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第5课时 因数中间有0的乘法

第5课时 因数中间有0的乘法

第5课时  因数中间有0的乘法
第5课时  因数中间有0的乘法

第5课时因数中间有0的乘法

因数中间或末尾有0的乘法教案(成)

因数中间或末尾有0的乘法(新授课) 主备教师:王建红复备教师:审核人: 主要内容 学习内容:P53例2及练习八1——4题。 学习重点:掌握因数中间或末尾有0的计算方法。 学习难点:掌握竖式的简便写法。 二、课标要求 1.会口算百以内一位数乘、除两位数。 2. 能笔算三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 三、学情分析 本课的学习内容是义务教育阶段四年级整数乘法的最后一个知识块。它是学生已掌握的两位数乘两位数的扩展和提升。学习这节课之前学生已学过这三个知识点:1、三位数乘一位数,第一个因数中间有0或末尾有0的乘法。2、整十数乘整十数的口算。3、三位数乘两位数。因些这节课的教学应从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和认识发展水平出发,引导学生由旧知迁移到新知。 四、教学时间 一课时 因数中间、末尾有0的笔算乘法 一、学习目标 知识与技能: 1、掌握因数中间或末尾有0的计算方法,进一步认识0在乘法运算中的特性。 2、培养类推迁移的能力和计算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经历因数中间或末尾有0的计算的过程,进一步掌握算理和计算的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培养认真计算的良好学习习惯。 二、学习方式 本课时采用的学习方式:自主学习、小组交流、练习法。 三、评价方式 本课时目标检验的评价方式:口头交流(在教学设计的第一个环节中实施)、小组汇报(在教学设计的第二个环节中实施)、书面练笔(在教学设计的第三个环节中实施),习题检测(在教学设计的第四个环节中实施)

四、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实物投影。 五、教学流程 一、创景引新,以情激趣; (1)口算 50×90= 40×80= 32×30= 70×140= 300×30= 25×30= 小组口头交流:观察上述算式中两个因数有什么特点?你是怎么口算的?你能用口算的方法进行笔算吗,该怎么做?你能尝试一下笔算70×140吗? 二、目标导学,自主探究 (1)出示材料:特快列车每小时可行160千米,普通列车每小时可行106千米。 师问:你能提出什么问题? 老师也有问题提出,等你来解答哦。让老师提一个问题吧。问题:它们30小时各行了多少千米?(你看老师提的问题中包含几个问题?请你列式吗? 出示:160×30 106×30 观察:这两道算式的因数有什么特点? 板书课题补充;因数中间或末尾有0的乘法 (2)出示目标 1.掌握因数中间或末尾有0的计算方法,进一步认识0在乘法运算中的特性。 2. 经历因数中间或末尾有0的计算的过程,进一步掌握算理和计算的方法。 3. 培养认真计算的良好学习习惯。 怎么计算出结果?能不能用我们以前学过的旧知识来解决,自己试一试 学生独立进行计算。 小组交流并汇报不同算法。 1)160×30= 问:写竖式时,如何处理0和非0数字的对位问题?怎样确定积的末尾0的个数? 160×30=4800 160 × 30 ————— 4800 2)106×30= 自己试一试

一个因数中间有0的乘法

一个因数中间有0的乘法 教学内容: 教材第67页的内容。 教学目标: 1.使学生掌握0和任何数相乘都得0。 2.使学生掌握第一个因数中间有0的乘法的计算方法。 教学重点: 使学生掌握0和任何数相乘都得0 ,使学生掌握第一个因数中间有0的乘 法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 理解一个数中间有0的乘法的算理。 教法设计: 讲授法、谈话法 学法设计: 讨论法、练习法 教具学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预学题卡 教学流程: 一、自主学习 1、计算并说说整数乘法的意义 125×8 = 239×4= 345×7= 2、阅读教材主题图,理解图意,让学生看图列出不同的式子。 3、体会几个相同加数加法和乘法的转换思想 4、完成教材第66页想一想,0×3= 3×0= 9×0= 0×9= 0×0= 5、小结:0和任何数相乘都得()。 二、明确本节课的学习目标。 三、合作探究、归纳展示: 1、阅读教材第67页例5。理解并列式

运动场的看台分为()个区,每个区有()个座位,你能算算运动场一共有多少个座位吗? 列出式子 2、你能口算吗? 3、根据前面学习的知识,你能列出竖式计算出结果吗? 4、一个因数中间有0的乘法的计算方法:从()乘起,用一位数依次去乘另一个因数()的数字,在与中间的0相乘时,如果没有进上来的数,要在那一位上写()占位,如果有进上来的数必须()。 5、完成教材第67页做一做第1题。 四、检查预习案落实情况。 学生汇报交流,教师适时点拨 五、达标检测: 1、208 ×9= 607×5= 306×9= 2、判断并改错 2 0 6 3 0 9 × 4 × 7 8 0 2 4 2 1 6 3 六、畅谈收获,评价激励。 七、课后作业 1、完成练习十四1—5题 2、拓展提高 把0、2、4、5填入算式, (1)使所得的积最小; □□□ ×□ (2) 使所得的积最大。

笔算乘法(一个因数中间有0的乘法)

第三课时一个因数中间有0的乘法 中原区汝河新区小学慎佳丽 一、学习目标 (一)学习内容 《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人教版)三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笔算乘法第三课时,第66页例4、第67页例5及相关习题。本课时是在学生掌握了多位数乘一位数的一般方法之后进行的,有助于学生集中学习在乘法中如何处理0的具体方法,为以后学习复杂的多位数乘法打下基础。 (二)核心能力 能计算一位数乘两位数和三位数的乘法 (三)学习目标 1.借助小猴吃桃子的情境,解决问题并通过想一想的算式,根据乘法的意义, 归纳出0和任何数相乘都得0。 2.通过解决运动场一共有多少个座位的问题,会用口算估出积的范围,能运 用迁移类推的方法探索一个因数中间有0的乘法的算理,并正确计算。 (四)学习重点 掌握0和任何数相乘都得0;掌握因数中间有0的乘法的计算方法。 (五)学习难点 理解0和任何数相乘都得0的算理。 (六)配套资源 实施资源:《笔算乘法(一个因数中间有0的乘法)》PPT课件 二、学习设计 (一)导入 课件呈现:课本第66页情境图,故事导入。 学生仔细观察,要解决的问题是什么. (二)问题探究 1、问题1:想一想用加法怎么算,用乘法怎么做。 板书:0+0+0+0+0+0+0=0(个) 0×7=0(个) 7×0=0(个)

2、想一想:你能举例说明7×0=0的理由吗? 0×3呢,你还能列举出这样的算式来吗? 0×3= 9×0= 0×0= 3、总结 问题2:你发现了什么? 板书:0乘任何数都得0. 4、出示教材第66页做一做内容。 ①0×2 5×0 0×6 2×0 0+5 6×0 答案:0、0、0 0、5、0 解析:【考查目标1】在巩固有关0的乘法计算的同时,体验有关0的乘法与加法的对比,突破思维定势。 ②在○里填上适当的符号。 4○0=0 0○4=4 0○4=0 7○7=0 10○0=0 0○0=0 答案:略 解析:【考查目标1】需要综合运用有关0的四则运算的知识进行解决,加深学生对有关0的四则运算的认识。 【设计意图:加强对比,明晰概念,结合乘法和加法的意义帮助理解】(三)、再探究 1、观察情境图 出示课本第67页例5 问题3:如何列式?集体列出算式:604×8= 2、探究算法 (1)估算。 问题4:估算一下大约有多少个座位,怎么估? 【设计意图:突出在精确计算之前用口算估出积的范围,为粗略的判断精算结果是否正确提供方法,也体现了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 (2)探究笔算方法

因数中间有0的乘法

《因数末尾有0的乘法》教案 教学内容:课本第19-20页 教学目标:1.理解因数末尾有0的乘法的简便算法。 2.能正确掌握因数末尾有0的乘法笔算书写格式。 教学重点:因数末尾共有几个0,就在积的末尾添上几个0。 教学难点:乘得的积的末尾也有0,易与添上的0相混淆。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卡片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 同学们,我们先来做一组口算,比一比谁做的又快又正确。(PPT展示)24×400 300×11 15×500 500×11 *24×50 *15×60 师:(1)观察这些算式有什么特点?你是怎样口算的?请列举一题说说。 (2)为什么(*题中)积中的0与因数中的0总个数不一样? 师:这节课我们将共同探究因数末尾有0的乘法的竖式计算。(板书课题) 二、新课学习 (一)例题讲解 1、呈现小猴骑自行车绕跑道练习的情景图。 (1)学生口答算式,教师板书:150×200= (2)尝试计算(鼓励算法多样化)。 (3)小组交流。 (4)汇报展示: 方法1:150×200 方法2:150×200 =150×2×100 =200×100+200×50 =300×100 =20000+10000 =30000 =30000

方法3:15×2=30 方法4:15×2=30 150×2=300 150×200=30000 150×200=30000 方法5:150×200 =15×2×10×100 方法6: 150 方法7:150 方法8:1 5 0 × 200 × 200 × 2 0 0 000 30000 3 0 0 0 0 000 300 30000 方法9: 200 ×150 10 2 30000 (5)观察比较:(方法1——方法5)你认为哪种算法方便? (方法6——方法9)怎样列竖式计算书写格式最好? 总结:(1)用推算的方法做较简便,即先把两个因数末尾的“0”前面的数相乘,再看两个因数的末尾共有几个“0”,就在乘得的积的末尾添 写几个“0”。 (2)把两个因数末尾的“0”前面的数对齐列竖式计算格式最好。 方法巩固:阅读P20小丁丁的话,再次回忆竖式计算的算理。 (说明方法7的计算过程时,用虚线帮助理解。但是告诉同学书上以及今天讲解时出现的虚线只是帮助理解,做题目时,虚线不必出现。) 小结:这道题方式多样,类似题目我们用竖式比较方便,我们接下来用竖式练习几道题。 (二)新知巩固 师:现在我们用推算法来练一练。完成书本20页上的计算题。 (1)单题计算 师:我们先来完成第一题,把竖式填写完整。 请同学板书计算,说说计算过程,统计正确率。 师:我们接着完成第三题300×240。 请同学板书计算,说说计算过程,统计正确率,并且强调注意书写格式。

因数中间有0的乘法说课稿(人教版三年级数学)

因数中间有0的乘法 一、说教材 教材分析: 《因数中间有0的乘法》是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第6单元“多位数乘一位数的笔算”的内容,这是学生掌握了三位数乘一位数连续进位的基础之后学习的。在本单元的前几个例题教学中,学生已经学会了多位数乘一位数的口算和笔算乘法,学生已经能够较准确、熟练的进行多位数乘一位数的笔算,并理解其算理。教材把它单独安排成一个例题,旨在让学生集中学习在乘的过程中处理“0”的方法;在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学习活动中学会新知,提高了学生的计算能力和迁移类推的学习能力,为以后学习复杂的多位数乘法打下基础。 根据教材的编排,以及对教材和学生的认知水平的分析,我确定了以下 教学目标: 1、知识技能:学生理解0和任何数相乘都得0的算理。掌握一个因数中间有0的乘法的计算方法,并且能够准确计算。 2、过程与方法:通过对算法多样化的探究,促进学生对因数中间有0的乘法的掌握,并能正确计算。 3、情感态度:培养学生合作交流和类推迁移能力。 教学重点:理解掌握0和任何数相乘都得0的算理,学会一个因数中间有0的乘法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能正确地进行一个因数中间有0的乘法。 教具学具:ppt课件、主题图。 二、教法学法 现代教育理论认为:有效的教学活动不能单纯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通过对学生学习情况的分析,本节课我将以讲授法,探究式教法为主。 学生则主要通过想一想、试一试、练一练等自主探究学习的方式,归纳出0和任何数相乘都得0的算理。小组的合作交流也是必不可少的,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和合作学习的意识。 三、教学过程 基于以上的分析,教学过程分为:情景引入、探究新知、巩固练习与拓展、

《因数中间有0的乘法》教学反思

三上《因数中间有0的乘法》教学反思 平睦河小学鲁永忠 一个因数中间有0的乘法是乘法中的特殊情形,学生在计算时往往容易算成3×0=3,或者不计算因数中间有零的这一位,因此,教材在学生掌握了多位数乘一位数的一般方法后,安排了本课内容,有助于学生几种学习在乘的过程中如何处理0的具体方法,为以后学习复杂的多位数乘法打下基础,在教学完这一内容后,我个人的总体感觉是较好的,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学习,使学生学得轻松愉快。 “计算”常常与“枯燥”二字相连,但本课我始终注意创设情境,让学生在情境中学习计算。这样既有利于学生理解和掌握算法,同时又可增强学生学习兴趣。 如:新课环节以“仙女摘仙桃”引入,得出“0和任何数相乘都得0”的结论;又以揭示“老寿星的长寿秘诀”为线教学一个因数中间有0的乘法;最后的练习环节以循序渐进为主线贯穿练习前后。每个情境之间的连接我都以巧妙地语言把它们很自然地衔接在一起,使学生听了倍感亲切,兴趣盎然。 2、多种计算方法相结合,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 在教学一个因数中间有0的乘法时(即例6),我让学生通过估算、口算、笔算等不同的计算方法去体验数学中国算法多样化的思想,促使学生形成良好的计算意识,同时,我还注意将学生的估算结果与准确结果进行对比,从而让学生体会到可利用估算来检验计算结果是否正确,从而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3、练习组织较好,既有针对性,又有层次和坡度。 从练习的形式来看,我安排有口算题、笔算题、思维训练题,学生自主出题和算题及比较练习题等,既有动口的、又有动脑的,既有单个回答

的又有全体练习的,既有基本练习的,又有拓展练习的。另外,在练习的设计中我还注意了以下几个几点: (1)练习的密度与数量适中 (2)练习的形式多样化 (3)突出了难点,讲究了实效。 4、注重挖掘教学素材中的潜在知识,有效地培养了学生的发现能力。在教学中,我能做到随机应变,引导学生挖掘教材中的潜在知识,从而使学生将所学知识融会贯通,培养学生的发现意识和能力。 例如:在练习口算中,我引导学生观察口算试题,比较“0和一个数相乘的结果”与“0和一个数相加的结果有什么不同”,从而让学生得出“0和一个数相加仍得原数。”的结论。 在这节课中,虽然也存在一些不到之处,例如,教师在教学中与毛躁、粗心之处,教师的语速过快,声音过大等毛病,但总体感觉这是一节成功的课,教师教得轻松,学生学得愉快,获得了积极地情感体验。

新人教版三年级上册《一个因数中间有0的乘法》教案

一个因数中间有0乘法 一、设计思想 《标准》认为: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 在“探究新知”这一过程中,创设一些有意义的问题情境和数学活动,激励每一个学生在动脑观察中独立思考,鼓励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与同伴进行交流,引导学生思考计算方法,组织学生交流计算方法,使学生在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中明白算理,掌握算法。 二、教材分析 一个因数中间有0的乘法,是学生学习乘法的一个难点。所以,教材中将这部分内容专门作为一段,安排在学生掌握了用一位数乘多位数的一般方法之后,以便学生集中学习0在乘的过程中的具体处理方法。 教材中先讲0和任何数相乘都得0。这一结论在小学阶段包含了0乘非零自然数、非零自然数乘0和0乘0三种情况。对于0乘非零自然数,可以用乘法的意义来解释,即表示几个0的和。 例5教学关于0的乘法,说明0和任何数相乘都得0,为后继教学做好准备。“0和任何数相乘都得0”这个结论在小学阶段包含0和任一非0自然数相乘及0乘0两种情况。对于0和非0自然数相乘,可以用乘法的意义来解释,即表示几个几的和。对于0乘0,就不能用乘法的意义来解释。这种情况在数学理论上只是一种补充规定,在教学中只能直接告诉学生,不宜作其他的解释。 例5首先呈现了一幅极富情趣的主题图:七仙女向王母娘娘汇报说,仙桃都被孙悟空吃光了,一个大仙桃也没摘到。由此引出小精灵问:“一共摘了多少个仙桃?”的问题。然后通过加法和乘法的计算,得出0和任何数相乘都得0的结论。 例6教学因数中间有0的乘法。这里教材也呈现出了一幅有趣的主题画,老寿星因为天天到公园散步所以才会长寿。他每天都要在环境优美、空气清新的公园里步行3圈,从而引出了问题:你能算出老寿星每天要步行多少米吗?鼓励学生参加体育锻炼。教材出示了学生的两种算法,既可互相对照,又体现多种算法。对于分步计算的方法,因为进位难度降低,所以还可以鼓励有能力的学生从高位算起,直接进行口算。 三、学情分析

《因数中间或末尾有0的乘法》教案

因数中间或末尾有0 的乘法》教案 《因数中间或末尾有0 的乘法》教案 涉县南关明德小学宋海霞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使学生掌握因数中间或末尾有 0 的计算方法,进一步认识 0 在乘法运算中的特性培养学生类推迁移的能力和计算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通过学生在小组内经历因数中间或末尾有0 的计算的过程,让学生进一步 掌握算理和计算的方法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让每一个学生在合作学习、汇报展示、课堂互动交流中培养学生认真计算的良好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掌握因数中间或末尾有 0 的计算方法教学难点:掌握竖式的简便写法 教学过程: 一、启智引思 1、创设情境:同学们,上课前,老师想检测一下你们的口算能力,你们有信心接受挑战吗?(出示口算卡片): 600 X300= 30X 23= 53X 30= 20X 700= 40X 22= 608 X 5= 20X 20= 40X 90= 502X 7= 608X 5= 同学们的表现真是太棒了,这节课我们继续来学习笔算乘法(因数中间或末尾有 0 的乘法)。 2、提出学习目标:请同学们想一想,你们想从本节课中学会什么呢?让学生说一说,再出示学习目标: (1)因数中间或末尾有 0 的计算方法。 (2)竖式的简便写法。 二、自主探究 1、小组内个人展示 学生独立自学、完成例题和“做一做”。完成后在小组内按学困生T中等生T优生的顺序进 因数中间或末尾有0 的乘法》教案

行展示,小组内互相交流、帮助、质疑问难。 2、全班展示(以小组为单位) (1)算法展示: A、160 X 30=问:写竖式时,如何处理0和非0数字的对位问题?怎样确定积的末尾0的 个数? 160X 30=4800 160 X 30 4800 B、 106X 30= 自己试一试 学生反馈时讨论: (1 )竖式的简便写法,为什么不写成 106 X 30 (2)计算106 X 30时,既然中间的 0与3相乘得0,那么这个过程可以不要吗?如何写这一位的积?106X 30=3180 106 X 30 3180 计算时哪个竖式更简便? 小结:因数中间或末尾有 0的计算方法是什么? 因数中间或末尾有0 的乘法》教案 (2)错例展示

一个因数中间有零的乘法教案

因数中间有零的乘法 教学内容: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第83至85页。 教学目标: 1、知识技能:使学生理解0和任何数相乘都得0的算理。掌握一个因数中间有0的乘法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迅速地进行计算。 2、数学思考:初步学会举实例比较分析,论证推理的数学方法。 3、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知识运用能力以及归纳概括能力。 4、情感态度:激励学生评价与反思,体验解决困惑成功喜悦。 教学重点:0和任何数相乘都得0的算理。一个因数中间有0的乘法的计算方法。 教学关键:适时采用举实例比较分析法,激发学生产生知识冲突。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课题 1、认识老朋友“0”请同学们谈谈0的一些情况,想一想生活中哪些例子当中用到了0。孙悟空大闹天空中也有有关零的故事,你想知道吗?一天王母娘娘叫七仙女到蟠桃圆去摘仙桃为自己祝寿。七仙女到蟠桃圆,只见树上一个桃也没有,孙悟空正坐在桃树上吃桃子呢。出示(课件)课本第83页主题图。小精灵问:一共摘了多少个仙桃? 2、想一想,用加法怎样列式计算?用乘法怎样列式计算? 0+0+0+0+0+0+0=0 0×7=0 7×0=0 想一想:0×3=9×0=0×0= 观察上面的算式,你们发现了什么规律?你们想的和小精灵说的一样吗? 3、孩子们真聪明,小精灵想考一考大家!(出示课件) 想一想0和一个数相乘与0和一个数相加结果有什么不同?

(0和一个数相乘都得0,0和一个数相加仍得一个加数。) 教师提示:计算时一定要认真审题,注意符号,符号不同,计算方法也不同。 二、运用法则计算: 呈现例6主题图:老寿星为什么会长寿?(生命在于运动)去年他每天步行3圈,每圈502米,你能提出什么问题?怎样列式?你能估计一下大约多少米? 1、尝试:502×3 2、学生在练习本上试做,教师行间巡视,请一名做题正确的学生板演,全体同学订正结果。 3、提问:在这道题的计算中运用到了哪些知识?(运用了0和任何数相乘都得0这一计算法则。) 4、今年老寿星每天步行3圈,每圈增加到508米,你能计算出今年老寿星每天步行多少米?学生独立完成例题:508×3(完成后说一说为什么十位写2) 师问:说说这道与上一题有什么相同与不同?这道题在计算时应该注意什么? (相同点:都是一个因数中间有0的乘法;不同点:上一题第二个因数与第一个因数的个位相乘不需要进位,本题需要进位。计算本题时应注意第一个因数十位上的0与3相乘得0后还要加上进上来的2,因此积的十位上是2,而不是0。) 5、做一做课本84页,抽生板演,师生共同订正。

三年级数学上册《因数中间有0的乘法》教案

三年级数学上册《因数中间有0的乘法》教案【教学内容】 教材第66~67页例4、例5 【教材分析】 这一课是乘法的分外情形,教材把它安排在独立的一节,旨在让学生集中学习在乘的过程中处理“0”的方法;让学生经历“一个因数中间有0的乘法”的计算过程,能正确笔算。 【学情分析】 在本单元前几个例题的教学中,学生已经学会了多位数乘一位数的口算乘法及笔算乘法,已经能够较确凿、熟练地进行多位数乘一位数的笔算,并理解其算理。而本节课的教学是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的基础上,进一步让学生熟悉多位数乘一位数的笔算方法,并掌握有关0的乘法及一个因数中间有0的笔算乘法,难度不算大,但关键就是要让学生掌握其方法,并在计算时要细心认真。 【教学目标】 .使学生理解“0”和任意数相乘都得“0”的道理。经历和探索一个因数中间有0的乘法的计算过程,掌握计算方法,并能提炼出简易算法。 2.通过学生的独立探索和合作交流,经历一个因数中 间有0的乘法的计算过程,体验类推、迁移的数学思想和方法。 【教学重难点】 重点:理解“0”和任何数相乘都得“0”的道理和掌握一个因数中间有0的乘法的计算方法。 难点:理解一个数中间有0的乘法的算理。 【教学准备】

。 【教学流程】 【复习导入】 师: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几张口算卡片,我们来比一比,看谁算得又准又快。 出示口算卡片:0+2314-058+00-0 67-0 生齐答,小结方法:一个数加上0或者减去0仍旧是这个数。 【探究新知】 .教学例4。 出示教材第66页例4主题图。 师:说说图中表示什么意思?你会列式吗? 生说图意,列式:0+0+0+0+0+0+0 0×77×0 师:刚才咱们总结得出了一个数加上0或者减去0仍旧是这个数。那么乘法呢? 想一想:0×7=?0×3=? 9×0=?0×0=? 小组讨论:根据上面的算式能得出什么结论? 交流得出:0和任何数相乘都得0。 口算。

一个因数中间有0的乘法

《一个因数中间有0的乘法》教学设计与反思 教材分析:一个因数中间有0的乘法,是学生学习乘法的一个难点。安排在学生掌握了用一位数乘多位数的一般方法之后,以便学生集中学习0在乘的过程中的具体处理方法。 学情分析:一个因数中间有0的乘法是学生学习乘法的一个难点,在知识上学生已有多位数乘一位数计算方法的基础,因此本节课关键是0和任何数相乘都得0这一结论,课上通过知识的迁移、比较、感悟使学生明白任何数加0和任何数与0相乘算理的不同点,从而突出0的乘法的特性。 教学目标: 1、理解和掌握0和任何数相乘都得0。 2、理解一个因数中间有0的乘法的算理,并能准确的计算。 教学重、难点:理解0和任何数相乘都得0,掌握因数中间有0的乘法的计算方法。 教学过程(本文来自优秀教育资源网斐.斐.课.件.园): 一、学前准备 口算下面各题 8+0= 0+5= 13-0= 67+0= 计算后提问:你们发现了什么?(任何数和0相加减都等于这个数)(一个数加上或减去0还等于这个数) (设计意图:为新知作铺垫) 二、探究新知 1、请看(出示主题图)。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的是哪一段小故事呢?谁来给大家讲讲这段故事? 2、学生讲故事。 3、提问:七个仙女一共摘了多少个仙桃呢?可以用什么方法计算? (0+0+0+0+0+0+0=0 0×7=0 7×0=0)你是怎样想的?(因为7个0相加等于0) 4、反馈练习。你能说出下面几个算式的结果吗?指名口答,并说一说是怎样想的? 0×3= 9×0= 0×0= 5、观察上面这些算式,你发现了什么规律?(板书:0和任何数相乘都得0) 6、反馈练习。你能说几个和0相乘的算式吗? 0×8= 9×0= 0×5= 0×7= 1×0= 6+0= 4×0= 0+8= 7、观察5×0和5+0你有什么发现?0和一个数相加与0和一个数相乘结果有什么不同?(0和任何数相加都得原数,0和任何数相乘都得0) (设计意图:通过创设情境,以“仙女摘仙桃”引入,得出0和任何数相乘都得0的结论。这样既有利于学生理解和掌握算法,同时又可增强学生学习兴趣。) 8、揭示课题。“0和任何数相乘都等于0”这是0在乘法计算中的特点,在计算中经常要遇到,

因数中间或末尾有零的乘法

《因数中间或末尾有零的乘法》(徐红艳) 学情分析 学生的认知结构,只有在经历学习活动的过程中主动才能完成。只有学生本人的积极思考、主动探索,才能有所发现、有所创新。但在很多学校里,我们仍常常见到这样的现象:学生即使像容器、接收器一样把教师传授的知识全盘接收,可到面临实际应用时,却一筹莫展,束手无策。这种“高分低能型”人才现象清楚告诉我们当今的教育不能仅仅满足于知识的传授,而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水平和技能,尤其要把培养学生的知识迁移水平摆在首位。我班是创新教学改革实验班,我在人教版新课标四年级上册《因数中间或末尾有0的乘法》一课中实行一些有益地尝试。 案例描述 一、学前准备。 同学们格外有精神,老师可带劲呢! 1. 观察下列算式中两个因数有什么特点? 出示:60×50 240×20 你是怎么口算的? 让学生自己表述想法。 你能用口算的方法实行笔算吗 2. 学生尝试笔算并板演。 3. 小组讨论:因数末尾有0的笔算乘法和口算方法一样吗? 让学生交流自己的算法并和大家的实行比较。

二、巧用知识迁移,自主构建新知。 你能使用因数末尾有0的笔算乘法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吗? 1. 出示材料,特快列车每小时可行160千米,普通列车每小时可行106千米。 读材料,你能提出什么问题? 学生自由提问 学生思维活跃,学生踊跃举手,出现课堂的高潮。 让老师提一个问题吧,你看老师提的问题中包含几个问题? (1)出示问题:它们30小时各行了多少千米?(生1:包含2个问题;生2:因为它有“各”字)板书子问题:特快列车30小时可行多少千米?普通列车30小时可行多少千米? (2)分析数量关系,学生自主列算式。 (3)观察这两道算式的因数有什么特点? 学生自己表述想法。 (4)请同学们分组完成笔算,笔算时务必做到“快”、“静”、“齐”。(见图1) ①3为什么和6对齐?②积末尾的2个0是怎么得来的? ①3为什么和6对齐?②十位3和十位0相乘这个步能够省 略不写吗? 让学生自己交流想法 ③明明3×0=0,百位上却写1,为什么? 小组汇报。

一个因数中间有零的乘法

《一个因数中间有零的笔算乘法》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小学数学人教版三年级上册第83-85页。 教学目标: 1.探究并理解0和任何数相乘都得零的道理; 2.通过合作学习,理解一个因数中间有零的乘法算理,并掌握算法; 3.在探究、合作、交流中提升学习水平,激发学习兴趣。 教学重点: 使用概念和法则准确地实行计算. 教学难点: 独立、准确、迅速地实行计算. (一)实现迁移,探究规律 1.探究规律。 课件显示三个盘子,每个盘子上有一个苹果。 问:一共有几个苹果?加法算式怎么列?乘法呢?(或还能够怎样列式?) 课件显示五个空盘子。 问:(1)一共有几个苹果?怎样列式呢?(加法和乘法两种) (2)为什么0×5、5×0都等于0呢? [方案一](学生回答:5个0相加还是0) 问:(1)5个0相加得0,那么同学们想像一下,7个0相加是多少呢?10个0相加呢?你还能想到什么? (2)不管几个0相加都得0,那么6×0=?(板书)为什么?0×8=?

为什么? (3)如果用一句话概括,你想怎么说?(板书:0和任何数相乘都得0)。 [方案二](学生回答:0和任何数相乘都得0) 问:(1)真的吗?为什么呢?能不能几个例子说说0?(根据学生的举例,师板书算式,并选择其中两个提问为什么结果等于0。)(2)如果用一句话概括,你想怎么说?(板书:0和任何数相乘都得0。) 2.初次应用。 会算吗? 0×2= 2×0= 5×0= 5+0= 0×7= 7×0= 0×8= 8+0= 问:看看这些算式,你想对同学们说什么? (二)合作交流,掌握算法 课件显示:原价160元的长款羽绒服,现价108元;原价220元的皮夹克,现价202元。 [引言]冬天越来越冷了,陈老师想买一件保暖衣,还想多买两件送给表妹和表姐。同学们猜猜看,陈老师会想些什么?(学生自由说)1.出示问题一:一件皮夹克202元,买这样的3件要多少元? 2.尝试计算:想一想能用哪些方法求出这道题的结果?(学生试做,师巡视寻找不同的方法。) 3.师把多种方法板书在黑板上。 (1)202+202+202=606(元)

因数中间、末尾有0的乘法

因数中间、末尾有0的乘法 教学内容:青岛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29页信息窗3 红点1和红点2 教学目标: 1.结合现实情景,会计算因数中间、末尾有零的三位数乘一位数乘法,结合现实素材进行估算,并能解释估算的过程,能够正确笔算。 2.经历探索因数中间、末尾有零的三位数乘一位数计算方法的过程,逐步形成独立思考和探索的意识,在探索、交流计算方法的过程中,感受同一问题可以用不同的方法解决。 3.能主动参与和同学共同探索算理、算法的过程,学会与他人交流,体验成功的乐趣。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末尾或中间有零的三位数乘一位数的乘法计算。 教学难点: 末尾或中间有零的三位数乘一位数的乘法算理,并能熟练计算。 教具学具: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8份表格(一组一份)。 学生准备:彩笔。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师:同学们,喜欢吃海产品吗?今天,我们一起到海产品的加工车间去看一 看。 (课件出示:信息窗3的情境图。) 教师引导:在海产品加工车间你能找到 哪些数学信息? 预设: 生1:平均每小时加工102千克。 生2:平均每个车间加工820千克。 生3:每箱带鱼净重25千克,有8箱 教师引导:根据这些数学信息,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

预设: 生1:2小时能加工多少千克带鱼? 生2:4个车间加工多少千克带鱼? 生3:8箱一共多少千克带鱼? …… 师:大家都提出了不少有价值的问题,老师也提出两个问题行吗? (1)4小时能加工多少千克带鱼? (2)2个车间能加工多少千克带鱼? (板书这两个问题) 二、自主学习,探究新知。 1.探究一个因数中间有0的三位数乘一位数乘法竖式算法和写法。 (1)独立或合作解决。 请同学们试着解决第一个问题:4小时能加工多少千克带鱼?(课件出示)温馨提示:先列出算式再计算,最好先独立完成、如有困难再同位合作、还不能解决再小组合作完成。 学生活动、小组交流,教师巡视。 (2)班内交流 预测学生的算法: 生1采取口算的方法:102≈100,100×4=400。 师追问:那么实际的结果要比要比估计的结果怎么样?(大一些)。 (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帮助学生养成验算的好习惯,掌握验证的方法。)生2采取口算的方法:100×4=400,2×4=8,400+8=408。 (3)引导学生可列竖式计算: 个别学生到黑板上板演,重点要求学生说出思维过程: × ———— 4 0 8 (一是体现计算策略的多样化。二是重点引导学生探索交流406十位上的0

人教版小学三年级数学上册《一个因数中间有0的乘法》教案

笔算乘法 一个因数中间有0的乘法 教学目标 1.使学生掌握0和任何数相乘都得0。 2.使学生掌握第一个因数中间有0的乘法的计算方法。 3.体验自主探究,合作学习带来的学习乐趣。 教学重点 使学生掌握0和任何数相乘都得0 ,使学生掌握第一个因数中间有0的乘法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 学生能否正确掌握第一个因数中间有0的乘法的计算方法。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引导学生回顾0的含义及有关0的加、减法和多位数乘一位数的笔算方法。 (1)口算:2+0= 3-0= (2)用竖式计算。 233×3= 429×3= 2.引出课题,明确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同学们,你知道在数学家园里有一个非常特殊的数字是什么吗?(学生猜测,答出0)。今天我们就一起来探究与0有关的乘法计算。

二、迁移类推 1.出示例5。 2.集体列出算式:604×8=。 3.探索算法。 独立计算,两生板演。让板演学生说说计算过程。 强调:8和十位上的0也必须相乘,0×8=0,个位上进了3,0+3=3,积的十位上应该写3,千万不要忘记了。 集体订正,教师引导学生,并板书: 4.拓展练习。 502×4= 积的十位和百位为什么都是0? 5.小结:今天这两个笔算有什么相同?(因数中间有0)要注意什么?注意:不管因数中间是否有0,都要用一位数去乘多位数每一个数位上的数,即使十位上是0也要乘。当个位积不满十时,积的十位上要用0占位,当个位满十向十位进位时,个位上进几,积的十位上就写几。 三、巩固练习 1.出示教材第67页“做一做”第1题。 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2.对比练习。

其中第一组是因数中间有0的乘法与因数中间没有0的乘法的对比,第二组是个位积满十的乘法与个位积不满十的乘法的对比。 3.改错。 4.课堂练习 1.完成教材第66页“做一做”。 2.完成教材第67页“做一做”第1题。 3.完成教材第68页“练习十四”第1题。 4.完成教材第68页“练习十四”第2题 课堂小结 板书 课后反思 《一个因数中间有0的乘法》是三年级上册的一节计算课。一个因数中间有0的乘法是多位数乘一位数笔算乘法的一个重点内容,在知识上学生已有多位数乘一位数计算方法的基础,因此本节课关键有两点,一是0和任何数相乘都得0这一结论,二是在笔算过程中不管因数中间是否有0,都要用这个一位数去乘多位数每一个数位上的数,即使十位上是0也要乘。当个位积不满十时,十位上要用0占位。在本节的教学中我以学生的发展为本,着眼于学生的可持续发展。我从学生的已有经验出发,通过解决学生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入手,充分挖掘教材,充实教学内容.同时向学生提供许多主动探究、认真思考、广泛交流的学习平台,引导学生尝试解答新知识、总结计算方法,学生在自主探究、合作交流中经历一个因数中间有0的乘法的计算过程,掌握计算方法,能正确进行计算。培养学生积极探索认真思考的良好习惯,学生学得积极主动,教学效果是有效的。较好地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在教学中,我主要

因数中间或末尾有0的乘法

因数中间或末尾有0 的乘法》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 使学生掌握因数中间或末尾有0的计算方法,进一步认识0在乘法运算中的特性。 2. 培养学生类推迁移的能力和计算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 使学生经历因数中间或末尾有0的计算的过程,进一步掌握算理和计算的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培养学生认真计算的良好学习习惯。 重难点: 重点:掌握因数中间或末尾有0的计算方法难点:掌握竖式的简便写法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 口算 40 X 72=600X 300=30X 23= 53 X 30=20X 700=40X 22= 40X 72=40X 72=40X 72= 20X 20=40X 90=502X 7= 608X 5=908X 4=400X 50= 2. 笔算 708X 6=790X 8=54X 278= 说一说笔算的方法是什么? 3. 这节课继续学习笔算乘法 板书课题:笔算乘法 二、探究新知 例2、特快列车1小时可行160千米。普通列车1小时可行1 06千米它们30小时各行多少千米?。 问:说一说这题如何列式?这是一道什么样的乘法算式? 板书课题补充;因数中间或末尾有0的乘法 怎么计算出结果?能不能用我们以前学过的旧知识来解决,自己试一试 学生独立进行计算。

请不同算法的学生说一说口算的过程。 1)160X 30=问:写竖式时,如何处理0和非0数字的对位问题?怎样确定积的末尾0的个数? 160X 30=4800 160 X 30 4800 2)106X 30= 自己试一试学生反馈时讨论:(1)竖式的简便写法,为什么不写成106 X 30 (2)计算1 06 X 30时,既然中间的0与3相乘得0 ,那么这个过程可以不要吗?如何写这一位的积? 106X 30=3180 106 X 30 3180 计算时哪个竖式更简便? 小结:,因数中间或末尾有0的计算方法是什么?师生归纳先把0前面的数相乘,乘完以后再看乘数末尾共有几个0,就在乘得的数的末尾填写几个0 三、巩固练习 1. 书后第53页做一做 2. 练习八的1 、2独立完成 四、课堂总结今天你都学会了什么?有什么收获? 五、作业:练习八第3、4、7题 教学反思 其实因数中间有0和一位数乘两位数因数末尾有0的计算在三年级已经学过, 我把重点放在了因数末尾有0的简便运算。 学生一直以来所学习的笔算都要求数位对齐,因为受这种定势的影响,多数学

《因数中间或末尾有零的乘法》教案

《因数中间或末尾有零的乘法》教案 一、学前准备。 1. 观察下列算式中两个因数有什么特点?(板书:因数末尾有0) 出示:60×50 240×20 师:你是怎么口算的? 生1:先把0前面的数相乘。 生2:把0抹掉后再相乘,抹掉几个0就在积的末尾添上几个0。 生3:数一数两个因数中一共有几个0,就在积的末尾添上几个0。 师:生1,生3合起来就是我们口算的方法(板书口算方法)你能用口算的方法实行笔算吗? 2. 学生尝试笔算并板演。 3. 小组讨论:因数末尾有0的笔算乘法和口算方法一样吗? 生1:一样。 生2:都能够先把0前面数的相乘。 生3:数一数两个因数中一共有几个0。 生4:仅仅把横式写成了竖式…… 二、巧用知识迁移,自主构建新知。 师:你能使用因数末尾有0的笔算乘法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吗? 1. 出示材料,特快列车每小时可行160千米,普通列车每小时可行106千米。 师:读材料,你能提出什么问题? 生1:特快列车比普通列车每小时多行多少千米?

生2:普通列车每小时比特快列车少行多少千米? 生3:特快列车3小时可行多小千米,半小时呢?…… 学生思维活跃,学生踊跃举手,出现课堂的高潮。 师:让老师提一个问题吧,你看老师提的问题中包含几个问题?(1)出示问题:它们30小时各行了多少千米?(生1:包含2个问题;生2:因为它有“各”字)板书子问题:特快列车30小时可行多少千米?普通列车30小时可行多少千米? (2)分析数量关系,学生自主列算式。 (3)观察这两道算式的因数有什么特点?(生:第一道算式因数末尾有0,第二道算式因数中间有0,板书因数中间有0) (4)温馨提示:请同学们分组完成笔算,笔算时务必做到“快”、“静”、“齐”。(见图1) 针对第一二组的提问:①3为什么和6对齐?②积末尾的2个0是怎么得来的? 针对第三四组的提问:①3为什么和6对齐?②十位3和十位0相乘这个步能够省略不写吗? 生1:十位上的3须和第一个因数的每一位相乘。 生2:如果你省略不写,积就会少一位数,积变小了。

一个因数中间有0的乘法教案(重要)

一个因数中间有零的乘法 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使学生得出0和任何数相乘都得0的结论。 2、掌握一个因数中间有0的乘法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迅速地进行计算。 3、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知识运用能力以及归纳概括能力。 教学重难点: 理解0和任何数相乘都得0的结论和一个因数中间有0的计算方法。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1、讲故事:同学们喜欢孙悟空吗?孙悟空神通广大、能降妖捉怪,但也有 调皮的一面,下面老师就给同学们讲一段孙悟空大闹天宫的故事:(结合课件情境图)王母娘娘的寿辰到了,她派七位仙女去蟠桃园采摘仙桃为自己祝寿,七位仙女到了蟠桃园,只见孙悟空正坐在桃树上大口大口的吃着桃子,树上一个桃子也没有了。仙女们赶快回来向王母娘娘汇报:“仙桃都被孙悟空吃光了,一个也没摘到。” 2、师谈话:这个故事很精彩,同学们听得也非常认真,老师要考考你们了 这七个仙女一共摘了多少个仙桃呢? 二、探究新知 (一)教学例5 关于0的乘法 1、同学们,要想知道刚才的仙女们一共摘了多少个仙桃,该怎样列式计算 呢? 用加法怎样列式计算? 用乘法呢? 学生说后教师板书:0+0+0+0+0+0+0=0 0×7=0 7×0=0 分别表示什么?也就是求7个0是多少。 2、想一想:0×3 9×0 0×0 各等于多少呢?为什么? 3、观察上面的算式,你发现了什么?(结论:0和任何数相乘都得0。) 先让学生独立思考,再在小组内进行交流自己的看法。 师质疑:0和一个数相乘与0和一个数相加结果有什么不同?

4、练习:0×2 5×0 0×6 0×8 0+2 5+0 6+0 0+8 师:请同学们认真审题,把答案直接写在书上.(请一名学生在上面填)想一想,0和一个数相乘与0和一个数想加有什么不同?让学生讨论后回答。学生通过小组商量得出结论:0和任何数相加都得原数,而0和任何数相乘都得0。(如:0×3 , 3+0,并鼓励学生联系实际举例说明。如一个盘子有3个梨,另一个盘子里没有梨,两盘一共就有3个梨。如果3个盘子都是空的没有梨,那么总共还是1个梨也没有) (二)教学例6 因数中间有0的乘法 1、小朋友,吃了蟠桃真的能长寿吗?(不能)是啊,生命在于运动,我们应该像这位老寿星一样每天坚持体育锻炼。让我们一起来看一看老寿星每天都在做什么运动,请看大屏幕:(出示老寿星情境图) 老寿星每天都要围着这个湖步行3圈,每圈508米,你能算出老寿星每天要步行多少米? 2、要算老寿星每天步行多少米,应该用什么方法?怎样列算式? 3、请你先估算一下大约多少米?(学生先独立估算,然后在全班交流估算方法和估算结果) 3、508×3到底等于多少呢?你能算出它的准确结果吗?组织学生用你自己喜欢的方法独立计算,最后小组代表在全班汇报不同的算法,并说一说计算的过程。(重点交流:3和0相乘时是怎样计算的。) 教师提问:因数十位上的0应该怎么办? 小结:不管因数中间是否有0,都要用这个一位数去乘多位数里每一位数位上的数,即使十位上是0也要乘,乘0时,个位的积不满十,十位上就要用0占位。)4、练习:207×8= 603×4= 305×9= 学生先独立在书上完成,请三名学生上黑板完成。最后全班集体订正。 观察这几个算式有什么不同?跟前面学习过的乘法算式有什么不同? 板书课题:一个因数中间有0的乘法 三、巩固深化

因数中间有零的乘法

因数中间或末尾有0的乘法教学设计(例2)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使学生掌握因数中间或末尾有0的计算方法,进一步认识0在乘法运算中的特性。 2.培养学生类推迁移的能力和计算的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使学生经历因数中间或末尾有0的计算的过程,进一步掌握算理和计算的方法。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培养学生认真计算的良好学习习惯。 重点:掌握因数中间或末尾有0的计算方法 难点:掌握竖式的简便写法 教具: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口算 50×3= 40×22= 20×20= 53×30= 600×30= 30×23= 400×50= 350×2= 学生开火车回答。 2.笔算 708×6= 790×8= 54×278= 说一说笔算的方法是什么? 3.这节课继续学习笔算乘法 板书课题:笔算乘法 【设计意图:复习口算知识,为末尾有0的乘法笔算做好准备;复习笔算知识,为中间有0的笔算除法做好准备,同时熟悉乘法笔算的基本步骤。】 二、探究新知A 例2:特快列车1小时可行160千米,普通列车1小时可行106千米。它们30小时各行多少千米?。 问:说一说这题如何列式?160×30= 106×30 问:这道乘法算式的两个因数有什么特点? 板书课题;因数中间或末尾有0的乘法 怎么计算出结果?能不能用我们以前学过的旧知识来解决,自己试一试 学生独立进行计算。 请不同算法的学生说一说计算的过程。 1)口算:先是口算出16×3=48,再在积的末尾添两个0。 2)笔算:展示两种不同的算法: 3)让学生对两种算法发表评价,通过对比,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利用0在乘法运算中的特性能使计算简便。引导学生选择后一种方法 4)讨论:写竖式时,如何处理0和非0数字的对位问题?怎样确定积的末尾0的个数?5)小结:笔算末尾有0的乘法,先乘0前面的数,然后看因数末尾共有几个0,就在积的末尾添写几个0。结合实际板书:末尾有0,先算非0,算完再添0;共有几个0就添几个0。【设计意图:使学生通过对比选择,掌握竖式的简便写法,在自主探索中掌握末尾有0的计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