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初级护师-基础护理学讲义【全】 (12)

初级护师-基础护理学讲义【全】 (12)

初级护师-基础护理学讲义【全】 (12)
初级护师-基础护理学讲义【全】 (12)

第十二章医院内感染的预防和控制

1.医院内感染

2.清洁、消毒、隔离

3.洗手与手消毒

4.无菌技术

5.隔离技术

第一节医院内感染

一、概述

医院内感染是指住院病人、医院工作人员在医院内获得的感染,包括病人住院期间发生的感染和在医院内获得而出院后发生感染症状;但不包括入院前已经感染或入院时已处于潜伏期的感染。

(一)形成条件:感染源、传播途径、易感宿主。

已感染的病人最主要。

(二)分类

二、医院感染的管理

(1)建立三级监控体系:一级管理——病区护士长和兼职监控护士;二级管理——专科护士长;三级管理——护理部副主任。

(2)健全各项规章制度。

(3)落实医院感染管理措施。

(4)加强医院感染学教育,明确医务人员职责。

第二节清洁、消毒、灭菌

一、概念

清洁:清除物体表面灰尘、污垢等。

消毒:杀灭所有病原微生物,不含芽孢。

灭菌:杀灭所有微生物,包括芽孢。

二、消毒、灭菌方法

(一)物理消毒灭菌法

1.热力消毒灭菌法

燃烧法

常用于无保留价值的污染物品,如:污染纸张,带脓性分泌物的敷料,尤其是破伤风、气性坏疽、铜

绿假单胞菌等特殊感染污染的敷料;病理标本;某些金属器械、搪瓷类物品急用时及微生物实验室接种环的消毒灭菌。锐利刀剪禁用此法,以免锋刃变钝。

方法:可直接点燃或在焚烧炉中焚烧;金属器械可在火焰上烧灼20秒;搪瓷类容器可倒入少量95%~100%乙醇,转动容器使其分布均匀,然后点火燃烧至火焰熄灭。

干烤法

利用特制烤箱进行灭菌。其热力传播和穿透主要靠空气对流和介质传导,灭菌效果可靠。适用于高温下不损坏、不变质、不蒸发的物品,如粉剂、油剂、玻璃器皿及金属制品的灭菌。不适用于塑料制品、纤维织物等的灭菌。

煮沸消毒法

不能用于外科手术器械的灭菌。

方法:先清洗、后煮沸。

打开轴节、开盖、注水

时间10~15分钟

加入碳酸氢钠,配成1%~2%的溶液,可去污防锈。

中途加物?需重新计时。

注意事项:①有轴节的器械或带盖的容器,应将轴节或盖打开再放入水中,空腔导管须先向管腔内注水。②根据物品的性质决定放入水的时间及消毒时间:玻璃器皿冷水放入,消毒时间为10~15分钟;橡胶制品用纱布包裹好,水沸后放入,消毒时间为5~10分钟;金属和搪瓷类物品,消毒时间为10~15分钟。

③物品不宜放置过多,相同规格的碗、盆不能重叠,保证物品各面与水接触。④水中加入碳酸氢钠,配成1%~2%浓度时,可提高沸点到105℃,除增强杀菌作用外,还有去污和防锈作用。⑤海拔每增高300m,消毒时间延长2分钟。⑥消毒后应将物品及时取出,置于无菌容器内。

压力蒸汽灭菌法

用于耐高温、耐高压、耐潮湿的物品。

方法:压力在103~137kPa时,温度可达121~126℃,20~30分钟(器械灭菌时间20~30分钟,敷料灭菌时间30分钟)。压力在205.8kPa时,温度可达132℃,5~10分钟即可灭菌。

先清洗再灭菌,灭菌包不宜过大(30cm×30cm×25cm)、不宜过紧,各包间有空隙,布类物品在上。

2.光照消毒法

日光暴晒法

方法:物品放在直射阳光下暴晒6小时,定时翻动,使物品各面均能受到日光照射。

臭氧灭菌灯消毒法

用于物体表面、水、空气等的消毒。消毒后20~30分钟人员方可进入。

3.微波消毒灭菌法

主要用于食物、餐具的消毒,医疗用品及耐热非金属器械的消毒灭菌。

不能用于金属物品的消毒。

水是微波强吸收介质,用湿布包裹物品或炉内放些水会提高消毒效果。

被消毒物品以小、薄为宜。

4.机械除菌法

指用机械的方法,如洗、刷、擦、扫、抹、铲除或过滤等以除掉物品表面、水中、空气中及人畜体表的有害微生物,减少微生物数量和引起感染的机会。常用层流通风和过滤除菌法。层流通风主要使室外空气通过孔隙少于0.2μm的高效过滤器以垂直或水平两种气流呈流线状流入室内,再以等速流过房间后流出。过滤除菌是将待消毒的介质,通过规定孔径的过滤材料,去除气体或液体中的微生物,但不能将微生物杀灭。

(二)化学消毒灭菌法

常用消毒剂

高效:能杀灭细菌繁殖体、结核杆菌、细菌芽胞、真菌、亲脂及亲水病毒,如过氧乙酸、过氧化氯、部分含氯消毒剂等

中效:能杀灭细菌繁殖体、结核杆菌、真菌、亲脂及亲水病毒,如醇类、低浓度碘类及含氯类等。

低效:能杀灭细菌繁殖体、亲脂病毒、部分真菌,如氯己定、酚类、季铵盐类。

灭菌剂:能杀灭一切微生物(包括细菌芽孢),并达到灭菌要求的化学制剂,如戊二醛、环氧乙烷等。

化学消毒剂的使用原则

1.消毒前洗净、擦干;

2.消毒液中不放纱布、棉花等;

3.消毒物品全浸在消毒液内,轴结打开,开盖,管腔充满消毒液、避免套叠;

4.用前用无菌生理盐水冲洗干净表面消毒液;

5.易挥发消毒液要加盖。

化学消毒方法

(1)浸泡法:将被消毒的物品刷洗干净、擦干后浸泡在消毒液内的方法。浸泡时要打开物品的轴节或套盖,带管腔的要在管腔内灌满消毒液。按规定的浓度和时间进行浸泡。

(2)擦拭法:用化学消毒剂擦拭被污染物体的表面或进行皮肤消毒的方法。如0.5%~1%碘附消毒皮肤,用含氯消毒剂擦拭墙壁、地面等。

(3)喷雾法:用喷雾器将化学消毒剂均匀地喷洒于空气或物体表面进行消毒的方法。用于地面、墙壁、环境等的消毒。喷洒时物体表面湿透才能达到消毒作用。

(4)熏蒸法:是将消毒剂加热或加入氧化剂,使其产生气体进行消毒的方法。如手术室、病室的空间消毒。在消毒间或密闭容器内,也可用熏蒸法对污染物品进行消毒灭菌。临床常用甲醛、环氧乙烷气体进行消毒灭菌。

常用化学消毒剂

(5)含氯消毒剂:常用的有漂白粉、漂白粉精、液氯、次氯酸钠、二氯异氰尿酸钠。

1)消毒效力:中、高效。

2)作用原理:在水溶液中释放有效氯,破坏细菌酶的活性使细菌死亡。高浓度能杀灭各种致病菌、芽

胞和病毒。中浓度能杀灭各种致病菌和病毒。

3)适用范围:

①适用于餐具、茶具、水、环境及疫源地等的消毒。

②含有效氯0.02%的消毒液浸泡待消毒物品需10分钟;含有效氯0.2%的消毒液浸泡被乙肝病毒、结核杆菌、细菌芽胞污染的物品需30分钟。

③用于喷洒时有效氯的含量、消毒时间均须加倍。

④排泄物的消毒:排泄物5份加含氯消毒剂1份搅拌,放置2~6小时。

4)注意事项:

①保存在密闭容器内,置于阴凉、干燥、通风处,以减少有效氯的丢失。

②配制溶液的性质不稳定,应现配现用。配制溶液时应按测定的有效氯含量计算校正后取量。

③对物品有腐蚀和漂白作用,不宜用于金属制品、有色织物及油漆家具的消毒。

④消毒后的物品应及时用清水冲洗干净。

⑤要定时更换消毒液。

三、医院清洁、消毒、灭菌工作

(一)医院用品的危险性分类

(二)选择消毒、灭菌方法的原则

1.根据物品污染后导致感染的风险高低选择相应的消毒或灭菌方法;

2.根据物品上污染微生物的种类和数量选择消毒或灭菌方法;

(1)芽孢、真菌孢子、危害性大的病毒——灭菌或高效;

(2)细菌、真菌、亲水病毒、支原体、衣原体和螺旋体——中效以上;

(3)一般细菌、亲脂病毒——中效或低效消毒方法。

3.根据消毒物品的性质选择消毒或灭菌方法:怕热、忌湿和贵重物品选择环氧乙烷或甲醛气体消毒、灭菌。

(三)医院日常的清洁、消毒、灭菌

环境:地面、空间、空气进行消毒剂喷洒等;

被服、衣物:环氧乙烷灭菌后送清洗;

棉胎、枕芯、毛毯等可日光暴晒;

工作人员和病人的分开清洗、消毒;

皮肤与黏膜:加强手清洗和消毒,选合适消毒剂;

空气:减少走动、通风、湿式清扫、紫外线消毒;

预防性与疫源性消毒;

物品、器械;

医院污物。

概念

预防性消毒:在未发现感染性疾病的情况下,对可能被病原性微生物污染的环境、物品、人体等进行消毒及对粪便及污染物的无害化处理。

疫源性消毒:在有感染源的情况下进行的随时消毒和终末消毒。

医院污物的处理

医疗垃圾包括感染性废物、病理性废物、损伤性废物、药物性废物、化学性废物等五类。

黑色袋装生活垃圾;

黄色袋装医疗垃圾;

损伤性废物置于黄色锐器盒内。

第三节洗手与手的消毒

一、洗手技术

时机:非紧急情况下,医务人员在进入和离开病房前;接触清洁物品前、处理污染物品后;上厕所前、后;无菌操作前、后;护理特殊易感病人前、后;接触伤口前、后;护理感染病人或可能携带病原微生物的病人后。

方法:

1.取下手上饰物及手表,卷袖过肘。打开水龙头,调节水流和水温。水龙头最好是感应式或能用肘、脚踏等控制的开关。水流不宜过大,以防溅湿工作服。

2.湿润双手,关水龙头,取洗手液或肥皂涂抹双手。肥皂的质量要好并保持干燥。

3.揉搓双手各面,方法为:双手依次掌心搓掌心;双手手指交叉掌心搓手背并互换;双手手指交叉掌心相对沿指缝相互搓擦;两手互握互搓指背;在掌中转动拇指和手腕并互换;指尖摩擦手掌并互换。范围至腕上10cm。持续15秒。注意指甲、指缝、拇指、指关节等处。

4.打开水龙头,流水冲净双手。

5.关闭水龙头,用纸巾或毛巾擦干双手或在干手机上烘干双手。关闭水龙头时手不可直接接触水龙头。

二、手的消毒方法

1.涂擦消毒法用消毒剂依次涂擦双手,即手掌对手掌、手背对手掌、指尖对手掌、两手指缝相对互擦,每个步骤进行3次,注意指甲、指缝、拇指、指关节等处。要求选择作用速度快、不损失皮肤、不引起变态反应的消毒剂。

2.涂擦时间2分钟,自然干燥,即达到消毒手的目的。

3.浸泡消毒法

(1)双手及肘部完全浸入消毒液的液面以下,双手在消毒液中互相揉搓2分钟,揉搓方法同涂擦消毒法。

(2)要求选择作用速度快、不损失皮肤、不引起变态反应的消毒液。

第四节无菌技术

一、无菌技术概念与操作原则

(一)概念

1.无菌技术无菌技术是指在医疗、护理过程中,防止一切微生物侵入人体和防止无菌物品、无菌区域被污染的技术。

2.无菌区无菌区指经灭菌处理且未被污染的区域。

3.非无菌区非无菌区指未经灭菌处理,或经过灭菌处理但又被污染的区域。

4.无菌物品无菌物品指通过物理或化学方法灭菌后保持无菌状态的物品。

(二)无菌技术的操作原则

1.环境:操作前半小时停止清扫及更换床单等工作,减少走动,避免尘土飞扬。

2.洗手、剪指甲、戴口罩等。

3.明确无菌区和非无菌区。手臂应保持在腰部以上、操作台面以上,不跨越无菌区

4.无菌物品分类放置,置于无菌包或无菌容器内,无菌包外需标明物品名称、灭菌日期,并按失效期先后顺序摆放;有效期为7天,过期或受潮应重新灭菌。无菌物品一经取出,即使未用,也不可放回无菌容器内;避免面对无菌区谈笑、咳嗽、打喷嚏;如用物疑有污染或已经被污染,应予更换并重新灭菌;非无菌物品应远离无菌区。

5.一套无菌物品只供一位病人使用一次。以防交叉感染。

二、无菌技术基本操作方法

(一)无菌持物钳的使用法

存放:轴节以上2~3cm或镊子1/2,松开轴节。

取放:钳端闭合,不可触及容器口边缘及内壁。

到距离较远处取物时?应将持物钳和容器一起移至操作处,就地使用。防止无菌持物钳在空气中暴露过久而污染。

不可夹取油纱布,不可换药。

每周清洁、消毒2次,同时更换消毒液。

干燥保存法将盛有无菌持物钳的无菌干罐保存在无菌包内,治疗前开包,4小时更换一次。

(二)无菌容器的使用法

开时,容器盖内面向上;

手不可触及容器盖的边缘及内面;

手持无菌容器时,应托底部;

物品取出后,不可放回。

(三)无菌包的使用法

有效期一般为7天,超有效期、潮湿、破损不可使用。

打开的包注明开包日期及时间,有效期24h。

打开包布时手只能接触包布四角的外面。

不可触及包布内面,不可跨越无菌面。

(四)铺无菌盘法

手不可触及治疗巾内面,铺好的无菌盘4h内有效。

1)单层底铺盘法:①打开无菌巾包,用无菌持物钳夹取一块治疗巾放在治疗盘内。剩余的治疗巾,按要求包好无菌包,并注明开包日期和时间。②双手捏住无菌治疗巾一边外面两角,轻轻抖开,双折铺于治疗盘上,将上层折成扇形,开口边缘向外,治疗巾内面构成无菌区。注意手不可触及治疗巾内面。③放入无菌物品后,展开上层折叠层,遮盖无菌物品上,上下层边缘对齐。将治疗巾开口处向上折两次,两侧边缘分别向下折一次,露出治疗盘边缘。注意保持无菌治疗巾内物品的无菌。铺好的无菌盘4小时内有效,未能立即使用的应注明铺盘时间。

2)双层底铺盘法:①打开无菌巾包,取出无菌治疗巾,双手捏住无菌治疗巾一边外面两角,轻轻抖开,从远到近,三折成双层底,上层折成扇形开口边缘向外。注意手不可触及治疗巾内面。②放入无菌物品后,展开上层折叠层,遮盖无菌物品上,上下层边缘对齐。注意保持无菌治疗巾内物品的无菌。铺好的无菌盘4小时内有效,未能立即使用的应注明铺盘时间。

(五)无菌溶液取用法

瓶签向掌心,勿打湿瓶签;

先冲洗瓶口;

勿使瓶口接触容器口周围;

不可在瓶中蘸取溶液;不可回倒;

已开启的无菌溶液,可保存24h。

(六)戴、脱无菌手套法

1)分次提取法:①一手掀开手套袋开口处,另一手捏住一只手套的反褶部分即手套的内面,取出手套,对准五指戴在手上。戴手套时,要防止手套外面即无菌面触及非无菌物品。已戴好手套的手不可触及未戴手套的手及另一手套的内面即非无菌面。②掀开另一手套袋开口处,以戴好手套的手指插入另一只手套的反褶内面即手套的外面,取出手套对准五指戴在手上。如手套有破洞,应立即更换。戴好手套的手应始终保持在腰部以上水平、视线范围内。

2)—次性提取法:①两手同时掀开手套袋开口处,分别捏住两只手套的反褶部分即手套的内面,取出手套,使五指相对。②先戴一只手,再以戴好手套的手指插入另一只手套的反褶内面,同法戴好。

戴手套:防止手套外面触及非无菌物品。

手套有破洞,立即更换。

始终保持手在腰部以上水平。

脱手套:脱手套时防止手套外面接触皮肤。

手套上有血迹或污染严重时,应先在消毒液中清洗后再脱手套。

第五节隔离技术

一、概述

(一)传染病区设置及隔离单位

远离水源、食堂及其他公共场所,相邻病区楼间距离约30m,侧面防护距离10m。

(二)工作区域的划分和隔离要求

1.清洁区未被病原微生物污染的区域,如医护办公室、治疗室、值班室、配餐室等;病区以外的地区,如食堂、药房、营养室等。

隔离要求:病人及病人接触过的物品不得进入清洁区;工作人员接触过病人后需刷手、脱去隔离衣及鞋,方可进入清洁区。

2.半污染区有可能被病原微生物污染的区域,如病区走廊、检验室、消毒室等。

隔离要求:病人或穿隔离衣的医护人员通过病区走廊时,不得接触墙壁、家具等;检验标本要有固定的存放盘或架;检验完的标本及容器等,应按要求分别进行严格处理。

3.污染区病人直接或间接接触的区域,如病房、病人洗手间等。

隔离要求:污染区的物品未经消毒处理,不得带到他处;医护人员进入污染区时,务必穿隔离衣、戴

帽子、口罩,必要时穿隔离鞋;离开污染区脱去隔离衣及鞋,并消毒双手。

二、隔离消毒原则

一般消毒隔离

1.病房门前悬挂隔离标志,门口放用消毒液浸湿的脚垫,门外设悬挂隔离衣的架或柜,备消毒液、清水、手刷、毛巾及避污纸。

2.医务人员进入隔离病房应该按规定戴帽子、口罩、穿隔离衣,只能在规定范围内活动。一切操作要严格遵守操作规程,接触病人和污染物品后必须消毒双手。

3.穿隔离衣前,必须备齐所需物品,各种护理操作应有计划并集中时间执行,以减少穿、脱隔离衣及刷手的次数。

4.病人接触过的物品或落地的物品应视为污染,消毒后方可给他人使用;病人的衣物、书信、钱币等经熏蒸消毒后方可带出病区;病人的分泌物、呕吐物及排泄物须经消毒处理后方可排放;需送出病区处理的物品,置入污物袋内,袋外有明显标记。

5.病室需每日进行空气消毒,可用紫外线照射或消毒液喷雾;每日晨间护理后用消毒液擦拭床及床旁桌椅。

6.了解病人心理状况,尽量解除病人因隔离产生的焦虑、恐惧、孤独、自卑等心理反应,满足合理要求。

7.严格执行陪伴和探视制度,必须陪伴和探视时,应向病人及探视者宣传、解释隔离的有关知识及必须遵守的隔离制度和要求。

8.传染性分泌物、排泄物3次培养结果均为阴性或已度过隔离期,医生开出医嘱后方可解除隔离。

终末消毒处理

终末消毒处理是指对出院、转科或死亡病人及其所住病室、用物、医疗器械等进行的消毒处理。

(1)病人的终末消毒处理:病人出院、转科前应沐浴,更换清洁衣裤,个人用物须消毒后一并带出。

病人死亡后,须用消毒液做尸体护理,用消毒液浸湿的棉球填塞口、鼻、耳、阴道、肛门,然后用一次性尸单包裹尸体。

(2)病室的终末消毒处理:关闭病室门窗,打开床旁桌,展开棉被,竖起床垫,用消毒液熏蒸或用紫外线照射;然后打开门窗通风,用消毒液擦拭家具、地面;被服类消毒后清洗;床垫、棉被及枕芯用日光曝晒或用紫外线照射消毒;体温计用消毒液浸泡,血压计、听诊器进行熏蒸消毒。

三、隔离种类(7种)

(一)严密隔离严密隔离适用于经飞沫、分泌物、排泄物直接或间接传播的烈性传染病,如霍乱、鼠疫等。凡传染性强、死亡率高的传染病均需采取严密隔离。非典型肺炎也须采取严密隔离。

隔离的主要措施有:

1.病人应住单间病室,通向过道的门窗须关闭。室内用具力求简单、耐消毒,室外门上挂有明显隔离标志,禁止探视、陪护及病人出病室。

2.接触病人时必须戴帽子、口罩、穿隔离衣和隔离鞋,必要时戴手套,消毒措施必须严密。

3.病人的分泌物、呕吐物及排泄物须严格消毒处理。

4.污染敷料装袋标记后进行焚烧处理。

5.病室内空气及地面用消毒液喷洒或紫外线照射消毒,每天1次。

(二)呼吸道隔离呼吸道隔离适用于通过空气中的飞沫传播的感染性疾病,如肺结核、百日咳、流脑等。

隔离的主要措施有:

1.同一病原体感染者可住同一病室,有条件时尽量使隔离病室远离其他病室。

2.通向过道的门窗须关闭,病人离开病室时需戴口罩。

3.医务人员进入病室时需戴口罩,并保持口罩干燥,必要时穿隔离衣。

4.为病人准备专用的痰杯,口、鼻分泌物须经消毒处理后方可丢弃。

5.病室内空气用消毒液喷洒或紫外线照射消毒,每天1次。

(三)肠道隔离肠道隔离适用于由病人的排泄物直接或间接污染了食物或水源而引起传播的疾病,如伤寒、甲型肝炎、细菌性痢疾等。肠道隔离可切断粪-口传播途径。

隔离的主要措施有:

1.不同病种病人最好分室居住,如同居一室,须做好床边隔离,每张病床应加隔离标记,病人之间不可互换物品,以防交叉感染。

2.接触不同病种病人时需分别穿隔离衣,接触污物时戴手套。

3.病室应有防蝇设备,并做到无蟑螂、无鼠。

4.病人食具、便器各自专用,严格消毒,剩余食物及排泄物均应消毒处理后才能排放。

5.被粪便污染的物品要随时装袋,做好标记后送消毒或焚烧处理。

(四)接触隔离接触隔离适用于经体表或伤口直接或间接接触而感染的疾病,如破伤风、气性坏疽等。

隔离的主要措施有:

1.病人应住单间病室,不许接触他人。

2.接触病人时需戴帽子、口罩、手套、穿隔离衣;医务人员的手或皮肤有破损时应避免接触病人,必要时戴手套。

3.凡病人接触过的一切物品,如床单、被套、衣物、换药器械均应先灭菌,然后再进行清洁、消毒、灭菌。

4.被病人污染的敷料应装袋,做好标记后送焚烧处理。

(五)血液-体液隔离血液-体液隔离适用于预防直接或间接接触血液和体液传播的传染性疾病,如艾滋病、梅毒、乙型肝炎等。

隔离的主要措施有:

1.同种病原体感染者可同室隔离,必要时单人隔离。

2.若血液和体液可能污染工作服时需穿隔离衣。

3.接触血液和体液时应戴手套。

4.注意洗手。若手被血液和体液污染或可能污染时,应立即用消毒液洗手,护理另一个病人前也应洗手。

5.被血液和体液污染的物品,应装袋做好标记后送消毒或焚烧。

6.严防被采血或注射针头等利器刺伤,病人用过的各种针头应放入防水、防刺破、有标记的容器内,直接送焚烧处理。

7.被血液和体液污染的室内表面物品,立即用消毒液擦拭或喷洒。

8.探视及陪护应采取相应的隔离措施。

(六)昆虫隔离昆虫隔离适用于以昆虫为媒介而传播的疾病,如疟疾、乙型脑炎、流行性出血热、斑疹伤寒、回归热等。

根据昆虫种类确定隔离的措施:

1.疟疾、乙型脑炎主要由蚊子传播,所以病室内应有纱窗、纱门、蚊帐或其他防蚊设施。

2.斑疹伤寒、回归热由虱子传播,病人入院时要灭虱处理,沐浴更衣,换下的衣物须灭虱处理。

3.流行性出血热由螨传播,病人入院时要沐浴更衣,换下的衣物须煮沸或高压蒸气灭螨处理。

(七)保护性隔离保护性隔离也称反向隔离,适用于抵抗力低下或极易感染的病人,如早产儿及严重烧伤、白血病、脏器移植、免疫缺欠等病人。

隔离的主要措施有:

1.设专用隔离室,病人住单间病室隔离。

2.凡是进入病室人员,应穿、戴灭菌后的隔离衣、帽子、口罩、手套及拖鞋。

3.接触病人前、后或护理另一位病人前均要洗手。

4.凡患呼吸道疾病或咽部带菌者,包括医务人员,均应避免接触病人。

5.未经消毒处理的物品不得带入隔离区。

6.病室内空气、地面、家具等均应严格消毒并通风换气。

7.探视者应采取相应的隔离措施。

四、隔离技术操作方法

(1)口罩的使用

口罩使用后,及时取下并将污染面向内折叠,放入胸前小袋内或小塑料袋内。口罩不能挂在胸前,手不可接触口罩的污染面。口罩、帽子应勤换,保持清洁。纱布口罩使用2~4小时应更换;口罩潮湿应立即更换;每次接触严密隔离病人后应立即更换口罩;使用一次性口罩不得超过4小时。

(2)手的清洁和消毒

1)刷手法:①用刷子蘸洗手液,按前臂、腕部、手背、手掌、手指、指缝、指甲顺序彻底刷洗。注意每日应更换刷手肥皂液一次。手刷应每日消毒。刷洗范围应超过被污染的范围。②刷手30秒,用流水冲净泡沫,使污水从前臂流向指尖;同法刷另一只手,反复两次,共刷手2分钟。刷手完毕,手刷置于固定容器中。刷手时身体勿靠近水池,以免隔离衣污染水池或水溅到身上。流水洗手时,腕部要低于肘部,使污水从前臂流向指尖;勿使水流入衣袖内。操作中应保持水龙头清洁。③用小手巾自上而下擦干双手,或用烘干机吹干。

2)浸泡消毒法:将双手浸泡于盛消毒液的盆中,用小毛巾或手刷反复擦洗或刷洗2分钟,再在清水盆内洗净,用小毛巾擦干。消毒液要浸没肘部及以下。擦洗时间一定要足够。浸泡时身体勿接触水盆,以免隔离衣污染水盆或水溅到身上。

(3)避污纸的使用

取避污纸时,从页面抓取,不可掀开撕取;避污纸用后随即丢入污物桶内,集中焚烧处理。使用避污纸过程中,注意保持纸张清洁以防交叉感染。

(4)穿脱隔离衣

(1)穿隔离衣

1)工作服、帽子穿戴整齐,取下手表,洗手,卷袖过肘,根据操作目的准备用物。隔离衣的长短要合适,须全部遮盖工作服。

2)手持衣领取下隔离衣,衣领和隔离衣内面为清洁面,隔离衣外面为污染面。取隔离衣时要明确清洁面或污染面。

3)将隔离衣的污染面向外,衣领两端向外折齐,对齐肩缝,露出肩袖内口,使清洁面向着操作者。注意检查隔离衣完整性,如有破洞,应补好后再穿。

4)一手持衣领,另一手伸入袖内,举起手臂,将衣袖穿上;换手持衣领,依上法穿好另一袖。应注意手不能触及隔离衣的污染面。

5)两手持衣领,由前向后理顺领边,扣上领扣。系领扣时污染的袖口不可触及衣领、面部和帽子。

6)扣好袖口或系上袖带。必要时套上橡皮圈束紧袖口。此时的手已经污染。

7)从腰部自一侧衣缝向下约5cm处将隔离衣后身向前拉,见到衣边则捏住衣边的外面,再依法将另一边捏住。捏衣边时,手不可触及清洁面。

8)两手在背后将边缘对齐,向一侧折叠,并按住折叠处。后侧边缘须对齐,折叠处不能松散。

9)将腰带在背后交叉,回到前面打一活结,系好。穿好隔离衣后,双臂保持在腰部以上,视线范围内。不得进入清洁区,避免接触清洁物品。

(2)脱隔离衣

1)解开腰带,在前面打一活结。

2)解开袖口,将衣袖向上拉,在肘部将部分衣袖塞入工作衣袖内。此时应翻起袖口,避免袖口边污染隔离衣的清洁面。

3)刷手、消毒双手并擦干。刷手时不能溅湿隔离衣,隔离衣也不能污染水池。

4)解开领扣,清洁手伸入另一侧袖口内即清洁面,拉下衣袖过手,再用衣袖遮住的手从外面拉下另一衣袖。注意保持衣领清洁。衣袖不可污染手及手臂。

5)解开在前面打活结的腰带,两手在袖内使袖子对齐,双臂逐渐退出。

6)双手持领,将隔离衣两边对齐,挂在衣钩上;不再穿的隔离衣,脱下后清洁面向外,卷好投入污物袋中。挂在半污染区的隔离衣,应清洁面向外;挂在污染区的隔离衣则应污染面向外。隔离衣每日更换,如有潮湿或污染,应立即更换。

【例题】

使用化学消毒剂消毒灭菌不正确的方法是

A.湿热消毒法

B.浸泡法

C.擦拭法

D.喷雾法

E.熏蒸法

『正确答案』A

『答案解析』湿热消毒灭菌法属于物理消毒灭菌。

胃镜采用的灭菌方法是

A.2%戊二醛浸泡

B.福尔马林浸泡

C.含氯消毒剂浸泡

D.醋酸熏蒸

E.压力蒸汽灭菌

『正确答案』A

『答案解析』戊二醛适用于不耐热的精密仪器、医疗器械的消毒与灭菌。

患者,男性,甲型肝炎住院20天,病愈出院,护士为其进行终末消毒处理,不妥的是

A.患者洗澡,换清洁衣裤

B.个人用物消毒后带出病区

C.被服及时送洗衣房清洗

D.室内空气可用喷雾消毒

E.病床、桌椅用消毒液擦拭

『正确答案』C

『答案解析』传染病区的被服应该先消毒后清洗。

基础护理学第12章-练习题及答案

第十二章 【习题】 一、选择题 (-)A1型题 1. 执行给药原则中,下列首要的是 A.遵医嘱给药 B.给药途径要准确 C.给药时间要准确 D.注意用药不良反应 E.给药过程中要观察疗效 2. 剧毒药及麻醉药的最主要保管原则是 A.与内服药分别放置 B.放阴凉处 C.装密封瓶中保存 D.应加锁并专人保管,认真交班 E.应有明显标签 3. 剧毒药瓶上的标签颜色是 A.蓝色 B.红色 C.黑色 D.绿色 E.黄色 4.应放在4℃冰箱内保存的药物是 A.氨茶喊 B.苯巴比妥钠 C.泼尼松(强的松) D.胎盘球蛋白 E.青霉素 5.发挥药效最快的给药途径是 A. 口服 B.外敷C吸入 D.皮下注射 E.静脉注射 6.股静脉的穿刺部位为 A.股动脉内侧0.5cm B.股动脉外侧0.5cm C.股神经内侧0.5cm D.股神经外侧0.5cm E.股神经和股动脉之间 7.在超声波雾化器工作原理中,将电能转换为超声波声能的装置是 A.超声波发生器 B.雾化罐透声膜C雾化罐过滤器

D.晶体换能器 E.电子管 8.超声波雾化器在使用过程中,水槽内的水温超过多少时应及时调换冷蒸馏水A. 30℃B. 40℃ C. 50℃ D. 60℃ E. 0℃ 9.肌内注射时,选用联线法进行体表定位,其注射区域正确的是 A.髂嵴和尾骨联线的外上1/3处 B.髂嵴和尾骨联线的中1/3处 C.髂前上棘和尾骨联线的外上1/3处 D.髂前上棘和尾骨联线的中1/3处 E.髂前上棘和尾骨联线的后1/3处 10.肌肉小剂量注射选用上臂三角肌时,其注射区是 A.三角肌下缘2~3横指处 B.三角肌上缘2-3横指处 C.上臂内侧,肩峰下2 ~3横指处 D.上臂外侧,肩峰下2-3横指处 E.肱二头肌下缘2~3横指处 11.静脉注射过程中,发现患者局部肿胀、疼痛、试抽有回血,可能的原因是 A.静脉痉挛 B.针头刺人过深,穿破对侧血管壁 C.针头斜面一半在血管外 D.针头斜面紧贴血管内壁 E.针头刺入皮下 12.氧气雾化吸入时,氧流量应调至 A.0.5L/min B.1-2L/min C.2-4L/min D.6-8L/min E.8~10L/min 13.臀大肌注射时,应避免损伤 A.臀部动脉 B.臀部静脉 C.坐骨神经 D.臀部淋巴 E.骨膜 14.小儿头皮静脉注射,应除外的是 A.贵要静脉 B.耳后静脉 C.额静脉 D.枕静脉 E.颞浅静脉 15.抢救青霉素过敏性休克的苜选药物是 A.盐酸异丙嗪 B.去氧肾上腺素C盐酸肾上腺素 D.异丙肾上腺素 E.去甲肾上腺素 16.青霉素皮内注射的剂量是、20~50U

初级护师考试基础护理学章节练习题:绪论

一、A1 1、1860年南丁格尔创建世界上第一所正式的护士学校的地点是 A、美国的纽约 B、英国的伦敦 C、日本的东京 D、法国的巴黎 E、德国的柏林 【正确答案】B 【答案解析】1860年,南丁格尔在英国的圣托马斯医院创办了世界上第一所护士学校。从1860年到1890年,学校共培养学生1005名,为护理教育奠定了基础。 2、国际红十字会组织首次颁发南丁格尔奖的时间是 A、1854年 B、1860年 C、1907年 D、1910年 E、1912年 【正确答案】E 3、近代护理学的形成开始于 A、15世纪中叶 B、16世纪中叶 C、17世纪中叶 D、18世纪中叶

E、19世纪中叶 【正确答案】E 4、5月12日国际护士节是 A、南丁格尔的生日 B、南丁格尔逝世的日期 C、宣布设立南丁格尔奖的日期 D、南丁格尔接受英国政府奖励的日期 E、南丁格尔创办第一所护士学校的日期 【正确答案】A 5、我国建立第一所护士学校的地点是 A、广州 B、上海 C、福州 D、厦门 E、北京 【正确答案】C 备考题库: 2020初级护师考试题库【历年考题+章节训练+考场模拟+考前密训】 严格按照历年考题知识点分布/出题编制,模拟考场,分析错题,精准预测考点,易错知识点,自由组卷。从基础阶段,到冲刺,再到考前检测,在题库中都能内找到相应的练习,帮助刷题襄汾。

6、我国开办高等护理教育的时间是 A、1888年 B、1909年 C、1920年 D、1950年 E、1983年 【正确答案】C 【答案解析】1920年北京协和医学院开办高等护理教育,学制4~5年,五年制毕业学生授予护理学士学位。 7、确定我国的护士教育以中等专业教育为主体的全国第一届卫生会议召开的时间是 A、1949年 B、1950年 C、1966年 D、1976年 E、1983年 【正确答案】B 8、现代医学模式指的是 A、社会医学模式 B、生物-心理医学模式 C、生物-社会医学模式 D、心理-社会医学模式 E、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

基础护理学重点

基础护理学 1.医院物理环境正常值:室温保持在18?22°C较为适宜,新生儿及老年病人,室温 以保持在22?24C为佳。病室湿度以50%?60%为宜,白天病室较理想的强度是35? 40分贝 2分级护理的适用对象:. 3. 平车运送法注意:推行中,平车小轮端在前,转弯灵活;速度不可过快;上下坡时,患者头 部应位于高处,减轻患者的不适,并嘱咐患者抓紧扶手,保证患者安全。 4. 舒适(comfort):指个体身心处于轻松自在、满意、无焦虑、无疼痛的健康、安 宁状态时的一种自我感觉。不舒适(discomfort):指个体身心不健全或有缺陷, 生理、心理需求不能全部满足,或周围环境有不良刺激,身体出现病理改变,身心负荷过重的一种自我感觉。 5. 卧位的分类:主动卧位(active lying position ):患者根据自己的意愿和习惯采取最舒适、最随意的卧位,并能随意改变卧床姿势,称之为主动卧位。见于轻症患者、术前及恢复期患者。被动卧位(passive lying position ):患者自身无力变换卧位,躺卧于他人安置的卧位,称之为被动卧位。常见于昏迷、极度衰弱的患者。 被迫卧位(compelled lying position ):患者意识清晰,也有变换卧位的能力,但为了减轻疾病所致的痛苦或因治疗需要而被迫采取的卧位,称之为被迫卧位。 6..去枕仰卧位适用范围:(1)-昏迷或全身麻醉未清醒的患者。采用去枕仰卧位,头偏向一侧,可防止呕吐物误入气管而引起窒息或肺部并发症。(2)-椎管内麻醉或脊 髓腔穿刺后的患者。采用此种卧位,可预防颅内压减低而引起的头痛。中凹卧位适用范围:休克患者。抬高头胸部,有利于保持气道通畅,改善通气功能,从而改善缺氧症状;

初级护师基础护理学17

[模拟] 初级护师基础护理学17 A1型题以下每一道考题下面有A、B、C、D、E五个备选答案。请从中选择一个最佳答案。 第1题: 4岁的儿童可以选择哪种评估工具来评估疼痛的程度 A.数学式疼痛评估工具 B.描述式疼痛评估工具 C.面部表情疼痛测量图 D.疼痛阈式评估工具 E.言语式评估工具 参考答案:C 面部表情疼痛测量图可按面部表情确定病人的疼痛程度,分为六级,适合评估儿童疼痛程度。 第2题: 为上肢外伤的病人穿脱衣服的顺序是 A.先脱健肢,先穿患肢 B.先脱患肢,先穿患肢 C.先脱患肢,先穿健肢 D.先脱远侧,先穿近侧 E.先脱近侧,先穿远侧 参考答案:A 为了避免穿脱衣服对患肢的影响,先脱健肢,后脱患肢,先穿患肢,后穿健肢。第3题: 床上擦浴操作错误的是 A.关闭门窗 B.注意及时遮盖病人 C.水温为40~45℃ D.按顺序擦拭脸、颈、全身 E.用50%乙醇按摩骨隆突处 参考答案:C 床上擦浴水温50~52℃,要高于淋浴的温度。 第4题: 采取分泌物做口腔真菌培养时,采集部位宜在 A.两侧腭弓 B.扁桃体 C.舌面 D.溃疡面 E.硬腭

参考答案:D 在溃疡面采集培养标本可以提高检出率。 第5题: 肺炎患儿宜采取的体位是 A.头低足高卧位 B.去枕仰卧位 C.中凹卧位 D.半卧位 E.头高足低卧位 参考答案:D 半卧位有利于胸腔扩张,可以改善呼吸。 第6题: 为偏瘫病人更衣时,正确顺序的是 A.先穿近侧肢体 B.先穿健肢 C.先脱健肢 D.先脱近侧肢体 E.先脱远侧肢体 参考答案:C 为肢体偏瘫的患者更衣,应先脱健侧,后脱患侧;先穿患肢,后穿健肢。 第7题: 促进睡眠的护理措施不包括 A.解除疼痛 B.减轻焦虑 C.指导病人放松的方法 D.收集病人睡眠的相关资料 E.尊重病人睡眠习惯 参考答案:D 收集病人睡眠相关资料是为了了解和发现病人有无睡眠问题,而不是促进睡眠的措施。 第8题: 为白血病患者进行口腔护理的主要目的是 A.去除异味 B.擦除血痂 C.增进食欲 D.预防感染 E.促进舒适 参考答案:D 白血病患者抵抗力低下,易感染,行口腔护理的目的就是预防感染。

最新基础护理学重点简答题

基础护理学简答题 1.何谓环境? 环境是指围绕着人群的空间及其中直接、间接影响人类生活和发展的各种自然因素、社会因素的总体。 2.请说出环境的范围有哪些? 内环境:指人的生理、心理等方面;外环境:由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所组成。 3.请简述对健康有影响的社会环境因素有哪些? 社会制度、经济状况、文化背景、劳动条件、人际关系。 4.请简述护理人员在保护环境维持人类健康中所应承担的职责是什么? (1)帮助发现环境对人类的不良影响和好的影响。(2)告知人们在日常生活中可能接触到的有害物质。(3)如何保护环境资源。(4)与卫生当局共同协作,提出住宅污染对健康的威胁。(5)帮助社区处理环境卫生问题。(6)参加研究和提供措施,以早期预防各种有害于环境的因素。 5.护理的基本任务有哪些?护理的基本任务有:促进健康、预防疾病、协助康复、减轻病痛。 6.医院环境的总体要求是什么?医院环境的总体要求是安全性、舒适性、整洁性、安静性。7.医院的物理环境包括哪些方面?医院的物理环境包括:温度、湿度、通风、光线、音响、装饰等。 8.医院适宜的温度是多少?过高或过低会带来什么影响? (1)医院适宜的温度是:一般病室的温度保持在18~22℃;新生儿、老年科室及治疗检查时温度保持在22~24℃。 (2)室温过高会使神经系统受到抑制,干扰消化及呼吸功能,不利于体热的散发,使人烦躁,影响体力恢复;室温过低则因冷的刺激,使人畏缩,缺乏动力,又可能会造成患者在诊疗护理时受凉。 9.何谓湿度?湿度是指相对湿度指在单位体积的空气中,一定温度的条件下,所含水蒸汽的量与其达到饱和时含量的百分比。 10.适宜的病室湿度是多少?过高或过低会带来什么影响? 适宜的病室湿度为50---60%。当湿度过高时,蒸发作用弱,可抑制出汗,患者感到气闷不适,尿液排出量增加,加重肾脏负担,对患有心、肾疾病的患者又为不利;湿度过低时,空气干燥,人体蒸发大量水分,引起口干舌燥,咽痛,烦渴等表现,对呼吸道疾患或气管切开患者不利。 11.为什么室内要保持通风?室内通风可使室内空气流通,与外界空气进行交换,保持室内空气新鲜,调节室内温湿度,增加患者舒适感,降低室内空气污染,减少呼吸道疾病的传播。 12.通风的效果与哪些因素有关? 一般情况下通风多少时间就可达到置换室内空气的目的通风的效果与通风的时间、室内外温差的大小、气流的速度、通风面积有关。一般情况下通风时间为30分钟就可达到置换室内空气的目的。 13.为什么说日光是维持人类健康的要素之一? 自然的光照可使患者感觉舒适愉快,对康复有利;适量的日光照射可使局部温度升高,血流加快,改善皮肤和组织的营养状况,增加食欲;日光中的紫外线有杀菌作用、还可促进机体内生成维生素D。达到维持健康的目的。 14.何谓噪音?医院白天的噪音应维持在什么强度内?噪音是指凡与环境不协调的声音,患者感觉不愉快的声音均为噪音。 WHO规定:医院白天的噪音强度在35~40dB内。

初级护师基础护理学24

[模拟] 初级护师基础护理学24 A1型题以下每一道考题下面有A、B、C、D、E五个备选答案。请从中选择一个最佳答案。 第1题: 碘酒消毒皮肤后,再用75%乙醇脱碘需间隔 A.10秒 B.20秒 C.30秒 D.60秒 E.90秒 参考答案:D 无菌棉签蘸2%碘酊涂擦注射部位1遍,1分钟后,2遍75%乙醇擦净残余碘,干燥后注射。 第2题: 每小时1次的外文缩写是 A.qD B.qn C.qh D.qs E.pn 参考答案:C qh是quaquehora的缩写,中文含义是每小时1次。 第3题: 肾上腺素0.5mg,H,st是 A.长期医嘱 B.短期医嘱 C.定时医嘱 D.备用医嘱 E.即刻医嘱 参考答案:E st是即刻医嘱。 第4题: 容易潮解的口服药物是 A.酵母片 B.胃蛋白酶 C.开瑞坦 D.苯巴比妥钠 E.硫酸镁

参考答案:A 酵母片易挥发、潮解,应装瓶盖紧。 第5题: 超声雾化吸入的主要特点是 A.雾量恒定,使用方便 B.雾滴细小但不均匀 C.气雾滴随呼吸最终可以到达段支气管 D.气雾通过导管随病人吸气达到肺泡 E.产生的气雾温温暖湿润,治疗后不易着凉 参考答案:D 超声雾化吸入法的特点是雾滴小而均匀,可随呼吸达终末支气管和肺泡。 第6题: 肌内注射应选择髂前上棘与尾骨两点连线的 A.外上1/4处 B.外上1/3处 C.外上1/2处 D.中点处 E.下1/2处 参考答案:B 肌内注射选用连线法划分部位时,其注射区应选择髂前上棘与尾骨两点连线的外上1/3处为注射部位,因为该位置可避开坐骨神经。 第7题: 颈外静脉穿刺时正确的进针角度是 A.持穿刺针与皮肤成45°进针,入皮后成25°穿刺 B.持穿刺针与皮肤成25°进针,入皮后成45°穿刺 C.持穿刺针与皮肤成60°进针,入皮后成15°进针 D.持穿刺针与皮肤成15°进针,入皮后成60°进针 E.持穿刺针与皮肤成30°进针,入皮后成30°进针 参考答案:A 颈外静脉在下颌角和锁骨上缘中点连线之上1/3处,颈外静脉外缘为穿刺点进针。一般与皮肤成45°进针,入皮后成25°沿静脉方向穿刺。 第8题: 链霉素过敏反应时,使用葡萄糖酸钙的目的是 A.维持血压 B.解除支气管痉挛 C.使毒性症状减轻 D.兴奋呼吸中枢 E.缓解皮肤瘙痒 参考答案:C

基础护理学重点知识

基础护理学重点知识

基础护理学重点知识 整洁性、安静性。 2、医院适宜的温度是:一般病室的温度保持在 18~22℃;新生儿、老年科室及治疗检查时温度 保持在22~24℃。室温过高会使神经系统受到 抑制,干扰消化及呼吸功能,不利于体热的散发, 使人烦躁,影响体力恢复;室温过低则因冷的刺激,使人畏缩,缺乏动力,又可能会造成患者在诊 疗护理时受凉。 、适宜的病室湿度为50---60% 。当湿度过高时,蒸发作用弱,可抑制出汗,患者感到气闷不适,尿 液排出量增加,加重肾脏负担,对患有心、肾疾病 的患者又为不利;湿度过低时,空气干燥,人体蒸 发大量水分,引起口干舌燥,咽痛,烦渴等表现, 对呼吸道疾患或气管切开患者不利。 4、室内通风的作用可使室内空气流通,与外界空 气进行交换,保持室内空气新鲜,调节室内温湿度, 增加患者舒适感,降低室内空气污染,减少呼吸道疾病的传播。 5、噪音是指凡与环境不协调的声音,患者感觉不 愉快的声音均为噪音。 WHO规定:医院白天的噪音强度在35~45dB 内。

6、平车运送病人的注意事项:搬运患者时动作轻稳,协调一致,车速适宜,确保患者安全、舒适。搬运患者时,尽量让患者身体靠近搬运者,使重力线通过支撑面,保持平衡,又因缩短重力臂达到省力。推车时,护士应站于患者头侧,便于观察病情,要注意患者面色、呼吸及脉搏的变化。下坡时,患者头部应在高处一端,以免引起不适患者的头部应卧于大轮一端。搬运骨折患者时车上需垫木板,并固定好骨折部位。有输液及引流管,须保持通畅。推车进门时,应先将门打开,不可用车撞门,以免引起患者的不适或损坏建筑物。 7、去枕仰卧位适用范围: 答:(1)昏迷或全身麻醉未清醒的患者;(2)椎管内麻醉或脊髓穿刺后的患者半坐卧位适用范围答: (1)心肺疾患所引起呼吸困难的患者;(2)胸、腹、盆腔手术后或有炎症的患者(3)某些面部及颈部手术后的患者;(4)恢复期体质虚弱的患者

基础护理学第12章试题及答案

基础护理学第11章试题及答案 一、填空题 1、药瓶上贴有明显标签:内服药标签为(蓝色边)、外用药为(红色边)、剧毒药和麻醉药为(黑色边)。 2、在执行药疗时,护士应做到三查七对,三查:(操作前)、(操作中)、(操作后);七对:(床号)、(姓名)、(药名)、(浓度)、(剂量)、(用法)、(时间)。 3、常用的给药途径有(口服)、(舌下含服)、(吸入)、(皮肤黏膜用药)、(直肠给药)以及(注射)等。 4、根据皮内注射的目的选择部位:如药物过敏试验常选用(前臂掌侧下段);预防接种常选用(上臂三角肌下缘);局部麻醉则选择(麻醉处)。 5、皮内注射时,针头斜面向上,与皮肤呈(5o)刺入皮内。 6、皮下注射时,针头斜面向上,与皮肤呈(30o~40o),快速此入皮下。注射部位,常选用(上臂三角肌下缘),也可选用(两侧腹壁)、(后背)、(大腿前侧和外侧)。 7、肌内注射最常用的部位为(臀大肌),其次为(臀中肌)、(臀小肌)、(股外侧肌)及(上臂三角肌)。 8、臀大肌注射的定位方法有两种:即(十字法)、(连线法)。对2岁以下的婴幼儿最好选择(臀中肌)和(臀小肌)注射。 9、药物过敏试验法,青霉素过敏试验法注入剂量为(20~50U),破伤风为(15U),链霉素为(250U)。

10、局部给药的方法有(滴药法)、(插入法)、(皮肤给药)、(舌下用药)。 二、名词解释。 1、口服给药:是临床上最常用、方便、经济、安全、适用范围广的给药方法,药物经口服后被胃肠道吸收入血液循环,从而达到局部治疗和全身治疗的目的。 2、注射给药法:是将无菌药液或生物制剂注入体内的方法。 3、臀大肌注射定位法:臀大肌起自髂后上棘与尾骨尖之间,肌纤维平行向外下方止于股骨上部。 4、十字法:从臀裂顶点向左侧或向右侧划一水平线,然后从髂嵴最高点作一垂线,将一侧臀部分为四个象限,其外上象限并避开内角,即为注射区。 5、雾化吸入法:是应用雾化装置将药液分散成细小雾滴以气雾状喷出,使其悬浮在气体中经鼻或口由呼吸道吸入的治疗方法。

《基础护理学》试卷(第十二章 给药)

《基础护理学》试卷(第十二章给药) 班级姓名学号 一、名词解释 1、口服药法 2、雾化吸入法 3、注射给药法 4、皮内注射法 5、皮下注射法 6、肌内注射法 7、静脉注射法 二、填空题 1、药物保管原则中规定药瓶上标签的颜色为:内服药用()色边,外用药用()色边,剧毒药用()色边。 2、健胃药宜在饭()服,助消化药宜在饭()服。 3、超声雾化器水槽底部的()和雾化罐底部的()薄而质脆,安放时动作要轻,以免破损。 4、臀中、小肌注射法是将示指、中指指尖分别置于()和()的下缘处,示指与中指形成的角为注射部位。 5、股外侧肌注射定位法是取大腿中段外侧,位于膝上()cm,髋关节下()cm,约()cm宽处为注射部位。 6、上臂三角肌注射定位法是取上臂(),肩峰下()横指处。 7、臀部注射时为了使局部肌肉放松,侧卧位时下腿()上腿();俯卧位时两足尖()足跟()。 8、青霉素皮内试验结果为()性者方可给药,()性者禁用青霉素,并在()、()、()、()上说明青霉素()反应,并告知病人及家属。 三、单项选择题 1、发挥药效最快的剂型是() A、注射液 B、溶解剂 C、散剂 D、胶囊 E、片剂 2、对于药物的领取以下不妥的是() A、口服药由中心药房专人负责配药、核对 B、注射类的药物由病区护士专人负责 C、抢救药品须凭医生处方领取 D、临时医嘱所需口服药品由病区护士专人负责 E、剧毒药、麻醉药须凭医生处方领取 3、药物的保存以下不正确的一项是() A、剧毒药应加锁保管 B、药柜应避开阳光直射 C、药瓶应有明显的标签 D、要注意药物的有效期,离失效期远的药品应先用 E、药物质量须保证 4、应存放在有色密闭瓶内的是()

初级护师-基础护理学(2019)【章节练习+详细解析】:0801

2019专业实践能力-第八章护理程序 一、A1 1、下列可作为护理诊断依据的是 A、患者对疾病的感受 B、患者出现的阳性体征 C、患者的生活习惯 D、患者的年龄 E、患者的工作和生活环境 2、“潜在的精神健康增强”不属于 A、一部分陈述法 B、护理诊断名称 C、诊断的主要依据 D、健康的护理诊断 E、PSE公式中的P 3、根据名称将护理诊断分类,其中描述不符的是 A、体温过高 B、有……的危险

C、潜在的并发症:…… D、焦虑 E、执行……有效 4、护理诊断依据的分类法是 A、Maslow的需要层次论分类 B、NANDA的人类反应型态分类 C、MajoryGordon的功能性健康型态分类 D、Roy适应模式分类 E、Peplau人际关系模式分类 5、下列关于护理诊断说法无误的一项是 A、护理诊断是护士根据医嘱做出的诊断 B、护理诊断是对潜在健康问题的一种临床判断 C、护理诊断数目一般较少 D、护理诊断是用来确定个体的具体疾病或病理状态 E、护理诊断在疾病发展过程中保持相对稳定 6、护理诊断是为达到预期结果的依据,预期结果是由 A、医师负责

B、护士负责 C、患者负责 D、患者家属负责 E、无人负责 7、护理程序中常用的组织、整理资料的方法为 A、按Roy的适应模式分类 B、按应激与适应理论分类 C、按纽曼的压力源分类 D、按NANDA的人类反应型态分类 E、按一般系统理论分类 8、在收集资料过程中,下列不属于交谈注意事项的是 A、交谈前要做好准备 B、选择舒适、安静、有利于保护病人隐私的交谈环境 C、根据病人身体状况选择适当交谈时间 D、仔细倾听患者讲的任何事情 E、注意运用沟通技巧,避免不良沟通行为

基础护理学第12章 练习题及答案

第十二章【习题】一、选择题型题(-)A1下列首要的是1. 执行给药原则中,C.给药时间要准确 B.给药途径要准确遵医嘱给药A. 给药过程中要观察疗效 E. D.注意用药不良反应 剧毒药及麻醉药的最主要保管原则是2. C.装密封瓶中保存 A.与内服药分别放置 B.放阴凉处 E.应有明显标签 D.应加锁并专人保管,认真交班 3. 剧毒药瓶上的标签颜色是黄色E. C.黑色 D.绿色 A.蓝色 B.红色 ℃冰箱内保存的药物是应放在44.) C.泼尼松(强的松 B.苯巴比妥钠氨茶喊A. E.青霉素 D.胎盘球蛋白 5.发挥药效最快的给药途径是吸入 C A. 口服 B.外敷 静脉注射D.皮下注射E.股静脉的穿刺部位为6.0.5cm B.股动脉外侧股动脉内侧0.5cm A.0.5cm D.股神经外侧0.5cm C.股神经内侧 股神经和股动脉之间E.将电能转换为超声波声能的装置是7.在超声波雾化器工作原理中,C雾化罐过滤器 B. 雾化罐透声膜超声波发生器A. 电子管 E. D.晶体换能器 超声波雾化器在使用过程中,水槽内的水温超过多少时应及时调换冷蒸馏水8.℃E. 0 ℃D. 60 ℃C. 50 ℃B. 40 ℃A. 30. 肌内注射时,选用联线法进行体表定位,其注射区域正确的是9.处B.髂嵴和尾骨联线的中 1/31/3处 A.髂嵴和尾骨联线的外上1/3处D.髂前上棘和尾骨联线的中1/3C.髂前上棘和尾骨联线的外上处

1/3处E.髂前上棘和尾骨联线的后10.肌肉小剂量注射选用上臂三角肌时,其注射区是横指处B.三角肌上缘2-3 A.三角肌下缘2~3横指处 横指处,肩峰下2-3 D.上臂外侧C.上臂内侧,肩峰下2 ~3横指处 横指处E.肱二头肌下缘2~3静脉注射过程中,发现患者局部肿胀、疼痛、试抽有回血,可能的原因是11. B.针头刺人过深,穿破对侧血管壁 A.静脉痉挛 针头斜面紧贴血管内壁D. C.针头斜面一半在血管外 针头刺入皮下E.氧气雾化吸入时,氧流量应调至12.E.8~10L/min C.2-4L/min D.6-8L/min B.1-2L/min A.0.5L/min 臀大肌注射时,应避免损伤13. E.骨膜臀部淋巴 B.臀部静脉 C.坐骨神经 D. A.臀部动脉 小儿头皮静脉注射,应除外的是14.E.颞浅静脉 D.枕静脉 A.贵要静脉 B.耳后静脉 C.额静脉15.抢救青霉素过敏性休克的苜选药物是C盐酸肾上腺素 B.去氧肾上腺素 A.盐酸异丙嗪E.去甲肾上腺素 D.异丙肾上腺素 20~50U16.青霉素皮内注射的剂量是、 E.150U D.1OOU C.80U A.10U B.40U 17.链霉素皮内注射的剂量是A.0.25U B. 2.5U C. 25U D. 250U E.2500U 18.接受破伤风抗毒素脱敏注射的患者出现轻微反应时,护士应采取的正确措施是 立即停止注射,迅速给予抢救处理A. B.立即报告医生 C.重新开始脱敏注射 D.停止注射,待反应消退后,减少剂量增加次数注射 E.注射苯海拉明抗过敏19.过敏性休克出现中枢神经系统症状,其原因是 C.脑组织缺氧 A.肺水肿 B.有效循环血量锐减 通透性增加E.肾衰竭D. 毛细血管扩张, 破伤风抗毒素试验液的剂量是每毫升含20.C. 150U D. 200U B. 20U

初级护师基础护理学护理程序讲义

第八章护理程序 1.概述 2.护理评估 3.护理诊断 4.护理计划 5.实施 6.评价 第一节概述 一、护理程序的步骤 护理程序是护士在对护理对象进行护理时所应用的工作程序,是一种系统解决问题的方法,是一个持续的、循环的、动态变化的过程。 1.评估这一步骤是护理程序的第一步,即护士通过观察、询问、查体等各种方法和途径,系统地收集与护理对象健康有关的资料,并对资料进行分析和整理。评估是一个连续的过程,贯穿于护理程序的整个过程。 2.护理诊断即护士对评估获得的资料对照标准进行分析,以确认护理对象存在的问题,明确护理诊断。 3.计划阶段护士以确定的护理诊断为依据制订护理计划,列出护理诊断的次序,确定预期护理目标,制订相应的护理措施,并形成文字。 4.实施阶段是护士执行和完成护理计划的具体护理活动,护士每天按照护理计划,选择性地为护理对象提供护理措施,解决其护理问题。 5.评价阶段根据护理活动后,护理对象身体变化的结果,对照预期目标进行判断,确定目标达到的程度。 护理程序的5个步骤相互联系、相互依赖、相互影响,是一个循环往复的过程。 二、护理程序的特征 护理程序特征:循环的、动态的、有组织性、计划性、互动性、协作性、普遍适应性和创造性,以服务对象为中心,目标特定、涉及多种理论。 三、护理程序的理论基础 执行护理程序的过程中需要运用很多理论,主要有一般系统论、基本需要层次论、沟通理论、应激与适应理论、Roy的适应模式和Orem的自理模式等。其中一般系统论是护理程序的理论框架。 第二节护理评估 护理评估 一、资料的分类 二、资料的来源

三、收集资料的方法 四、收集资料的步骤 一、资料的分类(2种,学会如何区别) 主观资料(护理对象的主诉)——尽量用病人的语言,加引号。 如“我感觉不舒服”、“我担心自己的病治不好了”、“我的头很疼”等。 客观资料(主要通过检查获得)——用医学术语,避免主观判断。 如“病人体温37.5℃”、“血红蛋白70g/L”、“病人1周内体重下降2kg”等。 二、资料的来源 护理对象(患者)——最主要来源。 家属或关系密切的人员。 其他健康保健人员。 病案记录及各种检查报告。 医疗和护理的文献资料。 三、收集资料的方法 (一)交谈:是有计划、有目的的交流谈话。 1.交谈的方式:正式交谈、非正式交谈。 2.交谈的发展阶段:开始阶段、进行阶段、结束阶段。 3.交谈的注意事项:提前做好准备;环境舒适、安静、保护隐私;选择适当交谈时间;注意沟通技巧,避免不良沟通;控制好谈话内容,引导交谈,避免跑题。 (二)观察法:运用感官获得健康信息资料。 (三)身体评估:系统地运用视、触、叩、听、嗅等体格检查手段和技术对护理对象进行检查和收集资料。 (四)查阅:查阅病人的医疗病历、护理病历及各种辅助检查结果等。 四、收集资料的步骤 (一)收集资料:资料的内容应包括一般资料、现在健康状况、既往健康状况、家族史、护理查体的结果、近期进行的实验室和其他检查结果、心理状况、社会文化状况等方面内容。 (二)组织和整理资料:将评估所收集的资料进行组织、整理。 (三)核实资料:保证资料的真实、准确。 (四)分析资料:分析资料,找出异常的、有临床意义的资料,找出相关因素及危险因素,为确定护

基础护理学第十二章习题(含答案)

一、选择题 (一)单项选择 1.在下列给药途径中,发挥药效最快的给药途径是 A.口服 B.皮下注射 C.吸入疗法 D.肌内注射 E.静脉注射 2.皮内注射进行药物皮肤试验时,选择前臂掌侧下段是因为该处 A.皮肤较薄、肤色较淡 B.无大血管 C.离大神经远 D.皮下脂肪薄 E.操作较方便 3.服磺胺药物需多饮水的目的是 A.避免结晶析出堵塞肾小管 B.避免损害造血系统 C.减轻服药引起的恶心 D.避免影响血液酸碱度 E.增加药物疗效 4.无痛注射方法中,哪项是不正确的 A.解除病人思想顾虑,分散注意力 B.进针要快 C.拔针要快 D.推药液慢 E.先注射刺激性强的药液,再注射刺激性弱的药液 5.两岁以下婴幼儿肌内注射时最好选用 A.臀大肌 B.前臂外侧 C.股外侧肌 D.上臂三角肌 E.臀中肌、臀小肌 6.皮内试验过程中,下列哪项是错误的 A.无菌操作 B.针尖与皮肤呈5°角刺入 C.严格核对 D.拔针后用无菌棉签按压针眼 E.用70%乙醇消毒皮肤 7.以联线法取肌内注射部位的定位法是 A.髂嵴与脊柱联线外1/3处 B.髂嵴与尾骨联线外1/3处 C.髂前上棘与脊柱联线外1/3处 D.髂前上棘外侧三横指处 E.髂前上棘和尾骨联线外上1/3处 8.灭菌注射器及针头哪部份手可接触 A.针尖 B.针梗 C.活塞 D.针栓 E.乳头 9.皮下注射时,针头与皮肤的角度为 A.15°~20° B.50°~60° C.20°~25° D.90° E.30°~40° 10.肌内注射时,为使臀部肌肉放松,应采取的姿势为

A.侧卧位,下腿伸直,上腿稍弯曲 B.俯卧位,足尖相对,足跟分开 C.俯卧位,足尖分开,足跟相对 D.坐位,腰背前倾 E.站立位,身体需挺直 11.青霉素过敏性休克抢救时,首选药物是 A.盐酸肾上腺素 B.盐酸异丙嗪 C.去甲肾上腺素 D.异丙肾上腺素 E.盐酸麻黄素 12.表示饭后的外文缩写的正确写法是 A.hs B.ac C.pc D.sos E.Co 13.同时服用下列药物,最后服用的是 A.维生素B1 B.复方阿司匹林 C.麦迪霉素 D.硫酸亚铁片 E.止咳糖浆 14.下列哪种病人给药时须将药研碎溶解后用 A.鼻饲病人 B.发热病人 C.禁食病人 D.腹泻病人 E.呕吐病人 15.药物保管原则中,下列哪一项不妥 A.药柜宜放在光线充足处 B.由专人保管,定期检查 C.内服药与外用药应分别保管 D.麻醉药应加锁 E.瓶签模糊的药物应认真核对 16.不妥的药瓶标签是 A. 内服药用蓝色边 B.外用药用红色边 C. 剧毒药用黑色边 D. 瓶签—药名应用中文,不可用外文 E.瓶签上可涂蜡保护 17. 剧毒药品必须 A. 放在柜子里 B. 与普通药统一领取 C. 专柜加锁,专人保管 D. 随便放置 E. 医生保管 18.王先生,因外伤需注射破伤风抗毒素,皮试结果局部皮丘红肿,硬结1.7cm,痒感。其处理是A. 禁用破伤风抗毒素 B.将全量分三次肌内注射 C. 将全量平均分成四次注射 D. 将全量分四次注射,剂量递增 E.将全量分四次注射,剂量递减 19. 易氧化的药物是 A. 红霉素片 B. 硫酸亚铁 C. 维生素C D. 乙醚 E.TAT

基础护理学第十二章习题(含答案).doc

基础护理学第十二章习题(含答案) 一、选择题 (-)单项选择 1.在下列给药途径中,发挥药效最快的给药途径是 A.曰服 B.皮下注射 C.吸入疗法 D.肌内注射 E.静脉注射 2.皮内注射进行药物皮联试验时,选择前臂掌侧下段是因为该处 A.皮肤较薄、肤色较淡 B.无大血管 C.离大神经远 D.皮下脂肪薄 E.操作较方便 3.服横胺药物需多饮水的目的是 A.避免结晶析出堵塞肾小管 B.避免损害造血系统 C.减轻服药引起的恶心 D.避免影响血液酸碱度 E.增加药物疗效 4.无痛注射方法中,哪项是不正确的

A.解除病人思想顾虑,分散注意力 B.进针要快

C.拔针要快 D.推药液慢 E.先注射刺激性强的药液,再注射刺激性弱的药液 5.两岁以下婴幼儿肌内注射时最好选用 A.臀大肌 B.前臂外侧 C.股外侧肌 D.上臂三角肌 E.臀中肌、臀小肌 6.皮内试验过程中,下列哪项是错误的 A.无菌操作 B.针尖与皮联呈5。角刺入 C.严格核对 D.拔针后用无菌棉签按压针眼 E.用70%乙醇消毒皮肤 7.以联线法取肌内注射部位的定位法是 A.骸靖与脊柱联线外1/3处 B.骼靖与尾骨联线外1/3处 C.骸前上棘与脊柱联线外1/3处 D.骸前上棘外侧三横指处 E.骸前上棘和尾骨联线外上1/3处8.灭菌注射器及针头哪部份手可接触A.针尖

D.针栓 E.乳头 9.皮下注射时,针头与皮肤的角度为 A.15°?20° B.50° ?60° C.20° ?25° D.90° E.30° ?40° 10.肌内注射时,为使臀部肌肉放松,应采取的姿势为 A.侧卧位,下腿伸宜,上腿稍弯曲 B.俯卧位,足尖相对,足跟分开 C.俯卧位,足尖分开,足跟相对 D.坐位,腰背前倾 E.站立位,身体需挺直 11.青霉素过敏性休克抢救时,首选药物是 A,盐酸肾上腺素 B.盐酸异丙嗪 C.去甲肾上腺素 D.异丙肾上腺素 E,盐酸麻黄素 12.表示饭后的外文缩写的正确写法是 A.hs

初级护师-基础护理学讲义【全】 (12)

第十二章医院内感染的预防和控制 1.医院内感染 2.清洁、消毒、隔离 3.洗手与手消毒 4.无菌技术 5.隔离技术 第一节医院内感染 一、概述 医院内感染是指住院病人、医院工作人员在医院内获得的感染,包括病人住院期间发生的感染和在医院内获得而出院后发生感染症状;但不包括入院前已经感染或入院时已处于潜伏期的感染。 (一)形成条件:感染源、传播途径、易感宿主。 已感染的病人最主要。 (二)分类 二、医院感染的管理 (1)建立三级监控体系:一级管理——病区护士长和兼职监控护士;二级管理——专科护士长;三级管理——护理部副主任。 (2)健全各项规章制度。 (3)落实医院感染管理措施。 (4)加强医院感染学教育,明确医务人员职责。 第二节清洁、消毒、灭菌 一、概念 清洁:清除物体表面灰尘、污垢等。 消毒:杀灭所有病原微生物,不含芽孢。 灭菌:杀灭所有微生物,包括芽孢。 二、消毒、灭菌方法 (一)物理消毒灭菌法 1.热力消毒灭菌法 燃烧法 常用于无保留价值的污染物品,如:污染纸张,带脓性分泌物的敷料,尤其是破伤风、气性坏疽、铜

绿假单胞菌等特殊感染污染的敷料;病理标本;某些金属器械、搪瓷类物品急用时及微生物实验室接种环的消毒灭菌。锐利刀剪禁用此法,以免锋刃变钝。 方法:可直接点燃或在焚烧炉中焚烧;金属器械可在火焰上烧灼20秒;搪瓷类容器可倒入少量95%~100%乙醇,转动容器使其分布均匀,然后点火燃烧至火焰熄灭。 干烤法 利用特制烤箱进行灭菌。其热力传播和穿透主要靠空气对流和介质传导,灭菌效果可靠。适用于高温下不损坏、不变质、不蒸发的物品,如粉剂、油剂、玻璃器皿及金属制品的灭菌。不适用于塑料制品、纤维织物等的灭菌。 煮沸消毒法 不能用于外科手术器械的灭菌。 方法:先清洗、后煮沸。 打开轴节、开盖、注水 时间10~15分钟 加入碳酸氢钠,配成1%~2%的溶液,可去污防锈。 中途加物?需重新计时。 注意事项:①有轴节的器械或带盖的容器,应将轴节或盖打开再放入水中,空腔导管须先向管腔内注水。②根据物品的性质决定放入水的时间及消毒时间:玻璃器皿冷水放入,消毒时间为10~15分钟;橡胶制品用纱布包裹好,水沸后放入,消毒时间为5~10分钟;金属和搪瓷类物品,消毒时间为10~15分钟。 ③物品不宜放置过多,相同规格的碗、盆不能重叠,保证物品各面与水接触。④水中加入碳酸氢钠,配成1%~2%浓度时,可提高沸点到105℃,除增强杀菌作用外,还有去污和防锈作用。⑤海拔每增高300m,消毒时间延长2分钟。⑥消毒后应将物品及时取出,置于无菌容器内。 压力蒸汽灭菌法 用于耐高温、耐高压、耐潮湿的物品。 方法:压力在103~137kPa时,温度可达121~126℃,20~30分钟(器械灭菌时间20~30分钟,敷料灭菌时间30分钟)。压力在205.8kPa时,温度可达132℃,5~10分钟即可灭菌。 先清洗再灭菌,灭菌包不宜过大(30cm×30cm×25cm)、不宜过紧,各包间有空隙,布类物品在上。 2.光照消毒法 日光暴晒法

基础护理学常考知识点汇总

基础护理学常考知识点汇总-最新版(1 到50) 2015-06-11 医护之家 1.护理学的形成经历了人类早期护理(以自我护理、家庭护理为主)、中世纪的护理(以宗教护理、医院护理为主,护理工作仅限于生活照料)、文艺复兴与宗教革命时期的护理、护理学的诞生(19世纪中叶,南丁格尔首创了科学的护理专业)。 2.1912年国际护士会将5月12日(南丁格尔的生日)定为国际护士节。中华护士会成立于l909年,l936年改名为中华护士学会,1964年改名为中华护理学会。 3.现代护理学的发展经历了以疾病为中心、以病人为中心和以人的健康为中心三个阶段。 4.1860年,南丁格尔在英国的圣托马斯医院创办了世界上第一所护士学校。1888年,美国护士约翰逊在福州一所医院里开办了我国第一所护士学校。1950年,第一届全国卫生工作会议将护理教育列为中专教育之一。1995年6月25日,全国开始了首次护士执业考试。 5.护理学的性质~是一门生命科学中综合了自然、社会及人文科学的应用性科学。护理学的范畴包括理论范畴和实践范畴,其中实践范畴包括临床护理(基础护理、专科护理)、社区保健、护理教育、护理管理和护理科研等方面。 6.人、健康、环境和护理是护理学最基本的四个概念,其中,核心是人,即护理实践是以人的健康为中心的活动。护理中的人包括个人、家庭、社区和社会四个层面。 7.随着护理学科的发展,护理的服务对象从单纯的病人扩大到健康人群,即护理的服务对象是所有的人。 8.1990年WH0把健康定义为:健康,不仅是没有疾病,而且包括躯体健康、心理健康、社会适应良好和道德健康。没有绝对的健康或疾病状态,健康是动态的过程。 9.1980年美国护士学会将护理定义为“护理是诊断和处理人类现存的和潜在的健康问题的反应”。 10.成长与发展是持续的、有顺序的,并按照有规律的和可预测的方式进行。 11.机体的环境包括内环境和外环境。

基础护理学第12章给药试题及答案

基础护理学第12章给药试题及答案 一、填空题 1、药瓶上贴有明显标签:内服药标签为(蓝色边)、外用药为(红色边)、剧毒药和麻醉药为(黑色边)。 2、在执行药疗时,护士应做到三查七对,三查:(操作前)、(操作中)、(操作后);七对:(床号)、(姓名)、(药名)、(浓度)、(剂量)、(用法)、(时间)。 3、常用的给药途径有(口服)、(舌下含服)、(吸入)、(皮肤黏膜用药)、(直肠给药)以及(注射)等。 4、根据皮内注射的目的选择部位:如药物过敏试验常选用(前臂掌侧下段);预防接种常选用(上臂三角肌下缘);局部麻醉则选择(麻醉处)。 5、皮内注射时,针头斜面向上,与皮肤呈(5o)刺入皮内。 6、皮下注射时,针头斜面向上,与皮肤呈(30o~40o),快速此入皮下。注射部位,常选用(上臂三角肌下缘),也可选用(两侧腹壁)、(后背)、(大腿前侧和外侧)。 7、肌内注射最常用的部位为(臀大肌),其次为(臀中肌)、(臀小肌)、(股外侧肌)及(上臂三角肌)。 8、臀大肌注射的定位方法有两种:即(十字法)、(连线法)。对2岁以下的婴幼儿最好选择(臀中肌)和(臀小肌)注射。 9、药物过敏试验法,青霉素过敏试验法注入剂量为(20~50U),

破伤风为(15U),链霉素为(250U)。 10、局部给药的方法有(滴药法)、(插入法)、(皮肤给药)、(舌下用药)。 二、名词解释。 1、口服给药:是临床上最常用、方便、经济、安全、适用范围广的给药方法,药物经口服后被胃肠道吸收入血液循环,从而达到局部治疗和全身治疗的目的。 2、注射给药法:是将无菌药液或生物制剂注入体内的方法。 3、臀大肌注射定位法:臀大肌起自髂后上棘与尾骨尖之间,肌纤维平行向外下方止于股骨上部。 4、十字法:从臀裂顶点向左侧或向右侧划一水平线,然后从髂嵴最高点作一垂线,将一侧臀部分为四个象限,其外上象限并避开内角,即为注射区。 5、雾化吸入法:是应用雾化装置将药液分散成细小雾滴以气雾状喷出,使其悬浮在气体中经鼻或口由呼吸道吸入的治疗方法。

初级护师基础护理学的沟通讲义

第六章沟通 1.护士与病人的关系 2.护士与病人的沟通 第一节护士与病人的关系 一、性质 1.治疗性的人际关系 护士处于主导地位,以病人的需要为中心。 2.专业性的互动关系 二、护患关系的基本模式 三、护患关系的分期 第一期(初始期)从病人与护士开始接触时就开始了。此期的主要任务是护患之间建立信任关系,并确定病人的需要。信任关系是建立良好护患关系的决定性因素之一。护士通过观察、询问、评估病人,收集资料,发现病人的健康问题,制订护理计划。病人根据护士的言行逐渐建立对护士的信任。 第二期(工作期)此期护患之间在信任的基础上开始合作,主要任务是护理人员通过实施护理措施来帮助病人解决健康问题,满足病人需要,达到护理目标。在护理过程中,应鼓励病人参与,充分发挥病人的主观能动性,减少其对护理的依赖。 第三期(结束期)在达到护理目标后,护患关系就进入结束阶段,此期的主要任务是圆满地结束护患关系。护士应了解病人对目前健康状况的接受程度,制订病人保持和促进健康的教育计划,了解护患双方对护患关系的评价,并征求病人意见,以便在今后工作中进一步改进。 第二节护士与病人的沟通 一、沟通的概念 沟通是信息遵循一系列共同的规则相互传递的过程。

二、沟通的基本要素 三、沟通的基本层次 1.一般性沟通:又称陈词滥调式的沟通,是沟通双方参与的程度最差,彼此分享真实感觉最少的沟通; 2.事务性沟通:客观性沟通,无个人意见、判断,不涉及人与人之间关系的一种客观性沟通; 3.分享性沟通:护患之间有信任感,注意理解病人; 4.情感性沟通:在双方互相信任基础上发生; 5.共鸣性沟通:沟通的最高层次,不说话也可了解。 四、沟通的基本类型 语言性沟通是指沟通者通过语言或文字的形式与接受者进行信息的传递与交流。护士在为病人采集病史、进行健康教育和实施护理措施时都必须进行语言性沟通。 非语言性沟通是指不使用语言或文字,而是通过躯体姿势和运动、面部表情、空间、声音和触觉等来进行信息的沟通。 非语言性沟通的形式主要包括: 1.体语指通过人体运动表达的信息,如仪表、面部表情、眼神、姿态、手势、触摸等。 2.空间效应:指沟通双方对他们沟通中的空间和距离的理解与运用。 3.反应时间:反应时间的长短可反映对沟通的关注程度,及时的反应可鼓励沟通的进行。

初级护师考试辅导《基础护理学》第一章 绪论

绪论 现代护理的诞生、发展与南丁格尔的贡献 中国护理学发展 护理学的任务、范畴及护理工作方式 护士素质 现代护理的诞生、发展与南丁格尔的贡献 一、现代护理的诞生、发展 护理学的产生是人类生存的需要,护理学的发展与人类文明进步息息相关。护理主要经历了自我护理(远古时代)、家庭护理(古代)、宗教护理(中世纪)、医院护理(中世纪末)、近代护理(19世纪中叶)、现代护理(20世纪)漫长的历史演变过程。 现代护理是在南丁格尔创建的科学护理专业的基础上发展起来,其发展可概括地分为三个阶段: 1.以疾病为中心的护理阶段(19世纪60年代~20世纪40年代) 这一阶段出现于现代护理发展的初期,一切医疗行为都围绕着疾病进行,以消除病灶为基本目标。协助医生诊断和治疗疾病成为这一时期护理工作工作的主要内容。 特点:护理已成为一个专门的职业,护士从业前须经过专门的训练,护理工作的主要内容是执行医嘱和各项护理技术操作,护理教育者和管理者都把护理操作技能作为护理工作质量的关键。 以疾病为中心的护理是现代护理学发展初期的必然产物,为护理学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基础,然而,其致命弱点是只关心病人局部的病症,以协助医生消除病人身体上的病灶为目的,忽视了人的整体性。因而护理从属于医疗,护士成为医生的助手,护理研究领域十分局限,束缚了护理专业的发展。 2.以病人为中心的护理阶段(20世纪40年代~20世纪70年代) 20世纪40年代,社会科学中许多有影响的理论和学说相续被提出和确立,如系统论、认得基本需要层次论等,为护理学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理论基础,促使人们重新认识人类健康与心理、精神、社会环境之间的关系。1948年,世界卫生组织(WHO)提出新的健康观,为护理研究提供了广阔的领域。与此同时,“护理程序”的提出使护理有了科学的工作方法。60年代后,相续出现了一些护理理论,提供应重视人是一个整体,由此,在疾病护理的同时开始注重人的整体护理。1977年,美国医学家恩格尔提出了“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这一新的医学模式强化了人是一个整体的思想,护理从“以疾病为中心”转向为“以病人为中心”的护理。 特点:强调护理是一个专业,护理人员是健康保健队伍中的专业人员,医患双方是合作伙伴。护士不再是单纯被动地执行医嘱和护理技术操作,而是应用科学的工作方式——护理程序,对病人实施身、心、社会等全方位的、连续的、系统的整体护理,解决病人的健康问题,满足病人的健康需求。护理学通过吸收相关学科的理论及自身的实践和研究,逐步形成了自己的理论知识体系,建立了以病人为中心的教育模式。 3.以人的健康为中心的护理阶段(20世纪70年代至今) 随着社会的进步,科学技术的发展,传统的疾病谱已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过去对人类健康威胁极大的急性传染病已得到了较好的控制,而目前人类的主要死因则多是与人类生活方式和行为有关的疾病,如:心脑血管、恶性肿瘤、意外伤害等。同时伴随着人民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人民的健康需求也日益增高。因此,医疗护理服务重点局限在医院的现状已很难满足广大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保健需求。1977年WHO提出“2000年人人享有卫生保健”的战略目标,对护理的发展起到了及其重要的作用,使“以人的健康为中心的护理”成为必然。 特点:护理学已发展成为现代科学体系中综合人文、社会、自然科学知识的独立的为人类健康服务的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