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生物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藻类、苔藓和蕨类植物(2)

生物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藻类、苔藓和蕨类植物(2)

生物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藻类、苔藓和蕨类植物(2)
生物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藻类、苔藓和蕨类植物(2)

阳泉市第十二中学七年级生物学科学案(教师版)

课题:藻类、苔藓和蕨类植物(第2课时)

主备人:郭文英课型:展示探究课使用时间:2016年11月21日

藻类苔藓和蕨类植物教案

第一节藻类、苔藓和蕨类植物教案 一、教材分析 《藻类、苔藓和蕨类植物》是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第一章《生物圈中有哪些绿色植物》第一节的内容。在教学中,教师不要过多地介绍三类植物的形态特征,而应注重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让学生认识这三类植物的不同特征及生活环境,并归纳出与人类的关系。另外,教师最好课前准备好三类植物的实物,以利于学生获得感性认识,特别是对城镇的学生尤为重要。常见的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在教材中是以图片的形式出现的,在教学中教师可灵活安排,如利用半节课的时间带领学生走出课堂,认识一下校园中的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这样效果可能会更好。总之,这些做法目的是增加学生对这些植物感性认识,培养学生关注生物圈中各种各样绿色植物的情感。有了感性认识,有了兴趣,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自然会提高。 二、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概述藻类、苔藓和蕨类植物的生活环境和形态特征。 2.说出藻类、苔藓和蕨类植物对生物圈和人类的作用。 3.通过自主探究、动手观察,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能力目标: 通过对比观察、独立思考、资料分析,合作探究,进一步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和分析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三、情感目标: 认同生物与环境相适应的观点;关注生物圈中这些植物的生存状况,增强保护环境意识。 四、教法设计: (1)探究式教学法:通过设置实验、观察、查阅资料、讨论、质疑、释疑等多种探究活动,引导学生主动解决所遇到的问题,让学生体会到成功的快乐,增强对进一步学习的求知欲。(2)直观教学法:利用实物并借助多媒体等电化教学设备,让学生在观察中学习藻类和苔藓植物的有关知识。由静变动,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加深理解和记忆,增强直观效果。 五、学法指导: (1)让学生课前预习课本,收集藻类、苔藓的各种资料,可以锻炼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实践能力。(2)通过收集所需实物和资料,合作实验,锻炼学生分工协作的能力。

生物教学--第一节 藻类植物-藻类植物是什么生物

生物教学--第一节藻类植物|藻类植物是什么生 物 第一节藻类植物第一节藻类植物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水绵及其它藻类植物,了解水绵的生活习性、形态结构和营养方式;了解常见藻类植物;了解藻类植物的主要特征以及它在自然界中的作用和经济价值。 2.通过实验,使学生学会观察水绵和其它藻类植物的方法,继续培养观察能力和实验能力;通过比较它们与绿色开花植物的不同,继续培养分析、比较、归纳的思维能力。 3.通过了解藻类植物在自然界的作用及其经济价值,继续进行生物科学价值观的教育。 重点、难点分析 1.重点分析: 本节的重点是水绵的生活习性、形态结构和营养方式;藻类植物的主要特征。教材选择了水绵作为藻类植物的代表植物,所以了解它的习性、形态结构和营养是我们了解藻类的知识基础。而了解藻类植物的特征,就能理解它在进化上所处的

低等位置,为今后学习生物进化知识奠定基础,故这两部分知识是重点内容。 2.难点分析: 观察水绵并不难,但对它细胞结构的认识却不容易。这是因为在现有学校条件下,对水绵细胞结构中的细胞质、细胞核、液泡和螺旋带状叶绿体彼此之间的位置关系往往不易辨别,误认为细胞核、叶绿体都存在液泡中,而细胞质更不易看清楚,加上以前从未见过如此之大的带形叶绿体,难免形成错误的认识,不易掌握其立体结构,故对细胞结构的理解是难点。 教学过程设计 一、本课题的参考课时为二课时。 二、第一课时: 引言: 这部分教学可在学生原有掌握的绿色开花植物的知识基础上,先演示一组投影片或盆栽植物或标本,包括有绿色开花植物和非绿色植物(如海带、紫菜、小墙藓、铁线蕨、油松、蚕虫、白菜等)让学生观察后讨论:你认识哪几种植物?哪些是绿色开花植物。

七年级生物:第一节 藻类植物

初中生物新课程标准教材 生物教案( 2019 — 2020学年度第二学期 ) 学校: 年级: 任课教师: 生物教案 / 初中生物 / 七年级生物教案 编订:XX文讯教育机构

第一节藻类植物 教材简介:本教材主要用途为通过学习生物这门课程,可以让学生打开对世界的认识,提高自身的见识,本教学设计资料适用于初中七年级生物科目, 学习后学生能得到全面的发展和提高。本内容是按照教材的内容进行的编写,可以放心修改调整或直接进行教学使用。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水绵及其它藻类植物,了解水绵的生活习性、形态结构和营养方式;了解常见藻类植物;了解藻类植物的主要特征以及它在自然界中的作用和经济价值。 2.通过实验,使学生学会观察水绵和其它藻类植物的方法,继续培养观察能力和实验能力;通过比较它们与绿色开花植物的不同,继续培养分析、比较、归纳的思维能力。 3.通过了解藻类植物在自然界的作用及其经济价值,继续进行生物科学价值观的教育。 重点、难点分析 1.重点分析: 本节的重点是水绵的生活习性、形态结构和营养方式;藻类植物的主要特征。教材选择了水绵作为藻类植物的代表植物,所以了解它的习性、形态结构和营养是我们了解藻类的知识基础。而了解藻类植物的特征,就能理解它在进化上所处的低等位置,为今后学习生物进化知识奠定基础,故这两部分知识是重点内容。

2.难点分析: 观察水绵并不难,但对它细胞结构的认识却不容易。这是因为在现有学校条件下,对水绵细胞结构中的细胞质、细胞核、液泡和螺旋带状叶绿体彼此之间的位置关系往往不易辨别,误认为细胞核、叶绿体都存在液泡中,而细胞质更不易看清楚,加上以前从未见过如此之大的带形叶绿体,难免形成错误的认识,不易掌握其立体结构,故对细胞结构的理解是难点。 教学过程设计 一、本课题的参考课时为二课时。 二、第一课时: 引言: 这部分教学可在学生原有掌握的绿色开花植物的知识基础上,先演示一组投影片或盆栽植物或标本,包括有绿色开花植物和非绿色植物(如海带、紫菜、小墙藓、铁线蕨、油松、蚕虫、白菜等)让学生观察后讨论:你认识哪几种植物?哪些是绿色开花植物。 在学生回答后,教师可以指出,蚕豆、白菜以及我们身边常见的杨树、柳树、菊花等都是绿色开花植物。其余的如海带等均为非绿色开花植物,它们构成绚丽多彩的植物世界。 教师接着指出,根据植物的形态结构的不同,人们将它们分成四个主要类群,即藻类植物、苔藓植物、蕨类植物和种子植物。由此引出本章课题。

藻类、苔藓和蕨类植物的教案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概述藻类、苔藓和蕨类植物的形态特征和生活环境。 2.说出藻类、苔藓和蕨类植物对生物圈的作用和与人类的关系,关注这些植物的生存状况。 能力目标 通过对藻类、苔藓和蕨类植物的观察,学会观察和研究生物的一般方法。 情感目标 通过对藻类、苔藓和蕨类植物的学习和观察,特别是观察这些植物的生活状况和生存环境,培养学生关注生物圈中各种各样绿色植物的情感,进而发自内心地热爱我们伟大的祖国,激发发奋学习,将来报效祖国的美好愿望。 ●教学重点 1.藻类、苔藓和蕨类植物的形态特征和生活环境。 2.藻类、苔藓和蕨类植物对生物圈的作用和与人类的关系。 ●教学难点 1.藻类、苔藓和蕨类植物的形态特征。 2.藻类、苔藓和蕨类植物对生物圈的作用。 3.突出生物圈的不同环境中分布着不同的植物类群以及这些绿色植物的最基本特征。 4.培养学生发散思维,提出问题,分析推理,自主探究及互相合作的能力。 ●教学方法 观察法、比较法、讨论法。 ●教具准备 1.教师准备: (1)课前带领生物课外小组的同学到学校附近采集含有衣藻和水绵的河水或池水,准备海带和紫菜(有条件的地方最好采集新鲜的)。 (2)寻找生长有苔藓植物或蕨类植物的区域,如蕨类植物一时难找到可用盆栽蕨类。 (3)实物投影仪,从生物实验室借放大镜,普通光学显微镜、模型,投影片。 (4)CAI课件:部分藻类、苔藓和蕨类植物及其生活环境的图片、生态图、录像,与人类关系的图片或录像资料,其他有关资料。 2.学生准备: (1)生物课外小组同学随老师外出采集衣藻和水绵,采集后其他同学一同保管备用,增加对这些植物的感性认识,培养关注生物圈中各种绿色植物的情感。 (2)查询书籍、网站、录像,搜集有关藻类、苔藓和蕨类植物的资料。 (3)复习光学显微镜的使用方法。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导入新课] 师:生物圈中到处都有绿色植物。俄国著名植物生理学家季米里亚捷夫曾这样形容绿色植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它

1藻类学 整理

藻类学 1.绪论 1.藻类学的概念是什么? 2.藻类是什么?如何定义的? 3.藻类的起源是什么? 4.藻类在植物学分类系统上处于什么位置? 3.藻类可以分为几大类? g藻类学家根据细胞学和形态学特点, 将现已发现的约3 万种藻类分成11个门, 分别称作蓝藻门、红藻门、隐藻门、甲藻门、金藻门、硅藻门、黄藻门、褐藻门、裸藻门、绿藻门和轮藻门。 4.藻类主要生长在哪里? 5.藻类的细胞结构是怎么样的? 6.藻类的营养方式是什么? 7.藻类的生殖方式有哪些? 7.什么是有毒藻类? 8.藻类有什么经济价值? 9.藻类有什么生态利用价值? 10.藻类有什么药用价值?有什么医学效果? 11.藻类有什么生理学意义? 12.藻类研究进展如何?研究前景如何? 13.目前,有哪些新技术应用于藻类的研究? 我国藻类的研究进行得怎么样? 什么叫赤潮? 引起赤潮的藻类有哪几种? g在这些藻类中, 大约330种能引发赤潮, 其中我国海域发现有127种, 目前已确认为30种在我国沿海各地引起过赤潮, 其中频率最高的是夜光藻、中助骨条藻和囊毛藻种类。 引起赤潮的藻类分为两大类,其作用机制分别是什么? 通过研究, 人们发现能形成赤潮的藻类分成两类, 一类不能产生毒素, 而是通过异常增殖或者聚集而导致海面出现赤潮现象的藻类。由这类藻类引起的赤潮的主要危害是水体严重缺氧导致鱼虾贝类难似生存, 引起海洋食物链局部中断。另一类是能分泌毒素的藻类, 这些毒素包括麻痹性贝毒、神经性贝毒和下痢性贝毒等三大类, 其中的一部分能直接杀死鱼虾贝类, 另外一些能通过食物链引起人体患病、腹泻或中毒死亡。历史上比较有名的赤潮损害中毒事件大都是由这类藻类引起。 有毒藻类可分为哪几类?其毒害机理是什么?有什么危害? g在赤潮发生的整个过程中, 其主要控制因素是什么? 如何监测、监视和预测、预报赤潮的发生?

植物的主要类群藻类植物

、第二课时: 二)其他的藻类植物 1.先复习水绵的形态结构特征,然后再让学生思考,联系一下生活实际, 你们还知道哪些植物属于藻类植物,由此引入本课题。 2.学生会提到海带、紫菜或其他藻类植物。此时,教师出示海带、紫菜的标本(或投影片,如有海带、紫菜的生活环境录像更佳),供学生观察、分析、比较。让学生对照课本有关内容及图解(图1一63、1一64),讨论以下各题: 1)海带、紫菜植物体分几部分? 2)它们是单细胞还是多细胞个体?3)植物体有无根、茎、叶等器官? 4)海带、紫菜呈现什么颜色体内还含有叶绿素吗? 5)它们的营养方式是怎样的与水绵相同吗 在学生充分讨论,并回答以上问题后,教师可归纳总结,突出以下几点: (1)海带、紫菜是多细胞的植物体,结构也很简单,都没有根、茎、叶等器官。海带植物体分三部分,下面是根状物、往上是带柄和叶状体;紫菜的植物体是薄而柔软的叶状体,基部是根状物。根状物不具有根的结构,也不起吸收水分和无机盐的作用,它只起着固着作用,所以不是根;叶状体无叶片的结构,所以也不是叶。 (2)海带、紫菜的叶绿体里,除含叶绿素外,还分别含有大量的藻黄素和大量的藻红素,所以分别呈褐色和紫红色。由于它们都含叶绿素,所以与水绵一样,营养方式也是自养。 学生已经了解了多细胞的藻类植物,如水绵、海带、紫菜后,还要让学生了解藻类植物中的单细胞种类。 先给学生展示一滴池水中的藻类植物(可以用录像或投影片),使学生对衣藻的生活环境有一个初步的了解,然后再专门演示衣藻的投影片,提出讨论题:①衣藻是单细胞还是多细胞构成的植物体②细胞内有无叶绿体组织学生观察、思考、讨论后回答:衣藻是由单细胞构成的,细胞内有叶绿体,可以请学生具体指出衣藻内的杯状叶绿体。 三)藻类植物的主要特征 这部分教学可采用比较、归纳的方法进行,让学生思考讨论:水绵、海带、紫菜、衣藻在生活环境、植物体结构、营养方式上有哪些共同的地方,这样就可归纳出藻类植物的主要特征:1.结构简单,是单细胞或多细胞个体,无根、茎、叶等器官的分化;2.细胞里有叶绿体,能进行光合作用;3.大都生活在水中。

藻类苔藓和蕨类植物的教案设计

●教案过程 第一课时 [导入新课] 师:生物圈中到处都有绿色植物。俄国著名植物生理学家季M里亚捷夫曾这样形容绿色植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它是窃取天火的普罗M修斯,它所获取的光和热,不仅养育了地球上的其他生物,而且使巨大的涡轮机旋转,使诗人的笔挥舞。”同时用CAI课件展示一组多种植物及其生活环境的图片(海带、紫菜、葫芦藓、墙藓、铁线蕨、肾蕨、油松、侧柏、小麦、各种花卉及其生活环境)。 师:你认识图片中的哪些植物?它们的形态结构和生活环境有哪些不同呢? 生:积极观察并讨论回答:它们在形态上有许多不同。比如有的有明显的根、茎、叶,有的却没有或不明显。生:有的生活在陆地上,有的生活在淡水中。 生:还有的生活在潮湿的地方。 师:很好。根据植物的形态结构和生活环境的不同,将它们分为四个主要类群:藻类、苔藓、蕨类和种子植物。这些绿色植物构成了绚丽多彩的植物界,也正是它们养育了地球上的其他生物。让我们走近它们,进一步了解它们吧! [讲授新课] 一、探究藻类植物 师:“西湖春色归,春水绿于染。”“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多么美的意境啊。春天来了。江水和湖水都泛起了绿色,这是为什么呢?春天气温升高,明媚,水中的藻类植物开始大量繁殖。这些绿色的小生物自由地漂浮在水中,使春水荡漾着绿波。同学们在日常生活中,还有哪些类似于上述的现象? 生:我家的鱼缸如果长时间不换水就会长出绿色的毛茸茸的东西。这些东西也是藻类吗? 师:对。完全正确。看来这位同学平常观察的非常认真。哪位同学还能举出一些藻类? 生:海带、紫菜。 生:褐藻,还有营养的螺旋藻。 师:非常好!藻类的生活环境有什么特点呢? 生:生活在水中。 师:藻类植物大都生活在水中,少数生活在陆地的阴湿处,关于藻类植物大家还想知道点什么? 生:大多数的藻类植物终生生活在水中,它们是怎样生活的呢? 生:藻类植物的形态与其他的陆生植物有什么区别吗? 生:藻类植物在生物圈中起什么作用?与人类有什么关系呢? 师:大家提的问题非常好!下面我们就仔细观察。并寻找一下这些问题的答案。 师:用实物投影仪展示衣藻的模型、水绵的临时装片,并将课前准备的海带、紫菜等分发给学生。引导学生仔细观察。并提问:藻类植物是单细胞的还是多细胞的?它们有专门的根、茎、叶等器官吗?它们的形态结构是如何与环境相适应的? 生:观察、讨论后回答:藻类植物有单细胞的,也有多细胞的,没有根、茎、叶的分化。 师:非常正确。这种结构是与生活环境相适应的。藻类植物整个身体都浸没在水中,全身都能从环境中吸收水分和无机盐,都能进行光合作用,故不需要专门吸收水分和无机盐的根,起运输作用的茎以及进行光合作用的叶的分化。 师:藻类植物比陆地上的植物分布围大,数量多;藻类植物通过光合作用释放的氧气占空气中氧气的95%……那么,藻类越多越好吗? 生:我从电视上看到赤潮、水华现象就是藻类大量繁殖引起的污染。 师:是的,由于单细胞藻类的生长周期较短,藻类的大量繁殖后,很快就会死亡。就会造成遗体在水中堆积。产生许多有毒的物质,使水质恶化,造成鱼类等水生动物的大量死亡。这种现象发生在海水中叫赤潮,在淡水中叫水华。关于藻类植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及与人类的关系,你还知道哪些?同学们可以课后收集资料,写一篇小论文。 二、探究苔藓植物 师:根据平日的观察,谈谈在什么地方可以找到苔藓植物?苔藓植物和藻类植物相比,生活环境有什么不同吗?生:在潮湿的地方。 生:在墙根下,在水池旁。 师:对。苔藓植物分布极广,它们广泛分布在森林、沼泽和其他阴湿的地方,在适宜的环境中可以大片地生长,

藻类标准

威海海带 一、保护范围 威海海带地理标志产品保护范围以山东省威海市人民政府《关于申请威海海带地理标志产品保护范围的函》(威政字[2005]81号)提出的范围为准,为山东省威海沿海的王家湾(中心位置北纬36°51.5′,东经122°22.5′)、石岛湾(北纬36°54.5′,东经122°25′)、桑沟湾(北纬37°6′,东经122°30′)、俚岛湾(北纬37°15.5′,东经122°34′)、荣成湾(北纬37°21′,东经122°36′)、港西-泊于-崮山(北纬37°27′,东经122°33′至北纬37°27′,东经122°18′)、威海湾(北纬37°28′,东经122°10.5′)、刘公岛(北纬37°30.4′,东经122°11′)、孙家疃-张村-初村(北纬37°34.5′,东经122°5.5′至北纬37°30′,东经121°55.5′)等海域。 二、质量技术要求 (一)品种。 单海1号、单杂10号、远杂10号、荣海一号、荣福、901、日本真海带。 (二)环境条件。 保护范围内无城市污水、工业污水和河流淡水排入的海域。水质应符合GB/T 11607和NY 5052的要求。 暂养环境:风浪小,潮流畅通,水质肥沃,透明度1m

至3m,浮泥杂藻少的内湾近岸海区。 养成环境:底质为平坦的泥底或泥沙底为好,软泥底也可。海流的流速在0.17m/s至0.7m/s之间,以0.41m/s至0.7m/s为宜。 海带养殖作业不能危害海洋环境。 (三)养殖管理。 1.夏苗培育: (1)苗种:采用头茬苗,选叶片舒展、色泽光亮、藻体健壮、柔韧的幼苗。 (2)种海带:采孢子前20天选择种海带。一般7月中旬选种海带,从养殖的海带中选种应在海带收割之前进行。采孢子时间一般在8月初,此时海水温度在22℃左右。 (3)培育:水温及光照强度见表1,施肥、每小时育苗池换水量、日加新鲜海水量见表2。 表1

初中生物_藻类植物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藻类植物》教学设计 一、教学内容: 六年级下册,第一章《生物圈中有哪些绿色植物》第一节《藻类植物》 二、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概述藻类植物的形态特征和生活环境。 2、了解藻类植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及与人类的关系。 能力目标:让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和小组合作来完成目标,培养学生小组协作能力、获取信息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通过对藻类植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的了解,关注这些植物的生存状况,认识到保护藻类植物的重要性。树立环保意识,维护生态系统的平衡。 三、教学重难点: 1、藻类植物的形态结构 2、学会自主学习和互助学习 3、树立环保意识 四、课前准备: 教师:《藻类植物》课件 五、教学过程:

《藻类植物》学情分析 六年级的学生比较活泼,对采集植物实验材料活动非常感兴趣,并且具有采集植物材料的技能和能力,有很强的好奇心、求知欲和表现欲;具有收集和整理资料的能力。通过对植物类群的调查、探究分析、归纳总结、得出结论,验证自己的观点。能够将所学到的一些知

识运用在生活中,解释一些自然现象和解决一些生活问题。通过这节课的设计,教会学生运用多种方法学习,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让学生意识到保护植物资源的重要性。 总体学情分析: 1、六年级这段时间正处在小学到初中的过渡时期,大多数学生比较遵守纪律,课堂纪律没大问题。 2、学生入学第一次接受这门课程,六年级生物课与学生的生活联系比较紧密,大多数学生比较感兴趣,课堂气氛比较活跃。 3、六年级生物课生物学术语和生物实验技能较多,教师的教和学生学都容易陷入重视记忆,轻视实验。 4、知识梯度是渐进的,大部分学生能跟上。 存在的问题: 1、有些学生单纯根据自己的爱好和兴趣,自己感兴趣的就多听,积极参与,不感兴趣的就少听不听。 2、学习思维习惯不好,很多学生不知道怎样听课。 3、个别学生对生物学不够重视。 4、一些学生学习不踏实没有持之以恒的学习精神。 《藻类植物》效果分析 传统的教学模式是教师“教”,学生“学”,从字面上看“教”这个动词是一种主动的行为,而“学”则是一种被动的过程,学生在被的学习过程中,不能有效的发挥主观能动性,久之而导致兴趣缺乏,厌学情绪自然而生。而新课程倡导的是合作学习,探究性学习,则以

七年级生物植物细胞教学设计

七年级生物植物细胞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说出植物细胞的结构和功能。 (二)能力目标 1.认识植物细胞的多样性。 2.归纳出植物细胞的基本结构。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通过认识植物细胞结构和功能的不同,认同结构与功能是相适应的观点。 二、教学重点 植物细胞的基本结构。 三、教学难点 归纳出植物细胞的基本结构。 四、教学准备 1.新鲜的黄瓜(及补充的番茄、香蕉、梨、菠菜、青椒等其他植 物材料)、黑藻,清水、稀碘液、镊子、刀片、滴管、纱布、吸水纸、擦镜纸,载玻片、盖玻片、显微镜。 2.多媒体课件。 五、教学过程 (一)引言

1.同学们,大家好,上节课我们亲手制作了洋葱鳞片叶内表皮细胞临时装片,观察到了植物细胞,大家是否想去观察更多种类的细 胞呢?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一起观察不同种类的植物细胞。 2.通过前面的学习,我们知道了观察法是一种生物学常用的研究方法,观察目的要明确,观察过程要有序,观察记录要翔实、准确。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一起观察植物细胞的形态和结构,并且用画图 的方式记录下来我们观察到的细胞。 【设计意图】明确学习任务。 (二)导入 回顾一下,上节课我们观察到的洋葱表皮细胞像一个个的小格子,那我们常吃的其他蔬菜和水果的细胞是什么样的呢?我们可以应用上 节课学习的制作临时装片的技术,制作成各种各样的植物细胞临时 装片去观察细胞。 【设计意图】激发兴趣。 (三)观察植物细胞 1.老师给大家提供了很多实验材料,取不同的部位就会观察到不同的细胞。每观察一种细胞,大家可以绘制一个结构简图。 2.很多水果蔬菜的表皮都很薄,可以直接撕取制成装片,进行观察。 3.果肉细胞、叶肉细胞和他们的表皮一样吗?番茄的果肉吃起来 软软的,果肉细胞的形状又是怎样的呢?我们同样可以制作成临时装 片进行观察。果肉细胞和表皮细胞不同,我们不能撕取,那这时候 我们要怎样取材呢?接下来由老师为大家演示一下如何制作番茄果肉 细胞临时装片。 教师演示: (1)制作番茄果肉细胞所需要的实验材料和用具:番茄果实,载 玻片、盖玻片、解剖针,清水。

《藻类、苔藓和蕨类植物》教案

第三单元:生物圈中的绿色植物 第一章生物圈中有哪些绿色植物 第一节藻类、苔藓和蕨类植物 教学目标 1.概述藻类、苔藓和蕨类植物的形态特征和生活环境。 2.说出藻类、苔藓和蕨类植物对生物圈的作用和与人类的关系,并树立生物体与生活环境相适应的观点。 3.关注生物圈中各种绿色植物及其生存状况。 4.培养学生发散思维、提出问题、分析推理、实验观察、自主探究、比较综合、合作交流等多种能力。 重点和难点 1.突出“生物圈”的不同环境中分布着不同的植物类群以及这些绿色植物的最基本特征。 2.藻类、苔藓、蕨类植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和与人类的关系。 3.培养学生发散思维、提出问题、分析推理、实验观察、自主探究、比较综合、合作交流等多种能力。 课前准备 学生:1.课前利用课余时间到大自然中观察各种绿色植物的生存状况和生存环境,并采集一些实物、标本,增加对这些植物的感性认识,培养关注生物圈中各种绿色植物的情感。2.查询书籍、网站、录像,搜集一些有关藻类、苔藓和蕨类植物方面的资料。 教师:1.CAI课件(部分藻类、苔藓、蕨类植物及其生活环境的录像;一组展示不同类群绿色植物的图片,苔藓植物成片生长的图片;藻类、

苔藓植物及其生活环境的图片,苔藓、蕨类植物及其生活环境对比图片;藻类、苔藓、蕨类植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及与人类的关系的图片;曾经繁盛的古代蕨类植物的生态图;藻类、苔藓、蕨类植物的其他有关资料。) 2.各种藻类、苔藓和蕨类植物的实物、标本、挂图、投影片、模型(如衣藻模型、有孢子囊的铁线蕨或其他有孢子囊的蕨类植物标本等)、实物投影仪、显微镜。 3.实验材料用具:新鲜的水绵临时装片;新鲜的海带、紫菜(带根状物);盆栽葫芦藓(6~8盆);盆栽铁线蕨(6~8盆)放大镜、培养皿、清水、尺子、小铁铲、水槽。 课时分配2课时 教学过程 学习内容学生活动教师活动藻类植物1.生活环境2.形态特征3.对生物圈的作用和与人类的关系方案一:观察CAI课件(衣藻、水绵、海带等及其生活环境、藻类植物对生物圈的作用及与人类的关系等),观察模型、实物,发散思维、提出问题、小组探究、讨论交流,寻找问题的答案。方案二:将课前采集的实物课上观察(根据地区差异有选择的采集海水或淡水中的藻类植物),也可观察装片以及衣藻的模型。合作探究,提出问题、思考交流、达成共识。探讨课本79页观察与思考的讨论题。方案三:有表情地朗读课本中的优美诗句,请见过诗句中景象的同学向大家描述介绍一下。观看挂图或书上的彩图。发散性思维,讨论书79页观察与思考的讨论题。展示

藻类学

1~3 名词解释 1.藻殖段:丝状体的蓝藻藻体分裂成小段,分离后各萌发成一新的丝状体,每一段称为藻殖段。形成原 因:异形胞。 2.异形胞:丝状体的蓝藻(除颤藻科外)在藻丝中经常产生一种比普通细胞稍大且有明显厚壁及含透明 内含物的细胞,称异形胞。 3.厚壁孢子:在环境条件恶劣时,丝状体种类,藻丝上某些营养细胞增大体积、贮满食物并渐行增厚细 胞壁,明显分化为内外壁层形成的结构,称厚壁孢子。(或在环境条件恶劣时,在藻体中产生的一种比普通细胞稍大且有明显厚壁的细胞。厚壁孢子细胞壁比异形胞细胞壁要厚。 4.伪空胞(gas vesicle)为特殊的由中空圆柱状气囊组成的结构, 能够为细胞提供浮力,使它们在水体中垂直 迁移,获得适宜的生长条件。 1.试述微囊藻等蓝藻调节自身体积和重量,进而调节其在水中所处位置的机理。答:和光合作用有关,在晴天的表面水体中,快速的光合作用合成了大量的淀粉,增加个体重量使藻类下沉。光强度逐步减弱合成物质减少,呼吸作用增加个体重量逐渐减小。当减小与浮力平衡时,不再下沉,处于悬浮状态。这一平衡位置处于补偿点附近,该处的光合作用速度与呼吸作用速度相当。在晚间,光合作用停止微囊藻会迅速上浮到表面。另外,衰老和死亡的微囊藻重量下降会漂浮到水面形成水华。 2.试述蓝藻的形态特征,蓝藻为什么又称蓝细菌? 蓝藻唯一的细胞器是核糖体,含叶绿素a,无叶绿素b,含数种叶黄素和胡萝卜素,还含有藻胆素。,有些丝状体上有异形胞的分化,贮藏的光合产物主要为蓝藻淀粉和蓝藻颗粒体等。伪空胞是蓝藻特有的结构特征。 蓝藻有很多特点与细菌相似,如通过二分裂进行繁殖;细胞壁含肽聚糖;核为原核,生活史中均无具鞭毛的细胞,所以又称蓝细菌。 蓝藻属蓝藻门分为两纲:色球藻纲和藻殖段纲。 常见形成水花的藻类: 蓝藻门(颤藻、螺旋藻)、绿藻门、硅藻门。 3.蓝藻的细胞形态及特殊结构; 4.蓝藻的生态地位,内共生学说; “内共生学说”认为在约18亿年前的元古代中期,一些蓝细菌被原始的真核生物吞噬,成为真核生物的叶绿体,出现了各种类型的单细胞红藻、绿藻和褐藻;约15亿年前,这些单细胞藻类进化为各种各样的多细胞藻类; 蓝藻使整个地球从无氧发展到有氧,从而孕育了一切好氧生物的进化和发展;而且使得无机物转化为有机物。 35亿年前的太古代,地球上空由CO2、N2、H2O、H2S等组成,没有O2。原始海洋中出现蓝细菌后,进行光合作用,释放O2,与海洋中丰富的Fe2+结合形成Fe3O4(磁铁矿),形成可供开采的磁铁矿; 约二十亿年前的元古代早期,海洋中的Fe2+被氧化完以后,大气中才有了O2 ; 约18亿年前的元古代中期,“内共生学说”认为一些蓝细菌被原始的真核生物吞噬,成为真核生物的叶绿体,出现了各种类型的单细胞红藻、绿藻和褐藻;

藻类、苔藓、蕨类植物

七年级生物教学设计 主备人:陈秋芳应用班级:七年级64至71班教学时间:第16周 一、授课课题:第一节藻类、苔藓和蕨类植物 二、教学内容及分析 1、内容 本课是新课标十大主题中第四大主题──生物圈中的绿色植物 中的第一章第一节藻类、苔藓和蕨类植物。 2、分析 本节从生物圈的角度扼要介绍较低等绿色植物的类群、形态和分布。特别重视这三种植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和与人类的关系。新教材简化了这三类植物的知识介绍,降低了知识难度,把提高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放在首位,强调学生的科学素养的养成,培养学生具有关心生物、保护环境的意识和行为。教学重点、难点是:1.突出“生物圈”的不同环境中分布着不同的植物类群以及这些绿色植物的最基本特征。2.藻类、苔藓、蕨类植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和与人类的关系。3.培养学生发散思维、提出问题、分析推理、实验观察、自主探究、比较综合、合作交流等多种能力。 三、教学目标及其分析 目标1、概述藻类、苔藓和蕨类植物的形态特征和生活环境。 分析:多媒体课件展示部分藻类、苔藓、蕨类植物的形态特征及其生活环境。 目标2、说出藻类、苔藓和蕨类植物对生物圈的作用和与人类的关系,并树立生物体与生活环境相适应的观点。 分析:多媒体课件展示藻类、苔藓、蕨类植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及与人类的关系的图片。 目标3、关注生物圈中各种绿色植物及其生存状况,确立生物体与生活环境相适应的观点。 分析:展示不同类群绿色植物的图片,苔藓植物成片生长的图片;藻类、苔藓、蕨类植物及其生活环境对比图片。

目标4、培养学生发散思维、提出问题、分析推理、实验观察、自主探究、比较综合、合作交流等多种能力。 分析:将三类植物及其生活环境进行比较,在同学之间的讨论中解决教材中提出的有关问题。 四、教学问题分析 本节内容学生应通过观察与思考、实验、讨论等活动获得相关知识。因此,教师应尽量创造条件完成各项活动。可采用与实验观察相结合的直观教学法,具体可以分为四步:①课前号召学生搜集常见的三类植物或多媒体课件展示,了解这些植物的生活环境,②课上特别介绍这些植物的生活环境,然后重点观察它们的形态特点,记录观察结果,并进行交流。③比较归纳,讨论解决问题。将三类植物及其生活环境进行比较,在同学之间的讨论中解决教材中提出的有关问题。 ④联系实际,分析这些植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以及与人类的关系。 五、信息技术使用条件分析 1、部分藻类、苔藓、蕨类植物及其生活环境的视频。 2、一组展示不同类群绿色植物的课件,苔藓植物成片生长的课件,藻类、苔藓植物及其生活环境的课件,苔藓、蕨类植物及其生活环境对比的课件。 3、藻类、苔藓、蕨类植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及与人类的关系的课件。 4、曾经繁盛的古代蕨类植物的生态图课件。 5、藻类、苔藓、蕨类植物的其他有关资料课件。 6、各种藻类、苔藓和蕨类植物的实物、标本、模型。 六、教学过程设计 1、基本流程:情景导入→学习新知识→巩固与 练习→小结 2、问题及例题 导入新课:课件展示一组不同类群绿色植物及其生活环境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思考:“你认识图片中有哪些植物?比较它们 的形态和生活环境,你发现了什么问题?”小组对提出的 问题讨论后,达成共识:生物圈中的绿色植物形态各异、 生活环境各异。教师因势利导:“根据植物形态结构和生

藻类生物学复习题(10海科)

1、藻类的定义 藻类植物是一群没有根、茎、叶分化的,具有叶绿素a,能进行光合作用,营自养生活的无维管束、无胚的植物。 2、藻类细胞的结构特点: 分析与动物相比植物细胞的特点,与植物细胞相比,藻类细胞的特点。 主要是细胞壁、液泡和色素体不同。 要求掌握每个藻类植物门的色素的特点,这也是藻类门类分类的依据。答案请在笔记或课本上找。

3、细胞水势 细胞吸水情况决定于细胞水势。典型细胞水势ψw 是由3个势组成的: 溶质势:是由于细胞溶质颗粒(无机离子、糖类、有机酸、色素、蛋白质、核酸等)的存 ψw = ψs +ψp+ ψm 水 势 渗透势 衬质势 压力势

在而降低的水势值。是负值。 衬质势:细胞胶体物质亲水性和毛细管对自由水束缚而引起水势降低的值,是负值。 压力势:由于细胞壁压力的存在而引起的细胞水势增加的值。是正值。 重力势:由于重力存在使体系水势增加的数值。处于较高位置的水比较低位置的水有较高的水势力。 4、植物必需的矿质元素 所谓必需元素(essential element)是指植物生长发育必不可少的元素。 植物必需元素的三条标准是: 第一,由于缺乏该元素,植物生长发育受阻,不能完成其生活史; 第二,除去该元素,表现为专一的病症,这种缺素病症可用加入该元素的方法预防或恢复正常; 第三,该元素物营养生理上能表现直接的效果,而不是由于土壤的物理、化学、微生物条件的改善而产生的间接效果。 5、光合作用(photosynthesis): 通常指绿色植物吸收光能,将二氧化碳和水合成有机物,同时释放氧气的过程。 光合作用的实质是将光能转变成化学能。根据能量转变的性质,将光合作用分为三个阶段: (1)原初反应: 是指从光合色素分子被光激发,到引起第一个光化学反应为止的过程。包 括光能的吸收、传递和转换成电能; (2)电子传递和光合磷酸化:叶绿体在光下把无机磷酸和ADP转化为ATP,形成高能 磷酸键的过程。电能转变为活跃化学能; (3)碳同化:植物利用光反应中形成的NADPH和ATP将CO2转化成稳定的碳水化合 物的过程,称为CO2同化或碳同化。活跃的化学能转变为稳定的化学能。 6、光合色素

最新整理七年级初一生物七年级生物上册《藻类植物》复习资料.docx

最新整理七年级初一生物教案七年级生物上册《藻类 植物》复习资料 七年级生物上册《藻类植物》复习资料 “藻类植物”复习题 一、名词解释 1.外生孢子:某些蓝藻植物细胞中的原生质体发生横分裂,形成大小不等的两块原生质,上端较小的一块就形成孢子,基部较大的一块仍保持分裂能力,继续分裂,不断地形成孢子。 内生孢子;某些蓝藻由于母细胞增大,原生质体进行多次分裂,形成许多具薄壁的子细胞,母细胞壁破裂后全部放出。 2.孢子:无性生殖的生殖细胞。 配子:有性生殖的生殖细胞。 3.核相交替:在植物生活史中,具单倍体核相和二倍体核相交替出现的中国藻类学家多主张将藻类 9.梯形结合是植物特有的。水绵属 10.绿藻门植物以产生孢子、孢子、孢子进行无性生殖。有性生殖有生殖、生殖、生殖和生殖四种类型。游动、不动、似亲、同配、异配、卵式、接合。 11.海带的髓部中具有支持和运输作用的细胞叫。喇叭丝 12.石莼的生活吏中出现2种植物体,其中是二倍体,是单倍体,具交替。孢子体,配子体、世代 13.松藻的植物体为。二倍体 14.水绵叶绿体为状,有性生殖为。带、接合生殖。 15.水绵生活史中仅1种植物体,为倍体,合子是唯一的倍体阶段,因此,

仅具交替,无交替。单、二、核相,世代 16.紫菜的雌性生殖器官称。果胞 17.多管藻的体寄生在配子体上,是由受精果胞经分裂产生的,由它产生孢子,进而发育为体。果孢子,有丝、果、四分孢子 18多管藻的萌发形成二倍体的四分孢子体,在四分孢子体上形成,经过分裂形成,由它萌发形成。 蓝藻门褐藻双子叶植物下列藻类植物中,具世代交替的是。 A.颤藻B.衣藻C.水D.多管藻

七年级生物上册第一节 藻类、苔藓和蕨类植物教案

第一节藻类、苔藓和蕨类植物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概述藻类、苔藓和蕨类植物的形态特征和生活环境。 2.说出藻类、苔藓和蕨类植物对生物圈的作用和与人类的关系。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发散思维、提出问题、分析推理、实验观察、自主探究、比较综合、合作交流等多种能力。 情感目标: 1.树立生物体与生活环境相适应的观点。 2.关注生物圈中各种绿色植物及其生存状况。 教学重点 1. 藻类、苔藓和蕨类植物的主要特征。 2.藻类、苔藓、蕨类植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和与人类的关系。 教学难点 藻类、苔藓和蕨类植物的主要特征。 教学设计(设计者:) 教学过程设计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一名探险队员在原始森林中迷路,他身上没有任何可以指示方向的仪器,通讯工具也没电了,这名探险队员认真观察树干上苔藓植物的生长发布情况,并以此作为方向的指示,找到正确的方位,安全走出原始森林,你能说明其中蕴藏的道理吗?(PPT4) 二、学案导学自主学习 1.教师明确任务,学生独立自主学习。 自主活动一:阅读分析教材P72~73内容,结合教材中图形,回答学生用书有关题目。 自主活动二:阅读分析教材P74~76的内容,回答学生用书有关题目。 2.教师巡回检查学生学习效果。学法指导:观察法。 3.对学生学习的效果展示和交流。 4.学生自我矫正错误、增强对知识的认识与记忆。

三、合作探究点拨升华 1. 两人合作探究 学生完成学生用书有关题目。 2.小组合作探究 问题(1) ①藻类植物在生物圈中有什么作用?与人类的生活有什么关系? ②从形态看,苔藓植物与藻类植物有什么主要的区别?这与它们的生活有关系吗? 问题(2) ①蕨类植物有哪些特征? ②蕨类植物为什么能长的高大? 通过探究活动,学生合作交流分析认识到:(1)藻类植物、苔藓植物和蕨类植物的特征。 (2)认识三类植物的区别。 3.师生互动 观察常见的藻类植物。(PPT5~10) 教师点拨、讲解藻类植物的特征:藻类植物多生活在水中,没有根、茎、叶的分化。(PPT11) 认识藻类植物的用途。(PPT12~16) 观察常见的苔藓植物。(PPT15~20) 教师点拨、讲解苔藓植物的特征:苔藓植物生活在潮湿的环境,有茎、叶、无根。(PPT21) 介绍苔藓植物的用途。(PPT22~23) 引申:苔藓植物可以监测空气污染程度。 问题:对比藻类植物与苔藓植物的区别。(PPT24) 观察常见的蕨类植物。(PPT25~29) 引申:蕨类植物用孢子繁殖后代。 教师点拨、讲解蕨类植物的特征:蕨类植物生活在潮湿的环境,有根、叶、茎,有输导组织。(PPT30) 问题:示例引导藻类植物、苔藓植物、蕨类植物的区别与共同点?(PPT31~33) 4.教学评价活动 在探究过程中,对学生的表现给出激励性的评价。(包括学生自评、小组评价和教师评价)

最新整理七年级初一生物第一节藻类植物.docx

最新整理七年级初一生物教案第一节藻类植物详细介绍:第一节藻类植物 教学目标1.通过观察水绵及其它藻类植物,了解水绵的生活习性、形态结构和营养方式;了解常见藻类植物;了解藻类植物的主要特征以及它在自然界中的作用和经济价值。2.通过实验,使学生学会观察水绵和其它藻类植物的方法,继续培养观察能力和实验能力;通过比较它们与绿色开花植物的不同,继续培养分析、比较、归纳的思维能力。3.通过了解藻类植物在自然界的作用及其经济价值,继续进行生物科学价值观的教育。重点、难点分析1.重点分析:本节的重点是水绵的生活习性、形态结构和营养方式;藻类植物的主要特征。教材选择了水绵作为藻类植物的代表植物,所以了解它的习性、形态结构和营养是我们了解藻类的知识基础。而了解藻类植物的特征,就能理解它在进化上所处的低等位置,为今后学习生物进化知识奠定基础,故这两部分知识是重点内容。2.难点分析:观察水绵并不难,但对它细胞结构的认识却不容易。这是因为在现有学校条件下,对水绵细胞结构中的细胞质、细胞核、液泡和螺旋带状叶绿体彼此之间的位置关系往往不易辨别,误认为细胞核、叶绿体都存在液泡中,而细胞质更不易看清楚,加上以前从未见过如此之大的带形叶绿体,难免形成错误的认识,不易掌握其立体结构,故对细胞结构的理解是难点。教学过程设计一、本课题的参考课时为二课时。二、第一课时:引言:这部分教学可在学生原有掌握的绿色开花植物的知识基础上,先演示一组投影片或盆栽植物或标本,包括有绿色开花植物和非绿色植物(如海带、紫菜、小墙藓、铁线蕨、油松、蚕虫、白菜等)让学生观察后讨论:你认识哪几种植物?哪些是绿色开花植物。在学生回答后,教师可以指出,蚕豆、白菜以及我们身边常见的杨树、柳树、菊花等都是绿色开花植物。其余的如海带等均为非绿色开花植物,它们构成绚丽多彩的植物世界。教师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生物3.1.1 藻类、苔藓和蕨类植物教学设计

《藻类、苔藓和蕨类植物》教学设计 一、教学设计思路 新课程理念要求面向全体学生、提高生物科学素养、倡导探究性学习。在本节课的教学设计中,紧密结合新课程理念,安排了“创设情境导入新课”、“设置悬疑激发兴趣”、表达交流,建构知识体系、动手操作等步骤。通过学生主动的、多样化的学习活动,逐步达到知识、能力、情感等教学目标。本节课以“生物联系生活”、“生活应用理论”为设计主线,为学生创造观察、对比、分析、交流、表达、动手的机会。培养学生在探究中学习、在学习中探究的能力,建立关注身边植物、关注自然的情感。 二、教学分析 1、教材分析 《藻类、苔藓和蕨类植物》是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一章第一节的内容。教材介绍了四大植物类群中的三种,种子植物是下一节的学习内容。对三种植物类群主要介绍了它们的生活环境、特征、常见种类、与人的关系。这些内容是一种平行关系。 2、学情分析 绿色植物中的种子植物是每位学生所熟悉的,但学生对藻类、苔藓和蕨类植物的生活环境、形态结构特征等知识却知之甚少。七年级学生还缺乏足够的生物学知识作为依托,因而在理解上具有一定的难度,给本节的教学带来一定的难度。 三、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概述藻类、苔藓和蕨类植物的形体特征和生活环境。 (2)说出藻类、苔藓和蕨类植物对生物圈的作用与人类的关系。 (3)关注藻类、苔藓和蕨类植物的生存状况。 2、情感目标 (1)、培养学生树立生物体与生活环境相适应的特点的观点。 (2)、培养学生关注自然、关注植物、热爱家乡、热爱学校的情感。 3、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观察、分析、比较、归纳、交流、表达、合作、动手能力。 四、教学重难点 1、藻类、苔藓和蕨类植物生活环境、特征。 2、藻类、苔藓和蕨类植物与人类的关系。

藻类学

海洋植物(marine plants):是海洋中利用叶绿素进行光合作用以生产有机物的自养型生物。 浮游植物(phytoplankton):是一个生态学概念,指在水中以浮游生活的微小植物,通常浮游植物就是指浮游藻类。生物碳泵:通过光合作用将无机碳转化为有机碳,之后在食物网中转化、物理混合、输送及重力沉降等物理过程。生物泵的度量——颗粒有机碳 POC 藻类:是无胚而具叶绿素的自养叶状体孢子植物。 藻类的细胞壁由两种成分组成: ?1)纤维组分(最常见的是纤维素),用来形成细胞壁骨架; ?2)无定形成分,形成一层内部包埋有纤维组分的基质。 ●蓝藻门、绿藻门的主要由纤维素和果胶质组成 ●硅藻的主要成分为SiO2.nH2O ●红藻、褐藻等主要成分为纤维素和藻胶 ●褐藻和红藻中的无定形黏液成分含量最高,有多种多糖成分可以用于商业开发。 ●褐藻酸、岩藻多糖、琼脂、卡拉胶。 色素体(chloroplast ):是藻类光合作用的场所,形态多样,有杯状、盘状、星状、片状、板状和螺旋带状等。 ※色素体位于细胞中心(称轴生)或位于周边,靠近周质或细胞壁(称周生)。 淀粉核是叶绿体的分化区域,与光合作用产物淀粉的积聚有关。 色素成分可分为4大类: 叶绿素(chlorophyll)、胡萝卜素(carotene)、叶黄素(lutein)和藻胆素(phycobelin)。 ●叶绿素a 存在于所有的光合藻类当中,功能是辅助光合色素(吸收峰位于663nm和430nm); ●叶绿素b 存在于裸藻门和绿藻门当中,功能是在光合作用过程中作为捕光色素,将吸收的光能传递给叶绿素a(吸收峰位于645nm和435nm); ●叶绿素c存在于甲藻门、隐藻门和不定鞭藻门中; ●叶绿素d的存在于某些蓝细菌中。 1)绿藻与高等植物利用叶绿素a/b结合蛋白 2)褐藻与金褐藻(硅藻、金藻、甲藻、褐藻及其相关类群)利用的的是岩藻黄素叶绿素a/c复合体。适合吸收蓝光和绿光。 3)蓝细菌、隐藻和红藻使用藻胆体作为主要捕光复合体。 同化产物 ?各门藻类的色素成分与比例不同,光合作用同化产物不同。 蓝藻门:蓝藻淀粉 褐藻门:褐藻淀粉+甘露醇+昆布糖 黄藻门+硅藻门:以脂肪为主,金藻昆布糖 甲藻门:淀粉或淀粉状化合物 绿藻门:淀粉 红藻门:红藻淀粉,遇碘变红紫色 ?绿藻的贮藏物都在色素体内,而其他藻类的贮藏物均在色素体外。 无性繁殖分为分裂生殖、孢子生殖和营养生殖 所有的微型海藻,即浮游植物都主要采用分裂生殖来繁殖。 孢子生殖(spore reproduction)厚壁孢子与休眠孢子都是由藻体细胞直接通过细胞加厚和积聚养分而形成的,具有抵抗不良环境的能力。 厚(垣)壁孢子(akinete): 在丝状体上产生的休眠孢子。厚壁孢子在寒冷或干燥时,除本身细胞壁外,还产生三层宽厚的包被,且孢子的原生质充满着各种贮存物,在环境适宜时萌发成新个体。 休眠孢子(resting spore, hypnospore):单细胞运动个体在环境不良时脱去鞭毛,原生质收缩,细胞壁外分泌胶质形成。硅藻中常见,甲藻中称饱囊。 复大孢子:是硅藻的一种特殊繁殖方式,原生质体在细胞壳中膨大,直至两个细胞壳分离,复大孢子的直径比母体大一倍左右 四分孢子:是红藻门物种无性生殖中产生的主要孢子类型。母细胞减数分裂产生细分孢子囊,有四个孢子,为单倍体,形态上完全一样,但本质上有性的差别,两个为雄配子体,两个为雌配子体。 似亲孢子:与母细胞相同形态的不动孢子。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