专家们从这样的目标和特定视点出发的研究至今尚不存在。所有的科学工作最终都要被后来的研究所取代,而这些研究被迅速地“取代”,却注定程度更为强烈,意义更为重大。不过,进行这样一种比较研究,越界踏入别的专家的领域,无论多么令人疑虑,仍然是不可避免的;但这样做,就必须承担后果,对自己做到多少,要极为谦退。今天,时尚或者文人的渴望已经相信,专家是可有可无的,或者将专家贬为“作秀者”的小工。几乎所有科学都在某些方面(而且经常是些非常有价值的观点)受惠于业余爱好者。但如果“业余”(Dilettantismus)成为科学的原则,科学就到头了。想看“秀”的人,可以去电影院;即使在我们关心的问题领域中,文人式的著述今天也连篇累牍11。我们这些严格经验性的研究,其意图与这种业余的心态相去不可以道里计。而我还想要再加一句,谁想要听“布道”,请去参加宗教集会。对于这里用比较的方式处理的各种文化之间的相对价值优劣,我们不置一词。对于人类命运之路,一个哪怕只约略地考察了其中一段的人,确实也会感到震撼,心潮澎湃。但就像一个人眺望大海,仰望高山一样,他最好自己去品味那些微不足道的个人见解,除非他知道,他自己蒙了召,有天赋通过艺术家的形式或者先知的要求来表达这些见解。但在其它情况下,绝大多数时候,一个人喋喋不休地谈论“直觉”,不过表明他缺乏与对象的距离,我们对此的判断,就像听到一个人因为缺乏对人的距离所做的评论一样。

对于这里关注的目的来说,民族志的研究(就其现有的研究水平而言)对于一项真正透彻的考察来说,特别是对亚洲宗教的考察来说,自然是不可回避的。但我们却很少考虑这方面的研究,对此需要说明一下理由。这方面的忽略,并不只是因为人在工作能力方面的局限。更多是因为从我们关注的问题来看,这样的忽略是情有可原的。我们这里想要整体把握的是,作为相关地区的“文化承载者”的那些社会阶层由宗教规定的伦理。研究处理的是他们采取的生活之道带来的影响。但只有与民族志和民俗学方面的事实相对照,才能真正准确地把握这一影响的特质——这样的见解当然是完全正确的,因此要明确承认并强调:这里确实存在一处空白,民族志学者完全有理由对此提出质疑。我希望,在我系统探讨宗教社会学的时候,能够多少填补这一空白。不过,这方面的研究超出了“世界宗教的经济伦理”这一系列考察所限定的目标。在这一系列考察中,我们必须满足于试图尽可能揭示出与我们西方的文化宗教可资比较的视角。

最终,有必要提及这一问题的人类学面向。我们一再发现,在西方,而且仅仅在西方,能够找到某种特定方式的理性化的发展,而且这种理性化出现在生活之道的不同领域中,这些领域的发展显然是相互独立的。人们因此假设,遗传性质在这里是决定性的基础。这是自然而然的想法。笔者承认:他个人在主观上倾向于认定,生物遗传因素具有高度重要的意义。但尽管人类学研究已经取得了意义重大的成就,但我至今为止还看不出,对于我们这里探讨的发展,有何途径能够精确地把握。或者哪怕只是以推测的方式指出,遗传在其中贡献的份额——也就是说,遗传影响的程度,特别是影响的方式和切入点。对于社会学和历史学的研究来说,首要的任务将是要尽可能地揭示出各种影响及其因果关系的链条,而其中涉及的因素都可以通过对命运和环境的反应来满意地加以说明。然后,还要等种族神经病学和种族心

10而且,我剩下的希伯莱语的知识也是完全不够用的。

11我无需指出,这里针对的并不是像雅斯贝尔斯(Karl Jaspers,《世界观的心理学》,1919)或克拉格斯(Ludwig Klages,《性格学》)的尝试,以及其他与这里的考察出发点不同的类似研究,这里无暇讨论或批评这些研究。

理学的比较研究超越其现有的水平(在许多方面的开端,前景都很有希望),只有到那时,人们或许才能期望对这些问题有令人满意的答案12。但在我看来,眼下这一前提并不存在,而此时关注“遗传特征”,就是过早地放弃了今天我们有可能获得的知识,而将问题推向(此时)尚未知晓的因素。

(李猛译)12数年前,一位非常杰出的心理学家向我表达了类似的观点。

西方经济学课后习题答案-第十三章

第十三章失业、通货膨胀和经济周期 1.西方经济学是如何解释失业的?失业的影响表现在哪些方面? 【参考答案】 西方经济学家对失业的原因做出了不同的解释。主要有: (1)古典经济学失业理论以“萨伊定律”为核心,认为供给能够创造需求,不会出现生产过剩,且每一个商品生产者都是理性的,都会尽力扩大生产、销售,这样社会的生产、销售就能达到最高水平,从而实现充分就业。 (2)凯恩斯提出了“非自愿失业”理论,认为有效需求是由消费需求与投资需求构成的,它是决定社会总就业量的关键性因素。当“有效需求”不足时充分就业就无法实现。凯恩斯提出边际消费倾向递减、资本边际效率递减和流动性偏好三个基本心理规律,使得经济中消费需求和投资需求不足,从而导致非自愿失业。 (3)新凯恩斯主义经济学以不完全竞争和不完全信息为前提,通过论证工资和价格黏性进而解释非自愿失业存在的原因,认为工资在短期内具有黏性,失业率并不会随劳动需求的变动做出充分调整。对存在工资黏性的解释主要有劳动工资合同论、隐含合同论、“局内人-局外人”理论和效率工资理论。 (4)现代货币主义的失业理论可以简单归结为“自然失业率”假说,其否认菲利普斯曲线,认为,如果政府用增加货币量来刺激就业,而雇员没有预见到实际收入下降时,就愿意增加劳动供给。但从长期看,不仅失业没有减少反而物价会持续上涨。 失业对经济和社会的影响主要有: 一是给个人和家庭带来物质和精神的负面影响; 二是影响社会稳定; 三是增加经济运行成本,带来产出损失以及影响社会经济的信心从而加重整个经济的不景气,对经济运行产生不利影响。 2.新凯恩斯主义经济学是如何解释工资黏性的?

【参考答案】 西方经济学对于工资黏性的原因主要有以下解释: (1)劳动工资合同论。在一些行业中,由于工会的力量,往往可能签订较有利于雇员的工资合同。这些合同通常附加工资随生活费上涨而增加,而当经济衰退时工资率并不随之削减的条款。 (2)隐含合同论。除正式合同外,雇主与雇员之间可能达成工资率相对固定、不随经济波动调整的默契。隐含合同意味着工资率将不随劳动市场供求的波动而变化。在经济不景气时,企业可能支付给雇员高于市场一般水平的工资。作为回报,在经济高涨时,雇员也只能留在该企业,接受低于其他企业的工资率。 (3)“局内人-局外人”理论。该理论解释了为什么在较高失业率情形下企业不降低新雇员薪酬的现象。该理论认为,每个企业对新雇员(局外人)的培训通常是由在职雇员(局内人)来完成的。在职雇员担心这会影响他们与企业讨价还价的地位或者分量而不愿培训新雇员。如果企业支付新雇员的工资低,经培训掌握了技能的雇员就可能被出高薪的企业“挖走”。因此,企业只能通过向新、老雇员支付相同的报酬来解决这一矛盾。 (4)效率工资理论。该理论认为,在一定限度内,企业通过支付给雇员比劳动市场出清时更高的工资率,可以促使劳动生产率的提高,获得更多的利润。一般地说,效率工资取决于其他企业支付的工资与失业率水平。社会上没有哪个企业愿意率先降低工资,这样做只会降低雇员的劳动积极性,而且最好的雇员可能会被其他企业吸引走。因此,效率工资的调整过程是缓慢的。 3.通货膨胀有哪几种类型?西方经济学是如何解释通货膨胀成因的? 【参考答案】 根据不同的标准,通货膨胀有不同的分类。按照通货膨胀的严重程度,可以分为爬行的通货膨胀、加速的通货膨胀和超速的通缩膨胀;按照通货膨胀发生的原因,可以分为需求拉上型通货膨胀、成本推动型通货膨胀和结构型通货膨胀。 对于通货膨胀的原因,西方经济学家对其进行了多种多样的解释。 (1)需求拉上型通货膨胀。认为通货膨胀是总需求超过总供给所引起的一般价格水平的持续显著的上涨,是“过多的货币追求过少的商品”的现象。凯恩

运动训练学知识点

运动训练学知识点 名词解释 运动训练学:是研究运动训练规律,以及有效的组织运动训练活动的行为的科学。 运动训练:是竞技体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为提高运动员的竞技能力和运动成绩,在教练员的指导下,专门组织的有计划的体育活动。 竞技体育:是体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以竞赛为主要特征,以创造优异运动成绩,夺取比赛优胜为主要目标的社会性体育活动。 运动竞赛:是在裁判员的主持下,按统一的规则要求组织实施的运动员个体或运动队之间的竞技较量,是竞技体育与社会发生发生关系,并作用于社会的媒介。 运动技术:是完成体育动作的方法,是决定运动员竞技能力水平的重要因素。(特征:不可分割性,不断发展的必然性,相对稳定与及时应变的统一性,个体差异性) 特长技术:是指运动员所掌握的技术群中那些对其获取优异运动成绩有决定意义的能够展现个人特点或优势,使用概率或得分效率相对较高的技术 间歇训练法:是指对动作结构和负荷强度,间歇时间提出严格的要求,以使机体处于不完全恢复状态下,反复进行练习的训练方法。 程序训练法:是按照训练过程的时序性和训练内容的系统性特点,将多种训练内容有序的编制成由若干个步骤组成的训练程序按照预定程序组织训练活动,对训练过程实施科学控制的方法。

法特莱克:是一种速度游戏,在大自然中进行,由于地势变化,空气清新,训练方式手段丰富,可以调节运动员情绪消除不良心理现象的训练方法。 项间移植:指把某个运动项目一种或几种训练方法转移应用到其他项目上的做法(模仿型,改进型,发展移植型) 选择 三大供能系统:1,ATP-CP(100m)2,乳酸能系统(800m)3,有氧氧化供能系统(产生CO2,H2O,不产生乳酸) 训练计划:时间:课,周,大周期,年度,多年对象人数:个人,队组训练内容:模拟,热身,赛前 战术分类:体力分配,参赛目的,心理战术 项群分类: 疲劳: 填空 训练恢复手段:训练学(内容,环境,负荷),医学生物学(水浴,蒸气浴,电兴奋,红,紫外线),营养学,心理学(自我暗示,气功,生物反馈)竞技体育的现代社会价值:1.激励人类自我奋斗精神2.推进竞争合作的道德教育3.提高现代社会生活品位4.促进社会大众的体育参与5.综合国力6.促进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7.排解社会成员的不良心绪 准备活动种类:一般性专项性 简答 体能训练:A.动(离心向心超等长)B.静(等长)

高鸿业《宏观经济学》课后习题答案第十三章-习题答案

第十三章 简单国民收入决定理论 1.在两部门经济中,均衡发生于( )之时。 A.实际储蓄等于实际投资; B.实际消费加实际投资等于产出值; C.计划储蓄等于计划投资; D.总投资等于企业部门的收入。 解答:C 2.当消费函数为c =a +by(a>0,0

微观经济学第十三章生产成本

第十三章生产成本 问题与应用 1.本章讨论了许多成本类型:机会成本、总成本、固定成本、可变成本、平均总成本和边 际成本。在以下句子中填写最合适的成本类型: A.采取某个行为的真正成本是其____。(机会成本) B.____是当边际成本低于它时下降,当边际成本高于它时上升。(平均总成本) C.不取决于产量的成本是____。(固定成本) D.在冰激凌行业里,短期中,____包括奶油和糖的成本,但不包括工厂的成本。(可变成本) E.利润等于总收益减___。(总成本) F.生产额外一单位产量的成本是____。(边际成本) 2.你的姑妈正考虑开一家五金店。她计算,租仓库和买库存货物每年要花费50 万美元。此外,她要辞去她每年 5 万美元的会计师工作。 A.给机会成本下定义。 答:机会成本指为了得到某种东西所必须放弃的东西。 B.你姑妈经营一年五金店的机会成本是多少?如果你姑妈认为她一年可以卖出5511 万美元的商品,她应该开这个店吗?解释原因。 答:姑妈经营一年五金店的机会成本是55 万美元。如果一年有51 万美元的营业额,则姑妈不应该开这个店,因为从经济学角度上讲,总成本包括一切机会成本。利润=总收益-总成本=51-55=-4<0,姑妈开店一年将发生亏损。 3.一个渔民注意到了钓鱼时间与钓鱼量之间存在以下关系: A.用于钓鱼的每小时的边际产量是多少? 答:用于钓鱼的每小时的边际产量分别是10、8、6、4、2 磅鱼。 B.根据这些数据画出渔民的生产函数。解释其形状。 答:渔民的生产函数曲线随着钓鱼所花的小时数增加变得越来越平坦,这是因为随着渔民 钓鱼所花的小时数增加,用于钓鱼的每小时的边际产量递减的特性。 图13-4 渔民的生产函数 C.渔民的固定成本为10 美元(他的钓鱼竿)。他每小时时间的机会成本是 5 美元。画出渔民的总成本曲线。解释它的形状。

金融经济学思考与练习题答案

金融经济学思考与练习题(一) 1、在某次实验中,Tversky 和Kahneman 设计了这样两组博彩: 第一组: 博彩A :(2500,0.33; 2400,0.66;0,0.01) 博彩B :(2400,1) 第二组: 博彩C :(2500,0.33; 0,0.67) 博彩D :(2400,0.34; 0,0.66) 实验结果显示,绝大多数实验参与者在第一组中选择了B ,在第二组中选择了C ,Tversky 和Kahneman 由此认为绝大多数实验参与者并不是按照期望效用理论来决策,他们是如何得到这个结论的? 解:由于第一组中选择B 说明 1(2400)φ0.33(2500)+0.66(2400)+0.01(0) 相当于 0.66(2400)+0.34(2400)φ0.66(2400)+ 0.34{3433 (2500)+ 34 1 (0)} 根据独立性公理,有 1(2400))φ 3433 (2500)+ 34 1 (0) (*) 第二组选择C 说明 0.33(2500)+0.67(0)φ0.34(2400)+0.66(0) 相当于 0.34{ 3433 (2500)+ 34 1 (0)}+0.66(0)φ0.34(2400)+0.66(0)

根据独立性公理,有 3433 (2500)+ 34 1 (0) φ1(2400) (**) (*)与(**)矛盾,因此独立性公理不成立,绝大多数参与者不是按照期望效应理论决策。 2、如果决策者的效用函数为,1,1)(1≠-=-γγ γ x x u ,问在什么条件下决策者是风险厌恶的,在什么条件下他是风险喜好的?求出决策者的绝对风险厌恶系数和相对风险厌恶系数。 解:1)(",)('----==γγγx x u x x u 绝对风险厌恶系数: 1) (') ("-=- =x x u x u R A γ 相对风险厌恶系数: γγ==- =-x x x u x x u R R 1) (')(" 当γ>0时,决策者是风险厌恶的。当γ<0时,决策者是风险喜好的。 3、决策者的效用函数为指数函数,1)(α αx e x u --= ,问他的绝对风险厌恶系数是 否会随其财富状态的改变而改变? 投保者与保险公司的效用函数均为指数函数,且投保者的α=0.005,保险公司的α=0.003,问投保者与保险公司谁更加风险厌恶? 解:αααα=--=- =--x x A e e x u x u R )(')("

上体运动训练学复习资料

运动训练学复习资料 1.竞技体育是体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以体育竞赛为主要特征,以创造优异运动成绩,夺取比赛优胜为主要目标的社会体育活动. 2.竞技体育形成的基本动因:一是生物学因素,人们为了更好地提高自身活动能力而逐步形成竞技体育;二是个性心理因素,人的"取胜和对抗的本能"及"追求胜过对手"的动机推进了竞技运动的形成;三是社会学因素,人们逐渐认识到竞技体育在培养,教育及审美等方面的功能,因此推进了竞技体育的发展. 3.现代竞技体育发展的百年回顾1竞技体育在世界范围广泛开展2建立相对完善的管理体制3运动竞赛活动日益活跃④现代奥运会百年盛世⑤运动竞技水平及运动训练科学化水平不断提高⑥竞技体育发展的职业化与商业化趋势 4.竞技体育构成:1运动员选材2运动训练3运动竞赛④竞技体育管理 5.竞技体育的特点:1竞争性2规范性3公开性④公平性⑤集群性⑥观赏性 6.竞技运动的现代社会价值:1激励人类的自我奋斗精神2满足社会生活的观赏需要3促进社会大众的体育参与④显示国家和社会团体的综合实力⑤促进社会和经济的迅速发展⑥排除社会成员的不良心绪 7.运动训练学是竞技体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为提高运动员的竞技能力和运动成绩,在教练员的指导下,专门组织的有计划的体育活动. 8.现代运动训练的基本特点:1训练目标的专一性与实现途径的多元性2竞技能力结构的整体性与各子能力之间的互补性3运动训练过程的连续性与组织实施的阶段性④不同训练负荷影响下机体的适应性及劣变性⑤训练调控的必要性及应变性⑥现代科技支持的全面性及导向性 9.运动训练学研究的主要目的在于:揭示运动训练活动的普遍规律,指导各专项运动训练实践,使各专项的训练活动建立在科学的训练理论基础之上,努力提高训练的科学化水平. 10.运动训练学的主要任务为:1从众多专项的训练实践中总结出带有普遍意义的共性规律2深入探索未被人们所认识和认识还不十分清楚的运动训练规律3进一步健全运动训练理论和内容体系④广泛吸取现代科技成果和多学科的理论与方法,应用于运动训练学的理论研究与实践应用之中⑤运用一般运动训练学的基本理论指导各专项训练实践. 11.项群训练理论的基本内容:a各项群的形成和发展b各项群竞技能力决定因素的系统分析c各项群运动成绩的系统分析d各项群训练的基本特点(负荷内容与量度,训练组织与控制) 12.项群训练理论的科学意义:A鲜明地概括了同一项群不同项目的共同规律。B加强运动训练理论与实践的联系。C实现了训练学理论原有层次之间的有机过渡。 13.运动成绩的决定因素:a运动员在比赛中表现的竞技水平。B对手在比赛中表现的竞技水平。C比赛结果的评定行为。 14.竞技能力:即指运动员的参赛能力。由具有不同表现形式和不同作用的体能、技能、战术能力、运动智能以及心理能力所构成,并终合地表现于专项竞技的过程中。 运动能力:人体从事体育活动的能力。 运动水平:运动在训练过程中所达到的竞技能力的水平称做训练水平,反映着训练中运动员竞技能力的发展程度。 15.状态诊断在训练中的重要作用:a为运动训练过程确定一个客观、准备的出发点。B对训练工作效果及时的检查评价。C实施有效训练控制的重要前提。 16.建立目标在训练中的重要作用:a有效地激发运动训练活动主体的责任感和进取精神。B制定训练计划的重要依据。 17.起始状态的诊断包括:运动成绩诊断、竞技能力诊断、训练负荷诊断。 18.训练目标包括:运动成绩指标、竞技能力指标、运动负荷指标。 19.训练规律:是运动训练系统内部各构成因素之间,以及它们与系统外部各相关因素之间在结构与功能上的本质联系和发展的必然趋势。 训练规律中带有普遍意义的基本规律又称训练原理。 训练原则是依据运动训练活动的客观规律而确定的组织运动训练所必须遵循的基本准则,是运动训练活动客观规律的反映,对运动训练实践具有普遍指导意义。

宏观经济学第13章 课后练习 参考答案9页

第十三章课后练习·参考答案 ( P407-408 ) 1.C 2.A 3.D 4.在均衡产出水平上,总产出等于计划总支出,所以非计划存货投资一定等于零,计划存货投资不一定等于零,主要看企业是否有计划存货投资。 5.边际消费倾向是指增加的收入中用于增加消费的比率。由于增加的消费只能来自增加的收入,所以边际消费倾向的取值范围为[0,1],通常为(0,1),对单个个人而言,边际消费倾向可以为0或1,但对总体而言,不可能出现等于0或等于1的情况。平均消费倾向一定是大于零的,但不总是小于1,当收入较低或为零时,消费支出大于收入,此时平均消费倾向大于1,当居民将所有的收入都用于消费时,平均消费倾向等于1,只有当收入较高,居民除消费之外还有剩余时,平均消费倾向才小于1。 6.凯恩斯定律是指不论需求量为多少,经济社会均能以不变的价格提供相应的供给量。即社会总需求变动时,只会引起产量和收入的变动,使供求相等,而不会引起价格变动。凯恩斯定律提出的社会经济背景是1929年到1933年的大萧条,工人大批失业,资源大量闲置。 在这种情况下,社会总需求增加时,只会使闲置的资源得到利用,生产增加,而不会使资源的价格上升,从而产品成本和价格大体上能保持不变。凯恩斯定律只适用于短期,因为在短期中,价格不易变动,

当社会总需求变动时,就只引起产量的变动。(参看课本P381) 7. 参见第十二章课后练习的第6题。简单地说,就是转移支付已经包括在C和I里了。 8. 因为富人的边际消费倾向小于穷人的,当把一部分收入从富人那里转 移给穷人时,富人减少的消费小于穷人增加的消费,所以整个社会的总消费或总支出是增加的,根据凯恩斯理论,整个社会的总收入就会得到提高。 9. 因为政府购买支出增加后首先直接引起总支出和总收入等额增加相当 于政府购买支出的量,然后收入的增加又引起消费的增加,消费和收入之间的相互作用最终使收入的增加是政府购买支出增加的数倍,形成政府购买支出乘数。而政府税收和转移支付的变动都不会直接引起总支出和收入的变动,而是通过对消费的影响来影响收入,所以它们对收入的影响与政府购买支出相比,缺少了直接影响的部分,因此收入变动的倍数要小于政府购买支出,即它们的乘数要小于政府购买支出乘数。 10. 没太看懂题目,是不是多了个顿号?平衡预算乘数是当政府同时等额 增加(或减少)政府购买支出和净税收(即平衡预算)时引起国民收入变动的倍数。当政府购买支出和净税收同时等额增加时,根据二者的乘数可知,最终会引起国民收入增加一个相当于政府购买支出或净税收的数值,它说明了政府可以在保持平衡预算的情况下对经济起到轻微的扩张作用。 11. 在封闭经济条件下,人们的收入要么用于消费,要么用于储蓄,只有

金融经济学习题答案

计算题: 1.假定一个经济中有两种消费品1x 、2x ,其价格分别是4和9 ,消费者的效用函数为 12(,)U x x =72,求: (1)消费者的最优消费选择 (2)消费者的最大效用。 2.假定一投资者具有如下形式的效用函数:2()w u w e -=-,其中w 是财富,并且0w >,请解答以下问题: (1)证券:a)该投资者具有非满足性偏好;b)该投资者是严格风险厌恶的。 (2)求绝对风险规避系数和相对风险规避系数。 (3)当投资者的初期财富增加,该投资者在风险资产上的投资会增加?减少?不变? (4)当投资者的初期财富增加1%时,该投资者投资在风险资产上投资增加的百分比是:大于1%?等于1%?小于1%? 3.假定一定经济中有两种消费品1x 、2x ,其价格分别是3和9 ,消费者的效用函数为 12(,)U x x =+,并且他的财富为180,求: (1)消费者的最优消费选择 (2)消费者的最大效用。 4.假定一投资者的效用函数为111()()1B u w A Bw B -= +-,其中w 是财富,并且0B >,m ax[,0]A w B >- ,请回答以下问题: (1)求绝对风险规避系数与相对风险规避系数。 (2)当该投资者的初始财富增加时,他对风险资产的需求增加还是减少?为什么? (3)什么情况下,当投资者的初期财富增加1%时,该投资者投资在风险资产上投资增加的百分比是:大于1%?等于1%?小于1%? 1.解:(1)消费者的最优化问题是 12,12m ax .. 4972 x x s t x x += 先构造拉格朗日函数 12(7249)L x x λ=-- F.O.C : 1122121140 (1)2L x x x λ-?=-=?

运动训练学复习资料

运动训练学 1.竞技体育是体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以体育竞赛为主要特征,以创造优异运动成绩,夺取比赛优胜为主要目标的社会体育活动. 3.现代竞技体育发展的百年回顾1竞技体育在世界范围广泛开展2建立相对完善的管理体制3运动竞赛活动日益活跃④现代奥运会百年盛世⑤运动竞技水平及运动训练科学化水平不断提高 ⑥竞技体育发展的职业化与商业化趋势 5.竞技体育的特点:1竞争性2规范性3公开性④公平性⑤集群性⑥观赏性 6.竞技运动的现代社会价值:1激励人类的自我奋斗精神2满足社会生活的观赏需要3促进社会大众的体育参与④显示国家和社会团体的综合实力⑤促进社会和经济的迅速发展⑥排除社会成员的不良心绪 7.运动训练学是竞技体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为提高运动员的竞技能力和运动成绩,在教练员的指导下,专门组织的有计划的体育活动. 8.现代运动训练的基本特点:1训练目标的专一性与实现途径的多元性2竞技能力结构的整体性与各子能力之间的互补性3运动训练过程的连续性与组织实施的阶段性④不同训练负荷影响下机体的适应性及劣变性⑤训练调控的必要性及应变性⑥现代科技支持的全面性及导向性 9.运动训练学研究的主要目的在于:揭示运动训练活动的普遍规律,指导各专项运动训练实践,使各专项的训练活动建立在科学的训练理论基础之上,努力提高训练的科学化水平. 10.运动训练学的主要任务为:1从众多专项的训练实践中总结出带有普遍意义的共性规律2深入探索未被人们所认识和认识还不十分清楚的运动训练规律3进一步健全运动训练理论和内容体系④广泛吸取现代科技成果和多学科的理论与方法,应用于运动训练学的理论研究与实践应用之中⑤运用一般运动训练学的基本理论指导各专项训练实践. 11.项群训练理论的基本内容:a各项群的形成和发展b各项群竞技能力决定因素的系统分析c各项群运动成绩的系统分析d各项群训练的基本特点(负荷内容与量度,训练组织与控制) 12.项群训练理论的科学意义:A鲜明地概括了同一项群不同项目的共同规律。B加强运动训练理论与实践的联系。C实现了训练学理论原有层次之间的有机过渡。 14.竞技能力:即指运动员的参赛能力。由具有不同表现形式和不同作用的体能、技能、战术能力、运动智能以及心理能力所构成,并终合地表现于专项竞技的过程中。 运动能力:人体从事体育活动的能力。 运动水平:运动在训练过程中所达到的竞技能力的水平称做训练水平,反映着训练中运动员竞技能力的发展程度。 15.状态诊断在训练中的重要作用:a为运动训练过程确定一个客观、准备的出发点。B对训练工作效果及时的检查评价。C实施有效训练控制的重要前提。 16.建立目标在训练中的重要作用:a有效地激发运动训练活动主体的责任感和进取精神。B制定训练计划的重要依据。 19.训练规律:是运动训练系统内部各构成因素之间,以及它们与系统外部各相关因素之间在结构与功能上的本质联系和发展的必然趋势。 训练原则是依据运动训练活动的客观规律而确定的组织运动训练所必须遵循的基本准则,是运动训练活动客观规律的反映,对运动训练实践具有普遍指导意义。 21.竞技需要原则即指提高运动员竞技能力及运动成绩的需要,从实战出发科学安排训练的阶段划分及训练的内容、方法、手段和负荷等因素的训练原则。 贯穿竞技需要原则的训练学要点:a要围绕运动训练的基本目标,全面安排好训练和比赛。B 正确分析专项竞技能力的结构特点。C按照竞技的需要确定负荷内容和手段。D注意负荷内容的合理结构。 22.动机激励原则:是指通过多种方法和途径,激发运动员主动从事艰苦训练的动机和行为的训练原则。 贯穿动机激励原则的训练学要点:a加强训练目的性教育和正确价值观教育。B满足运动员的合理的需要。C发挥运动员参与训练和比赛的兴趣。D发挥运动员在训练工作中的主体作用。E注意教练员的榜样作用f注意正确地运用动力。 23.有效控制原则:是指要求对运动训练活动实施有效控制的训练原则。 训练学要点:a制定科学的训练计划。B高度重视训练计划进行必要的修正和调整。C及时对训练计划在实践中变更的原因,期望及方法的最大流表。 24.系统训练原则:是指持续地、循序渐进地组织训练过程的训练原则。 训练学要点:A保持训练的系统性(a健全多级训练体制。B建立和强化正确的训练动机。C 科学地制定训练计划d提供有力的社会保证。)B按阶段性特点组织训练过程。 25.周期安排原则:是指周期性地组织训练过程的训练原则。 训练学要点:a掌握各种周期的序列结构。B选择适宜的周期类型。C处理好决定训练周期时间的固定因素与变异因素的关系。D注意周期之间的衔接。

宏观经济学-第13章习题答案

A.大于边际消费倾向; C.等于边际消费倾向; 解答:A B.小于边际消费倾向; D.以上三种情况都可能。 3.如果边际储蓄倾向为()。 A. 20亿元; C. 180亿元; 解答:D 第十三章简单国民收入决定理论 南方医科大学 2010级经济学(医药贸易与管理方向) W洋 1?在两部门经济中,均衡发生于()之时。 A.实际储蓄等于实际投资; B.实际消费加实际投资等于产出值; C.计划储蓄等于计划投资; D.总投资等于企业部门的收入。 解答:C 2?当消费函数为c= a+ by(a>0,0

金融经济学(王江)习题解答

金融经济学习题解答 王江 (初稿,待修改。未经作者许可请勿传阅、拷贝、转载和篡改。) 2006 年 8 月

第2章 基本框架 2.1 U(c) 和V (c) 是两个效用函数,c2 R n+,且V (x) = f(U(x)),其中f(¢) 是一正单调 函数。证明这两个效用函数表示了相同的偏好。 解.假设U(c)表示的偏好关系为o,那么8c1; c22R N+有 U(c1) ? U(c2) , c1 o c2 而f(¢)是正单调函数,因而 V (c1) = f(U(c1)) ? f(U(c2)) = V (c2) , U(c1) ? U(c2) 因此V(c1)?V(c2),c1oc2,即V(c)表示的偏好也是o。 2.2* 在 1 期,经济有两个可能状态a和b,它们的发生概率相等: a b 考虑定义在消费计划c= [c0;c1a;c1b]上的效用函数: U(c) = log c0 + 1 (log c1a + log c1b) 2 3′ U(c) = 1 c01?°+21 1 c11a?°+ 1 c11b?°1?°1?°1?° U(c) = ?e?ac0?21? e?ac0+e?ac0 ¢ 证明它们满足:不满足性、连续性和凸性。 解.在这里只证明第一个效用函数,可以类似地证明第二、第三个效用函数的性质。 (a) 先证明不满足性。假设c?c0,那么 有c0 ? c00; c1a ? c01a; c1b ? c01b 而log(¢)是单调增函数,因此有 log(c0) ? log(c00); log(c1a) ? log(c01a); log(c1b) ? log(c01b) 因而U(c)?U(c0),即coc0。

运动训练学期末考试题

一、名词解释 1.竞技体育:是体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以体育竞赛为主要特征,以创造优异运动成绩、夺取比赛优胜为主要目标的社会体育活动。 2.运动训练:是竞技体育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为提高运动员的竞技能力和运动成绩,在教练员的指导下,专门组织的有计划的体育活动。 3.运动竞赛:是在裁判员的主持下,按统一的规则要求,组织与实施的运动员个体或运动队之间的较量,是竞技体育与社会发生关联并作用于社会的媒介。4.运动训练学:是研究和阐明运动训练规律的综合应用性学科。 5.项群训练理论:揭示具有共同特点的项目群组训练规律的科学理论。 6.体能主导类项群:以运动员的体能为竞技能力主导因素的项目群组.按竞技能力主导因素对竞技项目划分的分类体系中的一个大类,包括快速力量性项群、速度性项群和耐力性项群三个亚类。 7.单一动作结构项群:以单一结构为主要运动技术动作特征的项目群组,按动作结构对竞技运动项目划分的分类体系中的一个大类,包括非周期性单元动作结构项群、周期性单元动作结构项群和混合性单元动作结构项群三个亚类。 8.生理负荷: 9.运动能力:人体从事体育活动的能力,在竞技运动中即称为竞技能力。10.竞技水平: 11.运动技术评价: 12.训练负荷:运动训练过程中,以身体练习(又称运动动作)或心理练习为基本手段,对运动员机体施加的训练刺激。运动员机体对训练负荷刺激的反应表现在生理和心理两个方面,前者称生理负荷,后者称心理负荷。 13.负荷强度:负荷对机体刺激的深刻程度,是构成训练负荷的重要方面。14.模式训练法:模式训练法是一种按具有高度代表性的规范式目标模型的要求组织和把握运动运动训练过程的控制性方法。 15.特长技术:特长技术是指运动员所掌握的技术“群”中那些对其获取优异运动成绩有决定意义的、能够展现个人特点或优势、使用概率和(或)得分概宰相对较高的技术。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20分) 1、1969年,民主德国___________主编的___________一书,标志着运动训练学 初步形成了白己的理论体系。哈雷、《训练学》 2、依据理论研究所涵盖的领域,可把运动训练理论分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__三个层次。 一般运动训练理论、项群训练理论、专项训练理论 3在竞技体育比赛中,运动员自身与对手的表现都取决于他们所具有的________________以及_________________。竞技能力、在比赛中的发挥程度4、运动员在训练过程中所达到的竞技能力水平称为_____________________。训练水平 5、运动训练的最终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实现预期的比赛结果。 6、运动员竞技性状态的发展过程包括竞技状态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宏观经济学第33章作业

第33章 一、判断正误题 1.在过去50年间,美国的真实GDP每年增长5%左右。 2.投资是经济周期中特别易于变动的支出部分。 3.物价预期上升使长期总供给曲线向左移动。 4.如果古典二分法和货币中性在长期中成立,那么长期总供给曲线就应该是一条垂线。 5.经济学家把产量的波动作为“经济周期”,因为产量的变动是有规律且可预测的。 6.总需求曲线向右下方倾斜的一个原因是财富效应:物价水平下降增加了货币持有量的价值并增加了消费支出。 7.如果美联储增加货币供给,总需求曲线就向左移动。 8.错觉理论解释了总供给曲线为什么向右下方倾斜。 9.引起工资上升的物价预期上升使短期总供给曲线向左移动。 10.如果经济处于衰退中,随着工资和物价预期上升,经济将自行调整到长期均衡。 11.在短期中,如果政府为了平衡其预算而削减支出,这就可能引起衰退。 12.总需求增加的短期效应是产量增加和物价水平上升。 13.石油价格上升会引起滞胀。 14.在长期中,政府支出增加会增加产量,并使物价上升。 15.如果决策者选择使经济走出衰退,那么他们就应该用减少总需求的政策工具。 二、单项选择题 1.以下哪一种关于经济波动的表述是正确的? a.当产量高于自然产量率时存在衰退。 b.萧条是温和的衰退。

c.经济波动之所以称为“经济周期”是因为产量的变动是有规律且可预测的。 d.可以用各种支出、收入和产量的衡量指标来衡量经济波动,因为多数宏观经济量往往同时波动。 e.以上各项都不对。 2.根据利率效应,总需求向右下方倾斜是因为 a.低物价增加了货币持有量的价值和消费支出。 b.低物价减少了货币持有量的价值和消费支出。 c.低物价减少了货币持有量,增加了贷款,利率下降,而且,投资支出增加。 d.低物价增加了货币持有量,减少了贷款,利率上升,而且,投资支出减少。 3.以下哪一项不会引起长期总供给曲线移动 a.可获得的劳动增加。 b.可获得的资本增加。 c.可获得的技术增加。 d.物价预期上升。 e.以上各项都使长期总供给曲线移动。 4.以下哪一项不是总需求曲线向右下方倾斜的原因? a. 财富效应。 b.利率效应。 c.古典二分法或货币中性效应。 d.汇率效应。 e.以上各项都是总需求曲线向右下方倾斜的原因。 5.在总需求与总供给模型中,消费者乐观情绪增长的最初影响是 a.短期总供给向右移动。 b.短期总供给向左移动。 c.总需求向右移动。 d.总需求向左移动。 e.长期总供给向左移动。 6.以下哪一种关于长期总供给曲线的表述是正确的? a.当自然失业率下降时向左移动。 b.是垂直的,因为所有物价与工资相等的变动并不影响产量。 c.向右上方倾斜,因为价格预期和工资在长期中是固定的。 d.当政府提高最低工资时向右移动。 7.根据财富效应,总需求曲线向右下方倾斜是因为 a.低物价提高了货币持有量的价值,并增加了消费者支出。 b.低物价降低了货币持有量的价并减少了消费者支出。 c.低物价减少了货币持有量,增加了贷款,利率下降,而且,投资支出增加。

微观经济学课后答案第13章

第十三章 简单国民收入决定理论 1、解答:在均衡产出水平上,计划存货投资一般不为零,而非计划存货投资必然为零.我们先看图1----45: 假设消费者函数C=a + by d ,税收函数T = To + ty ,AD= c + i + g = [a + i + g + b (tr yd ;22WL C1= * YL WL NL1 ;C2= * YL (1000750250)NL c p p p c t g yt y y y ??∏⊥??'=-=-=?∏ – T o ) ]+ b (1 - t)y ,如图1----45所示. 在图中,B 线为没有计划投资i 时的需要线,[(To)](1)B a g b tr b t y =++-+- AD 线和B 线的纵向距离为i. .图中的45? 线表示了收入恒等式. 45? 线与B 线之差称为实际投资,从图中显然可以看出,只有在E 点实际投资等于计划投资,这时经济处于均衡状态.而计划存货投资是计划投资部分的一部分,一般不为零.除E 点以外,实际投资和计划投资不等,村在非计划存货投资IU ,如图所示;而在E 点,产出等于需求,非计划存货投资为零。 2、解答:消费倾向就是消费支出和收入的关系,有称消费函数.消费支出和收入的关系可以从两个方面加以考察,意识考察消费指出变动量和收入变动量关系,这就是边际消费倾向()c c MPC MPC y y ?==?或,二是考察一定收入水平上消费指出量和该收入量的关系,y o O AD E i IU<0 IU>0 45? y

这就是平均消费倾向()c APC y =。边际消费倾向总大于零而小于1.因为一般说来,消费者加收入后,既不会分文消费不增加(0)c MPC y ==,也不会把增加的收入全用于增加消费(1)c MPC y ==,一般情况是一部分用于增加消费,另一部分用于增加储蓄,即y c s =+,因此 1c s y y +=,所以 1c s y y =- ,只要 s y 不等于1或0,就有01c y <<。可是,平均消费倾向就不一定总是大于零而小于1.当人们收入很低甚至是零时,也必须消费,哪怕借钱也要消费,这时,平均消费倾向就会大于1.例如,在图1----46中,当收入低于y o 时,平均消费倾向就大于1.从图可见,当收入低于y o 时,消费曲线上任一点与原点相连的连线与横轴所形成的夹角总大于45?,因而这时1c y >。 3、解答:依据凯恩斯消费理论,一个暂时性减税会增加人们当前收入,因而对消费影响最大;依据生命周期理论,社会保障金的一个永久性上升可以减少老年时代的后顾之忧,减少当前为退休后生活准备的储蓄,因而会增加消费;依据持久收入消费理论,持续较高的失业保险金等于增加了持久收入,因而可增加消费。 O y o c c=a+by 45? y c

金融学试题及答案02097

试题一 二、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10分) 1、在下列货币制度中劣币驱逐良币律出现在()。 A、金本位制 B、银本位制 C、金银复本位制 D、金汇兑本位制 2 的。 A C 3 A C 4 A C 5 A C、汇率机制 D、中央银行宏观调控 三、多项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15分) 1、信用货币制度的特点有()。 A、黄金作为货币发行的准备 B、贵金属非货币化

C、国家强制力保证货币的流通 D、金银储备保证货币的可兑换性 E、货币发行通过信用渠道 2、银行提高贷款利率有利于()。 A、抑制企业对信贷资金的需求 B C D E 3 A B C D 4 A C E 5、治理通货膨胀的可采取紧缩的货币政策,主要手段包括() A、通过公开市场购买政府债券 B、提高再贴现率 C、通过公开市场出售政府债券 D、提高法定准备金率 E、降低再贴现率 F、降低法定准备金率 四、判断题(每小题2分,共10分)

1、信用货币制度下金银储备成为货币发行的准备。() 2、一般将储蓄随利率提高而增加的现象称为利率对储蓄的收入效应。() 3、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货币均衡的实现离不开利率的作用。() 4、金融自由化的标志之一就是政府放弃对金融业的干预。() 5、特别提款权可以充当国际储备,用于政府间的结算,以及国际贸易和非贸 1 A C 2、 A C 3 A C 4 A、贷款利率 B、存款利率 C、市场利率 D、再贴现利率 5、下列不属于负债管理理论缺陷的是()。 A、提高融资成本 B、增加经营风险 C、降低资产流动性 D、不利于银行稳健经营

三、多项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15分) 1、我国货币制度规定人民币具有以下的特点()。 A、人民币是可兑换货币 B、人民币与黄金没有直接联系 C、人民币是信用货币 D、人民币具有无限法偿力 E、人民币具有有限法偿力 2 A B C D E 3 A C E 4 A B C、有助于提高金融资产储蓄比例 D、有助于提高经济效率 5、金本位制下国际货币体系具有哪些特征。() A、黄金充当世界货币 B、两种货币兑换以铸币平价为基准 C、外汇收支具有自动调节机制 D、汇率波动以黄金输送点为限

《运动训练学》复习重点教学提纲

《运动训练学》复习 重点

《运动训练学》复习重点 1竞技体育:它是体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以体育竞赛为主要特征,以创造优异运动成绩、夺取比赛优胜为主要目标的社会体育活动。 2运动训练:它是竞技体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为了提高运动员的竞技能力和运动成绩,在教练员的指导下而专门组织的有计划的体育活动。 3运动训练学: 1)它是研究运动训练规律的科学。可分为:①一般训练学②项群训练学③专项训练学 2)它是为了揭示运动训练活动的规律,指导各专项运动训练实践,使各专项的训练活动建立在科学的训练理论基础上,努力提高训练的科学化水平的一门学科。运动训练理论可分为:①一般训练理论②项群训练理论③专项训练理论 4运动训练理论研究的内容:①竞技体育的地位和作用②运动训练的目的、任务、特点③运动训练学理和原则④运动训练的方法和手段⑤身体训练⑥技、战术训练⑦心理、智能训练⑧训练过程的计划和控制⑨运动员的选材⑩负荷与恢复 5运动成绩:它是运动员参加比赛的结果,是根据特定的评定行为对运动员及其对手的竞技能力在竞赛中发挥状况的综合评定。它包括:①运动员在比赛中表现出来的竞技水平②竞赛的胜负或名次 6运动成绩的决定因素:①运动员在比赛中表现出来的竞技水平②对手的竞技水平③竞赛结果的评定行为(竞赛规则、评定手段、裁判的水平) 7竞技能力:它是指运动员的参赛能力。由具有不同表现形式和不同作用的体能、技能、战术能力、运动智能和心理能力所构成,并综合地表现于专项竞技的过程之中。 8竞技能力的集中表现: 1)体能水平:集中表现于力量、速度、耐力三种基本运动素质,以及三者之间的各种组合性运动素质的发展水平。人体的形态和机能状态是决定其运动素质水平的基础条件。 2)技术水平:他的高低可从技术的合理性及稳定性两方面判定。 3)战术能力则表现为:①力求出色发挥自身的体能、技能、心理能力 ②在规则允许的范围内,干扰对手竞技能力的发挥③对竞赛结果的评定行为施加合法的影响④运动员的智力状况及一般和专业知识水平对其战术能力有着重要影响 4)高度发展的协调能力是运动员掌握合理运动技术的先决条件 5)心理能力,涉及广泛的领域,在竞赛中集中表现于参赛情绪和竞技意志。以积极的手段激励选手,并控制在适度的范围之内。 9状态诊断在训练中的作用: ①为训练过程确立一个客观、准确的出发点②对训练效果及时的检查和评价③实施有效训练控制的重要前提 10建立目标训练的作用: ①有效地激发运动训练活动主体的责任感和进取精神②制定运动训练计划的重要依据 11起始状态诊断内容:运动成绩、竞技能力、训练负荷(诊断)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