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压轴卷】中考七年级历史上第二单元夏商周时期:早期国家与社会变革一模试题带答案(1)

【压轴卷】中考七年级历史上第二单元夏商周时期:早期国家与社会变革一模试题带答案(1)

【压轴卷】中考七年级历史上第二单元夏商周时期:早期国家与社会变革一模试题带答案(1)
【压轴卷】中考七年级历史上第二单元夏商周时期:早期国家与社会变革一模试题带答案(1)

【压轴卷】中考七年级历史上第二单元夏商周时期:早期国家与社会变革一模

试题带答案(1)

一、选择题

1.《史记·商君列传》记载:“商君相秦十年,宗室贵戚多怨望。”这主要是因为商鞅变法

A.承认土地私有,允许土地自由买卖

B.奖励耕战,高产者可免除徭役

C.规定按军功授爵赐田,废除旧贵族特权

D.统一货币、度量衡、文字

2.以下对春秋战国时期出现的“百家争鸣”的连线,错误的是()

A.庄子--道家--顺应自然和民心

B.墨子--儒家--“兼爱”、“非攻”

C.孟子--儒家--“仁政”治国

D.孙武--兵家--“知己知彼,百战不殆”

3.春秋战国时期,造就出以诸子百家为代表的文化巨匠。以下对诸子百家思想表述正确的是()

A.韩非子主张“法治",强调“法与时移”B.孔子主张“仁政”,认为“苛政猛于虎”C.墨子主张“无为”,反对统治者侵扰百姓 D.老子主张“兼爱”,提倡视人如己,互助友爱

4.对大泽乡起义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推翻了秦朝的统治B.因秦朝的残暴统治而引起

C.领导人是陈胜吴广D.是我国第一次大规模农民起义爆发的标志性事件

5.当你遇到某同学说谎、不诚实的时候,你可以用下列哪个故事来帮助他()

A.退避三舍B.纸上谈兵

C.卧薪尝胆D.朝秦暮楚

6.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标志着中国早期国家的产生的是

A.商朝B.夏朝C.秦朝D.周朝

7.《史记》记载,禹年老时推荐伯益为继承人。禹的儿子启却举兵杀死伯益,继承了父亲的位置,开始了“家天下”的历史。材料所反映的是我国哪个王朝的事件?

A.夏朝

B.商朝

C.西周

D.东周

8.今年暑假,学校将组织同学们到历史古迹“曲阜三孔”(孔庙、孔林、孔府)去进行游学,孩子们去游学主要是为了

A.探寻“无为而治”的道家思想对我国的影响

B.了解倡导改革和法治的法家思想的影响

C.认识墨子因为提倡“兼爱”“非攻”而被世人所敬仰

D.去探究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儒家思想的内涵

9.以下是春秋战国时期时代特征示意图,图示中“大变革”处的内容应是()

A.国家产生 B.文明起源 C.政权分立 D.社会转型

10.据记载,春秋时期鲁国向周天子朝贡7次,其中鲁国国君亲自去的仅有3次,而鲁国却朝齐11次,朝晋20次。这说明( )

A.鲁国定期向周天子纳贡B.鲁国主动与齐、晋结好

C.周天子依附于诸侯D.周天子失去了往日的权势

11.司马迁写作历史前,游历各地,搜集民间传说,考证文献记载,辨别文献真伪,在此基础上“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完成《史记》的著述。这表明司马迁著史()

A.坚持“有闻必录”原则B.轻视文献记载的价值

C.忽略实地考察的真实性D.注重搜集鉴别历史材料

12.受战乱、环境变化等因素的影响,商朝多次迁都,而最终把都城迁到殷的商王是A.盘庚B.吕尚C.周公D.纣王

13.考察历史遗址是我们学习历史最直观的方法之一。下面遗址保留了我国原始社会人类的生活遗迹,依据时间先后顺序,排列下列遗址,正确的一项是

A.②③①B.①②③C.③②①D.③①②

14.我国古代流传着大量有关人类起源和古代先民事迹的神话与传说。下列不属于神话和传说的是

A.“盘古开天”B.涿鹿之战C.“伏羲画卦”D.“国人暴动”15.秋时期第一位称霸的诸侯是()

A.晋文公B.越王勾践C.楚庄王D.齐桓公

16.二○一九年春节团拜会上,习总书记引用了古人的一句话,“夫孝,德之本也”。习总书记用的这个典故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

A.道家思想

B.法家思想

C.墨家思想

D.儒家思想

17.著名学者夏鼐说:“商代文化实在是一个灿烂的文明……”()

①青铜制作工艺高超②创制了比较成熟的文字③广泛应用铁制农具④出现了世界上最

早的纸

A.①②B.①③

C.②③D.③④

18.“在封建制度下,周天子具有‘一尊’的统治地位,诸侯必须服从天子的命令”。这里的“封建制度”指()

A.分封制B.封建社会C.君主专制制度D.中央集权制度19.“就在秦始皇下令修建长城的数十年前,四川成都平原上已经完成了一个了不起的工程……”这个“了不起的工程”是

A.大运河B.都江堰C.灵渠D.长城

20.春秋战国时期,生产力的发展促使社会不断变革。最能代表当时生产力发展水平的是( )

A.青铜器的广泛使用B.水利事业的发展

C.铁农具、牛耕的使用和推广D.耕作技术的提高

21.诺贝尔奖获得者汉内斯?阿尔文曾说:“如果人类要在21世纪生存下去,必须回到2500多年前,去汲取孔子的智慧。”汲取“孔子的智慧”,我们可以选择( )

A.《尚书》B.《论语》C.《春秋》D.《中庸》

22.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是这样描述中国“第一个王朝”的:兴起于黄河流域北部,那时,中国人已经学会织造丝帛,发明了他们独特的文字系统,掌握了制造美观的陶器和青铜器的技术…依材料推断,作者认为的中国“第一个王朝”应是()

A.夏朝B.商朝C.西周D.东周

23.商周时期的青铜器不仅种类丰富,数量众多,而且制作工艺高超。现藏于中国国家博物馆,是迄今世界上出土的最重的青铜器,享有“镇国之宝”美誉的是

A.四羊方尊B.毛公鼎C.青铜人像D.司母戊鼎24.“东周时期,王朝软弱无力,封建主相互混战不休,表面上是个多事的时期。不过,这也是一个社会经济发生根本变革,从而明确地、永久地决定中国发展进程的时期。”引发这一时期“社会经济发生根本变革”的主要原因是

A.各国统治者实行变法改革

B.都江堰的修建

C.铁制工具和牛耕的使用并进一步推广

D.百家争鸣局面的出现

25.儒家学派创始人孔子的思想体系中,以爱人之心调节与和谐人际关系的主张是()

①“仁者爱人”

②“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③“已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④“贵贱有序”

A.①②③B.①②④

C.①③④D.②③④

【参考答案】***试卷处理标记,请不要删除

一、选择题

1.C

解析:C

【解析】

依据题干信息:宗室贵戚多怨望,结合所学可知,商鞅变法奖励军功,对有军功者授予爵位并赏赐土地,废除没有军功的旧贵族的特权,触犯了旧贵族的利益,引起了旧贵族的反对怨恨。C项符合题意,故此题选C。

点睛:抓住题干关键词“宗室贵戚多怨望”是解题的关键,规定按军功授爵赐田,废除旧贵族特权,触犯了旧贵族的利益。

2.B

解析:B

【解析】

【详解】

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墨子是墨家学派的创始人,主张“兼爱”、“非攻”,B项搭配错误,符合题意;ACD三项都是正确的,不符合题意;故选B。

【点睛】

解题的关键是抓住题干的限定词“错误”,结合百家争鸣的相关知识解答问题,需要学生具备扎实的基本功。

3.A

解析:A

【解析】

【分析】

【详解】

依据所学知识可知,B.孔子主张“仁政”,认为“苛政猛于虎”不正确的,“苛政猛于虎”是《礼记》的文章选集,是一部儒家思想的资料汇编。C.墨子主张“无为”,反对统治者侵扰百姓,这个是不正确的,应该是老子的主张,D、老子主张“兼爱”,提倡视人如己,互助友爱,是不正确的,这是孟子的主张,只有A是正确的,韩非子主张“法治",强调“法与时移”,是法家思想的集大成者。所以答案选A

4.A

解析:A

【解析】

【分析】

【详解】

依据所学可知,秦末农民起义领袖刘邦推翻了秦朝的统治,A项符合题意;大泽乡起义因秦朝的残暴统治而引起;领导人是陈胜吴广;是我国第一次大规模农民起义爆发的标志性事件。由此分析BCD不合题意,故此题选A。

5.A

解析:A

【解析】

【分析】

【详解】

材料中主要阐述了人们要诚实守信,联系已学知识可知晋文公曾受过楚王帮助,许诺若有一日两军交战必当退避三舍。公元前633年,楚国和晋国的军队在作战时相遇。晋文公为了实现他许下的诺言,果真下令军队后退三舍,信守诺言。故选A。

6.B

解析:B

【解析】

【详解】

根据所学知识,公元前约2070年,禹建立了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国家——夏朝,定都阳城。夏朝筑有城堡和大型宫殿,并且组建军队,制定刑法,设置监狱,建立起国家政权机构,标志着中国古代国家的形成。故B符合题意。商朝、秦朝、周朝均在夏朝之后,故ACD均不符合题意。故选B。

7.A

解析:A

【解析】

【分析】

【详解】

根据所学可知:约前2070年,禹建立夏朝。禹年老时推荐伯益为继承人。禹的儿子启却举兵杀死伯益,继承了父亲的位置,开始了“家天下”的历史,故A符合题意。商朝开始出现分封制,西周分封制最典型,东周分封制解体,故BCD均不符合题意。故选A。

8.D

解析:D

【解析】

【分析】

【详解】

依据所学可知,(孔庙、孔林、孔府)与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孔子有关,山东济宁曲阜是孔子的故乡,汉武帝时期把儒家思想立为正统思想,因此儒家思想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D正确;A对应的是道家思想,B对应的是法家思想,C对应的是墨家思想,排除。故选D。

9.D

解析:D

【解析】依据图片所给信息“春秋战国”、“大科技:铁器牛耕”,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春秋战国时期,随着铁器和牛耕的使用和推广,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率,使个体生产成为可能。新兴地主阶级开始登上历史舞台,引发了社会大变革。战国时期,各国为了富国强

兵,实行变法改革,通过变法改革,确立了土地私有制和个体小农经济制,封建制度逐步确立起来,社会制度由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转型,D项符合题意;A项是夏商周时期的特征;B项是远古人类时期的时代特征;C项是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时代特征。由此可知ABC三项不符合题意。故选D。

点睛:抓住信息“春秋战国”、“大科技:铁器牛耕”是解题的关键,需熟悉春秋战国时期的时代背景,需熟悉战国时期各国变法的过程和影响。春秋战国时期,随着铁器和牛耕的推广,促进了经济的发展,推动了社会制度发生变革。新兴的地主阶级为了确立封建统治,发展封建经济,掀起了变法运动。通过变法,封建制度确立起来,由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转型。

10.D

解析:D

【解析】

【分析】

【详解】

根据题干材料中的“数字”,结合所学知识,周平王东迁后,周王室的统治势力大减,直接管辖的地区仅在洛邑一带。周王室虽然在名义上仍是天下“共主”,但已无力控制诸侯;诸侯不再听从王命,各自为政;诸侯不再定期向天子纳贡,导致周王室在财政上陷入困境。诸侯不再听从天子的命令,天子反而依附于强大的诸侯。由此可知,题干材料说明周天子失去了往日的权势,D符合题意,ABC不正确,故选D。

11.D

解析:D

【解析】

【分析】

【详解】

司马迁写作历史前,一方面阅读朝廷金匮石室之书,获得史料,一方面还到各处实地探访,搜集遗闻,以补充史料之不足,使史料和考察结果相互印证,具有史料考证意识。故题文材料表明司马迁著史注重搜集鉴别历史材料,故D项正确;A材料中并为反映出来,排除;BC违背了题文的“游历各地,搜集民间传说,考证文献记载,辨别文献真伪”,BC项排除。所以答案选D。

12.A

解析:A

【解析】

【详解】

因为水患和政治动乱,商朝曾几次迁都,一直到商王盘庚迁都到殷,都城才稳定下来,后人又称商朝为殷朝,盘庚以后,商朝的统治区域不断扩展,成为当时世界上的大国,A符合题意;BC项人物都不是商朝的国王,不符合题意;商纣王当国王前商朝的都城已经迁到了殷,D不符合题意。所以BCD不符合题意,故选择A。

13.C

解析:C

【解析】

【分析】

【详解】

依据课本所学,在我国陕西安附近的半坡村发现了距今约6000年原始农耕村落遗址,被定名半坡村遗址;距今约7000年的河姆渡原始居民生活,生动地展现了长江流域原始农耕的图景;北京人生在距今约70万——20万年,能直立行走,会使用天然火。按时间排列③②①正确,C项符合题意。ABD三项不合题意,故选择C。

14.D

解析:D

【解析】

【分析】

【详解】

根据所学可知,中国史学界一直以西周共和元年即公元前841年国人暴动作为中国历史有确切纪年的开始。“国人暴动”属于历史史实,不属于神话和传说,故D正确。ABC属于神话或传说,排除,故选D。

15.D

解析:D

【解析】

【详解】

依据所学可知,齐桓公任用管仲改革,实力大增,对外打着“尊王攘夷”的旗号号令诸侯,齐桓公成为春秋时期第一位霸主,故D符合题意;晋文公、越王勾践、楚庄王也是春秋时期的霸主,但不是第一位,故ABC排除。故此题选D。

16.D

解析:D

【解析】

【详解】

依据题干信息“夫孝,德之本也”,可知,孝是德治的根本,体现的是仁政的思想,这是儒家思想主张,故D符合题意;法家代表人物韩非主张改革,提倡法治;墨家代表人物墨子主张兼爱非攻,提倡节俭;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庄子主张顺应自然,无为而治,故ABC 不合题意。故此题选D。

17.A

解析:A

【解析】

【分析】

【考点定位】人教新课标七年级上册?国家的产生和社会的变革?夏、商、西周的兴亡

【详解】

请在此输入详解!

【点睛】

试题分析:春秋时期铁器开始在农业上使用,提高了生产效率,标志着社会生产力的显著

提高;出现了世界上最早的纸是在西汉;所以③④不是商朝的成就。商朝青铜制作工艺高超是青铜文明的灿烂时期;商朝创制了比较成熟的文字——甲骨文;故选A。

18.A

解析:A

【解析】

依据所学可知,为了巩固辽阔的疆域,西周实行分封制,周天子把土地和人民分封给诸侯,诸侯必须服从天子的命令,对天子尽义务,A项符合题意;西周时期属于奴隶社会;秦始皇建立秦朝以后,制定了一整套的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由此分析BCD不合题意,故此题选A。

19.B

解析:B

【解析】

【详解】

依据所学可知,战国时期秦国蜀郡太守李冰在岷江流域主持修建的都江堰,是闻名世界的防洪灌溉工程,被誉为“世界水利文化的鼻祖”,使成都平原成为天府之国,故B符合题意;大运河、灵渠、长城都不在四川境内,故ACD选项排除。故选B。

20.C

解析:C

【解析】

【分析】

【详解】

依据所学可知,春秋战国时期铁农具、牛耕的使用和推广,反映了当时生产工具和生产技术的进步,有利于农业的发展,最能代表当时生产力发展水平,C正确;青铜器的广泛使用是在夏、商和西周时期,而且主要是在手工业方面,A排除;水利事业的发展与耕作技术的提高有利于春秋战国时期生产力的发展,但不是最能代表当时生产力发展水平,BD排除。故选C。

21.B

解析:B

【解析】

【分析】

【详解】

依据所学可知,《论语》是孔子的弟子记录孔子言行的著作,最有利于了解孔子的思想主张,B正确;《尚书》是西汉学者伏生口述而成的儒家著作,《春秋》相传是孔子编订的关于鲁国历史的编年体史书,《中庸》是中国古代论述人生修养境界的一部道德哲学专著,是儒家经典之一,相传为战国时期子思所作,因此ACD都不是最能了解孔子思想主张的著作,排除。故选B。

22.B

解析:B

【解析】

【分析】

【详解】

根据“发明了他们独特的文字系统”可知这是商朝,商朝出现了甲骨文,这是一种比较成熟的文字,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从商朝开始,B符合题意;夏朝时期还没有文字记载,A排除;西周、东周建立在商朝之后,CD排除。故选择B。

【点睛】

本题注重考查学生的辨析能力,注意准确识记商朝的社会状况。

23.D

解析:D

【解析】

【分析】

【详解】

依据题干和结合所学知识,司母戊鼎是迄今世界上出土最大、最重的青铜礼器,享有“镇国之宝“的美誉。D符合题意;四羊方尊是商朝晚期青铜礼器,特点是造型奇特。A不符合题意;毛公鼎为西周晚期的重器,是现存青铜器铭文中最长的一篇。B不符合题意;青铜立人像是商代晚期青铜铸像,出土于三星堆文化遗址。C不符合题意;故选D。

24.C

解析:C

【解析】

【详解】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东周时期生产力的变化,以铁制农具和牛耕技术为代表的新的生产力,把农业经济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土地所有制形式的变化:随着技术的进步,土地买卖禁令失效,逐渐转为私有制;社会经济结构的变化:农业、手工业、商业的全面繁荣,社会呈现出追逐利益的局面。所以C符合题意,ABD不符合题意,故选择C。

25.A

解析:A

【解析】

【分析】

【详解】

依据所学可知,儒家学说的创始人是孔子,思想核心是仁与礼,强调个人德行与修养的提升。“仁者爱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已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是孔子的主张,故A. ①②③符合题意;“贵贱有序”强调了尊卑贵贱的社会等级秩序,与题干无关,故含有④的BCD不合题意。故此题选A。

【点睛】

抓住题干关键词“爱人之心调节与和谐人际关系”是解题的关键,“贵贱有序”强调了尊卑贵贱的社会等级秩序,故排除含有④的BCD。

历史与社会七年级下册

历史与社会七年级下册(复习提纲) 第五单元中华各族人民的家园 我国人口数量众多(12.9亿)是世界上众人口最多的国家。人口密度较高,而且分布很不均匀。黑河——腾冲线(中国人口地理分界线)以东即东部人口十分稠密,黑河——腾冲线以西即西部人口比较稀少。 4、我国民族分布现状 我国是一个由56个民族组成的大家庭。汉族人口约占全国总人口的91%,而其余55个少数民族约占全国总人口的9%。民族分布具有“大杂居,小聚居”的特点。汉族主要集中在东西和中西部,少数民族主要集中在西南、西北和东北边疆地区。

地形各类多样;山区面积广大,要占全国总面积的3/2;地势特点:中国地势西高东低,自西向东逐渐降低,大至呈三级阶梯。

综合因素。 综合探究五认识宝岛台湾 1、台湾的位置:台湾省位于我国东海海域,西隔台湾海峡与福建省相望,东边 是太平洋。主体是台湾岛,此外有澎湖列岛、钓鱼岛、赤尾屿、兰屿、绿岛等200多个岛屿构成 2、台湾的位置重要性:从海上交通的角度:台湾位于中国沿海南北航线咽喉, 东亚通往东南亚、亚洲通往美洲、大洋洲、欧洲、非洲的交通十字路口,交通位置十分重要。 3、台湾之最:台湾降水最多的地方:火烧寮台湾最高的山:玉山 台湾最长的河流:浊水溪台湾最大的湖泊(旅游景点):日月潭4、台湾的气候:台湾省大部分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只有南部沿海地区属于热 带季风气候。台湾的降水东部多,西部少(夏季风的影响以及地形的影响)5、台湾的地形特征:台湾山地多,平原少。山脉集中分布在岛的中部和东部, 只有西部沿海有较为宽广的冲积平原和盆地。(浙江省地形也是以山地和丘陵

为主) 6、受地形的影响:漂流短小,落差大,水能丰富;自东向西流。(不修建东西方 的铁路:地形影响) 7、矿产分布:台湾山脉西部多产铁、石油,北部火山区有丰富的硫磺矿,东侧 有铜、铁。 8、工业和人口分布特点:分布在西部西区(西部开发历史悠久,地势平坦,土 地肥沃,农业发达,人口稠密,交通便利) 9、主要城市:台北:台湾最大的城市,是台湾的政治、经济、文化和交通中心。 高雄:台湾最大的港口城市,也是第二大城市,其临海工业区是 台湾最大的工业区。 新竹:台湾高科技产业的摇篮(硅谷) 台南:记载台湾开拓建设的历史 第六单元一方水土养一方人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历史第二单元测试题(附答案)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历史第二单元测试题(附答案)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评卷人得分 一、选择题 ( )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②③ D. ②④ 2.春秋时代,社会风雷激荡,烽烟四起,战火连天。春秋霸主串联起了整个春秋时代,他们见证了这数百年的兴衰荣辱。公元前7世纪后期,通过城濮大战,成为中原霸主的是() A.齐桓公 B.晋文公 C.宋襄公 D.楚庄王 3.历史学家钱穆说:中国“学术思想最灿烂的时期是秦以前,政治社会最理想安定时期莫过于汉唐”。秦以前“学术思想最灿烂”是指 A.儒家学说成为正统思想 B.出现了“百家争鸣”的局面 C.铁器和牛耕的普遍使用 D.出现了儒、道、佛并立局面 4.成都平原被称为“天府之国”得益于水利工程 A.治理黄河 B.兴修灵渠 C.大禹治水 D.都江堰 5.四字短语彰显中国文化特色。下列各项中均能体现西方人文精神的一组四字短语是() A.与世无争麻木不仁神权至上及时行乐 B.压抑人性以人为本言论自由自私自利 C.禁欲苦行人人平等知行合一和谐共生 D.随心所欲无拘无束张扬个性思想开放 6.文物是考证历史的重要资料。下面器物中,能印证商朝青铜器生产工艺高超的是 A.半坡彩陶 B.镶嵌绿松石的铜牌 C.司母戊鼎 D.毛公鼎 7.春秋战国时期是我国历史大变革时期,它反映在思想文化领域内出现了 A.春秋争霸战争 B.战国兼并战争 C.百家争鸣 D.铁器牛耕的推广使用 8.公元前770年,周平王在诸侯支持下,把都城东迁至,我国历史由此进入东周时期。A.镐京 B.洛邑 C.西安 D.咸阳 9.据说我国的历法源于 A.夏朝 B.商朝 C.西周 D.战国时期 10.《荀子·儒效篇》记载:“(周公)兼制天下,立七十二国,姬姓独居五十三人。”可见周姓亲族是西周分封的主体。这些亲族受封时,周王会给予他们 A.封号和耕牛 B.土地和人口 C.土地和耕牛 D.人口和铁犁 11.三峡工程是当今世界最大的水利工程。早在战国时期,秦国就在长江修筑了都江堰水利工程。课堂上,同学们对都江堰的作用做了下面推断,参考下图,你认为最准确的说法是A.防洪排水 B.水运 C.防洪灌溉 D.蓄水防旱 12.农历正月初一是我国传统的新春佳节,我们今天的农历据说来源于() A. 夏朝 B. 商朝 C. 西周 D. 战国 13.《史记》记载,秦孝公死后,太子即位,守旧的贵族诬告商鞅“谋反”,商鞅也因此遭遇了车裂的命运。这主要是因为商鞅变法触动了大贵族的利益。商鞅变法内容中,最能触动大贵族利益的是()

【好题】中考七年级历史上第二单元夏商周时期:早期国家与社会变革一模试卷(附答案)(2)

【好题】中考七年级历史上第二单元夏商周时期:早期国家与社会变革一模试 卷(附答案)(2) 一、选择题 1.《史记》记载:“禹於是遂即天子位,南面朝天下,国号曰夏后,姓姒(sì)氏。”材料反映的史实标志着 A.世袭制的确立 B.郡县制的确立 C.华夏族的形成 D.中国早期国家的产生 2.以下对春秋战国时期出现的“百家争鸣”的连线,错误的是() A.庄子--道家--顺应自然和民心 B.墨子--儒家--“兼爱”、“非攻” C.孟子--儒家--“仁政”治国 D.孙武--兵家--“知己知彼,百战不殆” 3.“诏令劝农薄赋徭,躬行节俭尚廉潮。生民养息人丁旺,强国富民兴汉朝。”诗句歌颂的是 A.西汉的建立 B.刘邦的统治 C.文景之治 D.汉武帝大一统 4.对大泽乡起义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推翻了秦朝的统治B.因秦朝的残暴统治而引起 C.领导人是陈胜吴广D.是我国第一次大规模农民起义爆发的标志性事件 5.据史书记载,西周初年的国家有800多个,到了春秋初年,还剩170多个,战国之初,只有十几个了.这反映了当时历史发展的趋势是( ) A.弱肉强食B.适者生存C.国家数量减少D.逐渐趋于统一6.《孟子》中记载:“天子适诸侯日巡狩……诸侯朝于天子日述职……一不朝,则贬其爵;再不朝,则削其地;三不朝,则六师移之。”这主要反映了( ) A.西周末年周王势力日益衰微B.西周初年诸侯势力逐渐增强 C.诸侯有对周王朝觐述职的义务D.西周初年周天子具有至尊权威 7.铁农具和牛耕的使用,是农业生产力水平提高的重要标志。我国古代人民开始使用铁农具和牛耕是在()。 A.夏朝B.商周时期C.春秋时期D.战国时期 8.根据史书统计,春秋战国时期耕地面积为2.3亿亩,此后随着农田面积的拓展,耕地面积也不断扩大。春秋战国时期耕地面积不断扩大的主要原因是 A.都江堰的修建B.铁农具和牛耕的使用C.战争的纷繁 D.诸侯争霸 9.“齐国君王齐桓公,任用丞相叫管仲,‘尊王攘夷’为口号,第一霸主逞威风”。该歌谣所反映的历史时期是 A.春秋 B.战国

七年级下册社会提纲【七年级下册历史与社会知识点】

七年级下册社会提纲【七年级下册历史与社会 知识点】 学习七年级历史知识必须如蜜蜂一样,采过许多花,这 才能酿出蜜来。X整理了关于七年级下册历史与社会知识点,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七年级下册历史与社会知识点(一) 我国南北差异 区域 内容习惯上以秦岭一淮河为界,大体上将东部季风区 划分为北方和南方 北方(秦岭一淮河以北)南方(秦岭一淮河以南) 生活习惯 差异民居特色注重防寒保暖注重通风、散热、防雨 饮食习惯喜吃面食喜吃米饭 交通工具陆路交通公路、铁路和水运 气候差异气温差异气温带温带气候,比较干燥亚热 带和热带气候,比较湿润 1月均温低于00 c(00c) 冬季气温特点冬季气温自南向北降低,南北温差很大 夏季气温特点南北温差不大,全国普遍高温 降水差异年降水量少于800毫米(800mm)

年降水量分布规律由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递减 农业生产 差异主要粮食作物小麦、玉米水稻 主要经济作物花生、大豆、甜菜油菜、甘蔗、橡胶、油棕耕地类型旱地水田 耕作制度一年一熟或两年三熟一年两熟甚至三熟河流水文及内河航运的差异河流少,水量小,冬季结冰,不利于航运河湖众多,水量大,冬季普遍不结冰,便于航运地形北方地区多平原南方地区多丘陵 主要能源资源的差异煤、石油、天然气资源丰富,水资源短缺煤、石油、天然气资源短缺,水资源丰富 七年级下册历史与社会知识点(二) 我国东西部差异 东部西部 自然条件地形东部地区平原广阔西部内陆地区高原、山地面积广大 气候较为湿润气候干旱 资源环境水资源丰富,但矿产和能源短缺,且工业污染严重有丰富的矿产和能源资源。但水资源短缺,水土流失和沙漠化 严重。 社会经济条件发展历史有较深厚的文化、经济、政治 基础灿烂的历史文化

历史七年级下册第二单元测试题

北师大版历史七年级下册第二单元测试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计40分) 1.澶渊之盟使下列哪两个政权之间维持了长久和平关系? A.辽夏之间 B.辽宋之间 C.宋夏之间 D.宋金之间 2.“杯酒释兵权”的故事发生在()。 A.宋高宗时 B.宋真宗时 C.宋太宗时 D.宋太祖时 3.南宋疆域比北宋疆域明显减少的直接原因是()。 A.金宋和议 B.辽宋和议 C.夏宋和议 D.金灭辽 4.下列对岳飞的介绍,错误的一项是()。 A.一生廉洁奉公 B.从不计较个人利害得失 C.岳家军作战勇敢,纪律严明 D.最后因谋反朝廷被杀害 5.在宋代跃居粮食产量首位的作物的是()。 A.小麦 B.水稻 C.粟 D.棉花 6.“苏湖熟,天下足”反映的实质性问题是()。 A.苏湖地区粮食获得了大丰收 B.全国的经济重心从黄河流域转移到长江流域 C.苏湖地区是我国的经济重心 D.宋朝时粮食产量非常大 7.南宋时期,全国第一大港是()。 A.广州 B.扬州 C.泉州 D.刘家港 8.商人的社会地位得到提高是在()。 A.汉代 B.宋代 C.唐代 D.三国 9.王安石曾在《元日》里写道:“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诗中所描述的节日应该是()。 A.元宵节 B.冬至 C.寒食节 D.春节 10.瓦舍在宋代城市的盛行,主要是因为()。 A.士大夫的提倡 B.市民阶层不断壮大 C.价格低廉 D.达官贵人的需要 11.蒙古政权建立于()。 A.1271年 B.1206年 C.1272年 D.1279年 12.关于隋朝、元朝历史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都结束了长期的分裂状态,实现了国家的统一 B.都在加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政治制度方面有开拓性的贡献 C.都开通或疏浚了著名的水利工程 D.都是短命的封建王朝 13.元朝时在民族大融合过程中形成的新民族是()。 A.蒙古族 B.藏族 C.维吾尔族 D.回族 14.元朝为了实行对全国的有效统治,建立的对后世产生深远影响的制度是()。 A.行省制度 B.八旗制度 C.郡县制度 D.三省六部制 15.我国四大发明中北宋时期发明的是()。 A.造纸术和火药 B.活字印刷术和指南针 C.火药和指南针 D.指南针和造纸术 16.火药开始用于军事是在()。 A.北宋末年 B.元朝中期 C.南宋初期 D.唐朝末期 17.我国棉纺织业兴起于()。 A.江浙 B.四川 C.海南岛 D.中原 18.《资治通鉴》的主持编写人是()。 A.司马迁 B.司马炎 C.司马光 D.司马昭 19.宋代文学的主要成就是()。 A.诗 B.词 C.散曲 D.小说 20.《清明上河图》的作者是()。 A.张择端 B.吴道子 C.苏轼 D.郑板桥 二、组合列举题(共计14分) 21..宋朝时期人们的文化生活丰富,今天的传统节日都有了。据此填写下列节日。(3分) (1)宋代有的传统节日像元宵节和农历五月、八月的节日: (2)最受重视的节日被称为: 22.指出下列名句的作者:(3分) (1)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2)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 (3)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23.与宋朝并立的少数民族分别建立了自己的都城,请写出下列政权的都城:(4分) (1)辽(2)西夏(3)金(4)元 24.小明爱好收藏历史小说,请帮助他标识下列小说故事发生的朝代。(4分) (1)《杨家将》(2)《瓦岗军》

夏商周三代年表-顺序表

夏商周三代年表/顺序表 各位读友大家好,此文档由网络收集而来,欢迎您下载,谢谢 经过众多学者多年的努力,夏商周断代工程组终于在2000年11月9日正式公布了《夏商周年表》,这是我国考古史上的一座里程碑,为研究我国古代文明的起源和发展给出了一个时间上的标尺,解决了我国争论达两千余年的古代王朝年代问题,使它有了一个清晰明确的答案。 它定夏代约开始于公元前2070年,夏商以公元前1600年为界,商周以公元前1046年分界。同时又根据依据武王伐纣之年和懿王的元年的确立,建立了商王武丁以来的年表和西周诸王年表。 据断定夏朝:公元前2070——前1600年,共经历了470年,16个君王;商朝:以公元前1300年盘庚迁殷分为前后两个阶段,公元前1600年——前1046

年共经历了554年,前期19位,盘庚是第20位君王,后期13位;周朝:从公元前1046年——公元前771年,共经历271年,13位君王。 下面是较清晰的年代表,仅供参考: 夏代年表: 禹、启、太康、仲康、相、少康、予、槐、芒、泄、不降、扃、孔甲、皋、发、癸 商前期年表: 汤、太丁、外丙、中壬、太甲、沃丁、太庚、小甲、雍己、太戊、中丁、外壬、河甲、祖乙、祖辛、沃甲、祖丁、南庚、阳甲、盘庚 商后期年表: 盘庚公元前1300年 小辛| 在位50年 小乙前1251年 武丁前1250年——前1192年在位59年 祖庚前1191年 祖甲|

廪辛| 在位44年 康丁前1148年 武乙前1147年——前1113年在位35年 文丁前1112年——前1102年在位11年 帝乙前1101年——前1076年在位26年 帝辛前1075年——前1046年在位30年 西周年表: 武王公元前1046年——前1043年在位4年 成王前1042年——前1021年在位22年 康王前1020年——前996年在位25年 昭王前995年——前997年在位19年 穆王前976年——前992年在位55年 共王前922年——前900年在位

七年级下册历史与社会全册教案(新版)

七年级下册历史与社会全册教案(新版) 第三中华明探 《中华明的曙光》教学设计 一、【程标准】 标: 2-1-2:列举中国境内远古化遗存,讲述华夏先祖传说,探寻中华明的起和地域特征。 2-1-3:列举表明字出现,阶级、等级和国家形成的实例,知道它们是人类社会进入明时代的重要标志。 解读:“列举”、“讲述”、“知道”这几个行为动词较明确地反映出本的一个重要目标是:让学生了解史实,并懂得历史结论的得出需要充分的历史证据,初步学会“论从史出”的基本方法。同时,通过找寻明起的标志及明的发展,知道中华明的延续性。 二、【教材简析】 1、教材编写特点及意图。 本是七年级下册第八单元《明探》的最后一,属于主题二“社会变迁与明演进”中的专题一:探索早期出现的几大明区域,突出中华明渊。作为八年级与七年级衔接的这个单元,旨在为学生八年级学习历史做好适应性的准备,内容与原的八年级教材也有较大幅度的改动。尤其是本的第一框《中华明的曙光》,原八年级教材中古中国明的起是和其他三大古明起放在一,同属于“大河明”。现在把其他三大

古明放在前,而中华明放在后,不是否定它们的共性,而是让教师在教授过程中,学生学习过程中更好地把握方法,突出中华明渊。同时,也突出了中华明不同之处在于它的延续性。 2、教材结构分析: 农业发展 字萌芽 阶级分化明的诞生 早期城市 原始宗教 三、【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知道中华明的起地,了解新石器时代我国农业发展的条、陶器的制作与使用、社会生产关系的变化和古代城市的出现等明史实。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阅读书本知识,说出中华明起的史实;通过阅读图表,分析史料,描述我国新石器时代农业生产发展的条、社会生产关系的变化、城市及原始宗教的出现;通过比较讨论、合作探究,分析大河明产生的原因。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原始明,体会物质生活的提高促进了人们精神生活的改善,感悟人类明的起和传承。 四、【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中华明诞生的史实依据。 教学难点:城市与农业聚落的区别,大河流域明产生的原因。

部编版七年级历史第二单元测试题含答案

部编版七年级历史第二单元测试题含答案 第二单元达标测试卷 时间:60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40分) 1.“他是一位终结者,又是一位开拓者,在他这里,我国部落联盟局面结束,早期国家产生。”他是() A.炎帝B.黄帝C.尧D.禹 2.受战乱、环境变化等因素的影响,商朝多次迁都,到商王盘庚时迁到______,此后保持了相对的稳定。横线上应填() A.洛阳B.长安C.殷D.咸阳 3.历史学家樊树志先生在《国史概要》中指出:“周王有权对诸侯国进行巡狩、赏罚,诸侯国有义务向周王述职,并向周王缴纳贡赋,而当诸侯国受到外来侵袭或发生内讧时,周王要给予保护或进行调解。”与这段叙述相关的制度是() A.禅让制B.世袭制C.分封制D.中央集权制4.《荀子?儒效篇》记载:“(周公)兼制天下,立七十一国,姬姓独居五十三人。”这说明西周分封制的主要特征是() A.由周天子亲自实施 B.为了兼制天下 C.以血缘关系为纽带 D.奖励有功之臣 5.小红同学对夏、商、西周三个朝代灭亡的共同原因做了以下整理,你认为符合史实的是() A.统治残暴B.外族进攻 C.内部纷争D.天灾人祸 6.林语堂在《如何理解中国人》中说:“中华民族有三座长城,第一座长城是从秦始皇开始修建的防御工事万里长城,第二座长城是指汉字……”汉字作为一种比较成熟的文字,开始出现于() A.夏朝B.商朝 C.秦朝D.西汉 7.“工匠精神”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华之一。正是古代工匠追求极致、追求品质的精

神,造就了如图所示的两件绝世青铜精品。它们铸造于() A.夏朝B.商朝 C.周朝D.秦朝 8.关于春秋时期的争霸战争,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①争霸的背景是周王室衰微 ②争霸的目的是维护周天子的威信 ③争霸的实质是获取周天子过去的政治、经济特权 ④争霸战争具有两面性 A.①③④B.①②③C.①②③④D.②③④ 9.下列诸侯国属于战国七雄又属于春秋五霸的是() ①鲁②楚③燕④韩⑤秦 A.①⑤B.②③C.①②D.②⑤ 10.我们在学习历史的过程中要正确区分神话传说与史实,下面属于史实的是() A.女娲补天B.大禹治水C.阪泉之战D.长平之战 11.春秋战国时期发生社会大变革的根本原因是() A.诸侯争霸B.百家争鸣 C.商鞅变法D.生产力水平提高 12.商鞅变法成功的最根本原因是() A.促进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B.顺应了时代发展的要求 C.得到了君主秦孝公的支持D.得到了广大人民的支持 13.秦孝公即位时,秦国“兵弱”,而商鞅变法后,秦国人“勇于公战”。这是因为商鞅变法() A.鼓励农耕B.按军功授爵位 C.确立县制D.抑制商业贸易 14.下图是出土文物“商鞅铜方量”,它可以佐证商鞅变法的哪一项措施()

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 第二单元《夏商周时期:早期国家与社会变革》测试卷02含答案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 第二单元测试02 一、选择题(40分) 1.当文明之光照耀中华大地,中国历史开始了辉煌的篇章。我国第一个奴隶制王朝是() A.夏朝 B.商朝 C.西周 D.东周 2.中国古代帝王既有勤政爱民的明君,也有暴虐昏庸的暴君。下图所示的人物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的君主,他不修德行,统治残暴,用武力伤害百姓。“他”是() A.商纣王 B.周厉王 C.夏桀 D.启 3.上面是夏王朝都城二里头一号宫殿复原图。夏王朝为巩固统治,采取了哪些措施() ①制定刑法②设置监狱③制定历法④建立军队 A.①②④ B.①②③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4.人们都说“故土难离”,但是商朝前期由于政治动乱和水患,直到一位商王迁都到殷,都城才稳定下来。这位商王是() A.启 B.汤 C.盘庚 D.纣王 5.制作年代标尺是历史学习的有效方法之一,它能将复杂的历史较直观形象地展示出来。下面是一位同学在复习中国古代某一历史时期政权更迭时制作的年代标尺,其中③处应该是() A.夏朝建立 B.西周建立 C.商朝灭亡 D.东周灭亡 6.《史记》卷四《周本纪》记载:“武王为殷初定未集……乃褒封神农之后于焦,黄帝之后于祝,帝尧之后于蓟……于是封功臣谋士,而师尚父为首封。封尚父于营丘,曰齐;封弟周公旦于曲阜,曰鲁。”材料反映当时实行() A.禅让制 B.分封制 C.郡县制 D.行省制

7.考古发现是了解人类社会发展的主要证据。下面一组图片反映的是不同时期的遗址发掘出土的文物,其中能够见证我国信史(文字记载历史)开始的文物图片是() A B C D 8.著名学者夏说:“商代文化实在是一个灿烂的文明……”能证明这一观点的是,商代() ①青铜制作工艺高超②创制了比较成熟的文字③广泛应用铁制农具④牛耕的使用进一步推广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 9.春秋后期,农业上精耕细作,耕地面积扩大,这主要得益于() A.刀耕火种 B.磨制石器的使用 C.铁制农具和牛耕的使用 D.肥料的使用 10.右图是春秋铁质空首布(一种货币),从这枚货币上我们能得到的有效信息是() ①春秋时期已经掌握了冶铁技术 ②春秋时期金属货币已经得到广泛流通 ③春秋时期各诸侯国使用的是统一的货币 ④春秋时期商品交换比较活跃 A.①②③④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 11.史书记载,春秋时有一百多个诸侯国,到战国时期只剩下几个大的诸侯国左右政局。这一材料反映的历史发展趋势是() A.诸侯国割据混战日益扩大 B.人民遭受的灾难更重 C.封建制度正逐步确立 D.历史向统一的方向发展 12.“他任用丞相叫管仲,尊王攘夷为口号,第一霸主逞威风。”该歌谣中的“他”是() A.齐桓公 B.晋文公 C.楚庄王 D.越王勾践 13.吕思勉在《中国的历史》中写道:“从春秋的末期,久已寂寂无闻,入战国的初期,又国多内难。又因为僻处西陲,开化最晚,大家都有些瞧不起他。”“他”是指() A.楚国 B.秦国 C.齐国 D.魏国 14.改革常常伴随着利益格局的调整。按照商鞅变法的规定,应该获得奖励的人有() ①勤于耕织的人②经商的人③战场立功的人④固守传统的贵族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15.《史记·商君列传》载:“集小都乡邑聚为县,置令、丞,凡(共)三十一县。”材料反映了当时() A.实行分封制 B.确立县制 C.确立行省制 D.推行郡国并行制 16.“赵王……闻秦反间之言,因使赵括代廉颇将以击秦……括军败,卒四十万人降武安君(白起),(武安君)乃挟诈而尽坑杀之,遣其小者二百四十人归赵。”材料描述的战役是() A.城濮之战 B.桂陵之战 C.长平之战 D.赤壁之战

新教材七年级下册历史与社会各单元练习卷

2013年七年级《历史与社会》第五单元中华各族人民的家园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50分) 1.中国领土辽阔,与中国面积接近的大洲是( B ) A.非洲 B.欧洲 C.大洋洲 D.南极洲 2.关于我国位置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C ) A.位于南半球,亚洲大陆东部 B.位于东半球,东临达西洋 C.大部分领土在温带,兼有热带 D.北回归线穿过台、浙、粤、桂 3.我国陆上疆界长达2万余千米,陆上领国有( C ) A .11个 B. 18个 C .14个 D .6个 4.我国现行的行政区划分为( D ) A.省、市、县三级 B.省、自治区、直辖市三级 C.省、地、县三级 D.省、县、乡三级 5.我国面积最大的省级行政区是( A ) A.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B.内蒙古自治区 C.青海省 D.西藏自治区 6.我国跨经度最广的省区是( C ) A.西藏自治区 B.青海省 C.内蒙古自治区 D.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7.我国人口分布的著名地理分界线是( C ) A.秦岭—淮河连线 B.漠河—腾冲连线 C.黑河—腾冲连线 D.天山—阴山连线 8.下列省区中,分布民族最多的省区是( C ) A.新疆 B.西藏 C.云南 D.贵州

9.关于我国地形特点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C ) A.地形多种多样 B.山地面积广大 C.地势平坦,起伏和缓 D.地势西高东低 10.我国的四大盆地中,农业发达,物产富饶,有“天府之国”美称的有( D ) A.塔里木盆地 B.准噶尔盆地 C.柴达木盆地 D.四川盆地 11.季风区和非季风区的分界线是( B ) A.秦岭—淮河 B.大兴安岭—阴山—巴颜喀拉山—冈底斯山一线 C.大兴安岭—阴山—贺兰山—祁连山东端 D.大兴安岭—太行山—巫山—云贵高原东缘 12.我国下列地区中,约6—7月多阴雨天气的是( A ) A.南方地区 B.青藏地区 C.北方地区 D.西北地区 13.治理黄河的根本措施是( C ) A.加固黄河大堤 B.在上游进行梯级开发 C.搞好中游水土保持工作 D.多开挖几条入海河道 14.航运价值大,素有“黄金水道”之称的是( A ) A.长江 B.珠江 C.松花江 D.京杭运河 15.我国南北方重要的地理分界线是( A ) A.秦岭——淮河一线 B.大兴安岭——阴山——贺兰山——巴颜喀拉山——冈底斯山 C.大兴安岭——太行山——巫山——雪峰山

初中历史与社会七年级上册知识主干

沪教版初中历史与社会七年级上册知识主干 第一单元中华文明的起源(原始社会)观点:原始社会是最早的人类社会 第1课祖国境内的远古居民 观点:我国是世界上发现远古人类遗址最多的国家 最早人类——元谋人(生活在距今约170万年) 社会性质:原始社会 主要代表:北京人——群居(早期的原始社会) 山顶洞人——氏族 远古居民使用工具:打制石器 用火:(北京人)使用天然火→(山顶洞人)人工取火 第2课原始的农耕生活 观点: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种植水稻和粟的国家 我国原始农耕文化从河姆渡、半坡开始 黄河流域居民代表:半坡原始居民 长江流域居民代表:河姆渡原始居民 主要原始农耕居民工具:磨制石器 (原始农耕文化特征)共同点手工业:制造陶器(半坡彩陶) 生活方式:定居(半坡—半地穴式,河姆渡—干栏式) 第3课华夏之祖 观点:黄帝的发明创造为文明进步奠定了基础 原始社会组织形式:群居——氏族——部落 炎帝 部落首领黄帝炎黄结成部落联盟——华夏族 蚩尤 人文初祖——黄帝(炎黄子孙) 部落联盟首领——尧舜禹(禅让) 第二单元国家的产生和社会的变革观点:我国由原始社会进入到奴隶社会(奴隶主阶级与奴隶阶级对立)

第4课夏商西周的兴亡 观点:农业为主的社会,灿烂的青铜文明 建立者:前2070年禹建立——第一个王 夏朝:朝代特点:(启)世袭制代替禅让制 “公天下”变成“家天下” 夏商西周的兴亡商朝:建立者:汤 迁都:盘庚迁都到殷 朝代特点:商朝是当时世界上的大国 西周:建立者:周武王(武王伐纣/牧野之战) 重要政治制度:分封制 第5课灿烂的青铜文明 观点:商朝是我国青铜文化的灿烂时期 我国是世界上最早发明瓷器的国家 农业:农牧业发达(出现五谷、青铜农具) 社会生产畜牧业:今天家畜、家禽主要品种出现 手工业青铜器制造业特点:生产规模大、品种多、工艺精美 青铜器代表有司母戊鼎、四羊方尊 三星堆文化 陶瓷业、玉器制造业 社会生活——奴隶的悲惨生活 第6课春秋战国的纷争 东周春秋时期——奴隶社会 战国时期——封建社会 观点:争霸战争给社会带来种种灾难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第二单元综合测试题

第二单元综合测试题 (时间:60分钟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45分) 1.下列人物中,具有“部落联盟首领”与“奴隶制国家国王”双重身份的是( D ) 2.(2017·内蒙古赤峰)下面是某同学的笔记片段,其试图探索的历史主题是( C ) 利:避免了因王权更替而导致的混乱,确保了社会秩序的相对稳定,有利于社会生产的 发展。 弊:无法保证继承人的才能、品德及政策正确与否。 A.禅让制B.分封制C.王位世袭制D.科举制 3.商朝在历史上又称为“殷商”或“殷”,是因为下列哪一事件( C ) A.商汤灭夏B.武王伐纣C.盘庚迁都D.平王东迁 4.“明君兴国,昏君误国。”下列有关夏、商、周君王的叙述对应正确的是( D ) A.周文王—涿鹿之战,灭商建周B.商纣—任用贤臣,建立商朝 C.周幽王—专断横行,国人暴动D.夏桀—荒淫无度,暴政亡夏 5.(2017·湖北黄石)西周时期形成金字塔似的森严等级:天子为最高等级,下面依次为 诸侯、卿大夫和士,都属于统治阶级,压迫着广大平民和奴隶。这种等级制度的形成是因为( D ) A.禅让制B.世袭制C.郡县制D.分封制 6.西周末年,昏庸的幽王上演了一场“烽火戏诸侯”的闹剧。诸侯率兵前往护卫周王是遵守了( D ) A.封建制的法规B.禅让制的规则C.世袭制的传统D.分封制的义务

7.(2017·山东德州)文物是鲜活的历史。下列古代器物中,能印证商朝青铜器生产工艺高超的是( B ) 8.春秋时期最显著的政治特点是( D ) A.诸侯众多,分裂趋势加剧B.周王室势力日益强大 C.各国纷纷变法,为统一奠定了物质基础D.王室衰微,诸侯争霸 9.与春秋后期越王勾践称霸有密切关系的成语典故是( B ) A.退避三舍B.卧薪尝胆C.围魏救赵D.问鼎中原 10.下列国家中,既是春秋霸主,又是战国七雄的是( B ) ①齐国②晋国③秦国④宋国⑤楚国 A.①②③B.①③⑤C.③④⑤D.①②⑤ 11.(2017·安徽)据《史记》载“商鞅治秦,集小乡邑聚为县,置令、丞,凡三十一县。” 商鞅此举( B ) A.促进军事力量的强大B.加强了对地方的管辖 C.保护了世袭贵族的利益D.加大了地方长官的权力 12.“商鞅相秦十年,宗室贵戚多怨。”这主要是因为商鞅变法( C ) A.准许土地自由买卖B.去经商发财而得到政府奖赏 C.废除贵族的世袭特权D.大力垦荒而得到政府的奖赏 13.都江堰位于四川省都江堰市城西,是中国古代建设并使用至今的大型水利工程,被誉为“世界水利文化的鼻祖”,是四川著名的旅游胜地。通常认为,该水利工程修筑于( C ) A.春秋时期秦国B.春秋时期楚国C.战国时期秦国D.战国时期楚国 14.复旦大学的校训“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源自“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这一名句。此名句出自( B )

【易错题】中考七年级历史上第二单元夏商周时期:早期国家与社会变革一模试题带答案(3)

【易错题】中考七年级历史上第二单元夏商周时期:早期国家与社会变革一模 试题带答案(3) 一、选择题 1.《史记·商君列传》记载:“商君相秦十年,宗室贵戚多怨望。”这主要是因为商鞅变法 A.承认土地私有,允许土地自由买卖 B.奖励耕战,高产者可免除徭役 C.规定按军功授爵赐田,废除旧贵族特权 D.统一货币、度量衡、文字 2.下面对西周分封制的叙述,正确的有 ( ) ①目的是巩固政权 ②周天子把土地和人民封给诸侯,让他们镇守疆土,保卫王室 ③诸侯国接受分封的同时,必须向周天子尽义务 ④分封制使周朝成为一个强盛的国家 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①②D.①②④ 3.为稳定周初的政治形势,巩固疆土,周王根据血缘关系远近和功劳大小,将宗亲和功臣等分封到各地,授予他们管理土地和人民的权力,建立诸侯国……这种制度叫 A.郡县制B.禅让制C.分封制D.世袭制 4.他不仅是大思想家,而且还是大教育家。他创办私学,主张“有教无类”,招收不同出身的学生,先后培养了三千弟子,促进了教育在民间的发展。教学中,注重德育和文化教育,发现和总结许多教育规律,提出了一系列教学原则和方法。他的核心思想是“仁”。他指的是 A.老子B.孔子C.孟子D.墨子 5.春秋五霸中最先称霸的是() A.宋襄公B.秦穆公C.晋文公D.齐桓公 6.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开始于 A.夏朝B.商朝C.西周D.东周 7.据史书记载,西周初年的国家有800多个,到了春秋初年,还剩170多个,战国之初,只有十几个了.这反映了当时历史发展的趋势是( ) A.弱肉强食B.适者生存C.国家数量减少D.逐渐趋于统一8.郭沫若说“由秦到现在两千多年了,我们依然感觉着春秋战国在学术思想史上是中国的黄金时代。”是因为春秋战国出现 A.竞相改革的局面B.诸侯争霸局面 C.百家争鸣的局面D.商业繁荣局面 9.根据史书统计,春秋战国时期耕地面积为2.3亿亩,此后随着农田面积的拓展,耕地面积也不断扩大。春秋战国时期耕地面积不断扩大的主要原因是 A.都江堰的修建B.铁农具和牛耕的使用C.战争的纷繁 D.诸侯争霸 10.有人说:“‘封邦建国’加强了周王室与各诸侯国的经济、文化联系”这主要是评价

七年级下册历史与社会复习提纲

历史与社会七年级下册复习提纲 第一单元中华各族人民的家园 3、我国人口分布现状 我国人口数量众多(12.9亿),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人口密度较高,而且分布很不均匀。黑河—腾冲线(中国人口地理分界线)以东即东部人口十分稠密,黑河—腾冲线以西即西部人口比较稀少。 4、我国民族分布现状 我国是一个由56个民族组成的大家庭。汉族人口约占全国总人口的91%,而其余55个少数民族约占全国总人口的9%。民族分布具有“大杂居,小聚居”的特点。汉族主要集中在东部和中部地区,少数民族主要集中在西南、西北和东北的边疆地区。 5、我国地形的特点 地形种类多样;山区面积广大,要占全国总面积的3/2;地势特点:中国地势西高东低,自西向东逐渐降低,大致呈三级阶梯。

11、如何设计一条科学、合理的旅游线路? 答:旅游线路的设计要全面考虑旅行的目的、行程时间、交通情况、经济条件等综合因素。 1、台湾的位置:台湾省位于我国东南海域,西隔台湾海峡与福建省相望,东边是太平洋。主体是台湾岛,此外有澎湖列岛、钓鱼岛、赤尾屿、兰屿、绿岛等200多个岛屿构成 2、台湾的位置重要性:从海上交通来角度:台湾位于中国沿海南北航线咽喉,东亚通往东南亚,亚洲通往美洲、大洋洲、欧洲、非洲的交通十字路口,交通位置十分重要。 3.台湾之最:台湾降水最多的地方:火烧寮台湾最高的山:玉山 台湾最长的河流:浊水溪台湾最大的湖泊(旅游景点):日月潭 4、台湾的气候:台湾省大部分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只有南部沿海地区属于热带季风气候。台湾的降水东部多,西部少(夏季风的影响以及地形的影响)

5、台湾的地形特征:台湾山地多,平原少。山脉集中分布在岛的中部和东部,只有西部沿海有较为宽广的冲积平原和盆地。可见,台湾地形特征:以山地为主,平原面积小,主要分布在西部,地势中间高四周低。(浙江省地形也是以山地和丘陵为主) 6、受地形的影响,河流短小,落差大,水能丰富;自东向西流。 (不修建东西方的铁路:地形影响) 7、矿产分布:台湾山脉西部多产铁、石油,北部火山区有丰富的硫磺矿,东侧有铜、铁 8.工业和人口分布特点:分布在西部西区 (西部开发历史悠久,地势平坦,土地肥沃,农业发达,人口稠密,交通便利) 9、主要城市: 台北:台湾最大的城市,是台湾的政治、经济、文化和交通中心。高雄:台湾最大的港口城市,也是第二大城市,其临海工业区是台湾最大的工业区。新竹:台湾高科技产业的摇篮(硅谷)台南:记载台湾开拓建设的历史 第六单元一方水土养一方人 第一课北方地区(温带季风气候)

2019年中考考试细则历史与社会(20181113晚上)

2019年中考考试细则修《历史与社会》 七年级生活的时空 (一)共有的家园,共同的岁月 1.知道七大洲、四大洋、主要岛屿、半岛、海峡、运河的位置和各大洲界线,描述海陆分布的特点。 2.识别主要的地形类型,说出世界主要的高原、平原、盆地和山脉的位置,说明不同地形对气候、河流和人类生产生活的影响。 3.知道世界主要河流湖泊的总体特征及其分布情况,知道河流湖泊对人类的影响。 4.判读世界主要的气候类型并运用地图说明其分布情况。举例或根据所给材料说明气候对人们生产和生活的影响。 5.知道世界三大人种、主要语言、三大宗教的名称,在地图中指出其分布情况。 (二)生活在不同的区域里 6.描述世界上一些典型区域(平原、山区、水乡、草原、沙漠、城市等)不同的地理位置和自然环境、人文环境的特点。根据材料,比较乡村与城市两种聚落在自然与人文景观上的差异并分析其原因。 7.知道我国的国土面积居世界第三位。在地图上指出我国的位置、重要邻国、濒临的海洋、主要的岛屿(台湾岛、海南岛、舟山群岛)、台湾海峡。举例说明位置特点对我国生产和生活的影响。知道我国大陆海岸线的特点,能举例说明海洋对我国生产和生活的影响。 8.在中国政区图上找出我国省级行政单位,识记它们的名称、简称和行政中心。知道我国人口数量,运用地图说出我国人口分布地理界线的位置,描述我国人口分布的特点及主要少数民族的分布情况。 9.运用地图说出我国主要山脉(天山、秦岭、南岭、台湾山脉、长白山脉、大兴安岭、太行山脉、巴颜喀拉山脉、喜马拉雅山脉)、四大高原、四大盆地、三大平原、东南丘陵的位置。描述我国地形、地势的主要特征和地势三级阶梯分界线,说明不同地形对我国生产和生活的影响。 10.判读我国主要的气候类型并运用地图说明其分布情况。运用地图说出季风区与非季风区分界线的位置,知道季风气候显著是我国气候的突出特点之一。描述不同地区的气候特征,举例或根据材料说明气候对我国生产和生活的影响。 11.根据地图说出黄河、长江的发源地和注入的海洋,干流流经的省份和地形区,上、中、下游分界点和主要支流。列举并分析黄河开发、治理的主要内容,了解国家近年来对长江流域的开发和治理现状。了解浙江的“母亲河”钱塘江。 12.运用地图说出我国四大地理区域的位置及范围,知道秦岭—淮河是我国重要的自然地理分界线。从地形、气候、农业生产等方面比较南北方的差异。 (三)相关信息的获取、表达和理解 13.了解地图的基本种类。认识最常用的图例。掌握从各种不同的图表中获取所需信息的方法。 14.运用图表等资料,描述区域的自然、人文环境特点,比较分析不同区域的特征及其变化,感受区域的发展。知道不同自然环境对人们生产和生活的影响,正确理解人地关系。理解地区间交流与合作的重要性,因地制宜,优势互补。

夏商周年表

夏商周断代工程 《夏商周年表》廓清千古之谜 中国历史纪年上推1200年 中国青年报北京11月9日电(记者邓琮琮)人们盼望已久的《夏商周年表》终于问世了。今天正式公布的《夏商周年表》,把我国的历史纪年由公元前841年向前延伸了1200多年,使中华文明发展的重要时期夏商周三代有了年代学标尺。“夏商周断代工程”的4位首席科学家李学勤、李伯谦、仇士华、席泽宗及众多科学界人士今天出席了新闻发布会。 历时5年的“夏商周断代工程”,是“九五”期间国家重点科技攻关项目,总目标是制订有科学依据的夏商周三个朝代的年代学年表。项目于1995年秋开始筹备,1996年5月16日正式启动,在多学科交叉研究和200位科学家的共同努力下,现已实现计划预定的目标,定夏代始年约为公元前2070年。今年9月15日,在科技部组织召开的“夏商周断代工程项目验收会”上,断代工程顺利通过了验收。 中华文明是举世公认的具有独立起源的文明之一,与古埃及、古巴比伦和古印度并称,是四大古代文明中惟一没有中断、一直绵延传流的文明。夏商周三代是中国古代文明由兴起到繁盛的重要历史时期。遗憾的是,我国传世文献上记载的古代确切年代只能追溯到西周晚期的共和元年———公元前841年,这之前的历史纪年都湮没在千古尘烟之中,成为中国历史以及世界历史上的重大缺憾。李学勤说,中国有着非常丰富的地下文物蕴藏,曾先后兴起多种多样的考古文化,逐步形成夏商周三代的灿烂文明。通过历史学、考古学的研究,将我们先人对人类文化的贡献昭示于世界,使中国古代文明在整个人类历史中的地位进一步得到肯定,将巩固和增强我们民族的向心力、凝聚力和自信心。 “工程”在实施过程中坚持多学科结合,交流合作,相互启发,相互推动,最终形成有多学科支撑的研究结论。李学勤对记者说,这是我们对现有成果最能够自信的依据,也是“夏商周断代工程”的突出特点。 据了解,鉴于国内与年代学有关的各学科专家年龄偏老,“工程”领导一直重视吸收中青年专家参加研究工作,使他们在“工程”的各个环节做出了很大贡献。 “工程”在坚持科学精神和学术民主的前提下,自始至终体现了“政府支持,专家负责”的原则,使参加“工程”的200位专家学者能够充分运用自己的聪明才智、知识和经验。在1999年9月下旬,

七年级历史与社会下册 必背知识点 人教新课标版

八年级历史与社会必背知识点 1.(1)元谋人、北京人(天然火)、山顶洞人、河姆渡人、半坡人的位置(书本P46) 2. 华夏族的人文初祖 (1).炎帝(神农氏)的主要功绩:发明耒耜,教人农耕,发明医药、陶器,开辟集市。(2)黄帝(轩辕氏)的主要功绩:建造宫殿,发明车船,制作衣裳,教人打井;还让下属官员发明文字、历法、算术和音乐;他的妻子嫘祖发明了养蚕抽丝技术。 3.找出四大文明古国的位置及文明成就(书本P28) 中国:甲骨文、司母戊大方鼎、蛋壳黑陶杯古印度:发明阿拉伯数字、佛教 古巴比伦:空中花园、星期制度古埃及:金字塔、太阳历、分科治病 4. 西方文化之根是什么?古希腊和古罗马文明 (1)找出古希腊的主要城邦雅典和斯巴达(书本P50) (2)雅典的民主制度在伯利克里时期达到极盛,最高权力机构是公民大会政治特色:雅典——民主,斯巴达-尚武、专制 (3)罗马帝国:公元前27年,屋大维自称共和国的“元首” 2世纪成为跨欧亚非三洲的大帝国;“罗马人的小澡盆”-地中海 5. 阿拉伯帝国:8世纪中期,地跨亚非欧三洲,首都巴格达,政教合一,唐朝与其同时代 6.世界三大宗教 (1)西周分封制:基础是——宗法制(“溥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

(2)西汉推恩令和监察制度(3)隋唐的三省六部制(中书省:起草、门下省:审核、尚书省:执行)和科举制:(是隋朝建立,唐朝时完善的一种通过考试来选拔官员,强调以才能作为选官的标准,是一种相对公平的选拔制度,为读书人创造了相对平等的竞争机会,为社会发展提供了更多的人才。) (4)元朝的行省制度设宣政院,西藏正式归入我国的版图 8.经济的发展:春秋战国-铁农具和牛耕;唐朝-筒车和曲辕犁;宋元-秧马和占城稻 9.商鞅变法、北魏孝文帝改革的内容及影响 (1)商鞅变法:公元前356年内容—承认土地私有,奖励农耕,奖励军功,建立县制影响——秦朝从此强盛起来,成为战国中后期实力最强的国家,为统一全国奠定基础。(2)北魏孝文帝(鲜卑族)改革的内容和影响(影响) 内容:说汉语,穿汉服,改用汉姓,鼓励与汉族贵族通婚,推行汉人的官制和礼法。 作用:适应了社会经济的发展,加速了北方民族融合的步伐。 10.秦朝、汉朝、唐朝巩固统治的措施 (1)秦朝巩固统一的措施:(2)汉武帝稳固大一统局面的措施: (3)唐朝繁盛的表现:A、政治清明,社会稳定,出现贞观之治,贞观遗风和开元盛世局面。 ①完善三省六部和科举制②重用人才,善于纳谏③协调君臣和君民之间的关系 B、经济发达,国力强盛。①农业:曲辕梨和筒车②手工业:唐三彩 ③商业:长安成为一座国际性大都市,珠宝业成为长安的第三大产业。 C、社会开放,文化繁荣。①社会风气:中西互通,胡汉交融。②中外交流:玄奘西行天竺,鉴真东渡日本。③文化繁荣:唐诗;道教;“颜体”;画家阎立本的作品等。④雕版印刷术:《金刚经》现存世界上最早的雕版印刷。 11. (1)丝绸之路(书本P99)新疆(喀什——深圳的对口经济特区) 汉武帝派张骞出使西域后,开辟了丝绸之路(起点长安,最远到达大秦即古罗马) 往来的商品:中国的丝绸、铁器、陶瓷、漆器;西方的毛皮、香料、药材、珠宝 历史地位和作用:1)沟通了亚洲和欧洲 2)在古代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上发挥了巨大作用。(2)京杭大运河(P101) ①隋炀帝下令开凿的②中心在:洛阳,起止点:涿郡(今北京),余杭(今杭州)。自北往南有四段:永济渠、通济渠、邗沟、江南河;五条河:海河、黄河、淮河、长江、钱塘江; ③作用a、促进了南北经济、文化的交流和发展b、南粮北运,有利于维护国家统一 12. 少数民族建立的政权(宋辽的澶渊之盟) 宋并立的政权:西夏—党项族,辽—契丹族;南宋并立:金—女真族,元朝-蒙古族 13. (1)四大发明:①造纸术(东汉蔡伦改造)、印刷术(北宋毕升活字印刷术)、火药(宋元时期广泛用于战争)、指南针(宋朝运用与航海事业);②推动了世界文明发展的进程(2)棉纺织技术:元代——黄道婆,教松江人民棉纺织技术《清明上河图》北宋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