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农业供给侧改革的基本逻辑:基于农民的主体性视角

农业供给侧改革的基本逻辑:基于农民的主体性视角

2019年1月第1期(总第28

期)

2015年12月,在中央农村经济工作会议上,“中央一号”文件提出,在我国农业现代化的发展中要加大创新驱动力度,推动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保持农业稳定发展和农民持续增收,走一条产出高效、产品安全、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农业现代化之路。

[1]

当前,我国农业发展依

然延续传统的高投入、高耗能、高污染的粗放型农业生产方式,最终导致中低端质量的农产品供给过剩,高端质量农产品供给不足,不能满足国民对农产品的需求。因而必须大力推行农业供给侧变革,发挥农民在改革过程中的主体性优势,改变传统经济发展模式,满足消费者更高层次的需求。

一、农业供给侧改革的必要性1.遵循市场规律的必然要求

众所周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商品的价格是商品价值的表现形式,以货币为基础实行等价交换,价格围绕价值上下浮动。

[2]

在市场经

济条件下,供给与需求是相辅相成的,当商品供不应求时,需求侧决着商品总量;当商品供过于求时,则

供给侧过剩,为稳定市场发展必须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3]

当前,我国农产品供给出现供过于求的现

象,农产存贮量居历史新高,农产品价格下跌。为了稳定我国农产品经济市场,我国必须遵循市场规律,当前形势下必须大力推动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从供给源头解决当下农产品供求失衡的问题。

2.居民消费水平提高的必然要求

我国农产品一方面出现供过于求问题,另一方面又存在着农产品质量难以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生活需求问题。改革开放之后,我国经济快速发展,随着中国加入WTO 世界贸易组织,经济全球化进一步促进我国经济的发展。居民人均收入不断提高。新形势下,居民消费水平对市场提出了新的要求,以往追求温饱、追求农产品数量的时代已经过去,随之而来的是居民对于高质量农产品的追求。当下,我国农产品发展模式是粗放型的,这种粗放型农业模式下的中低端农产品已经不能满足居民消费水平的增长,因此必须大力推行农业供给侧经济结构改革,调整农产品结构,满足居民消费水平的不断增长。

农业供给侧改革的基本逻辑:

基于农民的主体性视角

(济源职业技术学院成教中心,河南济源459000)

摘要:当前,我国经济发展已经进入新常态。但是,我国农业发展依然面临着农产品供给不能有效满足市场需求的问题,因此必须发挥农民主体性优势,大力推行农业供给侧改革,这不仅是解决我国主要矛盾提高人们对于美好生活追求的现实要求,也是发展绿色循环经济、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战略需要。

关键词:农业供给侧改革;基本逻辑;农民主体性

中图分类号:F325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3769(2019)01-010-03

区域经济与产业发展

收稿日期:2018-08-07

作者简介:宋妍(1983),女,河南临颖人,讲师,研究方向为区域经济学。

此文为济源职业技术学院院级课题“河南省农业结构优化与调整研究-以济源市为例”

(JZXY-2017-55)的系列阶段性成果。10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