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语不惊人死不休——选词和炼句

语不惊人死不休——选词和炼句

语不惊人死不休——选词和炼句
语不惊人死不休——选词和炼句

第一节语不惊人死不休——选词和炼句

人们常常溢美文学大家选择使用词语和句子有所谓“随手拈来”或“神来之笔”。但其实在看似“神来”、“随手”的背后,更多的恐怕还是“吟安一个字,捻断数茎须”(卢延让),“为人性僻耽佳句,语不惊人死不休”(杜甫),还是“两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贾岛),还是“字字看来皆是血,十年辛苦不寻常”(曹雪芹)。

1.爱人不亲,反其仁;治人不治,反其智;礼人不答,反其敬。——《孟子·离娄上》

赏读:(孟子说:)“我爱别人,可是别人不亲近我,那就要反问自己的仁德够不够啊;我管理别人,但是没管好,那就要反问自己的智慧和知识够不够啊;我有礼貌地对待别人,可是得不到相应的回答,那就要反问自己的恭敬够不够啊。”

2.天下之本在国,国之本在家,家之本在身。——《孟子·离娄上》

赏读:(孟子说:)“天下的基础是国,一个国的基础是家,家的基础是每一个人。”

3.顺天者存,逆天者亡。——《孟子·离娄上》

赏读:(孟子说:)“服从天道的生存,逆反天道的灭亡。”

权力·权利

“权力”是国家、公众或上级赋予的职权、强制力;“权利”是法律赋予的权力和利益,与“义务”相对。

例句1:政治新星金正恩正式步入权力核心。

例句2:碧生源充分发扬民主,保障员工权利。

前车可鉴·前车之鉴

“前车可鉴”:鉴,镜子,引申为教训,指用前人的失败作为教训。“前车之鉴”:前面车子翻倒的教训,比喻先前的失败,作为以后的教训。

都出自《汉书》“前车覆,后车戒”,但意义不同。“前车可鉴”比喻前人的失败,后人可以当作教训;做动词用。“前车之鉴”比喻从前人的失败中得来的教训,做名词用。

例句1:日本经济的惨痛教训前车可鉴,中国绝不重蹈覆辙。

例句2:就韩国而言,可以将在同中国的外交战中完全失败的日本视为前车之鉴。

课题链接

选择和运用词语的主要方法

精心挑选关键词语。这是炼字的基本功。法国作家福楼拜曾说过:“要描写一个事物,唯有一个名词;要表现一个动作,唯有一个动词;要得到一种性质,唯有一个形容词。我们必须不断地苦心思索,非发现这个唯一的词语不可,不能用类似的词语敷衍了事。”古人作诗行文常常讲究“诗眼”,就是指要用一个最关键最恰当的词来表达该句甚至全文的主旨和意趣。“春风又绿江南岸”,一个“绿”字顿时使人感到春风拂面、春意盎然。陈毅《江南抗战之春》中提到抗日战争期间共产党鼓动五台山和尚参加抗日的口号是“你们虽然出了家,但你们却没有出国”。其中“出国”这个动词不但与“出家”字面相对应,而且恰恰从出家人仍是中国人、五台山并非世外桃源的角度,深刻地揭示了“国家兴亡,匹夫有责”的道理。恰当使用修饰词语。句子中的某些词语,经过恰当的修饰点染,不但能增加信息量,而且会更富于感情色彩。《人民日报》有一篇文章的题目是“赴南极访问圆满完成,吴弘、杨海蓝笑眯眯回来了”,之所以远比其他报纸的题目“两名少先队员从南极回到北京”,“中国少年南极归来”更有文采,就是因为“笑眯眯”这个修饰语非常传神地表现出中国少年儿童为能参加南极科考这样的活动而自豪和兴奋的心情。有很多词语加上巧妙的修饰语还可以获得特殊的讽刺、戏谑的戏剧效果,例如“马列主义老太太”、“奶油小生”、“皮包公司”、“超生游击队”、“豆腐渣工程”等等,使用之后都不胫而走,广为流传,不能不说就是因为其中的修饰语具有“一语中的”、“一针见血”的作用。

要注意词语的巧妙配合。如果在写作中能把有些词语巧妙地配合使用,也能大大提高表达的效果。比如叶圣陶写《苏州园林》:“廊子大多是两边无所依靠的,实际是隔而不隔,界而未界,因而更增加了景致的深度。”其中“隔而不隔,界而未界”配合连接,显得简练而整齐。钱钢写《唐山大地震》:“这是震后送往外地的第三批,也是最后一批孤儿……这些不幸而又万幸的孩子啊!”其中“不幸而又万幸”是反义词语配合,既反映了孩子遭受的灾难,又反映出他们得到的关爱。事实上词语搭配得当,往往会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比如报纸上的某些新闻标题:《石景山区添石景》、《舍小家保大家》、《开字当头,只开不封,开封扩大对外开放》、《中‘凤’洋‘凰’》等等。这些词语配合得新鲜巧妙,当然对读者就很有吸引力。

预习作业

1.举一两个古代或现代人们选词炼句的故事,说明选词炼句在语言表达中的重要性。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本题的主要目的是通过列举人们选词炼句的故事,使学生进一步了解选词炼句在语言表达中的重要作用。

答案文学史上有许多这样的故事,成语“一字之师”就出自下面的典故。《诗人玉屑》记载:“郑谷在袁州,齐己携诗诣之。有《早梅》诗云:‘前村深雪里,昨夜数枝开。’谷曰:‘数枝,未早也。不若一枝。’齐己不觉下拜。自是士林以谷为一字师。”郑谷把诗中的“数”改为“一”,正是为了确切地突出“早”字。另例,相传曾国藩早年打仗之时,罕有胜绩,以至于给皇上上交“年终总结”时,不得不比较客观地写下了“屡战屡败”一词,并准备好了接受皇上的圣颜大怒。然而他的幕僚在二审施政汇报时,很巧妙地把“战”与“败”二字作了个顺序上的调换。这样一来,屡战屡败的曾国藩就因为“屡败屡战”的大无畏精神受到了皇上的褒扬。而这位调换二字顺序的绍兴师爷,也因此被曾国藩尊奉为“一字之师”。(其他例子略)

2.高尔基说:“作为一种感人的力量,语言真正的美,产生于言辞的准确、明晰和动听。”“动听”是指词语声音产生的效果。声音配合得当,铿锵悦耳,和谐优美,能给人以美感,对表达思想,抒发感情,有很大的作用。所以语言的声音效果也是词语选用的一个重要方面。词语声音的配合,主要涉及到声、韵、调、音节构造等方面的问题。读下面这首诗,看看词语的声音美表现在什么地方。

诗人元帅外交家,迎来战友遍天涯。

英雄本色原无畏,志士忠诚岂有他。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本题的主要目的是通过对诗句的分析,进一步培养学生的选词能力。

答案这首诗的声音美表现在音节匀称、韵脚和谐、平仄协调。

3.请在下面句子的横线处填入最恰当的句子()

国务院早就要求沿淮企业必须限期停止向淮河排放污水,可这个工厂的领导却一直置若罔闻、拖延推诿,______。

A.既不传达上级指示,也不购置污水处理设备,以致污染问题越来越严重,环保工作没人管

B.既不购置污水处理设备,也不传达上级指示,以致污染问题越来越严重,环保工作没人管

C.既不传达上级指示,也不购置污水处理设备,以致环保工作没人管,污染问题越来越严重

D.既不购置污水处理设备,也不传达上级指示,以致环保工作没人管,污染问题越来越严重

解析本题的主要目的是通过选择恰当的句子,培养学生按照逻辑顺序安排表达内容的能力。本题的正确选项为C。一个复句或句群在表意时通常按时间、空间和事理逻辑三种顺序

来组织安排表达内容。该题的正确顺序应该按事理间的因果顺序来安排:“不传达上级指示”、“不购置污水处理设备”是“原因”,“环保工作没人管”、“污染问题越来越严重”是“结果”,且两个“原因”是从思想上的不重视到行为上的无作为,相互不能颠倒;两个“结果”是程度上的加深,本身也暗含因果关系,不能颠倒。

答案 C

4.试比较分析下面几组句子,说明不同句式的表达作用。

①A.他知道非让他去不可。

B.他知道让他去。

②A.我赞成你的意见。

B.我不反对你的意见。

③A.她不是不会唱,只是怕羞,不愿唱。

B.她会唱,只是怕羞,不愿唱。

④A.手工业在改造之后,品种只许加多,不许减少;货色只许更好,不许变坏;技术只许提高,不许降低。

B.手工业在改造之后,品种只许加多,货色只许更好,技术只许提高。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本题的主要目的是通过对比不同句式的表达作用,培养学生在语言表达中正确运用不同句式的能力。

答案①中A句“非让他去不可”是双重否定,比B句“让他去”语气要强烈、坚定。②中A句“赞成”是肯定的说法。B句“不反对”是否定的说法,后者语意较弱,语气缓和。

③中A句“不是不会唱”是双重否定,但比B句“会唱”语气显得委婉。④中A句中包含了三组先肯定后否定的分句,构成正反对照,语意鲜明,语气强烈;而B句,语意则较弱,语气也较缓和。

一、问题讨论

1.在写作中,对选词有何要求?

提示选词要做到准确、生动。

准确,就是用词要精当,选择最能表达你要说的意思的那个词。生动,就是不要堆砌陈词滥调,要善于使用新颖别致的词语,形象地表情达意。

2.在写作中,对炼句有何要求?

提示锤炼句子的基本要求就是简洁和连贯。

简洁就是要用经济的句子形式表达最丰富的思想,力求言简意赅。连贯就是前后句子在内容

和形式上要恰当地衔接,做到行云流水。

二、知识结构

语不惊人死不休??? 选词????? 准确:唯一的一个词生动:最妙的一个词炼句????? 简洁:“多少”和“加减”连贯:“衔接”和“照应”

三、相关知识

1.修饰语与中心语

修饰语是对中心语起修饰和限制作用的成分,如“勤奋的学生”、“灵活施教”中,“勤奋”和“灵活”就是修饰语,而“学生”及“施教”这类被修饰的成分就是中心语。如果整个结构是名词性的,那么“修饰语+中心语”就是定中偏正词组,其中的修饰语叫作定语,例如“胜利的歌声”整体是名词性的,“胜利”就是定语。如果整个结构是动词性的,那么“修饰语+中心语”就是状中偏正词组,其中的修饰语叫作状语,例如“静静地听”整体是动词性的,“静静”就是状语。书面上定语和中心语之间常用“的”字连接,状语和中心语之间常用“地”字连接。

2.句子与动词

动词往往是句子谓语部分的核心成分,也往往是表达句子意义的核心成分,动词选择的优劣直接影响语言表达的优劣。课文中的几个句子都是动词妙用的经典段落,这些动词别致生动,能让读者产生丰富的联想,如“微微的云在我们的顶上流着”,一个“流”字,就能让人不由自主地联想到“水”,让浮云流动起来,充满灵气。

积累与运用

1.填入下面横线处的句子,与上下文前后连贯、音节和谐的一组是( )

埋伏和照应需要惨淡经营。埋伏处要能轻轻一笔,若不经意;________。要使读者看不出斧凿痕迹,只觉得______,如一丛花,如一棵菜。虽由人力,却似天成。如果看出来这里是埋伏,那里是照应,________。

①照应处要顺理成章,水到渠成 ②照应处要水到渠成,顺理成章 ③清清爽爽,简简单单 ④自自然然,完完整整 ⑤便成死症 ⑥便太浅湿

A .①④⑤

B .①③⑥

C .②③⑤

D .②④⑥

解析 本题可从音韵和谐的角度来解析。“营”、“成”、“整”、“成”、“症”等字押韵。同时,“水到渠成”是“顺理成章”的结果,句③不能和“如一丛花,如一棵菜”相衔

接。

答案 A

2.分别比较下列句子,上下文衔接较好的一项是()

①远处看,山顶上明显地有座宝塔。可是,走近一看才发现,宝塔并不在山顶上。

②远处看,宝塔明显地坐落在山顶上。可是,走近一看才发现,宝塔并不在山顶上。

③他们在工厂里向工人学习排版、印刷、装订等技术活。他们过去不但没有干过这些活,连见也没见过。

④他们在工厂里向工人学习排版、印刷、装订等技术活。这些活他们过去不但没干过,连见也没见过。

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

解析①叙述角度前后不同,前句是“山顶上”,后句是“宝塔”,文意不够贯通。③句法单调、板滞,不如④用“这些活”与上句宾语(即“这些活”指代的内容)相接,自然、紧凑。答案 D

3.填入下面横线处的语句,与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春夜,一轮晕月映着灿烂的垂樱,这就是闻名于世的园山夜樱花。我早就神往于这般美景了。这天,我赶到园山公园的时候,还见不到月亮,________。花仰望着月,月俯视着花,瞬间,一切都陡然静止下来,在这清丽的天地间只有月和花。

①近景是一株身着淡红色盛装的垂樱树

②远景是暮色苍茫的东山

③山顶上渐渐发亮,月亮悄悄地升上淡紫色的夜空

④地上竟然没有一瓣落花

A.④①②③B.①④③②

C.②①④③D.①②③④

解析这一段文字叙述了月亮的变化(时间)以及眼前所见景色(空间),从“还见不到月亮”之时所见的“远景”到“近景”再到“地上”,视角从上到下;从“暮色苍茫”到月亮升空,时间在向前推移,因此答案为C。

答案 C

4.下面四句话,分别强调“年龄经历”和“处所”的一组是()

①不同年龄、不同经历的一代青年终于走进了大学校园,从田间地头,从工厂车间,从军营哨卡。

②一代青年,不同的年龄,不同的经历,终于从田间地头,从工厂车间,从军营哨卡走进了大学校园。

③从田间地头,从工厂车间,从军营哨卡,不同年龄、不同经历的一代青年终于走进了大学校园。

④一代青年终于从田间地头,从工厂车间,从军营哨卡走进了大学校园,不同的年龄,不同的经历。

A.③和④B.②和①

C.④和①D.②和③

解析④将“不同的年龄”“不同的经历”从修饰限制“青年”的定语中剥离出来放在句末表强调;①将状语“从田间地头,从工厂车间,从军营哨卡”放在句末表强调。

答案 C

5.把下列带序号的句子组合成语意连贯的一段话并填入横线处。(只填序号)

①它们有时候是那样,有时候是这样,莫衷一是的模样

②那种石库门弄堂是上海弄堂里最有权势之气的一种

③它们倒过来倒过去最终说的还是那一桩事,千人千面,又万众一心的

④上海的弄堂是形式多样,声色各异的

⑤其实它们是万变不离其宗,形变神不变的

⑥它们带有一些深宅大院的遗迹,有一副官邸的脸面,它们将森严壁垒全做在一扇门和一堵墙上

序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语言表达的连贯。文段是说明文,介绍说明的逻辑是:④①上海的弄堂是形式多样的——⑤③它们是形变神不变的——②⑥石库门弄堂的特色。然后根据文中关键词语(如“其实”“它们”“声色各异”等)的提示,辨明主干句和解说句的关系,可进一步确定语序。

答案④①⑤③②⑥

6.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后面的题目。

移家别湖上亭

[唐]戎昱

好是春风湖上亭,柳条藤蔓系离情。

黄莺久住浑相识,欲别频啼四五声。

(1)古人写诗很讲究炼字,诗中的“系”字用得准确传神,请简要分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欲别频啼四五声”一句中,“啼”包含了哪些寓意?请说说你的理解。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系”字本义是拴。用在此处既切合柳条、藤蔓修长柔软的特点,又写出了柳条、藤蔓仿佛是伸出无数多情的手臂牵扯诗人的衣襟,不让他离去。诗人用拟人手法表现它们依恋诗人不忍诗人离去的深情。

(2)“啼”字既指黄莺的啼叫,也容易使人联想到辞别时离人伤心的啼哭。视花鸟为挚友,

达到了物我交融、彼此两忘的地步,一个“啼”字,兼言情、景两面,而且体物传神,借花鸟抒发自己的不舍之情。

7.按照下面句子的结构(……甚或……固然……,可是……),另写一个句子。(50字左右,语意连贯)

几盏灯甚或一盏灯的微光固然不能照彻黑暗,可是它也会给寒夜里一些不眠的人带来一点勇气,一点温暖。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句子仿写能力。考生应注意观察所提供例句的句式特点(本题例句是转折关系的复句),仿写时要特别注意题干规定的句子结构“……甚或……固然……,可是……”。同时,所写句子要符合语法规则,语言要简明、连贯、得体。

答案这些年的楼市发展甚或城市建设固然有开发商的贡献,可是有几个开发商的财富里没有失地农民、城市居民的血和泪?

8.请结合下面这首短诗的题目和表达特点,在诗中①②横线处依次填入恰当的语句,使其前后呼应、衔接自然、点明题旨。

望海

比岸边的黑石更远,更远的是石外的晚潮

比翻白的晚潮更远,更远的是堤上的灯塔

比____①____更远,更远的是堤外的货船

比出港的货船更远,更远的是船上的汽笛

比沉沉的汽笛更远,更远的是海上的长风

比浩浩的长风更远,更远的是天边的阴云

比黯黯的阴云更远,更远的是____②____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简明、连贯、得体中运用语言的能力。注意语句的呼应,扣住“望”字。答案①孤立的灯塔②楼上的眼睛

创新迁移

9.从下面课文中任选一篇,运用对称的表达形式,写一则课文评价语。

示例:《雷雨》:雷雨冲刷冷酷虚伪,电火吞噬孽债情仇。

《边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赤壁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边城》:湘西景美,边城情深。

《赤壁赋》:赤壁赏江月,苏子叹人生。

10.修改下面一段文字,使之更简明。

①春花秋月,夏云冬雪,造化多情,大自然的色彩是美好的。②人类应该为永葆大自然的色

彩美作出自己的努力,让大海永远蔚蓝,让草原永远青翠。③但是人类不以自然美为满足,艺术美的着意创造,有待心灵的加工,压入艺术家的豪情。④色彩只有注入了画家的情感,才能成为审美对象。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此文段谈的是自然色彩美与艺术色彩美的关系问题。理解了这个中心,就会发现②处是文段中心之外的东西,谈的是环保问题,删掉它,文段就简明了。

答案删掉②

11.从下列16个词语中选取最恰当的8个,分别填入短文中的画线处。

参差不齐甚嚣尘上簇堆拥挤同时劳累出没传送错落有致尘土飞扬琳琅喧哗一同忙碌游动传递

大河家是甘肃南缘边界上的一个回民小镇。密集的、土夯的农家__①__地排成几条街巷,街头处有一块__②__的空场,那就是著名的大河家集。店铺__③__,人马__④__,集上半数以上都是头戴白帽的回民。清真寺的塔尖高出青杨树的梢头,远近能看见十几座之多。

出集百步,便是咆哮黄河。

在这里等摆渡,一眼可以看见甘青两省,又能__⑤__见识回藏两族。傍大河家集一侧是甘肃,黄土绿树,戴白帽的回民们终日在坡地里__⑥__。大河彼岸是青海,红石嶙峋,服色尚黑的藏人们隐约在山道里__⑦__。大河家,它把青海的柴禾和药材,把平犄角的藏羊和甘肃的大葱白菜,把味浓叶大的茶……在轰鸣滚翻的黄河水上__⑧__。

答案①参差不齐②尘土飞扬③簇堆④拥挤⑤同时⑥忙碌⑦出没⑧传递

2015语不惊人死不休经典语录大全

2015语不惊人死不休经典语录大全 一、经典生活语录: 1、如果你找不到方向就选择继续前行,失恋了就去泡书吧,压力大就去听演唱会,如果你渴望的一切都还未来到,那就让等待的姿势更为虔诚。明天还有无数种可能性,千万不要在今夜就停止热情。努力是为了更好生活,但前提应该首先是取悦自己。一个人连让自己开心的能力都没有,如何谈得上给予世界温暖? 2、每一段经历都有它自身存在的价值,我可以怨天尤人,也可以坐下来仔细品味每段的得与失,中间的快乐与痛苦只有自己清楚,说给你听帮到你也好,鼓励到你也好,做个反面教材也好,这一切在我之前发生在其他人身上,在我之后或许也会发生在你身上。最重要的是人永远不要任由自己停留在对过去的回忆和懊悔中。 3、如果把女人比作一株植物,那么在真实的世界中,我们会经历绿叶、花朵、果实的阶段,那都是不同的收获,不同的美。没有人能永远在枝头娇艳欲滴。秋霜来了,叶子落下,有甜美的果实就不虚此生。在做花朵的时候,也不要忘记武装自己的头脑,增加人生的智慧,这样才能骄傲地对命运说:你许我青春,我还

你凌厉的优雅。 4、很多时候的所谓坚强和独立,并不是个性使然,而是别无选择。回想来时的路,有那么多次的低沉,无助,甚至是窘迫,但都是自己一声不吭的熬过来了,其实当人生没有那么多所谓希望的时候,往往也是心里最踏实的时候。 5、我的好朋友曾经告诉过我,不要因为别人说你是个恶棍、坏蛋或者失败者,你就当自己真的是那种人了,最重要的是你自己怎样看待自己。如果你想得到某些东西或者成为某种人,那么与你为伍的只有你自己。我想说的是每一个人都在自己的道路上行走。——《怪物史莱克》 6、不管这是高度的智慧还是最简单的天真幼稚,谁能尽情享受瞬间的快乐,谁就是生活在现在,不瞻前顾后,谁懂得这样亲切谨慎地评价路边的每一朵小花,评价每个小小的、嬉戏的瞬间价值,那么生活就不能损害他一丝一毫。——黑塞 二、经典情感语录: 1、世间好多的爱,最后天各一方,不是不想爱了,而是不能爱了。世俗的锁链,左一条,右一条,上一条,下一条,最后,不是把你捆死了,而是挣扎到了心寒。

语不惊人死不休优质课教案

第六课第一节语不惊人死不休——选词和炼句 一、教学目标 1.了解选词炼句在语言表达中的重要作用,理解选词炼句的基本内涵。 2.初步掌握选词炼句的一些基本方法。 3. 能运用选词炼句的有关知识分析鉴赏言语作品。 二、教学设想 1. 既注重课本材料的理解落实(不能丢弃了课本),又作必要的课外延伸。教学过程中要注意把握好度。在教学中要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广泛开展讨论,自然得出结论。 2. 以“选词”为重点;“炼句”因为高考复习阶段有专题学习复习,故只讲清原则。 三、教学准备 学生预习课文;师生共同搜集有关选词炼句的故事。 四、课时安排:1课时 五、教学流程 (一)引入 “无论你所要的是什么,真正能够表现它的句子只有一句,真正适用的动词和形容词也只有一个,就是那最准确的一句,最准确的一个动词和形容词。其他类似的都很多,而你必须把这唯一的句子、唯一的动词、唯一的形容词找出来。”(法国著名作家福楼拜告诫其优秀弟子莫泊桑) 2.课文中给我们介绍了“一字之师”的故事,你了解“一字师”的出典吗?你还了解哪些“炼字”的佳话? (点到即可,意在引导学生进入课文。赏析留待相应课堂环节进行) 参考资料:据《唐才子传》记载,齐己曾以《早梅》诗求教于郑谷,诗的第二联原为“前村深雪里,昨夜数枝开。”郑谷读后说:“‘数枝’非‘早’也,未‘‘一枝’佳。”齐己深为佩服,便将“数枝”改为“一枝”,并称郑谷为“一字师”。 (二)活动 1.“修饰不只是‘装饰’” (1)划出选文中的修饰语,然后齐声有感情地朗读选文; (2)分析讨论:何为“修饰语”?根据示例分析,概括修饰语在文章中的作用。 (引导学生深入课堂活动,掌握课文重点内容) (3)扩展演练(选择用): 之一:阅读下面一首宋词,然后回答有关问题。 点绛唇 蹴罢秋千,起来慵整纤纤手。露浓花瘦,薄汗青衣透。见有人来,袜刬金钗溜。和羞走,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 注:“袜刬”,指来不及穿鞋子,仅仅穿着袜子走路。“金钗溜”,是说头发松散,金钗下滑坠地,写匆忙惶遽时的表情。“走”就是“跑”。 这是李清照早年写的一首描写一位少女的可爱姿态的诗歌。找出词中的修饰语,说说它们有什么作用。 (畅所欲言。注意抓住“罢、慵、纤纤、薄、和羞、把青梅”等修饰语作分析。)参考答案:少女的心理活动应是:惊诧、惶遽、含羞、好奇以及爱恋;少女的形象特点应是:天真纯洁、感情丰富却又矜持。 之二:根据下面主干成分,添加适当的修饰语,扩展、补全句子。 我[ ]看着老师的眼睛,[ ]说:“”

高中语言文字《语不惊人死不休──选词和炼句》教案

高中语言文字《语不惊人死不休──选词和炼句》教案 教学博苑 06-22 0936 高中语言文字《语不惊人死不休──选词和炼句》教案 【教学重点】 1 理解炼字、炼句的目的、作用。 2 实现语言简明、连贯的方法。 【教学难点】 对语言的细致的品味 【教学方法】 例举法、讨论法 【课时安排】: 2 课时 【教学步骤】 第一课时 一解题 语出杜甫的诗句“为人性僻耽佳句,语不惊人死不休”,形象的写出了诗人对字句的准确、生动的要求,即本课所要了解的炼字、炼句。 二体会炼字的妙处 1 学生给出古人炼字的佳话 如:“推敲”、“春风又绿江南岸”、“红杏枝头春意闹”等。 2 依据课本,开展品读活动 ( 1 )请同学看一下课本中摘录的朱自清《绿》一文中的几个句子,试着更换其中的加点字,看看不同的词在表达上有什么不同。

朱自清的散文很少有华丽的铺排与藻饰,虽着意锤炼文字,但风格朴素自然,所谓“于平淡之中见神奇”。这几个句子中的加点词当然可以用其他很多动词来代替,但在表达效果上自然会有不同。 ( 2 )请同学快速阅读课本中《生命·生命》选段,然后也写一段话,意思一样,看一看自己在选词用句上与林杏子有什么不同,谈谈感受。 这段文字娓娓道来,没有什么惊心动魄的故事,却在不经意间就打动了我们。没有使用生僻字词,也没有使用纷繁复杂的句式。不能否认,浓妆艳抹是一种美,但这种素面朝天的清新美更值得追求。 注:在这一环节中,要善于发现学生笔下的亮点,而不能急于否定他们的尝试。重点在于引导学生细加辨析,让他们感受到选词炼句的魅力。要知道,脱离语境是很难判断高下的。如“一字师”郑谷改齐己《早梅诗》“前村深雪里,昨夜数枝开”中的“数枝”为“一枝”,原因是“未早也”;而同样是咏梅,王安石的“墙角数枝梅 , 凌寒独自开”中的“数枝”就不能机械地改为“一枝”。 3 教师补充课堂练习 ( 1 ).朱自清先生《荷塘月色》地原稿与修改稿。 【原稿】层层的叶子中间,零星地点缀着些白花,有开着的,有打着朵儿的。 【修改稿】层层的叶子中间,零星地点缀着些白花,有袅娜地开着的,有羞涩地打着朵儿的。 明确:修改后使用拟人手法,生动形象,赋予荷花以人的特征,写出荷花的体态美与情态美,充分体现出的喜爱之情。 ( 2 ) . 任翻(人名)题台州寺壁诗曰:“ 前峰月照一江水,僧在翠微开竹房。” 既去,有观者,取笔改“ 一” 为“ 半” 字。翻(任翻)行数十里,乃得“ 半” 字,亟欲回易之,则见所改字,因叹曰:“ 台州有人。” ——李东阳《麓堂诗话》 明确“ 前峰月照” 一定会出现“ 峰掩月” 的情况,月光不会照遍一江流水,改为“ 半江水” 既符合实际,又诗味含蓄。 ( 3 ) . 创作实践—学练结合 , 巩固提高 放学后,你在车站等公车,车来了。。。。。。请根据这一情景,写一段话,注意炼字炼句。 学生展示自己的得意之处,教师选点讲评。 三讨论共识——百炼成字 , 千炼成句

中考满分作文解读语不惊人死不休

第十二章语不惊人死不休 ——语言篇 [写作启示] 唐代诗人贾岛,一日骑驴上京城,路上为诗句中的一个字在苦吟。这两句诗是“鸟宿池边树,僧推月下门。”用“推”好还是用“敲”好,他拿不定主意,便在驴上用手比画。沉吟之间,撞上韩愈出行的马队。韩愈听说后,立马良久,劝贾岛用“敲”字。所以后人写作文要锤炼语句,都说:“推敲推敲”。 贾岛的“两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可以说是炼字的典范。没有艰苦的付出就没有震烁千古的华章! [密码解读] 文学是语言的艺术。没有熟练驾驭语言的能力想写出出彩的文章是很难的。中考作文的语言不仅要准确、简练,更要生动、活泼、诗意、灵动。缺乏文采的文章是没有生命力的。孔子说:“言之无文,行而不远。”从大量初中生的语言来看,存在的主要问题是:说假话,言不由衷;说大话,云山雾罩;说空话,空洞无物;说套话,人云亦云。主要表现为: 1.语言枯涩,最突出的表现是词汇贫乏。这肯定与学生不重视课外阅读有关,但更值得注意的是,不少学生对学过的词语不善于运用,用词单调,总是那几种句式,干巴巴的几条筋,读来味同嚼蜡。这样枯涩的语言当然难以显示出个性。 2.陈词滥调。写外貌——大眼睛,苹果脸;写景物——阳光明媚,鲜花盛开;写时间——光阴似箭,日月如梭;写惊奇——嘴吧张成了O型;写着急——像热锅上的蚂蚁;写嘴馋——馋猫……这些流水线上复制出来的话语标本长盛不衰,个性早已湮没殆尽。 3.故作深沉。主要表现为语言的成人化,动不动就是“可怜天下父母心”、“失败是成功之母”、“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语言“成熟之至”,思想老气横秋,毫无与自己的年龄和生活相契合的话语与机智,完全失去了青少年学生的天性。 4.空洞无物。语言基本上是“假”、“大”、“空”的混合物。开篇转弯抹角,结尾喋喋不休,中间亦是“空手道”,看上去多是些似观点非观点的句子,叙述不像叙述,描写不像描写,议论不像议论,大多是一些标签的口号,甚至找不出一点属于个人的语言创意。 以上几点,可以说是制约学生个性化语言表达的“瓶颈”。 中考作文语言要出彩,首先要灵活地调动语言的表现力,能让读者心灵产生震颤飞扬的快乐;其次是运用好的修辞,把生动的比喻,大气磅礴的排比,风趣幽默的仿词,语意含蓄

《语不惊人死不休——选词和炼句》习题1

《语不惊人死不休——选词和炼句》习题 积累与运用 1.填入下面横线处的句子,与上下文前后连贯、音节和谐的一组是 ( ) 埋伏和照应需要惨淡经营。埋伏处要能轻轻一笔,若不经意;________。要使读者看不出斧凿痕迹,只觉得______,如一丛花,如一棵菜。虽由人力,却似天成。如果看出来这里是埋伏,那里是照应,________。 ①照应处要顺理成章,水到渠成②照应处要水到渠成,顺理成章③清清爽爽,简简单单④自自然然,完完整整⑤便成死症⑥便太浅湿 A.①④⑤B.①③⑥ C.②③⑤D.②④⑥ 解析本题可从音韵和谐的角度来解析。“营”、“成”、“整”、“成”、“症”等字押韵。同时,“水到渠成”是“顺理成章”的结果,句③不能和“如一丛花,如一棵菜”相衔接。 答案 A 2.分别比较下列句子,上下文衔接较好的一项是 ( ) ①远处看,山顶上明显地有座宝塔。可是,走近一看才发现,宝塔并不在山顶上。 ②远处看,宝塔明显地坐落在山顶上。可是,走近一看才发现,宝塔并不在山顶上。 ③他们在工厂里向工人学习排版、印刷、装订等技术活。他们过去不但没有干过这些活,连见也没见过。 ④他们在工厂里向工人学习排版、印刷、装订等技术活。这些活他们过去不但没干过,连见也没见过。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解析①叙述角度前后不同,前句是“山顶上”,后句是“宝塔”,文意不够贯通。③句法单调、板滞,不如④用“这些活”与上句宾语(即“这些活”指代的内容)相接,自然、紧凑。答案 D 3.填入下面横线处的语句,与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 ) 春夜,一轮晕月映着灿烂的垂樱,这就是闻名于世的园山夜樱花。我早就神往于这般美景了。这天,我赶到园山公园的时候,还见不到月亮,________。花仰望着月,月俯视着花,瞬间,

活动设计:选词和炼句

学生活动设计 语不惊人死不休——选词和炼句 一、学生能力发展目标: 1、在学生预习的基础上,通过学生自学,小组讨论,交流展示,认识选词炼句 在语言表达中的重要作用,把握选词炼句的基本内涵。 2、学习小组通过对课本上典型例句的分析讨论,结合《导与练》的相关补充, 初步掌握选词炼句的基本要求和具体方法,能运用选词炼句的有关知识和方法分析具体题目,提高学生选词炼句的能力。 二、学习重难点: 1、重点是掌握选词炼句的基本方法。 2、难点是简明连贯得体的能力提升。 三、学习课时:3课时(其中选词1课时,炼句1课时,练习处理1课时) 四、预习提纲:40分钟 1、学生自学课本第97-102页和《导与练》第69-70页,勾画基本知识和具体方法。 2、学生自己分析课文中的典型例句,并在此基础上熟悉知识,总结方法。 3、完成课后练习第102页小试身手的一、二、三题。 五、活动设计流程预设: 第一课时 一、导入: 法国著名作家福楼拜告诫其优秀弟子莫泊桑:“无论你所要的是什么,真正能够表现它的句子只有一句,真正适用的动词和形容词也只有一个,就是那最准确的一句,最准确的一个动词和形容词。其他类似的都很多,而你必须把这唯一的句子、唯一的动词、唯一的形容词找出来。”这话什么意思?这里说的就是语言运用的原则:准确、鲜明、生动,简明、连贯、得体,这就是选词炼句的功力,语不惊人死不休。 二、检查预习:巡查、提问。 三、学生活动设计: 活动一:知识抢答 课文中给我们介绍了“一字之师”的故事,你了解“一字师”的出典吗?你还了解哪些“炼字”的佳话? (点到即可,意在引导学生进入课文。赏析留待相应课堂环节进行) 预设:据1、《唐才子传》记载,齐己曾以《早梅》诗求教于郑谷,诗的第二联原为“前村深雪里,昨夜数枝开。”郑谷读后说:“‘数枝’非‘早’也,未‘‘一枝’佳。”齐己深为佩服,便将“数枝”改为“一枝”,并称郑谷为“一字师”。 2、唐代贾岛和韩愈推敲的故事。 3、宋代王安石改诗为“春风又绿江南岸”的故事。 4、郭沫若改话剧《屈原》台词的故事。 活动二:“修饰不只是‘装饰’”

语不惊人死不休——选词和炼句

第一节语不惊人死不休——选词和炼句 人们常常溢美文学大家选择使用词语和句子有所谓“随手拈来”或“神来之笔”。但其实在看似“神来”、“随手”的背后,更多的恐怕还是“吟安一个字,捻断数茎须”(卢延让),“为人性僻耽佳句,语不惊人死不休”(杜甫),还是“两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贾岛),还是“字字看来皆是血,十年辛苦不寻常”(曹雪芹)。 1.爱人不亲,反其仁;治人不治,反其智;礼人不答,反其敬。——《孟子·离娄上》 赏读:(孟子说:)“我爱别人,可是别人不亲近我,那就要反问自己的仁德够不够啊;我管理别人,但是没管好,那就要反问自己的智慧和知识够不够啊;我有礼貌地对待别人,可是得不到相应的回答,那就要反问自己的恭敬够不够啊。” 2.天下之本在国,国之本在家,家之本在身。——《孟子·离娄上》 赏读:(孟子说:)“天下的基础是国,一个国的基础是家,家的基础是每一个人。” 3.顺天者存,逆天者亡。——《孟子·离娄上》 赏读:(孟子说:)“服从天道的生存,逆反天道的灭亡。” 权力·权利 “权力”是国家、公众或上级赋予的职权、强制力;“权利”是法律赋予的权力和利益,与“义务”相对。 例句1:政治新星金正恩正式步入权力核心。 例句2:碧生源充分发扬民主,保障员工权利。 前车可鉴·前车之鉴 “前车可鉴”:鉴,镜子,引申为教训,指用前人的失败作为教训。“前车之鉴”:前面车子翻倒的教训,比喻先前的失败,作为以后的教训。 都出自《汉书》“前车覆,后车戒”,但意义不同。“前车可鉴”比喻前人的失败,后人可以当作教训;做动词用。“前车之鉴”比喻从前人的失败中得来的教训,做名词用。 例句1:日本经济的惨痛教训前车可鉴,中国绝不重蹈覆辙。

高考作文文采:语不惊人死不休

高考作文文采:语不惊人死不休 ——高考作文文采飞扬之“词语生动” 一、应试技法 客观事物是丰富多彩和千变万化的,更是让人着迷的,那么,用于描述客观事物的语言也应该是生动形象、富有磁性和魅力的。写文章时,要善于选用最能反映事物本质的那一类词语,做到用词精当、鲜明生动、富于变化。选用准确精当的词语,一靠平时积累。如果有意识地多存储些词语,作文时就容易用词生动。比如:推崇毅力用“磨穿铁砚”,写时间之快用“白驹过隙”,述悲痛之极用“椎心泣血”……有意识地准备几十个甚至几百个成语、俗语,行文中哪怕贴切地用上三五个,就可能达到“生动”的目的。二靠推敲锤炼。推敲锤炼,就是对意义相近的若干词语进行分寸上的比较和挑选。在表达中,使用一般的词语,可以凭借语言基本功迅速解决;而关键性的词语,常常需要仔细斟酌,有时甚至是反复推敲。这里就讲述几种推敲字词的方法: 1、精心选用动词 动词是文章活的灵魂,运用得妙,能使文章的表述精确、鲜明、生动,起到“一字传神”的作用;运用得有灵气,能增强文章的气韵,给人以美的享受。例如: 上海考生的一篇考场作文《他们》中有这样一段话:“他们背起书包,小心翼翼地融入城市的生活。可是却在‘城市人’异样的眼光中,第一次明白了户口与暂住证的区别。他们都是父母心头的宝啊!却过早地承担了不属于这个年龄的负担。”一个“融”字显出了“他们”的特质,与后面的文字形成呼应。若换为“进”、“闯”、“走”等,都不能恰当地反映“他们”特殊的心理状态。 湖北考生的《站在老家的门口》写道“古墙斑驳的脸上青苔掠过,平添了些许皱纹。我不在的时候,古墙就是借青苔的手为我一笔一笔刻下思念的文字的。”。一个“刻”字传达出感情之深,任岁月也无法改变,无法使之消失,反而随着岁月而愈加深刻。 2、精心选用形容词 如果把作文喻为新娘,那么形容词就是新娘用的胭脂,它能使作文这个新娘更加妩媚。精心选用形容词,定能准确描绘出事物的特征,使之具有立体感。例如: 上海考生的《我想握住你的手》写道“虽然家里并不富裕,但你尽力让我拥有幸福生活。我是那么傻,以为你是太阳,不会陨落;以为你是松柏,不会枯老。直到皱纹早已爬上你曾光洁的额头,直到你的腰身变得伛偻。黑发也不再拥有,你仍执着地做着我心中的太阳、松柏,从未对我说过:‘孩子,我不能够。’我一天天成长着。”文中“曾光洁”“伛偻”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岁月的刻刀在“我”的不知不觉中已经在母亲的额头、腰身留下的痕迹,表现了母爱的无私、伟大。 3、精心选用叠音词 叠音词有很强的音乐性,听起来和谐悦耳,给人以美的享受。作品中使用叠音词,可增强语言的音律美,同时使词语描述更形象,感情更细腻浓烈,增强语言的意境美。例如: 福建考生满分作文《尘封的梦,重拾未晚》中写道“初春的清晨,风微微扬起轻纱的薄帘,纷纷的雨丝宛若曲终回环,轻轻着落。几声清脆的鸟儿鸣叫声将

《选词和炼句》教学案

《选词和炼句》教学案 教学博苑 03-02 1008 《选词和炼句》教学案 1.1教学目标 (1)领悟选词炼句的精妙,培养学生自身的阅读、分析、评价能力。 (2)联系学生写作实际,讨论在语言表达中如何选择和锤炼语句,激发学生对阅读与写作的思考与热爱。 1.2课时安排 本课共2课时。 二、字斟句酌为哪般(第一课时) 2.1导入:都云痴,谁解其中味 请学生阅读引子后说一说类似的选词炼句的例子。 古往今来,文学史上注重选词炼句的故事不胜枚举。“苦吟派”诗人贾岛在驴背上反复“推敲”,王安石一句“春风又绿江南岸”得来不易,曹雪芹“披阅十载,增删五次”而成的“满纸荒唐言”……。那么,为什么会有这么多人为了“吟安一个字”而“捻断数茎须”,甚至“知音如不赏”,就要“归卧故山秋”了呢?选词炼句,究竟有着怎样的魅力呢? 2.2品评:独具慧眼,含英咀华 顾名思义,选词就是从丰富的词汇中选用恰当的词语生动准确地反映客观事物和表达思想感情;而炼句,就是对句子的锤炼,要求我们不仅把句子写得准确流畅,还应该在句子中表现出丰富的意味。同学们可回味一下那些幼时可诵的佳句名篇,试着咀嚼一番,看现在有没有什么新发现。 很多同学喜欢“诗仙”李白,总觉得他只要随口一吟,便是上乘之作。其实,这位所谓天才诗人也“常横经藉书,制作不倦”,才达到了“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的境界。只是他对文字的“修炼”功夫炉火纯青,故诗风自然而不

见斧凿之痕。以其知名度最高的“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为例,男女老少张口就来,太通俗了,它有什么妙处呢?这里单说“疑”字,这字乍看极平淡普通,细品又回味无穷。诗人既说“疑”,就说明他知道“地上霜”只是错觉,明明知道那不是霜却还要生疑,可见是诗人自己心里“下了霜”,起了思乡的寒意而觉得孤寂了。 “诗圣”杜甫追求选词炼句的执著几乎尽人皆知,自称“为人性僻耽佳句,语不惊人死不休”。他的《闻官军收河南河北》被后人评为“老杜生平第一快诗”,尾联“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写得一气呵成,将诗人“喜欲狂”之情推至读者目前,几乎使人忘记了这是首“戒律森严”的律诗。这两句包括了四个地名,“巴峡”与“巫峡”、“襄阳”与“洛阳”前后相承,又形成了当句对,之间用“即从”、“穿”、“便下”、“向”贯串起来形成流水对,不可谓不巧妙。 可见,经过千锤百炼的经典名篇,往往需要我们去反复咀嚼,才会不断有新的发现,才会尝到满口的余香。正如鲁迅先生在《不应该那么写》一文中所言:“凡是已有定评的大作家,他的作品,全部就说明着‘应该怎样写’。只是读者很不容易看出,也就不能领悟。”我们应该多多设问,仔细揣摩,看他怎样选词炼句,怎样增删修饰,追寻下笔之时的思索过程,这会“是极有益处的学习法”。 2.3挑战:牛刀小试,一比高下 (1)请同学看一下课本中摘录的朱自清《绿》一文中的几个句子,试着更换其中的加点字,看看不同的词在表达上有什么不同。 朱自清的散文很少有华丽的铺排与藻饰,虽着意锤炼文字,但风格朴素自然,所谓“于平淡之中见神奇”。这几个句子中的加点词当然可以用其他很多动词来代替,但在表达效果上自然会有不同。 (2)请同学快速阅读课本中《生命·生命》选段,然后也写一段话,意思一样,看一看自己在选词用句上与林杏子有什么不同,谈谈感受。 这段文字娓娓道来,没有什么惊心动魄的故事,却在不经意间就打动了我们。没有使用生僻字词,也没有使用纷繁复杂的句式。不能否认,浓妆艳抹是一种美,但这种素面朝天的清新美更值得追求。 注:在这一环节中,要善于发现学生笔下的亮点,而不能急于否定他们的尝试。重点在于引导学生细加辨析,让他们感受到选词炼句的魅力。要知道,脱离语境是很难判断高下的。如“一字师”郑谷改齐己《早梅诗》“前村深雪里,昨夜数枝开”中的“数枝”为“一枝”,原因是“未早也”;而同样是咏梅,王安石的“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中的“数枝”就不能机械地改为“一枝”。 2.4思考:选词炼句,所为何来

语不惊人死不休(代淑君)

语不惊人死不休 ——古典诗词中的炼字 一、导入 “吟安一个字,捻断数茎须”、“诗赋以一字见工拙”等,都道出了古人对炼字的重视。诗歌语言的一大特色是形象、凝练、富于表现力。因此,“为人性僻耽佳句,语不惊人死不休”,古典诗词中的炼字就成为鉴赏古诗词语言的一大切入点。 二、前测 古人作文讲究斟酌字句,能订正一字之误读,能改好一个字,即可为师,即“一字师”。阅读以下两则故事,思考问题。 1、任翻(人名)题台州寺壁诗曰:“前峰月照一江水,僧在翠微开竹房。”既去,有观者,取笔改“一”为“半”字。翻(任翻)行数十里,乃得“半”字,亟欲回易之,则见所改字,因叹曰:“台州有人。”——李东阳《麓堂诗话》 同学们谈谈“一”和“半”哪个更好,为什么? 2、相传,苏东坡,一次与他的妹妹苏小妹及诗友黄山谷一起论诗,互相题试。小妹说出“轻风细柳”和“淡月梅花”后,要哥哥从中各加一字,说出诗眼。苏东坡当即道:前者加“摇”,后句加“映”,即成为“轻风摇细柳,淡月映梅花”。不料苏小妹却评之为“下品”。苏东坡认真地思索后,得意地说:“有了,‘轻风舞细柳,淡月隐梅花。’”小妹微笑道:“好是好了,但仍不属上品。”一旁的黄山谷忍不住了,问道:“依小妹的高见呢?”苏小妹便念了起来:“轻风______细柳,淡月________梅花。”苏东坡、黄山谷吟诵着,玩味着,不禁托掌称妙。 同学们想一想,苏小妹填了哪两个字受到了苏黄二人的称赞。 三、中测(教学过程) 知识授新: (一).诗眼是语言的艺术,古人写诗特别讲究“炼字”。杜甫说“语不惊人死不休”;卢延让说“吟安一个字,捻断数根须”;贾岛因为“推”“敲”而冲撞韩愈。一句诗或一首诗中最传神的一个字、一个词,一般是动词、形容词。

2016-2017学年高中语文第6课语言的艺术第1节语不惊人死不休-选词和炼句讲义新人教版选修《语言文字应用》

第一节语不惊人死不休——选词和炼句 相传,北宋声誉斐然的文学家苏东坡,一次与他的妹妹苏小妹及诗友黄山谷一起论诗,互相题试。小妹说出“轻风细柳”和“淡月梅花”后,要哥哥从中各加一字,说出诗眼。苏东坡当即道:前句加“摇”,后句加“映”,即“轻风摇细柳,淡月映梅花”。不料苏小妹却评之为“下品”。苏东坡认真地思索后,得意地说:“有了,‘轻风舞细柳,淡月隐梅花’。”小妹微笑道:“好是好了,但仍不属上品。”一旁的黄山谷忍不住了,问道:“依小妹的高见呢?”苏小妹便念了起来:“轻风扶细柳,淡月失梅花。”苏东坡、黄山谷吟诵着,玩味着,不禁拍掌称妙。 这样一改究竟妙在何处?“轻风”徐来,“细柳”动态不显,怎能配得上“摇”“舞”这类较露的动词呢?唯有“扶”字才恰到好处,与“轻”“细”相宜,显得和谐,并且又把风人格化了,形象地描绘出轻风徐来、柳枝拂然的柔态,给人以一种柔美之感。下句中添“映”“隐”也欠贴切。试想,恬静的月亮已经辉满大地,梅花自然没有白天那么显眼,在月光照映下,也就黯然失色了。这样,好一个“失”字,就勾画了月色和梅花相互交融的情景,增强了这一首诗的感染力,真是一字生辉。 我们在选词炼句时,不妨学学古人,好好斟酌一番。 [知识·梳理] 课程内容知识精要 一、选词:准确、生动1.准确:就是用词要精当,选择最能表达你要说的意思的那个词语。 2.生动:不要堆砌陈词滥调,要善于使用新颖别致的词语,形象地表情达意。 3.选词的其他要求:简洁有力,新鲜活泼,形象生动。 4.选择和运用词语的主要方法:精心挑选关键词语,恰当使用修饰词语,注意词语的巧妙配合。 二、炼句:简洁、连贯1.简洁:抓住要害,切中事理。 2.连贯:上下文一个中心,上下句意思要统一衔接,前后要相互照应。 3.在文学写作中选择句式应特别注意以下几种句式之间的关系:短句和长句,肯定句和否定句,陈述句和疑问句,常式句和变式句。

文案鉴赏:语不惊人死不休(103)神逻辑

生活: 如果人生被设定为一场穿越沙漠的游戏,那么旅行是最后那一瓶水,不要轻易拧开盖子。还是给自己留个底,把旅行当个垫背的吧,就是说,万一什么都没有了,还可以出门旅行。如果遇到什么事情就走,那么最后发现没能解决问题,还变得更麻烦,你就会陷入人生的死角。——旅行不是济世良药,它只是一片阿司匹林 女人的好状态:你不怕老,可是你看上去比实际年龄年轻很多;你不怕孤独,可是你有伴侣;你不迷信爱情,可是你有爱情;你不认为婚姻是女人一辈子的事,可是你有好婚姻;你不为男人而活,可是你有相爱的男人;你不认为女人有了孩子才叫圆满,可是你有可爱的孩子;你不贪钱,可是你有钱。——吴迪 你从不会做饭到后来的得心应手;从一开始一个人生活的不知所措到现在的井井有条;从根本不能习惯离别到最后的平静;从曾经爱的过度疯癫到现在的小心翼翼。在这个不可逆的过程里,我们只能沉淀,只能向前,变成另外一个人,这个人也许成熟也许挣扎,只愿你能变成一个你不讨厌的自己。——卢思浩 在这人世间,有些路是非要单独一个人去面对,单独一个人去跋涉的,路再长再远,夜再黑再暗,也得独自默默地走下去。——席慕容 无论是迷恋、欢笑还是爱,你由衷的积极情绪总是无法持续很长的时间。这也是为什么我们总是会有酸甜苦辣的人生感叹。积极情绪不会一直存在,它会逐渐消退。如果你想重塑你的生活,让它变得更美好,秘诀就是不要把快乐死死抓在手中,也不要抗拒它稍纵即逝的本性,而是将它更多地植入你的生活,成为你的态度,你的习惯。久而久之,你就会提高积极情绪的分量。 假如说,人是有灵性、有良知的动物,那么,人生一世,无非是认识自己,洗练自己,自觉自愿地改造自己,除非甘心与禽兽无异。但是这又谈何容易呢。——杨绛《洗澡》 我觉得过于悲观往往是过于乐观的后果,只有你期待一劳永逸,并且飞快的解决一个问题的时候,你才特别容易陷入悲观,因为你发现不能这样。我觉得每个人在自己的生活中将点点滴滴的努力汇合起来,这个社会才有可能改变,而不是去寻找一个万能钥匙。——@刘瑜 不要轻易暴露内心的脆弱,学会承受应该担当的一切;不要轻易述说生活的狼狈,学会面对杂乱无序的现实;不要轻易虚度每一天的光阴,因为那都是你余生中的第一天;不要轻易向世界妥协,它让你哭,你要在坚持中让自己笑。只要我们能承担、不逃避、会珍惜、心坚强,人生就不会太苍白。

《语不惊人死不休——欣赏杜甫诗的语言特点》教学设计

《语不惊人死不休—杜甫诗歌的语言特色》 的教学设计 【设计思路】 本课教学设计以高中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为指导思想,根据新课标的要求,运用任务型教学途径,设计自主学习模式,引导学生学会鉴赏诗歌语言,把握诗歌的主旨和作者的思想感情。努力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使语文课上得生动活泼,提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抓住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让学生有实实在在的认知收获;真正实现学生主体地位,充分发挥教师主导作用,既要注重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又要引导学生进行深入的思维和有深度的交流讨论;要注重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学习责任感,加强教学的针对性,提升教学的层次和水平。 【学法指导】 1、了解作家作品、诗歌创作的时代背景及作者的思想感情。 2、反复吟诵,掌握诗歌节奏,把握诗歌的景与情,品味诗歌蕴含的思想感情,感知诗歌的声韵美。把握杜甫诗歌的语言特色。 3、充分调动学生的参与意识,采用感悟、讨论和讲析相结合的方法。 4、教师点拨法。对于诗歌,点拨最能体现意境的语句或诗歌的语言特点。 【知识目标】 1、通过了解作家生平及思想体味诗歌内容。 2、体会诗歌意境,把握诗歌主旨。 3、把握杜甫诗歌的语言特色。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把握诗歌内容,品味诗歌内涵和把握诗人独特的语言特色的能力【情感目标】 1、感受杜甫怀才不遇,壮志未酬的苦闷心情及对国家命运的关切之情。 2、了解诗人的风格,品味诗歌优美的语言,提升诗歌语言艺术鉴赏力,培养学生积极健康的审美意识和情趣。 【教学重点】体会诗歌内容,把握诗歌语言特色

【教学难点】体会诗歌语不惊人死不休的语言特色 【教学方法】诵读式感悟式自主式交流式点拨式讲析式比较式 【教具准备】多媒体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步骤】导入新课: 同学们,在中国古典诗歌的星空里,镶嵌着许许多多璀璨耀眼的明星。沉郁顿挫的是杜甫,豪放飘逸的是李白;提起柳永,我们便难忘“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的缠绵悱恻;说到苏轼,我们又怎能忘却“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的豪迈雄浑。不同的诗人,有不同的风格。今天我们就来鉴赏杜甫诗歌的语言特点。 一、预习检测说说你所知道的著名诗人或词人的诗歌的语言风格(指名回答): 如:白居易的通俗易懂,杜甫的沉郁顿挫,李白的豪放飘逸,陶渊明的朴素自然,李商隐的朦胧隐晦,杜牧的清健俊爽,王维的清新自然,王昌龄的雄健高昂,温庭筠的绮丽香艳,高适的悲壮苍凉,陆游的慷慨激昂,李清照的缠绵悱恻。 二、知识温习 1、涵义(师讲解):诗歌风格简称诗风,是指在一定历史时期由诗人创作个性决定的作品在思想和艺术上表现出来的总的特色。从诗风渊源看有浪漫主义和现实主义之分;从体裁看词有豪放和婉约之分,曲有通俗和幽默之别。诗歌的语言风格,是诗人在长期的创作实践中逐渐形成的独特的语言艺术,是诗人个人气质、诗歌美学观念在作品中的凝结,主要由作者的写作个性、选择的题材类型等因素决定。 2、诗歌的语言风格及鉴赏术语(师生共同温习): 1、简洁又表述为:洗炼(练):语言简练利落。浅显明白如话:不雕塑饰,不加修饰。 2、质朴清新淡雅,自然. 3、词藻华丽 4、明快:明白通畅。 5、沉郁顿挫苍

《选词和炼句》教学设计

《语不惊人死不休──选词和炼句》 教学设计 辉县市第二高级中学刘飞 【学习目标】 1.理解选词炼句在语言表达中的重要性,初步掌握选词炼句的一些基本方法。 2.能运用选词炼句的有关知识分析鉴赏文学作品,体会选词炼句给文学作品带来的 正因为如此,我们的中国文坛上才有了数不胜数的不朽佳作。诗词中的“炼字”已成为高考诗歌考查的热点,课前我们已有布置,相信大家课下已经收集了不少诗词中的精华。和同学交流一下吧。 泉声咽危石,日色冷青松。——唐 ?王维《过香积寺》 “咽”字是动词,“冷”字是形容词,“咽”着重从动态的方面来写,写的是山间的流泉,由于危石的阻拦而发出低弱的吟声,仿佛人的鸣咽之声;“冷”从静态方面来写,写的是披洒在青松上的日色,因为山林的幽暗,似乎显得十分阴冷;诗句中的“咽”“冷”二字一静一动绘声绘色、精炼传神地勾画出了香积寺外山中的幽僻冷寂。

绿杨烟外晓寒轻,红杏枝头春意闹。——宋 ? 宋祁《玉楼春》 作者用一“闹”字,不仅使人觉得杏花绽放得热烈,甚至还让人联想到花丛中蜂蝶飞舞,春鸟和鸣,把一派春意盎然、生机勃勃的景色表现得淋漓尽致。 沙上并禽池上暝,云破月来花弄影。——宋 ? 张先《天仙子》 这句词词少意丰,一语三折。“云、月、花、影”四字写了三物四景,中间又用“破、来、弄”三字写出三种连续的动态:云“破”而有月“来”,月“来”而有花“影”,花“影”引出“弄”字,有“弄”字而有花枝随风摇动、抚弄花影的幽雅姿态。仅仅七个字,从天上写到地下,云横皓月、风弄花影,构成了一幅幽美朦胧的画面,把云、月、花都拟人化了,赋予了 母亲托老乡捎来一双棉鞋。我打开包裹,取出棉鞋时,发现鞋子里塞了一张纸条,上面画着一件棉袄,两床叠在一起的棉被,还有几粒用斜线划去的药丸。看着纸上的铅笔画,隐隐约约的,有擦拭的痕迹,于是想到母亲的手,握着铅笔和橡皮,画了好久才画成。她是在告诉我,天气冷了,多加些衣裳,晚上盖两床被子,记着睡觉前掖好被角,不要着凉感冒了。 我的眼角不觉潮湿了,说不出的一阵心酸。我记得初三那年为了能多些时间在学校复习功课而两个月都没有回家的时候母亲就“写”过像这样的纸条。

语不惊人死不休——一针见血的名言

语不惊人死不休——一针见血的名言 1.人不犯傻,我不犯傻,人若犯贱,我必更贱。 专栏作家沈宏非概括的派对着装原则。 2.王子们都开始隐居了,女人们看见的都是白马。 某专栏作家说,白马王子的时代似乎已经结束,只剩下动物性的本能了。 3.人行了,企业就行了。 一位民企老板著文说,“企业”去掉人,就是“止业”,所以人最关键。 4.只有假货是真的,别的都是假的。 消费者抱怨假冒伪劣商品的无处不在。 5.过年就像一锅熬了几千年的汤,虽然持续地有新鲜的作料加进来,但是原来的味道却越来越淡。 随着旅游、泡吧、运动等现代元素的持续增加,传统意义上的过年仿佛离城市中的人们越来越远了。 6.怀才就像怀孕,时间久了才能让人看出来。 某知名少年作家在接受采访时说。 7.你永远不能休息,否则,你就永远休息。 北京CBD白领真实感言。 8.女性也许还没有统治整个世界,但至少已统治很大一部分了。 商界最有权力的女性们过的就是发展的瘾。 9.放烟花是一种习俗,但习惯并不等于权利。新中国成立前,妇女缠足也是习俗。 一名网友谈禁放烟花。 10.有出息的人付给银行利息,没出息的人才眼巴巴地坐等着收银行利息。 一位女作家说。她还说过,她最喜欢的读物是银行存折。 11.医生,请把孩子取出来之后,顺便给我吸吸脂。

广州一妇女在剖腹产手术前对医生说。 12.宋人黄庭坚曾说三日不读书,便觉面目可憎,张爱玲也这样说过,可我已经4年没怎么好好买一本书了。 一位读者在4月23日世界读书日说。 13.我的小学、中学、大学,现在都不是我上学时的名称,搞得我写简历很麻烦,要加上长长的注解。 一位正在求职的研究生对时下正热的大学改名风深表不满。 14.白大荒。 有人如此称呼未婚的大龄女白领。 15.我们该在哪儿接吻? 成都某高校两学生因在教室接吻、拥抱,被学校以发生“非法性行为”为由勒令两人退学。南京的一位大学生愤而为他们鸣不平,公开发出了上面的疑问。 16.哪里摔倒就在哪里躺下。 有人说。 17.车上的乘客大家请注意,下一站车上将上来几个小偷,大家一定要看管好自己的钱包和随身携带的物品。 某城市的公共汽车售票员这样提示。 18.平时专业课、实验、学位、英语忙得够呛,甚至没有时间找女朋友,哪还有时间和精力去学什么《大学语文》? 面对大学生汉语使用水平下降的批评,大学生们有自己的抱怨。 19.人们想知道而又不知道的房地产界真相,这上面全有。 某房产商炮制出“中国第一部最完整和专业的房地产研究报告”,售价将是每本3000元。 20.千万不要把公司当做家。 ——某公司实行了其公司历史上最大规模的裁员,一名亲历事件的员工在网上发表感言的帖子标题。

语不惊人死不休--炼句

《高中语文新课程教学设计与评析》选登 语不惊人死不休 ——炼句 漳州普教室李都明 一.教学内容分析 这是人教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材《语文》选修模块《语言文字应用》第六课第一节的内容。这一节分选词和炼句,这一节课只讲“炼句”。 显然,选词与炼句常常是结合在一起的,因而教材的编写把这两个方面的内容并列在一块。但是,不管是选词还是炼句,内容都十分丰富,一节课想完成这两个方面内容的教学,恐怕难度非常大。又因为尽管这两方面的内容有些交叉,但也具有相对的独立性,因此,从适合学生的学习的角度上考虑,我在形式上把它们分开,而在教学过程中注意体现它们之间的关系。 教材关于这部分的内容只在“工具箱”的“总提”和“炼句”中作了简单的陈述,而“炼句”也只是对“简洁”和“连贯”作简要介绍。只有这一些内容是不能满足学生学习“炼句”的需要的。因此,从《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对学生的语言文字应用的要求和学生的学习实际,依据教材并对教材作适当的扩充的是必要的,也是可行的。 基于以上认识,我有如下设想: 以前人炼句的事例先让学生认识和理解炼句的重要性,并对其成功的原因作必要的探究。在此基础上,学习教材关于炼句(简洁、连贯)的内容并作适当的扩充,理解和掌握炼句的基本方法。最后,以一定量的练习让学生巩固所学的知识。 二.学生学习情况分析 应该说,学生对于炼句已经在以前的学习中已经获得了一定的知识与经验,尽管这一些知识是零碎的,但这对于本节课内容的学习是必需的。但是炼句的作用,学生未必有足够的认识;其次,对中学生来说,从整个语境来考虑炼句还不是很熟练,可能在一定程度上成为他们学习的障碍,同时也可能是学习的难点。 三.设计思想 1.依据课标的精神和要求,充分考虑学生的学习实际制定教学目标,注重语文应用能力在语言实际运用中的培养,在语言文字的应用中学习应用。正确理解和运用教材的编写意图,促进课堂教学三维目标的有效达成。 2.“炼句”作为一种语文的实用能力,既是体现为一种语言技能,又以语文的素养为背景,“炼句”的理解与应用的能力往往与语文素养的强弱密切相

语不惊人死不休的网络语

?2011年07月05日12:05 ?1、您的老公已在另一地点上床,您已被迫下床。 2、体育老师说:谁敢穿裙子上我的课,就罚她倒立! 3、住在我心里,你交房租了吗? 4、你让我下不了台,我让你连上台的机会都没有。 5、假如生活欺骗了我,那我也去欺骗生活。 6、你不能当饭吃,但没有你,我吃不下饭。 7、要有多大的身躯,才能撑起您那龌龊的灵魂啊! 8、做男人的最高境界不是你去泡妞,而是让妞来泡你。 9、有心才会累,无心者无所谓。 10、本人鄙视那些,常用表情聊天的人。 11、考试考得好,全靠同桌好。 12、在学校是那钱混日子,现在是拿日子混钱! 13、一些人,总要出卖他所有的,去换取他所没有的。 14、自爱,必先自私,唯有自私,才能大爱。 15、吉尼斯纪录:全世界最大的茶几面积为960万平方千米,可放置13亿杯具。 16、分手多没意思,有本事咱俩玩离婚! 17、走人民币的路,让人民无路可走! 18、三鹿奶粉,后妈的选择。 19、有一天小三哭了,因为出现了小四! 20、和你分手,因为,你连牵手都不配! 21、别在我面前摆POSE,我真怕忍不住想摔相机。

22、我们只是路人甲乙丙丁,在这花花世界集体游戏。无论你输我赢,到最后咱们都会一起Game Over! 23、我这一生一共做错两件事,其一是生出来,另一是活下去。 24、如果我死了,我的第一句话是:老子终于不用怕鬼了。 25、哥是文明人,所有脏话均已使用唾液消毒。 26、名人名言,你得先是名人了那才是名言,别人的屁都是名屁!你能比吗? 27、您都好意思撒谎了,我哪敢好意思不信呢? 28、为什么我眼里常含眼屎,那是我对睡眠爱的深沉。 29、别以为你比我年轻,你就能多蹦跶几天,棺材装的是死人不是老人! 30、我是穷人,请勿盗墓! 31、有时候老天下一场雨,是因为世界需要洗一洗;有时候眼睛下雨了,是因为心需要洗一洗! 32、站在岁月的岸边,向自己的过往打个水漂吧…… 33、2011我娶你,2012我保护你,2013爱你一生,2014爱你一世! 34、人生就像一场旅行,在乎的不是目的地。而是沿途的“NB”,以及对付“NB”时的心情! 35、臭男人都喜欢**人。 36、系好安全带,前方也许有场爱情正等着你。 37、枕着打印机睡,就能打印出一整夜的梦吧? 38、没有强大的主人,别以为你是狗就可以乱咬人! 39、我只顾着往后看,却没有在意前面的路有多长。

语文:《选词和炼句》教案

选词和炼句教案 陈爽 伏龙泉高中

选词和炼句教案 一、导语 “苦吟派”诗人贾岛在驴背上反复“推敲”—“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王安石一句“风又绿江南岸”得来不易;曹雪芹“披阅十载,增删五次”而成的“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都云作 者痴,谁解其中味。” 二、什么是选词 选词就是从丰富的词汇中选用恰当的词语生动准确地反映客观事物和表达思想感情。 1、选词:寻找唯一 法国作家福楼拜曾说过:“要描写一个事物,唯有一个名词;要表现一个动作,唯有一个动词;要得到一种性质,唯有一个形容词。我们必须不断地苦心思索,非发现这个唯一的词语不可,不能用类似的词语敷衍了事。” 2、选词方法: (1)、选择准确贴切的词。 如巴金在《灯》中所写道:"我望着这些灯,灯光带着昏黄色,似乎还在寒气的袭击中微微颤抖。“ 思考:为什么用“颤抖”而不用“闪动”? 因为“闪动”客观描写,“颤抖”主观感受。 (2)、选择生动形象的词语。

如:“云破月来花弄影”“红杏枝头意闹” ?思考:为什么用“破”“弄”“闹”,有什么妙处? ﹠“破”“弄”两个动词用得极其准确。天上月移云飞,地上花影摇曳,这都暗示了有风,为下文的“密遮灯”“花满径”作了伏笔。 同时“破”“弄”二字将云、月、花都人格化了,使景物由静而动,富有生命力。 ﹠运用拟人手法,写出了红杏纷繁,点染出生机勃勃的天。另一方面,运用通感,天是可见的视觉画面,而闹是听觉方面的感知,这里将无声画面变成了枝繁花盛之态,同时又写出群鸟竞唱的情怀。 于是浓郁意就在这喧闹的红杏枝头活化出来。 3、趣味思考 相传,苏东坡与苏小妹及诗友黄山谷一起论诗,互相题试。小妹说出:在“轻风、细柳、淡月、梅花”中,要哥哥从中各加一字,说出诗眼。苏东坡当即道“轻风摇细柳,淡月映梅花。”不料苏小妹却评之为“下品”。苏东坡认真地思索后,得意地说:“有了,‘轻风舞细柳,淡月隐梅花。’”小妹微笑道:“好是好了,但仍不属上品。”一旁的黄山谷忍不住了,问道:“依小妹的高见呢?”苏小妹便念了起来:轻风 __ 细柳淡月__梅花 参考资料: “轻风”徐来,“细柳”动态不显,怎能配得上“摇”、“舞”这类较露的动词呢?惟有“扶”字才恰到好处,与“轻”、“细”相宜,显得和谐,并且又把风人格化了,形象地描绘出了轻风徐来,柳枝拂然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