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综合地质学名词解释

综合地质学名词解释

综合地质学名词解释
综合地质学名词解释

1.倾向:倾斜面上与走向线垂直的线为倾斜线,倾斜线在水平面上的投影指的沿平面向下倾

斜的方位即为倾向。

2.平移断层:是断层两盘顺断层走向相对位移的断层。

3.相似褶皱:组成褶皱的各褶皱层作相似的弯曲,各褶皱面的曲率相同,但是,无共同的曲

率中心。

4.劈理折射现象:强弱岩层相同的褶皱和岩系中,劈理以不同的角度与层面相交,形成劈理

折射现象。

5.流线:又称线状流动构造。岩浆流动过程中由角闪石、长石等线状、柱状矿物或透镜体以及长条状捕虏体和析离体,以线状优选定向排列而成的线状构造。

6.流面:又称面状流动构造。岩浆流动过程中云母等片状、板状矿物或扁平状捕虏体、析离体,呈面状定向排列而成的面状构造。

7.花岗闪长岩:是一种岩浆岩,粗粒状,斜长石含量较多,碱性长石含量较少,二氧化硅含量在56%左右,石英含量在20%以上。

8.沉积岩在地球表面常温常压下,由风化作用、生物作用和某些火山作用产生的物质所经历

的搬运和成岩作用形成的岩石

9.沉积作用:在地球表面常温常压下,由风化作用、生物作用和某些火山作用产生的物质所

经历的搬运和成岩等一系列地质作用。

10.推覆构造:由逆冲断层及其上盘推覆体或逆冲岩席组合而成的一种大型至巨型的构造。

11.岩屑砂岩:由直径为0.01~2mm的碎屑颗粒组成,其中砂的含量超过50%,是机械沉积

作用的产物。

12.褶皱作用:岩层受构造应力作用发生弯曲变形的现象。

13.劈理:一种能按一定方向将岩石分裂成无数薄片或薄板的次生面状构造。

14.侧伏角:线状构造包含在倾斜平面内时,与该平面走向线间所夹锐角。

15.石香肠构造:又称布丁构造,是不同力学性质岩层,受到垂直于岩层的挤压形成的线理构造。

16.线理倾伏向:某一直线在空间的延伸方向,即某一倾斜直线在水平面上的投影所指示该

直线向下倾斜的方位,用方位角或象限角表示。

17.变质作用:由于地球内力作用使岩石的成分、结构、构造发生变化的作用。

18.岩盆:岩浆侵入沉积岩层理面之间后,沉积岩底板在岩浆强大压力下,向下沉陷而形成的盆状的整合侵入体。

19.斜卧褶皱:枢纽和轴面两者倾向及倾角基本一致,也就是枢纽在轴面的侧伏角为90度左

右的褶皱。

20.花状构造:剪切断裂带在浅部常表现为向上分叉、撒开的断层组合,在剖面上似花朵状,

称为花状构造。

21.擦痕:断层两盘岩层被磨碎的岩屑、岩粉在段层面上刻划的一组比较均匀的平行细纹。

22.倾斜岩层走向:倾斜平面与水平面的交线叫做走向线,走向线向两端延伸的方向即为走向。

23.滑距:是指断层两盘实际位移距离,是根据错动前的一点,错动后分成两个对应点之间

的实际距离。

24.构造窗由于侵蚀作用的影响,将部分外来岩块剥掉而露出下伏原地,表现为在一片外来

岩块中露出一小片由断层圈闭的原地岩块,常常是较老地层中出现一小片由断层圈闭的较年轻底层,这种现象叫做构造窗。

25.飞来峰剥蚀强烈,外来岩块被大片剥蚀,只在大片被剥露出来的原地岩块上残留小片孤零零的外来岩块,成为飞来峰

26.似斑状构造:岩石中颗粒大小相差悬殊,大的散落在小的颗粒中,大的叫斑晶,小的叫

基质,如果基质为显晶质,则为似斑状构造,如果基质为隐晶质,则为斑状构造。

27.板岩:具有板状构造的浅变质岩石,由泥质岩、粉砂岩或中酸凝灰岩经轻微变质而形成。

28.拉分盆地:走滑断层系中拉伸形成的断陷盆地。

29.断层泥:如果岩石在强烈研磨中成为泥状,单个颗粒一般不易分辨,而且较大的碎粒(块)

含量有限,这种未固结的断层岩称为断层泥。

30.花岗岩:是一种岩浆在地表以下凝却形成的火成岩,主要成分是长石和石英。

31.岩层的面向:是指成层岩层法线所指的方向,是成层岩系中岩层由老变新的方向

32.逆冲推覆构造由逆冲断层及其上盘推覆体或逆冲岩席组合而成的构造构造.

33.推覆构造由冲断层及其上盘推覆体或逆冲岩席组合而成的构造构造.

34.构造角砾岩指由于应力作用原岩破碎成角砾状被破碎细屑充填胶结或有部分外来物质胶结的岩石

35.内碎屑灰岩是水盆地中已固结的或弱固结的碳酸盐沉积物,遭受波浪、水流冲刷、

破碎、磨蚀后再次沉积而成的具有碎屑结构的石灰岩。

36剥离断层展构造区一种平缓产出的铲状大型正断层

37.褶劈理切过先存连续劈理的一种不连续劈理

38.连续劈理指岩石中由板状矿物的连续平行排列所造成的劈理。

39.纵弯褶皱作用岩层受纵向压缩作用因力学失稳而弯曲的褶皱作方位,相互间的角

距关系及其运动轨迹,把物体三维空间的几何要素(线、面)反映在投

影平面上进行研究处理

40.剪应力同截面相切的应力称为剪应力

41.粘土由多种水合硅酸盐和一定量的氧化铝、碱金属氧化物和碱土金属氧化物

组成,并含有石英、长石、云母及硫酸盐、硫化物、碳酸盐等杂质。

42.韧性剪裂带韧性剪切带又叫韧性断层,是岩石在塑性状态下发生连续变形的狭长高应变带。

43剪节理由剪应力产生的破裂面走滑构造

44.角度不整合代表一次水平构造的运动,其特点是上、下两套地层产状不一致,以一定角度相交;两套地层时代不连续,其间有代表长期风化剥蚀与沉积间断的剥蚀面存在。

45.极射赤平投影:称赤平投影,主要用来表示线、面的方位,相互间的角距关系及其运动轨迹,的变质岩

46.片岩完全重结晶、具有片状构造的变质岩。

47.不整合地层序列中两套地层之间的一种不谐调的地层接触关系

48.褶皱要素核部、翼部、拐点、翼间角、转折端、枢纽、脊线和槽线、轴面

49.砾岩:碎屑直径>2mm,碎屑含量大于50%

50.变质核杂岩由于岩石圈的伸展拆离基底隆升和地表的剥蚀作用使地壳深部的变质岩和

深成岩逐渐上升而出露地表,这套深部岩石称为变质核杂岩。也称为火山侵入杂岩。

正应力

走滑构造

段坡

断层:岩层或岩体顺破坏面发生明显位移的构造。

平行褶皱:又称同心褶皱,各岩层呈平行弯曲,同一岩层垂直其层面量出的厚度在褶皱的各个部位基本一致。

劈理弯曲:由于岩性的渐变,劈理呈有规则的弧线弯曲。

岩层是由两个平行或近于平行的界面所限制岩性基本一致的层状岩体

沉积岩层由沉积作用形成的岩层为沉积岩层。

软沉积变形是指沉积物尚未充分固结成岩时发生的变形。

透入性构造是指均匀地弥漫于地质体中的构造,它反映这一地质体作为一个整

体已均匀的发生了变形。

非透入性构造则是以一种不连续面分散于地质体中,变形只集中在不连续面本

身及附近。并把均匀连续体分为若干部分,也叫分划性构造。

线理是岩石中小尺度的透入性构造。按其规模把线理分小型线理和大型线理。

平行不整合又称假整合,其特点是上、下两套地层的产状基本保持平行,但时代不连续,其间有反映长期沉积间断和风化剥蚀的剥蚀面存在

沉积岩在地表不太深的地方,将其他岩石的风化产物和一些火山喷发物,经过水流或冰川的搬运、沉积、成岩作用形成的岩石

构造置换:是在递进或相继的变形过程中岩石中的一种构造被另一种不同性质的构造所代替等倾斜线:褶皱等倾斜线是指褶皱层的上、下褶皱面倾角相等的切点的连线,即在褶皱正交剖面中,相邻褶皱面上的同斜率点的连线。

走向节理:节理走向与所在各层走向大致平行的节理。

槽线:向斜或向形同一褶皱面的各横剖面上的最低点为槽,他们的连线称为槽线。

的现象。

倾角:倾向与其在水平面上投影线所夹锐角。

拉伸线理:由拉长的砾石、鮞粒、岩屑、矿物颗粒或矿物集合体等平行定向排列而成的线状构造。

注:编上序号加粗的都是历年期末考过的,剩下的随意看看。。。

水文地质学考试试题

1第一章地球上的水及其循环 一、名词解释: 1.水文地质学:水文地质学是研究地下水的科学。它研究与岩石圈、水圈、大气圈、生物圈以及人类活动相互作业下地下水水量和水质的时空变化规律,并研究如何运用这些规律去兴利除害,为人类服务。2.地下水:地下水是赋存于地面以下岩石空隙中的水。 3.矿水:含有某些特殊组分,具有某些特殊性质,因而具有一定医疗与保健作用的地下水。4.自然界的水循环:自大气圈到地幔的地球各个层圈中的水相互联系、相互转化的过程。 5.水文循环:发生于大气水、地表水和地壳岩石空隙中的地下水之间的水循环。 6.地质循环:地球浅层圈和深层圈之间水的相互转化过程。 7.大循环:海洋与大陆之间的水分交换。 8.小循环:海洋或大陆内部的水分交换。 9.绝对湿度:某一地区某一时刻空气中水汽的含量。 10.相对湿度:绝对湿度和饱和水汽含量之比。 11.饱和差:某一温度下,饱和水汽含量与绝对湿度之差。 12.露点:空气中水汽达到饱和时的气温。 13.蒸发:在常温下水由液态变为气态进入大气的过程。 14.降水:当空气中水汽含量达饱和状态时,超过饱和限度的水汽便凝结,以液态或固态形式降落到地面。 14.径流:降落到地表的降水在重力作用下沿地表或地下流动的水流。 15.水系:汇注于某一干流的全部河流的总体构成的一个地表径流系统。 16.水系的流域:一个水系的全部集水区域。 17.分水岭:相邻两个流域之间地形最高点的连线。 18.流量:单位时间内通过河流某一断面的水量。 19.径流总量:某一时间段内,通过河流某一断面的水量。 20.径流模数:单位流域面积上平均产生的流量。 21.径流深度:计算时段内的总径流量均匀分布于测站以上整个流域面积上所得到的平均水层厚度。22.径流系数:同一时段内流域面积上的径流深度与降水量的比值。 二、填空 1.水文地质学是研究地下水的科学。它研究岩石圈、水圈、大气圈、生物圈及人类活动相互作用下地下水水量和水质的时空变化规律。 2.地下水的功能主要包括:资源、生态环境因子、灾害因子、地质营力、或信息载体。 3.自然界的水循环分为水文循环和地质循环。 4.水文循环分为大循环和小循环。 5.水循环是在太阳辐射和重力作用下,以蒸发、降水和径流等方式周而复始进行的。 6.水循环是在太阳辐射和重力作用下,以蒸发、降水和径流等方式周而复始进行的。 7.主要气象要素有气温、气压、湿度、蒸发、降水。 8.在水文学中常用流量、径流总量、径流深度、径流模数和径流系数等特征值说明地表径流。 三、判断题 1.地下水是水资源的一部分。(√) 2.海洋或大陆内部的水分交换称为大循环。(×) 3.地下水中富集某些盐类与元素时,便成为有工业价值的工业矿水。(√) 4.水文循环是发生于大气水和地表水之间的水循环。(×) 5.水通过不断循环转化而水质得以净化。(√) 6.水通过不断循环水量得以更新再生。(√) 7.水文循环和地质循环均是H2O分子态水的转换。(×) 8.降水、蒸发与大气的

地质学基础课程综合复习资料

《地质学基础》综合复习资料 一、名词解释 1、地温梯度:深度每增加100米升高的温度。 2、矿物:矿物是由地质作用形成的单质或化合物。 3、克拉克值:国际上把各种元素在地壳中的平均含量百分比称为克拉克值。 4、风化壳:指残积物和经生物风化作用形成的土壤层等在陆‘地上形成的不连续薄壳(层)。 5、岩浆岩的构造:指岩石组成部分(矿物)的排列方式及充填方式所表现出的岩石特征。 6、地质学:以地球为研究对象的一门自然科学。当前,地质学主要是研究固体地球的表层——岩石圈,研究其物质组成,形成,分布及演化规律;研究地球的内部结构,地表形态及其发展演化的规律性。 7、岩石:岩石是天然产出的是有一定结构、构造和稳定外形的矿物集合体,是地质作用的产物。 8、地质作用:引起地壳的物质组成、内部结构和表面形态不断运动、变化和发展的各种自然作用称为地质作用。 9、变质作用:由内力地质作用致使岩石的矿物成分,结构,构造发生变化的作用称变质作用。 10、将今论古:通过各种地质事件遗留下来的地质现象与结果,利用现今地质作用的规律,反推古代地质事件发生的条件、过程及其特点。 11、沉积作用:母岩风化和剥蚀产物在外力的搬运过程中,由于流速或风速的降低、冰川的融化以及其他因素的影响,便会导致搬运物质的逐渐沉积,这种作用称沉积作用。7、成分成熟度; 二、选择题 1、地球的形状为(D) A、球形; B、理想的旋转椭球体; C、苹果形; D、近似梨形的旋转椭球体。 2、花岗岩属于(C) A、中性深成侵入岩; B、中性浅成侵入岩; C、酸性深成侵入岩; D、基性浅成侵入岩。 3、Fe3+:Fe2+如果大于3,则沉积岩底颜色多为(D) A、棕色;B、黑色;C、浅绿灰色;D、红色或棕红色。 4、下列不是矿物的是(C) A、冰; B、石英; C、煤; D、自然金。 5、竹叶状灰岩是(B) A、生物骨架结构; B、粒屑结构; C、晶粒结构; D、泥状结构。 6、下列单元属于大陆地表形态的是(B) A、大陆边缘;B、裂谷;C、岛弧;D、洋中脊。 7、外动力地质作用的主要能源是(B) A、放射能; B、太阳能; C、地球引力能; D、科里奥利力。 8、生物碎屑灰岩是(B) A、生物骨架结构; B、粒屑结构; C、晶粒结构; D、泥状结构。 9、下列硅酸盐矿物中最易风化的是(C) A、石英;B、黑云母;C、橄榄石;D、角闪石。 10、长江下荆江段的“九曲回肠”是因为(C)造成的。 A、河流向源侵蚀; B、河流下蚀作用; C、河流截弯取直; D、河流分叉。 11、下列矿物中,硬度比石英大的是(A) A、黄玉; B、萤石; C、正长石; D、方解石。 12、下列单元不属于海底地表形态的是(B) A、大陆边缘;B、裂谷;C、岛弧;D、洋中脊。 三、判断题 1、岩浆岩中石英和角闪石具有特殊意义,能够反映岩浆岩中SiO2饱和度,因此可以称为酸度指示矿物。×

普通地质学真题

2013年普通地质学803 一、名词解释 1、地质作用:形成和改变地球的物质组成、外部形态特征与内部构造的各种自然作用。分为内动力地质作用和外动力地质作用。 2、节理:岩石在力的作用下可形成断裂,其中没用发生明显位移的断裂(即裂隙或裂缝)称为节理。是地壳中发育最广的一种构造。 3、角度不整合:即不整合接触,相邻的新老地层之间既缺失部分地层,产状也不一致,其间有剥蚀面相分隔,剥蚀面的产状与上覆地层产状一致,不整合面上常有底砾岩、古风化壳、古土壤层等。 4、岩石:天然产出的、具有一定结构构造的矿物集合体(少数岩石可有玻璃或胶体或生物遗骸组成)。构成地壳及上地幔的固态部分,是地质作用的产物。 5、相对地质年代:主要是依据岩层的沉积顺序、生物演化和地质体之间的相互关系而划分的地质年代,即地质体形成或地质事件发生的先后顺序。地质年代单位划分等级主要有宙、代、纪、世等 6、变质作用:岩石在基本保持固态条件下,受到温度、压力及化学活动性流体的作用,发生矿物成分、化学成分、岩石结构构造变化的地质作用。 7、板块构造:刚性的岩石圈分裂成为许多巨大的块体(即板块),它们驮在软流圈上做大规模水平运动,致使相邻板块相互作用,板块的边缘就成为地壳活动性强烈的地带。板块的相互作用从根本上控制了各种内力地质作用以及沉积作用的进程。 8、土壤:通过生物风化作用形成的含有腐植质的松散细粒物质。成分有腐植质、矿物质、水分和空气。 二、简答 1、地震是什么?地震有哪几种类型?全球地震主要有哪些主要地震带 地震:由于地应力的突然释放或其它能量引起地壳的快速颤动的现象,称为地震 按成因分为:构造地震(断裂地震,由地下岩石突然发生错断所引起的)、火山地震(火山喷发时由于气体的冲击力所引起的地震)、陷落地震(上覆岩层的重量超过岩石支撑的能力,地表发生塌陷引起) 地震带的分布:1、环太平洋地震带,2、地中海-印尼地震带,3、洋脊地震带 2、矿物是什么?矿物有哪些物理性质 矿物是自然产出且内部质点(原子、离子)排列有序的均匀固体。其化学成分一定并可

水文地质学(附分析题答案)

水文地质学基础复习题 一、名词解释 径流: 孔隙概念:某一体积岩土(包括孔隙在内)中孔隙体积所占的比例。 结合水:分布在颗粒表面受静电引力大于重力,而不能在自身重力作用下发生运动的那部分水。 重力水:固体表面结合水层意外的水分子,时候重力影响大于固体表面的吸引力,在中立作用下运移。 毛细水:指的是地下水受土粒间孔隙的毛细作用上升的水分(毛细现象:在液体表面张力作用下,毛细管中水位上升一定高度的现象) 容水度:岩土完全饱水时所能容纳的水的体积与岩土体积的比值。 给水度:地下水位下降单位体积时,释出水的体积和疏干体积的比值。 持水度:地下水位下降时,滞留于非饱和带中而不释出的水的体积与单位疏干体积的比值。 包气带:地下水面以上,未被水充满的岩层。 饱水带:地下水面以下。饱水带中地下水存在形式:饱水带岩石空隙全部为液态水所充满。 含水层:定义:饱含水的透水层,或能够透过并给出相当数量水的岩层 隔水层:不透水的岩层,或不能透过并给出一定水量的岩层。 潜水:赋存在地面以下,第一个区域性隔水层之上,而且有自由水面的水称作潜水。 承压水:充满于两个隔水层(弱透水层)之间的含水层中的水。 上层滞水:当包气带存在局部隔水层(弱透水层)时,局部隔水层(弱透水层)上会积聚具有自由水面的重力水,为上层滞水。 承压高度:稳定水位与个税顶板高程指尖的差值。 测压水位:如果在某处打井那么刚渗透出水的位置叫做初见水位层,此时停止挖掘如果该处地下水存在承压水或者上层滞水那么此后井中水位不断上升,到一定高度后便稳定下来,不再上升,此时该水面的高程称为稳定水位,也即该点处承压含水层的承压水位(也叫测压水位 贮水系数:是指承压水测压水位下降或上升一个单位深度时单位水平面积含水层所释放或储存的水的体积.。 渗流场:发生渗流的区域(渗流区) 水力梯度:沿渗透途径水头损失与相应渗透途径长度的比值。 渗透系数:岩石渗透性能的定量指标,在数值上等于单位水力梯度条件下的渗流速度流网:在渗流场中某一典型剖面或切面上,由一系列等水头线与流线组成的网格。 流线:渗流场中某一瞬间的一条曲线,曲线上各水质点在此瞬间的流向均与此线相切。

石油地质学名词解释

石油:一种存在于地下岩石孔隙介质中的由各种碳氢化合物与杂志组成的,呈液和稠态的油脂状天然可燃有机矿物。07、03B 石油的灰分:石油的元素组成除碳、氢、氧、氮、硫之外,还含有几十种微量元素。石油中的微量元素组成就构成了石油的灰分。03 石油的比重:是指一大气压下,20℃石油与4℃纯水单位体积的重量比,用d204表示。08、04B 油田水P28:广义的油田水是指油田内的地下水,包括油层水和非油层水,狭义的油田水是指油田范围内直接与油层连通的地下水,即油层水。04 油田矿化度P29:即水中各离子、分子和化合物的总含量,以水加热至105℃蒸发后所剩残渣重量或离子总量来表示。06、04B 干酪根P45:沉积岩中所有不溶于非氧化性的酸碱和非极性有机溶剂的分散有机质。03、02、00 成油门限(生油门限,成熟温度,门限温度)P58:有机质随埋藏深度的增加,温度升高,当温度深度达到一定数值,有机质才开始大量转化为石油,这个界限称为成油门限,这个成熟温度所在的深度为门限深度,又称成熟点。01B、02B、03B、04B、04、08 凝析气P25:在地下温度、压力超过临界条件后,液态烃逆蒸发而形成气体,称为凝析气。03B、01 TTI法P60:有机质成熟度主要受温度和时间的控制,因此,依据温度和时间定量计算有机质成熟度的方法称为TTI法。03、05 未熟—低熟油P70:指所有非干酪根晚期热降解成因的各种低温早熟的非常规油气。02B 煤成油:P71:由煤和煤系地层中集中和分散的陆源有机质,在煤化作用的同时所生成的液态烃类被称为煤成油。02B 煤型气(煤系气)P77:凡煤系有机质(包括煤层和煤系地层中分散有机质)热演化形成的天然气,都称为煤型气。01、01B、00 煤成气P77:是专指煤层在煤化过程中所生成的天然气。属煤型气一种。 煤层气P77:以吸附状态存在于煤层中的煤成气。 生油(气)岩(生油气母岩、烃源岩)P83:通常把能够生成石油和天然气的岩石称为生油岩。答案上是:指富含有机质并能提供工业数量油气的岩石。04、01B 有机碳P86:岩石中有机碳链化合物的总称。04 有机碳含量(TOC):岩石中残留的有机碳含量。 CPI P92:即碳优势指数,表示岩石抽提物中奇偶碳原子正烷烃的相对丰度,可粗略地估计原油成熟度。03B 有机质成熟度P88:表示沉积有机质向石油转化的热演化程度。06、02B、00 油源对比P93:包括油气与源岩之间以及不同油层中油气之间的对比,其目的在于追踪油气层中的油气来源。 储集层P101:能够储存和渗滤流体和岩层。05 盖层P101:覆盖在储集层之上能够阻止油气向上运动的细粒,致密岩石层。 有效孔隙度P102:是指那些互相连通的,在一般压力下,可以允许流体在其中流动的孔隙体积之和与岩样总体积的比值。∮e 04、07、02 相渗透率(有效渗透率)P104:在多相流体存在时,岩石对其中每相流体的渗透率称为相渗透率或有效渗透率。06、02、02B、03B、00 绝对渗透率P104:如果岩石孔隙中只有一种流体(单相)存在,而且这种流体不与岩石起任何物理和化学反应,在这种条件下所反映的渗透率为岩石的绝对渗透率。 相对渗透率P104:有效渗透率与绝对渗透率的比值。04B、02B

地质学基础试题和答案

《地质学基础》作业题及参考答案 一、名词解释(30个) 1、地质学:以地球为研究对象的一门自然科学。当前,地质学主要是研究固体地球的表层——岩石圈,研究其物质组成,形成,分布及演化规律;研究地球的内部结构,地表形态及其发展演化的规律性。 2、将今论古:通过各种地质事件遗留下来的地质现象与结果,利用现今地质作用的规律,反推古代地质事件发生的条件、过程及其特点。 3、岩石圈:软流圈其上的由固体岩石组成的上地幔的一部分和地壳合称为岩石圈。它是地球的一个刚性外壳,“浮”在具塑性状态的软流圈之上。 4、矿物:矿物是由地质作用形成的单质或化合物。 5、地质作用:引起地壳的物质组成、内部结构和表面形态不断运动、变化和发展的各种自然作用称为地质作用。 6、双变质带:大洋板块沿贝尼奥夫带在岛弧与大陆边缘下插引起的成双变质带,一个是分布于靠大洋一侧的高压低温变质带,另一个是与之平行的高温低压变质带。 7、风化壳:指残积物和经生物风化作用形成的土壤层等在陆地上形成的不连续薄壳(层)。 8、岩石孔隙度:指岩石内孔隙总体积与岩石体积之比。 9、地下水:是指埋藏于地下地的水,即地表以下的松散堆积物和岩石空隙中的水。 10、冰川:大陆上缓慢流动的巨大冰体。 11、晶体:内部质点在三维空间呈规则排列的固体称为晶体。 12、克拉克值:国际上把各种元素在地壳中的平均含量百分比称为克拉克值。 13、类质同象:指在矿物晶体结构中,由性质相似的其它离子或原子占据了原来离子或原子的位置,而不引起化学键性和晶体结构类型发生质变的现象。但可引起化学成分及其它有关性质的改变。 14、沉积岩:又称为“水成岩”,它是在地表或近地表条件下,由早先形成的岩石(母岩)经风化、剥蚀等一系列外力地质作用形成的风化产物,再经搬运、沉积和固结而形成的一类岩石。 15、岩浆岩的产状:指岩浆岩体在空间上的形态、规模,与围岩的关系以及形成时所处的深度及地质构造环境等。 16、变质作用:由内力地质作用致使岩石的矿物成分,结构,构造发生变化的作用称变质作用。 17、机械沉积分异作用:在沉积的过程中,使原来粗、细、轻、重混杂在一起的物质,按一定顺序依次沉积下来,这种作用称机械沉积分异作用。 18、波痕:波痕是在流水(或风)作用下,砂质沉积物移动时所形成的沙纹或沙波。 19、火山碎屑岩:指火山作用形成的各种碎屑物质堆积而成的岩石。 20、沉积相:指沉积环境及在该环境中形成的沉积物(岩)特征的总和(包括岩石的、生物的、地化的特征)。 21、三角洲:带有泥砂的河流进入蓄水盆地,因流速减小,沉积物在河口地区大量堆积,并导致岸线向盆地方向不规则进积而进行的沉积体。 22、浊流:指沉积物颗粒靠涡流(湍流)支撑,呈悬浮状态在流体中搬运的重力流。 23、碳酸盐岩的清水沉积作用:就是指在没有或很少有陆源物质流入的陆表海环境中的碳酸盐沉积作用。 24、地层层序律:对于层状岩层而言,老地层先形成、在下面,新地层依次层层叠覆,越往上,地层越新。 25、标准化石:在一个地层单位中,选择少数特有的生物化石,具有生存时间短、地理分布

《普通地质学》试卷B_(答案).

《普通地质学》试卷(B 名词解释(每小题2分,共20分) 1. 丰度:化学元素在地球化学系统中的平均含量。 2. 冰期:气候寒冷时期,冰川发育,冰雪覆盖面积扩大的地史时期。 3. 条痕:矿物粉末的颜色。 4. 向斜:岩层向下凹陷的一个弯曲,核心部位岩层时代较新,两侧岩层时代依次变老。 5. 解理:矿物受力后沿一定方向规则裂开成光滑面的性质。 6. 向源侵蚀:使河流向源头方向加长的作用称河流的向源侵蚀作用。 7. 类质同像:矿物晶体结构中的某种原子或离子可以部分地被性质相似的它种原子或离子替代而不破坏其晶体结构,此种现象称为类质同像。 8. 地震烈度:地震对地面和建筑物的影响或破坏程度。 9. 死火山:人类历史以来未曾活动的火山。 10. 标准化石:具有在地质历史中演化快、延续时间短、特征显著、数量多、分布广等特点,对于研究地质年代有决定意义的化石。 填空题(每小题2分,共30分) 1. 古生物的研究对象是化石。与现代生物一样,根据生物之间的亲缘关系,古生物可划分为动物界和植物界。 2. 某地层产状测得为3100∠600,则其产状三要素分别是走向为400或2200,倾向为3100,倾角为600。 3. 影响风化作用的因素是气候、地形、岩石特征。

4. 根据岩石SiO2的含量,岩浆岩可以分为四大类,分别是:(1)超基性岩、SiO2为<45%;(2)基性岩、SiO2为45-52%;(3)中性岩、SiO2为52-65%;(4)酸性岩、SiO2>65%。 5. 新生代在生物演化史上,植物为被子植物时代,动物为哺乳动物(人类)时代。 6. 按照岩石的成因(形成方式),岩石分为三大类:岩浆岩、沉积岩、变质岩。 7. 世界主要地震活动带有环太平洋地震带、阿尔卑斯-喜马拉雅地震带(地中海-印尼带)、大洋中脊地震带等。 8.中生代包括三叠纪、侏罗纪和白垩纪三个纪,其代号分别是、、。8. 早古生代包括三个纪,由老到新分别是寒武纪、奥陶纪、志留纪,其代号分别是888。 9. 断层要素主要有断层面、断层盘、断层线、断层位移等。 10.板块构造学说建立的基础是大陆漂移学说和海底扩张学说。 11. 根据断层两盘相对运动的方向分为正断层、逆断层及平移断层。 12.河谷形态的基本要素有谷坡、谷底、河床。 13. 海蚀地貌主要类型有:海岬、海湾、拱桥、海蚀柱、海蚀崖、海蚀洞穴、海蚀凹槽和海蚀沟谷等。 14. 地质学上计算时间的方法有两种,一是相对年代,另一是绝对年代。 15. 矿物摩氏硬度计中位于第3、第7和第8位的矿物分别为方解石、石英和黄玉。 三、判断题(正确打“√”,错误打“×”)(共7分)

水文地质学名词解释

水文地质学基础(张建升) 基本概念: 补给:含水层从外界获得水量的过程称作补给。 排泄:含水层失去水量的过程称作排泄。 径流:地下水由补给区向排泄区流动的过程称作径流。 径流强度:单位时间通过单位断面的流量,即渗流速度。 强径流带:在某些发育不均一的泾流场中,强径流区段往往成不规则的带状展布,故称之为强径流带或集中径流带。 入渗率:单位时间内通过单位地表面积入渗的水量称为入渗率。 入渗系数:年降水入渗量qx与年降水量X的比值。 动态与均衡:地下水的动态是指地下水的数量和质量(水位、流量、水温、水化学成分等)在各种因素影响下随时间的变化情况。某一时间段内某一地段地下水水质、水量收支平衡的数量关系称作地下水均衡。 地下水的补给来源:大气降水、地表水、凝结水、其他含水层的水和人工补给水源。 空隙:岩石(土)中存在着空隙,空隙是地下水渗入、储存、运移的场所和通道。 孔隙:存在于松散的或未完全胶结的岩石颗粒与颗粒之间或颗粒集合体与颗粒集合体之间的空隙,称为孔隙。 裂隙:裂隙是坚硬岩石形成时或形成后由于各种内外营力的作用,使岩体遭受破坏而形成的空隙。溶隙:可溶性岩石经地下水的溶蚀和机械冲蚀作用产生的空隙称为溶隙。 孔隙度:衡量孔隙多少的指标称孔隙度。一般用岩石中孔隙体积和岩石总体积之比表示。 裂隙率:裂隙的体积(Vr)与包含裂隙在内的岩石的总体积(V)之比。 溶隙率:衡量岩石溶隙多少的指标叫溶隙率。 容水性:容水性是指岩石能够容纳一定水量的性能。 持水性:是指重力释水后,岩石能够保持住一定水量的性能。(主要是结合水和部分毛细水) 给水性:饱水岩石在重力作用下,能自由给出一定水量的性能。 透水性:透水性指岩石可以被水透过的性能。 渗透系数:水力坡度为1时,渗透系数在数值上等于渗流速度。渗透系数不仅取决于岩石的性质,而且与渗透液体的物理性质有关。 渗透率:衡量岩石透水性大小的指标称渗透率。与渗透液体的性质无关。 含水层:能透过水并给出相当数量水的岩层。 隔水层:不能透过并不能给水或只能透过与给出极少量水的岩层。 岩石的水理性质:水进入岩石空隙后,岩石空隙所表现出的与地下水的贮存和运移有关的一些物理性质。空隙的大小是影响岩石水理性质的重要因素。 总矿化度:总矿化度表示地下水中含盐量的多少,是表征水矿化程度的指标。它指地下水所含各种离子、分子及化合物的总量。 硬度:由于水中含有Ca2+、Mg2+而具有的性质,水中Fe3+、Al3+也具有硬度。 总硬度:水中含有Ca2+、Mg2+的总量称为总硬度。 溶虑作用:水和岩石相互作用时,岩石中的一部分物质溶于水中的作用。 重力水:岩石空隙全部被充满、在重力作用下运动的液态水成为重力水。 结合水:由于静电引力作用而吸引在岩石颗粒上的水叫结合水。 气态水:即水蒸气,它和空气一起分布于包气带岩石空隙中。 毛细水:由于毛细力的作用而充满岩石毛细空隙中的水成为毛细水。

石油地质名词解释

名词解释: 1.石油:以液态形式存在于地下岩石孔隙中的可燃有机矿产。 2.天然气:指与油田和气田有关的气体,其主要成分是烃类气体,也包含少量的非烃类气体。 3.重烃:指沉积物中,有机质转化生成的辛烷以上的液态石油烃,是石油的主要组成部分。 4.油田水:是指油田范围内直接与油层连通的地下水。 5.底水:是指含油(气)外边界范围以内直接与油(气)相接触,并从底下托着油气的油层水。 6.边水:是指含油(气)外边界以外的油层水,实际上是底水的外延。 7.膨胀系数:膨胀系数是表征物体热膨胀性质的物理量 8.压缩系数:是描述物体压缩性大小的物理量。 9..临界温度:液体能持液相的最高温度称为该物质的临界温度。 10.临界压力:在临界温度时该物质气体液化所需要的最低压力。 11.干气:天然气中甲烷含量在90%以上的叫干气。 12.湿气:甲烷含量低于90%,而乙烷、丙烷等烷烃的含量在10%以上的叫湿气。 13.矿化度:即水中各种离子、分子和化合物的总含量 1、沉积有机质:在适宜的条件下在沉积物(岩)中保存下来的有机质 2、地温梯度:在地表上层(深约20~130m)之下,地温随埋藏深度而有规律的增加,现将深度每增加100m所升高的温度,称为地温梯度。 3、门限温度:随沉积有机质开始大量生成石油时的最低温度称为门限温度。 4、门限深度:与门限温度相应的最小深度称为称门限深度。 5、烃源岩(生油岩):指富含有机质能生成并提供工业数量石油的岩石。 6、镜质体反射率(Ro):良好有机质成熟指标。 1、孔隙:指岩石中颗粒间,颗粒内和填充物内的空隙。 2、绝对孔隙度:岩样中所有孔隙空间体积之和与该岩样总体积的比值。 3、有效孔隙度:岩样中彼此连通的超毛细管孔隙和毛细管孔隙体积与岩石总体积的百分比。 4、渗透率:在一定压差之下,岩石允许流体通过的能力。 5、绝对渗透率:单相液体充满岩石孔隙,液体不与岩石发生任何物理化学反应,测得的渗透率称为绝对渗透率。 6、有效渗透率:储集层中有多相流体共存时,岩石对每一单相流体的渗透率称该相流体的有效渗透率。 7、原生孔隙:原生孔隙是指在岩石沉积或成岩过程中形成的孔隙 8、次生孔隙:次生孔隙是指在成岩作用过程中形成的孔隙和溶洞。 9、排驱压力:指某一岩样中的湿润相流体被非湿润相流体开始排替所需的最低压力。 10、盖层:指在储集层的上方,能够阻止油气向上逸散的岩层。 油气运移:指石油、天然气在某种自然动力的驱使下在地壳中发生位置的转移 2、初次运移:油气从烃源岩向储集层的排出(或运移)。 3、二次运移:油气进入储集层以后的一切运移。二次运移包括了成藏前油气在储层或输导层内的运移,也包括了油气藏破坏以后的运移。 1、油气聚集作用:油气在储层中由高势区向低势区运移的过程中遇到圈闭时,进入其中的油气就不能继续运移,而聚集起来形成油气藏的过程,称为油气聚集 2、差异聚集:在离烃源灶最近,溢出点海拔最低的圈闭中,形成气藏;距离稍远,溢出点较高的圈闭,可能形成油气藏或油藏;距离更远,溢出点海拔更高者可能含水。这就是差异聚集。

《地质学基础》期末复习题

《地质学基础》复习题 一、名词解释 1、重力异常:由于各地海拔高度、周围地形以及地下岩石密度不同,以至所测出的实际重力值不同于理论值,称为重力异常。 2、地热增温级:指在年常温层以下,温度每升高1℃时所增加的深度。 3、克拉克值:化学元素在地壳中的平均含量。 4、软流圈:在地下深度60-400km范围内,震波速度明显下降,这一层称为古登堡低速层,一般认为在这一层可能有部分熔融,具有较大的塑性或潜柔性,因此又称为软流圈。 5、岩石圈:软流圈其上的由固体岩石组成的上地幔的一部分和地壳合称为岩石圈。 6、地质作用:作用于地球的自然力使地球的物质组成、内部构造和地表形态发生变化的作用,总称为地质作用。 7、矿物:在各种地质作用下形成的具有相对固定化学成分和物理性质的均质物体。 8、晶质体:化学元素的离子、离子团或原子按一定规则重复排列而成的固体。 9、类质同像:在结晶格架中,性质相近的离子可以互相顶替的现象。 10、同质多像:同一化学成分的物质,在不同的外界条件(温度、压力、介质)下,可以结晶成2种或2种以上的不同构造的晶体,构成结晶形态和物理性质不同的矿物,这种现象称同质多像。 11、解理:在力的作用下,矿物晶体按一定方向破裂并产生光滑平面的性质叫做解理。 12、断口:矿物受力破裂后所出现的没有一定方向的不规则断开面叫做断口。 13、沉积岩:暴露在地壳表部的岩石,在地球发展过程中,不可避免地要遭受到各种外力作用的剥蚀破坏,经过破坏而形成的碎屑物质在原地或经搬运沉积下来,再经过复杂的成岩作用而形成岩石,这些由外力作用所形成的岩石就是沉积岩。 14、变质作用:无论什么岩石,当其所处的环境不同于当初岩石形成时的环境,岩石的成分、结构和构造等往往也要随之变化,以便使岩石和环境之间达到新的平衡关系。这种变化总称为变质作用。 15、构造运动:内力引起地壳乃至岩石圈变形、变位的作用,叫做构造运动。 16、同斜褶皱:由一系列褶曲轴面和两翼岩层向同一方向倾斜的倒转褶曲所组成的褶皱,称为同斜褶皱。 17、等斜褶皱:如果一系列相连的倒转褶曲轴面和两翼岩层,不仅向同一方向倾斜,而且其倾角几乎相等,这样的褶皱称为等斜褶皱。 18、断裂构造:地壳中岩石,特别是脆性较大和靠近地表的岩石,在受力情况下容易产生断裂和错动,总称为断裂构造。 19、地震烈度:地震对地表和建筑物等破坏强弱的程度,称为地震烈度。 20、标准化石:演化最快、水平分布最广,鉴定地质年代最有价值的化石。 21、指相化石:凡是代表特殊的地理环境,而且指示特殊岩相的化石称为指相化石。 22、内生矿床:在岩浆活动过程中,在一定条件下,有用组分富集起来所形成的矿床。 23、外生矿床:在地表外力作用下有用元素或有用组分聚集所形成的矿床。 24、地下水:存在于地表以下岩石和土体(岩土)空隙中各种不同形式水的总称。 二、选择题 1、地球的形状为(D) A、球形 B、理想的旋转椭球体 C、苹果形 D、近似梨形的旋转椭球体 2、下列地点,地球的重力最大的是(B) A、赤道 B、南极 C、北回归线 D、北京 3、大气圈中与人类活动和地质作用密切相关的是(A) A、对流层 B、平流层 C、中间层 D、暖层 4、下列哪种元素不是地壳中占98%以上的8种主要元素之一(C) A、硅 B、铁 C、铜 D、镁 5、大陆地壳由硅铝层和(B)组成 A、钾铝层;B硅镁层;C、铁镁层;D、硅铁层

普通地质学及构造地质学名词解释汇集

1.矿物:是由地质作用形成的、在正常情况下呈结晶质的元素或无机化合物, 是组成岩石和矿石的基本单元。 2.矿物的集合体即组成岩石或矿石。 3.克拉克值:各种化学元素在地壳中的平均含量之百分数。 4.岩石的三大分类:沉积岩、岩浆岩(火成岩)、变质岩。 5.地下水分类:按含水介质分为:孔隙水、裂隙水、岩溶水。按埋藏条件分为:包气带水、潜水、承压水。 6. 什么是崩塌 答:崩塌是指陡坡上的岩体或者土体在重力作用下突然脱离山体发生崩落、滚动,堆积在坡脚或沟谷的地质现象。 7. 什么是滑坡 答:滑坡是指斜坡上的土体或岩体,受河流冲刷、地下水活动、地震及人工切坡等因素的影响,在重力的作用下,沿着一定的软弱面或软弱带,整体地或分散地顺坡向下滑动的地质现象。 8. 什么是泥石流? 答:由暴雨、冰雪融水或库塘溃坝等水源激发,使山坡或沟谷中的固体堆积物混杂在水中沿山坡或沟谷向下游快速流动,并在山坡坡脚或出山口的地方堆积下来,就形成了泥石流。 9.建筑分类 2)除住宅建筑之外的民用建筑高度不大于24m者为单层和多层建筑,大于24m 者为高层建筑(不包括建筑高度大于24m的单层公共建筑); 3)建筑高度大于1OOm的民用建筑为超高层建筑。

14.地球化学以矿产勘查为主要目的之外,还可用于:环境质量评价、土地资源评价、水资源调查与评价、海洋资源调查与评价、地震监测、城市工程、考古等。 15.矿床和矿体 矿床概念:地壳中由地质作用形成的所含有用组分的质和量在当前经济技术条件下能开采利用的地质体。 矿体概念:是矿床中可供开采利用的部分,是由矿石和夹石组成的地质体。 矿体与矿床的关系:矿体是矿床的主体,一个矿床可有一个或多个矿体。 16.矿石矿物和脉石矿物 矿石矿物(有用矿物):矿石中可供利用的矿物。 脉石矿物(无用矿物):矿石中不能利用的矿物。(例铅锌矿石、金矿石)注意:矿石矿物与脉石矿物是相对于一个具体的矿床而言的,在一个矿床中某种矿物可利用则是矿石矿物,而在另一矿床或矿体中这种矿物不能利用则是脉石矿物,脉石矿物的概念也如此。(例自然金和石英) 17.消色 消色是在正交偏光间,两矿片在45°位异名半径平行,总光程差为0时,视

水文地质学习题

一.名词解释 1地下水:指赋存和运动于地表以下土层和岩石空隙中的水。 2.渗入水:地下水起源主要是降水渗入地下形成叫渗入水。 3.饱和水汽含量:空气中所能容纳的最大水汽数量随着气温升高而增大,某一温度下,空气中可容纳的最大水汽数量。 4.流域:指分水线或分水岭以内河系集水面积的范围,在流域范围内的全部降水都顺着地表由高到低汇注于该河系之中。 5.河系:汇入某河干流的全部支流的总和称为河系。 6.流量[径流总量]:指单位时间[某一时间段]内通过河流某一断面的[总]水量。 7.结合水:由于静电引力作用而吸附在岩石颗粒上的水叫结合水。 8.吸着水:强结合水,是最靠近颗粒表面受静电引力最大的的那部分水。 9.薄膜水:弱结合水,是外层受静电引力较小的水。 10.矿物水:存在于矿物晶体内部或晶格之间的水又叫化学结合水。 11.给水性:指饱水岩石在重力作用下能自由给出一定水量的性能。 12.透水性:指岩石可以被水透过的性能。凝结作用:由气态水转化为液态水的过程。 13.地下水系统:是一个具有隔水或相对隔水边界的沉积单元或构造单元。 14.渗透:地下水在岩石空隙中的运动。裂隙率:衡量裂隙多少的指标用Kr表示。 15.渗流:一种假想水流,即用假想水流模型去代替真实水流。 16.流线:是渗流场内某一瞬时的一条线,线上各水质点在此瞬时均与此线相切。 17.迹线:是渗流场某一时间段内水质点的运动的轨迹。 18.稳定流:水在渗流场内运动各运动要素不随时间改变时叫稳定流。 19.非稳定流:运动要素随时间变化的水流运动。 20.流网:由一系列等水头线与流线所组成的网络。 21.层流:在岩石空隙中渗透时水质点有秩序的互不混杂的运动。 22.紊流:水流质点无秩序的互相混杂的流动。 23.容水性:指岩石能够容纳一定水量的性能。承压水的测压水面是一个(虚构)的面。 24.水力梯度:又叫水力坡度,是沿渗透途径水头损失与相应渗透长度的比值。 25.渗透系数:是表征含水层透水性能的一个重要水文地质参数。 26.矿水:一种特殊形式的地下水,当化学成分和气体含量达到一定数值时才叫矿水。 27.地热异常:热流值或地温高于全球平均值。孔隙度:衡量孔隙多少的指标。 28.红层:因为颜色主要为红色所以叫红层,包括泥岩页岩砂岩砾 岩,其中泥岩占得比例较大,从成分来说以泥质硅质钙质为普遍。 29.洪积扇:由洪积物组成的从沟口向平原呈扇状展开的近半椎体的堆积物。 30.浓缩作用:地下水因蒸发失去水分造成盐类积累浓缩的作用。 31.补给[储存]资源:经常与外界交换的水量[保持与含水系统中的水量]。 32.地下径流模数:表示一平方公里含水层面积上地下水的流量。 33.溶率作用:是形成地下水化学成分的基本作用,它是水和岩石 相互作用时岩石中一部分物质溶于水中的作用。 34.地下水动态:指地下水的质量和数量在各种因素影响下随时间的变化情况。 35.地下水均衡:某一时间段内某一地段内地下水水量的收支状况, 均衡是动态变化的内因,动态是均衡的外部表现。 36.地下径流模数:表示一平方公里含水层面积上地下水的流量。37.持水性:指重力释水后,岩石能够保持住一定水量的性能。 38.总硬度:水中含钙离子镁离子的总量称为总硬度。 39.总矿化度:表示地下水中含盐量的多少,是表征水矿化程度的 指标。 40.绝对湿度[相对湿度]:表示某一地区某一时刻空气中水汽的含 量[空气中水汽含量的饱和程度]。 41.地热增温率:指常年温带以下深度每增加100米时地温的增加 值以°C/100m表示 42.暂时硬度:指水加热沸腾后由于脱碳酸作用而水中析出的那部 分钙镁离子含量 43.永久硬度:水加热沸腾后仍留在水中的钙离子镁离子的含量叫 水的永久硬度 44.居留时间:指地下水自从补给进入含水层中至被排泄出含水层 所经过的时间。 45.地热田:指某一地段地温较高并且具有开发价值的地热系统。 46.混合溶蚀效应:两种或两种以上已经丧失其侵蚀性的饱和溶液, 在岩层中混合后重新变成不饱和溶液从而对碳酸盐岩进行新 的溶蚀作用这种现象叫混合溶蚀效应。 47.正水头:假如测压水位高于该点地形高程时则当钻孔打穿了隔 水层顶板后水涌出地表,这种压力水头叫正水头。 48.负水头:如测压水位低于该点地形标高时,则当钻孔内的水不 能喷出地表的水头 49.均衡期:进行均衡计算的时间段可以是若干个月,年。 50.均衡区:进行水均衡计算所选定的地区,最好是一个完整的水 文地质单元。 51.地下水动态:指地下水的数量和质量在各种因素的影响下随时 间的变化情况。 52.冻结层下水:埋葬在冻土以下的含水层中常保持液态随深度加 大水温逐渐升高 53.冻结层上水:分布在多年冻土上部的融冻层中受气候影响,冬 季冻结夏季融化。 54.矿水:一种特殊地下水,当其化学成分和气体含量达到一定数 值时才叫矿水。 55.洪流:是季节性雨水或融雪水从山区汇集的暂时性水流广泛分 布于山区山前地带 56.冲积物:是河流沉积的产物,在新生代各种成因类型的沉积中 常是富水的。 57.橫节理:与流线垂直的节理。斜节理:与流动构造斜交的节理。 纵节理:与流线平行的节理。 58熔岩洞:巨厚熔岩流上部已冷凝中间继续流动,由于熔岩补充 不足和逐渐冷缩,便形成熔岩坑道,有出口的为熔岩洞。 59.冰锥:因冰冻膨胀受压,地表水或地下水涌溢至地表或在地下冻 结形成的锥形或丘形体。 二.填空 1.自然界的水循环包括(水文)循环和(地质)循环。渗流 所占据的空间称为(渗流场)。 2.自然界中水的转化是通过(循环)来实现的。中 温热水的温度为(40-60)度。 3毛细水按照形成特点分为(支持毛细水、悬挂毛细水、孔角毛细 水)。 4.矿井地下水系统按照空间分布和作用方式分为(矿床地下水亚系 统、人类工程亚系统)。 5.(天然) 情况下,绝大多数地下水流服从达西定律。 6.在各项同性介质中,地下水沿着(垂直于等水头线)方向运动,流 线与等水头线构成(正交网格)。 7.通过粘性土发生的渗透称为(越流)。岩石的空隙可分为(孔 隙、裂隙、溶穴)。 8. 地下水指赋存和运动于(地表以下)土层和岩石空隙中的水。 9.根据地下水流量过程线,由降雨引起的地下水动态变化分为(缓 变性、突变型、滞后性)。 10.地热向地表传输的形式主要有(热流传导、热对流传导、热辐 射传导)。 11.最常用的俩种研究岩溶水的方法和手段是(示踪试验、碳酸盐 岩溶蚀速度的测定)。 12.与流面平行的节理称为(层节理)。酸性侵蚀主要是铁置换 了水中(氢离子)造成的。 13.三角洲的形态结构分为(三角洲平台、三角洲斜坡、原始三角 洲)。 14.岩溶水介质的演化遵循(溶隙—溶道—溶道系统)的演化过程。 15.岩溶水的垂直剖面上不均一,索科洛夫将厚层缓倾斜灰岩地区 划分为(包气带、水平循环带、深部循环带、水位季节变动带) 四个水动力带。 16.泉按其出露原因可分为(侵蚀泉、接触泉、溢流泉、断层泉)。 17.地下水含水系统按岩石空隙特征可分为(孔隙水、裂隙水、岩 溶水)。 18.上层滞水是指分布在(包气带)中,局部(隔水层)之上,含 水层空隙中的(重力水)。 19.控制岩溶发育最活跃最关键的因素是(水的流动性)。 20.水文循环按循环途径不同可分为(大循环和小循环)。 21.地下水含水系统的补给来源有(大气降水、地表水、人工补给、 凝结水、含水层间补给)。 22.岩石中的空隙是地下水的(储存场所和运动通道)。 23.地下水主要的阴离子有(Clˉ,SO42ˉ、HCO3ˉ),阳离子有(Na ﹢、K﹢、Ca2﹢、Mg2﹢)。 24.地下水用于供水水源有以下优点(普遍分布、时间调节性、水 质好)。 25.岩石的水理性质包括(容水性、持水性、给水性、透水性)。 26.达西定律的数学表达式为Q=KwI,各项代号含义为(渗流量、 渗透系数、过水断面、水力坡度)。 27.地下水化学成分的形成作用包括(溶滤作用、浓缩作用、脱碳 酸作用、脱硫酸作用、混合作用、阳离子交替吸附作用、人类 活动作用)。 28.水质点做有序的流动称(层流),服从达西定律。即:V=KI。 29.饱水带中,任一特定均质土层,渗透系数K是(常数)。 30.地下水起源有(渗入水、凝结水、初生水、埋藏水)。 31.包气带自上而下分为(土壤水带、中间带、毛细水带)。 32.一般情况下,含水裂隙随深度增大而(减少)。滨海三 角洲沉积一般属于(半咸水沉积)。 33.河流通过流水的动能进行(侵蚀)、搬运和(沉积),流速大时 以(侵蚀)为主流速小时以(沉积)为主。 34.裂隙按照开裂程度分为(开裂隙、闭裂隙、隐裂隙),按照成因 分为(成岩裂隙、构造裂隙、风华裂隙、应力释放裂隙、人工 裂隙)。 35.断层构造带分为(构造岩带、断层影响带),(断层影响带)透 水性强。 36.洪积物是从山坡上冲刷下来的(残积)、坡积物,碎屑成分(大 小混杂),磨圆度及分选性(较差)。 37.岩溶水的运动特征是(层流和紊流并存、在压流和无压流并存、 统一水流和孤立水流并存、明流与伏流并存)。 38.湖积物的分布通常呈(环带)状,滨岸较粗,以(砂、砾)为 主,中心为细粒的(粉砂、粘土、淤泥)。 39.砂层和粘性土的孔隙度随着埋深的加大和时间的延续而(降 低)。 40.裂隙组合形式有(网状组合裂隙、脉状组合裂隙、网脉状组合 裂隙)。 41.岩石按照力学性质分为(弹脆性岩石、柔塑性岩石、中间过渡 性岩石)。 42.典型的风化带自上而下分为(全风化带、半风化带、微风化带)。 43.岩溶水按照优势含水介质类型分为(溶孔溶隙水、管道流、溶 孔溶隙-管道双重介质流)。 44.岩溶水按照埋藏条件分为(裸露型岩溶水、覆盖型岩溶水、埋 藏型岩溶水)。 45.水文地质调查分为(普查、初步勘探、详细勘探)阶段。 46.矿区水文地质图分(综合水文地质图、专门性水文地质图)。 48.在重力作用下岩石能够保持住的水,主要是(结合水)。地 下水在岩石空隙中的运动称为(渗透)。 50.地下水化学分析的种类包括(简分析、全分析、专项分析)。 51.地下水动态是地下水均衡的(外部表现),地下水均衡是地下水 动态的(内在原因)。 52.对岩石的透水性起决定性作用的是(空隙的大小)。 53.地下水的温度主要受(低温)控制。地下水中常 见的气体有(O2、N2、CO2、H2S)。 54.稳定流条件下,流线与迹线(重合)。淡水的总矿化度为(小 于1)。 PH值5-7为(弱酸性水)。 55.若含水层的地下水处于超采的负均衡状态,导致地下水水位连 年下降,为减缓水位下降速率,应该(压缩地下水开采量,增加 地表水利用量或调整开采层次,开采深层地下水)。 56.巷道大涌水点,水量未稳定前应(每天)观测一次,如果发生突然 涌水,应每隔(1-2小时)观测一次. 水位长期观测点一般(5-10天)观测一次。 57.(大气降水)和(地表水)是地下水最重要的补给来源。 58.地下水天然动态类型分为(蒸发型、径流型、蒸发-径流型)。 59.从空间分布来看,大气降水属于(面状)补给,地表水属于(线 状、点状)补给。 60.影响地下水动态的因素是(气候因素、水文因素、地质因素、 人为因素)。 61.非均质包气带中,降水入渗主要是通过(优势路径)补给潜水。 62.均质包气带浅部自地表向下分为(完全饱和带、传输带、湿润带、 湿润前锋带)。 63.(红层断裂带脉状水)是红层地层的找水主要方向。 64.岩石的水理性质是指与水分的(储容和运移)有关的岩石性质。 65.岩石中水的存在形式有(气态水、结合水、重力水、毛细水、 固态水、矿物水)。 66.地表水补给地下水必须满足俩个条件(俩者之间必须具有水力 联系和地表水位必须高于地下水位)。 67.随着地下水中某种离子浓度的增加,吸附能力将(增大)。 68.地下水的侵蚀性主要表现为含侵蚀性(CO2水)对混凝土的侵 蚀。 69.由一系列(等水头线)和(流线)组成的网格称为流网。 70.水流质点无秩序,互相混杂的运动称为(紊流运动)。容易产 生悬挂毛细水的土层剖面是(上细下粗)。 71.达西定律对下列条件适用(层流、稳定流和非稳定流)。 72.砂砾类松散岩石的透水性主要取决于(颗粒直径大小)。 73.地下水流网中流线与等势线(相交)。脱碳酸作用 的结果,使地下水的(矿化度降低)。 74.渗入-径流型地下水循环的长期结果,使地下水向(溶滤淡化) 方向发展。 75.在天然条件下,控制一个地区地下水动态的主要轮廓的影响因 素是(气象因素)。 76.含水层是(含有重力水的 / 能够透水的)岩层。【作为选择 时前者优先】

石油地质学名词解释

石油地质学:是矿床学的一个分支,是在石油和天然气勘探及开采的大量实践中总结出来的一门新兴学科,它是石油及天然气地质勘探领域的重要理论基础课。 石油:一种存在于地下岩石孔隙介质中的由各种碳氧化合物与杂质组成的,呈液态和稠态的油脂状天然可燃有机矿产。 原油:一种存在于地下岩石空隙介质中的由各种碳氧化物与杂质组成的,呈液态和稠态的油脂状天然可燃有机矿产。 沉积有机质:通过沉积作用进入沉积物中并被埋藏下来的那部分有机质称为沉积有机质。 可燃有机矿产或可燃有机岩:天然气、石油及其固态衍生物,统称为石油沥青类。它们同煤类、油页岩、一部分硫,都是自然界常见的可燃矿产。因为这些矿产多由古代的动物、植物遗体演变而来,属有机成因,又具有燃烧能力,所以常被人们总称为可燃有机矿产或可燃有机岩。 烃源岩:指富含有机质能生成并提供工业数量石油的岩石。如果只提供工业数量的天然气,称生气母岩或气源岩。 二次生烃:是指烃源岩在地质历史过程中的受热温度降低以后,导致生烃作用中止(一次生烃作用或初次生烃作用),当受热温度再次升高,并达到适合的热动力条件时,烃源岩有机质再次活化生烃的过程。引起烃源岩二次生烃的因素有多种可能,但归根到底是由于沉积盆地后期叠加的热力作用引起的。 门限深度:随着埋藏深度的增加,当温度升高到一定数值,有机质才开始大量转化为石油,这个温度门限称门限温度,与门限温度相对应的深度称门限深度。 门限温度:随着埋藏深度的增加,当温度升高到一定数值,有机质才开始大量转化石油,这个温度界限称门限温度。 生油窗:在热催化作用下,有机质能够大量转化为石油和湿气,成为主要的成油时期,称为生油窗。CPI值:称碳优势指数,是指原油或烃源岩可溶有机质中奇数碳正构烷烃和偶数碳正构烷烃的比值。TTI值:有机质成熟度主要受温度和时间的控制,因此,根据温度和时间定量计算有机质成熟度的方法称TTI法。即时间—温度指数,简称TTI值。 生物标志化合物:是指沉积有机质或矿物燃料(如原油和煤)中那些来源于活的生物体,在有机质的演化过程中具有一定的稳性、基本保存了原始化学组份的碳架特征、没有或较少发生变化,记录了了原始生物母质的特殊分子结构信息的有机化合物,具有特殊的标志性意义。 有机碳:岩石中与有机质相关的碳,是残留的有机碳,即岩石中有机碳链化合物的总称,通常用区分含量表示。 干酪根:指沉积岩中分散的不溶于一般有机溶剂的沉积有机质也可理解为油母质。 沥青质:石油或氯仿沥青“A”中的化合物根据其对有机溶剂和吸附剂,选择性溶解和吸附性能的不同可分为各种组分。其中不溶于石油醚的暗黑色~黑色沥青状无定形的固体组分称为沥青质。 氯仿沥青“A”:生油岩未经酸的处理,直接用氯仿抽提所得到的有机质,称为氯仿沥青“A”。 氯仿沥青“B”:有机溶剂抽提后的残渣,经高温热解后再用有机溶剂抽提出来的可溶有机质; 氯仿沥青“C”:使用有机溶剂从酸(HCl)处理过的沉积物或岩石中抽提出来的可溶有机质。 石油沥青类:天然气、石油及其固态衍生物,统称为石油沥青类。它们同煤类、油页岩、一部分硫,都是自然界常见的可燃矿产。 固态气水合物:冰点附近的特殊温度和压力条件下由烃分子和一定量的水分子结合而形成的固态结晶化合物。主要分布在冻土,极低和深海沉积物分布区。 生物成因气:指成岩作用阶段早期,在浅层生物化学作用带内,沉积有机质经微生物的群体发酵和合成作用形成的天然气,主要是甲烷气及部分 CO2 和少量 N2。有时混有早期低温降解形成的烃气。油型气:是指成油有机质在热力作用下以及油热裂解形成的各种天然气。 煤型气:煤系地层中分散有机质在热演化过程中所生成的天然气。 气藏气:系指基本上不与石油伴生,单独聚集成纯气藏的天然气。 气顶气:系指与石油共存于油气藏中呈游离气顶状态的天然气。 凝析气:当地下温度、压力超过临界条件后,液态烃逆蒸发而形成的气体,称为凝析气。一旦采出后,由于地表压力、温度降低而逆凝结为轻质油,即凝析油。 凝析油:当地下温度,压力超过临界条件后,由液态烃逆蒸发而形成的气体称凝析气,开采出来后,由于地表压力,温度较低,逆凝结为轻质油即凝析油。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