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一年级语文上册《画》

一年级语文上册《画》

一年级语文上册《画》
一年级语文上册《画》

一年级上册

第一课画

第一课时

一、设疑激趣,导入新课。

1、谜语导入,引出课题。

(1)同学们你们爱猜谜语吗?老师给你们出一道谜语,请你们开动脑筋想一想。(PPT展示)“空空山上一块田”,猜一个字。到底是什么字呢?

(2)学生思考。看着大家的表情和眼神,老师就知道所有同学都在认真思考!真不错!想好了,就举手!

(3)指生答,师评价:

对啦!你真是个小神童呀!(解说,板书,写出过程)“山”“一”“田”。

(4)小结:没错,谜底就是一个“画”字。我们今天要学习的课文,也就是“画”。相机板书(1 画,并注音。用大号字)。

请跟老师一起大声读:画,h-u-a—hua。

2、对比画上的花和真正的鲜花,找出不同点。

(1)同学们,你们爱画画吗?(爱!)那你们喜欢画些什么呢?指生答。

(2)哇,这么厉害!老师也喜欢画画,老师最爱画的是花,你们想看老师画的花吗?小眼睛,看老师!(展示铅笔画《花》。)

(3)花能带给我们快乐,那么大家想看看真正的鲜花吗?老师变魔术变出一朵花来。

(5)现在,老师要考考你们:你们猜一猜,过了一个星期之后,这朵花会发生什么变化?而画上的那朵花呢?

指生答。适当引导:你回答得真棒!过了一个星期,这朵花可能就枯萎了、凋谢了,而画上的花呢,却还是在那里。如果我们闻一闻,是不是也有不同呢?下面,老师要请一个坐得最直的小朋友,上台来闻一闻老师手中的花。

得出结论:老师手中的花是香香的,而画上的花是没有味道的。

(6)总结:画上的花呀,还真是奇妙,既不会枯萎,也没有香味。

3、出示山水画,说出画上的主要景物。

(1)刚刚老师的铅笔画,非常简单。下面给大家展示另外一幅画,是一位大画家的画。大家说:画得好不好?(好!)

没关系,只要小朋友好好学习、多多练习,以后你们也能画出这么棒的画!

(2)请大家看看,画上主要画了什么?

指生答。(红笔板书:山、水、花、鸟)你猜猜老师画的是什么季节?(春天)你是从哪里猜出来的呢?(满树的花儿,浅绿色的草)。

(3)小结:这幅画上,画了绿绿的山、清清的水,多美呀!还画了红红的花儿,可爱的小鸟,多有趣呀!(相机板书:美、趣)同学们,你们喜欢这幅画吗?

二、初读课文,掌握生字。

1、出示全诗,自由朗读。

有一位大诗人也非常喜欢这幅画,于是呢,他给这幅画写了一首诗。(PPT 展示)你能小声地把它读一读吗?

2、听录音,标出生字。

请大家翻开书59页(板书59)。眼睛看书,听课文录音朗读,在听之前,请先拿出铅笔。一边听,一边把你不认识或者不熟悉的字画上圆圈。

3、师配乐朗读,注意停顿。学生小眼睛、看老师。

大家听得太认真了!没有一个小朋友不专心,也没有一个小朋友讲小话!老师太喜欢大家啦,为了奖励大家,老师给大家读一遍,好不好?这一遍,请大家注意停顿。

4、游戏识字。

刚刚老师注意到,很多小朋友跟着老师轻轻地念出来了。看来很多小朋友已经会念了。有的同学看得很仔细。诗里这些红色的字,是我们没有学过的,你能把它们记住吗?

老师来考考大家。PPT显示。(我真棒!)

5、齐读课文。

现在,生字我们都认识了。大家能不能读出课文呢?我们来齐读一遍。(注意姿势!)第一课,画,开始!

三、创设情境、了解诗意。

创设情境,请同学说出画上的景物,引出诗句。

同学们读得真棒!那么,这首诗到底是什么意思呢,它是怎么来描写一幅画的呢?我们来看看,我请四个听课最认真的小朋友帮我们来寻找答案。

(1)请一位同学站在教室的最后排看画中的“山”有没有颜色?诗人是怎么说的?请你告诉大家。(PPT出示“远看上有色”)

(2)请一位女同学来到画的前面听一下“水”有没有声音? 诗人是怎么说的?请你告诉大家。(PPT出示“近听水无声”。)

(3)画上画了很多花,请一个同学说说,花儿一般是在什么季节盛开?(春天)现在还是不是春天?花儿还开着吗?诗人是怎么说的?请你告诉大家。(PPT 出示“春去花还在”)

(4)请一同学到画前面来试着赶走这两只小鸟,其余小朋友看看这两只鸟怕不怕?它们会不会吓得飞走? 诗人是怎么说的?请你告诉大家。(PPT出示“人来鸟不惊”)

小结:大家看,简简单单四句话,就描绘出了一幅山水相衬、鸟语花香(板书)的图画。写得多好呀!同学们,你们想成为这样的大诗人吗?

同学们真有志气!要想学会写诗,我们先来学学读诗。

四、再读课文,读出感情,尝试背诵。

1、生齐读课文,读出感情。

请全班同学把这首诗朗读一遍,用最好听的声音来读。注意读出你对美景的喜爱之情。

2、指生读课文。

谁愿意把课文读给大家听一听?(指2-3生读)其余同学请轻轻地闭上眼睛,想象画里的美景。

师点评(同时注意纠错):

哇,你的声音真好听!

真厉害,你的普通话比老师还标准呢!

你美妙的声音把老师带到了那幅画里。

你读得很棒!但是有两个字需要注意一下:……

3、自由背诵。

大家都读得很流利,真棒!下面我们增加一点难度,来挑战一下背诵好吗?小声地自由背诵,老师巡视,指导。(提示:以最先用红笔板书的“山、水、花、鸟”四个字为线索来背。)

4、伴乐齐背。

下面,全班一起背,在音乐声中,试试配上动作,一边表演一边背诵。

五、学写生字。

1、师出示生字卡,学生观察字的结构。指生说写字要领。

小朋友真聪明,短短的时间内就把这首诗背出来啦!老师真佩服你们!这首诗我们会背了,诗里的字也认识了,那么诗里的字大家会不会写呢?(会!)老师出示生字卡,第一步,我们先观察。

“人”字要怎么写才好看呢?你能当当小老师,告诉同学们吗?

我要请一个手举得最好看的同学来当小老师。

2、指生答,师点拨、总结:“人”字共两画,第一画是撇,第二画是捺。撇在上,捺在下,两笔要挨在一起。(还有哪个字跟“人”比较像?“八”。“八”也是一撇一捺,但是两笔不挨在一起。“入”,“入”的撇在下,捺在上。)

3、学生写,师巡视,指导。

请大家翻书到60页,根据刚刚这位小老师提醒的,在书上把“人”字写一遍。(我喜欢那些安安静静写字的同学!这个同学的姿势很好!你写得真棒,跟书上印的一样哦!)

4、老师针对巡视时发现的问题,用生字卡补充解说:

(1)“人”字的两边不能写得一边长一边短,就像我们人,两只脚如果一只

长一只短,走路就会走不稳。

(2)“人”字由一撇和一捺组成,两笔相互支撑着,只有写好了这两笔,才是一个完整的“人”字。这也告诉我们,在生活中,我们每一个人也需要相互支撑、相互帮助。

5、同学们根据刚刚所讲的,再把“人“字认认真真写一遍,把字写漂亮。

六、拓展延伸,猜谜语。

另几个字的写法,我们下节课再讨论。

(1)还记得上课时老师说的那个谜语吗?空空山上一块田(回家可以考考爸爸妈妈)。

(2)《画》这首诗也是一个谜语,“画”是谜底,诗歌是谜面。

(3)老师有一个谜语,考考大家。PPT出示。

(4)一同学出谜语,老师和其余同学一起猜。

第二课时

一、检查复习。

1、指名背诵课文。

2、同桌搭档背诗句,A背上一句,B背下一句。

3、用自己的话说说这首诗的意思。

4、全班伴乐齐背课文。

二、活动:找反义词朋友。

看来上节课大家学得很不错,老师太高兴了!老师有一个问题想考考大家,这个问题答对了,老师就奖励大家一个好玩的游戏!

请大家打开书59页,再看看《画》这首诗,诗里有一些这样的词,“远”和“近”,“有”和“无”,“来”和“去”,它们叫做什么词,它们之间是什么关系,哪位同学知道?

(反义词)真棒!板书“反义词”。

下面,老师就带大家玩一个“找朋友”的游戏,好不好?

老师手上有两叠卡片,这一叠是什么字呢?(齐念:远、高、来、笑、白、晚)。它们的反义词朋友在哪里呢?老师现在要把它们的反义词悄悄地放在同学们的桌上,等一下老师说:“远字的朋友在哪里?”拿到“远”字反义词的同学,就拿着卡片,走上讲台,说:“远字的朋友在这里,近,近,近。”

下面,天黑了,请大家闭上眼睛。老师要给最安静的小朋友发卡片了。

三、认识生字,学习部首。

1、上节课我们又认识了很多生字朋友,翻开书到59页,看看你还记得它们

吗?拿出右手,指着生字,齐读一遍。

2、游戏检查,开火车,ppt显示。

刚刚看大家读生字时,都是信心满满的,看来把所有生字朋友都牢牢记住了,对不对?老师要来检查一下。

3、教师指导学生观察生字的结构,学习生字。你能告诉大家你是怎么记住

这个生字的吗?

(1)无:“无”和“天”进行比较,“无”和“天”都是四笔,“无”第四笔是竖弯钩,“天”的第四笔是捺。

(2)人:“人”可以与“八”比较。“人”撇笔长即捺笔低于起笔。

5、教师指导学生分析字形,学习“辶”和“忄”两个部首。

(1)细心的小朋友会发现,“远”“近”这两个字有相同的地方,你发现了吗?(“辶”叫做走之底,领生念。)你还能找出诗中有“辶”的字吗?(“还”)(2)“惊”是什么意思呢?(吃惊,受到惊吓)如果你受到惊吓,会有什么反应呢?(身子一抖,心里咯噔一下)所以“惊”字左边有一个“忄”,它叫做竖心旁(领生念),注意笔顺。

四、书写生字。

这两堂课我们的收获可大啦!既欣赏了图画,也学会了古诗,还认识了11个生字朋友。上节课,我们还学写了“人”字,大家还记得吗?

大家想不想学写更多的字,成为更有知识的人呢?

1、学写“火”字。

(1)生字卡出示“火”,一起读。

(2)仔细观察,怎样才能把“人”字写得好看呢?谁来提醒大家?

注意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强调笔顺、笔画名称。

(3)书空。跟老师一起,拿右手,写“人”字。念出每一笔的名称。

(4)在自己的本子上写一遍,下笔前先想想先写什么再写什么,每一笔应该写在田字格的什么位置,争取写得像书上一样漂亮。

2、同法学“文”“六”。

3、学生练习写字,老师巡视指导。

人教版一年级上册画课文原文

人教版一年级上册《画》课文原文 人教版一年级上册《画》课文是怎么样的呢?今天呢,小编就为大家推荐人教版一年级上册《画》课文原文,希望能帮到大家哦~ 人教版一年级上册《画》课文原文《画》课文 远看山有色, 近听水无声。 春去花还在, 人来鸟不惊。 一年级上册《画》教案 教学要求: 1、巩固7个生字,掌握“有——无”“远——近”等反义词。 2、能用自己的话说出诗的意思,并猜出谜底。 3、会正确朗读、背诵课文。 教(学)具:山水画一幅,小鸟。 教学过程: 一、谈话揭题。 1、以前我们学过谜语吗?背背看,对,背的是谜面,那谜底是什么?

2、今天我们再来学一首谜语诗,诗的名字叫“画”(板书)。页 1 第 3、出示画。 二、导入新课。 1、师:老师这儿也有一张画,是一张我们中国传统的山水画。 2、指导观察画、理解诗的前两句。 (1)山是什么颜色?(先请前排一位学生说,再请后排一位学生说。)远看也看得清楚,我们户外活动时,很远的大山的颜色是不是也看得很清楚呢? (2)为什么这儿山的颜色站得很远都看得清呢?(因为这是“画”) (3)听山上流水的声音,仔细听。 (4)如果到九溪去玩,水的声音听得到吗?水声音是怎么样的,学学看。 (5)看,这儿的水从那么高的山上流下来,声音是很大的,可我们都听不见,为什么呢?(因为那是画!) 三、朗读指导。 1、这两句诗里,有两对意思相反的词,请每一个小朋友都找一找,用笔把它们圈出来,指名回答。 2、看,听,都是可以做出动作来的。 山和水,都在大自然中找得到。

3、古代的诗人很讲究用词的,看上下句,有一对反义词,动词对动词,名词对名词,多整齐。 页 2 第 4、看手势,朗读。 (手势打高,语调升高,手势打低,语调放轻,把诗的美念出来。)远看/山有色,近听/水无声。 四、指导观察、理解诗后两句。 1、现在是什么季节?春天开什么花? 2、春天来了,桃花还开吗?秋天,桃花、迎春花还在不在?冬天呢? 3、那为什么这儿春天过去了,桃花还是开着呢?(是画!) 4、出示小鸟。 (1)这里有只小鸟,你用手扇扇它,小鸟怎么啦? (2)害怕了,你用一个字来说是什么? (3)“惊”就是心里害怕了,所以是竖心旁,左边一个北京的“京”,左义右声,这样的字,被称为什么字?(形声字)。 (4)请一位学生走至画前)请你用手扇扇,小鸟惊吗?为什么不惊? (5)请在这两句诗里圈出反义词。指名回答。 5、朗读指导。 (1)古代的诗很讲究用词,这后两句诗也不例外,名词对名词,春去花还在,人来鸟不惊。

新版人教版一年级语文上册 《画》教案

易错的重点字。 (3)抽读重点字。 (4)全班齐读。 6.导学:生字我们都认识了,再读古诗,你能把它读好吗?请大家再一次自由地大声朗读古诗,争取把字音读得更准确,句子读得更通顺。 7.学生自由练习读古诗,教师巡视指导读诗节奏,纠正字音。 8.师导学:下面我们开展一个朗读比赛,比一比读古诗的时候,谁声音最洪亮,句子读得最正确、最流畅。 9.学生先在小组内赛读,选出优胜者一名,然后派优胜者进行组与组之间的赛读,其他同学认真倾听,评选出你认为读得最好的选手。 设计意图:本环节遵循了汉字认知规律——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句不离文。结合古诗这个语境,不仅能帮助学生进一步了解汉字的意思,而且还能在语境中加深对汉字音、形的印象,感受汉字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先看图读诗句,再识字。通过初读古诗,读通句子,认读和积累本诗中的词语,学生们扫除了生字障碍。读通、读顺了课文,对课文的内容、思想也有了整体的感知。通过多种方式的诵读,引导学生在交流与合作中感悟和体验语言的优美。 三、熟读成诵,感知大意 1.教师导言:同学们朗读得很棒啊!我想很多同学都已经熟读成诵了吧,我们来比一比谁背得最快。 2.学生自由背诵。 3.教师抽测学生背诵古诗情况,表扬背诵好的同学,鼓励背诵稍慢的同学。 4.教师引言:大家背得不错!你们在朗读背诵的时候有什么疑问吗?(这首诗写的景色跟我们平时看到的景色正好相反。) 5.教师引问:是呀,真有点怪!怎么“远看山有色,近听水无声”呢?怎么“春去花还在,人来鸟不惊”呢? 6.教师引问:我们平时看到的景象是怎样的?哪位同学见过“山”?说说“山”是什么样的。(教师归纳,板书或课件呈现:“远看山无色,近听水有声。春去花不在,人来鸟儿惊。”) 7.学生正确朗读两首诗,比较两首诗有什么不同。 远看山有色,远看山无色, 近听水无声。近听水有声。 春去花还在,春去花不在, 人来鸟不惊。人来鸟儿惊。 8.教师总结:我们游览时,看到的自然景色大多数是“远看山无色,近听水有声。春去花不在,人来鸟儿惊”。而课文所说的景色却刚好相反。大家想一想,在哪种情况下才会“远看山有色,近听水无声。春去花还在,人来鸟不惊”呢?引

人教版一年级上册《画》课文

人教版一年级上册《画》课文 导读:《画》课文 远看山有色, 近听水无声。 春去花还在, 人来鸟不惊。 一年级上册《画》教案 教学要求: 1、巩固7个生字,掌握“有——无”“远——近”等反义词。 2、能用自己的话说出诗的意思,并猜出谜底。 3、会正确朗读、背诵课文。 教(学)具:山水画一幅,小鸟。 教学过程: 一、谈话揭题。 1、以前我们学过谜语吗?背背看,对,背的是谜面,那谜底是什么? 2、今天我们再来学一首谜语诗,诗的名字叫“画”(板书)。 3、出示画。 二、导入新课。 1、师:老师这儿也有一张画,是一张我们中国传统的山水画。 2、指导观察画、理解诗的前两句。 (1)山是什么颜色?(先请前排一位学生说,再请后排一位学生说。)

远看也看得清楚,我们户外活动时,很远的大山的颜色是不是也看得很清楚呢? (2)为什么这儿山的颜色站得很远都看得清呢?(因为这是“画”) (3)听山上流水的声音,仔细听。 (4)如果到九溪去玩,水的声音听得到吗?水声音是怎么样的,学学看。 (5)看,这儿的水从那么高的山上流下来,声音是很大的,可我们都听不见,为什么呢?(因为那是画!) 三、朗读指导。 1、这两句诗里,有两对意思相反的词,请每一个小朋友都找一找,用笔把它们圈出来,指名回答。 2、看,听,都是可以做出动作来的。 山和水,都在大自然中找得到。 3、古代的诗人很讲究用词的,看上下句,有一对反义词,动词对动词,名词对名词,多整齐。 4、看手势,朗读。 (手势打高,语调升高,手势打低,语调放轻,把诗的美念出来。)远看/山有色,近听/水无声。 四、指导观察、理解诗后两句。 1、现在是什么季节?春天开什么花? 2、春天来了,桃花还开吗?秋天,桃花、迎春花还在不在?冬天呢?

部编版一年级上册《画》教案

单元学习目标(第五单元) 教材简析 本组教材是围绕“大自然”和学校生活进行编写的。本单元选择了《画》、《大小多少》、《小书包》、《日月明》和《升国旗》。五课识字内容。内容意在培养学生了解大自然及热爱大自然的情感。学校生活内容意在让学生认识学习用品,了解其功能和作用,从而热爱学习;通过在校内升国旗意在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的情感。通过本单元的学习,学生还会挖掘更多的识字、写字的方法,语文素养得到不断地提升。 本单元还安排了“语文园地五”。 学习目标 1.会认60个生字,会写“水、去、来”等23个字,认识“辶、10个偏旁。 2.五篇诗文都是浅显易懂的,节奏感强,非常适宜朗读,可以采用多种形式朗读,让学生读得正确、流利、感受朗读的乐趣,丰富学生的认识。

3.让学生从诗文对子中感悟大自然,了解大自然,从而热爱大自然。 4.通过对学校生活的认识,培养学生要努力学习,热爱祖国的情感。 学习重点 1.识字、写字是本单元的教学重点,提倡学生用多种方法识字,特别是在日常生活中识字。鼓励学生自主识字,初步了解会意字的构字特点。 2.结合学生的学习实际,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课时分配 1.《画》…………………………………………………………2~3课时 2.《大小多少》……………………………………………………2~3课时 3.《小书包》…………………………………………………………2~3课时 4.《日月明》…………………………………………………………1~2课时 5.《升国旗》…………………………………………………………2~3课时 语文园地五…………………………………………………………4~5课时 教法与学法 在本单元的教学中,既要体现教师的主导角色,也要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要充分激发学生的兴趣,调动他们的各种感官,感受学习的乐趣。在识字、写字教学中,提倡学生多方式,多角度地识字,注重知识与能力并重。

一年级上册人教版画教案

一年级上册人教版《画》教案 《画》是人教版一年级上册的第一篇课文。课文有一幅经过装裱的山水画和一首五言谜语诗。下面是小编分享的一年级上册人教版《画》教案,欢迎大家阅读! 教学目标 1、认识11 个生字,会写 4 个字。认识“辶、忄”两个偏旁。 2、知道“远”和“近”、“有”和“无”、“来” 和“去”是意思相反的词。 3、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4、理解诗句的主要内容,感受诗中描绘的景色,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教学重点 识字、写字,练习朗读。 信息资料 1、课件或挂图,民族音乐磁带、生字卡片,水彩笔。 教学时数 两课时 第一课时 切入举例 1、同学们喜欢猜谜语吗?谁能说个谜语让大家猜一猜?(同学之间互相出谜语,互相猜,教师也参与其中)老师也出个谜语大家猜一猜好吗?“远看山有色,近听水无声。春去花还在,人来鸟不惊。” (学生猜谜语)这则谜语就是

今天我 们要学习的课文《画》。(板书课题) (好动、好奇、爱表现是低年级学生最大的特点,利用他们感兴趣的谜语引出课题,一下子抓住了孩子的心,激发了孩子们学习课文的热情,为教学成功地展开打下良好基础。) 2、(出示挂图或课件)同学们,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什么?(是一幅山水画)请你们看看画上都有什么?(指导学生按一定的顺序观察)今天咱们就来学习一首谜语诗《画》(板书课题) (用一幅画引出课题,让学生感受美,欣赏美,在美的情境中进入课堂,受到美的熏陶,体现课程整合的思想。)对话平台 欣赏 教师配乐朗诵课文,学生边听边欣赏“画”。 (让学生整体感知课文,体会大自然的美和诗句的韵律美。) 识字 1、同学们也想读吗?要想读得好得先过生字宝宝这一关,你们有没有信心? 2、出示本课生字,你认识哪个就读哪个。说说你是在 哪里认识这些字的。(引导学生交流识字经验,增强学生识

一年级语文上册《画》

一年级上册 第一课画 第一课时 一、设疑激趣,导入新课。 1、谜语导入,引出课题。 (1)同学们你们爱猜谜语吗?老师给你们出一道谜语,请你们开动脑筋想一想。(PPT展示)“空空山上一块田”,猜一个字。到底是什么字呢? (2)学生思考。看着大家的表情和眼神,老师就知道所有同学都在认真思考!真不错!想好了,就举手! (3)指生答,师评价: 对啦!你真是个小神童呀!(解说,板书,写出过程)“山”“一”“田”。 (4)小结:没错,谜底就是一个“画”字。我们今天要学习的课文,也就是“画”。相机板书(1 画,并注音。用大号字)。 请跟老师一起大声读:画,h-u-a—hua。 2、对比画上的花和真正的鲜花,找出不同点。 (1)同学们,你们爱画画吗?(爱!)那你们喜欢画些什么呢?指生答。 (2)哇,这么厉害!老师也喜欢画画,老师最爱画的是花,你们想看老师画的花吗?小眼睛,看老师!(展示铅笔画《花》。) (3)花能带给我们快乐,那么大家想看看真正的鲜花吗?老师变魔术变出一朵花来。 (5)现在,老师要考考你们:你们猜一猜,过了一个星期之后,这朵花会发生什么变化?而画上的那朵花呢? 指生答。适当引导:你回答得真棒!过了一个星期,这朵花可能就枯萎了、凋谢了,而画上的花呢,却还是在那里。如果我们闻一闻,是不是也有不同呢?下面,老师要请一个坐得最直的小朋友,上台来闻一闻老师手中的花。 得出结论:老师手中的花是香香的,而画上的花是没有味道的。 (6)总结:画上的花呀,还真是奇妙,既不会枯萎,也没有香味。 3、出示山水画,说出画上的主要景物。 (1)刚刚老师的铅笔画,非常简单。下面给大家展示另外一幅画,是一位大画家的画。大家说:画得好不好?(好!) 没关系,只要小朋友好好学习、多多练习,以后你们也能画出这么棒的画! (2)请大家看看,画上主要画了什么? 指生答。(红笔板书:山、水、花、鸟)你猜猜老师画的是什么季节?(春天)你是从哪里猜出来的呢?(满树的花儿,浅绿色的草)。 (3)小结:这幅画上,画了绿绿的山、清清的水,多美呀!还画了红红的花儿,可爱的小鸟,多有趣呀!(相机板书:美、趣)同学们,你们喜欢这幅画吗? 二、初读课文,掌握生字。

人教版小学一年级语文上册《画》说

人教版小学一年级语文上册《画》说 课稿 每个老师都要学会备课、说课,下面是人教版小学一年级语文上册《画》说课稿,为大家提供参考。 说教材: 《画》是人教版第一册教材中的第一篇课文。本课有一幅山水画和一首五言谜语诗,画上有山、水、花、鸟,给人以鸟语花香、山水相衬的美感。全诗共四行,读起来似乎行行违反自然规律,其实正是暗中设谜,写出了画的特点。看远处的山往往是模糊的,但画上的山色却很清楚。在近处听流水,应当听到水声,但画上的流水却无声。在春天盛开的花,随着春天的逝去就凋谢了;而画上的花,不管在什么季节,它都照样盛开着。人走近停在枝头上的鸟,它就会受惊飞走;但画上的鸟,即使你走近了,它也不会惊飞。这些都表现出一幅画的特点。 说教学目标: 根据刚入学小学生的认知特点(直观形象,认识事物比较表面)和他们的实际(对这首诗,他们是比较熟悉的,大部分学生都会背了。)依据年段训练的重点,结合本课的学习内容,制定如下教学目标: 1、认识11个生字,会写“人、火、文、六”4个汉字,认识2个偏旁。 2、知道“远”和“近”、“有”和“无”、“来”和 “去”是意思相反的词。 3、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4、理解课文内容,懂得这首诗讲的是一幅山水画,感受诗中描绘的景色,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教学重点:

1、认识11个生字和2个偏旁,会写4个汉字。 2、理解诗句的意思。 3、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理解诗句的意思。 本课我打算用两课时来完成教学任务,我将第一课时的教学目标确定为: 教学目标: 1、认识11个生字,2个偏旁。 2、知道“远”和“近”、“有”和“无”、“来”和“去”是意思相反的词。 3、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练习背诵课文。 4、理解课文内容,懂得这首诗讲的是一幅山水画,感受诗中描绘的景色。 教学重点: 1、认识11个生字和2个偏旁。 2、理解诗句的意思。 3、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教学难点:理解诗句的意思 说教学方法: 一年级的学生形象思维丰富,因而古诗的教学,要将学生领入诗的情境,“诗情画意”地教古诗,“诗情画意”地学古诗。课文图文对应,能使学生有滋有味地循图读文,感悟诗中所描绘的生机勃勃的景象,从而受到美的熏陶。我打算引导学生通过诵读古诗,展开想象,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感受语言的优美,激发学生对祖国语言文字的热爱。 说教学过程: 一、猜谜语,导入新课

热门-新人教版一年级上册《画》教案3篇

新人教版一年级上册《画》教案3篇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的5个生字,两个部首“竖弯勾”、“横折弯勾”理解文中的反义词。会认读11个字。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通过观察图画和学习课文,理解诗句的意思,感受诗中描绘的景色,懂得这首诗讲的是一幅山水画。感受美的熏陶。 教学重难点: 1.重点:识字。写字和朗读 2.难点:了解诗意。 教具准备:生字卡片、挂图 课时安排:两课时 课型:新授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联系实际导入

同学们,老师带来一幅挂图(出示挂图),看看这幅画 上画了些什么?(板书:山、水、花、鸟)画的是什么季节?(春天)从哪些地方看出是春天? 1、同学们,日常生活中看见过“山、水、花、鸟的情 景吗?那老师问你几个问题,请想好后回答 (1)如果从从远处看山上的景色能看清楚吗?(模模糊糊、没有颜色、看不清) (2)如果水从山上直往下流,从近处听会有什么声音?(有哗哗的流水声) (3)各种花过了开花季节就会怎样?(看不到花) (4)鸟停在树上,人来到鸟的前面,鸟就会怎么样? (鸟会飞走) 小结:我们日常生活中看到的山、水、花、鸟是这样的,那么画上的山、水、花、鸟是怎样的?作者又是怎样写画上的山、水、花、鸟的呢?请跟老师学习课文 板书:1画 二、分散识字 1、试读课文 A自由读课文,借助拼音多读几遍。 B找出生字并圈出来,多读几遍记住字音。 C谁愿意把课文读给老师听一听(指名读)

D愿意读的站起来一起读。 2.问题引路,学文识字 A请一位同学站在教室最后排看画中的“山”有没有颜色?要求学生把看到的告诉同学。(板书:远看有色) B请一位同学来到画的前面听一下“水”有没有声音?要求把听到的告诉同学。(板书:近听无声)为什么人走近了听,还是听不到水声? C请一名同学说说,图上面的是什么花?(桃花)桃花是什么时候开的?(春天)为什么春天已经过去,花还没谢?(板书:春去还在) D请一同学到画前面来模仿一下平时赶鸟的情景,让别的同学看看鸟怕不怕?它会不会飞走?(板书:人来不惊) E把课文再读一遍,圈出的生字同桌读一读,互相当小老师。 3.巩固练习 A试读全文,小组检查朗读,班上朗读比赛。 B检查生字(卡片,指名读) C生口头组词语 D认识两种笔画“竖弯勾”、“横折弯勾”和偏旁“走之” 三、集中识字

部编版一年级上册《画》教案(语文)

部编版一年级上册《画》教案(语文) 第一课时 学情分析:学生是一年级第一学期,新生刚入学,对小学阶段的学习充满热情和好奇。 教学准备: 1.一幅山水画,认字卡片及相关课件。 2.学生到风景优美的地方去游览,让他们看看山、水、花、鸟,亲身感受大自然的美丽。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认识11个生字,会写“人、火”两个字,认识2个偏旁。 教学设计: 一.激趣导入,指导看图。 1.激趣导入。 师:“老师今天带来一样东西,请大家先闭上眼睛,等我数到三再睁开眼睛。” (课件出示山水画) 2.指导看图。 (1)指导观察图画,说说第一眼看到这幅图画的感受。 (2)指导学生按从远到近的顺序观察,说说图上画了些什么。 (教师在课件上相机点出:山、水、花、鸟。)

二.初读课文,学习生字。 导语:刚才我们欣赏了一幅美丽的山水画,古人给这幅画写了一首诗,题目是《画》。让我们来听一听吧。 1.教师配乐朗诵课文,学生边听边欣赏“画”。 2.出示课文,自由读。 师:小朋友们也想读吗?要想读得好要先过生字宝宝这一关。大家自由读课文,想想课文中的哪些生字是你已经认识的,你是在哪里认识这些字的。 3.再读课文,边读边用自己喜欢的符号画出生字表中的生字,借助拼音多读几遍。 4.组内交流识字方法。 5.全班交流识字方法。 (注意区分平翘舌:“色”是平舌音,“声、春”是翘舌音。用偏旁归类的方法识记“远、近、还”。用给熟字换笔画或换偏旁的方法来识记“无、人、近、来”。 6.开火车认读带拼音的生字,齐读。 三.指导朗读,背诵古诗。 导语:生字宝宝对大家的表现非常满意,他们设的关卡你们顺利通过了,可他们又调皮地跑回课文中去了,你们还认识他们吗? 1.自由读课文。 (课件出示不带拼音的课文) 2.指名读课文,引导学生相互评价。 3.指导朗读。

最新人教部编版一年级上册语文《画》说课稿

《画》说课稿 说教材: 《画》是部编版第一册教材中的一篇识字课文。本课有一幅山水画和一首五言谜语诗,画上有山、水、花、鸟,给人以鸟语花香、山水相衬的美感。全诗共四行,读起来似乎行行违反自然规律,其实正是暗中设谜,写出了画的特点。看远处的山往往是模糊的,但画上的山色却很清楚。在近处听流水,应当听到水声,但画上的流水却无声。在春天盛开的花,随着春天的逝去就凋谢了;而画上的花,不管在什么季节,它都照样盛开着。人走近停在枝头上的鸟,它就会受惊飞走;但画上的鸟,即使你走近了,它也不会惊飞。这些都表现出一幅画的特点。 说教学目标: 根据刚入学小学生的认知特点(直观形象,认识事物比较表面)和他们的实际(对这首诗,他们是比较熟悉的,大部分学生都会背了。)依据年段训练的重点,结合本课的学习内容,制定如下教学目标: 1、认识11个生字,会写“人、火、文、六”4个汉字,认识2个偏旁。 2、知道“远”和“近”、“有”和“无”、“来”和“去”是意思相反的词。 3、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4、理解课文内容,懂得这首诗讲的是一幅山水画,感受诗中描绘的景色,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教学重点:

1、认识11个生字和2个偏旁,会写4个汉字。 2、理解诗句的意思。 3、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理解诗句的意思。 本课我打算用两课时来完成教学任务,我将第一课时的教学目标确定为: 教学目标: 1、认识11个生字,2个偏旁。 2、知道“远”和“近”、“有”和“无”、“来”和“去”是意思相反的词。 3、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练习背诵课文。 4、理解课文内容,懂得这首诗讲的是一幅山水画,感受诗中描绘的景色。 教学重点: 1、认识11个生字和2个偏旁。 2、理解诗句的意思。 3、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理解诗句的意思 说教学方法: 一年级的学生形象思维丰富,因而古诗的教学,要将学生领入诗的情境,“诗情画意”地教古诗,“诗情画意”地学古诗。课文图文对应,能使学生有滋有味地循图读文,感悟诗中所描绘的生机勃勃的景象,从而受到美的熏陶。我打算引导学生通过诵读古诗,展开想象,获得初步的情感

小学部编版一年级语文上册《画》优秀教案

第五单元 本单元是第二个识字单元,编排了《画》《大小多少》《小书包》《日月明》《升国旗》5篇识字课,将识字寓于生动形象、充满童趣的情境之中,让学生在情境中识字。 在本单元,学生将认识会意字,并将进一步了解汉字偏旁表义的构字规律。教材力图通过丰富多样的编排形式,让学生在识字的同时,了解汉字的文化内涵,使学生体会到汉字不仅有用,还很有意思。要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创设丰富多彩的教学情境,采用具体形象的直观手段,激发学生的识字热情。 随着识字量的增加,教材中的合体字大幅增加,尤其是形近字的出现,增加了学生识记的难度,应利用更加多样的识字方法,帮助学生建立字音、字形与字义之间的联系。与此同时,要充分借助学生已有的识字经验,运用学过的识字方法,提高识字效率,巩固识字成果。 内容课时内容简说教学要点 画 2 这首古诗是一则五言谜语诗。谜面描述了 山、水、花、鸟等景物,通过远、近、 来、去等方位或动作的变化,凸显“画” 的形象特征。 1.认识55个生字和10个偏旁;会写 23个字和2个笔画。 2.能利用已有的生活经验,借助会 意字识字、归类识字、反义词识 字等多种方法识字。进一步了解 汉字的文化内涵,喜欢学习汉 字。 3.正确朗读课文。背诵《画》《大 小多少》《升国旗》。 4.感受古诗描绘的景色;培养学生爱 惜文具的好习惯;懂得团结协作力 量大的道理;受到初步的爱国主义 教育。 大小多少 2 这首儿歌共有4个小节。配合儿歌,有4幅对比图,形象地呈现了事物间“大小”“多少”的关系。 小书包 2 本课由6个词语和一首轻快、活泼的儿歌组成。儿歌节奏明快、浅显易懂,告诉学生“小书包”里的学习用品是学习的好伙伴,陪伴着他们的学习。 日月明 2 根据会意字构字规律编排的识字课文。朗朗上口的短句,揭示会意字的特点,利于激发识字热情也易于诵读记忆。 升国旗 2 本课由3个词语和一首儿歌组成。儿歌形

一年级上册 第一课 画(人教版)

人教版一年级上册 1 画 曲靖市第一小学宁惠芬 教材分析 本课有一幅山水画和一首五言谜语诗。课文扣住“画”这个谜底,抓住画的形象特征展开描述。画上有山、水、花、鸟,给人美感。 谜语诗读起来朗朗上口,易读易记,都是要在识字写字和朗读方面加强引导。图文对应,让学生能够看图诗文,熟读成诵,感悟诗中所描绘的景象,受到美的熏陶。诗中含有三对反义词,“远”和“近”、“有”和“无”、“来”和“去”。 教学目标 1、认识十一个生字,会写四个生字。认识“辶”和“忄”两个偏旁。 2、知道“远”和“近”、“有”和“无”、“来”和“去”是意思相反的词。 3、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感受诗中描绘的景色,懂得这首诗讲的是一幅山水画。 教学重难点 重点:识字、写字、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难点:1、认识反义词。 2、写好四个生字。

教学准备 生字卡片、偏旁卡片、PPT课件,学生课前搜集谜语。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猜谜导入 师:你喜欢猜谜语吗?谁能说个谜语大家猜一猜?“小小黄坛子,装满黄饺子。吃掉黄饺子,吐出白珠子。”(打一水果:橘子)谁会背诵李峤的《风》?“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过江千尺浪。人竹万竿斜。”这是一首谜语诗,全诗没有一个“风”字,可句句都在写风。起立,加动作,背诵《风》。老师出个谜语大家猜一猜。“远看山有色,近听水无声。春去花还在,人来鸟不惊。”学生猜出谜底后,告诉学生,这是一首谜语诗.就是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课文《画》。(板书课题) 【设计意图:由学生已知的谜语导入新课,集中学生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初读课文 1、(点击课件出示图),引导学生整体观察图画.说一说看到画的感受.再由远到近地观察,说说图上画了些什么。(点击课件出示;山、水、花、鸟) 【设计意图:指导学生按从整体到部分、由远到近的顺序观察画.让学生感受美。在美的情境中进入课堂。】 2.教师范读课文.学生一边听一边欣赏画。 【设计意图:让学生整体感知课文.体会诗句的韵律美:范读课文,

一年级上册语文《画》说课稿部编版

《画》说课稿 一、说教材 《画》是部编版一年级上册的一篇课文。课文有一幅经过装裱的山水画和一首五言谜语诗。画上有山、水、花、鸟,给人以山水相映,鸟语花香的美感。课文以“画”这个谜底为中心,抓住山水画的形象特征展开描述,图文对应,妙趣横生。在教学本课时,要引导学生通过诵读诗歌,展开想象,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感受语言的优美,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语言文字。 二、说设计理念 《课程标准》强调:“语文课程应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使他们具有适应实际需要的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 低年级阅读教学是母语教育起步阶段的一项重要内容,她要求:“诵读儿歌,童谣和浅近的古诗,展开想象,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感受语言的美。”因此我把“让学生能朗读课文并感受阅读的兴趣”作为起步阶段阅读教学的第一要求,采用多种手段让每一个学生都喜欢读书,主动地读书,进而视读书为一种乐趣、一种享受。让学生通过读书实践“向往美好的情境”,“感受语言的特点”和“阅读的乐趣”。力争让课堂充满情趣,让学生成为学习、发展的主人。 三、说教法 《课文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发挥学生主体性和自主性是语文教学的核心,是衡量语文活动效果的重要标志。语文

中的阅读教学要以读为切入点,引导学生认真钻研文本,诵读文本,触摸语言,达到“言皆若出于吾之口,意皆若出于吾之心”。在读中体悟语言之精妙,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让学生在反复诵读中,全身心地沉浸在语言环境中,“眼观其文,口诵其声,心唯其意”,从而知其味,得其趣,悟其神。并树立“生活即语文”的理念。因此,在教学中,我还主体地位于学生,引导学生充分阅读自主学习,积极思考,合作探究,讨论交流。抓住父亲的话联系实际进行的重点品悟,少讲精读,读中感悟,课中明理,情感熏陶,感悟人生。 四、说学法 “方法是打开知识宝库的金钥匙”。为了给学生的“点金术”授人以渔。我着重引导学生自读自悟,精读领悟,讨论理解及运用,读、思、议、说、悟的方法学习。这样唤醒学生的主动意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培养学生的主动精神,真正使学生成为语文学习的主人。 五、说教学流程及设计意图 根据刚入学小学生的认知特点和本节课的教学重点,在教学本课时,要教学生认识10个生字,会写4个汉字,了解“远”和“近”、“有”和“无”、“来”和“去”是意思相反的词,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懂得这首诗讲的是一幅山水画。我认为一年级识字教学应该让学生先认字,然后在认识字的基础上学会写字。因此,我将本课教学分为两课时进行,第一课时重在引导学生熟读古诗,理解古诗诗意,认识11个生字,而将会写4个汉字,了解“远”和“近”、“有”和“无”“来”和“去”是意思相反的词作为第二课时的教学内容。本节课教学时,我采取以下步骤:

有关人教版一年级上册《画》课文

有关人教版一年级上册《画》课文 导读:《画》课文原文 远看山有色, 近听水无声。 春去花还在, 人来鸟不惊。 《画》教学反思 《画》是一首五言谜语诗,画上有山、水、花、鸟,给人以鸟语花香、山水相衬的美感。本课的教学重点是识字、写字和练习朗读。课文扣住“画”这个谜底,抓住画的形象特点展开描写,图文对应。这一课是学生入学后接触的第一篇诗文。我抓住学生好动、好奇、爱表现的特点,利用他们感兴趣的谜语儿歌引出课题,一下子就抓住了孩子的心,激发了孩子们学习课文的热情,为教学成功地展开打下良好的基础。 教学时,我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画,并让学生先从整体再由远到近观察,知道这是一幅山水画,画上有山、水、花、鸟,感受景物的美。我抓住教学的重点及难点进行教学,引导学生自主读诗,画出生字借助拼音读准字音,用低年级小学生喜欢的方法进行检查反馈:出示课件“生字宝宝”请学生开火车认读;用生字卡片请学生抢读。在学生读通诗句后,我抓住诗句中的着眼点,把精力放在诗句的品析朗读上,借助精美课件在读中让学生感悟诗句的美,在读中受到美的熏陶。在教学中,我坚持以读为本,让学生真正成为语文课堂的学习主

体,通过自由读、分组读、男女生比赛读、教师范读,引导学生图文对比,感悟诗句的内容。 诗句的节奏感很强,朗读时我十分注意引导学生读出诗的节奏和韵味,在读中感悟、体会诗的读法,激发学生对祖国语言文字的热爱之情。在引导朗读的同时,我还指导学生学会评价他人,让他们从一年级第一学期起就进行积极有效的评价活动,从而培养他们注意学会倾听的能力和良好的评价能力。诗中有几对意思相反的词,我引导学生通过比较了解它们的意思。然后说一说课后的几对反义词,用音节把它们写下来,再说说生活中还知道哪些反义词,学生说的很多。最后用了十几分钟指导写了两个字。识字教学是很枯燥的,在教学识字时,我善于总结学生在生活学习中的识字方法,同时还适当的渗透一些识字的知识和方法,采用活泼有趣的方式重复再现生字,让学生从整体上认记字形,使识字得以巩固。 总之,这节课我能抓住一年级孩子的认知特点,创设宽松的教学环境,让孩子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下学习。多媒体课件的合理运用,极大地调动了孩子学习的积极性。教学重点突出了识字和写字的过程,并扎实有效。一类字的教学,我还是觉得老师自己在黑板上范写、多次范写是很重要的,我们现在的教学对多媒体课件的运用越熟练,对在黑板上书写就越来越生疏,孩子们被课件上的图片、生字卡片“惯”得有些懒于动笔了。 今天的课上,我反复地在黑板上示范写字,第一遍写,要求孩子们仔细观察老师的笔顺、书写每一笔的方法和每一笔在田字格中的位

人教版一年级上册《画》教学设计

人教版一年级上册《画》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认识11个生字,会写“人、火、文、六”4个字。认识两个偏旁“忄”、“凵”。 2、了解“远”和“近”,“有”和“无”,“来”和“去”是意思相反的词。 3、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4、理解课文内容,懂得这首诗讲的是一幅山水画。激发热爱自然和喜爱朗读古诗的情感。 【教学重难点】 本课的教学重点是识字、写字和练习朗读。难点是了解诗意。【教学准备】 学生到风景优美的地方去游览,让他们看看山、水、花、鸟,亲身厂家大自然的美丽。一幅山水画,认字卡片及相关课件。【教学时间】 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认识11个生字,会写“人、火”2个字,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懂得这首诗讲的是一幅山水画。并能熟读成诵。 〖教学过程〗

一、指导看图 1、激趣:老师带来一样东西,请大家先闭上眼睛,等我数到三下再睁开眼睛。(教师边数数,边贴出图画,准备给学生一个惊喜) 2、指导整体观察图画,学生自由说说第一眼看到这幅画的感受。 3、指导学生按从远到近的顺序,说说图上画了什么。教师相机板书:山、水、花、鸟。 二、学习课文 1、谈话:刚才我们欣赏了美丽的山水画,现在来学一首古诗吧! 2、指导熟读诗句: ⑴学生借助汉语拼音练习读准字音。 ⑵指名读诗句。师生共同正音,重点指导读准:“远、近、春”、“惊、听、声”、“色”等前后鼻韵母和平、翘舌音的生字。 3、理解诗句: ⑴四人小组交流读懂了什么,还有什么不懂。 ⑵猜谜:这是一首谜语诗,请大家猜猜谜底。(板书课题:画) ⑶结合图说说自己是怎么猜出来的。 4、朗读古诗: ⑴师配示范读。学生闭上眼边倾听边在脑海中展现画面。

部编版一年级语文上册《画》教案

本组教材是围绕“大自然”和学校生活进行编写的。本单元选择了《画》、《大小多少》、《小书包》、《日月明》和《升国旗》。五课识字内容。内容意在培养学 生了解大自然及热爱大自然的情感。学校生活内容意在让学生认识学习用品,了 解其功能和作用,从而热爱学习;通过在校内升国旗意在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的情 感。通过本单元的学习,学生还会挖掘更多的识字、写字的方法,语文素养得 到不断地提升。 本单元还安排了“语文园地五”。 课题内容简说 画 这首诗围绕谜底“画”,抓住了事物形象生动的特征,描写了画上的山、水、花、鸟,给人以鸟语花香、山水相衬的美感。 大小多少本课用四组句子,区分“大小”“多少”两组词语,再配以图来解说,使学生清楚明白。 小书包 本课从学生的学习实际出发来认识学习用品及各自的用途。在生活中识字及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并懂得从小要学会自立,自己的事情自己做。 日月明本课帮助学生了解一些会意字的构字特点,激发学生对祖国语言文字的喜爱之情。 升国旗 这篇识字课文让学生认识中国的国旗是五星红旗,懂得每当升国旗时我们要向着国旗立正、敬礼,培养学生热爱国旗、热爱祖国的感情。 1.会认60个生字,会写“水、去、来”等23个字,认识“辶、”等10个

偏旁。 2.五篇诗文都是浅显易懂的,节奏感强,非常适宜朗读,可以采用多种形式朗读,让学生读得正确、流利、感受朗读的乐趣,丰富学生的认识。 3.让学生从诗文对子中感悟大自然,了解大自然,从而热爱大自然。 4.通过对学校生活的认识,培养学生要努力学习,热爱祖国的情感。 1.识字、写字是本单元的教学重点,提倡学生用多种方法识字,特别是在日常生活中识字。鼓励学生自主识字,初步了解会意字的构字特点。 2.结合学生的学习实际,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1.《画》…………………………………………………………2~3课时 2.《大小多少》……………………………………………………2~3课时 3.《小书包》…………………………………………………………2~3课时 4.《日月明》…………………………………………………………1~2课时 5.《升国旗》…………………………………………………………2~3课时 语文园地五…………………………………………………………4~5课时 在本单元的教学中,既要体现教师的主导角色,也要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要充分激发学生的兴趣,调动他们的各种感官,感受学习的乐趣。在识字、写字教学中,提倡学生多方式,多角度地识字,注重知识与能力并重。

小学一年级语文上册《画》教案_人教版

一年级语文《画》教案 (盆渠小学陈小梅) 教材分析: 《画》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一年级上册的一篇课文。课文有一幅经过装裱的山水画和一首五言谜语诗。画上有山、水、花、鸟,给人以山水相映,鸟语花香的美感。课文以“画”这个谜底为中心,抓住山水画的形象特征展开描述,图文对应,妙趣横生。在教学本课时,要引导学生通过诵读古诗,展开想象,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感受语言的优美,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语言文字。 教学目标与学情: 根据刚入学小学生的认知特点和年段训练的重点,在教学本课时,要教学生认识11个生字,会写4个汉字,了解“远”和“近”、“有”和“无”、“来”和“去”是意思相反的词,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懂得这首诗讲的是一幅山水画。 教学步骤: 一、诵读儿歌,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从开学到现在,我们学过不少儿歌,让我们一起来背诵其中的一首:“两棵小树十个杈,不长叶子不开花。能写会算还会画,天天干活不说话。”这首儿歌是个谜语,谁知道谜底?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首谜语诗,学完课文,你们一定能猜出谜底。 由学生已知的谜语导入新课,激发学生带着浓厚的兴趣去学习课文,同时又为本课猜出谜底作了铺垫。 二、初读古诗,整体感知,认读生字 1、多媒体课件映出山水画,引导学生引导整体观察图画,再由远到近地观察,说说图上画了些什么。然后教师播放优雅的古典音乐,范读课文,让学生很快进入古诗描绘的优美的情境中。 2、方法多样,学习生字。首先,学生自由读,要求读准每一个字的字音,遇上不认识的字就请拼音朋友帮忙拼一拼,多读几遍。在此基础上,用同位互读,抽卡片读,开火车读等多种方法巩固读音。最后来一个拼字游戏,四人小组合作,用生字卡片在桌上拼出这首诗,比一比,哪个小组又快又好。既巩固了生字的认读,又活跃了课堂的气氛。 三、诵读古诗,展开想象,体会感情

部编版一年级上册《画》语文教案

部编版一年级上册《画》语文教案 教材分析 这首古诗是一则五言绝句,也是一首谜语诗,谜面描述了山,水,花,鸟等景物,通过远、近、来、去等方位或动作的变化,凸显“画”的形象特征。这首谜语诗诗句对仗工整,读起来朗朗上口。配合谜语诗,有一幅经过装裱的山水墨画,山水相衬,鸟语花香,意境典雅,给予学生传统文化的熏陶感染。谜语诗中描绘的景物均可在画中一一找到,也是对谜底的暗示。图文对应,妙趣横生。 教学目标 1.通过偏旁归类、反义词识字等方法,认识“远、色”等10个生字和“走之底”“斜刀头”两个偏旁。会写“水、去”等4个字。 2.正确朗读古诗,背诵古诗。图文结合,感受诗中描绘的景象。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识字、写字和朗读古诗。 教学难点:了解诗句和画的关系,感受诗中描绘的景象。

课前准备 1.教师准备生字卡片、笔画卡片、挂图、相关的课件。 2.学生预习课文和生字。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1.(出示图片)同学们,你们看,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什么? 2.画上都有什么?(按一定顺序进行观察,把话说完整“我看到画的上面有……,下面有……”) 3.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首谜语诗《画》。(板书课题) 4.齐读课题。 【设计意图】用画导入,旨在让学生了解观察顺序,同时为本课学习谜语诗做铺垫。也

可以用谜语儿歌来导入,调动学生猜谜的积极性。因为本课的内容是学生喜欢的题材,所以导入部分的设计很容易激发学生的兴趣。 二、朗读古诗,学习生字 1.初读故事,提出学习要求:边读边圈出生字。 2.指名读课文。 3.缩小语境识字。 选看近听有色无声春去人来 (1)拼读词语,读不好的字多读几遍。 (2)小老师带读。(正音:“色”是平舌音,“声”是翘舌音,“近”是前鼻音,“声,听”是后鼻音。) (3)说说记字方法。 4.(出示课文)填空。 远看(山)有色,近听(水)无声。春去(花还在),(人来)鸟不惊。

一年级上册《画》课文(人教版)

人教版一年级上册《画》课文一年级语文教案 《画》课文 远看山有色, 近听水无声。 春去花还在, 人来鸟不惊。 一年级上册《画》教案 教学要求: 1、巩固7个生字,掌握“有——无”“远——近”等反义词。 2、能用自己的话说出诗的意思,并猜出谜底。 3、会正确朗读、背诵课文。 教(学)具:山水画一幅,小鸟。 教学过程: ●一、谈话揭题。 1、以前我们学过谜语吗?背背看,对,背的是谜面,那谜底是什么? 2、今天我们再来学一首谜语诗,诗的名字叫“画”(板书)。 3、出示画。 ●二、导入新课。

1、师:老师这儿也有一张画,是一张我们中国传统的山水画。 2、指导观察画、理解诗的前两句。 (1)山是什么颜色?(先请前排一位学生说,再请后排一位学生说。)远看也看得清楚,我们户外活动时,很远的大山的颜色是不是也看得很清楚呢? (2)为什么这儿山的颜色站得很远都看得清呢?(因为这是“画”) (3)听山上流水的声音,仔细听。 (4)如果到九溪去玩,水的声音听得到吗?水声音是怎么样的,学学看。 (5)看,这儿的水从那么高的山上流下来,声音是很大的,可我们都听不见,为什么呢?(因为那是画!) ●三、朗读指导。 1、这两句诗里,有两对意思相反的词,请每一个小朋友都找一找,用笔把它们圈出来,指名回答。 2、看,听,都是可以做出动作来的。 山和水,都在大自然中找得到。 3、古代的诗人很讲究用词的,看上下句,有一对反义词,动词对动词,名词对名词,多整齐。 4、看手势,朗读。 (手势打高,语调升高,手势打低,语调放轻,把诗的美念出来。)远看/山有色,近听/水无声。 ●四、指导观察、理解诗后两句。

最新部编人教版一年级上册语文《画》教学设计(详细讲解)

《画》教学设计(详细讲解) 教学目标: 1、认识11个生字,会写4个生字,认识“辶、忄”2个偏旁。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掌握意思相反的词:“远”和“近”、“有”和“无”、“来”和“去”。 3、了解诗句的意思,感受诗中描绘的景色,懂得这首诗讲的是一幅山水画。 教学重点: 1、认识11个生字,会写4个生字,认识“辶、忄”2个偏旁。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掌握意思相反的词:“远”和“近”、“有”和“无”、“来”和“去”。 教学难点: 了解诗句的意思,感受诗中描绘的景色,懂得这首诗讲的是一幅山水画。 教学时间: 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观察图画,引入诗句。 1、教师呈现一幅彩色的课文插图。(画上有山、水、花、鸟,并题写课文:“远看山有色,近听水无声。春去花还在,人来鸟不惊。”) 2、教师引学:同学们,大家看到了什么? 3、教师引问:会认这四个字吗?(引导学生个别读、自由读、齐读,再抽读。) 4、教师引导学生进行小组合作交流,小组内互相说一说:你们还发现了什么呢?引导学生发现画上有题字或诗句。 5、仔细看画上题了哪些字。(题字是课文的四句诗) 6、学生读诗。 7、教师引学:四句诗中,你会认哪些字呢?读一读。哪些字不会认,请用铅笔标出来。 二、初读古诗,正确识字。 1、学生朗读诗句,对于在自学过程中用铅笔标出的认识的字,借助课文的拼音多

读几遍。 2、学生充分朗读:同桌互读互考。如果发现同桌读错了,一定要教同桌多读几遍。 3、引导学生全班齐读,齐读之后轮读。考查学生是否都会读了。 4、学生读生字,教师检测。 (1)学生自由读。 (2)重点抽读,用生字卡片抽读,主要抽读“声、春、近、人、惊”5个易错的重点字。 (3)抽读重点。平舌音、翘舌音、前后鼻音发音不准的学生。 (4)全班齐读。 5、导学:我们已经认识了生字,让我们再来读读古诗,你能把它读好吗?请大家再次自由地大声朗读古诗,争取把字音读得更准确,句子读得更通顺。 6、学生自由练习读古诗,教师巡视指导读诗节奏,纠正字音。 7、导学:下面我们开展一次朗读比赛,比一比读古诗的时候,谁的声音最洪亮,句子读得最正确、最流畅。 9、学生先在小组内两两赛读,最后选出一名优胜者,然后每组派一名优胜者进行组与组之间的赛读,其他同学认真倾听,评选出你认为读得最好的选手。 三、熟读成诵,感知大意。 1、教师导入:同学们朗读得很棒,我想很多同学都已经熟读成诵了吧,我们来比一比谁背诵得最快。 2、学生自由背诵。 3、教师抽背,表扬背诵得好的同学,鼓励背诵稍慢的同学。 4、教师引言:背得不错!你在背诵的时候有什么疑问吗?(跟我们平时看到的现象正好相反。) 5、教师引问:是呀,真有点怪呢!怎么“远看山有色,近听水无声”呢?怎么“春去花还在,人来鸟不惊”呢? 6、我们平时看到的景象是怎样的? 7、学生正确朗读两首诗,比较两首诗有什么不同。 8、教师总结引导:我们游览时,看到的自然景色大多数是“远看山无色,近听水有声。春去花不在,人来鸟儿惊”。而课文所说的景色却刚好相反。大家想一想,在哪种情况下才会“远看山有色,近听水无声。春去花还在,人来鸟不惊”呢?(引出课文题目。)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