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1《计算比赛场次》

1《计算比赛场次》

1《计算比赛场次》
1《计算比赛场次》

计算比赛场次

教学内容:九年义务教育课本四年级第二学期P81-82

教学目标:

1.结合体育比赛实例,寻找计算比赛场次方法,并能用自己的语言描述比赛场次中蕴涵的简单的规律。

2. 能借助连线、列表等方法解决体育比赛中比赛场次这个数学问题。

3. 在问题解决的过程中,培养学生有序地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让学生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的综合应用意识。

教学重点:用数学方法计算比赛场次。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有序地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具准备:练习纸、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揭示课题

1、师生谈话,创设情景:

师:喜欢乒乓球运动吗?许多学校都开设了乒乓球社团,小丁丁学校的乒乓球社团要进行比赛啦。

2、揭示课题:比赛场次

师:今天我们不看比赛,而是专门来研究比赛场次的问题(板书:比赛场次)【设计意图:选择了和孩子们比较贴近的生活场景“乒乓球比赛”引入,更具有情感上的吸引力,更容易激发孩子的好奇心。在此基础上提出整节课的中心问题,把问题作为教学的出发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带着明确的解决问题的愿望去探究新知。】

二、探究交流,解决问题

(一)、情景出现,理解赛制

1、介绍A组模拟赛。

(课件出示):乒乓球赛分为两组,小丁丁被分在A组。小组中每2位选手之间都要进行一场比赛。A组的成员有:小丁丁、小王,小陈,小李。

2、理解单循环赛。

师读后提问:A组有几名队员参赛?比赛的规则是什么?(课件闪亮规则)(二)、自主探究一(每人进行的场次)

1、提问:小丁丁在小组赛中要进行几场比赛?(3场)哪3场?(课件演示)

2、 A组中每位选手各要进行几场比赛?

问:3从哪里来?

板书:比赛人数每人比赛场数

4人 3场

3、师生归纳:每人比赛的场数比人数少1。

(引导学生说出除了不和自己比赛,还要和其他3人比赛,找出两者之间关系)

句式:除了……还要……

说出的学生表演:你说的真好,谁理解了再描述一遍……

师:我又有个新问题,整个A组把比赛进行完,共要进行几场比赛呢?

【设计意图:在学习每个参赛队员要进行几场比赛,以小丁丁为切入口,引导学生猜一猜,连一连、排一排的方法进行验证,唤起学生记忆中解决搭配问题的方法。然后再让学生亲自试一试,既体验问题解决的过程和方法,也为后面的探究 A组共进行几场比赛作铺垫】

(三)自主探究二(加法计算)

1、学生猜测:

2、小组合作验证

师:用自己喜欢的方式验证,也可以同桌交流合作。

3、汇报交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交流出现的方法)

①交流文字记录的方法

②交流连线图和算式

生说,课件再演示。

师:连线是一种不错的方法。用线连一连,两个人之间的一根连线表示一场比赛。

在连线时,按照一定的顺序,才能既不重复,也不遗漏。

问:小丁丁3场比赛3根连线,小王还有几场比赛几根连线,小李呢?

谁能说说你的算式?板书:总场次

3+2+1=6(场)

3代表什么?2呢?1呢?为什么只有3个数相加,明明不是4个人吗?

4、小胖加入了A组,现在A组有几人?整个A组要进行几场比赛?

尝试连线,并进行表达,描述清晰的学生表扬:你说的真好

师:那么6人比赛共几场怎么列式?一组有8人比赛,共要赛几场?

板书:5人 4场 4+3+2+1=10(场)

6人 5场 5+4+3+2+1=15(场)

8人 7场 7+6+5+4+3+2+1=28(场)

③小结:我们发现从每人共要比的场次开始依次减少1并连加到1,就是这组一共要比赛的场次。

师:这就是我们计算比赛场次的一种方法。

板书:计算

(四)、自主探究三(乘法计算)

引导:如果人数多,那么加法算式就很长,计算也不方便,有没有更好的方法呢?刚刚我们不少同学得到12场比赛场次,那么这12又是怎么来的呢?

1、分析猜测错误的原因。(重复算了同一场比赛。)

师:拿连12根线的学生图来分析

问:根据表格还可以怎么列式?

4×3÷2=6

4表示什么?(4个人)

3表示什么?(每人都打3场)

问:为什么要除以2?(4个人,与每人都打3场就是12场,这样算的话,一半是重复的,所以要除以2 )

对回答较好的学生即时表扬:你的思路真清晰

②试一试:6人比赛,8人比赛的总赛场数。

师:在计算比赛场次时,哪个方法更简洁呢?

1、先找有多少人比赛?

2、每人要比赛几场?

3、有没有重复的?

③小结方法并板书:人数×(每人比的场数)÷2=一共比的场数

师:现在你了解了几种计算比赛场次的方法,我们来做些练习。

【设计意图:给学生创造充分探索解决问题策略的空间和时间,让他们亲身去经历连线、列表、画图的过程,亲身去感受、去实践、尝试归纳总结规律,并帮助学生理解解决问题的策略,而不是归纳一般的公式。真正体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这一新理。】

三、拓展延伸,深化解决问题策略

1、活动一:基础练习,巩固规律。

①小巧所在的小组共有12人,小组中每2人之间都要进行一场比赛,小巧所在的小组共要进行几场比赛?正确的算式是()

①、12×11÷2 ②、12×11 ③、12+11+10+9+8+7+6+5+4+3+2+1 问:11表示什么?②为什么错?③错在哪里?

②和小亚同组的选手还有9名,小组中每2人之间都要进行一场比赛,小亚所在的小组共要进行几场比赛?错误的算式是()

①、9×8÷2 ②、10×9÷2 ③、9+8+7+6+5+4+3+2+1

问:怎么分析这道题?

四、课堂总结:

(1)通过今天的学习,你学会了什么?

知道了每两个队员之间进行一场比赛,那么整个小组共赛几场可以通过:

比赛人数×每人比赛的场数÷2 来计算。

五、拓展延伸:(机动)

(1)信息兴趣小组有6个同学,他们每2人之间都互相发一条短信拜年,他们

一共发了多少条短信?

(2)介绍双循环中的中超足球比赛。

板书设计:

计算比赛场次

比赛人数每人比的场数一共比赛的场数

4人 3场 3+2+1=6(场) 4×3÷2=6(场)5人 4场 4+3+2+1=10(场) 5×4÷2=10(场)6人 5场 5+4+3+2+1=15(场) 6×5÷2=15(场)8人 7场 7+6+5+4+3+2+1=28(场)8×7÷2=28(场)

比赛人数×每人比的场数÷2=一共比赛的场数

小学奥数:比赛场次情况(淘汰赛、循环赛)例题详解

小学奥数:比赛情况(淘汰赛、循环赛)例题详解 知识梗概: 赛况分析是一些学校近年考试的热点,我们再给出几例,希望大家在掌握了下面的知识点以后,多多练习. 常见的体育比赛模式: N 个队进行淘汰赛,至少要打N-1场比赛:每场比赛淘汰一名选手; N 个队进行循环赛,一共要打2 N N N-1C 2 = ()场比赛:每个队要打N-1场比赛。 循环赛中常见的积分方式: ①两分制:胜一场得2分,平一场得1分,负一场得0分; 核心关系:总积分=2×比赛场次; ②三分制:胜一场得3分,平一场得1分。负一场得0分; 核心关系:总计分=3×比赛场次一1×赛平场次. 典型例题详解: 1.一次围棋比赛共有10名选手参加,他们分别来自甲、乙、丙三个队,每队不少于2人,每个人都与其他的9人比赛,每盘胜者得2分,负者得0分,平居各得1分.结果乙队平均得分为5.2分,丙队平均分17分,试求甲队的平均分. 【分析与解】 因为每队的总分均为整数,所以乙队为5人,那么乙队的总为26分.考虑丙队的情况:选手所能得到的最高分为18分,而丙队中的最高不少于17分. 当最高分为18分,次高分至多为16分,第三名至多14分,……,前两名的平均分为17分. 当最高分为17分,次高分至多为17分,第三名至多14分,……,第一名/前两名的平均分为17分. 因为丙队不少于2人,所以丙队2人,则丙队的总分为34分. 所以甲队有10-5-2=3人,总分为210C 2263430?--=分,所以平均分为30÷3=10分. 2.五支足球队进行单循环赛,每两队之间进行一场比赛.胜一场得3分,平一场得1分,负一场得0分.最后发现各队得分都不相同,第三名得了7分,并且和第一名打平,那么这五支球队的得分从高到低依次是多少? 【分析与解】 每个队各赛4场,共赛5×4÷2:10场.第三名得7分,与第一名打平,那么剩下的3场,得6分,只能是3+3+0,即第二名的比赛输了,所以只能是1+0+/+3+3.

高一物理第一章《运动的描述》单元测试试题A卷

高一物理单元测试试题 第一章运动的描述 时间40分钟,赋分100分 一、本题共10小题,每小题4分,共4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有的小题只有一个选项正 确,有的小题有多个选项正确.全部选对的得4分,选不全的得2分,有选错或不答的得0分. 1.某校高一的新同学分别乘两辆汽车去市公园游玩。两辆汽车在平直公路上运动,甲车内一同学看见乙车没有运动,而乙车内一同学看见路旁的树木向西移动。如果以地面为参考系,那么,上述观察说明 A.甲车不动,乙车向东运动B.乙车不动,甲车向东运动 C.甲车向西运动,乙车向东运动D.甲、乙两车以相同的速度都向东运动 2.下列关于质点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质点是一个理想化模型,实际上并不存在,所以,引入这个概念没有多大意义 B.只有体积很小的物体才能看作质点 C.凡轻小的物体,皆可看作质点 D.如果物体的形状和大小对所研究的问题属于无关或次要因素时,即可把物体看作质点 3.某人沿着半径为R的水平圆周跑道跑了1.75圈时,他的 A.路程和位移的大小均为3.5πR B.路程和位移的大小均为2R C.路程为3.5πR、位移的大小为2R D.路程为0.5πR、位移的大小为2R 4.甲、乙两小分队进行军事演习,指挥部通过现代通信设备,在屏幕上观察到两小分队的具体行军路线如图所示,两小分队同时同地由O点出发,最后同时到达A点,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小分队行军路程s甲>s乙 B.小分队平均速度v甲>v乙 C.y-x图象表示的是速率v-t图象 D.y-x图象表示的是位移s-t图象 5.某中学正在举行班级对抗赛,张明明同学是短跑运动员,在百米竞赛中,测得他在5 s末的速度为10.4 m/s,10 s末到达终点的速度为10.2 m/s,则他在全程中的平均速度为 A.10.4 m/s B.10.3 m/s C.10.2 m/s D.10m/s 6.下面的几个速度中表示平均速度的是 A.子弹射出枪口的速度是800 m/s,以790 m/s的速度击中目标

第一章.运动的描述

第一章.运动的描述 考点一:时刻与时间间隔的关系 时间间隔能展示运动的一个过程,时刻只能显示运动的一个瞬间。对一些关于时间间隔和时刻的表述,能够正确理解。如:第4s末、4s时、第5s初均为时刻;4s内、第4s、第2s至第4s内均为时间间隔。 区别:时刻在时间轴上表示一点,时间间隔在时间轴上表示一段。 考点二:路程与位移的关系 位移表示位置变化,用由初位置到末位置的有向线段表示,是矢量。路程是运动轨迹的长度,是标量。只有当物体做单向直线运动时,位移的大小.等于路程。一般情况下,路程邈移的大小。 考点三:速度与速率的关系 考点四:速度、加速度与速度变化量的关系 考点五:运动图象的理解及应用 由于图象能直观地表示出物理过程和各物理量之间的关系,所以在解题的过程中被广泛应用。在运动学中,经常用到的有x—t图象和v —t图象。 1.理解图象的含义 (1)x —t图象是描述位移随时间的变化规律 (2)v—t图象是描述速度随时间的变化规律 2.明确图象斜率的含义

(1)x—t图象中,图线的斜率表示速度 (2)v—t图象中,图线的斜率表示加速度 第二章?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研究 考点一: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基本公式和推理 1.基本公式 ⑴速度一时间关系式:v二V o at 1 2 ⑵ 位移一时间关系式:x =v0t at2 2 2 2 ⑶ 位移一速度关系式:V -V o =2ax 三个公式中的物理量只要知道任意三个,就可求出其余两个。 利用公式解题时注意:x、v、a为矢量及正、负号所代表的是方向的不同, 解题时要有正方向的规定。 2.常用推论 1 j (1) 平均速度公式:v v0v 2 (2) 一段时间中间时刻的瞬时速度等于这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 2 2 v o v (3) 一段位移的中间位置的瞬时速度: (4) 任意两个连续相等的时间间隔( T)内位移之差为常数(逐差相等) :x = X m - X n 二m - n aT2考点二:对运动图象的理解及应用 1.研究运动图象 (1)从图象识别物体的运动性质 (2)能认识图象的截距(即图象与纵轴或横轴的交点坐标)的意义 (3)能认识图象的斜率(即图象与横轴夹角的正切值)的意义 (4)能认识图象与坐标轴所围面积的物理意义 (5)能说明图象上任一点的物理意义 2. x —t图象和v—t图象的比较 如图所示是形状一样的图线在x —t图象和V—t图象中,

第一章运动的描述

第一篇力学基础 第一章运动的描述 教学时间:5学时 本章教学目标:理解运动的绝对性和相对性;理解位置矢量和位移的不同含义;能够根据运动方程求速度和加速度,能够根据速度和加速度求运动方程的表达式;掌握伽利略变换公式,能够根据相对运动公式解决相关问题。 教学方式:讲授法、讨论法等 教学重点:能够根据运动方程求速度和加速度,能够根据速度和加速度求运动方程的表达式。 在经典力学中,通常将力学分为运动学、动力学和静力学。本章只研究运动学规律。运动学是从几何的观点来描述物体的运动,即研究物体的空间位置随时间的变化关系,不涉及引发物体运动和改变运动状态的原因。 §1.1 参考系坐标系物理模型 一、运动的绝对性和相对性 运动是物质的固有属性。从这种意义上讲,运动是绝对的。 但我们所讨论的运动,还不是这种哲学意义上的广义运动。 即使以机械运动形式而言,任何物体在任何时刻都在不停地运动着。例如,地球就在自转的同时绕太阳公转,太阳又相对于银河系中心以大约250 km/s。的速率运动,而我们所处的银河系又相对于其他银河系大约以600 km/s。的速率运动着。总之,绝对不运动的物体是不存在的。 然而运动又是相对的。

因为我们所研究的物体的运动,都是在一定的环境和特定的条件下运动。例如,当我们说一列火车开动了,这显然是指火车相对于地球(即车站)而言的因此离开特定的环境、特定的条件谈论运动没有任何意义正如恩格斯所说:“单个物体的运动是不存在的——只有在相对的意义下才可以谈运动。” 二、参考系 运动是绝对的,但运动的描述却是相对的因此,在确定研究对象的位置时,必须先选定一个标准物体(或相对静止的几个物体)作为基准;那么这个被选作标准的物体或物体群,就称为参考系。 同一物体的运动,由于我们所选参考系不同,对其运动的描述就会不同。 从运动学的角度讲,参考系的选择是任意的,通常以对问题的研究最方便最简单为原则。研究地球上物体的运动,在大多数情况下,以地球为参考系最为方便(以后如不作特别说明,研究地面上物体的运动,都是以地球为参考系)但是。当我们在地球上发射人造“宇宙小天体”时,则应以太阳为参考系。 三、坐标系 要想定量地描述物体的运动,就必须在参考系上建立适当的坐标系。 在力学中常用的有直角坐标系。根据需要,我们也可选用极坐标系、自然坐标系、球面坐标系或柱面坐标系等。 总的说来,当参考系选定后,无论选择何种坐标系,物体的运动性质都不会改变。然而,坐标系选择得当,可使计算简化。 四、物理模型 任何一个真实的物理过程都是极其复杂的。为了寻找过程中最本质、最基本的规律,我们总是根据所提问题(或所要回答的问题),对真实过程进行理想化的简化,然后经过抽象提出一个可供数学描述的物理模型 现在我们所提的问题是确定物体在空间的位置。若物体的线度比它运动的空间范围小很多时,例如绕太阳公转的地球和调度室中铁路运行图上的列车等;或当物

1《计算比赛场次》

计算比赛场次 教学内容:九年义务教育课本四年级第二学期P81-82 教学目标: 1.结合体育比赛实例,寻找计算比赛场次方法,并能用自己的语言描述比赛场次中蕴涵的简单的规律。 2. 能借助连线、列表等方法解决体育比赛中比赛场次这个数学问题。 3. 在问题解决的过程中,培养学生有序地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让学生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的综合应用意识。 教学重点:用数学方法计算比赛场次。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有序地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具准备:练习纸、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揭示课题 1、师生谈话,创设情景: 师:喜欢乒乓球运动吗?许多学校都开设了乒乓球社团,小丁丁学校的乒乓球社团要进行比赛啦。 2、揭示课题:比赛场次 师:今天我们不看比赛,而是专门来研究比赛场次的问题(板书:比赛场次)【设计意图:选择了和孩子们比较贴近的生活场景“乒乓球比赛”引入,更具有情感上的吸引力,更容易激发孩子的好奇心。在此基础上提出整节课的中心问题,把问题作为教学的出发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带着明确的解决问题的愿望去探究新知。】 二、探究交流,解决问题 (一)、情景出现,理解赛制 1、介绍A组模拟赛。 (课件出示):乒乓球赛分为两组,小丁丁被分在A组。小组中每2位选手之间都要进行一场比赛。A组的成员有:小丁丁、小王,小陈,小李。

2、理解单循环赛。 师读后提问:A组有几名队员参赛?比赛的规则是什么?(课件闪亮规则)(二)、自主探究一(每人进行的场次) 1、提问:小丁丁在小组赛中要进行几场比赛?(3场)哪3场?(课件演示) 2、 A组中每位选手各要进行几场比赛? 问:3从哪里来? 板书:比赛人数每人比赛场数 4人 3场 3、师生归纳:每人比赛的场数比人数少1。 (引导学生说出除了不和自己比赛,还要和其他3人比赛,找出两者之间关系) 句式:除了……还要…… 说出的学生表演:你说的真好,谁理解了再描述一遍…… 师:我又有个新问题,整个A组把比赛进行完,共要进行几场比赛呢? 【设计意图:在学习每个参赛队员要进行几场比赛,以小丁丁为切入口,引导学生猜一猜,连一连、排一排的方法进行验证,唤起学生记忆中解决搭配问题的方法。然后再让学生亲自试一试,既体验问题解决的过程和方法,也为后面的探究 A组共进行几场比赛作铺垫】 (三)自主探究二(加法计算) 1、学生猜测: 2、小组合作验证 师:用自己喜欢的方式验证,也可以同桌交流合作。 3、汇报交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交流出现的方法) ①交流文字记录的方法 ②交流连线图和算式 生说,课件再演示。 师:连线是一种不错的方法。用线连一连,两个人之间的一根连线表示一场比赛。 在连线时,按照一定的顺序,才能既不重复,也不遗漏。

第一章运动的描述

第一章运动的描述 【本章阅读材料】 一.参考系 1.定义:在描述一个物体的运动时,选来作为标准的假定不动的物体,叫做参考系。 2.对同一运动,取不同的参考系,观察的结果可能不同。 3.运动学中的同一公式中涉及的各物理量应以同一参考系为标准,如果没有特别指明,都是取地面为参考系。 二.质点 1.定义:质点是指有质量而不考虑大小和形状的物体。 2.质点是物理学中一个理想化模型,能否将物体看作质点,取决于所研究的具体问题,而不是取决于这一物体的大小、形状及质量,只有当所研究物体的大小和形状对所研究的问题没有影响或影响很小,可以将其形状和大小忽略时,才能将物体看作质点。 三.时间与时刻 1.时刻:指某一瞬时,在时间轴上表示为某一点。 2.时间:指两个时刻之间的间隔,在时间轴上表示为两点间线段的长度。 3.时刻与物体运动过程中的某一位置相对应,时间与物体运动过程中的位移(或路程)相对应。 四.位移和路程 1.位移:表示物体位置的变化,是一个矢量,物体的位移是指从初位置到末位置的有向线段,其大小就是此线段的长度,方向从初位置指向末位置。 2.路程:路程等于运动轨迹的长度,是一个标量。 当物体做单向直线运动时,位移的大小等于路程。 五.速度、平均速度、瞬时速度 1.速度:是表示质点运动快慢的物理量,在匀速直线运动中它等于位移与发生这段位移所用时间的比值,速度是矢量,它的方向就是物体运动的方向。

2.平均速度:物体所发生的位移跟发生这一位移所用时间的比值叫这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即t v x =,平均速度是矢量,其方向就是相应位移的方向。仅能粗略描述物体的运动的快慢程度。 3.瞬时速度:运动物体经过某一时刻(或某一位置)的速度,其方向就是物体经过某有一位置时的运动方向。大小称之为速率。 它能精确描述物体运动的快慢程度。 (4)极短时间内的平均速度等于某时刻的瞬时速度。 六.加速度 1.加速度是描述物体速度变化快慢的的物理量,是一个矢量,方向与速度变化的方向相同。 2.做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物体,速度的变化量与发生这一变化所需时间的比值叫加速度,即t v v t v a 0-=??= 3.对加速度的理解要点: (1)加速度的大小和速度无直接关系。质点的运动的速度大,加速度 不一定大;速度小,其加速度不一定小;速度为零,其加速度不一定为零; (2)加速度的方向不一定和速度方向相同。质点做加速直线运动时,加速度与速度方向相同;质点做减速直线运动时,加速度与速度方向相反; (3)物体做加速直线运动还是做减速直线运动,判断的依据是加速度的方向和速度方向是相同还是相反,只要加速度方向跟速度方向相同,物体的速度一定增大(即加速直线运动),只要加速度方向跟速度方向相反,物体的速度一定减小(即减速直线运动)。

四年级数学下册 计算比赛场次2教案 沪教版

计算比赛场次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结合计算比赛场次的实例,探索体育比赛中的搭配问题。 2.能借助连线、列表的方法进行组合、搭配。 过程与方法: 1.经历解决问题的过程,使学生学会全面、有序地思考,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 2.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综合应用意识。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有效的活动,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使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 教学重点: 用算式表示比赛场次。 教学难点: 理解计算比赛场次的算理,并能正确地计算。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1.扳手腕比赛(四人为一组) 2.介绍比赛中的单循环制。 二、自主探究,建构解决问题策略。 1.讨论:采用单循环制每人比赛的场次与一共比赛的场次。 (放手让学生自己尝试解答,自主探究) 2.汇报解答的方法并根据学生的回答进行板书。 板书:4人 3场共6场(3+2+1=6) 预设:学生可能出现12场的情况(可以引出:4×3÷2=6) 3.指出5人一组的情况,每人比赛的场次与一共比赛的场次。 板书:5人 4场共10场(4+3+2+1=10)(5×4÷2=10) 三、形成方法: 1.感受:中国女排在洛杉矶奥运会上获得金牌,20年后又在雅典奥运会上获得了阔别已久的冠军,这是一件令国人振奋的喜事,要向中国女排学习,发扬女排的拼搏精神,刻苦地

学习。 2.演示课件:在雅典奥运会上,女排比赛分为两个组,中国队分在B组。小组中每两2支球队之间都要进行一场比赛。 B组参赛队:中国、美国、德国、俄罗斯、古巴、多米尼加 3.提出问题:中国队在小组赛中要进行几场比赛? 5场 4.整个 B组共要进行几场比赛? 列式:根据线条不同的颜色写出算式 5+4+3+2+1=15 板书:6支 5场共15场(5+4+3+2+1=15)(6×5÷2=15) 小结方法::从每支(人)共要比的场次开始依次减少1连加到1, 就是这组一共比赛的场次。5.用列表的方法搭配计算。 出示79页的表格。 观察:你看懂了什么?(横行和竖行共重复15场) (由于学生对列表的方法不太熟悉,在理解时可能会有一定的困难,教师可以进行具体讲解,重点要使学生明白:在表格中,两支球队交叉的格子代表两队之间的一场比赛,自己队和自己队之间不能进行比赛,应该用斜线划去,而斜线将表格分成两部分,其中一部分代表各队之间的比赛,而另一部分是重复的,应该舍弃。) 强调:6表示什么?(6支球队) 5表示什么?(每队都打5场) 为什么要除以2?(6支球队,与每队都打5场乘是30场,这样算的话,一半是重复的,所以要除以2 ) 6.比较两种方法并板书。 四、实际应用 1.选择题。 学校举行足球比赛,四(1)班与四(2)班分别组队参加。 ①四(1)班所在的A组有8个参赛队,小组中每个队之间都要进行一场比赛,A组共要进行几 场比赛? 算式正确的是() A.8×7÷2 B.8×7 C. 7+6+5+4+3+2+1

第一章运动的描述

第1章 怎样描述物体的运动测评 (时间:45分钟,满分:100分) 一、本题共8小题,每小题5分,共40分不定项选择. 1.如图所示的是体育摄影中“追拍法”的成功之作,摄影师眼中清晰的运动员是静止的,而模糊的背景是运动的,摄影师用自己的方式表达了运动的美.请问摄影师选择的参考系是 A .大地 B .太阳 C .运动员 D .步行的人 2.在下列各种情况中,物体可看做质点的是 A .正在做课间操的同学们都可以看做质点 B .从地面控制中心的屏幕上观察“嫦娥一号”的运动情况 时,“嫦娥一号”可以看做质点 C .观察航空母舰上的舰载飞机起飞时,可以把航空母舰看做质点 D .在作战地图上确定航空母舰的准确位置时,可以把航空母舰看做质点 3.中国飞人刘翔,在2008年5月10日的大阪国际田径大奖赛男子110米栏的比赛中,以13秒19的成绩如愿摘金,在大阪大奖赛上夺得五连冠.关于比赛的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110 m 是刘翔比赛中位移的大小 B .13秒19是刘翔夺冠的时刻 C .刘翔比赛中的平均速度约是8.3 m/s D .刘翔经过终点线时的速度一定等于8.3 m/s 4.让一个小球从2 m 高处落下,被地面弹回,在1 m 高处被接住,则小球在这一过程中 A .位移大小是3 m B .位移大小是1 m C .位移大小是2 m D .路程是2 m 5.(2008山东学业水平测试,4)下列事例中有关速度的说法,正确的是 A .汽车速度计上显示80 km/h ,指的是平均速度 B .某高速公路上的限速为110 km/h, 指的是平均速度 C .火车从济南到北京的速度约为220 km/h, 指的是瞬时速度 D .子弹以900 km/h 的速度从枪口射出,指的是瞬时速度 6.下列对加速度的定义式a =Δv Δt 的理解正确的是 A .加速度a 与速度变化量Δv 成正比 B .加速度a 的大小由速度变化量Δv 决定 C .加速度a 的方向与Δv 方向相同 D .加速度a 决定于速度变化率Δv Δt 7.如图所示分别为甲、乙两物体的st 图像,则下列关于甲、乙两物体的速度都正确的是 A .v 甲=30 m/s v 乙=30 m/s B .v 甲=20 m/s v 乙=30 m/s C .v 甲=30 m/s v 乙=20 m/s D .v 甲=45 m/s v 乙=15 m/s 8.甲、乙两个物体在同一直线上运动的vt 图像如图所示,由 图像可知两物体 A .速度方向相同,加速度方向相反 B .速度方向相反,加速度方 向相同 C .甲的加速度大于乙的加速度 D .甲的加速度小于乙的加速度 第Ⅱ卷(非选择题 共60分) 二、实验题:本题15分,把答案填在题中横线上. 9.在研究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实验中,一记录小车运动情况的纸带 如图所示,图中A 、B 、C 、D 、E 、F 为相邻的计数点,相邻的计数点 间的时间间隔为T =0.1 s .求: (1)各点的瞬时速度v B =______m/s ,v C =______m/s ,v D =______m/s ,v E =______m/s. (2)打点计时器打A 点开始计时,在下面图中作出小车的vt 图像.

人教版物理必修一试题第一章:运动的描述单元练习题(新课标有答案).docx

& 鑫达捷致力于精品文档精心制作仅供参考& 高中物理学习材料 高一物理(必修1)第一章<<运动的描述>>单元练习 班级姓名:座号 一、选择题(不定项) 1.下面关于质点的说法正确的是:( C ) A、地球很大,不能看作质点 B、原子核很小,可以看作质点 C、研究地球公转时可把地球看作质点 D、研究地球自转时可把地球看作质点 2.一小球从4m高处落下,被地面弹回,在1m高处被接住,则小球的路程和位移大小分别为: ( A ) A、5m,3m B、4m,1m C、4m,3m D、 5m,5m 3.某人坐在甲船看到乙船在运动,那么相对河岸两船的运动情况不可能的是( D ) A、甲船不动,乙船在运动 B、甲船运动,乙船不动 C、甲、乙两船都在运动 D、甲、乙两船都以相同的速度运动 4.两辆汽车在平直公路上行驶,甲车内的人看见树木向东移动,乙车内的人发现甲车没有运动,如果以 大地为参考系,上述事实说明:( D ) A、甲车向西运动,乙车不动 B、乙车向西运动,甲车不动 C、甲车向西运动,乙车向东运动 D、甲、乙两车以相同速度向西运动 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B ) A、质点一定是体积很小、质量很小的物体 B、地球虽大,且有自转,但有时仍可将地球看作质点 C、研究自行车的运动时,因为车轮在转动,所以无论什么情况下,自行车都不能看成质点 D、当研究一列火车全部通过桥所需的时间,因为火车上各点的运动状态相同,所以可以把火车视为 质点 6.关于位移和路程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CD ) A、位移的大小和路程的大小总是相等的,只不过位移是矢量,而路程是标量 B、位移是描述直线运动的,路程是描述曲线运动的 C、位移取决于始末位置,路程取决于实际运动的路线 D、运动物体的路程总大于或等于位移的大小 7.如图所示,一质点绕半径为R的圆周运动,当质点由A点运动到B点时,其位移大小和路程分别是( C ) A.R R

1-:第一章 运动的描述(知识框架)

第一章 运动的描述(知识框架) - 1 - 第一章 运动的描述(知识框架) 运 动 的 描 述 质点:形状、大小可忽略不计的有质量的点 物体可看成质点的条件:物体的大小、形状对研究问题的影响可忽略不计 参考系:描述一个物体运动时,用来选作标准的另外的物体 坐标系:用来准确描述物体位置及位置变化 基本概念 概念对比 时刻:是指某一瞬时,在时间轴上是一个点 时间:是时间间隔的简称,指一段持续的时间间隔, 两个时刻的间隔表示时间 路程:质点实际运动的轨迹的长度;单位m 。 位移:从物体运动的起点指向运动的终点的有向线段,表示位置的变化; 单位:m 矢量:既有大小,又有方向的物理量;如:速度、位移 标量:只有大小,没有方向的物理量;如:路程、时间 定义:物体运动的位移与时间的比值 物理意义:表示物体运动的快慢 速度 公式:t x t x =??=ν;单位:m/s 矢量性:矢量 定义:某一过程中的一段位移与其所对应的时间的比值 物理意义:粗略地表示物体运动的快慢 公式:t x t x =? ?= ν ;单位:m/s 矢量性:矢量 平均速度 速率:表示速度的大小;标量。 平均速率:表示某义过程中的一段路程与其所用的时间的比值 是一个标量 速率 速度 定义:速度的变化量与时间的比值 物理意义:表示速度变化的快慢 公式: t v v t v a t 0-=??=; 单位:m/s 2 矢量性:矢量,与速度变化量方向相同 加速度 实验 打点计时器分类:电磁打点计时器和电火花打点计时器 振动频率:均为50Hz ,即每隔0.02s 打一个点 纸带分析:a.可计算物体运动的平均速度 b .粗略计算瞬时速度

比赛场次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六年级“数学好玩” 比赛场次

比赛场次 【教学内容】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六年级“数学好玩”——《比赛场次》 【教材分析】 “比赛场次”的问题在三年级下学期时学生已经有了初步的接触,当时比赛球队限制在4支以内,引导学生用画图或者列表的方法来解决问题。本次教学内容是在上述基础上的进一步发展和延伸,主要借助解决“乒乓球比赛”中比赛场次的实际问题,引导学生通过列表、画图等比较直观的方法去发现规律,经历这样一种思维过程,体会解决问题的策略,既包括“从简单的情形开始寻找规律”的策略,也包括列表、画图的策略等,有助于提高学生思维的逻辑性和条理性的发展,而不仅仅是为了解决类似比赛场次的问题。同时通过这个事例,让学生感受到数学与其他学科的联系,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兴趣。 【学情分析】 本情境所设计的问题是学生感兴趣的话题,利于激发学生的探索兴趣,大多数学生有计算简单的比赛场次的经验,已有的生活经验足以支持学生完成本次任务;从已有的知识储备来说,参与完成任务虽然涉及画图、列表、表达、计算等综合知识,但都是简单的计算和表达,学生通过自主思考与合作交流都能完成。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目标:结合体育中的实例,探索比赛中的搭配问

题,会用列表、画图的方式寻找实际问题中蕴含的简单的规律,体会图表的简洁性和有效性。 2、过程与方法目标: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了解“从简单的情形开始寻找规律”的解决问题的策略,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探究能力,发展数学思维。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在学习活动中通过比赛场次问题的解决,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综合应用意识。【教学重点】 会用列表、画图的方式寻找实际问题中蕴含的简单规律。 【教学难点】 从列表、画图的方式中寻找、总结规律。 【教学方法】 以旧引新、动手操作、合作交流 【教学过程】 一、感知、解决问题。 为了丰富同学们的课余生活,学校将要举办一次乒乓球比赛,经体育老师们研究决定,六年级将选出10名学生参加决赛,如果这10名同学,每两名同学之间都要进行一场比赛,一共要比赛多少场? 大家分析一下,这属于什么类型的问题?(比赛场次)以前学习过吗?回忆一下,当时我们是用什么方法来解决这类问题的?(画图或者列表) 下面就请你拿出老师为你们准备的题卡,我们先一起读一遍活动

计算比赛场次

教学内容:小学数学课本第八册 P78-79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结合计算比赛场次的实例,探索体育比赛中的搭配问题。 2.能借助连线、列表的方法进行组合、搭配。 过程与方法: 1.经历解决问题的过程,使学生学会全面、有序地思考,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 2.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综合应用意识。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有效的活动,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使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 教学重点:用算式表示比赛场次。 教学难点:理解计算比赛场次的算理,并能正确地计算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一、介绍单循环: 1、同学们,扳手腕这个游戏知道吗?如果有三位同学,每两个人之间赛一场, 要赛几场?(3场)你是怎样想的? 对每个人来说,都要赛几场?三个人为什么不是每人赛3场,而是两场? 小结:像以上这样每两个人之间赛一场的比赛规则,叫做单循环赛。(板书:单循环赛制) 在实际生活中,如果比赛的人很多,再像这样一组一组去罗列,我们就有可能数不清楚了。那么应该怎样计算他们比赛的场次呢?在这之间有什么规律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个内容。(揭示课题---计算单循环赛制下的比赛场次) 二、自主探究,建构解决问题策略。 (一)自主探究 出示拔河图片 1、这是学校在组织拔河比赛,有五个班级参加比赛,一共比赛多少场呢? 学生探究---请大家动手连一连,并把表格填完整。计算一下,到底要赛几场? (一)加法计算 1、学生汇报 A、你是怎么想的? B、谁来说说在这个图里,你又是怎样连和怎样想的? 如果有6、7、8、100支队伍来参加呢?请列式,比一比谁快?你是怎么算的?小结:很明显,这是一个从大到小排列,前数和后数差一的自然数列,起头的数就是每队比赛的场次。 (二)乘法计算

第一章 运动的描述

§1.1 质点、参考系和坐标系 一.机械运动:一个物体相对于另一个物体的位置变化,叫做机械运动(简称运动)。机械运动包括:平动、转动、机械振动。物体的运动轨迹可能是直线也可能是曲 线。 二.质点:一个有质量的点,把实际物体看做一个有质量的点。质点是一个理想化的物 理模型,实际并不存在,是为了方便描述物体的运动将实际物体抽象成一个点。这个点不同于几何点,尽管它们都是零维(零维指没有长、宽、高的维)的,但质点是有质量的,它代表着实际的物体。把一个实际的物体看做质点是抓住了事物的主要矛盾而忽略了次要因素,这也是物理学研究的一种很重要的方法。今后在物理学中经常会用到这种方法。 三.实际物体能被看做质点的条件:实际物体能否被看做质点要看问题本身,同一 个物体在甲问题中能看做质点而在乙问题中就不能看成质点了。具体要注意以下几点:①如果物体的几何形状和尺度对研究问题本身影响很小,以至于可以不考虑物体的形状时可以把物体看做质点。 比如,我们要计算一列火车从北京到上海的时间,因为火车的几何尺度与北京到上海的距离无法比拟,因此我们可以把火车看成质点。 ②作平动的物体一般可以被视为质点,但这也不是绝对的。 比如,火车的运动可以被看做平动,我们要计算一列火车从北京到上海的时间,因为火车的几何尺度与北京到上海的距离无法比拟,因此我们可以把火车看成质点。但是要计算一列火车穿越一个山洞的时间时,就不能把火车看做质点了。 ③作转动的物体一般不能看作质点,但这也不是绝对的。 比如,研究一根绕固定轴转动的木棒的运动情况,就不能把木棒看作质点。但是研究作圆周运动的物体时可以把物体看做质点。 ④并不是很小的物体就一定能视为质点,而很大的物体就不能视为质点。 在高中阶段我们所接触到的物体大部分是可以被视为质点的。 例题: 1.关于运动员和球类能否看成质点,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研究跳高运动员的起跳和过杆动作时,可以把运动员看成质点 B.研究花样滑冰运动员的冰上动作时,能把运动员看成质点 C.研究足球的射门速度时,可以把足球看成质点 D.研究乒乓球弧圈球的接球时,能把乒乓球看成质点 2.在下列物体的运动中,可把物体视为质点的是() A.研究“神州七号”绕地球运动的圈数时 B.对“神州七号”进行姿态调整时 C.研究跳水运动员在空中的翻滚运动时 D.研究从滑梯上滑下的小孩 四.参考系:为了描述物体的运动,需要先选定一个假定不动的物体作标准,看要描述 的那个物体相对于这个标准物体是如何运动的,这个被选作标准的物体就叫做参考系(参照物)。

第一章 运动的描述单元测试(含答案)

《运动的描述》单元测试 一.选择题(每题4分,共36分有的小题只有一个答案正确,有的小题有多个答案正确)1.“小小竹排江中游,巍巍青山两岸走。”这两句诗描述的运动的参考系分别是() A.竹排,流水 B.流水,青山 C.青山,河岸 D.河岸,竹排 2.以下几种关于质点的说法,你认为正确的是() A.只有体积很小或质量很小的物体才可发看作质点 B.只要物体运动得不是很快,物体就可以看作质点 C.质点是一种特殊的实际物体D.物体的大小和形状在所研究的问题中起的作用很小,可以忽略不计时,我们就可以把物体看作质点 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北京时间10点整”,指的是时间,一节课是40min,指的是时刻 B.列车在上海站停了20min,指的是时间 C.在有些情况下,时间就是时刻,时刻就是时间 D.电台报时时说:“现在是北京时间8点整”,这里实际上指的是时刻 4.短跑运动员在100m竞赛中,测得75m速度为9m/s,10s末到达终点时速度为10.2m/s,则运动员在全程中的平均速度为() A . 9 m/s B . 9.6 m/s C . 10 m/s D. 10.2 m/s 5.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质点做直线运动时,其位移的大小和路程一定相等 B.质点做曲线运动时,某段时间内位移的大小一定小于路程 C.两个位移相同的质点,它们所通过的路程一定相等 D .两个质点通过相同的路程,它们的位移大小一定相等 6.氢氢气球升到离地面80m的高空时从上面掉落下一物体,物体又上升了10m后开始下落,若取向上为正,则物体从掉落开始至地面时位移和经过的路程分别为() A.80m,100m B.-80m,100m C.80m,100 m D.-90 m,180 m 7.如图所示为同一打点计时器在四条水平运动的纸带上打出的点,其中a , b间的平均速度最大的是哪一条? 8.以下关于加速度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加速度为0的物体一定处于静止状态 B.物体的加速度减小,其速度必随之减小C.物体的加速度增加,其速度不一定增大 D.物体的加速度越大,其速度变化越快9. 关于速度,速度改变量,加速度,正确的说法是: A.物体运动的速度改变量很大,它的加速度一定很大 B.速度很大的物体,其加速度可以很小,可以为零 C.某时刻物体的速度为零,其加速度不可能为零 D.加速度很大时,运动物体的速度一定很大

人教版必修一第一章《运动的描述》单元教学设计1(精品).doc

第一章运动的描述 (一)全章知识脉络,知识体系 基本概念图解

一、质点、参考系、位移、路程 1.下列物体中,不能看作质点的是() A.计算从北京开往上海的途中,与上海的距离时的火车 B.研究航天飞机相对地球的飞行周期时,绕地球飞行的航天飞机 C.沿地面翻滚前进的体操运动员 D. 比较两辆行驶中的车的快慢 2.下列关于参考系的描述中,正确的是() A.参考系必须是和地面连在一起的物体 B.被研究的物体必须沿与参考系的连线运动 C.参考系必须是正在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或是相对于地面静止的物体 D.参考系是为了研究物体的运动而假定为不动的那个物体 四、计算题(共27分) 16.(8分)已知一汽车在平直公路上运动,它的位移一时间图象如图(甲)所示. (1)根据图象在图(乙)所示的位置坐标轴上标出A、B、C、D、E各点代表的汽车的位置 (2)求出下列各段时间内汽车的路程和位移大小 ①第 l h内.②前6 h内③前7 h内④前8 h内 17. (9分)A、B、C三地彼此间的距离均为 a,如图所示物体以每秒走完距离a的速度从A点出发,沿折线经B、C点又回到A点试分析说明从运动开始经1 s、2 s、

3 s ,物体的位移大小和路程各为多少? 18.(10分)如图所示为一物体沿直线运动的s-t 图象,根据图象:求 (1)第2 s 内的位移,第4 s 内的位移,前5 s 的总路程和位移 (2)各段的速度 (3)画出对应的v -t 图象 二、速度(瞬时速度、平均速度) 1.试判断下面的几个速度中哪个是瞬时速度 A .子弹出枪口的速度是800 m/s ,以790 m/s 的速度击中目标 B .汽车从甲站行驶到乙站的速度是40 km/h C .汽车通过站牌时的速度是72 km/h D .小球第3s末的速度是6 m/s 2.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相等时间内的位移相等 B .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任一时刻的瞬时速度都相等 C .任意时间内的平均速度都相等的运动是匀速直线运动 D .如果物体运动的路程跟所需时间的比值是一个恒量,则此运动是匀速直线运动 3.下面关于瞬时速度和平均速度的说法正确的是 A .若物体在某段时间内每时刻的瞬时速度都等于零,则它在这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一 定等于零 B .若物体在某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等于零,则它在这段时间内任一时刻的瞬时速度一 定等于零 B

四年级数学下册 计算比赛场次4教案 沪教版

四年级数学下册计算比赛场次4教案沪教版 1、结合计算比赛场次的实例,探索体育比赛中的搭配问题。 2、能借助图示、列表的方法进行组合、搭配。 3、了解单循环制和淘汰制的规则,能正确理解比赛场次的算理,并正确地计算。 4、经历解决问题的过程,学会全面、有序地思考,形成数学思想。 5、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提高综合应用意识。教学重点:能借助图示、列表的方法进行组合、搭配。教学难点:能正确理解单循环制和淘汰制比赛场次的算理,并正确地计算。教学过程: 一、情景引入:我们四年级要举行小足球比赛了。 (媒体出示学生踢足球的照片。)可是,在组织工作中体育组的老师们遇到了一些问题,想请同学们帮助他们解决,,你们愿意吗? 二、探究算理 (一)单循环制 1、张老师:我认为应该采用单循环制,请你们算一算每个班要赛几场?四年级共要赛几场?以便我们安排人员。谁能解释一下什么是单循环制?(补充媒体:媒体出示:单循环制:每两个队之间都要进行一场比赛。)

2、用各种方法表示出每班要赛几场,4个班共要赛几场?并归纳成算式。小组交流,说说你的算法。(1)连加算理的理解 3+2+1=6(2)乘除算理的理解:列式:432=64表示什么?3表示什么?为什么要除以2? 3、如果有6支球队一起比赛,先尝试填表,再看书P78-79/试一试上面加以验证。 4、如果有9支球队参加呢?计算,填表并汇报 。 5、小组讨论并归纳:有更多的球队参与,可以怎样计算比赛场次呢? 将表一补充完整。表一:单循环制球队支数每队比赛场数比赛总场数469………………结论: (二)淘汰制:陈老师发表意见:我认为淘汰制比较好,你们能帮我算算用淘汰制比赛共要赛几场吗?(淘汰制:两队比赛一场,胜者进入下一轮比赛,败者淘汰。) 1、用图表示 4、6、9支球队采用淘汰制比赛,共要赛几场,并填完整表二。表二:(制)球队支数比赛总场数469…………结论: 2、小结:最后冠军只有一支队,因此淘汰的球队数是球队支数-1,每场淘汰一支球队,所以比赛总场数也就是球队支数-1。

第一章运动的描述

0(90分钟,满分100分) 00一、选择题(本大题有14小题,每小题2分,共28分) 0 1 ?使用刻度尺测长度时,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0 A.放置刻度尺时,刻度尺应沿所测长度放置,并且必须从零刻度线量起 0 B.刻度尺读数时,视线要与尺面垂直,并要正对刻度线 0 C.读数时,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 0 D.记录时,要记下测量的数字和单位 0 2、用毫米刻度尺测量工件的长度,将其一端与10cm处的刻度线对准,另外一端0恰好与24 cm的刻度线对齐,次工件的长度记为() 答 B .看台上坐着的观众 A . A 与 B B . A 与 C C . C 与 D D . B 与C 6 (2014?绵阳)汽车站并排停放着两辆大客车,甲车突然相对地面向后行驶,乙车仍相对地面静止,这时乙车上坐在座椅上的乘客却觉得乙车在向前行驶.则该乘客选择的参照物可能是() A.乙车 B.甲车 C.房屋 D.树木 7、下列四个选项中,平均速度最大的是( ) A.航模飞行器以60 m/min的速度匀速飞行100 m B.汽车以40km/h的速度在公路上匀速行驶200 m C.百米赛跑中运动员用12 s跑完全程 D.从30 m高处竖直下落的物体用了2 s 8、甲、乙两车分别从P、Q两点同时同向运动,它们的s--t图像分别如图a,b所示,经过6秒甲乙相遇。甲、乙的速度分别为V甲、V乙,P、Q间的距离为S 则() 9、甲乙两物体从同一地点同时同方向做直线运动,其S---T图像如图所示,由图 像可知() 第一章运动的描述C.地面 D .刘翔前方立着的栏 4、右图是甲、乙两辆同时从同一地点出发的小车的s-t图像,由图像可知(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线 A. 7?20秒钟乙车做匀速直线运动 B .在0?5秒时间内,乙车的速度比甲车的速度大 C .第10秒钟时,甲、乙两车速度相同 D .经过5秒钟,甲车通过的路程比乙车大 5、如图所示的图象中,描述的是同一种运动形式的是( ) S 4 V 4 5 4 v4 B D 两物体衣15 -20-内都嫩匀連逮功■且* ■

小学六年级数学:比赛场次教学设计

新修订小学阶段原创精品配套教材比赛场次教材定制 / 提高课堂效率 /内容可修改 Matches 教师:风老师 风顺第二小学 编订:FoonShion教育

比赛场次 教材简析: “比赛场次”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北师大版)六年级上册的内容。 这一题材在生活中比较常见。组合问题的解决与前面其他问题的思想方法不同,教材中尚不出现计算公式,而采用列表或画图这样的直观方式,让学生去经历这样一种思维过程,有利于培养学生思维的逻辑性和条理性。通过对比赛场次的研究,不仅使学生了解体育比赛中常见的数学问题,加深对周围事物的理解,而且提高了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了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 学情分析: 1、学生在“组对方案”教学中已经学会用列表或画图的方法解决有关组合的问题。 2、六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是乐于探索、善于合作,经过几年的学习他们初步具备了探究性学习的能力。 教学构想:

现代教学理论认为,数学教学应该从学习者的生活和已有知识背景出发,提供给学生充分进行数学实践活动和交流的机会,使他们真正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思想和方法;运用数学的思维方式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通过对教材的分析我选择采用“问题情景——建立模型——解释应用”的课堂教学结构。 1、创设问题情景,激发学习兴趣。利用雅典奥运会女排比赛这一素材创设问题情景,提出整节课的中心问题,把问题作为教学的出发点,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让学生带着明确的解决问题的愿望去探索新知识、形成新的技能。 2 、自主合作探究,建立数学模型。数学教学是以学生为主体的数学活动。课堂上要努力体现探索的内容和方法,充分给予学生合作、交流、实践、探究的时间和空间。 3 、尝试解释应用,解决实际问题。根据探究出来的规律、建立的模型去解决生活中的实例,真正体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这一新的理念。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体育比赛中的淘汰制和单循环制的含义,会用画图或列表的方法解决有关组合的计数问题。 2、通过比赛场次问题的解决,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准备:课件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