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用激情绽放语文课堂的精彩1

用激情绽放语文课堂的精彩1

用激情绽放语文课堂的精彩

作者姓名:王海军_

作者单位:庐江县第二希望小学

联系电话:153********____

电子邮箱:ljktxx@https://www.wendangku.net/doc/1c799556.html,__

用激情绽放语文课堂的精彩

【内容摘要】《小学语文课程标准》强调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是“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语文学习具有重情感体验和感悟的特点”。可见语文课程的教学决不能停留在工具性层面上,它除了以知教人,以理服人之外,还需要以情感人。这就要我们的语文教学紧扣情感之弦,在教学中教师要有深厚的情感体验,以饱满的情绪,昂扬的激情去感染学生,更要有激发学生情感的手段和艺术,让课堂飞扬激情,绽放精彩,使学生在强烈的情感共鸣和审美愉悦中受到美的陶冶、情感的升华。

【关键词】语文课堂点燃激情绽放精彩

【正文】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有激情的课堂教学,能够使学生带着一种高涨的、激动的情绪从事学习和思考,对面前展示的内容感到惊奇甚至震惊,学生在学习中感受到自己的智慧和力量,体验到创造的欢乐,为人的智慧和意志的伟大而感到骄傲。”但是在长期的教研活动中,我们会经常感觉到有的老师上课,虽然声音响亮、字正腔圆,内容科学准确、条理明晰、板书规范,但学生却是一双双冷漠的眼睛,一张张板着的面孔,课堂气氛沉闷,教学效果不佳。每当遇到这种情况,很多教师往往会埋怨学生的不是,却不知道是自己的身上出了问题。而这其中很重要的一点就是因为老师上课缺乏激情。那怎样才能做到用心且富有激情地上好语文课,让语文课堂教学绽放精彩呢?本文就语文课堂上,如何点燃激情,谈谈自己的几点想法。

一、点燃课堂激情,教师本人应该“语文化”

教育是“一朵云推动着另一朵云,一种思想影响着另一种思想”,李镇西也认为:“一个教师要以自己对所教学科的态度去影响学生,用发自内心肺腑的职业情感去感染学生对学科知识的热爱。”我们不是给学生讲语文,也不是带着学生学语文,而是用自己的语文气质感染学生——对任何一位优秀的语文教师来说,他讲《母亲的恩情》,他就是孟郊;他讲《梅南芳学艺》,他就是梅南芳;他讲《蜗牛的奖杯》,他就是那只得意的蜗牛……因此,只有教师本人“语文化”,才能自然而然地去“化”学生,这样才能达到师生情感合一,点燃课堂激

情。老师游离于课文情感之外,没有了激情,课堂效果可想而知。

2013年四月份,我有幸观摩了我县城关小学的教学开放周活动,总的来说,每一位老师始终能和学生一起共享着生活的快乐与幸福。但有比较就有长短,其中有位青年女老师的《第三只眼睛看世界--学写儿童诗》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她通过呈现不同形式的儿童诗,用自己发自内心的儿童语调将学生带入了儿童的世界里,潜移默化的让学生体会到儿童诗的写法,在此基础上播放各种景象的课件和学生一起沉浸其中进行创作。当学生作品新鲜出炉并诵读出来时,在场的每一个老师都情不自禁的鼓起了掌,整个课堂气氛热烈,激情迸发。我在听另一个老师讲析《蚁国英雄》一文时,老师不断地去分析课文的内容:这句话是什么什么意思,又表现了什么什么……其效果可想而知。课堂上激不起学生的热情,最根本的原因是教师自己没有读进文本,语言的平白,情感的淡漠,学生就好像在了解一个故事。这样的课文,如果说教师缺少了情感基调,怎么能引起学生的共鸣,产生激情呢?

课堂上,浓浓情感就是教师与学生心灵之间的桥,唯有情感撞击,方有心灵对话,它将带给师生同品共享的无尽愉悦和曼妙丰盈的心路历程。一句话,情感而富有激情的课堂,需要教师本身“语文化”。

二、点燃课堂激情,课件辅助需要“实用化”

语文课需要激情,但是值得思考的是我们应当怎样让课堂充满激情?当前有不少年青老师为了展现课堂教学激情,明显存在着一种误区,就是绞尽脑汁花大量时间去制作所谓“音像效果极佳”的多媒体课件,在教学时过多地使用多媒体课件,让课件取代学生阅读,整个课堂被精彩的画面、优美的音乐占据着。但我们不要忘了,多媒体课件在教学中只是起着引导、辅助作用,我们的教学要引导学生进入文本的阅读中去,而并非教师一腔热情地表演。

在学习《大江保卫战》这篇课文时,一位老师费了很大的功夫制作了一份精美的课件,让学生在课堂上观看了电影《惊涛骇浪》的视频片段,让学生看到了洪水咆哮的宏大场面以及解放军抗洪抢险的英勇场景。咆哮的洪水,震撼的响声一下子感染了学生的情绪,点燃了学生的激情。让人感到遗憾的是,老师并没有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回归到文本,回归到语言文字当中,学生并没有从语言文字中体味到场面的紧迫和解放军战士的大无畏。

在今年学校的“青年教师课堂评优”活动中,我校的一位老师在教学李清照的《如梦令》时就有效合理的使用了教学课件,达到了较好的效果。她在师生读通、读懂、读美文本的基础上,将师生和文本之间共同演绎生成的体验性的情感,通过最后课件播放《第十一届全运会开幕式》关于这首词的视频,让课堂达到了高潮,将师生之间,生本之间,生生之间的情

感和智慧在最后交流碰撞,师生激情澎湃。

正如于漪老师所说:“语言本身就是生命之声,语文活动就是生命的体现,语文不应是虚无飘渺的,不是多媒体的整堂展示,而是充满生命的活力,是师生思想的互动。理想的语文课是学生想其所想,思其所思,畅所欲言,是紧扣语言的特征,师生互动的心灵交流。”因此语文课需要激情,它能有效地改进我们的课堂教学。但是,我们在运用中一定要本着“以人为本”的原则,从教学的实际出发,杜绝盲目性,想方设法增强它的适用性。

三、点燃课堂激情,文本解读允许“多元化”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要变“一元解读”为“多元解读”,允许每一个学生根据自己的人生经历、价值取向,对同一篇文章,同一个问题,发表不同的看法。让学生在多元解读的过程中将热情、激情、真情在课堂相互碰撞,掀动学生情感的涟漪,使他们置身于充满浓烈气氛的情境中,受到感染,激发激情。

一直以来,我都是这么做的,并为如此做法而让我的课堂充满着生命的活力而快乐着!如在教学《九色鹿》一课时,对于文中人物的解读,同学们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个个畅所欲言。关于国王,有的学生说他善恶分明,知错能改,是个好人。而有的同学却说他为皇后的一个梦,劳民伤财,滥杀野生动物,不好……课堂处处闪耀着思想的灵光。

在教学《狐假虎威》一课时,我问学生喜不喜欢狐狸?班级大部分学生说狐狸是个很狡猾的坏东西,它是借助老虎的威风吓唬百兽。可是有个学生却说:“我觉得狐狸很聪明,肯动脑筋,我们应该像狐狸学习。”说完孩子得意地看了看其他学生,其他同学也送出了赞赏的掌声,课堂气氛热烈。就在这时,我突然又故作深思状抛出了一句话:“狐狸手段高明,可行为好像挺狡猾的,我们能像狐狸学吗?”稍稍的安静后,班级又开始热闹起来,学生的激情再一次被点燃。有几个孩子不服气,有的站起来,有的涨红着小脸朝着刚才那位学生,争着抢着对我说:“老师,狐狸是狡猾,它就是个坏东西嘛,为什么要学习它?”当下课铃声响起的那一瞬,我发现了学生的眼光中充满了更多的期待和话语,于是,我知道了,今天的这节课不仅学生理解了文本的内容,更重要的是,他们的激情已经喷发。

四、点燃课堂激情,遇到问题不能“情绪化”

语文教学是受教材、学生制约的情感交流过程,语文教师更必须具有高超的情绪自我调

控能力。如果在课堂上学生稍有一点做的不好,就生气、甚至发火。这样做一次也许有点效果,但时间长了,学生就会越来越疏远你,甚至和你产生对立的情绪,课堂气氛沉闷,效率极低,而你呢,越来越生气,从而形成一种恶性循环。反之,孩子有了一点的进步,就加以表扬,想法设法培养孩子的自信、培养与孩子之间的感情,课堂的气氛就会越来越活跃,你也会充满激情,课堂的效率也就会越来越高,从而形成一种良性循环。

比如很多老师在板书的时候会出现错别字。这时候,学生也许会发现,发现后他们就会哈哈大笑。老师很纳闷,笑啥呢?学生纯属无意,这时候,有的老师也许认为学生有意为之,因此而大发雷霆,弄得学生对你是一肚子意见,课堂就此陷入沉闷。如果这时候,我们灵活一点说道:“我知道大家笑啥,可又一位同学不知道,人家为啥笑,我们来问一问他”,当然提问可能知道的学生。这时候,你可以说:“我就是考考大家而已,大家很认真,值得表扬”。这样,学生就很佩服你!不同的处理方法,截然不同的效果。

有一次我高兴地拿着教案和U盘准备到教室上《“黑板”跑了》这一节课时,没想到因为上一节是体育课,教室里乱得像一锅粥,预备铃早已响过,教室里还是闹哄哄的。此时,我想,看样子精心准备好了一段开场白绝对是没人欣赏了。这时候,如果大发雷霆一下,当然可以立竿见影,但这样做,未免冷漠生硬,而且也破坏了课堂气氛。我不愿这样做,我一声不吭地走到黑板前,大大地写下了“跑”字,本来嘈杂的教室顿时静了下来,同学们的目光都集中到了黑板上。上课的气氛已经具备,于是我开始发问:“哪些东西会跑呢?”同学们七嘴八舌,纷纷举手说着各种各样的动物等,我微笑着轻轻拍着黑板说:“他会跑吗?”。学生异口同声说“不会?”,“可是,有一个人却说黑板跑了,你们知道是谁吗?”有几个反应快的同学马上说:“安培”。“对了,可是你们知道他为什么说黑板跑了吗?”,同学们都用好奇、期待的目光注视着我,我就说:“要想知道答案,我们就一起来学习14课《“黑板”跑了》。”

就这样,我以“静”制“动”,排除了纷繁的干扰和各种心理余波,将学生的注意力自然地引到课文上,为课文的学习奠定了良好的基础,避免了对学生的“大吼、大叫”,给自己和学生都创造了一个很好的学习情景。

五、点燃课堂激情,语言表达要有“感染力”

“言为心声”,语言是最利于表达情感的媒介。老师的教学过程蕴含丰富的情感,而情感交流的重要方式就是语言。课堂上,教师如能将知识内容化为亲切的语言,表达时抑扬顿挫,铿锵有力,就能感染学生的心灵,点燃学生的学习热情。如:在语文教学中,将感人的故事配上教师动情的讲述导入新课,会激发学生盎然的兴趣;教师将诗歌表现的思想内化为自身

的情感,融入诗人悲喜的情怀进行朗诵,学生受到如亲临现场的情感熏陶,有利于透彻地理解诗歌。一些语文课缺少激情,主要是由于教师语言平淡给人形成的印象。课上总是一个腔调,一个语速,没有节奏,没有重音,没有起伏,学生听着很容易恹恹欲睡。我们应该练好普通话,从基本功练起,增强口头表达的感染力,力争让自己的语言做到有声有色。就拿表扬学生来说,说话的语气不同,收到的效果就不一样。一个学生很有感情地朗读完了一段课文,老师平淡地说:“读得不错,给他鼓鼓掌。”接着是一阵稀里哗啦的掌声。这时的掌声给人一种走过场的感觉,给学生留下的印象只能是在例行公事。如果老师在学生读完之后,充满激动地说:“你读得太好了,同学们,让我们为他的精彩而鼓掌!”这样一来,老师的情绪会迅速地传染给学生,响起的掌声一定非常热烈,接着老师再问:“还有谁能像他这样接着读?”你再看课堂上,小手林立,学生的朗读激情一下子调动起来了。

古人云:“山不在高,有仙则灵,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恐怕课堂也是这样,教师上课的激情就是那山中“仙”、水中“龙”。教师只有满怀对教育的热爱,充满了上课的激情,才能激起学生渴求知识、努力学习的兴趣,从而有效调动学生探究问题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因此,作为一名语文教师要善于拨动学生情感的心弦,努力演奏出一个又一个动人的难忘的乐章,用激情绽放出语文课堂教学的精彩!

【主要参考文献】

1、左均华;《阅读与鉴赏(中期)》;河北深出版总社;2011年12期

2、孙玉芹;《教师应慎思而后言》;宁夏教育;2011年04期

3、陈锦才;《窦桂梅、孙剑锋、王崧舟的结课煽情》;教师文集;2008年02期

4、章敏;《浅议个性化阅读教学》;(出自《教师》);2011年29期

5、陈金虎;《如何让学生在语文课堂真正动起来》;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07年09期

6、张向阳;《语文课堂教学设计的有效性》;农家科技;2011年S2期

7、刘玉新;《老师,请不要生气》;湖北教育(教学版);2005年10期

8、谢雾;《新课改理念下语文课堂教学的变革趋势;新课程(上)》;2011年03期

9、王玲;《让兴趣照亮语文课堂教学》;快乐阅读;2011年22期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