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少年中国说(策划书)

少年中国说(策划书)

少年中国说(策划书)
少年中国说(策划书)

“中国少年说”汇报演出

一、活动名称

“中国少年说”汇报演出

二、活动目的

犹记得梁启超在《中国少年说》中曾说过一番慷慨激昂的点明少年之于国家的重要性的话,“故今日之责任,不在他人,而全在我少年,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少年独立则国独立……”没错,少年强则国强,尤其是在当今这个科技社会飞速发展的高新时代,大学生作为社会的先进群体,担负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现代化国家的重大责任,更应该加强对自我的约束,对自己严格要求,使自己成为符合当今社会需求,有能力应对竞争挑战,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的有用之人。但是,甜言蜜语百般疼爱,西方文化的猛烈冲击下,以及大环境的影响下,大部分中国青年或许淡忘了国与家的概念,不再对“少年强则国强”产生共鸣。会沉浸在鸡毛蒜皮的小事中而失去大胸怀,大担当。会因为失恋而痛苦,会因为挂科而恐惧。希望通过这次大赛可以唤醒大学生心中的“爱国意识”,让大学生放宽眼界,站在一定的高度,与时代同进步,把握时代脉搏。

三、活动时间

2013年12月

四、活动地点

学校大礼堂

五、活动对象

全体学生

六、活动性质

活跃校园气氛,增强大学生使命感。

七、活动形式

1.演讲

2.ppt视频优秀作品展

3.合唱团

4.朗诵

八、活动举办方

主办单位:学生联合会

承办单位:合唱社泊客书会记者团舞蹈社

九、活动内容

十、参赛要求

十一、奖项设臵

(各部经主席团商议,团委批准后自行填写)

十二、活动资金预算

十三、具体活动安排

(即活动具体流程,按时间顺序写明。

十四、组织内部协调

1

、宣传部以展板形式对此次活动进行宣传。

2

、外联部协调校外单位,对本次活动进行资金赞助,联系相关老师参与本次活动。

3

、记者团成员需进行现场拍摄,发新闻至学工在线网站,投稿济南大学报。

十五、活动后序工作

(第一部分写后动后期安排,

如收集活动图文资料,

整理存档……

等。第二部分如下:

为以后能够顺利的举办各种活动,

教育与心理科学学院学生会

部室名称

将对此次活动做出书面总结。发现问题,分析原因,找出更好的解决方法,积累经验,为以后的活动提供参考,作为借鉴。

部编版少年中国说精品教案6

五年级上册语文教案-13. 少年中国说(节选)|人教(部 编版) 第四单元 【教材分析】 1.单元主题: 本单元课文主要是围绕“浓浓家国情”这个专题进行编排的。主要由《古诗三首》、《少年中国说》和《圆明园的毁灭》三篇精读课文,以及1篇略读课文《无名岛》组成。《古诗三首》分别记录了宋代陆游的《示儿》、林升的《题临安邸》以及清代的龚自珍的《己亥杂诗》中的一首,三首古诗体现了诗人满满的爱国情怀;《少年中国说》是清朝末年梁启超所作的散文,写于戊戌变法失败后的1900年,文中极力歌颂中国少年的朝气蓬勃,热烈讴歌希望出现“少年中国”,号召和激励我中国少年为创建少年中国而奋斗,寄托了作者对少年中国的热爱和期望,表达作者热切盼望祖国繁荣富强的强烈愿望和积极进取的精神;《圆明园的毁灭》描述了圆明园昔日辉煌的景观和惨遭侵略者肆意践踏而毁灭的经过,表达了作者对祖国灿烂文化的无限热爱,对侵略者野蛮行径的无比仇恨,警示人们勿忘国耻,增强振兴中华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无名岛》主要讲了将军上岛后发生的事情,表达了战士们对祖国领土的热爱,抒发了他们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怀。教学时,要引导学生通过查找资料,体会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 2.单元重点: (1)阅读时,学习借助相关资料理解课文。这是本单元的语文要素,旨在引导学生在阅读课文的基础上,通过查找相关资料,进一步感受作者要表达的思想感情。《古诗三首》的学习中,要鼓励学生去查找写作的背景,了解诗人,了解诗人所处的社会环境。如当时宋代的社会环境等;《无名岛》一文鼓励学生去查找我国海岛战士生活的相关资料。教学时,要引导学生通过查找相关资料深入理解和感受文中的含义和包含的情感,学会积累,学习拓展运用。 (2)学习列提纲,体会习作的乐趣。本单元安排了习作《二十年后的家乡》。这次习作中,要求学生大胆想象,激发学生热爱家乡、长大后建设家乡,造福家乡的美好愿望,通过列写作提纲,让学生分段叙述,将文章写清楚。 【学情分析】

13 少年中国说(节选)(教案)

13 少年中国说(节选) 1.学习本课要求会认的“泻、鳞”等6个生字,“泻、潜”等7个会写字。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做到连贯而有气势。背诵课文。 3.结合注释和相关资料,理解课文内容,了解中国人的强国梦想,激发学生的爱国之情。 ●重点 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本文句式整齐、气势磅礴的语言特点,了解中国人的强国梦想。 ●难点 结合具体的语言环境,理解四字韵文比喻的手法以及象征意义,理解少年中国和中国少年之间的联系。 1.品读与感悟相结合,学生自主阅读、自主感悟,在读中悟,悟后促读。体会人物内心的情感和人物的品质。通过生生、师生之间的交流悟其情,悟其意,悟其法。 2.在教学中采用朗读、联系上下文、引入资料、抓重点词语等教学方法突破重点,采用朗读、想象等教学方法解决难点。 3.排比、设喻,连珠喷发。如文章的第2自然段,在描述少年中国时,就运用了一连串的排比句和比喻句。像这样集排比、对偶、比喻等修辞手法和类比、对比等表现手法于一体的语言形式,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少年中国的英姿勃勃,前途无量。像这样大面积连珠喷发的语言气势,可以说是梁启超“新文体”的一个十分耀眼的特点。 4.激情滚滚,一气呵成。梁启超的文章,得力于气势,而气势则得力于激情,激情则得力于感愤之深重。有了真实、激烈的情感,文章才有了逼人之盛气,作者才能“纵笔所至不检束”,“情”“气”所至自成妙文。 1.预习提纲 (1)激情导入,简介作者。 (2)疏通文义,质疑问难。 (3)细读课文,品悟感情。

(4)再读课文,学习写法。 (5)探究异同,励志豪情。 2.多媒体课件 学生准备梁启超的资料;教师准备本课的课件。 教学课时 2课时。 第1课时 课时目标 1.会认“泻、鳞、惶、胎、履、哉”6个生字,会写“泻、潜、试、胎、皇、履、疆”7个生字,熟练认读、书写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理解题目意思,了解时代背景。 3.读通课文内容,整体感知课文。 一、播放歌曲,导入新课。 1.播放歌曲《少年英雄》 听完这首歌你有什么要说的吗。 (学生讨论交流) 2.在100多年前,20世纪的钟声敲响之际,中国就有人就提出了这样的观点:今日之责任,不在他人,而全在我少年。这个人就是梁启超。今天我们就学习他的《少年中国说(节选)》。 (板书课题)。 3.我们先把课题读明白,谁能说说你的理解。 预设:少年就是年轻,少年中国就是指年轻的中国。 师:这么理解也不错,如果把认识再推进一步,你们会发现梁启超这样说还有更深一层的意思。 (课件出示时代背景)

部编小学语文五年级少年中国说优秀教学设计

部编小学语文五年级少年中国说优秀教学设计 一、课文内容分析 《少年中国说》是梁启超先生于1900年发表在《清议报》上的一篇文章。当时八国联军阴谋瓜分中国,污蔑中国是“老大帝国”“东亚病夫”“一盘散沙”,不能自治,只能由帝国主义列强共管或瓜分。在国内,一些昏聩无知的卖国求荣者叫嚷“中国不亡是无天理”“任何列强三日内就可以灭亡中国”。为了驳斥帝国主义的野蛮行径和卑劣阴谋,纠正国内一些人自暴自弃、甘为亡国奴的心理,激起全国人民的爱国热情,梁启超先生适时地写出了这篇《少年中国说》,全文逻辑严密,语言气势磅礴,感情充沛。课文节选了其中的一部分,以整齐的句式描绘了少年中国的光辉前程,激励中国少年发奋图强,勇挑建设少年中国的历史重任,表现了作者对祖国繁荣富强的热切期盼。 课文第1自然段阐明了建设少年中国之责任在中国少年;第2自然段运用了象征等手法,描绘了少年中国的光辉前程;第3自然段直抒胸臆,感情饱满地赞颂了少年中国“与天不老”,讴歌了中国少年“与国无疆”。通过层层阐述,说明了“少年中国”和“中国少年”的前途和命运是紧密地联结在一起的。《少年中国说(节选)》这篇课文饱含着作者振兴中华的迫切愿望,洋溢着热爱祖国的激越之情。 二、学情分析 五年级的学生在中年级已经学过了查找、整理资料的基本方法,所以让学生借助注释和资料大致理解文意大致可以做到。但课文中出现的象征手法,以及少年中国于中国少年之间的辩证关系,对于学生来说是比较难理解的,因此引导学生结合课文插图想象画面情景,联系全文合作探究,体会少年中国的灿烂前程,理解少年中国于中国少年是相辅相成的关系。 三、教学目标

1.认识“鳞、惶”等6个生字,会写“泻、潜”等7个生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借助注释和资料,理解课文内容,体会少年中国与中国少年的关系。 4.能结合资料,了解为实现强国梦想而做出卓越贡献的人物故事,并创作手抄报。 四、教学重难点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借助注释和资料,理解课文内容,体会少年中国与中国少年的关系。(教学重点) 2. 能结合资料,了解为实现强国梦想而做出卓越贡献的人物故事,并创作手抄报。(教学难点) 五、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激趣导入 同学们,青少年是祖国的希望,是祖国的未来。我们承担着国家复兴的责任。清代末年,有一位非常有远见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梁启超,他就明白这个道理。因此,他写了一篇脍炙人口之作-----《少年中国说》。这篇文章用事实和道理告诉我们,告诉全世界,我们中国的少年充满了希望,少年的中国更加充满了希望。(板书:13.少年中国说) 谁知道题目什么意思? 少年就是年轻,少年中国就是指年轻的中国。 【设计意图:教师一上课就饱含情感地称赞青少年,鼓励青少年,创设一种情景,感染学生,带动学生尽快进入到本课的学习中来,奠定本课的情感基调。】

统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13.少年中国说(教学设计)

13.少年中国说 【教学内容】 教科书P52~53内容。 【教学目标】 1.借助注释理解课文内容。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背诵课文。体会本文句式整齐,气势磅礴的语言特点。 3.体会作者殷切期盼祖国繁荣富强的强烈愿望和积极进取的精神,激发学生的爱国之情。【教学重难点】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背诵课文。 2.体会本文句式整齐,气势磅礴的语言特点。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介绍作者 1.同学们,你们正值青春年少,今天你们是初升的太阳,明天你们就是祖国的栋梁。早在一百多年前,有一个人就提出了这样的观点,这个人就是清末的梁启超。(课件出示梁启超的头像) 2.作者简介:梁启超,字卓如,号任公,又号饮冰室主人、饮冰子、哀时客、中国之新民、自由斋主人。清朝光绪年间举人,中国近代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史学家、文学家。戊戌变法(百日维新)领袖之一、中国近代维新派、新法家代表人物。 二、初读课文,注意字音 1.播放本课的朗读视频。要求学生注意读音。 2.学生自由朗读,注意字音。 3.学生汇报朗读。 三、分组合作,疏通文意 1.学生分组合作疏通文意,要求会哪句说哪句,不懂的提出来全班解决。 2.学生分组汇报。 四、走进历史,悟情诵读 1.播放历史视频《火烧圆明园》《甲午风云》片段。 2.看完之后你有什么感受? 3.梁启超面对清政府的腐败无能,自己上书变法又失败了,流亡国外,有家难回呀!所以他把希望寄托于谁身上了?(引读:故今日之责任……雄于地球。) 4.这一小部分运用了什么修辞方法?

5.面对我大好河山遭践踏,我生灵遭涂炭,他痛心呐!他希望我们的少年中国在中国少年的努力下是什么样的呢?(引读:红日初升……来日方长。) 6.读了这一部分你有什么想法?引导学生从修辞上说。 7.结构整齐,运用了对偶的方法。 比喻把红日比作了少年中国的灿烂前程。河出伏流象征少年中国发展的不可限量。鹰隼试翼的冲天气势比喻少年中国的英姿勃发,用剑比拟为创建少年中国立功的少年…… 8.作者心中的少年中国是一个智慧、富有、强大、独立、自由、进步、生于欧洲、雄于地球的中国,是一个突然崛起,生活幸福美好,前程似锦的东方巨人。想到这里作者不由得说,引读:美哉,我少年中国……与国无疆! 这样的一个中国,危机四伏,风雨如磐要靠谁来扭转,在这样的历史时期他为什么要把责任全压在少年肩上呢? 9.我们少年就要肩负起这样的责任。引读全篇,能背的就试背。 五、今昔对比,激发情感 1.那么梁启超期待的中国现在是什么样呢?让我们看看今天的中国吧!播放相关视频。你有什么感受? 2.看看今天的中国聚集当今世界上最大、最广、最多的人气和景气,不管风吹浪打,胜似闲庭信步,和平与发展是我们期盼的心声,我们伟大的祖国不卑、不亢、不骄、不躁、不惊,以坦荡、豁达、深邃和娴静阔步在新世纪的黎明,如今我们的祖国正继往开来走向新的辉煌。 3.配乐试背全文。 4.我们伟大的祖国如此繁荣富强,你打算怎么做,看视频想做法。 5.你们是幸福的一代,也是肩负重任的一代。回顾历史,从清末被蹂躏到现在的繁荣盛世,多少少年英雄抛头颅洒热血,用他们的生命换来了今天的和平。他们开创了祖国的今天,我们就要造就祖国的明天,让我们弘扬民族之精神,再现中华之雄魂,树爱国之心,立报国之志,用最先进的科学技术和人类灿烂的文化武装自己,时刻准备着为祖国的明天贡献力量,相信在你们不懈的努力下,祖国的明天会更美好! 【板书设计】 少年中国说 美哉我少年中国,与天不老; 壮哉我中国少年,与国无疆。 【教学反思】 这篇课文在朗读上需要一定的技巧,可以借助注释来理解课文,但由于古今异义,在理解上仍存在一些问题,需要学生提前了解当时的相关背景,以便更好掌握本课内容。

少年中国说教学设计(实用)

《少年中国说》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结合具体的语言环境,理解词语和句子的含义和作用。积累重点实词。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历史地分析梁启超的狭隘民族主义和大国沙文主义教学设想 三教具准备:音频朗读图片 四课时安排:二课时 五教学过程: ㈠导入新课:

听歌曲《男儿当自强》听后思考:你有什么感受?(学生讨论交流)少年是祖国的未来,是祖国的希望。“我们是初升的太阳,用生命点燃未来.”有个人在100年前,20世纪钟声敲响之际,就提出了这样的观点。“今日之责任,不在他人,而全在我少年。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少年独立则国独立,少年自由则国自由,少年进步则国进步, ㈢疏通文意 1)朗读的设计如下: 一读:播放配乐朗诵《少年中国说》,学生听读,意在听准字音; 2.疏通文意 ⑴回忆一下;我们以前学习文言文怎样疏通文意?(借助工具书和课下注释;还有文言文单音词多,我们现在双音词多,可以采用结合语境组词法)⑵分小组细读课文并自己试着疏通文意。(不懂的地方做好记号,准备质疑。)

3.每一小组派一名代表质疑,全班答疑,教师参与。 4.集体逐段朗读,“开火车”翻译,贯通文意。 ㈣品读课文诵读,感受作者炽热的爱国感情;体会句式整齐,气势磅礴的语言特点。 1大家齐读,谈谈你读后的印象生畅所欲言,师最后请学生总结: ⑵少年中国特别美; ⑶用了许多比喻句,写的形象生动; ⑷还有排比句,气势淋漓,充满强烈的赞美之情和自豪感。 ○大家或毛遂自荐读或推荐咱们班的朗诵高手读,其余同学评价朗诵,再次体会。者的强烈赞美和无限向往之情。

5、作者心目中这么壮美的少年中国,在那风雨如磐,危机四伏的年代靠谁来实现?(中国少年) 6、中华民族的振兴是每个中国人的责任,作者为什么把这一重任让中国少年来肩负?请同学们在文中找出答案及其依据。(圈点勾画法、讨论法,品读法) 下 长江后浪推前浪,一代更比一代强。我坚信,在我们的不懈努力下,祖国的明天,天更蓝、山更绿水更清、经济更繁荣、人民更幸福、国力更强盛,祖国的明天更美好。 布置作业:以“我为祖国做贡献”写一段话 一.导入

13 少年中国说(节选)六步法教学设计

《少年中国说(节选)》导学单 一、我会读:(自我评价:☆☆☆☆☆) 1、我读了()遍,就可以把课文读流畅。 2、我可以把下列词语读准确。 二、我会写(自我评价:☆☆☆☆☆) 给下列字注音。 泻( ) 鳞( ) 惶( ) 胎( ) 履( ) 哉( ) 潜( ) 硎( ) 疆( ) 试( ) 皇( ) 三、我会填(自我评价:☆☆☆☆☆) 按原文内容填空。 1.少年智则,,,, ,,,。 2.红日,。,。潜龙,。,震惶。鹰隼,。 四、第读了课文,我心中还有一些疑惑: 《少年中国说(节选)》导学案

【学习目标】 一、知识与能カ: 1、认识“泻、潜”等6个生字,会写“胎、疆”等7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课文。 3、感受强烈的爱国情怀,理清课文层次。 一、过程与方法:通过小组合作,看注释,查阅资料,边读边想方法,感知小古文大意,用自己的话讲一下小古文的意思。 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本文学习,激发学生热爱传统文化、学习其中人物爱国的精神。 【学习重点】引导学生自主识字,感受课文句式特点,并理解人物的品格和强烈的爱国精神 【学习难点】理解应用四字韵文,比喻手法以及象征的意义。 【课时安排】2课时 【学前准备】课件,教学设计。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1、认识“泻、潜”等6个生字,会写“胎、疆”等7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课文。 3. 读通文章、理解文章内容和作者炽热的感情。

【教学过程】 1、检查导学单,字词正音,练读词语,开火车读词语。 2、谈话: 同学们,在中国近代史上有一位非常著名的人物,曾写下了一篇文章,激励了当时无数的中国有志青年,这篇文章是《少年中国说》,有没有同学知道这位著名作者是谁?同学们把书翻到52页,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小古文——《少年中国说(节选)》。 通过课前的预习,你觉得课文讲了一个什么故事?(生反馈,PPT 出示课题)同学们说得太棒了!我们再来看一个动画视频,更加直观地感受这个故事。(播放视频) 一、创设问题 1、什么是少年中国? 2、又什么是中国少年? 二、自主探究 1、朗读小古文,把不理解的词语,句子,用“”画出来,想一想。 2、画一画:课文用了哪些事物赞美少年中国?用“”画出来。 三、讨论解疑 1、课文可以分成几部分?每个部分主要写了什么? 2、“少年中国”和“中国少年”有什么联系?

《少年中国说》 大赛获奖教案

少年中国说 教学设计】 [教学目的] 1.能解释下列词语:恶、澌、硎、冤业、汪洋、八荒。 2.能用现代汉语翻译重点语句。 3.能运用比喻论证法和类比论证法来阐述道理。 4.能体会作者的爱国之情。 [教学重难点] 能运用比喻论证法和类比论证法来阐述道理。 [教学安排] 两课时 [教学步骤] 第一课时 一、导人课文 梁启超是生活在清末民初的杰出的政治活动家、启蒙思想家、学问家。“百日维新”失败后,他流亡日本,创办《清议报》,大力介绍西方近代资产阶级政治学说,批判封建专制主义。《少年中国说》就是当时发表在《清议报》上的一篇著名文章。此文影响颇大,被公认为梁启超著作中思想意义最积极,情感色彩最激越的篇章,作者本人也把它视为自己“开文章之新体,激民气之暗潮”的代表作。 作者知耻于当时中国之“老大”,对封建专制的黑暗腐败深恶痛绝,对满清统治者的老朽昏庸深恶痛绝,对国家的落后十分痛心,对国民的愚昧十分痛心,因而从内心爆发出一种不可遏止的激情,猛烈抨击这一切令人厌恶的东西,并热情呼唤一个充满生机的“少年中国”尽快到来。这种昂扬的改革精神和深切的爱国情怀令人钦 佩。 用老年人来类比“老大”的中国,用少年人来类比“少年”的中国,并从少年人必将取代老年人,认识到少年中国必将取代老年中国,这是进化论的观点。这种进化论的社会发展观,使梁启超在极其黑暗、衰败的时代,看到了一个腐朽王朝的必将灭亡,并充满希望和信心地迎接新时代的到来,其积极因素不能抹煞。但进化论有待于发展为历史唯物主义,否则,它就只能是社会改良主义的思想武器。梁启超一生的政治思想多有变化,这恐怕正是进化论观点和改良主义思想在其社会改革实践中得失消长的体现。对此,我们应当有一个比较全面的认识。另外,与进化论相联系,他认为老年人一切都不好,青年人一切都好,这虽多半出于社会改革的宣传

《少年中国说》优秀教案1

五年级上册语文教案-12少年中国说(节选)人教部编版 《少年中国说》创新教案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反复朗读《少年中国说》,体会作者强烈的爱国情感。 2.掌握重点词句的含义,掌握课文主要内容。 3.了解本文比喻、象征的手法,把握少年中国所具有的特点。 教学重点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结合具体的语言环境,理解词语和句子的含义和作用。 教学难点 学习本课的写法。结合查找的资料,体会文章讴歌少年中国的激情,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 教学方法: 1.小组合作探究 2. 朗读法 教学过程: 一、情境铺垫导语引入 1.师:同学们,在中国近代史上有一位非常著名的人物,曾写下了一篇文章,激励了当时无数的中国有志青年,这篇文章是《少年中国说》,有没有同学知道这位著名作者是谁? 2.作者链接:梁启超,字卓如,号任公,又号饮冰室主人,我国近代资产阶级改良运动的代表人之一,著名学者,诗人,宣传家。作为政治家的梁启超,师从康有为,受改良思想影响。曾经参与“公车上书”,又与谭嗣同等创办南学会,宣传资产阶级改良思想,组织保国会,戊戌变法失败后,逃亡日本。一生著作甚丰,大部分收入《饮冰室合集》。 3. 背景资料:本文写于1900年,是作者在维新变法失败后在日本时写的。文章从日本人和西欧人称我国为“老大帝国”说起,以人喻国,怒斥当权的清王朝封

建贵族官僚是保守守旧、顽固苟且的“老朽”,号召“中国少年”肩负起救国的责任,为创造一个繁荣富强的“少年中国”而努力奋斗。 二、初步感知,解决生字词。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借助工具书解决生字词。 鹰隼(sǔn)发硎(xíng)澌(sī) 2. 给文章划分层次。 明确:全文划分为三个层次。 第一部分(第一段)点明少年的责任。 第二部分(第二段)说明中国少年的勃勃生机。 第三部分(第三段)赞美了少年中国和中国少年,点明了两者之间的紧密关系。 三、深入阅读。 1.细读课文,结合课下注释及翻译书弄懂重点文言字词和文章的译文。 2.理解题目中“少年”一词有什么深刻含义? 明确:一是针对日本人称我中国为“老大帝国”,作者愤然回击,称中国为少年中国;二是因为少年象征着国家如朝阳般蓬勃兴旺,生机勃勃;三是中国是古老的中国,又是进步的未来之国。 3.阅读课文,说一说少年中国具有怎样的特点。 明确:课文运用了八种象征、比喻描述了少年中国的英姿勃勃,前途无量。以“红日初生”,象征少年中国的灿烂前程;以“河出伏流”,象征少年中国发展的不可限量;以“潜龙腾渊,鳞爪飞扬”的生动形象和“乳虎啸谷,百兽震惶”的巨大声威、以“鹰隼试翼,风尘翕张”的冲天气势,喻我中国少年创造的少年中国的英姿;“奇花”“干将”两句,前者是歌颂少年中国在发展中的壮丽前景,后者是以刚刚磨砺过的宝剑比喻为创建少年中国立功的中国少年。 四、拓展迁移。 特色品评:小组讨论本文的写作特点。 明确:结构完整,推理严密,以人喻国,富有鲜明的形象性。 五、布置作业

梁启超《少年中国说》_原文与译文[1]

梁启超《少年中国说》原文+译文 日本人之称我中国也,一则曰老大帝国,再则曰老大帝国,是语也,盖袭译欧西人之言也。呜呼!我中国其果老大矣乎?梁启超曰:恶,是何言,是何言!吾心目中有一少年中国在。 欲言国之老少,请先言人之老少。老年人常思既往,少年人常思将来。惟思既往也,故生留恋心,惟思将来也,故生希望心;惟留恋也,故保守,惟希望也,故进取;惟保守也,故永旧,惟进取也,故日新。惟思既往也,事事皆其所已经者,故惟知照例;惟思将来也,事事皆其所未经者,故常敢破格。老年人常多忧虑,少年人常好行乐。惟多忧也,故灰心,惟行乐也,故盛气;惟灰心也,故怯懦,惟盛气也,故豪壮;惟怯懦也,故苟且,惟豪壮也,故冒险;惟苟且也,故能灭世界,惟冒险也,故能造世界。老年人常厌事,少年人常喜事。惟厌事也,故常觉一切事无可为者;惟好事也,故常觉一切事无不可为者。老年人如夕照,少年人如朝阳;老年人如瘠牛,少年人如乳虎。此老年与少年性格不同之大略也,梁启超曰:人固有之,国亦宜然。 造成今日之老大中国者,则中国老朽之冤业也;制出将来之少年中国者,则中国少年之责任也。彼老朽者何足道?彼与此世界作别之日不远矣,而我少年乃新来而与世界为缘。使举国之少年而果为少年也,则吾中国为未来之国,其进步未可量也。使举国之少年而亦为老大也,则吾中国为过去之国,其澌亡可翘足而待也。故今日之责任,不在他人,而全在我少年。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少年独立则国独立;少年自由则国自由,少年进步则国进步;少年胜于欧洲则国胜于欧洲,少年雄于地球则国雄于地球。红日初升,其道大光。河出伏流,一泻汪洋。潜龙腾渊,鳞爪飞扬。乳虎啸谷,百兽震惶。鹰隼[sǔn]试翼,风尘翕[xī]张。奇花初胎,矞[yù]矞皇皇。干将发硎[xíng],有作其芒。天戴其苍,地履其黄,纵有千古,横有八荒。前途似海,来日方长。美哉我少年中国,与天不老;壮哉我中国少年,与国无疆! [译文] 日本人称呼我们中国,一种称呼是衰老的帝国,再一种称呼还是衰老的帝国。这种称呼,大概是沿袭着西洋人的说法翻译过来的。唉!我们中国难道果真是衰老的帝国吗?梁启超说:不!这是什么话,这是什么话!在我的心目中只有一个少年中国存在。 要想谈论国家的老少,请先让我来谈谈人的老少。老年人常常回忆过去,

(2019新版)统编版五年级上册第12课少年中国说教学设计

《少年中国说》教案 教学目的 1.了解此文相关的先贤救国救民的义举 2.认识中国政论文形象生动、情感充沛的优秀特点。 3.引导学生模仿这种写法 教学设想 1.用大段的背景介绍:写作背景、作者情况、选文的其他内容补充达到第一个目的 2.学生自学为主,老师串讲为辅,疏通全文文字,掌握关键词句解释、翻译并背诵第三段为第2、3个目的做准备 3.结合文章具体内容引导学生认识本文作为一篇政论文但形象生动、情感充沛的特点 出示历史上著名的政论文片断李斯《谏逐客书》、《过秦论》帮助巩固认识 教学过程: 一.导人课文 梁启超其人:清华大学的校训是什么?自强不息,厚德载物。这个校训就是受梁启超的启发而拟定。他来清华演讲,引用《易经》里的话来勉励清华学生要做君子,树“完整人格”:“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天即自然的运动刚强劲健,相应于此,君子应刚毅坚卓,发愤图强;大地的气势厚实和顺,君子应增厚美德,容载万物。)清华国学研究院有四大导师他是其中一位(另外三位:历史学家陈寅恪、国学大师王国维、语言学家赵元任)梁启超一生勤奋,各种著述达一千四百万字,惊人的勤奋和才华!更著名的身份是戊戌变法的领导人之一。 文章背景: 1868年日本实行明治维新,短短二十多年,一跃成为亚洲强国,1895年甲午战争中,日本打败了根本没把他们放在眼里的清朝北洋水师,清政府签订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割让台湾等地赔款白银两亿两。此举给中国知识分子以极大冲击。广东举人康有为倡导改革得到光绪皇帝支持,开始资产阶级改良运动戊戌变法,又称百日维新。后来变法失败,部分维新党人逃往海外。梁启超逃往日本。创办《清议报》,大力介绍资产阶级政治学说,批判封建专制。《少年中国说》就是当时发表在《清议报》上。此文影响颇大,被公认为梁启超著作中思想意义最积极,情感色彩最激越的篇章,作者本人也把它视为自己“开文章之新体,激民气之暗潮”的代表作。 二.总体把握内容 作者把封建古老的中国和他心目中的“少年中国”作鲜明的对比,极力赞颂少年勇于改革的精神,针砭老年人消极保守的思想,鼓励人们发愤图强,肩负起建设少年中国的重任,表达作者热切盼望祖国繁荣富强的强烈愿望和积极进取的精神。 三.掌握论点、论据、论证。 论证要选择论据和论证方法。论据一般有事实和道理。事实一般指人,道理一般指理、言、物。论据与论证方法的关系为:人,对应举例论证;理、言,对应道理论证;物(用寓言、或比喻的方式对应比喻论证;以上各种论据正反对举,则对应对比论证。请同学们一定要做好笔记,为写议论文做准备。 本文第一段提出了全文的中心论点。“吾心目中有一少年中国在”全文(课文节选部分)主要采用对比论证、比喻论证、道理论证。 四.疏通词句,掌握各部分内容,学习朗读 (一)第一段提出论点。“是何言”反复,语气强烈,更足以表达遭人嘲笑后的愤激不平情绪。朗读时要读出这种激愤之情 (二)第二段对比论证:老年人与少年作对比。用老年人的消极保守和少年人的积极进取来比拟老大中国与少年中国的区别。 朗读时怎样处理情感?朗读老年人部分应该不屑、鄙视,朗诵少年部分怎应该充满热情赞

《少年中国说》教案7

五年级上册语文导学案-13《少年中国说》人教(部编版) 13少年中国说(节选) 导学案设计

五年级上册语文教案-12少年中国说(节选)人教部编版 《少年中国说》创新教案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反复朗读《少年中国说》,体会作者强烈的爱国情感。 2.掌握重点词句的含义,掌握课文主要内容。 3.了解本文比喻、象征的手法,把握少年中国所具有的特点。 教学重点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结合具体的语言环境,理解词语和句子的含义和作用。 教学难点 学习本课的写法。结合查找的资料,体会文章讴歌少年中国的激情,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 教学方法: 1.小组合作探究 2. 朗读法 教学过程: 一、情境铺垫导语引入

1.师:同学们,在中国近代史上有一位非常著名的人物,曾写下了一篇文章,激励了当时无数的中国有志青年,这篇文章是《少年中国说》,有没有同学知道这位著名作者是谁? 2.作者链接:梁启超,字卓如,号任公,又号饮冰室主人,我国近代资产阶级改良运动的代表人之一,著名学者,诗人,宣传家。作为政治家的梁启超,师从康有为,受改良思想影响。曾经参与“公车上书”,又与谭嗣同等创办南学会,宣传资产阶级改良思想,组织保国会,戊戌变法失败后,逃亡日本。一生著作甚丰,大部分收入《饮冰室合集》。 3. 背景资料:本文写于1900年,是作者在维新变法失败后在日本时写的。文章从日本人和西欧人称我国为“老大帝国”说起,以人喻国,怒斥当权的清王朝封建贵族官僚是保守守旧、顽固苟且的“老朽”,号召“中国少年”肩负起救国的责任,为创造一个繁荣富强的“少年中国”而努力奋斗。 二、初步感知,解决生字词。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借助工具书解决生字词。 鹰隼(sǔn)发硎(xíng)澌(sī) 2. 给文章划分层次。 明确:全文划分为三个层次。 第一部分(第一段)点明少年的责任。 第二部分(第二段)说明中国少年的勃勃生机。 第三部分(第三段)赞美了少年中国和中国少年,点明了两者之间的紧密关系。 三、深入阅读。 1.细读课文,结合课下注释及翻译书弄懂重点文言字词和文章的译文。 2.理解题目中“少年”一词有什么深刻含义? 明确:一是针对日本人称我中国为“老大帝国”,作者愤然回击,称中国为少年中国;二是因为少年象征着国家如朝阳般蓬勃兴旺,生机勃勃;三是中国是古老的中国,又是进步的未来之国。 3.阅读课文,说一说少年中国具有怎样的特点。 明确:课文运用了八种象征、比喻描述了少年中国的英姿勃勃,前途无量。以“红

《少年中国说》教学设计

《少年中国说》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有感情的朗读并背诵课文。理解本文的主题,感受文本句式整齐,气势磅礴的语言特点。体会运用排比、比喻等修辞方法的的语言效果。 教学重点:体会本文句式整齐、气势磅礴的的语言特点,体会本文表达的爱国主义情感。 教学过程 1.导入新课 一曲《少年中国》,让我们想起在100多年前,20世纪钟声敲响之际,有人提出“今日之责任,不在他人,而全在我少年”的观点,他就是梁启超。今天我们就继续学习他的《少年中国说》板书课题 2.回顾历史背景 回顾上节课的内容,梁启超实在怎样的社会背景下写下的这篇文章?课件展示展示梁启超强烈地反对这种说法,提出了自己的观点:“吾心目中有一少年中国在”。“世界有一少年中国在” 3.范读课文 100多年后的今天,我们来拜读他写的这篇《少年中国说》,透过字里行间,我们或许会明白梁启超的满腔热血,明白他热切盼望祖国繁荣富强的爱国情怀,明白他为何把国家的命运系于少年一身的强烈情感。(课件:课文朗读视频) 点名读文课件:“须要读得字字响亮,不可误一字,不可少一字。不可多一字,不可倒一字,不可牵强暗记。”——朱熹语) 相信同学们在品读文章后会读的更加有韵味 4.品析文本 同学们,当年的历史是屈辱的,梁启超面对清政府的腐败无能,戊戌变法的失败,自己又流亡国外,有家难回,所以他要把希望寄托在谁身上?(中国少年)引“故今日之责任,不在他人,而全在我少年” (1)那作者如何将少年与国家联系在一起的? (时课件展示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少年独立则国独立,少年自由则国自由,少年进步则国进步,少年胜于欧洲,则国胜于欧洲,少年雄于地球,则国雄于地球。) (2)从字里行间你读懂了什么? 一句告诉我们作者心目中的中国:是一个智慧、富有、强大、独立、自由、进步、胜于欧洲、雄于地球的中国。 这组句子用了排比的手法。这组句子里的每个句子都用了“少年×则国×”的句式,结构都一样,是排比,增强气势 我觉得这些句子的意思是一步步向前推进的。(师插问:能不能具体地说?)作者先写“智”,“智”了就会“富”,“富”了就会“强”,“强”了就可以“独立”,“独立”了才能“自由”,“自由”了才会“进步”,“进步”了才会“胜

小学语文《少年中国说》教学设计

小学语文《少年中国说》教学设计《少年中国说》是清朝末年梁启超所作的散文,写于戊戌变法失败后的1900年,文中极力歌颂少年的朝气蓬勃,指出封建统治下的中国是“老大帝国”,热切希望出现“少年中国”,振奋人民的精神。文章不拘格式,多用比喻,具有强烈的鼓励性。具有强烈的进取精神,寄托了作者对少年中国的热爱和期望。中公教师考试研究院为大家提供了较为详细的教学设计,以供参考。 一、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泻、潜、渊等生字词,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通过反复诵读理解作者炽热的思想感情,体会本文句式整齐,气势磅礴的语言特点。 3.感受强烈的爱国情怀,激发学生为了祖国繁荣富强而积极进取的精神。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理解文章内容和作者炽热的感情。 难点:四字韵文,比喻的手法以及象征意义的理解。 三、教学方法 朗读法、小组合作探究法、多媒体辅助教学法。 四、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通过谈话导入:同学们,你们正值青春年少,今天你们是初升的太阳,明天你们就是祖国的栋梁。早在一百多年前,有一个人就提出了这样的观点,这个人就是清末的梁启超。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梁启超被公认为梁启超著作中思想意义最积极,情感色彩最激越的篇章。(板书题目)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根据书上注音及工具书,认读本课生字词。 2.播放范读音频,引导学生听音韵,听节奏,听停顿,并且大声跟读,意在读通课文,培养语感。 3.品读课文,感受作者炽热的爱国感情,体会句式整齐,气势磅礴的语言特点。 4.对照注释阅读课文,疏通文意,把握文章结构。 明确:第一部分(1)写少年的责任。 第二部分(2)写少年是什么样子。 第三部分(3)期待少年的雄起。 (三)深入研读,重点感悟 1.思考“作者心目中的中国是什么样的?” 明确:一个智慧、富有、强大、独立、自由、进步、胜于欧洲、雄于地球的中国。 2.在课文哪部分有所体现?这组句子有什么特点? 明确:第一部分。这组句子用了排比的手法。这组句子里的每个句子都用了“少年……则国……”的句式,结构都一样,是排比。作者先写

《少年中国说》教学设计

《少年中国说》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A、结合时代背景,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 B、会认字会写字(泻、潜、渊、鳞、试、胎、哉、皇、履、疆) C、借助注释理解词语和句子的含义和作用。体会句式整齐、气势磅礴的 语言特点。 2、过程与方法:反复诵读;交流讨论。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理解中国少年与少年中国的关系,感受作者 对祖国富强繁荣昌盛的强烈期望,激发学生对祖国的爱国之情和责任之心。 二、教学重、难点: 反复诵读理解课文,背诵课文,体会作者的爱国之情。 三、教学课时:1课时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 1、观看戊戌变法视频,画面中的领导人物是谁?他怎么会想到变法的这 一思想呢?那么我们今天就先来认识一下他吧!--梁启超。 2、作者简介及本文的写作背景。 梁启超(1873—1929),字卓如,号任公,又号饮冰室主人,广东新会县人。早年极力鼓吹变法维新,是我国19世纪资产阶级改良主义变法维新运动的代 表人物之一。 戊戌变法,指1898年(农历戊戌年)以康有为、梁启超为首的改良主义 者通过光绪皇帝所进行的资产阶级政治改革。主要内容有:学习西方,提倡科 学文化,改革政治、教育制度,发展农、工、商业等。这次运动遭到以慈禧太 后为首的守旧派的强烈反对,这年九月慈禧太后等发动政变,光绪被囚,维新 派遭捕杀或逃亡国外。历时仅一百零三天的变法终于失败。“戊戌变法”失败后,梁启超流亡日本,创办《清议报》,大力介绍西方近代资产阶级政治学说,批判封建专制主义。《少年中国说》就是当时发表在《清议报》上的一篇 著名文章。此文影响颇大,被公认为梁启超著作中思想意义最积极,情感色彩 最激越的篇章,作者本人也把它视为自己“开文章之新体,激民气之暗潮”的 代表作。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学他的这篇“少年中国说”。 3、板书课文标题《少年中国说》。我们先把课题读明白,谁能说说你的 理解。 少年指的是什么?少年中国指的是什么? (少年就是年轻,少年中国就是指年轻的中国) “说”是指的什么? “说”是一种古代的文体,可以叙事,可以议论,可以说明…… (二)朗读课文并疏通文意

少年强则中国强原文,《少年中国说》全文

少年强则中国强原文,《少年中国说》全文各位读友大家好,此文档由网络收集而来,欢迎您下载,谢谢 少年强则中国强原文,《少年中国说》全文 少年中国说 作者:梁启超 〔清〕梁启超 日本人之称我中国也,一则曰老大帝国,再则曰老大帝国。是语也,盖袭译欧西人之言也。呜呼!我中国其果老大矣乎?任公曰:恶!是何言!是何言!吾心目中有一少年中国在。 欲言国之老少,请先言人之老少。老年人常思既往,少年人常思将来。惟思既往也,故生留恋心;惟思将来也,故生希望心。惟留恋也,故保守;惟希望也,故进取。惟保守也,故永旧;惟进取也,故日新。惟思既往也,事事皆其所已经者,故惟知照例;惟思将来也,

事事皆其所未经者,故常敢破格。老年人常多忧虑,少年人常好行乐。惟多忧也,故灰心;惟行乐也,故盛气。惟灰心也,故怯懦;惟盛气也,故豪壮。惟怯懦也,故苟且;惟豪壮也,故冒险。惟苟且也,故能灭世界;惟冒险也,故能造世界。老年人常厌事,少年人常喜事。惟厌事也,故常觉一切事无可为者;惟好事也,故常觉一切事无不可为者。老年人如夕照,少年人如朝阳。老年人如瘠牛,少年人如乳虎。老年人如僧,少年人如侠。老年人如字典,老年人如戏文。老年人如鸦片烟,少年人如泼兰地酒。老年人如别行星之陨石,少年人如大洋海之珊瑚岛。老年人如埃及沙漠之金字塔,少年人如西比利亚之铁路。老年人如秋后之柳,少年人如春前之草。老年人如死海之潴为泽,少年人如长江之初发源。此老年人与少年人性格不同之大略也。任公曰:人固有之,国亦宜然。 任公曰:伤哉,老大也!浔阳江头

琵琶妇,当明月绕船,枫叶瑟瑟,衾寒于铁,似梦非梦之时,追想洛阳尘中春花秋月之佳趣。西宫南内,白发宫娥,一灯如穗,三五对坐,谈开元、天宝间遗事,谱《霓裳羽衣曲》。青门种瓜人,左对孺人,顾弄孺子,忆侯门似海珠履杂遝之盛事。拿破仑之流于厄蔑,阿剌飞之幽于锡兰,与三两监守吏,或过访之好事者,道当年短刀匹马驰骋中原,席卷欧洲,血战海楼,一声叱咤,万国震恐之丰功伟烈,初而拍案,继而抚髀,终而揽镜。呜呼,面皴齿尽,白发盈把,颓然老矣!若是者,舍幽郁之外无心事,舍悲惨之处无天地;舍颓唐之外无日月,舍叹息之外无音声;舍待死之外无事业。美人豪杰且然,而况寻常碌碌者耶?生平亲友,皆在墟墓;起居饮食,待命于人。今日且过,遑知他日?今年且过,遑恤明年?普天下灰心短气之事,未有甚于老大者。于此人也,而欲望以拿云之手段,回天之事功,挟山超海之意气,能乎不能?

《少年中国说》教学设计

《少年中国说(节选)》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少年中国说》是部编教材五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的一篇课文。这篇课文选自梁启超的《少年中国说》。这篇文章运用象征的写法,介绍了少年同中国的关系,表达了对少年中国和中国少年的赞美之情。文章语言简练,含义丰富,韵律优美。 二、学情分析 五年级的学生正处于从中年级向高年级的过渡期,生理和心理特点变化明显,是培养学习能力、情绪能力、意志能力和学习习惯的最佳时期。认知水平有所提高,孩子们学到的知识越来越丰富,同时也掌握了更多的学习方法。 三、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借助注释和资料,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3.体会中国少年与少年中国之间的联系,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 四、教学重难点 能借助注释和资料,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体会中国少年与少年中国之间的联系,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 五、教学方法 朗读法、对话法、小组学习 六、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视频 七、课时安排 1课时 八、教学过程 (一)开门见山,导入新课 1.质疑课题,了解“说”的文体。 2.交流作者写作时代背景资料。 (二)学习新知,以读促悟 1.检查预习,指名学生读课文,做到正确、流利。 2.借助注释,小组合作学习理解第二自然段词句意思。 3.勾画出文中用来赞美少年中国的事物。

4.边读边想象画面,在读中感悟少年中国光辉灿烂的前程,学习象征手法的运用。 5.结合背景资料,以读代讲,体会“故今日之责任,不在他人,而全在我少年”的意义。 6.联系全文合作探究:少年中国与中国少年有什么样的联系? (三)拓展延伸,升华情感 1.资料分享:实现强国梦想杰出人物事迹。 2.观看视频《厉害了,我的国》。 3.谈话交流:作为现代的少年,你将怎样做? 4.配乐诵读《少年中国说》。 (四)作业布置 1.背诵全文,再次体会作者情感。 2.写下你心中美好中国的样子。 板书设计: 13 少年中国说 少年中国前程美查找资料 爱国 结合注释 中国少年责任重象征

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上册13《少年中国说》教案设计

13少年中国说(节选) 教案设计 设计说明 本文表现了作者热切盼望祖国繁荣富强,并且对中国的未来满怀希望。文言文是一种传承祖国灿烂文化的载体。《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应引导学生在阅读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本设计就把体会作者对国家前途满怀信心的豪迈感情作为教读的主线,借助文言文的特征,在教学中坚持自学为主,重点指导朗读和背诵,强化感悟、注重积累的策略,采用情景引领、以读为本、相机点拨、拓展积淀的方式,带领学生去读,去思考,去汲取,力图让学生体验到学习古文的乐趣。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搜集资料,制作多媒体课件。 学生准备:查找课文的背景资料,预习课文。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激情谈话,导入新课 1.导入:同学们,你们正值少年。有人说,少年是一首诗,浪漫隽永,明秀悠长;也有人说,少年是初升的太阳,用生命点燃未来。早在一百多年前,有一个人就提出了这样的观点:“故今日之责任,不在他人,而全在我少年。”他就是梁启超。今天我们就学习他的《少年中国说》。(板书课题) 2.解题:“说”是一种文体,可以叙事,可以议论,可以说明……在这篇文章中是议论。 设计意图:“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为了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让学生对学习充满兴趣,联系学生的实际,采用赞美少年的方式引入课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教师范读课文,学生听读,注意听清生字的读音。

2.自读自学。 (1)自由读课文,要读准字音,有读不通的地方多读几遍。 (2)圈画生字,注意会认字中“鳞”的笔画较多;“哉”的字形要注意右上一点和右下一撇要同时存在。 (3)再读课文,注意停顿。 3.检查自学情况。 (1)读准字音。 “惶”读huánɡ,不读huǎnɡ,也不读huānɡ。 “哉”读平舌音。 (2)辨清字形。 ①“泻”与“泄”的字形、字义要区分开。(“泻”指液体很快地流下;“泄”也有液体、气体排出的意思,也指透露。) ②“履”和“覆”的字形要区分开。(两者部首不同) ③“疆”字左下的“”不要丢。 (3)读好词语。 一泻汪洋鳞爪飞扬百兽震惶 奇花初胎地履其黄美哉 (4)读好句子。 红日初升,其道大光。河出伏流,一泻汪洋。潜龙腾渊,鳞爪飞扬。乳虎啸谷,百兽震惶。鹰隼试翼,风尘吸张。奇花初胎,矞矞皇皇。干将发硎,有作其芒。天戴其苍,地履其黄。纵有千古,横有八荒。前途似海,来日方长。 4.指名读课文,指导读准停顿。 5.交流资料,了解背景。 这是一篇政论文,梁启超以其忧国忧民之心和卓越的文采,写下了著名的《少年中国说》,作者认为创造出这样一个“少年中国”是每一个中国少年的责任。 6.大声朗读,了解内容。 自由大声朗读,小组交流,理清文章脉络,教师帮助小结出课文的主要内容及主题:中国的崛起,希望寄托在中国少年身上,作者坚信中国少年必有志士,

少年中国说公开课教案

13、《少年中国说》公开课教案 长汀县凌志学校:丘富开(2019年10月23日) 教学目标: 1、反复诵读课文,读出气势和情感,体会本课的结构特点。 2、结合注释和资料,理解课文内容,体会少年中国与中国少年之间的联系。 3、练习背诵课文,体会作者讴歌少年中国的激情,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 教学重点: 1、理解课文内容,体会少年中国与中国少年之间的联系。 2、学习作者运用的修辞手法表达强烈感情的写法,提升语言表达能力。 教学难点: 1、理解运用富有象征意义的事物赞美少年中国的写法。 2、探究少年中国与中国少年之间的辩证关系。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指名学生说说各个自然段的大意。 2、导语:上节课我们学习了生字,朗读了课文,了解了时代背景及段落的意思,这节课让我们继续走进梁启超的少年中国说。 二、研读课文: 1、朗读课文第一自然段,回答下列问题。 ①、这个自然段采用了怎样的结构方式?(出示课件) 这个自然段采用总分的结构方式。第一句为总起句,起引领全段的作用,下面的部分围绕这句话进行阐述。 板书:责任重大 ②、这部分主要运用了什么修辞方法?有什么作用? 板书:排比 这个自然段主要运用了排比的修辞方法。分别从智、富、强、独立、自由、进步等几个方面论述了少年的责任。排比的修辞语气紧凑,感情强烈,有很强的感染力。 ③、作者从哪些方面阐述了中国少年和少年中国的关系?完成填表。(出示课件14) 师总结:从表格中我们可以看出中国少年和少年中国的关系非常密切。作者运用排比的 句式告诉我们,少年的责任非常重大,我们每个少年都要肩负起自己的责任,因为,国家的强大靠的是少年。 2、品读第二自然段,从文字提供的美好形象中感受少年中国生机勃勃的生命力。(出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