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中学生发展与学习心理复习要点

中学生发展与学习心理复习要点

中学生发展与学习心理复习要点
中学生发展与学习心理复习要点

学习概述

一、名词解释

1.学习

2.广义的学习

3.狭义的学习

4.陈述性知识/程序性知识

5.符号学习

6.命题学习

7.概念学习

8.上位学习

9.下位学习10.组合学习11.技能12.操作技能/心智技能

二、问答题

1.学习的实质

2.知识的类型

3.知识的表征形式

4.知识学习的种类

5.知识学习的一般过程

6.陈述性知识学习的一般过程。

7.程序性知识学习的一般过程

8.知识直观及其类型

9.知识概括的类型

10.知识概括的措施有哪些?

11.操作技能形成的阶段

12.操作技能的培训要求

13.心智技能形成的阶段

14.心智技能的培养要求

学习动机

一、名词解释

1.学习动机

2.学习需要

3.学习期待

4.诱因

5.认知内驱力

6.自我提高内驱力

7.附属内驱力

8.成就动机

9.自我效能感

二、问答题

1.学习动机的构成

2.学习动机的功能

3.学习动机的分类

4.奥苏伯尔的成就动机的分类

5.学习动机与学习效率之间的关系

6.学习动机的理论(代表人物、主要观点)

(1)行为主义理论

(2)需要层次理论

(3)成败归因理论

(4)成就动机理论

(5)自我效能感理论

7.如何培养学生的学习动机?

8.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学习迁移

一、名词解释

1.学习迁移

2.正迁移/负迁移

3.顺向迁移/逆向迁移

4.一般迁移/具体迁移

5.水平迁移/垂直迁移

6.同化性迁移/顺应性迁移/重组性迁移

二、问答题

1.简述迁移的分类

2.迁移的理论:(代表人物、主要观点)

(1)形式训练说

(2)共同要素说

(3)概括性理论

(4)关系转换理论

(5)认知结构理论

3.试述如何促进学习迁移?

学习策略

一、名词解释

1.学习策略

2.认知策略

3.元认知

4.资源管理策略

二、问答题

1.学习策略的特征

2.学习策略包括哪些策略?

3.认知策略包括哪些策略?

4.元认知策略包括哪些策略?

5.资源管理策略包括哪些策略?

6.常见的复述策略有哪些?

7.常见的精细加工策略有哪些?

8.常见的组织策略有哪些?

9.元认知计划策略有哪些?

10.元认知监控策略有哪些?

11.时间管理策略有哪些?

12.如何进行环境管理?

13.如何进行努力管理?

14.资源利用策略包括哪些?

学习理论

一、名词解释

1.分化

2.泛化

3.强化

4.逃避条件作用

5.回避条件作用

6.惩罚

7.消退

8.直接强化9.替代强化10.自我强化

二、问答题

1.试述尝试错误说的理论

2.尝试错误学习的规律

3.经典条件反射的基本规律

4.操作性条件作用的基本规律

5.班杜拉的学习理论的基本观点

6.完形顿悟说的基本观点

7.认知结构学习论的基本观点

8.有意义接受学习的基本观点

9.加涅的信息加工学习理论的观点

10.人本主义学习理论的观点

11.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主要观点

12.简述建构主义学习论对教育实践的启示。

模块五中学生发展心理(附答案)

模块五中学生发展心理 一、选择题 1. 逻辑知觉的出现开始于()阶段。 A 小学中段 B 高中阶段 C 初中阶段 D 大学阶段 2. 中学生观察事物是能够发现事物间的细微差别,这主要反映了观察力的()品质。 A 目的性 B 精确性 C 全面性 D 深刻性 3. 春天的傍晚,我们组织学生观察星空活动中,学生始终知道老师的要求“春天傍晚的星空特征”。这主要反映了观察力的()品质。 A 目的性 B 精确性 C 全面性 D 深刻性 4. 观察活动中,有的学生不仅观其表,而且观其内。这主要反映了观察力的()品质。 A 目的性 B 精确性 C 全面性 D 深刻性 5. 常言说“忧者见之则忧,喜者见之则喜” “见花流泪,对月感怀”这样的情绪是()A 心境B 激情 C 热情 D 应激 6. “目瞪口呆,暴跳如雷” “手舞足蹈,捶胸顿足”等情绪指的是() A 心境 B 激情 C 热情 D 应激 7. 张某性格外向,总是喜欢一如既往地帮助别人。这句话描述的情绪是() A 心境 B 激情 C 热情 D 应激 8. 突然失火了,有人头脑清醒,从容自若逃生,有的人惊慌失措。描述的情绪是() A 心境 B 激情 C 热情 D 应激 9. 认为把摔倒的老人扶起来是一种社会责任,这主要体现的是情感中的() A 道德感 B 理智感 C 美感 D 以上都不是 10. 小明同学因为撒谎而倍感羞愧,这主要体现的是情感中的() A 道德感 B 理智感 C 美感 D 以上都不是 11. 《列子?汤冋》载,伯牙琴音志在咼山,子期说,莪莪兮志泰山,琴音意在流水,子期说,洋洋兮若江河。这主要体现的是情感中的() A 道德感 B 理智感 C 美感 D 以上都不是 12. 情绪与情感是以()为中介的反映形式。 A 需要 B 动机 C 态度 D 反映 13. 最早提出情绪产生是由于外周植物性神经活动的结果这一理论的是() A 詹姆斯- 兰格 B 坎农- 巴德 C 阿德诺 D 埃利斯 14. 常言说“江山易改,本性难移”描述的是人格的()特征。 A 功能性 B 稳定性 C 独特性 D 整体性 15. 常言说:“性格决定命运” ,描述的是人格的()特征。 A 功能性 B 稳定性 C 独特性 D 整体性 16. 下列哪项不属于性格结构成分()。165 A 态度特征 B 认知特征 C 情绪特征 D 动力特征 17. 在下列认知风格中,容易给学习带来不利影响的认知风格是()。 A .场独立型 B .场依存型C.冲动型D .沉思型

青少年心理发展与教育试题答案

青少年心理发展与教育 1.心理发展的年龄特征对教育有何启示? 心理发展阶段是指按一定的标准将个体心理的发展划分为几个以不变顺序相继出现的、有着质的差异的确定时期。心理发展的年龄特征既有相对稳定性,又有一定程度的可变性。 心理发展的年龄特征是教育工作的出发点: 1)针对稳定性:对不同年龄阶段的儿童要有不同的要求和措施。要求不能过高或过低,措施不能成人化和模式化。 2)针对可变性:教育不应消极适应年龄特征,应积极创造条件,走在发展的前面,以促进年龄特征在一定范围和程度上向更高层次发展。 2.分析青少年心理发展与教育的研究意义。 1.理论意义: 青少年心理发展与教育的研究成果,会为哲学和心理科学的一般原理提供实际的材料和丰富的例证。青少年心理发展与教育研究的各项成果,将为相关学科提供各种有用的材料。 2.实践意义: 一方面,可以为初、高中教师提供根据青少年心理活动规律组织教学、开展课内活动的理论依据,提高教育、教学工作效率。另一方面,青少年心理发展与教育知识为教师提高自身修养,培养高尚的师德,改进教学方法提供帮助。 3.根据青少年心理发展理论分析:“揠苗助长”的做法为什么是错误的? 青少年心理发展既有相对稳定性,又有一定程度的可变性。 稳定性表现: 1)一定年龄阶段的大多数儿童总是处于一定的发展水平上,表现基本相似的心理特点。心理发展的水平同年龄之间的对应关系;心理的发展有一个随年龄的增长而上升的趋势。 2)发展阶段的进程顺序和发展速度是相对不变的,不能超越也不能颠倒。 可变性的表现: 发展阶段出现的年龄可因特殊的条件提前或延迟。(发展速度有变化) 青少年心理发展的稳定性和可变性,要求我们的教育必须循序渐进地促进青少年的发展,不能“揠苗助长”,否则,欲速则不达。 4.试用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分析,在品德教育中,为什么应为学生提供良好的榜样? 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 班杜拉认为道德行为是通过学习获得的,而且可以改变。他用模仿学习、抗拒诱惑等实验研究儿童品德的形成,指出决定儿童道德行为的因素是环境、社会文化关系、客观条件、榜样与强化作用等,认为通过奖励儿童的适当行为,有利于良好道德行为的发展,还认为通过榜样的影响可以抗拒外界的多种诱惑。 理论的启示: 这一理论观点和研究成果,为我们认识和训练道德行为提供有益的启示。在品德教育中,教育者应注意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可供学习和借鉴的榜样,引导学生学习和保持榜样行为,并为学生创造再现榜样行为的机会,对好的行为给予及时的表扬和鼓励,对错误的行为则给予批评和教育。

青少年心理发展与教育心得体会

青少年心理发展与教育心得 体会 -标准化文件发布号:(9556-EUATWK-MWUB-WUNN-INNUL-DDQTY-KII

《青少年心理发展与教育》的学习心得体会 听了这个课以后收获是什么 对你教育的启示 听了这个课之后你的问题是什么参考文献 时间匆匆,不知不觉《青少年心理发展与教育》这门课程已经接近尾声了。回想起这门课,应算是本学期的一道美丽的彩虹,它又是那么的短暂,但短暂中也会有瞬间的美丽,学习《青少年心理发展与教育》,也是对我们的一次升华,就正说老师所说学习心理学可以帮助我们改变自己和教育孩子。对这次的学习,我受益匪浅。 一、学习收获 (一)心理学的基本理论 通过本学期的课程,学习了众多心理学的基本理论,如埃里克森心理社会发展理论、弗洛伊德精神分析理论、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维果茨基的认知发展理论等。在学习中收获比较大的为: 1埃里克森心理社会发展理论 埃里克森将人的一生分为八个阶段:信任对不信任;自主对羞怯;主动对内疚;勤奋对自卑;统合对混乱;亲密对孤独;繁殖对停滞;整合对失望。在发展的每个阶段都存在有发展危机,危机的成功解决就会产生相应的自我品质,并对以后的发展起促进作用。否则,就会造成发展障碍,一个阶段的危机没有解决好,会影响以后的发展。 自我统一性是人格发展的核心内容,贯穿人的一生,然而这个问题在青春期出现了危机。青少年的对自我的觉醒,以及及身体发展导致青少年急切想要认识自己。在这个过程中他人评价会对起产生重要影响。青少年会急切想要了解自己在他人心中的印象,面对着自我与客我的冲突。生理、心理和社会压力共同导致了青少年的自我统一性危机。在人生的阶段有重要他人,而老师在学生的人生的阶段中,特别是在青春期统合对混乱中会对学生的心理发展造成重要的影响。 在皮亚杰看来,智力发展是一个主体的自我建构过程,即认知图式的进化过程。建构有两个基本含义:第一,认识建构既是一种发现,又是一种发明,建

青少年心理发展与教育自测题十二

第十二讲练习题 一、概念解释 1.青少年心理社会问题:是指青少年在发展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不符合或违反社会准则与行为规范,或者不能良好地适应社会生活,从面给社会、他人或自身造成不良影响甚至危害的问题。 2.反社会行为:指的是一种故意或非故意、不顾他人观感,而且可能对社会造成危害、无法增进公众福祉的行为。因此世界各国都在民事和刑事上修订反制反社会行为的条文。 3.抑郁:抑郁常用来描述一种普遍的悲伤、隐晦、痛苦或者失望的情绪状态。大部分人都会在生命中的不同时期经历过短暂的抑郁,而这是青春期最普遍的心理困扰。 4.抑郁的素质—压力模型:抑郁的“素质——压力模型”模型认为,当面临一贯的易产生抑郁反应的压力源时,具有易产生内部问题素质的个体可能产生抑郁情绪。相反,不具有“先天素质”的个体,即对于抑郁没有——种先天倾向性的个体,能够承受大量的用力,反而不会导致任何心理问题。然而对抑郁有一种强烈的先天倾向性的个体,在面临大多我们都认为非常正常的“压力情景”时,也可能会产生抑郁。5.网络成瘾:网络成瘾,也称“网络成瘾综合症”,简称IAD。“网络成瘾”、“网络成瘾症”或“病态网络使用”,旨在无成瘾物质作用下的上网行为冲动失控,表现为由于过度使用互联网而导致个体明显的社会、心理功能损害。 二、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选出一项最符合题目

要求的选项) 1.不同的外部问题会反映出潜在的反社会综合症,各种内部问题的出现也是由共同的潜在因素所造成的。这种潜在因素通常被称为“(B)”。 A.外部问题综合症B.内部问题综合症C.消极侵扰D.问题行为综合症 2.以下哪项不是影响青少年吸烟行为的主要家庭因素?(B )。A.父母和同胞的吸烟行为和态度B.兄弟之间的关系 C.父母监控和亲子关系D.家庭的社会生活背景 3.为了降低“持续一生的反社会行为”的发生率,可以选择的比较有效的干预方法是(A )。 A.家庭疗法B.行为疗法C.认知疗法D.团体辅导 4.容易导致青少年自杀的个性特征不包括(B )。 A.过度敏感B.强迫性C.抑郁D易受暗示性 5.在干预网络成瘾的方法中,“人可以为他们的生活、所做的事情、感受和思维负责”是哪个治疗流派所强调的观点?(B) A.行为疗法B.现实疗法C.家庭疗法D.系统补偿疗法 三、填空题 1.心理社会问题具有聚类丛生性和蔓延性的特点,即一种类型的问题行为的出现会增加另一种类型的问题行为出现的可能性,这种现象被称为“___问题行为综合症___”。 2.青少年心理社会问题主要包括服用药物、___内部失调____和___

初中生心理发展的特点

初中生身心发展的基本特点 初中生的整体身心特点可以用“在矛盾和不平衡中快速发展”来概括。无论是生理的发展还是心理的发展,都符合这个特点。 (一)初中生的生理发展的基本特点 初中阶段是学生身体生长发育的第二个高峰时期。其中身体外形的变化、内脏机能的成熟和性的成熟号称是“青春期的三大巨变”。 外形的变化:绝大多数的学生从初中阶段开始身高和体重都进入快速增长时期,体形和面部轮廓也开始褪去儿童时期的“大头娃娃孩子相”,变得身材匀称,眉开眼阔,接近成年人的体形比例和面貌特征。 内脏机能的成熟:初中生的体能随着心、肺功能的迅速增强而快速提高,脑的发育也在13、14岁进入加速生长的时期。 性的成熟:最为突出的生理变化是性的成熟和第二性征的出现。大多数女生在初中阶段出现月经初潮,男生出现首次遗精。嗓音、体形、体毛等副性征也陆续出现。当然,各种生理机能的发育水平和时间早晚是存在一定的个体差异的,这种差异本身也可能是造成心理压力的直接原因。 (二)初中生的心理发展的基本特点 1.生理发展与心理发展之间的不平衡性 青春期是从幼稚的儿童向成熟的青年期过渡的时期,初中生的生理、心理与社会关系的发展是不同步的,具有显著的异时性和不平衡性。在这一时期,初中生的生理迅速发展成熟,而心理的发展却落后于生理的发展,他们在对生理上的急剧变化感到兴奋的同时,与之相应的心理机能的成熟却没有同步发生。他们的价值观、交往能力和策略、思考问题的方式和水平、把握社会规范的能力和经验、应付自己的心理问题的知识和技巧等各个方面都依然停留在一个相对幼稚的阶段,需要逐渐累积、缓慢发展、在探索中前行。这种身心不平衡性不仅会贯穿整个初中阶段,而且会在一定程度上延续到高中阶段。 2.成人感与幼稚性的矛盾性 生理上的急剧成熟,使初中生迅速意识到自己“已经”是一个成年人了,能够像成年人一样独立自主,不受父母和老师限制地决定自己的一切生活、学习和交往活动。由于这种成人感非常强烈,为了捍卫自己的承认“权利”,初中生们甚至会出现一些“神经过敏”、“防卫过当”的现象。他们迫不及待地要向周围的人证明自己已经不是个人云亦云、跟在老师和父母后面作“应声虫”的小孩子,而是一个与众不同、有自己主见的“大人”。尽管他们急于要大家认识到他们新的“成人形象”,他们在生活和学习中表现出来的行为和心理发展水平却远远不够成人的标准,依然带着浓厚的孩子气。即使是他们表达和理解成人感的方式,也具有明显的简单、片面、绝对化的特点,反映出明显的幼稚性。这些处在“心理断乳期”的孩子一边在断乳,一边也还是恋乳的。初中生的成人感往往只是在生活照顾和情感依赖方面比小时候更独立、更希望成人放手,与此同时,他们在精神的理解、支持和保护方面对成年人却是十分依赖的。 成人感和幼稚性的矛盾在初中生身上会作为主要的心理矛盾存在相当长的时间,成为影响初中生心理成熟的一个最为显著的内在因素。主要体现在如下几点: (1)与父母、老师的交流和沟通出现明显的反叛性和闭锁性。心理学上把青春期称作“第二反叛期”。大多数孩子都会有对父母和教师的管教不认可、不服气、不照办、不接纳的心理或行为,只是程度和表现方式因人而异。初中生做什么事情也都尽量避开父母,情愿一个人呆在自己的房间里,开始疏远父母、老师,有话不主动对成人讲,甚至将自己的东西上锁。

第五章 中学生发展心理

第五章中学生发展心理 第一节中学生的身心发展概述(了解,选择题) ●中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1、过渡性 2、闭锁性 3、社会性 4、动荡性 ●中学生心理发展的基本特征:1、连续性与阶段性 2、定向性与顺序性 3、不平衡性 4、差异性 ●中学生性心理的特点 1、性意识的出现 渴望了解性知识、对异性充满好奇和爱慕、在异性面前容易紧张和兴奋、性冲动和性欲望的出现 2、性情感的发展变化 疏远异性阶段、接近异性阶段、异性眷恋阶段、择偶尝试阶段 ●对中学生正确处理异性交往的指导 1、加强教育,理解性生理和性心理的变化 2、更新观念,认识异性交往的意义 3、指导行为,让学生能够正确地处理性冲动、恰当地与异性交往 ●中学生自我意识的发展 1、自我意识的发展阶段(重要,学会判断,选择题) ①生理自我(自我中心期)==3岁左右基本成熟 ②社会自我(客观化时期)==少年期基本成熟 ③心理自我(主观自我期) 2、初中生自我意识的发展 六年级到初三上升平稳期,初三到高一显著上升期 特点:①自我体验随着年龄的增长不断发展。有成人感、自尊感和自卑感 ②自我开始分化 ③更自觉地评价别人和自己的个性品质,但水平不高也不稳定 3、高中生自我意识的发展 高二是学生自我意识各成分发展的普遍提高的阶段 特点:①自我意识中独立意向的发展 ②自我意识的组成成分分化 ③强烈地关心着自己的个性成长 ④自我形象受到了空前的关注 ⑤自我评价逐渐成熟 ⑥自尊心强 ⑦道德意识的高度发展 第二节中学生的认知发展 ●培养中学生注意力的方法:(重要,记,简答题) 1、培养学生善于与注意分散作斗争的能力:

①要求学生对干扰他们的刺激保持镇静的态度 ②加强注意的目的性 ③加强锻炼学生自我调节控制和自我管理的能力 2、培养学生稳定而广泛的兴趣 3、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①培养学生养成随时能把注意集中于一定事物的习惯 ②要使学生养成劳逸结合的学习习惯 4、培养学生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 ①能不能使注意集中,自信心是关键 ②心情愉快有利于注意集中 ③心情平静有利于注意集中 5、使学生能分析自己在注意方面的优缺点,发扬优点,克服缺点 ●中学生记忆发展的特点(熟知,可能简答题) 1、记忆的容量日益增大,短时记忆广度接近成人 2、对直观形象的材料记忆要优于抽象材料,对图像记忆要优于词语 3、能主动选择记忆方法,有意记忆逐渐占主导地位 4、随着年龄的增长,理解记忆逐渐成为主要的记忆手段 5、抽象记忆的发展速度较快,逐渐占据主导地位 ●中学生智力发展的特点(了解) 1、智力水平得到飞跃性提高,智力发展进入关键期 2、智力基本达到成熟 3、各方面智力发展不等速,并存在个体差异 ●液体智力(流体智力) 是一种以胜利为基础的认知能力。受先天遗传因素的影响较大,主要表现为对新奇事物快速辨认、记忆、理解等。对不熟悉的事物,能以迅速准确的反应来判断其彼此间的关系,一般人在20岁以后发展到顶峰,30岁后随着年龄的增长而降低。属于人类的基本功能,受教育文化的影响较少。 ●晶体智力 是以学得的经验为基础的认知能力。受后天经验的影响较大,主要表现为运用已有的知识和技能去吸收新知识和解决新问题的能力。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升高。(考过液体智力与晶体智力的选择与辨析题) ●影响能力形成与发展的因素 1、遗传与营养 2、早起经验 3、教育与教学 4、社会实践 5、主观努力 ●皮亚杰的认知发展阶段论(非常非常重要,记) 1、认知发展的机制 人的知识来源于动作,动作是感知的源泉和思维的基础 图式:人在认识周围世界的过程中,形成自己独特的认知结构 同化:有机体面对一个新的刺激情境时,把刺激整合到已有的图式或认知结构中顺应:有机体不能用原有图式接受和解释新刺激时,其认知结构发生改变来适应 2、影响个体认知发展的因素 ①成熟,指机体的成长 ②练习和经验 ③社会性经验 ④具有自我调节作用的平衡过程

青少年心理发展与教育

《青少年心理发展与教育》结业考试题 一、名词解释:(每个名词1分) 1.青少年 青少年在英文中是“adolescence”,其含义是“成长为成年人”(grow up intoadulthood)。青少年期是人生发展的过渡期,是指11-20年龄段或11-22年龄段。青少年期可以分为三个阶段:青少年早期(11-14岁),初中阶段,即少年期阶段;青少年中期(15-18岁),高中阶段,即青年初期。青少年晚期(19-22岁),大学阶段,即青年中期。因此青少年时期包括从初中阶段到高中到大学阶段的时期。这里讲的青少年是指初中与高中阶段的时期,即初中生与高中生。 2.身体意向 3.认知发展 心理学将个体感觉、知觉、记忆、想象、思维等认知功能系统不断完善的变化过程称为认知发展。认知发展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构成认知功能系统的各种不同心理成份由低级到高级、由简单到复杂、由不完整到完整,不断发展;另一方面,构成认知功能系统的各种心理成份的关系逐渐趋于相互协调。 从教育的角度看,认知发展是个体心理发展最重要的一个层面,教育上一向重视知识的教学,而知识教学的心理基础就是认知发展。 4.假想观众 5.情感素质 6. 自律道德 7.同伴关系 8. 教养方式 9.学习方式 10.同一性延缓 二、选择填空(单项选择,每题1分,共计5分) 1. 随着青春期的到来,青少年的消极情绪体验()。 A.减少 B.增多 C.不变 D.与积极情绪体验达到均衡 2.青春发育期的生理发育在很大程度上受体内()水平变化的影响,其变化影响到青少年身体外形的变化、内部机能的增强以及第二性征的出现和性成熟。 A.儿茶酚胺 B.胆固醇 C.五羟色胺 D.激素 3.进入()以后,个体的抽象逻辑思维由经验型向理论型的转化初步完成,标志着他们的抽象逻辑思维趋向成熟。 A.童年期 B.少年期 C.青年初期 D.成年期

中学生发展心理

中学生发展心理 1、皮亚杰将儿童认知发展划分为哪几个阶段 (1)感知运动阶段。年龄是0-2岁,在这个阶段获得了客体的永恒性 (2)前运算阶段。年龄是2-7岁,此阶段的特征有:万物有灵论,一切以自我为中心;思维具有不可逆性、刻板性;没有守恒概念等。 (3)具体运算阶段:年龄是7-11岁,这个阶段的年龄标志是守恒观念的形成;思维运算必须有具体的事物支持,可以进行简单抽象思维;理解原则和规则,但只能刻板遵守规则,不敢改变;思维具有可逆性 (4)形式运算阶段。年龄是11-16岁,此阶段能够根据逻辑推理、归纳或演绎的方式解决问题;能够理解符号的意义、隐喻和直喻,能做一定的概括;思维具有可逆性、补偿性和灵活性。 2、简述前运算阶段的特点 皮亚杰的前运算阶段的年龄是2-7岁,此阶段的特征有: (1)“万物有灵论” (2)一切以自我为中心 (3)思维具有不可逆性、刻板性 (4)没有守恒概念 (5)做出判断时只能运用一个标准或维度 3、简述最近发展区及启示 (1)最近发展区的含义:维果斯基任务,儿童有两种发展水平:一是儿童的现有水平, 二是即将达到的发展水平。这两种水平之间的差异就是最近发展区 (2)最近发展区的启示 教学应着眼于学生的最近发展区,把潜在的发展水平变成现实的发展水平,并创造新的最近发展区。维果斯基特别提出:“教学应当在发展的前面。”4、简述中学生情绪的特点 (1)爆发性和冲动性 (2)不稳定性和两极性 (3)外露性和内隐性(掩饰性) (4)心境化和持久性 5、简述调节情绪的方法 (1)敏锐地察觉情绪 (2)平和地接纳情绪 (3)正确调整情绪 (4)有效表达情绪 (5)保持和创造快乐的情绪 6、简述不同气质类型的教育措施 (1)针对胆汁质的学生,老师应该直截了当地告诉学生,而且对学生的批评一定要有说服力;同时培养学生坚持、自制等品质,但也应该帮助学生克服鲁莽和莽撞的缺点。 (2)针对多血质的学生,老师可以采用多种多样的教育方式。老师要为他们创造条件,多给他们一些活动的机会。要定期提醒,培养其专一的品质,防止见异思迁

中小学生心理发展与教育

第一章中小学生心理发展与教育 1、心理发展的含义 心理发展是指个体从出生、成熟、衰老直至死亡的整个生命进程中所发生的一系列心理变化,是个体随着年龄的增长,在相应的环境的作用下,整个反应活动不断得到改善,日趋完善、复杂化的过程,是一种体现在个体内部连续而又稳定的变化。 2、个体心理发展包括认知能力的发展、个性和社会性的发展。 3、心理发展的基本特征 ①连续性与阶段性②方向性与顺序性③不平衡性④差异性 4、心理发展的影响因素 (1)遗传素质和生理成熟.遗传素质是心理发展的物质前提;遗传素质奠定了个体差异的最初基础;生理成熟为心理发展提供了新的可能 (2)环境和教育因素.环境使心理发展的可能性转变为现实性:教育在个体心理发展中起主导作用 (3)心理发展的内在动力:个体在积极活动过程中,社会和教育不断向他们提出新的要求,新的要求引起新的需要,新需要与他们原有的心理水平之间发生矛盾,这种矛盾是个体心理不断向前发展的动力。 为什么说教育在个体心理发展中起主导作用? 答:教育是有目的、有计划、有系统的积极影响过程。教育为个体心理的发展提出全面而具体的要求,教育可以加速或者延缓儿童心理的发展过程,合理的要求和良好的教育条件能够加快心理发展的进程。中小学生的认知发展、个性发展、社会性发展等主要是通过教育来实现的。 5、中学生心理发展的主要特征①过渡性②动荡性③社会性④闭锁性和文饰性 6、中小学生心理发展的教育含义 ①关于学习准备:学习准备是指学生原有的知识水平或心理发展水平对新的学习的适应性,即学生在学习知识时,那些促进或妨碍学习的个人生理、心理发展的水平和特点。 ②关于关键期:关键期指的是个体早期生命中有一个比较短暂的时期,在此期间个体对某种刺激特别敏感,过了这个时期,同样的刺激对之影响减弱或没有影响。 7、费洛伊德的人格发展理论:人格结构理论;性心理发展阶段理论 (1)人格结构理论 ·人格结构是由意识和潜意识两部分组成。·人格是由本我、自我和超我三个部分组成。·自我、本我、超我三者以动态的形式相互联系、相互作用。 (2)性心理发展阶段理论①口唇期(0~1岁)②肛门期(1~3岁)③性器期(3~6岁)④潜伏期(6~11岁)⑤生殖期(11或13~20岁) 8、埃里克森的心理社会发展论 ·信任对不信任(0~1岁)·自主行动对羞怯怀疑(1~3岁)·自动自发对退缩内疚(3~6岁)·勤奋自取对自贬自卑(6~12岁)·同一性对角色混乱(12~18岁)·友爱亲密对孤独疏离(18~25岁)·精力充沛对颓废迟滞(25~60岁)·完善无憾对悲观绝望(60~死亡) 9、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 (1)认知发展的阶段:①感知运动阶段(0~2岁)②前运算阶段(2~7岁)③具体运算阶段(7~11岁)④形式运算阶段(11~成人期) 10、维果茨基的心理发展论 ①文化历史发展理论;②高级心理机能是由工具与符号为中介的;③心理发展的活动说;④最近发展区 维果茨基认为,儿童有两种心理发展水平:一种是现有的发展水平;另一种是潜在的发展水平。维果茨基将最近发展区定义为“实际的发展水平与潜在的发展水平之间的差距。前者有儿童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而定,后者则是指在成人的指导下或是与能力较强的合作伙伴合作时,儿童能解决问题的能力。” 第二章中小学生注意、感知和记忆的发展与教育 1、注意的含义:注意是心理活动对一定对象的指向和集中,指向性和集中性是注意的两个基本特征。 2、注意的功能:①选择功能②保持功能③调节和监督功能 3、注意的品质:①注意的广度②注意的稳定性③注意的分配④注意的转移 4、注意的种类:①无意注意②有意注意③有意后注意 无意注意:是指没有预定目的、不需要意志努力的注意。 有意注意:是指有预定目的、有必要时需要作一定意志努力的注意。 有意后注意:是指事前有预定目的,不需要意志努力的注意。 5、感知的含义:感知是人们对客观事物的感觉和知觉的过程,是认知过程的开端。感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的反映。知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整体属性的反映。 6、知觉的特性:整体性、选择性、理解性和恒常性。 7、记忆的含义:记忆是是人脑对过去经历过的事物的反映。记忆是心理过程在时间上的延续,其内容可以是感知过的事物、思考过的问题、体验过的情绪和情感。记忆使心理活动各个方面成为相互联系的整体。 8、记忆的种类:①形象记忆②情景记忆③语词-逻辑记忆④情绪记忆 ⑤运动记忆 9、记忆的过程:识记;保持; 再认和回忆;遗忘 遗忘的原因:①衰退理论②干扰理论③线索依赖性遗忘理论④动机性遗忘理论 第三章中小学生思维的发展与教育 1、思维的含义:思维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概括的和间接的反映。 2、影响问题解决的因素:①问题情境②知觉特点③知识经验 3、中小学生思维发展的总发展趋势:从具体到抽象,从不完善到完善,从低级到高级。 4、小学生思维发展的特点 1.由具体形象思维逐步向抽象逻辑思维过度, (1)抽象思维逻辑在逐步发展,但任然带有很大的具体性 (2)抽象思维逻辑的自觉性开始发展,但是任然带有很大的不自觉性 (3)思维的发展再从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的过渡中,存在着不平衡性 (4)思维由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的过渡,是思维发展过程中的质变 2思维的基本过程逐渐发展并日趋完善。3初步具备了逻辑思维的各种形式,辩证逻辑思维开始萌芽。4思维的品质不断发展表现出显著的个体性差异。 5、中学生思维发展的特点 (1)抽象逻辑思维占主导地位,并有经验型向理论型转化。 (2)形式逻辑思维占优势,辩证逻辑思维迅速发展。 (3)思维独立性和批判性日益增强。 (4)思维的自我中心性。 6、想象的含义:想象人对头脑中已有表象进行加工改造,形成新形象的心理过程。 7、想象的种类:无意想象和有意想象无意想象:也称不随意想象,是没有预定目的,不自觉的想象。梦是无意想象的极端情况,它是人在睡眠状态下的一种漫无目的、不由自主的奇异想象。 有意想象:是由预定目的、自觉进行的想象。根据创造性的程度不同,有意想象又可分为再造想象、创造想象和幻想。 再造想象产生所具备的两个主要条件:①要正确理解语言及图样标志的意义。既然再造想象是有一定的语言和图样的标志所引起,因此,语言符号的使用应清晰准确,符合事物的真相。②要有丰富的表象储备。表象是再造想象的基本材料,已有表象数量越多,再造想象的内容越丰富;已有表象质量越高,再造想象的内容越正确。 创造想象的产生所具备的条件:①创造需要与动机②表象的积累与储备③积极的思维活动④灵感与艰苦的劳动 幻想,幻想是创造想象的一种特殊形式,是与个人愿望相联系并指向于未来事物的想象。 第四章中小学生情绪情感的发展与教育 1、情绪与情感的定义:情绪与情感是个体对客观事物是否符合自己的需要而产生的主观态度体验。狭义指有机体受到生活环境的刺激时,生理需要是否获得满足而产生的暂时性的较剧烈的态度及其体验。情感是和人的社会性需要相联系的一种稳定的态度体验。 2、情绪与情感由三种成分构成:①主观体验②生理唤醒③情绪产生时的外部反应 3、情绪情感的功能:①信号功能②感染功能③动机功能 4、情绪状态(理解就好) 激情:激情是一种强烈的、短暂的、爆发性的情绪状态。 心境:心境是一种使人的所有情绪体验都感染上某种侧色彩的、较持久的、微弱而平静的情绪状态,也叫心情。 应激:应激是出乎意料的紧迫情况引起的急速而高度紧张的情绪状态。 5、情感的种类:①道德感②理智感③美感 (理解)美感:美感是人们根据一定的审美标准对自然或社会现象及其在艺术上的表现予以评价时产生的情感体验。 第五章中小学生个性和社会性的发展与教育 1、个性的概念:个性是个性心理的简称,是构成一个人的思想、情感及行为的特有统合模式,这个模式包含了一个人区别于他人的稳定而统一的心理品质。 2、个性特征:整体性、独特性、稳定性、社会制约性 3、个性结构:包括个性倾向性、个性心理特征和自我意识三个子系统。 个性倾向性:个性倾向性是个性结构中最活跃的因素,是人活动的内在动力,它标志着个性活动的方向性和指向性,具体包括:需要、动机、兴趣、理想、信念、价值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各成分间并不是孤立的,而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个性倾向性较少受生理因素的影响,主要在后天的社会化过程中形成。 自我意识:所谓自我意识是指人对自己以及自己与客观世界关系的一种意识,它具有复杂的心理结构,是一个多维度多层次的心理系统,包括:自我认识、自我体验和自我调节。 4、气质的概念:气质个体与生俱来的心理活动的动力特征,是表现在心理活动的强度、速度、灵活性与指向性等方面的典型的、稳定的心理特征,他使人的整个心理活动带上个人的独特色彩,也即我们平常所说的脾气、秉性。 5、气质的心理特征:感受性耐受性反映的敏捷性行为的可塑性情绪的兴奋性向性 6、性格:性格是指一个人对现实的稳定的态度体系以及与之相适应的习惯化的行为方式。 性格具有相对稳定性;性格是后天形成的;性格是个性的核心。 7、性格的结构特征:性格的态度特征、性格的理智特征、性格的情绪特征、性格的意志特征 8、能力的概念:能力是指人顺利完成某种活动所必需的,并且直接影响活动效率的个性心理特征。 9、能力的种类 (1)按其适应的活动范围,分为:一般能力和特殊能力。 (2)根据活动中能力的创造性程度的大小不同,分为:模仿能力和创 造能力。 (3)根据能力在人一生中的不同发展趋势和能力与知识的关系,分为:液体能力和晶体能力。 (4)根据能力的功能不同,分为:认知能力、操作能力和社交能力。 10、智商=智力年龄(MA)/生理年龄X100% 11、自我意识的概念:是人对自己以及自己与客观世界关系的一种意识,它具有复杂的心理结构,是一个多维度多层次的心理系统,包括:自我认识、自我体验和自我调节。 第八章学习的基本理论 1、学习的一般概念:广义的学习是指因经验而导致的个体行为或行为 潜能发生相对一致变化的过程;狭义的学习主要指的是人类的学习。 理解学习定义要把握的几点: (1)学习表现为行为或行为潜能的变化; (2)学习行为的变化是相对一致的变化; (3)学习是基于反复经验引起的。 2、学习分类 (1)依据学习结果分类(美国·加涅):言语信息、智慧技能、认知策略、动作技能、态度 (2)依据学习目标分类(美国·布鲁姆): ①知识,指能对具体事实、定义、原理等知识的简单回忆。 ②领会,指能解释所学的知识。 ③指在特殊和实际情况下应用概念和原理。 ④分析,指能区别和了解事物间的内部结构、内部联系。 ⑤综合,指把已有经验中的各部分或各要素组合成新的完整思想,从而产生新的知识结构。 ⑥评价,指根据内在证据和外部标准对所学的材料能作出判断,确定所学知识的价值。 (3)依据学习进行的方式分类(美国·奥苏泊尔):接受学习与发现学习。(4)根据学习内容与学习者原有知识的关系分为:意义学习和机械学习。

中学生心理发展

第一章中学时期 青少年成人感和幼稚性的矛盾表现在哪些方面不仅如此,生理上的成熟使青少年在心理上产生了成人感,他们希望能获得成人的某些权利,找到新的行为标准并渴望变换社会角色。然而,由于他们的心理发展水平有限,有许多期望不能实现,容易产生挫折感。总之,由于此阶段身心发展不平衡,使青少年面临种种心理危机,并出现一些心理及行为问题,例如出现消极心境(烦恼增多、孤独、压抑、焦虑)、出现反抗心理、出现心理社会问题(成瘾行为、抑郁、焦虑、精神分裂、自杀倾向、反社会行为和青少年犯罪等)(详细内容将分别在第三章中学生情绪情感发展与教育以及另外一门课中学生心理辅导中介绍)。 2、心理上成人感与幼稚性的矛盾 青少年的心理活动往往处于矛盾状态,其心理水平呈现半成熟、半幼稚性。 其成熟性主要表现在他们产生了对成熟的强烈追求和感受,这来自于身体的快速发育和性的成熟。 其幼稚性主要表现在认知能力、思想方式、人格特点及社会经验的欠缺和不足上。 由于青少年心理上的成人感和幼稚性并存,所以,表现出种种心理冲突和矛盾,具有明显的不平衡性。 反抗性与依赖性 闭锁性与开放性 高傲与自卑 勇敢与怯懦 否定童年和眷恋童年 影响人的身心发展的因素 第二节中学生心理发展的影响因素 一、生物因素 遗传和生理成熟是心理发展的生物前提,提供了发展的可能性。 (一)遗传 遗传为心理发展提供了自然物质前提,并奠定了心理发展差异的先天基础。

主要的遗传因素:基因、遗传疾病、气质。 (二)生理成熟 生理成熟对心理发展起制约作用。 主要的生理因素:成熟速率(早熟和晚熟)、体貌和体格、健康状况和疾病。 二、社会因素 环境和教育将发展的可能性变为现实,并决定着心理发展方向和内容。 (一)家庭环境 家庭结构(单亲家庭和核心),家庭规模(大家庭和小家庭),家庭物质环境或经济状况,家庭心理氛围(文化氛围、情绪氛围、关系与角色)、父母教养方式(权威或民主型、专制型、不负责任型),其他影响因素(如性别、出生次序、意外事件等)。 (二)学校教育 学校的管理风格,校风和班风,教师因素(教师人格、教师管理方式、教学方法、师生关系),同学因素(同学人格、同学关系),学习活动(学习内容、学习压力、考试压力)以及其他学校活动。 (三)同伴 主要的同伴因素:同伴人格、同伴关系、同伴群体性质等 (四)社会文化因素 大众传媒(网络、电视、电影、书籍、杂志、报纸等)、社会风气以及历史文化背景。三、心理因素 环境和教育不是机械地决定心理的发展,而是通过心理发展的内部矛盾来起作用的。

教师资格证考试知识点整理-中学教育-中学生发展心理

第五章中学生发展心理 第一节中学生的认知发展 ◆考点 1:中学生感知觉发展的特点: (1)感觉的发展; (2)知觉的发展; ◆考点2:中学生注意发展的特点: (1)无意注意与有意注意的发展和深化; (2)注意品质的全面发展; ◆考点3:中学生注意能力的培养(2015下简答) (1)要培养学生善于与注意力分散作斗争的能力。 具体措施:①对干扰他们的刺激保持镇静的态度; ②加强注意的目的性;③加强锻炼学生自我调节控制和自我管理的能力。(2)培养学生稳定而广泛的兴趣。 (3)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要做到:①培养随时把注意力集中于一定事物的习惯;②使学生养成劳逸结合的学习习惯。 (4)培养学生保持良好心态。 要做到:①能不能是注意集中,自信是关键。②心情愉快有利于注意集中;③心情平静有益于注意集中。 (5)使学生能分析自己在注意方面的优缺点,发扬优点,克服缺点。 中学生记忆、思维发展的特点。 ◆考点 4:中学生智力发展的特点 (1)智力水平得到飞跃性提高,智力发展进入关键期; (2)智力基本达到成熟; (3)各方面智力发展不等速,并存在个体差异。 ◆考点 5:皮亚杰的认知发展阶段论 认识的发展机制: (1)图式; (2)同化和顺应;同化:个体将环境因素纳入已有的图式之中,加强和丰富的主体动作。 顺应:是个体改变自己的动作以适应客观变化。 (3)平衡;个体通过自我调节机制使认知发展从一个平衡状态向另一个较高的平衡状态过渡的过程。 影响个体认知发展的因素:1)成熟;2)练习和经验;3)社会性经验;4)具有自我调节作用的平衡过程。 认知发展的阶段:

◆考点 6:维果斯基的心理发展观与教育 (1) 文化历史发展理论。心理机能:低级心理机能、高级心理机能(以符号系统为中介的 心理机能) (2) 心理发展观 (3) 内化学说 (4 ) 教育和发展关系---“最近发展区” 儿童两种发展水平:儿童的现有水平、即将达到的发展水平。这两种水平之间的差异就是最近发展区。 启示:“教学应当走在发展的前面” 第二节 中学生的情绪发展 ◆考点 1:情绪概述 情绪和情感的两极性 1.2.情绪状态分类: (1) 心境:一种微弱、平静和持久的情绪状态。心境具有弥散性和长期性 (2) 激情:一种爆发而持续时间短暂的情绪状态。激情具有爆发性和冲动型。 (3) 应激:出乎意料的紧张和危急情况引起的情绪状态。 3.人的社会性情感的分类: 道德感:用一定的道德标准去评价自己或他人的思想和言行时产生的情感体验; 理智感:在智力活动中,认识和评价事物所产生的情感体验; 美感:用一定的审美标准来评价事物时所产生的情感体验。 ◆考点 2:情绪理论 (1) 詹姆士-格兰理论:强调情绪的产生是植物性神经系统的产物。情绪是源于身体的反馈, 刺激引起身体 的生理反应,而生理反应进一步导致情绪体验的产生。 (2) 坎农-巴德学说:情绪是由中枢神经系统的丘脑产生。情绪体验与生理变化同时产生,

儿童心理发展与教育

——教学资料参考参考范本——儿童心理发展与教育 ______年______月______日 ____________________部门

一、心理发展一般规律与教育 (一)认知发展的一般规律与教育 1、认知发展的一般规律 (1)认知发展过程是一个内在结构连续的组织和再组织的过程,过程的进行是连续的;但由于各种发展因素的相互作用,儿童心理发展又具有阶段性。 (2)各阶段都有它独特的结构,标志着一定阶段的年龄特征;由于各种因素,如环境、教育、文化以及主体的动机等的差异,阶段可以提前或推迟,但阶段的先后次序不变。 (3)各阶段的出现,从低到高是有一定次序的,每个阶段都是形成下一个阶段的必要条件,前一个阶段的结构是形成后一个阶段结构的基础,但前后两个阶段间具有质的差异。 (4)前后两个阶段不是截然分开的,而是有一定的交叉。 (5)在同一发展阶段内,各种认知能力的发展水平是平衡的,即在不同的方面儿童所表现出来的能力是和谐的,水平是相当的。 (6)由一个阶段向另一个阶段发展的顺序是不能改变的,任何个体都将按着固定的次序经历相同的发展阶段。 2、教育应该遵循的规律 教育的发展应当遵循个体认知发展的一般规律进行,既要看到认知发展的阶段性,注重选择适合儿童发展水平的教学内容,采用与之相适应的教学方法,也要考虑认知发展的连续性,教育要建立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水平的基础上,循序渐进,由浅入深,注重所教内容之间的联系,增强教学效果。 (二)人格发展的一般规律与教育

1、人格发展的一般规律 个体的人格随着年龄的变化体现出一般规律。埃里克森将人格的 发展分为八个阶段,认为每个阶段都有相对应的心理危机,心理危机 的解决过程就是人格发展的过程:婴儿期发展信任感,克服不信任感;儿童早期获得自主感而克服羞怯和疑虑;学前期获得主动感和克服内 疚感;学龄期获得勤奋感而克服自卑感;青年期建立同一感和防止同 一感混乱;成年早期获得亲密感以避免孤独感;成年中期获得繁殖感 而避免停滞感;成年晚期获得完善感并避免失望和厌倦感。 2、教育应遵循的规律 埃里克森这个发展阶段论着重强调个体在身心发展上不仅具有纵 向性,也具有发展方向上的多维性。他的发展过程不是一维性的纵向 发展观---一个阶段不发展,另一个阶段就不能到来;而是多维性的, 每一个阶段实际上不存在发展不发展的问题,而是发展的方向问题。 即发展方向有好有坏,这种发展的好坏是在横向维度上两极之间进行的。 因此,教育要注意根据个体人格发展阶段的特点,为个体解决心 理危机提供良好的条件,促进个体的人格朝着好的方向发展。 二、认知发展理论与教育 (一)皮亚杰的认知发展阶段理论

教师资格证教育知识与能力中学生发展心理中学生的人格发展

第三章中学生的人格发展 一、人格的概述★★★ (一)定义:人格也称个性,是一个人的思想、情感及行为的特有模式,这个独特模式包含一个人区别于他人的稳定而统一的心理品质 (二)人格的特征: 1、独特性:所谓“人心不同,各如其面”,人与人没有完全一样的人格特点 2、稳定性:①人格的跨时间持续性②人格的跨情境的一致性 3、整体性:人格是由多种成分构成的一个有机整体 4、功能性:人格决定一个人的生活方式,甚至决定一个人的命运因而是人生成败的根源之一 5、社会性:人格是个体在社会化过程中形成的,是社会的人特有的 (三)人格的结构 人格是一个复杂的结构系统,它包括许多成分,其中主要包括气质、性格、认知风格、自我控制等方面 1、气质 向性等方面的一种稳定的心理特征。即我们平时所说的脾 气、秉性 (2)对不同气质的学生的培养 ①对胆汁质的学生,教师应采取直截了当的方式,但这 些学生不宜轻易激怒,对其严厉批评要有说服力,培养其 自制力,坚持到底的精神,豪放、勇于讲取的个性品质 ②对多血质的学生,可以采取多种教育方式,但要定期提醒,对其缺点严厉批评。教师应鼓励他们勇于克服困难,培养扎实专一的精神,防止其见异思迁,创造条件,多给他们活动的机会,培养他们朝气蓬勃,足智多谋的优点 ③对黏液质的学生,教师要采取耐心教育的方式,让他们有考虑和做出反应的足够时间,培养其生气勃勃的精神,热情开朗的个性和以诚待人、工作踏实顽强的优点 ④对抑郁质的学生,则应采取委婉暗示的方式,对其多关心、爱护,不宜在公开场合下指责,不宜过于严厉的批评,培养他们亲切、友好,善于交往,富有自信的精神,培养其敏感、机智、认真、细致、高自尊的优点 2、性格 性格是在后天社会环境中逐渐形成的,是人的最核心的人格差异,在个性心理特征中具有核心意义 3、性格的结构特征包括以下四个方面: (1)性格的态度特征。指个体对自己、他人、集体、社会以及对工作、劳动、学习的态度特征 (2)性格的意志特征。如顽强拼搏、当机立断 (3)性格的情绪特征。指个体稳定而独特的情绪活动方式 (4)性格的理智特征。主要指个体的认知特点和风格,如主动感知或被动感知,习惯于看到细节还是看到轮廓等3、认知风格 认知风格是指所偏爱使用的信息加工方式,也叫认知方式 (1)场独立型和场依存型 ①场独立型的人在信息加工中对内在参照有较大的依赖倾向,他们的心理分化水平较高,在加工信息时,主要依据内在标准或内在参照.与人交往时也很少能体察入微 ②场依存型的人在加工信息时,对外在参照有较大的依赖倾向,他们的心理分化水平较低.处理问题时往往依赖于“场”,与别人交往时较能考虑对方的感受 (2)冲动型和沉思型——主要表现在对问题的思考速度上 ①冲动型:反应快,但不够准确②沉思型:反应慢,但是仔细、准确 (3)同时型和继时型 左脑优势的个体往往表现出继时型加工风格,而右脑优势的个体往往表现出同时型加工的风格 ①继时型:在解决问题时,能一步一步地分析问题,每一个步骤只考虑一种假设或一种属性,提出的假设在时间上有明显的前后顺序 ②同时型:在解决问题时,采取宽视野的方式,同时考虑多种假设,并兼顾到解决问题的各种可能性,解决问题 的方式是发散式的

中小学生心理发展与教育.

影响中小学生心理发展的因素是什么?①生物因素:遗传先天素质生理成熟②环境因素:环境因素教育因素③主观心理状态:主观因素活动因素④各种因素的交互作用 为什么说影响心理发展的重要因素是儿童的主观心理状态?因为儿童心理是开放的自组织结构,任何外部因素都通过该组织系统发挥作用。心理一经产生便自成一个相对独立的系统,具有自己的组成要素,独特的结构和功能。任何环境因素,必须通过儿童已有的心理发展系统和心理状态才能发生作用。心理发展的过程是一个主动的过程,而不是一个被动的过程。主观心理状态更重要的作用是对自己目前的状态,以及未来发展的状态作出解释和判断,并主动采取措施向着预期的方向改变。 为什么说中小学生心理发展具有过渡性的特征?中小学生心理发展总趋势是上升的,这种上升如爬楼梯一般,一个台阶,一个台阶的不断升高,构成了有阶段的连续过程。以思维的发展为例,动作思维,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正是思维发展的3个阶段。前一阶段的出现为后一阶段做好准备,后一阶段的出现又包含着前一阶段的特征。 如何认识中小学生心理发展的特征?小学生心理发展的过渡性特征:品德与个性发展的过渡性;学习与认知发展的过渡性;自我与社会性发展的过渡性。初中生心理发展的过渡性特征:心理整体发展的加速与不平衡过程(认知能力发展个性成熟情绪情感意志言行的特征;心理发展的矛盾过程(闭锁性与开放性独立性与依赖性求知欲强与市别力低情感与理智理想与现实稳定性与 可塑性性意识发展与道德规范的矛 盾。高中生心理发展的过渡性特征: 智力水平接近成人高峰状态;情绪体 验较初中阶段强烈,情绪内容广泛, 易形成各种心境,并具有一定的连续 性;意志和动机的主动性,目的性增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