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基于前后对比方法的公共政策有效性评估

基于前后对比方法的公共政策有效性评估

基于前后对比方法的公共政策有效性评估
基于前后对比方法的公共政策有效性评估

基于前后对比方法的公共政策有效性评估

摘要:公共政策产生的实际效用的大小是制定一项公共政策的核心要素,所以必须对公共政策的实施效果进行评估。运用前后对比的方法不仅可以使政府对一项公共政策的本质和误差有清楚的认识,同时也有利于人们认识了解公共政策的准确效果。本文以柳州市电动车上牌为例,运用前后对比的方法,并结合实地调查法、问卷调查与访谈法、数据分析方法等方法,对广西柳州市电动车上牌前和上牌后的情况作出对比,分析上牌政策的优点以及存在的不足,对该政策的有效性进行合理评估,最后针对其不足提出解决的方法。

关键词:前后对比法;公共政策有效性;电动车上牌;公共政策

一、研究背景与意义

公共部门颁布的公共政策越来越多,哪些政策实施是得到人们认可的,哪些政策实施后需要改进的,哪些政策实施后反而使得情况越来越糟糕。所以必须对这些公共政策进行必要的评估,以此判断其有无继续存在的可能或者在哪些地方是需要改进的。但是公共部门评估一项公共政策的方法不是方法运用不当,就是运用得不到位,这是现如今公共部门面临的一个难点问题。

最近几年,国内外学术界对于公共政策评估的方法众说纷坛,每个学者研究分析的角度也各有差异。在国内研究上,赵晓莉从公共政策的评估各方面要素作为出发点,基于韦唐的"效果模式"下的"综合评估模式",设计了公共政策评估的一般性理论方法框架[1]。和经纬借鉴国外发达国家的公共政策评估方法,他指出我国的公共政策的评估研究应该经得住方法论的检验,主张通过社会实验对政策进行评估[2]。王连伟认为当代中国的公共政策评估必须充分体现民意,公民参与应该渗透到公共政策的制定、执行、评估、监控等一系列环节中,以此增强公共政策的有效性[3]。于梅芳、施国庆认为,我们可以采用自上而下的方法去评估政策,应该让公共政策的利益相关者参与当中[4]。国外学者费希尔运用批判性复合主义方法,认为应该从社会基本价值理念进行评估,运用实证辩论,将事实与价值结合起来,为验证经验主义与规范政策判断提供多重方法[5]。费里曼和瓦斯康塞洛等人认为,应该运用批判社会理论对政策进行评估。执行过程中采取价值坚持和价值批判的立场,综合运用多种方法进行评估[6]。

根据以上学者的研究,本文认为公共政策的评估方法多种多样。国内外学者们大多认为可以从公共政策的制定、执行、反馈等一系列的政策过程进行评估分析,也可以从一项公共政策所涉及到的各利益相关者进行评估。但是,在阅读各学者的研究成果时,

却很少见到学者们建议运用前后对比法去评估一项公共政政策的优良中差。本文认为前后对比方法简单有效,它涉及到大量的现实问题,并用一系列数据表示出一项公共政策实施后,是否达到了政策主体所希望达到的效果,有哪些方面是需要改进的,哪些方面是可以取缔的,哪些方面是值得发扬的,所以本文建议政府等公共部门在颁布一项公共政策以后,可以运用前后对比的方法去评估该项公共政策。

二、广西柳州市电动车上牌政策推广前后对比分析

柳州市推行电动车上牌政策的初衷是对市民电动车展开上牌管理行动,对超标的电动车进行限期淘汰,合格电动自行车进行上牌登记备案,这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因电动车造成的交通事故,也为管理电动车提供了不少方便。一方面可以监督自己限制车速,注意交通安全,另一方面也给自己吃了一枚定心丸,稳定了电动车是非机动车的身份。但是,上牌之后还是存在和上牌之前一样的问题,甚至带来了上牌之前没有的问题,下面我们就来探讨一下柳州市电动车上牌前后带来哪些具体变化:

(1)广西柳州市电动车上牌政策推广带来的诸多好处

第一、低碳绿色环保。广西柳州市现有机动车近百万辆,我们假设一辆汽车一年平均行驶1.5万公里,碳排放总量按照4吨计算,那柳州市一年的机动车尾气排放量就高达400吨。作为我们个人,应该尽量少开车,多使用公交车出行或者绿色环保的电动车。第二、交通秩序有所改善。柳州市电动车上牌在经过2012年几个月的试行后,效果明显,很大程度上减缓了超标电动自行车的增长。不少人则因为电动车的"身份证"也有一定的自我约束力,尽量遵守交规,使得市区通行秩序得到一定改善。第三、电动车遗失找回有望据柳州市交警支队资料显示,在电动车没有上牌之前,电动车找回的概率几乎为零。但是,由于车牌里有电子芯片,又与车主身份证相挂钩,所以有望找回遗失的电动车。例如,柳北支队相关负责人透露,在去年四月份,帮助3位失主找回了遗失的电动车。第四、电动车引发的事故率降低。柳州市电动车于2012年四月开始实行上牌政策。据资料显示,在2011年因电动车引发的事故有16起,造成伤二人,死亡十八人的悲剧。但是,自从电动车上牌之后,电动车引发的事故率降低了27.56%。

(2)柳州市电动车上牌政策推广后存在的问题及隐患

1、电动车不按车道通行,闯红灯,逆行,随意变道的"乱象"依然存在

电动车上牌政策推广后,一定程度上却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违反交通法规行驶的电动车依旧存在着。例如,在去年,违规行驶电动车有1.5万余起,暂扣电动车数量3671辆。笔者运用实地调查法,在西环十字路口、等人流量车流量较大的地方,于下午五点

至六点的下班高峰期时段调查并记录下违反交规的电动车的数量。在一小时内,不按照交通部门规划的车道行驶的电动车高达834辆,闯红灯的电动车有654辆,逆行的电动车有30辆,随意变道的电动车比较少,有两辆。我们可以推算,在其他的交通繁忙路段,也会有这么多类似的乱象发生。车辆不按照交通规则行驶,这是非常危险的,及其容易引发交通事故,造成人员伤亡。调查发现,造成电动车不按照车道行驶的原因有很多。例如机动车停在非机动车道上,一些小商贩把商品堆积到非机动车道上等等,使得电动车只能借用机动车道行驶。

2、电动车遗失找回的概率依旧渺茫

针对电动车遗失找回,我们随机做了150份问卷调查以及访谈。问卷统计显示这150位被调查者年纪在19至50岁之间不等,他们几乎每天都会用到电动车,其中有49位在2012年4月份上牌政策颁布过后被偷过电动车,但是却未被找回。在访谈中,柳南区一位在鑫源饭店工作的陈先生说,自己一年内被偷了三辆电动车,均未找回,导致现在不敢买电动车。我们走访电车零售商,发现一辆电动车的均价为3500元左右,那么一年被偷三辆,直接财产损失将近一万元,更不用提误工费之类的费用。所以说,虽然柳州市已经实行了几年的电动车上牌政策,但是在电动车遗失找回这方面依旧不够成熟。

3、电动车肇事后逃逸现象仍然存在

我们之前提到柳州市电动车上牌之后,电动车肇事逃逸数量有所减少,逃逸率有所降低,这是值得肯定的。但是,走访发现,电动车肇事后逃逸现象依旧存在,特别是在交警支队监管较少的偏僻路段。例如去年四月份到八月份,在柳州市外环的西鹅路上就发生了几起电动车肇事逃逸的事情,导致老人被撞住院。笔者认为,这不仅是肇事者的素质低下导致,也是有关部门没有尽到应尽的责任,才有机会让肇事者钻了空子。

4、上牌的难度大浪费人力物力财力

柳州市政府宣布:上牌不收费、办证不花钱。政府为此投入了701万元的专项经费,后又宣布增加200万的经费投入。笔者走访了一些电动车零售商,消费者从他们那里购买电动车需要另外支付120元到200元不等的价格,让零售商帮助上牌。因为电动车上牌所耗费的时间长达一个多月,至少需要在登记部门来回三次才能办好,这不仅影响了公众的交通工具的使用,也违反了政府部门事先宣布的上牌不收费,办证不花钱的承诺。

5、不法分子借机从中谋取利益,假牌、带牌销售

由于办理两轮电动车登记备案门槛低,少数不法份子容易利用这一漏洞,为部分无发票或无合格证的车辆办理登记备案,如不及时制止此类行为,极易造成全区的赃车、黑车经我市登记备案后变为合法车辆的严重后果。另外,走访发现,在某些地方存在贩卖假牌的现象,一张假牌30元,拿来跟真派相互比较,不仔细研究看看,真看不出来真假牌之间的区别。假牌的存在会导致交通秩序的紊乱,损害悬挂真正牌照的消费者的合法权利。

三、完善柳州市电动车上牌政策的建议

(1) 提高公众交通安全行驶意识,进行道路交通安全教育

非机动车本身不会违反交通条例,违反交通行驶条例的是驾驶非机动车的人,现如今,电动车很多,将来也会越来越多,所以想要营造一个安全有序的非机动车行驶环境,最根本的方法就是对公众进行道路交通安全教育,使得公众的交通安全意识提高。至于教育的方法,我们可以选择在比较宽敞的路边或者小区里面,放置一些宣传栏,内容可包括安全文明驾驶电动车的好处,当然也要包括没有遵守道路交通安全条例行驶导致事故的例子和图片,对公众进行正面和反面的激励,使安全文明驾驶根植于公众心中。另外,对于比较偏僻的郊区,有关部门可以制作宣传画册发给居民,并跟其讲解宣传电动车安全行驶的重要性。

(2) 政府部门制定严格的电动车行驶条例

我们行走在路上,发现现在的机动车越来越有秩序。究其原因,就是现在的交通规则越来越合理也越来越严厉。例如,新交规施行累计记分制度,一个周期内,满分是12分,闯一次红灯就记6分,并处以相应金额的罚款。对于肇事逃逸者,一次记12分,并看情况进行不同年限的有期徒刑。所以,现在违反交通法规的机动车越来越少。所以,对于电动车,我们是不是可以照葫芦画瓢,制定相应的非机动车行驶条例,对于不按照规定行驶的非机动车也进行相应的惩罚。例如,我们也可以对电动车实行累计积分制,对于不同严重程度的违反行驶条例的电动车扣除相应分数,再对违反者进行安全知识教育的同时也处以50到200不等的罚金。这样电动车行驶的乱象会不会就不再出现,或者出现较少。既然电动车和机动车一样,已经上牌了就好好利用一下车牌来规范交通秩序。

(3)交警部门加大执行监管力度

在柳州街道上,如果不发生什么交通事故,很少见到交警在路上指挥交通。比较常见的反而是派出所的巡警在路上巡逻。但是,对比广西南宁市,我们可以发现,在很多交通繁忙的十字路口都有几个交警在路上指挥交通,例如在大学路口、火车站等地,各种车辆行驶安全有序。所以,交警部门首先应该执行好最基础的工作,至少在交通繁忙的路段上指挥好交通,例如西环路口、鱼峰路口、汽车总站、火车站等地。另外,对于违章停放在非机动车道上的机动车,交警部门应该及时贴罚单或者拖走,以示警告。对于在非机动车道上做买卖的商贩,交警部门应该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及时劝阻。还给电动车一个标准的非机动车道,以防出现占道、随意变道的现象。

(4) 优化办证部门的办证流程,提高办证效率

我们从柳北办证部门获悉,车辆所有人可以到任意登记点进行登记备案,并交验车辆和提交下列材料:《两轮电动车业务申请表》、两轮电动车所有人身份证明、两轮电动车来历证明、两轮电动车出厂合格证明等,之后要等上将近一个月才能给电动车上好牌照。究其原因,就是办证部门办证流程冗杂,再加上有时办证网络断线,制证速度慢等拖延了办理的速度。为此,笔者建议柳州市办证部门应该多设置一些便民办证地点,优化办证流程,该省去的步骤就省去。不止是办证流程要优化,办证的工作人员自身的专业素质也应该提高,杜绝办证过程中态度傲慢、行动散漫,以此来提高办证效率,使市民可以早日办好牌照,不耽误行程。

(5)公安部门取缔非法从中牟利的不法分子

一些不法分子利用上牌的机会,将原本通过违法手段获得的电动车变成合法。这样不仅使得电动车的合法所有者的利益受到侵犯,也会造成电动车登记的混乱。所以,公安部门首先应该负好维护社会秩序,保障人民财产生命安全的责任,依法打击违法犯罪,从源头上杜绝出现电动车被偷盗的现象,这样也就不会有不法分子将非法电车变为合法。如果电动车不幸被偷,当市民向公安部门报案时,工作人员也应该积极为市民寻找电动车,保障市民的合法财产。另外,对于有不法分子出售电动车假牌照事情,公安部门应该采取措施,依法取缔出售假牌点,出售假牌的人也应该受到法律的制裁。同时,也应该宣传教育广大市民不要贪图一时的方便或者便宜就去购买加牌照,这只会加剧不法分子犯罪的步伐,也会使得交通秩序更加混乱。

四、结论

综上所述,本文先介绍了一些学者对于公共政策有效性评估不同的研究方法,并且基于这些研究方法提出自己的观点,以此引出运用前后对比法对公共政策的有效性进行评估。接着对前后对比方法、公共政策及有效性进行必要的解释说明,最后以柳州市电

动车上牌为例,运用前后对比的方法,并结合实地调查法、问卷调查与访谈法、数据分析方法等方法,对柳州市电动车上牌前和上牌后的情况作出对比,分析上牌政策的优点以及存在的不足,对该政策的有效性进行合理评估,最后针对其不足提出解决的方法。总之,前后对比法是一种最为简单有效的评估公共政策的方法,此文的目的在于建议公共部门可以参照此种方法对已经实施的公共政策进行评估,对实施该政策带来的好处和还有哪些需要改进的地方,判断其有无继续存在的必要性。

我国当前公共政策评估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一、我国当前公共政策评估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一)政策评估主体单一,缺乏独立性的政策评估组织。 现阶段我国的公共政策评估主体以官方为主,缺乏社会组织和社会公众的参与,使得大多数政府在公共政策评估实践过程中,只是根据总体安排或以部门为单位,或以系统为一体,通过自下而上的总结报告等形式对本部门或本系统工作进行汇总,在此基础上,由行政机关对公共政策作出评估和评价,致使在公共政策评估过程中,只重视自身评价,忽视作为政府行为相对人的社会组织和社会公众的评价,导致进行意愿表达以及利益诉求的公共政策评估主体单一化。 (二)缺少正确的评价标准和评价方法。 目前从事官方评估工作的人士绝大部分都非“内行人”,因此,他们在进行政策评估时不可避免地倾向于用价值判断代替事实规范分析。这样的政策评估与我国现实政治生活和传统政治文化十分重视意识形态和道德建设的纯洁性密不 可分[3]。但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随着信息网络化和经济全球化进程的不断加快,人们的思想观念将不可避免地发生深刻变化。意识形态观念较之过去有所淡化,道德是非标准也会发生一定转变,更为突出的是人们比历史上任何时候都更强调自身的经济利益。 从而必然引起公共政策评估标准和评价方法的改变。 二完善政策评估的几个措施构想。 (一)建立多元评估主体。 针对目前评估主体单一化的现状,公共政策评估可以参照国外的成功经验,在目前官方绩效评估的基础上,实行政府、党的组织、权力机关(人大)、专业评估组织(包括大专院校和研究机构)、社会组织和公众特别是“受到影响的相关利益群体代表”参与等多元评估主体的结合,实现评估主体“多元化”。其中,要特别重视社会组织和公众代表参与以及专业评估组织的作用。社会组织和公众作为政府行为相对人,他们参与公共政策评估,能够提高公共政策评估的客观性和全面性,更能够提高公共政策评估结论的公信力。专业评估组织(大专院校和研究机构)聚集了大批专门从事公共政策分析研究和实践活动的人士,有利于提高公共政策评估的科学性,更重要的是专业评估组织成员作为“非官方人士”,

公共政策分析-期末考试知识点及答案

第一章、公共政策分析的基本理论与框架 1. 公共政策 从一般意义上来讲,公共政策是指政府、非政府公共组织和民众,为实现特定时期的目标,在对社会公共事务共同管理过程中所制定的行为准则或行为规范。公共政策更突出“公共”二字。这即意味着对公共性的强调,也意味着以公共利益为出发点,重新审视公共政策的本质及其诸多特征和功能的必要。 公共政策的基本特征有: 1)阶级性。公共政策是公共权力机构为解决某一社会问题而制定的行为规范,是政府政治 行为的产物,政府的政策要体现阶级的意志。 2)整体性。公共政策要解决的问题是复杂的,许多问题交织在一起,相互影响。孤立的解 决某一问题,往往是不成功,因此需要整体地分析、解决问题。 3)超前性。尽管公共政策是针对现实问题提出的,但政策是对未来发展的一种安排与指南, 必须具有预见性。 4)层次性。政策作为政府行为的产出项,根据不同层次的政策主体,会具有不同的规格。 5)多样性。公共政策的多样性,显然源于政策的“公共”特征,也随着政府职能的扩展而 显示出多样的特征。 6)合法性。政府行为的政策具有一定法律性质。其既要依靠社会舆论来维持,更要通过国 家的强制力量来监督执行。 2. 政策分析 公共政策分析是对政府为解决各类公共政策问题所采取的对政策的本质、产生原因及实施效果的研究。政策分析的内容包括:(1)构建问题,即首先要明确政策问题是什么?以及如何解决?政策问题不可能在一开始全部明确,只有在不断的分析活动中才会逐步清楚;(2)描述与现行政策问题相关的已有政策,分析其产生的原因、制定过程与实际结果;(3)预测为解决问题所提供的相关政策能够产生何种结果;(4)提供将要实施的政策会产生哪些有价值的信息。 3. 公共政策的本质 公共政策的本质是社会利益的集中反映,公共政策是政府依据特定时期的目标,通过对社会各种利益进行选择与整合,在追求有效增进公平分配社会利益的过程中所制定的行为准则。公共政策的本质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论述: (1)“利益”是公共政策的核心要素 从现有工作的研究基础出发,我们选择的角度是“利益”,因为其是公共政策的核心要素,。

6步骤教你就问题做出正确有效的决策

6步骤教你就问题做出正确有效的决策 诺贝尔奖得主赫伯特·西蒙曾对管理下过这样的定义:管理就是决策。决策对管理的重要性,就有这么大。在此篇经典文章中,德鲁克为管理者提供了一个框架,希望以此来辅助他们做出有效的决策。这个框架,由6个步骤构成: 1.对问题进行分类 一共有四类问题。第一类是真正的普遍性问题,管理者在工作中遇到的问题多数可以归入此类。这些问题常常通过诸多的表面事件表现出来,但如果只是去处理这些表面事件,不去追究问题的根源,不仅问题得不到根治,而且还将耗费大量的时间和金钱。要解决普遍性问题,管理者首先要制定规则,然后可根据实际情况来调整规则,从而达到解决问题的目的。第二类问题,对当事者来说可能是独一无二的,但是已经在很多企业中发生过,也具有普遍性,比如并购,这就要借助别人的经验来解决。第三类是真正独一无二的问题,这类问题必须个别处理。但是这类问题少之又少。最后一类问题隐藏着新的普遍情况,这类问题需要建立新的规则来解决,千万不要把它们当成没有普遍性的意外事件。 2.对问题进行定义

这一步要搞清楚究竟发生了什么情况,哪些因素与此问题相关。美国汽车业以前认为,之所以会发生交通事故,是因为道路修建得不安全,以及驾驶员的技术不过关所致。因此,他们在加强公路安全和培训驾驶员方面做了大量工作。而实际问题却不仅限于以上两个方面,汽车设计方面也存在着极大的安全隐患。为了正确而全面地定义问题,惟一的办法就是:对照观察到的所有情况,不断对已有的定义进行检验,一旦发现该定义未能涵盖全部情况,就立即将它摒弃。 3.明确问题的限定条件 也就是说,要明确列出决策所要实现的目标。这一步最容易犯的错误是设定了几个本身就相互矛盾的目标,如果是这样,那么这种决策比赌博还没有理性。另外,决策虽然一开始是正确的,但是后续过程中前提条件却发生了改变,如果不随之调整决策的话,就必然导致失败。因此,决策者必须一直牢记决策所要实现的限定条件。一旦现实情况发生大的变化,就应该马上寻找新的办法。 4.判断哪些是“正确”决策,而不是先考虑决策可否被接受 一开始就考虑“什么样的决策才会被接受”对决策者毫无益处。因为在考虑这一问题的过程中,决策者往往会丢掉重点,根本无法做

公共政策分析(含答案)

期末作业考核 《公共政策分析》 一、概念题(每小题5分,共30分) 1.政策法律化:就是政策执行组织和成员根据相应的政策执行职责,凭借着公共权力,配置政策资源,实现政策目标的过程。 2.政策执行:是指国家有关机构把一些经过实践检验的、比较成熟和稳定的、能够在较长时间内发挥作用的公共政策上升为国家的法律、法规,赋予这些政策相应的法律效力和国家强制力的保障。 3.政策方案的评估和论证:是对备选政策方案的手段措施、有效性、将产生的后果等方面所作的一系列分析、证明和综合评定,从不同的角度为方案抉择提供科学依据。 4.评估主体:是指政策评估者的主体构成,包括决策者和执行者、专业学术团体和研究机构,以及政策的目标群体等。 5.政策效果:是指在一定成本投入基础上的执行结果。 6.非正式评估:是指对评估者、评估形式和评估内容不做硬性规定,对评估的最终结论也没有严格的要求,团体和个人可以根据自己所掌握的情况和信息,对政策的各个方面加以分析和评价。 二、简答题(每空10分,共50分) 1.什么是损益分析? 答:损益分析是将政策过程中准备付出或已经付出的代价与已经取得或准备取得的收益的大小相比较,衡量其得失的一种方法。 2.什么是线性规划? 答:线性规划就是在有限的条件下考虑如何最好地利用有限的资源来使政策效益达到最大化的方法。 3.政策监控的目的在于哪两个方面? 答:(1) 保证政策内容的合法性,此为其一般性目的或政治意义所在。公共政策,就其本质而言是一种政治活动,从政治学的角度看,合法性是它的必然指向。 (2)保证政策结果的有效性,此为其特定目的或管理意义所在。公共政策是政府管理公共事务的一

公共政策分析案例

公共政策分析案例 公共政策分析案例1 1.目前我国政策监控机制存在的问题有哪些?如何完善我国的政策监控机 政策周期,指的是公共政策的主体与客体以及作为它们之间互动结果的政策过程所经历的一个循环。它以政策过程的完成阶段即政策的调整或终结为标志,往往是一个周而复始、连续不断的循环过程。 政策周期由于所涉及的范围不同,可以分为以下三种: 1、阶段性政策周期 2、功能性政策周期 3、反复性政策周期 政策周期与经济发展周期的关系: 政策周期与经济发展周期是息息相关的,政策周期的循环发展或直接或间接地影响了我国经济发展周期的变化快慢与走势强弱。举个例子而言,看一下从我国的碳循环与政策周期的视角看我国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 我国已认识到气候变化对其经济发展、生态稳定、社会生活等带来的实际危害以及潜在威胁。同时,作为具有重大国际影响的气候问题,我国的气候变化状况及政策应对也关系到我国在国际社会中的形象。对此,我国政府推出了一系列旨在控制温室气体

排放、防止气候变暖的政策措施。但是一段时间内,这些政策并未得到很好地落实,气候治理的效果并不理想。从碳循环与政策周期关系的角度对此问题进行研究发现,碳循环与政策周期的差异已经成为我国相关环保政策没有得到落实的深层原因。因此,无论在将来的政策制定还是推行过程中,都应当将碳循环与政策周期的不一致这个隐形障碍作为其内生变量,予以足够重视,从而为我国气候治理进一步扫清道路,以取得显著效果。 2.请你分析中国公共政策执行的主要问题和原因。 一、公共政策是基于公共选择基础上的政策。公共选择是和私人选择相对应的选择,它基于财产不能靠私人竞争在自愿的双边契约中来配置的成本和收益不能内部化的决策。由于公共选择不涉及双向的付出和收益,只涉及非相互性的收益,因此容易导致塔便车、败德、公地灾难和代理人机会主义。因此,公共选择需要有强制。 二、影响公共政策制定的因素有很多,主要包括制定者、执行者、实施对象、既得利益集团等,也包括下面所指的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 三、影响公共政策执行的环境包括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两大类。 1、自然环境是指与政策执行系统发生密切联系并与之进行物质、能量和信息交换的外部自然条件。自然环境主要包括地理环

德鲁克:如何做有效的决策

德鲁克:如何做有效的决策 【导读】决策是一种判断,是若干项方案中的选择。所谓选择,最多只是“大概是对的”与“也许是错的”之间的选择。 忘掉那些复杂而繁琐的决策程序吧,采用不同层面衡量方法就能让你看清问题的每一面。 针对如何做有效的决策,德鲁克指出,决策是一种判断,是若干项方案中的选择。所谓选择,通常不是“是”与“非”间的选择,最多只是“大概是对的”与“也许是错的”之间的选择。而绝大多数的选择,都是任何一项方案均不一定优于其他方案时的选择。 遗憾的是,不少人会认为决策的第一步是“先搜集事实”,但是能做有效决策的管理者,都能了解他们决策时,并非先从搜集事实着手,而是先从其本人的见解着手。所谓见解,是“尚待证实的假设”,因此唯一严谨的方法,唯一可以印证某一见解是否符合实际的方法,应该以明确承认“见解为先”做为基础——这是必要的做法。有了这样的认识,我们才能知道决策的正确程序。 以下是决策者需要的主要的方法: ·鼓励大家提出见解 鼓励的同时,也要让大家深思其见解,认清其见解经过实证后的结果。因此,有效的管理者会问:“要验证某一假设是否为真,我们该知道些什么?”以及,“要验证某一见解,应该有些怎么样的事实?” 但最关键的问题应该是:“相关的标准是什么?”由于这一问题,很自然就会转到关于衡量的话题:问题本身的衡量和决策的衡量。只要分析一下一项真正有效的决策是如何达成的,一项真正适当的决策是如何达成的,我们就能发现我们为决定衡量方法所消耗的时间和精力极多。 · 先假定传统的衡量方法并非适当的衡量方法 自从朝鲜战争以来,美国军用物资的采购一直不理想。军方也曾拿出解决方案,但无济于事。直到麦克纳马拉出任国防部长,才改变这一局面。过去军需物资的采购一直以物资项目的总项数和总金额为衡量的基础。麦克纳马拉一反此项传统,他主张将最重要物资、一般重要物资以及不太重要的物资分开管理,严加

公共政策案例分析

案例分析——房地产“限购令” 内容摘要:房地产作为国家的支柱性和先导产业,对国民经济的持续高速增长起着重要作用。近年来,我国房地产市场持续高速发展,但由于我国房地产市场发展相对不成熟,房地产投资过热、房价收入比过高、房价涨幅过快等问题逐渐暴露出来,不少城市出现了房价增长幅度与城市经济发展水平不相符合、与城市居民收入水平不相协调的现象。为此,我国政府出台了一系列的宏观调控政策,试图抑制房地产过快上涨,而“限购令”无疑是其中调控力度最强的政策,足以体现出中国政府打压房价,抑制房地产泡沫的决心。笔者试图结合公共政策动态运行过程来分析这项政策出台的背景、原因以及效果,并就这项政策提出了一些自己的看法。 、案例回顾 (一)“限购令”的出台: 我国于2010年出台“限购令”,通过加大对购房者购房条件的限制来打击房地产行业的投机行为,控制房价过快增长。2010年4月17日,“新国十条”出台,其中第3条明确指出要实行更为严格的差别化住房信贷政策,要严格限制各种名目的炒房和投机性购房。条例指出,商品住房价格过高、上涨过快、供应紧张的地区,商业银行可根据风险状况,暂停发放购买第三套及以上住房贷款;对不能提供1年以上当地纳税证明或社会保险缴纳证明的非本地居民暂停发放购买住房贷款。地方人民政府可根据实际情况,采取临时性措施,在一定时期内限定购房套数。

“新国十条”出台后,各地根据其房地产现状陆续颁布“限购令”。2010年4月30日,北京出台“国十条”实施细则,率先规定“每户家庭只能新购一套商品房”。2010年9月29日国家多部门再次出台调控新措施,其后深圳、广州等多个城市陆续公布“限购令”。随后有上海、广州、天津、南京、杭州等16个一二线城市推出限购政策。2011年1月26日,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关于进一步做好房地产市场调控工作有关问题的通知》。通知指出,各直辖市、计划单列市、省会城市和房价过高、上涨过快的城市,在一定时期内,要从严制定和执行住房限购措施。通知明确规定,原则上对已拥有1套住房的当地户籍居民家庭、能够提供当地一定年限纳税证明或社会保险缴纳证明的非当地户籍居民家庭,限购1套住房(含新建商品住房和二手住房);对已拥有2套及以上住房的当地户籍居民家庭、拥有1套及以上住房的非当地户籍居民家庭、无法提供一定年限当地纳税证明或社会保险缴纳证明的非当地户籍居民家庭,要暂停在本行政区域内向其售房。通知还指出,已采取住房限购措施的城市,凡与本通知要求不符的,要立即调整完善相关实施细则,并加强对购房人资格的审核工作,确保政策落实到位。尚未采取住房限购措施的直辖市、计划单列市、省会城市和房价过高、上涨过快的城市,要在2月中旬之前,出台住房限购实施细则。其他城市也要根据本地房地产市场出现的新情况,适时出台住房限购措施。 2011年8月17日,住建部下发二三线城市限购标准。12月,住建部知会地方政府,对于限购政策将于2011年年底到期的城市,地方政

公共政策期末案例分析参考(共8个)

第一节案例 分析: 一体现了国家的一种信念、一种立场、一 种挚爱; 二以人为本,关注民生; 三体现了对生命的尊重; 四符合国际惯例的做法; 第二节案例 分析: 一政治性工具: 二经济性工具: 三社会性工具: 第三节案例 此政策坚决依靠群众,积极推行火葬,改革土葬,破除旧的丧葬习俗,节俭办事,但由于种种原因,不能正常实施,没达到政策精神。 1、自然环境。在农村,土地的获得比城市容易得多。 2、政治环境。很多时候政治环境与公共政策相互影响,其中公共权力的配置是关键。 3、经济环境。镇政府财力薄弱,靠死人剑财,百姓为了改变下辈子的财气,象富人一样地活着。 4、文化环境。传统的民间陋习。 5、社会环境。是指总的社会状况,人口,群体、职业,规范等的总和。现代社会公共政策的实施要求有成熟的公民社会。 第四节案例 核心内容:1、规定商品零售场所不得销售使用不符合相关标准的塑料购物袋,2是规定商品零售场所应当依据相关规定向消费者有偿提供塑料购物袋。 限塑令是一项利在长远的公共政策,要取得好的实施效果,还需要引入利益平衡、责任均衡的理论,让生产者,经营者,消费者和政府管理部门都承担起相应的责任,从人性化管理理念出发,多为消费者提供使得方面动脑筋,设溘减少服从成本,确保政策的更好执行。 比如,本案例中缺乏良好的消费观念才是造成污染根本原因,对环境的破坏不是塑料本身的过错而是人的不良习惯造成的。 第五节案例 存在的主要问题:(1)选择执行(20 附加执行(3) 机械执行 政策执行效能的障碍因素:(1)、政策规划障碍:政策方案含糊不清、模棱两可公共政策缺乏稳定性案例里的政策变化令村民组长尴尬无法和农民交代走上绝路(2、)\政策认知障碍案例对政策的宣传不到位,导致农民误种粮食要被罚款无奈选择自杀(3)、政策资源障碍物力资源与财力资源人力资源信息资源退耕还林的补助很少,无法满足农民的基本生活需要,再加上宣传的问题,导致农民误种粮食遭罚款,无力支付无奈选择自杀如果你是一名政策执行者,你将如何推行该项政策的执行:(1)、提高公共政策主体的政策执行水平和执行能力;(2)、提高公共政策执行对象的政策认同感;(3)、有效利用公

公共政策评估的方法

第七章政策评估 第三节公共政策评估内容 三、公共政策评估的方法对比分析 法 儿和弓为执扮“周一的儿为实於对勒豹悄况比为控制对魚的II况 A产政fit效果 成本效益分析法 原则:一是当两种政策方案的效果相等时,政策成本越小的政策方案越优。 二是当两种政策方案的成本相同时,政策效益越大的政策方案越优(如下图 所示)。 前一后”对比分析 人为有政琏?M为无玻国 (心)- “控制对象一实验对象”对比分析

二是政策效益与政策成本的比率越大越好(如下图所示) 统计抽样分析法 这是根据抽样调查的资料进行统计推断的一种方法。 政策评估中常将95%与99%为置信度标准,其中使用最多的置信度为95%。 模糊综合分析法 在政策评估中,通常遇到设置的评定指标无法做精确描述的情况,这就给其他方法的评估带来困难。此时可以运用模糊综合评价方法。 在使用这种评估方法时,先确定评估内容因子。 女口,对某个城市管理的政策加以评估时,确定下列四方面: 为评估内容因子:交通政策,环保政策、卫生政策、治安政策。再确定每个内容因子的评定等级,很好(90—100分);较好(75—90); 一般(60—70分);不好(59分以下)。 由此可知对城市管理政策的评价,认为较好的为37%认为一般的为27%认为不好的为17%认为很 好的为9% 在公共政策的评估中,为了使评估更为精细,也可以提岀一些次要的评估标准,例如输入、人员、结构、过程、输岀等方面的标准(见表7 —1)。

J17- L企霍讦牯申的疣暑黠冷① 人师武Sifi.价悄观、齬■*、技术.收人和峯务 知S水平, 而頑m诚:*机甬机,席用件PL和5?破「百 人处认巒iff才P 社那人陌丸臣的!HX经曇和攻?Ik训氐伦理迅?.咎龄性炳、条St 中协带人才的分布 1:要的组統:枸幣式t*a?.水平的*矩阵式怕欢苦理合武的八规農: 戟权崎裁权的擬疽:地疾好布;(tesisftB.控制、长期和短期理 划、冊兗与xn.?wwws进设1L 口風在组却内都収力的比嗾和营布 軟配 M*MEt左要31辺靜骨之屈的左就(in^w理」卩泾呼厘鼎商拔行劭班于之间h M&Xt 产&1di?£肩和JSMiiRi攪凤SfflW到前佰息进行学习“目标;他机廿理方武】 廿理过程:以attf^as El I ■」A . '■- a * ,?■? h ■ i ■—■■—?■■■■ a ‘ ?- 勞动生产率:頤富足否測Sh JWW;?K; S*;市场占前粉喻出商匚工作人 摊頼圳址,严血 w#;勞功安 1)计划与准备 1. 建立评估机构 2. 挑选评估人员 3. 确定评估对象 4. 制定评估方案(描述评估对象、阐述评估目的、建立评估标旺、选择评估方法、确定评估目标) 5. 落实评估条件 2)组织与实施。 这是整个政策评估活动中最为重要的一个环节。 从组织管理角度而言,其主要任务就是分解并下达评估任务,做好人、财、物方面的资源配置,建立和健全有效的管理措施。从具体实施而言,其主要任务就是利用各种调查手段,全面收集相关信息,并在此基础上进行必要的加工整理。然后运用具体的评估技术和方法,对政策做出公正合理的评价。 3)总结与报告。 这是处理评估结果、撰写评估报告的阶段。

组织想要提高决策的有效性

组织想要提高决策的有效性,要从两个大的方面着手。首先是组织这个起着决定性关键因素。 作为实体本身的组织,它是一个为了共同的目标而进行配置协作的社会团体。而作为一个动词的组织,又是为了实现其目标而对资源有效配置的过程。所以首先要看组织的目标,它不但要客观可行,还要对成员有吸引力,这样才是实现它的基础。其次要有清晰的内部结构,明确的分工。主管在制定目标时,都会由目标派生出一系列的计划活动,然后派发给各个部门执行并要赋予各部门主管一定的权利来保证任务的实施。各部门的主管需要把这些工作分配给相应的人员完成,这就关系到人员的选用问题。要把工作分到与其对口的职工身上,所以要提高员工的专业知识水平和能力。同时还要注重培养自身素质和正确的工作态度,保证工作的完成。组织可以制定完善全面的规章管理制度和奖惩制度来提高人员的积极性,进而有效地完成任务。此外,还应注意各部门之间的配合协作,一个目标的实现,离不开每个部门,所以要使各部门能相互合作融洽。还应选择在竞争中占优势,符合自身条件的战略,有有效应对危机的策略等。 在检查完组织自身的条件后要考虑一下决策对提高有效性的作用。 决策就是选择完成目标方案的过程。想要提高有效性,决策中最重要的一点就是选择一套最佳方案。第一步就是要收集全面客观的信息,包括外部信息和内部信息。将这些信息经过咨询分析后,制定出备选方案,通过领导者的分析判断,采取各部门的意见,选出最佳方案。既不能只听领导一人的决定,又不能完全采取群体的意见,这样的决策才能有效。 在组织和决策过程中都会遇到很多不确定因素,所要及时的作出调整。只有组织和决策共同做好,才能最大限度的提高有效性

公共政策案例分析

公共政策案例分析 Document number:PBGCG-0857-BTDO-0089-PTT1998

公共政策案例分析 ——“白色污染”到底如何解决 问题:今天你是否依然“我行我‘塑’” 中国目前的经济处于飞速发展时期,人们的生活水平也日益提高。经济的发展带来了国民收入的稳步提高,也使得人们的消费水平和消费观念不断改善和更新。然而,在人们追求更便捷、更舒适、更优质的生活的同时,我们的环境日益遭到破坏,环境状况不容乐观。 我国目前面临的环境污染和环境破坏非常严重,就拿“白色污染”这一令人头疼的问题来说,白色污染是人们对难降解的塑料垃圾(多指塑料袋)污染环境现象的一种形象称谓。它是指用聚苯乙烯、聚丙烯、聚氯乙烯等高分子化合物制成的各类生活塑料制品使用后被弃置成为固体废物,由于随意乱丢乱扔,难于降解处理,以致造成城市环境严重污染的现象。据中国塑协塑料再生利用专业委员会介绍,我国每天买菜要用掉10亿个塑料袋,其他各种塑料袋的用量每天在20亿个以上。北京目前每年废弃23亿个塑料袋,产生废旧塑料包装垃圾14万吨,占整个生活垃圾的3%;上海每年产生废旧塑料包装垃圾19万吨,占生活垃圾总量的7%;天津每年的废旧塑料包装垃圾也超过10万吨。塑料垃圾带来的问题非常严重,一,漫天飘飞的塑料袋或挂在树梢,或飞到建筑物上,破坏了城市环境,造成严重的“视觉污染”;二,塑料袋系高分子化合物,其结构稳定,难以在自然环境下被微生物分解,不可分解的塑料袋自然腐烂

需要200年以上。混入土壤的塑料袋,会引起土壤结构的改变,造成土壤板结,影响农作物吸收水分和养分,导致农作物减产;三,抛弃在陆地和水体的塑料袋会被动物和鱼类当做食物吞食,造成动物和鱼类死亡,或影响它们的生存;四,如果对塑料垃圾进行焚烧,会造成二次污染,产生有毒气体,污染空气,。特别是塑料的焚烧会产生强致癌物质—二恶英,对人们的身体健康构成极大威胁;四,对塑料垃圾进行填埋,不仅会占用大量土地,而且被占用的土地也长期得不到恢复,影响土地的可持续发展,同时,这些塑料垃圾还会对土地和地下水造成污染;五,生产塑料袋要耗费大量的石油资源。我国每年为生产塑料袋要消耗480多万吨石油,塑料袋的过度使用对我国的能源资源以及环境产生的负面效应已不容忽视,能源的紧缺必然带来生产成本的攀升和物价的上涨,这对我国国民经济发展以及人民生活是极为不利的。 为此,2007年12月31日,我国国务院办公厅下发了《国务院办公厅关于限制生产销售使用塑料购物袋的通知》,这份被群众称为“限塑令”的通知明确规定:“从2008年6月1日起,在全国范围内禁止生产、销售、使用厚度小于毫米的塑料购物袋”;“自2008年6月1日起,在所有超市、商场、集贸市场等商品零售场所实行塑料购物袋有偿使用制度,一律不得免费提供塑料购物袋”。时至今日,“限塑令“到底效果怎么样一份2009年民间限塑政策小组发布的《限塑政策研究NGO合作项目综合报告》表明,我国大中型超市限塑令执行情况比较乐观。在本次调查中,北京和杭州等

卓有成效的管理者之有效的决策

7 有效的决策 决策就是判断。就是在一些不同的可行方案中作出一种选择。我们所说的选择,在一般情况下,并不是指“是”与“非”之间的选择,这充其量也只是“大概是对的”与“也许是错的”之间的选择。而通常经常遇到的却往往只是两种不同行为方案之间的选择。在这两者之间,很难说哪个比哪个更正确。 绝大多数关于决策的书都这么说:“首先要弄清真相。”不过。卓有成效的决策者都知道,决策的过程往往不是从真相开始的,而是从想法开始的。这些想法由于没有经过实际的检验,常常只是一些假设,因此,还谈不上有什么价值。要想判断什么是真相,那就首先要确定相关的标准,特别是要确定合适的衡量标准。这可以说是有效决策的纲,也是通常最容易引起争论的地方。 最后,有效的决策并不像许多教科书里所说的那样来自于对真相的—致的看法。恰恰相反,正确决策的意识正是在不同意见的冲突与矛盾之中产生的,是认真考虑对立各方行动方案的一个结果。 先要弄清真相是很难做到的。因为没有相关的标准,就不可能找到什么真相。事件本身并非就是真相。 在物理学中,知道物质的滋味并不就是了解了事物的真相。直到最近,知道某物体的颜色,也并不就等于了解真相。就烹调而言,滋味是个绝对重要的真相;而说到绘画,颜色才是头等重要的真相。物理学,“烹调和绘画都从各自的需要出发考虑有关的事情,因此就会将不同的事物认作真相”。 卓有成效的管理者还懂得,人们干事情并不是从寻找事物真相开始的,而是先从想法开始的,这样做并没有什么不对。人们经历过某个事件,就必然会有些想法。如果在某个领域里体验了好长一段时间的生活而不产生想法的话,那说明此人没有敏锐的观察力,头脑迟钝。 所以,人们已是先有想法,然后再采取行动的。硬要他们先寻找真相,然后再采取行动是不可取的。那会使他们像其他人一样,寻找所谓的真相来凑合自己已有的结论。既然已有了结论,要找些所谓的事实来加以说明不会有什么困难。擅长统计的人员都知道这个道理,因此,他们对统计数字往往不太信任。 唯一缜密的方法,唯一有利于我们用实践来检验想法的办法,就是“先有想法,后有行动”,这也是我们考虑决策时所应该采取的办法。只有这样,别人才能看出,我们的决策是从没有经过测试的假设开始的,而这恰恰就是决策或科学研究的唯—起点。我们知道应该如何对待假设,我们不会为假设而争论不休,我们要做的就是对它们进行测试。通过测试,可以发现哪些假设可以成立,因此值得我们认真地加以考虑;哪些假设站不住脚,必须被弃置。 卓有成效的管理者鼓励人们拿出不同的想法。不过,他也会坚持要求人们在提出想法的同时,必须认真考虑如何用实践来鉴别这些想法。所以,卓有成效的管理者会提出这样的问题,“为了测试假设能合成立,我们必须了解哪些情况”“有了哪些事实,才能使想法站住脚”他会设法让自己和周围的人都养成这么—种习惯:琢磨并悟出哪些事情需要被观察、被研究和被测试。他还坚待认为,提出想法的人也有责任说清楚:他们可以并且应该期待和寻找什么样的事实真相。 也许,最关键的问题是:“相关的标准是什么”回答这个问题,我们还是要回到与所讨论的问题或将要做出的决策相关的测试办法上来。只要认真分析一下正确有效的决策产生的过程,人们不难发现大量的工作和思维都花在寻找相应的测试办法上去了。 这也就是西奥多·维尔义于服务是贝尔公司首要宗旨的决策无比正确的原因。 卓有成效的决策者会觉得,传统的测试标准不是正确的测试办法,否则,通常就不需要再决策了,最多只需作些调整就可以了。传统的测试办法反映了“昨天”的决策。如果有必要作新的决策,那恰恰说明原先的测试办法已经过时了。 美军的军需品采购及库存政策问题较多,这是自朝鲜战争以来尽人皆知的事实。军方曾为此作过无数次调查研究。但情况不仅没有改善,反而越来越严重。罗伯特·麦克纳马拉当上国防部长后。他就向测试军需库存的传统办法发起了挑战。传统的测试方法是以采购和库存的美元总金额及项目总数作为依据的。而麦克纳马拉却改变了这一传统做法,他把只占项目总数4%的几个项目分出来,这些项目数量

公共政策效果评价的方法

公共政策效果评价的方法 公共政策评价是公共政策过程的关键环节。只有通过科学的政策评价,人们才能判定一项政策是否达到了其预期的目标,并由此决定这项政策应该是延续、调整,还是终止。同时,只有通过政策评价,人们才能对公共政策过程进行全面的考察和分析,总结得失与教训,为以后的政策制定与执行提供良好的基础。 一、公共政策评价的内涵 一个完整的公共政策过程,除了科学合理的政策和有效的执行外,还需要对政策实施以后的效果进行判断,以确定政策的价值,并及时反馈。这种活动就是公共政策评价。它由四个方面的基本内容所组成:1、规范,即确定公共政策评价得以进行的标准;2、信息,即收集有关评价对象的各种信息;3、分析,即评价者运用所收集到的各种信息和定性、定量分析方法,对政策的价值做出判断,得出结论。分析是公共政策评价最基本的活动;4、建议,即对未来的公共政策实践提出建议,以决定现有的公共政策是否继续实行、修改或是终结,是否要采取新的公共政策。 关于公共政策评价的含义,基本上有三种观点:公共政策评价主要是对公共政策方案的评价;对公共政策全过程的评价;对公共政策效果的评价。我们认为,公共政策评价的着眼点应是政策效果,即“政策评价就是对政策的效果进行的研究”。由此,可以把公共政策评价定义为:依据一定的标准和程序,对公共政策的效益、效率、效果及价值进行判断的一种政治行为,目的在于取得有关这些方面的信息,作为决定政策变化、政策改进和制定新政策的依据。公共政策效果评价 二公共政策效果评价公共政策评价作为公共政策过程的一个不可或缺的环节,与一般的评价活動有着重要的区别: 首先,公共政策是政府有选择的管理行为。公共政策的主体由于其特殊的职能和地位,使得它比一般政策具有更大的作用范围和更深远的目的,因而要从公众的、宏观的、系统的高度来进行评价。 其次,由于公共政策对利益的分配,是一个动态过程,那么公共政策的实践也必然是一个动态的过程,会因为时间的推移因势而动。因此,对公共政策的评价也应放到一个比较长的时代和社会背景下进行。 再次,公共政策是对社会公共利益进行选择、综合、分配和落实的过程,对其进行评价时要考虑到社会公共利益是否得到了科学有效地分配和落实。 公共政策及其评价是一个系统的过程,从公共政策一开始就有评价活动的进行,但是

公共政策(专升本)

公共政策(专升本) 单选题 1. “该系统的偏好是……”或“经过考虑系统的偏好是……”。这一论断,属于_______。(6分) (A) 事实分析 (B) 价值分析 (C) 规范分析 (D) 可行性分析 标准答案是:B 2. 在公共政策分析中,对利益如何分配.利益究竟分配给谁等问题的回答,构成了公共政策分析方法论的______ _范畴。(6分) (A) 事实分析 (B) 价值分析 (C) 规范分析 (D) 利益分析 标准答案是:D 3. 现代公共政策分析中定性方法的核心是_______。(6分) (A) 统计技术 (B) 先进仪器 (C) 专家技术或称智囊技术 (D) 信息技术 标准答案是:C 4. 评估者将公共政策执行前同一的评估对象分为两组,一组为实验组,即对其施加公共政策影响的组,一组为控制组,即不对其施加公共政策影响的组,然后比较这两组在公共政策执行前后的情况,以确定公共政策的效果。这种方法在公共政策评估中属于_______。(6分) (A) 简单“前—后”对比分析 (B) “投射—实施后”对比分析 (C) “有—无”公共政策对比分析 (D) “控制对象—实验对象”对比分析 标准答案是:D 5. 侧重从政策信息转换过程去研究公共政策分析过程的模式是_______。(6分) (A) 沃尔夫分析模式 (B) 麦考尔分析模式 (C) 韦伯分析模式 (D) 邓恩分析模式. 标准答案是:D 多选题6. 公共政策行动分析的构成因素包括_______。(5分) (A) 事实分析 (B) 价值分析 (C) 规范分析 (D) 可行性分析 (E) 多元分析 标准答案是:A,B,C,D 7. 属于公共政策评估方法的有_______。(5分) (A) 始-终对比分析 (B) “有-无政策”对比分析 (C) 上层-下层对比分析 (D) 始-中对比分析 (E) 左-右对比分析 标准答案是:A,B,D 8. 政策问题的分析方法主要有_______。(5分) (A) 边界分析法 (B) 多角度分析 (C) 类别分析法 (D) 类比分析法 (E) 头脑风暴法 标准答案是:A,B,C,D,E 9. 政策执行的理论模型包括_______。(5分) (A) 过程模型 (B) 互适模型 (C) 循环模型 (D) 博弈模型和系统模型 (E) 综合模型 标准答案是:A,B,C,D,E 判断题 10. 线性回归图中,回归直线的纵坐标读数与同时间点上的实际观察值之间存在一个或正或负的差数,线性回归要求这些差数之和接近。(5分) 标准答案是:错误 11. 马尔柯夫链的一个重要性质是长远概率只与一阶段 移变概率有关,而与目前状态无关。(5分) 标准答案是:正确 12. 政策评估方案比较中,哪个方案的净现值高哪个方案就是好方案。(5分) 标准答案是:错误 13. 成本-收益分析中,其成本可以全部用货币单位表示。(5分) 标准答案是:错误

管理决策有效性的影响因素

管理决策有效性的影响因素 摘要:本课题主要研究影响企业管理决策有效性的主要因素,运用统计学的定性、定量分析以及时间序列分析等分析方法来研究。研究发现,决策环境、管理者、时间和人际关系对于管理决策有效性有着不容忽视的重要作用,其中,管理者是有效性的一切根基。 关键词:决策有效、管理者、时间利用、贡献 引言: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组织、企业的管理者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管理者的每一个决策都关系到组织的未来发展,都与组织的命运紧紧联系在一起。由此可见,研究管理决策有效性的重要性与必要性,若决策有效,组织里带有一定局限性的资源就会转化为成果。 一、影响因素 1)环境因素。环境对决策的影响,还在于环境总是处于不断变化中。以企业为例,在现实生活中,不存在静止不变的环境,新企业的不断出现,老企业的不断发展或消亡,人们收入水平与消费层次的不断提高,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新法规的不断出台等,企业通过环境研究不仅能了解现在,更重要的是能预测未来,这对企业的决策和其他各项管理活动是必不可少的。 2)管理者(决策者)。在一个现代的组织里,如果一位知识工作者能够凭借某职位和知识,对该组织富有贡献的责任,因而能实质地影响该组织的经营能力及达成的成果,那么他就是一位管理者。 管理者在决策中扮演着主导角色,所谓有效性,就是使能力和知识资源能够产生更多更好成果的一种手段。考虑到组织的需要,有效性应该受到优先的重视。同时,有效性也是管理者达成目标和绩效的必要手段,因此更应该受到高度优先的重视。 3)时间。时间也是限制着管理者做出有效决策的主要因素之一。管理者经常受

到种种压力,迫使他不得不花费一些时间在非生产性的和浪费时间的事物上。有效的管理者知道他们的时间用在什么地方。他们所能掌控的时间非常有限,他们会系统地工作,来善用这有限的时间。 一切卓有成效的管理者都懂得:对时间的控制与管理不能一劳永逸。他们要持续不断地做时间记录,定期对这些记录进行分析,海必须根据自己可以支配的时间的多少,给一些重要的活动定下必须完成的期限。 总而言之,时间是最稀有的资源。若不将时间管理好,要想管理好其他事情就只是空谈。而分析自己的时间,也是系统地分析自己的工作,鉴别工作重要性的一种方法。因此,“认识自己的时间”是通向贡献与有效性之路。 4)人际关系。如果管理者拥有好的人际关系,那就会大大增强决策的有效性。而想拥有好的人际关系,那管理者必须得学会贡献。在自己的工作上和人际关系上都比较重视贡献的管理者,往往都有良好的人际关系,他的工作也因此而富有成效,这也许是所谓“良好的人际关系”的真义所在。 对于一个管理者而言,“重视贡献”是一种意识,决定管理工作的有效性。“贡献意识”可以帮助管理者突破“专长、技术、职务和部门”的界限,看到外部的机会或顾客的要求,看到产生成果的地方,发挥自己应有的作用。有效的管理者一定会注重“贡献”,懂得如何把“知识转化为成果”,为“贡献”而工作,使自己的工作和企业的成效结合起来。 二、数据分析

公共政策概论案例分析

公共政策概论案例分析 第一题.某县计划生育政策执行的失误我国南方某县的计划生育工作多年来一直徘徊在全省倒数1~3 名的位置。1998 年,新一届领导班子走马上任,为了建立政绩,完成好上级政府下达的计划生育任务,甩掉计划生育的落后帽子,采取了一项新的政策措施,即对计划外生育实行高额罚款。具体的罚款标准是:超生第二胎罚款2000 元,超生第三胎罚款5000元,超生第四胎或更多罚款10000 元。县政府希望通过这项措施的实施有效控制县里的生育数量。考虑到基层计划生育工作的艰巨性,为了解决基层计划生育工作经费不足的问题,有效凋动基层计划生育工作人员的工作热情,该政策还做出了罚款提成的相关规定,即罚款所得,村、镇两级各提成30%。这项政策实施两年多后,县政府调查后发现,根本没有达到他们的预期目标,超生问题仍很严重。许多人宁愿交纳高额罚款也要生育第二胎和第三胎,有些没钱的家庭甚至举债生育也在所不惜。似乎有很多人都觉得,交了罚款就等于购买到了计划外生育的指标,就具有了合理合法的权利,不少人甚至在未生育之前就预先把罚金交了上去。当然,这一方面是因为重男轻女、多子多福、传宗接代等传统观念在当地群众思想中根深蒂固;另一方面也是由于一些基层干部把超计划生育罚款作为了一种创收的途径,为了多来钱,对超生现象睁一只眼闭一只眼,有的甚至还对超生予以暗中鼓励。请根据以上现象,从政策目标、政策内容、政策执行主体、政策目标群体、政策执行环境等方面,分析政策未得到有效执行的主要影响因素。 分析:导致该项政策未能得到有效执行的主要因素包括: (1)政策目标。目标与执行措施冲突,执行越有效,结果离目标越远。(2)政策内容。内容设计不合理,允许乡镇从罚款中提成,无疑会对基层干部起到上定的诱导作用,计划外生育给他们带来了实惠,他们怎么会积极制止这种行为呢!(3)政策执行主体。政策执行者欠缺职业素养,受经济利益驱动,其所作所为与原政策目标背道而驰。(4)政策目标群体。受传统思想观念的束缚,他们对政策目标缺少认识和理解。(5)执行环境。缺少有效的制度安排,如监督和控制机制等。 第三题。.案例:据5 月23 日《人民日报》报道,浙江省舟山市普陀区率先在全省施行免费婚前检查,婚检的实际费用由政府承担。据了解,普陀区免费婚检的项目包括肝功能、血常规、小便常规、乙肝表面抗原、X 光胸透、梅毒、艾滋病血清学检查(HIV)等,每对夫妇检查费用为213 元,全部由政府承担。除了免费婚检,普陀区还对准妈妈们的孕前检查实行免费服务,费用也由政府承担,并承诺为新人保密。在一定意义上说,普陀区政府部门的做法为由新《婚姻登记条例》所引发的全国范围内的争论画上了句号。背景分析:自2003 年10 月1 日《婚姻登记条例》实施后,我国取消了强制婚检,婚前医学检查制度遵循自愿原则。结婚不必出示婚检证明,公民欣喜的是隐私权得到保护;而随之产生的忧虑是一些人将婚检变为“不检”,减少了一道筛查疾病的关口,给下一代的健康留下隐忧。一年间,全国各地的婚检率下降到了令人忧虑的地步,卫生部初步统计显示,目前全国婚检工作量不足往年的十分之一,有些地方甚至出现了“零婚检”。与全国其他地方一样,普陀区婚检人数大幅度下降。据普陀区妇幼保健所统计,今年1~3 月前来婚检的只有5 对,占实际结婚数的5%以下。同样,杭州的婚检率为2.3%,浙江全省的婚检率仅为1.94%。正是在这一背景下,舟山市普陀区推出了“婚检费用政府埋单”的新举措。社会效应:政策出台后,社会反响强烈,得到大多数民众支持。虽然每对夫妇婚检所需费用不过213 元,但由政府承担后,立即产生收效。从简单的数据对比看:“免费婚检”前 3 个月只有 5 对夫妇进行婚检;“免费婚检”后,11 天时间就有6 对夫妇接受婚检(5 月24 日《新京报》),增幅可谓惊人。当婚检作为结婚的前置条件时,新婚夫妇感到的是义务;当婚检变为自愿,而且免费,新婚夫妇感到的是权利,而且是由政府贴钱的权利。在这样的义务与权利之间,人们的选择取向是不言而喻的。作再多的宣传,讲再多的道理,都不如掏213 元钱来得干脆。一两百元的费用影响了许多人(主要是文化水平不高、素 5 质较低的国民)参与婚检的积极性。不仅是农村青年,一些新闻报道中还提到,许多城市青年表示,要等到新《婚姻法登记管理条例》颁布后才去登记结婚,以节省下婚检费用。由此可见,今后婚检费用将是婚检推广的一大阻碍,所以免费婚检成为国民福利,由公民自由选择是否参加婚检是推广婚检的有效手段之一。法律依据:一个即将领结婚证的新人,可能面临这样的尴尬境遇:依照新《婚姻登记条例》,当事人是否婚检完全自愿,婚检将不再成为领取结婚证的必要条件;可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母婴保健法》又明确规定“男女双方在结婚登记时,应当持有婚前医学检查证明或医学鉴定证明”。10 月1 日婚姻登记条例实施后,婚姻登记机关不得以任何理由要求申请结婚当事人提交婚姻登记条例规定以外的任何证件和证明材料。从两部法律的通过和实施时间来看,《母婴保健法》在前,新《婚姻法》在后,按照我国的后法优于前法、新法优于旧法、特别法优于普通法的法律关系原则,如果发生冲突,应适用新《婚姻法》条款。不管是《母婴保健法》还是新《婚姻法》,针对的都是每一个普通公民,它们实施的效果,取决于公民个人的法律意识和观念。新《婚姻法》的诸多规定,实际上都是让公民对自己的行为负责。要求一个公民成为守法公民,普遍具有某种意识观念,不是强制他去做什么,而是为他完成这些责任提供保障。从一点上讲,提供免费婚检服务比强制婚检更有意义。 分析:我们应该建立一个怎么样的政府? 1.责任政府。从近来的“问责制”到普陀区政府部门为婚检费用“埋单”,可以看出中国政府正在向责任政府迈进。从积极发挥政府作用的角度来说,“问责制”只是一种消极的、事后的责任理念和制度。而普陀区政府部门为婚检费用“埋单”,主动承担政府应尽的社会责任和应该履行的政府职能。可以说,这从更高的层次很好地诠释了责任政府理念,即作为公共权力主体的政府,不但要为自己的不良行政行为负责,更应该富于公共管理者的进取精神和服务意识,“勇于担责、善于担责”,努力为广大纳税人提供高质量的公共服务。进而在比较的意义上促进本地区、本国的全面发展。 2.政府责任。婚检制度由强制改为自主选择以来,政府执政责任经历了两次递进。第一次,随着新《婚姻登记条例》的实施,强制性婚检在鼓掌声中悄然下课。但是随后不久,由于婚检率急剧下降,婚前医学检查作为预防出生缺陷和残疾的第一道防线的作用丧失,导致了医学专家和社会工作者的担忧。在今年三月召开的全国“两会”,甚至出现了强制婚检“重返” 婚姻门槛的提(议)案。第二次,是今年5 月,浙江省舟山市普陀区率先在全国施行免费婚前检查,实行婚检的实际费用由政府承担的政策,使大家看到婚检争论终于找到了一个新的解决方案。现在,随着国内有更多的地区实行免费婚检制度,舆论呼唤政府能够进行第三次递进,把免费婚检作为政府给百姓的超额“福利政策”,转变为政府的一项基本执政责任。 3.创新能力。普陀区政府部门在公共政策创新方面为所有行政机关提供了优秀的范例。不管是责任政府理念,还是处理公共管理问题的高超能力,体现到政府行为上,都必须表现为该政府有效地制定和执行、适时地创新公共政策的能力。普陀区政府部门面对新《婚姻登记条例》实施后出现的婚检人数锐减的尴尬局面,为了合法合理地实现当地社会发展的目标,毅然抛弃过去行政命令的固有模式,转而采用经济优惠方式引导社会公众的集体行动。这在事实上为地方政府在法律许可的范围内,运用行政权力的灵活性进行适当的公共政策创新作出了良好的示范。 4.以人为本。取消强制性婚检的意义在于强调公权力与私权利的界限,公权力不能强行进入私权利调整的范围内。但在私权利的领域内却强调的是自我责任,要不要婚检是当事人双方的自由,但由此而产生的后果也要由当事人双方来承担。普陀区政府部门为婚检“埋单”,引导公民理性行使自己的权利,反映当地政府在处理“社会利益”与“个人利益”之间的矛盾方面取得了一定的平衡,既保护婚姻当事人自主选择的权利,又保障人口的质量、实现社会发展的目标。普陀区政府部门并没有回到以往的“直接管制”老路上去,而是采取“政府埋单”的方法,运用间接的行政引导方式实现调控社会发展的目的。这体现出普陀区政府处理多元社会中利益冲突、价值冲突的复杂公共管理问题的高超水平,也表明其行政行为方式已经实现了从“划桨行政”到“掌舵行政”的转变。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