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细菌

细菌

细菌
细菌

《细菌》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及教学策略

多媒体显示“日本侵略者拿健康的中国人做细菌实验的图片”导入新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积极性。实施小组内讨论、分析并解决疑问和困难,充分利用小组互动式先学后教的教学模式来完成细菌主要特征的学习。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①能够描述细菌的形态特征、基本结构、营养方式和生殖特点。

②总结出细菌的主要特征。

2、过程与方法:

通过观察显微镜下的细菌图片,了解细菌的形态特征和结构特点,并进一步推测细菌的营养方式。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了解微生物学的发展史,认同科学发展和技术进步密切相关。三、教学重点和难点

细菌的形态、结构和营养方式及生殖特点。

四、课前准备

学生:收集有关列文虎克,巴斯德的事迹资料及微生物学研究的最新成果资料。

教师:制作多媒体课件。

五、教学方法

启发引导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实践操作

六、课时安排: 1课时

七、教学过程

1.导入:大屏幕显示(图片):日本侵略者拿健康的中国人做细菌实验。看后学生谈感受,自由发言。问那么细菌是怎样被发现的呢?

2.新授

(一)、细菌的发现(板书)

(1)、学生看课本58页~59页。

(2)、学生复述故事。

(3)、学生讨论、交流:读了这个故事你对科学的发现有什么新的认识?

(4)、指导学生了解巴斯德实验。

过渡:为什么我们时时刻刻在与细菌打交道,却又不了解细菌呢?下面我们一起去了解一下细菌的形态和结构。(板书:二、细菌的形态和结构)

(1)、观察与思考:

学生用显微镜观察细菌形态,并进行讨论、交流。

(2)、全班交流,后小结:细菌有杆状、球状、螺旋状等不同形态。

大屏幕展示:(细菌的形态图)问:你知道细菌有多小吗?(学生用收集到的资料作自由发言。)

大屏幕展示:出示细菌的结构图,要学生看书,第60页,说说它的结构有什么特点?(将细菌的结构与动、植物细胞对比,得出细菌的结构特点。这一部分内容同学们都非常熟悉,可以让学生来执教)。然后教师补充一些与学生身体健康有关的细菌,如肺炎球菌、大肠杆菌等。

(3)根据细菌的结构,推测细菌的营养方式是怎样的?

师小结:细菌与动植物细胞的区别是:细菌没有成形的细胞核,有的还有荚膜、鞭毛、另外,细菌没有叶绿体,所以只能靠分解现成的有机物生活。

过渡:大家都知道细菌繁殖速度快?那它有多快?细菌是怎样繁殖的呢?我们一起去了解一下细菌的生殖(板书:三、细菌的生殖)(1)大屏幕展示①细菌的生殖过程、芽孢的形成过程、芽孢遇到适宜条件萌发过程。学生观看后讨论:细菌是怎样生殖

的?然后引导学生看书,完成第61页“技能训练”,并

组织学生讨论:细菌的哪些特点和它们的分布广泛有关?师小结:学了细菌的繁殖后,大家对搞好个人卫生有何想法?(教书育人,学生发言,结束新课。)

八、板书设计

第二节细菌

细菌的发现

细菌的特征

《细菌》教学反思

本节课是学生比较感兴趣的一节课,在教学过程中我遵循了从具体到抽象,从感性到理性的认知规律。注重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参与,并获得相应的情感体验。回顾上课的情景,我认为本节课有以下几个特点。

一、我对教材处理的思路

比较新课标和旧教学大纲,有不少旧的教学内容都删减了。因此很多人老师感到新教材内容太少,一节课的内容大概就只够讲20分钟。对此,我的感受是:《课程标准》和依据这个标准所编制的教材只是国家为适龄学生提供的基础标准,是一个相对较低的标准。作为教师在把握好课程标准和教学目标的同时,应根据学校实际,从为学生发展的原则出发,完全可以对教学内容进行大胆补充。但是补充哪些新内容呢?把握不好就将删减的内容又补充上去,造成了“穿新鞋,走老路”的情况,这是非常遗憾的一件事。我的看法是:

1、不能盲目提高难度和深度。对于繁、难、脱离生活的内容,坚决不补充。不要为“学科系统性”而加大学生负担。

2、对于能帮助学生更加形象地理解教材内容的材料,应该补充。这些资料应该具有趣味性、形象化和科学性并重的特点。例如:“细菌的大小”“细菌的繁殖”这样的资料,能给学生很清晰的感受。

3、对于能帮助学生建立情感、态度、价值观,能帮助学生构建科学思想和科学思维方式的内容,大胆补充。例如巴斯德实验,很多老师认为这些是“软性”内容,没有考核的任务,就轻描淡写甚至轻易放弃,这是非常遗憾的。讲述科学家的故事和科学发现的故事,不仅可以让学生为科学家孜孜不倦的追求和严谨求实的科研作风而感动,还可以启发学生思考,锻炼思维能力,获得很多课本上不能提供的科学工作方法。因此,对这些内

容不仅应该扩展和补充,还应该精心准备,绘声绘色,发挥教学资源的最大效果。

二、本节课的可取之处

1、通过介绍细菌发现史及巴斯德实验的详细资料,学生可以初步了解细菌的发现过程。

2、通过多媒体钉子上细菌在不同放大倍数的图片,让学生,可了解细菌的大小。

3、通过细菌的结构示意图与动植物细胞结构图的对比,可以总结出细菌的主要特征,从而推测细菌的营养方式,以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4、通过巴斯德实验的故事,让学生认同科学的发展与科学技术的进步是密切相关的,从而培养学生热爱科学,关心科学的态度。

5、通过观察、思考、讨论,利用科学知识解决日常生活中的问题,以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本节课的不足之处

1、由于是借学校及班级上课,对学生不是很了解,虽然是老教师了,还是难免显得紧张。

2、平时在学校的多媒体教室上习惯了,固定屏幕在正前方,基本没有板书,这次教室屏幕可以移动,预留了板书黑板,可是课前一直担心多媒体用不了,结果上课计划的简洁板书也忘写。

总之,对这节课的教材处理、师生课堂活动的效果还是很满意的,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总结经验,

新课程理年指导下的课堂教学,注重对学生能力的培养,强调学生的探究过程和情感体验具有很强的开放性,真正体现了以人为本。这种教学理念的转变使生物课堂变得更加丰富多彩充满生机。然而在这样的课堂上也更易出现一些让人意想不到的插曲,教师在教学中若能随机应变常常会使课堂教学出现意外的精彩。下面是我在上完《细菌》这一节课后的体会和感受。

这一节内容主要是让学生了解细菌的形态结构和生命活动以及与人类的关系。当学完细菌形态结构和生命活动后,在学习细菌与人类的关系这一部分内容时,我让学生联系实际举出几个细菌的实例,当问到王洁同学时,这个学生脱口而出:“蘑菇”。从当时的情形看这个问题很出呼我的意料。如果按照正常的思路会对此学生的回答以否定,但是这时并没有这么做,是灵机一动而不动声色地继续提问下去:“请你想一下,细菌的结构特点是什么呢?”王洁回答:“细菌是单细胞的,有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和成形的细胞核。”我礼貌、立马表扬了她回答的很好。那么我们怎样才能观察到细菌的结构呢?学生都一起获回答:“借助高倍显微镜。”我又问:“那么刚才你说的蘑菇是否符合细菌的这些特征呢?”学生恍然大捂。在此基础上,我将进一步指出,蘑菇是微生物中的另一类,属于大型真菌,这将是我们下一节课要学习的内容。对于教学中的这些小插曲,我并没有简单地予以否定,而且是因势利导,通过引导学生对两类微生物的形态结构特征进行比较做出正确判断。这样既加深了学生对课堂所学知识的理解又解决了细菌真菌这一内容混淆的问题。

通过这节课的这点小插曲,我觉得在课堂上既要关注学生的个性发展和情感体验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高效主动地学习,以形成良好的学习品质。又要注意学生所回答的问题如不正确不要及时给予否定,以免打消他的积极性失去学习兴起。所以在教学中应及时发现课堂上出现的一些细节问题,并以教育契机随机应变及时引导有时会收到出人意料的好效果。这就是我上完这节课的体会。

本节课是学生比较感兴趣的一节课。在教学过程中我遵循了从具体到抽象,从感性到理性的认知规律。重视创设活动环节,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并获得相应的情感体验。教学活动中学生始终处于主动探究的状态。学习热情也很高涨,这

样不仅满足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测验表明,建立起来的概念是形象生动的深刻的。回顾上课的情景,我认为本节课有以下几个可取之处。

1.创设情景,激发兴趣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如果教师不想办法使学生产生情绪高涨和智力振奋的内心状态,就急于传授知识,那么这种知识只能使学生产生冷漠的态度。而使不动情感的脑力劳动带来疲劳。”上课伊始,教师应有意识的为学生创设和所受内容相关的生动有趣的教学情景,使学生带着强烈的学习欲望进入角色。这节课开始,我首先利用多媒体出示课件列举出了日常生活中的多种疾病如白喉、百日咳、猩红热、肺结核、伤寒等。并用低沉的语调引起学生的注意:“在过去这些疾病无情的夺走了许多人的宝贵的生命,即便是在科技水平高速发展的今天这些疾病也仍在危害着人们的健康,那么,谁是元凶呢?”通过这一问激活了学生学习的兴奋点,让学生以饱满的热情进入情景。然后提问学生:“谁能做一次小侦探来解决这一难题”很多的学生能说出是细菌,我在进一步提问:“细菌是什么样子的?”,“是谁发现了细菌?”,“细菌都是对人类有害的吗?”这样激发了学生学习兴趣,为探知细菌创设了良好的开端。

2.为学生插上想象的翅膀

爱因斯坦说过:“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的一切。”可见想象力能锤炼学生思维的敏捷性,逻辑性,对造就出具有独特见解和创新能力的新型人才具有更现实的意义。所以教师应该为学生的想象力插上翅膀让他飞的更快、更高、更远。比如,讲述了巴斯德证明了肉汤的腐败是来子空气中的细菌造成的之后,我提出了一个问题:怎样才能保证让食品不腐败变质?学生有的回答:“东水细菌”有的回答“不让细菌繁殖”我进一步问道:“具体应该怎样做”学生踊跃回答:“放到冰箱里,煮沸,再用真空全装起来,用糖腌,用盐腌,烘干。“我对学生给予的及时的鼓励性评价,在传授知识的同时,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通过教学实践,我深深地感受有效的教学能唤起沉睡的潜能,激发封存的思维,彰显独立的人格,弘扬主体性。做为一名教师不应该仅限于传授知识,应该更多的激发思考,千方百计地引导学生去感悟,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和

主动性,建立一个宽松和谐的课堂气氛,最大程度地激发学生的灵感,使每个学生在每一课堂中,都能体验到成功的喜悦。

但是,本课也有不足之处,用显微镜在本节课中较费时间,学生活动量不足等方面还有待进一步改进

中,努力创设情境,让学生主动参与问题的归纳总结,培养了学生的参与意识和创新意识,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的能力。另外,还通过形象、直观的多媒体教学手段,使知识更易于被学生接受,既培养了学生的兴趣,又培养了学生观察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作用和教师的主导作用。在教学过程中,我注重让学生思考,然后进行归纳总结,不足之处是学生虽然对多媒体课堂感兴趣,但不利于教学时间的准确控制,影响实际教学的效果。

在教学中我曾经以此内容在学校上了一节教研课,之所以选择它作为我在学校上教研课的内容,是因为觉得《细菌》这一节内容可以更好的体现新课程理念,也可以充分体现STS教育理念在教学中的运用,因此在教学中教学我由学生熟悉的的生活现象,饭菜放久了会变味,肉放久了会生蛆,引入新课,首先设计了让学生讲述细菌被发现的故事,学生可以通过讲述故事,让学生了解显微镜的出现加快了人类对微观世界认识的进程,进而认识技术对科学发展的推动作用;然后通过多媒体演示“巴斯德的鹅颈瓶”实验,使学生认识到科学的新发现是建立在缜密的思维和精细的实验基础上的。通过这些形式也在于提高学生对本节内容的求知欲望,在此基础上让学生讨论细菌的结构特点以及细菌结构和动植物细胞结构的异同,在讨论中,引导学生进一步思考:细菌的结构特点决定了细菌的营养方式是怎样的?细菌怎样进行生殖?之后通过播放“细菌的分裂生殖”

动画让学生更深刻的体会细菌的生殖方式,再通过技能训练让学生体会细菌能分布广泛是与它的繁殖速度和结构特点相适应的。在此基础上有目的地介绍一些与身体健康有关的细菌,使学生了解细菌的基本结构特点和生

存繁殖方式。也让学生意识到要养成搞好个人卫生的良好习惯,要经常洗手、洗澡、换洗衣物,这样才能减少自身携带的细菌数目,减少被细菌感染而生病的可能。最后以课外思考的方式给出三个与社会生活紧密相关的问题:一是外科大夫在给病人做手术之前,要进行严格的消毒,手术时还要戴消毒手套和口罩,这样做有哪些好处?二是自然界中,为什么不会有大量的动植物遗体堆积?三是为什么食品放在冰冷的地方可以保存较久?让学生体会到科学知识与社会生活的紧密关系,锻炼学生学知识,用知识的能力!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充分展示了自己在日常生活中积累的知识,使得课堂气氛很轻松很活跃,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新知的积极性,在讨论的问题中也很到位,体现了学生之间的合作与交流,总的来说对本节内容的三个层次目标是基本达到了.只是在时间的安排上有些小问题,学生讲

故事时对知识扩展可能有些过宽了,用的时间多些,后来在讨论细菌的结

构和生殖时留给学生讨论的时间不够,也缺少一些练习时间.以后在教学

中应该更加细心的设计安排教学过程中每一个小环节,以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微生物检验(完整版)

微生物检验(完整版) 名解 微生物:是一群个体微小结构简单肉眼不能看见的微小生物的总称 种:亲缘关系较近的微生物群体在进化发育阶段上有一定的共同形态和生理特征 微生物学:生物学的一个分支是研究微生物在一定条件下的形态结构生理生化遗传变异特性及微生物的进化分类生态等生命活动规律以及微生物之间与人类动植物自然界互相关系的一门科学 抗生素:是由某些微生物在代谢过程中产生的能抑制或杀灭某些其他微生物和肿瘤细胞的微量生物活性物质 细菌素:是某些细菌菌株产生的一类具有抗菌作用的蛋白质 条件致病菌:正常菌群在宿主体内具有相对稳定性一般不致病 消毒:指杀死物体上的病原微生物但不一定能杀死细菌芽孢的方法 灭菌:指杀灭物体上所有的微生物的方法 防腐:指防止或抑制微生物生长繁殖的方法 无菌:指没有货的微生物的存在 质粒:是细菌染色体外的遗传物质也是环状闭合的双联DNA分子比染色体小存在于细胞质中可自主复制 突变:是指细菌遗传物质的机构发生突然而稳定的改变所致的变异现象可遗传给后代 基因转移:外源性物质由供体菌转入受体细胞内的过程 基因重组:供体菌的基因进入受体菌细胞并在其中自行复制与表达或矛受体菌DNA整合在一起的过程 病毒:是一类个体微小结构简单只含一种核酸只能在活的易感细胞内以复制方式增殖的

非细胞型微生物 复制周期:病毒的增殖被人为分成吸附穿入脱壳生物合成装配成熟与释放七个步骤的完整过程 缺陷病毒:是指因病毒基因组不完整或因基因某一点改变而不能进行正常增殖的病毒 顿挫感染:病毒进入宿主细胞若细胞缺乏病毒复制所需的酶能量和必要成分等则病毒无法合成自身成分不能够装配和释放子代病毒的现象 干扰现象:两种病毒感染同一种细胞时可发生一种病毒抑制另一种病毒增殖的现象 人工自动免疫:是将疫苗等免疫原接种于人体刺激机体免疫系统产生特异性免疫应答使机体获得特异性免疫力 人工被动免疫:是指注射含某种病毒特异性中和抗体的免疫血清等一系列细胞因子是机体立即获得特异性免疫 干扰素:是由病毒或干扰素诱生剂作用于中性粒细胞成纤维细胞或免疫细胞产生的一种糖蛋白 致病性:一定种类的病原微生物在一定的条件下能在特殊的宿主体内引起特定疾病的能力半数致死量:在规定时间内通过一定途径能使一定体重或年龄的某种动物半数死亡或感染需要的最小病原体数量或毒素量 急性感染:发作突然病程较短一般是数天或数周 局部感染:病原体侵入机体后局限就在一定部位生长繁殖引起病变的一种感染类型 毒血症:致病菌侵入宿主体后只在机体局部生长繁殖病菌不进入血液循环但其产生的外毒素入血引起特殊的毒性症状 败血症:致病菌侵入血流后在其中大量繁殖并产生毒性产物引起全身性毒性症状 内毒素血症:革兰阴性菌侵入血流并在其中大量繁殖崩解后释放出大量毒素也可有病灶

普通细菌培养鉴定操作规程

普通细菌培养鉴定操作规程 1 检验目的 做疾病的病原学诊断,查找于疾病有关的病原菌以及了解微生物与疾病的关系,指导临床治疗及预后和流行病学的调查。 2 原理 人体很多部位与外界相通,存在栖息菌群,但不致病,当菌群失调或分离到致病菌则具有临床意义;另外机体某些部位是无菌的,如检出细菌则视为致病菌。并排除采样及操作污染。 3 标本要求 (1)标本类型:血液,骨髓,脑脊液,胸水,腹水,尿液,等体液;痰液,前列腺液,脓液,组织分泌物或穿刺液等。 (2)标本采集:见标本采集手册 (3)标本储存和运输:室温放置,室温运输并立即送检。 (4)标本拒收状态:非无菌方式采集的标本或未按要求部位采取的标本。 4 容器和添加剂类型 均使用灭菌器皿盛放标本 5 试剂 (1)试剂名称:革兰氏染液、氧化酶试剂、3%触酶、血平板、中国蓝平板、SS平板、柯玛嘉平板、相关生化试剂等。 6仪器设备: (1)接种针、接种环、酒精灯 (2)梅里埃ATB药敏鉴定仪 (3)显微镜、SPX-150B型生化培养箱、超净工作台、台式离心机、天平 7 校准程序 (送市计量质量检测研究所校准) 8操作步骤

(1)所有标本按照培养目的增菌培养12-18小时后盲目接种,血培养发现阳性立即进行接种。 (2)接种:以上增菌标本及其他临床标本用接种环取标本接种环划线血平板及其他选择性培养基上,35℃培养过夜,观察结果。 (3)涂片:肉眼见细菌生长,取生长物涂片做革兰氏染色; (4)纯培养:根据需要接种血平板、巧克力、中国蓝/柯玛嘉或厌氧平板过夜培养以获得纯培养。 (5)鉴定:按照鉴定仪要求调配菌液浓度,细菌的鉴定见梅里埃ATB微生物鉴定系统 9质量控制: 参加我科质量管理小组组织的各项质量控制活动 10 生物参考区间 血液,尿液,脑脊液等无菌部位采取的标本未见细菌生长;其他标本如大便,痰液为正常菌群或未见致病菌。 11 患者检验结果的可报告区间 细菌鉴定到种或属;菌群调查报告比例。 12 临床意义: 为医生提供病原学诊断,并为进一步药敏实验提供依据。

细菌的利与弊

细胞对于细菌的益处 1、根瘤菌和固氮菌:细菌在物质转化、提高土壤肥力和控制植物病害等方面的作用 2、酵母菌:食品中用于面包和啤酒的制作。 3、制药:用大肠杆菌制造出胰岛素、用细菌制造出人的干扰素 4、乳酸菌:帮助消化 5、细菌培养进行科学研究 6、细菌具有非凡的降解各种有机化合物的能力,降解废弃物。 细菌的坏处 1、一些细菌成为病原体,导致了破伤风、伤寒、肺炎、梅毒、霍乱和肺结核 2、生化武器:大量的可传染的致病菌 3、细菌性病毒 4、细菌可以使食物变质腐烂 5、作物的病害有的是由病菌引起的 6、细菌引起食物中毒 细菌也有很多是有益的。如人体大肠内寄生的大肠杆菌,帮助人类分解食物中的营养成分,可以给人体提供多种维生素。牛、羊等动物能够消化植物纤维,是因为他们的消化道内寄生了一种细菌,这种细菌可以分解纤维素;要是没有这种细菌的话牛和羊是没法吃草的。同时人们依靠细菌生产药品、食品、饲料、抗生素、味精、调料等。同时细菌也是大自然的分解者,分解动物的粪便、动植物的尸体等。没有细菌的世界是无法想象的世界,所有的生物将无法生存。 近年来,人类正遭到变异细菌和病菌为代表的有害微生物越来越猛烈的攻击,并造成了严重的后果,0-157大肠杆菌、登革热、出血热、非典型肺炎等流行性疾病的大规模爆发引起了人类的恐慌。有害细菌常常给人们带来很大威胁,如: 大肠杆菌:可引发腹膜炎,胆囊炎,败血症,新生儿脑膜炎,腹痛和便血等; 金黄色葡萄球菌:可引发蜂窝组织炎,皮肤病,支气管炎,中耳炎,脑膜炎等; 霉菌:能够引起恶心、呕吐、腹痛等症状,严重的会导致呼吸道及肠道疾病,如哮喘、痢疾等,患者会因此精神萎痱不振,严重时则出现昏迷、血压下降等。 拒统计,全世界每年因细菌传染造成的死亡人数为2000万人,占总死亡人数的30%,是非常触目惊心的。 从肌肤外在的环境,到人体内在的微环境,有害细菌、病毒等病原体无时无刻不在伺机而动,给健康制造“麻烦”。鞋子里、手指上、头发里、嘴边……凡是你可以想到的地方都有致病菌肆虐、横行。 1、空气中

细菌的分类与命名微生物命名规则

细菌的分类与命名 细菌分类学 细菌分类学(taxonomy)是指对细菌进行分类、命名与鉴定的一门学科。它的任务是在全面了解细菌的生物学特征的基础上,研究它们的种类,探索其起源、演化以及与其他类群之间的亲缘关系,进而提出能反映自然发展的分类系统,并将细菌加以分门别类。它包括三个方面:分类(classification)、命名(nomenclature)和鉴定(identification)。 一、基本概念 1.细菌分类是根据每种细菌各自的特征,并按照它们的亲缘关系分门别 类,以不同等级编排成系统。分类有两种:①以细菌的形态和生理生化特性为依据的表型特征分类法,包括有传统分类法(classical classification)和数值分类法(numerical classification);②用化学分析和核酸分析,以细菌大分子物质(核酸、蛋白质)结构的同源程度进行分类称种系分类(phylogenetic classification)或自然分类(natural classfication)。 2.细菌命名在分类基础上,给予每种细菌一个科学名称,使之在生产实践、临床实践和科学研究工作中相互交流成为可能。按照细菌命名的法规,能保证所有的科研工作者以同样方式给予细菌命名。 3.细菌鉴定将未知细菌按分类原则放入系统中某一适当位置和已知细菌比较其相似性,用对比分析方法确定细菌的分类地位。若与已知细菌相同即采用已知菌的名称,不同者则按命名原则确定一个新名称。 二、分类等级

细菌的分类等级和其他生物相同,依次为界(kingdom)、门(division)、纲(class)、目(order)、科(family)、属(genus)、种(species)。细菌属于原核生物界(procaryotae),包括有细菌、放线菌、支原体、衣原体、立克次体和螺旋体。 分类等级拉丁字尾比较固定,表示方法如下:目-ales、亚目-ineae、科-aceae、亚科-oideaae、族-eae、亚族-inae。 种是细菌分类的基本单位,将生物学性状基本相同的细菌群体归成一个菌种;性状相近、关系密切的若干菌种组成一个菌属;相近的属归为一科;依次类推。在两个等级之间,可添加次要的分类单位,如亚门、亚纲、亚属和亚种等。群和组不是正式分类等级,是泛指具有某种共同特性的某个集体,任何等级都可借用。 同一菌种的各个细菌,在某些方面仍有一定的差异,可再分成亚种(subspecies),亚种以下的分类等级为型(type),以区别某些特殊的特征。例如抗原结构不同而分的血清型(serotype);对噬菌体敏感性不同的噬菌体型(phagetype);对细菌素敏感性不同的细菌素型(bacteriocin-type),生化反应和某些生物学性状不同的生物型(biotype)。 由不同来源分离的同一种、同一亚种或同一型的细菌,称为株(strain)。株的建立是从一次单独分离物的单个原始菌落传代的纯培养物,例如从10个肺结核患者的痰液中分离出的10株结核分枝杆菌。具有某种细菌典型特征的菌株称为模式菌(typical strain)或标准菌株(standard strain),它是该种菌株的参比菌株。在细菌的分类、鉴定和命名时以模式菌为依据,也可作为质量控制的标准。

常见细菌及图片

肺炎克雷伯菌 1.形态结构:肺炎克雷伯菌肺炎亚种为革兰阴性杆菌,无鞭毛,无芽孢,标本直接涂片 或在营养丰富培养基上的营养物可见菌体外有明显的荚膜。 2.培养特性:兼性厌氧,营养要求不高,在初次分离培养基可形成较大、凸起灰白色黏 液型的菌落。菌落大而厚实、光亮,相邻菌落容易发生融合,用接种蘸取时可挑出长丝状细丝。在麦康凯琼脂(MAC)培养基上形成较大的黏液型、红色的菌落,红色可扩散至菌落周围的培养基中。在伊红美蓝琼脂(EMB)上为大、粘稠、红色、易融合成一片的菌落。在血琼脂上为灰白色、大而黏、光亮且形成菌丝的菌落。 3.生化特性:氧化酶阴性,葡萄糖产酸产气,动力阴性,吲哚阴性,脲酶阳性。 金黄色葡萄球菌 典型的金黄色葡萄球菌为球型,直径0.8μm左右,显微镜下排列成葡萄串状。金黄色葡萄球菌无芽胞、鞭毛,大多数无荚膜,革兰氏染色阳性。金黄色葡萄球菌营养要求不高,在普通培养基上生长良好,需氧或兼性厌氧,最适生长温度37°C,最适生长pH 7.4。平板上菌

落厚、有光泽、圆形凸起,直径1-2mm。血平板菌落周围形成透明的溶血环。在EMB培养基上基本不生长。金黄色葡萄球菌有高度的耐盐性,可在10-15%NaCl肉汤中生长。可分解葡萄糖、麦芽糖、乳糖、蔗糖,产酸不产气。甲基红反应阳性,VP反应弱阳性。许多菌株可分解精氨酸,水解尿素,还原硝酸盐,液化明胶。金黄色葡萄球菌具有较强的抵抗力,对磺胺类药物敏感性低,但对青霉素、红霉素等高度敏感。 大肠埃希氏菌 1.形态与染色特性 菌体两端钝圆、中等大小,杆状(有时呈卵圆形)、1—3um X 0.6um、周生鞭毛,能运动,不产生荚膜,革兰氏阴性,而且一般是对碱性染料着色较好,但有时两端着色较浓,要与巴氏杆菌区分开来。 2.培养特性 1)需氧及兼性厌氧菌 2)对营养的要求不高,在普通琼脂上就生长良好,在15C-45℃范围内均可生长,但最适生长温度为37℃,最适pH为7.2—7.4。

实验室常用的细菌作用及其选择

第一篇:JM109,DH5a,BL21这些感受态有何区别 1:DH5a菌株 DH5a是一种常用于质粒克隆的菌株。E.coli DH5a在使用pUC系列质粒载体转化时,可与载体编码的β-半乳糖苷酶氨基端实现α-互补。可用于蓝白斑筛选鉴别重组菌株。 基因型:F-,φ80dlacZΔM15,Δ(lacZYA-argF)U169,deoR,recA1,endA1,hsdR17(rk-,mk+),phoA,supE44,λ-,thi-1,gyrA96,relA1 2:BL21(DE3) 菌株 该菌株用于高效表达克隆于含有噬菌体T7启动子的表达载体(如pET系列)的基因。T7噬菌体RNA聚合酶位于λ噬菌体DE3区,该区整合于BL21的染色体上。该菌适合表达非毒性蛋白。 基因型:F-,ompT, hsdS(rBB-mB-),gal, dcm(DE3) 3:BL21(DE3) pLysS菌株 该菌株含有质粒pLysS,因此具有氯霉素抗性。PLysS含有表达T7溶菌酶的基因,能够降低目的基因的背景表达水平,但不干扰目的蛋白的表达。该菌适合表达毒性蛋白和非毒性蛋白。 基因型:F-,ompT hsdS(rBB-mB-),gal, dcm(DE3,pLysS ,Camr 4:JM109菌株 该菌株在使用pUC系列质粒载体进行DNA转化或用M13 phage载体进行转染时,由于载体DNA产生的LacZa多肽和JM09编码的LacZΔM15进行α-互补,从而显示β-半乳糖苷酶活性,由此很容易鉴别重组体菌株 基因型:recA1,endA1,gyrA96,thi-1,hsdR17,supE44,relA1,Δ(lac -proAB)/F’[traD36,proAB+,lacIq,lacZΔM15] 5:TOP10菌株 该菌株适用于高效的DNA克隆和质粒扩增,能保证高拷贝质粒的稳定遗传。 基因型:F- ,mcrAΔ(mrr-hsd RMS-mcrBC),φ80 ,lacZΔM15,△lacⅩ74,recA1 ,araΔ139Δ(ara-leu)7697, galU ,galK ,rps, (Strr) endA1, nupG 6:HB101菌株 该菌株遗传性能稳定,使用方便,适用于各种基因重组实验

试验二普通光学显微镜的使用及细菌的简单染色和革兰氏染色

实验二普通光学显微镜的使用及细菌的简单染色和革兰氏染色普通光学显微镜的使用 一、实验目的 以染色玻片及活菌为例,熟练掌握显微镜油镜的使用方法。 二、显微镜油镜使用的原理 1 普通光学显微镜的基本构造 (1)光学部分: 接目镜、接物镜、照明装置(聚光镜、虹彩光圈、反光镜等)。它使检视物放大, 造成物象。(2)机械部分: 镜座、镜臂、镜筒、物镜转换器、载物台、载物台转移器、粗调节器、细调节器等部件。它起着支持、调节、固定等作用。2 显微镜的放大倍数和分辨率(1)放大倍数=接物镜放大倍数×接目镜放大倍数 (2)显微镜的分辨率:表示显微镜辨析物体(两端)两点之间距离的能力,可用公式表示为: D=λ/2n·sin(α/2 ) 式中D:物镜分辨出物体两点间的最短距离。 λ:可见光的波长(平均0.55μm) n: 物镜和被检标本间介质的折射率。 a:镜口角(即入射角)。3 油镜使用的原理 油镜,即油浸接物镜。当光线由反光镜通过玻片与镜头之间的空气时,由于空气与玻片的密度不同,使光线受到曲折,发生散射,降低了视野的照明度。若中间的介质是一层油(其折射率与玻片的相近),则几乎不发生折射,增加了视野的进光量,从而使物象更加清晰。 三、实验材料 1 显微镜、香柏油、二甲苯、擦镜纸、吸水纸、盖玻片、接种环、酒精灯等。 2 细菌三种形态的玻片染色标本。 3 培养12-18h的枯草芽孢杆菌。四、实验方法与步骤 1 染色细菌玻片的油镜观查 (1)用前检查:零件是否齐全,镜头是否清洁。 (2)调节光亮度。 (3)低倍镜观察:先粗调再微调至物象清晰。

(4)转入中倍、高倍观察,每一不只需调微调旋纽即可看到清晰的物象。 (5)油镜观察:高倍镜下找到清晰的物象后,旋转转换器,在标本中央滴一滴香柏油,使油镜镜头浸入香柏油中,细调至看清物象为止。 (6)绘出所观察到的细菌形态图像。 (7)、换片:另换新片观察,必须从(3)步开始操作。 (8)、用后复原:观察完毕,上悬镜筒,先用擦镜纸擦去油镜头上的香柏油,然后再用擦镜纸沾取少量二甲苯擦去残留的油,最后用擦镜纸擦去残留的二甲苯,后将镜体全部复原。 2 活菌制片观察 取一张干净的载玻片,在其中央滴上一滴干净的蒸馏水,取培养12-18h的枯草芽孢杆菌一小环,在水滴上反复涂抹至菌体充分分散,盖上盖玻片,用吸水纸吸去多余的水分,按照油镜的使用步骤,观察草芽孢杆菌形态,边观察边绘图。 五、实验报告 油镜使用的原理 六、思考题 1 油镜与普通物镜在使用方法上有何不同?应特别注意些什么? 2 使用油镜时,为什么必须用镜头油? 3 镜检标本时,为什么先用低倍镜观察,而不是直接用高倍镜或油镜观察? 七、实验注意事项 1 不准擅自拆卸显微镜的任何部件,以免损坏。 2 镜面只能用擦镜纸擦,不能用手指或粗布,以保证光洁度。 3 观察标本时,必须依次用低、中、高倍镜,最后用油镜。当目视接目镜时,特别在使用油镜时,切不可使用粗调节器,以免压碎玻片或损伤镜面。 4 观察时,两眼睁开,养成两眼能够轮换观察的习惯,以免眼睛疲劳,并且能够在左眼观察时,右眼注视绘图。 5 拿显微镜时,一定要右手拿镜臂,左手托镜座,不可单手拿,更不可倾斜拿。 6 显微镜应存放在阴凉干燥处,以免镜片滋生霉菌而腐蚀镜片。 细菌的简单染色和革兰氏染色 一、实验目的 1 学习微生物涂片、染色的基本技术,掌握细菌的简单染色方法及革兰氏染色。 2 了解革兰氏染色法的原理及其在细菌分类鉴定中的重要性。 二、实验原理 1 简单染色的原理

动物微生物—细菌

第一章细菌 一、名词解释 1.细菌 2.细胞壁 3.肽聚糖或粘肽 4.脂多糖 5.磷壁酸 6.细胞膜 7.中介体 8.质粒 9.荚膜 10.鞭毛 11.菌毛 12.芽胞 13.细菌L型 14.生长因子 15.生长曲线 16.培养基 17.细菌素 18.纯培养 19.菌落 20.菌苔 二、填空题 1.测量细菌大小的单位是。 2.细菌的基本形态有、和。 3.细菌细胞内的遗传物质有和两种,其中不是细菌生命活动所必需的。 4.细菌的菌毛有和两种,前者与有关,后者具有作用。 5.大肠杆菌长为2.0μm,宽为0.5μm,其大小表示为。 6.细菌的特殊结构有、、和 。 7.革兰阴性菌细胞壁的肽聚糖是由、构成。 8.革兰阳性菌细胞壁的主要结构肽聚糖,是由、和构成。 9.培养基按其用途不同可分为、、、、 。 10.细菌群体生长的生长曲线可分为、、和 四个时期,细菌的形态、染色、生理等性状均较典型的是期。 11.大多数致病菌生长的最适PH值为,最适温度为。 12.细菌生长繁殖的条件包括充足的、适宜的、合适的酸碱度和必需的气体环境。 13.以简单的无机物为原料合成复杂的菌体成分的细菌称为,只能以有机物为原料合成菌体成分及获得能量的细菌称为。 14.微生物各营养物质运输的主要方式为、、、。 15.细菌的繁殖方式是。绝大多数细菌繁殖一代用时为,而结核杆菌繁殖一代用时为。

16.半固体培养基多用于检测细菌。 17.根据菌落的特点可将菌落分为光滑型菌落、和。 18.细菌的营养类型有、、、。 三、选择题 1.细菌革兰氏染色法的发明人是() A Gram B Koch C Pasteur 2.一个细菌芽胞重新形成细菌繁殖体的数目是() A 一个 B 二个 C 三个 D 四个 3.细菌的繁殖方式是() A 有丝分裂 B 二分裂法 C 出芽繁殖 D 复制方式 4.大多数细菌在适宜的条件下,其繁殖速度是() A 每15—20分钟繁殖一代 B 每小时繁殖一代 C 每天繁殖一代 D 7天繁殖一代 5.芽胞的形成是细菌的() A 休眠结构 B 繁殖形式 C 某一发育阶段 6.与细菌的运动有关的结构是( ) A.鞭毛 B.菌毛 C.纤毛 D荚膜 E轴丝 7.一般病原菌生长所需要的渗透压是() A 高渗 B 低渗 C 等渗 8.下列何种物质能使细菌的细胞壁缺失,形成L型细菌() A 青霉素 B 链霉素 C 氨基酸 D 乳糖 9.细菌的“核质以外的遗传物质”是指( ) A.mRNA. B.核蛋白体 C.质粒D.异染颗粒 E.性菌毛 10.与细菌粘附于粘膜的能力有关的结构是( ) A.菌毛 B.荚膜 C.中介体 D.胞浆膜 E.鞭毛 11.无细胞壁结构的微生物是( ) A.革兰氏阴性菌B.真菌 C.支原体 D.衣原体 E.螺旋体 12.不属于细菌基本结构的是( ) A.鞭毛 B.细胞质 C.细胞膜D.核质 E.细胞壁 13.细菌在微生物分类系统中属于() A 动物界 B 植物界 C 原生生物界 D 病毒界 14.细菌所具有的细胞器是( ) A.高尔基体 B.内质网 C.中介体 D.线粒体 E.核蛋白体 15.与致病性相关的细菌结构是( ) A.中介体 B.细胞膜 C.异染颗粒 D.芽胞 E.荚膜

微生物各种细菌存活条件

大肠菌群1、大肠菌群为人和动物肠道中的常居菌,在一定条件下可引起肠道外感染。若水中或食品中发现有大肠菌群,即可证实已被粪便污染,也可能就有肠道病原菌存在。据此,可以认为含有大肠菌群的水或食品是不安全的。2、生存环境大肠菌群在自然界中分布广泛,在15—46℃均可生长,最适生长温度为37℃.在水和土壤中大量存在,对自然环境有较强的抵抗力。主要污染的食品是肉类、水产品、蔬菜等。85℃热水1~3分钟内杀灭本菌。300ppm次氯酸纳溶液1~3分钟内杀灭本菌。 金黄色葡萄球菌繁殖条件金黄色葡萄球菌能在12~45℃生长繁殖,最适生长温度为37℃,由于常引起人和动物化脓性疾病,又称化脓性球菌。杀灭条件加热80℃30分钟才能杀死,煮沸可迅速使它死亡。 沙门氏菌1、生存环境该菌在水中不易繁殖,但可生存2—3周,冰箱中可生存3—4个月,在—25℃可存活10个月,在自然环境的粪便中可存活1—2个月。2、繁殖条件沙门氏菌最适繁殖温度为37℃,在20℃以上即能大量繁殖,因此,低温储存食品是一项重要预防措施。生熟食品严格分开,防止交叉污染也是防止该菌污染的至为重要的措施。沙门氏菌3、污染渠道沙门氏菌的来源主要是患病的人和动物,及人和动物的带菌者。,其中在肉类中最为多见。淡水鱼虾有时带菌,海产鱼虾一般带菌者较小。菌不耐热。4、杀灭条件沙门氏菌对热及外界环境的抵抗力属于中等,60℃20—30分钟、75℃5分钟即被杀死,100℃条件下该菌立即被杀死。 真菌(霉菌、酵母菌)1、生存环境和繁殖条件霉菌在自然界中分布极为广泛,土壤、空气、水、和生物体内外到处都有,其最适生长温度是25℃,在20—30℃大部分霉菌都能生长,小于10℃和大于30℃时霉菌生长显著减弱,在0℃时几乎不生长2、污染渠道由于霉菌种类多且分布广,物体水分含量高时,容易滋生霉菌。霉菌中的毛霉常在果实、果酱、蔬菜、糕点、乳制品、肉类等食品上生长,引起食品的腐败变质。含水量高的粮食容易滋生霉菌。3、杀灭条件食品的中心温度达到87.8—90.6℃才能杀死霉菌,90℃10—30分钟可以杀死其中的孢子

各种功能菌的作用

《各种功能菌的作用》 一、枯草芽孢杆菌:增加作物抗逆性、固氮。 二、巨大芽孢杆菌:解磷(磷细菌),具有很好的降解土壤中有机磷的功效。 三、胶冻样芽孢杆菌:解钾,释放出可溶磷钾元素及钙、硫、镁、铁、锌、钼、锰等中微量元素。 四、地衣芽孢杆菌:抗病、杀灭有害菌, 五、苏云金芽孢杆菌:杀虫(包括根结线虫),对鳞翅目等节肢动物有特异性的毒杀活性。 六、侧孢芽孢杆菌:促根、杀菌及降解重金属, 七、胶质芽孢杆菌:有溶磷、释钾和固氮功能,分泌多种酶,增强作物对一些病害的抵抗力。 八、泾阳链霉菌:具有增强土壤肥力、刺激作物生长的能力。 九、菌根真菌:扩大根系吸收面,增加对原根毛吸收范围外的元素(特别是磷)的吸收能力。 十、棕色固氮菌:固定空气中的游离氮,增产。 十一、光合菌群:是肥沃土壤和促进动植物生长的主力部队。 十二、凝结芽孢杆菌:可降低环境中的氨气、硫化氢等有害气体。提高果实中氨基酸的含量。 十三、米曲霉:使秸秆中的有机质成为植物生长所需的营养,提高土壤有机质,改善土壤结构。 十四、淡紫拟青霉:对多种线虫都有防治效能,是防治根结线虫最有前途的生防制剂。 三种以上多种复合菌相互促进、相互补充,抗土传病害效果远远大于单一菌种。有益菌群相互协同,共同作用,能使作物达到高产丰产的效果. 1、促进快速生长:菌群中的巨大芽孢杆菌、胶冻样芽孢杆菌等有益微生物在代谢过程中产生大量的植物内源酶,可明显提高作物对氮、磷、钾等营养元素的吸收率。 2、调节生命活动,增产增收:菌群中的胶冻样芽孢杆菌、侧孢芽孢杆菌、地衣芽孢杆菌等有益菌可促进作物根系生长,须根增多。有益微生物菌群代谢产生的植物内源酶和植物生长调节剂经由根系进入植物体内,促进叶片光合作用,调节营养元素往果实流动,膨果增产效果明显。与施用化肥相比,在等价投入的情况下可增产15%—30%。 3、果实品质明显提高:菌群中的侧孢芽孢杆菌、枯草芽孢杆菌、凝结芽孢杆菌等可降低植物体内硝酸盐含量20%以上,能降低重金属含量,可使果实中Vc含量提高30%以上,可溶性糖提高2—4度。乳酸菌、嗜酸乳杆菌、凝结芽孢杆菌、枯草芽孢杆菌等可提高果实中必需氨基酸(赖氨酸和蛋氨酸)、维生素B族和不饱和脂肪酸等的含量。果实口感好,耐储藏,卖价高。 4、分解有机物质和毒素,防止重茬:菌群中的米曲菌、地衣芽孢杆菌、枯草芽孢杆菌等有益微生物能加速有机物质的分解,为作物制造速效养分、提供动力,能分解连作有毒有害物质,防止重茬。 5、根际环境保护屏障:菌群中的地衣芽孢杆菌等有益微生物施入土壤后,迅速繁殖成为优势菌群,控制根际营养和资源,使重茬、根腐、立枯、流胶、灰霉等病原菌丧失生存空间和条件。使植物根系细胞的细胞壁增厚,纤维化、木质化,并生成角质双硅层,形成阻止病原菌侵袭的坚固屏障。

普通手术室常用细菌学监测方法

空气培养是通过空气菌落测定实现的,空气菌落测定可作为一种环境清洁的指标。 1人员着装要求: 检测者需要洗手戴口罩和帽子 2空气培养目的 检测手术部空气在静态下是否达到空气卫生学标准。 3采样时间 每月监测一次,在消毒处理后关好门窗,在无人走动的情况下,静止10min 进行采样。 4采样方法 检测者需要洗手带口罩和帽子,根据采样原理采用平板暴露法:在消毒处理后,操作前进行,室内面积≤30m2对角线内、中、外处设3点,内外点布位距墙壁1m处,室内面积>30m2设4角及中央5点,4角的布点部位距墙壁1m处。空气中细菌等微生物可随尘粒一起下降,在室内各采样点处放好营养琼脂平板,采样高度距地面0.8~1.5m,采样时,将平板盖打开搭在平皿边缘上,暴露5min,盖好平皿盖。 5注意事项 (1)布点位置要正确,严格按照房间面积、布点要求及采样方法进行操作。(2)采样后及时送检,48小时出结果。(可请护理服务中心送检,内线电话:542) (3)培养采样者应及时将结果取回,结果取回后如无异常应将检验报告单依次粘贴在A4纸上,并注明培养房间和培养日期做好完整记录,如有超标应及时通知护士长,并查找原因,复检。 6检测结果判断 空气培养标准值小于或等于200cfu/m3

1人员着装要求:检测者需要洗手戴口罩和帽子 2检测内容 (1)手术间的物体表面及可能有可能与患者接触的物体表面: 每月培养一次。包括治疗车、治疗台、无菌灯、输液架、手术间门把手、无菌器械台、麻醉机、吸引器瓶、麻醉床、手术间墙壁等。 (2)手卫生培养: 每月培养检测一次以同一台手术至少五人为一组,包括器械护士、手术医师,若一台手术人员不足五人,可两台手术合并5-6人做手培养。 (3)腔镜器械: 每月培养检测一次,培养项目3-5个,镜头、腔镜管道为每月必做项目,其余手术器械随机抽查 (4)无菌物品: 每月培养检测一次。包括一次性无菌物品及高压灭菌后的无菌物品。一次性无菌物品及高压灭菌后的无菌物品每月随机抽取至少3例,不得检出任何微生物。(5)植入性器械: 每月抽查一次骨科外来植入性器械包括钉子和钢板及专用器械。 2采样方法: (1)物体表面主要采用棉式子涂抹法。采用浸有含相应中和剂的无菌洗脱液的棉拭子,取出棉拭子,先在酒精灯外焰进行烧灼后,直接在物体表面按一定顺序滚动式涂抹,后将棉拭子入装有含相应中和剂的无菌洗脱液试管内,立即送检。(2)手部培养方法,被检测者须五指并拢,取出棉拭纸先在酒精灯外焰进行烧灼后以手掌到手指尖为平面S型滚动式涂抹,涂抹后将棉拭子入装有含相应中和剂的无菌洗脱液试管内,立即送检。 3注意事项: (1)培养不得检测出任何微生物。 (2)采样后及时送检,48小时出结果。 (3)结果出来后将检验报告单依次粘贴在A4纸上,并注明培养房间和培养日期做好完整记录。

细菌是微生物

细菌是微生物 看到头你什么都明白了 病毒是DNA(脱氧核糖核酸),与蛋白质一样,是由氨基酸合成的。 细菌是微生物,而病毒是DNA(脱氧核糖核酸),与蛋白质一样,是由氨基酸合成的。 病毒、细菌在结构与感染的方式不同所产生的。病毒是一种非细胞形态的微生物,它体积小,小到高倍数的光学显微镜也看不到,只能用电子显微镜才能观察到。它无细胞器,由基因组核酸和蛋白质外壳组成。基因组仅含一种类型的核酸,或者是核糖核酸(RNA)或者是脱氧核糖核酸(DNA)。 在感染后的生存方式上,细菌与病毒有很大的区别细菌是单细胞生物。在人体内合适的条件下,如各种粘膜上就可能自我繁殖使人致病。只要改变细菌的繁殖条件就可能杀死细菌把病治好。而病毒则是非细胞微生物,缺乏完整的酶系统,不能独立进行代谢活动,因而不能像细菌一样进行自我繁殖。病毒感染后,先进入人体血液内,形成病毒血症。随后只能严格地寄生在人体靶细胞内,利用细胞的生物合成机器进行自身的复制并释放子代病毒。换言之,病毒只有进入了人体细胞内才能生存和复制,此时只要能识别病毒并能区分哪是被感染细胞哪是健康细胞,把病毒和被感染细胞杀死就能把病治好。可惜的是,到目前为止,现有的合成药物和治疗方法还不具备这种识别和区分功能,又不可能把人体所有细胞都杀死。而具备这种特异性识别功能的只有人体自身的免疫细胞和免疫球蛋白。如果感染者此时的免疫力低下,特异性抗体不足以清除病毒,病毒性疾病难治就是不言而喻的了。 而且乙型肝炎病毒进入肝细胞后,它还可改变肝细胞膜的性质。使体内的免疫系统发生紊乱, 误把自身的肝细胞当做“敌人”来破坏, 而造成肝细胞损伤。即使你用抗病毒药物杀死了病毒,但自身的免疫功能仍会继续对肝细胞发生攻击。因此乙型肝炎比较难治愈, 除抗病毒治疗外, 还需进行免疫调节治疗。 细菌是一大类能独立生活的单细胞微生物,它们的新陈代谢就是从周围环境中摄取营养,以获得能量和合成自身组分的原料。 细菌的表面积大,新陈代谢活跃且多样化,生长繁殖迅速。 细菌在代谢过程中不同菌可产生不同的代谢产物,有些产物对人有害,例如细菌产生的毒素和酶与其致病性有关;有些产物对人有利,例如细菌产生的维生素;

常见细菌种属鉴定

常见细菌种属鉴定 摘要:【目的】了解细菌生理生化反应原理,掌握细菌鉴定中常见的生理生化反应方法。分析不同细菌对不同含碳、含氮化合物的分解利用情况。研究细菌在不同培养基的不同生长现象及其代谢产物在鉴别细菌中的意义。【原理】各种细菌所具有的酶系统不尽相同,对营养基质的分解能力也不一样,因而代谢产物存在差别。以此用生理生化试验的方法检测细菌对各种基质的代谢作用及其代谢产物,从而鉴别细菌的种属,称之为细菌的生理生化反应。关键词:微生物;细菌;种属;鉴定 Common bacterial species identification Abstract: [ Objective ] to understand bacterial physiological and biochemical reaction principle, master the identification of bacteria commonly found in the physiological and biochemical reaction method. Analysis of different bacteria on different carbon, nitrogen containing compounds are decomposed using the situation. Studies on bacteria in different culture medium with different growth phenomenon and its metabolites in bacterial identification and significance of. [ principle ] various bacteria with enzyme system is endless and same, on nutrition matrix decomposition ability is different, so the metabolite differences. By physiological and biochemical test methods for detection of bacteria on a variety of substrate metabolis m and its metabolites, thus differentiating bacterial species, known as bacterial physiological and biochemical reaction. Key words: microbe; bacteria; species identification 前言 在所有生活细胞中存在的全部生物化学反应称之为代谢。代谢的过程主要是酶促反应过程。具有酶功能的蛋白质多数在细胞内,称为胞内酶(endoenzymes)。许多细菌产生胞外酶(exoenzymes),这些酶从细胞中释放出来,以催化细胞外的反应。各种微生物在代谢类型上表现出很大的差异,如表现在对大分子糖类和蛋白质的分解能力以及分解代谢的最终产物的不同,反映出它们具有不同的酶系和不同的生理特性,这些特性可被用作为细菌鉴定和分类的内容。 在这部分实验中,通过细菌对大分子物质的水解、糖发酵实验、鉴定肠道菌的不同生理生化反应等几个试验,来证明不同细菌生理生化功能的多样性。 1 .材料和方法 1.1实验器材 1.1.1菌种 枯草芽孢杆菌、大肠杆菌、普通变形杆菌; 1.1.2培养基 固体淀粉培养基、葡萄糖发酵培养基、乳糖发酵培养基、葡萄糖蛋白胨水培养基等; 1.1.3试剂和溶液 甲基红,Lugol’s碘液,40%的KOH,5%的a-萘酚溶液; 1.1.4仪器或其他用具 无菌培养皿,无菌试管,杜氏小管,记号笔,移液管及无菌枪头,棉塞,皮筋,报纸,培养箱等。

细菌对人的好处

99%的细菌是有益细菌,它们存在于食物,水和空气中,并在人与人之间传播。根据不同形状,细菌被分为球菌,棒状杆菌,螺旋体,弧菌等。有益细菌也被称为“益生菌”,而帮助这些细菌良好运作的其他细菌称为“益生元”。和人类一样,这些益生菌也有不同种类和独特的名字。嗜乳酸杆菌(Lactobacillus acidophilus):这是一种最友好的细菌,属名是乳酸菌。这种益生菌自然存在于乳制品中,并且可以添加进饮食中获得最佳效果。嗜酸乳杆菌(Tobacillus Acidophilus):属于乳杆菌属,是一种喜酸细菌。可以在牛奶,酸奶,酸奶油及冰冻甜点中发现它们,由于能够转化成乳酸糖和碳水化合物,因此也称为乳酸菌。在降低pH值和减少食物中其他微生物的生长过程中,它会产生发酵味。这一过程对人类很有好处,因为它有预防胃肠道感染的作用。氰钴胺(Cyanocobalamin):这种细菌帮助消化过程中产生维生素B12。这种益生菌负责整体消化健康,它们分解食物复杂成分,以便于更容易被血液吸收。乳酸菌加双叉乳杆菌(Acidophilus Bifidus):这种细菌降低胆固醇水平,并防止白色念珠菌酵母生长。乳酸菌加双叉乳杆菌清洁血液并排除毒素,因此可以加强免疫系统。链霉菌(Streptomyces):链霉菌用于生产抗生素。根瘤菌(Rhizobium):在固氮方面扮演了重要角色。大肠杆菌:存在于肠子,因此也称为肠道细菌。它们帮助消化并保持身体健康。这些细菌还产生复合维生素B和维生素K。变形链球菌:这些是可以在口腔中发现的细菌,负责将蔗糖,糖转换成乳酸。表皮葡萄球菌:可以在皮肤内发现,它们帮助阻止某些真菌传播。嗜酸细菌:可以在阴道内发现,这些细菌产生乳酸,从而起到阻止真菌生长的作用。肠菌类:肠道菌群在新细胞形成,肠道再生,膳食纤维发酵和生产脂肪酸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肠道细菌也产生一些人体所需维生素。酵母菌:它有助于减少与抗生素有关的儿童腹泻风险。厌氧有益细菌:厌氧细菌有利于醋的发酵和奶酪加工………………….

细菌、病毒及真菌等微生物专题复习教案

细菌、病毒真菌等微生物专题复习 一、细菌和真菌的分布 1、菌落:细菌很小,要观察细菌形态的话一定要借助于高倍的光学显微镜或电子显微镜。一个细菌或真菌繁殖后形成的肉眼可见的集合体称为菌落。 2、列表细菌和真菌菌落的不同 3、细菌、真菌生活的基本条件:营养物质、适宜温度、水分、环境(阳光、空气) 4、不同的细菌和真菌还要求某些特定的条件,如有些细菌和真菌要氧气生活,有些不要。如:酵母菌发酵不需要氧气,是无氧呼吸,乳酸菌制奶也不要氧气。 二、细菌 ⑴细菌是由列文·虎克发现的 ⑵法国的巴斯德进行了“鹅颈瓶”实验,证实细菌的产生。 ⑶细菌很小,10亿个细菌堆积起来只有一颗小米粒大,单细胞。(病毒比它还小) ⑷形状:呈球菌、杆菌、螺旋菌 (5)细菌的结构:略 一个细菌也是一个细胞。它和动植物的细胞都不同,主要区别在于它虽有DNA(遗传物质)集中的区域,却没有成形的细胞核。此外,细菌有细胞壁(有些细菌的细胞壁外有荚膜,有些细菌生有鞭毛),却没有叶绿体,大多数细菌只能利用现成有机物生活,并把有机物分解为简单的无机物。它们是生态系统中的分解者(初三下册生态系统会讲到的)。 ⑹动物、植物、细菌细胞的对比 ⑺营养方式(异养):腐生和寄生(靠现成的有机物来养活) (8)作用:作为分解者促进自然界的物质循环。 (9)细菌生殖:细菌是靠分裂进行生殖的,分裂生殖20-30分钟一次。有些细菌在生长发育后期,个体缩小、细胞壁增厚,形成芽孢。芽孢是细菌的休眠体,对不良环境有较强的抵抗能力。 三、真菌(酵母菌、蘑菇、霉菌) 1、酵母菌⑴形态:(单细胞)卵圆形,无色 ⑵结构: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细胞壁、液泡、无叶绿体 ⑶营养方式:异养(腐生)有氧呼吸:葡萄糖====二氧化碳+水+能量(多) 无氧呼吸:葡萄糖====酒精(多)+二氧化碳+能量(少)(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初三再学的) ⑷生殖方式:出芽生殖(初一下册第三章会讲到),特殊情况进行孢子生殖 2、霉菌(青霉、曲霉)⑴形态:(多细胞) ⑵结构:青霉:直立菌丝、营养菌丝顶端孢子囊:扫帚状 曲霉:直立菌丝、营养菌丝顶端孢子囊:放射状

细菌都是有害的吗

细菌都是有害的吗? 休闲益智游戏《细菌进化》是一款休闲益智游戏,以细菌为题材,我们可能对细菌的理解为可怕,但是游戏中的细菌很萌,很可爱。现实生活中,有些人谈细菌而色变,恨不得生活在无菌的环境里。实际上大可不必,因为细菌并不是全部有害的。 在正常人体皮肤、粘膜及外界相通的各种控道(如口腔、鼻咽腔、肠道和泌尿道)等部位,存在着大量的微生物群,包括细菌、真菌、螺旋体、支原体等。这些微生物在与宿主(人体)的长期进化过程中,互相依存、互相制约,形成了一个能进行物质、能量及基因交流的动态平衡的生态系统,这就是正常菌群。 游戏《细菌进化》 正常菌群不但是无害的,而且是对人体有益的,这些益处体现在: 1. 拮抗作用:正常菌群在生物体的特定部位生长后,对其他的菌群有生物拮抗的作用。产生这种生物屏障的往往是一些厌氧菌。正常菌群通过紧密与黏膜上皮细胞结出来占领位置,由于在这些部位数量很大,在营养竞争中处于优势,并通过自身代谢来改变环境的pH 值或释放抗生素,来抑制外来菌的生长; 2. 营养作用:正常菌群的存在影响着生物体的物质代谢与转化。如蛋白质、碳水化合物、脂肪及维生素的合成,胆汁的代谢、胆固醇的代谢及激素转化都有正常菌群的参与; 3. 免疫作用:正常菌群的抗源刺激可以使宿主产生免疫,从而减少了本身的危害。已

有实验表明,某些诱发的自身免疫过程具有抑癌作用。 以肠道为例,人的胃肠道由胃、小肠和大肠组成。刚出生的婴儿肠道内是无菌的,但出生后2h细菌就侵入,主要为需氧兼性厌氧菌,之后随饮食,出现更多种类肠道菌群,3d后细菌数近高峰。健康成人胃肠道细菌约有1014个,包括需氧菌、厌氧菌、兼性厌氧菌等。 游戏《细菌进化》封 面、开场动画 胃液含胃酸pH低达2,因此不适应细菌生长。一般情况下,虽然胃内容物含的细菌数较低,总菌数0~103。但胃壁常含有大量的需氧耐酸菌,主要是乳酸菌和链球菌。十二指肠与胃相连,呈酸性,存在的微生物与胃内的极相似。从十二指肠到回肠酸性渐弱,形成一个pH梯度,细菌数随着梯度开始增加。回肠细菌渐多,菌数达103~107个,以厌氧菌为主,如:双歧杆菌、拟杆菌等。大肠中存在大量细菌,以利用消化食物的某些产物作营养成分。兼性厌氧菌如大肠杆菌存在量较其他细菌少,一般每克大肠内含物约含107个兼性厌氧菌。兼性厌氧菌的代谢活动可以消耗以任何形式存在的氧,故使大肠变成厌氧环境,更有利于厌氧菌大量生长。包括双歧杆菌、拟杆菌属、梭杆菌属。结肠内菌量达1011~1012,厌氧菌约占98%以上,菌种达300多种。 肠道菌群的种类和数量是相对稳定的,受饮食、内分泌、卫生习惯、地理环境、年龄及

微生物中三菌三体的区别

三菌指真菌、细菌、放线菌 细菌:细菌是所有生物中数量最多的一类,据估计,其总数约有5×10^30细菌的个体非常小,目前已知最小的细菌只有0.2微米长,因此大多只能在显微镜下看到它们。细菌一般是单细胞,细胞结构简单,缺乏细胞核、细胞骨架以及膜状胞器。基于这些特征,细菌属于原核生物.有荚膜、鞭毛、菌毛、芽孢等特殊结构,繁殖方式是简单的裂殖。 放线菌:是一类革兰氏阳性细菌,曾经由于其形态被认为是介于细菌和霉菌之间的物种。它们具有分支的纤维和孢子,依靠孢子繁殖,表面上和属于真核生物的真菌类似,但因为放线菌没有核膜,且细胞壁由肽聚糖组成,和其它细菌一样。目前通过分子生物学方法,放线菌的地位被肯定为细菌的一个大分支。放线菌用革兰氏染色可染成紫色(阳性)。 真菌:是一种真核生物。最常见的真菌是各类蕈类,另外真菌也包括霉菌和酵母。现在已经发现了七万多种真菌。大多真菌原先被分入动物或植物,现在成为自己的界,分为四门。其营养体除少数低等类型为单细胞外,大多是由纤细管状菌丝构成的菌丝体。在多数真菌的细胞壁中最具特征性的是含有甲壳质(chitin),其次是纤维素。常见的真菌细胞器有:线粒体,微体,核糖体,液泡,溶酶体,泡囊,内质网,微管,鞭毛等;常见的内含物有肝糖,晶体,脂体等。按有性或无性方式繁殖。 微生物学认为是四体:螺旋体、霉形体(支原体)、衣原体、立克次氏体 立克次氏体:是一类形体微小,一般呈球状或杆状的革兰氏阳性、绝大多数只能在宿主细胞内繁殖的原核微生物。严格细胞内寄生。植物和动物细胞中都有存在,立克次氏体的形态结构和有些特性与细菌相似。从这句话中可以看出来,立克次氏体并非细菌。是介于细菌与病毒之间,而接近于细菌的一类原核生物。 支原体:是一群缺少细胞壁的真细菌,又称霉形体,为目前发现的最小的最简单的原核生物。支原体细胞中唯一可见的细胞器是核糖体支原体的大小为0.2~0.3um,可通过滤菌器,常给细胞培养工作带来污染的麻烦。无细胞壁,不能维持固定的形态而呈现多形性。革兰氏染色不易着色,故常用Giemsa染色法将其染成淡紫色。细胞膜中胆固醇含量较多,约占36%,对保持细胞膜的完整性具有一定作用。凡能作用于胆固醇的物质(如二性霉素B、皂素等)均可引起支原体膜的破坏而使支原体死亡。 支原体结构支原体基因组为一环状以双链DNA,分子量小(仅有大肠杆菌的五分之一),合成与代谢很有限。. 肺炎支原体的一端有一种特殊的末端结构(terminal structure),能使支原体粘附于呼吸道粘膜上皮细胞表面,与致病性有关。 衣原体:为革兰氏阴性病原体,在自然界中传播很广泛。它没有合成高能化合物ATP、GTP的能力,必须由宿主细胞提供,因而成为能量寄生物,多呈球状、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