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胡如庄:曾氏杏林世家现象及其形成原因 8-20

胡如庄:曾氏杏林世家现象及其形成原因 8-20

胡如庄:曾氏杏林世家现象及其形成原因 8-20
胡如庄:曾氏杏林世家现象及其形成原因 8-20

曾氏杏林世家现象及其形成原因

曾国藩曾说:“吾不愿代代得富贵,但愿代代有秀才”。正是在这种求才求德的追求,才打破了“富不过三代”的宿命,成就了曾家代代出英才,产生的专家、学者、教授几乎遍及各个领域,其中中国化学界的的一代宗师,国家教育部、高教部原副部长曾昭抡院士、湖南大学三教授曾约农、曾昭权、曾昭亿,中国人民大学三教授曾宪森、曾宪柱、曾宪楷,复旦大学教授曾昭桓,国家农业部园艺学家曾宪朴教授,教育家曾宝荪,医学博士、骨科专家曾宝菡,医学博士曾昭懿,书法篆刻家曾绍杰,著名国画家曾宪杰,化学家曾广植,文博大家曾昭燏、翻译家曾宝葹,原全国妇联副主席曾宪植等人更是驰名中外。可以说,这个家族是湖湘文化世家的典型代表。据曾国藩研究会办公室主任胡卫平统计:“曾国藩家族,自其父亲曾麟书始至今,初步统计总人口达378人,已绵延了八代。以清末为界,前四代毓、传、纪、广辈共97人中(含昭字辈2人),有秀才、举人、进士共20人,占20%,后四代昭、宪、庆、繁辈共281人中,有大学生(含学士、硕士、博士)共164人,约占60%。曾国藩家族有科举功名和较高学历者共184人,约占总人口的一半1。”在这有名望的人才中,其中行医研药的就达30多人。本文试对曾氏家族杏林世家现象及其形成原因进行粗浅的研究。

1长春电视台纪录片《百年家族.序》

一、曾氏家族代代有医学人才

从《大界曾氏六修族谱》中发现,曾国藩兄弟五人家族中,代代都有医学人才,真是一个杏林世家。在此,特将曾氏兄弟五房中的行医研药者中的主要代表摘录如下:

(一)传豫房(曾国藩)富厚堂后人

曾宝菡(曾广钟之女)(1896-1979),号咸芳,获浙江杭州广济医学院医学博士,上海骨科医院主任医师,杭州广济医院儿童骨科部主任以及英国、美国、法国、德国、瑞士等国研习医师。

张蘋(1915-?)曾昭柯夫人(曾广钧儿媳),江苏常熟人,上海圣玛利亚女校毕业后入北平协和医院高级护士科,1952年随夫定居美国,一直从事公共卫生事业。

黄友黻,曾昭桓夫人(湘潭人),上海医学院教授。

曾宪文(1926- ),曾昭揆抚子(曾昭权第五子),洛阳市第三人民医院内科主任医生。

朱星珠,曾宪文夫人,1954年毕业于武汉中南财经学院,中央监察部医院办公室秘书。

曾宪蘅(1935- ),曾昭杭长子,湖南医科大学毕业,留校长期任教,任教授。后调国家卫生部任外医学杂志社编审。

曾宪璋(1933- )曾昭楗次女,湖南湘雅护士学校助产专业毕业,副主任医师,任湖南桂阳县人民医院妇产科主任。

何贵仁(1930- ),曾宪璋丈夫,吉林舒芏县人,湖南桂阳县人民医院院长,桂阳县卫生局局长。

曾宪森( -1996 ),曾昭权四子,湖南大学英语系毕业,湘雅医学院任教,中国人民大学教授。

曾宪锬(1944- ),曾昭棉长女,医生,就职华东交通大学医院、广东台山电热器厂医务室。

曾宪芳(1957- ),曾昭棉四女,湖南中医药大学工作。

曾毓(1969- ),曾宪棋抚女,曾宪璋之女,湘潭大学文秘专业毕业,档案馆员。湖南桂阳县人民医院人事科科长。

曾汝剑,曾昭桓之女,病毒学家,现居美国底特律。

曾莉(1962- ),曾宪文之女,河南医学院毕业,副主任医生。

沈一,曾宪森次女,北京海淀医院护士长。

周富生,曾宝菡养女,行医做到护士长职位。

曾子凌,曾印山之女,河南新乡医学院学习。

(二)传晋房(曾国潢)万宜堂后人

曾昭懿(1913-1969),曾广祚四女,南京金陵大学理科学士,北平协和医学院医学博士,北京市立第三医院院长,第一届北京市人民代表大会代表。

(三)传恒房(曾国荃)大夫第后人

李顺梅,宪杰长子曾庆翔继配夫人,英国利士顿护士学院毕业。

曾庆怡(1950- ),曾宪柱长子,中国驻德国中医针灸治疗配训股份有限公司任经理。

(四)传履房(曾国葆)有恒堂后人

曾宪订(1939-),号成功,曾昭爵之子,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四军医大学航空医学系毕业,主任医师。

(五)传谦房(曾国华)白玉堂后人

曾昭氚(1963- )曾广植长子,上海复星普适医药科技有限公司执行总裁。

曾昭氕(1962- ),曾广植之女,华东师范大学学士,美国俄亥俄州立大学化学博士,现职美国赛诺菲--安万特制药公司研发中心代谢部门经理。

孙永奎(1960- ),曾昭氕丈夫,美国加州理工学院化工博士,现职美国默沙东制药公司研发中心化学部门资深主管。

曾巧生(1945- ),曾广铭长女,贵州农学院毕业,贵州护理学院讲师。

苏氏,曾志明夫人,贵州医学院毕业,贵州护理学院高级讲师。

二、曾宝菡是曾氏家族中的医学精英

曾宝菡(1896—1979),号咸芳。清光绪二十二年(1896)农历三月初八日诞生于显赫的湘乡大界曾氏世家,系曾广钟之女,曾国藩曾孙女。我国著名医学博士、骨科专家。

曾宝菡与曾宝荪姐妹俩从小就感情最好。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仅9岁的曾宝菡与堂姐曾宝荪同入上海西门务本女校读书。1909

年,曾宝菡与曾宝荪同时考入杭州冯氏高等女学校2。姐妹俩在冯氏女校学习英文、音乐、图画、国文、历史各科,成绩均名列前茅。曾宝荪决心以从事教育事业而救国,曾宝菡同样具有济世救人的精神。1912年,曾宝菡以优异的成绩考取杭州广济医学院。她之所以选择医学专业,主要是受父亲的影响,认识到救国救民族的途径是多种多样的,实业救国更实在。也就在1912年,曾宝荪在七叔曾广钟和表叔聂云台的支持下,随巴路义女士3赴英国求学,先后在瓦津私立女子中学和黑山高级女子中学攻读,于1913年以优异的成绩考入伦敦大学西田书院。读书期间,两人常通书信。曾宝菡常对曾宝荪说:“姐姐治人心,我治人身”,表明了她决心以悬壶救世为己任来实现自己积极入世的目的。经过5年的苦读,她终于获得医学博士的学位,成为曾氏后裔第一位女性医学博士。

曾宝菡自博士毕业至去世前的半个多世纪的行医生涯中,刻苦钻研各科业务。她先后出任上海骨科医院主任医师、杭州广济医院儿童骨科部主任等职。牛惠生4逝世时,家属遵照遗嘱将上海骨科医院并入杭州广济医院,改名为杭州广济医院附设牛惠生儿童骨科病院,以曾宝菡为主事。20世纪40年代,曾宝菡在上海“红房子”创办私立诊所,事业取得成功,实现了“我治人身”的理想。

曾宝菡精通骨科,在事业有成之后,更注重医术的提高。她嗜好旅游,常利用业余时间周游列国,这又成为她提高医术的一个途径。2英国圣公会所办的一所教会学校

3冯氏女校校长,英国人

4(1892~1937) 上海人,中国最早的骨科专家之一

为此,她曾在英国、美国、法国、德国、瑞士等5国做研习医师(即访问学者),吸取西方进的医疗技术,带回国内为我中华民族所用。

曾宝菡对工作极端负责,对病人和工友关怀备至,至今还为人们所传颂。她在上海枫林桥骨科医院工作时,为了保住张知本5之子的手臂,她不用开刀把病人的骨痨病治愈,免除了他的断手之痛苦,由此名声大振。国民党要员熊世辉6从飞机上跌下,背骨受到严重损伤,各大医院视为不治之症。然而,曾宝菡凭借其高超的医术和对病人的一片爱心,硬是把熊世辉的“不治之症”治愈了,因此,曾宝菡精湛的骨科医术传诵一时。为了献身医疗事业,曾宝菡终身未婚。1979年,曾宝菡因病逝于上海,终年73岁。受曾宝菡的影响,姐姐曾宝荷7身残志不残,把女儿富生8培养成一名医护工作者,后来成为了湖南人民医院的总护士长。其后人周耀曾是湖南省人民医院眼科主任,吴爱林在中南大学从事医务工作,吴兴旺则漂洋过海行医英国。

据曾国藩第六代嫡孙、北京原双榆树小学校长曾樾回忆说:“公公(因曾宝涵老人家终身未婚,后辈人均这样称呼)解放后一直在沪从医,久居瑞金一路126弄14号。她医术高超,医德高尚。她是骨科医生,对妇科疾病也很精通。解放前后曾给不少社会名流人士看病,也诊治了不少疑难病症,因此在业内形成较大的影响。”曾樾儿时在上海和宝涵公公住过很短一段时间,记得那时候不论白天还是夜晚,只要有人上门求医,她都能随叫随到,可谓是救死扶伤治病救人的典

5(1881-1976),湖北省江陵县张公挡人,法学家,国民政府司法部部长

6时任国民政府江西省主席

7曾广钟元配萧氏所生,嫁双峰县周国铨

8曾宝菡与曾宝荷的共同养女,受曾宝菡影响终身未婚

范。凭其医术和影响,她每月都有不菲的收入。在曾樾的眼里,公公却是一个非常节俭的人,平日三餐都很简单,基本以素食为主,只是家里来客或有小辈在时才偶添一道荤菜。家中家具陈设很简单,衣柜、床、诊床等自添置从未更换过,近似小气。然而生活中的宝涵公公对患者却很友善,有时也很大方。对上门求医的病人所带费用不足时总不可求。曾宝菡是值得被传颂的。

除此以外,曾昭揆抚子、曾昭权第五子曾宪文,北京大学生物系毕业后进入北京协和医院做内科大夫,五十年代末作为业务骨干调至河南洛阳,退休前是洛阳第三人民内科主任医生。他学识渊博、业务精良、为人忠厚,在医务界内颇具影响,曾当选河南省人大代表,称得上医政双馨的精英人物。据曾樾介绍说:“我的叔叔曾宪文老人从岗位退居二十多年,耄耋之年仍坚持不断学习,积累出丰富的工作经验,深受中青年医疗工作者赞誉。受其影响女曾莉、孙女曾婷婷均工作在医疗部门,成为文正后裔中连续在第五、六、七代孙中从医的一家人”。

三、曾氏杏林世家的形成原因

曾氏杏林世家如此群星闪耀,其原因还是与曾氏家族的家教有关,其中对他们影响最大的要数曾国藩和曾广钟。

(一)曾国藩的养生观和疾病观,无疑为“不愿当官”而选择医学的后人的一支薪火

曾国藩是中国近代史上一个极不平常的人物。他的一生,无论读书、理家、治军、行政,均有建树,也是不容否定的事实。作为一个文弱书生,为胜重任,曾氏也非常注重身体锻炼和身心保健,他一生中对养生之法做过不少探讨和实践,并形成了一整套养生之道。李鸿章在评价他的老师所以仕途成功时说,是因为“沉毅之气,坚卓之力,深远之谋,始终不变,而持之有恒”。梁启超对曾国藩意志的解剖更彻底:“凡古为能成大事者,其战胜自我的力量必然十分强大也。”青年毛泽东在《体育之研究》一文中说,他师法“曾文正临睡洗脚,食后千步之法,得益不少”。这说明后人对曾国藩意志坚卓、治心养性的修身术评价是众口一词的,同时也说明曾氏的养生之法对后人很有影响。曾氏的养生之道对其家族后裔在健康成长、职业选择等方面也是有益的。

曾国藩主张思想清静,无妄念,除私欲,不忮不求;主张读有益之书,好书也“足以养生却病”;主张食宜清淡,多吃素食,注意烹调,饮食定时,并对食补和食疗有一些研究;主张卧起有常,形成生活起居的规律性;主张远离庸医和巫师,不轻易用药,注重通过自我调节来养生却病;主张睡前用“极热之水洗脚”,至今仍为至理,毛泽东主席早年也力倡此法。

用湖南双峰话来说,曾国藩是一个典型的“药煨子”;用他自己的话说就是“吾兄弟体气素弱9”。纵览曾国藩一生之疾病,主要有耳鸣、头昏、失眠、眼疾与癣病等。但他的一生,可以说是以顽强的

9《曾国藩文集》

意志与病魔作斗争的医生。他不畏病,也不因病而放弃学习或工作松懈。反而是迎病而上,与疾病争时间,甚至分秒必争。由于他能正确对待疾病和注意调养身体,一生中几乎没有因疾病而影响学习和工作,以至成为了“立德立功立言三不朽,为师为将为相一完人”之圣人。

曾国藩注重精神修养、品格陶铸、意志磨练,这对“唯金”者而言,不能不说是一剂精神补药。他的养生观和疾病观,无疑为“不愿当官”而选择医学的后人的一支薪火。

(二)曾广钟建立基督教堂和兴办医学教育机构的主张,深深地影响着后代,并对他们学习新科学、新知识、行医济世起了一定的促进作用

曾广钟(1875—1923),字君融,号季融,又号葆光。系曾纪鸿第五子、曾国藩孙。曾广钟小时生的白净聪颖,是曾国藩之孙辈中的宠儿,祖辈父辈都视他为掌上明珠,为曾氏家族的一名贵公子。

在祖父及父母的呵护下,曾广钟自幼见闻广博,兴趣广泛,阅读过不少近代西方科技书籍,因而思想开明,易于接受新知识、新观念。光绪二十年(1894),不足20岁的曾广钟由清一品荫生,特用同知。因其兄曾广钧(重伯)先期带兵援朝抗日,奏派曾广钟统领忠、恕两营出关接应。由于他年少时练就了玩刀舞剑的技能,统领湘军5000之众去接替其兄的钢武军,表现出非凡的军事才能。

二十世纪初,正当辛亥革命爆发前夕,政局动荡不安。面对新旧政权交替之势,曾广钟心理极不平衡,宣统二年(1910)春,他聪颖

可爱的第三子曾昭树还只有9岁就患白喉病夭折了,精神受到沉重打击,内心很痛苦。国事家事的不顺,促发他对西方基督教的信仰。于是,他阅读了大量的有关基督教的书籍,最后决意退出政界,成为了曾氏家族第一个基督教徒。

宣统三年(1911)底,曾广钟在上海接受洗礼,并立愿要开一个中国自立耶稣教会。1912年,曾广钟在长沙设立了中国基督教会,并创办明诚小学。1915年春天,曾宝荪打算筹办一所纯粹由中国人主持的基督教学校,而曾广钟也有此心,所以在长沙创办了一所基督教自立会。自加入基督教后,曾广钟在自身生活方式和思维观念等方面都发生了一定的变化。他少年时骑马出关打仗,患了“骑马痈”,痛苦异常。当时只好借抽鸦片止痛,久而久之便上了瘾。信教以后,他决心戒烟。他躺在床上连续7个日夜,眼泪鼻涕横流,汗出如雨,痛苦呻吟,精神和肉体都痛苦异常。可他以坚韧的毅力坚持着,始终没有再抽一口,终于戒绝了鸦片烟,可见他受基督教教义的感化至深。

至1918年,曾广钟与侄女曾宝荪、侄儿曾约农商定,选择在交通极不方便、长沙县最贫困的浏阳门外买了一块地皮,准备建一所完整的教堂。然而,教堂尚未建成,曾广钟即于1923年1月29日因浮肿病去世,年方48岁。对曾广钟的一生经历,曾宝荪曾作出了这样的评价:“我很佩服七叔(广钟在同辈兄弟中排行第七),因为他老人家是我家讲新教育之先锋;由花花公子一变而成一个极其虔诚的基督徒,由极图享受者一变而成一个极耐劳的工作者。”这个评价从总体勾勒了他的人生起点和归宿。

正因为有丧子之痛,曾广钟认为,基督教推广的西医西药,比中国的传统中医中药疗效明显,痊愈快速。他对基督教没有任何抵触和排斥情绪,反而极力推崇基督教,并计划通过建立基督教堂办医学教育机构。只因英年早逝,但他的思想和主张像其祖父曾国藩的养生与疾病观一样,深深地影响着后代,并对他们学习新科学、新知识、行医济世起了一定的促进作用。如他的掌上明珠曾宝菡,就是接受了父亲的新思想、新观念,以致后来从事自然科学、选择了学医。

曾广钟虽然只活到48岁,但他的青壮年时代是中国社会急剧变动的时期,西方资本主义列强对各国频繁发起侵略战争,软弱无能的清政府步步退让,最终成为“洋人的朝廷”。在这个时候,出身官僚家庭的曾广钟一方面深深地眷念着大清王朝,并不赞成民主革命;另一方面信奉西方文化,接受基督教。他充满传奇色彩的一生和他从旧大夫到接受西方文化的思想变化,对他的后人影响极大,以致他的后裔成为了医学世家。

胡如庄:曾国藩研究会研究员,湖南人文科技学院曾国藩研究所特聘研究员。

近代史纲要习题及答案

第三章作业及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 标志着以慈禧太后为首的清政府彻底放弃抵抗外国侵略者的事件是() A .《南京条约》的签订 B .《天津条约》的签订 C .《北京条约》的签订 D .《辛丑条约》的签订 2 .清末“预备立宪”的根本目的在于() A .仿效欧美政体 B .发展资本主义 C .延续反动统治 D .缓和阶级矛盾 3.1903年6月,()在上海《苏报》发表《驳康有为论革命书》,批驳康有为所谓“中国之可立宪,不可革命”的谬论 A.陈天华 B.邹容 C.章炳麟 D.梁启超 4.1903年邹容写的()是中国近代史上第一部宣传革命和资产阶级共和国思想的着作 A.《猛回头》 B.《警世钟》 C.《革命军》 D.《驳康有为论革命书》 5.中国近代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的全国性政党是( ) A.强学会 B.兴中会 C.同盟会 D.国民党 6. 孙中山民权主义思想的主张是( ) A.驱除鞑虏 B.恢复中华 C.创立民国 D.平均地权 7.1905年11月,孙中山在《民报》发刊词中将中国同盟会的政治纲领概括为() A.创立民国、平均地权 B.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合众政府 C.民族主义、民权主义、民生主义 D.联俄、联共、扶助农工 8.武昌起义前同盟会领导的影响最大的武装起义是( )

A.浙皖起义 B.萍浏醴起义 C.镇南关起义 D.黄花岗起义 9.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具有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性质的法典是() A.《钦定宪法大纲》 B.《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C.《中华民国约法》 D.《试训政纲领》 10.南京临时政府中占领导和主体地位的派别是() A .资产阶级维新派 B .资产阶级保皇派 C .资产阶级立宪派 D .资产阶级革命派 11. 辛亥革命取得的最大成就是() A.推翻了封建帝制 B.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 C.使人民获得了一些民主自由权利 D.打击了帝国主义的殖民势力 12.清帝被迫退位,在中国延续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终于覆灭的时间是()。 A、1911年10月10日 B、1912年1月1日 C、1912年2月12日 D、1912年4月1日 13.中国第一次比较完全意义上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是指()。 A、辛亥革命 B、国民革命 C、北伐战争 D、抗日战争 14.1915年,()在云南率先举起反袁护国的旗帜,发动护国战争 A.黄兴 B.段祺瑞 C.蔡锷 D.孙中山 15.资产阶级革命派开展护国运动的主要原因是 ( ) A.袁世凯指使刺杀宋教仁 B.袁世凯强迫国会选举他为正式大总统 C.袁世凯解散国会 D.袁世凯复辟帝制 16.袁世凯为复辟帝制不惜出卖主权,与日本签订了卖国的() A.中日共同防敌军事协定 B.承认外蒙自治

文言文常见现象

文言文常见现象: 通假字;古今异义; 词类活用;一词多义; 一、通假字: 古汉语中,有些字可以用声音相同或相近(有时形体也相近)的字来代替,这种现象叫做通假。通假字所代替的那个字称为“本字”。假借的字称为“借字” 示例:有朋自远方来,不亦说乎? 说通“悦”,高兴,开心 答题格式: ……通“……”,+解释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最喜小儿亡赖。 亡通“无” 二、古今异义 现代汉语和古代汉语有着继承和发展关系,有些词义一直沿用下来,古今词义相同,但很多词义已发生了变化。古汉语中有大量古今字形相同而意义用法不同的词,即古今异义。 走:古:跑 今:步行 涕泗横流:古:眼泪 今:鼻涕

去:古:离开 今:前往 小人:古:平民,百姓 今:品德败坏的人 芳草鲜美:古:鲜艳美丽 今:味道好 三、词类活用 古汉语中,某些词在特定语言环境中改变词性而作另一类词使用,这叫词类活用。 1、温故而知新(形作名,旧的知识) 2、一狼洞其中(名作动,打洞) 3、左右欲刃之(名作动,杀) 4、智子疑邻 (形作动,认为......聪明) 5、传不习乎?(动作名,老师传授的知识。) 6、其一犬坐于前(名作状,像狗) 7、众人怪之(形作动,对......感到奇怪) 8、吾日三省吾身(名作状,每天) 四、一词多义 文言文中,一词多义的现象很普遍,有的能多达十几个义项。

一词多义是同一个词具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不同意义。示例: 亡羊补牢(丢失) 或以为死,或以为亡(逃跑) 国破家亡(灭亡) 亡故(死亡) 句末语气词:也、哉、乎、耶(邪)、与(欤)、兮、矣句首语气词:夫、盖、呜呼、嘻、噫、若夫、且夫 古代人称: 我:吾、余、予、愚、仆、某、臣、孤 你:子、尔、卿、若、汝(女)、乃 他:相、彼

近代史课后习题答案

1、怎样理解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起点? 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原因有四: 第一,战争后中国的社会性质发生了根本性变化,由一个落后封闭但独立自主的封建国家沦为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第二,中国的发展方向发生变化,战前中国是一个没落的封建大国,封建制度已经腐朽,在缓慢地向资本主义社会发展;而鸦片战争后中国的民族资本主义不可能获得正常发展,中国也就不可能发展为成熟的资本主义社会,而最终选择了社会主义道路。 第三,社会主要矛盾发生变化,战前中国的主要矛盾是农民阶级与封建地主阶级的矛盾,而战后主要矛盾则包括农民阶级和地主阶级的矛盾及中华民族与外国殖民侵略者的矛盾,也就是社会主要矛盾复杂化。 第四,是革命任务发生变化,原先的革命任务是反对本国封建势力,战后则增加了反对外国殖民侵略的任务,革命的性质也由传统的农民战争转为旧民族主义革命。 2、怎样认识近代中国的主要矛盾、社会性质及其基本特征? (1)近代中国的主要矛盾 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是近代中国的主要矛盾。 (2)社会性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性质。 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是近代以来中国在外国资本主义势力的入侵及其与中国封建主义势力相结合的条件下,逐步形成的一种从属于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畸形的社会形态。(3)基本特征 第一,资本——帝国主义侵略势力日益成为支配中国的决定性力量。 第二,中国的封建势力日益衰败并同外国侵略势力相勾结,成为资本——帝国主义压迫、奴役中国人民的社会基础和统治支柱。 第三,中国的自然经济基础虽然遭到破坏,但是封建剥削制度的根基——封建地主的土地所有制成为中国走向近代化和民主化的严重障碍。 第四,中国新兴的民族资本主义经济虽然已经产生,但是发展很缓慢,力量很软弱,且大部分与外国资本——帝国主义和本国封建主义都有或多或少的联系。 第五,由于近代中国处于资本——帝国主义列强的争夺和间接统治之下,近代中国各地区经济、政治和文化的发展是极不平衡的,中国长期处于不统一状态。 第六,在资本——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双重压迫下,中国的广大人民特别是农民日益贫困化以致大批破产,过着饥寒交迫和毫无政治权力的生活。 3、如何理解近代中国的两大历史任务及其相互关系? (1)近代中国的两大历史任务: 第一,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第二,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富裕。 (2)近代中国的两大历史任务的相互关系: 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富裕这两个历史任务,是互相区别又互相紧密联系的。 第一,由于腐朽的社会制度束缚着生产力的发展,阻碍着经济技术的进步,必须首先改变这种制度,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才能为实现国家富强和人民富裕创造前提,开辟道路。第二,实现国家富强和人民富裕是民族独立,人民解放的最终目的和必然要求。 第一章 1、资本-帝国主义侵略给中国带来了什么?

自然现象状态形成原因(优.选)

1、雨:陆地和海洋表面的水蒸发变成水蒸气,水蒸气上升到一定高度之后遇冷变成小水滴。这些小水滴组成了云,它们在云里互相碰撞,合并成大水滴。当它大到空气托不住的时候,就从云中落了下来,形成了雨。 2、雾:在水汽充足、微风及大气层稳定的情况下,气温较低,湿度较大时,空气中的水汽便会凝结成细微的水滴悬浮于空中,使地面水平的能见度下降,这种天气现象称为雾 3、露水:水汽遇冷后产生的凝结形成小水珠的自然现象。. 4、冰箱里取出物体“冒”的白气: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到冰箱取出的物体降温形成的小水滴。(气态-----液态:液化) (气态-----固态:凝华) 5、雪:是有水蒸气预冷凝结成的固体小冰晶组成。 6、雹;空中水蒸气遇冷结成的冰粒或冰块。 7、霜:水汽遇冷后凝结成固态小冰晶。 8、雾凇:俗称树挂,是在严寒季节里,空气中过于饱和的水气遇冷形成的固态物质而成。 (液态-----固态:凝固) 9、冰:水遇冷凝结成的固体物质。 不属于物态变化 10、烟:平常的炊烟是燃料没有燃烧完全所成,而化学中定义指大量细小固体颗粒分散在气体中形成的混合物。 常见现象形成原因 (气态-----液态:液化) 10、雨:陆地和海洋表面的水蒸发变成水蒸气,水蒸气上升到一定高度之后遇冷变成小水滴。这些小水滴组成了云,它们在云里互相碰撞,合并成大水滴。当它大到空气托不住的时候,就从云中落了下来,形成了雨。 11、雾:在水汽充足、微风及大气层稳定的情况下,气温较低,湿度较大时,空气中的水汽便会凝结成细微的水滴悬浮于空中,使地面水平的能见度下降,这种天气现象称为雾 12、露水:水汽遇冷后产生的凝结形成小水珠的自然现象。. 13、冰箱里取出物体“冒”的白气: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到冰箱取出的物体降温形成的小水滴。 (气态-----固态:凝华) 14、雪:是有水蒸气预冷凝结成的固体小冰晶组成。 15、雹;空中水蒸气遇冷结成的冰粒或冰块。 16、霜:水汽遇冷后凝结成固态小冰晶。 17、雾凇:俗称树挂,是在严寒季节里,空气中过于饱和的水气遇冷形成的固态物质而成。 (液态-----固态:凝固) 18、冰:水遇冷凝结成的固体物质。 不属于物态变化 10、烟:平常的炊烟是燃料没有燃烧完全所成,而化学中定义指大量细小固体颗粒分散在气体中形成的混合物。

七年级上学期常见文言现象知识归纳

集团附中七年级语文复习资料(七) 一、通假字 1.尊君在不.同“否”,没有 2.不亦说.乎同“悦”愉快 3.吾十有.五而志于学同“又”用于整数和零数之间 4.止.有剩骨同“只”仅 5.其人舍.然大喜同“释”解除,消除 6.身亡.所寄同“无”没有 二、古今异义 1.与儿女 ..讲论文义古:文中泛指小辈,包括侄儿侄女今:儿子和女儿 2.可以 ..为师矣古:可以凭借今:表示可能或能够 3.吾日三省.吾身古:泛指多次今:二加一后所得的数 4.有朋.自远方来古:志同道合的人今:朋友 5.饭疏.食古:粗劣今:消除阻塞使通畅;疏通 6.饭疏食,饮水.古:冷水今:无色、无味、无臭的液体 7.学而不思则罔.古:迷惑,感到迷茫而无所适从今:蒙蔽 8.匹夫不可夺.志也古:改变今:强取,抢 9.险.躁则不能治性古:轻薄今:地势险恶、复杂,不易通过;险要 10.险躁则不能治.性古:修养今:治理 11.非宁静 ..无以致远古:集中精神,不分散精力今:(环境、心情)安静

12.夫君子之行.古:品德、品行今:走 13.淫慢.则不能励精古:懈怠今:速度低;走路、做事等费的时间长 14.及其家穿.井古:挖掘,开凿今:把衣服鞋袜等物套在身上 15.国.人道之古:国都今:国家 16.亦不能有所中伤 ..古:伤害今:诬蔑别人使受损害 17.奈地坏.何古:崩塌今:缺点多的;使人不满意的 三、一词多义 1.期:陈太丘与友期.行约定期.日中约定的时间 2.日:谢太傅寒雪日.内集日子期日.中太阳 3.知:人不知.而不愠了解温故而知.新得到 4.为:可以为.师矣成为为.人谋而不忠乎替 5.乐: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愉快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以……为快乐 6志:非淡泊无以明志.志向非志.无以成学立志7.行:夫君子之行.品德、品行三人行.,必有我师焉行走 8.学:夫学.须静也学习非志无以成学.学业,成就 9.闻:有闻.而传之者听见闻.之于宋君使听到 10.若:求闻之若.此像,如若.屈伸呼吸你 四、词类活用 1.友人惭.形容词作动词感到惭愧 2.门外 ..戏名词作状语在门外

中国近代史纲要课后习题答案

1.怎样认识近代中国的主要矛盾、社会性质及其基本特征? (1)近代中国的主要矛盾 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是近代中国的主要矛盾。中国近代社会的两对主要矛盾是互相交织在一起的,而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是最主要的矛盾。 (2)社会性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性质。 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是近代以来中国在外国资本主义势力的入侵及其与中国封建主义势力相结合的条件下,逐步形成的一种从属于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畸形的社会形态。 鸦片战争前的中国社会是封建社会。鸦片战争以后,随着外国资本-帝国主义的入侵,中国社会性质发生了根本性变化:独立的中国逐步变成半殖民地的中国;封建的中国逐步变成半封建的中国。 (3)基本特征 第一,资本--帝国主义侵略势力不但逐步操纵了中国的财政和经济命脉,而且逐步控制了中国的政治,日益成为支配中国的决定性力量。 第二,中国的封建势力日益衰败并同外国侵略势力相勾结,成为资本--帝国主义压迫、奴役中国人民的社会基础和统治支柱。 第三,中国的自然经济基础虽然遭到破坏,但是封建剥削制度的根基--封建地主的土地所有制依然在广大地区内保持着,成为中国走向近代化和民主化的严重障碍。 第四,中国新兴的民族资本主义经济虽然已经产生,并在政治、文化生活中起了一定作用,但是在帝国主义封建主义的压迫下,他的发展很缓慢,力量很软弱,而且大部分与外国资本--帝国主义和本国封建主义都有或多或少的联系。 第五,由于近代中国处于资本--帝国主义列强的争夺和间接统治之下,近代中国各地区经济、政治和文化的发展是极不平衡的,中国长期处于不统一状态。 第六,在资本--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双重压迫下,中国的广大人民特别是农民日益贫困化以致大批破产,过着饥寒交迫和毫无政治权力的生活。 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及其特征,是随着帝国主义侵略的扩大,帝国主义与中国封建势力结合的加深而逐渐形成的。 2.如何理解近代中国的两大历史任务及其相互关系? (1)近代中国的两大历史任务: 第一,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第二,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富裕。 (2)近代中国的两大历史任务的相互关系: 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富裕这两个历史任务,是互相区别又互相紧

自然现象的成因

打雷原因 电是雷雨云中的放电现象。形成雷雨云要具备一定的条件,即空气中要有充足的水汽,要有使湿空气上升的动力,空气要能产生剧烈的对流运动。春夏季节,由于受南方暖湿气流影响,空气潮湿,同时太阳辐射强烈,近地面空气不断受热而上升,上层的冷空气下沉,易形成强烈对流,所以多雷雨,甚至降冰雹。 而冬季由于受大陆冷气团控制,空气寒冷而干燥,加之太阳辐射弱,空气不易形成剧烈对流,因而很少发生雷阵雨。但有时冬季天气偏暖,暖湿空气势力较强,当北方偶有较强冷空气南下,暖湿空气被迫抬升,对流加剧,就会形成雷阵雨,出现所谓“雷打冬”的现象。气象专家还说,雷暴的产生不是取决于温度本身,而是取决于温度的上下分布。也就是说,冬天虽然气温不高,但如果上下温差达到一定值时,也能形成强对流,产生雷暴。冬打雷在中国很少见,但在加拿大多伦多的冬天就经常出现 空气极不稳定的时候,容易发生强烈的向上对流运动,而形成高耸的积雨云,云中充满上上下下奔窜的水汽,就会产生静电,云的上端会产生正电荷,云的下端会产生负电荷,地面又是正电荷,那么,正、负电荷之间有空气作为绝缘体,若正、负电荷间的电压差,大到可以冲破绝缘体的空气,使空气在瞬间膨胀爆炸、发热发光,发光就是闪电,膨胀爆炸发出巨大声响就是打雷。 下雨的原因 地球上的水受到太阳光的照射后,就变成水蒸气被蒸发到空气中去了。水汽在高空遇到冷空气便凝聚成小水滴。这些小水滴都很小,直径只有0.01~0.02毫米,最大也只有0.2毫米。它们又小又轻,被空气中的上升气流托在空中。就是这些小水滴在空中聚成了云。这些小水滴要变成雨滴降到地面,它的体积大约要增大100多万倍。 它主要依靠两个手段,其一是凝结和凝华增大。其二是依靠云滴的碰并增大。在雨滴形成的初期,云滴主要依靠不断吸收云体四周的水气来使自己凝结和凝华。 如果云体内的水气能源源不断得到供应和补充,使云滴表面经常处于过饱和状态,那么,这种凝结过程将会继续下去,使云滴不断增大,成为雨滴。但有时云内的水气含量有限,在同一块云里,水气往往供不应求,这样就不可能使每个云滴都增大为较大的雨滴,有些较小的云滴只好归并到较大的云滴中去。 如果云内出现水滴和冰晶共存的情况,那么,这种凝结和凝华增大过程将大大加快。当云中的云滴增大到一定程度时,由于大云滴的体积和重量不断增加,它们在下降过程中不仅能赶上那些速度较慢的小云滴,而且还会“吞并”更多的小云滴而使自己壮大起来。当大云滴越长越大,最后大到空气再也托不住它时,便从云中直落到地面,成为我们常见的雨水。 什么原因下雪 水汽饱和空气在某一个温度下所能包含的最大水汽量,叫做饱和水汽量。空气达到饱和时的温度,叫做露点。饱和的空气冷却到露点以下的温度时,空气里就有多余的水汽变成水滴或冰晶。因为冰面饱和水汽含量比水面要低,所以冰晶生长所要求的水汽饱和程度比水滴要低。也就是说,水滴必须在相对湿度(相对湿度是指空气中的实际水汽压与同温度下空气的饱和水汽压的比值)不小于100%时才能增长;而冰晶呢,往往相对湿度不足100%时也能增长。例如,空气温度为-20℃时,相对湿度只有80%,冰晶就能增长了。气温越低,冰晶增长所需要的湿度越小。因此,在高空低温环境里,冰晶比水滴更容易产生.

高考文言文阅读必会知识点

高考文言文阅读必会知识点 (一)、解释常见文言词语 1、文言实词:高考试卷中的解释文言实词,无非是经典课文中的常见文言实词搬个家。实词的复习可以结合以前所考过的试卷。 2、常见文言虚词:之、其、而、则、以、乃、于、者、因、也、乎、焉、与、何、为、若、且、所。 3、通假字: 4、古今异义 5、词类活用: (二)、识别常见文言句式 1、判断句(可译为:……(不)是……)常见形式:……者……也;……乃(为、则、是)……;否定判断句……非……也 2、被动句(可译为:……被……)常见形式:……见(于)……;……见……于;……为……;……为……所……;……被……;无标志的他动词 3、省略句(省主语、省谓语、省宾语、省介词宾语、省介词) 4、倒装句 (1)宾语前置常见形式:否定句中代词作宾语前置;疑问句中代词作宾语前置;介宾前置;以“之”“是”为提宾标志的前置 (2)定语后置常见形式:中心词+(之)+定语+(者);中心词+数量词 (3)介词结构后置(状语后置)常见形式:谓语动词+于(以、乎)…… (4)主谓倒装(强调谓语如:甚矣,汝之不惠。) 5、固定句式 1)诚……则……:如果……那么(就)……。 2)乃尔:居然如此,竟然如此,这样。 3)然则:既然这样,那么,如果这样,那么。

4)庶几:或许,可能;差不多;但愿,希望。 5)虽然:虽然如此,(但),即使如此。 6)所谓:所说的,所认为。 7)所以:……的原因,之所以……,为什么……;用来……的方法,用来……的东西,是用来……的,用来……的地方,用来……的人(事),靠它来……的。 8)往往:处处,到处;常常。 9)唯……是……:只。 10)未尝:从来没有。 11)毋宁,无宁:宁肯,宁愿;莫不是,不是。 12)无所:没有……什么人(或物),没有什么……;没有什么地方……,没有什么办法,没有条件……。 13)无以:没有用来……的东西、办法,没有什么用来,没有办法;不能,无法。 14)相与:互相,相互,彼此;同你;一起,共同;相处,相交。 15)向使:假如,如果。 16)以……故……:因为……所以……。 17)以……为……:认为……是……,把……当作……;让……作……,任用……为……;用……做……,把……作(为)……。 18)以至于:一直到;结果。(至于:到了,一直到;竟至于,结果。) 19)有所:有……的人(或物),有什么……;有……的地方,有……的原因,有……的办法。 20)有以:有条件,有办法,有机会,能够。 21)于是:这时候,在这里,在这种情况下,由于这个原因。 22)之谓:叫做,就是,才算;这就叫做;就是,说的就是。 23)奈何……?:……怎么办?……为什么? 24)如……何?,奈……何?:拿……怎么样(办)呢? 25)孰与……?:与……相比,哪个……? 26)安……乎?:怎么……呢?

(完整版)高考文言文虚词知识整理

高考文言文虚词知识整理 一、《考纲》要求掌握的常见的18个文言虚词 1而、2何、3乎、4乃、5其、6且、7若、8所、9为、10焉、11也、12以、13因、14于、15与、16、则、17者、18之 下面对18个文言虚词作例解: 1.而 (1)连词 1> 表并列今译为:而且、又。 例释:明智而忠信,宽厚而爱人,尊贤而重士。《过秦论》注:并列关系连词两侧的词语可以调换,调换后语意不发生变化。

2> 表修饰今译为:着、地。 例释: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逍遥游》 3> 表顺承今译为:就、才。 例释:亡羊而补牢,未为迟也。《战国策》 4> 表假设今译为:如果、假使。例释: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论语·为政》 5> 表转折今译为:却、但。 例释: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荀子·劝学》 6> 表因果今译为:因而、所以 例释:玉在山而草木润,渊生珠而崖不枯。《劝学》

7> 表方位今译为:以 例释:①三代而下,有学而不问。《问说》②由孔子而来,至今百有余岁《孟子》 (2)音节助词不译 例释:君子耻其言而过其行。《论语》(3)语气词用在句尾今译为:啊、吧 例释:若敖氏之鬼,不其馁而。《左传·宣公四年》 (4)比况词今译为:如、像、似 例释:白头而新,倾盖而故,何则?知与不知也。《新序》 (5)代词1>第二人称今译为:你(们)、你(们)的

例释:①吕后复问其次,上曰:“此后亦非而所知也。”《史记·高祖本纪》②业根,死期至矣!而翁归,自与汝复算耳!《促织》 2>近指今译为:此、这样 例释:何意出此言,同是被逼迫,君而妾亦然。《孔雀东南飞》 (6)通“能” 今译为:能够、才能例释:①行柔而刚,用弱而强《淮南子·原道训》②故夫知效一官,行比一乡,德合一君而征一国者,其自视亦若此矣。《庄子·逍遥游》 2.何 (1)疑问代词今译为:

近代史纲要 上篇综述 习题及答案

上篇综述作业及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中国封建社会的基本生产结构是:() A.手工业 B.农业经济 C.工业 D.小农经济 2.19世纪初,大肆向中国走私鸦片的国家是( ) A.美国 B.英国 C.日本 D.俄国 3.中国近代史上的第一个不平等条约是:() A.《望厦条约》B.《南京条约》C.《辛丑条约》 D.《马关条约》 4.《南京条约》中割让的中国领土是:() A.香港岛 B.九龙 C.新界 D.台湾 5.第一次鸦片战争中,美国强迫清政府签订的不平等条约是() A.《黄埔条约》 B.《虎门条约》 C.《望厦条约》 D.《瑷珲条约》 6.中国近代史的起点是:() A. 第一次鸦片战争 B. 第二次鸦片战争 C. 中日甲午战争 D.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7. 第一次鸦片战争后,中国逐步演变为:() A. 封建主义性质的国家 B. 半殖民地半资本主义性质的国家 C. 资本主义性质的国家 D. 半殖民地半封建性质的国家 8.标志着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起点的事件是() A.英国的鸦片走私 B. 林则徐的虎门禁烟 C.1840年第一次鸦片战争 D.第二次鸦片战争 9.鸦片战争后,中国社会最主要的矛盾是:() A.地主阶级和农民阶级的矛盾B.资本—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C.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D.清朝统治和汉族的矛盾 10.鸦片战争前,中国社会经济中占统治地位的是:() A.商品经济B.封建经济C.半殖民地经济D.资本主义经济 11.近代中国的历史表明,要争取争得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必须首先进行:() A. 反对帝国主义侵略的斗争 B. 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C. 反对封建主义压迫的斗争 D. 反对资产阶级的社会主义革命 12.在近代中国,实现国家富强和人民富裕的前提条件是:() A. 反对帝国主义的侵略 B. 争得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 C. 推翻封建主义的统治 D. 建立资本主义制度 13.中国工人阶级最早出现于:() A.十九世纪四、五十年代 B.十九世纪六十年代 C.十九世纪六、七十年代 D.十九世纪七十年代 14.近代中国产生的新的被压迫阶级是:() A农民阶级B工人阶级C资产阶级 D民族资产阶级 15.中国的资产阶级出现于:() A.十九世纪四、五十年代 B.十九世纪六十年代 C.十九世纪六、七十年代 D.十九世纪七十年代 单项答案1. D 2.B 3. B 4. A 5. C 6. A 7.D 8. C 9. B 10. B 11.B 12. B 13. A 14. B 15. C

常见的自然现象中涉及到的物态变化

常见的自然现象中涉及到的物态变化 云、雾、雨、露、霜、雪、雾凇、冰雹是水的不同物态,它们的形成过程中发生了哪些物态变化? 一、云的形成 地面附近的水蒸气上升,到了一定高度(越往高空温度越低),如果高空的温度高于0°C,水蒸气就液化成小水滴,如果高空温度低于0°C,水蒸气就凝华为小冰晶。这些小水滴和小冰晶逐渐增多就形成了云。云涉及的物态变化:液化或凝华。 二、雾的形成 地面附近的空气温度降低,如果空气中的水蒸气较多,便液化成小水滴,附着在空气中的浮尘上,便形成雾。雾涉及的物态变化是:液化。 三、雨的形成 云是由小水滴或小冰晶组成的。如果云中的雨滴增大到一定的程度,在重力作用下就会下落形成降雨;如果小冰晶增大后下落,当到暖气流时就会熔化形成降雨。所以雨涉及的物态变化有:熔化。 四、露的形成 若空气湿润(一般在春秋季节),夜间温度下降,地面附近的水蒸气在植物枝叶表面液化便形成露。露涉及的物态变化是:液化。 五、霜的形成 霜是一种白色的冰晶(小冰晶),多形成于深秋或初冬季节的夜间,当夜间的温度降到0℃以下时,水蒸气在地面或枝叶上凝华形成霜。霜涉及的物态变化是:凝华。 六、雪的形成 当水蒸气上升到高空,遇到0℃以下空气时时,水蒸气便凝华成小冰晶,下落过程中周围水蒸气与其接触而结晶成雪。雪涉及的物态变化是:凝华。 七、雾凇的形成 雾淞(俗称树挂),是严冬时节出现在吉林松花江畔十里长堤的自然现象,与桂林山水、长江三峡、云南石林并称为中国四大奇观。经常一夜间松花江畔长堤上的大柳树成了“白发三千丈”的雪柳,苍松则成了“玉菊怒放”的雪松。当夜间温度下降,空气中水蒸气凝华附着在草木和其他物体上便形成了雾凇。雾凇涉及的物态变化是:凝华。 八、冰雹的形成 冰雹是从积雨云中降落下来的一种固态降水。冰雹(人们常称为雹)。冰雹是在对流云中形成,当水汽随气流上升遇冷会凝固成小水滴,若随著高度增加温度继续降低,达到摄氏零度以下时,水滴就凝固成冰粒,在它上升运动过程中,并会吸附其周围小冰粒或水滴而长大,直到其重量无法为上升气流所承载时即往下降,当其降落至较高温度区时,其表面会熔化成水,同时亦会吸附周围之小水滴,此时若又遇强大之上升气流再被抬升,其表面则又凝

治疗雷诺氏病的偏方

治疗雷诺氏病的偏方 雷诺综合征是由于寒冷或情绪激动引起发作性的手指(足趾)苍白、发紫然后变为潮红的一组综合征。没有特别原因者称为特发性雷诺综合征;继发于其他疾病者,则称为继发性雷诺综合征。特发性雷诺综合征病因不明,可能与以下因素有关:(1)寒冷刺激(2)神经兴奋 (3)职业因素(4)内分泌紊乱 (5)其他原因遗传、疲劳、感染等。发作时手足冷,麻木,偶有疼痛。典型发作时,以掌指关节为界,手指发凉、苍白、发紫、继而潮红。疾病晚期,逐渐出现手指背面汗毛消失,指甲生长变慢、粗糙、变形,皮肤萎缩变薄而且发紧(硬皮病指),指尖或甲床周围形成溃疡,并可引起感染。如果能在饮食中加入一些营养的食物,或者使用一些简单的偏方,是最方便最有效的方法。 ★偏方1 避免暴露于寒冷环境,注意肢体远端保暖。不饮酒。戒烟。

★偏方2 患者取坐位,将患肢置入负压舱内。治疗压力为上肢-8.6~-13.3kPa,一般为-10.6kPa; 下肢-10.6~-17.3kPa,一般为-13.3kPa。每日1次,每次10~15min,10~20次为一个疗程,平均治疗14次。治疗原理为负压使下肢体血管扩张,克服了血管平滑肌的收缩,动脉出现持续扩张。 ★偏方3 自我控制训练,训练时通过录音告诉患者深呼吸、放松、然后回想愉快温暖的经历,如沐浴着温暖的阳光,躺在松软的沙滩上,周围的海浪轻轻地拍打着沙滩等。每次治疗进行1小时。第1月每周3次,第2月每周2次,第3月每周1次。并嘱患者每天在家进行15分钟的相同训练。治疗后的患者进入3.3℃的冷室内时,皮温可保持在21.4℃(正常人为22.2~23℃),而在治

疗前平均下降至9.5℃。 雷诺综合症目前还没找到发病的具体致因,因此还只能通过不断的摸索中来进行治疗。偏方中仅仅是一种保养的方式,多数还需药物治疗,对药物无反应者可考虑交感神经切除术,但疗效有待进一步观察。雷诺病经避免寒冷刺激和情绪激动,忌烟,药物和手术治疗,预后较好,可以完全治愈。雷诺征则取决于原发病的治疗效果和预后,由自身免疫性风湿病引起的雷诺现象,一般预后较差。

文言文词类活用现象的总结

对文言知识中活用现象的总结 常见的文言现象有:实词的一词多义,实词的活用现象,及实词的古今异义和通假现象;虚词的一词多义;特殊句式。其中关于词类活用现象的复习,鄙人做了如下的总结,希望同仁给予斧正。 如何复习文言知识中的活用现象呢?如果仅仅让学生反复去做,或者不停地去记,我觉得效果都不太好。我个人认为,最好结合现代汉语的句法功能,总结出一定的规律之后来记忆,可能更便捷,更有效果。现在,我把我结合句法总结出的一点小规律,列叙如下: (一)名词活用为动词。 类别 例句 译法 名词直接带宾语 两个名词连用 名词后有代词 刑人如恐不胜 驴不胜怒,蹄之 ①换一个动词:刑-处罚 ②介词+名词+动词: 用蹄踢 ③名词前加一个动词:虏-俘虏 名词处在结构助词“所”字后 若属且皆为所虏 名词与动词连用 用“而”连接 不用“而” 连接 儿涕而去 相如乃前曰 名词带补语 沛公军霸上 名词受副词修饰 春师遂东 假舟楫者,非能水也 名词处在句末,而其前又没有动词 平地三月花者,深山 中则四月花 (二)形容词活用为动词。形容词是不带宾语的,如果带了宾语,而又没有使动、意动的意味,就是用作一般动词。 类别 例句 译法 形容词直接带宾语 素善留侯张良 ① 换一个动词。善-交好 ② 在形容词前加一个动词。先-抢先 在“所”字后 公不速往恐为操所先 在能愿动词后 火尚足以明也 与动词连用 秦王与群臣视而嘻 (三)动词、形容词活用为名词 动词活用为名词,就是这个动词在句子中,具有明显的表示人与事物的意义。它一般处在句中主语或宾语的位置,有时前边有“其”或“之”。例如: 处于主语的位置:《游褒禅山记》:“盖其又深,则其至又加少矣。” 处于宾语的位置:未尝有坚明约束者。约束:盟约 形容词活用为名词,翻译时一般要补出中心词(名词),而以形容词作定语。 ②《陈涉世家》:“将军身披坚执锐。”(处于宾语位置) ③是故圣益圣,愚益愚。(处于主语位置) (四)名词作状语 现代汉语里,普通名词是不能直接修饰谓语动词作状语的,而古代汉语普通名词直接作状语却是相当普遍的现象。 第一,比喻动作行为的状态。例如:①《陈涉世家》:“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夜篝火。狐鸣呼曰:‘大楚兴,陈胜王。’”②常以身翼蔽沛公。 第二,表示对待人的态度。例如:《鸿门宴》:“君为我呼入,吾得兄事之。” 第三,表示动作行为的处所。例如:卒廷见相如。 第四,表示动作使用的工具。例如:①“箕畚运于渤海之尾。”②余自齐安舟行适临汝。 第五,表示动作进行的方式。例如:“群臣吏民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 第六,表示动作行为的依据。例如:予分当引决。分:按照。 第七,方位名词,表示动作的趋向或方位。骊山北构而西折。北、西:向……

近代史课后题答案整理

中国近代史纲要课后习题答案 1怎样认识近代中国的主要矛盾、社会性质? (1)近代中国的主要矛盾 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是近代中国的主要矛盾。中国近代社会的两对主要矛盾是互相交织在一起的,而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是最主要的矛盾。(2)社会性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性质。 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是近代以来中国在外国资本主义势力的入侵及其与中国封建主义势力相结合的条件下,逐步形成的一种从属于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畸形的社会形态。鸦片战争前的中国社会是封建社会。鸦片战争以后,随着外国资本-帝国主义的入侵,中国社会性质发生了根本性变化:独立的中国逐步变成半殖民地的中国;封建的中国逐步变成半封建的中国。 2.如何理解近代中国的两大历史任务及其相互关系? (1)近代中国的两大历史任务: 第一,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第二,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富裕。 (2)近代中国的两大历史任务的相互关系: 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富裕这两个历史任务,是互相区别又互相紧密联系的。 第一,由于腐朽的社会制度束缚着生产力的发展,阻碍着经济技术的进步,必须首先改变这种制度,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才能为实现国家富强和人民富裕创造前提,开辟道路。近代以来的历史表明,争得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必须进行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第二,实现国家富强和人民富裕是民族独立,人民解放的最终目的和必然要求。 第一章反对外国侵略的斗争 3.中国近代历次反侵略战争失败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第一,近代中国社会制度的腐败是反侵略战争失败的根本原因。 在1840年以后中国逐渐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过程中,清王朝统治者从皇帝到权贵,大都昏庸愚昧,不了解世界大势,不懂得御敌之策。由于政治腐败、经济落后和文化保守,一方面使清朝统治阶级封闭自守,妄自尊大,骄奢淫逸,盲目进攻;另一方面又使统治者和清军指挥人员在战争面前完全没有应变的能力和心态,不适应于近代战争,不少将帅贪生怕死,临阵脱逃,有的甚至出卖国家和民族的利益。清政府尤其害怕人民群众,担心人民群众动员起来会危及自身统治,所以不敢发动和依靠人民群众的力量。 清朝统治集团在对外战争中妥协退让求和投降的一系列做法,已经使他失去在中国存在的理由,不推翻他是不能取得反侵略战争胜利的。 第二,近代中国经济技术的落后是反侵略战争失败的另一个重要原因。 当时的英国已经历过工业革命,资本主义生产力获得突飞猛进的发展,而中国仍停留在封建的自然经济水平上。经济技术的落后直接造成军事装备的落后,军队指挥员不了解近代军事战术,从而造成军队素质和战斗力的低下。 经济技术落后是反侵略战争失败的重要原因,但并不表明经济技术落后就一定在反侵略战争中失败。正是因为当时的中国政府不能很好地组织反侵略战争,不能发动和利用人民群众的力量,甚至压制人民群众,其失败是不可避免的。 第二章对国家出路的早期探索 4、如何认识太平天国农民战争的意义和失败的原因、教训? (1)太平天国农民战争的意义 太平天国起义虽然失败了,但它具有不可磨灭的历史功绩和重大的历史意义。 第一,太平天国起义沉重打击了封建统治阶级,强烈震撼了清政府的统治根基,加速了清王

(完整)初中文言文词类活用现象练习及答案

初中文言文词类活用现象练习及答案 词类活用是古汉语中常见的一种实词运用现象,它主要有以下几类: (1)名词活用为动词 名词活用为动词,一般情况下是两个名词连用,必有一个名词作动词;副词后面直接带名词,名词就活用为动词。活用后的意义仍和这个名词的意义密切相关,只是动作化而已。如“一狼洞其中”(《狼》)中的“洞”,原为名词,洞穴,转化为动词“打洞”之义。 (2)一般名词作状语 ①表示动作行为发生的处所。如“途中两狼,缀行甚远”(《狼》)中的“途”,原意为道路,这里作状语,是“在道路上”的意思。 ②表示动作行为的依据、手段或工具。如“失期,法皆斩”(《陈涉世家》)中的“法”,原意是“法律”,这里作状语,修饰动词“斩”,表示行为的依据,是“按照法律”的意思。 ③表示行为的身份或对待的方式。如“君为我呼入,吾得兄事之”(《项羽本纪》)中的“兄”,本为名词,转化为状语,是“用对待兄长的礼节”的意思。 ④表示动作行为的特征或状态。如“其一犬坐于前”(《狼》)中的“犬”,本是名词“狗”,在这儿作状语,意思是“像狗一样”。 (3)方位名词作状语 方位名词直接作状语,这种语法现象在古汉语中很多,往往用来表示动作行为发生的处所或表示动作的趋向。如“潭西南而望”(《小石潭记》)中的“西南”,是“向西南”的意思,用来修饰“望”,限制其方向。 (4)时间名词作状语 时间名词用于动词前作状语,表示行为变化的时间。如“朝而往,暮而归”(《醉翁亭记》)中的“朝”“暮”,就是典型的时间名词作状语。它们往往用“而”或“以”同动词相连接。 (注:以上三项都可视作名词作状语现象。) (5)动词活用为名词 动词出现在主语或宾语的位置上,表示与这个动作行为有关的人或事,这时它就活用作名词。如“吾射不亦精乎”(《卖油翁》)中的“射”,本是动词“射箭”,这里转化为名词“射箭的本领”。

中国近代史纲要复习题(含答案)dl

中国近代史纲要试题(含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在维新派推动下实行“戊戌变法”的清帝是(C)。 A.咸丰皇帝 B.同治皇帝 C.光绪皇帝 D.宣统皇帝 2.19世纪90年代,康有为维新思想的基本特点是(D) A.提倡“师夷长技以制夷” B.猛烈批判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传统道德 C.从学习西方科学技术转向宣传民主共和 D.把西方资本主义的政治学说同传统的儒家思想相结合 3.近代中国首先提出“振兴中华”口号的是(D) A、康有为 B、洪秀全 C、林则徐 D、孙中山 4.“洋务运动是中国迈向近代化的开端”,对它的本质含义的理解应该是:(C)。A.它是地主阶级的改良运动 B.它促进了官僚资本的发展 C.它使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工业兴起 D.它用机器生产代替手工劳动 5.被誉为“革命军中马前卒”的(C)写了《革命军》号召人民推翻清王朝,建立“中华共和国”。 A.黄兴B.宋教仁C.邹容D.陈天华 6.革命派和改良派论战的内容有要不要(C)。 ①以革命手段推翻清王朝②推翻帝制,实行共和 ③进行民主革命`④进行社会革命 A.①③④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②③ 7.在近代,帝国主义列强不能灭亡和瓜分中国的最根本原因是( D )。 A.帝国主义列强之间的矛盾和妥协 B.洋务派开展的“自强”、“求富”运动 C.民族资产阶级发动的民主革命 D.中华民族进行的不屈不挠的反侵略斗争

8.前三次的反围剿斗争中,红一方面军在(D)的指挥下,实行“诱敌深入,避敌主力,打其虚弱”等战术,连续粉碎了国民党的三次围剿。 A.贺龙叶挺 B.周恩来朱德 C.朱德刘伯承 D.毛泽东朱德 9.“共产党现时最主要的任务是有系统地有计划地尽可能在广大区域中准备农民总暴动……工人阶级应时刻领导并参加武装暴动。”上述中国共产党“八七”会议决议表明(C) A.中国共产党的工作重心由城市转入农村 B.中国共产党正式确立了工人阶级的领导地位 C.中国共产党确定了武装反抗国民党的方针 D.中国共产党的思想理论基础发生了根本变化 10.中国共产党创建初期,其主要精力是放在(B) A发展党的组织B发动工人运动 C解决农民问题D开展军事斗争 11.五四运动后期斗争的中心由北京转到(A) A.上海 B.南京 C.广州 D.天津 12.北伐战争迅速发展的最主要原因是(D) A.工农群众的大力支持 B.北伐将士的英勇善战 C.直奉联合战线的瓦解 D.国共两党团结合作和正确的北伐方针 13.毛泽东提出“中国革命斗争的胜利要靠中国同志了解中国情况”的文章是(D)A.《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B.《井冈山的斗争》 C.《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D.《反对本本主义》 14.1930年5月,中共中央机关刊物《红旗》发表署名信件,明确提出共产党应当以大部分力量甚至全副力量去发展( A )。 A.乡村工作B.城市工作C.调查工作D.土地革命 15.1935年6月,中央红军和红四方面军会师于( A )

雷诺氏症的中医治疗

名医曹向平采用温经通脉汤进行治疗雷诺氏症,介绍如下: 方剂名称:温经通脉汤 组成:川桂枝10克,炙黄芪15,当归10克,炒白芍10克,北细辛5克,红花10克,炙甘草5克,木通5克,川芎6克。 功能:温经散寒,养血通脉。 主治:雷诺氏症(肢端血管痉挛症)。 方解:桂枝味辛甘性温,功能温经散寒活血,细辛味辛性温,专司散寒温经而止痛;当归味甘辛性温,可补可散,是治血病之要药;白 芍专入肝脾,功专柔肝止痛,养血敛阴;黄芪味甘性微温,能行 血中之气,上药合伍,养血通脉而缓肢端之痉挛。红花破瘀生新, 且能活血止痛;川芎为血证又一要药,功专活血理气,搜风止痛, 木通、红花、川芎以加强通脉活血,细辛配甘草等药有镇痛之效。 诸药相伍,君、臣、佐、使,共奏温经散寒、养血通脉之效。 加减运用:本症以手指遇寒麻木甚至苍白,进而紫黑疼痛,甚则经久不愈为特征,此属中医血痹厥寒之证,脉沉细者可加附子10克。本方连 服1月有效,连进3个月可控制3个月。 经验体会:积数十年经验之结晶,自拟“温经通脉汤”治疗本病,在温经散寒、养血活血通脉之剂中伍入益气之黄芪和消炎之木通,使之配伍更 臻完善,真谓之"衡今酌古,慎思以处"也。值得一提的是,由于 红花产地的不同,其功效亦不尽相同,有怀红花(产于河南)、 川红花(产于四川)、杜红花(产于江苏、浙江)等品种。番红 花(西红花)则是另一种藏红花,非菊科植物而为鸢尾科植物。 藏红花来源稀少,且价格昂贵,适用于有瘀而兼热者。番红花(鸢 尾科)则适用于有瘀而兼寒者。因此,治疗本病方剂中所用之红 花应使用鸢尾科植物番红花(西红花)为优。 治雷诺氏病中西医结合较好,中医以温经散寒,养血通脉,舒筋络来治病的根源 药方: 肉桂6g 当归20g 川芎10g 白芍15g 熟地15g 桂枝10g 续断15g 木爪 15g 鸡血腾20g红腾20 山萸肉10g 进行加减. 西医用:用氯唑沙宗片\维生素b1片\正骨水等等来缓解症状,必要可加针灸. [治法]:活血通经,散寒、补气 川芎15 当归24 桂枝12 干姜5 白芍15 黄芪18 丹参12 党参18 白术15 毛冬青2 4 广地龙15 细辛4 麻黄5 陈皮6 [加减]: (1)气虚者,加黄精15

中考语文专题复习四文言文阅读常见文言实词现象梳理素材

常见文言实词现象梳理 通假字用法举例出处意思 1. 说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孔子语录》)通“悦”,愉快 2. 有吾十有五而志于学(《孔子语录》)通“又”,古人在两位数的整数和零数之间 常常加“有”字 3. 要便要还家(《桃花源记》)通“邀”,邀请 4. 阙 (2013考)略无阙处(《三峡》) 通“缺”,空缺,这里 指中断 5. 食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马说》)通“饲”,喂 6. 见 (2011 考) 才美不外见(《马说》)通“现”,表现7. 材食之不能尽其材(《马说》)通“才”,才能 8. 邪其真无马邪(《马说》)通“耶”,表示疑问,相当于“吗” 9. 支四支僵劲不能动(《送东阳马生序(节选)》)通“肢”,肢干 10. 被同舍生皆被绮绣(《送东阳马生序(节选)》) 通“披”,穿 11. 具百废具兴(《岳阳楼记》)通“俱”,全,皆 12. 属属予作文以记之(《岳阳楼记》)通“嘱”,嘱托 13. 曾 (2015 考) 曾益其所不能(《生于忧患,死于安乐》)通“增”,增加 14. 衡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生于忧患,死于安乐》)通“横”,梗塞、不顺 15. 拂入则无法家拂士(《生于忧患,死于安乐》)通“弼”,辅佐 16. 辟故患有所不辟也(《鱼我所欲也》)通“避”,躲避 17. 辩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鱼我所欲也》)通“辨”,辨别 18. 得所识穷乏者得我与(《鱼我所欲也》)通“德”,恩惠,这里是感激的意思 19. 与所识穷乏者得我与(《鱼我所欲也》)通“欤”,语气助词 20. 乡乡为身死而不受(《鱼我所欲也》)通“向”,从前 21. 徧小惠未徧(《曹刿论战》)通“遍”,遍及、普遍 22. 有邹忌修八尺有余(《邹忌讽齐王纳谏》)通“又” 23. 孰孰视之(《邹忌讽齐王纳谏》)通“熟”,仔细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