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完整版)初三数学总复习应用题专题复习

(完整版)初三数学总复习应用题专题复习

(完整版)初三数学总复习应用题专题复习
(完整版)初三数学总复习应用题专题复习

一次函数应用题

1、(辽宁)某单位急需用车,但又不准备买车,他们准备和一个体车主或一国营出租车公司其中的一家订月租车合同.设汽车每月行驶x千米,应付给个体车主月租费是y1元,应付给出租车公司的月租费是y2元,y1和y2分别与x之间的函数关系图象(两条射线)如图4,观察图象回答下列问题:(1)每月行驶的路程在什么范围内时,租国营公司的车合算?

(2)每月行驶的路程等于多少时,两家车的费用相同?

(3)如果这个单位估计每月行驶的路程为2300千米,那么这个单位租那家的车合算?

2、(陕西咸阳)现在有甲、乙两个氮肥厂向A、B两地运送化肥.已知甲厂可调出50吨化肥,乙厂可调出40吨化肥,A地需30吨化肥,B地需60吨化肥,两厂到A、B两地的路程和运费如表2(表中运费栏“元/吨·千米”表示每吨化肥运送1千米所需人民币).

根据题意,请设计出合理的运送方案,使所需的总运费最低,并求出最低的总运费

.

3、某厂生产四驱动玩具车,成本为每辆16元。现有两种销售方式:第一种是直接由厂家门市部销售,每辆车售价为20元,需每月支出固定费用1520元(包括门市部房租、水电、销售人员工资等);第二种是批发给文化用品及玩具模型商店分销售,批发价为每辆18元。已知这两种销售方式均需缴纳税款为销售金额的5%。(1)求出该厂这两种销售方式的月利润y与售出辆数x的函数关系式;(2)就每月销售车辆数,讨论哪种销售方式所获利润多;(3)若该厂今年七月计划销售这种玩具车1500辆,应选择哪种销售方式,才能获利较大?

4、从A地向B地打长途电话,按时收费,3分内收费2.4元,每加1分加收1元,求电话费y(元)与时

间t的函数关系式,并写出相应的自变量x的取值范围。

一元二次方程应用题

1.一个一元二次方程,其两根之和是5,两根之积是-14,求出这两个根。

2、一个两位数,十位数字与个位数字之和是5,把这个数的个位数字与十位数字对调后,所得的新两位数与原两位数的乘积为736,求原来的两位数。

面积问题

1、用22长的铁丝,折成一个面积是30㎝2的矩形,求这个举行的长和宽。又问:能否折成面积是32㎝2的矩形呢?为什么?

2、用一块长80cm,宽60cm的厚钢片,在四个角截去四个相同的小正方形,然后把四边折起来,做成一个无盖的底面积为1500cm2盒子。求小正方形的边长。

3、在宽为20cm,长为32cm的矩形地面上,修筑同样宽的两条互相垂直的道路,余下的部分作耕地,要使耕地面积为540cm2,道路的宽应为多少?

(完整版)冀教版初三数学知识点

初三上册 23 章数据分析 23.1 平均数和加权平均数 1、一般地,我们把n个数x1, x2,..., x n的和与n的比,叫做这n个数的算术平均数,简称平均数,记作x ,读作“x拔”,即 x 1 (x1 ... x n ). n 2、已知n个数x1, x2 ,..., x n ,若w1, w2 ,..., w n为一组正数,则把 x1w1 x2 w2 ... x n w n x1,x2,...,x n的加权平均数,w1 w2 ...w n 1 1 2 2 n n叫做n 个数 w1 , w2 ,..., w n分别叫做这n 个数的权重,简称权。 23.2 中位数和众数 1、一般地,将n 个数据按大小顺序排列,如果n为奇数,那么把处于中间位置的数据叫做这组数据的中位数;如果n 为偶数,那么把处于中间位置的两个数据的平均数叫做这组数据的中位数。 2、一般地,把一组数据中出现次数最多的那个数据叫做众数。一组数据的众数可能不止一个,也可能没有众数。 23.3 方差 设n 个数据x1, x2 ,..., x n 的平均数为x ,各个数据与平均数偏差的平方分别是(x1 x)2,(x2 x)2,...,(x n x)2。偏差平方的平均数叫做这组数据的方差,用s2表示,即 2 1 2 2 2 s (x1 x) ( x2 x) ... (x n x) n 当数据分布比较分散时,方差较大;当数据分布比较集中时,方差较小。因此,方差的大小反映了数据波动(或离散程度)的大小。 23.4 用样本估计总体由于抽样的任意性,即使是相同的样本容量,不同样本的平均数一般也不同;当样本容量较小时,差异可能还较大。但是当样本容量增大时,样本的

冀教版九年级数学上册单元测试题全套及答案

冀教版九年级数学上册单元测试题全套及答案 第二十三章达标检测卷 (120分,90分钟) 一、选择题(每题3分,共30分) 1.某校组织了“讲文明、守秩序、迎南博”知识竞赛活动,从中抽取了7名同学的参赛成绩如下(单位:分):80,90,70,100,60,80,80.则这组数据的中位数和众数分别是() A.90,80 B.70,80 C.80,80 D.100,80 2.某中学规定学生的学期体育成绩满分为100分,其中课外体育占20%,期中考试成绩占30%,期末考试成绩占50%.小彤的这三项成绩(百分制)分别为95分,90分,88分,则小彤这学期的体育成绩为() A.89分B.90分C.92分D.93分 3.制鞋厂准备生产一批男皮鞋,经抽样(120名中年男子),得知所需鞋号和人数如下: 并求出鞋号的中位数是24 cm,众数是25 cm,平均数约是24 cm,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因为需要鞋号为27 cm的人数太少,所以鞋号为27 cm的鞋可以不生产 B.因为平均数约是24 cm,所以这批男鞋可以一律按24 cm的鞋生产 C.因为中位数是24 cm,所以24 cm的鞋的生产量应占首位 D.因为众数是25 cm,所以25 cm的鞋的生产量应占首位 4.已知一组数据2,3,4,x,1,4,3有唯一的众数4,则这组数据的平均数、中位数分别是() A.4,4 B.3,4 C.4,3 D.3,3 5.济南某中学足球队的18名队员的年龄如下表所示: 这18名队员年龄的众数和中位数分别是() A.13岁,14岁B.14岁,14岁C.14岁,13岁D.14岁,15岁 (第6题)

6.如图是根据某班40名同学一周的体育锻炼情况绘制的条形统计图,那么关于该班40名同学一周参加体育锻炼时间的说法错误的是() A.平均数是8.625小时B.中位数是8小时 C.众数是8小时D.锻炼时间超过8小时的有21人 7.某市测得一周PM2.5的日均值(单位:微克/立方米)如下:31,30,34,35,36,34,31,对这组数据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众数是35 B.中位数是34 C.平均数是35 D.方差是6 8.某校要从四名学生中选拔一名参加市“风华小主播”大赛,将多轮选拔赛的成绩的数据进行分析得到每名学生的平均成绩x及其方差s2如表所示,如果要选择一名成绩高且发挥稳定的学生参赛,那么应选择的学生是() 甲乙丙丁 x8998 s211 1.2 1.3 A.甲B.乙C.丙D.丁 9.如果一组数据a1,a2,a3,…,a n的方差是2,那么一组新数据2a1,2a2,…,2a n的方差是() A.2 B.4 C.8 D.16 10.已知某校女子田径队23人年龄的平均数和中位数都是13岁,但是后来发现其中有一位同学的年龄登记错误,将14岁写成了15岁.经重新计算后,正确的平均数为a岁,中位数为b岁,则下列结论中正确的是() A.a<13,b=13 B.a<13,b<13 C.a>13,b<13 D.a>13,b=13 二、填空题(每题3分,共30分) 11.高一新生入学军训射击训练中,小张同学的射击成绩(单位:环)为5,7,9,10,7,则这组数据的众数是________. 12.某中学举行歌咏比赛,六名评委对某歌手打分(单位:分)如下:77,82,78,95,83,75,去掉一个最高分和一个最低分后的平均分是________. 13.两组数据:3,a,2b,5与a,6,b的平均数都是6,若将这两组数据合并为一组数据,则这组新数据的中位数为________. 14.三位同学在一次数学考试中的得分与他们三个人的平均成绩的差分别是-8,6,a,则a=________.15.某公司欲招聘工人,对候选人进行三项测试:语言、创新、综合知识,并将测试得分按343的比确定测试总分.已知某位候选人的三项得分分别为88,72,50,则这位候选人的测试总分为________.16.某班40名学生参加了一次“献爱心一日捐”活动,捐款人数与捐款额如图所示,根据图中所提供的信息,你认为这次捐款活动中40个捐款额的中位数是________.

最新冀教版初三数学知识点

最新冀教版初三数学知识点 23章 数据分析 冀教版初三数学知识点 1、一般地,我们把n 个数 n x x x ,...,,21的和与n 的比,叫做这n 个数的算术平 均数,简称平均数,记作- x ,读作“x 拔”,即 )....(1 1n x x n x ++= - 2、已知n 个数 n x x x ,...,,21,若 n w w w ,...,,21为一组正数,则把 n n n w w w w x w x w x ......212211+++++叫做n 个数n x x x ,...,,21的加权平均数, n w w w ,...,,21分别叫做这n 个数的权重,简称权. 23.2中位数和众数 1、一般地,将n 个数据按大小顺序排列,如果n 为奇数,那么把处于中间位置的数据叫做这组数据的中位数;如果n 为偶数,那么把处于中间位置的两个数据的平均数叫做这组数据的中位数. 2、一般地,把一组数据中出现次数最多的那个数据叫做众数.一组数据的众数可能不止一个,也可能没有众数. 23.3方差 设n 个数据 n x x x ,...,,21的平均数为- x ,各个数据与平均数偏差的平方分别是2 2 22 1)(,...,)(,)(- -----x x x x x x n .偏差平方的平均数叫做这组数据的方差,用2 s 表 示,即 ??? ??? ??????-++-+-=---2 22212)(...)()(1x x x x x x n s n 当数据分布比较分散时,方差较大;当数据分布比较集中时,方差较小.因此,方差的大小反映了数据波动(或离散程度)的大小.

23.4用样本估计总体 由于抽样的任意性,即使是相同的样本容量,不同样本的平均数一般也不同;当样本容量较小时,差异可能还较大.但是当样本容量增大时,样本的平均数的波动变小,逐渐趋于稳定,且与总体的平均数比较接近.因此,在实际中经常用样本的平均数估计总体的平均数.同样的道理,我们也用样本的方差估计总体的方差. 24章 一元二次方程 24.1一元二次方程 1、只含有一个未知数,并且未知数的最高次数为2的整式方程,叫做一元二次 方程.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形式为).0(02 ≠=++a c bx ax 其中,2ax 是二 次项,a 是二次项系数,bx 是一次项,b 是一次项系数,c 是常数项.一元二次方程的解也叫做这个方程的根. 24.2解一元二次方程 1、配方法:通过配方,把一元二次方程变形为一边为含未知数的一次式的平方,另一边为常数,当常数为非负数时,利用开平方,将一元二次方程转化为两个一元一次方程,从而求出原方程的根.配方时,先将常数项移至等号右边,然后将二次项系数化为1,再在方程两边同时加上一次项系数一半的平方. 2、对于一元二次方程02 =++c bx ax : 当042 >-ac b 时,方程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数根; 当042 =-ac b 时,方程有两个相等的实数根; 当042 <-ac b 时,方程没有实数根. 我们把ac b 42-叫做一元二次方程 02=++c bx ax 的根的判别式. 3、当042≥-ac b 时,一元二次方程02 =++c bx ax 的两实数根可以用 a ac b b x 242-±-= 求出.这个式子叫做一元二次方程的求根公式.利用求根公式解一元二次方程的方法叫做公式法.

冀教版九年级数学下册教案全册

冀教版九年级数学下册教案 29.1 点与圆的位置关系 教学目标 1.探索并掌握点与圆的三种位置关系及这三种位置关系对应的半径r与点到圆心的距离d 之间的关系. 2.经历探索点与圆的三种位置关系的过程,体会数学分类讨论思考问题的方法.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用数量关系判断点与圆的位置关系. 【教学难点】 判断点与圆的位置关系. 课前准备 无 教学过程 的位置关系可以归纳为三

29.2 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 2.初步掌握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的数量关系定理及其运用. 3.通过对直线与圆的三种位置关系的直观演示,培养学生能从直观演示中归纳出几何性质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正确理解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特别是直线与圆相切的关系,这是以后学习中经常用到的一种关系. 【教学难点】 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与圆心到直线的距离和圆的半径大小关系的对应,它既可作为各种位置关系的判定,又可作为性质. 课前准备 无 教学过程 如图(1),直线l与圆有两个公共点,这时我们就说这条直线与圆相交 直线叫做圆的割线. 如图(2),直线l与圆有一个公共点,这时我们说这条直线与圆相切 线叫做圆的切线,这个点叫做切点.

三、运用新知,解决问题 教材第6~7页练习第1,2题. 四、课堂小结,提炼观点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

29.3 切线的性质和判定 教学目标 1.探究切线与过切点的半径之间的关系和切线的判定方法,会判断一条直线是否为圆的切线. 2.积极引导学生从事观察、探究、推理证明等活动,提高学生的推理判断能力. 3.经历探究圆的切线的性质和判定的过程,发展学生的数学思考能力;通过积极引导,帮助学生有意识地积累活动经验,丰富学生对现实空间及图形的认识,增强运用数学的意识.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圆的切线的性质定理和判定定理. 【教学难点】 圆的切线的性质定理和判定定理的应用. 课前准备 无 教学过程 问题: (1)这个图是轴对称图形吗?如果是 (2)测量∠OTA (3)猜想:切线

冀教版初三数学知识点汇编

初三上册 23章 数据分析 23.1平均数和加权平均数 1、一般地,我们把n 个数n x x x ,..., ,21的和与n 的比,叫做这n 个数的算术平 均数,简称平均数,记作- x ,读作“x 拔”,即 )....(1 1n x x n x ++=- 2、已知n 个数n x x x ,...,,21,若n w w w ,...,,21为一组正数,则把 n n n w w w w x w x w x ......212211+++++叫做n 个数n x x x ,...,,21的加权平均数, n w w w ,...,,21分别叫做这n 个数的权重,简称权。 23.2中位数和众数 1、一般地,将n 个数据按大小顺序排列,如果n 为奇数,那么把处于中间位置的数据叫做这组数据的中位数;如果n 为偶数,那么把处于中间位置的两个数据的平均数叫做这组数据的中位数。 2、一般地,把一组数据中出现次数最多的那个数据叫做众数。一组数据的众数可能不止一个,也可能没有众数。 23.3方差 设n 个数据n x x x ,...,,21的平均数为- x ,各个数据与平均数偏差的平方分别是 22 22 1)(,...,)(,)(- -----x x x x x x n 。偏差平方的平均数叫做这组数据的方差,用2s 表 示,即

????? ? ??????-++-+-=---2 22212)(...)()(1x x x x x x n s n 当数据分布比较分散时,方差较大;当数据分布比较集中时,方差较小。因此,方差的大小反映了数据波动(或离散程度)的大小。 23.4用样本估计总体 由于抽样的任意性,即使是相同的样本容量,不同样本的平均数一般也不同;当样本容量较小时,差异可能还较大。但是当样本容量增大时,样本的平均数的波动变小,逐渐趋于稳定,且与总体的平均数比较接近。因此,在实际中经常用样本的平均数估计总体的平均数。同样的道理,我们也用样本的方差估计总体的方差。 24章 一元二次方程 24.1一元二次方程 1、只含有一个未知数,并且未知数的最高次数为2的整式方程,叫做一元二次 方程。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形式为 ).0(02 ≠=++a c bx ax 其中,2 ax 是二 次项,a 是二次项系数,bx 是一次项,b 是一次项系数,c 是常数项。一元二次方程的解也叫做这个方程的根。 24.2解一元二次方程 1、配方法:通过配方,把一元二次方程变形为一边为含未知数的一次式的平方,另一边为常数,当常数为非负数时,利用开平方,将一元二次方程转化为两个一元一次方程,从而求出原方程的根。配方时,先将常数项移至等号右边,然后将二次项系数化为1,再在方程两边同时加上一次项系数一半的平方。 2、对于一元二次方程02=++c bx ax :

2018年冀教版九年级数学上册全册教案(含教学反思)

第二十三章数据分析 1.经历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数据的活动,了解数据处理的过程,能用计算器处理较为复杂的数据. 2.进一步理解平均数、中位数和众数等统计量的意义. 3.会计算加权平均数,理解“权”的意义,能选择适当的统计量表示数据的集中趋势. 4.体会刻画数据离散程度的意义,会计算简单数据的方差. 5.体会样本和总体的关系,知道可以通过样本平均数、样本方差估计总体平均数和总体方差. 6.能对统计结果进行合理的解释,进而进行简单的判断和预测,并能进行交流,清晰地表达自己的观点,体会统计对决策的作用. 1.在实际问题情境中理解平均数、加权平均数、众数、中位数、方差的意义,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和实践能力. 2.经过进一步数据处理的过程,发展数据分析观念和数据分析处理能力,增强统计意识,提高统计能力. 3.通过观察、理解、讨论、合作交流,体会如何探究问题,培养学生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实际问题的能力. 4.通过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区分刻画“平均水平”的三个表示集中趋势的数据代表,让学生获得一定的评判能力,进一步发展其数学应用能力. 5.通过小组合作活动,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交流能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快乐. 6.通过解决具体的实际问题进一步学习用样本估计总体的方法,认识统计在社会生活及科学领域中的应用,并能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1.通过解决实际问题,体会数学与自然及人类社会的密切联系,了解数学的价值,增进对数学的理解和学好数学的信心. 2.通过小组合作活动,培养学生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意识和能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体验成功的快乐. 3.将知识的学习放在解决问题的情境中,通过数据分析与处理,培养学生求真的科学态度. 4.通过计算器的使用,了解科学在人们日常生活中的重要作用,激励学生热爱科学、学好文化知识. 【重点】 1.平均数、加权平均数、中位数、众数、方差的概念、意义及计算. 2.能根据平均数、中位数、众数、方差的概念解决实际问题. 3.在实际问题中,能选择恰当的数据代表值描述一组数据的特征,并根据恰当的统计量进行决策. 4.能用样本的平均数和方差估计总体的平均数和方差. 【难点】 1.利用平均数、中位数、众数、方差的概念解决实际问题. 2.在实际问题中,能选择恰当的数据代表值描述一组数据的特征,并根据恰当的统计量做出决策. 3.体会用样本估计总体的思想. 1.现阶段的统计学习,是从实际问题出发,经历收集数据、整理数据、表示数据、分析数据和做出判断的过程,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要理解相关概念,体会统计的基本思想,掌握简单的分析数据的方法,逐步建立数据分析的概念.在教学中多创造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情境,让学生感受统计与实际生活的密切联系,以及统计在解决现实问题中的作用. 2.统计观念反映的是由一组数据所引发的想法、能推测到的可能结果以及自觉地想到用统计的方法解决问题等,是在亲身经历统计活动的过程中培养出来的一种感觉,在教学中多采用学生活动的方式进行教学,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应

冀教版初三上册数学用一元二次方程解决实际问题教学计划

冀教版初三上册数学用一元二次方程解决实际问题教学计 划 冀教版初三上册数学用一元二次方程解决实际问题教学计划 学习目标 1、进一步认识建立方程模型的作用,提高数学的应用意识 2、在用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提高抽象、概括、分析问题的能力 学习重、难点 重点:用一元二次方程解决实际问题 难点:正确寻找等量关系 学习过程: 一、情境创设 一根长22cm的铁丝。 (1)能否围成面积是30cm2的矩形? (2)能否围成面积是32cm2的矩形?并说明理由。 二、探索活动 分析情境问题可知:如果设这根铁丝围成的矩形的长是xcm,那么矩形的宽是 ____________。根据相等关系:矩形的长×矩形的宽=矩形的'面积,可以列出方程求解。 思考:这根铁丝围成的矩形中,面积最大是多少?

三、例题教学 例1如图,在矩形ABCD中,AB=6,BC=12,点P从 点A沿AB向点B以1/s的速度移动;同时,点Q从点B沿边BC 向点C以2/s的速度移动,问几秒后△PBQ的面积等于82? 分析:题中含有等量关系:S△PBQ=82,只要用点P运动的时间来表示三角形各边的长并代入等量关系式即可得到相应的方程。 例2如图,在矩形ABCD中,AB=6cm, BC=3cm。点P沿边AB从点A开始向点B以2cm/s 的速度移动,点Q沿边DA从点D开始向点A以1cm/s 的速度移动。如果P、Q同时出发,用t(s)表示移动的时间(0≤t≤3)那么,当t为何值时,△QAP的面积等于2cm2? 四、课堂练习 1、P98练习 2、思维拓展: 如图,有100m长的篱笆材料,要围成一矩形仓库, 要求面积不小于600m2,在场地的北面有一堵50m的旧墙, 有人用这个篱笆围成一个长40m,宽10m的仓库,但面积 只有40×10m2,不合要求,问应如何设计矩形的长与宽才能符合要求呢? 五、课堂小结 如何正确寻找实际问题中的等量关系? 六、作业

冀教版九年级数学上册期中试题

冀教版九年级数学上册 期中试题 TTA standardization office【TTA 5AB- TTAK 08- TTA 2C】

期中数学复习题 考号__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 分数______ 一、正确选择(每小题2分,共20分)(各题均为单选) 1.方程2560x x ++=的解是( ) A .-2,3 B .2.-3 C .2,3 D .-2,-3 2.已知一元二次方程251630x x -++=,若把二次项系数变为正数,且使得方程根不变的是 ( ) A .251630x x ++= B .251630x x --= C .251630x x +-= D .251630x x -+= 3.如图2,点 E 是□ABCD 的边BC 延长线上的一点, AE 与CD 相交于点G ,AC 是□ABCD 的对角线, 则图中相似三角形共有( ) A .2对 B .3对 C .4对 D .5对 4.下列一元二次方程中,能直接开平方的是( ) A .23510x x +-= B .(1)(2)8x x ++= C .2 0x x += D .2 (21)7x -= 5.如图4,点P 是Rt △ABC 的斜边BC 上异于B ,C 的一点,过点P 作直线截△ABC ,使截得的三角形与△ABC 相似,满足条件的直线的条数是( ) A .1 B .2 C .3 D .4 6.已知:一块长方形土地的长比宽的2倍还多12m ,面积为320m 2. 则这块土地的周长是( ) A .42m B .84m C .60 m D .120 m 7.如图5,身高为1.6m 的某学生想测量一棵大树的高度,她沿着树影BA 由点B 向点A 走去,当走到点C 时,她的影子顶端正好与树的影子顶端重合, 测得BC =3.2m ,CA =0.8m ,则树的高度为( ) A .4.8m B .6.4m C .8m D .10m 二、准确填空(每小题3分,共30分) 8.已知关于x 的一元二次方程2560x mx +-=的一个根是x =3,则m = . 9.将方程2210x x +-=配方后,得到的新方程为 . 10.若30x y -=,则x ∶y = . 11. 一种药品经过两次降价后,每盒的价格由原来的60元降至元,那么平均每次降价的百分率 是 . 12.如图7,铁道口栏杆的短臂长为1.2m ,长臂长为8m ,当短臂端点下 降0.6m 时,长臂端点升高 m (杆的粗细忽略不计). 图4 A C P A C 图5 A 图2 C E G D

冀教版九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

23章 数据分析 23.1平均数和加权平均数 1、一般地,我们把n 个数n x x x ,..., ,21的和与n 的比,叫做这n 个数的算术平均数,简称 平均数,记作- x ,读作“x 拔”,即)....(1 1n x x n x ++=- 2、已知n 个数n x x x ,..., ,21,若n w w w ,...,,21为一组正数,则把 n n n w w w w x w x w x ......212211+++++叫做n 个数n x x x ,..., ,21的加权平均数,n w w w ,...,,21分 别叫做这n 个数的权重,简称权。 23.2中位数和众数 1、一般地,将n 个数据按大小顺序排列,如果n 为奇数,那么把处于中间位置的数据叫做这组数据的中位数;如果n 为偶数,那么把处于中间位置的两个数据的平均数叫做这组数据的中位数。 2、一般地,把一组数据中出现次数最多的那个数据叫做众数。一组数据的众数可能不止一个,也可能没有众数。 23.3方差 设n 个数据n x x x ,...,,21的平均数为 - x ,各个数据与平均数偏差的平方分别是 22 22 1)(,...,)(,)(- -----x x x x x x n 。偏差平方的平均数叫做这组数据的方差,用2s 表示,即 ????? ? ??????-++-+-=---2 22212)(...)()(1x x x x x x n s n 当数据分布比较分散时,方差较大;当数据分布比较集中时,方差较小。因此,方差的大小 反映了数据波动(或离散程度)的大小。 23.4用样本估计总体 由于抽样的任意性,即使是相同的样本容量,不同样本的平均数一般也不同;当样本容量较小时,差异可能还较大。但是当样本容量增大时,样本的平均数的波动变小,逐渐趋于稳定,且与总体的平均数比较接近。因此,在实际中经常用样本的平均数估计总体的平均数。同样的道理,我们也用样本的方差估计总体的方差。 24章 一元二次方程 24.1一元二次方程 1、只含有一个未知数,并且未知数的最高次数为2的整式方程,叫做一元二次方程。一元 二次方程的一般形式为).0(02 ≠=++a c bx ax 其中,2 ax 是二次项, a 是二次 项系数, bx 是一次项,b 是一次项系数,c 是常数项。一元二次方程的解也叫做这个方 程的根。

冀教版初中数学九年级知识点

第二十三章 数据分析 1、平均数 一般地,我们把 n 个数 x 1,x 2,…,x n 的和与 n 的比,叫做这 n 个数的算术平均数,简称平均数,记作 x ,读作“x 拔”. ()n x x x n x 211 += 平均数是一组数据的代表值,它反映了数据的“一般水平”. 加权平均数:已知n 个数n x x x 21,,若n ωωω,,,21 为一组正数,则把 n n n x x x ωωωωωω++++++ 212211叫做n 个数的加权平均数。 ⑴数据的权能够反映数据的相对“重要程度”, 加权平均数的分母恰好为各权的和., ⑵平均数可看做是权数相同的加权平均数. 新数据的平均数:当所给数据都在某一常数a 的上下波动时,一般选用简化公式: a x x +='。 其中,常数a 通常取接近这组数据平均数的较“整”的数,a x x -=11',a x x -=22',…, a x x n n -='。)'''(1 '21n x x x n x +++= 是新数据的平均数(通常把,,,,21n x x x 叫做原数据,,',,','21n x x x 叫做新数据)。 2、众数与中位数 众数:一组数据中出现次数最多的数据称为这组数据的众数。 一组数据的众数可能不止一个,也可能没有众数. 当一组数据中某数据多次重复出现时,常可以用众数作为这组数据的数值的一个代表值. 中位数:将一组数据按由小到大(或由大到小)的顺序排列。如果数据的个数是奇数,则称处于中间位置的数为这组数据的中位数;如果数据的个数是偶数,则称中间两个数据的平均数为这组数据的中位数。 3、方差 方差:])()()[(1 222212 x x x x x x n s n -++-+-= 方差越大,数据的波动越大;方差越小,数据的波动越小。 当数据分布比较分散时,方差较大;当数据分布比较集中时,方差较小.因此,方差的大小

冀教版初三数学知识点

初三上册 23章 数据分析 23.1平均数和加权平均数 1、一般地,我们把n 个数n x x x ,..., ,21的和与n 的比,叫做这n 个数的算术平 均数,简称平均数,记作- x ,读作“x拔”,即 )....(1 1n x x n x ++= - 2、已知n个数n x x x ,...,,21,若n w w w ,...,,21为一组正数,则把 n n n w w w w x w x w x ......212211+++++叫做n 个数n x x x ,...,,21的加权平均数,n w w w ,...,,21分别叫做这n个数的权重,简称权。 23.2中位数和众数 1、一般地,将n 个数据按大小顺序排列,如果n 为奇数,那么把处于中间位置的数据叫做这组数据的中位数;如果n 为偶数,那么把处于中间位置的两个数据的平均数叫做这组数据的中位数。 2、一般地,把一组数据中出现次数最多的那个数据叫做众数。一组数据的众数可能不止一个,也可能没有众数。 23.3方差 设n 个数据n x x x ,...,,21的平均数为- x ,各个数据与平均数偏差的平方分别是 22 22 1)(,...,)(,)(- -----x x x x x x n 。偏差平方的平均数叫做这组数据的方差,用2s 表 示,即

????? ? ??????-++-+-=---2 22212)(...)()(1x x x x x x n s n 当数据分布比较分散时,方差较大;当数据分布比较集中时,方差较小。因此,方差的大小反映了数据波动(或离散程度)的大小。 23.4用样本估计总体 由于抽样的任意性,即使是相同的样本容量,不同样本的平均数一般也不同;当样本容量较小时,差异可能还较大。但是当样本容量增大时,样本的平均数的波动变小,逐渐趋于稳定,且与总体的平均数比较接近。因此,在实际中经常用样本的平均数估计总体的平均数。同样的道理,我们也用样本的方差估计总体的方差。 24章 一元二次方程 24.1一元二次方程 1、只含有一个未知数,并且未知数的最高次数为2的整式方程,叫做一元二次方 程。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形式为).0(02 ≠=++a c bx ax 其中,2 ax 是二次项, a 是二次项系数,bx 是一次项, b 是一次项系数, c 是常数项。一元二次方程的 解也叫做这个方程的根。 24.2解一元二次方程 1、配方法:通过配方,把一元二次方程变形为一边为含未知数的一次式的平方,另一边为常数,当常数为非负数时,利用开平方,将一元二次方程转化为两个一元一次方程,从而求出原方程的根。配方时,先将常数项移至等号右边,然后将二次项系数化为1,再在方程两边同时加上一次项系数一半的平方。 2、对于一元二次方程02=++c bx ax :

冀教版初三数学知识点

初三上册 23章 数据分析 23.1平均数和加权平均数 1、一般地,我们把n 个数n x x x ,..., ,21的和与n 的比,叫做这n 个数的算术平 均数,简称平均数,记作- x ,读作“x 拔”,即 )....(1 1n x x n x ++= - 2、已知n 个数n x x x ,...,,21,若n w w w ,...,,21为一组正数,则把 n n n w w w w x w x w x ......212211+++++叫做n 个数n x x x ,...,,21的加权平均数, n w w w ,...,,21分别叫做这n 个数的权重,简称权。 23.2中位数和众数 1、一般地,将n 个数据按大小顺序排列,如果n 为奇数,那么把处于中间位置的数据叫做这组数据的中位数;如果n 为偶数,那么把处于中间位置的两个数据的平均数叫做这组数据的中位数。 2、一般地,把一组数据中出现次数最多的那个数据叫做众数。一组数据的众数可能不止一个,也可能没有众数。 23.3方差 设n 个数据n x x x ,...,,21的平均数为- x ,各个数据与平均数偏差的平方分别是 22 22 1)(,...,)(,)(- -----x x x x x x n 。偏差平方的平均数叫做这组数据的方差,用2s 表 示,即

????? ? ??????-++-+-=---2 22212)(...)()(1x x x x x x n s n 当数据分布比较分散时,方差较大;当数据分布比较集中时,方差较小。因此,方差的大小反映了数据波动(或离散程度)的大小。 23.4用样本估计总体 由于抽样的任意性,即使是相同的样本容量,不同样本的平均数一般也不同;当样本容量较小时,差异可能还较大。但是当样本容量增大时,样本的平均数的波动变小,逐渐趋于稳定,且与总体的平均数比较接近。因此,在实际中经常用样本的平均数估计总体的平均数。同样的道理,我们也用样本的方差估计总体的方差。 24章 一元二次方程 24.1一元二次方程 1、只含有一个未知数,并且未知数的最高次数为2的整式方程,叫做一元二次 方程。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形式为 ).0(02 ≠=++a c bx ax 其中,2 ax 是二 次项,a 是二次项系数,bx 是一次项,b 是一次项系数,c 是常数项。一元二次方程的解也叫做这个方程的根。 24.2解一元二次方程 1、配方法:通过配方,把一元二次方程变形为一边为含未知数的一次式的平方,另一边为常数,当常数为非负数时,利用开平方,将一元二次方程转化为两个一元一次方程,从而求出原方程的根。配方时,先将常数项移至等号右边,然后将二次项系数化为1,再在方程两边同时加上一次项系数一半的平方。

冀教版初三数学知识点

初三上册 23章 数据分析 平均数和加权平均数 1、一般地,我们把n 个数n x x x ,..., ,21的和与n 的比,叫做这n 个数的算术平 均数,简称平均数,记作- x ,读作“x 拔”,即 )....(1 1n x x n x ++= - 2、已知n 个数n x x x ,...,,21,若n w w w ,...,,21为一组正数,则把 n n n w w w w x w x w x ......212211+++++叫做n 个数n x x x ,...,,21的加权平均数, n w w w ,...,,21分别叫做这n 个数的权重,简称权。 中位数和众数 1、一般地,将n 个数据按大小顺序排列,如果n 为奇数,那么把处于中间位置的数据叫做这组数据的中位数;如果n 为偶数,那么把处于中间位置的两个数据的平均数叫做这组数据的中位数。 2、一般地,把一组数据中出现次数最多的那个数据叫做众数。一组数据的众数可能不止一个,也可能没有众数。 方差 设n 个数据n x x x ,..., ,21的平均数为- x ,各个数据与平均数偏差的平方分别是 22 22 1)(,...,)(,)(- -----x x x x x x n 。偏差平方的平均数叫做这组数据的方差,用2s 表 示,即

????? ? ??????-++-+-=---2 22212)(...)()(1x x x x x x n s n 当数据分布比较分散时,方差较大;当数据分布比较集中时,方差较小。因此,方差的大小反映了数据波动(或离散程度)的大小。 用样本估计总体 由于抽样的任意性,即使是相同的样本容量,不同样本的平均数一般也不同;当样本容量较小时,差异可能还较大。但是当样本容量增大时,样本的平均数的波动变小,逐渐趋于稳定,且与总体的平均数比较接近。因此,在实际中经常用样本的平均数估计总体的平均数。同样的道理,我们也用样本的方差估计总体的方差。 24章 一元二次方程 一元二次方程 1、只含有一个未知数,并且未知数的最高次数为2的整式方程,叫做一元二次方程。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形式为).0(02 ≠=++a c bx ax 其中,2 ax 是二 次项,a 是二次项系数,bx 是一次项,b 是一次项系数,c 是常数项。一元二次方程的解也叫做这个方程的根。 解一元二次方程 1、配方法:通过配方,把一元二次方程变形为一边为含未知数的一次式的平方,另一边为常数,当常数为非负数时,利用开平方,将一元二次方程转化为两个一元一次方程,从而求出原方程的根。配方时,先将常数项移至等号右边,然后将二次项系数化为1,再在方程两边同时加上一次项系数一半的平方。

冀教版九年级数学下册全套试卷

冀教版九年级数学下册全套试卷 特别说明:本试卷为最新冀教版中学生九年级达标测试卷。 全套试卷共6份。 试卷内容如下: 1. 第二十九单元使用 2. 第三十单元使用 3. 第三十一单元使用 4. 第三十二单元使用 5. 期末检测卷 6. 中考模拟卷

第二十九章达标检测卷 (120分,90分钟) 一、选择题(每题3分,共48分) 1.已知⊙O的半径为5,点P到圆心O的距离为6,那么点P与⊙O的位置关系是() A.点P在⊙O外B.点P在⊙O内C.点P在⊙O上D.无法确定 2.⊙O的直径是3,直线l与⊙O相交,圆心O到直线l的距离是d,则d应满足() A.d>3 B.1.50 3.下列直线中,能判定为圆的切线的是() A.与圆有公共点的直线B.垂直于半径的直线 C.经过半径的外端的直线D.经过半径的外端并且垂直于这条半径的直线 4.如图,⊙O的弦AB=8,M是AB的中点,且OM=3,则⊙O的半径等于() A.4 B.5 C.8 D.10 (第4题) (第5题) (第6题) (第8题) (第9题)

5.如图,把边长为12的等边三角形纸板剪去三个全等的小等边三角形,得到一个正六边形,则这个正六边形的边长是( ) A .6 B .4 C .8 D .9 6.如图,AB 是⊙O 的直径,AC 是⊙O 的切线,A 为切点,连接BC 交⊙O 于点D ,连接AD ,若∠ABC =45°,则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 A .AD =12BC B .AD =1 2 AC C .AC >AB D .AD >DC 7.若正方形的边长为6,则其外接圆半径与内切圆半径的大小分别为( ) A .6,3 2 B .32,3 C .6,3 D .62,3 2 8.如图,在直角坐标系中,一个圆经过坐标原点O ,交坐标轴于点E ,F ,OE =8,OF =6,则圆的直径长为( ) A .12 B .10 C .14 D .15 9.如图,CA 为⊙O 的切线,切点为A ,点B 在⊙O 上,若∠CAB =55°,则∠AOB 等于( ) A .55° B .90° C .110° D .120° 10.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P 的圆心坐标是(3,a)(a >3),半径为3,函数y =x 的图像被⊙P 截得的弦AB 的长为42,则a 的值是( ) A .4 B .3+ 2 C .3 2 D .3+ 3 11.如图,⊙O 内切于△ABC ,切点分别为D ,E ,F.已知∠B =50°,∠C =60°,连接OE ,OF ,DE ,DF ,那么∠EDF 等于( ) A .40° B .55° C .65° D .70° (第10题) (第11题) (第12题)

冀教版九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

23章 数据分析 平均数和加权平均数 1、一般地,我们把n 个数n x x x ,..., ,21的和与n 的比,叫做这n 个数的算 术平均数,简称平均数,记作- x ,读作“x 拔”,即)....(1 1n x x n x ++= - 2、已知n 个数n x x x ,..., ,21,若n w w w ,...,,21为一组正数,则把 n n n w w w w x w x w x ......212211+++++叫做n 个数n x x x ,...,,21的加权平均数, n w w w ,...,,21分别叫做这n 个数的权重,简称权。 中位数和众数 1、一般地,将n 个数据按大小顺序排列,如果n 为奇数,那么把处于中间 位置的数据叫做这组数据的中位数;如果n 为偶数,那么把处于中间位置的两个数据的平均数叫做这组数据的中位数。 2、一般地,把一组数据中出现次数最多的那个数据叫做众数。一组数据的 众数可能不止一个,也可能没有众数。 方差 设n 个数据n x x x ,...,,21的平均数为- x ,各个数据与平均数偏差的平方分别是22 22 1)(,...,)(,)(- -----x x x x x x n 。偏差平方的平均数叫做这组数据的方差,用2s 表示,即 当数据分布比较分散时,方差较大;当数据分布比较集中时,方差较小。因此,方差的大小反映了数据波动(或离散程度)的大小。 用样本估计总体

由于抽样的任意性,即使是相同的样本容量,不同样本的平均数一般也不同;当样本容量较小时,差异可能还较大。但是当样本容量增大时,样本的平均数的波动变小,逐渐趋于稳定,且与总体的平均数比较接近。因此,在实际中经常用样本的平均数估计总体的平均数。同样的道理,我们也用样本的方差估计总体的方差。 24章 一元二次方程 一元二次方程 1、只含有一个未知数,并且未知数的最高次数为2的整式方程,叫做一元二次方程。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形式为).0(02 ≠=++a c bx ax 其中, 2 ax 是二次项,a 是二次项系数,bx 是一次项,b 是一次项系数,c 是 常数项。一元二次方程的解也叫做这个方程的根。 解一元二次方程 1、配方法:通过配方,把一元二次方程变形为一边为含未知数的一次式的 平方,另一边为常数,当常数为非负数时,利用开平方,将一元二次方程转化为两个一元一次方程,从而求出原方程的根。配方时,先将常数项移至等号右边,然后将二次项系数化为1,再在方程两边同时加上一次项系数一半的平方。 2、对于一元二次方程02=++c bx ax : 当042>-ac b 时,方程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数根; 当042=-ac b 时,方程有两个相等的实数根; 当042<-ac b 时,方程没有实数根。 我们把ac b 42-叫做一元二次方程02=++c bx ax 的根的判别式。

九年级数学上册单元测试题及答案全套(冀教版)

九年级数学上册单元测试题及答案全套(冀教版) (试题顺序:23章,25章,27章,24章,26章,28章,共6套) 第二十三章达标检测卷 (120分,90分钟) 一、选择题(每题3分,共30分) 1.某校组织了“讲文明、守秩序、迎南博”知识竞赛活动,从中抽取了7名同学的参赛成绩如下(单位:分):80,90,70,100,60,80,80.则这组数据的中位数和众数分别是() A.90,80 B.70,80 C.80,80 D.100,80 2.某中学规定学生的学期体育成绩满分为100分,其中课外体育占20%,期中考试成绩占30%,期末考试成绩占50%.小彤的这三项成绩(百分制)分别为95分,90分,88分,则小彤这学期的体育成绩为() A.89分B.90分C.92分D.93分 3.制鞋厂准备生产一批男皮鞋,经抽样(120名中年男子),得知所需鞋号和人数如下: 并求出鞋号的中位数是24 cm,众数是25 cm,平均数约是24 cm,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因为需要鞋号为27 cm的人数太少,所以鞋号为27 cm的鞋可以不生产 B.因为平均数约是24 cm,所以这批男鞋可以一律按24 cm的鞋生产 C.因为中位数是24 cm,所以24 cm的鞋的生产量应占首位 D.因为众数是25 cm,所以25 cm的鞋的生产量应占首位 4.已知一组数据2,3,4,x,1,4,3有唯一的众数4,则这组数据的平均数、中位数分别是() A.4,4 B.3,4 C.4,3 D.3,3 5.济南某中学足球队的18名队员的年龄如下表所示: 这18名队员年龄的众数和中位数分别是()

(第6题) 6.如图是根据某班40名同学一周的体育锻炼情况绘制的条形统计图,那么关于该班40名同学一周参加体育锻炼时间的说法错误的是() A.平均数是8.625小时B.中位数是8小时 C.众数是8小时D.锻炼时间超过8小时的有21人 7.某市测得一周PM2.5的日均值(单位:微克/立方米)如下:31,30,34,35,36,34,31,对这组数据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众数是35 B.中位数是34 C.平均数是35 D.方差是6 8.某校要从四名学生中选拔一名参加市“风华小主播”大赛,将多轮选拔赛的成绩的数据进行分析得到每名学生的平均成绩x及其方差s2如表所示,如果要选择一名成绩高且发挥稳定的学生参赛,那么应选择的学生是() A.甲B.乙C.丙D.丁 9.如果一组数据a1,a2,a3,…,a n的方差是2,那么一组新数据2a1,2a2,…,2a n的方差是() A.2 B.4 C.8 D.16 10.已知某校女子田径队23人年龄的平均数和中位数都是13岁,但是后来发现其中有一位同学的年龄登记错误,将14岁写成了15岁.经重新计算后,正确的平均数为a岁,中位数为b岁,则下列结论中正确的是() A.a<13,b=13 B.a<13,b<13 C.a>13,b<13 D.a>13,b=13 二、填空题(每题3分,共30分) 11.高一新生入学军训射击训练中,小张同学的射击成绩(单位:环)为5,7,9,10,7,则这组数据的众数是________. 12.某中学举行歌咏比赛,六名评委对某歌手打分(单位:分)如下:77,82,78,95,83,75,去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