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剪刀手爱德华》专业影评。视听语言专业分析。编导、导演必看。.

《剪刀手爱德华》专业影评。视听语言专业分析。编导、导演必看。.

《剪刀手爱德华》专业影评。视听语言专业分析。编导、导演必看。.
《剪刀手爱德华》专业影评。视听语言专业分析。编导、导演必看。.

《剪刀手爱德华》:彩色童话与黑白寓言片名:《剪刀手爱德华》(Edward Scissor Hands)

导演:蒂姆·伯顿(Tim Burton)

美国20世纪福克斯公司1991年出品

故事简介:

一个科学发明家制造了模拟人爱德华,爱德华具备人类的一切肉体和精神功能,但发明家还没来得及为爱德华装上双手就去世了,只留下一双剪刀手作为代替。孤独的爱德华隐居在远离人群的神秘古堡之内,不敢面对正常的人类。雅芳小姐派格发现了这个少年,出于对爱德华处境的同情,把他带回了家。爱德华很快以灵巧异常的剪刀手博得了人们的好感。他用剪刀手修剪植物,并剪出奇妙的发型。派格的女儿金逐渐爱上了爱德华,但给爱德华带来的却是痛苦——他甚至不能拥抱自己所爱的人。影片结尾,爱德华在冰雪纷飞之中,将一樽表达爱情的冰雕献给深爱的女孩……

一、影片主要色彩读解

1. 灰黑系列

(1) 环境:深灰古堡

影片由一个幽蓝底的深色古堡全景拉开序幕。古堡是电影里一个重要的环境,白天呈灰色,夜晚呈深蓝里的深灰,接近黑色。这些幽暗的非彩色给古堡平添了许多神秘气息。

“大凡含有古堡的故事,故事的背景大多被抽象化,而故事的内容却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或许有关爱情,或许有关道德,或许有关人性。在这些故事里,古堡都是清一色的哥特造型,地理位置都在人烟稀少的荒山野地,虽远离居民区但也隐约可见。历经千年岁月的古建筑,随着一代又一代主人的更迭,拥有了庞杂厚重的深刻记忆。于是,逐渐流传出一些异乎寻常的故事,恐怖的、美好的、真实的、魔幻的,都在被时间侵蚀的建筑物中延伸开来。”

图1.15:古堡的灰色

雅芳小姐在童话世界里处处碰壁之后,来到远处山一样巨大的神秘古堡(图1.15),积满了灰尘的铁门竟然虚掩着。推开吱嘎作响的厚重大门,她小心试探着进入。高大、空旷、阴森、冰冷的空间里光线微弱,外面射进来几束蓝色的光,越发显得古堡的幽深、神秘。一楼有很多灰色、冰冷的机械装置,二楼的深咖啡色地板、暗绿色墙壁以及蜘蛛网的灰都标志了时间的久远。

在德国人爱娃·海勒的调查里,灰色包含了过去、年龄、年老与秘密等象征意义。

年老:灰色57%、褐色31%、黑色6%。

年龄:灰色32%、黑色22%、褐色20%、银色7%、紫色5%。

秘密:灰色29%、黑色19%、紫色14%、褐色8%、黄色8%、白色7%。

无情:灰色26%、黑色18%、蓝色11%、黄色11%、褐色7%、银色6%、紫色6%、白色6%。

灰色首先是年老和年龄的象征,其根据是人的头发,无论金发、黑发、红发,上了年纪以后都会变成灰发。灰色还是秘密的象征,法律意义上,灰色地带指介于许可与不许可之间不明确的区域。灰色收入也指秘密或者非法的收入。灰色还是恐怖可怕的象征色彩,德语里,灰色就与恐惧、残暴等单词同源。

在这样的意义下,导演赋予古堡灰色的外表是恰当的。灰色给人以时间和空间的距离感,代表遥远的过去,代表人们并不向往的、不确定的远方,代表距离与人为的遗忘。正如色彩专家绿什所说:“灰色既不是彩色的,也不是明亮的,或者灰暗的。它完全是没有刺激性的,没有任何心理学上的倾向。灰色作为一种中立,并非是两者中的一个——既不是主体也不是客体;既不是内在的也不是外在的;既不是紧张的也不是和解的。它不是一个热闹的区域,而完全是一条界线,无人区的界限。灰色是所有作为抽象概念的理论。”灰色一直存在,却宛如无人区。古堡虽然处于人们视线之内,却似乎从未有人进入,充满神秘、恐怖的气氛。

(2) 人物:爱德华

在这久远的灰色里,在这神秘的气氛里,黑色的爱德华出场(图1.16)。机器人爱德华拥有苍白的脸色、凌乱的长发、黑色的皮装,以及张牙舞爪的银色剪刀手,再加上肢体僵硬的机械步态,都显现机器的质感与光泽。银色剪刀手的机械本质使爱德华具有双重性。“一方面,他被排除于人类社会必需的身体交流之外,因为他会伤害任何碰到的东西,并且,奇异的剪刀手令他在面对人类的复杂生活时会显得拘谨、困窘;另一方面,这双手又使他具有常人不具备的亲近事物的方式和技巧,比如修剪草木、理发、冰雕、切菜和开锁。爱德华本是与世无争的机器人,却要通过用剪刀手进行创作来证明自己存在的价值,并博得人类的喜爱。”

图1.16爱德华的外表

人物色彩:黑+银——冰冷的机器的颜色。作为金属的颜色,银色首先有凉和距离的意思,而在黑色与银色众多的意义中,距离、沉重、坚硬和迅速是相通和共同的。

坚硬:黑色43%、蓝色15%、银色12%、灰色9%、红色6%。

有棱角:黑色18%、灰色18%、银色15%、白色12%……

迅速:银色35%、红色18%……黑色8%……”

在很多人眼里,银色是代表速度最快的颜色,能让人联想到飞机、火箭等。银色在电影里是剪刀手的颜色,稍后我们能见到它速度飞快的神奇修剪。

导演将灰黑系列赋予城堡和它的主人爱德华,“一方面,深灰(年代久远的象征)古堡的神秘感增添了故事的幻想色彩,让不可能成为可能;另一方面,古堡与我们钢筋水泥的世界保持着忽远忽近的距离,正是这样一个未遭世俗污染的乐土,才能给爱德华一颗纯洁的赤子之心。而古堡和人类社会的格格不入,暗示着童话最后的结局。实际上,在电影中,古堡的作用不是拒绝、屏障,而是敞开、迎入,古堡的主人也并不自闭、满足,而是更多地处在等待、孤独的状态。这一切都说明古堡的主人比普通人更加渴望交流,更加没有威胁。换句话说,古堡的负面形象倒更加适合普通人,而爱德华才配得上一双真正的手和一栋温暖的房子。”

除此以外,灰色还有其他的用意。在汉语里,灰代表物质燃烧以后的残留物。现在常见的灰色的意义之一——“灰心”,见于《庄子·齐物论》:“形固可使如槁木,而心固可使如死灰乎!”灰色偏向冷调,让人感觉没有活力,“寒灰寂寞凭谁暖,落叶飘扬何处归”(李白《豳歌行上新平长史兄粲》),古诗中常出现的“寒灰”一词,将色彩与冷暖完美结合。在电影里,一开始爱德华兴冲冲地冲出古堡寻求童话世界,而受挫之后只得“灰心”缩回自己的城堡,这里是他的安全地盘。“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春心莫共花争发,一寸相思一寸灰”(李商隐《无题》),在这个看似灰色其实是自己安全归宿的地盘,爱德华是否会有李商隐一般的相思和无奈,我们不得而知。但我们知道,燃烧的火焰如花,如青春,如激情,如人生的盛宴。而之后,是零落,是白头,是寒冷的灰烬。这一片天地灰茫茫,怎不令人——爱德华、讲故事者金以及观影者我们——无限惆怅和伤感。

2. 粉色系列

祖母的故事一开始,就是空镜中阳光明媚的小镇全景。

全景中,画面明亮、饱和、五彩缤纷,童话色彩明显(图1.17)。蓝色天空,黄色和粉红色的房屋,绿色草地,伴随着小声的狗吠鸟叫,怎一个世外桃源了得。

图1.17童话般色彩的小镇图1.18雅芳小姐粉紫色

简单、整洁的社区,外墙色彩一律为粉色系列。主要人物雅芳小姐出场,也是一身粉色(图1.18):粉紫色套裙、粉紫色帽子,手拎粉蓝色的箱子。她来到一个绿色房屋面前,按门铃。粉色的第三次出现是

在镜头直接切入房间内部时,雅芳小姐在粉红色房间里给一个粉红色女孩耐心讲解桃红色。多么美丽的社区,连房屋内的色彩也饱满、鲜艳异常,每天各种纯色汽车载着丈夫们按时上班下班,女人们友好地一起party,一起BBQ……童话般的粉色小镇,犹如儿童积木搭建的房子一样纯粹、明亮和简单。

粉红、粉紫、粉绿,都是在纯色里加入白色形成的,典型的女性色彩,是弱化的红色、紫色、绿色,又是美化的白色。它们的意义包含了温柔、礼貌、浪漫,还代表着柔软、顺从、娇嫩,是婴儿的代表色,也是儿童喜欢的颜色,童话意义明显。

3. 绿色树雕的美丽与和谐

亮黄色小车载着黑色爱德华进入社区,社区充满童话色彩,人们穿着各种彩色的衣服。雅芳小姐家屋外是粉蓝色墙壁,屋内也是粉色。爱德华就像一个闯入粉色世界的黑色音符,格格不入,四处碰壁(汽车玻璃)。之后,身着白衬衣的爱德华,脸总是被剪刀划伤。

在这个童话社区,爱德华的剪刀剪出了第一个绿色动物:恐龙——画面里,蓝色的天空占据一半,绿色虽然在面积上没有蓝色大,但是由于恐龙高,绿色成为了视觉中心,画面色彩饱满、简洁。他修剪出的第二个作品是一组绿色的四口之家。这之后,黑色爱德华开始了与粉色小镇的短暂和谐相处,画面表现为绿色。

光波长度为570~500nm的绿色,本来就是和谐的颜色,比如可以象征和平——在战争中,军人的服装常常是橄榄绿,因此我们常常用橄榄绿作为和平的代名词。色彩理论家认为绿色是蓝色与黄色的中和,而心理学家却认为,绿色是一种基本颜色,其表现力具有广泛的适应性,纯正的绿色是一种中性色,具有独立的品格。我们在绿色里找到生命、希望、平静、和平、信任等多种意义。歌德认为:“我们的眼睛在绿色里找到了一种真正的心满意足。”

爱德华带着好奇、欣喜和善意为社区修剪着各式绿色的园艺造型,传达着安全、纯真、信任的意念,以及初生的爱情。绿色是处于萌芽阶段的爱情的颜色,古罗马人认为绿色是维纳斯的颜色——她是管爱情、花园和蔬菜的女神。

在爱德华的剪刀下,平凡的绿色变成神奇的艺术,对爱德华来说,这绿色是对雅芳小姐善意的报答,也是对金爱恋的最好表达。而对社区无聊的女人而言,这修建出来的绿色免费且实用。在街上站满了各式各样的动物树雕之后,爱德华更展露了剪狗发、剪人发的惊人才华,全镇人把他当成了明星。在爱德华有用的时候,一切都是那么祥和。

小镇与古堡,女人们与爱德华,对立的两面在绿色里达到和谐与统一——那是短暂的和谐与统一。

4. 白色冰雕与雪花

爱德华爱上了雅芳小姐的女儿——美丽的金。这不是一个王子和灰姑娘的故事,也不是美女与野兽的故事,因为即使美女金亲吻“野兽”爱德华,他也变不成王子。

那年的圣诞节,雅芳小姐家一如既往地装点着圣诞树,穿着白色礼服的金开门走出来,似乎是下雪了。她惊呆了,一个美丽的冰雕诞生了,雪花原来是爱德华手中飞溅的冰屑,小镇上开始飘起了第一场白雪。爱德华站在院中高高的架子上,为金做出了天使一样的冰雕。美少女金一袭白裙,一头金发,在冰霄飞扬的雪花中旋转,翩翩起舞,展示她幸福的、天使般的笑脸,并情不自禁地伸出手去拥抱心中的幸福。这个白色的段落非常美,无疑是全片的高潮段落。

白色是七彩光全部反射的结果,主要象征纯洁无邪、没有瑕疵。它是完美的,添加任何其他色彩都会减少其完美性。

这一曲白色的绝美的冬日恋歌,很快让红色给破坏了,金伸出去拥抱幸福的手无意中让剪刀手划伤了,鲜血流了出来……

这场戏中,爱德华呈黑色,金呈白色。黑色与白色组合的强烈明暗对比使人产生一种紧张感,这种强制的紧张感将我们的视觉捕获——白底黑字就是公认的例子。

让我们再牵强一点地理解这场色彩之戏吧。在婚礼中,新娘穿白色,表明她的纯洁之身,也表明从现在起放弃之前的纯洁无邪,无条件地遵守指定的角色定位。新郎穿黑色,表示他的理智和坚定,以及婚姻的严肃,新郎(黑色)做出的决定是坚定不移、不可更改的(直到死亡把他们分开)。这时,金手掌(白色)中被爱德华剪刀(黑色)刺破的红色,使得这场“雪中舞”更具有色彩象征层面的婚礼意义。

是的,这个童话没有俗世的幸福结局,但是已经有过高潮戏了。在老年金的回忆里,这场舞一直持续着。当孙女问:“你怎么知道他还活着?”金回答:“我不知道,我相信。在他没有来之前,这里从来不下雪,之后,这里开始下雪。我永远记得雪中的舞蹈。”

白色代表着黑色爱德华纯洁的内心和纯洁的爱情,只要白色的碎屑还从小镇的上空飘下来,就证明爱德华以及他的爱情还存在,多么好。

二、色彩双重对比

《剪刀手爱德华》主要用深灰与黑、白、粉色、绿色等颜色来构筑全片,其色彩特点是对比。影片中人物与人物,环境与环境,人物外表与内心,环境外表与实质,均形成了双重对比。

1. 环境色彩的对比

(1) 故事讲述与故事发生

影片由一个幽蓝底的深色古堡全景拉开序幕。色彩特点:暗而冷。

镜头拉近,从窗子看出去原来是一个古堡,外面白色雪花纷飞,暖色老妇人(深红衣服,黑色背心)(图1.19)从窗口转过头来(显然,前面的全景是她所注视的图像),呈现给我们一个橘黄、暖调、稍暗的冬天室内环境(图1.20)。这稍暗的温暖调子是由橘黄的台灯和壁炉里的炉火一起营造的。

祖母说:“外面下雪了。”小孙女追问雪的来历,引出了剪刀手的故事。“好吧,先从剪刀说起,从前有个男人的手是剪刀。”当老人说到“很久以前,有个发明家住在古堡里……”时,镜头开始向窗口移动,

穿越出去(图1.21),继续向外,变成蓝调,穿越蓝色夜景中的道路和房屋,以及一片森林。当小姑娘的画外音问:“他有名字吗?”祖母答:“当然,他的名字叫爱德华。”这时,镜头停留在古堡的画面(图1.22)。暗蓝色的窗子前似乎站着一个男人——他就是爱德华。

图 1.19 图1.20 图1.21 图1.22

镜头的两次穿越,使得背景与讲故事的环境形成了强烈的冷暖对比。

接着镜头一转,是阳光明媚的小镇全景空镜。画面明亮、饱和、五彩缤纷,童话色彩明显。与之前老人讲述故事的环境又形成了明暗对比,视觉效果极为强烈。

(2)灰色古堡与童话社区

除了序幕里深色的古堡全景,古堡的第一次出现也很有意思。在社区处处碰壁的雅芳小姐准备回家,打开自己亮黄色的车门,沮丧地坐下,说着今天真不走运。突然,她停了下来,似乎看见了什么(图1.23)。果然,镜头反打,倒车镜里映出古堡的深色图像,镜子里的古堡仿佛一个不速之客闯进这个童话般艳丽的社区,形成明暗度与面积大小的双重对比(图1.24)。这个故事的开场非常好,引出了环境的对比与心灵的对比。

之后,雅芳小姐掉转车头,往古堡驶去(图1.25)。这是引子,引出了古堡。

图1.23 图1.24 图1.25

(3)古堡、社区自身:内外对比

走进深灰色的城堡,里面却是世外桃源,有各种形状的树雕、各种美丽的花草。外部看似毫无生气的城堡与内部充满生机的绿(图1.26)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后来我们知道,在这灰色的城堡里,有爱德华那么多关于温暖和生命的记忆。这里,才是安全的。这里,才是世外桃源!

图1.26:古堡内外

与之相反,社区虽然被明亮、温柔的粉色系列包裹,镜头展示的内在却是窥探、流言、虚荣、私欲甚至挑逗与犯罪,那样的不堪。

如果说,社区的柔软和纯洁(粉红)包裹的是坚硬、冰冷和残酷,那么古堡则是用坚硬、拒绝(灰色)包裹着柔软和纯洁,色彩与内容形成了那么鲜明的双重错位对比。

2. 人物色彩比较:服装与内心

(1) 爱德华

爱德华出场时脸色苍白、清瘦,身着黑色的衣服,外加银色的剪刀。前面我们分析了,这是拒绝的外表,但是我们知道爱德华有纯洁的内心。让我们从他的回忆里看关于他的三次创造。爱德华在雅芳小姐家开启罐头时,第一次回忆起以前的日子:深灰色。机械的运动、齿轮、传输带、搅拌器、打蛋器、深蓝色衣服的老人——“父亲”形象——给予自己一颗心——善良的心,黄色的、饼干般甜美的心。

后来女人们纷纷喂爱德华食物,其实是想利用他为自己做事,爱德华躺在床上开始了第二次回忆。那是“父亲”在教他礼仪,灰色的城堡,移动镜头,老人为爱德华念书。从此,爱德华会笑了。

最后一次关于“父亲”和城堡的回忆在圣诞节来临之前,深蓝色“父亲”送给爱德华两只手。灰色的环境里,两只淡黄色、鲜活的手那么突出,栩栩如生。爱德华不知道怎么接过它们,“手足无措”,他的剪刀手与人手接触、拥抱,嘴唇碰到它们,父亲突然倒下,剪刀手划过他的脸,全是血迹,“双手”跌碎满地。

灰色的古堡里,曾经有关于爱德华的三次创造:第一次是心,第二次是微笑,第三次是手。

是的,爱德华是机器人,除了没有所谓正常的“手”,他有血有肉有心有笑容。他的坚硬的外表与他柔软的内心——镜头已经展示了他蛋糕一般香甜、柔软的心——是有对比的。

(2)小镇人

与爱德华的黑灰相比,小镇人的服饰都是明亮的、纯净的粉色系列,是温柔、娇美的颜色。除了雅芳小姐一家,其余的小镇人都有怎样的内心呢?

拿那个准备跟爱德华开理发店的马太太来说吧,在四周都是绿色墙壁的环境里,粉绿色的马太太开始脱掉外套,里面是粉绿色紧身衣,再脱,里面是黑色内衣,爱德华落荒而逃。粉色的外表与黑色的、复杂的、充满欲望的内在,这就是大多数小镇人的色彩。

(3)爱德华与小镇人

概括地说,爱德华是非彩色,小镇人是彩色。导演用彩色与非彩色的外表区分了他们,他们从来都不是一类人,即使爱德华与金,也不是一类人。

在演播室,主持人问热门人物爱德华:“你有女朋友吗?”两个推镜头,将电视里蓝色冷调的爱德华和看电视的黄色暖调的金形成对比,都是大特写,爱德华的眼神茫然,金的眼神逃避,最后还是剪刀手触动了电线,造成短路——这个短路,也预示着爱德华与金的碰撞会造成短路。

另一次,爱德华因为金的缘故,答应为吉姆去开锁偷钱。虽然大家都穿深色衣服,依然不是一类人。夜色里,隐藏的警报系统响了,吉姆等人仓皇逃跑,所有的人都离开,只有爱德华留了下来。这时的剪刀既是凶器,又差点要了他的性命。当警察要他举起双手,爱德华顺从地听命,人们却以为他举起了武器。

警察在红色警灯的笼罩下不停地喊话,爱德华从绿色的光影中走出,惊恐地举手,色彩为绿色+黑色(影子是黑的)。

这是红与绿的对比与对峙。

就像那个关于捡钱的测试:如果捡到钱你会怎样做?A:收下这些钱;B:买礼物送给朋友;C:送给穷人;D:交给警察。爱德华选择了“B:送给朋友”,金觉得这样很可爱。想来,这也是导演的态度吧,因为在后来的《查理和巧克力工厂》里,主人公查理就是用捡到的钱买来巧克力结果中奖的。

总之,无论是测试里的答案对比,还是之前演播室蓝色与黄色的对比,或者偷盗场面红色与绿色的对比,爱德华与小镇人的立场都是对立和对抗的。他从不曾属于这个世界,从他闯入的第一天就与这个世界格格不入。

非彩色与彩色,善与恶,这就是爱德华与小镇人的距离,永远也无法越过。

三、童话性质:忧伤而温情

《剪刀手爱德华》是一个童话,几乎每一个人都会这样评价。是的,有王子,有公主,有夸张的人物,有鲜艳的色彩,有恶人,有巫婆,却没有幸福、快乐的结局。

记得在《美女与野兽》里,最后,美女贝儿跑到野兽身边轻声说“我爱你”,野兽身上的魔咒立即被破除,受伤的野兽恢复了健康,变成了一位英俊的王子,城堡里所有的器具也都恢复了人形。美女和王子从此过着幸福快乐的生活。

而在《剪刀手爱德华》的城堡里,深灰色(黑色)的爱德华和白色的金却没有这样的结局,金说:“我好怕,我怕你死了。”之前剪刀手的还击造成了吉姆之死,金的白色衣服上沾满了血迹,红色再次冲击白色。爱德华轻声说:“再见。”金轻声说:“我爱你。”

美女说完“我爱你”之后,是离开。野兽未能变身为王子,美女与野兽最后没能在一起。

是的,这是一个有着童话色彩的忧伤故事,看似灿烂却很黑色。爱德华只得躲进灰色的城堡,挥舞剪刀手,日夜修剪他的植物、冰雪和爱情。

但是,跟海的女儿化成水面上的泡沫不同,跟快乐王子被丢进铸造厂的火炉焚化不同,《剪刀手爱德华》这个童话虽然忧伤却不悲伤,因为它还有温情,因为爱德华不需牺牲自己的生命,因为当冰屑如雪花般飞舞在自己公主的眼前和心头时,公主总会感受到这纯白而深沉的爱!

“你哭着对我说,童话里都是骗人的/我不可能是你的王子……”就像《童话》歌里所唱的那样,很忧伤,但是请别忘了后面几句歌词是这样的:“也许你不会懂,从你说爱我以后/我的天空,星星都亮了/我要变成童话里,你爱的那个天使/张开双手/变成翅膀守护你……”

这样,再回到讲故事的环境的时候,听见红衣老妇在温暖的炉火边说着:“我只愿他记得我年轻的样子。”就会有伤感的感动,或者感动的伤感。

而窗外,又下雪了……

影视视听语言艺术分析

影视视听语言艺术分析 ——以电影《这个杀手不太冷》为例摘要:影视艺术是一种视听语言艺术,而视听语言则又包括了视觉艺术和语言艺术,两者缺一不可共同构成了影视作品中的视听艺术。电影《这个杀手不太冷》是著名电影导演吕克·贝松难得一见的佳作,也是一部非常成功的商业电影。吕克·贝松在导演该作品过程中运用了大量的视听语言技术,为整个电影作品营造出来很强的艺术表现效果。一方面显示出导演吕克·贝松对电影艺术创作技术掌握的非常到位,将自身精湛的技艺充分融入到电影拍摄过程中;另一方面也为自己以后的影视创作带来了诸多的良性影响。本文主要以电影《这个杀手不太冷》为例,对电影作品中的影视视听语言艺术进行了深入的分析、研究。 关键词:影视;视听语言;艺术;《这个杀手不太冷》 《这个杀手不太冷》电影中的主人公里昂是导演吕克·贝松虚拟刻画出的一位人物,如果说谁是这个世界上最著名的杀手,那么很多人会异口同声的说“里昂”。在杀手的行业里,往往人们眼中的高手都是非常低调的,尽管如此,他们的名字还是被人们所熟知,他们的故事还是被人们争相谈论。在世界范围内,论杀手的知名度和影响力,很少有超过里昂的。电影在上映的初期,许多媒体在宣传的时候都冠以《杀手之王》的美称,一位电影银幕上的杀手主人公形象能如此地深入人心,这不仅体现了饰演者让·雷诺精湛的演技,更体现了电影导演吕克·贝松对电影创作的驾驭能力。 电影《这个杀手不太冷》于1994年上映,可以说是导演吕克·贝松的转型之作。在此之前,吕克·贝松的作品都是一些艺术性较强的小众电影,而电影《这个杀手不太冷》可谓是其第一部真正意义上的大众电影。作为一部成功的商业电影,吕克·贝松通过对影视视听语言的掌控,将作品表现的更加细腻,这也是众多好莱坞商业电影中非常罕见的,电影中的很多镜头和场景都被一些专业人士或非专业认识拿来分析、研究,让人们更加能够深入了解该部影片的艺术价值。 影片一开始部分,导演吕克·贝松就为主人公里昂制作一个长达9分钟的开场秀,勾勒出里昂基本的主人公形象:杀手身份、身手娴熟、讲原则、守承诺、冷酷且又低调,让观众对里昂有了一个全面的了解。随后出场的是故事的女主人公玛蒂尔达,导演用一个俯拍的全景镜头进行了特写,“回字形”楼梯的中控部分当作镜头的北京,镜头中出现一双女式皮鞋。紧接着镜头逐渐上升,画面中出现女主人公的裤子,然后出现的是纤细的手拿着香烟、秀气的脸庞、灵动的双手合秀发,上身的外衣很随意地半掩着右肩。故事接下来,玛蒂尔达和里昂在交谈的过程中,不小心将右脸的伤痕显露出来,这让观众了解到女主人公是一个处于青春叛逆期的女孩,生活过的不是很快乐,但是生性大胆、有主见。在这里,导演吕克·贝松大概用了30几秒和几个镜头来勾勒出女主人公玛蒂尔达的人物性格、人物特征和生活面貌,拍摄手法精炼无比。 接下来的部分是电影中经典的桥段之一,可分为三个部分。其一,是邪恶的警察史丹杀害玛蒂尔达全家的过程,包括她的父亲、母亲、姐姐和弟弟。其

编导学习资料入门

编导学习资料 目录 前言 第一部分基础视听语言 第一章“视”--- 画面 第一节镜头 第二节拍摄角度 第三节电影光线 第四节电影色彩 第五节电影构图 第六节镜头间的连接技巧 达标测试(一) 第二章“听”--- 声音 第一节语言 第二节音乐 第三节音响 第四节声画关系 达标测试(二) 第三章蒙太奇及简单的影视常识 第一节蒙太奇 第二节影视常识 达标测试(三) 第二部分影视作品分析 第一章如何观看电影 第二章影评写作 第三章主题分析 第四章画面组合 第五章几种影视作品类型 达标测试(四) 第三部分命题编讲故事 导言应试综述 第一章故事与情节 第二章立意 第三章人物 第四章讲述的技巧 第五章关于讲故事的几个思维误区和常见的故事类型 达标测试(五) 达标测试(六) 达标测试(七) 第四部分历年考题分析 第一章河南省统考 第二章单招考试 附:随书光盘目录

前言 《青苹果编导艺考宝典》是汇集青苹果所有老师教学经验的一本内部教材。可以说书中所述内容以前只存在于我们青苹果每位老师的大脑里、讲义中。但就是这些内容,塑造了青苹果一个又一个的神话,连续五年青苹果的艺考通过率都保持在98%以上,09年更是获得了省统考通过率100%的骄人成绩,而且先后有几十多名同学被北京电影学院、中国传媒大学录取。是这些神话让青苹果得到了社会的认可。我们应学生和家长的要求将青苹果每位老师的考试秘笈整理成《青苹果编导艺考宝典》,希望这样能够惠及更多的艺考学生。 《青苹果编导艺考宝典》是在张一凡老师的指导下,在青苹果所有老师齐心协力的努力下编写完成的。此书适合于报考艺术院校的广播电视编导、影视制片管理、戏剧影视文学、文化产业管理、文化艺术管理、影视学、摄影、摄像、灯光照明、数字媒体艺术、广播电视新闻学、导演等专业考生使用。 本册笔试卷内容包括:基础试听语言、影视作品分析、命题编讲故事和历年考题四大部分。我们结合历年教学经验,在书中以“考点提示”的形式,分析历年考试热点和考试中经常出现的错误。在每一章后面配有“达标测试”,供同学们熟悉考试题型和自我测验使用。随书附赠的光盘,其中包括了达标测试和历年真题的视频资料。 对书中不完善的地方,也欢迎各位考生多提宝贵意见。由于每年艺考都会有新的变化,我们青苹果也将及时关注考试的最新动态,并且第一时间在网站上公布。各位考生可以通过我们的网站关注更多最新最全的艺考信息。 最后还要特别感谢从青苹果毕业的历届学员,是你们回馈的考试经验,让此书的羽翼更加丰满。 春风化雨,润物无声。青苹果衷心的祝愿报考艺术院校的考生们,考出优异的成绩,迈进艺术的神圣殿堂! 青苹果教研室 2009年4月 第一部分基础视听语言 第一部分基础视听语言 (此部分教学共7课时) 教学使用影片《我的父亲母亲》、《世博会宣传片》、《工厂的大门》 学习目标 电影是继文学、戏剧、音乐、舞蹈、绘画、建筑之后出现的一种新的艺术形式,是前几种艺术的综合体,是一种视听结合的艺术形式。自1895年12月28日卢米埃尔正式公映自己制作世界最早的影片获得成功,至今仅有百年历史。 近几年高考对专业术语的考察有所弱化,但是我们也应该对常识性的术语做简单的了解,一些专业类院校还是有所涉及。另外通过对这些专业术语的了解,也有助于我们对影视作品艺术鉴赏能力的提高。 第一章“视”--- 画面 (本章教学共3课时) 教学使用影片《我的父亲母亲》 第一节镜头 镜头:物理镜头/摄像机连续不停的拍摄一次所得到的电影片段。简单的说就是摄像机从开机到关机不间断的拍摄的素材。 (一)、景别镜头 景别

整理:编导 视听语言学习笔记

编导视听语言学习笔记 光线 理论部分 第一节光的特性 一、光的形态:直射光、散射光、混合光 1、直射光(又称硬光):光源与被摄物之间没有中介遮挡,景物和物体表面有明显的受光面和背光面,并在被摄体上产生清晰投影的光线。 造型特点:a、有明显的投射方向 b、能在被摄物体上面构成明亮的受光部分、背光的阴影部分以及投影。从而形成画面的明暗反差,也可增强物体的立体感。 c、能显示出被摄物体的外部形状、轮廓形式、表面结构和质感。 d、能显示时间性。 e、光源投向集中。 2、散射光(又称软光):是指光源与被摄物之间有中介遮挡,光线间接的投射到被摄物体上,在被摄物体上不产生明显投影的光线。 造型特点:a、光线柔和,照明均匀。 b、没有明确的投射方向,物体受光面、阴影面及投影的区分不明显。 c、物体表面受光均匀,亮暗反差较小,影调接近。 d、自然光中的散射光色温偏高,画面呈现的色调偏冷。 二、光线的方向:是指光源位置与拍摄方向之间形成的光线照射角度。分类:顺光、侧光、逆光 1、顺光:光源照射方向与摄影机拍摄方向一致时所呈现的光效 2、侧光:当光源照射方向与摄影机镜头方向成左右90度时,一个立体的被摄体就会形成由亮面、次亮面、明暗交界线、暗面、次暗面等一系列极为丰富的影调变化。 3、逆光:当光源照明方向与摄影机镜头光轴方向相对,并处在被摄对象后面时,被摄体成为逆光状态。 室外光线的处理

一、室外光线的照明特点 1、照明亮度统一 2、三种照明光线并存 3、季节、地域特征明显 4、一天中的光线变化巨大 二、一天中的光线变化规律 1、黎明和黄昏:光线大量散射,物体受光较少,普遍亮度较低。不利于表现物体的细部层次,适合拍摄剪影效果。 2、早晨与傍晚:明暗对比反差较强,地面物体投影较长;光照时间较短,变化较大;光线色温低,色调偏暖;近浓远淡透视效果好; 3、上午和下午:光线稳定,均匀,明暗反差正常,较好的表现出物体的立体形状和表面结构。 4、中午:光照强烈,散射光少,景物明暗反差显著增大。不利于拍摄任务面部,不利于造型。 第三节室内光线的处理 一、人工光的特点 1、光源不同 2、场景空间的不同 二、影视拍摄中常见的几种光源和灯具 1、聚光灯 2、散光灯 3、回光灯 4、便携式电平灯 三、人工光线的基本布光方法 1、主光:又称塑形光,影视摄像中的主要光源。 布光方法: (1)放在摄影机左右某个顺侧光的位置上,勾勒出被摄对象的立体形状,形成主要阴影,表现出表面结构和质感。 (2)放置在接近于顺光的位置上,与摄影机视轴成15度夹角。 (3)放置在接近于顺光的位置上,与摄影机视轴成75度夹角。 2、辅助光:又称“副光”,是用来补充主光照明,帮助主光造型的光线。 布光方法: (1)不能强于主光

电影视听语言风格分析

电影视听语言风格分析 摘要 每一部电影由于创作者的不同而体现出不同的风格,但表现在影像的表达方式上主要是蒙太奇与长镜头。在每一部电影中,都会有这两种方式的出现,而区别就在于更注重哪一种方式的使用,这也就形成了导演的特色风格,如侯孝贤的长镜头的冷静观察,但大部分好莱坞电影更注重蒙太奇的使用,无论哪种方法都给观众带来不同的视听感受。 关键词视听语言,蒙太奇,长镜头 视听语言作为影视艺术独特的造型手段和叙事方式以及文化传播工具,具有非常强大的艺术魅力和审美功能。作为影视艺术叙事、表意媒介的视听语言是由有机组合在一起的画面和声音组成,以及声画关系等。主要是蒙太奇和长镜头两种风格。 (一)蒙太奇 1.含义:蒙太奇是法语montage 的中文音译名,在法语里是装配、构成、升高或爬上之意,是建筑学用语。苏联蒙太奇学派的创始人库里肖夫、普多夫金、爱森斯坦在镜头剪辑与组合的科学试验和艺术实践中,发现了镜头组接中产生的心理效应和艺术效果,库里肖夫把这种镜头称之为“蒙太奇”。蒙太奇镜头在组接和剪辑影片时,可以在时间和空间上给人特别的视觉效果。 蒙太奇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蒙太奇指的是镜头画面的组接,也指从影视剧作一开始直到作品完成的整个过程中所有参与的艺术家的一种独特的艺术思维方式和他们对作品对艺术的诠释方式。这个概念里比较著名的应该是苏联学派的理论。其中最突出的代表是普多夫金和爱森斯坦。爱森斯坦他主张破坏人们的习惯的叙述法则。他强调单镜头空间因素的那种内部结构张力的变化以及镜头的空间上的冲突。而普多夫金则主张尊重人们的习惯叙述法则。说时间应该顺应情节的发展,而且非常的注重人物心理的描写和感情的描述。两个人主张的确定

最新影视视听语言分析总备课讲稿

影视视听语言分析 艺术的语言 ?每一门艺术都有它自己独特的艺术语言,或者说是表现元素?绘画:色彩,线条,构图等…… ?戏剧:台词、唱腔、表演等…… ?文学:文字 对于电影作品的分析我们可以有各种各样的理解?分析,是影片欣赏、读解的过程。 ?分析,是一种思想、感觉的经历。 ?分析,是电影手段、技巧的学习。 ?分析,是影片创作、规律的总结。 ?分析,是导演方法细化学习过程。 ?分析,是我们对电影知识的补充。 ?分析,是我们对电影理论的积淀。 ?分析,是我们对电影历史的了解。 ?分析,是对影片艺术特性的总体把握. 电影的语言

?电影“视”第一,“听”第二。 ?电影是以“视”为主,“听”为辅的艺术形式。 影像的重要性 ?①、电影的诞生,其实就是影像的诞生 ?②、就相同时间所提供的信息量而言,影像是得天独厚的。 ?③、影像能够跨过艺术品与欣赏者之间的障碍,直接走入人的心灵。镜头 ?影像结构的基本单位 ?马尔丹讲: 1、(从拍摄角度讲):镜头是拍摄过程中,摄影机的马达开动至 停止这段时间内被感光的胶片; 2、(从剪辑角度讲):镜头是剪两次与接两次之间的那段胶片; 3、(从观众角度讲):镜头是两个镜头之间的那段胶片。 影像构成元素 1、构图:对角线、对称、斜线、S线等 2、景别:远全中近特

3、角度:俯仰平 4、运动:推拉摇移跟 5、照明:三点布光 6、色彩:冷暖色调、颜色的象征意义 第一节、电影影像的构图 画格 ?影像结构的基本组织单位是“镜头”。而镜头实际上还可以再分,即“画格”。 ?一个镜头是由无数的画格组成的。 ?电影每秒24格 画格构图三原则 ?①美学原则; ?②主题服务原则; ?③变化原则。(整部影片而言) 一、美学原则 ?构图目的:视觉美感 ?内容美——拍什么

编导完全自学攻略(精华版)

编导完全自学攻略(精华版) 【总章】 说到编导自学,大家都认为很简单,可是实际学起来,10个人有9个“走火入魔”。究其原因,不是因为编导不能自学,而是因为“老虎吃天,无处下爪”,编导那么多知识,该如何学?从哪个版块开始学,每个版块之间又有什么联系?艺考的朋友们都是高中生,应该知道学习是有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哪个课程应该先学,哪个课程应该接着学,最后学什么,都是有个顺序的。例如你不学单词就开始学语法,不背单词就开始写英语作文,显然是行不通。就算给你最好的英语作文教材和教案,你也是两眼一抹黑,越看越糊涂。现在的编导自学,实际上就面临这样的问题。 其次,网上很多免费的资料,大家一股脑的下载下来,只要有人送,立马就去要,结果呢?这些免费的资料,实际上都是一些培训机构为了招生而节选的一些内容,有的甚至是在百度随便一搜,一整理,然后发给你们。其实就是为了要你们的QQ号,为招生做准备。这些资料非但无用,而且是有害,害处在于让你瞬间凌乱,走火入魔的前兆。慎重啊!慎重! 再者,如果能了解编导的课程流程,再有编导的教案,那自学之路就平坦多了。说到教案,大家都知道,培训班的讲师们,实际上就是按照教案进行的教学,作为一个教编导艺考教了十年的老师,我可以明确的告诉你们,这些讲师,实际的教学任务就是念教案。那如果你们有了这些教案,还需要花费几万元听他们读书吗?现在教给大家的,就是用极少的费用,花极少的时间来完成自学。 好了,总章说了这么多,只是为了让大家端正态度,摆正姿势,接下来,我们来看自学的流程。拨开迷雾,取得真经!

什么是基本?编导学习的基本不是一说起编导就开始找影评,找故事。这些是最后才做的事情,前期最好连看都不要看,听也不要听。那么最基本的学习内容是什么呢? 视听语言! 视听语言是编导的所有课程基本课程内容。可以说,自学的成功与否,完全在于这门课程的学习情况。因为这门课程,直接影响的是影评、分镜头、广告及故事。虽然说这门课程的内容,百度一搜一大把,但是全部是不完整的,节选的,而且没有逻辑关系的。书店的书籍,关于视听语言的也很多,但是深度普遍很深,不适用于艺考学生,有些甚至是与编导没有什么关系的。因为视听语言的运用,是一切视听艺术的通用语言,例如动画,例如广播,例如后期三维制作等等,培训班里,讲师一般都会整理分析,然后摘取出适合艺考的部分内容进行教学,所以很难找到这门课程的学习资料。 我们先来看下这门课程在艺考中的内容:分为两大章节,十个知识板块。 两大章节分为视觉体系和听觉体系。 十个知识板块见下图:

电影视听语言分析

电影《太阳照常升起》中的视听语言分析 影片改编于叶弥的短篇小说《天鹅绒》,这是一部反映人性欲望之中各种极致境界的电影,它同时具备让人心驰神往的梦幻色彩、天马行空的想像力、以及一种精致的黑色幽默。 电影的名字是从《圣经?旧约》里来的:"一代人来,一代人走,大地永存,太阳升起,太阳落下,太阳照常升起。"姜文说,他觉得很像这个电影的味。时间流逝,生命交错纠结,在漫长的生命环节里,每个人都只是一瞬间。 姜文采用倒叙的手法将影片分为四个段落,每段都有不同的情感表述,他在努力营造一种酒醉般诗意化的氛围,一切画面都是无序的,时间是散落的碎片,情节是随意拼贴的段落。 台湾影评人焦雄屏对姜文的《太阳照常升起》的评价是:“这部电影有非常多解密的快感,几乎像《达芬奇密码》般繁复,一旦找到关键,就觉得此片非常清晰和令人震惊。”因此,这就涉及如何在这样一种断裂的话语中解读个中语意的问题。这四个独立成篇又互相关照的段落分别是疯、恋、枪、梦,即疯狂与执着、荒诞与尴尬、冲突与毁灭、生命与希望。其实。我们不妨从视觉和听觉的表达方式上去理解和感受影片的魅力。 第一篇——疯狂与执着 拥有一双美丽且灵性大脚的疯妈从影片一开始就执着地爬树,执着地呐喊,执着地刨石头、执着地重复那首"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执着地为儿子搭建起了一座她认为最安全的世界。这里的每块石头都汇聚着她的爱,别人都以为她是疯子,然而隐藏在疯子外表下面的却是那种对于信念的执着。因为别人也不是什么都懂。 在视觉上的表达,首先,所有的色彩都是那么纯粹和饱满,那么直接刺眼。天空是纯纯的蓝,草木是油油的绿,泥土是生生的红,没有搀杂任何灰调。很单纯,有味道。其次,在光影的处理上也是采用了有力道的光线,把人物处理得棱角分明,对比强烈,没有柔和的过渡。有的是鲜明与对立。最后,片中出现了大量破碎化的视觉印象,破碎的镜子、破碎的照片、破碎的碗碟、破碎的算盘,这些都暗喻出了主人公的脆弱。疯妈最后也破碎地、空空地漂走了。 第二篇——荒诞与尴尬 在某种历史语境下,人们的行为总是表现出无法言表的荒诞与尴尬。在影片第二段中,以黄秋生扮演的小梁为视角,目睹了一幕幕真实的却又荒唐的戏剧化事件。当激情遭遇压抑,当真诚遭遇虚伪,当欲望遭遇名誉,当明亮遭遇黑暗,小梁突然觉得周围的一切都变得很陌生,于是,他选择很潇洒的"离开",但也许这并不是一个悲惨的结局。 在视觉上的表达,首先,运用了忽明忽暗的、晃动的、压抑的光影,调制出隐藏于人们内心深处矛盾的味道。其次,色彩基调保持了一种黑白混合出的暗灰色,是人物内,心的写照。

影视视听语言艺术分析

影视视听语言艺术分析——以电影《这个杀手不太冷》为例 摘要:影视艺术是一种视听语言艺术,而视听语言则又包括了视觉艺术和语言艺术,两者缺一不可共同构成了影视作品中的视听艺术。电影《这个杀手不太冷》是着名电影导演吕克·贝松难得一见的佳作,也是一部非常成功的商业电影。吕克·贝松在导演该作品过程中运用了大量的视听语言技术,为整个电影作品营造出来很强的艺术表现效果。一方面显示出导演吕克·贝松对电影艺术创作技术掌握的非常到位,将自身精湛的技艺充分融入到电影拍摄过程中;另一方面也为自己以后的影视创作带来了诸多的良性影响。本文主要以电影《这个杀手不太冷》为例,对电影作品中的影视视听语言艺术进行了深入的分析、研究。 关键词:影视;视听语言;艺术;《这个杀手不太冷》 《这个杀手不太冷》电影中的主人公里昂是导演吕克·贝松虚拟刻画出的一位人物,如果说谁是这个世界上最着名的杀手,那么很多人会异口同声的说“里昂”。在杀手的行业里,往往人们眼中的高手都是非常低调的,尽管如此,他们的名字还是被人们所熟知,他们的故事还是被人们争相谈论。在世界范围内,论杀手的知名度和影响力,很少有超过里昂的。电影在上映的初期,许多媒体在宣传的时候都冠以《杀手之王》的美称,一位电影银幕上的杀手主人公形象能如此地深入人心,这不仅体现了饰演者让·雷诺精湛的演技,更体现了电影导演吕克·贝松对电影创作的驾驭能力。 电影《这个杀手不太冷》于1994年上映,可以说是导演吕克·贝松的转型之作。在此之前,吕克·贝松的作品都是一些艺术性较强的小众电影,而电影《这个杀手不太冷》可谓是其第一部真正意义上的大众电影。作为一部成功的商业电影,吕克·贝松通过对影视视听语言的掌控,将作品表现的更加细腻,这也是众多好莱坞商业电影中非常罕见的,电影中的很多镜头和场景都被一些专业人士或非专业认识拿来分析、研究,让人们更加能够深入了解该部影片的艺术价值。 影片一开始部分,导演吕克·贝松就为主人公里昂制作一个长达9分钟的开场秀,勾勒出里昂基本的主人公形象:杀手身份、身手娴熟、讲原则、守承诺、冷酷且又低调,让观众对里昂有了一个全面的了解。随后出场的是故事的女主人公玛蒂尔达,导演用一个俯拍的全景镜头进行了特写,“回字形”楼梯的中控部分当作镜头的北京,镜头中出现一双女式皮鞋。紧接着镜头逐渐上升,画面中出现女主人公的裤子,然后出现的是纤细的手拿着香烟、秀气的脸庞、灵动的双手合秀发,上身的外衣很随意地半掩着右肩。故事接下来,玛蒂尔达和里昂在交谈的过程中,不小心将右脸的伤痕显露出来,这让观众了解到女主人公是一个处于青春叛逆期的女孩,生活过的不是很快乐,但是生性大胆、有主见。在这里,导演吕克·贝松大概用了30几秒和几个镜头来勾勒出女主人公玛蒂尔达的人物性格、人物特征和生活面貌,拍摄手法精炼无比。 接下来的部分是电影中经典的桥段之一,可分为三个部分。其一,是邪恶的警察史丹杀害玛蒂尔达全家的过程,包括她的父亲、母亲、姐姐和弟弟。其二,是玛蒂尔达因为去超市买东西而幸免于难,当玛蒂尔达从超市回来看到自己家门口站着坏警察手下的时候,并且得知家人被杀害的一刹那,她故作镇定的往前走到里昂的门前并按响了门铃乞求里昂开门。其三,里昂一直用猫眼观看门外发生的一切,在看到玛蒂尔达走向自己

《剪刀手爱德华》专业影评。视听语言专业分析。编导、导演必看。

《剪刀手爱德华》:彩色童话与黑白寓言片名:《剪刀手爱德华》(Edward Scissor Hands) 导演:蒂姆·伯顿(Tim Burton) 美国20世纪福克斯公司1991年出品 故事简介: 一个科学发明家制造了模拟人爱德华,爱德华具备人类的一切肉体和精神功能,但发明家还没来得及为爱德华装上双手就去世了,只留下一双剪刀手作为代替。孤独的爱德华隐居在远离人群的神秘古堡之内,不敢面对正常的人类。雅芳小姐派格发现了这个少年,出于对爱德华处境的同情,把他带回了家。爱德华很快以灵巧异常的剪刀手博得了人们的好感。他用剪刀手修剪植物,并剪出奇妙的发型。派格的女儿金逐渐爱上了爱德华,但给爱德华带来的却是痛苦——他甚至不能拥抱自己所爱的人。影片结尾,爱德华在冰雪纷飞之中,将一樽表达爱情的冰雕献给深爱的女孩…… 一、影片主要色彩读解 1. 灰黑系列 (1) 环境:深灰古堡 影片由一个幽蓝底的深色古堡全景拉开序幕。古堡是电影里一个重要的环境,白天呈灰色,夜晚呈深蓝里的深灰,接近黑色。这些幽暗的非彩色给古堡平添了许多神秘气息。 “大凡含有古堡的故事,故事的背景大多被抽象化,而故事的内容却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或许有关爱情,或许有关道德,或许有关人性。在这些故事里,古堡都是清一色的哥特造型,地理位置都在人烟稀少的荒山野地,虽远离居民区但也隐约可见。历经千年岁月的古建筑,随着一代又一代主人的更迭,拥有了庞杂厚重的深刻记忆。于是,逐渐流传出一些异乎寻常的故事,恐怖的、美好的、真实的、魔幻的,都在被时间侵蚀的建筑物中延伸开来。” 图1.15:古堡的灰色 雅芳小姐在童话世界里处处碰壁之后,来到远处山一样巨大的神秘古堡(图1.15),积满了灰尘的铁门竟然虚掩着。推开吱嘎作响的厚重大门,她小心试探着进入。高大、空旷、阴森、冰冷的空间里光线微弱,外面射进来几束蓝色的光,越发显得古堡的幽深、神秘。一楼有很多灰色、冰冷的机械装置,二楼的深咖啡色地板、暗绿色墙壁以及蜘蛛网的灰都标志了时间的久远。

《阳光灿烂的日子》电影视听语言分析

青春、乱世、现实中的超现实 ————《阳光灿烂的日子》电影视听分析 内容提要:姜文的处女作电影《阳光》在艺术和票房上都成绩卓越。不同于其他导演,姜文的片子冲斥着这样的标签:乱世,男子汉,现实中的超现实。在《阳光》除了叙事角度的新颖,在视听语言上也很有特点。本篇文章将从电影视听语言的角度分析此片。 【故事梗概】 70年代初的北京,大人们忙着“闹革命”,愉学校停课,某军队大院里一帮十五六岁的男孩子们整佑日沉溺于打架,闹事儿,马小军就是其中之一。他有一个嗜好是用万能钥匙偷开别人家的锁,经常趁白天大部分家中无人的时候,开锁溜进别人家中,玩够了再走,并自鸣得意地告诉别人没有他打不开的锁,而且他也从没被人发现过。一天,马小军又进了一户人家,看到一张女孩子的泳装照片。他立刻被这个笑容灿烂、浑身透着青春朝气的不知名的女孩所吸引。通过院里小孩们的“头儿”刘忆苦,马小军竟然认识了他在照片上所看到的女孩米兰。比照片上还要好看的米兰立刻成为马小军的梦中情人,可米兰根本不拿他当大孩子看,而是喜欢刘忆苦。马小军气得找茬儿跟刘忆苦打了一架。马小军的父亲对他成天与别人混在一起玩闹非常生气,骂小军不好好学习,并狠狠打了他一顿,但父母们并没有时间认真管他们,孩子们仍然继续混在一起……就这样,在那个混乱的时期,正值青春期的孩子们在现实中的超现实中长大了。 镜头: 影片刚开始的段落,童年的马小军和他的朋友们在一块空地上奔跑着,孩子们围成一个弧形,把装载着学校教育的陈腐知识的书包抛向充满诗意和想象的蔚蓝天空,比谁抛的更高,书包落下的时候,接书包的已是成长为少年的马小军了。这个镜头用了仰角拍摄,把书包抛向天空象征着对自由的的向往,童年的马小军包书包少年的马小军接书包又揭示了他们行为的继承,仿佛他们是在抛书包中度过学生时代的,也反映了对刻板的腐朽的教育的反抗。 在《阳光》中大量的使用了摇、移、跟、升、降等运动镜头,以便于表现少年人的在情感上的骚动。镜头随着角色的移动而位移。例如:马小军第一次去米兰家,一打开门,阳光洒满了整个屋子,当他用望眼镜无意间扫到了米兰的照片。这里电影运用了摇镜头。摇镜头表现出对人眼的模仿,观众看到的画面是马小军通过望远镜看到的。由于摇镜头有一个连续划过场景空间的过程,这是在作一种展现式的表现,是介绍场景或人物关系时最常见的镜头运动方式。这样的镜头处理不是在一个换面中整个呈现出场景,而是随着镜头的摇拍逐步呈现的,让观众更强烈的意识到对眼睛的模仿和引导。当马小军找到了出现在望远镜里的姑娘时,米兰在电影中出场了,那种似梦有不是梦的感觉令人恍惚。

视听语言基本知识

视听语言基本知识 一、视听语言的概念 就是广义的蒙太奇概念。 从文化上讲,它是一种电影思维方式; 从艺术上讲,它是电影的表现方法或者说是电影的艺术形式; 从传播的角度讲,它是电影的符号编码系统; 它包括镜头、镜头的分切、镜头的组合以及声画关系四个主要方面。 二、视听语言的研究内容 视听语言研究的主要内容是镜头叙述的规则,也就是怎样处理声画关系的问题。主要包括: 1、视听元素(画面和声音) 2、声画叙述规则(分镜头、组合镜头、声画关系处理) 三、视听作品的艺术特性 1、“多重假定的真实” 第一重假定性——电视工作者对现实生活的剪裁; 第二重假定性——摄像机、编辑机、特技机等对素材的处理加工; 第三重假定性——通过不同类型、不同传输效果的电视荧屏; 第四重假定性——具有不同身份、教养、种族、国度、地域以及各自自身的不同生理心理状况所处不同观赏环境与社会历史背景中的观念的不同理解。 三、视听作品的艺术特性 2、独特的时空结构 A、独特的影像世界 B、独特的时间结构——非连续的连续性 C、独特的空间结构——再现的空间与构成的空间 三、视听作品的艺术特性 3、蒙太奇 A、定义 蒙太奇Montage,它来自法语的MONTER,是法语建筑学上的一个术语,原义是装配、构成\组装的意思。我们把这个术语借用到影视艺术中来,意思是指按照一定的目的和程序把镜头组接起来,构成发生质的飞跃的完整的影视艺术作品。

三、视听作品的艺术特性 3、蒙太奇 B、蒙太奇原理 “库里肖夫效应” 普多夫金试验 三、视听作品的艺术特性 3、蒙太奇 B、蒙太奇的类型 a、叙述性蒙太奇 b、表现性蒙太奇 c、平行蒙太奇 d、交叉蒙太奇 e、复现蒙太奇 三、视听作品的艺术特性 3、蒙太奇 B、蒙太奇的类型 f、对比蒙太奇 g、杂耍蒙太奇 h、理性蒙太奇 i、心理蒙太奇 j、隐喻蒙太奇 k、声音蒙太奇 四、视听画面的构成 1、视听画面的基本结构 A、画面与画幅 B、画面与镜头

影视视听语言考试重点

视听语言的特性:单向性、运动性、模仿性、创造性。景别:是指被摄主体和画面形象在电视屏幕框架结构中,所呈现出的大小和范围。分远景、全景、中景、近景、特写。远景:表现广阔空间或开阔场面的画面。主要表现地理环境、自然风貌等开阔的场景。远景功用1)提供广阔的视觉空间,表现景物的宏观形象2)在影视中作开篇镜头,起到交代环境、开门见山的作用3)作结尾镜头,抒情性强,意味深长。全景:表现人物全身形象或某一具体场景全貌的画面。全景功用1)将人物及其所处的环境空间在一个画面中同时进行表现,环境对人物具有说明、解释、烘托、陪衬作用2)能够完整地表现人物的形体动作,从而反映其内心情感和心理状。中景:表现成年人膝盖以上部分或场景局部的画面。中景功用1)中景对人的手臂活动可以实现一种较完美的2)中景可以清晰地表现形体运动和情绪交流,有利于交待人与人、人与物之间的关系,所以常用来叙述剧情,是影视剧用的最多的景别。近景:表现成年人胸部以上部分或物体局部的画面。近景功用1)近景画面中人物脸上表情的变化尽显无遗,拉近了被摄人物与观众的距离,容易产生一种交流感2)新闻节目的播音员或主持人常以近景出现3)调动观众参与的电视节目尤其是娱乐节目,多用近景画面。特写:表现成年人肩部以上的头像或被摄对象细部的画面。特写功用1)可把近距离极微小的世界用特写画面放大呈现出来2)在叙事性段落中,用特写表现人物面部表情和眼神变化,从而反映出其思想活动和内心意念,推动故事情节进展3)用特写画面转场。拍摄方向:指摄像机镜头与被摄主体在水平平面上一周360°的相对位置,即正面拍摄、背面拍摄和侧面拍摄。正面拍摄功用1)有利于表现被摄对象的正面特征2)容易显示出庄重、严肃、静穆的气氛3)正面平角度拍摄人物,可看到人物完整的脸部特征和表情动作,有利于人物与观众面对面地交流,使观众容易产生参与感和亲切感。背面拍摄功用1)镜头拍摄的方向与被摄对象的视线方向一致,使观众产生与被摄对象有同一视线的主观效果。新闻记者采用这个角度表现追踪式记录或采访,具有很强的现场纪实效果2)观众不能直接看到画面中所拍人物的面部表情,具有一种不确定性和悬念感,能够激发观众的想象和好奇心。侧面拍摄功用1)有利于表现被摄物体的运动姿态及富有变化的轮廓线条2)有利于表现人与人之间的对话和交流3)通过把主体放在靠近镜头的位置上,有利于分出画面中的主次关系,突出主体。拍摄高度:指摄像机镜头与被摄主体在垂直平面上的相对位置或说相对高度,即俯拍、平拍、仰拍。平拍功用1)平角度拍摄合乎或接近人们平时的视觉习惯,使人感到平等真实、自然亲切2)画面结构安定稳固,形象主体客观公正,是新闻摄像通常选用的拍摄高度。俯拍功用1)有利于表现地面景物的大概面貌和壮观气势,给人以深远辽阔的感觉,如山峦等2)有利于介绍规模、数量、层次,从而表现盛大的场面,如阅兵等3)表现人物活动时,有利于展示人物间的相互关系、相互方位和人物活动的趋向等4)俯拍人物时,对象易显得低矮、萎缩,画面带有贬低、蔑视的意味。仰拍功用1)有利于表现高大垂直的景物2)仰角度拍摄常出现以天空或某种特定物体为背景的画面,从而达到净化背景、突出主体的目的3)仰角度拍摄有利于夸张跳跃高度和腾空动作的气势4)仰摄画面中主体形象显得高大、挺拔、具有权威性,画面带有赞颂、敬仰、自豪、庄严等感情色彩。焦距:摄像机的镜头都可被看成一块中间厚、边缘薄的凸透镜,光线穿过透镜会聚成焦点,焦点至镜头中心的距离即为该镜头的焦距,单位是毫米(mm)。景深:是指通过光学镜头拍摄下的画面,其影像清晰的纵深范围。长焦镜头:焦距大于50mm的镜头。造型特点1)视角窄(视角:由视点引向被摄对象边缘的直线所构成的角度)2)景深小3)画面包括的景物范围小4)

编导视听语言:长镜头和蒙太奇理论的异同点

中国高端艺考培训教育品牌 编导视听语言:长镜头和蒙太奇理论的异同 点 在视听语言中,蒙太奇理论和长镜头是我们接触最多的知识,那么他们有什么异同点呢?我们一起来看看。 以爱森斯坦、普多夫金、库里肖夫等为代表的蒙太奇理论强调: 1。摄影机拍下的未经剪辑的片断,既无意义也无美学价值,唯有按蒙太奇原则组接的影片,才富有新含义和艺术价值。因此认为“剪辑重于摄影2。主张银幕画面与现实有差异。 3。蒙太奇对单个镜头描述的内容,不要求完整,而在组接后形成完整的艺术形象,主张在生活的基础上再创造现实。 4。蒙太奇严格规定了观众的感知过程,较少给观众留下思索的余地5。爱森斯坦认为镜头之间的冲突是电影艺术的基础之巴赞则竭力主张: 1。影像本体重于剪辑。 “只有镜头不偏不倚的特点…才能澄清使我们观察力变模糊的思想迷雾。 2。电影最强烈的艺术魅力,不在于镜头组接后所传达给观众的视觉形象,而是未经加工的、与客观现实严格相符合的银幕画面。 3。长镜头拍摄的是完整的动作,它符合亚里土多德的观点,即富有艺术性的戏剧注重表现完整的动作,一般包括起、中、讫三个部分。一个镜头一般就应包括起、中、讫。不主张再创造现实,而主张再现现实4。长镜头(包括长的景深镜头)能保持剧情空间(深焦距镜头)

中国高端艺考培训教育品牌 和时间(长镜头)的完整性。通过人物动作揭示动机,使观众看出人物动作的含义,从而留下一些想象空间让人思索。 5。巴赞反对镜头之间的冲突是电影艺术基础之一。按巴赞的设想,如果不用后期录音,不用分切镜头,不用戏剧的省略法,没有重大事件,并且画面不止黑白二色、平平板板,那么,将会获得最大限度的真实感。”(《世界电影》,1982年,第4期,第15页)。 结论:从以上5点对照,可见两种理论各有千秋,长镜头追求再现真实,然而从电影美学讲,再现真实的影片不一定就称得上是艺术,连巴赞自己也说“如实地复制现实并不是艺术”。如1963年美国安迪·沃霍尔摄制了两部影片,《睡眠》和《帝国大厦》,前者干脆表现一个人8小时的睡眠,后者在更长的时间里表现纽约帝国大厦一些固定不变的多画面镜头,令人昏昏欲睡。 蒙太奇理论和长镜头理论各有千秋,正确的方法是使二者有机地、适当地、巧妙地结合,这就是当代综合电影美学兴起的一个主要内容。

艺考编导视听语言分析

视听语言四课时的教学内容: 教课方式:结合精剪视频片段 理论知识: 第一章影像 第一节基本概念 一、影像的基本单位——镜头 (一)镜头的基本含义 镜头一般有两层含义:一层是指作为组成画面的镜头;另一层是指作为硬件方面的镜头。 1.画面镜头 指拍摄过程中摄像机由启动到关闭这段时间内连续拍摄的内容。 镜头是由画面和音响组成的一个信息单位,是视听语言的最基本的单位。镜头的职能是提供信息。 单个的镜头并不能完全表达明观念、内涵,镜头与镜头连接后形成的逻辑关系才是视听语言用以表达含义和讲故事的重要手段。 2.物理镜头

作为硬件方面的镜头,它是指摄像机的光学构件,它是内透镜组合而成的成像系统。 (二)镜头的类别 从摄像机装备的镜头规格以及形成影像的效果看,我们一般把镜头划分为三种类别:广角镜头、标准镜头和长焦镜头。 1.广角镜头(Wide Angle Lens) 指焦距小于25毫米,视角﹥60度的镜头。 可提供较宽广的视角,景深大,透视力强。拍摄效果的特点是前景显大,后景物愈远愈小。 能显示广阔的空间和深度,适应拍摄远景、全景、大场面的活动,或是在狭小空间以及没有退步场合的拍摄。 广角镜头贴近主体拍摄时,可以得到夸张性效果。 缺点:被拍摄景物容易变形,如近距离拍摄人物时往往发生形象扭曲、变形和失真等情况。 2.标准镜头(Standard Lens) 焦距为25毫米,视角在45度左右的镜头。 所摄景物成像比例和远视关系都接近人眼的视角影像,而且畸变最小,一般用来拍摄近景和中景。 是影像表现的主要手段和形式。 3.长焦镜头(Telephoto Lens) 焦距大于25毫米,视角﹤40度的镜头。物距可达几米甚至几十米不等。 观察范围小,其视角窄、景深小,所摄画面包括的景物范围也不够大,一般用来拍摄特写和局部影像。 可拍出远处景物的特写或不易接近的主体。 缺少空间感,但有很好的朦胧美,适合对细小景物的描写。对人不容易接近的动物生态摄像时,效果尤佳。 (三)镜头的长与短 在拍摄中,每一个镜头都有时间长短的差别,分别称之为长镜头和短镜头。 长镜头:长镜头就是在每一个统一的时空里,用推拉摇移等方法多层次、多景别、不间断地展现一个完整的动作过程或时间进展的镜头。 其主要目的是,一方面用来记录事件本身;另一方面还要抓取人的情绪反映和现场的氛围。 二、影像的基本元素 机位:摄像机的位置 画框:影像的边缘 构图:画面内各种元素的结构、布局 景别:画面范围的大小、远近 角度:摄像机与被摄物体的水平与垂直夹角 焦距:镜头中心点到清晰聚焦的那一点间的距离 景深:距离摄像机镜头最近的清晰影像到最远的清晰影像之间的距离。 运动:摄像机拍摄时位置和角度的改变 照明:场景中的光效

编导艺考知识点总结之视听语言

蒙太奇 本章内容提要: ·蒙太奇的含义有着极其丰富的内涵:蒙太奇既是影视独特的形象思维方式,也是影视作品的基本结构手段及镜头分切和组接的全部技巧。 ·电视是以视听形象材料为载体的。因此,它是视听结合的艺术。蒙太奇是影视的一种形象思维方式。 ·蒙太奇是影视艺术的语言手段。蒙太奇作为一种独特的影视语言,包括画面语言和声音语言。不论是画面语言还是声音语言,都具有内在的规律和法则,都有表意的功能。 ·蒙太奇有两种基本的表现形式:叙事蒙太奇和表现蒙太奇。叙事蒙太奇重在客观事实的叙述,主要功能是“写实”,有三种组接方式和四种句式;表现蒙太奇则更重视作者主观情感的抒发,主要功能是“写意”,有四种组接方式。 ·蒙太奇创造了影视的时间和空间。影视是在空间里展现的时间艺术和在时间中连续的空间艺术。影视的时空既是无限的又是有限的,影视的时空可以延长或缩短,扩大或压缩,可以实现超跃时空跳跃,可以使时空停止、倒退。 ·长镜头也称镜头内部蒙太奇。长镜头通过场面调度,用不间断的镜头纪录人和事在一段时间内的运动状态,从而保证了一定空间的统一、完整和真实感。 一、蒙太奇的含义 1.蒙太奇的本义源于法语(monatage),是建筑学上的装配、组合的意思。后来,电影借用这个概念,使其逐渐成为影视制作的一个专用术语。 2.狭义的蒙太奇就是指影视作品的组接技巧。即在影视制作时期,将前期采集的画面和声音素材按照主题要求所设计的顺序组合在一起,形成一部完整的影视作品。 3.广义的蒙太奇包含以下几个方面: (1)蒙太奇是影视独特的形象思维方式,它指导着导演(电视记者)、摄像及编辑人员对形象体系的建立。 (2)蒙太奇是影视作品物有的结构方法,包括叙述方式、时空结构、场景、段落的布局。(3)蒙太奇是指画面与画面之间,声音与声音之间以及声音与画面之间的组合关系,以及由这些关系产生的意义。 (4)蒙太奇还可以指镜头的运用、镜头的分切组接以及场面段落的组接和切换等,都昌蒙太奇的手法。 总之,蒙太奇既是影视反映现实生活的艺术方法,也是影视独特的形象思维和叙述语言,是作为影视基本结构手段和镜头组合的艺术技巧。它在影视创作中根据表达意义的需要以及情节的发展、观众注意力和关心之程度,把全片内容分解成不同的场面和这些镜头、场面和段落作合乎逻辑、富有节奏的重新组合,使之构成一个连绵不断的有机的艺术整体。4.画面蒙太奇、声音蒙太奇和声画蒙太奇的概念 画面与画面之间是指画面的组接技巧,以及两个画面之间组合所产生的一种新的意义,称为画面蒙太奇; 声音与声音之间是指语言、音乐、音响各种声音成分的选配、组接以及三者之间的综合处理手段,称为声音蒙太奇; 声音与画面之间是解决声画关系的组接技巧,称为声画蒙太奇。 二、蒙太奇——一种独特的视听形象思维 在电视节目中,传达信息的方式有两种:一是语言(解说词、同期声、对白和旁白),二是图像(画面、字幕)。一般来说,语言传达的信息是间接的,它是对事实的一种陈诉。而图像传达的信息是直接的,它把事物的存在方式和运动状态同影像重现在屏幕上。因此,

编导艺考视听语言名词解释

视听语言名词解释 1、机位(也叫“镜位”):指的是在任何镜头开始时,摄影机在真实空间中的位置。如果下一个镜头必须要移动摄影机,改变摄影机的位置,或者仍然在相同的位置,却使用不同的透镜,便称之为另一个机位。 2、镜头:镜头是一种光学元件,也指摄影机开机到关机时间内所记录下来的连续影像,这是指未剪辑的影像。 3、空镜头:又称“景物镜头”,是指影片中作自然景物或场面描写而不出现人物的镜头。 作用: ①可以交待故事发生的环境背景,故事事件的发生时空。 ②作为时空转换的手段。 ③为作品增加诗情画意,表达深远的意境,使影片能够产生借物抒情,见景生情。 ④抒发影片中的人物情绪、推进故事情节的发展。 4、景别:指的是由于摄影机与被摄主体间的距离不同或者所用摄影镜头焦距不同而造成的被摄主体在电影画面中所呈现的范围大小的区别。 分类:远景、全景、中景、近景、特写 作用:电影创作者可以运用变化复杂的场面调度和镜头调度,交替使用各种不同的景别,构成独特的视觉语言,来叙述故事、表达思想。 5、远景:指摄影机距离被拍摄主体之间距离极远,表现出极为广阔的景象的电影画面。 作用:运用远景景别可以全方位的展示自然景观或声势浩大的人群活动,渲染人物所处的环境氛围,常用于开机或结尾处,有很强的抒情效果,从而创造意境、抒发情感、渲染气氛。 6、全景:指摄取人物全身或者场景全貌的电影画面,作为具有比较广阔的空间的镜头。 作用:全景可以表现人物的整体动作和人物间的关系,可以展示其全身的姿态,使得观众既可以看清演员的动作,又能看清人物与环境之间的关系。 7、中景:指表现一个成年人膝盖以上部分或场景局部的画面。 作用: ①重在表现人物的形体运动和情绪交流,一般而言叙事性较强而抒情性往往受到局限 ②能使观众看清人物脸部表情和形体动作,有利于交代人物之间的关系。 8、近景:指表现成年人胸部以上部分或物体局部为距离概念的电影画面。 作用:

视听语言 教学大纲

《视听语言》教学大纲 1.课程的基本描述 2.教学定位 2.1 课程教学目标 《视听语言》以视听语言理论为支持,结合经典的影视艺术作品案例,培养学生对影像中视与听的语言类型及运用能力的把握。对视听语言的特点、创作技巧手段和表现方法进行全面的理论论述与系统讲解,注重学生视听语言的综合实践能力的提高。 1、能够充分理解视听语言的基本理论; 2、掌握影像构成的基本元素; 3、结合摄像、录音技术,对影像形成的技术进行分析; 4、通过对构图、镜头、光效、色彩、运动、声音、剪辑等视听元素等知识学习,通过具体的影像片段,分析影视作品中视与听语言的有效运用与充分表达; 5、能够根据影视作品艺术特色要求,合理选择恰当地运用视与听的语言进行艺术表达; 6、影视作品设计中能够针对影像流畅、主题明确等问题进行创作,并在创作过程中体现出创新意识,并充分考虑视与听语言的合理运用。

2.2 课程的主要特点 本课程是广播电视编导专业学生第一门关于影像创作的基础性课程。该课程系统地介绍了视听语言中的构图、景别、人声、剪辑等基本概念和影像创作过程中包含的各个元素,从影视作品创作的角度介绍了影像形成过程的各个要素的创作要点。通过对已成功地影像片段与案例的介绍,具体说明了影视作品创作过程中涉及的众多语言、内容与主题的内在联系以及艺术创作需要注意的事项与表达技巧。 该课程着重强调视与听的语言在影视艺术作品中的运用与技术体现,重点实现围绕影视作品表达的主题利用影视语言的艺术形态淋漓尽致地艺术性表现出来,以便创造出更优秀的影视作品。 2.3教学方法 本课程主要利用翻转课堂、项目驱动式教学、案例教学、基于问题式教学、探究式教学、传统授课等教学方法进行课程讲授。利用传统授课讲授基本理论,让学生理解影视语言的形成。利用项目驱动式教学讲授视听语言的运用,借助不同构建下情境表达中语言的有效使用,帮助学生理解视听语言的特点。利用丰富的案例教学,生动地呈现优秀导演的杰出作品片段,有效地辅助学生理解视听语言的艺术运用,探究式教学则是让学生综合运用多种视听语言元素进行全面表达的综合能力的体现。 3.知识点与学时分配 3.1 课程覆盖的知识领域和知识单元汇总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