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7623.2021年流量变送器行业分析报告

7623.2021年流量变送器行业分析报告

7623.2021年流量变送器行业分析报告
7623.2021年流量变送器行业分析报告

2021年流量变送器行业分析报告

2021年1月

目录

2行业概况及市场分析........................................................................................................................

2.1中国行业市场驱动因素分析...............................................................................................

2.2行业结构分析........................................................................................................................

2.3行业PEST分析......................................................................................................................

2.3.1政策因素...................................................................................................................

2.3.2经济因素...................................................................................................................

2.3.3社会因素...................................................................................................................

2.3.4技术因素...................................................................................................................

2.4行业市场规模分析................................................................................................................

2.5行业特征分析........................................................................................................................ 3行业政策环境....................................................................................................................................

3.1政策将会持续利好行业发展...............................................................................................

3.2行业政策体系趋千完善.......................................................................................................

3.3一级市场火热,国内专利不断攀升.....................................................................................

3.4宏观环境下行业的定位.......................................................................................................

3.5“十三五”期间取得显著业绩............................................................................................ 4产业发展前景....................................................................................................................................

4.1行业市场规模前景预测.......................................................................................................

4.2行业发展进入大面积推广应用阶段...................................................................................

4.3行业市场增长点....................................................................................................................

4.4细分化产品将会最具优势...................................................................................................

4.5产业与互联网等产业融合发展机遇...................................................................................

4.6人才培养市场大、国际合作前景广阔...............................................................................

4.7巨头合纵连横,行业集中趋势将更加显著.........................................................................

4.8建设上升空间较大,需不断注入活力.................................................................................

4.9行业发展需突破创新瓶颈................................................................................................... 5行业竞争分析....................................................................................................................................

5.1本行业国内外对比分析.......................................................................................................

5.2中国行业品牌竞争格局分析...............................................................................................

5.3中国行业竞争强度分析.......................................................................................................

5.3.1行业现有企业竞争情况...........................................................................................

5.3.2行业上游议价能力分析...........................................................................................

5.3.3行业下游议价能力分析...........................................................................................

5.3.4行业新进入者威胁分析...........................................................................................

5.3.5行业替代品威胁分析...............................................................................................

5.4初创公司大独角兽领衔.......................................................................................................

5.5上市公司双雄深耕多年.......................................................................................................

5.6互联网巨头综合优势明显................................................................................................... 6行业存在的问题分析........................................................................................................................

6.1政策体系不健全....................................................................................................................

6.2基础工作薄弱........................................................................................................................

6.3地方认识不足,激励作用有限.............................................................................................

6.4产业结构调整进展缓慢.......................................................................................................

6.5技术相对落后........................................................................................................................

6.6隐私安全问题........................................................................................................................

6.7与用户的互动需不断增强...................................................................................................

6.8管理效率低............................................................................................................................

6.9盈利点单一............................................................................................................................

6.10过千依赖政府,缺乏主观能动性.......................................................................................

6.11法律风险..............................................................................................................................

6.12供给不足,产业化程度较低...............................................................................................

6.13人才问题..............................................................................................................................

6.14产品质量问题...................................................................................................................... 7行业多元化趋势................................................................................................................................

7.1宏观机制升级........................................................................................................................

7.2服务模式多元化....................................................................................................................

7.3新的价格战将不可避免.......................................................................................................

7.4社会化特征增强....................................................................................................................

7.5信息化实施力度加大...........................................................................................................

7.6生态化建设进一步开放.......................................................................................................

7.6.1内生发展闭环,对外输出价值.................................................................................

7.6.2开放平台,共建生态.................................................................................................

7.7呈现集群化分布....................................................................................................................

7.8各信息化厂商推动行业发展...............................................................................................

7.9政府采购政策加码................................................................................................................

7.10个性化定制受宠..................................................................................................................

7.11品牌不断强化......................................................................................................................

7.12互联网已经成为标配“风生水起“.................................................................................

7.13一体式服务为发展趋势.....................................................................................................

7.14政策手段的奖惩力度加大................................................................................................. 8产业投资分析....................................................................................................................................

8.1行业技术投资趋势分析.......................................................................................................

8.2大项目招商时代已过,精准招商愈发时兴.........................................................................

8.3行业投资风险........................................................................................................................

8.4行业投资收益........................................................................................................................

1序言

根据编制者的调查分析及预测,本报告将从以下九方面着手对流量变送器行业过去的发展状况进行细化研究分析,并对流量变送器行业未来的发展趋势进行专业的预测,以及对发展前景提出合理的建议。

2流量变送器行业概况及市场分析

2.1中国流量变送器行业市场驱动因素分析

流量变送器市场热度高涨,其应用场景得到跨越式发展的根本原因在于技术、安全、品种的革新。行业用户需求的爆发式增长极大丰富了流量变送器的应用场景。一方面,流量变送器的产业链中原料和供应商的进一步推动,有利于产业源端的重组升级,优化产业流程;另一方面流量变送器技术、品质、品种的更新迭代,有利于产品的不断升级和质量改进,进一步满足用户的新需求,这些都有利千产业进一步发展。多方的推动使得流量变送器应用得到爆发式发展。

2.2流量变送器行业结构分析

流量变送器行业的行业机构主要由原料及服务生产商、产品及服务集成商、设计规划商、行业产品与服务代理、行业的产品与服务经销商与消费者等组成。

原料及服务生产商,负责上游产品与服务,主要包括产品与服务的原厂商,包括各类原料厂商。

产品及服务集成商,负责中间服务集成,主要为上游服务的再加工,上游服务的集成。

设计规划商,负责产品与服务设计,主要为整个业务环节提供设计与规划。

行业产品与服务代理,负责行业代理,主要包括代理上游产业提供的服务、产品。

行业的产品与服务经销商与消费者,主要是行业经销商以及产品与服务的消费者。

2.3流量变送器行业PEST分析

2.3.1政策因素

(1)中央印发的《流量变送器行业发展”十三五”规划》,明确要求到2020年流量变送

器行业将增加30%,各地方出台了地方政策,提高行业渗透率。

(2)2021年流量变送器行业成为政策红利的市场,国务院政府报告指出流量变送器行

业将会有利于提高民众生活质量。

(3)2021年是流量变送器行业发展过程中非常关键的一年,首先,从外部宏观环境来讲,

影响行业发展的新政策、新法规都将陆续出台。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严格的节能减

排对流量变送器行业的发展都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另外还有来自通货膨胀、人民币

升值、人力资源成本上升等等因素的影响;从企业内部来讲,产业链各环节竞争、

技术工艺升级、出口市场逐步萎缩、产品销售市场日益复杂等问题,都是企业决策

者所必须面对和亟待解决的。

2.3.2经济因素

(1)流量变送器行业持续需求火热,资本利好流量变送器领域,行业发展长期向好。

(2)“十三五”规划纲要提出,经济保持中高速增长。今后五年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

是:经济保持中高速增长,到2020年国内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2019

年翻一番,主要经济指标平衡协调,发展质量和效益明显提高;创新驱动发展成效

显著;发展协调性明显增强;人民生活水平和质量普遍提高;国民素质和社会文

明程度显著提高;生态环境质量总体改善;各方面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那么,

在“十三五规划”的背景下,我国流量变送器行业如何透视现状、铀定未来、战略前

瞻、科学规划,寻求技术突破、产业创新、经济发展,为引领下一轮发展打下坚实

的基础。

(3)下游行业交易规模增长,为流量变送器行业提供新的发展动力。

(4)2019年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8228元,同比实际增长6.5%,居民消费水平的提高为

流量变送器行业市场需求提供经济基础。

2.3.3社会因素

(1)传统流量变送器行业市场门槛低、缺乏统一行业标准服务过程没有专业的监督等

问题影响行业发展。互联,

(2)网与流量变送器的结合,缩减中间环节,为用户提供高性价比的服务。

(3)90后、00后等各类人群,逐步成为流量变送器行业的消费主力。

2.3.4技术因素

(1)科技赋能VR、大数据、云计算、流量变送器、5G等逐步从一线城市过渡到2、3、

4线城市,实现流量变送器行业科技体验的普及化。

(2)流量变送器行业引入ERP、OA、EAP等系统,优化信息化管理施工环节,提高了行业

效率。

2.4流量变送器行业市场规模分析

2016年,中国流量变送器市场零售规模为556亿元,同比增长6.4%;2017年,流量变送器市场零售规模达到646.3亿元,同比增长16.2%。我们预计,2018年我国流量变送器市场零售规模将达到723亿元,未来五年(2018-2022)年均复合增长率约为11.26%,2022年将达到1108亿元。

2.5流量变送器行业特征分析

通过对比流量变送器属性和核心服务模式,可将中国整体流量变送器行业分为四类。他们分别为创新型流量变送器、创投型流量变送器、媒体型流量变送器、产业型流量变送器和服务型流量变送器。此外,由于流量变送器行业仍处于初级探索阶段,整体服务模式与运营模式并不完全成熟。随看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政策红利淡出行业舞台,流量变送器服务类型回归商业本质。如何依托自身运营能力实现行业稳定发展,从而达到投资回报或商业落地的目的,成为行业核心探讨问题。在各类流量变送器中,由于产业型流量变送器多由企业主导,且与企业业务结合较为紧密。所以具有更高的商业落地可行性。成为行业核心探索方向之一。

3流量变送器行业政策环境

3.1政策将会持续利好行业发展

政策是重要驱动因素,在统一化进程加快、精细化管理需求加持下,需求有望迎来快速释放;同时,互联网+流量变送器、大数据与智能化应用均进入实质性落地阶段,创新业务愈加清晰;格局优化,系统复杂度大幅提升使得龙头优势更加明显,行业集中度有望加速提升,优质公司强者愈强。随着行业边际的大幅改善,集中度不断提升,我们认为流量变送器行业前景广阔。

3.2行业政策体系趋千完善

近几年,国内流量变送器产业发展、行业推广、市场监管等重要环节的宏观政策环境已经日趋完善。

2019年,国务院先后出台三项与流量变送器密切相关的政策文件,为流量变送器发展奠定了重要政策基础;中央网信办发布了关于流量变送器管理的文件,在流量变送器行业发挥了重要影响;针对流量变送器业务形态,明确了互联网资源协作服务业务的概念,相关市场管理政策相继配套出台;工信部于2019年发布《流量变送器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19-2021年)》,提出了我国流量变送器发展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发展目标、重点任务和保障措施。

3.3一级市场火热,国内专利不断攀升

在市场规模保持快速增长,政策支持力度明显加大的背景下,其一级市场的热度也不断提升。

同时伴随一批明星企业的迅速崛起及国内对流量变送器领域的大力投入,国内流量变送器技术专利数量也不断攀升,从每年新增数量来看,2007年新增专利尚不足百例,2015年迎来了爆发,至2015年全年新增专利已达到1398例,在全球处于领先地位。从目前累计专利数量来看,我国流量变送器公开专利已达4000多例,明显多于其他国家和地区。技术实力的显著增强也为国内市场打开,商业化产品的迅速普及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3.4宏观环境下流量变送器行业的定位

产业链下游端用户诉求及服务差异大

3.5“十三五”期间流量变送器取得显著业绩

流量变送器具有物联化、互联化和智能化的特点,因此建设流量变送器,重点应关注底层设施建设,进而实现流量变送器的物联化、互联化和智能化。

未来,流量变送器的建设可带来的效应,就是运转高效有序、产业经济充满活力、环境绿色节能、生产品质高效、社区生活尽在掌握。立足流量变送器建设构建完善可靠的信息基础设施和保障体系,为丰富的信息化应用奠定全网为基础使信息资源得到有效利用,信息应用覆盖社会、经济、环境、生活的各个层面,使流量变送器的生产、生活方式得到全面普及,人人享受到信息化带来的成果和实惠。

2018年,中央高度重视营商环境建设,围绕产业升级和企业发展的政策持续加码。这些与流量变送器发展紧密相关的政策文件中,藏着未来3~5年中国经济发展的秘密。在新的市场环境下,不管是厂商还是渠道都应该顺应市场发展趋势,并结合自身特色,制定差异化的发展

策略。

4流量变送器产业发展前景

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社会稳定和城市安全等问题逐渐显现,流量变送器技术是实现基础建设的关键技术。因此,随着社会经济及信息技术的进一步发展,流量变送器的应用将是未来的一个新趋势。

4.1中国流量变送器行业市场规模前景预测

流量变送器技术在人们日常生活、工作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随着我国社会经济脚步的不断加快,对于流量变送器的应用需求也将越来越大。

4.2流量变送器进入大面积推广应用阶段

流量变送器技术在中国的发展起步于上世纪九十年代末,经历了技术引进-专业市场导入-技术完善-技术应用-各行业领域使用等五个阶段。

目前,国内的流量变送器已经相对发展成熟,越来越多的被推广到各个领域,延伸出终端设备、特色服务、增值服务等多种产品及服务,产品系列达20多种类型,可以全面覆盖金融、交通、民生服务、社会福利保障、电子商务及安全等领域,流量变送器的全面应用时代已经到来。

4.3中国流量变送器行业市场增长点

据不完全统计,流量变送器行业企业中有超过50%的企业提供系统集成服务,新三板中有25%的企业同时发展系统集成服务,整个市场玩家中系统集成商仍有较大空间可供攫取市场扁平化程度有望增加。

渠道、客户资源、口碑、管理、服务、技术和整合能力等是系统集成商的核心要素,对千渠道依赖性强、产品同质化程度高的流量变送器行业而言,很多厂商都可以结合自身优势资源而向系统集成商发展,通过拓展服务类别和服务范围,既可以穷实已经建立的客户资源,又可以丰富/构建产品体系,提升抗风险能力和竞争力。当然提供集成服务时尽量做到服务体系轻量化、操作/管理简易化。

4.4细分化产品将会最具优势

随着各行业各部门应用的深化,用户类别的个性化、多样化锦求日益丰富,“大而全”或“小而全”,要括流量变送器各管理模块的行业管理系统一统江山的格局终将被打破,专业化细分将是流量变送器相关项目建设的大势所趋。在各个行业信息系统中将有更多的环节可以做成相对独立的系统并分割市场,交通信息系统、政务信息系统、电子商务系统、社交娱乐系统等也在不断发展、提升。软件开发商将可以凭借对某一细分专业的深入研究与优势,在

市场取胜。

4.5流量变送器产业与互联网等产业融合发展机遇

未来互联网对流量变送器的影响将会更加深远。企业利用“互联网+”平台技术提升网络化服务水平,强化自己的竞争力。流量变送器电商将会迅速发展。行业建立流量变送器质量安全大数据和互联网监管技术平台,对流量变送器质量及重要安全性指标的实时有效监控,实现流量变送器监管事前、事中、事后的紧密衔接。

繁荣供给业态。继续支持流量变送器产业与健互联网等产业融合发展,丰富流量变送器产业新模式、新业态。

这是目前社会资本较为关注的,流量变送器产业与其他关联产业融合发展带来的发展机遇,目前的互联网+、直播+、移动+、电商+、5G+等等,都是流量变送器产业与关联产业融合发展的案例,这是让流量变送器产业真正推动消费转型升级的重要抓手。这几大产业融合发展,将产生无数的流量变送器产业的新模式、新业态。

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到,国家开始真正落实和推动流量变送器产业的发展,而之前,一直流量变送器盈利模式单一,行业感到很迷茫,找不到发展的方向,虽然非常努力,但却得不到应有的回报,让很多人一度失去了坚持下去的信心。而支待流量变送器产业与关联产业的融合发展,并出台具体、有效的支持政策,将对推动流量变送器产业的发展起到巨大的作用,将让流量变送器产业找到新的盈利点,建立新的流量变送器产业发展盈利模式和发展模式。

4.6流量变送器人才培养市场大、国际合作前景广阔

强化人才支撑,推进流量变送器相关专业流量变送器体系建设,建立以品德、能力和业绩为导向的职称评价、技能等级评价制度,拓展流量变送器专业人员职业发展空间,增强其职业荣誉感和社会认可度,推动各地保障和逐步提高流量变送器从业人员薪酬待遇。不断壮大以专业人才、技术工作者、服务工作者的流量变送器队伍,将会是未来行业发展的一大趋势。

人才,特别是专业人才,是流量变送器产业发展的基础,目前,人才已经成为制约流量变送器产业发展的重要因素,如何解决流量变送器专业人才的难题,不仅需要完善院校的流量变送器专业人才的流量变送器体系,建立适应市场需求的流量变送器专业,给流量变送器专业人才正确的导向,还需要建立流量变送器专业的职业类院校,培养专业的服务人才,目前国内还没有完善的培养人才的教学和实践体系,需要积极引进国外成熟的流量变送器专业人才的流量变送器体系,深入研究,并结合国情,建立一套适合国情,具有国际化的流量变送器产业人才培养课程和实践体系,目前中国流量变送器技术联盟正在与美国、日本、澳大利亚、加拿大、意大利等国洽谈,交流专业流量变送器人才的培养体系方面的合作,并达成初步意向,引进国外的流量变送器技术人才培养,是快速建立我国流量变送器人才培养体系的重要途径。

4.7巨头合纵连横,行业集中趋势将更加显著

目前流量变送器行业基本上被少数巨头所把持,巨头市场地位稳固,只要不犯错后来者基本上难以撼动其领先优势。

各大服务商在不断进行技术创新的同时,还积极合纵连横寻找盟友,整合各自服务与客户资源,优势互补。巨头通过抱团实现资源共享从而为客户提供更加全面优质的服务,实现共嬴,用户从影响力、服务能力和可靠性角度也更愿意选择巨头联盟的产品,强者恒强市场集中度加速提升。

4.8建设上升空间较大,需不断注入活力

目前,我国流量变送器产业发展水平尚有上升空间。据调查,我国总体流量变送器的产业发展与活力水平指标的平均得分率为39.17%,其中企业创新政策和信息化政策支撑水平两个二级指标的得分率分别为38.80%和32.40%;电商交易商贸总额占比达到了流量变送器整体业务的一半以上。流量变送器产业发展需要不断注入活力,企业创新和企业信息化正式活力的源泉。而在企业创新方面,除流量变送器企业自发性形成创新氛围,推动流量变送器产业创新外,还需相关部门加以鼓励和引导。

4.9行业发展需突破创新瓶颈

流量变送器发展的一个趋势是智慧与生态将成为新标准和新亮点。这种趋势可以从三个层面上来看,一是客户的要求,从业人员对流量变送器的要求越来越高,对服务要求越来越精细化;二是政府的管理目标,原来只是为企业做好行业铺垫就行了,现在不行了,除了高品质的基础设施载体,还需要对行业规范、行业前景、行业趋势等方面有明确的方向指导,管理要求在不断提高;三是投资人的期望值,低端技术的产品价值现在很难提高,所以很多企业都在进行腾笼换鸟,通过产业升级来提高品质,来提高价值。因此流量变送器需要不断的提高自身的创新能力,突破行业瓶颈,实现高质量发展。

5流量变送器行业竞争分析

目前,我国流量变送器领域主要有独角兽为首的初创公司,上市公司和互联网巨头三个大阵营。三方阵营不断加码布局流量变送器相关行业,推出了一系列针对不同应用场景的流量变送器产品,涵盖了安防、金融、商业等各个行业应用领域。

5.1流量变送器行业国内外对比分析

国内外流量变送器的目标客户都锁定在早期、特定行业、具有商业前景的企业,致力千为其提供成长初期缺乏的资源,以协助其实现商业价值快速增长。根据价值链管理理论,可将商业模式内涵拆分为价值定位、价值创造、价值实现与价值传递等维度。尽管在这四个维度内国内外流量变送器存在普遍的核心诉求,但受限千体制、经济与文化等方面差异,国内外产业流量变送器的探索方向及落地形式有所不同。国外流量变送器更注重创客文化及高技术投资回报,倾向于以获取企业股份或抛售在企业股票收获溢价作为主要的盈利方式,并形成持续自助经营能力,通过技术积累与项目展示收获口碑;国内流量变送器紧密围绕政策导向和产业价值定位制定预期发展目标,通过打通产学研加速资源交换与聚焦,为企业获得收益,不断积累资源与品牌影响力形成雪球效应。

5.2中国流量变送器行业品牌竞争格局分析

在不同应用领域,流量变送器行业品牌的知名度不一样。按照流量变送器技术的应用维度分析,可以分为政府、企业和个人消费者,其中政府部门一般希望流量变送器技术应用在智

能安防领域,应用场景复杂,对准确性的要求较高;个人消费者应用场景复杂性低,但对消费体验要求较高。按照流量变送器技术的供给维度分析,流量变送器技术能够提供的产品主要划分为工程项目、硬件及软件技术。

伴随中国经济增长进入换挡期,流量变送器产业的发展步伐与全国经济形势一致,也将从高速发展向中低速发展转变。中国流量变送器经过30年的高速增长,正面临着转型升级重要时期,流量变送器行业已经进入了品牌竞争时代。流量变送器市场竞争从区域、类别、局部已经上升为品牌之间的立体战。强化和加快品牌建设,建立更高层面的品牌内涵,实现更高效的系统化品牌工程成为品牌流量变送器企业必走之路。

5.3中国流量变送器行业竞争强度分析

5.3.1中国流量变送器行业现有企业竞争情况

目前,流量变送器行业中企业数量不多,且各自应用于不同的细分领域,相互之间竞争压力较小。

5.3.2中国流量变送器行业上游议价能力分析

流量变送器行业的主要原材料包括电子元器件、线材、电脑配件、包装材料等,该类产品多为通用、标准化产品,供应商众多,竞争充分,因此,流量变送器行业对上游议价能力较强。

5.3.3中国流量变送器行业下游议价能力分析

流量变送器行业下游应用主体包括个人、企业和政府机构,应用领域包括金融、安防、流量变送器、交通、社交娱乐、社保等,由千下游用户数量多,流量变送器行业对下游议价能力较强。

5.3.4中国流量变送器行业新进入者威胁分析

新进入者在给行业带来新生产能力、新资源的同时,将希望在已被现有企业瓜分完毕的市场中赢得一席之地,这就有可能会与现有企业发生原材料与市场份额的竞争,最终导致行业中现有企业盈利水平降低。

5.3.5中国流量变送器行业替代品威胁分析

两个处千同行业或不同行业中的企业,可能会由于所生产的产品是互为替代品,从而在它们之间产生相互竞争行为。

5.4初创公司大独角兽领衔

国内流量变送器创业公司的商业模式,主要是面向B端提供基千软件的解决方案,满足个性化衙求。流量变送器领域的大多数创业公司,早期都是从零开始接触产业,大多不能直接进入已然成熟的硬件市场,而只能作为增值服务提供方,在软件层面与硬件厂商进行合作。但随着流量变送器技术得到突破,一批优秀创业公司凭借领先的技术优势率先对商业模式进行探索,对新兴应用市场实现了初步开拓。

其中,XXX公司、AAA公司凭借领先的技术优势切入市场,通过融资获取资金,一举成为流量变送器领域的独角兽。

从业务领域看,独角兽主要集中千政务、民生、金融等大应用场景。不过,独角兽公司各有技术优势,因此多在各自擅长的领域进行深度布局。XXX科技侧重在金融、安防、移动互联网和手机领域;AAA科技侧重在金融、安防、医疗和交通领域;

BBB科技侧重在金融、安防、零售、出行等领域;CCC科技侧重在金融、安防、酒店,以及其他创新领域。

5.5上市公司双雄深耕多年

ZZZ企业拥有流量变送器领域全产业链,产品和软硬件一体化结合解决方案更加贴近实际场景应用,从流量变送器整体系统角度出发,在产品设计、产品迭代、产品应用上都进行了精细优化,具有准确率高和效率高等特点,解决了目前的流量变送器技术准确率和稳定性差的缺陷,具有很强的环境适应能力。

YYY企业作为流量变送器领域第二大厂商,流量变送器技术打造了从精细化应用方案,大大提升流量变送器产品的效果。此外,依托千公司在平台上深厚的软硬件研发能力,形成了一系列基千流量变送器的智能化产品,包括前后端的流量变送器结构化、立体化和市场化产品,在流量变送器领域拥有全产业链布局。

5.6互联网巨头综合优势明显

与全球互联网巨头类似,国外互联网巨头近年来也纷纷进军流量变送器市场。互联网巨头在竞争过程具有资金、品牌、技术等多方面优势,综合优势明显。同时基于自身在C端市场长期积累,C端优势明显,更有可能率先打开C端市场。

互联网巨头在流量变送器技术方面的布局呈现两条主线:通过重金引入行业领军人物打造自身技术,凭借强大影响力及雄厚的资金对优质企业进行直接收购或投资。

6流量变送器行业存在的问题分析

6.1政策体系不健全

国内流量变送器的政策体系、绩效考核体系、以及执法监管体系仍很不完善,在体制、政策、法规方面有待进一步健全。以流量变送器行业为例,虽然任务目标定了,但是很多城市并没有出台相关措施。流量变送器行业标准、行业规范、行业制度等措施都未出台,产品和技术的操作准则也没有明确的指导。流量变送器行业空有地方的区域标准,却没有统一的国家标准,行业规范性成为空谈。另外,有利于流量变送器的价格、财税、金融等经济政策还不完善,基于市场的激励和约束机制不健全,创新驱动不足,企业缺乏流量变送器行业发展的内生动力。

6.2基础工作薄弱

流量变送器标准不完善,行业相关技术积累和基础设施都比较薄弱,相关体系建设滞后,管理、规范、产品、监测等能力亟待加强。目前而言,流量变送器管理能力还不能适应工作需要。

6.3地方认识不足,激励作用有限

一些地方对流量变送器的紧迫性和艰巨性认识不足,

片面追求经济增长,对调结构、转方式重视不够,不能正确处理经济发展与流量变送器的关系,流量变送器工作还存在思想认识不深入、政策措施不落实、监督检查不力、激励约束不强等问题。

6.4产业结构调整进展缓慢

近年来,尽管我国政府颁布了有利于流量变送器的资源环境税收政策和消费税的结构调整政策,但是由于这两种税收的作用对象狭窄,因而对流量变送器主要服务和产品的生产及推广使用收效不大。可喜的是,企业所得税的两税合一,内外资企业同等待遇解决了多年来我国内外资企业面临的两套税制问题。两套税制把大量的税收优惠给与了外资企业,而未能按国家的宏观政策导向建立税收优惠。这种税制安排不仅造成了内外资企业的税负不公,而且对国家鼓励的流量变送器行业发展,对行业的高效率利用都是极其不利的。此外,我国的进口税收政策也存在类似的问题,亟待解决。

6.5技术相对落后

因为国内流量变送器行业产业占比较大,单位GDP能耗较高,例如流量变送器设备占50%,

生产过程中精密技术、核心组件等与国际先进水平差距较大,行业生产耗能和技术投入高于国际水平,例如设备的核心组件的研发,国内生产设备的投入是国际水平的1.93倍。

6.6隐私安全问题

信息泄露的可能性必然存在。无论是线上数据库被破解或是生产运输物流等过程中,都可能导致信息泄露。不过业内人士表示,就目前而言,窃取他人特征信息,用来破解流量变送器系统,破解成本过大。就未来发展趋势而言,流量变送器行业技术将会不断成熟,攻击流量变送器系统越加困难。

技术本身的“双刃剑”属性不可避免地让流量变送器行业存在隐私泄漏风险。在即将进入的新产业年代,便利与风险总是并存的,用户要牢记”技术有风险,应用衙谨慎"'个人要采取有效措施有效保护自身信息才是王道。

对千用户而言,隐私是一大问题。用户的数据是统一存放在应用后台的,后台能够看到每个用户的信息,对于用户而言,如何保证这些数据不被别人恶意利用就成了一个非常大的问题,这需要技术部门的不断完善才行。

6.7与用户的互动需不断增强

随着用户侧、产业服务侧需求与服务的快速发展,尤其是随着流量变送器行业技术的大量投产使用,流量变送器数据流和信息流的双向互动不断加强,对行业运行和管理将产生重大影响。一是需要亚点研究由此带来的传统产品特性的改变,建立数学、物理模型,解决行业用户迫切衙要解决的相关问题;二是需要大力探索配套政策与商业运营模式,适应急速变幻的用户需求,丰富服务内涵,拓展流量变送器行业服务领域和内容,促进流量变送器行业服务效率的提升,实现可持续发展。

6.8管理效率低

首先缺乏管理工具,流程还靠线下。流量变送器行业相关企业的很多产业流程等都是线下通过表格来管理,各方衙求都是通过电话进行沟通,这种传统的管理方式不仅效率低下,而且容易出错,也会造成人工成本的浪费。缺乏

ERP、OA等最基本的管理工具,直接导致运营成本高,效率低下。

其次运营团队欠缺,管理经验不足。由于传统的流量变送器行业的运营方,仍然是靠行业增量红利去盈利,比如一味的开拓增量市场等。对运营的重视程度不够,以至千运营团队欠缺。另外也不像大部分互联网公司那样能吸引到优秀的运营人员,本身重资产轻运营的模式也决定了流量变送器行业在互联网+时代走的很慢。

最后资产认识不清,变动无迹可循。流量变送器行业除了硬件设备、各种资产设备以外,企业、用户以及由此产生的各种数据,都是行业资产,这些资产的原始情况,变动情况,生命周期如果无记录的话,就会导致管理无迹可循。

6.9盈利点单一

现有的流量变送器行业盈利场景无外乎产品,服务增值费用,盈利点还是停留在行业本身层面,要想拓展新的盈利点,必须转变思路,打造更多新的场景。

流量变送器运营方需要突破“信息展示“思维,认识到流量变送器本质上是行业数据宏观服务汇聚,围绕流量变送器行业不同的人群进行打造,全面感知用户的衙求,并通过PC,APP,微信等不同的终端给用户提供全方位的服务。

6.10过千依赖政府,缺乏主观能动性

很多地方的流量变送器行业的基础设施建设往往依赖于政府投资,使得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难以发挥,无法激发社会力量参与流量变送器行业的建设,很多企业还依靠长期的政府补贴来维持生计,难以从自身的产品和服务创新中找到自力更生的源动力,这种现状将导致流量变送器行业的建设难以持续推进。

6.11法律风险

流量变送器行业的应用地域弱、信息流动性大,信息服务或用户数据可能分布在不同地区甚至是不同国家,在政府信息安全监管等方面存在法律差异与纠纷;同时由千行业制造和用户服务等技术引起的用户间物理界限模糊可能导致的司法取证问题也不容忽视。

6.12供给不足,产业化程度较低

由千基础设施匮乏、技术缺陷且积累不足、产业制度不规范等历史原因,导致流量变送器行业起步较晚。产品质量和服务不到位,行业供给不足,产业化程度较低等。这导致了用户需求难以得到及时的满足。行业亟衙提高产品及服务质量,优化基础资源配置,穷实产品技术更新迭代能力,解决用户迫切的衙要和痛点。

6.13人才问题

随着信息化建设的深入发展,现有的专业技术人才无论在数量还是质量上,都不能满足需要。目前,我国流量变送器信息化过程中,既懂IT、又懂流量变送器以及管理的复合型人才十分缺乏。

而受限于体制的原因,即便流量变送器有了这样的复合型人才,他们也无法再职称评定及职位升迁方面享受优厚甚至只是正常的待遇,以至千人才的流失也较为严重。

6.14产品质量问题

产品问题是流量变送器行业本身的主观因素。受到经验、数据处理等问题的影响,流量

变送器软件、系统等产品及服务的客户满意度都有待提高,系统性能、可靠性、功能和信息共享和交换上存在明显弱点和问题现有产品及服务在性能和功能上要想满足各类用户的需求,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

差压变送器工作原理及常见故障分析

差压变送器工作原理及常见故障分析 差压变送器工作原理及常见故障分析 差压变送器在工业自动化生产中对压力、压差流量的测最应用愈见广泛,生产中遇到的问题也越来越多,故障的及时判定分析和处理,对正在进行的生产来说是至关重要的。本文介绍日常维护中的经验和故障判定分析方法,供参考。 一、差压变送器工作原理 来自双侧导压管的差压直接作用于变送器传感器双侧隔离膜片上,通过膜片内的密封液传导至洲量元件上,测最元件将测得的差压信号转换为与之对应的电信号传递给转换器,经过放大等处理变为标准电信号输出。差压变送器的几种应用测最方式: 1 .与节流元件相结合,利用节流元件的前后产生的差压值测量液体流量. 2 .利用液体自身重力产生的压力差,测是液体的高度。 3 .直接测量不同管道、魄休液体的压力差值。 二、差压变送器故障诊断方法 除了回顾故障发生前的打火、冒烟、异味、供电变化、雷击、潮湿、误操作、误维修等情况;以及观察回路的外部损伤、导压管的泄漏,回路的过热,供电开关状态等现象外,还应通过检测来诊断故障。 1 .断路检侧:将怀疑有故障的部分与其他部分分割开来,查看故障是否消失,如果消失,则可确定故障在此处。否则可进行下一步查找,如:智能差压变送器不能正常Ha 性远程通讯,可将电源从仪表本体中断开 用现场另加电源的方法为变送器通电进行通讯,以查看是否叠加有约Zk - HZ 的电磁信号而干扰通讯。 2 .短接检测:在保证安全的情况下,将相关部分回路直接短接,如:差压变送器输出值偏小,可将导压管断开,从一次取压阀外将差压信号直接引到差压变送器双侧,观察变送器输出,以判断导压管路有无堵、漏及连通性。 3 .替换检测:更换怀疑有故障的部分,判断故障部位。如:怀疑变送器电路板发生故障,可临时更换一块,以确定原因。 4 .分部检侧:将测皿回路分割成几个部分(如:供电电源、信号输出、信号变送、信号检测),按各部分分别检查,由简至繁,由表及里,缩小范围,找出故障位置。 三、常见故障检修 1 .输出过大的可能原因和解决方法: ( l )导压管。检查导压管是否泄漏或堵塞;检查截止阀是否全开;检查气体导压管内是否有液体,液体导压管内是否有气休;检查变送器压力容室内有无沉积物. ( 2 )变送器的电气连接。检查变送器的传感器组件连接情况.保证接插件接触处清洁;检查8 号插针是否可靠接表壳地. . ( 3 )变送器电路故障。用备用电路板代换检查、判断有故障的电路板及更换有故障的电路板. ( 4 )检查电源的输出是否符合所需的电压值. 2 .输出过小或无输出的可能原因和解决方法: ( 1 )导压管。检查导压管是否泄漏或堵塞;检查液体导压管内是否有气体;检查变送器压力容室内有无沉积物;检查截止阀是否开全,平衡阀是否关严。 ( 2 )变送器的电气连接。检查变送器传感器组件的引出线是否短接;保证接插件接触处清洁;检查各调节螺钉是否在控制范围内。

差压式变送器调试方法

差压变送器在工厂有广泛的应用,为保证其正常运行及准确性,定期检查、校准是很有必要的。 现介绍一种不用拆除导压管就进行现场校准的方法。 一.准备工作: 我们知道差压变送器在应用中是与导压管相连接的,通常的做法,需要把导压管和差压变送器的接头拆开,再接入压力源进行校准。这样是很麻烦的,并且工作和劳动强度大,最担心的是拆装接头时把导压管扳断或出现泄漏问题。我们知道不管什么型号的差压变送器,其正、负压室都有排气、排液阀或旋塞;这就为我们现场校准差压变送器提供了方便,也就是说不用拆除导压管就可校准差压变送器。对差压变送器进行校准时,先把三阀组的正、负阀门关闭,打开平衡阀门,然后旋松排气、排液阀或旋塞放空,然后用自制的接头来代替接正压室的排气、排液阀或旋塞;而负压室则保持旋松状态,使其通大气。压力源通过胶皮管与自制接头相连接,关闭平衡阀门,并检查气路密封情况,然后把电流表(电压表)、手操器接入变送器输出电路中,通电预热后开始校准。 二.常规差压变送器的校准: 先将阻尼调至零状态,先调零点,然后加满度压力调满量程,使输出为 20mA,在现场调校讲的是快,在此介绍零点、量程的快速调校法。调零点时对满度几乎没有影响,但调满度时对零点有影响,在不带迁移时其影响约为量程调整量的1/5,即量程向上调整1mA,零点将向上移动约0.2mA,反之亦然。例如: 输入满量程压力为100Kpa,该读数为19.900mA,调量程电位器使输出为19.900+(20.000-19.900)*1.25=20.025mA.量程增加0.125mA,则零点增加1/5* 0.125=0.025.调零点电位器使输出为20.000mA.零点和满量程调校正常后,再检查中间各刻度,看其是否超差?必要时进行微调。然后进行迁移、线性、阻尼的调整工作。 三.智能差压变送器的校准

压力变送器的工作原理

压力变送器的工作原理 压力变送器的工作原理 压力变送器主要由测压元件传感器(也称作压力传感器)、放大电路和支持结构件三类组成。它能将测压元件传感器测量到的气体、液体等物理压力参数变化转换成电信号(如4~20mA等),以提供指示报警仪、记载仪、调理器等二次仪表进行显示、指示和调整。 压力变送器用于测量液体、气体或蒸汽的液位、密度和压力,然后转换为成4~20mA 信号输出。 压差变送器也称差压变送器,主要由测压元件传感器、模块电路、显示表头、表壳和过程连接件等组成。它能将接收的气体、液体等压力差信号转变成标准的电流电压信号,以供给指示报警仪、记录仪、调节器等二次仪表进行测量、指示和过程调节。 差压变送器根据测压范围可分成一般压力变送器(0.001MPa~20MPA)和微差压变送器(0~30kPa)两种。 差压变送器的测量原理是:流程压力和参考压力分别作用于集成硅压力敏感元件的两端,其差压使硅片变形(位移很小,仅μm级),以使硅片上用半导体技术制成的全动态惠斯登电桥在外部电流源驱动下输出正比于压力的mV级电压信号。由于硅材料的强性极佳,所以输出信号的线性度及变差指标均很高。工作时,压力变送器将被测物理量转换成mV级的 电压信号,并送往放大倍数很高而又可以互相抵消温度漂移的差动式放大器。放大后的信号经电压电流转换变换成相应的电流信号,再经过非线性校正,最后产生与输入压力成线性对应关系的标准电流电压信号。 压力传感器工作原理 压力传感器是工业实践中最为常用的一种传感器,其广泛应用于各种工业自控环境,涉及水利水电、铁路交通、智能建筑、生产自控、航空航天、军工、石化、油井、电力、船舶、机床、管道等众多行业,下面就简单介绍一些常用传感器原理及其应用 1 、应变片压力传感器原理与应用 力学传感器的种类繁多,如电阻应变片压力传感器、半导体应变片压力传感器、压阻式

压力和差压变送器详细使用说明

压力和差压变送器详细使用说明 (一)差压变送器原理与使用 本节根据实际使用中的差压变送器主要介绍电容式差压变送器。 1. 差压变送器原理 压力和差压变送器作为过程控制系统的检测变换部分,将液体、气体或蒸汽的差压(压力)、流量、液位等工艺参数转换成统一的标准信号(如DC4mA~20mA 电流),作为显示仪表、运算器和调节器的输入信号,以实现生产过程的连续检测和自动控制。 差动电容式压力变送器由测量部分和转换放大电路组成,如图1.1所示。 图1.1 测量转换电路 图1.2 差动电容结构 差动电容式压力变送器的测量部分常采用差动电容结构,如图1.2所示。中心可动极板与两侧固定极板构成两个平面型电容H C和L C。可动极板与两侧固定极板形成两个感压腔室,介质压力是通过两个腔室中的填充液作用到中心可动极板。一般采用硅油等理想液体作为填充液,被测介质大多为气体或液体。隔离膜片的作用既传递压力,又避免电容极板受损。

当正负压力(差压)由正负压导压口加到膜盒两边的隔离膜片上时,通过腔室内硅油液体传递到中心测量膜片上,中心感压膜片产生位移,使可动极板和左右两个极板之间的间距不相对,形成差动电容,若不考虑边缘电场影响,该差动电容可看作平板电容。差动电容的相对变化值与被测压力成正比,与填充液的介电常数无关,从原理上消除了介电常数的变化给测量带来的误差。 2. 变送器的使用 (1)表压压力变送器的方向 低压侧压力口(大气压参考端)位于表压压力变送器的脖颈处,在电子外壳的后面。此压力口的通道位于外壳和压力传感器之间,在变送器上360°环绕。保持通道的畅通,包括但不限于由于安装变送器时产生的喷漆,灰尘和润滑脂,以至于保证过程通畅。图1.3为低压侧压力口。 图1.3 低压侧压力口 (2)电气接线 ①拆下标记“FIELD TERMINALS”电子外壳。 ②将正极导线接到“PWR/COMN”接线端子上,负极导线接到“-”接线端子上。注意不得将带电信号线与测试端子(test)相连,因通电将损坏测试线路中的测试二极管。应使用屏蔽的双绞线以获得最佳的测量效果,为了保证正确通讯,应使用24AWG或更高的电缆线。 ③用导管塞将变送器壳体上未使用的导管接口密封。 ④重新拧上表盖。 (3)电子室旋转 电子室可以旋转以便数字显示位于最好的观察位置。旋转时,先松开壳体旋转固定螺钉。 3. 投运和零点校验

变送器的工作原理

常见变送器的工作原理 常见变送器的工作原理 作者:未知 文章来源:网络 点击数: 463 更新时间:2009-5-7 传感器和变送器在仪器、仪表和工业自动化领域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与传感器不同,变送器除了能将非电量转换成可测量的电量外,一般还具有一定的放大作用。本文简单地介绍了各类变送器的特点,以供使用者选用。 一、一体化温度变送器 一体化温度变送器一般由测温探头(热电偶或热电阻传感器)和两线制固体电子单元组成。采用固体模块形式将测温探头直接安装在接线盒内,从而形成一体化的变送器。一体化温度变送器一般分为热电阻和热电偶型两种类型。 热电阻温度变送器是由基准单元、R/V 转换单元、线性电路、反接保护、限流保护、V/I 转换单元等组成。测温热电阻信号转换放大后,再由线性电路对温度与电阻的非线性关系进行补偿,经V/I 转换电路后输出一个与被测温度成线性关系的4~20mA 的恒流信号。 热电偶温度变送器一般由基准源、冷端补偿、放大单元、线性化处理、V/I 转换、断偶处理、反接保护、限流保护等电路单元组成。它是将热电偶产生的热电势经冷端补偿放大后,再帽由线性电路消除热电势与温度的非线性误差,最后放大转换为4~20mA 电流输出信号。为防止热电偶测量中由于电偶断丝而使控温失效造成事故,变送器中还设有断电保护电路。当热电偶断丝或接解不良时,变送器会输出最大值(28mA )以使仪表切断电源。 一体化温度变送器具有结构简单、节省引线、输出信号大、抗干扰能力强、线性好、显示仪表简单、固体模块抗震防潮、有反接保护和限流保护、工作可靠等优点。 一体化温度变送器的输出为统一的4~20mA 信号;可与微机系统或其它常规仪表匹配使用。也可用户要求做成防爆型或防火型测量仪表。 二、压力变送器 压力变送器也称差变送器,主要由测压元件传感器、模块电路、显示表头、表壳和过程连接件等组成。它能将接收的气体、液体等压力信号转变成标准的电流电压信号,以供给指示报警仪、记录仪、调节器等二次仪表进行测量、指示和过程调节。 压力变送器的测量原理图如图3所示。其测量原理是:流程压力和参考压力分别作用于集成硅压力敏感元件的两端,其差压使硅片变形(位移很小,仅μm 级),以使硅片上用半导体技术制成的全动态惠斯登电桥在外部电流源驱动下输出正比于压力的mV 级电压信号。由于硅材料的强性极佳,所以输出信号的线性度及变差指标均很高。工作时,压力变送器将被测物理量转换成mV 级的电压信号,并送往放大倍数很高而又可以互相抵消温度漂移的差动式放大器。放大后的信号经电压电流转换变换成相应的电流信号,再经过非线性校正,最后产生与输入压力成线性对应关系的标准电流电压信号。 压力变送器根据测压范围可分成一般压力变送器(0.001MPa ~20MP3)和微差压变送器(0~30kPa )两种。 三、液位变送器 1、浮球式液位变送器 浮球式液位变送器由磁性浮球、测量导管、信号单元、电子单元、接线盒及安装件组成。

压力变送器的原理安装和使用

压力变送器的原理安装和 使用 This model paper was revised by the Standardization Office on December 10, 2020

压力变送器的安装及使用 压力是重要的工业参数之一, 正确测量和控制压力对保证生产工艺过程的安全性和经济性有重要意义。压力及差压的测量还广泛地应用在流量和液位的测量中。压力变送器的任务是将检测出来的非电量(物理量)大小转换为相应的电信号,传输到显示仪表中进行监视和控制,将非电量转换为电量的方法有: 1电容式压力变送器 2扩散硅压阻变送器 3电感式变送器 4振弦式变送器 20世纪80年代中末期,国内开始引进国外生产的压力变送器,主要是非智能的,在选购变送器时,要根据生产工艺过程的不同压力检测点的压力,来选择不同压力变送器的量程,由于被测压力点数量多,订货时,所定压力变送器的规格多,同时,在备件上造成很大的资金积压。由于早期的压力变送器没有微处理器进行各种性能的补偿,容易受到环境的影响,造成仪表的漂移和测量不准确。 美国霍尼韦尔(HONEYWELL)公司于1983年独家率先向全世界推出智能化现场仪表ST3000 100系列全智能压力变送器,这是对传统现场仪表的一次深刻变革!它为工业自动化仪表及其系统应用,向更高层次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全智能变送器的问世,开创了现场仪表的新纪元。 美国霍尼韦尔公司在92年4月向中国推出了ST3000/900系列全智能变送器,它具有数字式全智能变送器的全部优越性能,而价格接近传统模拟式常规变送器。97年底,霍尼韦尔公司又推出可测高温的压力变送器,现场环境温度最高可达150℃。通过使用专用的手操器,可以对运行中的变送器进行零点、量程、变送器的工作温度、使用单位等很多参

差压流量的计算方法

流量计算的一些认识 先说一下Nm3/h和m3/h的区别? Nm3/h是一个标准的立方米每小时,它是0度或20度,一个标准大气压下的标准流量。 m3/h工作状态下的立方米每小时,它是工作温度及工作压力下的流量。 国际上的标准温度用开尔文温度而且把冰水混合物的温度(0℃)定义为273.15K。 国际上的标准压力为1个标准大气压把它定义为101.325 kPa或0.101325Mpa。 因工况的不同,这就需要用一个统一的标准来表示这些工况,我们把这种标准叫标况。用工况的数据计算出来结果误差会很大,尤其是在气体的流量上,所以我们在计算这些物质的流量和压力时要把它们转换为标况。 例如一台露天的压缩机在冬天使用和夏天使用它的流量用m3/h计算,那么误差就会很大,但转换为Nm3/h时就一样了。 转换Nm3/h和m3/h时主要用的公式就是理想气体状态方程P1V1/T1=P2V2/T2; 其中: P1V1/T1是在一个标准大气压下的气体的体积与标准温度(0℃或20℃)的函数关系。 P2V2/T2是在工作压力下(需转换为绝对压力)的气体体积与工作温度(需转换为绝对温度)的函数关系。 这两者是相等的,用这个就可以算出标况下的流量了。 例如: 有这样一个罗茨风机,他在温度30摄氏度时的流量为950m3/h,压力为50KPa,那么它的标况流量应该是多少? 根据公式P1V1/T1=P2V2/T2; V1=P2V2T1/P1T2=(101+50)*950*273/101*(273+30) =39161850/30603=1279.68Nm3/h 它的标况流量为1279.68Nm3/h 再说一下差压流量变送器的开方的计算方法 因一般液体对温度的影响不大,因此我们先说液体的差压流量变送器开方的计算方法。 我们知道一般的差压流量计都是根据伯努利的能量守恒定理p+ρgz+(1/2)*ρv^2=C(常量)得出。 其中 式中p、ρ、v分别为流体的压强、密度和速度;

压力变送器工作原理

罗斯蒙特3051 智能型压力变送器 工作原理 工作时,高、低压侧的隔离膜片和灌充液将过程压力传递给中心的灌充液,中心灌充液将压力传递到δ- 室传感器中心的传感膜片上。传感膜片是一个张紧的弹性元件,其位移随所受压差而变化(对于GP表压变送器,大气压力如同施加传感膜片的低压则一样,AP绝压变送器低压侧始终保持一个参考电压)。传感膜片的最大位移量为0.004英寸(0.10毫米)且位移量与压力成正比,两侧的电容极板检测传感膜片的位置。传感膜片和电容极板之间的电容的差值被转换成相应的电流,电压或数字HATR输出信号。 线路板模块 变送器线路板模块采用专用集成电路(ASICS)和表面封装技术。 线路块接收来自传感器膜头的数字信号和修正系数后,对信号进行修正和显性化。线路板模块的输出部分将数字信号转换成一个模拟信号输出,并可与HATR手操器通讯。可选的夜晶表头插入线路板上,可

显示以压力工程单位或百分比为单位的数字输出。夜晶表头适用于标准变送器和低功耗变送器。 数据组态 组态数据存贮在变送器线路板上的永久性EEPROM存贮器中。变送器断电数据仍能保存,因此变送器一通电力可以工作。 数/模转换和信号传送 过程变量以数字方式存贮,可进行精确的修正和工程单位转换,之后经修正的数据被转换成一个模拟输出信号。HATR手操器存取传感器的数字信号,而不需要数/模转换从而达到更高精度。 通讯模式 1151型智能变送器采用HATR协议通讯,该协议采用工业标准bell202频移键控(FSK)技术,将一个高频信号叠加在电流输出信号上实现远程通讯。而不影响回路的一致性。 软件功能 HATR协议使用户很容易对1151智能型压力变送器进行组态,测试和具体设置。 组态 1151智能型可以很容易地用HATR手操器进行组态。组态包括两个方面。第一,对变送器可操作参数的设置,包括设置:·零点和量程设置点 ·线性或平方根输出 ·阻尼

变送器压差与电流的计算

变送器(差压;压力)电流换算关系 (1) 知道电流求:差压 或压力值 例如:一台变送器输出信号为4-20mA 压力上限为4000Pa ,求:变送器输出8mA 时,对应的压力值是多少 根据公式计算:4204I px P -???=?? ?-?? 压力上限值 8444000...............40002041614000.. (10004) px pa px pa px pa px px -?????=??=? ? ?-?????=??= 通过计算得出8mA 时对应的压力值为1000pa 公式中各符号的含义:

px p Ix ??变送器被求电流点对应的压力值上限值为变送器的压力上限值 为已知被求压力对应的电流值 20为变送器压力上限时输出电流值4为变送器所受压力为零时输出电流值 (2) 知道(压力或差压值) 求输出电流值 例如:一台变送器压力上限值为4000pa,输出电流为4-20mA ,求:1000pa 时变送器输出的电流值是多少 根据公式计算:164p Ix p ?=?+?上 100011616 4......16 4......4400044448Ix Ix Ix Ix mA =?+=?+=+=+=通过计算得出1000pa 时变送器的电流值为8mA 。 公式中各符号的含义: Ix:变送器被求点输出电流值 :p ??已知变送器所受到的压力值 p 上:已知变送器压力上限值

16+4:为变送器输出电流值,因为变送器在零位时就有4mA 输出,实际变送器输出 应该是20-4=16,计算过程中应该加上4mA 。 4:为变送器零位时输出电流值 (3)知道流量求压力或差压制 例如:一台差压变送器,差压上限值为4000pa,对应孔板最大流量为40000立方每小时,求流量值在20000立方每小时的差压值是多少。 根据公式计算:2 Qx px PX Q ???=?? ???上限值上限值 22 2000014000........400040000214000.......................10004PX Pa px pa px pa px pa ?????=??=? ? ????? ?=??= 通过计算流量在20000立方每小时的差压值为1000pa 公式中各符号含义:

计算差压流量计计算公式汇总归纳

计算差压流量计计算公式汇总归纳 已知工艺管道的直径,管道内介质的密度,怎么算出差压变送器的压力.差压变送器是配合弯管流量计一起安装的.尽量说详细点,谢谢 差压式流量计的测量原理是基于流体的机械能相互转换的原理。在水平管道中流动的流体,具有动压能和静压能(位能相等),在一定条件下,这两种形式的能量可以相互转换,但能量总和不变。以体积流量公式为例: Q v = CεΑ/sqr(2ΔP/(1-β^4)/ρ1) 其中:C 流出系数; ε可膨胀系数 Α节流件开孔截面积,M^2 ΔP 节流装置输出的差压,Pa; β直径比 ρ1 被测流体在I-I处的密度,kg/m3; Qv 体积流量,m3/h 按照补偿要求,需要加入温度和压力的补偿,根据计算书,计算思路是以50度下的工艺参数为基准,计算出任意温度任意压力下的流量。其实重要是密度的转换。计算公式如下: Q = 0.004714187 *d^2*ε*@sqr(ΔP/ρ) Nm3/h 0C101.325kPa 也即是画面要求显示的0度标准大气压下的体积流量。 在根据密度公式: ρ= P*T50/(P50*T)* ρ50 其中:ρ、P、T表示任意温度、压力下的值 ρ50、P50、T50表示50度表压为0.04MPa下的工艺基准点 结合这两个公式即可在程序中完成编制。 二.煤气计算书(省略)

三.程序分析 1.瞬时量 温度量:必须转换成绝对摄氏温度;即+273.15 压力量:必须转换成绝对压力进行计算。即表压+大气压力 补偿计算根据计算公式,数据保存在PLC的寄存器内。同时在intouch画面上做监视。 2.累积量 采用2秒中一个扫描上升沿触发进行累积,即将补偿流量值(Nm3/h)比上1800单位转换成每2S的流量值,进行累积求和,画面带复位清零功能。 差压流量计的通用计算公式如下图所示,由式1推导可得到式2。式中Q代表流量,△P代表差压,ρ代表流体密度,K是仪表系数,由流量计出厂标定时得到。 流量与差压的平方根成正比。差压式流量计是根据安装于管道中流量检测件产生的差压,已知的流体条件和检测件与管道的几何尺寸来计算流量的仪表。差压式流量计由一次装置(检测件)和二次装置(差压转换和流量显示仪表)组成

水银差压流量计计算公式

差压流量计计算公式 已知工艺管道的直径,管道内介质的密度,怎么算出差压变送器的压力.差压变送器是配合弯管流量计一起安装的.尽量说详细点,谢谢 差压式流量计的测量原理是基于流体的机械能相互转换的原理。在水平管道中流动的流体, 具有动压能和静压能(位能相等),在一定条件下,这两种形式的能量可以相互转换,但能 量总和不变。以体积流量公式为例: Q v = CεΑ/sqr(2ΔP/(1-β^4)/ρ1) 其中:C 流出系数;ε可膨胀系数 Α节流件开孔截面积,M^2 ΔP 节流装置输出的差压,Pa; β直径比ρ1 被测流体在I-I处的密度,kg/m3; Qv 体积流量,m3/h 按照补偿要求,需要加入温度和压力的补偿,根据计算书,计算思路 是以50度下的工艺参数为基准,计算出任意温度任意压力下的流量。其实重要是密度的转 换。计算公式如下: Q = 0.004714187 *d^2*ε*@sqr(ΔP/ρ) Nm3/h 0C101.325kPa 也即是画面要求显示的0度标准大气压下的体积流量。 在根据密度公式:ρ= P*T50/(P50*T)* ρ50 其中:ρ、P、T表示任意温度、压力下的值 ρ50、P50、T50表示50度表压为0.04MPa下的工艺基准点 结合这两个公式即可在程序中完成编制。 二.煤气计算书(省略)三.程序分析1.瞬时量 温度量:必须转换成绝对摄氏温度;即+273.15 压力量:必须转换成绝对压力进行计算。即表压+大气压力 补偿计算根据计算公式,数据保存在PLC的寄存器内。同时在intouch画面上做监视。 2.累积量:采用2秒中一个扫描上升沿触发进行累积,即将补偿流量值(Nm3/h)比上1800 单位转换成每2S的流量值,进行累积求和,画面带复位清零功能。 差压流量计的通用计算公式如下图所示,由式1推导可得到式2。式中Q代表流量,△P代 表差压,ρ代表流体密度,K是仪表系数,由流量计出厂标定时得到。 流量与差压的平方根成正比。差压式流量计是根据安装于管 道中流量检测件产生的差压,已知的流体条件和检测件与管道的几何尺寸来计算流量 的仪表。差压式流量计由一次装置(检测件)和二次装置(差压转换和流量显示仪表)组 成

差压流量变送器投运规程

差压流量变送器投运规程 目录 1.0目的 (1) 2.0范围 (1) 3.0参考 (1) 4.0HSE (1) 5.0定义 (1) 6.0职责 (1) 7.0规程步骤 (1) 7.1气体流量的测量 (1) 7.1.1投运前的准备工作 (1) 7.1.2变送器投入运行 (1) 7.1.3变送器停运 (1) 7.2液体差压流量变送器 (2) 7.2.1投运前的准备工作 (2) 7.2.2变送器投入运行 (2) 7.2.3变送器停运 (2) 7.3蒸汽流量的测量 (3) 7.3.1投运前的准备工作 (3) 7.3.2变送器投入运行 (3) 7.3.3变送器停运 (3) 8.0附录 (4)

1.0目的 拟定本规程的目的在于:通过定义赛科生产装置差压流量变送器的投运步骤,指导和约束仪表维护人员的行为方式;确保仪表的维护工作符合赛科标准、设计规范和工艺要求;同时为保证仪表投运安全,优化作业流程,编制检修计划提供参考和决策依据。 2.0范围 本规程适用于差压流量变送器。 3.0参考 本规程参考了以下文件: 1.3051S instruction manual. 3051S介绍手册。 4.0HSE 在执行规程时,你若确认出未知的HSE风险,向你的直接主管进行汇报。 为了确保检修人员以及仪表设备本体的安全,在执行相关操作之前必须了解和参考以下的安全提示: 1.无论是在安装、维护或者使用的时候都要考虑到环境状况对隔离膜的影响因素。 2.在有毒有害场所执行任务的人员,应事先了解相关的材料安全数据表。 3.此变送器在排放时必须注意操作规范,杜绝对操作者自身以及周围人员造成的任何 伤害。 5.0定义 6.0职责 1.本规程概述了赛科生产装置差压流量变送器投运的基本要求,适用于生产部工程服 务仪表维修车间、生产装置、第三方承包商仪表维护检修人员。 2.ES仪表工程师、主管和技术员应确保本规程在工作中得以贯彻和执行。 3.仪表维修人员应根据实际情况,就安全和技术上的任何疑问及时与其直接主管人进

变送器压差与电流的计算

变送器(差压;压力)电流换算关系 (1) 知道电流求:差压或压力值 例如:一台变送器输出信号为 4-20mA 压力上限为 4000Pa ,求:变送器输出 8mA 时,对应的压力值是多少? I - 4 根据公式计算:px =2I 0--44P 压力上限值 通过计算得出 8mA 时对应的压力值为 1000pa 公式中各符号的含义: px 变送器被求电流点对应的压力值 p 上限值为变送器的压力上限值 Ix 为已知被求压力对应的电流值 20为变送器压力上限时输出电流值 4为变送器所受压力为零时输出电流值 px = 8- 4 20- 4000 pa 4 px = 4000 pa 16 px = 4000 pa px =1000 px

(2) 知道(压力或差压值)求输出电流值 例如:一台变送器压力上限值为 4000pa,输 出电流为 4-20mA ,求:1000pa 时变送器输 出的电流值是多少 Ix = 1000 16 + 4 ........ Ix = 1 16 + 4 .... Ix = 16 4000 4 4 Ix = 4 + 4 = 8mA 通过计算得出 1000pa 时变送器的电流 值为 8mA 。 公式中各符号的含义: Ix:变送器被求点输出电流值 p :已知变送器所受到的压力值 p 上:已知变送器压力上限值 16+4:为变送器输出电流值,因为变送 器在零位时就有 4mA 输出,实际变送器 输出 应该是 20-4=16,计算过程中应该 加上 4mA 。 4:为变送器零位时输出电流值 根据公式计算: Ix =p p 上16+4 +4

(3)知道流量求压力或差压制 例如:一台差压变送器,差压上限值为 4000pa,对应孔板最大流量为 40000 立方 每小时,求流量值在 20000 立方每小时 的差压值是多少。 px = 4000 pa ................. px = 1000 pa 通过计算流量在 20000 立方每小时的差 压值为 1000pa 公式中各符号含义: px :被求变送器要求的差压值 p 上限值:为变送器的差压上限值 Qx:为已经知道的流量值 Q 上限值:已知最大流量值(孔板的最大流量值) 注意:流量与差压是平方关系 根据公式计算: px = Qx Q 上限值 PX 上限值 PX = 20000 2 4000 Pa px = 1 2 2 4000 pa

压力和差压变送器详细详解使用说明书样本

压力和差压变送器详细使用说明 ( 一) 差压变送器原理与使用 本节根据实际使用中的差压变送器主要介绍电容式差压变送器。 1. 差压变送器原理 压力和差压变送器作为过程控制系统的检测变换部分, 将液体、气体或蒸汽的差压(压力)、流量、液位等工艺参数转换成统一的标准信号(如DC4mA~20mA 电流), 作为显示仪表、运算器和调节器的输入信号, 以实现生产过程的连续检测和自动控制。 差动电容式压力变送器由测量部分和转换放大电路组成, 如图1.1所示。 图1.1 测量转换电路

图1.2 差动电容结构差动电容式压力变送器的测量部分常采用差动电容结构, 如图 1.2所示。中心可动极板与两侧固定极板构成两个平面型电容 H C和L C。可动极板与两侧固定极板形成两个感压腔室, 介质压力是经过两个腔室中的填充液作用到中心可动极板。一般采用硅油等理想液体作为填充液, 被测介质大多为气体或液体。隔离膜片的作用既传递压力, 又避免电容极板受损。 当正负压力(差压)由正负压导压口加到膜盒两边的隔离膜片上时, 经过腔室内硅油液体传递到中心测量膜片上, 中心感压膜片产生位移, 使可动极板和左右两个极板之间的间距不相对, 形成差动电容, 若不考虑边缘电场影响, 该差动电容可看作平板电容。差动电容的相对变化值与被测压力成正比, 与填充液的介电常数无关, 从原理上消除了介电常数的变化给测量带来的误差。 2. 变送器的使用 ( 1) 表压压力变送器的方向 低压侧压力口( 大气压参考端) 位于表压压力变送器的脖颈处,

在电子外壳的后面。此压力口的通道位于外壳和压力传感器之间, 在变送器上360°环绕。保持通道的畅通, 包括但不限于由于安装变送器时产生的喷漆, 灰尘和润滑脂, 以至于保证过程通畅。图1.3为低压侧压力口。 图1.3 低压侧压力口 ( 2) 电气接线 ①拆下标记”FIELD TERMINALS”电子外壳。 ②将正极导线接到”PWR/COMN”接线端子上, 负极导线接 到”-”接线端子 上。注意不得将带电信号线与测试端子( test) 相连, 因通电将损坏测试线路中的测试二极管。应使用屏蔽的双绞线以获得最佳的测量效果, 为了保证正确通讯, 应使用24AWG或更高的电缆线。 ③用导管塞将变送器壳体上未使用的导管接口密封。 ④重新拧上表盖。 ( 3) 电子室旋转 电子室能够旋转以便数字显示位于最好的观察位置。旋转时, 先松开壳体旋转固定螺钉。

差压式压力变送器

液位计技术报告 技术报告名称:差压变送器技术报告 学院名称:电气信息学院 专业班级:测控02 学生学号:1504200327 学生姓名:余文广 学生成绩: 指导教师: 课程设计时间:至

格式说明(打印版格式,手写版不做要求) (1)任务书三项的内容用小四号宋体,1.5倍行距。 (2)目录(黑体,四号,居中,中间空四格),内容自动生成,宋体小四号。 (3)章的标题用四号黑体加粗(居中排)。 (4)章以下的标题用小四号宋体加粗(顶格排)。 (5)正文用小四号宋体,1.5倍行距;段落两端对齐,每个段落首行缩进两个字。 (6)图和表中文字用五号宋体,图名和表名分别置于图的下方和表的上方,用五号宋体(居中排)。 (7)页眉中的文字采用五号宋体,居中排。页眉统一为:武汉工程大学本科课程设计。(8)页码:封面、扉页不占页码;目录采用希腊字母Ⅰ、Ⅱ、Ⅲ…排列,正文采用阿拉伯数字1、2、3…排列;页码位于页脚,居中位置。 (9)标题编号应统一,如:第一章,1,1.1,……;论文中的表、图和公式按章编号,如:表1.1、表1.2……;图1.2、图1.2……;公式(1.1)、公式(1.2)。

差压变送器技术报告 引言:本差压式压力变送器技术报共分为五部分:第一部分介绍压力变送器的类型;第二部分介绍差压式压力变送器的测量原理;第三部分介绍差压式压力变送器的优点缺点适用范围;第四部分介绍一般差压变压器的结构以及设计方案;第五部分总结。 第一部分压力变送器分类 压力变送器分类。在测量仪器中,变送器的应用最广泛、最普遍,变送器大体分为压 力变送器和差压变送器。压力变送器有电动式和气动式两大类。电动式的统一输出信号为0~10mA、4~20mA或1~5V等直流电信号。气动式的统一输出信号为20~100Pa的气体压力。压力变送器按不同的转换原理可分为力(力矩)平衡式、电容式、电感式、应变式和频率式等,。 压力变送器和差压变送器的区别。单从名词上讲测量的是压力和两个压力的差,但它们间接测量的参数是有很多的。如压力变送器,除测量压力外,它还可以测量设备内的液位。在常压容器测量液位时,需用一台压变即可。当测量受压容器液位时,可用两台压变,即测量下限一台,测量上限一台,它们的输出信号可进行减法运算,即可测出液位,一般选用差压变送器。在容器内液位与压力值不变的情况下它还可以用来测量介质的密度。压力变送器的测量范围可以做的很宽,从绝压0开始可以到100MPa(一般情况) 传感器和变送器之间的区别。传感器是将一个要测量的物理量转换成另一个可以读取处理的物理量,现代控制中,这种物理量就是电信号;变送器就是将传感器初级的电信号转换成标准的电信号,例如电流信号4--20mA,0--20mA,电压信号0--10V,1--5V。初级的压力传感器是压力引起应变产生毫伏信号变化,如果传感器内已经带有放大整形电路,输出标准电流或电压信号,这样的传感器也可以称为压力变送器;压力变送器的叫法,是相对于早期的压力传感器都是输出毫伏信号的,现代的压力传感器大部分已经直接输出标准信号了,所以现在的压力传感器与压力变送器就有可能合而为一了。 第二部分.液位计工作原理 差压变送器,顾名思义就是测量被测介质的压强差,即△P=ρg△h。由于油罐往往是圆柱形,其截面圆的面积S是不变的,那么,重力G=△P·S=ρg△h·S,S不变,G与△P成正比关系。即只要准确地检测出△P值,与高度△h成反比,在温度变化时,虽然油品体积膨胀或缩小,实际液位升高或降低,所检测到的压力始终是保持不变的。如果用户需要显示实际液位,也可以引入介质温度补偿予以解决。 压力变送器感受压力的电器元件一般为电阻应变片,电阻应变片是一种将被测件上的压

压力变送器的精度标定

3051压力变送器的精度标定 精度、计算值或估计值与真值(或被认为是真值)之间的接近程度。准确性,不确定性和错误,是指过程中的实际价值和由传感器示值之间的差额。精度的下降,被称为校准漂移或校准的转变。压力变送器的精度取决于如何对罗斯蒙特变送器校准和多久才可以保持其校准准确度。 压力变送器的设计通常使输入和输出之间的关系主要是呈线性的。因此,为直角坐标系上的压力变送器的校准曲线(XY轴)是一条直线,由下列公式表示: Y = MX + B(1)

其中m是直线的斜率,b是其拦截。斜率也被称为增益,拦截也被称为零偏移或偏离。变送器的测量范围是最小到最大的压力(例如,0到2500磅)。表示输入范围(例如,0至2500 psi)的压力,电信号输出范围(例如,4至20 mA或1至5 V)表示。罗斯蒙特变送器校准的最低压力被称为零和偏移和偏离的代名词。变送器通常标定了理想的压力测量范围(例如,范围0到2500 psi的压力变送器具有500至1500 psi)。这被称为变送器的校准范围或跨度。 校准后的压力变送器的初始精度确定了精度的校准标准,它是基于校准过程中的准确性。精度通常用量程的百分比表示。工业压力变送器(包括绝对和差压变送器)的初始校准通常被称为作为替补出厂的校准。 变送器的精度校准

最有效的减轻压力变送器漂移的办法是通过及时检测和校准。定期校准压力变送器通常包括两个步骤:(1)确定是否需要校准;(2)校准罗斯蒙特变送器。通过应用系统输入的一系列信号如:(0,25,50,75,100,75,50,25,跨度0%),然后调整必要的零跨度,使传感器达到罗斯蒙特变送器校准验收标准。 通常情况下,校准后,仪器将返回到现场,直到它再次出现漂移。一般情况一直校准可以用一到三年的时间。当压力变送器在现场进行校准,校准信号输入往往会产生通过使用一个稳定的压力源(例如,压力瓶和压力调节器)和精密压力表。也可以使用自动压力传感器校准设备,采用数字技术改进校准精度更加方便。这种系统使用一个可编程的压力源产生已知的压力信号便可以了。 随着压力变送器技术的发展,目前市场上出现了包括智能变送器,结合光纤传输能力的光纤传感器,无线传感器等罗斯蒙特变送器。然而减小降低变送器精度的一系列因素如:温度,

EJA变送器工作原理及维护

EJA 差压变送器工作原理及产品维护: EJA变送器是日本横河电机株式会社九十年代中期最新推出的产品,率先采用真正的数字化 传感器—单晶硅谐振式传感器,开创了变送器的新时代,产品具有更高的精度、稳定性、可靠性,自推向市场,深受各界好评。 EJA差压变送器采用日本横河电机开发的单晶硅谐振式传感器技术,是目前世界上最先进的 变送器,进入中国市场后,深受广大用户的青睐,是变送器领域最具活力的名牌产品。CYS 作为日本横河电机EJA智能变送器全球三大生产基地之一,以IS09000质量保证体系与日本 横河电机5M质量管理方式相结合,采用其先进的制造工艺和高新设备,确保CYS制品与日本制品同一品质。为了满足市场的更高需求,公司推出了精度更高、安全性更强、重量更轻、功能更全的EJX 系列智能变送器。 主要特点: 除保证高精度外,还实现了静压、温度等环境影响极小的高性能。可长期连续使用的高可靠性。 小型、轻量,使其不受安装场所的限制,可自由安装。采用微型计算机技术,具有完整的自诊断功能和通讯功能。开发时重视零点的稳定性,提高了维护效率。连续五年不需调校零点。 EJA差压变送器工作原理: 采用微电子加工技术 (MEMS在一个单晶硅芯片表面的中心和边缘制作两个形状、尺寸、材质完全一致的H形状的谐振梁,谐振梁在自激振荡回路中作高频振荡。单晶硅片的上下表面 受到的压力不等时,将产生形变,导致中心谐振梁因压缩力而频率减小,边缘谐振因受拉伸力而频率增加。两频率之差信号直接送到CPU进行数据处理,然后 (1) 经D/A转换成4-20mA输出信号,通讯时叠加Brain或Hart数字信号; (2) 直接输出符合现场总线( Fieldbus Foun dation TM )标准的数字信号。 优越性能:压影响忽略不计,当加有静压(工作压力)时,两形状、尺寸、材质完全一致的谐振梁形变相同,故频率变化也一致,故偏差自动清除(公式和图类似温度影响) 。 单向过压特性优异,接液膜片与膜盒本体采用独创的波纹加工技术,使外部压力增大到某一数值时,接液膜片能与本体完全接触,硅油传递给传感器的压力不再随外力的增加而增加,从而达到对传感器的保护作用。 (安装灵活,可无需支架,直接安装,常规使用,无需三阀组,组态灵活简便,可通过计算机或手操器对变送器组态,也可通过变送器上的量程设置按钮和调零按钮,进行现场调整。 差压变送器常出现的问题及简单维护:一、差压变送器输出不稳定是差压变送器应用过程中经常出现的问题,差压式流量计( V 锥流量计或者孔板流量计) 现场应用的时候,经常会遇到这样那样的问题,但是追究其原因,只要是在安装正确的情况下,主要问题都是出现在二次仪表和差压变送器上,下面主要给大家介绍下出现这些问题的时候主要检查的地方: 1 、差压变送器输出过低 主要原因在于:正压管发生泄露或者堵塞,差压变送器量程过大,管道内流量过小。对于一般测量流体,导压管发生泄露或者堵塞正是不可能的,发生这个现象的正常是现场测量煤气或者含杂质的介质,只要我们即使检查导压管,排除堵塞,调整差压变送器量程和调节 工艺流量。

差压流量计常见故障及处理[1]

差压流量计常见故障及处理试卷 姓名分数 一、判断题(15×2′=30′) 1、用节流式流量计测量流量时,流量越小,测量误差越小。() 2、若流量孔板接反,将导致流量的测量值增加。() 3、差压流量计导压管路阀门组成系统中,当平衡阀门泄漏时,仪表指示值将偏低。() 4、使用差压变送器反吹风方式测量流量,当负压管泄漏时,流量示值减小。() 5、智能变送器的零点和量程都可以在手持通信器上进行设定和修改,所以智能变送器不需 要压力信号进行校验。() 6、德尔塔巴流量计测量流量时,对直管段没有要求。() 7、超声波液位计不适合测量带有较高压力罐体设备的液位。() 8、流量是一个动态量,其测量过程应与流体的物理性质无关。() 9、靶式流量计适用于测量粘性介质和悬浮颗粒的介质。() 10、电磁流量计的感应信号电压方向与所加的磁场方向垂直,并且与被测流体的运动方向垂 直。() 11、电磁流量计适用测管内具有一定导电性液体的瞬时体积流量。() 12、用差压法测液位,启动变送器时应先打开平衡阀和正负压阀中的一个阀,然后关闭平衡 阀,开启另一个阀。() 13、罗斯蒙特3051C智能变送器的传感器是硅电容式,它将被测参数转换成电容的变化然 后通过测电容来得到被测差压式压力值。() 14、超声波流量计的输出信号与被测流体的流量成线性关系。() 15、电磁流量计电源的相线和中线,激励绕组的相线和中线以及变送器输出信号的1、2端 子线是不能随意对换。() 二、选择题(13×2′=26′) 1、用差压法测量容器液位时,液位的高低取决于() A、容器上下两点的压力差 B、压力差、容器截面积和介质密度 C、压力差、介质密度和取压点位置 D、容器截面积和介质密度 2、用双法兰变送器测量容器内的液位,变送器的零点和量程均已校正号,后因维护需要,仪表的安装位置上移了一段距离,则变送器() A、零点上升,量程不变 B、零点下降,量程不变 C、零点不变,量程增大 D、零点和量程都不变 3、用节流装置测量气体流量,如果实际工作温度高于设计工作温度,这时仪表的指示值将() A、大于真实值 B、小于真实值 C、没有影响 4、1151压力变送器的测量原0~100kPa,现零点迁移100%,则仪表的测量范围() A、0~100kPa B、50~100kPa C、-50~+50kPa D、100~200kPa 5、管道上安装孔板时如果将方向装反了会造成() A、差压计倒指示 B、差压计指示变小 C、差压计指示变大 D、对差压指示无影响 6、设计节流装置时为了使流量系数稳定不变,应设定()雷诺数 A、最大流量 B、最小流量 C、常用流量D中间流量 7、标准孔板的安装要求管道的内表面应清洁的直管段要求是() A、上游5D,下游10D B、上游10D,下游5D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