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北京十三五物流发展规划-

北京十三五物流发展规划-

北京十三五物流发展规划-
北京十三五物流发展规划-

北京市“十二五”时期物流业发展规划

(修改稿)

北京物资学院

2010年12月

目录

序言 (1)

第一部分规划背景 (2)

一、北京市“十一五”期间物流业发展的回顾与总结 (2)

(一)物流空间格局初步形成,基础设施日益完善 (2)

(二)物流产业规模增长快速,物流效率不断提升 (3)

(三)城市物流体系逐渐完善,城市保障能力显著提高 (5)

(四)对外经济数量质量同步发展,国际物流服务能力逐步提升 (5)

(五)物流企业主体不断壮大,市场集中度大幅提升 (5)

物流领域的对外开放不断深入,国际化水平大幅度提高 (6)

(六)物流业发展政策环境良好,发展环境不断优化 (6)

二、“十二五”时期北京物流发展面临的形势 (7)

经济总量稳步增长,物流需求显著提升 (7)

(一)国际化进程加快,迫切需要面向国际贸易、服务世界城市建设的国际物流系统 (7)

(二)新兴和优势产业快速发展,迫切需要面向先进制造业的供应链物流支撑系统 (8)

(三)消费型城市特征显现,迫切需要面向高效运行的末端物流保障系统. 9第二部分指导思想和发展目标 (10)

一、指导思想 (11)

二、基本原则 (11)

(一)统筹规划促进协调发展 (11)

(二)科技引领实现创新发展 (11)

(三)功能提升增强保障能力 (11)

(四)结构调整带动高端发展 (11)

三、发展目标 (12)

(一)总体目标 (12)

(二)预期指标 (12)

第三部分空间布局 (13)

一、布局依据 (13)

二、“立体化、多组团”的布局 (15)

第四部分发展任务 (17)

一、优化空间布局,完善物流基础设施建设 (17)

二、大力发展面向国际贸易、服务世界城市建设的国际物流系统 (18)

三、大力发展面向先进制造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的供应链物流及物流总部基地 (19)

四、大力发展面向商贸流通企业和消费者的城市配送物流 (19)

五、强化区域物流合作,拓展首都物流圈服务功能 (19)

第五部分重点工程 (20)

一、共同配送试点工程 (20)

二、电子商务物流工程 (20)

三、农产品物流配送工程 (20)

四、食品冷链物流工程 (20)

五、物流科技创新工程 (20)

六、大型商贸物流设施功能转型工程 (21)

七、逆向物流工程 (21)

八、应急物流工程 (21)

第六部分保障措施 (22)

一、进一步强化物流政策环境.......................................... 错误!未定义书签。

二、加大资金支持力度...................................................... 错误!未定义书签。

三、加强物流科技创新与应用示范.................................. 错误!未定义书签。

四、充分发挥中介组织的组织协调作用.......................... 错误!未定义书签。

五、加大物流业的人才引进及培养.................................. 错误!未定义书签。

序言

物流业是首都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融合运输业、仓储业、货代业和信息业等的复合型服务产业,涉及领域广,吸纳就业人数多,促进生产、拉动消费作用大,在促进产业结构调整、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和增强国民经济竞争力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加快推进首都现代物流业的发展,对于降低社会流通成本,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优化产业升级,提高国民经济运行质量、效率和效益,增强首都综合服务保障功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十一五”期间,北京市物流业有了较快发展,物流空间格局基本形成、物流基础设施日益完善,物流产业规模增长迅速、物流业发展水平不断提高,物流费用不断下降、经济运行质量不断提升,高端物流和总部型经济有一定基础,聚集效应逐渐体现。随着2008年奥运会的顺利召开和2009年国庆六十周年的成功举办,北京市重大活动物流保障能力得到快速提升,城市保障功能逐渐完善,为“十二五”的快速发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十二五”时期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时期,也是全面实施“人文北京、科技北京、绿色北京”战略,加快建设中国特色世界城市发展的关键时期。“十二五”期间,进一步促进北京市物流业发展方式的转变,从重视资产投入、重视基础设施建设的粗放型发展方式转变为重视城市物流系统运行机制建设、注重物流系统运行效率提升和促进城市可持续发展的集约型发展方式转变,构建城市环境与物流效率双赢的城市物流系统,突出北京市作为“首都”在物流的领先地位和示范作用,实现与世界城市相适应的物流能力,增强城市竞争力作出贡献。

根据市委、市政府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总体部署,特制定《北京市“十二五”时期物流业发展规划》。规划编制的主要依据是:《北京城市总体规划(2004年-2020年)》、《北京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和国家发展改革委等九部委《关于促进我国现代物流业发展的意见》、《物流业调整和振兴规划》等。规划期限为2011至2015年。

第一部分规划背景

一、北京市“十一五”期间物流业发展的回顾与总结

(一)物流空间格局初步形成,基础设施日益完善

按照《北京市“十一五”时期物流业发展规划》要求,北京市加快顺义空港、通州马驹桥和平谷马坊等物流基地以及一批物流中心和配送中心的规划与建设,初步形成了以物流基地为载体,专业物流为特色的多层次、专业化的节点布局以及与交通干线有效衔接的物流网络,“三环、五带、多中心”的物流空间布局已基本形成。

截至2009年末,全市公路总里程达20755.2公里,比2006年增长了39%;公路线路9636条,增幅156%。2009年末,限额以上专业物流企业、商业企业和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自有仓储面积(含仓库和货场)达到2724.7万平方米,比2006年末增长63%;拥有货运车辆4.16万辆,比2006年增长54%,其中专用车辆增长32%;拥有起重机、叉车等装卸设备为3.03万台,增长33%。(详见表1-1、表1-2)。

表1-3 2009年物流相关行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情况未找到2006年投资

对外交往、城镇居民生活和产业发展提供高效、快捷、优质服务的现代物流体系打下了良好基础。

(二)物流产业规模增长快速,物流效率不断提升

2009年,全市物流总额达38442.7亿元,物流需求系数为3.16,随GDP的稳步增长,物流产业规模将逐年扩大。

2009年物流业实现增加值427.7亿元,占第三产业增加值的比重为 4.7%。其中,交通运输、邮政、仓储业等传统物流业实现增加值326.1亿元;流通加工、配送、包装业等高附加值物流业实施增加值101.6亿元,且较2006年有较大幅度的提升,呈快速增长趋势为64.4%。

表1-5 2009年北京市社会物流总额及构成

图1-1 2009年北京市社会物流总额及构成

从社会物流总额的构成来看,其中,外省市流入货物占44%、进口货物占30%、工业品占25%。说明现代物流业的发展有效地支撑了商贸中心城市建设、支持了外向型经济以及重点产业发展。随着物流产业规模扩大,进一步带动了就业。我市物流从业人员47.5万人,比2006年增长12%,占第三产业从业人数736.5万人的6.45%,占全市从业人员的 4.8%。其中,代表高附加值物流业的从业人员数量较传统物流业有较大的增长,增幅为14%,对带动整个物流业水平提高具有重要意义。

另一方面,北京市全社会物流总费用与GDP的比率,由2005年的18%下降到2009年的14.8%,低于全国3.3个百分点,物流费用呈下降趋势,物流效率不断提升,促进了经济运行质量的提高,对推动全市经济较快增长发挥了重要作用。(未找到各年物流费用占GDP 的比重,无法描绘逐年下降趋势图。未找到各地区上述数据,无法用图表说明。)

(三)城市物流体系逐渐完善,城市保障能力显著提高

“十一五”期间,北京市加快进行城市物流体系建设,随着城市物流保障能力和运行效率的稳步提升,有利的保障了2008年奥运会以及2009年国庆六十周年等重大活动的顺利进行。此外,汲取奥运及国庆等重大事件保障物流的宝贵经验,我市在应对恶略天气和自然灾害等应急物流方面的能力也得以提升。

另一方面,北京市的市内物流配送网络建设不断完善,特别是一级市场配送网络建设发展显著,专业化物流配送体系如食品、药品、农产品、冷链等逐渐建立,城市物流服务保障能力显著提高。

(四)对外经济数量质量同步发展,国际物流服务能力逐步提升“十一五”期间,北京产业高端化倾向凸显,截止2009年末,本市外商企业驻京机构数量达15147家,与2006年的7660家相比增幅近1倍;同时跨国企业数量不断增加,特别是世界五百强入驻数量北京已位居世界第三名,仅次于东京和巴黎,北京对外经济在数量迅速发展的同时质量也有很大提升。

随着国际经济联系增多,与国际物流相关的设施在“十一五”期间加快发展,北京空港物流基地、马驹桥物流基地和北京丰台货运口岸、北京朝阳口岸以及北京首都国际机场空港口岸已经有了较快的发展,马坊物流基地加快建设,特别是天竺综合保税区的设立,使本市逐步具备了国际分拨中心的基本条件,国际物流服务能力逐渐提升。

(五)物流企业主体不断壮大,市场集中度大幅提升

物流企业主体在不断壮大,“2008年度中国物流百强企业”中有15家注册地为北京的物流企业在列,其中位居前10的有5家。而在2007年的评选中,进入前100强的注册地在北京的物流企业共21家,进入前十名的企业共5家。

“十一五”期间我市物流市场集中度有所提高,物流资源和市场进一步向优势企业集中,大中型物流企业市场占有量不断扩大。2009年,我市物流业务收入合计1299.8亿元,其中,限额以上专业物流

企业实现物流业务收入986.1亿元,占总量的76%。

全市限额以上专业物流企业789家,其中大型企业23家、中型企业76家、小型企业690家。23家大型企业实现物流业务收入442.0亿元,占限额以上物流业务收入的比重达到44.8%;76家中型企业实现物流业务收入291.3亿元,占限额以上物流业务收入的比重达到29.6%;690家小型企业实现物流业务收入252.8亿元,占限额以上物流业务收入的比重仅为25.6%。

表1-7 2009年限额以上专业物流企业按规模划分物流业务收入情况

个,亿元,%

物流领域的对外开放不断深入,国际化水平大幅度提高

我们物流领域引进了外资,多少大的外资品牌新进入的,大型快递也行。

物流总部经济可以做一条。总部经济形态成为北京的一大特色,冯处。国美的分拨中心,总部经济带动了影响力和辐射力的提高。

(六)物流业发展政策环境良好,发展环境不断优化

“十一五”期间,北京市第一次发布实施了物流业发展专项规划——《北京市“十一五”时期物流业发展规划》,确定了全市物流业的发展目标和各项保障措施。市政府建立了现代物流工作联席会议制度,对物流业发展的推进和协调力度明显加大。

北京作为中国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是我国科技、人才、资金等资源最为密集的地区,高端物流行业聚集效应开始显现,总部型经济形势明显,再加上物流基础设施的不断完善优化,为吸引国内外物流企业(或项目)的投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基础。

尽管北京物流业在“十一五”期间得到了快速的发展,但与国际先进水平相比还有一定差距,还不能完全满足建设中国特色世界城市和国际商贸中心发展战略的物流要求,物流服务质量需要进一步提高,物流运行效率有待进一步提高,需要进一步加大国际物流系统的建设和国际物流服务能力的提升。城市共同配送体系尚未形成、食品冷链断链现象还比较突出、农产品物流在保障城市运行和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新期待上还有一些差距,需要继续加快应急物流体系、食品冷链物流体系、城市末端配送体系和逆向物流体系等的建设,进一

步提升北京市的物流服务保障功能,满足北京市不断发展的经济和社会的需要。

二、“十二五”时期北京物流发展面临的形势

经济总量稳步增长,物流需求显著提升

(GDP与社会物流总额关系具体数据测算过程属于研究性内容不宜放入正文,此外由于数据本身不太成熟当成结论也容易引起争论。1回归分析,做一元三次回归,解释度0.870,y=0.06x3+0.001x2-3.887,系数均不显著;此外,由于社会物流总额的时间序列数值太少,也不宜进行回归分析。2相关分析后表明GDP与社会物流总额有较大的线性相关关系,相关系数为0.915。详见附录)

(一)国际化进程加快,迫切需要面向国际贸易、服务世界城市建设的国际物流系统

北京正逐步向国际化大都市迈进,对外开放步伐加快。2009年北京已成为全球第2大总部之都,全球500强企业中26家入驻北京。2009年,北京首都国际机场成为全球第3大机场。随着国际间经济往来密切,国际贸易的增长,特别是在高科技产业基地落户的跨国企业,将会对进出口报关、货运代理、原料采购等相关的物流服务产生旺盛的需求。

图1-2 北京市2009年全社会物流总额与产品构成

北京市2009年社会物流总额达38442.7亿元,其中北京市进口货物额和外省市流入货物额占到物流总额的74%(见图1-1),北京市物流总额构成——以进口及外省市进京货物为主,说明北京是个特大型商贸城市,大部分的货物是由城市外部流入的,进向物流特征明显,北京市对区域物流量的聚集作用和对全国的辐射作用十分突出。因此解决大宗货物流入的物流通道,构建顺畅的区域物流网络,促进区域物流和城市物流的协调发展,显得非常重要。

2010年01月,北京市第十三届人大三次会议政府工作报告将建设“世界城市”确定为我市未来发展方向,而建设“国际商贸中心城市”是我市建设世界城市一个非常重要的方面。因此,全面服务于建设“世界城市”和“国际商贸中心”的战略目标将成为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内现代物流业发展的主线。

(二)新兴和优势产业快速发展,迫切需要面向先进制造业的供应链物流支撑系统

2009年,北京市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为11039.1亿元,规模以上高技术制造业(如:电子通信、计算机、航天航空等)总产值为2764.6亿元,占总量的25%。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金融业、教育、科学研究技术服务和地质勘探业等行业增加值3931亿元,占第三产业总增加值的43%。新兴产业对于北京市经济的拉动作用明显。新兴产业产品有多品种、价值大的特点,对于物流系统的精益性和响

应性要求较高。这就要求北京市的城市物流系统具有较强的针对性,

能满足面向先进制造业的供应链物流需求。

此外,我市在医药、新闻出版等领域已形成一定发展优势,产品

类别丰富、辐射范围较为广泛,这对便捷畅通的区域物流体系建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三)消费型城市特征显现,迫切需要面向高效运行的末端物流保障系统

北京是我国的首都和世界闻名的特大型城市,截至2009年末,北京市常住人口达到1755万人,并以每年50万人以上的趋势增长。每天北京市的社会零售额达145476.7万元,约每天60万吨的货物需要进出北京。特大型消费城市特征给城市物流系统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居民生活需要城市物流系统进行保障。

2009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5309亿元,连续两年居全国之首;北京已成为全球第15大购物之都,280个全球著名品牌中有136个在北京落户。从2001年到2009年间,北京市的GDP总量以及人均GDP 呈现出了大幅度增长的趋势。GDP总量以年均16.0%的速度递增;人均GDP以年均13%的速度递增,2009年人均GDP已达到12153亿

图1-3 北京市2001-2009年经济总量变化趋势图

同时,可以看到北京市的社会消费品零售额随GDP呈逐年增加趋势(见图1-3)。消费品物流量的增加及市民生活质量的提高迫切需要城市物流系统提供高效的末端配送系统,实现物流设施网络化、运行的精益化、装备水平的现代化、管理水平的信息化。

图1-4 北京市2001-2008GDP 、社会消费品零售额及工业生产总值图(此图正在更新) 北京作为特大型消费城市,未来在确保和提升城市运行、居民消费、应急投放的基础保障能力等领域都将对城市配送物流提出更高的要求,同时也将推进末端物流配送体系建设。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围绕建设“人文北京、科技北京、绿色北京”的战略,以服务中国特色世界城市建设为目标,发挥物流业支撑首都经济社会发展和保障城市运行的基础性作用。坚持物流业“便民利民,带动发展,服务全国,辐射世界”的发展宗旨,推进物流业结构调整与创新,进一步提升北京物流业发展的现代化、国际化、高端化水平,完善高效、集约、低碳的综合物流体系,打造具有广泛国际影响力的物流中心城市。

二、基本原则

(一)统筹规划促进协调发展

加强规划指导,着眼长远发展。结合首都发展要求,调整优化空间布局,整合物流资源,统筹安排大型物流项目建设,提高物流设施的利用率,加速城市物流系统建设,形成功能协调、布局合理的物流空间格局,强化城市物流的基础保障作用,保障人民群众生产、生活需要和城市的正常运行。并在保障城市运行的基础上,加强外部协作,构建城市内外顺畅的物流网络。

(二)科技引领实现创新发展

紧密围绕建设中国特色世界城市、打造国际商贸中心的目标,充分利用首都信息化水平高、科技资源丰富、国际交往广泛、总部企业聚集等优势和良好的物流发展基础条件,逐步形成以国际化和高端化物流为主要特色的物流发展模式。以科技引领实现现代物流业发展方式转变。从重视物流发展规模、基础设施及资产数量的粗放型发展方式向注重物流系统运行效率及可持续发展的集约型、精益化发展方式转变。

(三)功能提升增强保障能力

强化城市物流基础运行保障能力,在充分考虑城市发展战略、城市空间布局以及城市功能全面提升的发展变化中,逐步提升物流设施能力,运行保障能力,使之与城市发展的主导产业、主要服务对象相匹配,创造物流设施与城市功能融为一体的良性循环发展环境,服务相关产业,实现首都在物流服务领域的领先地位。

(四)结构调整带动高端发展

突出北京市作为首都在物流服务领域的领先地位,倡导结构调整与产业创新,推进大型企业国际化、技术国际化、商品国际化进程,强化国际物流集疏能力,打造物流总部基地,实现与中国特色世界城市、国际商贸中心相适应的国际物流能力。推进我市物流业结构调整,依托优势资源实现国际物流基础设施的完善和综合运作能力的全面提升,实现面向高端制造业供应链管理的物流协作水平的全面提升,实现消费者末端物流安全、时效等保障性的全面提升。

三、发展目标

(一)总体目标

在完善物流基础设施基础上,进一步引导产业集聚发展,依靠科技创新,带动结构调整和升级,提高物流发展的社会化、专业化、信息化、标准化水平。构建以特大型都市运行保障为基础,以高端化物流总部和国际物流为特色,以集约化、专业化物流为支撑的现代化、国际化物流系统,全面提升物流服务的支撑能力,基本建成服务全国、辐射世界的国际物流中心城市,为建设中国特色世界城市和打造国际商贸中心提供坚实的物流服务保障。

(二)预期指标

——物流现代化水平持续提升,到2015年,全社会物流总成本占GDP的比重降至12%左右,接近发达国家平均水平。

——全社会物流总额年均增长20%左右,物流业对经济增长的支撑、带动作用更加明显。

——物流业实现平稳较快增长,增加值年均增长10%左右,增加到700亿。

——骨干企业的品牌效应更加凸显,到2015年,营业收入百亿以上的国际物流企业达到5家以上,服务区域物流的十亿以上达到20家以上,服务城市配送的企业亿元以上40家。

第三部分空间布局

一、布局依据

依据《北京城市总体规划(2004年-2020年)》并统筹考虑北京城市发展定位以及物流需求特点,结合区域规划、产业布局、市场需求、商品流向、资源环境、交通条件、人口变迁等因素,对物流业发展空间布局进行调整和完善。

考虑到“十二五”时期北京将建设顺义、大兴、通州新城;重点产业发展带及主要工业园区主要集中在顺义、大兴、丰台及通州,因此未来物流需求将会在东北方向、正南方向以及东南方向有所增加。

特别是由于受北京所处地理位置影响,大量北上生产及生活资料主要依靠南部京开、京沪、京港澳等高速公路进入北京,而京港澳高速虽然连接省份较多但是从西南部进京则距北京城区及主要物流需求地较远,因此大量货物运输在进京前就已并入京开高速,因此在这三条高速公路中,京开高速利用率最高、流量最大。现有大中型商贸批发市场、货物配载市场也主要集中在京开高速公路及南五环交叉地带也从侧面反应了这一状况。此外,考虑到未来首都机场第二高速建设也会增加北京南部地区货物交流量。因此,综合多种因素预测“十二五”期间北京南部地区物流量将明显高于北部地区。

北京东北部地区依托首都国际机场主要发展高附加值产品,具有短、小、轻、薄的特点,依靠航空运输的货物流量与依靠公路及铁路运输方式的大宗物资相比相对流量较小。西北部地区主要通过京藏高速进出京,辐射区域主要是内蒙、山西等地,辐射范围相对南部地区较小,主要产品以煤炭及农牧产品为主,产品类别与南部地区相比相对单一。同时,未来随着国家层面的煤炭运输方式的改进,对京藏高速的交通压力有望减缓。因此,从总体上看,北部地区货物流量较南部地区相对较少。

“十二五”期间货物方向量从高到低依次是正南、东南、正东、西南、西北、正西,比例依次为:24%、22%、14%、13%、13%、8%、6%。具体方向预测量见下表。

图3-1:“十二五”期间流量及流向预测

二、“立体化、多组团”的布局

“十二五”期间空间布局以城市物流系统的质量和水平提升为出发点,在“三环、五带、多中心”空间布局基础上,将原有物流节点功能进行改造提升,深化内涵、延伸发展,以支撑国际物流、高端制造业供应链物流以及城市末端物流需求,支撑中国特色世界城市、

国际商贸中心建设。

图3-2 “十二五”时期我市物流发展空间布局示意图立体化:依托物流基地、物流中心、配送中心等三级物流节点与航空、海运、铁路及公路运输网络的无缝衔接,构筑能够与中国特色世界城市、国际商贸中心接轨的、能够服务全国、辐射世界的国际物流中心城市基础设施立体化网络平台。

多组团:依托“十一五”空间布局规划,以城市产业发展方向、商贸流通特征、以及城市人口迁移特征为导向,以加强货物运输合理化、提高物流效率、强化物流保障能力、减少对城市环境影响为目标,依托物流中心和配送中心,沿高速公路及城市主干路网,积极引导各类物流资源,形成不同功能的现代物流节点在空间上的相对集聚、不同行业物流需求相对聚集、特色物流企业相对聚集的七大物流组团。组团内重点发展电子商务、电子产品、医药、快速消费品、食品冷链、家电、图书、汽车、农产品、服装纺织等高端行业物流,以提高城市运行的保障性。

——正西方向:依托108国道、109国道,以服务于西部发展带为重点,发展电子产品、建材物流等,逐步形成西部组团。

——西南方向:依托京港澳高速(原京石高速)公路和107国道,以服务于西部发展带为重点,发展大型商贸、会展、电子商务、图书、医药物流等,逐步形成西南部组团。

——正南方向:依托京开高速公路和106国道,以服务大兴新城、大型商贸批发及消费品物流为重点,发展国际农产品商贸展示交易物流、食品冷链、农产品、服装纺织品、快递物流等,逐步形成南部组

团。

——东南方向:依托京沪高速(原京津塘高速)公路、京津高速、京哈高速(原京沈高速)公路、103国道,以服务于通州新城、朝阳CBD为重点,发展快速消费品、电子商务、家电、医药物流等,逐步形成东南部组团。

——正东方向:依托京通快速路、通燕高速(原京哈高速)、102国道,以服务于通州新城为重点,发展农产品、文化创意产业、家电物流等,逐步形成东部组团。

——东北方向:依托机场高速、京平高速、京密路、京承高速公路、101国道、111国道,以服务顺义新城为重点,发展国际物流、大型制造业供应链物流等,逐步形成东北部组团。

——西北方向:依托G6京藏高速(原八达岭高速)公路、110国道,以服务于北部发展带为重点,发展先进制造业供应链物流、快递、汽车物流等,逐步形成西北部组团。

通过“立体化、多组团”的空间布局共同构建面向国际贸易和世界城市的国际物流网络、面向全球供应链的高端行业及区域物流网络,以及面向商贸流通企业和消费者的城市末端物流网络。

第四部分发展任务

一、优化空间布局,完善物流基础设施建设

优化空间布局,整合现有物流资源,改造、提升物流节点功能,提高物流效率,形成层次分明、运转有序、布局合理的现代物流立体网络。充分发挥城市物流基地在城市物流系统中的基础平台作用,加大基础设施的改造和建设力度。进一步明确各物流基地的规模和发展

现代物流产业发展规划

西安现代物流产业进展规划 现代物流产业是西安着力培育和进展的新兴产业之一。加快进展现代物流业,关于西安实现“建经济强市、创西部最佳”的奋斗目标、拓展新的经济增长空间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西安物流业进展现状 目前,西安现代物流业正处于起步进展时期,总体规模较小,进展水平较低,但进展潜力巨大。据统计,交通运输、仓储和批零商业,对西安经济的贡献(物流增加值)从1993年的16.15亿元增加到2002年的111 亿元。物流业占GDP的比重也从1993年的 7.98 %提高到2002年的13.5 %。在经济持续增长的带动下,物流业巨大的市场潜力吸引和迫使企业探究降低经营成本、开发新的利润源的途径,。一些传统物流企业和商业批发零售企业都对原有的购、销网络进行改造和完善,提升和强化了服务社会的功能;特不是新兴商业业态(如连锁业、大型综合超市、货运代理企业等)发挥其信息传递快、网点分布广的优势,利

用建立配送中心拓展了服务范围。西安石油公司、西安十九粮贸公司、陕西邦家食品营销公司还被列为“全国进展物流配送重点企业”。中储等第三方物流企业通过专业化改造差不多开始启动现代物流的营运。现代物流产业良好的外部环境和内在的进展动力差不多形成;建立以西安为中心的西部地区区域性物流服务体系的时机差不多成熟。 目前,西安也存在一些制约现代物流业进展的因素,诸如: 1、条块分割,自成体系,传统的行业治理制约着现代物流业的规模进展。受长期打算经济的阻碍,物流被分割成多个部门治理,物流体系的内在联系被人为地分割,造成了物流资源重组和整合困难,物流设施社会服务水平不高。 2、观念陈旧、自我封闭,造成物流专业化水平较低。部分企业固守传统的思维定式,追求大而全、小而全,不愿将物流业务托付给专业性企业完成,造成低水平的重复建设,流通成本居高不下,第三方大型龙头物流专业企业难以形成,参与国际竞争的主体实力无法增强。

成都市现代物流业发展十三五规划

附件 成都市现代物流业发展“十三五”规划 (征求意见稿) 现代物流业是以信息技术和供应链管理为核心,融合运输、仓储、货代、信息等产业的复合型服务业,是推动区域经济发展的基础性和先导性产业。大力推进成都现代物流业发展,有利于增强对“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等国家战略的支撑保障作用,对改善城市投资环境、促进产业结构调整、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增强经济运行效率、提升城市发展品质、建设国家中心城市具有重要意义。根据国务院《物流业发展中长期规划(2014—2020年)》、《四川省物流业发展中长期规划(2015—2020年)》和《成都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等,制定本规划。规划期为2016—2020年。本规划是指导成都市现代物流业未来五年发展的重要依据和行动纲领。 一、发展现状与形势 (一)发展现状。 1.物流产业规模不断扩大。“十二五”期间,我市物流产业发展提速增效,产业规模和质量显著提高,社会物流成本占GDP比率进一步下降,服务能力和水平显著提升。2015年全市社会物流总额比2010年增长 2.13倍,年均增长16.3%;物流业实现增加值

比2010年增长2.19倍,年均增长17%,;社会物流总费用占GDP 比重为16.6%,低于全国1.4个百分点。 2.物流枢纽功能不断增强。目前,成都已通航城市198个,开通航线257条,其中国际(地区)航线88条(国际定期直飞航线41条),2015年客货吞吐量分别达到4224万人次和55.7万吨,继续巩固国内航空第四城地位。“蓉欧+”战略深入实施,全面启动国际铁路港规划建设;“蓉欧快铁”双向稳定加密开行,班列干线逐步向欧洲腹地延伸,库特诺海外办事处挂牌成立;中亚班列和成都至国内枢纽城市互联互通班列稳定开行;成都集装箱中心站吞吐量继续保持全国首位。累计开通300余条公路货运班线,形成覆盖全国各大中城市的快速公路货运班车网络。 3.口岸服务体系不断完善。初步形成设施先进、布局合理的空、铁、公立体口岸开放体系,双流机场口岸吞吐量在西部地区排名第一,率先在中西部地区实现7×24小时通关,青白江铁路口岸获批国家临时开放口岸,为国际货运量大幅度增长奠定基础,龙泉公路口岸完成搬迁,服务能力迈上新台阶;海关特殊监管区快速发展,成都高新综合保税区(包括高新、双流园区)进出口总额在全国排名前列,空港保税物流中心(B型)已投入运行,铁路保税物流中心(B型)获得国家立项批复并正在加快建设,为沿海产业转移和国际贸易发展起到了支撑作用;口岸功能不断完善,双流空港已具备进口药品、植物种苗、冰鲜水产品、食用水生动物指定口岸资格,正在加快建设进口水果指定口岸,国际铁路港

北京市十二五时期物流业发展规划

北京市“十二五”时期物流业进展规划 北京市商务委员会 北京市进展和改革委员会 二〇一一年十一月 目录 序言 第一部分规划背景 一、“十一五”时期物流业进展回忆 (一)总体规模快速增长,运行效率不断提升 (二)基础设施日益完善,网络格局差不多形成 (三)专业物流体系差不多建立,运行保障能力显著增强 (四)口岸体系加快建设,国际物流进展空间不断拓展 (五)骨干企业实力不断壮大,市场集中度进一步提高 (六)配套政策相继出台,进展环境不断优化 二、“十二五”时期物流业进展面临的形势

(一)进展机遇 (二)面临挑战 第二部分指导思想、差不多原则和进展目标 一、指导思想 二、差不多原则 (一)统筹规划,促进协调进展 (二)科技引领,实现创新进展 (三)结构调整,带动高端进展 (四)功能提升,增强保障能力 三、进展目标 (一)总体目标 (二)预期指标 第三部分空间布局 一、布局原则和思路 二、布局重点

(一)都市物流配送设施布局 (二)产业集聚区专业物流设施布局 (三)区域物流设施布局 (四)国际物流设施布局 第四部分进展任务与重点工程 一、优化空间布局,完善物流基础设施 二、提升都市物流配送水平,提高服务保障能力 三、大力进展专业化物流,打造物流总部经济 四、强化区域物流合作,拓展首都经济圈物流服务功能 五、发挥政策功能区优势,加快进展国际物流 六、加快物流业进展方式转变,实现可持续进展 第五部分保障措施 一、加大对物流业的投入力度 二、保障重要物流设施用地 三、减轻物流企业税收负担

四、促进物流车辆便利通行 五、推进物流技术创新和应用 六、加强物流人才培养 七、发挥行业中介组织的桥梁纽带作用 序言 物流业是生产性服务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融合运输业、仓储业、货代业和信息业等的复合型、基础性、先导性产业。大力进展现代物流业,关于优化进展环境、带动产业升级、降低流通成本、普遍提高经济运行的质量和效益、增强都市综合服务保障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十一五”期间,北京市物流业实现平稳较快进展,物流基础设施日益完善,社会物流规模迅速增长,运行效率不断提高,高端物流集聚效应逐渐显现,物流进展的总体水平居国内领先。成功服务2008年北京奥运会和国庆六十周年庆典等重大活动,物流服务保障能力显著提升,为支撑首都经济进展、便利居民生活发挥了重要作用,也为今后五年物流业持续快速进展打下良好基础。

物流行业发展规划

2017年物流行业发展规划 发展现代物流业,对于促进产业结构调整,优化资源配置,提高经济发展速度,增强经济综合实力和企业竞争力都将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我局遵循现代物流业的发展规律,在对我县现代物流行业进行深入调查研究和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结合我县实际,特制定原阳县现代物流发展规划。 一、指导思想 紧紧围绕落实县委、县政府加快原阳经济发展的战略部署,以服务原阳经济发展为中心,以现代物流理念为指导,以信息技术为手段,以降低社会物流成本为目的,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坚持走“政府引导、企业运作、逐步发展”的路子。通过积极培育物流市场,整合各类物流资源,构建技术支撑平台,形成社会化、专业化、现代化的物流服务体系,促进我县经济快速健康发展和城市综合竞争力的进一步提升。 二、规划原则 1、市场为导向。发挥市场机制在优化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按市场需求确定发展重点,推进资源的优化重组。 2、企业为主体。企业是物流业务经营主体、投资主体和利益主体。建设和经营要落实到企业,行业管理部门侧重

于引导、推动和扶持。 3、协调发展。物流发展规划要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相一致,与城镇总体规划的功能、布局相协调,与产业布局规划相配套,服务于商贸带动和工业强县战略的实施。 4、信息化带动。物流的信息化,是现代物流与传统物流的重要区别之一。建设好企业内部物流信息系统,实现与社会公共物流信息网络平台相连接,做到内部互联、外部互通,信息共享,风险共担,以信息化带动物流业的现代化。 5、物流连锁化。物流发展要立足本地,面向全省,走向全国。积极顺应发展现代物流业的潮流,运用好省内物流资源,加快与省内、外物流大公司的合作,提高竞争力。 三、总体目标 充分发挥我县区位、交通、资源和商贸等方面的优势,全面整合社会物流资源,尽快构建现代化的物流基础设施、公共信息平台,培育发展一批具有较强竞争力的现代物流企业,形成多层次、社会化和专业化的现代物流网络体系。到2020年,全县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物流成本占全县GDP的比重比“十二五”末降低4个百分点,物流业增加值的年均增长幅度高于全县生产总值增长幅度3个百分点,基本形成以第三方物流为主的市场主体。“十三五”期间,基本建成一个综合物流园区和一个专业物流中心、配送中心,形成城乡现

大庆市现代物流业年度发展规划报告

市现代物流业发展规划 (2003--2020年) 信息技术和经济全球化的迅速发展,使社会生产、物资流通、商品交易及供销服务都在发生着深刻变化。随着市基础设施的不断完善和经济运行规模的逐步扩大,货运量不断增加,对现代物流业的需求也日益迫切。大力发展现代物流产业,对改善全社会物流系统运行效率,降低经济运行成本,提高的综合竞争力,促进社会经济持续快速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意义。为大力促进市现代物流业发展,特制定本发展规划。 一、现代物流业发展的现状 所谓物流,是指对商品、服务及相关信息在起源地到消费地之

间,有效率和有效益的正向和反向移动与储存进行的计划、执行和控制的过程,主要包括运输、储存保管、装卸、搬运、包装、流通加工、配送、信息处理等。目前,我市现代物流处于快速增长的起步阶段,物流基础设施具备一定规模,综合运输网络初步建成,交通运输仓储等传统物流业仍居主要地位,代表现代物流组织形式的第三方物流正在兴起。 (一)经济规模不断扩大,为现代物流业发展提供了坚实的物质基础 改革开放以来,我市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积极应对国外宏观环境的新变化,经济总量快速增长,经济结构不断完善,外向型经济发展迅速,主要产品覆盖全国各地。2002年全市实现国生产总值1030.7亿元,全社会实现商品销售总额142.5亿元(不含中石油销售分公司销售收入),交通运输货运量2605万吨,货物周转量33亿吨公里。全市巨大的物流量决定了对现代物流有着强大需求,为现代物流业的发展提供了坚实的物质基础。 (二)综合交通运输体系不断完善,为现代物流业基础设施建设提供了有力保障 虽然地处东北陆,“不沿海、不靠边”,但距离省会较近,距离俄罗斯不远,肇源松花江大桥建成后又可与省直接相连,且铁路、公路运输发达,完全可以成为东承接、西辐射省西部、南连接吉辽、北呼应俄罗斯的区域性中心城市。近几年,全市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建设取得了突破性进展。城区之间道路畅通,境铁路总长度305公

大西安现代物流业发展规划(2018—2021年)

大西安现代物流业发展规划(2018—2021年) 目录 一、发展基础 (5) 二、机遇与挑战 (9) (一)面临的机遇 (9) (二)面临的挑战 (12) 三、总体要求 (13) (一)规划范围与期限 (13) (二)指导思想 (13) (三)基本原则 (14) (四)发展定位 (15) (五)发展目标 (16) 四、节点布局 (18) (一)国际物流枢纽港 (18) (二)枢纽物流园 (20) (三)专业物流中心 (23)

五、主要任务与重点工程 (27) (一)突破发展航空物流,助力临空经济示范区建设 (27) (二)大力发展多式联运,提升流动经济发展效率 (30) (三)加快物流通道建设,扩展门户经济发展空间 (32) (四)着力发展智慧物流,推动产业转型升级 (34) (五)加快培育龙头企业,打造发展新引擎 (36) (六)不断深化产业融合,提升物流服务专业化水平 (37) (七)统筹城乡物流发展,提升民生保障能力 (40) (八)持续强化绿色安全,促进可持续发展 (42) 六、保障措施 (43) (一)创新管理体制机制 (43) (二)深化“放管服”改革 (44) (三)优化政策环境 (45) (四)加强行业统计与监测 (46) (五)强化科技人才支撑 (46) 附表:重点建设项目表 (47)

附图:大西安物流骨干节点布局图 (52) 大西安现代物流业发展规划(2018—2021年) 为贯彻落实省委十三届二次全会精神和市委“聚焦三六九、振兴大西安”的战略部署,抢抓“一带一路”、中国(陕西)自由贸易试验区和国家中心城市建设等重大机遇,充分发挥现代物流业在国民经济及社会发展中的基础性、战略性、先导性作用,助力“枢纽经济、门户经济、流动经济”(以下简称“三个经济”)发展,打造万亿级现代服务业,根据《关中平原城市群发展规划》、国务院《物流业发展中长期规划(2014—2020年)》《陕西省物流业中长期发展规划(2015—2020年)》《西安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大西安立体综合交通发展战略规划(2016—2030年)》《大西安(西安市—西咸新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2017—2021)》等,制定本规划。 一、发展基础 近年来,西安市现代物流业发展取得了显著成绩,物流产业规模持续增长,物流基础设施体系不断完善,龙头企业规模快速壮大,物流服务能力不断提升,为全市国民经济及社会发展提供了重要支撑。 物流产业规模不断扩大,支柱产业地位初步形成。近年来,西安现代物流业规模保持较快增长,综合实力不断提升。2017年,全市物流业实现增加值728亿元,较上年增长14.7%,物流业增加值占GDP 的比重达9.7%;全市公路货运量达2.45亿吨,铁路货运量达1.35亿吨,

北京市现代物流调研报告

北京市现代物流调研报告 近日,在北京市商委调研,听到一件十分感人的事情。4月23日前后,当非典肆虐,市民集中大量购买生活必需品的紧要关头,各地调运的面粉、食盐和食油等商品源源不断运抵北京。为以最快的速度完成接卸、换包装、贴标签、配送、上架、售卖等一系列工作,市商委紧急启动连锁超市物流配送系统,确保了紧缺物资及时同市民见面,为平抑市场,稳定社会发挥了重大作用。北京市商业委员会阎立刚委员深有感触地说:现代物流系统和供电、供水、供气系统一样,是保证现代城市正常运转的“生命线”。这几年北京市初步建立起来的社会化物流系统,在关键时刻显示了强大威力。 规划:开始起步 北京作为国际化大都市,随着我国加入WTO和奥运会申办成功,对社会化、现代化的物流网络系统建设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北京市领导站在完善城市功能,提高城市综合竞争力,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高度,责成市商业委员会和发展计划委员会牵头制定了《北京市商业物流发展规划(2002—2010年)》。 去年2月发布的这个《规划》,在分析现状的基础上,提出了总体发展目标:2005年,初步建立以大型物流基地为核心、以综合性及专业性物流配送区为结点的物流体系框架;2010年,形成结构合理、设施配套、技术先进、运转高效的物流体系,总体上达到国际先进水

平,使北京成为亚太地区重要的物流枢纽城市。 根据发展目标,《规划》提出了建设3个物流基地和17个综合、专业物流配送区的规划布局。闫村—王佐铁路、公路货运枢纽型物流园区,通州马驹桥公路、海运国际货运枢纽型物流园区,顺义天竺航空、公路货运枢纽型物流园区,以及十八里店物流配送区(北京物流港)建设项目已纳入北京市2003年60项重点工程之一。 为保证规划顺利实施,北京市建立了多级协调机制:有市一级的联席会议制度,办公室设在市商委,各有关部门负责人参加,协调重大事项;部门间协调机制,由部门负责人协调相关政策;跨部门处室间协调机制,可随时协调解决具体问题。目前,北京市正在积极筹备成立全市物流行业协会,增加新的协调渠道。他们提出,规划统领,利益调整,理顺关系,形成政策的协调促进原则,保证了《规划》按进度推进。目前,设在顺义天竺的空港物流园区基础设施建设按计划开工,已同十几家企业签定了入园协议。通州物流产业园区于6月8日举行了基础设施奠基暨项目签约仪式。为拓宽融资渠道,筹集基础设施建设资金,对金马驹物流产业园区开发建设公司进行改制,采取政府宏观管理与企业市场运作相结合的方式对园区开发建设,已有4家知名企业入园,另有6家达成合作意向。 企业:成长迅速

“十三五”中国物流行业发展方向和发展重点

“十三五”中国物流行业发展方向和发展重点 “十三五”时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阶段。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常态,对我国物流业发展提出了新要求。 一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中高速增长的新要求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要求经济保持中高速增长,经济发展重心将从追求速度规模向质量效益转变。物流业作为新兴的服务产业,对于调整经济结构,转变发展方式具有重要意义。进一步降低物流成本,提高物流效率,将成为“十三五”时期物流业发展的总基调。 二是新型工业化和产业转型的新要求 国务院发布《中国制造2025》战略,提出力争用十年时间,迈入制造强国行列。我国逐步从工业化中后期向工业化后期过渡,突出特点是从传统资源密集型产业向知识和技术密集型产业转变,从产业链中低端向中高端延伸。物流业作为重要的生产性服务业,是服务型制造的重要转型方向,中高端的产业链需要中高端的物流服务相配套。 三是新型城镇化和消费升级的新要求 我国城镇化仍将处于快速发展区间,将释放巨大的投资和消费潜力。消费升级对经济增长贡献度增加,也对物流服务的精细化、响应度和一体化水平有更高的要求。中投顾问发布的《2016-2020年中国物流行业投资分析及前景预测报告》表示,“十三五”时期,专业化、个性化、多样化的解决方案需求旺盛,城乡物流一体化、末端服务体验将成为竞争焦点。 四是区域协调发展和产业转移的新要求 国家“三大战略”进入实质性推进阶段,新的区域经济布局和发展空间格局正在形成,将对物流设施、运输方式和交通网络的连通性提出更高的要求。区域物流大通道建设、战略性物流枢纽节点的布局调整,物流园区等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多式联运、甩挂运输服务体系的构建,是区域物流协调发展的必备条件。 五是创新驱动和科技革命的新要求 国家提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打造发展新引擎。国务院出台“互联网+”行动指导意见,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等信息技术与传统物流业态深度融合,已经和正在带来物流领域的深刻变革。“十三五”时期,创新将摆在物流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重点是释放新需求,创造新供给,加快实现发展动力转换。 六是开放型经济和全球化的新要求

北京十三五物流发展规划-

北京市“十二五”时期物流业发展规划 (修改稿) 北京物资学院 2010年12月

目录 序言 (1) 第一部分规划背景 (2) 一、北京市“十一五”期间物流业发展的回顾与总结 (2) (一)物流空间格局初步形成,基础设施日益完善 (2) (二)物流产业规模增长快速,物流效率不断提升 (3) (三)城市物流体系逐渐完善,城市保障能力显著提高 (5) (四)对外经济数量质量同步发展,国际物流服务能力逐步提升 (5) (五)物流企业主体不断壮大,市场集中度大幅提升 (5) 物流领域的对外开放不断深入,国际化水平大幅度提高 (6) (六)物流业发展政策环境良好,发展环境不断优化 (6) 二、“十二五”时期北京物流发展面临的形势 (7) 经济总量稳步增长,物流需求显著提升 (7) (一)国际化进程加快,迫切需要面向国际贸易、服务世界城市建设的国际物流系统 (7) (二)新兴和优势产业快速发展,迫切需要面向先进制造业的供应链物流支撑系统 (8) (三)消费型城市特征显现,迫切需要面向高效运行的末端物流保障系统. 9第二部分指导思想和发展目标 (10) 一、指导思想 (11) 二、基本原则 (11) (一)统筹规划促进协调发展 (11) (二)科技引领实现创新发展 (11) (三)功能提升增强保障能力 (11) (四)结构调整带动高端发展 (11) 三、发展目标 (12) (一)总体目标 (12) (二)预期指标 (12) 第三部分空间布局 (13) 一、布局依据 (13) 二、“立体化、多组团”的布局 (15) 第四部分发展任务 (17) 一、优化空间布局,完善物流基础设施建设 (17) 二、大力发展面向国际贸易、服务世界城市建设的国际物流系统 (18) 三、大力发展面向先进制造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的供应链物流及物流总部基地 (19) 四、大力发展面向商贸流通企业和消费者的城市配送物流 (19) 五、强化区域物流合作,拓展首都物流圈服务功能 (19) 第五部分重点工程 (20) 一、共同配送试点工程 (20) 二、电子商务物流工程 (20) 三、农产品物流配送工程 (20) 四、食品冷链物流工程 (20)

市现代物流业发展规划

新乡市现代物流业进展规划(2011-2015年) (征求意见稿)

目录 序言 (1) 第一章规划背景 (1) 第一节规划总则 (1) 一、规划目的 (2) 二、规划期限 (2) 三、规划范围 (2) 四、规划依据 (2) 第二节现代物流业进展现状 (4) 第三节现代物流业面临的形势 (5) 一、面临的机遇 (5) 二、面临的挑战 (7) 第二章进展目标和任务 (9) 第一节指导思想 (9) 第二节战略定位 (9) 第三节进展原则 (10) 第四节要紧任务 (11) 第五节战略布局 (12) 第六节进展目标 (13) 一、总量进展目标 (13) 二、结构优化目标 (14) 三、物流基础设施建设目标 (14) 四、区域性现代物流中心建设目标 (14) 第三章构建主导服务产业体系 (15)

第一节主导服务产业 (15) 一、产业筛选原则 (15) 二、制造产业筛选 (16) 三、商贸产业筛选 (18) 四、主导服务产业 (20) 第二节大力进展汽车物流 (21) 一、进展重点 (21) 二、要紧任务 (21) 三、进展目标 (23) 第三节加速进展医药物流 (25) 一、进展重点 (25) 二、要紧任务 (25) 三、进展目标 (26) 第四节做大做强家电物流 (26) 一、进展重点 (26) 二、要紧任务 (27) 三、进展目标 (30) 第五节积极进展钢铁物流 (30) 一、进展重点 (30) 二、要紧任务 (30) 三、进展目标 (32) 第六节重点培育冷链物流 (32) 一、进展重点 (32) 二、要紧任务 (33)

三、进展目标 (33) 第七节强力开发煤炭物流 (35) 一、进展重点 (35) 二、要紧任务 (35) 三、进展目标 (35) 第八节全面推动粮食物流 (36) 一、进展重点 (36) 二、要紧任务 (36) 三、进展目标 (37) 第九节稳步进展化肥物流 (38) 一、进展重点 (38) 二、要紧任务 (39) 三、进展目标 (39) 第四章打造核心物流功能组团 (40) 第一节全力打造新乡国际物流区 (40) 一、明确国际物流区功能定位 (40) 二、加快专业物流园项目建设 (40) 三、推进新乡货运东站扩能升级 (42) 四、加快地点铁路专用线建设 (43) 五、积极助推综合保税仓建设 (43) 六、全力打造内陆无水港项目 (43) 七、努力拓展国际物流业务 (44) 第二节重点建设平原新区物流高地 (45) 一、明确平原新区物流区功能 (45)

康乐县现代物流业“十三五”发展规划

康乐县现代物流业“十三五”发展规划 (2016-2020) 康乐县商务局 2015年4月30日

目录 一、康乐县现代物流业发展的基本现状………………………………………………(一)发展成效……………………………………………………………………………………………………….. 1、物流基础设施建设取得新突破……………………………………………………………………… 2、物流园区和物流/配送中心规划与建设取得新进展……………………………………… 3、社会经济快速发展助推并拓展了物流市场需求……………………………………………. 4、各级政府对发展现代物流业的重视程度不断提高…………………………………………(二)存在的问题……………………………………………………………………………………………………… 1、对现代物流的认识有待提高……………………………………………………………………….. 2、物流基础设施建设亟待加强………………………………………………………………......... 3、现代物流发展环境有待于进一步改善……………………………………………….………… 4、物流企业服务能力和服务质量有待提高……………………………………………………. 5、从事物流技术与管理的高端人才缺乏………………………………………………………… 二、康乐县“十三五”现代物流业发展的环境条件……………………………(一)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发展………………………………………………………….. (二)交通区位优势的不断凸显与提升………………………………………………………………….. (三)新型产业、新型城市化及新农村建设所带来的旺盛物流需求……………………. (四)群众良好的经商传统为康乐县物流业的快速发展奠定了社会基础…………….. (五)与周边省份的紧密合作为康乐县物流业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信息基础…….. 三、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发展目标………………………………………………………………………(一)指导思想…………………………………………………………………………………………………………(二)基本原则…………………………………………………………………………………………………………. 1、市场配置资源,政府营造环境………………………………………………………………………. 2、统筹规划,突出重点,分步实施………………………………………………………………….. 3、整合物流资源,提升现有物流设施的功能……………………………………………………. 4、创新物流服务方式,促进物流业协调发展……………………………………………………. (三)发展定位………………………………………………………………………………………………………….

现代物流业发展规划

“十三五”现代物流业发展规划 物流业是融合运输、仓储、货代、信息等功能的复合型服务业,是支撑国民经济发展的基础性、战略性产业。加快发展现代物流业,对于促进产业结构调整、转变发展方式、提高国民经济竞争力具有重要意义。 为推动我市现代物流业快速发展,更好地服务X三省交界区域和支撑我市产业转型升级,根据《X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X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的通知》(X政〔X〕11号)和《X 市城市总体规划(X—X年)》等精神,制定本规划。 一、发展基础 (一)物流业发展的主要成绩 1.物流业规模水平不断提升。我市传统运输业、仓储业加快向现代物流业转型,制造业物流、商贸物流、电子商务物流等领域专业化、社会化服务能力逐步增强,服务水平不断提升,现代物流服务体系初步建立。“十二五”期间,我市交通运输、仓储及邮政业实现增加值由X年的40.1亿元扩大到X年的66.8亿元,年均增速10.7%;全市公路完成货运量7.4亿吨、货运周转量2890.5亿吨公里。 2.物流基础设施日趋完善。我市是区域性综合交通枢纽城市,公路通车总里程达到8297公里,公路密度每百平方公里达到148.2公里。目前,我市立体综合交通网络不断完善,初步形成了由X高铁、X铁路和X铁路组成的“二纵一横”铁路枢纽;形成了由X、X、X高

速公路与正在建设和推进的X、西北绕城高速公路构成的“二纵二横一环”高速公路网,由X、X、X等组成的“三纵二横一联”国道干线和由X、X、X等组成的“五纵四横四联”省道干线路网;X通用航空机场、X机场等项目正在加快推进,通用航空优势独特。 我市是国家二级物流园区布局城市,是X经济区5个区域物流枢纽之一,已被纳入X协同发展战略联动城市,成为“一带一路”、环渤海经济圈、X五大国家战略辐射带动的重要节点。X交通物流园、X 物流园、X物流园、X国际物流港、国药X物流中心、X果蔬城等一批重大物流项目加快实施,呈现规模化、专业化发展态势。X年以来,全市在建占地300亩以上的物流园区8个、100亩以上的11个,其X 国际物流港被评为X年X省示范物流园区。 3.物流技术装备条件有所改善。货运车辆逐步向多元化、规模化、绿色节能方向发展。全市货车总量达到8.2万辆,重型牵引车14943辆,半挂车15962辆,大中型集装箱货车118辆,厢式货车4689辆,液化天然气货车1317辆。随着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智能标签、跟踪追溯、路径优化等技术得到有效推广,大多数物流企业建立了信息管理系统,“八挂来网”“X农资物流电子商务平台”和“运的易”移动互联等物流智能化服务模式不断涌现。 4.产业物流发展较快。“十二五”期间,我市已初步形成了能够与工业、商贸、农业等产业相融合的物流服务体系。在工业物流方面,随着我市钢铁、煤化工、冶金建材、新能源、纺织、装备制造、医药等支柱产业的快速发展,大量生产性物流需求得到充分释放,X物流

济南市物流业发展空间布局计划研究

济南市物流业发展空间布局规划研究 尹清忠 【摘要】:济南是山东省的省会,发展现代物流业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研究制定适应全市物流业发展的总体战略和物流业空间布局规划,对于增强济南市物流业的总体竞争能力,促进全市物流业又好又快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指导意义。本文从济南市发展现代物流业的基础条件、总体战略构想、空间布局规划和建设运营方案等方面,对济南现代物流业发展和空间布局规划进行了研究。 (1>从区位交通条件、发展基础等方面,分析提出了济南市加快现代物流产业发展的基础条件,同时对当前物流业发展中的主要问题和制约因素进行了客观分析。 (2>通过对济南市的区位条件、交通网络条件、产业发展基础的综合分析,得出的基本结论是:济南是我国为数不多的、最适宜发展现代物流的城市之一,完全有条件建设成为我国重要的区域性物流中心城市和国内外现代物流业发展的重要枢纽,济南市应着力把现代物流产业培育成为重要的主导产业之一。并在此基础上,研究提出了物流业发展的指导思想、发展目标和发展思路。 (3>按照一级物流节点和二级物流节点分层次进行合理布局的总体思路,通过对济南市城市发展、经济布局和交通条件的分析研究,提出在济南市建设位于担山屯附近的西部物流园区、位于郭店附近的东部物流园区和位于盖家沟附近的北部物流园区的主骨架布局选址方案,并根据空间和产业发展需求,研究提出了物流中心布局规划方案,以及各物流园区的规划建设规模方案和投资规模。并从建设条件、功能定位和建设思路与重点等方面,研究提出三大物流园区和四个重点物流中心的规划建设方案。 (4>从投融资模式、建设发展模式、开发模式和经营模式等方面研究提出了济南市物流园区和物流中心的建设运营建议方案。 【关键词】:现代物流物流业规划布局[济南]【学位授予单位】:山东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8 【分类号】:F259.27 【DOI】:CNKI:CDMD:2.2008.189752 【目录】: ?摘要9-10 ?ABSTRACT10-11 ?第1章绪论11-27 ? 1.1 现代物流基本概念11-13 ? 1.1.1 物流的定义11-12 ? 1.1.2 现代物流的定义和内涵12 ? 1.1.3 现代物流的基本功能12-13 ? 1.2 国内外物流业发展的历程及趋势13-19 ? 1.2.1 国外现代物流发展历程13-15 ? 1.2.2 国外现代物流发展趋势15-17 ? 1.2.3 我国现代物流业发展现状17-19

北京地区物流市场分析报告

北京地区物流市场分析 目前我国物流成本占GDP的比重达到16.7%,比发达国家高出近一倍。在中国的工业生产中,物流占整个生产周期约百分之九十的时间和百分之四十的生产成本。而据有关专家估计,在中国内地,货物遗失、受损及积压存货占了物流成本的三分之二。 从一定角度上来谈,我国物流市场主要存在以下问题。第一,物流市场主体不成熟并且主体错位。第二,物流客体的包装、自动识别与自动计量落后,物流过程破损率高、浪费极大。第三,现有管理体制把铁路、公路、集装箱、船舶、飞机、港口、机场、管道、仓库、配送中心、物流中心等资源分割。第四、物流市场组织及信息化程度严重落后。第五,物流市场中介组织的自律性作用没有充分发挥出来。下面主要谈谈北京地区物流的发展情况。 北京地区物流发展现状 北京市公路、铁路线路发达,公路货运站场、装卸点有6000余个,铁路分局管辖内的铁路货站有122个,铁道专用线连接的工厂货站、货场、仓库有几百个,但除首都国际机场的航空货运枢纽、丰台的铁路路网编组枢纽外很少有成规模的称得上现代化水平的结点。各物流领域各自规划自己的发展,公路系统规划了23个一、二级货运枢纽,铁路部门也规划了16个主要货站,其中规划中共同提到的只有良乡地区。这些货站就位

置而言.铁路货站更接近于市区,其中在市区的就有6个,而公路主枢纽则更多的分布在四环路外的郊区。在货运方面,全市货运总量约3亿吨。 北京市政府提出了北京物流未来三个关键发展环节的设想:计划在本市西南的房山区良乡闫村、东南的通州马驹桥、西北的昌平区沙河规划三个物流基地;准备在东北方向的朝阳天竺、东南的朝阳十八里店、南边的大兴大庄、西边的门头沟建设四个大型物流中心;建成若干专业化配送中心,与三个物流基地、四个物流中心以及企业自己建立的分散仓库或者配送中心一起,共同构成北京物流网络系统。 可以说,北京地区物流发展存在着以下有利因素。 一是经济活跃物流市场需求量大。物流最终目的是配合商流满足人们日益提高的物质需求。北京的消费市场巨大,相对而言,在电子、医药、汽车、机器等行业具有优势,其物流潜在市场巨大。 二是地理位置比较优越。地处连接东北与华北的交通要道,紧邻天津港、秦皇岛港,北京首都国际机场是国内规模最大的机场之一,公路网是全国最发达的地区之一,这些地理位置优势是北京发展物流业的有利条件。 三是2008年奥运会物流。2008年奥运会将带来巨大的物流市场,这是其他地区所

十三五物流行业发展方向和发展重点

十三五物流行业发展方 向和发展重点 Company number【1089WT-1898YT-1W8CB-9UUT-92108】

“十三五”中国物流行业发展方向和发展重点 “十三五”时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阶段。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常态,对我国物流业发展提出了新要求。 一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中高速增长的新要求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要求经济保持中高速增长,经济发展重心将从追求速度规模向质量效益转变。物流业作为新兴的服务产业,对于调整经济结构,转变发展方式具有重要意义。进一步降低物流成本,提高物流效率,将成为“十三五”时期物流业发展的总基调。 二是新型工业化和产业转型的新要求 国务院发布《中国制造2025》战略,提出力争用十年时间,迈入制造强国行列。我国逐步从工业化中后期向工业化后期过渡,突出特点是从传统资源密集型产业向知识和技术密集型产业转变,从产业链中低端向中高端延伸。物流业作为重要的生产性服务业,是服务型制造的重要转型方向,中高端的产业链需要中高端的物流服务相配套。 三是新型城镇化和消费升级的新要求 我国城镇化仍将处于快速发展区间,将释放巨大的投资和消费潜力。消费升级对经济增长贡献度增加,也对物流服务的精细化、响应度和一体化水平有更高的要求。中投顾问发布的《2016-2020年中国物流行业投资分析及前景预测报告》表示,“十三五”时期,专业化、个性化、多样化的解决方案需求旺盛,城乡物流一体化、末端服务体验将成为竞争焦点。 四是区域协调发展和产业转移的新要求 国家“三大战略”进入实质性推进阶段,新的区域经济布局和发展空间格局正在形成,将对物流设施、运输方式和交通网络的连通性提出更高的要求。区域物流大通道建设、战略性物流枢纽节点的布局调整,物流园区等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多式联运、甩挂运输服务体系的构建,是区域物流协调发展的必备条件。 五是创新驱动和科技革命的新要求

成都市物流产业发展规划

成都市物流产业发 展规划 1 2020年4月19日

成都市物流产业发展规划 (-) 根据国务院《物流业调整和振兴规划》、《成都市现代物流业发展规划纲要》等文件精神,按照市委、市政府“加快新兴产业发展,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和“抢先一步建设西部物流中心”发展战略部署,为加快我市物流产业发展,特制定本规划。 一、国际国内物流产业现状及发展趋势 物流业是支撑现代制造业和商贸流通业发展的基础性产业,其发展水平已成为衡量一个国家和地区综合竞争力的重要标志。随着世界经济全球化和现代信息技术的应用,全球物流业保持持续增长,其专业化程度和服务水平不断提高,物流总费用占GDP的比重不断下降。全球物流总费用达8万亿美元,发达国家物流总费用占GDP的比重约为10%左右。当前,日本、德国、美国已成为世界上物流产业最发达的国家,新加坡、香港成为以物流为支柱产业的亚洲国家和地区。 近年来,中国物流业总体规模快速增长,物流费用成本呈下降趋势。中国物流业实现增加值2万亿元,占GDP的6.6%,同比增长15.4%,而社会物流总费用占GDP的比重为18.1%,同比下降0.1%。国家将重点发展长三角、珠三角、华北、西南等九大物流区域,建设十大物流通道和一批物流节点城市。上海、广州、天津等区

域物流中心已初步形成,其它区域物流中心地位的竞争愈加激烈。 (一)运输业。 1.航空运输。,全球航空货运营业收入600亿美元,未来20年内将以年均5.8%的速度持续增长。当前,已发展形成美国芝加哥和孟菲斯、德国法兰克福、中国香港、新加坡等国际性航空货运枢纽,以及以汉莎货运航空、新加坡货运航空、英航货运航空、日本货运航空等为代表的专业航空货运公司。 航空运输是中国运输市场中增长最快的运输方式,自以来,年均增长速度达14%。中国已成为全球航空运输业增长最快的国家,国际航空巨头纷纷入驻。全国航空货邮吞吐量达883万吨,未来中国航空运输业仍将保持高速增长。当前,上海、北京、广州已成为中国三大航空货运枢纽,货邮吞吐量占全国的50%以上。 2.铁路运输。由于石油价格不断上涨、环境问题日趋严重等因素,在幅员辽阔或不具备水运条件的国家,铁路运输以其能耗低、污染小的优势重新受到重视,成为中长距离陆路货物运输的主要方式。当前,汉堡、芝加哥、巴黎、莫斯科等内陆城市已发展成为大型铁路货运枢纽。世界各国纷纷组建和改制成立铁路物流公司,提供货运延伸服务,使其适应海铁联运、公铁联运等多式联运的发展。 近年来,随着中国铁路建设的加快,客货运分线运行逐步实现,铁路货运能力快速增长。全国铁路货运总发送量达33亿吨,占货运总量的13%,同比增长4.6%。随着成都、上海、昆明等18个集装箱中心站的建设以 3 2020年4月19日

空间发展规划文本

宜居xx专项规划之 城市空间发展规划 xx县规划局 xx市xx城市规划设计院 xx市xx县空间发展规划 一、总则 (一)为适应统筹城乡发展,加快我国城市化进程和重庆直辖市建设新形势的需要,积极、科学地指导和推进xx县城的建设和发展,根据xx县城总体规划(2003-2020)及相关规划,编制《xx县空间发展规划》。本次规划成果中文本和图纸是xx城市建设的法定指导性文件,二者不可分割并具法律效力。本规划一经批准,城市规划区范围内的各项土地与空间利用规划及一切建设活动,必须遵守本规划。 (二)规划依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2007.10公布) 2、《xx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 3、《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GBJ137—90,1990.7发布) 4、《重庆市xx县城总体规划(2003—2020)》 5、《xx县县域城镇体系规划(2002—2020)》 6、《xx县xx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 7、《xx县四规叠合实施方案》 8、《xx县城乡总体规划(2007-2020)》 (三)规划区范围:xx县域1518.73平方公里。 xx县城市规划区范围包括xx镇、xx镇、xx镇行政辖区,共计xx KM2。近、中期不包括xx镇和xx镇,远期将xx镇和xx镇纳入。规划拟形成三个城市组团:主城区、xx组团、xx组团。本次规划的主要范围为主城区。主城区位于xx镇,西起xx、北含xx镇xx村、xx村;东含xx、xx村、xx村以及xx村;南包xx永兴村、xx村,总面积xx KM2。

二、xx城市发展现状 (一)xx城市建设现状特征 1、城区建设用地基本情况 2008年主城区城市建设用地面积为12平方公里,人均城市建设用地为100平方米。城市毛容积率为1.2。 2、住房建设保持快速增长态势。xx县未来住房供给量较大,住宅新开工建设量从2010年开始将逐年增高,保持增长态势。现状居住用地的规模占现状城市建设用地的比例偏高,呈现增长模式。 3、公共设施建设日益增强。2008年公共设施用地的拓展量达到1.5平方公里。同时,近年来城市公建建筑逐步开始建设,南阳公园正加速建设。其中,体育场、体育馆、滨河公园、天宝寨公园等大型公共服务设施的陆续通过选址或建设,将有利于完善城市的各项功能。 (二)城区空间发展的必要性 1、居住用地拓展呈现超前发展态势 2008年县城各类城市建设用地构成比例与总规的对比分析中,居住用地占城市建设用地的比例较大。 2、公共服务设施建设仍需同步加强 公共服务设施的建设滞后于居住建设,居住用地在不断增加的同时,公共设施用地却未跟上,与居住建设量的增长相匹配还存在一定差距,公共设施配套仍需同步加强。 3、城市绿地建设比例偏低,分布不均衡 绿地在总规中要求占总建设用地的比例为16.16%,而现状所占比例低于总规确定的用地比例,公园绿地建设速度滞后于城市建设速度,特别是大、中型城市公园建设投入不足或进度缓慢。另外,在新的绿地规划建设中,也呈现出区域不均衡发展。 4、工业用地产出强度需要提高 虽然近年来工业发展势头迅猛,但工业用地产出强度待提高,使用效率偏低,工业用地集约化程度和使用强度有待进一步提高。 5、xx景观、xx景观走廊建设要加强 目前,县城xx路的景观建设正在加强,党校—xx段,xx转盘—污水处理厂—xx 中学拟加紧建设,但县城体现公共功能的建筑和休闲空间相对较少,缺少通滨河的视觉景观廊道和开敞空间。xx山的山脊线在县城缺少视觉廊道。 三、宜居xx空间发展 (一) 宜居xx建设与空间发展 按照重庆市《宜居城市建设指标体系及评价标准》,直接同城市空间规划相关联的指标有:人均住房建筑面积、城市毛容积率、中心城区毛容积率、人均城市建设面积、绿地率、人均公共绿地面积、人均广场面积、人均商业设施用地面积、中小学人均用地面积达标率、百万人拥有图书馆等场所的个数等。根据各专项规划之间的协作与分工,本研究主要提出与宜居xx直接相关的核心指标。 就其本质而言,各项用地应保持合理比例,完善城市功能,美化城市环境,以达到宜居城市的标准。 (二)空间发展思路 1、城市功能联动尺度拓展的必要性 提升中心功能,实现增长与提升并重的全菜单功能完善是xx未来的主要方向。从传统商贸向现代服务的转型。培育科技生产力、文化影响力和对外交往能力,打造对接主城的渝东北连接一圈两翼的“桥头堡”功能。 2、构筑两基地一中心,促进整体联动发展 xx天然气精细化工基地:依托现有的xx化工、xx气田、xx厂等形成天然气精细化工的产业基地。 xx轻型加工制造业基地:依托xx的交通地理优势,打造生态型农产品加工基地,为县城和重庆主城建立生态农产品定点采购基地。 县城经济政治文化中心:依托城际铁路、高速公路等陆上交通,做强县城工业园区,培育现代物流中心,合理县城功能分区,构建经济文化中心。 3、城区空间构架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