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第二节 词类和功能分析法

第二节 词类和功能分析法

第二节 词类和功能分析法
第二节 词类和功能分析法

第二节词类和功能分析法

学习要点:了解现代汉语的词类系统,掌握实词十个词类和虚词四个词类的特点,能够运用功能分析法来确定每性。

词类专指词的语法类别。词类是客观存在的,比如,表示人或事物名称的词,就不同于表示动作行为、发展变化的词,它们在形态、意义和功能等方面都表现出显著不同的特点。划分词类的目的也是为了便于说明语言的构造规则。

名词一般不受副词修饰,动词和形容词则能受副词修饰,这条一条重要的语法规则,因为有了词类的知识,我们很容易说清楚。但如果不谈名词、动词和形容词这些词类,只是具体的说“桌子、灯…………”等不能受副词修饰,“跑、听、好、漂亮…………”等能受副词修饰,词怎么也列举不完,这条语法规则也就难以说请清了。

一、词类及其划分标准

划分词类的标准一般认为有三个:

第一,形态标准。这应该是最简单、最明显,也最可靠的标准。在一些形态丰富的语言里,一个词属于什么词类,往往由词法上的形式来表示,这就叫做形态,它包括:

1.形态标志。一个词属于什么词类可以通过这个词的词尾标示出来,这是形态标志。例如英语的名词,writer作家,development发展,happyiness高兴,friendship友谊;动词:modernize现代化,beautify美化shorten缩小;形容词:useful有用的,homeless无家可归的,manly丈夫气概的;副词:really 真正地,backward向后,likewise同样地。

2.形态变化。不同词类的词有不同的成系统的词尾变化,这叫形态变化;大多数名词的复数形式是在单数形式后加上s或es,girl--girls;box—boxes;副词最高级是在原式后面加上词尾est或者在原式前面加most。fast--fastest;brightly--most bightly 最明亮地。

汉语则无论是形态标志还是形态变化都比较少,只有极少的一部分词有形态标志,如以后缀“-子、-儿、-头、-者、-家、-机、-们、-性”等结尾的词是名词,以后缀“-化”结尾的词是动词,革命化、机械化、标准化。以前缀“可”开头的词多为形容词,可恨、可怜、可恶。(构词形态)。但问题是极大多数的词没有这类标志。汉语的形态变化也很少,比如名词可以后加“们“表示不定量的复数,但不是所有名词都能加,只有指人名词可以加,而且常常还可以不加仍然表示复数;动词加”了、着、过“等表示时态,但也不是所有的动词都可以带时态助词,例如“懒得”就不能带“了、着、过”。双音节形容词可以按照AABB 方式重叠,(构形形态)例如:漂漂亮亮、大大方方、干干净干、清清楚楚;但是还有许多形容词不能重叠,例如:正正确确,美美好好,重重要要;也有的形容词则按照ABAB方式重叠,例如:雪白雪白、火红火红、冰冷冰冷。这些形态标志和形态变化,虽然对汉语词类的划分有一些帮助,但是由于缺乏普遍性,也没有强制性,对于汉语的词类划分,只能够作为参考标准。

第二,意义标准。意义,这里指语法上同类词的概括意义。如:“学习、游泳、批评”等可以概括出“动作行为”的共同意义。词语,特别是实词,都是

有意义的,这些意义可以帮助我们快捷地确定一个词的词性。如果表示事物的名称,多数会看做名词;如果表示事物的性质,常会被看做形容词。一个词如果表示数目和次序,基本上可以断定它是数词。再如当我们确定一个兼类词的词性时,也可以借助于词义,“领导”有两个词性,指人时是名词,指行为是动词。但是,意义往往是模糊的,很难作为一种可以执行的可以操作的标准。意义上同类的,语法上不一定也同类,例如:偶尔(副词)--偶然(形容词);公然(副)--公开(动);疾苦(名)--痛苦(形),意义上同类,词性不同。给汉语的词分类,意义只能是一种辅助标准。

第三,功能标准。所谓语法功能是指词的组合能力,即能够跟哪些词组合,不能跟哪些词组合。组合能力指一个词能否与其他的词组合成短语,如果可以组合,以什么顺序组合,组合以后表示什么关系。组合能力也包括作句法成份的能力。所谓作句法成份的能力是指在句法结构中出现的位置,即能否作主语、谓语、宾语、定语、状语和补语这六大成份中的一个或几个;如果能够作句法成份,那么还要看经常作什么成份,不能作什么成份。汉语的词类划分,主要依靠功能标准,这是比较可靠、比较有效的标准。形态标准只能作为辅助标准,而且形态也只是语法功能的一种标志,说到底,还是功能在起决定性作用。意义可以作为参考标准,在一般情况下优先发挥作用。汉语词类划分主要以词的语法功能为标准,适当参考形态变化和意义方面的依据。

二、汉语的词类体系

汉语词类是一个有层次的比较严密的系统。它第一层次分为“实词”和“虚词”两大类,能充当句法成份的词是实词,不能充当句法成份的词是虚词。现代汉语的实词包括名词、动词、形容词、数词、量词、代词、区别词、副词、叹词、拟声词十类,在第二层次又可以分以分为四类:主体词、数代词、修饰词、声音词。现代汉语的虚词包括介词、连词、助词、语气词四类,在第二层次又可以分成两类:关系词、语助词。

实词中的主体词——动词和形容词虽然有差别,但仍然有不少共同之处,可以作谓语,可以受否定副词“不”的修饰,不经常作主语、宾语,等等。二者跟名词形成明显对立,所以合称“谓词”;而名词以及跟名词功能相类似的人称代词、名量词则合称“体词”。

汉语的词类体系:实词:主体词(名词、动词、形容词)

数代词(数词、量词、代词)

修饰词(区别词、副词)

声音词(拟声词。叹词)

虚词:关系词(介词、连词)

语助词(助词、语气词)。

实词与虚词的差别:

实词和虚词除了能否充当句法成份外,还有如下一些差别:

1.能否成句。

绝大部分实词都能单独成句,而虚词则一般不能。

他走了吧?--也许。

谁走了?--他。

走吧!--可以。

2.是否定位。

除了副词(在前),绝大部分实词在跟其他词组合时所处的位置是不确定的,可以在前,也可以在后。例如:我们劳动。///劳动光荣。但虚词在跟其他词组合时的位置则是确定的,有的只能在前,例如:“于、从、把、不但、既然、由于”;有的只能在后,如“吗、吧、了、着、过”等。

3.能否相互组合。

实词之间可以相互组合,但虚词只能跟实词组合,不能跟其他虚词组合。有的表面上看好像是两个虚词组合在一起,但实际上二者并没有直接的组合关系。例如:他们真够幸运的了。组合关系是:他们真够幸运的/了。不是:他们真够幸运/的了。

4.类别是否开放。

实词的每一类中包含的成员数量都很大,难以穷尽地列举,这种类叫开放类,数词、量词和代词则比较特殊;而虚词每一类成员的个数都比较少,可以一一列举出来,这种类叫做封闭类。

5.使用频率高低。

虚词的使用频率非常高,因为它们主要起语法作用,在很多情况下,没有虚词光有实词句子就组合不起来,特别像“的”、“了”、“着”、“地”、“和”、“把”这些虚词,而实词的使用频率就远远比不上虚词了。

三、主体词

主体词:包括名词、动词和形容词,它们表达的意义比较具体,往往充当主要的句法成份,它们自相组合以及跟其他词类的组合能力最强,而且数量也最多。

(一)名词:表示人物时地的词。

名词的语法特点是:

①大多可以受数量短语的修饰。

②主要充当主语、宾语和定语,决不能作补语,除了少数名词,一般不能作状语。

③不能受否定副词“不”的修饰。“不人不鬼”不能单独说“不人”,“不鬼”。

④不能重叠(表示某种共同的语法意义)。

⑤名词经常与介词组合成介词短语,作介词的宾语。例如:

名词的特殊小类:

1、方位词。方位词分为单纯方位词、合成方位词和特殊方位词三类。

单纯方位词有14个;上、下、前、后、左、右、里、外、东、西、南、北、内、中。合成方位词有两类:一是在单纯方位词后边加上“边”、“面”、“头”构成;二是在单纯方位词前面加上“以”、“之”构成。特殊方位词,一是由单纯方位词相互组合而成,如“里外”“前后”。二是单纯方位词跟别的语素组合而成,如“西方”、“外部”、“中间”。三是“边”、“面”、“头”跟别的语素组合而成,如“那边”、“旁边”、“这头”。

2.处所词。处所词有三小类:

(1)能够独立使用的方位词;

(2)表示处所的名词,如明处、周围、高处;

(3)表示地名、机构的名词,如美国、太平洋、师大、超市。

处所词的语法特点是:(1)能用在动词“在”、“到”或“往”的后面作宾语。(2)能用“哪儿”提问。(3)能用“这儿”、“那儿”指代。

表示地名、机构的名词具有二重性:既是一般名词,又是处所名词。超市有两台电脑。可以理解为超市这个机构有两台电脑,也可以理解为超市有两台要卖的电脑。

与一般名词相比,差异表现在:

第一,方位名词的重要语法功能是作状语。

第二,方位名词不受数量短语的修饰。

第三,大多数方位名词能受“最”的修饰,少数能受“极”、“很”的修饰。

例如:最上面最右边最北边最里头最外头最底下

极左极右很左很右

3.时间词。时间词有:现在、昨天、刚才、平时、平日、往常。

时间词的语法特点是:

(1)能用在动词“在”、“到”、“等到”的后面作宾语。

(2)能用“什么时候”提问。

(3)能用“这个时候”、“那个时候”指代。

(4)时间名词与量词短语的组合能力较差,少数成员不受数量短语的修饰。

(5)时间名词除了可以作主语和宾语外,主要语法功能是作状语。例如:[昨天]我已经检查了三遍啦。

医生建议他[目前]先进行外科治疗,消除炎症。

[现在]这一切都结束了。

他[晚上]不到十点钟就睡觉。

特殊名词和人物名词比较:⑴跟数量词组合的能力较差。若跟数量词组合,往往更多的强调其事物性。如:五个商店(大学)七个下午(春天)。⑵充当状语的能力较强,而人物名词充当状语则是罕见现象。

(二)动词

动词的语法特点是:

(1)主要作谓语。

(2)多数动词能带宾语。

A及物动词:保卫、破坏、保持。

B不及物动词:吹牛、劳动、并存。

有些动词有多个义项,往往在一个义项上是及物动词,但在另一个义项上是。“醒”“结束睡眠状态”这个义项上是及物动词(半夜里醒了两个人),但在“醒悟;觉悟”这个义项上是不及物动词(经过这件事,他终于醒过来了。)(3)能受否定副词“不”修饰;除了心理动词和一部分能愿动词,一般不能受程度副词“很”修饰。如:羡慕、佩服、讨厌。(很)可能(很)应该(很)愿意(很)可以

(4)表示持续动作的动词可以重叠。

动词重叠表示动作属未然,表示时量短或动量小。

单音节动词按AA式重叠,第二个音节读轻声。例如:

走—走走坐—坐坐看—看看听—听听

读—读读想—想想说—说说念—念念

双音节动词按ABAB式重叠,第二、四两个音节读轻声。例如:

商量—商量商量活动—活动活动调查—调查调查

讨论—讨论讨论休息—休息休息回忆—回忆回忆

研究—研究研究打扫—打扫打扫整理—整理整理少数动词可以按AABB式重叠。例如:

唠叨—唠唠叨叨说笑—说说笑笑打闹—打打闹闹(5)绝大多数动词可以带“了”、“着”或“过”。表示动作正在进行/实现/曾经发生。

(6)能用肯定否定重叠的方式提问。

例如:

走—走不走看—看不看坐—坐不坐怕—怕不怕

买—买不买去—去不去是—是不是听—听不听

按照意义并且参考功能动词可以分为以下八类:

(1)动作动词,打、吃、买、拿、参观

(2)使令动词,请、派、叫、逼、要求

(3)心理动词,想、爱、恨、嫉妒、羡慕、了解、相信

(4)存现动词,有、在、增加、减少

(5)趋向动词,上来、下去、回来、过去

(6)能愿动词。可以、应该、愿意、能够、敢

(7)判断动词,是、如、叫、姓、等于

(8)形式动词,加以、给以、予以、致以

动词的特殊小类:

(1)趋向动词:

趋向动词有两个小类:单纯趋向动词和复合趋向动词。

单纯趋向动词主要是以下10个:“来、去、/上、下、进、出、回、过、起、开”/。

复合趋向动词由“来”、“去”分别与其他八个单纯趋向动词组合而成。

趋向动词的语法特点:

⑴常用在另一个动词后作补语,表示动作的趋向(走来;闯进去),有的语义已经虚化(挺过来、说出来、想起来)。

⑵复合趋向动词也可以单独作谓语。

(2)能愿动词。能愿动词也叫助动词,表示可能、必要或意愿。

A.表示可能:会、可能、可以。

B.表示必要:要、应该。

C.表示意愿:愿、想、要、肯、敢

语法特点:⑴只能带动词性宾语,可以讨论、应该进行。

⑵可以构成“不V不”格式。不会不看、不敢不来。

(三)形容词

形容词的语法特点是:

①多数能够受否定副词“不”和程度副词“很”的修饰。

②常作谓语、定语和补语。吃饱、说明白、回答得正确。

③不能带宾语。

④一部分形容词能够重叠。老老实实、雪白雪白。

形容词包括性质形容词和状态形容词两类

1、性质形容词指能够前加“很”的形容词。单音节形容词重叠要儿化,双

音节形容词的重叠方式是AB→AABB,快、轻、慢、高、辛苦、干净、热闹。

2、状态形容词

状态形容词由性质形容词加上表附加意义的语素构成,表示程度比较高的意义,因而前面不能再加“很”,使用时后面一般要加“的”。冰冷的水。

状态形容词包括以下几小类:

(1)单音节性质形容词前面加一个表示程度的语素,雪白、冰凉、漆黑、火热、湛蓝、稀烂、滚热、溜圆、喷香。

(2)单音节性质形容词后加两个重叠的后缀。慢腾腾、乱糟糟、香喷喷、静悄悄、乱哄哄。

有的单音节名词加上重叠后缀也可以构成状态形容词。水灵灵、毛茸茸、雾蒙蒙、病歪歪。

(3)性质形容词(也有个别名词)后面加上三个非重叠音节。黑不溜秋、花不棱登、酸不溜丢、脏不拉叽、稀里糊涂、黑咕隆冬。

(4)双音节形容词的一种贬义变式。A里AB。马里马虎、邋里邋遢、流里流气、糊里糊涂。

四、数代词

包括数词、量词和代词,它们有特殊的作用,本身的独立性较差,如数词和量词一般都要结合在一起才能作句法成份,代词在语法功能上并不完全相同,分别依赖于名词、动词、形容和副词等。

(一)数词

表示数目和次序。表示数目的是基数词,表示次序的是序数词。

1、基数词。包括:

(1)系数词:一、五、十、两。

(2)位数词:十、百、千、万、亿。

系数词可以单用表示十以内的数目,系数词也可与位数词组合成复合基数词表示较大的数目,如:二十、六亿。复合基数词,

位数词一般不单用表示数目(只有当其前面的系数为“一”时,“一”有时可以省略,如:(一)百岁老人、千年古树、万人大会)。

“十”既是系数词,又是位数词,如:十个;三十。作为系数词,“十”只能与“万、亿”这两个位数词组合。

2、序数词。现代汉语典型的序数词由系数词或复合基数词前加助词“第”构成。

此外还有以下两种表示次序的方式:

(1)直接由基数词表示,例如:三层、一百页,这时就可能有歧义,其中的数词既表示数目,也可以表示次序。

(2)也可用“甲、乙、丙、丁”等天干(gan1)名称或“A、B、C、D”等英文字母来表示次序。

(二)量词

量词的语法特点是不单独使用,而是先跟数词组合成为数量短语,或者跟指示代词组成指量短语。

量词包括名量词和动量词两类:

1、名量词。名量词表示人或事物的单位。包括以下几类:

(1)个体量词。主要指称单个事物,根、座、篇。其中“个”最常用。有的

量词指称集体事物,对、套、伙、串、堆、批、捆。还有个别量词指称不定量事物。例如:些、点。

(2)度量词。表示度量衡单位的量词,寸、斤、秒、公里。

借用的名量词,主要由名词充当,直接出现在数词或指示代词之后。一碗水。一屋子书。那箱子花生。名量词有的借自动词(一挑水、一捆柴)。

2、动量词。动量词表示动作的次数。例如:阵、遍、趟、顿。

借用的动量词包括五类:(1)时间量词,例如:年、月、日、小时、钟点、分钟、秒钟;(2)器官量词,例如:踢几脚、看几眼、、打两拳;(3)工具量词;一桶酱油、一盒糖。(4)伴随量词,例如:唱一曲、退一步、喊一声、转一圈;(5)同形量词,摇一摇、敲一敲、踢一踢。

注意:方言中有些量词与普通话有差异。河北:一把挂面(子儿)、一辆马车(挂)、一条道(股)。/////试一下(把)、溜达一会儿(一丝儿)(三)代词

代词是具有替代和指示作用的词。

代词包括以下三类:

1、人称代词。替代人或事物名称的词。我、咱、咱们、人家、别人、自己、自个儿、大家、大伙儿。

人称代词主要用来指称人,只有“它”用来指物。

“我、咱、我们”是第一人称代词,代表说话一方。一般包括说话人和听话人双方,叫做“包括式”。

“我们”一般只指说话人一方,叫做“排除式”。有时“我们”也可以兼指听说双方。

2、指示代词。用来指示和区别人或事物的代词。分为近指和远指两种:

“这”类为近指代词,这边、这会儿、这些、这么些。

“那”类为远指代词。

3、疑问代词。疑问代词是用来表示疑惑并提出问题的词。哪儿、多会儿、几、怎么样。

代词实际上并不是按照语法功能划分出来的词类,只是在“指代”这一点有上共同点。有的代词相当于名词,(谁、我、你、他、这、那、什么、哪儿);有的代词相当于动词或形容词,(这样、那样、怎样);有的代词相当于副词,(这么、那么、怎么)。也有的代词相当于数词,(几、多少)。

代词可以活用。

人称代词、指示代词可以表示不定指。大家你看看我,我看看你。他一会儿看看这儿,一会儿看看那儿。

疑问代词不表示疑问,表示任指和不确指。

⑴表示任指:任指是指一定范围内的任何人、事物、时间、处所、方式等。不管怎样,我走了。无论走到哪里,他都带着那把吉他。

⑵表示不确指。表示有所指但不确定所指对象。他得吃点什么。(指某种食物)这个人我好象在那儿见过。(某地)

⑶无所指。什么,你去过了?(“什么”表示惊讶)。你夫人真漂亮。哪里哪里。(表示否定,是答话人表示谦虚客气的说法)

五、修饰词

包括副词和区别词,它们的功能单一,分别修饰动词、形容词和名词.。

(一)副词

副词的语法特点是只能作状语。修饰动、形或整个句子。按照其主要意义大致可以把副词分成以下几类:

1、程度副词:尤其、比较、略微、多么、越发、越加。

2、范围副词:净、仅、统统、几乎、一道、一概。

3、时间副词:才、将、将要、赶紧、从来、始终、间或。

4、否定副词:甭、别、没有、不、非、莫

5、语气副词:居然、也许、大约、未必、果然。

一些常用副词的语义相当复杂,个性也特别强,因此需要一个一个地掌握。就:⑴我就这点钱。(相当于“只”,副词)⑵我就去。(相当“马上”,时间)⑶不能说,我就说。(“偏”,语气)

(二)区别词--表示事物的特征和分类

区别词的语法特点有两条。

1、单独只能作定语,例如:金项链、男同志、雄激素、正处长、木本植物、活期存折

2、跟“的”构成“的”字结构,例如:女的、素的、次要的、上等的、中性的。

区别词跟形容词有点儿相像,但是不能作谓语,所以又叫“非谓形容词”。区别词跟名词也不同,不能作主语或宾语,也不能受数量短语修饰。

区别词单音节有:金、银、正、负、雌、雄、公、私、男、女

双音节有:精装、次要、军用、中式、急性、初级、长期、野生、潜在、唯物。

多音节有:流线形、综合性、多功能、多渠道等。

六、声音词

包括叹词和拟声词,它们的共同特点是模拟声音。

(一)拟声词

拟声词用来模拟自然界的声音,叭、喵、汪、扑通、咕噜、咔嚓、咕咚。单音节和双音节的拟声词都可以重叠,呼呼、滴滴答答。双音节拟声词还有一种重叠变式。滴里嘟噜、劈里啪啦、稀里哗啦。拟声词可以单独成句,在句中主要作状语,重叠式加“的”还可作谓语、补语和定语。叭!叭!几声枪响。///哒哒哒!外面有敲门声。(独立成句)土块噼里啪啦的落了他们一身。///泉水叮咚响。(状)耳边子弹飕飕的(谓)。他早睡得呼呼的了(补)。他看了看那只嘀嘀答答的马蹄表(定)。

(二)叹词

叹词用来表示强烈感情和招呼应答。表示感情的有:啊、嗨、哟、呸、哎呀。表示招呼应答的有:喂、哼、啊。

叹词的语法特点是:一般不进入句子结构,独立成句;有时可活用作谓语,重叠以后也可作状语。你呀!哼!/////喂!他“喂”了一声。(谓)他“n4;ng4”地答应着。(状)远处传来“唉呀呀”的声音。(定)

七、关系词

关系词包括介词和连词。主要起介绍和连接作用。介词把跟动作、形状等有关的对象介绍给动词、形容词,连词则把相关的词语连接起来。

(一)介词

介词的主要语法作用是引进跟谓词有关的对象,跟名词组合成介词短语,修饰谓词或谓词性结构。介词不能单独作句子成分,总要构成介词短语作句子成分。替校长(买书)。/为祖国学习。常见的介词可以分为:

1、所构成的介词短语表示跟动作有关的对象(指明施事、受事、当事(收益者或受损者)与事(伴随者))、指明比较,指明关涉(关于、至于、对于)。拿、把、将、连、替、被、让、叫、给、比、跟、同、和、论、关于、对于、至于。

2、所构成的介词短语表示动作的方式,凭、根据、遵照、通过、为了。

3、所构成的介词短语表示动作的处所、时间,在、到、由、向、顺。

(二)连词

连词的语法作用是把两个词、短语、分句或句子连接起来,以确定二者之间的逻辑关系。干部和(或)群众//并列;不但聪明,而且十分勤奋。(递进)/虽然聪明,但不怎么勤奋。(转折)

连词可根据其所连接的对象分为以下三类:

1、只连接词和短语的有:和、跟、同、与、及、或。

2、只连接分句和句子的有:宁可、虽然、然而、因此。

3、既能连接词或短语,又能连接分句或句子的有:并且、而、或者、只有、因为、由于、不管、不论、无论、

八、语助词

语助词包括助词和语气词,助词内部情况比较复杂,表示某种特定的附加语法意义,语气词主要表示句子的各种不同的语气。

(一)助词

助词共同的特点是:粘着在词或短语上面,表示附加意义,附着在后面的一律读轻声。助词主要有以下三类:

1、结构助词:的、地、得。

“的”主要作用有两个:(1)定语的标志。(2)附加在实词或短语的后面构成“的”字短语,它的语法功能相当于名词。我的、我买的。“的”还有一些特殊的用法。别生我的气、昨天进的城。“地”是状语的标志。动词或动词短语、名词或名词短语作状语往往要加“地”。嫉妒地说/客观地评论。“得”是补语的标志。

2、时态助词:了、着、过。

“了”用在动词或形容词后面,表示动作的完成或状态、变化的实现。冷了。/红了。“着”用在动词后面,表示动作的进行或状态的持续。“着”也可用在部分单音节形容词后面表示性状的持续,闲着、凉着、黑着。“过”用于动词或形容词后面,表示经历过某种动作或变化。潇洒过。

3、其他助词:似的(一样)、所、给、看、来、把、们、第、初、等、等等。

“似的(一样)”是比况助词,用在比喻句中喻体的后面,表示一种比喻,经常和“跟”、“像”搭配使用。他像木头似的,站在那儿一动不动。/他被雨淋得跟落汤鸡似的。“所”的作用有两个:一是跟介词“被”、“为”相照应,用在动词前构成被字句。被金钱所诱惑。/为群众所欢迎的产品。二是用在及物动词前,构成名词性短语,表示动词的受事。所见、所为、所闻。

“给”用于被字句或把字句中主要动词前,与前面的介词相照应。被我给打了。

/把张三欺骗了。“看”用于重叠式动词后,读轻气,表示尝试。听听看。试试看。“来”用在“十”或末位为“十”的多位数之后,表示概数。一般表示略多于数词所表示的数量,也可以表示略多或略少于这个数目。“五百来人”。/十来人。“把”用在“百、千、万”后面,表示说话人认为数量不大,千把斤粮食。/万把个人。“们”用在指人的名词或短语后面,读轻声,表示不定量的多数,动物、植物,甚至事物在拟人手法中也可以用“们”,当名词前面有数量短语时不能再用“们”。鲁迅;百草园:油蛉在这里低唱,蟋蟀们在这里弹琴。“第”“初”用在序数词之前,表示次序,但是“初”只限于“十”之内。第十五。“等”有两种用法:第一,表示列举未尽,第二,表示对以上所列举的总计。有1、2等五样水果。有1、2、3、4、5等五样水果。“等等”只表示列举未尽,不能用在专用名词之后,后面也不能再有名词,如果表示还有许多没有列举,可以重复使用。参加会议的有厂长、书记、车间主任,等等,等等。

(二)语气词

一般用于句末,表示陈述、疑问、祈使、感叹等语气,永远粘着、后附、轻声。

1、表陈述语气。

“了”表示一种变化的新情况的出现。他要走了。/他早上搬来了。

“呢”表示提醒,。我正忙着呢。

“来着”表示刚刚发生过。刚才还说来着。

“着呢”表示对事实的确认。他衣服漂亮着呢。

2、表疑问语气。“呢”用在特指问、选择问和正反问句末,表示深究的语气;那是谁呢?/回家呢,还是继续走呢?/我参加不参加呢?

“吗”和“吧”都用在是非疑问句末,只是“吗”表示怀疑的程度比较大,“吧”表示怀疑的程序比较小。张三放弃了吗?/张三放弃了吧?

3、表祈使语气。“吧”口气比较缓和,有商量的意味。快点听吧。

“啊”在肯定祈使句中有催促的意味,在否定祈使句中有强调劝阻的意味。你读啊,还磨蹭什么。/你不要这么做啊。

4、表感叹语气。主要是“啊”。多么远大的理想啊!

语气词也可以出现在句中,主要用在主语之后,起显示“话题”的作用,并引起对下文的注意。这个题目啊(么、呢、吧)就是不好写。/这件事情吗,早就做结论了。也可以用在列举、举例的成份以及表示假设的成份之后。书啊,杂志啊,摆了一桌子。/去呢,就快点儿。/吃了,就不饿了。

IFPUG功能点分析介绍

IFPUG功能点分析介绍 引言 IFPUG的功能点分析(FPA)方法是一种目前被广泛接受的关于软件规模度量的有效方法。目前越来越多的组织在运用这个方法进行软件规模的度量。故在此对功能点分析做一些简单的介绍,以供大家了解。 FPA简介 FPA是从用户角度出发度量软件规模的一种方法。它从用户的角度出发,将系统分为数据功能和交易功能两大类,分别根据具体的规则来计算功能点,最后结合系统的特征因子来调整功能点数,从而得到最终的系统规模。 具体的度量步骤如下所示: 1.确定功能点计数类型 2.识别软件的应用边界 3.识别数据功能以确定其复杂度以及UFP 4.识别事务功能以确定其复杂度以及UFP 5.确定UFP数 6.确定值调整因子 7.计算调整FP数 这里的用户指的是用户功能性需求的任何人和/或任何时候与软件通信或互动的任何人或事物。 所谓用户可识别是指为处理而定义的需求或/和能被用户和软件开发者赞同和读懂的数据组。 所以一定要注意功能点评估的方法一定是从用户角度出发,并能够得到用户的认可,它与具体采用何种开发语言,何种技术方案无关。 关于功能点计数类型 功能点计数类型在IFPUG的FPA中分为三类:新开发类型、增强类型、应用系统。 其中新开发类型简单的来说就是从无到有的开发一个系统; 增强类型简单的来说就是在原有系统基础上新增、完善甚至删除已有的功能。 应用系统则是指对已经存在的系统进行功能点计数。 这三种类型的系统在计算功能点的时候会采用不同的计算方法。 关于应用边界 在FPA中强调在进行FPA之前一定要定义应用的边界。因为这关系到后续在计算功能点的时候相关类型功能的识别以及最终的规模。 而所谓应用边界就是定义范围,从用户的角度出发,确定哪些业务包含在应用中,而哪些业务在应用之外。 关于数据功能

视功能分析七步法

病历分析七步法 视功能诊断第一步:测调节幅度、NRA、PRA、BCC。目的1、确保验光结果的准确性(MPMVA)。2、是否有调节超前或调节过度。如果NRA>2.50D,我们高度怀疑屈光度验的不准,可能有近视过矫,而远视欠矫。(因为40cm处NRA最多只能放松2.50D) 视功能分析第二步:找问题眼位是在远还是近。如果是远处眼位异常,就是散开的问题,可能是散开过度或散开不足。如果眼位的问题在近处,应该是集合的问题。可能是集合不足或者集合过度。看近是外隐斜,同时看近外隐斜大于看远4棱镜度,可能是集合不足,反之,看近是内隐斜,看近大于看远三个棱镜度,考虑是集合过度。 视功能分析第三步:看AC/A值,如果是在3-5之间,是正常的,可以考虑基本型外隐斜、基本型内隐斜、融像运动功能障碍。如果大于7,考虑是过度,如果小于3,考虑是不足。 视功能分析第四步:找问题眼位相对应的抵抗力量是否足

够。例如:看近是外隐斜,看近的外隐斜大于看远4个棱镜度,表明看近问题大,这时要看近处正相对集合储备是否能够克服其外隐斜。是否符合“S"法则,(sheard法则,外斜,正相对集合储备至少是外斜量的2倍,内斜,负相对集合储备大于等于内斜量。)如果不符合,应该是集合不足,如果符合”S"法则,他不一定是集合不足。可能是调节不足引起的假性集合不足。 视功能诊断第五步:要看眼位的异常是否影响到调节。一般如果是集合不足,它引起的调节异常一定是调节超前,(因为需要调节性集合补充集合不足,所以长期导致调节超前)而集合过度,(需要负融像性集合克服,所以要抑制调节,导致调节滞后)它引起的是调节滞后。如果一个顾客有调节不足,同时伴有集合的不足,那么,一定是调节的不足引起的集合不足,这个集合不足是假的。 视功能诊断第六步:看调节异常是原发的,还是由辐辏异常造成的。用单眼调节灵敏度和双眼调节灵敏度检测。如果单眼调节灵敏度正常,而双眼调节灵敏度不正常,这个双眼的不正常是眼位异常造成的,如果单眼就不正常,那就是调节本身不正常了。

功能性分析法

在美国的企业人资管理中,经常用到功能性工作分析法。这是由美国劳工部制订的,以需要员工发挥的功能与应尽职责为核心,列出了相应的搜集与分析信息,规定了工作分析的内容。主要包括对工作的特点和担任该工作员工的特点进行分 工作种类及材料/产品/知识等,则需要根据员工的具体工作来进行分类,这里就不罗列了。

——熟悉标准申请格式上项目的含义与内容; ——熟悉食品安全法令政策; ——熟悉其他与上述法规有关的政令。 必备技巧: ——无需。 必备能力: ——阅览并理解(如政令措施等)复杂指示; ——阅览并了解各种手续及口头或书面指示,同时将其转换成适宜的行动;——将申请要件明白地告知他人。 体能要求: ——习惯久坐。 环境条件: ——无。 额外工作: ——除下达或接受指示外,善于和同事相处。 兴趣范围: ——传递资料; ——和他人业务联系。 任务2:为客户解释其他有关政策规定,并将适合客户需要或便于获得作业常识的社会团体推荐给客户。 必备知识: ——无需。

必备能力: ——从口头交谈中明白客户需要; ——下达简单口头或书面指示给他人的能力。 体能状况: ——能够久坐。 任务3:应申请人所求解释政令规定,以确定其案件的合格性。 必备知识: ——熟悉上级颁布的合格标准要点、规定与政策。 必备技巧: ——无需。 必备能力: ——对各项有关政令措施能解释、应用及简单口头表达; ——能口头表达简单基本运算。 4优缺点 功能性工作分析法有优缺点也是比较明显的,分别如下: 优点就是适合于所有企业,由于搜集的信息较多、仔细,对所有工作也是适合的。缺点就是信息量大,访谈和处理需要一定的能力和技巧,需要对搜集整理者进行专业的培训,比较耗时。 以上只是简单介绍,主要是想让大家知道还有这样一种工作分析方法,如果想了解更多相关内容,大家可以留言交流。

IFPUG功能点分析法

IFPUG功能点分析法 1、功能点方法简介 功能点方法是一种间接、但比较准确的软件开发工作量度量方法,目前普遍用于软件工作量估算。功能点方法,自IBM的Albrech在1979年发表,随后被IFPUC (Internal Function Point UserCroup)继承,1999年发布了现行的4.1版。一个功能点用一定规模的系统数据(ILF和EIF)及其处理(EI、EO、EQ)来表征,它囊括了为实现特定功能所固有和必需的需求分析、系统设计、编写文档和测试用例、编码、测试、部署、调优、培训等工作量。功能点方法从用户需求和逻辑设计角度出发,根据软件需求规格说明书及IFPUG功能点分析法的操作规程,估算应用系统的功能点数,再从每个功能点的功能类型和复杂度两个维度,参考业界单功能点开发时长,测算出项目工作量,与具体技术和实现无关。 2、术语定义: ●内部逻辑文件(ILF)是一组用户能够识别、存在内在逻辑关联、在系统边界之内被控制的数据或控制信息。可理解为一个实体联系模型或一组关联的数据表。 ●外部接口文件(EIF)是另外一个系统的ILF。在本系统中被引用、在系统边界之外被控制。 ●外部输入(EI),一个接受来自系统边界之外的数据或控制信息的基本处理。 其目的是维护一个内部逻辑文件,或改变系统的行为。 ●外部输出(EO) -个向系统边界之外发送数据或控制信息的基本处理。其目的是向用户展示一组经过了(除提取之外的)逻辑处理的数据或控制信息,也可能包括对内部逻辑文件的维护或改变系统的行为。 ●外部查询(EQ) -个向系统边界之外发送数据或控制信息的基本处理。其目的足向用户展示一组经过提取处理的数据或控制信息,不会引起对内部逻辑文件的维护或系统行为的改变。

功能点分析方法之一-原理篇

功能点分析方法之一-原理篇 功能点分析法(FPA:function point analysis) 是一种相对抽象的方法,是一种”人为设计”出的度量方式,主要解决如何客观,公正,可重复地对软件地规模进行度量的问题. FPA 法由IBM的工程师艾伦·艾尔布策(Allan Albrech) 于20 世纪70 年代提出,随后被国际功能点用户协会(IFPUG:The International Function Point Users' Group) 提出的IFPUG 方法继承,从系统的复杂性和系统的特性这两个角度来度量系统的规模,其特征是:“ 在外部式样确定的情况下可以度量系统的规模” ,“ 可以对从用户角度把握的系统规模进行度量” 。功能点可以用于“ 需求文档” 、“ 设计文档” 、“ 源代码” 、“ 测试用例” 度量,根据具体方法和编程语言的不同,功能点可以转换为代码行。经由ISO 组织已经有多种功能点估算方法成为国际标准,如:①加拿大人艾伦·艾布恩(Alain Abran) 等人提出的全面功能点法(full function points) ;②英国软件度量协会(UKSMA :United Kingdom Software Metrics Association) 提出的IFPUG 功能点法(IFPUG function points) ;③英国软件度量协会提出的Mark II FPA 功能点法(Mark II function points) ;④荷兰功能点用户协会(NEFPUG:Netherlands Function Point Users Group) 提出的NESMA 功能点法,以及软件度量共同协会(COSMIC:the Common Software Metrics Consortium) 提出的COSMIC-FFP 方法,这些方法都属于艾尔布策功能点方法的发展和细化。 功能点分析方法具体包括两部分,一部分是测量的具体步骤和方法,通常称为功能点规模测量方法(Functional Size Measurement, FSM),另一部分则是功能点分析方法的具体应用.除非特别说明,通常的情况下并不分开讨论,而是统称为功能点分析方法(Functional Point Analysis, FPA),包括对应用软件的规模测量活动和后续应用测量结果进行适当的项目管理活动. 功能点分析方法有一些相对完整的,自成体系的概念,主要包括基础功能部件(Base Function Component, BFC), BFC类型,边界,用户,本地化,功能领域,功能规模,功能点规模测量的范围,功能点规模测量过程,功能点规模测量方法,功能性需求,质量需求,技术性需求,数值调整以及调整因子等15个关键概念. 功能点分析的基本计数就是依据标准计算出的系统( 或模块) 中所含每一种元素的数目: ①外部输入数(EI :external input) :计算每个用户输入,它们向软件提供面向应用的数据。输入应该与查询区分开来,分别计算。 ②外部输出数(EO :external output) :计算每个用户输出,它们向软件提供面向应用的信息。这里,输出是指报表、屏幕、出错信息,等等。一个报表中的单个数据项不单独计算。 ③外部查询数(EQ :external query) :一个查询被定义为一次联机输入,它导致软件以联机输出的方式产生实时的响应。每一个不同的查询都要计算。 ④内部逻辑文件(ILF :internal logical file) :计算每个逻辑的主文件,如数据的一个逻辑组合,它可能是某个大型数据库的一部分或是一个独立的文件。 ⑤外部接口文件(EIF :external interface file) :计算所有机器可读的接口,如磁带或磁盘上的数据文件,利用这些接口可以将信息从一个系统传送到另一个系统。

词类(上)

第二节词类(上) 一、词类的划分 词类是词的语法分类。划分词类的目的在于说明语句的结构和各类词的用法。 (一)词类的标准 1、词的抽象意义。如:表示人或事物,表示性质状态等。此标准虽方便,却行不通。如:忽然—突然、刚—刚才、睡眠—睡觉、打仗—战争,意义上难以区别,作用却不同,难以划为同类。 2、词的形态。构形形态,如重叠;构词形态,如后缀。形态倒是最方便的标准,可惜,汉语缺乏较发达的形态。 3、词的功能。(1)充当句法成分(或说句子成分)的能力;(2)词与词的组合能力,包括实词与实词的组合能力,虚词与实词的组合能力。 组合时,看同什么样的词组合,表现为什么样的语法关系。如“好”可同“很”组合,“跑”不能。再如“好、跑”都可同“不”组合,“桌子”则不行。还如“对于”总是同名词性词语组合,“着、了”总附着在动词性词语后,不附着名词性词语。“的”表示定中关系,“得”表示中补关系,等等。 功能是词类的主要标准(也有人认为是唯一标准),形态和意义只是辅助性标准。进而言之,就汉语而言,形态作用很小,意义倒很有考虑价值。而对中学生而言,意义还特别重要。 运用功能标准,也应区别主要和次要、常用和偶用关系。如:我们说“动词”作谓语,这是就其主要、常用特征和现象说的,其实,动词也可作定语(“摇晃的姿势很难看”),也可作宾语(“感到摇晃”)。 说“名词”可受数量短语修饰,这是指其大多数,有的名词,如“年龄、现在、过去、前方”等却不能受数量短语修饰。 (二)本教材词类 实词(可作句法成分,有词汇和语法意义),包括:名词、动词、形容词、区别词、数词、量词、副词、代词、拟声词、叹词(拟、叹为特殊实词)等10类。 虚词(不可以作句法成分,无词汇意义,有语法意义),包括:连词、介词、助词、语气词等4类。 二、实词 要求:课下自学,熟记名、动、形三类词的小类和语法特征。课上抽查。 下面着重讲解各类词的特殊情况。 (一)名词 1、时间名词 秋天、傍晚、夜晚、今年、现在、将来、刚才…… 经常作状语,也作主、宾、定语: 例:他昨天才来。(状) 今年不比往年。(主、宾) 秋天的风不刺骨。(定) 要注意时间名词同时间副词的区别,以后谈副词时说。 2、方位名词见教材“方位词表”

结构功能分析法

结构功能分析法 结构功能分析方法是社会研究中常用的一种理论分析方法。它的理论依据来源于社会学的一大理论流派——结构功能理论。在现代社会调查研究中,结构功能分析已成为一种广泛应用的理论分析方法。 结构功能理论认为,任何社会事物都是由一定组成部分或要素构成的,这些部分或要素组成了一个社会系统,它们之间的相对稳定的联系就是这一系统的结构。每一个系统要存在和发展下去,就必须满足一些基本的条件或需求,这些条件或需求是由系统的某一特定部分来满足的,换句话说,系统组成部分担负着特定的社会功能。例如,在民族国家这个社会大系统中,生产组织的主要功能是提供物质产品;军事组织的功能是对外保卫国家、对内维持社会的稳定;政治组织的功能是确定国家的基本目标并组织各种力量以实现这些目标,等等。并且每一个民族国家的生存和发展,也离不开它的这些组成部分所发挥的社会功能。 总之,结构是构成事物各个要素之间所固有的相对稳定的组织方式或联结方式。功能是指构成事物的各个要素之间所发生的相互作用和影响。结构功能法就是通过考察事物的结构和功能来认识事物和分析事物的方法。 结构功能分析法的实施步骤: [1] 明确结构和功能的承载物,即分析对象 如犯罪问题中犯罪团伙,人事管理制度改革问题中的人事管理制度等等,并且应该进一步明确是就哪些方面进行分析。 [2]内部结构分析 即考察各组成要素间在形式上的排列和比例。例如分析犯罪团伙的内部结构,就要弄清谁是骨干,谁是随从;谁是唆使者,谁是被唆使者;谁是策划者,谁是执行者,考察罪犯在团伙中的地位排列,分清犯罪轻重,据此绳之以法。 [3]内部功能分析 即考察各组成要素之间的相互影响和相互作用。包括三项基本内容:一是稳定功能关系的性质,即分析一下有没有相互影响和作用,如果有,是一方影响和作用另一方,还是双方相互影响和作用。例如犯罪团伙的成员之间有没有相互间的利益满足,相互的制约和影响。 二是挖掘功能存在和建立的必要条件,即分析在满足什么样的条件时,要素间的相互影响和作用才能存在和建立起来。例如犯罪团伙之间的相互利益满足是在怎样的社会条件和犯罪团伙的内部条件的前提下才发生的。 三是找出满足功能的机制,即分析促使各个要素之间相互影响和作用的手段和方法。例如犯罪团伙中唆使者往往以许愿、表扬、斥责、恐吓等心理手段和分赃、赏赐、殴打、杀害等行为手段对被唆使者进行控制。 [4]外部功能分析 即考察现象整体对社会的影响和作用,也就是把研究对象和现象放在社会之中,考察

第二节 词类(上)

第二节词类(上) 【学习目标】 1、通过本节的学习,了解各类虚词的语法特征、注意一些虚词的个性特征和使用。 2、分辨相似、易混的一些虚词的细微差异。 【训练目标】 能够掌握虚词的用法,准确使用虚词,并对词的兼类与活用有一定了解。 【学习指导】 第三节词类 一、虚词 虚词是汉语主要的语法手段之一。 虚词是意义较虚,不能单独充当句法成分,主要表示语法意义的词。现代汉语的虚词主要有介词、连词、助词、语气词等四类。下面分别介绍。 (一)介词 介词是用在名词性词语前面、共同组合成介词短语来修饰谓词性词语的词,介词表示时间、处所、方向、方式、手段、施事、受事、对象、原因、目的等。 1、介词的语法特征 ①介词在句中不能单独作句子成分,必须同名词性词语(或其代词)组合成介词短语作状语,修饰后面的谓词性成分。介词在语义和结构上对后面的宾语起介引作用。 例如: 跟老师谈谈 沿着河边走 把脏水倒掉 在阅览室查阅资料 介词“对、对于、关于”等组成的介词短语加上“的”后,可以作定语修饰名词。 例如: 对于改进机关办事效率的建议 关于美学的研究

②现代汉语中的介词大多数是由动词虚化而来的,例如“把”、“被”、“以”、“从”、“连”、“由”、“关于”、“至于”等,现在仍有一些介词兼属动词,例如“在”、“给”、“比”、“用”、“向”、“朝”、“为了”等。 2、介词的类型 ①施受介词 ②方式介词 ③时间、方所介词 ④对象介词 ⑤原因目的介词 3、介词与动词的辨析 现代汉语的介词多是由动词虚化而来的,由于虚化程度不同,除了一部分专门介词外,大部分介词保留着动词的功能,兼属介词和动词两种词类。例如: 在:我整整在床上躺了三天。(介词) 他在图书馆。(动词) 比:我比你更了解市场行情。(介词) 咱们比比看。(动词) 让:让顺道的人捎去。(介词) 谁都得让他三分。(动词) 通过:许多病都可以通过按摩得以解除。(介词) 顺利通过了考试。(动词) 区分介词和动词时应注意两点: ①如果这个词与后面的成分组合起来能作谓语(谓语中心),就是动词,不能作谓语(谓语中心)的是介词。例如: 好几个月了,一家人连滴油都没沾过。 —→*好几个月了,一家人连滴油。 例句中“连”与后面的成分“一滴油”组合起来不能做谓语或谓语中心,因此“连”是介词。 ②介词不能重叠,后面不能加动态助词“着、了、过”;动词既可以重叠,也可加动态助词。 4、几个介词的用法

功能分析步骤

功能分析步骤姓名:毛龙所班级:机自114 学号:201110301429 一、功能分析定义功能——指产品技术系统的用途或所具有的特定工作能 力。 功能分析法——探寻功能方案的主要方法。这种方法将复杂系统的总功能分化为简单的功能单元,再对每个功能无求解,然后进行组合,得到系统多种总方案,然后分析比较,最后得到最佳功能方案。 功能分析过程是设计人员初步酝酿功能原理设计方案的过程。这个过程往往不是一次能够完成的,而是随着设计工作的深入而需要不断修改完善的。 二、设计步骤和各阶段的应用方法 目的:确定技术系统的原理方案 步骤: 1.功能分析 2.总功能分解 3.功能单元求解 4.方案综合

功能分析步骤原理图图1 1. 总共能分析—抽象构思,建立黑箱模型,只集将设计的对象系统看 成是一个不透明的、不知其内部结构的“黑箱”中分析比较系统中三个基本要素(能量、物料、和信息)的输入输出关系,就能技术系统的总共能就是以实现某种突出的表达系统的核心问题—系统的总共能。. 任务为目标的输入输出量之间的关系,实现了预定转换就体现了系统的总共能。如图2为一般黑箱示意图,方框内部为待设计的技术系统,方框即为系统的边界,通过系统的输入和输出,使系统和环境联系起来。 一般黑箱示意图图2 功能分解—扩展构思,建立功能系统图2.

它从实功能系统图是功能实现方式的展示,也是分析功能必要程度的依据。逐步找出下位功能并以此类推现产品总功能出发,通过寻找功能实现手段方法,功能元是将总功能分解为分功能,直至功能元。的追究直到找出末端功能为止。逻辑关系等方面找到解法的基是直接能从物理效应、不能分解的最下功能单位,所示。本功能。功能分解可用树状结构予以图示,称为功能树,如图3 功能树3 图 功能单元-在系统各分支的终端,即末端功能通常是具有独立功能的功能元功能元的类型,可以分为三大类: (1)物理功能元(2)数学功能元(3)逻辑功能元 1)物理功能元 它反映系统中物理量转化的基本动作。其中常用的五种为: ▲“变换-复原”功能元。 ▲“放大-缩小”功能元。 ▲“联结-分离”功能元。 ▲“传导-绝缘”功能元。 ▲“贮存-提取”功能元。 2)数学功能元 ▲它反映数学的基本动作。如加和减、乘和除、乘方和开方、积分和微分。 ▲数学功能元主要用于机械式的加减机构和除法机构,如差动轮系;控制系统,如用脉冲计数装置控制动作幅度等等。

工业设计方法学概念整理

方法论发展的四个时期:(1)自然哲学时期(2)分析为主的方法论时期(3)分析与综合并重的方法论时期(4)综合方法论时期 国际工业设计协会理事会(ICSID)1980年定义:就批量生产的工业产品而言,凭借训练,技术知识,经验,及视觉感受而赋予结构,材料,构造,形态,色彩,表面加工以及装饰以新的品质和规格,叫做工业设计 工业设计目的:设计是一种创造性的活动,其目的是为物品,过程,服务,以及它们在整个生命周期中构成的系统建立起多方面的品质。因此,设计既是创新技术人性化的重要因素,也是经济文化交流的关键因素。 作为工业设计师,一方面要关注社会和技术的进步,另一方面又应在其发展中探求美的精髓 设计与人 20世纪80年代的孟菲斯设计前卫集团和后现代的设计师们强调形象,生理,心理相互联系和统一,视觉形象的创造应以与人的生理和心理的吻合为前提。他们提出设计师的责任不是实现功能而是发现功能。“新的功能就是新的自由”。工业设计发展的历程表明:没有功能,形式就无从产生,因此,正确处理功能与形式的关系是工业设计方法论研究的第二个基本问题。 工业设计研究的对象是“人—机—环境—社会”这一大系统。工业设计的出发点是人,设计的目的是为了人而不是产品。把人作为设计的出发点,就是要使人的生存环境更加“合乎人性”。因此,工业设计首先不是对产品的设计,而是对人类的生活方式的设计。 现代设计方法论常用设计方法 1、突变论方法:突变论方法是现代设计的关键 2、信息论方法:信息论方法是现代设计的前提 3、系统论方法:系统论是以系统整体分析及系统观点来解决各种领域具体问题的科学方法 4、智能论方法:智能论方法是现代设计的核心 5、优化论方法:即用数学方法在给定的多因素,多方案等条件下得到尽可能满意的结果, 是现代设计的宗旨。 6、寿命论方法:设计中以产品使用寿命为依据,保证使用寿命周期内的经济指标与使用价 值,同时谋求必要的可靠性与最佳的经济效益的方法论 7、艺术论方法 工业产品的功能 实用功能:产品给予使用者直接的物理、生理作用的所有功能。 美学功能:产品对人类心理、人体感官发生的作用,引起的感觉。工业设计应使产品通过形态,色彩,材质,肌理,表面加工,装饰等手段符合人的感觉条件,维持人类的心理健康象征功能:在观察、使用产品时得到的所有有关精神、心理、社会等各方面的感受、体验。环境功能:优良的产品设计,环境功能第一个体现是产品应与环境和谐共处,并对环境产生积极的影响,而是产品创造的人类生活方式应与环境和谐相处。 社会功能:要求设计师能够自觉地从道德品质、文化、价值、环境和社会角度出发,运用“引导性”的设计,限制人们不良的产品消费观和使用观,提倡积极向上的生活方式和观念。创造性思维 创造性思维的实质,表现为“选择”、“突破”、“重新组建”这三者的关系和统一 工业设计离不开创造性思维活动。无论从狭义的还是广义的工业设计角度讲,设计的内涵是

第二节 词类上——实词

第二节词类上——实词 本节学习重难点: 1.汉语三家 2.词类划分的标准 3.各类实词的类别和语法特征 一、汉语三家 老汉语三家指的是复旦大学胡裕树主编的《现代汉语》,兰州大学黄伯荣、徐州师院廖序东主编的《汉代汉语》,北京师大张静主编的《汉代汉语》。后来张书被实践淘汰。胡书为非师范类中文专业教材,黄廖本为师范类中文专业教材。张书则是二者的杂糅。 新汉语三家指的是复旦大学胡裕树主编的《现代汉语》,兰州大学黄伯荣、江苏师大廖序东主编的《汉代汉语》,北大中文系现代汉语教研室主编的《现代汉语》。胡书、北大版《现代汉语》为非师范类中文专业教材,黄廖本为师范类中文专业教材。 二、词类划分的标准 1.词类定义 词类是词的语法性质的分类。 2.划分词类的目的 划分词类的目的在于说明语句的结构和各类词的用法。 3.划分词类的依据 划分词类的依据有三:一是语法形态,二是语法意义,三是语法功能。 (1)语法形态 词的语法形态有两种,一种是构形形态,二是构词形态。 构形形态。对于没有形态变化的汉语来说,主要是重叠,如例如动词“研究”,可重叠为“研究研究”,形容词“老实”,可重叠为“老老实实”,但这种形态变化不构成新词;对于形态变化的印欧语系的语言,如英语、法语、德语、俄语、梵语等形态变化丰富的语言来说,主要是名词的复数形式,动词的第三人称单数形式、现在分词、过去式、过去分词、被动式,形容词、副词的级的变化,代词的主格、宾格、普通格、所有格。 构词形态。对于汉语来说,主要是复合法构词,如词汇部分学习的构词法时,主要采用主谓、动宾、补充、偏正、并列等方式,少部分使用附加法,如前缀“老”、“阿”、“第”,后缀“子”、“头”、“儿”等。对于形态变化的印欧语系的语言,如英语、法语、德语、俄语、梵语等形态变化丰富的语言来说,主要使用附加法,前缀如a-/an-、ab-、ac-、ad-、af-、by-、com-、contra-、de-、demi-、dis-、en-、ex-、dis-、tele-、mis-、re-,后缀如-able与-ible、-ize(-ise)、-ful、-ous、-ent、-ant、-ee、-er、-or、-ar等。所以,学习英语,前、后缀的学习和记忆至关重要。 小结: 对于形态变化丰富的印欧语系语言来说,词形变化可以作为词类划分的主要依据,而且使用的是构形变化。对于仅有构词形态变化的汉语来说,词形变化不

功能分析方法论

产品功能分析方法论 俗话说:麻雀虽小,五脏俱全。哪怕是一个很小的产品,整体上也是一个系统的工程。产品中各子功能之间,虽然强调弱耦合性,但实际上彼此之间都有一定的相互关系。就象人的身体,虽然手和足相互独立、各具功能,但总体来看,都是组成一个生命有机体的一部分。所以分析产品功能的时候,一定要站在圈外,用系统的角度去分析问题,从而避免功能遗漏。 我们的客户,往往缺乏专业性,所提出的需求缺乏逻辑,甚至好高骛远、前后矛盾,使我们无所适从。那如何站在系统的角度去分析用户需求?从而分析出功能完善、符合实际的功能图呢? 首先,一定要和客户确认最根本的需求,这是所有问题的首要问题。用户使用这个产品最终想达到什么目的?目前所提出的目标,是阶段性目标,还是终极目标?最终使用者是谁?一定要确认清楚,提前做好铺垫。否则很容易形成战略性的方向错误,导致项目工程的失败。 其次,在整个需求分析过程中,一定把握好两个原则:1、内容决定形式,2、以需定进。内容决定形式,即不要一开始就纠结原型如何设计,而是集中精力深挖用户需求,抽象、汇总所有功能。功能明朗以后,再考虑其他如设计原型或界面,否则容易被形式带偏了方向。以需定进是指,除了咨询客户所需最终结果外,还要假设以不同使用者身份设身处地,设想可能的需求。这样就能清楚,数据输入的时候,哪些是必须输入的,哪些是不必须的。从而避免数据遗漏,造成后期

大量修改改成本。 再次,就是紧紧抓住产品业务主线。抓住主线,就抓住了“纲”,总体方向就不会跑偏,剩下的只是功能细化的问题了。例如:设计一个B2B2C商城,业务主线即:用户→登录→会员→商品→购物车→结算→提现。根据这个主线把问题解决,产品的主要功能已具备了。 最后,根据产品主线,进行逐层细化。产品成败往往决定于细节,细节考虑越周全,就越接近事务的本质,成功的可能性就越大。那怎么继续分解呢?很简单,根据主线上的每个环节再次逐层细分就可以了。例如上述产品主线上用户一项,可以继续细分为用户的注册、修改、删除、冻结/解冻、密码修改、所属区域等细节。所属区域,又可以继续细分为区域的增删改查等功能,层层细分,直到达到终点。最终的功能图就象一个倒挂的树状图,然后再用脑图展现出来就可以了。这样功能分析阶段就完成了。当然这只是功能结构图,至于制作原型时,细化的哪一个层次,由决策者决定。 总之,整个分析过程中,一定要站在系统的角度鸟瞰全局。而在设计阶段,一定要有前瞻仰性,为未来可能拓展方向留下余地,这样才能保证最终产品的灵活性可和适应性。从而保持持久的生命力。 王金赞 2018-07-20

设计分析与方法心得

设计分析与方法学习报告 现如今设计师除了需要满足人们目前的愿望,还必须为人们提供他们并不知道自己是否想要的产品,或者从未想过他们能够拥有的产品。因此必须不断地探讨理论付诸实践的可能性与限制,在理论建构与实际运用之间建立互动,研究探讨不同学科间持续不断的交流合作可能产生的问题。新产品计划来自许多概念,从新的概念、市场需求、发展新的技术去增加产品的利润。从设计开始到成品的制造过程中,利用计算机辅助设计程序或虚拟方法设计分析产品的结构、产品的性能、产品的装配,可以有效的减少材料的浪费,优化产品的质量,能更深入理解产品制造的成本和性能的关系。产品设计过程中最重要的是各部件的组合,并将这些部件形成一个组合体,然后根据不同的工作需要,利用一些分析工具,计算出产品在不同环境中的反应。在一件产品的周期内和设计组合体的程序中,有效和周详的考虑是可以有很大的潜在能力,从而增加生产力更可减少实质的生产成本。设计师在设计一个产品的时候,首先会考虑产品的必须功能,其次考虑减少生产部件程序的范围,很少有考虑到组合工序中发生的问题,但这些问题一旦发生,往往很浪费时间和金钱。因此在选择不同设计的程序上,组合各工件的容易度必须在设计产品过程中考虑到。所以一些分析工具被用在优化设计组合体的过程中,来模拟产品生产或使用中遇到的问题,通过分析计算来寻找解决方法。 产品通常使用的分析方法如材料力学、理论力学和弹性力学等,只能计算形状较规则的产品,计算得到的准确度很低,为了提高准确度,通常会加入安全系数,使产品不会因为误差而导致结构性问题,缺点会造成产品的结构复杂化,增加产品的重量,浪费材料。因此在设计产品时,为了提高产品的效率、精度、性能和降低制造成本,产品的设计分析是不可缺少的重要步骤。 对于产品的造型设计来说,存在着功能结构与装饰的二元关系。一般来说,功能是决定产品能否存在、被使用的的必要物理条件,一件

互联网产品设计的5W1H1V分析法共4页

互联网产品设计的5W1H1V分析法 先简单说下什么是“5W1H”? 5W1H分析法是一种思考方法,也可以说是创造技法,多被用于项目管理中。对要解决问题的目的、对象、地点、时间、人员和方法提出一系列的询问,并寻求解决问题的答案,如下: (1)What(对象)——执行什么事情? (2)Where(场所)——什么地点执行? (3)Why(目的)——为什么执行? (4)When(时间)——什么时间执行? (5)Who(人员)——由谁执行? (6)How(方法)——如何执行? 产品邦——产品经理论坛社区 运用这种方法分析问题,先将这六个问题列出,得到回答后,再考虑列出一些小问题,并对问题进行综合分析研究,从而产生更新的创造性设想或决策。 在生活中的一个案例: “周末和同事坐车去爬南山放松心情。”用5W1H分析法可以做如下简单分解: what(去干什么?爬山) where(去哪爬?深圳南山) why(为什么去?放松心情、且南山比较近) when(什么时间去?周末) who(谁去?我和同事) how(怎么去?坐车)

借鉴“5w1h分析法”,在做互联网产品或移动互联网产品设计时,不妨用5w1h1v分析法来思考我们的产品和功能: what ——用户可以用这个产品或功能能做什么?产品或功能为用户解决什么问题? where——用户在哪会用这个产品或功能? why ——用户为什么用你的产品,而不用别的?为什么需要这个功能?和其它产品有什么区别。 when ——用户在什么时候会用这个产品或功能? who ——谁我们的用户群?产品或功能为谁设计? how ——用户如何使用这个产品或功能? value ——产品的价值? 弄清楚这个七个问题,可以帮我们更好的理解我们要做的产品,我们的用户群,以及用户场景,帮助我们对产品进行决策。同样可用于功能分析和用户场景分析。 一个案例: 我们将用5w1h1v来分析下最初的微信产品: what ——用户可以用这个产品或功能能做什么?产品或功能为用户解决什么问题? (和陌生人、附近的人通信交友,查看qq离线消息等) where——用户在哪会用这个产品或功能? (在家、公司、地铁上、餐厅等)

常见仪器分析方法的缩写、谱图和功能说明

常见仪器分析方法的缩写、谱图和功能说明

A AAS 原子吸收光谱法AES 原子发射光谱法AFS 原子荧光光谱法ASV 阳极溶出伏安法ATR 衰减全反射法AUES 俄歇电子能谱法C CEP 毛细管电泳法

CGC 毛细管气相色谱法 CIMS 化学电离质谱法 CIP 毛细管等速电泳法 CLC 毛细管液相色谱法 CSFC 毛细管超临界流体色谱法CSFE 毛细管超临界流体萃取法CSV 阴极溶出伏安法 CZEP 毛细管区带电泳法 D DDTA 导数差热分析法 DIA 注入量焓测定法 DPASV 差示脉冲阳极溶出伏安法DPCSV 差示脉冲阴极溶出伏安法DPP 差示脉冲极谱法 DPSV 差示脉冲溶出伏安法 DPVA 差示脉冲伏安法 DSC 差示扫描量热法 DTA 差热分析法 DTG 差热重量分析法 E EAAS 电热或石墨炉原子吸收光谱法ETA 酶免疫测定法 EIMS 电子碰撞质谱法 ELISA 酶标记免疫吸附测定法EMAP 电子显微放射自显影法

EMIT 酶发大免疫测定法 EPMA 电子探针X射线微量分析法ESCA 化学分析用电子能谱学法ESP 萃取分光光度法 F FAAS 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FABMS 快速原子轰击质谱法FAES 火焰原子发射光谱法FDMS 场解析质谱法 FIA 流动注射分析法 FIMS 场电离质谱法 FNAA 快中心活化分析法 FT-IR 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法 FT-NMR 傅里叶变换核磁共振谱法FT-MS 傅里叶变换质谱法 GC 气相色谱法 GC-IR 气相色谱-红外光谱法 GC-MS 气相色谱-质谱法 GD-AAS 辉光放电原子吸收光谱法GD-AES 辉光放电原子发射光谱法GD-MS 辉光放电质谱法 GFC 凝胶过滤色谱法 GLC 气相色谱法 GLC-MS 气相色谱-质谱法

组合逻辑电路的分析方法和设计方法

课时授课计划 --15 课号:15 课题:8.1概述 8.2组合逻辑电路的分析方法和设计方法 目的与要求:1掌握组合逻辑电路的定义、特点和研究重点、功能描述。 2掌握组合电路的分析方法和设计方法。 重点与难点:组合电路的分析方法和设计方法。 教学方法设计:1.由于分析与设计是逆过程,所以重点讲分析方法,设计方法自然引入。 2.讲解中注意阐明分析、设计思想。 3.需要通过一定量的例题说明方法,最后归纳总结。 教具: 课堂讨论:生活中组合电路的实例(电子密码锁,银行取款机等) 现代教学方法与手段: 复习(提问):1.描述组合逻辑电路逻辑功能的方法主要有?

(逻辑表达式、真值表、卡诺图和逻辑图等。)2.各种表示法之间的相互转换? 授课班次: 课时分配: 提纲 8.1概述 组合逻辑电路: 定义 构成 电路特点 8.2.1组合逻辑电路的分析方法 一、基本分析方法 分析:给定逻辑电路,求电路的逻辑功能。 步骤: 二、分析举例 归纳总结: 8.2.2 组合逻辑电路的设计方法

一、基本设计方法 设计:设计要求→逻辑图。 步骤(与分析相反): 二、设计举例 1.单输出组合逻辑电路的设计 2.多输出组合逻辑电路的设计 8.1概述 组合逻辑电路:在任何时刻的输出状态只取决于这一时刻的输入状态,而与电路的原来状态无关的电路。 生活中组合电路的实例(电子密码锁,银行取款机等) 电路结构:由逻辑门电路组成。 电路特点:没有记忆单元,没有从输出反馈到输入的回路。 说明:本节讨论的是SSI电路的分析和设计方法。 8.2.1组合逻辑电路的分析方法 提问:1.描述组合逻辑电路逻辑功能的方法主要有? (逻辑表达式、真值表、卡诺图和逻辑图等。) 2.各种表示法之间的相互转换? 组合逻辑电路的分析与设计相当于是各种表示法之间的相互转换。 一、基本分析方法 分析:给定逻辑电路→逻辑功能。 步骤: 1.给定逻辑电路→输出逻辑函数式 一般从输入端向输出端逐级写出各个门输出对其输入的逻辑表达式,从而写出整个逻辑电路的输出对输入变量的逻辑函数式。必要时,可进行化简,求出最简输

功能点分析法的实践与应用

功能点分析法在环境监测管理系统项目开发中的应用 (Function Point Analysis in Development of Environment Monitoring Management System) 秦波 (马鞍山市环境监测中心站) 摘要功能点分析是软件测量的重要工具,本文对其在一个具体项目的开发管理中的应用进行了介绍和探讨。 关键词功能点分析,UML,软件项目管理,环境监测管理系统 Abstract FPA is an important tool of software measurement , This paper describes the application of Function-Point-Analysis in a real software project management. Key words FPA ; UML; Software Project Management; Environment Monitoring System 1.问题的提出 1.1项目背景 环境监测管理系统的主要功能有:监测任务管理,监测数据采集分析,监测报告生成模块,数据分析评价,委托协议管理,档案管理,固定资产管理,样品试剂管理,财务结算管理等子系统。某单位虽拥有自己的计算机开发人员,但是由于工作量巨大,必须与多家软件公司合作开发该系统。这样,问题就来了。首先,各方的工作量如何核算,公平地支付费用?其次,项目管理困难,无法掌握各方的具体项目进度,合理分配工作。这两个问题几乎是困扰所有软件开发项目管理人员的“雾区”。而其核心,实际上是如何对软件工作量进行科学合理的度量的问题。 1.2 功能点分析法概念 那么,有没有比较科学而有效的软件度量方法(Software Metrics)呢?目前国际上,主要有两种方法,这就是代码行(Line-of-code 简称LOC)估算和功能点分析法(Function-Point-Analysis 简称FPA)。LOC是一种传统的估算方法,目前许多的软件估算模型就是基于它的,但是LOC过于依赖编程语言,而且我们很难在系统分析完成之前估算产生的LOC,采用FPA 方法,则可以很好地弥补LOC的不足,取得比较理想的效果。 FPA是一种基于数量计算的测量软件系统规模,工作量大小的计算方法,是基于软件信息领域的可计算的(直接)测量和软件复杂性的评估而导出的。它的计算方法比较直观,而且易于理解使用。FPA首先是由IBM的Allen Albrecht于1979年提出的,1984年由IFPUG公布了技术标准,目前最新的版本是4.1。 FPA为我们测算工作量大小和项目进度安排提供了较为准确的数值依据。它肯定比传统的基于经验估计的方法更加科学准确。功能点至今尚没有一个准确完整的定义,我们可以将其理解为“实现单位功能所需的成本耗费”。研究表明:一个功能点相当于中等复杂程度系统里105—114行COBOL程序。 功能点分析的精确度会随着开发经验的积累而增长,第一次项目工作量估算误差可能会达到10~20%,但是,第二、第三次项目的误差会缩小到1~5%。 1.3 问题的解决 功能点分析的应用在国际上已成为标准之一,目前在IBM,LuckSoft等许多软件公司广泛采用,但是,国内的资料很少,几乎没有听到应用的例子。FPA是软件定量化测算的有效手段,根据其对系统规模的测算结果,许多让项目管理者头疼的事情都可以迎刃而解,体现在: ●确定项目开发的成本及费用; ●排定科学合理的开发计划; ●方便人员分工,工作量分配; ●对系统进行优化调整,提高生产率等。 经过研究和探讨,双方决定在本项目中采用功能点分析法进行度量和项目管理,本文主要介绍FPA在环境监测管理系统项目开发中的实际应用。 2.FPA结构和原理 FPA认为整个项目的规模由三个部分构成: (1) 信息处理规模 指系统包含的所有与外部交流的界面(输入,输出,查询界面,控制信息等),处理的文件(数据文件,数据库表),及

功能翻译理论的文本分析法--诺德

诺德功能翻译理论的文本分析模式探究从20世纪50年代开始,西方的翻译理论基本上是与语言学同步发展的。语言学主导着翻译研究,人们把翻译仅仅是看做是一个符号转换的过程,20世纪60年代,奈达(Eugene A. Nida)以语言学、信息论和符号学为基础提出“动态对等”理论;纽马克(Peter Newmark)又将翻译纳入语义学的研究之中。而20世纪70年代出现的德国功能学派翻译理论则独树一帜,首先摆脱了当时盛行的对等翻译理论的束缚并明确提出仅靠语言学是不能解决翻译问题的,并且拓宽了翻译理论研究领域,赋予翻译更多的涵义。正如埃德温·根茨勒(Edwin Gentzler)所说,在过去的20多年里,西方翻译理论研究的发展出现了两大转换:(1)翻译理论研究由“源语文本为导向”过渡到了“以目的语文本为导向”的研究;(2)翻译培训模式由单纯的语言学转向了文化因素和语言学因素相结合的模式。而德国功能学派多年以来一直是这两个方面的先驱者。 功能翻译理论视翻译为一项需要考虑读者和客户要求的全新的目的性交际活动,是基于目的性理论(Skopostheorie)的建立而提出的。目的论的雏形是由凯瑟琳娜·赖斯(Katherine Reiss)在1971年提出,后由她的学生弗米尔(Hans J. Vermeer)于1978年明确创立理论,并在应用和研究中不断发展。曼塔里(Justa Holz Manttari)借助交际理论和行为理论的概念,将其扩展为翻译行为理论。功能学派第二代代表人物是诺德(Christiane Nord),她是德国功能学派的集大成者和主要倡导者之一,1997年出版的《翻译作为具有目的性的活动》(Translating as a Purposeful Activity)一书,使她成为第一位用英文系统总结功能派各种思想、深入浅出介绍功能派的学术理论和术语的学者。本文旨在通过对于诺德功能翻译理论的文本分析模式的探究,归纳其在实用翻译和文学翻译中的应用、找到文本分析模式存在的不足之处。 一、源语文本分析 诺德认为,翻译的目的不是追求译文和原文的对等,而是强调译文应该在分析源语文本的基础上,以目标文本预期功能为目的,选择最佳的处理方法。所以,源语文本分析被看做是翻译过程中极为重要的一个环节,它为译者作出以下决定提供了依据: (1)翻译任务是否可行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