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5疾病查房

5疾病查房

5疾病查房
5疾病查房

查房教案

查房题目卵巢囊肿蒂扭转主查老师职称护士

学时数:1小时

查房时间 2014年5月

查房目标:1.了解卵巢囊肿蒂扭转的概念及病因

2.掌握临床表现治疗要点

3.掌握该疾病的护理措施

4.掌握卵巢囊肿蒂扭转的急救处理

重点分析内容:

1.卵巢囊肿蒂扭转的症状,临床表现,

2.卵巢囊肿蒂扭转的急救处理

3.术后护理措施

拟题的问题:

1 什么是卵巢囊肿蒂扭转?

2 卵巢囊肿蒂扭转的护理诊断?

3急诊如何处理卵巢囊肿蒂扭转患者?

小结:通过这次的疾病查房让我们了解到了卵巢囊肿蒂扭转的定义及症状,诊断的方法,并且更加深入的明白卵巢囊肿蒂扭转对人的影响,掌握了该疾病的急救方法。

疾病查房

参加人员:

简要病史:

·42·

疾病查房

讨论内容:

定义:卵巢囊肿蒂扭转是指供应卵巢囊肿的血管发生了扭曲,使卵巢囊肿缺血,甚至坏死破裂,引起剧烈腹痛。为妇科急腹症之一,约10%卵巢囊肿发生蒂扭转。好发于瘤蒂长,中等大,活动度良,重心偏于一般的肿瘤(如囊性畸胎瘤,粘液性及浆液性囊腺瘤最易发生蒂扭转),多发生于体位急骤变动时,妊娠早期或产后。

临床表现: 1 典型症状是突然发生一侧下腹剧痛,常伴恶心,呕吐甚至休克,系腹膜牵引矫正引起。

2 亦有疼痛发作轻缓者,则为瘤蒂扭转较慢而不严重。扭转急剧者伴有呕吐,偶因子宫内膜血管充血而致有少量阴道流血。

病因:1 不良的生活习惯

2 内分泌失调

3居住环境差

4身体细胞酸性化

症状:1.腹围增粗、腹内肿物

2.腹痛

3.月经紊乱

4.压迫症状

预防:1、卵巢囊肿属于一种肿瘤,卵巢内的酸化环境有利于肿瘤的生长,所以平常要多吃一些碱性食物(西葫芦、竹笋、海带、番茄)来中和这些酸性环境,可以有效地降低囊肿的增生速度。

2、保持心态良好,女性患者保持良好的心态去面对疾病,对疾病的治疗有很好的效果。

检查:一、超声检查

二、宫颈粘液检查和阴道细胞检查

三、基础体温检测

四、放射学诊断

五、细胞学检查

治疗:蒂扭转一经确认,应尽快行剖腹手术。术时应在蒂根下方钳夹,将肿瘤和扭转的瘤蒂一并切除,钳夹前不可回复扭转,以防栓塞脱落。

手术方式及途径:1 附件切除:卵巢囊肿蒂扭转传统的治疗方法是行患侧附件切除术,避免来自卵巢静脉血栓栓塞的危险。2 经腹及经腹腔镜

术后护理诊断:

1 疼痛:与手术有关

2 焦虑:对术后病情不确定有关

3 腹胀:与手术有关

4 活动无耐力:与手术有关

5 有感染的危险:术后与疾病有关

6 心理护理:与影响生育有关

饮食:饮食方面要做到规律、合理,即以高蛋白、高维生素食物为主。选择营养价值高的植物或动物蛋白,如牛奶、蛋类、鱼类、瘦肉、各种豆制品等。

肺心病护理查房

2014年2月肺心病的护理查房 护士长李梅:今天我们讨论一下肺心病的护理查房,下面请雷蕾介绍一下病历。雷蕾:患者赵树叶,女,77岁,因咳嗽、咳大量脓痰,胸闷,呼吸苦难。于2004年2月23日8时急诊来我院诊治。首测体温37C,脉博100次/分,呼吸25次/分,血压120/80 患者自诉入院前,出现少量咳嗽,少量白色泡沫痰,自行服药后(药名不详),症状未见减轻,近两日突然咳嗽加剧,痰量增多,混有少量血液,恶臭味,查体:表情痛苦、消瘦、精神紧张。根据医嘱给予镇咳、祛痰、平喘和抗感染等对症治疗,给予吸氧及心理护理。 护士长:下面请王芹介绍一下临床表现。 王芹:临床表现:(一)症状:1、慢性咳嗽、大量脓痰,痰量与体位变化有关。晨起或夜间卧床改变体位时,咳嗽加剧、痰量增多。痰量多少可估计病情严重程度。感染急性发作时,痰量明显增多,每日可达数百毫升,外观呈黄绿色脓性痰,痰液静置后出现分层的特征:上层为泡沫;中层为脓性黏液;下层为坏死组织沉淀物。合并厌氧菌感染时痰有臭味。 2、反复咯血50%~70%的病人有程度不等的反复咯血,咯血量与病情严重程度和病变范围不完全一致。大量咯血最主要的危险是窒息,应紧急处理。部分发生于上叶的支气管扩张,引流较好,痰量不多或无痰,以反复咯血为唯一症状,称为“干性支气扩张”。 3、反复肺部感染,其特点是同一肺段反复发生肺炎并迁延不愈。 4、慢性感染中毒症状,反复感染者可出现发热、乏力、食欲减退、消瘦、贫血等,儿童可影响发育。 (二)体征:早期或干性支气管扩张多无明显体征,病变重或继发感染时在下胸部、背部常可闻及局限性、固定性湿啰音,有时可闻及哮鸣音;部分慢性病人伴有杵状指(趾)。 辅助检查: 1、胸部X线检查,早期无异常或仅见患侧肺纹理增多、增粗现象。典型表现是轨道征和卷发样阴影,感染时阴影内出现液平面。 2、胸部CT检查,管壁增厚的柱状扩张或成串成簇的囊状改变。 3、纤维支气管镜检查,有助于发现病人出血的部位,鉴别腔内异物、肿瘤或其他支气管阻塞原因。 护士长:下面请王海英介绍一下院前急救。 王海英:根据肺心病患者的病理生理变化和院前急救特定的环境,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快速详细的了解病情,接诊是急救工作的开始,院前急救可通过车载电话或外出领路的 家属了解患者的现场病史与既往史,了解病情变化,以便更好的指定急救计划。 2.严密观察病情变化(1)观察神志及呼吸的变化密切观察患者的呼吸频率、节律。及时判断肺性脑病的早期表现,与家属进行必要的沟通、病情告知。切忌随意使用安定,以防一直呼吸而诱发或加重肺性脑病。(2)观察心律、心率的变化由于缺氧,二氧化硫潴留,高碳酸更症,肺动脉高压等情况,常可引起心律失常,常见者为早搏及阵发性心动过速,急救转送途中要进行心电监护,及时记录。(3 )密切观察血氧饱和度,以保证吸氧的疗效和指导痒疗。 3.治疗和途中监护(1 )加强排痰,保持呼吸道通畅。肺心病患者往往年老体弱,或患者夜间发病导致分泌物积聚及痰液浓缩,排痰功能低下。咳嗽反射减弱致呼吸道分泌物难以排除,通气量降低,加重缺氧和二氧化碳潴留。因此,要鼓励患者咳嗽,咯痰。对于咯痰无力者给予叩背和改变体位协助排痰,必要时利用吸引器吸痰。 (2 )正确氧疗肺心病急救中,正确合理的给氧,是重要的措施之一。对纠正缺氧、抢

呼吸内科护理查房

内一科护理查房 病情介绍:患者12床张小芬,女性,81岁。因“反复咳嗽、咳痰伴喘息、双下肢浮肿10年,再发一周伴发热”由门诊以“慢性阻塞性肺气肿、肺心病”收住于2011年10月29日10:20由轮椅推入我科病房。患者入院时体T36.6℃,P84次/分R20次/分BP120/70mmHg患者神清,精神差,消瘦,诉:咳嗽、咳少许白粘痰,活后动后喘息明显,时感胸闷、乏力、发热,自测体温最高可达39.3℃,双下肢轻度浮肿,既往无药物过敏史,入院后予持续吸氧,持续遥测心电监护及血氧饱和度监测,抗炎、化痰、平喘等对症支持治疗,按内科一级护理。现病史:反复咳嗽,咳少许白粘痰,冬春季及受凉后发作,每年大于三个月,症状夜间及晨起时较明显,症状发作时感心悸、胸闷、喘息,双下肢浮肿10年,曾行胸CT,肺功能及心脏彩超后诊断为“慢性阻塞性肺气肿、肺心病”给予“抗炎、利尿、强心”等对症治疗后好转,病程中无咯血、无反复发热、无胸痛、乏力、盗汗,近年来稍活动后喘息明显,受凉后症状再发1周,伴间断不规律发热,最高体温可达39.3℃,咳嗽、咳少许白粘痰,晨起明显,稍活动后感胸闷、喘息,伴双下肢轻度浮肿,门诊以“慢性阻塞性肺气肿、肺心病”收住我科。 高血压病史10余年,最高可达190/110mmHg,时有头晕、心悸不适,休息差及情绪激动时明显,无头痛、呕吐,近年来服用“拉西地平4mg/d、厄贝沙坦150mg/d”治疗,血压控制在130/80mmHg左右,“腰椎病”史10余年,目前疼痛明显,生活不能自理,不能平卧,脊柱弓背畸形。患者起病以来,饮食差,偶有便秘,小便正常,睡眠及精神差,一年来体重下降约10公斤。 既往史:有皮肌炎史2月余,有:“胆囊结石手术、脂肪瘤手术、胃溃疡手术”史。 诊疗计划:1、按内科一级护理 2、完善三大常规、血生化、血气分析、痰凃片、痰培养、胸CT、心 电图、心脏彩超等相关检查。 3、予吸氧、持续遥测心电监护和氧饱监测、头孢唑肟抗炎、溴己新 祛痰、多索茶碱针平喘等治疗。 4、继续予厄贝沙坦片降压治疗并注意监测血压。 检查结果:10月30日:肝肾功能示超敏C反应蛋白(35.51mg/lL),前白蛋白(77.5mg/L),结核抗体(阳性),血常规示中性细胞比率(30mm/h),11月4日心脏彩色B超示:1、主动脉内径增宽,室间隔增厚(考虑高血压心脏超声改变)2、左室舒张功能减退。11月7日CT示主动脉壁可见条索状高密度影,双肺结节状影,大小不等,密度不均,较前明显增多,考虑转移性病变,感染性病变待排。不能排除肺结核播散致该影像可能,而患者高热不退,符合播散型肺结核症状,告知患者家属病情后拟行诊断性抗结核治疗。11月8日呼吸功能检查:通气功能轻度损减,属阻塞型通气功能障碍,弥散功能降低,气道阻力增高,残气量增高。斑点实验(阳性),血气体分析示:动脉血氧分压(PaO2)降低,二氧化碳分压(PaCO2)升高,PH值降低。 回顾疾病相关概念:

肺心病护理查房 (1)

肺心病护理查房 时间:2016年6月8 地点:内三科病房 主持人:刘娟 参加人员:本科室护理人员 今天我们学习一下肺心病病人的护理查房,下面请谢向莲介绍病史介绍病史:患者于10年前因受凉后出现咳嗽、咳痰症状,当时未予重视,上述症状反复发作,每年冬春季节均有咳嗽,咳痰症状发作,口服止咳、化痰药物缓解,但病情逐年加重,于入院4年前咳嗽、咳痰加重,并感气短明显,不能从事体力劳动,并且有头痛症状,曾在兰州、定西等医院住院治疗,诊断为慢性支气管炎,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治疗后好转。半年前患者头痛加重,并且出现咽部充血,1月前患者上述症状明显加重,并出现全身水肿、胸部疼痛、腹胀症状,平卧时症状加重,今为求进一步治疗来我院,以"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心功能Ⅲ级"入住我科。病程中患者无咯血、盗汗,无高热、寒颤等症状,饮食睡眠可,大小便正常。 2.入院体查:T: 36.8℃ P:80次/分 R: 26次/分 Bp:150/96mmHg 发育正常,营养中等,神志清楚,精神差,扶入病房,自主体位,问答切题,颜面部及四肢末端皮肤发绀,全身皮肤黏膜无黄染及出血点,浅表淋巴结未触及肿大。头颅无畸形,双侧眼睑水肿,睑结膜无苍白,巩膜无黄染,双瞳孔等大等园,约3mm,对光反射灵敏。外耳道无异常分泌物,听力正常,双侧乳突无压痛,鼻腔通畅,鼻窦区无压痛。口唇发绀,咽部充血,扁桃体不大,颈软无抵抗,双侧对称,颈静脉充盈,甲状腺不大,气管居中。 3.专科检查:颜面部及四肢末端皮肤发绀,口唇发绀,咽部充血,扁桃体不大,颈软无抵抗,双侧对称,颈静脉充盈,甲状腺不大,气管居中。胸廓桶状畸形,无胸壁静脉曲张,双肺呼吸动度减弱,触觉语颤减弱,未触及胸膜摩擦感,叩诊双肺呈过清音,双下肺可闻及散在湿性啰音; 初步诊断:1.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心功能3级 2.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护士长:下面请郑凤霞介绍一下临床表现。 临床表现:(一)症状:1、慢性咳嗽、大量脓痰,痰量与体位变化有关。晨起或夜间卧床改变体位时,咳嗽加剧、痰量增多。痰量多少可估计病情严重程度。感染急性发作时,痰量明显增多,每日可达数百毫升,外观呈黄绿色脓性痰,痰液静置后出现分层的特征:上层为泡沫;中层为脓性黏液;下层为坏死组织沉淀物。合并厌氧菌感染时痰有臭味。 2、反复咯血50%~70%的病人有程度不等的反复咯血,咯血量与病情严重程度和病变范围不完全一致。大量咯血最主要的危险是窒息,应紧急处理。部分发生于上叶的支气管扩张,引流较好,痰量不多或无痰,以反复咯血为唯一症状,称为“干性支气扩张”。 3、反复肺部感染,其特点是同一肺段反复发生肺炎并迁延不愈。 4、慢性感染中毒症状,反复感染者可出现发热、乏力、食欲减退、消瘦、贫血等,儿童可影响发育。 (二)体征:早期或干性支气管扩张多无明显体征,病变重或继发感染时在下胸部、背部常可闻及局限性、固定性湿啰音,有时可闻及哮鸣音;部分慢性病人伴有杵状指(趾)。

中暑病人的护理

中暑病人的护理 一、中暑概念:中暑是指在高温环境下或烈日暴晒引起体温调节障碍、汗腺功能衰竭和水、电解质代谢紊乱所致的疾病。 根据发病机制不同,中暑分为热射病、热衰竭和热痉挛、日射病四种。 二、病因及发病机制 (一)病因 1、环境因素在高温(室温35℃)、烈日暴晒环境下劳动;若环境温度偏高,但空气中湿度又大,通风不良时从事重体力劳动也易中暑。 2、诱发因素年老体弱、产妇、慢性疾病患者,睡眠不足、工作时间过长、劳动强度过大、过度疲劳等易诱发中暑。 (二)发病机制: 正常人的体温在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控制下,产热和散热处于平衡状态,维持体温在37℃左右。散热方式有辐射、传导、对流及蒸发,以保持体温在正常范围。在周围环境温度超过体表温度时,通过辐射、传导及对流散热发生困难,人体只能借助于汗液蒸发进行散热,有时大量出汗不足以散热,或空气中湿度大,通风不良时,出汗减少使散热受阻。以上情况均可造成体内热的积蓄,引起中暑。 高热对人体系统的影响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影响: 1、体温调节障碍在高温环境下,产热过多散热不足时,体温调节中枢功能障碍,汗腺功能衰竭导致汗闭,使体温迅速升高发生热射病。 2、中枢神经系统抑制高温对中枢神经系统起抑制作用,使病人注意力不集中,反应迟钝,四肢无力。烈日或高热辐射长时间作用于头部,可穿透头皮和颅骨引起脑组织损伤、充血。大脑温度可达到40~42℃,体温不一定升高称为日射病。

3、心脏负担加重散热时皮肤血管扩张,血液重新分配,血流加速,心排出量增加,而且大量出汗引起血液浓缩及粘稠度增高,均造成心脏负担加重,最终导致心排出量降低。 4、水、盐代谢紊乱高温工作出汗是主要的散热途径,而汗液中氯化钠含量为0.3%~0.5%,排汗增多引起盐及水丢失,导致脱水,此时血管扩张,血容量更加不足可引起周围循环衰竭的症状称为热衰竭;丢失盐过多且补充不足引起肌肉痉挛,可发生热痉挛。 三、中暑的临床表现: (一)先兆中暑在高温环境下活动一定时间后,大量出汗、口渴、头晕头昏、胸闷、全身疲乏,体温正常或略有升高(37.5℃)如能及时转移到通风处安静休息,适当补充水盐,短时间可恢复正常。 (二)轻度中暑除上述表现加重外,体温升高到38℃以上,出现面色潮红、皮肤灼热或面色苍白,全身皮肤湿冷、血压下降、脉率增快等周围循环衰竭的早期表现。如能及时有效治疗,可在数小时内恢复。 (三)重度中暑 1、热衰竭(中暑衰竭)为最常见的类型。常发生于老年人、产妇及尚未能适应高温气候和环境者。由于大量出汗导致水、盐丢失,外周血管扩张引起血容量不足。主要表现皮肤苍白、出冷汗、脉搏细数、血压下降、昏厥或意识模糊,体内多无过量热蓄积,体温基本正常。 2、热痉挛(中暑痉挛)大量出汗后大量饮水,盐分补充不足,使血中钠、氯浓度降低,病人常感到四肢无力,阵发性肌肉痉挛和疼痛,常呈对称性,以腓肠肌痉挛最为多见,体温多正常。 3、日射病由于烈日暴晒或强烈热辐射作用于头部,病人出现剧烈头痛、头晕、眼花、耳鸣、呕吐、烦躁不安。严重时发生昏迷、惊厥。体温多不升高。

日射病护理查房

护士长:现在处于高热天气下,中暑病人也比较多。现在我们进行热射病病人的护理查房,一起复习相关知识及护理。请刘姐护师来讲解相关知识。 日射病是指在烈日下劳动或运动时,因头部持续受到强烈日光照射,日光中紫外线穿过颅骨直接作用于脑膜及脑组织即引起头部血管扩张,导致脑及脑膜充血,头部温度和体温急剧升高,以致神智异常,继发各脏器功能障碍的一种疾病。中暑包括热射病、热痉挛、热衰竭以及日射病四种。前三种多见于有生产性热源的高温车间,而日射病则以从事露天作业的工人为多。日射病是中暑中最严重的一种致命性急症,在炎热的夏季多见,病情发展急剧,甚至迅速死亡。 病因 环境因素 发生日射病的外界因素主要为高温、高湿、风速小。在高温辐射作业环境(干热环境)和高湿高温作业环境(湿热环境)中易发生。在盛夏,11点到17点时接受的阳光辐射相当强,一般能达到每分钟每平方厘米6.28焦耳以上,所产生的环境温度也在37摄氏度到45摄氏度之间。人的头部受到日光直接曝晒,其热力可穿透颅骨,使脑膜和脑组织充血而受到损害,出现中枢神经系统功能失控的各种症状。 自身因素 产热增加:如从事体力劳动和体育运动,以及患有发热、甲亢等代谢增加的疾病。 热适应能力差:如营养不良、年老体弱、孕产妇、过度疲劳、缺乏体育锻炼、睡眠不足、饮酒、饥饿,以及突然进入旅游热区和高温环境。 散热障碍:如过度肥胖,穿紧身、透气性差的衣裤,先天性汗腺缺乏症,硬皮病,痱子,大面积烧伤患者的瘢痕导致的散热障碍。另外,在使用抗胆碱药物、抗组胺药物、抗抑郁药物、β肾上腺素受体阻滞剂、利尿剂、酚噻嗪类等药物治疗期间,以及患有脱水、休克、心衰等疾病的患者,也是导致日射病的不可忽视的因素。 临床表现 常于高温下劳作后突然发生。病初,患者精神沉郁,头痛、头晕、耳鸣、眼花。如果患者来不及就诊,或者根本忽视这些现象时,立即出现恶心、呕吐、全身皮肤发红、小便增多,有的会突然由兴奋转为嗜睡,严重者突然昏迷、意识丧失、谵妄,并因此而发生呼吸衰竭、心力衰竭而死亡。角膜反射减退或消失,腱反射亢进,常发生剧烈的痉挛或抽搐而迅速死亡,或因呼吸麻痹而死亡。 辅助检查 白细胞总数和中性粒细胞比例增多,出现尿蛋白和管型尿,血尿素氮、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乳酸脱氢酶、肌酸磷酸激酶和红细胞超氧化物歧化酶增高,血液浓缩、血小板减少、凝血功能异常、电解质紊乱(如低钠、低氯、低钾或高钾血症等),呼吸性酸中毒或碱中毒、代谢性酸中毒。心电图有心律失常和心肌损害表现。 治疗

中暑病人的护理

模块三损伤、中毒病人的护理 任务九中暑病人的护理 【复习提问】 1.酒精中毒兴奋期乙醇浓度达到多少? 答:11mmol/L 2.共济失调的表现? 答:肌肉运动不协调,行动笨拙,眼球震颤 【新课导入】 【案例】(图片) 李先生, 54岁,建筑工人,在高温闷热的夏天室外工作,全身乏力,继而体温升高T:40.5℃并伴皮肤干热,无汗、谵妄和抽搐,脉速,血压下降,呼吸浅快等表现,急诊就诊。 临床诊断为:热射病(中暑高热)伴休克 思考: 1. 为该患者降温首选的方法是? 2. 请说出停止降温的指征? 【职业综合能力培养目标】 1. 专业职业能力:具备为不同类型中暑患者选取适宜物理降温方法的能力;具备正确使用氯丙嗪为患者进行药物降温的能力。 2. 专业理论知识:掌握并能区分不同中暑类型的典型临床表现以及相应治疗原则并掌握主要护理措施。 3. 职业核心能力:具备对问题的分析、解决能力;培养学生在护理过程中进行有效沟通的能力及表达能力;培养学生竞争意识。 【新课讲解】 一、定义(图片) 中暑是指高温或烈日曝晒等引起体温调节功能紊乱所致体热平衡失调、水电解质代谢紊乱或脑组织细胞受损而致的一组急性临床综合征。 二、病因与发病机制(图片) (一)病因 1. 环境因素在高温(>35℃)、烈日暴晒环境下劳动或环境温度虽未达高温,但空气中湿度大且通风不良时从事重体力劳动也易中暑。 2.诱发因素年老体弱、产妇、慢性疾病患者,睡眠不足、工作时间过长、劳动强度过

大、过度疲劳等易诱发中暑。 (二)发病机制 正常人的体温在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控制下,产热和散热处于平衡状态,维持体温在37℃左右。散热方式有辐射、传导、对流及蒸发,以保持体温在正常范围。在周围环境温度超过体表温度时,通过辐射、传导及对流散热发生困难,人体只能借助于汗液蒸发进行散热,有时机体产热增加大量出汗不足以散热;或空气中湿度大,通风不良以及汗腺功能障碍,如先天性汗腺缺乏症、广泛皮肤烧伤后搬痕形成等使出汗减少散热受阻;对热的适应能力下降,以上情况均可造成体内热的积蓄,引起中暑。 三、临床表现(图片) (一)先兆中暑在高温环境下活动一定时间后,大量出汗、口渴、头晕头昏、胸闷、全身疲乏,体温正常或略有升高(<38℃)如能及时转移到通风处安静休息,适当补充水盐,短时间可恢复正常。 (二)轻度中暑除上述表现加重外,体温升高到38℃以上,出现面色潮红、皮肤灼热或面色苍白,全身皮肤湿冷、血压下降、脉率增快等周围循环衰竭的早期表现。如能及时有效治疗,可在数小时内恢复。 (三)重度中暑 1. 热衰竭(中暑衰竭)为最常见的类型。由于大量出汗导致水、盐丢失,外周血管扩张引起血容量不足而引起周围循环衰竭。主要表现皮肤苍白、出冷汗、脉搏细数、血压下降、昏厥或意识模糊,体内多无过量热蓄积,体温基本正常。常发生于老年人、产妇及尚未能适应高温气候和环境者。 2. 热痉挛(中暑痉挛)大量出汗后大量饮水,盐分补充不足,使血中钠、氯浓度降低,病人常感到四肢无力,阵发性肌肉痉挛和疼痛,常呈对称性,以腓肠肌痉挛最为多见,体温多正常。多见于健康青壮年。 3.日射病由于烈日暴晒或强烈热辐射作用于头部,病人出现剧烈头痛、头晕、眼花、耳鸣、呕吐、烦躁不安。严重时发生昏迷、惊厥。脑组织温度可达到40~42℃,但体温不一定升高。在烈日下劳动时间过长,但又没有防护措施者易发生。 4.热射病(中暑高热)在高温环境下,产热过多散热不足时,体温调节中枢功能障碍,汗腺功能衰竭导致汗闭,使体温迅速升高发生热射病。早期表现头疼、头昏、全身乏力、多汗,不久体温迅速升高达40℃以上,出现颜面潮红、皮肤干燥无汗、神志渐转模糊、谵妄、昏迷,可伴抽搐,,严重者出现休克、脑水肿、肺水肿、弥散性血管内凝血及肝、肾功能损害等严重并发症。本型特点为高热、无汗和意识障碍,为严重类型。多见于老年人。(小先生)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