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汉语言文学专业.

汉语言文学专业.

汉语言文学专业.
汉语言文学专业.

汉语言文学专业

古代汉语教学大纲

【说明】

古代汉语是高等师范院校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基础课之一,在我系的教学计划中列为专业必修类,开设两学期,共126学时*。本课程旨在培养学生阅读古书的能力和文言文教学素养。要求学生在阅读背诵若干文选的基础上增强文言语感,占有丰富的语言材料,并通过文字、音韵、训诂、语法、修辞等方面的学习,系统地掌握古汉语基础知识,为从事语文教学和研究工作奠定坚实的基础。

教材选用王力主编的《古代汉语》。这套教材虽略显陈旧,但毕竟经历了40多年教学实践的检验和专家的严格修订,具有资料丰富,教学选择面宽的显著优点,多数院校至今将其列为汉语语言学科考研复习的指定教材或参考书。至于教材的不足之处,可由教师在教学中补充修正,这种做法也有助于启发学生发现问题并学习如何解决问题。

教材处理和教法研究既要从本课程的特点出发,注重实效,又要围绕培养目标,适应学生的实际需要。1)以教材一、二册为主,兼及三、四册的部分内容。对所讲授的教材内容,可根据教学需要适当增删调整。“常用词”、“古代文化常识”及文体知识等内容主要由学生自学,授课过程中遇到有关问题要适当联系。要引导学生了解和利用二、四册的附录材料,授课时注意参考。2)感性知识与理性认识相结合,文选与通论穿插照应。文选教学应援引教材以外的材料,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贯穿理论方法。通论课在宏观上不求系统完整,但对于具体知识点必须讲求相对的系统性、完整性。3)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强调熟读文选,背诵一定数量的篇目或段落,根据各自的发展方向扩大阅读面。鼓励学生发现问题,质疑问难,并为其提供材料和线索,组织研究性学习。结合考研需要,在单元教学完成之后,为学生提供相应的练习材料。4)突出师范性特点,在课堂教学中体现教法技能,体现扎实的业务功底对创造性教学的重要作用。涉及到选入中学语文教材的文言篇目,可利用学生熟悉原文的条件,采取提供训诂材料的办法,重点培养其参考古注和查阅工具书解决问题的基本功。

【本文】

绪论

教学目的:使学生了解本课程的性质、内容、学习目的及学习方法。

内容要点:1、古代汉语的两个系统。2、传统语言学——小学的产生及发展状况。小学中的三个分支学科:文字学、音韵学、训诂学。3、古代汉语和现代汉语的关系。4、树立语言发展的观点。

教学方法:分析本课程与相关课程的关系,介绍学习古代汉语的具体作用,列举古

*

第一学期每周4学时,讲授第一册的内容;第二学期每周3学时,选讲二、三、四册内容。

代汉语的学习研究内容,联系中学文言文及古代文学作品的实例,结合语文教学和考研的需要。

教学手段:讲授,板书。

授课时数:2

作业与思考:1、作为工具课,古代汉语可以服务于哪些学科的学习和研究。2、古汉语有哪些学习内容。3、联系中学阶段学习文言文的经验和进入大学学习古代文学作品的体会,谈谈学习古代汉语的方法。

第一单元《左传》与语义学常识

文选

教学目的:了解《左传》的性质、体例、语言特点、重要注本,掌握文选中的字词意义以及语法现象。

内容要点:1、《左传》是我国第一部叙事详细完整的编年体史书。2、《左传》与《春秋》的关系。3、古今注本。4、教材注释术语(通、同、某后来写作某、这里指)的作用。5、词义解释。6、使动用法、意动用法、宾语前置、判断句、被动句等常见语法现象。

教学方法:1、结合本单元通论,从不同的角度确定重点词语,运用训诂方法解释词语意义,对教材的部分注释进行补充订正。2、选入高中语文课本的《郑伯克段于鄢》、《烛之武退秦师》全篇参考古注。

教学手段:提供古注阅读材料。

授课时数:14

作业与思考:1、简述《左传》的古代注家注本。2、精读文选,掌握各篇中不同于现代汉语的词义。3、参考第二册附录《简化字与繁体字对照表》熟悉繁体字,扫清文字障碍。4、背诵《齐桓公伐楚》、《烛之武退秦师》、《子产不毁乡校》。5、标点翻译训练。

通论

(一) 怎样查字典辞书

教学目的:了解古汉语学习中常用的字典、词典,以及它们的用途特点、编排体例、查检方法。

内容要点:1、《汉语大字典》2、《汉语大词典》3、《辞源》4、《辞海》5、《说文解字》及其清代四大家5、《经传释词》6、《古代汉语虚词词典》

教学方法:结合文选词语,分析字典词典中的实例,组织查阅训练。

教学手段:提供一定复本率的字典、词典。

授课时数:2

作业与思考:1、简述各部字典、词典在用途方面的特点。2、文字学原则的部首与检字原则的部首有什么不同?3、部首不明的字如何查检?4、使用工具书解决两段古文中的词义解释。

(二) 古今词义的异同

教学目的:了解古今词义的异同,树立语言发展变化的观点,正确理解古书中的词义,尤其要注意词义的古今细微差别。

内容要点:1、体现汉语稳定性,继承性的基本词汇。2、古今词义完全不同的词汇。3、古今词义之间既有联系又有殊异的词汇。4、明确古今词义差异对文言文教学选择语言点的作用。

教学方法:联系文选,比较古今,依据语境,利用成语和现代汉语联合结构的复合词。

教学手段:板书,图示。

授课时数:2

作业与思考:1、对于古今词义的差异为什么重在微殊而不是迥别?2、渐、信、汤、偷、斤、再、劝、睡等词的古今义有何不同?

(三) 单音词、复音词、同义词

教学目的:了解古代汉语中单音词占绝大多数的特点,以及单音词如何发展成为后来的复音词。认识辨析同义词的意义,掌握辨析方法。

内容要点:1、单音词的特点:一词多义2、对复音词的类型分析和结构分析3、连绵词4、同义复用5、偏义复词6、貌似现代汉语复音词的古汉语单音词组7、同义词辨析

教学方法:古今比较,系统归纳。

教学手段:板书,图示。

授课时数:2

作业与思考:1、单音词为什么会向复音词发展。2、连绵词的性质特点是什么?3、地方、主任、老师、其实、知道、从事,在先秦文献中该如何理解。其结构关系如何?4、举例说明同义词之间的各种差别关系。

(四) 词的本义和引申义

教学目的:通过了解词义自身的发展规律来有效地掌握一个词的多种义项。学会抓

住本义,顺藤摸瓜找出引申义。

内容要点1、什么是词的本义?怎样探求词的本义?2、词义引申的运动规律(或派生途径)。3、词义引申的方式类型:连锁型、辐射型、综合型。3、驾驭词义系统对文言文教学方法的指导作用:A、遇本义则分析古文字字形,列举书证;B、遇引申义则上溯本义,明其所以然。

教学方法:据形索义(求本义),由源及流(求引申义之所以然)。

教学手段:板书古文字,排列引申系列。

授课时数:2

作业与思考:1、词的本义与词的古义有何不同?2、词的今义与词的引申义有何不同?3、简述词义引申的原理。4、为《说文》“理”字条释义和段注所提供的引申义排出系列图。

第二单元《战国策》与文字学常识

文选

教学目的:1、了解《战国策》的性质、体例、语言风格。2、掌握文选中的文字、词义及语法现象。

内容要点:1、《战国策》是一部史料汇编性质的书。2、成书过程和编纂体例。

3、版本传承和古今注本。

4、文章中的古今字、异体字、通假字、主谓倒装、定语后置、衍文错简现象。

教学方法:结合本单元通论,运用文字学知识为解释词义服务。从文字学角度确定教学的语言点,为学习通论中的理论知识提供感性材料。选入高中课本的《邹忌讽齐王纳谏》、《触龙说赵太后》全篇参考古注。

教学手段:提供古注阅读材料。

授课时数:10

作业与思考:1、简述《战国策》的版本及古代注家注本。2、为什么《战国策》的价值在文学语言方面而不在史学方面?3、精读各篇,分析辨别文章中的文字现象。4、背诵:《江乙对荆宣王》、《触龙说赵太后》。

通论

(五)汉字的构造

教学目的:认识汉字的表意性质和表意方法,掌握汉字的构造方式,学会利用《说文解字》分析字形。

内容要点:1、“六书”的内容2、汉字的构造方式3、《说文解字》的价值及其分析字形结构的目的和体例4、清代小学家对“六书”和《说文解字》的研究5、第二册附录《汉字部首举例》

教学方法:利用《说文解字叙》的有关解说及正文中分析字形构造的材料。调整教材次序,指导学习第二册附录《汉字部首举例》,借以掌握《说文解字》的部首体系和常见部首的小篆书写。

教学手段:参考《说文解字》原著。

授课时数:6

作业与思考:1、简述“六书”的名目和理论定义。2、背诵并分析解释许慎给“六书”各条所下的定义和举例。3、解释“四体二用”说。4、结合字例分析汉字的结构方式。5、举例说明文字学部首与检字法部首的区别(如:网/四、肉/月、玉/王)。6、清代研究《说文解字》有哪些重要成果?

(六) 古今字、异体字、繁简字

教学目的:了解汉字的形体分岐,能解决古书阅读和文言文教学中遇到的文字问题。

内容要点:1、古今字——字的分化孳乳。2、异体字——一个字的不同写法.

3、繁简字——有的来自古今字,有的来自异体字,有的在古代音义完全不同。

教学方法:分析古今字与异体字的区别,以及二者与通假字的区别、与繁简字的关系。探讨形成古今字的两个途径和异体字的类型。

教学手段:板书,图示。

授课时数:2

作业与思考:1、古今字之间哪些是意义上有联系的?哪些是没有关系的?哪些今字是为本义另造的新字?哪些是为假借义另造新字?哪些是为引申义另造新字?请举例说明。

第三单元《论语》、《礼记》与句法

文选

教学目的:了解《论语》和《礼记》的内容、体例、语言风格、古今重要注本,能利用教材注释和古注材料正确解释文选中的字词句。

内容要点:1、《论语》的成书过程、编纂体例、版本传承、注家注本、思想内容以及在古代受到的重视程度。2、《礼记》的资料汇编性质,版本的不同,与《周礼》、《仪礼》的关系,古今注家注本。3、文章中的句法现象(以宾语前置、主谓倒装、特殊双宾语、被动句、成分省略为主)。

教学方法:紧密联系本单元通论中的句法知识,据以选择教学语言点,为解释句义服务,为学习文言句法知识做好铺垫。下列选入中学课本的文章全篇参考古注:《季氏将伐颛臾》、《子路、曾晳、冉有、公西华侍坐》、《子路从而后》、《论语十则》。

教学手段:提供古注阅读材料。

授课时数:12

作业与思考:1、精读所有的文选。2、背诵《季氏将伐颛臾》、《子路、曾晳、冉有、公西华侍坐》及《论语》中其他含有哲理的若干章。3、背诵《礼记》中的《教学相长》、《诚意》两篇。

通论

(七)判断句,也字(八)叙述句,矣字,焉字

(九)否定句,否定词(十)疑问句,疑问词

教学目的:学习和掌握古代汉语的句法特点。

内容要点:1、判断句以及与其相关的也字,是字,为字。2、叙述句中的被动用法,双宾语,数词谓语,主谓倒装。3、否定句的句法特点,否定词,代词做宾语前置。4、疑问句的句法特点,疑问词,疑问代词做宾语前置。

教学方法:结合文选中的有关语料和成语材料,调整教材内容次序,系统归纳条理类型。

教学手段:板书语料,图示类别。

授课时数:4

作业与思考:1、宾语前置有那几种情况?2、被动句可分为哪些类型?3、“是”字由指示代词转化为判断动词的条件和时代。4、“也”在句尾和句中的各种用法。5、古汉语的否定句、疑问句与现代汉语有什么不同?

第四单元《孟子》与词类活用、代词

文选

教学目的:1、了解《孟子》的主要内容、编纂体例、语言风格、古今注本。2、会解释分析文选中的文字、词义现象,以及有关词类活用、虚词等语法现象。

内容要点:1、《孟子》与《论语》的不同——虽同为语录体,但《孟子》已具备了论说文的特点。2、通假字。3、被动句。4、词类活用。5、代词。6、选讲篇目:《寡人之于国也》、《齐桓晋文之事》、《舜发于畎亩之中》、《弈秋》、《文王之囿》、《许行》、《夫子当路于齐》。

教学方法:在文章串讲中复习运用文字学、语义学和句法知识。重点注意词类活用和代词现象,为学习这方面的理论知识作好铺垫。下列文选全篇参考古注材料:《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舜发于畎亩之中》)、《寡人之于国也》、《齐桓晋文之事》。

教学手段:提供古注材料。

授课时数:10

作业与思考:1、精读各篇,能解释句中的文字、词义和句法现象。2、背诵:《寡人之于国也》、《舜发于畎亩之中》、《文王之囿》、《夫子当路于齐》。

通论

(十一)词类活用

教学目的:了解并掌握古书中各种词类活用现象,能对这些现象作出正确的解释。

内容要点:1、使动式:动词使动、形容词使动、名词使动。2、意动式:形容词意动、名词意动。3、形容词的使动式与意动式的不同。4、一般的名词动用(如“范增数目.项王”)与名词做状语表工具(如“有好事者船.载以入”)的区别。

教学方法:区别词类活用与词的跨类的不同性质,以及词类活用与名词作状语的不同用法。分析词类同句子成分的对应关系、动词同宾语的句法关系,以明确“词类活用”的原理及其辨识方法。从特殊动宾关系的视角认识使动用法、意动用法及为动用法、处动用法、与动用法等现象。

教学手段:联系文选,比较归纳。

授课时数:1

作业与思考:1、如何区别各种不同的词类活用现象?2、找出本单元文选中的词类活用现象,并加以归类。

(十二)人称代词,指示代词,者字,所字

教学目的:了解古代汉语中有哪些人称代词和指示代词,者字、所字与一般的指示代词的不同。

内容要点:1、人称代词的用法。2、指示代词的用法。3、者字结构、所字结构的语法功能。4、“有+所字结构”、“无+所字结构”的句法关系。

教学方法:联系现代汉语语法理论,比较古今异同。

教学手段:图示代词用法的分类层次,用层次划分符号切分词组的直接成分。

授课时数:1

作业与思考:1、古代汉语中为什么人称代词用的比较少?2、为什么说“者”、“所”是特殊的指示代词?3、除代词之外,“者”在古汉语中还有哪些用法?

﹡以上属第一学期教学内容,以下为第二学期教学内容。

第五单元先秦诸子散文与虚词

文选

教学目的:了解先秦诸子著作的思想体系、语言风格、编纂体例、古今注本,能正确分析解释文选中的各种语言现象,尤其要掌握连词、介词、语气词、词头和词尾等虚词用法。

内容要点:

1、《墨子》:A.墨子的政治主张和论证讲究形式逻辑的语言特色;B.重要注本;C.文选中的通假字、偏义复词、假设连词。

2、《老子》:A.老子的哲学体系及其著作的韵文形式;B.版本歧异;C.重要注本;D.使动用法、意动用法。

3、《庄子》:A.庄子的哲学体系和文学语言特色;B.编纂体例;C.重要注本;D.文选注释商榷;E.连绵词、同源词、与动用法、特殊双宾语中的为动用法、宾语前置、连词、介词、语气词。F.选讲篇目:《北冥有鱼》、《庖丁解牛》、《百川灌河》

4、《荀子》:A.荀子的哲学思想和政治主张;B.以“论”为题的论说文体和自觉运用排比、骈偶的语言特色;C.整理过程与编纂体例;D.重要注本。E.通假字、异体字、叠音词、词的具体义值、固定结构、名词用作动词、文字讹误。

5、《吕氏春秋》:A.集体著述和杂家思想;B.善于运用故事阐明道理的文章特点;C.编纂体例;D.重要注本;E.虚词的用法;F.讹脱。

6、《韩非子》:A.韩非的法家思想和论说方法;B.整理辑录及其编纂体例;C.重要注本;D.通假字、词义的古今差异、固定结构(可得)、被动用法、使动用法(省略宾语)、意动用法、名词作状语、虚词的用法、讹误、衍文。

教学方法:联系第一册中的文选语料和理论知识,贯穿本单元通论的内容。根据学生的实际状况和需要,从文字、词义、语法、修辞、校勘等不同角度选择语言点,并在这方面对学生实施专项训练。下列选入高中语文教材的文章全篇参考古注:《北冥有鱼》、《劝学》、《察传》。

教学手段:提供古注材料,训练学生在备课中选择语言点。

授课时数:12

作业与思考:1、比较上述各家的语言风格。2、,比较“夔一足”与“若夔者一而足矣”的不同,体会虚词的作用。3、翻译《胠箧》、《五蠹》。4、背诵:《老子》(一)“天下皆知美之为美”、《北冥有鱼》首段、《百川灌河》、《劝学》中选入中学语文教材的部分、《五蠹》首段。

通论

(十三)连词介词

教学目的:了解古汉语中有哪些连词、介词,以及它们各自分别有哪些语法作用,以便更准确地理解古代语言。

内容要点:1、连词“而”、“以”、“则”的连接功能。2、连词与代词连用的词组:“然而”、“然则”、“虽然”。3、介词“以”、“於”(于,乎,诸)、“为”、“之”的介绍引进作用。4、固定结构“是以”、“有以”、“无以”。5、区别“以”是连词还是介词的方法。

教学方法:分析连词连什么,所连两项构成何种语法关系,怎样语译;介词为谓语动词介绍引进什么,所引进的成分与谓语动词构成何种语法关系,如何语译。

教学手段:举例分析,补充材料。

授课时数:2

作业与思考:1、“诸”在什么情况下是“之于”的合音?2、“为”既是动词又是介词,如何区别?3、“以”既可以是动词又可以是介词,还可以作连词,请分别举例说明。4、古汉语的“虽然”“然而”与现代汉语的用法有何不同?

(十四)句首句中语气词;词头,词尾

教学目的:了解古汉语有哪些句首句中语气词和词头词尾,掌握它们各自所表示的不同语气,借以准确地理解句型、句意;了解古汉语有哪些词头、词尾,掌握它们各自的语法作用,借以正确地辨别词性,理解词义。

内容要点:1、只用于句首的语气词:夫、且夫、今夫、故夫,其作用主要是表示发表议论。2、既用于句首又用于句中的语气词:其、惟(唯、维)。A.“其”用于句首、句中的语气作用:表达委婉,加重反问,表示不确定。B.“惟(唯、维)”用于句首,引出年月日,帮助判断语气;用于句中,帮助判断语气。3、词头:有(标志名词、形容词),其(标志形容词、不及物动词),言(标志动词),于(标志动词),薄(标志动词)。

教学方法:语气词与句型、句意相对应,词头、词尾与词性、词义相对应。语法知识同文选中的语言材料相结合。

教学手段:分门别类,比较归纳,有所扩充。

授课时数:1

作业与思考:1、句首句中语气词有哪些?可表示什么语气?2、“夫”在句首作代词与作为句首语气词有何不同?3、“其”用于陈述句或疑问句中所表达的语气和用于祈使句有何不同?4、语气词“繄”用于句首句中有什么语法作用?5、词头词尾是否具有词的性质?没有词汇意义而只有语法意义,能帮助区别词义的语言单位应该不应该看作词?6、“有”同其他词头在适用文体上存在何种差异?举例说明词头“载”、“诞”、“式”的用法。

第六单元《诗经》与音韵学常识

文选

教学目的:了解《诗经》在汉语史研究中的重要价值和重要注本,掌握所学诗篇的文字训诂及其韵类韵部,研究诗歌的语言特点和教学方法。

内容要点:1、《诗经》对上古音研究的重要价值。2、《诗经》的古今重要注本。

3、诗篇的文字训诂,特别是通假字、连绵词、叠音词。

4、作品中的韵脚分析。

5、选讲篇目:《关雎》、《静女》、《氓》、《君子于役》、《伐檀》、《硕鼠》、《蒹葭》、《无衣》。

教学方法:尊重诗歌的语言特点,调动各种训诂方法解释词义,强调诗歌的表现形式和修辞手法对词义的影响作用。将语言教学与文学赏析结合起来,采取翻译的方式体验和再现诗意。通过分析作品中的韵脚、通假字、连绵词等有关语音的现象,为学习音韵学知识做好准备,并显示音韵学对理解语言及欣赏诗歌作品的作用。参考《十三经注疏》中的《毛诗正义》及《诗集传》、《诗毛氏传疏》、《毛氏传笺通释》等古注材料讲授作品,为学习“古书的注解”部分奠定基础。

下列选入中学语文教材的诗篇参考古注讲授:《静女》、《氓》、《伐檀》、《硕鼠》、《无衣》。

教学手段:朗诵,翻译,提供古注材料。

授课时数:9

作业与思考:1、翻译:《柏舟》、《黄鸟》、《节南山》。2、背诵:《卷耳》、《桃夭》、《月出》、《七月》、《公刘》。3、找出并解释作品中的通假字、叠音词。4、找出和解释作品中的连绵词,并从音韵角度分类。5、什么是句中韵?6、什么是合韵?7、什么是交韵?8、为什么诗篇中的有些押韵字现在读起来不押韵了?

通论〈甲〉

(十五)《诗经》的用韵

教学目的:了解《诗经》用韵的特点以及上古韵部的归纳。

内容要点:1、《诗经》的韵例:A.韵位,韵数,韵距;B.主要格式及其对后代诗歌押韵的影响。2、《诗经》的韵部:A.“叶音”说的破除与语音发展变化的历史观;B.归纳先秦古韵的材料和方法。3、上古三十韵部的名称以及排列规则:A.甲乙丙三类的划分标准;B.区分阴声韵、入声韵、阳声韵的标准;C.韵部之间的音近关系(旁转、对转、旁对转、通转)。

教学方法:为《诗经》的韵脚画连线图,体现系联方法。介绍《六书音均表》,说明谐声偏旁对归纳上古韵部的辅助作用。介绍《音学五书》,说明上古韵部系统与《广韵》

韵部系统的分合关系。

教学手段:板书图示,设计表格。

授课时数:3

作业与思考:1、韵和韵母有什么不同? 2、说明课堂上未学的《诗经》篇章的用韵情况。3、名词术语解释:叶韵、叶句、陈第、《毛诗古音考》、顾炎武、《音学五书》、段玉裁、谐声偏旁、《六书音均表》、韵部、韵目。4、研究上古音除《诗经》外还有哪些语言材料?5、音韵学家是如何研究上古韵部的?6、什么叫“阴阳对转”?7、按分类原则和排列顺序背诵上古三十韵部,写出各部的国际音标拟音。

(十六) 双声叠韵和古音通假

教学目的:了解双声叠韵的语音标准及其同连绵词的构词法关系,掌握上古声母系统及其与中古三十六字母的分合演变关系,明确古音通假的原则并能发现和解释古书中的古音通假现象。

内容要点:1、什么是双声叠韵?2、连绵词在语音上的特点。3、上古的声母系统。4、上古声母与中古三十六字母的分合关系:A.古无轻唇音;B.古无舌上音;C.娘母归泥;D.喻三归匣;E.照、穿、床、审二等字分出庄、初、崇、山;F.照、穿、床、审三等字分出章、昌、船、书;5、上古声纽之间的音近关系:双声、准双声、旁纽、准旁纽、邻纽。6、古音通假的原则及其求本字的方法程序。

教学方法:从中古声母入手上推上古声母,阐明声母系统的古今演变规律。利用学生已掌握的现代汉语语音知识,比较发音部位和发音方法的新旧名称。为字母标注国际音标,进行音理分析,以求其所以然,掌握规律性。重行排列教材所列声母的发音部位次序,以便理解和记忆。介绍等韵学常识及等韵图局部材料,说明章、昌、船、书、庄、初、崇、山八纽之由来。分析教材通假字例,标明借字和本字的声纽、韵部及其相应的国际音标,以说明两者的语音关系。

教学手段:设计表格,填写音标,领读示范,提供等韵图。

授课时数:3

作业与思考:1、名词术语解释:守温三十字母、五音、七音、全清、次清、全浊、次浊、等、本无其字的假借、本有其字的假借。2、中古以后的轻唇音是从上古哪一组声母中分化出来的?3、按照发音部位和发音方法的分类排序背诵三十六字母表、三十二声母表,并会读会写各字母的国际音标。4、“彼何人兮,在河之麋”的“麋”是“湄”的通假字,为什么二字可以通假?5、古音通假除了语音相同或相近之外,还应具备哪些条件?6、王引之在《经义述闻·经文假借》中说:“学者改本字读之,则怡然理顺,依借字解之,则以文害辞。”请谈谈对这一著名论断的看法。

通论〈乙〉

(二十九) 诗律〔上〕(三十)诗律〔下〕

教学目的:掌握近体诗的用韵、平仄、对仗等格律要求,能区别古体诗和近体诗,为近体诗作品确定韵脚、标写平仄、分析对仗。熟悉近体诗的句式和语法特点,达到正确朗读和准确理解训释的程度。

内容要点:1、近体诗与古体诗在用韵、平仄、对仗等方面的不同特点。2、近体诗的韵部和韵例:A.平水韵的由来及其韵目排列;B.用韵格律。3、近体诗的平仄格律:A.中古四声(平上去入),平仄,四声演变规律(平分阴阳、浊上变去、入派三声),辨识入声字的重要性和方法;B.四个句型(黏对规律、可平可仄位置);C.四种格式(两种基本格式、两种派生格式、首句句型特点);D.“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与避孤平、避三平调;E.拗救规律(邻字相救、隔字相救、对句相救)。4、近体诗的句式和语法特点。

教学方法:提前学习第四册通论(二十九)、(三十),将近体诗的用韵与上古韵部系统相衔接,以利于理清知识脉络。调整本通论内容顺序,理顺诗律知识的内部体系。利用《考定广韵同用独用四声表》分析206韵——106韵的简化规律,指出诗韵韵目四声相承、阳入相配的格局,消除神秘感。利用方言中的古入声读音遗迹和《诗韵常用字表》掌握入声字。改换教材平仄句型的标志序号,以利于对平仄格式的掌握。分析七言律诗的平仄格律要从五言句型入手,确定全篇平仄要从辨识首句句型入手。

教学手段:联系贯通,归纳条理,图示规则。

授课时数:3

作业与思考:1、什么是近体诗?2、近体诗有哪些格律要求?3、为什么说“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并不完全符合事实?4、简述近体诗的押韵、对仗规则。5、背会五言诗的四个平仄句型、可平可仄的位置,以及四种平仄格式。6、为打乱句序的近体诗作品恢复原序,并指出韵脚,标写平仄,说明谱式,分析对仗。7、五七言格律诗分别有哪些节拍句式?8、与散文相比较,近体诗在语法上有什么特点?

9、解释名词术语:《切韵》、《广韵》、平水韵、排律、律绝、联、出句、对句、四声、入声字、平仄、黏对、孤平、三平调、拗救、工对、借对、流水对。

第七单元《楚辞》与古书注解

文选

教学目的:了解《楚辞》的语言特点和韵部情况,掌握字词句的解释。了解重要注本,利用古注材料读懂原文,知今注之所由来,为学习本单元通论蓄势。

内容要点:1、《楚辞》的作者与体裁形式特色、语言特点。2、《楚辞》的编辑定名与续编。3、重要注本:东汉·王逸《楚辞章句》、宋·洪兴祖《楚辞补注》、宋·朱熹《楚辞集注》、清·蒋骥《山带阁注楚辞》。4、作品中的重要语言现象:通假字、

本义与引申义的逻辑联系、连绵词的连用、叠音词的连用、三字状语、方言虚词、特殊动宾关系、语序、省略、韵例、韵部。5、选讲篇目:《离骚》、《国殇》、《哀郢》。

教学方法:参考《说文通训定声》,分析教材未加说明的通假字。分析作品的韵脚分部,复习巩固上古韵部知识。参考古注讲解作品,引导学生掌握阅读古注的方法。

教学手段:为下列作品提供完整的古注材料:《离骚》、《国殇》。有表情地诵读。

授课时数:6

作业与思考:1、《楚辞》有哪些重要注本?2、《楚辞》的语言特点是什么?

3、翻译《哀郢》、《卜居》;

4、背诵:《离骚》(长太息以掩涕兮——岂余心之可惩)、《国殇》、《山鬼》、《渔父》。

通论

(十七)古书的注解〈上〉(十八)古书的注解〈下〉教学目的:了解古书注解的历史及概况,古书注解的体例,以及常用的术语,能读懂和参考利用古注材料,并从中总结训诂的原理和方法,进而探讨文言文的教学方法。

内容要点:1、古书注解的产生与发展。2、历史上重要的注家注本,尤其是与中学文言文篇目有关的注本。3、古注的常见类型。4、古注的各种编排体例。5、古注的内容。6、古注中的常用术语。7、古书校勘的常见问题及相关术语。8、怎样阅读和参考古注。

教学方法:调整教材内容次序,疏通教材引例,结合文选补充古注材料。

教学手段:标点双行小注,分析训诂的方法方式、注释内容的角度,注文与原文的关系。

授课时数:3

作业与思考:1、古书注解产生于何时何因?2、古书注解在不同的历史阶段各有哪些重要成果。3、对一段文献材料的正文、注解进行分析,说明注解中包含了哪些内容?4、为古书注文加标点,据注文观点翻译正文,回答提出的问题。5、解释名词术语:A.《毛诗诂训传》、《诗毛氏传疏》、《毛诗传笺通释》、《春秋经传集解》、《论语集解》、《论语正义》、《孟子章句》、《孟子正义》、《经典释文》、五经正义、春秋三传、三礼注、《十三经注疏》、《十三经注疏校勘记》、《战国策注》、《庄子集解》、《庄子集释》、《文选注》、《杜诗详注》;B.《读书杂志》、《经义述闻》、《古书疑义举例》;C.传、笺、疏(正义)、集解(集注)、章句、音义、补注;D.曰、为、谓之,谓,貌,犹,之言、之为言;E.为、读曰,读若、读如、如字、读破(破读)直音、反切;F.当作、一(本)作、衍文(衍、衍字)、脱文(夺、敚)。

第八单元《史记》、《汉书》文选

教学目的:了解《史记》、《汉书》的基本内容、成书过程、编纂体例、语言特点及其在汉语史研究中的重要作用,熟悉有关两书的重要注本,贯穿断代研究和比勘校读的方法。

内容要点:1、《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2、司马迁编写《史记》所参考的文献材料和所保存的文献资料。3、后代文献继承利用《史记》的史料。4、《史记》三家注。5、《汉书》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断代史。6、《汉书》在史料内容上对《史记》的继承和语言的改造。7、《汉书》以西汉文献原始资料的宝库而著称。

8、后代文献在史料及文献资料方面对《汉书》的借鉴利用。9、颜师古《汉书注》。10、选讲《淮阴侯列传》、《艺文志诸子略》。

教学方法:长篇短讲,重点突破。专书研究,比勘校读。

教学手段:参考古注及相关文献。

授课时数:6

作业与思考:1、利用《史记》解释先秦古籍中的语言疑难。2、利用《史记》、《汉书》中的相同人物传纪解决训诂问题。3、参考《资治通鉴》或《通鉴纪事本末》研究《史记》、《汉书》中的语言现象。4、用穷尽调查法系统研究《史记》或《汉书》中的某一语言现象。5、背诵:《淮阴侯列传》末段、《艺文志诸子略》首段。

第九——十二单元古文、骈体文、辞赋文选教学目的:了解各类文体的表现形式及其语言特点,扩大阅读面,在运用中复习深化所学的语言知识。

内容要点:1、古文选讲:《陈情表》、《送李愿归盘谷序》2、骈体文选讲:《情采》3、辞赋选讲:《解嘲》、《别赋》

教学方法:根据不同文体的语言特点选择语言点。参考《文选注》、《古文观止》等注释材料。比较同篇文章的版本歧异和不同注本(如《汉书·司马迁传》所载《报任安书》与《昭明文选》所选《报任安书》,又分别有颜师古注和李善注)。

教学手段:为选入中学语文教材的篇目提供完整的古注材料。让学生选讲文章片断。

授课时数:6

作业与思考:1、背诵:《报任安书》(古者富贵而名摩灭——难为俗人言也)、《文选序》(式观原始——难可详悉、余监抚余闲——名曰《文选》云耳)、《滕王阁序》、《前赤壁赋》2、自学:通论(二十四)“古书的句读”、通论(二十八)“古汉语的修辞”

【参考书目】

[1] 许嘉璐主编《古代汉语》

[2] 郭锡良主编《古代汉语》

[3] 徐中舒主编《汉语大字典》

[4] 罗竹风主编《汉语大词典》

[5] 杨树达《词诠》、《高等国文法》

[6] 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所古代汉语室《古代汉语虚词词典》

[7] 汉·许慎《说文解字》

[8] 《说文》四大家著作

[9] 汤可敬《说文解字今释》

[10] 清·郝懿行《尔雅义疏》

[11] 清·钱绎《方言笺疏》

[12] 清·王先谦《释名疏证补》

[13] 清·王引之《经义述闻》、《经传释词》

[14] 清·王念孙《广雅疏证》、《读书杂志》

[15] 清·俞樾《古书疑义举例》、《群经平议》、《诸子平议》

[16] 唐兰《中国文字学》

[17] 裘锡圭《文字学概要》

[18] 高明《中国古文字学通论》

[19] 邹晓丽《基础汉字形义释源》、《传统音韵学实用教程》

[20] 王宁《汉字学概要》、《训诂学原理》

[21] 周大璞《训诂学初稿》

[22] 谢纪锋《音韵学概要》

[23] 马建忠《马氏文通》

[24] 陈承泽《国文法草创》

[25] 吕叔湘《中国文法要略》

[26] 《十三经注疏》

[27] 有关文选的古今注本

[28] 萧泰芳等《古代汉语注释商榷》

[29] 王卯根《古注要籍平议》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