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血管回声跟踪技术对男性飞行员颈动脉血管弹性的定量检测

血管回声跟踪技术对男性飞行员颈动脉血管弹性的定量检测

血管回声跟踪技术对男性飞行员颈动脉血管弹性的定量检测

空军总医院学报 2009 年第 25 卷第 3 期· 128 ·

[9]歼击机飞行员眼高阶波阵面像差的检测及对比研究

刘 兵,茹海霞,马海燕,陈 威,王 华

空军总医院眼科

关键词:屈光,眼;航空/人力

中图分类号:R778.1

目的检测歼击机飞行员眼高阶像差数据,同时与角膜屈光手术前后的近视眼患者进行对比研究。方法 观察31名飞行员62眼和30名近视患者60眼及其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LASIK)后12个月的裸眼视力、屈光度、Astramax 角膜地形图测量的高阶像差数据、Q值(瞳孔中心4.5 mm直径范围),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近视患者的总高阶像差、垂直彗差和Q值与飞行员眼无显著差异。LASIK术后总高阶像差、垂直彗差、球差和Q值明显高于飞行员眼。结论 飞行员眼的水平彗差和球差与近视眼存在显著差异。尽管角膜屈光术后裸眼视力可以达到1.11±0.17,但是增高的总高阶像差、垂直彗差和Q值限制了视觉质量的改善。

OCULAR HIGHER-ORDER WAVEFRONT ABERRATIONS IN FIGHTER PILOTS AND COMPARATIVE STUDY

BING LIU,HAI-XIA RU,HAI-YAN MA,WEI CHEN,HUA WANG

Department of Ophthalmology, General Hospital of Air Force

Key words: Refraction,ocular; Aviation/manpower

Objective To quantify ocular higher-order aberrations(HOAs) in ? ghter pilots, and to compare with myopic eyes before and after laser in situ keratomileusis. Methods Visual acuity, refraction, ocular HOAs and Q-value changes (4.5mm diameter zone of pupil center) with Astramax corneal topographer were observed and analyzed in 62 eyes of 31 pilots and 60 eyes of 30 myopic patients at preoperative and 12 month postoperative visit. Results There was no statistical difference between pilot eyes and myopic eyes in terms of the total higher-order aberration, vertical coma and Q-value. Then postoperative total HOA, vertical coma, spherical aberration, and Q-value in myopic eyes were statistically higher than those in pilot eyes. Conclusion The horizontal coma and spherical aberration in pilot eyes were statistically different from those in myopic eyes. Although natural uncorrected visual acuity (UCV A) in postoperative myopic eyes was 1.11±0.17, the increase in the total higher-order aberration, vertical coma and Q-value acted to limit the improvements in visual performance after corneal refractive surgery.

[10]血管回声跟踪技术对男性飞行员颈动脉血管弹性的定量检测

李文秀,姚克纯,张龙方,李 利,吴 迪,刘淑萍,

汪 娜空军总医院超声诊断科

关键词:颈动脉疾病/超声检查

中图分类号:R543.4

目的 探讨血管回声跟踪技术(ET)对不同年龄组男性飞行员颈动脉血管弹性的定量检测功能。方法 应用ET技术检测72例男性飞行员的颈动脉血管,根据年龄不同分为3组,并参照国人颈动脉弹性正常测量值对各年龄组与正常人的血管弹性值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左右两侧之间颈动脉弹性指标无差异;20~29岁组及30~39岁组的血管弹性与正常参考值间存在差异,反映动脉硬度指标的β、Ep及PWVβ较正常测量值降低,AC、AI值增高;40~49岁各测值与正常参考值间均无统计学差异。结论 随着年龄的增高,飞行员的颈动脉弹性降低,但小于40岁的飞行员的血管弹性好于同年龄的正常人;ET技术可以敏感检测颈动脉的弹性功能状态。

THE QUA NTITATI V E DETECTION OF CA ROTID A R T E RY E L A S T I C I T Y BY E C H O-T R AC K I N G TECHNIQUES FOR MALE PILOTS

WEN-XIU LI,KE-CHUN YAO,LONG-FANG ZHANG,LI LI,DI WU,SHU-PING LIU,NA WANG

Department of Ultrasound Diagnosis, General Hospital of Air Force

Key words: Carotid artery diseases

Objective This investigation was amied to detect the carotid elasticity of male pilots in different age groups by use of echo-tracking (ET) technique. Methods The carotid arteries were detected by ET technique in 72 cases of male pilots. The population was divided into three groups according to age, and the elasticity parameters between pilots and normal people of various age groups were compared for statistical analysis. Results There was no difference in carotid elasticity regarding the side. There are differences between the reference value and elasticity parameters in 20 to 29 and 30 to 39 age groups, and the arterial stiffness index β, Ep and PWVβ were lower than the normal measurement, but AC and AI values increased. There was no statistical difference in 40 to 49 age group and normal people. Conclusion As the age increased, the carotid artery elasticity of pilot was decreased, but the carotid elasticity of less than 40-year-old pilots is better than the same age normal people. ET technique can sensitive detect the elasticity of carotid artery.

[11]招收飞行学员腰椎峡部裂的影像学诊断

屈国林,徐晓明,金青松,曾 勇,李长彬,刘庆东,

腾树春,杨 军,朱岳龙,王兴武,王春梅

空军总医院空军体检队

关键词:脊柱裂,隐性/放射摄影术;腰椎/放射摄影术;航空/人力

椎动脉狭窄的诊断与治疗

《中华脑血管病论坛》2005;3(2):172-179 椎动脉狭窄的诊断与治疗苏克江王桂敏译 1 前言 缺血性卒中的将近1/4累及后循环或椎基底循环。椎动脉狭窄可在颅外或颅内任何部位发生,占后循环缺血性卒中的20%。狭窄性病变,特别是椎动脉起始部狭窄性病变并不少见。一组4748例缺血性卒中病人的血管造影研究发现,右侧18%,左侧22.3%存在颅外椎动脉近端不同程度的狭窄;仅次于颈动脉分叉处颈内动脉(ICA)狭窄而成为第二个常见部位。采用血管内膜技术,目前已能够对上述狭窄进行治疗。 与颈动脉狭窄显著不同的是,很少有人关注椎动脉狭窄的针对性治疗,经验明显不足。这在某种程度上反映了获得椎动脉影象学资料上的困难,进而制约了针对性治疗的开展。然而,晚近影象学技术的进步和椎动脉血管成型技术的出现,为这种疾病的治疗提供了新的机遇。 本文对椎动脉解剖学,椎动脉病变自然史,影象学在椎动脉病变诊断中的作用以及椎动脉狭窄的治疗进行了综述。 2 解剖学 椎动脉发自锁骨下动脉第一段的后上方。左侧椎动脉直接发自主动脉弓者占6%。椎动脉的分支不象颈内动脉那样总是颈总动脉母体血管的直接延续,而是几乎总与供体血管成直角发出。椎动脉直径为3~5mm,相对于锁骨下动脉是非常小的血管,故锁骨下动脉内的正常血流仅少量进入椎动脉。这种解剖学上的差异,能够很好地解释颈动脉脑循环与椎基底动脉脑循环在血流动力学方面的差异,以及形成动脉粥样硬化斑类型不同的倾向。位于椎动脉的粥样硬化斑病变通常是“平滑的”,很少因继发血栓形成而发生溃疡。颈动脉与椎动脉粥样硬化斑这种形态学上的差异主要来自血管造影所见,仅得到极少数已发表的病理学资料的支持。 椎动脉在解剖学上可分为颅外三段和颅内一段。从椎动脉起点至进入第5与第6颈椎横突孔前为第一段。第二段在到达位于寰椎下方的第三段前,始终走行在椎间孔内;第三段出椎间孔后头端朝向头状孔。最后一段亦即颅内段在颅骨基底处穿入硬脑膜和蛛网膜,终末端在延髓桥脑交界处与对侧椎动脉会合形成位于中线的基底动脉。椎动脉颅外段发出小的脊髓支到骨膜和椎体,肌支到位于深部的周围肌肉区。行程短的颅内段发出重要的脊髓前、后动脉到延髓和脊髓,细小的穿支血管到延髓;其最大的分支—小脑后下动脉(PICA),负责咀侧延髓一小部和小脑的血液供应。当PICA分支偶尔缺如时,由侧枝血管负责延髓外侧供血。椎动脉入颅后,管壁发生显著的变化,外膜和内膜变薄,内膜和外膜弹力层的弹力纤维减少。 健康人群中,一侧椎动脉不通畅(直径<2mm)者达15%,其对基底动脉血流的贡献相当小。较小程度的不对称也较常见,其中以左侧椎动脉占优势者为50%;右侧25%,仅余下的1/4双侧椎动脉血流对称。除非合并有椎动脉起始部或锁骨下动脉近端狭窄,否则这些变异的临床意义有限或者根本无意义。 3 颅外椎动脉狭窄 颅外椎动脉可通过数种病理学过程引起卒中,以本文讨论重点-动脉粥样硬化性病变最常见。其他包括椎动脉夹层,颈部纤维带,由第二或第三颈椎创伤,骨赘浸蚀或压迫引起的外源性压迫,以及血管炎,后者以巨细胞动脉炎最常见。 对脑血管病死亡病例进行尸体解剖已发现椎动起始部粥样硬化性狭窄。同时,那些椎动脉第一段动脉粥样硬化性病变者,其颈内动脉通常合并有类似病变。然而,来自活体的病理学切片相当有限,原因是极少进行针对椎动脉狭窄的动脉内膜切除术,而旁路手术则根本就没有开展。尽管颅外椎动脉与颈内动脉的粥样硬化斑

血管是非常富有弹性的

血管是非常富有弹性的,为了使血液流动顺畅,所以内壁很柔软。但是形成动脉硬化的血管,则会增厚与变硬,内壁出现粉瘤(粥状硬化巢),这是因胆因醇、血小板附着所造成的隆起。于是,血管内腔变窄,使得血液循环不顺畅,继续恶化下去就会完全堵塞,导致心肌梗死与脑中风。 营养成因 1、动脉硬化的危险因子——胆固醇:大量摄入油腻性食物和富含胆固醇的食物,是动脉硬化发生的主要原因。胆固醇在体内是细胞膜、脑及神经组织的重要成分,与荷尔蒙、维生素D的形成有关,具有特别的生理功能,不可缺少。但如果摄取过量,血清中胆固醇的含量就会超出正常范围,久而久之,就会诱发动脉硬化,危害健康。临床研究发现,血液中胆固醇含量过多,是发生冠状动脉硬化及心脏血管病的重要危险因素之一。 2、油脂饮食与动脉硬化关系密切:日常饮食中,一般都含有一定量的油脂,如果平时喜欢吃肥腻食物而又不注意其他矿物质的摄取,就会使过多油脂沉积于血管壁上,诱发动脉硬化和其他心脏血管病变。 饮食调理 合理的饮食可防治动脉硬化,因为血脂升高是动脉硬化的主要病因,所以饮食防治的目的是有效地控制血脂。合理饮食原则可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 1、适当控制总热量:可使体重保持在正常标准范围。超重和肥胖者,应控制好每天的进食量,但控制饮食应逐渐进行,可结合运动疗法,每月体重减轻0.5~l 千克即可。糖和含糖量较高的糖果、糕点应尽量少吃。 2、少吃高胆固醇食物:高胆固醇食物如动物内脏、皮蛋等应尽量少吃,特别是血浆胆固醇升高者,更应严格控制,但要保证足够的蛋白质摄入量。蛋黄虽然含胆醇较高,但其中含有卵磷脂,对动脉硬化有防治作用,可以适当食用,但每天不宜超过 2 个。 3、少吃动物油(猪油):防治动脉硬化应多吃不饱和脂肪酸,要以植物油为主。因为动物油中主要为饱和脂肪酸,所以应尽量少吃,但也不能完全不吃动物油,否则会给全身带来一些其他的不良影响,一般应使动物油和植物油的比例在1:3 左右为宜。 4、多食含维生素和纤维素较丰富的食物:多种维生素都具有降低胆固醇、防止动脉硬化的作用,在饮食中可多吃些含维生素和纤维素较丰富的食物,如新鲜水果、豆类、蔬菜,主食不要吃得太精,因为谷类的胚芽中含有较丰富的维生素 E 等有益成分。 5、多吃富含钾、碘、铬的食物:目前是认为钾盐可保护心血管,而钠盐会增加心脏负担,因此动脉硬化病人,食物不宜太咸,同时要多食含钾丰富的食物,如蘑菇、豆类(黄豆、绿豆、赤豆、蚕豆)、菠菜、紫菜、莲子、苋菜等。碘能降低血中胆固醇,对防治动脉硬化有好处,所以,含碘丰富的食物,如海鱼、海参、海虾、海带、海菜等应多吃。经常食用含铬较高的食物,如豆类、鸡肉、贝类等,也有防治动脉硬化的作用。 6、少吃多餐、禁烟酒、常喝茶:进食次数多些有利于降低机体的低密度脂蛋白,在保证每天进食总量不变的情况,可安排一天4~5 餐。此外由于烟酒会影响心血管系统功能,故动脉硬化患者应戒除烟酒,但适量饮用红葡萄酒能防治动脉硬化。经常喝茶是可以预防血管硬化的,因为茶叶中含有的儿茶酸,能减轻血清胆固醇浓度和胆固醇与磷脂的比值,有增加血管柔韧性、弹性和渗透性的作用,能预防血管硬化。 营养食谱 洋葱炒肉丝 [ 用料] 洋葱200 克,猪前腿肉100 克,色拉油50 毫升。A 料:姜末、盐、味精、淀粉、酱油各少量。 [ 制作] ①将洋葱去老皮,洗净,切成丝备用。②将猪肉切丝,加 A 料拌匀。③将炒锅烧干,加入油后,立刻倒入肉丝炒过油,待肉丝一变色即铲起,余油留在锅中。④大火烧热余油,加入姜末和盐,倒入洋葱丝,大火炒至自己喜欢的软度,再放入肉丝均匀加入各调味料即可。 [ 功效] 益气养血,降脂开胃,具有降低血胆固醇、预防动脉硬化的作用。 [ 备注] 发热痰多者不宜食用。 粳米绿豆粥 [ 用料] 粳米100 克,薏米15 克,绿豆50 克,砂糖酌量。 [ 制作] 粳米用水浸约3 小时,绿豆用水洗净。煲内盛适量清水,薏米和绿豆一起放入,煮至烂熟后加糖搅匀,煮片刻便成。 [ 功效] 可预防动脉硬化,降压降脂。 [ 备注] 病人在患病期间,为防止内热过盛,饮此汤最为适宜。 能降低胆固醇的食物 谷类 燕麦、荞麦、大麦、玉米

动脉血管的概述

动脉血管的概述 西医所指的动脉是运送血液离开心的血管,从心室发出后,反复分支,越分越细,最后移行于毛细血管。动脉管壁较厚,能承受较大的压力。大动脉管壁弹性纤维较多,有较大的弹性,心室射血时管壁扩张,心室舒张时管壁回缩,促使血液继续向前流动。中、小动脉,特别是小动脉管壁的平滑肌较发达,可在神经体液调节下收缩或舒张,以改变管腔和大小,影响局部血流阻力。血液的流速快。中医对动脉血管的定义是:动乃数脉,见于半上下,无头尾,如豆大,厥厥动摇。 人体的动脉血管 主动脉、无名动脉、颈总动脉、锁骨下动脉、椎动脉和髂总动脉头主动脉,颈主动脉,股主动脉.胸主动脉左颈总动脉左锁骨下动脉头臂干分出的右颈总动脉右锁骨下动脉腋动脉肱动脉。

动脉的结构特点 内膜由内皮、内皮下层、内弹性膜组成。内皮下层位于内皮之外,为较薄的疏松结缔组织,内含少量平滑肌纤维。内弹性膜由弹性蛋白构成,弹性膜上有许多小孔。在中动脉的横切面上,因血管壁收缩,使内弹性膜呈波浪状,可做为内、中膜的分界线;中膜较厚,主要由10~40层平滑肌组成,故称肌性动脉;在平滑肌之间有少量弹性纤维和胶原纤维。平滑肌纤维的舒缩可控制管径的大小,调节器官的血流量。此外平滑肌纤维具有产生结缔组织和基质的功能;外膜厚度与中膜相近,由疏松结缔组织组成。在外膜与中膜交界处有外弹性膜相隔,外膜中有小血管、淋巴管神经分布。 小动脉和微动脉的结构特点 管径在0.3~1mm之间,为小动脉,管壁结构与中动脉相似,但各层均变薄,内弹性膜明显,中膜含数层平滑肌,外弹性膜不明显,平滑肌舒缩可使管径变小,增加血流阻力,因此小动脉也称外周阻力血管;管径在0.3mm以下者为微动脉,管壁由内皮和1~2层平滑肌构成,外膜较薄。 大动脉的结构特点 大动脉又称弹性动脉,如主动脉、肺动脉、无名动脉、颈总动脉、锁骨下动脉和髂总动脉等。大动脉与中动脉是渐变的,其间没有明显界限。内膜比中动脉内膜厚,内弹性膜与中膜的弹性膜相连续;中膜:最厚,主要由40~70层有孔的弹性膜构成,故又称弹性动脉。在弹性膜之间还有平滑肌及少量胶原纤维和弹

血管的结构及生理功能

2013级小动医二班 胡双双 学号: 完成时间:2014年12月 血管的结构与生理功能

摘要:血管是生物运送血液的管道,血管系统由动脉,毛细血管和静脉组成。动脉起自心脏、不断分枝,口径渐渐变细,管壁渐渐变薄,最后分成大量的毛细血管,分布到全身各组织和细胞之章。毛细血管再逐渐汇合成静脉,最后返回心脏。各类血管因管壁结构和所在位置不同,其功能也各有特点。按生理功能可将血管分为弹性储器血管、阻力血管、交换血管、容量血管、和短路血管。 关键词:弹性储器血管阻力血管交换血管容量血管短路血管结构功能特点 正文: 弹性储器血管:主动脉、肺动脉主干及其发出的最大的分支。 结构:大动脉管径大于10mm ,其管壁中有多层弹性膜和大量弹性纤维,大动脉管壁结构1内膜有较厚的内皮下层,内皮下层外为多层弹性膜组成的内弹性膜,由于内弹 膜与中膜的弹性膜延续,故内膜与中膜的分界不清楚。2中膜成人大动脉有40~70层弹性膜,各层弹性膜由弹性纤维相连。3外膜较薄,由结缔组织构成,没有明显的外弹性膜。 功能特点:主动脉与大动脉部分的血管,管壁坚厚,含有丰富的弹性纤维和胶原纤维,但平滑肌成分较少。这些弹性成分使得主动脉和大动脉血管在左心室射血时,左心室射血时,主动脉压升高,一方面推动动脉内的血液向前流动,另一方面使主动脉扩张,容积增大。因此,左心室射出的血液在射血期内只有一部分进入外周,另一部分则被贮存在大动脉内。主动脉瓣关闭后,被扩张的大动脉管壁发生弹性回缩,将在射血期多容纳的那部分血液继续向外周方向推动。从而使间断的射血变为连续性流动。此类血管具有的这种功能称为弹性储器作用。故此种大动脉又称为弹性储器血管。 阻力血管:包括小动脉,微动脉,还有小动脉分支血管统称为阻力血管。 结构:小动脉管径~1mm,有完整而发达的平滑肌,小动脉管壁平滑肌,受交感神经和激素的调节,产生收缩或舒张而调节血压。微动脉管径以下的动脉称微动脉。内膜无内弹性膜,中膜由1~2层平滑肌组成外膜较薄。 功能特点:小动脉和微动脉收缩和舒张,血管壁平滑肌收缩,改变血管压,从而导致所阻力改变,可显著地影响器官和组织中的血流量。正常血压的维持在一定程度上取决于外周血

脑血管造影(DSA)检查报告单

北京天坛医院放射科 脑血管造影(DSA)检查报告单 检查日期年9月23 日报告日期年9 月23日住院号: 姓名: 性别:男年龄:50 岁申请单位造影号: 常规消毒、铺巾,采用seldinger技术穿刺右股动脉,置入5F动脉鞘。经鞘注入造影剂2ml,观察10分钟无异常。经动脉鞘送入常规导管及导丝,分别在导丝导引下将导管先端置于主动脉弓、左锁骨下动脉、右锁骨下动脉及左颈总动脉、右颈总动脉开口部,注入造影剂,行主动脉弓及全脑血管造影。 附加造影名称:无 1、颅外造影情况: 代偿情况:无 变异情况:无

病变部位 右颈内动脉左颈内动脉左椎 V4 右椎 V4 基底动脉 C6 C7 A1 M1 C6 C7 A1 M1 近中远P 病变类型 未见显影--√-----------闭塞--------------迂曲-------------- 狭 窄 开口--------------分叉--------------偏心---√----√-√---不光滑--------------钙化--------------溃疡--------------长度---7mm ----3mm -3mm ---迂曲--------------成角--------------狭窄率---60%----30%-30%---TIMI分级--- 3 ---- 3 - 3 ---Mori分型--- B ---- A - A ---左侧大脑后动脉→软脑膜动脉→左侧大脑中动脉部分供血区(2级) 基底动脉→后交通→左侧大脑中动脉部分供血区(2级) 变异情况:左大脑前动脉双干 其它: 无 3、Willis’s环:造影提示:完整□、不完整□ 其他血管走行正常、管壁光滑、血流通畅、管腔未见狭窄及扩张。 印象: 1.左侧颈内动脉C1段闭塞。 2.左侧椎动脉开口部狭窄狭窄率70% 3. 左侧锁骨下动脉多发斑块。 4.右椎开口部狭窄狭窄率30%。 5.右颈外动脉起始部斑块。 医师签字: 上级医师签字:▉闭塞◣狭窄□未见显影

简单两招恢复血管弹性

简单两招恢复血管弹性 血管是我们身体输送营养、氧气的通道,也是运输体内垃圾的要道。血管在人体内分为动脉血管、静脉血管和毛细血管三种。 血管的解剖横截面由内而外可分为三层:最内层为内膜,有内皮细胞;中层是中膜,是平滑肌细胞;最外层是外膜层,是胶原纤维。 毛细血管只有内膜,由内皮细胞组成。 外膜厚度与中膜相近,由疏松结缔组织组成。在外膜与中膜交界处有外弹性膜相隔,外膜中有小血管、淋巴管神经分布。 动脉血管壁由三层组成,其中每层都含不同量的胶原、弹性蛋白、血管平滑肌细胞以及细胞外基质。 动脉内膜由内皮层,基膜(结缔组织),外层(即内膜弹性层)组成。内膜一般无平滑肌细胞。只有在内膜发生增生时,内膜中方出现平滑肌细胞。这是一种非正常状态。基膜位于内皮之外,为较薄的疏松结缔组织,内含少量平滑肌纤维。内弹性膜由弹性蛋白构成,弹性膜上有许多小孔。动脉需要大的弹性,所以弹性纤维多。 动脉中层是血管壁最厚的一层结构。从力学上来讲,也是承受应力最大的一层结构。中层具有多层环状结构。环层间有结缔组织层相隔,环层内含有弹性纤维、胶原蛋白纤维和平滑肌细胞。 动脉外膜是一层松散的结缔组织。但动脉的中层没有淋巴管。 静脉是把血液送回心脏的血管。静脉管壁薄,平滑肌和弹力纤维均较少,缺乏收缩性和弹性,管腔断面较扁。血管内层的肌肉和弹性纤维在动脉和静脉中作用是一样的。 血管的弹性主要由弹性蛋白纤维提供。它是维持血管正常生理功能的重要特性,人体血液循环的脉动性就是血流与弹性血管壁持续作用的结果。目前所知的影响血管力学行为的主要物质是弹性蛋白、脂质蛋白纤维和平滑肌。 如果血管弹性下降,将会对心血管系统产生多方面的影响,例如引发单纯性收缩期高血压、降低血管系统对心脏泵血的容纳量、增加脉动对重要器官的冲击破坏风险等。另一方面,许多疾病或不良生活习惯也会引起血管弹性下降,例如:高血压、糖尿病、肥胖、吸烟、高胆固醇等。

颈动脉椎动脉,锁骨下动脉

颈动脉、椎动脉及锁骨下动脉多普勒超声检查指南 一、目的 颈动脉、椎动脉及锁骨下动脉超声检查可对颈部血管病变的部位、范围、严重程度以及颅外脑循环异常作客观评估。 1、评估颈部血管正常解剖结构和血流动力学信息,血管走行是否正常,管腔有无扩张、狭窄、扭曲和受压。 2、评估各种原因引起的颈动脉狭窄或闭塞性病变导致血管结构及血流动力学的变化。如有无内-中膜增厚或斑块形成、斑块稳定性评估及动脉狭窄程度的分级。 3、评估颈动脉狭窄介入治疗后支架的位置、扩张程度、残余狭窄及治疗后相关解剖结构、血流动力学改变等信息。 4、超声引导下的颈动脉内膜剥脱术及术后动脉解剖结构及血流动力学改变的随访评估。 5、评价锁骨下动脉窃血综合征。 6、评价颈部血管的先天性发育不良。 7、检测动脉瘤、动静脉瘘等血管结构及血流动力学变化。 8、利用超声造影检查进一步评估斑块的稳定性及血管狭窄的程度。 二、适应证 1、正常人群或脑血管病高危人群(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等)的筛查。 2、对脑卒中、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可逆性神经功能缺陷(RIND)、黑朦等神经系统症状的病人进行评价。 3、对无症状性颈部血管杂音、伴有心脏杂音或拟行心血管手术患者进行评价。

4、对实施颈动脉内膜剥脱术患者进行术前、术中、术后的评价及随访。 5、对实施颈部动脉、脑血管病变手术或介入治疗的患者进行评价及随访。 6、对不能接受脑血管造影(DSA)的患者,颈动脉超声检查是首选方法。 7、对颈部搏动性肿块、怀疑或确定颈部血管疾病,如颈动脉狭窄患者进行评价及随访。 三、禁忌证和局限性 颈动脉超声检查通常无禁忌证。但出现以下情况时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1、重症脑血管病、不合作患者及不能耐受检查者。 2、颈部术后伤口敷料等影响超声检测。 四、仪器设备 彩色多普勒超声仪。常规采用5~10MHz线阵探头。部分患者颈动脉分叉位置高、血管位置较深、体型肥胖或颈部短粗,必要时可用2~5MHz凸阵探头或5~8MHz小凸阵探头或2~3.5MHz扇形(相控阵)探头。 术中超声采用5~10MHz或更高频率的线阵探头。 五、检查前准备 颈动脉、椎动脉、锁骨下动脉超声检查前一般无需特殊准备。检查前应询问病史,如患者有无神经系统症状、脑缺血及颈动脉疾病的相关临床症状、颈动脉支架或内膜剥脱术病史以及既往相关的影像学检查资料。 六、检查技术及诊断标准

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患者的脑血管造影特点分析

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患者的脑血管造影特点分析 发表时间:2014-05-22T15:39:47.263Z 来源:《中外健康文摘》2013年第48期供稿作者:李萍芳 [导读] 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是神经内科的常见病、多发病 李萍芳(淮南市新华医院神经内科安徽淮南 232000) 【摘要】目的应用数字减影全脑血管造影(DSA)观察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VBI)患者的血管结构,为临床治疗提供指导方法选择2011年6月至2013年6月临床拟诊 VBI的中老年住院患者45例,所有患者均行数字减影主动脉弓及DSA,分析脑血管结构特点。结果 45例VBI患者中,有28例(62.2%)存在颈及颅内血管结构异常,其中单纯前循环病变6例(21.4%),单纯后循环病变10例(35.7%),前后循环均存在异常12例(42.9%),另17例(37.8%)患者无血管结构异常。结论后循环血管结构异常是导致VBI的常见原因,但前循环血管异常也是重要致病因素。 【关键词】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数字减影血管造影血管结构 【中图分类号】R54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085(2013)48-0068-02 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是神经内科的常见病、多发病,它是指由各种病因引起的椎基底动脉狭窄或闭塞而导致其供血区的血流量减少,出现以眩晕为主的临床症状,可伴头痛、呕吐、耳鸣、眼球震颤、行走不稳等,一般持续数小时至数天,神经功能可完全恢复。本文通过对45例临床诊断为VBI的患者进行数字减影全脑血管造影,分析其发病的血管形态学基础,尝试从患者颈及颅内血管结构异常方面探讨该病的病因、发病机制,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 资料及方法 1. 研究对象:45例患者均为我科2011年6月~2013年6月的住院病人,均以发作性眩晕为主要症状,可伴恶心、呕吐、头痛、站立不稳等症,不伴有脑干以及小脑的临床症状和阳性体征。经临床系统相关检查及头颅CT或头颅MRI检查排除脑出血、急性脑梗塞等病变,其诊断均符合1996年全国脑血管病会议分类及诊断标准[1]。所有患者均签署脑血管造影知情同意书,男性17例,女性28 例,年龄为30~79岁,中位年龄为60岁,其中高血压病15例,糖尿病9例,高脂血症7例。 2. 方法:采用改良的Seldinger技术。右侧股动脉穿刺,穿刺成功以后置入5F动脉鞘,将5F的猪尾导管前端置于升主动脉,正位注入造影剂(碘海醇),行主动脉弓造影,流率20ml/秒,总量30ml。更换猪尾导管,沿动脉鞘置入5F椎动脉造影导管,将导管头端置于双侧颈总动脉、双侧锁骨下动脉近椎动脉起始部,注入造影剂(流率5 ml/秒,总量8ml),进行双侧颈内动脉和椎动脉颅外及颅内段正侧位投照,对常规造影不能明确者,增加多角度投照,动态及静态观察造影血管的情况,以了解血管的结构特点及病变。 3. 血管结构评估标准:(1)正常;(2)未发育或先天发育不良;(3)非正常扭曲;(4)狭窄(狭窄程度按NASCET标准法分级[2]:轻度狭窄0%~29%,中度狭窄30%~69%,重度狭窄70%~99%);(5)闭塞 结果 1. 本组45例患者中有28例(6 2.2%,28/45)存在颈及颅内血管结构异常,其中单纯前循环病变6例(21.4%,6/28),单纯后循环病变10例(35.7%,10/28),前后循环均存在异常12例(42.9%,12/28),另17例患者无血管结构异常。前循环病变以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伴不同程度狭窄为主,后循环血管结构异常除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狭窄、闭塞外,还存在较多的血管扭曲、先天发育不良等。 2. 前循环病变分布情况:3例单侧颈内动脉窦部斑块形成伴狭窄(其中1例大脑前动脉A1段未发育),1例双侧颈内动脉窦部斑块形成伴狭窄,1例左侧颈内动脉窦部及左侧大脑中动脉M1段狭窄,1例右侧颈总动脉、右侧颈内动脉窦部及右侧大脑前动脉分支胼周动脉开口处斑块形成伴狭窄。6例患者共10处狭窄病变,轻度5处,中度3处,重度2处。 3. 后循环血管结构异常情况:4例存在一侧椎动脉先天发育不良,其中1例伴对侧椎动脉起始部狭窄,1例伴基底动脉下段狭窄;3例椎动脉起始部非正常扭曲,其中1例双侧椎动脉均有不同程度的扭曲,1例伴对侧椎动脉V2狭窄;3例为一侧椎动脉起始部狭窄。10例患者存在6处狭窄,轻度2处,中度3处,重度1处。 4. 前后循环均存在异常:(1)前循环:1例双侧颈内动脉呈直角弯曲,1例大脑前动脉A1段纤细,2例大脑前动脉A1段未发育,8例患者存在19处狭窄(轻度6处,中度9处,重度4处)。(2)后循环:3例椎动脉起始部非正常扭曲(其中1例为双侧),3例为一侧椎动脉先天发育不良,1例椎动脉V4段闭塞,5例患者存在9处狭窄(轻度4处,中度4处,重度1处)。 讨论 目前认为VBI的病因和发病机制主要有:①动脉粥样硬化等原因导致动脉管腔变窄;②脑血流动力学发生改变;③动脉-动脉栓塞;④颈交感神经受刺激引起椎动脉痉挛;⑤椎动脉变异畸形及椎动脉周围结构因素改变等。 本组45例患者中有22例(55%,22/45)存在后循环血管结构异常。其中12例存在不同程度的椎基底动脉系统的狭窄或闭塞,此类病人一方面可能是因动脉粥样硬化造成椎基底动脉狭窄或闭塞而导致其供血区的血流量减少,局部脑组织缺血,从而出现小脑、脑干或枕叶皮层的供血不足症状,临床表现为眩晕、呕吐、头痛、眼球震颤、视物模糊、行走不稳等。另一方面,也可能因为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附在椎动脉表面的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经常受到血流的冲击,可以被冲刷下来,形成“微栓子”,随血液循环,堵塞了椎基底动脉系统的一些小分支血管而造成了相应部位的缺血症状。尚有10例患者无明显血管狭窄病变,但存在椎动脉的扭曲、先天发育不良。正常椎动脉直径一般不超过4~5 mm,两侧粗细常不一致,左侧常较右侧粗大[3]。一些先天发育不良或全程扭曲的椎动脉表现为均匀性狭窄、细小,Weintraub等[4]报道椎动脉发育不良的患者,在头颈持续过伸3~4 min后,有25%出现椎动脉血流降低至<50 ml/s。如果一侧椎动脉血流量减少,势必会影响后循环系统的血供,从而造成局部缺血症状。后循环结构异常22例患者中有13例(59.1%,13/22)存在不同程度椎动脉起始部的扭曲、斑块形成狭窄,因此椎动脉V1迂曲和椎动脉起始部狭窄很可能是椎基动脉供血不足的重要病理生理基础[5]。 本组45例患者中有18例(40%,18/45)存在颈内动脉系统的血管结构异常,其中6例系单纯前循环系统的病变而不伴后循环的结构异常,这些病变多数是颈动脉窦部的斑块形成伴狭窄。这一结果提示颈动脉系统狭窄可能也参与了眩晕发生的病理过程[6]。颈动脉窦部的中重度狭窄或闭塞,造成颈内动脉的血流量减少,在Willis环正常时,可通过后交通动脉从椎基底动脉“盗血”,即“前循环盗血综合征”,从而引起后循环系统供血不足的症状。 本组患者中还有17例(37.8%,17/45)前后循环均未发现明显血管结构异常,这类病人的发病机制可能有以下几点:1、椎基底动脉

颈动脉及椎动脉血管造影检查说明

颈动脉及椎动脉血管造影检查说明一、什幺是颈动脉及椎动脉血管造影检查? 颈动脉及椎动脉血管造影检查是经由腹股沟的股动脉或其它周围动脉穿刺后,在放射线透视监视下,把导管导入颈动脉近端,再注射对比剂,并同时用快速间隔照X 光,藉以摄取颅内或头颈部血管内腔的影像及血流情况。当完成颈动脉血管造影后,可再把导管放入椎动脉近端,同样注射对比剂及照相,以得到不同区域的颅内或头颈部血管影像。 二、颈动脉及椎动脉血管造影检查的优缺点: 用此法所得到的血管影像分辨率高,并能观察血流由动脉到微血管及到静脉的流动情况,故能精确侦测血管的病变,包括狭窄、阻塞、动脉瘤、动静脉畸形、脑瘤等。 并能观察动脉阻塞后,侧枝循环发展的情况。对血管性病变的诊断、治疗及追踪帮助甚大。目前虽然有计算机断层造影及磁振造影等方法可得到颅内或头颈部血管影像,但所得到的血管影像分辨率较低,无法观测微细血管病变,同时也不能显示血流动态。所以颈动脉及椎动脉血管造影检查是颅内或头颈部血管病变,尤其是动脉瘤、动静脉畸形、动脉狭窄、血管炎性病变等不可缺少的检查。 三、适应症: 血管狭窄、血管阻塞、动脉瘤、动静脉畸形、血管炎性病变、脑瘤等血管病变。四、可能发生的副作用、并发症及其机率: (一) 使用含碘对比剂可能不良作用: 1.少数人在注射含碘对比剂时会发生温热感觉、恶心、呕吐、头晕、打喷嚏, 通常在短时间内会消退。 2.具过敏性体质者,可能会引起较严重的反应,如全身性荨麻疹、寒颤、呼吸 困难等症状。 3.具特异体质者,可能发生极罕见喉头水肿、哮喘、血压降低、心肺衰竭、休 克及猝死。 4.所有不良反应的发生率约为3.1%至12.7%,而严重的全身性反应发生率约为 0.04%至0.2%,死亡率约为十万分一。 5.受检者有下列情形时比较容易发生严重对比剂反应:曾注射对比剂引起不良 反应者、肾功能不良、过敏性哮喘病、多发性骨髓瘤、其它过敏症病史、未 经控制的甲状腺功能亢进、嗜铬细胞瘤、严重呼吸功能不全(肺水肿、哮喘)、 严重心脏血管疾病(充血性心脏病;严重或不稳定性心律不齐)、年龄大于 七十岁者。因此这些病患务必在受检查时,与本科医师研商后再填同意书。 (二) 神经症状方面的并发症:暂时性单侧无力、永久性单侧无力、视野缺损、失语 症、记忆缺失、大脑皮质受损引起失明等。 1.术后24-72 小时内的发生率约0.5-4%。 2.永久性神经症状约0.1-0.5%。 (三) 血管造影当时发生血管瘤破裂的发生率约3%(仅发生于疑似颅内血管瘤出血 病患)。 (四) 非神经方面的并发症: 1.穿刺部位血肿的发生率约6.9-10.7%。 2.股动脉假性血管瘤的发生率约0.05-0.55%。 3.其它如心肌梗塞、心脏麻痹、心绞痛的发生率少于1-2%。 五、有下列情况者,发生并发症的机率增加: (一) 原先有脑血管意外病变者。 (二) 血管造影检查显示颅内血管有50-70%狭窄者。 (三) 年龄大于70岁者。 (四) 因病情需要注射较大量造影剂者。 (五) 高血压患者及肾功能不全者。

动脉血管的弹性

动脉血管的弹性 血管容积减少和动脉弹性降低对动脉压的影响 (二)血管容积减少和动脉弹性降低对动脉压的影响 血管组织结构可分为大动脉、中动脉、小动脉、微动脉、真毛细血管、 微静脉、小静脉中静脉和大静脉。其容积和弹性对血压产生影响的主要是:大动脉、中动脉、小动脉和微动脉。大动脉或叫主动脉是个弹性贮血器官或叫血管。这部分血管壁坚厚、富有弹性纤维,有明显的扩张弹性。当血管的弹性、扩张能力发生改变时,影响血管容积。中动脉也就是从大动脉分支的血管,其中膜平滑肌较多,收缩性受众多因素的影响,其功能是将血液输送到各个器官。小动脉和微动脉是中动脉的分支,管径较细,对血管的阻力较大,对动脉压的调节作用较大,因为也保持一定的紧张性收缩,所以对血管容积产生影响。引起血管容积发生变化的医学术语叫血管的顺应性。微循环正常的情况下,血管的顺应性等于可扩张容积与初始容积的乘积。也就是说扩张性大、收缩积小顺应性好。随着年龄的增长,血管壁的弹性发生改变,也就是说顺应性降低或叫减小,动脉压容易升高。 控制或影响血管弹性的活性物质是激素,激素的来源一是神经和腺体,这是传统的生理学依据。二是现在研究发现平滑肌细胞、内皮细胞具有复杂的酶系统,可以直接合成分泌多种生物活性物质,我们在这统称为血管活动液体或激素,参与血管的收缩和舒张、凝血、免疫以及细胞增殖、增生等。若血管变硬,弹性降低,血管可舒张容积减小、血液容量增大,则血压升高。 大动脉、中动脉、小动脉、微动脉的血管壁外层部分叫平滑肌,内衬部分习惯叫内皮细胞。平滑肌受自主神经纤维支配,其中大多数平滑肌受交感缩血管神经支配。平滑肌上α受体、β2受体和M受体分别接受去甲肾上腺素和乙酰胆碱神经递质支配,使血管收缩或舒张。缩血管神经释放去甲肾上腺素收缩血管,需要通过激活平滑肌细胞电压门控Ca2+通道(也有人叫“电压依赖性钙通道有三个主要不同型号的门,分别叫L型、T型和N型。二氢吡啶类也叫尼群地平类降血压药物,就是通过阻断L型钙离子通道,以减少细胞外液Ca2+内流,所以能降低血压。),使细胞外游离Ca2+通过该通道进入细胞质,细胞质钙离子增多引发平滑肌兴奋收缩,影响血管弹性。内质网或叫肌质网平滑肌细胞内较少,接受到刺激后也能释放Ca2+到细胞质内,但较少。所以,使平滑肌细胞兴奋收缩的Ca2+主要来源于细胞外液。α受体阻滞剂能阻断平滑肌细胞上的α受体与去甲肾上腺素结合,进而减少Ca2+内流,使血管平滑肌舒张。所以用α受体阻断药能扩张血管,增大容积,迅速降低血压。不宜和钙离子拮抗剂也叫二氢吡啶类要同时服用,详情见下一篇心脏对血压的影响。常用的α受体阻滞剂有:哌噻嗪、依粒平、优匹敌、降压宁、特拉唑嗪。由于该药能使老年人体温降低,体温降低能使血液增稠流速减缓。所以老年人慎用。交感舒血管神经纤维,释放乙酰胆碱作用在M受体和作用在β2受体的去甲肾上腺素,都能使血管松弛舒张。

颈动脉支架专家共识

治疗原则和方法 一、适应症 1、主要适应症:影像检查证实颈动脉狭窄率达到70% 并伴有明确相关的症状和体征者;颈动脉狭窄率为50%以上且伴有明确的溃疡形成和(或)不稳定斑块者。 2、次要适应症:无症状性单侧颈动脉狭窄,管腔狭 窄率(直径)大于80%者;无症状双侧颈动脉狭窄,狭窄直径均大于70% 者;无症状双侧颈动脉狭窄,狭窄直径50~70%,但需要进行全麻的重大手术者,为预防发生术中脑缺血可在术前行单侧CAS。 3、特殊适应症:影像检查证实颈动脉完全闭塞,但 闭塞段长度《10mm,且远端流出道通畅且并伴有明确相关的症状和体征者,在技术可行的情况下属特殊适应症。 二、禁忌症 1.严重的神经系统疾患,如病变侧脑功能完全丧失、瘫痪等。 2.颈动脉完全闭塞,病变长度大于10mm,伴有影像证实的血管内血栓和多段狭窄者。 3.有出血倾向的同侧颅内静脉畸形或动脉瘤,又不能提前或同时给予治疗者。 4.3个月内发生过颅内出血或4周内发生过大面积脑梗死者。

5.严重心肝肾功能障碍、对比剂过敏等血管造影禁忌者。 三、术前准备 a)明确诊断和制定治疗方案:术前必须经影像检查,准确评价颈动脉狭窄的病变性质、程度及病变范围,有条件者可行脑血流灌注成像。也需要进行相关的临床实验室检查和神经系统体检。临床资料搜集完成后,由至少1名副主任医师组织术前讨论,以确认手术适应症和手术方案。本术应按照三级介入手术标准执行相关规定。 b)签订知情同意书:术前必须签署手术知情同意书。主要内容包括本术的风险和可能的获益情况。要和患者及家属做好充分的谈话和沟通,尽可能回答他们提出的疑问。 c)患者准备:局部麻醉术前6h、全身麻醉术前12h禁饮食。腹股沟区备皮的等同脑血管造影术前准备。术前应规范性给予抗血小板药物:术前口服肠溶阿司匹林100mg/次,1次/d,和(或)氯吡格雷75mg/次,1次/d,至少3~5d。需急诊手术者,应在术前6h将上述药物3d的总量一次性口服。除一般性术前准备外必须建立有效的静脉通道。 d)器械准备:根据术前制定的手术方案,做好充分的器材准备。常用器材将在以下的手术操作要点中简要介绍。 四、治疗方法 a)方法的选择:动脉粥样硬化性颈动脉狭窄直接选择支架植入术,不推荐做单纯球囊扩张治疗,纤维肌肉结构不良和大

颈动脉斑块的定义

颈动脉斑块的定义 颈动脉斑块的定义 临床上通过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检查颈血管内膜 中层厚度(IMT)来确定是不是有血管粥样硬化斑块形成。目 前认为正常IMT值应小于1.0毫米,IMT在1.0至1.2毫 米之间为内膜增厚,1.2至1.4毫米之间为斑块形成,IMT 大于1.4毫米为颈血管狭窄。 如果体检报告显示颈血管内膜增厚或颈部血管斑块 形成,则提示全身血管粥样硬化形成。颈部血管斑块的出现明显增加心肌梗死、卒中以及周围血管疾病如下肢血管硬化症的危险。研究表明,颈血管内膜中层厚度每增加0.1毫米,心肌梗死危险增加10-15%,卒中危险增加13-18%。尤其是超声显示低回声的软斑块即不稳定斑块,更容易脱落导致脑卒中。 造成颈动脉斑块的原因及危害 导致血管粥样硬化的危险因素均可导致颈部血管斑块形成,如年龄、性别、家族中有心脑血管疾病患者、高总胆固醇、高低密度脂蛋白、高甘油三酯血症、肥胖、高血压、糖尿病、吸烟等。如果存在以上多项危险因素,出现颈部血管斑块的几率会明显增加。

隐匿期(早期)动脉斑块的危害: 1、隐匿危害:血管斑块已形成,但尚无明显狭窄,因此没有器官受累临床表现,但血管血管管壁不断受到侵蚀、局部血流窝状冲击等危害持续存在而身体毫无感觉,这种身体毫无感觉而又持续存在且酝酿致命风险的危害,医学称之为隐匿危害。 2、突发危害:表现为血管斑块易突然脱落、造成突发性事件;因为此时血管斑块的主要成分为脂质条纹,质地松软,斑块表面存在絮状或凹凸不平,同时血管斑块底部与血管血管壁结合较松,附壁系数较低,容易在血流冲击下,造成血管斑块部分破损、脱落或血管斑块整体脱落,形成移动血管栓子,部分或全部堵塞血管血管,从而造成相应部位的组织器官突发缺血、缺氧、功能丧失甚至带来生命危险,比较严重和典型的有; a、腔隙性脑梗:早期颈部血管斑块、脑血管斑块因无临床症状易被忽视,同时因斑块成分松软,附壁系数小,容易脱落,造成脑血管梗阻,出现脑梗塞或腔隙性为梗塞,从而出现失语、失明、偏瘫等症状; b、心源性猝死:早期颈部血管斑块、心脏血管斑块因无临床症状而被忽视,同时因斑块成分松软,附壁系数小,容易脱落,当脱落的血管斑块堵塞心主血管时,引起心脏急剧缺血坏死,从而引发猝死; 3、逆向刺激性生长、加快原血管斑块增大:增加血管血管管壁通透性,促使脂蛋白渗入、积聚,从而进一步加速原有血管斑块的增生、增长;所以,虽然血管斑块的形成,是一个长期的过程,而一旦血管斑块形成,其生长速度会远远大于形成

正常椎动脉造影

图1-2 椎动脉正位 1 小脑后下动脉 2 小脑前下动脉 3 小脑上动脉 4 大脑后动脉P1段 5 大脑后动脉P2段 6 大脑后动脉P3段 7 大脑后动脉P4段8 椎动脉 9 基底动脉

图3-4 椎动脉侧位 1 小脑后下动脉瘤2a 小脑前下动脉和小脑后下动脉共干(2b小脑前下动脉) 3 小脑上动脉 4 大脑后动脉P1段 5 大脑后动脉P2段 6 大脑后动脉P3段 7 大脑后动脉P4段8 椎动脉 9 基底动脉 10 小脑后下动脉延髓前段 11 小脑后下动脉延髓外侧段12 小脑后下动脉延髓后段 13 小脑后下动脉扁桃体上段

正常血管造影解剖 椎动脉多数起源于锁骨下动脉,两侧椎动脉的管径可以变化很大,一般情况下左侧椎动脉管径大于右侧椎动脉管径,但约1/4的正常人右椎动脉管径大于左侧椎动脉管径。 小脑后下动脉是椎动脉入颅后发出的最重要的分支,在侧位上显示最清楚,分为4段2个袢。第1段也称延髓前段,在延髓池内走行并从橄榄体下方绕过;第2段也称延髓外段,在小脑延髓裂内走行,并形成尾侧袢;第3段也称延髓后段,为小脑后下动脉达到延髓后缘并在后髓帆后的上升部;第4段也称扁桃体上段,为小脑后下动脉在扁桃体上方行走时形成的第二袢即头侧袢。小脑前下动脉和小脑后下动脉共干是一种较常见的变异,有时一干同时供应双侧小脑后下动脉也属正常变异,个别情况下,椎动脉的终支延续为小脑后下动脉,此时后循环的血供主要依靠对侧椎动脉。 基底动脉是由两侧椎动脉汇合而成,在正位片上位于中线或旁正中。基底动脉自桥延沟附近的起点到终端分为双侧大脑后动脉止,全长约32mm,平均管径约3-4mm。分支主要有:从近端向远端依次为小脑前下动脉、脑桥支、小脑上动脉、大脑后动脉。 小脑前下动脉在正位和Towne位上很易识别,起自基底动脉近端并横行向外走行进入桥脑小脑角池,在内耳门附近形成一向外的袢卷曲进入内听道。侧位上有一特征性单弧或双弧弯曲,呈N形或M形。 小脑上动脉近端在正位上显示良好,但远端在侧位上显示清晰。小脑上动脉的起始段与大脑后动脉平行走行,二者相距仅数毫米。 脑桥支因太小,通常看不到,即使高分辨率的数字造影机也很难显示。 大脑后动脉是基底动脉的终末。分为4段,P1段为交通前段(中脑段),为从基底动脉分叉至与后交通动脉汇合处;P2段为环池段,为从与后交通动脉汇合处至中脑后方这段距离;P3段为四叠体段,从中脑后方到距状裂;P4段为距裂段,此段为大脑后动脉在距状裂内的终末支。P1段在颏顶位或Towne位显示最好,两侧P1段多不对称,侧位上P1段因从中脑前走向外侧不易显示。而P2段在侧位上显示清楚,常有一轻度向下的弯曲。两侧大脑后动脉在正位像上显示在中脑后方弯曲向上彼此接近,标志P3段的开始。P3段自中脑背侧水平至距状裂前仅数毫米,在Towne位或颏顶位显示最好。P4段在正位显示也很清楚。 供血范围 小脑后下动脉供应小脑下蚓部、小脑半球下部、延髓背外侧;脑桥支主要供应脑桥;小脑前下动脉主要供应小脑半球前下部、脑桥被盖尾侧部、桥臂下部、绳状体、第四脑室脉络丛;小脑上动脉供血小脑上蚓部、小脑半球上部小脑髓质、脑桥被盖头侧部等。大脑后动

颈动脉血管壁增厚是什么原因

文章导读 血液在血管里面流动,会经过一系列的管道,这就是所谓的血管壁,因为各种各样的原因,经常会出现血管壁厚薄出现问题的情况,比如因为一些先天性的原因,有的人的血管壁会变得比较薄,除此之外,生活中的很多不良生活习惯也会导致血管壁增厚。 颈动脉血管壁增厚怎么回事? 这是全身动脉硬化的一部分,同时也是急性脑血循环尤其是脑缺血发作的主要发病基础。本病形成的原因很多,根据流行病学的调查研究发现:脂肪与胆固醇代谢失常、高血压、糖尿病、肥胖、吸烟及性别年龄等均可成为导致脑动脉硬化的因素 意见建议:本病多采用降低血脂、扩张血管、改善精神症状类药物,建议提倡低脂、低盐、多碘食物,高维生素饮食,戒烟戒酒即可 一般情况下的血管壁增厚,都是由于脂类沉积于血管壁内导致的,这种情况发生之后,血管壁就会失去光滑的内壁,变得凹凸不平,血液流动到此处时,就会出现涡流,出现一些小的凝块,这就是血栓的早期病变 意见建议:治疗的话,先从饮食上控制,应低盐低脂饮食,如血管壁已经增厚了,要避免刺激,保持情绪稳定。药物上的治疗可以吃一些回血的药物,在吃上一些中药加以调理。 颈动脉硬化与高血脂等疾病有关系。建议检查胆固醇、甘油三酯,还要注意有没有其他基础疾病,如高血压、糖尿病,如果有,请积极治疗。仅就颈动脉硬化而言,可以吃软化血管、活血化瘀的中药和西药抗血小板药物等。 为什么应重视颈动脉病变? 颈动脉是位于颈部较为表浅的大血管。进行颈动脉超声检查一方面可以查看此处的血管的健康状况,同时也作为全身动脉系统的一个窗口,间接反应其他部分动脉(如颅内动脉、冠状动脉等)发生动脉粥样硬化病变的可能性。患有颈动脉病变的患者,发生缺血性心脑血管病变的风险显著增高,所以应该重视这种早期病变。

恢复血管弹性的常识

恢复血管弹性的常识 一、血管好不好,简单两招来自测 血管好不好,简单两招来自测 方法一:握拳30秒,可知血管弹性好不好 做法:紧握拳头放在胸前心脏等高位置,保持30秒左右,之后松开观察手掌颜色变化。 结果: 1、松开拳头后手掌颜色迅速恢复原状,时间不超过3秒,说明你的血管很健康,血流流畅,血压正常。 2、松开拳头后需要比较长的时间才能恢复原状,一般超过5秒,严重的超过10秒,说明你的血管弹性不佳,要小心动脉硬化和三高问题。 方法二:摸动脉,知道血管堵没堵

1、找到身体四个点:股动脉(位于大腿根部);腘动脉(位于膝盖后侧);胫后动脉(内脚踝骨附近);足背动脉(脚背处)。 2、将手指并排放于这四处动脉上面,能感受到动脉的正常搏动,表示下肢动脉基本正常。 反之,如摸不到某个位置动脉的搏动,则很有可能说明有血管闭塞的症状了。 二、不想血管“崩溃”,这三件事要少做,莫忽视 第一件:暴怒、激昂、极度兴奋 经过大量的调查发现,在人经历暴怒的情绪体验时,血压会平均会升高50毫米汞柱,这对血管的伤害是很大。 因此,太多人在暴怒的时候出现心梗或者脑出血。 另外,在人辩论,或者与人争执,或者当众发言的时候,血压可能会升高20到80毫米汞柱。而过于高兴、狂躁、大笑等,都会给血压带来类似的波动。 因此,情绪的平稳,是保持血管健康的关键。

第二件:便秘,用力,用力,再用力 就算不便秘,我们在便便的时候,血压也会产生轻微的波动。收缩压可能波动30毫米汞柱,舒张压可能波动5到10毫米毫米汞柱。不过这些往往不会给我们带来太大问题。 但是,一旦发生便秘,我们在用力排便的时候,血压最高可能上升70毫米汞柱。 如果这一现象经常发生,对血管来说就是不小的伤害了。 第三件:吸一颗烟不过瘾,接着点燃第二颗、第三颗 研究发现,吸一颗烟,我们的收缩压会升高10到25毫米汞柱。 如果经常一颗接着一颗地抽烟,会让血压水平长时间保持这个状态。 日久,随着香烟中有害物质对血管的持续伤害(血管内膜逐渐增厚,小动脉硬化),血管自我调节能力下降,我们

血管的结构及生理功能

血管的结构与生理功能 摘要:血管是生物运送血液的管道,血管系统由动脉,毛细血管和静脉组成。动

脉起自心脏、不断分枝,口径渐渐变细,管壁渐渐变薄,最后分成大量的毛细血管,分布到全身各组织和细胞之章。毛细血管再逐渐汇合成静脉,最后返回心脏。各类血管因管壁结构和所在位置不同,其功能也各有特点。按生理功能可将血管分为弹性储器血管、阻力血管、交换血管、容量血管、和短路血管。 关键词:弹性储器血管阻力血管交换血管容量血管短路血管结构功能特点 正文: 弹性储器血管:主动脉、肺动脉主干及其发出的最大的分支。 结构:大动脉管径大于10mm ,其管壁中有多层弹性膜和大量弹性纤维,大动脉管壁结构1内膜有较厚的内皮下层,内皮下层外为多层弹性膜组成的内弹性膜,由于内弹膜与中膜的弹性膜延续,故内膜与中膜的分界不清楚。2中膜成人大动脉有40~70层弹性膜,各层弹性膜由弹性纤维相连。3外膜较薄,由结缔组织构成,没有明显的外弹性膜。 功能特点:主动脉与大动脉部分的血管,管壁坚厚,含有丰富的弹性纤维和胶原纤维,但平滑肌成分较少。这些弹性成分使得主动脉和大动脉血管在左心室射血时,左心室射血时,主动脉压升高,一方面推动动脉内的血液向前流动,另一方面使主动脉扩张,容积增大。因此,左心室射出的血液在射血期内只有一部分进入外周,另一部分则被贮存在大动脉内。主动脉瓣关闭后,被扩张的大动脉管壁发生弹性回缩,将在射血期多容纳的那部分血液继续向外周方向推动。从而使间断的射血变为连续性流动。此类血管具有的这种功能称为弹性储器作用。故此种大动脉又称为弹性储器血管。 阻力血管:包括小动脉,微动脉,还有小动脉分支血管统称为阻力血管。 结构:小动脉管径~1mm,有完整而发达的平滑肌,小动脉管壁平滑肌,受交感神经和激素的调节,产生收缩或舒张而调节血压。微动脉管径以下的动脉称微动脉。内膜无内弹性膜,中膜由1~2层平滑肌组成外膜较薄。 功能特点:小动脉和微动脉收缩和舒张,血管壁平滑肌收缩,改变血管压,从而导致所阻力改变,可显著地影响器官和组织中的血流量。正常血压的维持在一定程度上取决于外周血管小动脉和微动脉对血流产生的阻力,即外周阻力。又因它们位于毛细血管之前,所以又叫毛细血管前阻力血管。 交换血管:指毛细血管。 结构:毛细血管管径一般6~8微米,血窦较大,直径可达40微米。毛细血管管壁主要由一层内皮细胞和基膜组成。细的毛细血管横切面由一个内皮细胞围成,较粗的毛细血管由2~3个内皮细胞围成。内皮细胞基膜外有少许结缔组织。在内皮细胞与基膜之间散在有一种扁而有突起的细胞,细胞突起紧贴在内皮细胞基底面,称为周细胞。具有收缩功能。它还参与毛细血管直径的双向调控;毛细血管受损时,周细胞还可增殖,分化为内皮细胞和成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