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_以岗定教_学工交替_模式下的高职院校课程体系建设研究_刘胜

_以岗定教_学工交替_模式下的高职院校课程体系建设研究_刘胜

第21卷第4期烟台职业学院学报

Vol.21No.4

2015年12月Journal of Yantai Vocational College Dec.2015

收稿日期:2015-10-17

基金项目:山东省教育科学规划课题(2010GG252).

作者简介:刘胜(1971-),男,山东栖霞人,

烟台职业学院食品与生化工程系讲师.“以岗定教,学工交替”模式下的高职院校

课程体系建设研究

*

(烟台职业学院食品与生化工程系,山东烟台264670)

摘要:随着教育体制的改革以及素质教育的进一步深化,课程体系建设已经成为高职院校教学改革的重要部

分,能够有效促进教学质量的提升,培养社会需要的应用型人才。“以岗定教,学工交替”模式是我国高职院校课程体系建设中的重要环节,在培养具备较强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的技能型人才方面具有积极的促进作

用。文章对“以岗定教,学工交替”模式下的高职院校课程体系建设进行分析和探讨。关键词:高等职业教育;“以岗定教,学工交替”模式;课程体系建设

中图分类号:G712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5382(2015)04-0043-03

高职院校作为应用型和技能型人才培养的主要阵地,其构建“以岗定教,学工交替”的课程体系模式,能够有效满足社会对人才的渴求。就目前而言,我国高职院校基本采用与本科院校相同的课程体系模式,这种模式在岗位实习方面存有不足之处,学生无法完全将理论知识应用于岗位实习中

[1]

。基于这

种情况,采用“以岗定教,学工交替”的人才培养模式,能够将学校学习和企业生产实践相结合,达到学与用的紧密结合,增强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提高高职院校人才培养质量。

1

高职院校课程体系建设中存在

的问题

1.1缺乏合理的实践课程教学安排

教育部

《关于以就业为导向深化高等职业教育改革的若干意见》中明确提出了高等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培养面向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需要的‘下得去、留

得住、用得上’、实践能力强、具有良好职业道德的高技能人才。”为达到这一目标,

高职院校必须建立具有自身特色的课程体系:既有对学生的专业理论知识教育,又有对学生实践动手能力的培养。对于高职院校各专业的实践课程教学而言,其学时比例应占总课时的40%以上。但是部分高职院校对专业课程实践教学时间没有合理安排,往往将其安排在专业理论课程教学之后,导致学生专业技能缺乏。此外,由于课程时间的限制,对于部分具有较强实践性的专业课程而言,其中实训教学基本属于观摩教学,

难以达到“以岗定教,学工交替”的效果。1.2课程教学与市场需求相脱离

近年来,高职院校在进行教学改革中,也在不断

开发突出职业能力培养的课程标准,制定符合高职院校发展的人才培养方案。但是,由于受教育资源、师资力量等诸多因素的制约,有的专业缺乏体现“教、学、做”一体化的优秀教材,导致在开展实践教

·

53·

烟台职业学院学报第21卷

学时,往往会出现实践教学内容与市场需求相脱离的现象。部分高职院校采用的是国家规定的教材,教材中缺乏实践应用型训练内容,多是以教学大纲为基准,并且一旦制定大纲,则难以以市场实际需求为依据对其进行及时修改,导致实践教学理念与实际需求不相适应。同时部分高职院校仍然采用单一的教学方式以及落后的实训设备,难以达到预期的实践教学效果,无法满足市场人才的需求。

1.3课程评价体系不完善

目前大部分高职院校在建设“以岗定教,学工交替”模式的课程体系时,由于实训场地和课时安排的影响,实践课程体系难以形成完善的考核评价标准。如部分高职院校在对旅游类专业实践课程的成绩进行评定时,往往是教师结合自己的主观印象给出相应的成绩,或者是利用书面理论的形式加以考查,而无法根据具体的标准来评定成绩[2]。这样难以真正提高实践教学的效果,无法公正客观核定学生的实践能力,不利于学生学习兴趣的提升。

2高职院校建设“以岗定教,学工交替”课程体系模式的意义

“以岗定教”是指按照岗位人才需求设置专业,按照岗位能力要求构建课程体系、开发项目课程、实施“教、学、做”一体化教学的人才培养模式。“学工交替”是指课堂学习和生产岗位实习交替进行,把学校教学与工作岗位有机结合起来,让学生在实践中学,学后再实践,手脑并用,提高自身能力和素质。高职院校构建“以岗定教,学工交替”的课程体系模式,其积极意义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是有利于实现“学生”到“企业人”的转变。在“以岗定教,学工交替”课程体系模式下,学校与企业紧密合作,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共同加强学生的生产实习和社会实践,结合企业的岗位需求,真正培养企业所需要的人才。这种课程体系改变了以往单纯以学校和课堂为中心的传统人才培养模式,能够在一定程度上使高职院校的课程体系建设有效融合企业的生产管理,促使学生在学校期间就能对企业工作环境和文化氛围加以适应和熟悉,从而缩短适应企业环境的时间,实现“学生”到“企业人”的转变。

二是有利于实现产学互动。高职院校开展“以岗定教,学工交替”的模式,以行业为依托,以社会需求为导向,通过广泛开展校企合作,不仅在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上,同时在监控和评价教育教学质量、考试考核学生、建设实训基地、开发课程、设置专业等环节中,都使企业全面参与其中。这样能加深学生对工作岗位的认识,使学生对工作岗位的相关要求能够熟悉,从而树立正确的职业观,提高自身的职业道德素养;使学生能够将理论知识与企业生产过程进行无缝对接,有效实现产学互动[3]。

三是有利于高职院校培养技能型人才。该模式的构建能够让学生在真实的工作环境中,以准员工的身份完成真实的生产任务,真正做到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不仅提升了自身的职业技能,而且通过对职业规范的了解,树立责任心、事业心,培养爱岗敬业、团队合作精神,全面提升自身职业综合素质。在校企共育、合作办学的过程中,企业也是受益者。在学生的顶岗实习期间,企业对学生进行职业技能训练和职业素质培训,使学生毕业后能迅速上岗,成为熟练员工,缩短了企业人才培养的时间。此外,企业在学生顶岗实习过程中,对其有了充分认识和了解,从而很容易挑选出合适的人才。有了企业对学生的就业安置的全程参与,还有效保证高职院校学生的就业率,真正实现了学生、企业、学校三方共赢。

3“以岗定教,学工交替”课程体系模式的建设途径

3.1深入改革教学模式

高职院校在构建“以岗定教,学工交替”的课程体系模式时,应加强与企业的合作,将自身的优势加以充分发挥,同时在教学过程中将社会服务、生产实践以及教学活动这三者进行有效结合,使学生能够参与到企业的顶岗实习,从而形成企业与高职院校共同管理和教育的教学模式。一般来说,高职院校可以与企业进行长期合作,设置相应地定向班,让学生能够对企业进行深入了解,促进学生就业。此外,高职院校依据企业需求,对专业进行设计,并合理安排课程,构建“多学期、分段式”教学组织模式。如安排学生到企业实习,学生在实习过程中发现问题,再回到高职院校进行学习,这样带着实际问题的学习,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最后再让学生到企业实习,使问题在实践中得以有效解决。

3.2优化实践教学内容

一般来说,学生必须要具备扎实的理论知识,拥

·

63

·

第4期刘胜:“以岗定教,学工交替”模式下的高职院校课程体系建设研究

有较强的实践动手能力,从而满足社会和企业对人才的要求。高职院校在构建“以岗定教,学工交替”模式时,必须要对教学内容进行改革和优化,确保教学内容与教育目标相一致,实现培养的人才与社会、企业和市场的“无缝对接”。就现阶段而言,许多高职院校不够重视实践教学环节,导致教学内容与企业人才需求不相符合;教学内容注重理论知识的讲解,实习时间短。因此高职院校在制定教学计划时,必须要聘请专家以及企业顾问等专业人员与教师一起设计人才培养的方案,从而制定出科学合理地教学方案,满足社会、企业以及市场的需求[4]。同时在教学内容方面,要对学生的综合职业素质以及岗位能力加以重视,并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对课程结构进行灵活调整,确保课程体系的顺利构建。

3.3改进教学方法

高职院校必须要打破“重理论,轻实践”的教学方法,加强实践教学。在教学过程中,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使学生能够积极参与到学习中,同时加强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将理论与实际融入一体。此外,在对教学内容进行设计时,要重点突出项目的实用性,并通过教学环节的完成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使学生能够进行协作学习,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高职院校可以对网络环境进行充分利用,在数字化教学平台中,建立课程教学网,并将教师的教学课件、项目设计指导书、典型案例以及技能题库等放置在网上,使学生能够网络化和自主化学习。高职院校的带队教师必须要加强管理和指导,对学生在实习期间存在的问题进行了解和解决,并使企业人员对学生的情况加以熟悉,了解学院的管理制度及教学,从而有效提高相关的教学服务。

3.4加大学生顶岗实习工作的力度

高职院校应让学生参与顶岗实习期间,对相关的法律法规进行严格遵循,并以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为依据,建立和完善相应地管理制度。为了保证学生的实习效果,高职院校应指派专人负责学生的思想动态和专业指导,积极帮助学生进行科学合理的职业规划。同时对学生顶岗实习的内容进行合理安排,有效避免学生在服务和生产过程中受到伤害,为学生树立健康正确和积极向上的就业心态,促进学生零距离就业。此外,企业应在学生实习期间,将自身的人文精神和特色加以展示,使学生能够真实体验企业文化的影响,并在学生顶岗实习期间,安排专业人士指导学生的操作与技术,定期进行技术课程讲解。

结束语

综上所述,高职院校在课程体系的建设过程中,应采取“以岗定教,学工交替”的模式,深入改革教学模式,优化实践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法,加大学生顶岗实习工作的力度。只有这样,才能实现“学生”到“企业人”的转变,积极培养技能型人才,加强产学互动,促进高职院校课程体系的顺利建设,实现高等教育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王蕴瑞,张伟伟.高职院校旅游类“学工结合”实践教学模式探索[J].合肥师范学院学报,2015(2):105-108.

[2]龙德毅.工学结合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天津职业院校联合学报,2011(2):3-21.

[3]王飞.“学工交替”模式在高职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中的应用[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0(26):176.[4]陈春莲.关于高职院校课程体系建设的若干思考[J].北京政法职业学院学报,2012(1):105-109.

(责任编辑高蕾)

·

73

·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